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725A -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0725A
TW202200725A TW110133798A TW110133798A TW202200725A TW 202200725 A TW202200725 A TW 202200725A TW 110133798 A TW110133798 A TW 110133798A TW 110133798 A TW110133798 A TW 110133798A TW 202200725 A TW202200725 A TW 2022007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curable acrylic
ultraviolet
acrylic adhes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真也
形見普史
保井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3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00725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0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72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課題上,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該組成物可藉由對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之聚合方法來形成。又,本發明目的亦在於提供由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解決手段上,一種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係用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中位在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者,其特徵在於: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或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由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為40%以下,且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為30%以上。

Description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係用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中位在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又,本發明關於一由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PDP(電漿顯示器面板)、電子紙等。
發明背景
對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等而言,從其影像形成方式來看,例如在液晶顯示裝置中不可欠缺地必須於液晶晶胞兩側設置偏光元件,一般係貼附偏光薄膜。又,於液晶面板及有機EL面板等之顯示面板除了偏光 薄膜以外,為了提升顯示器之顯示品級,漸漸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光學元件。
用在該等影像顯示裝置之偏光薄膜一般具有以2片保護薄膜夾持偏光件之構成,且廣泛使用三醋酸纖維素(TAC)來作為保護薄膜。
近年,隨著影像顯示裝置之輕量化、薄膜化的潮流,對於用在影像顯示裝置之各構件便尋求薄膜化,對於偏光薄膜之保護薄膜也力求薄膜化。曾經有前述保護薄膜之厚度一旦變薄,便無法充分阻絕入射影像顯示裝置之紫外線,不僅偏光件,連用在影像顯示裝置之諸如液晶面板、有機EL元件等各種光學構件都因紫外線而提早劣化之問題。
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周知有例如一影像顯示裝置用透明雙面黏著片,其係配設在影像顯示裝置之表面保護面板與液晶模組之觀視側之間用以使兩構件一體化之雙面黏著片,具有至少1層紫外線吸收層,並且波長380nm下之透光率在30%以下且比波長430nm更靠長波長側之可見光透射率在80%以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或是一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及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02-8
系紫外線吸收劑之作為黏著劑層的黏著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另,亦知在光學薄膜之單面或兩面設有黏著劑層之黏著型光學薄膜中,可對前述黏著劑層賦予紫外線吸收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1130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759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208187號公報
發明概要
前述專利文獻1、2之黏著片因為含紫外線吸收劑之黏著劑層厚度很薄,所以就紫外線吸收機能來說並不充足。又因為黏著劑層之厚度薄,所以有時候會發生在需要凹凸(階差)吸收性時產生氣泡等不良狀況等問題。在該等專利文獻中,形成含紫外線吸收劑之黏著劑層時並非利用紫外線照射來進行聚合,當然針對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也沒有討論。
又,專利文獻3中對於使用紫外線照射之聚合方法來形成具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黏著劑層具體上並無任何討論,針對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也沒有充分研討。
此外,專利文獻1~3以外,周知有各種具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透明黏著劑,現在已知的具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透明黏著劑大多是利用溶液聚合來製造黏著劑之基底聚合物。這種製造方法很難製造出厚度150μm以上之物品,可製造的黏著劑層厚度有限。現在雖然知道使用紫外線照射之聚合方法可形成厚度較厚的黏著劑層,但關於利用紫外線照射之聚合方法來形成具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黏著劑層的 方法卻毫無所知。
爰此,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該組成物可藉由對具有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之聚合方法來形成。又,本發明目的亦在於提供由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反覆鑽研的結果發現下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而至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係用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中位在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者,其特徵在於:
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或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
由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為40%以下,且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為30%以上。
前述黏著劑層之透射b*值在3.0以下為宜。
前述紫外線吸收劑宜選自於由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下羥基之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05-9
系紫外線吸收劑及1分子中具有1個苯并三唑骨架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
前述光聚合引發劑(A)之添加量宜少於前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量。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更宜含有在小於波長400nm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
本發明關於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其係影像顯示裝置中位於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其特徵在於:可藉由對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單體成分光聚合而形成。
本發明關於一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特徵在於:具有偏光薄膜以及於該偏光薄膜之至少一面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另,本發明關於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該黏著劑層係由前述含光聚合引發劑(B)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含下述步驟:
對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前述光聚合引發劑(B)的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
對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以及 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來製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及
將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塗敷於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並對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
