TW202202655A -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2655A
TW202202655A TW109123485A TW109123485A TW202202655A TW 202202655 A TW202202655 A TW 202202655A TW 109123485 A TW109123485 A TW 109123485A TW 109123485 A TW109123485 A TW 109123485A TW 202202655 A TW202202655 A TW 2022026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tomic layer
precursor
layer deposition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357B (zh
Inventor
林俊成
郭大豪
Original Assignee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3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635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3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2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65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包括一腔體、一承載裝置、一遮蔽件、至少一進氣口及至少一抽氣口,其中承載裝置與遮蔽件位於腔體的容置空間內。遮蔽件用以遮擋腔體的部分內表面,而進氣口則流體連接腔體的容置空間在原子層沉積製程中,氣體可由進氣口通入腔體的內表面與遮蔽件之間,以避免前驅物進入腔體與遮蔽件之間的空間。抽氣口可抽離未與基材反應的前驅物,藉此可減少前驅物殘留在腔體的內表面,並降低腔體的清潔週期及提升產品良率。

Description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可於遮蔽件與內牆面之間形成氣牆,以防止原子層沉積製程中未反應的前驅物殘留於腔體內表面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積體電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熟,且目前電子產品朝向輕薄短小、高性能、高可靠性與智能化的趨勢發展。電子產品中的電晶體之微縮技術至關重要,小尺寸的電晶體會對電子產品的性能產生重要影響,當電晶體的尺寸愈小,可減少電流傳輸時間並降低耗能,以達到快速運算並節能的效果。在現今微小的電晶體中,部分關鍵的薄膜層幾乎僅有幾個原子的厚度,而發展這些微量結構的技術之一為原子層沉積製程(atomic layer deposition process, ALD process)。
原子層沉積製程是一種將物質以單原子的形式一層一層地鍍於基材表面的技術,其中於製程中,係使反應的前驅物與基材或前一層膜的材料表面進行化學吸附,以生產既薄且均勻的薄膜。傳統的原子層沉積設備係透過底部抽氣口抽離未反應的前驅物,然而當未反應的前驅物朝向腔體底部流動時,經常發生前驅物殘留於腔體各處的現象,請參照圖1,圖1為習知技術的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未反應的前驅物P1朝底部抽氣口O101移動時,常附著於腔體1的內牆面101、內底面102以及腔體1之底部與承載裝置S0之底部的相鄰區域103(腔體1的內牆面101、內底面10與相鄰區域103可以統稱為腔體內表面),其中殘留且形成緻密的膜的前驅物P1將造成腔體受髒污塗覆(coating),並可能形成顆粒(particle)與剝離物(peeling)沾附於基材,導致後續製程及產品良率受到不良影響。
由於原子層沉積設備的腔體難以克服髒污塗覆的問題,故定期清潔腔體為目前減少髒汙的其中一種方法。傳統清潔腔體的做法是直接刷除腔體內表面上的髒污,然而因附著的前驅物十分緻密,故清潔過程耗時耗力,且造成額外的清潔成本,甚至可能因為難以完全去除附著的前驅物,而需要縮短清潔週期,造成產線生產效率下降。故如何妥善去除前驅物沉積於腔體,為現今原子層沉積製程待克服之議題。
為了克服習知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可減少未反應的前驅物附著於腔體內,以減少髒污產生並延長腔體的清潔週期。
本發明提出一種原子層沉積設備,包括腔體、承載裝置、遮蔽件遮蔽件、至少一抽氣口與至少一進氣口,其中承載裝置與遮蔽件設置於腔體的容置空間,而抽氣口及進氣口則流體連通腔體的容置空間。遮蔽件用以遮擋腔體的部分內表面,並於被遮蔽件遮擋的腔體的部分內表面上設置進氣口。原子層沉積製程中,可透過進氣口將氣體通入腔體內,使得氣體進入並擴散到腔體的內表面與遮蔽件之間的間隙並擴散到腔體的容置空間,藉此增加腔體內部分容置空間的氣體壓力,以輔助抽氣口抽離多數未反應的前驅物,其中氣體可選用不與前驅物反應且不侵蝕腔體的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或氮氣。原子層沉積設備可減少前驅物附著在腔體的內表面,進而減少對腔體造成的髒污塗覆,以優化產品良率及延長設備的清潔週期。
