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0671A -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 Google Patents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0671A
TW202140671A TW110108620A TW110108620A TW202140671A TW 202140671 A TW202140671 A TW 202140671A TW 110108620 A TW110108620 A TW 110108620A TW 110108620 A TW110108620 A TW 110108620A TW 202140671 A TW202140671 A TW 2021406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bonate unit
bis
weight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川祥一
岡田陽平
大西庸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帝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0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6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樹脂組成物,含有:(A)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A成分)、(B)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C)環氧樹脂(C成分)及(D)脫模劑(D成分),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為0.0001~0.2重量份,C成分為0.0001~0.1重量份,D成分為0.001~0.5重量份,其中,A成分係主要的重複單元包含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下述式(a-2)

Description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本發明關於耐熱性為高,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的包含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的聚碳酸酯系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以往以來,使碳酸酯前驅物質與2,2-雙(4-羥基苯基)丙烷(以下,稱為雙酚A)反應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樹脂(以下,稱為PC-A),由於透明性、耐熱性、機械特性、尺寸穩定性為優異,故被作為工程塑膠(engineering plastic)而廣泛使用於眾多之領域。進而,近年來利用該透明性,已展開作為對於光碟、薄膜、透鏡等之領域之光學用材料來使用。
然而,相較於丙烯酸樹脂或環狀烯烴樹脂等而言,聚碳酸酯樹脂為光彈性常數高,又,容易因為應力而展現出相位差之材料,故使用於透明導電性薄膜用基板或顯示器前面板等之情形時,會具有以偏光太陽鏡來觀測時可看見虹斑之問題。又,已開始搭載於近年的汽車中的抬頭顯示器裝置(head up display device),在從裝置本體投影影像至玻璃等的投影部的投射口,為了使塵埃或異物不會跑入至該投射口中,必須設置防塵蓋。若使用聚碳酸酯樹脂製的蓋子時,若蓋子本身的相位差較高的話,被投影的影像會有產生扭曲(distortion)等之狀況,因此必須是低相位差化。
在此,作為針對上述問題之對策,已檢討了各式各樣之手法。作為其一,提案了雙酚A與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聚碳酸酯共聚物,可得到高耐熱性(專利文獻1、2)。
又,提案了:使用由該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所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而成的薄膜,來用於相位差薄膜用、偏光板的保護薄膜用之內容(專利文獻3、4、5、6),或是,將由作為具有茀構造之物的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與螺甘油所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以熔融製膜法進行薄膜化之內容(專利文獻7)。
然而,上述的由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與螺甘油所組成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熱分解溫度低,故熔融製膜為困難,具有於製膜中會引起分解、或產生氣泡或凝膠之問題。又,薄膜的強度亦為低,故於彎曲特性存在著課題。又,如專利文獻8提案了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與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來作為行動電話的相機透鏡用的低相位差・高折射率材料,但若進行薄膜化時,非常地脆而難以使用。
另一方面,具有紅外線遮蔽性能的透明材料,具有抑制室內溫度之上昇、或抑制人的體感溫度之上昇之效果,藉由使用於汽車用途或建材用途等的窗戶構件,可期待減低環境負荷之效果。特別是,藉由對於透明樹脂賦予紅外性線遮蔽性能,就輕量化與熱管理之觀點而言,對於抑制CO2 排放量等的減低環境負荷之效果為大。作為展現出紅外線遮蔽性能之手法,專利文獻9揭示了對於透明樹脂賦予複合氧化鎢微粒子之技術,但具有所謂的在濕熱條件下紅外線遮蔽性能會經時性地劣化之問題。專利文獻10揭示了藉由限定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的粒徑,來提升耐濕熱性之技術,但該效果仍不足。又,專利文獻11揭示了藉由調配脂肪酸酯,來提升樹脂的熱穩定性之技術,但無法確認到可使紅外線遮蔽性能的耐濕熱性提升之效果。又,專利文獻12揭示了藉由對於透明樹脂調配環氧樹脂,來抑制樹脂的水解之技術,但無法確認到可使紅外線遮蔽性能的耐濕熱性提升之效果。因此,要求著使賦予有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的透明樹脂的紅外線遮蔽性能的耐濕熱性之提升。
迄今為止,仍未有報告關於一種耐熱性、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的以雙酚A聚碳酸酯之混合物所得到的光學薄膜,其中,該雙酚A聚碳酸酯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複合氧化鎢微粒子,該聚碳酸酯系樹脂含有茀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3168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134199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0/02670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01/00964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1-296423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1-194530號公報 [專利文獻7]國際公開第2008/15618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8]國際公開第2017/1031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第5714826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17-95686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8-156386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特表2003-5319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耐熱性為高,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的包含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的聚碳酸酯系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經深入研究之結果發現,對於以特定的比率來含有在側鏈具有茀環的二醇、具有特定的螺環構造的單體及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而成的聚碳酸酯組成物或共聚物,添加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環氧樹脂及脂肪酸酯,藉此能夠達成上述目的。
即,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下述之構成。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含有:(A)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A成分)、(B)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C)環氧樹脂(C成分)及(D)脫模劑(D成分),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為0.0001~0.2重量份,C成分為0.0001~0.1重量份,D成分為0.001~0.5重量份,其中, A成分係主要的重複單元包含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下述式(a-2)
Figure 02_image001
(式中,W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或碳數6~20的伸環烷基,R表示碳數1~20的分支或直鏈的烷基、或是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6~20的環烷基,u表示0~3的整數) 所表示的碳酸酯單元(a-2)及從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衍生的碳酸酯單元(a-3),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碳酸酯單元(a-1)及碳酸酯單元(a-2)之合計與碳酸酯單元(a-3)之莫耳比為1:99~ 70:30; B成分係一般式MxWyOz(其中,M為選自H、He、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1種以上的元素,W為鎢,O為氧,0.001≦x/y≦1,2.2≦z/y≦3.0)所表示; D成分係以由脂肪酸及多元醇所組成之全酯作為主成分而成的脂肪酸酯。