再者,本發明關於一影像顯示裝置,其係至少具有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者,其特徵在於:在前述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利用紫外線照射之聚合方法來形成具紫外線吸收機能之黏著劑層,因此連150μm以上之厚度的黏著劑層也可形成,可形成相當廣範圍之厚度的黏著劑層。本發明之黏著劑層具有優異的紫外線吸收機能,所以將該黏著劑層用在影像顯示裝置上可抑制包含液晶面板、有機EL元件、偏光件等的光學構件劣化。
1: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
2a~2c:黏著劑層
3a、3b:保護薄膜
4:偏光件
5:偏光薄膜
6: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
7:感測器層
圖1係示意顯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圖2係示意顯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圖3係示意顯示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1.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係用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中位在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者,其特徵在於:
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或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
由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為40%以下,且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為30%以上。
以下,利用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含黏著劑層之影像顯示裝置的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不受圖式之實施形態限定。
就影像顯示裝置之構成一例,例如可如圖1~圖3所示,列舉如下各層依序積層而成之影像顯示裝置:
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1/黏著劑層2a/偏光薄膜5/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6;
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1/黏著劑層2b/感測器層7/黏著劑層2a/偏光薄膜5/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6;
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1/黏著劑層2b/感測器層7/黏著劑 層2c/感測器層7/黏著劑層2a/偏光薄膜5/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6。
另外,除該等層以外亦可適當添加相位差薄膜等,具體上可在前述偏光薄膜5與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6之間透過黏著劑層而積層。又,各層之積層可適當使用黏著劑層及/或接著劑層。另,圖1~3之偏光薄膜5可具有以2片保護薄膜3a、3b夾持偏光件4之構成,亦可為以保護薄膜保護偏光件4之單面的單面保護偏光薄膜。
由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的黏著劑層係位在影像顯示裝置之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1與偏光薄膜5之間,可任擇位在圖1~3之黏著劑層2a~2c之任一處,該偏光薄膜5則存在於比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6更靠觀視側,從紫外線吸收能之觀點出發,在與偏光薄膜5相接之黏著劑層(圖中2a)使用本發明之黏著劑層較佳。藉由將由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所構成的黏著劑層配置在前述位置上,在影像顯示裝置中可保護影像顯示裝置內之偏光薄膜等免受觀視側入射之紫外光,故為適宜。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或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
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在酯末端具有 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1~24之烷基者。(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至於,(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意指丙烯酸烷基酯及/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本發明之(甲基)表相同意思。
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如於酯末端具有碳數4~9之具支鏈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容易取得黏著特性均衡的觀點下,以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宜。具體上,可舉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級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的總量,前述在酯末端具有碳數1~24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40重量%以上為宜,50重量%以上較佳,60重量%以上更佳。
形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單體成分可含有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之共聚單體作為單官能性單體成分。共聚單體可作為單體成分之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剩餘部分使用。
共聚單體例如可含有含環狀氮之單體。上述含環狀氮之單體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具(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環狀氮結構 者。環狀氮結構以環狀結構內具有氮原子者為宜。含環狀氮之單體可列舉如N-乙烯吡咯啶酮、N-乙烯基-ε-己內醯胺、甲基乙烯吡咯啶酮等內醯胺系乙烯基單體;乙烯吡啶、乙烯哌啶酮、乙烯嘧啶、乙烯哌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0-10
、乙烯吡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0-11
、乙烯吡咯、乙烯咪唑、乙烯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0-12
唑、乙烯嗎福林等具有含氮之雜環的乙烯基系單體等。此外,可列舉含有嗎福林環、哌啶環、吡咯啶環、哌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0-13
環等之雜環的(甲基)丙烯醯單體。具體上,可列舉N-丙烯醯嗎福林、N-丙烯醯哌啶、N-甲基丙烯醯哌啶、N-丙烯醯吡咯啶等。前述含環狀氮之單體中,又以內醯胺系乙烯基單體為宜。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含環狀氮單體為0.5~50重量%為宜,0.5~40重量%較佳,0.5~30重量%更佳。
本發明中使用之單體成分可含有含羥基單體作為單官能性單體成分。含羥基單體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具(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羥基者。含羥基單體可舉如(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月桂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4-羥甲基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羥烷基環烷(甲基)丙烯酸酯。其他,可列舉羥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醇、2-羥乙基乙烯基醚、4-羥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 醇單乙烯基醚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該等中又以(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為宜。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從提高接著力、凝聚力的觀點出發,前述含羥基單體在1重量%以上為宜,在2重量%以上較佳,在3重量%以上更佳。另一方面,前述含羥基單體太多時,黏著劑層可能會變硬而降低接著力,或可能黏著劑黏度變得太高進而凝膠化,由這些觀點來看,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前述含羥基單體在30重量%以下為宜,在27重量%以下較佳,在25重量%以下更佳。
此外,形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單體成分可含有其他的含官能基單體作為單官能性單體,舉例如含羧基單體、具環狀醚基之單體。
含羧基單體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具(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羧基者。含羧基單體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伊康酸、馬來酸、延胡索酸、巴豆酸、異巴豆酸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伊康酸、馬來酸可使用該等之酐。該等中又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為宜,丙烯酸尤宜。另,在用來製造(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單體成分中可任意使用含羧基單體,但也可以不使用含羧基單體。
