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3679A - 往返估算 - Google Patents

往返估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679A
TW202143679A TW110112061A TW110112061A TW202143679A TW 202143679 A TW202143679 A TW 202143679A TW 110112061 A TW110112061 A TW 110112061A TW 110112061 A TW110112061 A TW 110112061A TW 202143679 A TW202143679 A TW 2021436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network
network device
time
data str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2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1835B (zh
Inventor
傑洛斯雷夫 貝雷恩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安訊士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安訊士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安訊士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8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3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ource by the dest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tagging of packets, e.g. using discard eligibility [DE]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闡述一種網路配置,其具有用於經由一網路將一資料串流傳輸至一第二網路裝置的一第一網路裝置,方法包括:將一系列第一封包傳輸至該第二網路裝置,該等第一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傳輸時間且包括一唯一識別值;自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到該等第一封包中之至少一者;取決於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判定一標準往返時間且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取決於該當前往返時間及該標準往返時間,判定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的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

Description

往返估算
所闡述之實施例係關於兩個經網路連接之裝置之間的可用網路頻寬之用途最佳化。特定而言,所闡述之實施例中之某些者係關於網路通信之往返時間之經改良判定,且關於計及往返時間之對應媒體串流組態改變。
即時傳送協定(RTP)係用於經由網際網路協定(IP)網路遞送諸如音訊及視訊之媒體的一網路協定。RTP通常用於通信、娛樂及涉及諸如電話通訊、視訊電話會議及網路相機應用程序之串流媒體的監控系統中。
RTP通常經由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來運行。UDP使用一簡單的無連接通信模型且不提供封包應答。因此,有別於傳輸控制協定(TCP)或等效替代協定,在協定層處不存在錯誤校正或監視。
例如,當用於在視訊呼叫期間傳輸音訊及視訊資料時,利用RTP之一問題係:RTP並不解決資源保留問題且不保證即時服務之服務品質。舉例而言,音訊及視訊品質可受網路擁塞影響。為了解決錯誤校正或監視之缺乏問題,RTP可與一RTP控制協定(RTCP)結合使用。當RTP攜載媒體串流(例如,音訊串流及視訊串流)時,將RTCP用以監視傳輸統計資料及服務品質(QoS)且輔助多個串流之同步。此係藉由以下方式在媒體分佈中使用對服務品質(QoS)之回饋來實現:在一串流多媒體作業階段將諸如封包計數、封包損失、封包延遲變化及往返延遲時間之統計資料資訊週期性地發送至參與者。
1 展示根據RTCP的一往返延遲時間計算之一實例。一網路作業階段之每一部件(例如一發送器裝置20及一接收器裝置30)週期性地發送RTCP發送器/接收器報告。可使用在RTCP報告中傳輸之時間戳記來計算一往返時間(RTT)。亦即, 1) 發送器裝置將一第一RTP或RTCP封包發送至接收器裝置。 2) 接收器裝置將一對應第二RTCP報告往回發送至接收器裝置,從而應答第一RTP或RTCP封包。 3) 發送器裝置基於第一及第二RTCP報告之時間戳記而計算一往返。
由於RTT係網路擁塞(例如一佇列延遲)之一良好指標,因此RTT可用以判定媒體串流之傳輸之適合位元速率。然而,可或可不週期性地傳輸RTCP報告。可根據一規則排程來傳輸RTCP報告,或者在需要時(舉例而言在請求時)發送RTCP報告。無論哪種方式,若網路延時突然增加,則在可偵測到經增加網路延時之前,在發送器裝置與接收器裝置之間已交換必要的RTCP報告之前,可存在一延遲。在此等情形下,可削弱所傳輸音訊及視訊串流之品質。
需要一方式來監視及更新網路延時,而無需等待直至在發送器裝置與接收器裝置之間交換下一組RTCP報告。
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係一種由一第一網路裝置執行之方法,該第一網路裝置經組態以經由一網路以一位元速率將一資料串流傳輸至一第二網路裝置,該方法包括:經由該網路將一系列第一封包傳輸至該第二網路裝置,該等第一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相關聯傳輸時間且包括一唯一識別值;自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到該等第一封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二封包具有一相關聯接收時間;取決於至少以下各項而判定一標準往返時間:針對已接收到一接收指示的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指示之一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取決於以下各項而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取決於該當前往返時間及該標準往返時間,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取決於該所判定的未使用之網路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此實施例之一優點係第一網路裝置可回應於該第一網路裝置與第二網路裝置之間的可用頻寬之改變的速度。藉由評估標準往返時間及當前往返時間兩者,該第一網路裝置可比單獨利用標準往返時間更快速地回應於網路頻寬之一改變。舉例而言,在涉及低延時、直播串流視訊(諸如直播體育)的情形中,在巨型預緩衝器由於其等引入之延時而不被期望的情況下,網路系統能夠儘可能快地回應於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可用性之改變係至關重要的。