2. 如前項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A成分係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含有: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為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與前述式(a-2)所表示的碳酸酯單元(a-2),聚碳酸酯樹脂(A2)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中的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重量比為1:99~70:30。
3. 如前項1或2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1)係下述式(a-1-1)
Figure 02_image003
(式中,R1 及R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或鹵素原子,R3 及R4 係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m及n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p及q係分別獨立表示0以上的整數) 所表示的單元。
4. 如前項1~3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1)係從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或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衍生的單元。
5. 如前項1~4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2)係從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衍生的單元。
6. 如前項1~5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A成分係玻璃轉移溫度為單一且該範圍為130℃~160℃。
7. 如前項1~6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B成分的粒徑為1nm~800nm。
8. 如前項1~7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D成分係下述式(D1)或下述式(D2)所表示的脂肪酸酯,
Figure 02_image005
(式中,前述R1 ~R6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Figure 02_image007
(式中,前述R1 ~R4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9. 如前項1~8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0002~0.8重量份的(E)熱穩定劑(E成分)。
10. 如前項9之樹脂組成物,其中,E成分係選自由酚系穩定劑(E-1成分)、硫系穩定劑(E-2成分)及磷系穩定劑(E-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熱穩定劑。
11. 如前項1~10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1~2重量份的(F)紫外線吸收劑(F成分)。
12. 如前項1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F成分係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F-1成分)、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2成分)及噁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紫外線吸收劑。
13. 一種光學薄膜,其係由前項1~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形成且厚度為0.2~0.6mm之範圍。
14. 如前項13之光學薄膜,其中,面內相位差Re為20nm以下,從傾斜40度測量得到的相位差Re(40)為80nm以下之範圍。
15. 如前項13或前項14之光學薄膜,其中,於至少一側之面形成硬塗層。
16. 一種抬頭顯示器裝置,其係使用前項13~15中任一項之光學薄膜。 [發明的效果]
由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形成的未拉伸光學薄膜,因對於以特定的比率來含有在側鏈具有茀環的二醇、具有特定的螺環構造的單體及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而成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或共聚物,添加複合氧化鎢微粒子、環氧樹脂及脂肪酸酯,藉此耐熱性為高,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故在作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抬頭顯示器裝置等的光學薄膜之方面極為有用,因而,可得到格外特別的工業效果。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A)> 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主要的重複單元包含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上述式(a-2)所表示的具有螺環構造的碳酸酯單元(a-2)及從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衍生的碳酸酯單元(a-3),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碳酸酯單元(a-1)及碳酸酯單元(a-2)之合計與碳酸酯單元(a-3)之莫耳比為1:99~70:30。
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較佳為50/50~75/25。若為上述範圍時,可得到耐熱性與相位差之平衡為優異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
又,碳酸酯單元(a-1)及碳酸酯單元(a-2)之合計與碳酸酯單元(a-3)之莫耳比為1:99~70:30,較佳為10:90~50:50之範圍,又較佳為20:80~40:60之範圍。藉由成為上述範圍,可得到耐熱性、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
特以使用下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為較佳:含有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的主要的重複單元為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與上述式(a-2)所表示的具有螺環構造的碳酸酯單元(a-2),聚碳酸酯樹脂(A2)的主要的重複單元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樹脂(A1)中的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 80/20,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重量比為1:99~70:30。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 本發明中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其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為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與上述式(a-2)所表示的碳酸酯單元(a-2)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
在此,所謂的「主要的」,係表示以全碳酸酯單元作為基準時,碳酸酯單元(a-1)及碳酸酯單元(a-2)之合計為7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75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 (碳酸酯單元(a-1)) 碳酸酯單元(a-1),其係在側鏈具有茀環的聚碳酸酯樹脂的碳酸酯單元(a-1)。
作為碳酸酯單元(a-1)的較佳的構造,較佳可舉出下述的(a-1-1)或(a-1-2)。然後,作為又較佳的構造,可舉出下述(a-1-1),作為(a-1-1)更佳的構造,可舉出下述(a-1-1-a)或(a-1-1-b),作為特佳的構造,可舉出下述(a-1-1-a1)或(a-1-1-b1)。
碳酸酯單元(a-1-1)為下述式所表示。
Figure 02_image009
碳酸酯單元(a-1-1)中,R1 及R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或鹵素原子。作為烴基,較佳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5~10的環烷基、碳數6~10的芳基、碳數7~10的芳烷基、碳數1~10的烯基。R3 及R4 係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烴基係較佳為碳數1~10的伸烷基,又較佳為碳數1~4的伸烷基,更佳為伸乙基。m及n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p及q係分別獨立表示0以上的整數,較佳為0~20的整數,又較佳為0~12的整數,更佳為0~8的整數,特佳為0~4的整數,最佳為0與1。
若p及q為0時,碳酸酯單元(a-1-1)為下述式(a-1-1-a)所表示。
Figure 02_image011
上述式中的R1 及R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或鹵素原子。
作為烴基,較佳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5~10的環烷基、碳數6~10的芳基、碳數7~10的芳烷基、碳數1~10的烯基。R3 及R4 係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烴基係較佳為碳數1~10的伸烷基,又較佳為碳數1~4的伸烷基,更佳為伸乙基。m及n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