簡言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可透過進氣口於腔體的內表面(例如,內牆面)與遮蔽件之間通入氣體,氣體流通於內表面與遮蔽件之間後進入腔體的容置空間以產生正壓,以輔助多數的未反應前驅物透過抽氣口被抽除。殘餘少量之未反應前驅物則可黏附於遮蔽件而非附著於腔體的內表面(例如,內牆面與內底面)。此外,原子層沉積設備更可包括位於腔體的其他內表面(例如,內底面)的第二開口,並可在導入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或氮氣)後於腔體內形成正壓,以輔助殘留的前驅物被抽氣口抽離,並可減少前驅物附著於腔體之內底面。本發明所述之原子層沉積設備可以協助多數未反應的前驅物被抽氣口抽離,以降低腔體內的髒污累積,進而延長腔體壽命並使設備的清潔週期可被延長。當腔體沉積的髒污減少時,可進一步提高產品良率,故於對原子層沉積有需求之製程與市場(例如積體電路)具有優勢。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包括:一腔體,包括一內表面用以定義一容置空間;一承載裝置,設置於腔體的容置空間內,並用以承載至少一基材;至少一抽氣口,流體連通腔體的容置空間,用以抽出腔體內未反應的至少一前驅物;一遮蔽件,設置於腔體的容置空間內,並遮擋腔體的部分內表面,且遮蔽件與腔體的內表面之間具有一間隙,間隙連通容置空間;及至少一進氣口,且遮蔽件遮蔽該進氣口,進氣口用以將一氣體導入遮蔽件與腔體該內表面之間,使得氣體擴散到遮蔽件與腔體之間的間隙,並經由間隙擴散到腔體的容置空間。
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上述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的原子層沉積製程方法,包括:傳輸一前驅物至腔體的容置空間,透過進氣口將氣體輸送至腔體的內表面與遮蔽件之間,使得氣體擴散到遮蔽件與腔體之間的間隙,並經由間隙擴散至腔體的容置空間,並透過抽氣口對腔體進行抽氣;以及停止傳輸前驅物至腔體,持續透過進氣口將氣體輸送至腔體的內表面與遮蔽件之間,並持續透過抽氣口對腔體進行抽氣。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內表面包括一內牆面與一內底面,遮蔽件用以遮擋腔體的部分內牆面及部分內底面,而氣體則經由進氣口導入並擴散到遮蔽件與腔體的內牆面之間的間隙,及擴散到遮蔽件與內底面及內牆面之間的間隙,並經由間隙擴散至腔體的容置空間。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還包括至少一第二抽氣口,位於腔體的內底面,流體連通腔體的容置空間,用以抽出腔體的容置空間內的氣體或至少一前驅物。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更包括至少一中空部件,抽氣口位於中空部件,且中空部件的位置高於承載裝置。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更包括一擋件位於中空部件的下方,擋件與中空部件的抽氣口之間形成上抽氣路徑。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擋件具有底部與至少一環狀凸起部,環狀凸起部設置在底部的表面上,而擋件的底部則連接承載裝置。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遮蔽件更包括一進料口,基材經由進料口輸送至腔體內,而氣體也導入進料口與腔體的內表面之間。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遮蔽件更包括至少一通道,流體連通進料口,而進氣口通入的氣體經由通道輸送至進料口,以防止前驅物進入遮蔽件的進料口。
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氣體不與前驅物反應。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如下。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本發明提供一種原子層沉積設備,包括腔體、承載裝置、遮蔽件、至少一個抽氣口與至少一進氣口,此外更可包括擋件與噴頭,其中遮蔽件設置於腔體的內表面(例如,腔體的內牆面或內底面)的內側,並與腔體的內牆面之間具有第一通道。在原子層沉積製程中,前驅物進氣口可提供前驅物,前驅物與基材或基材表面的材料(例如,晶圓)反應,而未反應的前驅物將殘留於腔體中。