視情況,判定該當前往返時間之步驟進一步包括:將該當前往返時間判定為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該傳輸時間與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該接收時間之間的一時間差。此允許使用比由標準往返時間通常採用之技術所使用的該等第一封包更近之一第一封包。此差允許使用較近傳輸之封包對該往返時間進行一「較新」評估。
視情況,取決於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值、該第二網路裝置處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指示之一第二封包之該傳輸時間值及該第一網路裝置處該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判定該標準往返時間。
視情況,該第二封包包括一即時傳送控制協定(RTCP)封包,且其中該系列第一封包包括一或多個即時傳送協定(RTP)封包及至少一個RTCP封包。現有RTP評估技術係有限的,且結合RTCP之所闡述方法之使用允許在具有較少缺點的情況下採用RTP之優點。
視情況,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步驟包括:判定該標準往返時間超出一第一臨限值及/或該當前往返時間超出一第二臨限值。視情況,該第二臨限值大於該第一臨限值。多個臨限值之使用允許對改變網路頻寬可用性進行一更複雜程式化回應。
視情況,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之步驟包括:當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不存在時降低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此有利地允許該資料串流避免在可用網路頻寬減少時中斷。
視情況,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之步驟包括:當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存在時增加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此有利地允許該資料串流改良在可用網路頻寬增加時之媒體品質。
視情況,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之步驟包括:當該標準往返時間及/或該當前往返時間增加時降低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此有利地允許該資料串流避免在發生網路緩衝時中斷。
視情況,該資料串流包括一視訊串流及音訊串流中之至少一者。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可包括:更新一目標位元速率、平均位元速率、解析度、色彩深度、圖框速率、取樣頻率、位元深度及頻道計數中之至少一者。允許此等組態選項之調整有利地允許對網路中斷之一回應,該回應出於媒體觀看者之體驗目的而被最佳化。
視情況,上文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每秒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的一所使用網路頻寬;取決於該所使用網路頻寬而判定一網路處理量值,該網路處理量值係該第一網路裝置每秒能夠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之一資料量;基於由該第一網路裝置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且基於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在該網路中進行緩衝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在於該網路中清空緩衝器之一合理時間間隔內將在該網路中進行緩衝之資料封包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所需的一所保留頻寬;基於該網路處理量值及該保留頻寬且可能地基於由一額外資料串流使用之一頻寬,判定該資料串流之一剩餘頻寬;及取決於該資料串流之該所判定剩餘頻寬而更新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此有利地允許取決於該所使用網路頻寬而將該資料串流進行一更平衡最佳化。此允許藉由清空該等緩衝器而在一合理時間間隔內對該標準往返時間及/或當前往返時間進行一減少。
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係一種經組態以經由一網路以一位元速率將一資料串流傳輸至一第二網路裝置的第一網路裝置,該第一網路裝置經組態以:經由該網路將第一封包傳輸至該第二網路裝置,該等第一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相關聯傳輸時間且包括一唯一識別值;自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到該等第一封包中之至少一者,該等第二封包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一相關聯接收時間;取決於至少以下各項而判定一標準往返時間: 針對已接收到一接收指示的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指示之一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取決於以下各項而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取決於該標準往返時間及該當前往返時間,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本說明書係關於用於兩個經網路連接裝置之間的可用網路頻寬之用途最佳化的設備及技術。遍及本說明書,相同元件符號用以識別對應元件。