作為單元(a-1-1-a)的具體的化合物,較佳可舉出從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n-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n-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sec-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tert-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等衍生的單元。該等的衍生單元(a-1-1-a)的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來使用。
其中,又較佳為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特佳為從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衍生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單元(a-1-1-a1)。
Figure 02_image013
又,若p及q為1以上的整數時,碳酸酯單元(a-1-1)為下述式(a-1-1-b)所表示。
Figure 02_image015
碳酸酯單元(a-1-1-b)中,R1 及R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或鹵素原子。
作為烴基,較佳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5~10的環烷基、碳數6~10的芳基、碳數7~10的芳烷基、碳數1~10的烯基。R3 及R4 係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烴基較佳為碳數1~10的伸烷基,又較佳為碳數1~4的伸烷基,更佳為伸乙基。m及n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
作為碳酸酯單元(a-1-1-b)的具體的化合物,可舉出從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2-(2-羥基乙氧基)-5-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n-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1-甲基丙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2,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n-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異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雙(1-甲基丙基)苯基]茀、9,9-雙[4-(3-羥基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4-羥基丁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苯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丙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氟苯基]茀、及該等的9,9-雙(羥基烷氧基苯基)茀衍生的單元。另外,又較佳可舉出從p及q為2以上的9,9-雙[羥基聚(伸烷氧基)苯基]茀等衍生的單元。
該等之中,特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等。
特別是下述式(a-1-1-b1)
Figure 02_image017
又,較佳的碳酸酯單元(a-1-2)為下述式所示。
Figure 02_image019
[式中,R5 及R6 係分別獨立為直接鍵結、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伸烷基、可被取代的碳數4~10的伸芳基或可被取代的碳數6~10的伸芳烷基,或是,選自由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伸烷基、可被取代的碳數4~10的伸芳基及可被取代的碳數6~10的伸芳烷基所組成之群中之2個以上之基以氧原子、可被取代的硫原子、可被取代的氮原子或羰基所連結而成之基;R7 係直接鍵結、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伸烷基、可被取代的碳數4~10的伸芳基或可被取代的碳數6~10的伸芳烷基;R8 ~R9 係分別獨立為氫原子、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可被取代的碳數4~10的芳基、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醯基、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烷氧基、可被取代的碳數1~10的芳氧基、可被取代的胺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r及s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t係表示1~5的整數值]。 作為衍生上述一般式(a-1-2)的化合物的具體之例子,較佳為9,9’-二(羥基甲基)-9,9’-雙茀、雙(9-羥基甲基茀-9-基)甲烷、1,2-雙(9-羥基甲基茀-9-基)乙烷、雙[9-(3-羥基丙基)-茀-9-基]甲烷、雙{9-[2-(2-羥基乙氧基)羰基乙基]茀-9-基}甲烷、9,9-雙[(9-羥基甲基茀-9-基)-甲基]茀、1,2-雙[9-(3-羥基丙基)-茀-9-基]乙烷、α,α’-雙-(9-羥基甲基茀-9-基)-1,4-二甲苯、1,2-雙(9-羥基甲基茀-9-基)丁烷、1-雙(9-羥基甲基茀-9-基)乙烷、1,2-雙(9-羥基茀-9-基)乙烷、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基}乙烷。 (碳酸酯單元(a-2)) 如前述式(a-2)所示般,本發明中的碳酸酯單元(a-2)為從具有螺環構造的二醇衍生之物。作為具有螺環構造的二醇化合物,可舉出3,9-雙(2-羥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雙(2-羥基-1,1-二乙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雙(2-羥基-1,1-二丙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的脂環式二醇化合物。
較佳為使用下述式所表示的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a-2-1)。
Figure 02_image021
(組成) 本發明中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主要的重複單元包含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a-1)與(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較佳為50/50~75/25。若為上述範圍時,則與前述的聚碳酸酯樹脂(A2)之相溶性、耐熱性、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低相位差等的平衡為優異。
又,作為其他的碳酸酯單元,亦可使用包含雙酚A或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以下稱為Bis-C)、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以下稱為BisTMC)等的3元系組成。
本發明中的聚碳酸酯樹脂(A1),若碳酸酯單元(a-1)低於下限時,則耐熱性會變差,另一方面,若高於上限時,則會變脆。可藉由質子NMR測量並算出莫耳分率。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之製造方法) 可藉由通常的製造聚碳酸酯樹脂的本身周知的反應手段,來製造本發明中的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例如,使碳酸二酯等的碳酸酯前驅物質與二醇成分反應之方法。接下來,對於該等的製造方法,簡單地說明基本之手段。
使用碳酸二酯作為碳酸酯前驅物質的酯交換反應,係藉由下述之方法來進行:在惰性氣體環境下,將指定比例的二醇成分與碳酸二酯進行加熱之同時並進行攪拌,將生成的醇或酚類餾出之方法。反應溫度會依據所生成的醇或酚類的沸點等而不同,通常為120~300℃之範圍。反應為自初期開始設定為減壓,使所生成的醇或酚類被餾出之同時來結束反應。又,因應所需,亦可添加末端停止劑、抗氧化劑等。
作為使用於前述酯交換反應的碳酸二酯,可舉出可被取代的碳數6~12的芳基、芳烷基等的酯。具體而言,可示例二苯基碳酸酯、二甲苯碳酸酯、雙(氯苯基)碳酸酯及m-甲苯酚碳酸酯等。其中,較佳為二苯基碳酸酯。二苯基碳酸酯的使用量,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較佳為0.97~1.10莫耳,又較佳為1.00~1.06莫耳。
又,為了加速在熔融聚合法中的聚合速度,可使用聚合觸媒,作為該聚合觸媒,可舉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金屬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金屬化合物等。
作為如此般的化合物,較佳為使用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醇鹽、4級銨氫氧化物等,該等的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可示例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銫、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的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二鋰鹽、酚的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
作為鹼土金屬化合物,可示例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二乙酸鎂、二乙酸鈣、二乙酸鍶、二乙酸鋇、硬脂酸鋇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可舉出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四乙基銨氫氧化物、四丙基銨氫氧化物、四丁基銨氫氧化物、三甲基苯甲基銨氫氧化物等的具有烷基、芳基等的4級銨氫氧化物類。又,可舉出三乙基胺、二甲基苯甲基胺、三苯基胺等的3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的咪唑類。又,可示例氨、四甲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硼氫化物、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鹽、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鹽等的鹼或鹼性鹽等。