具環狀醚基之單體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甲 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且具有環氧基或氧環丁烷基等環狀醚基者。含環氧基之單體可列舉如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醚等。含氧環丁烷基單體可列舉如3-氧雜環丁烷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3-甲基-氧雜環丁烷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3-乙基-氧雜環丁烷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3-丁基-氧雜環丁烷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3-己基-氧雜環丁烷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前述含羧基單體、具環狀醚基之單體在30重量%以下為宜,在27重量%以下較佳,在25重量%以下更佳。
針對形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單體成分,就共聚單體可列舉如以CH2=C(R1)COOR2(前述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數1~3之經取代烷基、環狀之環烷基)表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在此,作為R2之碳數1~3之經取代烷基的取代基,以碳數3~8個芳基或碳數3~8個芳氧基為宜。芳基未有限定,惟以苯基為宜。
此種以CH2=C(R1)COOR2表示之單體之例可列舉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3,3,5-三甲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異莰酯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
在本發明中,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前述以CH2=C(R1)COOR2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可在50重量%以下作使用,且以45重量%以下為宜,40重量%以下較佳,35重量%以下更佳。
其他的共聚單體亦可使用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氟(甲基)丙烯酸酯、聚矽氧(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2-甲氧乙酯等丙烯酸酯系單體;含醯胺基單體、含胺基單體、含醯亞胺基單體、N-丙烯醯基嗎福林、乙烯基醚單體等。此外,共聚單體可使用萜(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環狀結構之單體。
進一步又可列舉含矽原子之矽烷系單體等。矽烷系單體可列舉如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矽烷、乙烯基三甲氧矽烷、乙烯基三乙氧矽烷、4-乙烯基丁基三甲氧矽烷、4-乙烯基丁基三乙氧矽烷、8-乙烯基辛基三甲氧矽烷、8-乙烯基辛基三乙氧矽烷、10-甲基丙烯醯氧基癸基三甲氧矽烷、10-丙烯醯氧基癸基三甲氧矽烷、10-甲基丙烯醯氧基癸基三乙氧矽烷、10-丙烯醯氧基癸基三乙氧矽烷等。
形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的單體成分中,除了前述例示之單官能性單體以外,為了調整黏著劑的凝聚力,可因應需求含有多官能性單體。
多官能性單體係至少具有2個(甲基)丙烯醯基或乙烯基等具不飽和雙鍵之聚合性官能基的單體,可舉例如(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多元醇與(甲基)丙烯酸之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該等中,又適宜使用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性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依其分子量及官能基數等而異,不過相對於單官能性單體之合計100重量份,在3重量份以下作使用為宜,且以2重量份以下較佳,1重量份以下更佳。此外,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惟以0重量份以上為佳,0.001重量份以上較佳。藉由使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在前述範圍內,可提升接著力。
在本發明中亦可為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在此所言「部分聚合物」意指使單體成分一部分聚合而成者。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之聚合率如同後述。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14
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氧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中又以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15
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為宜,身為選自於由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下羥基之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16
系紫外線吸收劑以及1分子中具有1個苯并三唑骨架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對於用來形成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單體的溶解性良好,且在波長380nm附近的紫外線吸收能力很高,所以尤為適宜。
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下羥基之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17
系紫外線吸收劑具體上可使用:2,4-雙-[{4-(4-乙基己基氧基)-4-羥}-苯基]-6-(4-甲氧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20
(Tinosorb S、BASF製)、2,4-雙[2-羥-4-丁氧苯基]-6-(2,4-二丁氧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21
(TINUVIN 460、BASF製)、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22
-2-基)-5-羥苯基與[(C10-C16(主要為C12-C13)烷基氧基)甲基]環氧乙烷之反應生成物(TINUVIN400、BASF製)、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23
-2-基]-5-[3-(十二烷基氧基)-2-羥丙氧基]酚)、2-(2,4-二羥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5-24
與(2-乙基己基)-去水甘油酸 酯之反應生成物(TINUVIN405、BASF製)、2-(4,6-二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6-25
-2-基)-5-[(己基)氧基]-酚(TINUVIN1577、BASF製)、2-(4,6-二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6-26
-2-基)-5-[2-(2-乙基己醯氧基)乙氧基]-酚(ADK STAB LA46、ADEKA製)、2-(2-羥-4-[1-辛基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6-27
(TINUVIN479、BASF公司製)等。
另,1分子中具有1個苯并三唑骨架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TINUVIN 928、BASF製)、2-(2-羥-5-三級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TINUVIN PS、BASF製)、苯丙酸及3-(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羥(C7-9側鏈及直鏈烷基)之酯化合物(TINUVIN384-2、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酚(TINUVIN900、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TINUVIN928、BASF製)、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聚乙二醇300之反應生成物(TINUVIN1130、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對甲酚(TINUVIN P、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酚(TINUVIN234、BASF製)、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三級丁基)酚(TINUVIN326、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4,6-二-三級戊基酚(TINUVIN328、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 (TINUVIN329、BASF製)、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與聚乙二醇300之反應生成物(TINUVIN213、BASF製)、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酚(TINUVIN571、BASF製)、2-[2-羥-3-(3,4,5,6-四氫酞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250、住友化學工業(股)製)等。
再者,前述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化合物)、氧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氧二苯基酮系化合物)可列舉如2,4-二羥二苯基酮、2-羥-4-甲氧二苯基酮、2-羥-4-甲氧二苯基酮-5-磺酸(酐及三水化合物)、2-羥-4-辛基氧基二苯基酮、4-十二烷基氧基-2-羥二苯基酮、4-苯甲基氧基-2-羥二苯基酮、2,2′,4,4′-四羥二苯基酮、2,2′-二羥-4,4-二甲氧二苯基酮等。