原子層沉積設備的進氣口可以是位於腔體的內牆面,透過進氣口可將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或氮氣)通入遮蔽件與腔體的部分內表面之間,並在腔體的部分容置空間形成較高壓的環境,以防止未反應的前驅物進入遮蔽件與腔體的部分內表面之間,使得氣體擴散到遮蔽件與腔體之間的間隙,並透過間隙擴散到腔體的容置空間,輔助未反應的前驅物被抽氣口抽離,而剩餘極小量的未反應之前驅物則會附著於遮蔽件上。原子層沉積設備可使得大多數未反應的前驅物經由抽氣口抽離,並避免未反應的前驅物附著於腔體的內表面(例如,腔體的內牆面、內底面以及腔體之底部與承載裝置之底部的相鄰區域)。所述原子層沉積設備可以降低腔體內的髒污黏附,以降低腔體的清潔週期、提升清潔效率、延長腔體壽命並提升產品良率。
首先,請參照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原子層沉積設備2包括腔體201、承載裝置202、至少一個抽氣口203、一遮蔽件204以及至少一個進氣口O2012。
腔體201包括內表面S,經由內表面S定義容置空間22。內表面S包括內牆面S1與內底面S2,其中內牆面S1環繞設置在內底面S2的周圍,並於內牆面S1上設置複數進氣口O2012。承載裝置202與遮蔽件204設置於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內,其中遮蔽件204遮擋腔體201的部分內表面S,且遮蔽件204與腔體201的內表面S之間具有間隙G1,其中間隙G1連通容置空間22。抽氣口203流體連通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用以抽出容置空間22內未反應的至少一前驅物P1。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遮蔽件204設置於腔體201內,並遮擋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且遮蔽進氣口O2012。遮蔽件204可以是由第一遮蔽件2041與第二遮蔽件2042組合而成,且在部件第一遮蔽件2041與第二遮蔽件2042之間可具有縫隙G2。遮蔽件204的外觀可例如為空心柱狀體,並在遮蔽件204與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之間的間隙G1形成一第一通道d1。在其他實施例中,遮蔽件204可以僅包括第一遮蔽件2041,而第一遮蔽件2041的頂部也可更往上延伸,並且第一遮蔽件2041也可具有孔隙以提供氣體通過。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遮蔽件204包括彼此連接的橫向延伸部H204與縱向延伸部V204。縱向延伸部V204設置於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的內側,並用以遮蔽部分的內牆面S1,其中縱向延伸部V204與內牆面S1之間形成一第一通道d1。橫向延伸部H204設置於腔體201的部分內底面S2的內側,並用以遮蔽部分內底面S2,其中橫向延伸部H204與內底面S2之間的間隙G1形成一第二通道d2,但本發明不限制橫向延伸部H204與縱向延伸部V204所延伸的長度及遮蔽腔體201內表面S的範圍。遮蔽件204的縱切面的局部呈現L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照圖3,遮蔽件204的橫向延伸部H204的外觀為扁平的環狀構造,並構成遮蔽件204的底部,而縱向延伸部V204環繞設置在橫向延伸部H204的周圍,外觀為空心柱狀體,其中橫向延伸部H204與縱向延伸部V204不限制是一體成形或是組合而成。在其他實施例中,遮蔽件204也可以只包括縱向延伸部V204。
原子層沉積設備2可更包括噴頭206,其中噴頭206流體連接腔體201,用以傳輸前驅物P1或滌洗氣體到腔體201內。噴頭206可凸出腔體201的內表面S,並位於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內。在不同實施例中,噴頭206可鑲嵌在腔體201上,並為設置在腔體201內表面S的複數個開口,例如頂表面,而不會凸出腔體201的內表面S。在其他實施例,噴頭206可由前驅物進氣口206’取代,其中前驅物進氣口206’流體連通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
在原子層沉積過程中,欲沉積並與基材W(例如,晶圓)或基材表面的物質反應的前驅物P1可由噴頭206傳輸到腔體201內,其中有部分的前驅物P1會進行反應,而大多數未反應之前驅物P1可透過抽氣口203抽離腔體201。
在本發明中,氣體G經由進氣口O2012導入腔體201的內表面S與遮蔽件204之間,使得氣體G擴散到遮蔽件204與腔體201的內表面S之間的間隙G1,並經由間隙G1擴散到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以使腔體201部分容置空間22產生正壓或形成氣牆,輔助抽氣口抽離未反應的前驅物P1,其中氣體選用惰性氣體或氮氣或其他不與前驅物反應且不侵蝕原子層沉積設備2的氣體。
如圖2所示,進氣口O201位於被遮蔽件204遮擋之腔體201的內牆面S1,經由進氣口O2012可導入氣體G到腔體201的內牆面S201與遮蔽件204之間。更明確地說,氣體G經由進氣口O201導入腔體201的內底面S2與遮蔽件204的橫向延伸部H204之間(即,第二通道d2之處) ,使腔體201的第二容置空間223形成正壓,及/或導入腔體201的內牆面S1與遮蔽件204的縱向延伸部V204之間(即,第一通道d1之處)。