作為金屬化合物,可示例鋅鋁化合物、鍺化合物、有機錫化合物、銻化合物、錳化合物、鈦化合物、鋯化合物等。該等的化合物可為1種或併用2種以上。
該等的聚合觸媒的使用量,相對於二醇成分1莫耳,較佳為1×10-9 ~1×10-2 當量,又較佳為1×10-8 ~1×10-5 當量,更佳為在1×10-7 ~1×10-3 當量之範圍中選擇。
又,於反應後期亦可添加觸媒失活劑。作為所使用的觸媒失活劑,可有效地使用周知的觸媒失活劑,其中,較佳為磺酸的銨鹽、鏻鹽。更佳為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的鹽類、對甲苯磺酸四丁基銨鹽等的對甲苯磺酸的鹽類。
又,作為磺酸的酯,較佳為使用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酸丁酯、苯磺酸辛酯、苯磺酸苯酯、對甲苯磺酸甲酯、對甲苯磺酸乙酯、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辛酯、對甲苯磺酸苯酯等。其中,最佳為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
該等的觸媒失活劑的使用量,若使用由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金屬化合物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聚合觸媒時,相對於該觸媒中所含有的金屬元素每1莫耳,較佳可使用0.5~50莫耳之比例,又較佳可使用0.5~10莫耳之比例,更佳可使用0.8~5莫耳之比例。 <聚碳酸酯樹脂(A2)> 本發明中的聚碳酸酯樹脂(A2),其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所組成之聚碳酸酯。
在此,所謂的「主要的」,係表示以全碳酸酯單元作為基準時,具有雙酚A的碳酸酯為7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75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 (比黏度:ηSP )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之比黏度(ηSP )較佳為0.2~1.5之範圍。比黏度0.2~1.5之範圍時,薄膜等的成形品的強度及成形加工性會變得良好。又較佳為0.20~1.2,更佳為0.20~1.0,特佳為0.20~0.5。
本發明中所言之比黏度,係在20℃下從在二氯甲烷100ml中溶解有聚碳酸酯樹脂0.7g之溶液,使用奧士華黏度計求出。 比黏度
Figure 02_image023
[t0 為二氯甲烷的落下秒數,t為試料溶液的落下秒數] 尚,具體的比黏度之測量,例如可用以下之要領來進行。首先,將聚碳酸酯樹脂溶解於其20~30倍重量的二氯甲烷中,藉由矽藻土過濾而採集可溶分後,去除溶液,充分地乾燥而得到二氯甲烷可溶分之固體。從將該固體0.7g溶解於二氯甲烷100ml中後之溶液,使用奧士華黏度計求出在20℃的比黏度。 (含有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將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與聚碳酸酯樹脂(B)以熔融狀態摻合。作為以熔融狀態摻合之方法,一般為使用擠壓機,在熔融樹脂溫度200~ 320℃,較佳為220~300℃,又較佳為230~290℃下混煉,進行造粒。藉此,得到兩樹脂被均勻地摻合的樹脂摻合物之顆粒。擠壓機之構成、螺桿之構成等係沒有特別的限定。若擠壓機中的熔融樹脂溫度超過320℃時,樹脂則會著色或熱分解。另一方面,若樹脂溫度低於下限,樹脂黏度則會過高,會有對於擠壓機施加過度負荷之情形。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組成比) 上述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PC-A樹脂(A2)之重量比,較佳為1:99~70:30之範圍。又較佳為10:90~50:50(重量比)之範圍,更佳為20:80~40:60(重量比)之範圍。藉由成為上述範圍,可得到耐熱性為高,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三次元相位差為低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成分多於上限時,則有容易破裂之問題。 (玻璃轉移溫度:Tg) 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單一,該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130~160℃,又較佳為135~150℃。若Tg為上述範圍內時,耐熱性及成形性將為良好,故較佳。
玻璃轉移溫度(Tg)為使用TA Instruments Japan(股)製2910型DSC,以升溫速度20℃/min進行測量。於本發明中,若玻璃轉移溫度(Tg)為單一者,係依據JIS K7121,以加熱速度20℃/分鐘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DSC)測量玻璃轉移溫度時,顯示玻璃轉移溫度的反曲點僅1個出現者。
一般而言,所謂的聚合物摻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為單一者,係意指混合的樹脂以奈米級(分子水準)相溶之狀態,可確認為相溶之系。 (B成分:複合氧化鎢微粒子) 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係一般式MxWyOz所表示。式中M表示選自H、He、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1種以上的元素,較佳為選自由Li、Na、K、Rb、Cs、Mg、Ca、S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的元素,更佳為K、Rb或Cs。又,W表示鎢,O表示氧。
x、y、z為滿足0.001≦x/y≦1、2.2≦z/y≦3.0之式的數字。進而,x/y、z/y之範圍係分別以0.01≦x/y≦0.5、2.7≦z/y≦3.0為較佳,以0.2≦x/y≦0.4、2.8≦z/y≦3.0為又較佳。
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粒徑,較佳為1nm~800nm,又較佳為1nm~600nm,更佳為1nm~300nm。若粒徑小於1nm時,則凝聚效果會增大而容易產生分散性不良,若大於800nm時,則將產生透明樹脂成形品之霧度增高等的不良。
將起始原料的鎢化合物於惰性氣體環境或還原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熱處理,而可得到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經過該熱處理而得到的複合氧化鎢微粒子,具有充分的近紅外線遮蔽力,而具有作為紅外線遮蔽微粒子為較佳的性質。
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起始原料係以元素單質或化合物之形式含有元素M的鎢化合物。具體而言,較佳為選自由以元素單質或化合物之形式含有元素M的三氧化鎢粉末、二氧化鎢粉末、氧化鎢之水合物、六氯化鎢粉末、鎢酸銨粉末、使六氯化鎢溶解於醇中後經乾燥而得之氧化鎢之水合物粉末、使六氯化鎢溶解於醇中後添加水使其沉澱並將其乾燥而得之氧化鎢之水合物粉末、使鎢酸銨水溶液乾燥而得之鎢化合物粉末及金屬鎢粉末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尚,若起始原料若為溶液時,就各元素可容易地均勻混合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鎢酸銨水溶液或六氯化鎢溶液。使用該等原料,將其在惰性氣體環境或還原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熱處理,而可得到上述的複合氧化鎢微粒子。
在此,為了製造各成分以分子等級均勻混合的起始原料的鎢化合物,較佳將各原料在溶液中混合,包含元素M之鎢化合物較佳為可溶解於水或有機溶媒等的溶媒中。例如,可舉出含有元素M之鎢酸鹽、氯化物鹽、硝酸鹽、硫酸鹽、草酸鹽、氧化物、碳酸鹽、氫氧化物等,但不限定於此等,只要為呈溶液狀者即較佳。
關於用以製造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之原料,以下再度詳細加以說明。
用以得到一般式MxWyOz所表示的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起始原料,可使用氧化鎢系粉末與前述M元素系粉末經混合而成的粉末。作為氧化鎢系粉末,可舉出三氧化鎢粉末、二氧化鎢粉末、氧化鎢之水合物、六氯化鎢粉末、鎢酸銨粉末、使六氯化鎢溶解於醇中後經乾燥而得之氧化鎢之水合物粉末、使六氯化鎢溶解於醇中後添加水使其沉澱並將其乾燥而得之氧化鎢之水合物粉末、使鎢酸銨水溶液乾燥而得之鎢化合物粉末、金屬鎢粉末等。又,作為M元素系粉末,則可舉出含有M元素之單質或化合物的粉末等。進而,用以得到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起始原料的鎢化合物若為溶液或分散液時,則各元素可容易地均勻混合。就該觀點而言,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起始原料,更佳為將六氯化鎢之醇溶液或鎢酸銨水溶液與前述含有M元素之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後經乾燥而成的粉末。同樣地,複合氧化鎢之微粒子(B成分)的起始原料,亦較佳為將使六氯化鎢溶解於醇中後添加水而使沉澱生成的分散液,與前述含有M元素之單質或化合物的粉末或前述含有M元素之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後經乾燥而成的粉末。
作為前述含有M元素之化合物,可舉出M元素之鎢酸鹽、氯化物鹽、硝酸鹽、硫酸鹽、草酸鹽、氧化物、碳酸鹽、氫氧化物等,但不限定於此等,只要為呈溶液狀者即可。進而,於工業上製造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時,若使用氧化鎢之水合物粉末或三氧化鎢與M元素之碳酸鹽或氫氧化物,則在熱處理等階段不會產生有害的氣體等而為較佳之製造方法。
在此,作為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在惰性環境中的熱處理條件,較佳為650℃以上。以650℃以上經熱處理的起始原料係具有充分的近紅外線遮蔽力,極有效作為紅外線遮蔽微粒子。惰性氣體則以使用Ar、N2 等的惰性氣體為宜。
又,作為還原性環境中的熱處理條件,較佳為首先將起始原料在還原性氣體環境中於100℃以上850℃以下進行熱處理,接著在惰性氣體環境中於650℃以上1,200℃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此時的還原性氣體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H2 。又,當使用H2 來作為還原性氣體時,就還原環境之組成,係以H2 以體積比計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2%以上為宜。H2 以體積比計若為0.1%以上時,則可有效地促進還原。
