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7093A -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7093A
TW202147093A TW109119693A TW109119693A TW202147093A TW 202147093 A TW202147093 A TW 202147093A TW 109119693 A TW109119693 A TW 109119693A TW 109119693 A TW109119693 A TW 109119693A TW 202147093 A TW202147093 A TW 2021470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nge
switching device
coordinate system
control signal
depth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960B (zh
Inventor
許家彰
宋健誠
Original Assignee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9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4960B/zh
Priority to CN202110646499.3A priority patent/CN1138062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7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9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47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daisy chain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切換系統可包含:至少一第一主機、至少一第二主機、第一切換裝置及第二切換裝置。第一切換裝置產生一第一整合畫面資料。第二切換裝置產生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其中,於第一切換裝置接收控制訊號,且控制訊號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一範圍及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第一切換裝置依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決定控制訊號控制第一切換裝置、第一主機、第二切換裝置與第二主機中任一者。

Description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切換系統,特別是一種包含複數個切換裝置的切換系統。
透過KVM切換器,可使用一組鍵盤、顯示器與滑鼠控制多台主機。然由於單一KVM切換器之連接埠有限,可能無法滿足使用者控制大量主機之需求。如欲向消費者提供具有更多連接埠數量之KVM切換器,須配合需求的規格另行設計KVM切換器,當規格的變動越大,設計的複雜程度將相應地提升。此外,具有越多連接埠的KVM切換器所需的生產成本也相應地越多,使產品不得不採用較高的定價,影響消費者選購意願。再者,欲對KVM切換器進行操控設定時,須將鍵盤滑鼠連接至欲操控的KVM後方能進行設定,因此當有多台KVM切換器彼此連接後,若須各別設定KVM切換器,則須將鍵盤滑鼠個別連接至各KVM切換器後才能進行操控設定,實為不便。緣此,如何在不大幅改動KVM切換器的規格之前提下增加可控制的主機數量是本領域亟需獲得解決方案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任意調整切換器之數量,同時可依使用情況控制各切換器或連接至各切換器之各主機之切換系統,以及切換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態樣涉及一種切換系統,包含:至少一第一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一第一切換裝置,連接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至少一第二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以及一第二切換裝置,連接該第一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該第二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其中,該第一切換裝置自該第二切換裝置接收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並依據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產生一顯示資料; 其中,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值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其中,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該第二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中任一者。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一態樣涉及一種切換系統,包含:至少一第一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一第一切換裝置,連接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至少一第二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以及一第二切換裝置,連接該第一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該第二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其中,該第一切換裝置於一總座標系中設定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質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其中,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第一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或該第二切換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一態樣涉及一種切換系統運行方法,包含:透過一第一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透過一第二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自該第二切換裝置接收該第二整合化驗資料,並依據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產生一顯示資料,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質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該第二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中任一者。
以下參照本文所附圖式及一些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惟下文所述技術細節以及圖式所繪示之內容僅為例示性,本發明之範圍不受其限制。
雖然本文中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但此等元件、組件或區域應不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係僅用以區分一元件、組件或區域與另一元件、組件或區域。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切換系統100之示意圖。參閱圖1,在一實施例中,切換系統100可包含第一切換器110、第二切換器120、第一主機111,以及第二主機121-122。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110連接第一主機111,且自第一主機111接收第一畫面資料111a。第一切換器110依據其自第一主機111所接收的第一畫面資料111a產生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圖未示)。其中,第一切換器110可具有諸如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邏輯運算單元或可程式化晶片等處理元件,並透過該處理元件依據第一畫面資料111a產生第一整合畫面資料。應注意,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111可連接其他數目之第一主機,本發明並不以第一切換器110所連接之第一主機之數目為限。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切換系統100還包含第二切換器120。第二切換器120連接第二主機121及第二主機122。第二切換器120自第二主機121接收第二畫面資料121a,以及自第二主機122接收第二畫面資料122a。於此,與第一切換器110相似,第二切換器120可透過其所包含的處理元件依據第二畫面資料121a及第二畫面資料122a產生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切換器120可連接其他數目之第二主機,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如圖1所示,第一切換器110自第二切換器120接收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並依據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產生顯示資料100a;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110可不產生顯示資料100a,詳細可如後文之另一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110將顯示資料100a輸出至顯示器20,以使顯示器20依據顯示資料100a之內容顯示畫面。此外,第一切換器110作為主切換器(master),接收控制訊號30,第二切換器120作為從切換器(slave)受第一切換器110控制。