具體而言,可將腔體201內的容置空間22區分為一第一容置空間221及一第二容置空間223,其中第一容置空間221位於承載裝置202的上方與腔體201的內表面S之間,而第二容置空間223則位於承載裝置202的下方與腔體201的內表面S之間。
遮蔽件204的橫向延伸部H204位於腔體201的第二容置空間223,且橫向延伸部H204與腔體201的內底面S2之間具有間隙G1,間隙G1連通第二容置空間223。當氣體G導入腔體201的內底面S2與遮蔽件204的橫向延伸部H204之間後,氣體G擴散到間隙G1並經由間隙G1擴散到第二容置空間223。遮蔽件204的縱向延伸部V204的頂端位於腔體201的第一容置空間221,且縱向延伸部V204與腔體201的內牆面S1之間具有間隙G1,間隙G1連通第一容置空間221。當氣體G導入腔體201的內牆面S1與遮蔽件204的縱向延伸部V204之間後,氣體G擴散到間隙G1並經由間隙G1擴散到第一容置空間221。在一些實施例中,遮蔽件204可包括第一遮蔽件2041與第二遮蔽件2042,且第一遮蔽件2041與第二遮蔽件2042之間具有縫隙G2,氣體G可擴散到間隙G1並經由縫隙G2擴散到第一容置空間221或第二容置空間223。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擋件204可以與腔體201的內底面S2或內牆面S1連接,且第一擋件204與內底面S2或內牆面S1的連接處可具有空隙以使氣體G可擴散到間隙G1的每一處後流通至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
當氣體G導入腔體201使第二容置空間223的氣壓大於腔體201其他區域的壓力,使得前驅物P1被推往在遮蔽件204及/或承載裝置202上方,如此,可輔助抽氣口203持續地將止前驅物P1抽離腔體201,防止前驅物P1殘留在腔體201的內表面S或其它設備上,例如內牆面S1、內底面S2、承載裝置202、遮蔽件204以及腔體201與承載裝置202的交界區域。
在其他實施例中,設置於腔體內的遮蔽件204可以只包括縱向延伸部V204,用以遮擋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透過複數進氣口O2012導入氣體G到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與遮蔽件204之間,氣體G從間隙G1擴散到容置空間22,進而防止前驅物殘留在腔體201的內牆面S1。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遮蔽件204’是一個空心柱狀體。
遮蔽件204’包括一進料口O204’與至少一通道O2041’,通道O2041’流體連通進料口O204’,其中進料口O204’用以將基材W輸送至腔體201內。通道O2041’為設置在遮蔽件204’外表面的凹槽,並流體連通進料口O204’。
當遮蔽件204’設置於腔體201中,並進行原子層沉積製程時,由進氣口O2012通入的氣體G也可以經由通道O2041’ 輸送至進料口O204’形成氣牆及/或正壓,即,當氣體G透過複數進氣口O2012被導入到腔體201的部分內牆面S1與遮蔽件204之間,氣體G也導入進料口O204’與腔體201的內表面之間,藉此可防止前驅物進入遮蔽件204’的進料口O204’。所述通道O2041’及氣體G的路徑不限制為如圖4所示的下至上,亦可為上至下、左至右、右至左或其他路徑,其目的在於形成氣牆及或正壓以防止前驅物沉積於遮蔽件204’的進料口O204’。當然圖3所示的遮蔽件204上亦可設置通道O241’及進料口O204’。
請參照圖5,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設備又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原子層沉積設備2’的結構與前述大致與圖2相同,差別僅是原子層沉積設備2’更包括中空部件203’、至少一擋件205、第二抽氣口O2013’以及第二開口O2013,其中中空部件203’的位置高於承載裝置202,擋件205位於中空部件203’的下方,以及第二抽氣口O2013’與第二開口O2013皆位於腔體201的內表面S,且相鄰承載裝置202的底部。更明確地說,擋件205的底部H205連接承載裝置202,且擋件205是設置在承載裝置202的外緣及中空部件203的下方,以及第二抽氣口O2013’與第二開口O2013位於腔體201的內底面S2,且第二抽氣口O2013’與第二開口O2013流體連通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
中空部件203’具有抽氣口O2031以及頂部開口O2032,且具有貫穿抽氣口O2031及頂部開口O2032的中空區,其中中空區可以與腔體201的外部連通。中空部件203’與抽氣口O2031是用以抽出腔體201內未反應的至少一前驅物。再者,腔體201內容置空間22之未反應前驅物P1也可以由第二抽氣口O2013’抽出。中空部件203’與第二抽氣口O2013’亦會抽出容置空間22內部分的氣體G。