2 係包括第一網路裝置20的一網路系統100之一圖式,第一網路裝置20係藉由網路10連接至第二網路裝置30。在一項實施例中,網路10係將網際網路協定(IP)用於網路層、將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用作傳送層且將即時傳送協定(RTP)用在應用層處之一乙太網路之網路。然而,在可應用相同或實質上等效技術的情況下,可設想其他協定堆疊。在圖2中,第一網路裝置20經組態以藉由網路10將一資料串流25傳輸至第二網路裝置30。
在一項實施例中,資料串流25係包括一視訊串流及/或一音訊串流之一媒體串流。媒體串流包括藉由第一網路裝置20自一第一媒體格式轉換成媒體串流的一連續視訊或音訊內容。此轉換被稱為媒體編碼且可由被稱為一編解碼器之一裝置或電腦程式執行。可使用影響所得媒體串流之若干個組態選項來執行由該編解碼器執行之轉換程序。此等選項包含用以將媒體編碼之位元速率。位元速率選項可包含一目標位元速率、一平均位元速率之採用。其他編解碼器選項可包含:對視訊解析度、視訊色彩深度、視訊圖框速率、音訊取樣頻率、音訊位元深度、音訊頻道計數之選擇;對編碼演算法之選擇等。在一項實施例中,可在串流傳輸期間在任一時間改變用以將媒體編碼之組態,以便允許串流媒體之性質之動態改變。此提供允許串流媒體適應於其正在傳輸之網路環境的顯著優點。儘管本發明現將回應於網路環境而聚焦於串流媒體之位元速率組態之適應,但應理解,可回應於一改變之網路環境而調整編解碼器組態選項中之任一者,以達成可用網路頻寬之較佳用途。
在進行編碼且跨越網路10進行傳輸之後,資料串流25接著由第二網路裝置30接收且進行編碼並且在第二網路裝置30處或者在連接至第二網路裝置30之一裝置處向一使用者播放。另一選擇係,可藉由第二網路裝置30或者藉由連接至第二網路裝置30之一裝置來儲存由第二網路裝置30接收之媒體串流。
3 展示用於快速地判定一經增加網路延時且因此回應於該經增加網路延時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下文將參考圖4闡述圖3, 4 展示根據本說明書之一態樣的用於一CRTT之封包之一順序圖。
在步驟310中,經由網路10藉由第一網路裝置20將一系列第一封包40傳輸至第二網路裝置30。第一封包40可包括形成串流媒體之資料。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封包40包括RTP封包及至少一個RTCP封包。第一封包40中之每一者包括能夠唯一地識別第一封包40之一唯一識別值60。將唯一識別值60展示為圖5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之「RTP封包序列號」。
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網路裝置20記錄唯一識別值60及第一封包40中之每一者之傳輸時間T1
在步驟320中,第二網路裝置30將一第二封包50傳輸至第一網路裝置20。第二封包50可係一即時傳送控制協定(RTCP)封包。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二封包50包括藉由第二網路裝置30接收一第一封包40之一指示。第二封包50可包括對應第一封包40之唯一識別值60。第二封包50可進一步包括第二網路裝置30處第一封包40之一接收時間T2 。第二封包50可進一步包括來自第二網路裝置30之第二封包50之一傳輸時間T3 。在一替代實施例中,代替接收時間T2 及傳輸時間T3 ,第二封包50包括記錄接收時間T2 與傳輸時間T3 之間的時間之一「處理時間」。亦即,(T3 – T2 )。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網路裝置20記錄第二封包50中之每一者之接收時間T4
在步驟330中,第一網路裝置20判定使用至少一個第一封包40之一標準往返時間(RTT)以及: - 第一封包40之傳輸時間T1 - 含有對應於第一封包40之一接收指示的一第二封包50之接收時間T4 ,及 - 自來自第二網路裝置30之第二封包50之傳輸時間T3 減去第二網路裝置30處第一封包40之接收時間T2 ,亦即,(T3 – T2 )。
接著,RTT可計算為T4 – (T3 – T2 ) – T1 。在 4 之順序圖及 5 之封包表中所展示之一實例中,根據第一網路裝置20上之一時脈,在時間15.608353 秒(T1 )處傳輸一第一封包40。接著根據第一網路裝置20上之一時脈,自第二網路裝置30傳輸一第二封包50且在時間16.43566 秒(T4 )處接收該第二封包50。第二封包50包括處理時間(T3 – T2 ),亦稱為自最後發送器報告封包以來之延遲(DLSR)。此實例中之DLSR係0.826 秒。然後藉由第二網路裝置30接收第一封包40與傳輸第二封包50之間的延遲來判定往返時間,往返時間係0.001307 秒或者1.307 毫秒 ≈1.31毫秒,如圖5中所陳述。
在步驟340中,一替代方法亦用以估算往返時間。在步驟340中,取決於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第一封包40之一傳輸時間(T1 )且取決於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50之一接收時間(T4a ),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 6 中展示此替代方法之步驟。
在圖6之步驟610中,第一網路裝置20識別具有一傳輸時間(T1a )之一第一封包40,第一封包40尚未自第二網路裝置30接收到接收指示。
在步驟620中,第一網路裝置20識別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50之一接收時間(T4a ) (而不管其內容)。
在步驟630中,第一網路裝置20將當前往返時間(CRTT)判定為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最舊的第一封包40之傳輸時間(T1a )與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50之接收時間(T4a )之間的一時間差。在一實例中,亦展示於圖6中,根據第一網路裝置20上之一時脈,於在時間16.136001 秒(T1a )處傳輸一第一封包40且在時間16.43566 秒(T4a )處接收一第二封包50的情況下,往返時間係0.299659 秒或300 毫秒。