就提升耐候性之觀點而言,複合氧化鎢之微粒子(B成分)的表面係以含有Si、Ti、Zr、Al的一種以上的金屬的氧化物被覆為佳。被覆方法並未特別限定,藉由對分散有該複合氧化鎢之微粒子(B成分)的溶液中添加上述金屬之醇鹽,則可被覆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的表面。
又,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係以分散劑被覆為佳。作為分散劑,可舉出聚碳酸酯、聚碸、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氟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矽氧系樹脂或該等的衍生物等。透過以此等被覆,可提升添加於樹脂時的分散性,而且有防止機械物性降低之效果。此外,作為藉由分散劑之被覆方法,可舉出藉由將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與分散劑溶解於甲苯等的溶媒中並加以攪拌而調製分散液後,以真空乾燥等的處理去除溶媒而被覆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之方法等。
又,將B成分添加於聚碳酸酯摻合物或共聚物(A成分)之方法,可舉出直接添加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或者經被覆之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之方法、或以1~100倍的聚碳酸酯摻合物或共聚物(A成分)予以稀釋後再行添加之方法。
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的含有量為0.0001~0.2重量份,較佳為0.001~0.1重量份,又較佳為0.002~0.05重量份。若B成分的含有量少於0.0001重量份,則無法充分發揮紅外線的遮蔽能力;若多於0.2重量份,則耐濕熱性會惡化,而且全光線透過率會變得非常小。 (C成分:環氧樹脂)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以保有高透明性之同時具有耐濕熱性為良好的紅外線遮蔽性能之目的下,而含有作為C成分的環氧樹脂。所使用之環氧樹脂較佳為包含環氧丙基之環氧聚合物,又較佳為共聚物中含有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之環氧聚合物,共聚物之另一成分宜使用聚苯乙烯。其中,較佳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聚苯乙烯共聚物。使用不含環氧丙基的環氧聚合物時,與A成分之相溶性會有惡化而導致透明性變差之情形。作為包含環氧丙基之聚合物的單體成分,可舉出烯丙基環氧丙基醚、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丙烯酸環氧丙酯、4-羥基丁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醚、1,2-環氧-5-己烯、1,2-環氧-9-癸烯、環氧琥珀酸等;作為聚合物,可舉出末端環氧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側鏈環氧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等。
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C成分的含有量為0.0001~0.1重量份,較佳為0.001~0.05重量份,又較佳為0.001~ 0.03重量份。若含有量未滿0.0001重量份時,則無法展現充分的耐濕熱性;若超過0.1重量份時,則色相會惡化而損及透明性。 (D成分:脫模劑)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以保有高透明性之同時具有耐濕熱性為良好的紅外線遮蔽性能之目的下,而含有作為D成分的脫模劑,其係以由脂肪酸及多元醇所組成之全酯作為主成分而成的脂肪酸酯。
所述脂肪酸的碳數較佳為3~32,尤以碳數為10~32的脂肪酸為佳。作為該脂肪酸,可舉例如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櫚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二酸、二十烷酸及二十二烷酸等的飽和脂肪族羧酸,以及棕櫚油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二十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鯨油酸等地不飽和脂肪酸。上述當中,脂肪酸較佳為碳數為14~20者。其中較佳為飽和脂肪酸。尤以硬脂酸及棕櫚酸為佳。
硬脂酸或棕櫚酸等上述的脂肪酸,由於通常係由以牛油或豬油等為代表之動物性油脂及以棕櫚油或葵花油所代表之植物性油脂等的天然油脂類所製造,故該等的脂肪酸通常為包含碳原子數不同的其他羧酸成分之混合物。因而,在本發明的脂肪酸酯之製造中,較佳使用由所述的天然油脂類所製成,且由包含其他羧酸成分的混合物之形態所構成的脂肪酸,尤為硬脂酸或棕櫚酸。
作為所述多元醇,可舉出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三新戊四醇、聚甘油(三甘油~六甘油)、二(三羥甲基丙烷)、木糖醇、山梨糖醇及甘露糖醇等。本發明的脂肪酸酯中,較佳為新戊四醇或二新戊四醇。
本發明的脂肪酸酯為全酯。若使用部分酯時,將無法展現充分的耐濕熱性。本發明的脂肪酸酯的酸價,就熱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以下,又較佳為4~20之範圍,更佳為4~12之範圍。尚,酸價可實質上取0。又,脂肪酸酯的羥基價,較佳為0.1~30之範圍。進而,碘價係較佳為10以下。此外,碘價可實質上取0。該等的特性可根據JIS K 0070所規定的方法來求得。
據以上所述,D成分較佳為下述式(D1)或下述式(D2)所表示的脂肪酸酯。
Figure 02_image025
(式中,前述R1 ~R6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Figure 02_image027
(式中,前述R1 ~R4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D成分的含有量為0.001~0.5重量份,較佳為0.01~0.4重量份,又較佳為0.05~0.3重量份。若含有量未滿0.001重量份時,則無法展現充分的耐濕熱性;若超過0.5重量份時,則於成形時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的分子量會降低。 (E成分:熱穩定劑)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較佳含有作為E成分的熱穩定劑。作為熱穩定劑,較佳為選自由酚系穩定劑(E-1成分)、硫系穩定劑(E-2成分)及磷系穩定劑(E-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熱穩定劑。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E成分的含有量較佳為0.0002~0.8重量份,又較佳為0.001~0.7重量份,更佳為0.01~0.1重量份。若含有量未滿0.0002重量份時,可能無法展現熱穩定性之效果;若超過0.8重量份時,則與複合氧化鎢微粒子併用時可能無法維持成形時的色相穩定性。 (E-1成分:酚系穩定劑) 作為酚系穩定劑,可示例如α-生育酚、丁基羥基甲苯、芥子醇、維生素E、n-十八烷基-β-(4’-羥基-3’,5’-二-tert-丁基酚)丙酸酯、2-tert-丁基-6-(3’-tert-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6-二-tert-丁基-4-(N,N-二甲基胺基甲基)酚、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酯、2,2’-伸甲基雙(4-甲基-6-tert-丁基酚)、2,2’-伸甲基雙(4-乙基-6-tert-丁基酚)、4,4’-伸甲基雙(2,6-二-tert-丁基酚)、2,2’-伸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酚)、2,2’-二伸甲基-雙(6-α-甲基-苯甲基-p-甲酚)2,2’-亞乙基-雙(4,6-二-tert-丁基酚)、2,2’-亞丁基-雙(4-甲基-6-tert-丁基酚)、4,4’-亞丁基雙(3-甲基-6-tert-丁基酚)、三乙二醇-N-雙-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雙[2-tert-丁基-4-甲基6-(3-tert-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苯基]對苯二甲酸酯、3,9-雙{2-[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基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4,4’-硫代雙(6-tert-丁基-m-甲酚)、4,4’-硫代雙(3-甲基-6-tert-丁基酚)、2,2’-硫代雙(4-甲基-6-tert-丁基酚)、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硫化物、4,4’-二-硫代雙(2,6-二-tert-丁基酚)、4,4’-三-硫代雙(2,6-二-tert-丁基酚)、2,2-硫代二伸乙基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n-辛基硫基)-6-(4-羥基-3’,5’-二-tert-丁基苯胺)-1,3,5-三嗪、N,N’-六伸甲基雙-(3,5-二-tert-丁基-4-羥基羥化琥珀醯亞胺)、N,N’-雙[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肼、1,1,3-參(2-甲基-4-羥基-5-tert-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異氰脲酸酯、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氰脲酸酯、1,3,5-參(4-tert-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苯甲基)異氰脲酸酯、1,3,5-參2[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及肆[伸甲基-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此等皆容易取得。上述酚系穩定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E-2成分:硫系穩定劑) 作為硫系化合物,可舉出二月桂基硫二丙酸酯、二(十三烷基)硫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硫二丙酸酯、二硬脂醯基硫二丙酸酯、新戊四醇肆(3-月桂基硫丙酸酯)、新戊四醇肆(3-十二烷基硫丙酸酯)、新戊四醇肆(3-十八烷基硫丙酸酯)、新戊四醇肆(3-肉豆蔻基硫丙酸酯)、新戊四醇肆(3-硬脂醯基硫丙酸酯)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混合使用。 (E-3成分:磷系穩定劑) 磷系穩定劑係以芳香族聚碳酸酯之熱穩定劑的形式既已廣為人知。於本發明中,磷系穩定劑可提高其熱穩定性至樹脂組成物可承受極為嚴峻的熱負荷之程度。作為磷系穩定劑,主要可舉出亞磷酸酯化合物與亞膦酸酯。