又於一實施例中,顯示器20為連接於第二切換器120(圖未示),第二切換器120自第一切換裝置110接收第一畫面資料111(或第一整合畫面資料),第二切換器120依據第一畫面資料111(或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產生顯示資料100a,再傳送至顯示器20顯示。於此實施例中,第二切換器120作為主切換器,接收控制訊號30,第一切換器110作為從切換器,受第二切換器120控制。換言之,使用者得視需求調整設定第一切換器110或第二切換器120為主切換器,則其餘切換器則可以被設定為從切換器,藉此能更符合現場使用需求。
以下參照圖2A及圖2B說明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控制切換系統100內之各主機之操作例。
圖2A繪示本發明之一操作例之示意圖。參閱圖1及圖2A,在本操作例中,顯示器20是依據顯示資料100a而顯示如圖2A的畫面C100。在本操作例中,顯示資料100a包含第一範圍R110、第二範圍R120、第一主機範圍R111、第二主機範圍R121,及第二主機範圍R122。此外,顯示資料100a還包含一第一深度值(圖未示)及一第二深度值(圖未示)。在本操作例中,第一範圍R110及第一深度值對應於第一整合畫面資料;第二範圍R120及第二深度值對應於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第一主機範圍R111對應第一畫面資料111a;第二主機範圍R121對應第二畫面資料121a;第二主機範圍R122對應第二畫面資料122a。
如圖2A所示,第一範圍R110部分覆蓋第二範圍R120,其中,第二範圍R120受覆蓋之部分之輪廓以虛線繪示,此受覆蓋之部分形成一重疊區域。在本操作例中,若設定第一切換器110的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則在重疊區域內的第一範圍R110是覆蓋第二範圍R120。於另外一實施例中,若設定第一切換器110的第一深度值大於第二深度值,則在重疊區域內的第一範圍R110是覆蓋第二範圍R120。以下說明是以假設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則在重疊區域內第一範圍R110覆蓋第二範圍R120之設定說明本操作例。
在本操作例中,控制訊號30包含一位置資訊,舉例而言,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可為圖2A所示之位置L1或位置L2(如L1、L2可以座標表示)。第一切換器110可視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哪一裝置。舉例而言,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一範圍R110中,則第一切換器110可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一範圍R110中並且落入第一主機範圍R111中,則第一切換器110可作為主切換器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一範圍R110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接著,經主切換器決定受控制訊號30控制之第一切換器110可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一主機範圍R111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主機111,並將控制訊號傳送至第一主機111(如圖1中箭頭31所示);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R120中,則第一切換器110可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並將控制訊號傳送至第二切換器120(如圖1中箭頭32所示);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R120中並且落入第二主機範圍R121中,則第一切換器110可作為主切換器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R120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接著,經主切換器決定受控制訊號30控制之第二切換器120可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主機範圍R122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主機121,並將控制訊號傳送至第二主機121,(如圖1中箭頭32及箭頭33所示);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R120中並且落入第二主機範圍R122中,則第一切換器110可作為主切換器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R120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接著,經主切換器決定受控制訊號30控制之第二切換器120可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主機範圍R122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主機122,並將控制訊號傳送至第二主機122,(如圖1中箭頭32及箭頭34所示)。
如圖2A所示,位置L1及位置L2落入第一範圍R110及第二範圍R120之重疊區域內,且位置L2還落入第一主機範圍R111及第二主機範圍R121之重疊區域內。位置L1及位置L2可例如為特定座標值,畫面C100內的座標系統將於後文中參照圖3詳細說明。在本操作例中,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1時,其同時落入第一範圍R110及第二範圍R120之內,此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例如,在一使用情境中,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1,並且,控制訊號30可意在調整畫面C100中第一範圍R110內之顯示設定,作為主切換器之第一切換器可如前述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並依據控制訊號30之內容控制第一切換器110調整畫面C100中第一範圍R110內之顯示設定。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2時,其同時落入第一主機範圍R111及第二主機範圍R121之內,此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先依據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接著,第一切換器110可再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第一主機範圍R111之內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主機111(如圖1中箭頭31所示)。
圖2B繪示另一使用情況之操作例示意圖。參閱圖1及圖2B,下文將以第一切換器110設定為若第一深度值大於第二深度值,則在重疊區域內第二範圍R120覆蓋第一範圍R110說明,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切換器110亦可設定為若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則在重疊區域內第二範圍R120覆蓋第一範圍R110。
如圖2B所示,位置L1、位置L2及位置L3落入第一範圍R110及第二範圍R120之重疊區域內,更詳細而言,位置L2還落入第一主機範圍R111及第二主機範圍R121之重疊區域內,位置L3還落入第二主機範圍R122內。在本操作例中,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1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大於第二深度值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類似地,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2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大於第二深度值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主機121。類似地,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3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大於第二深度值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主機122。