上文技術不僅依賴於使用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50計算之RTT (例如RTCP報告)或者等待在下一第二封包50到達時待計算之下一RTT,而是將最舊的未應答之資料封包(亦即一個一般RTP封包,並非一RTCP報告)之傳輸時間與最新接收之RTCP報告之接收時間進行比較,以對網路10之延時提供另一有用判定。此無需使用使用一較舊的第一封包40及對應第二封包50計算之一過時RTT,且可使用比用於RTT之資料封包更近地傳輸之資料封包來計算。
在至少一個情形中,偵測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可係尤其有利的。舉例而言,在涉及低延時之直播串流視訊(諸如直播體育)的情形中,在由於其等引入之延時而不期望巨大預緩衝器的情況下,網路系統100能夠儘可能快地回應於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之可用性之改變係至關重要的。
7 中所展示,視情況,判定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之一存在(亦即可用性)之步驟包括:判定標準RTT超出一第一臨限值710及/或CRTT超出一第二臨限值720。在超出第一臨限值710及/或第二臨限值720的情況下,判定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不存在或者係不可用的。視情況,第二臨限值720大於第一臨限值710。在一項實施例中,一適合第一臨限值710之值係200毫秒。在一項實施例中,一適合第二臨限值720之值係300毫秒。可取決於系統設計及測試而選擇適合臨限值之值。
返回至圖3,在步驟350中,第一網路裝置20取決於CRTT及標準RTT兩者而判定在第一網路裝置(20)與第二網路裝置(30)之間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之存在或不存在。在超出第一臨限值710及/或第二臨限值720的情況下,判定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不存在或者係不可用的。在不超出第一臨限值710或第二臨限值720的情況下,判定可存在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
在步驟360中,第一網路裝置20可經組態以變更編解碼器組態,從而取決於所判定之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而更新所傳輸資料串流25之位元速率。
視情況,鑒於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之所判定可用性而更新所傳輸資料串流25之位元速率的步驟包括:當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不可用時,降低資料串流25之位元速率。亦可將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係不可用的陳述為: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不足以用於以一特定位元速率傳輸資料串流,且因此資料串流之位元速率不得不降低以便達成該傳輸。換言之,用於以特定位元速率傳輸資料串流之一可用網路頻寬係不充足的,且因此,該位元速率不得不降低以便達成資料串流之傳輸。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係可用的(或「存在」)意指:可用的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量足以用於以一較高位元速率傳輸資料串流,且因此資料串流之位元速率降低。在一項實施例中,當標準往返時間及/或當前往返時間增加時,所傳輸資料串流25之位元速率降低。舉例而言,此可係當標準往返時間及/或當前往返時間增加時之情形,即使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仍係可用的。降低位元速率之緣由係為了避免或減少經由網路之延遲及擁塞。
在一項實施例中,回應於網路延時之改變而調整僅用於視訊串流而不用於音訊串流之位元速率。此具有以下優點:在一接受者對音訊串流中之一經降低位元速率可能更敏感的同時,他/她可能偵測不到視訊串流之一經降低位元速率,從而導致串流媒體之一劣化體驗。
8 中所展示之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方法,用於選擇用於對資料串流25進行編碼之一適合位元速率,此將允許系統100減少第一封包40在網路10上之一緩衝。
在圖8之步驟810中,判定第一網路裝置20與第二網路裝置30之間的一所使用網路頻寬95。可基於每秒在第一網路裝置20與第二網路裝置30之間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而判定所使用網路頻寬95。另一選擇係,可設想,經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一網路10來判定一所使用網路頻寬95之其他方法的使用。
在步驟820中,取決於所使用網路頻寬95而判定一網路處理量值96。網路處理量值96對應於第一網路裝置20每秒能夠遞送至第二網路裝置30之一資料量。此值可預先被稱為(例如)為一理論網路頻寬之一部分,或者可對此值進行週期性地判定。可設想,使用用於判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一網路10之一網路處理量值96之方法。
在步驟830中,基於藉由第一網路裝置20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且基於遞送至第二網路裝置30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在網路10中進行緩衝之第一封包40之一總大小。可將第一封包40之總大小依據以下各項來判定:第一封包40之總數目、第一封包40之平均大小及/或使用第一封包40傳輸之資料量。
在步驟840中,判定所保留頻寬97之一量,該量將使得能夠在於網路10中清空緩衝器之一合理時間間隔內將在網路10中進行緩衝之第一封包40遞送至第二網路裝置30。
在步驟850中,至少基於網路處理量值96及所保留頻寬97而判定資料串流25之剩餘頻寬98之一量。在一項實施例中,基於網路處理量值96、所保留頻寬97及由一額外資料串流26所使用之頻寬而判定資料串流25之剩餘頻寬98。
在步驟860中,取決於資料串流25之所判定剩餘頻寬98而更新資料串流25之位元速率。
在一項實施例中,在步驟610至630中,可獨立於RTT而判定CRTT,以判定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且判定經由網路10之適合媒體串流位元速率。在此實施例中,可單獨使用CRTT,或結合判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未使用之網路頻寬90之其他方法來使用CRTT。