在此,作為亞磷酸酯化合物,可示例如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壬基苯酯)、亞磷酸三癸酯、亞磷酸三辛酯、亞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亞磷酸單苯基二癸酯、亞磷酸單苯基二辛酯、亞磷酸單苯基二異丙酯、亞磷酸二苯基單丁酯、亞磷酸二苯基單癸酯、亞磷酸二苯基單辛酯、亞磷酸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辛酯、亞磷酸三(二乙基苯)酯、亞磷酸三(二- iso-丙基苯)酯、亞磷酸三(二-n-丁基苯)酯、亞磷酸三(2,4-二-tert-丁基苯)酯、亞磷酸三(2,6-二-tert-丁基苯)酯、二亞磷酸二硬脂醯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4-二-tert-丁基苯)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6-二-tert-丁基-4-乙基苯)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苯基雙酚A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壬基苯)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二環己基新戊四醇酯等。
進而,作為其他的亞磷酸酯化合物,亦可使用具有與二元酚類反應之環狀構造者。可示例如亞磷酸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2,4-二-tert-丁基苯)酯、亞磷酸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2-tert-丁基-4-甲基苯)酯、亞磷酸2,2’-亞甲基雙(4-甲基-6-tert-丁基苯)(2-tert-丁基-4-甲基苯)酯、亞磷酸2,2’-亞乙基雙(4-甲基-6-tert-丁基苯)(2-tert-丁基-4-甲基苯)酯等。
作為亞膦酸酯化合物,可舉例如二亞膦酸肆(2,4-二-tert-丁基苯)-4,4’-亞聯苯酯、二亞膦酸肆(2,4-二-tert-丁基苯)-4,3’-亞聯苯酯、二亞膦酸肆(2,4-二-tert-丁基苯)-3,3’-亞聯苯酯、二亞膦酸肆(2,6-二-tert-丁基苯)-4,4’-亞聯苯酯、二亞膦酸肆(2,6-二-tert-丁基苯)-4,3’-亞聯苯酯、二亞膦酸肆(2,6-二-tert-丁基苯)-3,3’-亞聯苯酯、亞膦酸雙(2,4-二-tert-丁基苯)-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4-二-tert-丁基苯)-3-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n-丁基苯)-3-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tert-丁基苯)-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tert-丁基苯)-3-苯基-苯酯等,較佳為二亞膦酸肆(二-tert-丁基苯)-亞聯苯酯、亞膦酸雙(二-tert-丁基苯)-苯基-苯酯,更佳為二亞膦酸肆(2,4-二-tert-丁基苯)-亞聯苯酯、亞膦酸雙(2,4-二-tert-丁基苯)-苯基-苯酯。所述亞膦酸酯化合物可與2個以上之烷基經取代之具有芳基的亞磷酸酯化合物併用而較佳。 (F成分:紫外線吸收劑)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有時無需實施塗裝等即可使用。於所述情況下,由於有時要求良好的耐光性而較佳調配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F-1成分)、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2成分)及噁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紫外線吸收劑。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F成分的含有量較佳為0.1~2重量份,又較佳為0.12~1.5重量份,更佳為0.15~1重量份。若F成分的含有量未滿0.1重量份時,可能會有無法展現充分的耐光性之情形;若多於2重量份,則可能因為產生氣體而發生外觀不良或物性劣化。 (F-1成分: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示例如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伸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酚]、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伸甲基雙(4-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p-亞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及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和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基系單體的共聚物、或2-(2’-羥基-5-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和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基系單體的共聚物等具有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骨架之聚合物等。 (F-2成分: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可示例如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甲基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乙基氧基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丙基氧基酚及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丁基氧基酚等。進而可示例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酚等上述示例化合物之苯基為2,4-二甲基苯基之化合物。 (F-3成分:噁嗪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噁嗪系紫外線吸收劑,可示例如2,2’-p-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m-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p,p’-二亞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等。 (其他的添加劑) 又,因應於用途或需要,可在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中含有可塑劑、光穩定劑、聚合金屬鈍化劑、難燃劑、滑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抗菌劑、著色劑、衝撃改質劑等的其本身周知的添加劑。 (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作為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可舉例如溶液澆鑄法、熔融擠壓法、熱壓法、壓延法等的周知方法。作為本發明的薄膜之製造方法,就生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熔融擠壓法。
於熔融擠壓法中,較佳採用:使用T字模擠出樹脂,送到冷卻輥之方法。此時,藉由對於冷卻固化前的熔融樹脂使用輥或輪帶來夾壓,可使薄膜的表面外觀變得良好,或因緩和聚合物的配向或應力應變,而可使相位差降低。例如,作為金屬彈性輥可舉例如下:具備軸輥、與圓筒形的金屬製薄膜,其中,該圓筒形的金屬製薄膜係被覆於該軸輥的外周面之方式來配置,且接觸於熔融樹脂,在該等的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封入溫度被控制的水或油等的流體;或是,在橡膠輥的表面捲繞有金屬輪帶者等。熔融擠壓的溫度,會取決於樹脂組成物的分子量、Tg、熔融流動特性等,較佳為180~350℃之範圍,又較佳為200℃~320℃之範圍。若低於下限時,則黏度會變高,而容易殘留聚合物的配向、應力應變。又,若高於上限時,則容易發生熱劣化、著色、來自T字模的口模線(條紋)等的問題。尤以,適合採用將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從擠壓機的T字模來進行熔融擠壓成為薄膜狀,以金屬彈性輥夾住該薄膜狀物並保持加壓,經複數個冷卻輥進行冷卻後,藉由複數個傳送輥來搬運,而得到光學薄膜之製造方法。 (相位差) 以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來製成光學薄膜,該光學薄膜在波長589nm下的薄膜面內的正面相位差Re,較佳為Re≦50nm,又較佳為Re≦20nm。所謂的「正面相位差Re」係以下述式定義,為表現來自於垂直方向(亦即,對於薄膜面的入射角為0度)的透過光之振動,在薄膜面內被分解成X方向及Y方向時的相位之延遲的特性。
Figure 02_image029
其中,nx係薄膜面內的慢軸(slow axis)方向之折射率,ny係薄膜面內的與慢軸方向垂直方向之折射率,d係薄膜之厚度(單元:μm)。
又,傾斜相位差Re(40)係表示對於薄膜面的入射角為40度時之相位差。藉由測量傾斜相位差Re(40),將能夠測量薄膜厚度方向之折射率nz,於算出所謂的三次元折射率nx、ny、nz時所進行的測量。傾斜相位差Re(40),以Re(40)≦80nm為佳,較佳為Re(40)≦50nm。
光學薄膜的相位差為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KOBRA-WFD,來進行測量。