上述僅為例示且並非意在限制本發明,在其它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切換系統可包含更多切換器。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切換系統可包含由三個或更多個切換器所連接形成之菊鏈(daisy chain),並且,自外部接收控制訊號之切換器作為主切換器(master),其餘切換器作為從切換器(slave)。如此,本發明之切換系統可任意調整切換器之數量,因而能夠依使用者之需求擴充或縮減所欲控制之主機的數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110可依控制訊號30調整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例如,在一實施例中,控制訊號30可為一滑鼠訊號,第一深度值可為1,第二深度值可為2,而第一範圍R110覆蓋第二範圍R120。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入第二範圍內且不在第一範圍及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第一切換器可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並將第一深度值調整為2,且將第二深度值調整為1。
圖3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參閱圖1及圖3,在本操作例中,第一切換器110依據第一畫面資料111a所產生之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可包含由第一參考點REF1、方向X1及方向Y1所定義之第一參考坐標系;第二整合畫面資料120a可包含由第二參考點REF2、方向X2及方向Y2所定義之第二參考坐標系;顯示資料100a可包含由原點ORI、方向X3及方向Y3所定義之總座標系。在本操作例中,第一切換器110設定第一參考點REF1為第一範圍R110之左下方之頂點、設定第二參考點REF2為第二範圍R120之右上方之頂點,且設定畫面C100之左下方之頂點為原點ORI。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操作例中,第一切換器110可設定第一範圍R110之任意頂點為第一參考點REF1(圖未示)、設定第二範圍R120之任意頂點為第二參考點REF2(圖未示),及設定畫面C100之任意頂點為原點ORI(圖未示)。
在本操作例中,第一切換裝置110於原點ORI、方向X3及方向Y3所定義之總座標系中設定第一範圍R110及第二範圍R120。具體而言,第一切換裝置110可於總座標系中設定第一參考點REF1及第二參考點REF2之座標,並設定由第一參考點REF1往方向X1及方向Y1各延伸一定長度所張開之矩形範圍為第一範圍R110、由第二參考點REF2往方向X2及方向Y2各延伸一定長度所張開之矩形範圍為第二範圍R120。在本操作例中,第一參考點REF1、方向X1及方向Y1定義了第一參考坐標系;第二參考點REF2、方向X2及方向Y2定義了第二參考坐標系。應注意,圖三所繪示者僅為例示,並非意在限制第一參考坐標系及第二參考坐標系之座標軸之具體指向。
在本操作例中,在第一範圍R110內,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舉例而言,第一參考點REF1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50,400),同時,第一參考點REF1於第一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0,0);相似地,位置L4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500,410),同時,位置L4於第一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450,10)。
在本操作例中,在第二範圍R120內,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舉例而言,第二參考點REF2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950,430),同時,第一參考點REF2於第二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0,0);相似地,位置L4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500,410),同時,位置L4於第二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可為(450,20)。
以下舉總座標系與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轉換為例說明座標轉換之功效,在一使用情境中,藉由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總座標系之座標之轉換,當第一切換裝置110作為主切換器並依據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位於位置L4而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將位置L4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轉換為位置L4於第二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並以位置L4於第二參考座標系中之座標值作為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而將控制訊號30傳輸至第二切換器120,如此,第二切換器120便可直接判斷控制訊號30在第二範圍R120中所處之位置,而無須再自行判斷位置L4於總座標系中之座標值係對應第二參考座標系之何座標值。
應理解,上述僅為例示,視使用者之操控,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可為總座標系中之任一座標值。舉例而言,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與第一參考點REF1同為總座標系中之座標(50,400),則第一切換器110可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並將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轉為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0,0)。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與位置L4同為總座標系中之座標(500,410),則第一切換器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例如但不限於,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110,並將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轉為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450,10)。換言之,主切換器可綜合考量位置資訊30所落入之範圍及切換系統中各切換器之深度值決定將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轉換為其在某一特定切換器所對應之參考坐標系之座標值。
同理可知,在本操作例中,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與第二參考點REF2同為總座標系中之座標(950,430),則第一切換器110可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並將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轉為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0,0)。若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與位置L4同為總座標系中之座標(500,410),則第一切換器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例如但不限於,第一深度值小於第二深度值)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二切換器120,並將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轉為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450,20)。
圖4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參閱圖1及圖4,在本操作例中,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控制訊號30調整第一範圍R110之長度及/或寬度。舉例而言,控制訊號30可為一滑鼠訊號,當滑鼠鼠標由位置L5拖曳至位置L6時,第一範圍R110被調整為具有較小長度及寬度之第一範圍R110’,因此,使用者可使用滑鼠調整第一範圍之尺寸。
如圖4所示,類似地,在本操作例中,第二範圍R120可被調整為具有較大長度及寬度之第二範圍R120’。
圖5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參照圖1及圖5,在本操作例中,控制訊號30可為按住第一參考點REF1,且沿著路徑40拖曳之一滑鼠訊號,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上述控制訊號30移動第一範圍R110於畫面C100之總座標系中之位置。類似地,如圖5所示,當控制訊號30為將第二參考點REF2沿著路徑50拖曳之滑鼠訊號時,第一切換裝置110可依據上述控制訊號30移動第一範圍R110於畫面C100之總座標系中之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使用滑鼠於畫面C100中移動第一範圍及第二範圍。