又,前述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系化合物)可列舉如苯基-2-丙烯醯氧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醯氧基-3-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醯氧基-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醯氧基-5-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丙烯醯氧基-3-甲氧苯甲酸酯、苯基-2-羥苯甲酸酯、苯基-2-羥-3-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羥-4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羥-5-甲基苯甲酸酯、苯基2-羥-3-甲氧苯甲酸酯、2,4-二-三級丁基苯基-3,5-二-三級丁基-4-羥苯甲酸酯(TINUVIN120、BASF製)等。
前述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列舉如烷基-2-氰基丙烯酸酯、環烷基-2-氰 基丙烯酸酯、烷氧基烷基-2-氰基丙烯酸酯、烯基-2-氰基丙烯酸酯、炔基-2-氰基丙烯酸酯等。
前述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或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以整體的含量來說,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100重量份,佔0.1~5重量份左右為宜,佔0.5~3重量份左右較佳。藉由將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量設定在前述範圍內,可充分發揮黏著劑層之紫外線吸收機能,且不會阻礙紫外線聚合,故為適宜。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前述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只要是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者即可,亦可在小於波長400nm具有吸收帶。若在黏著劑組成物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進行紫外線聚合,紫外線會被前述紫外線吸收劑吸收而無法充分聚合。然而,本發明之黏著劑組成物具有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所以即使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也可充分聚合。
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可列舉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Irgacure 819、BASF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LUCIRIN TPO、BASF製)等。
前述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可單獨使用或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另,前述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 引發劑(A)之添加量並無特別限定,但以少於前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量為宜,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100重量份,以0.005~1重量份左右為宜,0.02~0.5重量份左右較佳。令光聚合引發劑(A)之添加量在前述範圍內,便可充分進行紫外線聚合,故為適宜。
此外,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在小於波長400nm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且光聚合引發劑(B)在波長400nm以上不具有吸收帶為宜。該光聚合引發劑(B)係可藉由紫外線產生自由基而引發光聚合者,只要是在小於波長400nm具有吸收帶者即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地任意使用一般使用之光聚合引發劑。可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發劑、苯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α-酮醇系光聚合引發劑、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發劑、苯偶姻系光聚合引發劑、苯甲基系光聚合引發劑、二苯基酮系光聚合引發劑、縮酮系光聚合引發劑、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19-28
系光聚合引發劑、醯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引發劑等。
具體上,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如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異丙基醚、苯偶姻異丁基醚、2,2-二甲氧-1,2-二苯基乙烷-1-酮、大茴香醚甲基醚等。
乙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如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羥環己基本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三級丁基二氯苯乙酮等。
α-酮醇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如2-甲基-2-羥苯丙酮、1-[4-(2-羥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等。
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如1-苯基-1,1-丙二酮-2-(鄰乙氧羰基)-肟等。
苯偶姻系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如苯偶姻等。
苯甲基系光聚合引發劑包含例如苯甲基等。
二苯基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包含例如二苯基酮、苯甲醯基安息香酸、3,3’-二甲基-4-甲氧二苯基酮、聚乙烯基二苯基酮、α-羥環己基苯基酮等。
縮酮系光聚合引發劑包含苯甲基二甲基縮酮等。
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29
系光聚合引發劑包含例如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0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1
、2-氯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2
、2-甲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3
、2,4-二甲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4
、異丙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5
、2,4-二氯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6
、2,4-二乙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7
、2,4-二異丙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8
、十二烷基9-氧硫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0-39
等。
醯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引發劑包含例如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等。
前述在小於波長400nm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可單獨使用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前述在小於波長400nm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可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作添加,以添加量來說,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100重量份,佔 0.005~0.5重量份左右為宜,佔0.02~0.1重量份左右較佳。
在本發明中,宜先於前述單體成分添加在小於波長400nm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後,再於藉由照射紫外線而使一部分聚合之單體成分的部分聚合物(預聚物組成物)中添加前述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及紫外線吸收劑,進行紫外線聚合。於進行紫外線照射而使一部分聚合之單體成分的部分聚合物(預聚物組成物)添加前述在波長400nm以上具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時,宜將前述光聚合引發劑溶解至單體後來添加。
再者,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矽烷耦合劑。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100重量份,矽烷耦合劑之摻混量在1重量份以下為宜,0.01~1重量份較佳,0.02~0.6重量份更佳。
