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6829A - 固體攝像元件 - Google Patents

固體攝像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6829A
TW202136829A TW109140869A TW109140869A TW202136829A TW 202136829 A TW202136829 A TW 202136829A TW 109140869 A TW109140869 A TW 109140869A TW 109140869 A TW109140869 A TW 109140869A TW 202136829 A TW202136829 A TW 2021368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partition wall
pixel
compound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全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82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01L27/14645Colour ima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固體攝像元件,其係具有:支撐體1,係具有光電轉換部10;及濾光器20,係設置於朝向光電轉換部10的光入射側。濾光器20係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2種以上的像素21、22、23;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25。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為1.10~1.30,間隔壁的寬度W1為80~150nm,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為1.60~1.90,間隔壁的厚度H1和與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H2之差為200nm以下,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和與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之差為0.30~0.80。

Description

固體攝像元件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備濾光器之固體攝像元件。
近年來,由於數位相機、附照相機之行動電話等的普及,電荷耦合元件(CCD)圖像感測器等固體攝像元件的需求大幅度增長。
作為固體攝像元件的一形態,已知有具備濾色器等濾光器之固體攝像元件等,該濾光器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2種以上的像素;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
又,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有關如下攝像裝置的發明,其具備:成像用光學系統,包括透鏡群及孔徑光欄;及固體攝像元件,拍攝在成像用光學系統的成像面上形成之圖像,固體攝像元件係在基板上具有複數個像素之攝像元件,且具備光電轉換層,由有機材料構成;及濾色層,由配設於光電轉換層上方之2色以上的濾色器和分隔各色濾色器之透明的分離壁構成,光電轉換層的厚度為0.1μm~1μm,各色濾色器的折射率均為1.5~1.8,分離壁的寬度為0.05μm~0.2μm,分離壁的折射率為1.22~1.34。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38774號公報
在具備濾光器之固體攝像元件中,入射於位於光電轉換部的中央部之像素之光的角度與入射於光電轉換部的周邊部的像素之光的角度不同。例如,對於位於光電轉換部的中央部之像素,光容易從大致垂直方向入射,而對於光電轉換部的周邊部的像素,光容易從傾斜方向入射。
然而,當光從傾斜方向入射於濾光器的像素時,產生向相鄰之其他像素的漏光等,與光從垂直方向入射於濾光器的像素之情況相比,到光電轉換部的光的入射量容易變少。因此,具有在位於光電轉換部的中央部之光電轉換部與位於光電轉換部的周邊部之光電轉換部之間,光的入射量產生偏差而容易引起靈敏度特性的偏差的趨勢。
又,近年來,固體攝像元件的小型化、高解析化得到了發展,隨之,在用於固體攝像元件之濾色器等濾光器中所使用之像素尺寸亦變得更加精細。隨著像素尺寸變得精細,當來自傾斜方向的光入射於像素時,到光電轉換部的光的入射量容易變得更少,在光電轉換部的中央部與周邊部之間,趨於更容易產生光的入射量的偏差。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減少相對於垂直入射光之靈敏度與相對於傾斜入射光之靈敏度之差,來抑制靈敏度特性的偏差之固體攝像元件。
依據本發明者的研究,發現能夠藉由設為如下所示之構成來完成上述目的,從而完成了本發明。因此,本發明提供如下內容。 <1>一種固體攝像元件,其係具有: 支撐體,係具有光電轉換部;及 濾光器,係設置於朝向上述光電轉換部的光入射側, 上述濾光器係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2種以上的像素;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 上述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為1.10~1.30, 上述間隔壁的寬度為80~150nm, 上述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為1.60~1.90, 上述間隔壁的厚度和與上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之差為200nm以下, 上述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和與上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之差為0.30~0.80。 <2>如<1>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間隔壁的厚度為300~650nm。 <3>如<1>或<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像素的厚度為300~600nm。 <4>如<1>至<3>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像素的寬度為300~1100nm。 <5>如<1>至<4>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濾光器的像素間距為400~1200nm。 <6>如<1>至<5>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間隔壁的厚度和與上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之差為1nm以上。 <7>如<1>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間隔壁係厚於上述像素。 <8>如<1>至<7>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間隔壁的孔隙率為20~80%。 <9>如<1>至<8>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間隔壁係包含選自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連接成念珠狀之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及中空構造的二氧化矽粒子中之至少一種二氧化矽粒子。 <10>如<1>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在上述間隔壁與上述像素側之間具有基底層。 <11>如<1>至<10>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像素的表面粗糙度Ra值為0.1~5.0nm。 <12>如<1>至<11>之任一項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上述濾光器係包含選自黃色像素、青色像素及品紅色像素中之至少一種像素。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抑制靈敏度特性的偏差之固體攝像元件。
以下,對本發明的主要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明確描述之實施形態。
本說明書中用如“~”符號表示之數值範圍係指,將記載於“~”的前後之數值分別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含有之範圍。
在本說明書中的基團(原子團)的標記中,未記有取代及未經取代之標記係指包含不具有取代基者,並且包含具有取代基之者。例如,簡單記載為“烷基”時,其係指包換不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未經取代烷基)及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經取代烷基)這兩者。
在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這兩者或任一者,“(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這兩者或任一者,“(甲基)丙烯醯基”係指“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這兩者或任一者。
在本說明書中,組成物中的固體成分的濃度由除溶劑之外的其他成分相對於其組成物的總質量之質量百分比表示。
在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若無特別敘述,則依據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測量)作為聚苯乙烯換算值而表示。
在本說明書中,若無特別敘述,則將層相對於支撐體堆疊之方向稱作“上”,將其相反方向稱作“下”。再者,關於該種上下方向的設定,只是為了在本說明書中便於說明,在實際態樣中,本說明書中的“上”方向可以與垂直向上方向不同。
<固體攝像元件> 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的特徵為,其係具有: 支撐體,具有光電轉換部;及 濾光器,設置於朝向光電轉換部的光入射側, 濾光器係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2種以上的像素;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 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為1.10~1.30, 間隔壁的寬度為80~150nm, 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為1.60~1.90, 間隔壁的厚度和與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之差為200nm以下, 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和與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之差為0.30~0.80。
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具有上述濾光器,因此即使光從傾斜方向入射於濾光器的像素,亦能夠使光有效入射到光電轉換部,從而減小相對於垂直入射光之靈敏度與相對於傾斜入射光之靈敏度之差。因此,能夠作為能夠抑制光電轉換部的中央部與周邊部之間的光的入射量的偏差,且抑制靈敏度特性的偏差之固體攝像元件。再者,在本說明書中,間隔壁的厚度係指間隔壁的縱向的長度,間隔壁的寬度係指間隔壁的橫向的長度。關於像素的厚度、像素的寬度亦相同。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進行詳細說明。
圖1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的一實施形態之側剖面圖,圖2係從在圖1的固體攝像元件100中使用之濾光器的正上方觀察之平面圖。從圖中的上側向圖1所示之固體攝像元件100照射光。
在圖1中,符號1係支撐體。作為支撐體1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矽基板、InGaAs基板等。又,在支撐體1的表面,亦可以為了改善與上部層的密接性,防止物質的擴散或基板表面的平坦化而形成基底層。
在圖1所示之固體攝像元件100的支撐體1設置有光電轉換部10。作為光電轉換部10,可舉出矽光二極體、InGaAs光二極體、有機光電轉換膜、量子點等。又,可以在與支撐體1相鄰之光電轉換部10彼此之間形成間隙(空隙)。
在支撐體1的朝向光電轉換部10的光射入側設置有濾光器20。參照圖2,濾光器20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像素21、22、23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25。再者,圖2中,具有3種像素21、22、23,但濾光器20所具有之像素的種類可以為2種,亦可以為4種以上。能夠按照用途或目的適當選擇像素的種類數或像素的配置。
作為濾光器20所具有之像素的種類,可舉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黃色像素、青色像素、品紅色像素等著色像素;白色像素;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及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等。濾光器具有著色像素為較佳。又,濾光器包含選自黃色像素、青色像素及品紅色像素中之至少一種像素為較佳。依據該態樣,能夠更顯著地獲得本發明的效果,靈敏度變得更高,獲得更清晰和明亮的成像。其中,濾光器分別包括黃色像素、青色像素及品紅色像素為較佳。