圖6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切換系統200之示意圖。參閱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210連接第一顯示器21,第一切換器220連接第一顯示器22,換言之,切換系統200之各切換器皆連接一顯示器。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器22位於第一顯示器21之前方,故第二顯示器22遮住第一顯示器21之一角而形成一重疊區域。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切換裝置210於一總座標系中設定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參閱圖7,總座標系例如是由原點VORI、方向X4及方向Y4所定義,且涵蓋第一顯示器21及第二顯示器22之位置。第一範圍及第一深度值對應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且第二範圍及第二深度值對應第二整合畫面資料220a。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透過第一切換器210設定第一範圍、第二範圍分別符合第一顯示器21及第二顯示器22之尺寸及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位置L7時,亦即,落於第一範圍及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第一切換器2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決定控制訊號30控制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舉例而言,當使用者欲於控制訊號30之位置資訊落於L7時控制第一切換器210,使用者可透過第一切換器210設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以使第一切換器210決定控制訊號30在其位置資訊落於L7時控制第一切換器210。
參閱圖6及圖7,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可透過第一切換器210設定第一範圍、第二範圍分別符合第一顯示器21及第二顯示器22之尺寸及位置。當第二顯示器22如圖6所示遮住第一顯示器21之部分而形成一重疊區域時,使用者僅可於第二顯示器22上看見第一範圍及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之畫面。此時,若使用者欲檢視第一整合畫面資料之畫面內容,可透過第一切換器210設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第一切換器110可依據第一深度值及第二深度值將第二整合畫面資料220a對應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之對應內容(即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對應重疊區域之內容)。如圖7所示,第一切換器110將第二整合畫面資料220a對應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之對應內容,故顯示器22於重疊區域內顯示第一整合畫面資料之畫面內容,而非顯示第二整合畫面資料之內容。
可選擇地,在圖6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210及第二切換器220可各自連接至少一個顯示器(圖未示),並且,切換系統200可依據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所產生之第二控制訊號(圖未示) 調整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及該第二整合畫面220a資料輸出至特定數量之顯示器。例如,在一使用情境中,第一切換器210及第二切換器220可總共連接至九個顯示器,並且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可具有按鈕或旋鈕,當使用者操控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之按鈕或旋鈕時,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可產生第二控制訊號並依據第二控制訊號調整將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及該第二整合畫面220a資料輸出至前述九個顯示器中的四個(2*2矩陣)或九個(3*3矩陣)。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除了上述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具有按鈕或旋鈕的態樣之外,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切換器210或第二切換器220也可透過觸控介面讓使用者操控,藉此也能調整第一整合畫面資料210a及該第二整合畫面220a資料輸出至各顯示器中的態樣。
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本領域之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切換系統 110、210:第一切換器 120、220:第二切換器 111、211、212:第一主機 121、122、221:第二主機 111a、211a、212a:第一畫面資料 121a、122a、221a:第二畫面資料 210a:第一整合畫面資料 120a、220a: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100a 顯示資料 20:顯示器 21:第一顯示器 22:第二顯示器 30:控制訊號 31、32、33、34:箭頭 C100:畫面 R110、R110’:第一範圍 R111:第一主機範圍 R120、R120’:第二範圍 R121、R122:第二主機範圍 L1~L7:位置 X1 、Y1 、X2 、Y2 、X3 、Y3 、X4 、Y4 :方向 REF1:第一參考點 REF2:第二參考點 ORI、VORI:原點
本文所附圖式之間單說明如下: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切換系統之示意圖; 圖2A繪示本發明一使用情況之操作例之示意圖; 圖2B繪示本發明另一使用情況之操作例之示意圖; 圖3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 圖4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 圖5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 圖6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切換系統之示意圖; 圖7繪示本發明另一操作例之示意圖。
100:切換系統
110:第一切換器
120:第二切換器
111:第一主機
121、122:第二主機
111a:第一畫面資料
121a、122a:第二畫面資料
120a: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100a:顯示資料
20:顯示器
30:控制訊號
31、32、33、34:箭頭

Claims (19)

  1. 一種切換系統,包含: 至少一第一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 一第一切換裝置,連接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一整合畫面資料; 至少一第二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以及 一第二切換裝置,連接該第一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該第二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其中,該第一切換裝置自該第二切換裝置接收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並依據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產生一顯示資料; 其中,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值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其中,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該第二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中任一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 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一參考座標系,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二參考座標系,且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總座標系; 該第一切換裝置於該總座標系中設定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 在該第一範圍內,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以及 在該第二範圍內,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時,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一位置資訊;以及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二切換裝置時,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二位置資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 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控制訊號調整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長度及/或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寬度,或調整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長度及/或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寬度。