10:網路 20:發送器裝置/第一網路裝置 25:資料串流/所傳輸資料串流 30:接收器裝置/第二網路裝置 40:第一封包/最舊的第一封包 50:第二封包/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 100:網路系統/系統 310:步驟 320:步驟 330:步驟 340:步驟 350:步驟 360:步驟 610:步驟 620:步驟 630:步驟 710:第一臨限值/適合第一臨限值 720:第二臨限值/適合第二臨限值 810:步驟 820:步驟 830:步驟 840:步驟 850:步驟 860:步驟 T1:傳輸時間 T1a :傳輸時間 T2 :接收時間 T3 :傳輸時間 T4 :接收時間 T4a :接收時間
參考隨附圖式,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將依據一實例之以下詳細說明而變得顯而易見,其中: 圖1係展示根據RTCP的一標準往返判定之順序圖; 圖2係根據本說明書之一態樣之一網路系統; 圖3係根據本說明書之一態樣的用於判定一經增加網路延時且因此回應於經增加網路延時的一技術之一流程圖; 圖4係根據本說明書之一態樣的用於一CRTT之封包之一順序圖; 圖5提供具有封包傳輸及應答資料之一表; 圖6係根據本說明書之一態樣的用於判定一所傳輸媒體串流之一位元速率的一技術之一流程圖; 圖7係展示一組往返時間臨限值及對應頻寬可用性之一圖式;且 圖8係選擇一適合位元速率以減少在網路上媒體串流封包之緩衝的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20:發送器裝置/第一網路裝置
30:接收器裝置/第二網路裝置
40:第一封包/最舊的第一封包
50:第二封包/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
T1 :傳輸時間
T1a :傳輸時間
T2 :接收時間
T3 :傳輸時間
T4 :接收時間
T4a :接收時間

Claims (14)

  1. 一種由一第一網路裝置執行之方法,該第一網路裝置經組態以經由一網路以一位元速率將一資料串流傳輸至一第二網路裝置,該方法包括: 經由該網路將一系列第一封包傳輸至該第二網路裝置,該等第一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相關聯傳輸時間且包括一唯一識別值, 自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到該等第一封包中之至少一者,該第二封包具有一相關聯接收時間, 取決於至少以下各項而判定一標準往返時間: 針對已接收到一接收指示的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 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指示接收之一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 取決於以下各項而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 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 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 取決於該當前往返時間及該標準往返時間,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 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該當前往返時間進一步包括:將該當前往返時間判定為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該傳輸時間與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該接收時間之間的一時間差。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取決於以下各項而判定該標準往返時間: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值、該第二網路裝置處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時間、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指示之一第二封包之該傳輸時間值以及該第一網路裝置處該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將該標準往返時間計算為T4 - (T3 - T2 ) - T1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封包包括一即時傳送控制協定(RTCP)封包,且其中該等第一封包包括一或多個即時傳送協定(RTP)封包及至少一個RTCP封包。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包括: 判定該標準往返時間超出一第一臨限值及/或該當前往返時間超出一第二臨限值。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臨限值大於該第一臨限值。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包括: 當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不存在時,降低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包括: 當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存在時,增加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包括: 當該標準往返時間及/或該當前往返時間增加時,降低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串流包括一視訊串流及音訊串流中之至少一者。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包括:更新一目標位元速率、平均位元速率、解析度、色彩深度、圖框速率、取樣頻率、位元深度及頻道計數中之至少一者。