前述矽烷耦合劑可列舉如: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矽烷等含環氧基之矽烷耦合劑;3-胺丙基三甲氧矽烷、N-2-(胺乙基)-3-胺丙基甲基二甲氧矽烷、3-三乙氧矽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γ-胺丙基三甲氧矽烷等含胺基之矽烷耦合劑;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矽烷等含(甲基)丙烯醯基之矽烷耦合劑;及3-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矽烷等含異氰酸酯基之矽烷耦合劑等。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含有交聯劑。交聯劑包含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聚矽氧系交聯劑、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22-40
唑啉系交聯劑、吖環丙烷系交聯劑、矽烷系交聯劑、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過氧化物等交聯劑。交聯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中,又宜使用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上述交聯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以整體的含量來說,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100重量份,佔5重量份以下為宜,0.01~5重量份較佳,0.01~4重量份更佳,0.02~3重量份尤佳。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係指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異氰酸酯基(包含以封端劑或低聚化等暫時保護異氰酸酯基的異氰酸酯再生型官能基)之化合物。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列舉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異氰酸酯;以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異氰酸酯等。
更具體上可列舉如伸丁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低級脂肪族聚異氰酸酯類;環伸戊基二異氰酸酯、環伸己基二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等脂環族異氰酸酯類;2,4-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茬基二異氰酸酯、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類;三羥甲基丙烷/甲伸苯基二異 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製)、三羥甲基丙烷/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聚異氰酸酯體(商品名:Coronate HX、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製)等異氰酸酯加成物、伸茬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10N、三井化學(股)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商品名:D160N、三井化學(股)製);聚醚聚異氰酸酯、聚酯聚異氰酸酯、以及該等與各種多元醇之加成物、三聚異氰酸酯鍵結、縮二脲鍵結、脲甲酸酯鍵結等而多官能化之聚異氰酸酯等。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除了前述成分以外,亦可因應用途含有適宜的添加劑。可舉例如賦黏劑(例如由松香衍生物樹脂、聚萜樹脂、石油樹脂、油溶性酚樹脂等所構成之常溫下為固體、半固體或液狀之物);中空玻璃球等充填劑;可塑劑;抗老化劑;抗氧化劑等。
在本發明中,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宜調整成適於塗佈在基材上等之作業的黏度。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黏度調整可藉由例如添加增黏性添加劑等各種聚合物或多官能性單體等,或是使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單體成分部分聚合來進行。至於,該部分聚合可在添加增黏性添加劑等 各種聚合物或多官能性單體等之前進行,亦可於添加後進行。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黏度會按添加劑量等而改變,因此使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單體成分部分聚合時,其聚合率雖無法以一義斷定,但就衡量標準而言以20%以下左右為宜,3~20%左右較佳,5~15%左右更佳。超過20%黏度就會變得太高而難以對基材進行塗佈。
由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的透射b*值並無特別限定,在3.0以下為宜,1.5以下較佳,0.5以下更佳。上述b*值係指根據JIS Z8729中之L*a*b*表色系統的b*值(色度),例如可使用分光光度計(製品名:U41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來測定。
由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在40%以下為宜,20%以下較佳,8%以下更佳。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波長若在前述範圍內,便可充分阻隔入射之紫外線,故而可抑制諸如液晶面板、有機EL元件、偏光件等之光學構件劣化。
另,由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在30%以上為宜,又以50%以上為宜,70%以上較佳。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波長若在前述範圍內,可使入射之可見光充分透射,在影像顯示裝置可確保充分的觀視性,故為適宜。
2.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本發明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係影像顯示裝置中位於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其特徵在於:可對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單體成分光聚合而形成。
關於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可使用前述之物。
照射於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紫外線照度在5mW/cm2以上為宜。該紫外線照度低於5mW/cm2時,聚合反應時間可能會增長而使生產性劣化。另,該紫外線照度在200mW/cm2以下為宜。該紫外線照度若超過200mW/cm2,光聚合引發劑便會被急遽消耗,而引發聚合物低分子量化,尤其在高溫下之保持力可能會降低。此外,紫外線之累積光量為100mJ/cm2~5000mJ/cm2為宜。
本發明中使用之紫外線燈雖無特別限定,但以LED燈為宜。LED燈比起其他的紫外線燈為放熱較低的照燈,所以可抑制黏著劑層於聚合中的溫度。因而可防止聚合物低分子量化,避免黏著劑層之凝聚力降低,同時可提高作為黏著片材時於高溫下的保持力。又,亦可組合多台的紫外線燈。另外,亦可間歇地照射紫外線,設定照射紫外線之明期及不照射紫外線之暗期。
在本發明中,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 成物中之單體成分的最終聚合率為90%以上為宜,95%以上較佳,98%以上更佳。
本發明中,照射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的紫外線波峰波長落在200~500nm之範圍內為宜,落在300~450nm之範圍內較佳。紫外線波峰波長若超過500nm,光聚合引發劑可能不會分解而無法引發聚合反應。又,紫外線波峰波長若低於200nm,聚合物鏈可能會被切斷,令接著特性降低。
基於確保紫外線吸收機能之觀點,本發明之黏著劑層之厚度在50μm以上為宜,100μm以上較佳,150μm以上更佳。黏著劑層之厚度上限值雖無特別限定,但以10mm以下為宜。黏著劑層之厚度若超過10mm,紫外線可能就不易透射,而令單體成分之聚合更耗時間,使生產性劣化,故不適宜。
本發明之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定,以50%以上為宜,75%以上較佳,85%以上更佳。黏著劑層之凝膠分率很小時,凝聚力差,太大則接著力可能很差。
關於前述黏著劑層之透射b*值、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及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如同前述。
本發明之黏著劑層係使用於影像顯示裝置者,更具體來說係於影像顯示裝置中位於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藉由令本發明之黏著劑層定在該位置上,可充分發揮紫外線吸收機能。
3.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本發明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特徵在於具有偏光薄膜以及於該偏光薄膜之至少一面具有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就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形成方法如同前述,可於偏光薄膜上直接塗佈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來形成黏著劑層,或可於剝離薄膜等上形成黏著劑層後,再將該黏著劑層轉印至偏光薄膜上而於偏光薄膜上形成黏著劑層。
前述偏光薄膜以偏光件之至少單面具有透明保護薄膜者為宜。
偏光件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物質。偏光件可舉如於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之二色性物質並予以單軸延伸者,以及聚乙烯醇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薄膜等。該等中,又以由聚乙烯醇系薄膜與碘等之二色性物質所構成的偏光件為宜。該等偏光件之厚度無特別限制,一般為5~80μm左右。
以碘將聚乙烯醇系薄膜染色且經單軸延伸的偏光件,例如可將聚乙烯醇浸漬於碘水溶液中使其染色並延伸成原長之3~7倍來製作。可因應需求浸漬在可含有硼酸或硫酸鋅、氯化鋅等的碘化鉀等水溶液中。更可因應需求於染色前將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漬於水中予以水洗。藉由水 洗聚乙烯醇系薄膜,可洗淨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的汙垢及抗黏結劑,除此以外也有使聚乙烯醇系薄膜膨潤以防止染色斑點等不均的效果。延伸可在以碘染色後進行,可一邊染色一邊進行延伸,或可延伸後再以碘染色。在硼酸或碘化鉀等水溶液或水浴中亦可進行延伸。