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 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控制訊號移動該第一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或該第二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
  6. 一種切換系統,包含: 至少一第一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 一第一切換裝置,連接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一整合畫面資料; 至少一第二主機,輸出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以及 一第二切換裝置,連接該第一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自該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該第二切換裝置依據該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產生一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其中,該第一切換裝置於一總座標系中設定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質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其中,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第一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或該第二切換裝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切換係統,其中於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時,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將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對應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的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之對應內容,或控制該第二切換裝置將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對應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的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之對應內容。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切換係統,其中: 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一參考座標系,且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二參考座標系; 在該第一範圍內,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以及 在該第二範圍內,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時,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一位置資訊;以及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二切換裝置時,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二位置資訊。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切換系統,其中,該第一切換器連接至少一第一顯示器,該第二切換器連接至少一第二顯示器,該第一切換裝置產生一第二控制訊號,該第一切換器及該第二切換器依據該第二控制訊號調整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輸出至該至少一第一顯示器及該至少一第二顯示器中之至少一個。
  11. 一種切換系統運行方法,包含: 透過一第一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 透過一第二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自該第二切換裝置接收該第二整合化驗資料,並依據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及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產生一顯示資料,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質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該至少一第一主機、該第二切換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主機中任一者。
  12.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其中,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一參考座標系,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二參考座標系,且該顯示資料包含一總座標系,該第一切換裝置於該總座標系中設定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在該第一範圍內,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在該第二範圍內,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該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一位置資訊;以及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二切換裝置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二位置資訊。
  13.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控制訊號調整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長度及/或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寬度,或調整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長度及/或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寬度。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控制訊號移動該第一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或該第二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
  15. 一種切換系統運行方法,包含: 透過一第一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一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一畫面資料; 透過一第二切換裝置自至少一第二主機接收至少一第二畫面資料;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於一總座標系中設定一第一深度值、一第一範圍、一第二深度值以及一第二範圍,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一深度值對應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該第二範圍及該第二深度質對應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 於該第一切換裝置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且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而該控制訊號之一位置資訊落入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之重疊區域內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或該第二切換裝置。