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基於每秒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的一所使用網路頻寬; 取決於該所使用網路頻寬而判定一網路處理量值,該網路處理量值係該第一網路裝置每秒能夠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之一資料量; 基於由該第一網路裝置傳輸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且基於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判定在該網路中進行緩衝之資料封包之一總大小; 判定在於該網路中清空緩衝器之一合理時間間隔內將在該網路中進行緩衝之資料封包遞送至該第二網路裝置所需之一所保留頻寬; 基於該網路處理量值及該所保留頻寬且可能地基於一額外資料串流所使用之一頻寬,判定該資料串流之一剩餘頻寬;及 取決於該資料串流之該所判定剩餘頻寬而更新該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14. 一種經組態以經由一網路以一位元速率將一資料串流傳輸至一第二網路裝置的第一網路裝置,該第一網路裝置經組態以: 經由該網路將第一封包傳輸至該第二網路裝置,該等第一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相關聯傳輸時間且包括一唯一識別值, 自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該第二網路裝置接收到該等第一封包中之至少一者,該等第二封包中之每一者具有一相關聯接收時間, 取決於至少以下各項而判定一標準往返時間: 針對已接收到一接收指示的一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 包括該第一封包之一接收指示之一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 取決於以下各項而判定一當前往返時間: 針對尚未接收到接收指示的一最舊的第一封包之一傳輸時間,及 一最近接收之第二封包之一接收時間, 取決於該標準往返時間及該當前往返時間,判定在該第一網路裝置與該第二網路裝置之間是否存在一未使用之網路頻寬, 取決於該未使用之網路頻寬之該存在而更新該所傳輸資料串流之該位元速率。
TW110112061A 2020-05-05 2021-04-01 往返估算 TWI801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72847.4 2020-05-05
EP20172847.4A EP3907943B1 (en) 2020-05-05 2020-05-05 Round-trip esti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679A true TW202143679A (zh) 2021-11-16
TWI801835B TWI801835B (zh) 2023-05-11

Family

ID=7061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2061A TWI801835B (zh) 2020-05-05 2021-04-01 往返估算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3237B2 (zh)
EP (1) EP3907943B1 (zh)
JP (1) JP7296423B2 (zh)
KR (1) KR102491033B1 (zh)
CN (1) CN113612649B (zh)
TW (1) TWI80183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6624B1 (en) 2001-09-27 2006-02-07 Apple Computer, Inc. Reliabl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US7225267B2 (en) 2003-01-27 2007-05-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active bandwidth control for streaming data
US7359004B2 (en) * 2003-05-23 2008-04-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Bi-level and full-color video combination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US7701884B2 (en) * 2004-04-19 2010-04-20 Insors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bandwidth control
JP4645281B2 (ja) * 2005-04-19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407700B2 (ja) * 2007-02-02 2010-0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輻輳制御方法、及び輻輳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US7987285B2 (en) * 2007-07-10 2011-07-26 Bytemobile, Inc.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for streaming 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FR2922391B1 (fr) 2007-10-15 2009-12-04 Canon Kk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US10165286B2 (en) * 2009-07-08 2018-12-25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encoder adjustment based on transport data
JP5427707B2 (ja) 2010-06-21 2014-02-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197559B1 (en) * 2011-04-29 2015-11-24 Arris Enterprises, Inc. Adaptive streaming using non-local information
JP5789548B2 (ja) 2012-03-16 2015-10-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