又,在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厚度10μm以下之薄型偏光件。從薄型化觀點來說,該厚度在1~7μm為宜。這種薄型偏光件少有厚度不均、觀視性佳且少有尺寸變化,所以耐久性佳,再者作為偏光薄膜的厚度也可期許薄型化此點相當適宜。
薄型偏光件代表上可列舉日本特開昭51-06964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338329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或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及日本特開2012-07356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薄型偏光膜。該等薄型偏光膜可藉由包含將聚乙烯醇系樹脂(以下亦稱PVA系樹脂)層與延伸用樹脂基材以積層體之狀態進行延伸之步驟及染色步驟的製法製得。在該製法,即使PVA系樹脂層很薄,也可利用延伸用樹脂基材的支持而延伸,且不會因延伸造成破斷等不良狀況。
在包含以積層體之狀態進行延伸之步驟及染色步驟的製法中亦可以高倍率延伸並提升偏光性能的觀點來看,前述薄型偏光膜以如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國際公開第2010/100917號手冊或日本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日本特開2012-073563號公報中記載以包含在硼 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步驟的製法製得者為宜,尤以如日本專利4751481號說明書、日本特開2012-073563號公報中記載以包含在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之前先輔助性地予以空中延伸之步驟的製法製得者為宜。
用以形成設置於前述偏光件之單面或兩面之透明保護薄膜的材料宜具有優異的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隔絕性、等向性等。可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醯纖維素及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此外,形成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之聚合物的範例還可列舉:諸如聚乙烯、聚丙烯、環系或具有降莰烯結構之聚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聚合物、醯亞胺系聚合物、碸系聚合物、聚醚碸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伸苯硫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二氯亞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縮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氧亞甲基系聚合物、環氧系聚合物、或前述聚合物之混合物等。透明保護薄膜亦可形成為丙烯酸系、胺甲酸乙酯系、丙烯酸胺甲酸乙酯系、環氧系、聚矽氧系等熱硬化型及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之硬化層。
保護薄膜之厚度可適當決定,一般按照強度或處置性等作業性、薄膜性等觀點,約為1~500μm左右。
前述偏光件與保護薄膜通常係透過水系接著劑等而彼此密著。水系接著劑可列舉異氰酸酯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明膠系接著劑、乙烯基系乳膠系、水系聚胺甲酸乙酯、水系聚酯等。上述以外,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薄膜之接著劑還可列舉紫外硬化型接著劑、電子射線硬化型接著劑等。電子射線硬化型偏光薄膜用接著劑對於上述各種透明保護薄膜可顯示恰當的接著性。又,本發明中使用之接著劑可含有金屬化合物填料。
對於前述透明保護薄膜之未接著偏光件之面,可施行硬塗層或抗反射處理、或是以抗黏結、擴散及防眩為目的之處理。
另,本發明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黏著劑層露出時,可以剝離薄膜保護黏著劑層直到供於實際使用為止。剝離薄膜可列舉前述之物。在製作上述黏著劑層時若使用剝離薄膜作為基材,可將剝離薄膜上之黏著劑層與偏光薄膜貼合,藉以使該剝離薄膜作為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黏著劑層之剝離薄膜使用,可達到步驟面之簡化。
4.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該黏著劑層係由含有光聚合引發劑(B)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下述步驟:
對於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前述光聚合引發劑(B)的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前述單體成分 之部分聚合物;
對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來製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及
將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塗敷於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並對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
關於構成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各成分如同前述。
由含有光聚合引發劑(B)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黏著劑層,一開始可對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前述光聚合引發劑(B)(有時亦稱「前添加聚合引發劑」)的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部分聚合物之聚合率在20%以下左右為宜,3~20%左右較佳,5~15%左右更佳。紫外線之照射條件如同前述。
接著,對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有時亦稱「後添加聚合引發劑」),來製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關於紫外線吸收劑、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及該等之添加量如同前述。
將以此方式製得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塗敷於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並對該紫外線硬化型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藉此可製造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紫外線之照射條件如同前述。
前述基材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如剝離薄膜、透明樹脂薄膜基材等各種基材,另外後述之偏光薄膜也適合作為基材使用。
前述剝離薄膜之構成材料可列舉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薄膜等樹脂薄膜、紙、布、不織布等多孔質材料、網狀物、發泡片材、金屬箔及該等之層合體等適宜的薄片材等,若從表面平滑性優異的觀點出發,則適宜使用樹脂薄膜。
其樹脂薄膜可舉例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聚胺甲酸乙酯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等。
前述剝離薄膜之厚度通常為5~200μm,理想為5~100μm左右。前述剝離薄膜亦可因應需求以聚矽氧系、氟系、長鏈烷基系或脂肪酸醯胺系之脫模劑及二氧化矽粉等實施脫模及防污處理,或可施行塗佈型、揉合型、蒸鍍型等抗靜電處理。尤其,藉由對前述剝離薄膜之表面適度施行聚矽氧處理、長鏈烷基處理、氟處理等剝離處理,可進一步提高從前述黏著劑層剝離的剝離性。
前述透明樹脂薄膜基材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具有透明性之各種樹脂薄膜。該樹脂薄膜係由1層薄膜形 成。其材料可列舉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乙酸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二氯亞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伸苯硫醚系樹脂等。該等中尤以聚酯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及聚醚碸系樹脂為宜。
前述薄膜基材之厚度為15~200μm為宜,25~188μm較佳。
將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塗佈於上述基材上之方法可使用輥塗機、棒塗機、模塗機等公知且適宜的方法,無特別限制。
反應會受空氣中之氧氣阻礙,所以為了隔絕氧氣,宜於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塗佈層上形成剝離薄膜等,或是在氮氣環境下進行光聚合反應。剝離薄膜可列舉前述之物。
如前述,由含有光聚合引發劑(B)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黏著劑層時,一開始添加光聚合引發劑(B)形成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後,再於該部分聚合物中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來製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為宜。如此一來,利用2階段聚合,可提高單體成分之聚合率,且可提升最終製得之黏著劑層的紫外線吸收機能。
5.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特徵在於:至少具有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在前述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具有前述黏著劑層。