  16.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於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至少部分重疊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該第一深度值及該第二深度值將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對應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的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之對應內容,或將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對應該第一範圍及該第二範圍的重疊區域之內容改為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之對應內容。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其中,該第一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一參考座標系,該第二整合畫面資料包含一第二參考座標系;在該第一範圍內,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在該第二範圍內,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座標與該總座標系之座標可相互轉換;該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一切換裝置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一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一位置資訊;以及 當該第一切換裝置決定該第一控制訊號控制該第二切換裝置時,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將對應於該總座標系之該位置資訊轉換為對應於該第二參考座標系之一第二位置資訊。
  18.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一第二控制訊號調整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長度及/或該第一範圍之一第一寬度,或調整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長度及/或該第二範圍之一第二寬度。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切換系統運行方法,更包含: 透過該第一切換裝置,依據一第二控制訊號移動該第一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或該第二範圍於該總座標系中之位置。
TW109119693A 2020-06-11 2020-06-11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TWI754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693A TWI754960B (zh) 2020-06-11 2020-06-11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CN202110646499.3A CN113806263B (zh) 2020-06-11 2021-06-10 切换系统及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9693A TWI754960B (zh) 2020-06-11 2020-06-11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7093A true TW202147093A (zh) 2021-12-16
TWI754960B TWI754960B (zh) 2022-02-11

Family

ID=78893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9693A TWI754960B (zh) 2020-06-11 2020-06-11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6263B (zh)
TW (1) TWI7549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03731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ilicon Video Systems, Inc. Seamless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host computers
TWI626851B (zh) * 2017-03-14 2018-06-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切換裝置、影像切換系統及影像切換方法
TWI679895B (zh) * 2017-12-15 2019-12-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影像同步方法
CN110968210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装置与切换系统及其适用的方法
CN109343810A (zh) * 2018-09-30 2019-02-15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权切换方法、装置及kvm切换系统
CN109388257A (zh) * 2018-09-30 2019-02-26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权切换方法、装置及kvm切换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6263A (zh) 2021-12-17
CN113806263B (zh) 2024-04-12
TWI754960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8689B2 (en) Lighting control console for controlling a lighting system
US8473654B2 (en) Computer input switching device
JP6560484B2 (ja) イメージオーバレイを用いてディスプレイ遅延を低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69853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JP6771087B2 (ja) Vr機器用のタッチ制御装置及び仮想現実システム
WO2019200906A1 (zh) 触控平板控制电路和触控平板
JP2021051284A (ja) 画像ソースを切り替えることができ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TW201440028A (zh) 顯示控制裝置與顯示控制方法
TWI754960B (zh) 切換系統及切換方法
TW202136966A (zh) 個人輸入裝置之驅動方法
JP2006323801A (ja) マルチコントロールファンクションキーを有するカーソル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TWM562430U (zh) 控制輸入系統
KR101708441B1 (ko) 멀티 커넥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76682U (zh) 電子裝置
AU2017338476A1 (en)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80071725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TW201937353A (zh) 顯示器使用者介面,及相關系統、方法、及設備
US10271002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xternal device,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TWI837757B (zh) 配置虛擬按鍵的系統和方法
KR101424970B1 (ko) 복수 개의 화면들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825334B (zh) 具有螢幕功能顯示畫面控制機制的顯示裝置及其螢幕功能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KR102352791B1 (ko) 이미지 소스들을 스위치할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운영 시스템
TWI459236B (zh) 無線輸入裝置
TWM579766U (zh) Keyless image output device
US202400455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virtual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