在本發明中,中空部件203的底部的一部份對應地位於承載裝置202的上方,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中空部件的底部也可以完全地位於承載裝置的上方,或者中空部件的底部也可以完全地在承載裝置的之外的上方。再者,中空部件203’的抽氣口O2031是位於每一個中空部件203’的底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抽氣口也可以位於中空部件的側邊,以及本發明亦不限制中空部件的外觀與中空區的中空路徑。
擋件205位於中空部件203’的下方,具有彼此連接的底部H205與至少一環狀凸起部V205(但環狀的的部分無法見於圖5中)。請參照圖6,擋件205的底部H205可為扁平的環形構造,而環狀凸起部V205為設置在底部H205(上)表面的凸起構造。擋件205的環狀凸起部V205對應中空部件203的抽氣口O2031,並於擋件205與中空部件203的抽氣口O2031之間形成一上抽氣路徑p205,並將大多數的未反應之前驅物引導至中空部件203的抽氣口O2031,而擋件205的底部H205則連接承載裝置202。在其他實施例中,擋件205的環狀凸起部V205也可以不對應中空部件203的抽氣口O2031,或者也可以不具有擋件205,以及中空部件203’可由抽氣口取代。
如圖5所示,僅為本發明一實施例,而非本發明權利範圍的限制。在其它實施例中,擋件205也可以透過環狀凸起部V205與中空部件203連接,無論擋件205是與承載裝置202或與中空部件203連接,皆可以為一體成形或組合而成。
於本發明中,每一個擋件205的環狀凸起部V205及底部H205的剖面呈現倒T字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在不同實施例中可以例如為L型。如圖6所示,擋件205是由至少一個環狀凸起部V205與一個底部H205形成的環狀結構,其中擋件205的環狀凸起部V205與底部H205不限制為一體成形或是由多個部件組合而成。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原子層沉積設備2’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開口O2013,其中第二開口O2013位於腔體201的內底面S2。第二開口O2013可用以導入氣體G至腔體201內,並在腔體201的第二容置空間223中形成正壓,防止前驅物殘留於承載裝置202(例如,承載裝置的底部)。
中空部件203位於第一容置空間221,部分或全部的遮蔽件204位於第二容置空間223,例如遮蔽件204的縱向延伸部V204可由第二容置空間233延伸至第一容置空間221,進氣口O2011通常連接位於第二容置空間223的內牆面S1,更明確地是被遮蔽件204所遮擋的內牆面S1,而第二開口O2013則連接位於第二容置空間223的內底面S2,且不限制相鄰承載裝置202的底部。
進氣口O2011及/或第二開口O2013將氣體G導入腔體201的第二容置空間223,可提高第二容置空間223的氣體壓力,並減少進入第二容置空間223的前驅物的量。藉此可防止前驅物殘留在第二容置空間223內的內牆面S1、內底面S2、遮蔽件204、承載裝置202的底面及/或承載裝置202底部的升降機構。
圖7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原子層沉積設備2”包括腔體201、承載裝置202’、至少一抽氣口O203、一遮蔽件204、至少一進氣口O2012以及一前驅物進氣口206’。
腔體201、抽氣口O203、遮蔽件204與進氣口O2012的功能與前述沒有不同,故在此不贅述。
承載裝置202’是用以裝載基材W(例如,晶圓),且不限制裝載之基材W的數量為單數或複數。承載裝置202’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裝載的基材W的設置方式或數量,圖2及圖5所述的承載裝置202類似平台,並於承載裝置202的上表面放置至少一基材W,其中基材W約略平行於水平面。相較之下,本發明實施例的承載裝置202’所裝載的基材W是垂直於水平面,其中相鄰的基材W之間存在一間隙。
前驅物進氣口206’流體連通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且前驅物進氣口206’的功能與前述之噴頭206相近,兩者皆是用以輸送前驅物P1到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內,故亦可由噴頭206取代。前驅物進氣口206’與抽氣口203的位置彼此相對,而承載裝置202及基材W則為於前驅物進氣口206’與抽氣口203之間,例如前驅物進氣口206’設置在腔體201的上方,而抽氣口203則設置在腔體201的下方,而設置進氣口O2012的內牆面S1則與設置前驅物進氣口206’及/或抽氣口203的頂面及內底面S2彼此相鄰,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當然,原子層沉積設備2”也可包括圖5所述的第二開口O2013,例如第二開口O2013設於腔體201的內底面S2,用以將氣體G導入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