JP5942660B2 (ja) 2012-07-20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ロス測定装置、伝送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性能測定方法
US10187680B2 (en) * 2014-11-11 2019-01-22 Cisco Technology, Inc. Adaptive bit rate system architectures using named domain networking
CN105991462B (zh) * 2015-03-0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和系统
CN110730105B (zh) * 2015-05-29 2021-09-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B2541733B (en) * 2015-08-28 2019-02-13 Imagination Tech Ltd Bandwidth Management
CN108292970B (zh) * 2015-12-07 2021-07-30 直播瑞典有限公司 通过互联网直播分发的自适应比特率调整方法和装置
US10791162B2 (en) * 2015-12-31 2020-09-29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aximizing quality of service for QoS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via dynamic application-layer throughput rate shaping
US10257474B2 (en) 2016-06-12 2019-04-09 Apple Inc. Network configurations for integrated accessory control
CN107438031A (zh) * 2017-08-07 2017-12-05 成都三零凯天通信实业有限公司 多信道自适应网络带宽的音视频流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0819645B2 (en) * 2017-09-20 2020-10-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mbined method for data rate and field of view size adaptation for virtual reality and 360 degree video streaming
US10812614B2 (en) * 2017-12-20 2020-10-20 Citrix Systems, Inc. Intermediated retrieval of networked cont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33237B2 (en) 2022-12-20
KR102491033B1 (ko) 2023-01-20
CN113612649A (zh) 2021-11-05
EP3907943A1 (en) 2021-11-10
US20210351985A1 (en) 2021-11-11
TWI801835B (zh) 2023-05-11
JP2021185659A (ja) 2021-12-09
JP7296423B2 (ja) 2023-06-22
CN113612649B (zh) 2023-04-25
EP3907943B1 (en) 2022-04-27
KR20210135927A (ko)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1664B2 (en) Adaptive bitrate management for streaming 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JP3662907B2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641159B1 (ko) Rtcp패킷 기반의 적응적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송률추정방법
EP225553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ation of target rate of video signals
RU230436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времени задержки на двустороннее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для мультимедийных данных с переменной скор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битов
KR101920114B1 (ko) VoIP 대역폭 관리
US71906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streaming in a limited bandwidth network with a bottleneck link
JPWO2006054442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1935441B (zh) 一种网络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63102B (zh) 一种基于延迟梯度累积的ViLTE视频通话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TW202143679A (zh) 往返估算
US94391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ate adaptation based on real-time call quality metrics
RU2782231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уферной памятью потокового видео
JP2021185659A5 (zh)
KR20200113632A (ko) 전송 경로 상태에 기반한 혼잡 제어를 사용하는 타겟 전송 속도 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