作為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可舉出在波長700~1800nm的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濾光層。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為在波長700~1300nm的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濾光層為較佳,在波長700~1000nm的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濾光層為更佳。又,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在波長400~650nm的整個範圍內的透光率為70%以上為較佳,80%以上更為佳,9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又,在波長700~1800nm的範圍的至少一個點上的透過率為20%以下為較佳。又,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在極大吸收波長下的吸光度Amax與波長550nm下的吸光度A550之比亦即吸光度Amax/吸光度A550為20~500為較佳,50~500更為佳,70~450為進一步較佳,100~400為特佳。
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為使近紅外線透過的至少一部分之濾光層。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可以係使可見光和近紅外線中的任一種透過之濾光層(透明膜),亦可以係遮蔽可見光的至少一部分而使近紅外線的至少一部分透過之濾光層。作為近紅外線透過濾光層,可較佳地舉出滿足波長400~64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1100~130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小值為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之分光特性之濾光層等。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為滿足以下(1)~(4)中的任一種分光特性之濾光層為較佳。
(1):波長400~64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800~130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小值為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之濾光層。 (2):波長400~75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900~130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小值為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之濾光層。 (3):波長400~83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1000~130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小值為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之濾光層。 (4):波長400~95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0%以下(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1100~1300nm的範圍內的透過率的最小值為70%以上(較佳為75%以上,更佳為80%以上)之濾光層。
能夠使用後述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等形成著色像素。又,能夠使用後述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等形成白色像素。又,能夠使用後述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等形成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又,能夠使用後述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等形成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
像素21、22、23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為1.60~1.90。從入射於像素之光的聚光性的觀點而言,像素的折射率的下限係1.63以上為較佳,1.65以上為更佳。從入射於像素之光的聚光性的觀點而言,像素的折射率的上限係1.80以下為較佳,1.75以下為更佳。
像素21、22、23的厚度H2係300~600nm為較佳。下限係350nm以上為較佳,390nm以上為更佳。上限係550nm以下為較佳,510nm以下為更佳。若像素21、22、23的厚度H2在上述範圍內,則容易抑制串擾。
又,各像素彼此的厚度之差係100nm以下為較佳,50nm以下為更佳,3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各像素的厚度相同為較佳。
像素21、22、23的寬度W2係300~1100nm為較佳。下限係400nm以上為較佳,450nm以上為更佳。上限係1000nm以下為較佳,900nm以下為更佳。若像素21、22、23的寬度W2在上述範圍內,則能夠實現固體攝像元件的小型化或高解析化。
像素21、22、23的表面粗糙度Ra值係0.1~5.0nm為較佳。表面粗糙度Ra值的上限係4.5nm以下為較佳,4.0nm以下為更佳。若像素21、22、23的表面粗糙度Ra值在上述範圍內,則能夠抑制光在像素21、22、23的表面上的反射,從而容易將光吸收到像素內部。能夠使用AFM5500(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製)並藉由動態力模式方法測定像素的表面粗糙度Ra值。
再者,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像素21、22、23的表面平坦,但亦可成為凸狀。
如圖1、2所示,在濾光器20的各像素之間配置有間隔壁25。間隔壁25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為1.10~1.30。從間隔壁的強度的觀點而言,折射率的下限係1.12以上為較佳,1.15以上為更佳。從光的聚光性的觀點而言,折射率的上限係1.29以下為較佳,1.28以下為更佳。