影像顯示裝置具有至少1片偏光薄膜及至少1片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具體的構成如同前述。另,影像顯示裝置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PDP(電漿顯示器面板)、電子紙等,該等中又以具有前述構成之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為宜。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至於,各例中之份及%皆為重量基準。實施例等之評估項目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測定。
製造例1(製造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1))
於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8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8重量份及丙烯酸2-羥乙酯(HEA)4重量份所構成之單體混合物摻混作為光聚合引發劑(前添加光聚合引發劑)之1-羥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0.035重量份、2,2-二甲氧-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製)0.035重量份後,照射紫外線直到黏度(計測條件:BH黏度計No.5轉子、10rpm、測定溫度30℃)成為約20Pa.s而獲得上述單體成分之一部分完成聚合之預聚物組成物(聚合率:8%)。
接著,於該預聚物組成物添加混合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15重量份、矽烷耦合劑(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3重量份並照射紫外線而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1)。
製造例2(製造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2))
將丙烯酸丁酯(BA)67重量份、丙烯酸環己酯(CHA)14重量份、丙烯酸4-羥丁酯(4HBA)19重量份、作為光聚合引發劑之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公司製)0.09重量份及1-羥-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0.09重量份投入4口燒瓶,在氮氣環境下曝露在紫外線下進行部分光聚合而獲得聚合率10%之部分聚合物(單體漿料)。接著,於該部分聚合物添加混合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DPHA)0.15重量份、矽烷耦合劑(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製)0.3重量份並照射紫外線而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2)。
實施例1
於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1)添加以固形成分為15%之方式溶解於丙烯酸丁酯中之2,4-雙-[{4-(4-乙基己基氧基)-4-羥}-苯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35-41
(商品名:Tinosorb S、BASF Japan公司製)1.4份、作為後添加聚合引發劑之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商品名:IRGACURE 819、BASF Japan公司製)0.2份並予以攪拌而獲得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
將上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以黏著劑層形成後之厚度為150μm的方式塗佈於剝離薄膜之經剝離處理之面上形成一塗佈層,接著將剝離薄膜貼合於該塗佈層表面。其後,在照度:6.5mW/cm2、光量:1500mJ/cm2之條件下照射紫外線,使前述塗佈層光硬化而形成黏著劑層兩面具有剝離薄膜之黏著片。
實施例2~16、比較例1~6
除了將使用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之種類、紫外線吸收劑、後添加光聚合引發劑之種類及添加量、及黏著劑層形成後之厚度設定如表1所記載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而形成黏著片。惟,關於比較例5、6如表2所示因為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與紫外線吸收劑之溶解性很差,所以雖然有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但未形成黏著片。
[表1]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37-1
表1中,
a-1表示製造例1中所製得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1);
a-2表示製造例2中所製得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a-2);
Tinosorb S表示2,4-雙-[{4-(4-乙基己基氧基)-4-羥}-苯基]-6-(4-甲氧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37-42
(BASF公司製);
Tinuvin928表示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酚(BASF公司製);
LA-F70表示2,4,6-參(2-羥-4-己基氧基-3-甲基苯基)-1,3,5-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38-43
(ADEKA製);
KEMISORB279表示2,2’-亞甲基雙[6-(苯并三唑-2-基)-4-三級辛基酚](Chemipro化成(股)製);
Irgacure819表示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商品名、BASF Japan公司製)、在波長200~450nm具吸收帶;
Irgacure651表示2,2-二甲氧-1,2-二苯基乙烷-1-酮(商品名、BASF Japan公司製)、在波長200~380nm具吸收帶;
Irgacure184表示1-羥-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BASF Japan公司製)、在波長200~370nm具吸收帶。
針對所得黏著片進行以下評估。
<溶解性>
相對於表1所示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100重量份,以表1中所記載之份數添加實施例、比較例中使用之各紫外線吸收劑後,目測觀察溶解性並按以下評估基準進行評估。
○:紫外線吸收劑無殘留地溶解於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發生紫外線吸收劑殘留。
<聚合率>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所黏著片兩面的剝離薄膜剝離,僅將黏著劑層載置於已秤重之鋁盤上。測定(鋁盤+黏著劑層)之重量,求出乾燥前黏著劑層之重量。在130℃下乾燥2小時後,在常溫下冷卻約20分後再次測定(鋁盤+黏著劑)之重量,求出乾燥後黏著劑層之重量。以下述計算式求出聚合率。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39-2
<凝膠分率>
從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採取約0.1g之黏著劑層,包覆於平均孔徑0.2μm之多孔質四氟乙烯片材(商品名:NTF1122、日東電工(股)製)後,以風箏線綑綁,測定此時的重量(Zg)並令該重量為浸漬前重量。至於,該浸漬前重量係黏著劑層(上述所採取之黏著劑層)、四氟乙烯片材與風箏線之總重量。另外也有測定四氟乙烯片材與風箏線之合計重量(Yg)。接著,將以四氟乙烯片材包覆黏著劑層後以風箏線綑綁者(稱作「試樣」)放入裝滿乙酸乙酯之50mL容器內,在23℃下靜置7日。然後從容器取出試樣(乙酸乙酯處理後),移至鋁製杯內,在130℃下於乾燥機中乾燥2小時,除去乙酸乙酯後,測定重量(Xg)並令該重量為浸漬後重量。由下述式算出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重量%)=(X-Y)/(Z-Y)×100
<測定透射率、b*值>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兩面之剝離薄膜剝離後,將黏著劑層安裝於測定用夾具,以分光光度計(製品名:U41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進行測定。
<黏著劑層單件的光學可靠性>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兩面的剝離薄膜剝離,於黏著劑層兩面貼合玻璃(商品名:S200200、厚度:1.3mm、尺寸:45mm×50mm、松浪硝子工業(股)製)後,實施高壓釜處理(氣壓:0.5MPa、溫度:50℃)15分鐘。以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U4100(製品名)測定分別投入至以下各種可靠性條件1~5後的透射率、色調,求出與初始之間的透射率變化量。藉由以下評估基準進行評估。
(各種可靠性條件)
(條件1)85℃×500h
(條件2)-40℃×500h
(條件3)60℃、95%×500h
(條件4)熱震(HS)(-40℃~85℃)×300循環
(條件5)UV照射下×100h、照度:500W/cm2(300~700nm)、環境溫度:60~65℃、環境濕度:50%
(評估基準)
◎:透射率變化量為0.2%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0.2%且為0.7%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0.7%且為1.0%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1.0%。
<觀視性>
準備一偏光薄膜,該偏光薄膜於厚12μm之偏光件其中一面具有施有硬塗處理之TAC薄膜(25μm)且於前述偏光件之另一面具有壓克力薄膜(20μm)。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兩面之剝離薄膜剝離並於偏光薄膜之各保護薄膜上分別貼合黏著劑層,再於兩面之黏著劑層上貼合玻璃(商品名:S200200、厚度:1.3mm、尺寸:45mm×50mm、松浪硝子工業(股)製),作成測定試樣。就所得測定試樣實施高壓釜處理(氣壓:0.5MPa、溫度:50℃)15分鐘。以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製品名:V7100,日本分光(股)製)測定,進行色調測定並按以下評估基準進行評估。
○:b值為1.4以上且3.4以下
△:b值超過3.4且在3.9以下