遮蔽件204遮蔽腔體201之內表面S的範圍沒有限制,例如圖2的遮蔽件204遮蔽部分內牆面S1與大部分內底面S2,或如圖7的遮蔽件204遮蔽大部分內牆面S1與部分內底面S2。透過進氣口O2012可導入氣體G到遮蔽件204與腔體201的內底面S2及內牆面S1之間,並在腔體201的部分容置空間22造成正壓(例如,腔體201的左右兩側),以輔助前驅物P1透過抽氣口203被抽離腔體201,並減少前驅物P1附著在被遮蔽件204遮蔽的腔體201的內表面S。
請參照圖8並配合圖2以知悉利用本發明的原子層沉積設備2之原子層沉積製程方法,圖8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製程的步驟流程圖。
在步驟S801中,傳輸前驅物P1至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內與基材W反應,透過進氣口O2012將氣體G輸送至腔體201的內表面S與遮蔽件204之間,使得氣體G擴散到遮蔽件204與腔體201之間的間隙G1,並經由間隙G1擴散至腔體201的容置空間22,並透過抽氣口203對腔體201進行抽氣,其中氣體G可在腔體201的部分容置空間22形成氣牆及/或正壓以輔助抽氣口203抽離殘留的前驅物P1。
具體而言,本發明主要是透過在第一前驅物檔件204與腔體201的部分內表面S之間通入氣體,以圖2為例,可提高承載裝置202的下方與腔體201的內表面S之間的第二容置空間223的氣體壓力,藉此以減少前驅物P1進入第二容置空間223。因此輸入前驅物P1、經由進氣口O2012輸入氣體G及經由抽氣口203抽離殘留的前驅物P1並沒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在實際應用時可先經由進氣口O2012輸入氣體G,並經由抽氣口203抽氣,而後再輸入前驅物P1。當然亦可同時進行上述的三個步驟。
接著,步驟S802中,當提供製程所需用量的前驅物P1後,可停止傳輸前驅物P1至腔體201,此時進氣口O2012會持續輸入氣體G至腔體201的內表面S與遮蔽件204之間,並透過抽氣口203持續對腔體201抽氣,以使未反應的前驅物經由抽氣口203抽離腔體201。
原子層沉積製程方法,更可包括原子層沉積設備的清潔過程。於原子層沉積製程的一段特定時間後(即,原子層沉積設備即將清潔的時候),可移除遮蔽件204,並將清洗後或新的遮蔽件204安裝設置於腔體201內。同樣地,圖5之擋件205也可被移除,並且可將清洗後(不限制為該次卸下後的清洗)或新的擋件205安裝設置於腔體201內。如此,透過直接換上乾淨的遮蔽件204與擋件205,可有效提高清潔的效率,進而提升生產產品時的產能。
使用本發明之原子層沉積設備並不會影響原子層沉積的效果。請見表1,表1紀錄了原子層沉積製程的基材厚度與均勻度,如表1所示,使用本發明之原子層沉積設備對基材進行沉積後,基材的均勻度(U%)為0.407。
基材平均厚度 121.97奈米
基材均勻度% 0.407
表1
最後,將說明本發明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優點,當殘留的前驅物P1受氣體G形成的氣體壓力之影響,使未反應的前驅物P1多數被抽氣口203抽離後,僅有少部分的殘留的前驅物P1附著在遮蔽件204,而不直接黏附於腔體201的內表面S,例如內底面S2及/或內牆面S1。因殘留於腔體的殘留前驅物降低,故可延長清潔腔體201的週期。再者,對原子層沉積設備清潔時可以直接置換遮蔽件204或是取下遮蔽件204對其進行清潔(在一個實施例中,擋件205也可以直接被置換或清潔),此種做法可使清潔效果與效率提升,且可降低髒污殘留在腔體201的情形。本發明之原子層沉積設備除了可延長原子層沉積設備中各個部件的壽命之外,更可提升產品的良率及產能。
綜合以上,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之技術效果,係說明如下。
習知技術中,原子層沉積製程所殘留的未反應之前驅物常黏附於腔體牆面,導致清潔不易或不完全、清潔週期短與影響產品良率等問題。反觀本發明之原子層沉積設備,係透過製造局部氣體壓力並利用抽氣口抽離多數殘留的前驅物,以及透過遮蔽件阻擋剩餘的前驅物使之不附著到腔體牆面,並可在清潔時提供簡易置換的優點,以提升清潔效率及效果,進而優化產品良率與提升產能。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前述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1:腔體 101:內牆面 102:內底面 103:腔體之底部與承載裝置之底部的相鄰區域 2、2’、 2”:原子層沉積設備 201:腔體 202、202’、S0:承載裝置 203:抽氣口 203’:中空部件 204、204’:遮蔽件 2041:第一遮蔽件 2042:第二遮蔽件 205:擋件 206:噴頭件 206’:前驅物進氣口 22:容置空間 221:第一容置空間 223:第二容置空間 d1:第一通道 d2:第二通道 G:氣體 G1:間隙 G2:縫隙 H204:橫向延伸部 H205:底部 O101:底部抽氣口 O2012:進氣口 O2013:第二開口 O2013’:第二抽氣口 O2031:抽氣口 O2032:頂部開口 O204’:進料口 O2041’:通道 P1:前驅物 p205:上抽氣路徑 S:內表面 S1:內牆面 S2:內底面 V204:縱向延伸部 V205:環狀凸起部 W:基材