上述具有相位差的光學薄膜係以未拉伸的光學薄膜為較佳。 (厚度) 本發明的光學薄膜的厚度較佳為0.2~0.6mm,又較佳為0.25~0.5mm。若厚度為上限以上時,則有在顯示器用途中薄膜化之要求強的偏光板的厚度變成很厚之問題點,或由於發生加熱時的應變,即,相位差變化,故容易發生色不均之漏光。又,若厚度未滿下限時,則未有薄膜之剛性,容易在薄膜加工製程或實用上產生問題。 (霧度) 本發明中的光學薄膜的霧度值較佳為5%以下,又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特佳為1%以下。若霧度為上述範圍內時,則視覺辨認性優異而較佳。 (表面處理) 可對於本發明的光學薄膜進行各種的表面處理。此處所言的表面處理,係蒸鍍(物理蒸鍍、化學蒸鍍等)、鍍敷(電鍍、無電解鍍敷、熔融鍍敷等)、塗裝、塗覆、印刷等的在樹脂成形品的表層上形成新的層者,可採用通常使用之方法。作為表面處理,具體而言,可示例硬塗層、撥水・撥油塗佈、紫外線吸收塗佈、紅外線吸收塗佈以及金屬化(蒸鍍等)等的各種的表面處理。硬塗層係特以丙烯酸系、聚矽氧系為較佳,且被認為是必要的表面處理。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此所限定。再者,實施例中的「份」意指「重量份」。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樹脂及評估方法係如以下。 1.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之組成比(NMR) 以日本電子公司製JNM-ECZ400S/L1之質子NMR測量各重複單元,算出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之組成比(莫耳比)。 2.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摻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 使用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摻合物的樹脂8mg,以TA Instruments(股)製的熱分析系統DSC-2910,依據JIS K7121,於氮環境下(氮流量:40ml/min)、升溫速度:20℃/min之條件下測量。 3.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之比黏度(ηSP )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之比黏度(ηSP ),係在20℃下從在二氯甲烷100ml中溶解有聚碳酸酯樹脂0.7g之溶液,使用奧士華黏度計求出。
比黏度
Figure 02_image031
[t0 為二氯甲烷的落下秒數,t為試料溶液的落下秒數] 4.未拉伸薄膜厚度(d) 以ANRITSU公司製的電子微膜厚計,測量實施例所得之未拉伸薄膜的中央部分的厚度(d)(單元:mm)。 5.正面相位差(Re)・傾斜相位差Re(40) 從實施例所得之未拉伸薄膜切出長度50mm、寬度40mm的試片,使用王子計測(股)製KOBRA-WFD來進行測量。 6.全光線透過率、霧度 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分光霧度計SH-7000,依據JIS K7136測量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摻合物的全光線透過率及霧度。 7.彎曲性 以手1次折彎實施例所得之未拉伸薄膜時,將未破裂者標註為「○」,將破裂者標註為「×」。 8.耐濕熱性試驗 使用85℃85%RH的濕熱試驗機將薄膜處理500小時,以處理前後的薄膜色相Δb* 值來評估耐濕熱性。將Δb* 值<0.5標註為「〇」,將Δb* 值≧0.5標註為「×」。 [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 共聚合PC1:來自於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以下簡稱為BPEF)的構造單元/來自於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以下簡稱為SPG)的構造單元=60/40(莫耳%)、比黏度(ηSP )0.23 共聚合PC2:來自於BPEF的構造單元/來自於SPG的構造單元/來自於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以下簡稱為BisTMC)的構造單元=52/24/24(莫耳%)、比黏度(ηSP )0.23 共聚合PC3:來自於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以下簡稱為BCF)的構造單元/來自於SPG的構造單元=35/65(莫耳%)、比黏度(ηSP )0.31 [聚碳酸酯樹脂(A2)] PC-A樹脂: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比黏度(ηSP )0.34 [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 由Cs0.33 WO3 約23重量%及有機分散樹脂所組成之熱線吸收劑(住友金屬鑛山(股)製YMDS-874R) [C成分] 環氧樹脂(日油(股)製:G-0250SP) [D成分] D1:脂肪酸全酯(具有上述式(D1)所示的構造(R1 ~R6 為碳數17的烷基))(Riken Vitamin(股)製:L-8483) D2:脂肪酸全酯(具有上述式(D2)所示的構造(R1 ~R4 為碳數17的烷基))(日油(股)製:H-476S) [實施例1] <共聚合PC1之製造> 將BPEF 105.24份、SPG 48.7份、二苯基碳酸酯(以下簡稱為DPC)89.11份、及作為觸媒的碳酸氫鈉1.68×10-4 份在氮環境下加熱至180℃而使其熔融。然後,花費20分鐘減壓至20kPa為止,同時以60℃/hr之速度將夾套升溫至260℃為止,進行酯交換反應。將夾套保持在260℃,花費80分鐘減壓至0.13kPa為止,於260℃、0.13kPa以下之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後,將所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邊造粒邊抽出,得到聚碳酸酯樹脂顆粒。藉由比黏度NMR來測量組成比。(共聚合PC1) <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使用共聚合PC1與PC-A樹脂,將各個樹脂在80℃下乾燥12小時以上後,以重量比成為10:90之方式混合後,對於該A成分100重量份,以B成分0.14重量份、C成分0.02重量份、D1成分0.1重量份之方式進行摻合後,藉由排氣式雙軸擠壓機[(股)TECHNOVEL製KZW15-25MG],在機筒及模頭中皆在260℃下熔融混煉,而得到共聚合PC1與PC-A樹脂之摻合物顆粒。以DSC測量所得到的顆粒的Tg。 <光學薄膜之製造> 接著,將所得到的顆粒在90℃下藉由熱風循環式乾燥機乾燥12小時。在(股)TECHNOVEL製15mmϕ雙軸擠壓機上安裝寬度150mm、唇寬500μm的T字模與薄膜牽引裝置,將所得到的顆粒在260℃下進行薄膜成形而得到透明的未拉伸薄膜。測量此未拉伸薄膜的厚度、相位差、全光線透過率、霧度、耐濕熱性試驗、彎曲性。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2]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變更成共聚合PC1/PC-A樹脂=20/8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3]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變更成共聚合PC1/PC-A樹脂=30/7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4] <共聚合PC2之製造> 將BPEF 91.21份、SPG 29.22份、BisTMC 29.80份、DPC 89.11份、及作為觸媒的碳酸氫鈉1.68×10-4 份在氮環境下加熱至180℃而使其熔融。然後,花費20分鐘減壓至20kPa為止,同時以60℃/hr之速度將夾套升溫至260℃為止,進行酯交換反應。將夾套保持在260℃,花費80分鐘減壓至0.13kPa為止,於260℃、0.13kPa以下之條件下進行30分鐘的聚合反應。反應結束後,將所生成的聚碳酸酯樹脂邊造粒邊抽出,得到聚碳酸酯樹脂顆粒。藉由NMR來測量組成比。(共聚合PC2)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變更成共聚合PC2/PC-A樹脂=30/7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5]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變更成共聚合PC2/PC-A樹脂=50/5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6]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變更成共聚合PC2/PC-A樹脂=70/3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7] 除了變更成B成分0.04重量份、C成分0.08重量份、D成分0.3重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6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實施例8] 除了將D1成分變更成D2成分以外,其餘與實施例5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1中。 [比較例1] 將BCF 51.41份、SPG 80.26份、DPC 89.29份、及作為觸媒的四甲基銨氫氧化物1.8×10-2 份與氫氧化鈉1.6×10-4 份在氮環境下加熱至180℃而使其熔融。然後,花費30分鐘將減壓度調整為13.4kPa。之後,以20℃/hr之速度升溫至260℃為止,保持於該溫度10分鐘後,花費1小時使減壓度成為133Pa以下。於合計6小時攪拌下進行反應。
反應結束後,在氮加壓下從反應槽之底部吐出,一邊在水槽中冷卻,一邊以造粒機進行切割而得到顆粒。藉由NMR測量組成比。(共聚合PC3) 除了將摻合重量比設為共聚合PC3/PC-A樹脂=30/70,進行擠出而得到摻合物顆粒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得到未拉伸薄膜,但沒有透明性而為白濁,為不相溶。將結果記載於表2中。 [比較例2] 除了變更為僅共聚合PC1而不摻合、以及變更為不添加C成分、D成分之組成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2中。雖然相位差為低,但卻非常地脆,若以手折彎時,則容易破裂,且耐濕熱性試驗亦為差。 [比較例3] 除了變更為僅共聚合PC2而不摻合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2中。雖然相位差為低,但卻非常地脆,若以手折彎時,則容易破裂。 [比較例4] 除了變更為僅PC-A樹脂而不摻合、以及變更為不添加B成分、C成分、D成分之組成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2中。相較於實施例,相位差Re(40)為高,且耐濕熱性試驗亦為差。 [比較例5] 除了變更為不添加C成分、D成分之組成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進行完全相同之操作,並進行相同之評估。將該結果記載於表2中。相較於實施例,耐濕熱性試驗亦為差。
Figure 02_image033
Figure 02_image035
[產業利用性]
由於本發明的光學薄膜的耐熱性、透明性、耐彎曲性、耐濕熱性為優異,且相位差為低,故在作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抬頭顯示器裝置等的光學薄膜之方面極為有用。
Figure 110108620-A0101-11-0003-2