×:b值超過3.9
<耐久性>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兩面之剝離薄膜剝離並於黏著劑層兩面貼合玻璃(商品名:S200200、厚度:1.3mm、尺寸:45mm×50mm、松浪硝子工業(股)製),製成測定試樣。就所得測定試樣實施高壓釜處理(氣壓:0.5MPa、溫度:50℃)15分鐘。投入至表1所示各種考靠性條件(條件1:85℃×500h;條件2:-40℃×500h;條件3:60℃ 95%×500h;條件4:HS(-40℃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41-44
85℃)×300循環;條件 5:UV照射下×100h)後,利用放大鏡或電子顯微鏡來測定評估試樣。按以下評估基準進行評估。
○:沒有從端部剝離也無發泡。
×:有產生剝離、發泡。
<耐UV性(偏光薄膜之保護機能)>
準備一偏光薄膜,該偏光薄膜之厚12μm之偏光件其中一面受施有硬塗處理之TAC薄膜(25μm)保護,且前述偏光件之另一面受壓克力薄膜(20μm)保護。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黏著片兩面之剝離薄膜剝離並於偏光薄膜之各保護薄膜上分別貼合黏著劑層,再於兩面之黏著劑層上貼合玻璃(商品名:S200200、厚度:1.3mm、尺寸:45mm×50mm、松浪硝子工業(股)製),作成測定試樣。將所得測定試樣實施高壓釜處理(氣壓:0.5MPa、溫度:50℃)15分鐘。然後,投入照度:500W/cm2(300~700nm)、環境溫度:60~65℃、環境濕度:50%之UV照射條件下,以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製品名:V7100、日本分光(股)製)測定,求出與初始之間之透射率變化量。藉由以下評估基準進行評估。
◎:透射率變化量為1.0%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1.0%且為2.0%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2.0%且為3.0%以下。
×:透射率變化量超過3.0%。
[表2]
Figure 110133798-A0101-12-0043-3
1: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
2a:黏著劑層
3a、3b:保護薄膜
4:偏光件
5:偏光薄膜
6:液晶顯示裝置(LCD)或有機EL顯示裝置(OLED)

Claims (8)

  1. 一種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係用以形成影像顯示裝置中位在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者;
    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或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進一步還含有在小於波長400nm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B);
    相對於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官能性單體成分總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40重量%以上;
    由前述黏著劑組成物形成之黏著劑層於波長380nm下之透射率為40%以下,且於波長400nm下之透射率為30%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黏著劑層之透射b*值為3.0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紫外線吸收劑係選自於由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下羥基之三吖
    Figure 110133798-A0101-13-0001-45
    系紫外線吸收劑及1分子中具有1個苯并三唑骨架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
  4. 如請求項1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其中前述光聚合引發劑(A)之添加量少於前述紫外線吸收 劑之添加量。
  5. 一種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其特徵在於:係影像顯示裝置中位於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的黏著劑層;且
    可藉由對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使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中之單體成分光聚合而形成。
  6. 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特徵在於:具有偏光薄膜以及於該偏光薄膜之至少一面具有如請求項5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7. 一種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黏著劑層係由如請求項1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形成,該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對含有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及前述光聚合引發劑(B)的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而形成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
    對前述單體成分之部分聚合物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以及在波長400nm以上具有吸收帶的光聚合引發劑(A),來製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及
    將前述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塗敷於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並對該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照射紫外線。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係至少具有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者;且
    在前述覆蓋玻璃或覆蓋塑膠與偏光薄膜之間具有如請求項5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TW110133798A 2016-06-15 2016-06-15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200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798A TW202200725A (zh) 2016-06-15 2016-06-15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798A TW202200725A (zh) 2016-06-15 2016-06-15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725A true TW202200725A (zh) 2022-01-01

Family

ID=8078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798A TW202200725A (zh) 2016-06-15 2016-06-15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007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1277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6592254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27214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組成物、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有機el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23075141A (ja)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86015B1 (ko) 자외선 경화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자외선 경화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층, 점착제층을 갖는 편광 필름, 자외선 경화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층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6157077A (ja)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46487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727370B2 (ja) 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紫外線硬化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021976A (ja)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11516A (ja) 粘着シート、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629906B1 (ko) 점착제층을 갖는 편광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740385B (zh)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17357B (zh)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200725A (zh) 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700521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