圖1是習知技術的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之遮蔽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遮蔽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擋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設備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原子層沉積製程的步驟流程圖。
2:原子層沉積設備
201:腔體
202:承載裝置
203:抽氣口
204:遮蔽件
2041:第一遮蔽件
2042:第二遮蔽件
206:噴頭
22:容置空間
221:第一容置空間
223:第二容置空間
d1:第一通道
d2:第二通道
G:氣體
G1:間隙
G2:縫隙
H204:橫向延伸部
O2012:進氣口
P1:前驅物
p205:上抽氣路徑
S:內表面
S1:內牆面
S2:內底面
V204:縱向延伸部
W:基材

Claims (10)

  1. 一種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包括: 一腔體,包括一內表面用以定義一容置空間; 一承載裝置,設置於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內,並用以承載至少一基材; 至少一抽氣口,流體連通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用以抽出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內的至少一前驅物; 一遮蔽件,設置於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內,並遮擋該腔體的部分該內表面,且該遮蔽件與該腔體的該內表面之間具有一間隙,該間隙連通該容置空間;及 至少一進氣口,位於該腔體的該內表面,且該遮蔽件遮蔽該進氣口,該進氣口用以將一氣體導入該遮蔽件與該腔體的該內表面之間,使得該氣體擴散到該遮蔽件與該腔體之間的該間隙,並經由該間隙擴散到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該內表面包括一內牆面與一內底面,該遮蔽件遮擋該腔體的部分該內牆面及部分該內底面,而該氣體則經由該進氣口導入並擴散到該遮蔽件與該腔體的該內牆面之間的該間隙,及擴散到該遮蔽件與該內底面及該內牆面之間的該間隙,並經由該間隙擴散至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還包括至少一第二抽氣口,位於該腔體的該內底面,流體連通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用以抽出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內的該氣體或該至少一前驅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更包括至少一中空部件,該抽氣口位於該中空部件,且該中空部件的位置高於該承載裝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更包括一擋件位於該中空部件的下方,該擋件與該中空部件的該抽氣口之間形成一上抽氣路徑。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該擋件具有一底部與至少一環狀凸起部,該環狀凸起部設置在該底部的一表面上,而該擋件的該底部則連接該承載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該遮蔽件更包括一進料口,該基材經由該進料口輸送至該腔體內,而該氣體也導入該進料口與該腔體的該內表面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該遮蔽件更包括至少一通道,流體連通該進料口,而該進氣口通入的該氣體經由該通道輸送至該進料口,以防止該前驅物進入該遮蔽件的該進料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其中該氣體不與該前驅物反應。
  10. 一種應用請求項1的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的原子層沉積製程方法,包括: 傳輸一前驅物至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透過該進氣口將該氣體輸送至該腔體的該內表面與該遮蔽件之間,使得該氣體擴散到該遮蔽件與該腔體之間的該間隙,並經由該間隙擴散至該腔體的該容置空間,並透過該抽氣口對該腔體進行抽氣;以及 停止傳輸該前驅物至該腔體,持續透過該進氣口將該氣體輸送至該腔體的該內表面與該遮蔽件之間,並持續透過該抽氣口對該腔體進行抽氣。
TW109123485A 2020-07-10 2020-07-10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TWI736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3485A TWI736357B (zh) 2020-07-10 2020-07-10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3485A TWI736357B (zh) 2020-07-10 2020-07-10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6357B TWI736357B (zh) 2021-08-11