Claims (16)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含有:(A)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或共聚物(A成分)、(B)複合氧化鎢微粒子(B成分)、(C)環氧樹脂(C成分)及(D)脫模劑(D成分),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為0.0001~0.2重量份,C成分為0.0001~0.1重量份,D成分為0.001~0.5重量份,其中, A成分係主要的重複單元包含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下述式(a-2)
    Figure 03_image001
    (式中,W表示碳數1~20的伸烷基或碳數6~20的伸環烷基,R表示碳數1~20的分支或直鏈的烷基、或是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6~20的環烷基,u表示0~3的整數) 所表示的碳酸酯單元(a-2)及從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衍生的碳酸酯單元(a-3),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碳酸酯單元(a-1)及碳酸酯單元(a-2)之合計與碳酸酯單元(a-3)之莫耳比為1:99~70:30; B成分係一般式MxWyOz(其中,M為選自H、He、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1種以上的元素,W為鎢,O為氧,0.001≦x/y≦1,2.2≦z/y≦3.0)所表示; D成分係以由脂肪酸及多元醇所組成之全酯作為主成分而成的脂肪酸酯。
  2. 如請求項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A成分係聚碳酸酯樹脂摻合物,含有: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及聚碳酸酯樹脂(A2),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為在側鏈具有茀環的碳酸酯單元(a-1)與前述式(a-2)所表示的碳酸酯單元(a-2),聚碳酸酯樹脂(A2)係主要的重複單元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中的碳酸酯單元(a-1)與碳酸酯單元(a-2)之莫耳比為50/50~80/20,共聚合聚碳酸酯樹脂(A1)與聚碳酸酯樹脂(A2)之重量比為1:99~70:30。
  3.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1)係下述式(a-1-1)
    Figure 03_image003
    (式中,R1 及R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或鹵素原子,R3 及R4 係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1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的烴基,m及n係分別獨立表示0~4的整數,p及q係分別獨立表示0以上的整數) 所表示的單元。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1)係從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或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衍生的單元。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碳酸酯單元(a-2)係從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衍生的單元。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A成分係玻璃轉移溫度為單一且該範圍為130℃~160℃。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B成分的粒徑為1nm~800nm。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D成分為下述式(D1)或下述式(D2)所表示的脂肪酸酯,
    Figure 03_image005
    (式中,前述R1 ~R6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Figure 03_image007
    (式中,前述R1 ~R4 係彼此獨立為相同或相異的碳數10~32的烷基)。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0002~0.8重量份的(E)熱穩定劑(E成分)。
  10. 如請求項9之樹脂組成物,其中,E成分為選自由酚系穩定劑(E-1成分)、硫系穩定劑(E-2成分)及磷系穩定劑(E-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熱穩定劑。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1~2重量份的(F)紫外線吸收劑(F成分)。
  12. 如請求項1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F成分為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F-1成分)、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2成分)及噁嗪系紫外線吸收劑(F-3成分)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的紫外線吸收劑。
  13. 一種光學薄膜,其係由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形成且厚度為0.2~0.6mm之範圍。
  14. 如請求項13之光學薄膜,其中,面內相位差Re為20nm以下,從傾斜40度測量的相位差Re(40)為80nm以下之範圍。
  15. 如請求項13或請求項14之光學薄膜,其中,於至少一側之面形成硬塗層。
  16. 一種抬頭顯示器裝置,其係使用請求項13~15中任一項之光學薄膜。
TW110108620A 2020-03-13 2021-03-11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TW202140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254 2020-03-13
JP2020044254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0671A true TW202140671A (zh) 2021-11-01

Family

ID=7767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620A TW202140671A (zh) 2020-03-13 2021-03-11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32786B2 (zh)
TW (1) TW202140671A (zh)
WO (1) WO20211822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1695A1 (ja) * 2022-03-25 2023-09-28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0209B2 (ja) * 1996-01-30 2001-04-25 帝人株式会社 オキサスピロウンデカン基を含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08156386A (ja) 2006-12-20 2008-07-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得られるペレット、並びに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JP6062310B2 (ja) 2013-04-12 2017-01-18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7133932B2 (ja) 2018-01-31 2022-09-09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性イン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511799B (zh) 2018-03-30 2022-08-16 帝人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和含有其的光学构件
JP7219291B2 (ja) 2019-02-13 2023-02-07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または共重合体、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WO2020184222A1 (ja) 2019-03-13 2020-09-17 帝人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透明部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2217A1 (ja) 2021-09-16
JPWO2021182217A1 (zh) 2021-09-16
JP7332786B2 (ja) 2023-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1161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성형체
US11002883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KR102255780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재료 및 광학 렌즈
US11440991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optical lens
KR20110106841A (ko) 광학 필름
JPWO2018181157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
CN113423757B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或共聚物、及光学膜
KR102623133B1 (ko) 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TW202140671A (zh) 樹脂組成物及未拉伸光學薄膜
US10634819B2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lens, sheet and film which contain same
JP2011079897A (ja) 光弾性定数が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