TW202202655A true TW202202655A (zh) 2022-01-16

Family

ID=78283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485A TWI736357B (zh) 2020-07-10 2020-07-10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63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235B (zh) * 2022-01-24 2023-04-21 矽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子層沉積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3266B2 (ja) * 2010-08-06 2015-07-01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235B (zh) * 2022-01-24 2023-04-21 矽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子層沉積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6357B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0350B1 (ko) 퓸 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제조장치
WO2016082753A1 (zh) 预清洗腔室及等离子体加工设备
TWM610912U (zh)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
TW200822264A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gas supply unit, method of substrate processing,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933776B1 (ko) 진공 처리 장치 및 진공 처리 장치의 운전 방법
KR102102320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박막 증착 방법
KR20100100710A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US11427910B2 (e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equipment capable of reducing precursor deposition an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1424260B (zh) 具有高效清洁能力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及半导体工艺方法
TW200929356A (en) Processing device
TW202202655A (zh) 可減少前驅物沉積的原子層沉積設備與製程方法
CN113249707A (zh) 一种薄膜沉积装置和薄膜沉积方法
TW202006179A (zh) 用於改良式泵吹洗及前驅物輸送之氣體分配組件
CN112663027B (zh) 可减少前驱物沉积的原子层沉积设备与制程方法
TWI769631B (zh) 原子層沉積裝置
CN214736076U (zh) 原子层沉积装置
CN216274360U (zh) 可减少前驱物沉积的原子层沉积设备
US11746417B2 (en) Clean isolation valve for reduced dead volume
TWM612854U (zh) 原子層沉積裝置
US11685996B2 (e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device
TWI750601B (zh) 原子層沉積設備
JP2007280885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CN216919400U (zh) 具有环形抽气单元的沉积设备
KR20210016478A (ko) 웨이퍼들을 프로세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91236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