間隔壁25的寬度W1為80~150nm。從間隔壁的強度的觀點而言,間隔壁25的寬度W1的下限係90nm以上為較佳,100nm以上為更佳,110n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從確保有效的像素尺寸的觀點而言,間隔壁25的寬度W1的上限係140nm以下為較佳,130nm以下為更佳。
間隔壁25的厚度H1係300~650nm為較佳。間隔壁25的厚度H1的下限係350nm以上為較佳,400nm以上為更佳,450n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間隔壁25的厚度H1的上限係600nm以下為較佳,550nm以下為更佳,50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若間隔壁25的厚度H1在上述範圍內,則容易獲得本發明的上述效果。
間隔壁25的厚度H1和與間隔壁25相鄰之像素21(22、23)的厚度H2之差為200nm以下,150nm以下為較佳,100nm以下為更佳,5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若這兩者的厚度之差為200nm以下,則即使光從傾斜方向入射於像素,亦能夠有效抑制向相鄰之像素的漏光等。
再者,在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間隔壁25的厚度H1和與間隔壁25相鄰之像素21(22、23)的厚度H2幾乎相同,這兩者的厚度之差幾乎為零,但間隔壁25的厚度H1和與間隔壁25相鄰之像素21(22、23)的厚度H2之差亦能夠設為1nm以上,亦能夠設為3nm以上。 間隔壁的厚度與像素的厚度相同時,亦即間隔壁的上表面與像素上表面對齊時,能夠提高形成於上部之微透鏡的形成性。 間隔壁的厚度小於像素的厚度時,亦即間隔壁的上表面位於比像素的上表面更靠下方的位置時,用於形成像素的組成物的塗佈性良好,從而抑制用於形成像素的組成物的塗佈不均。 間隔壁的厚度厚於像素的厚度時,亦即間隔壁的上表面位於比像素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時,即使光從傾斜方向入射於像素,亦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向相鄰之像素的漏光等。
間隔壁25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和與間隔壁25相鄰之像素21(22、23)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之差為0.30~0.80。從抑制串擾之理由而言,上述折射率之差的下限係0.40以上為較佳,0.50以上為更佳。上述折射率之差的上限係0.75以下為較佳,0.70以下為更佳。
間隔壁25的孔隙率係20~80%為較佳。孔隙率的下限係30%以上為較佳,40%以上為更佳。孔隙率的上限係70%以下為較佳,60%以下為更佳。若間隔壁25的孔隙率在上述範圍內,則即使光從傾斜方向入射於像素,亦能夠有效抑制向相鄰之像素的漏光等。間隔壁的孔隙率係藉由X射線反射率法測定之值。
作為間隔壁25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矽氧烷樹脂、氟樹脂等有機材料或二氧化矽粒子、氟化鎂等無機粒子。從能夠提高間隔壁的強度之理由而言,間隔壁25係包含二氧化矽粒子者為較佳。
作為二氧化矽粒子,可舉出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連接成念珠狀之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以下,還稱作念珠狀二氧化矽)、中空構造的二氧化矽粒子(以下,還稱作中空二氧化矽)等,念珠狀二氧化矽為較佳。又,二氧化矽粒子係由與羥基反應之疏水處理劑處理二氧化矽粒子表面的羥基的至少一部分者亦較佳。作為疏水處理劑,使用具有與二氧化矽粒子表面的羥基反應之結構(較佳為,與二氧化矽粒子表面的羥基偶合反應之結構),且提高二氧化矽粒子的疏水性之化合物。疏水處理劑係有機化合物為較佳。作為疏水處理劑的具體例,可舉出有機矽烷化合物、有機鈦烷化合物、有機鋯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從能夠抑制折射率的增加之類的理由而言,有機矽烷化合物為更佳。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球狀”係指只要為基本上球形即可,可以在發揮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變形。例如,係指還包括在表面具有凹凸之形狀或在即定方向上具有長軸之扁平形狀。又,“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粒子連接成念珠狀”係指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粒子彼此以直鏈狀和/或分支之形狀相連之結構。例如,可舉出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粒子彼此利用外徑小於該等之接合部連接之結構。又,在本發明中,作為“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粒子連接成念珠狀之”結構,不僅包含呈連接成環狀之形態之結構,還包括呈具有末端之鏈狀的形態之結構。
關於念珠狀二氧化矽,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測定之平均粒徑D1 與藉由下述式(1)獲得之平均粒徑D2 之比D1 /D2 係3以上為較佳。D1 /D2 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1000以下為較佳,800以下為更佳,500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藉由將D1 /D2 設在該種範圍內,能夠顯示良好的光學特性。再者,念珠狀二氧化矽中的D1 /D2 的值還係衡量球狀二氧化矽的連接程度的指標。 D2 =2720/S……(1) 式中,D2 為念珠狀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單位為nm,S為藉由氮氣吸附法測定之念珠狀二氧化矽的比表面積,單位為m2 /g。
念珠狀二氧化矽的上述平均粒徑D2 能夠當作接近球狀二氧化矽的一次粒子的直徑之平均粒徑。平均粒徑D2 係1nm以上為較佳,3nm以上為更佳,5n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7nm以上為特佳。作為上限,100nm以下為較佳,80nm以下為更佳,7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60nm以下為進一步更佳,50nm以下為特佳。
平均粒徑D2 能夠替換為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測定之球狀部分的投影圖像中的等效圓直徑(D0)。若無特別敘述,則以50個以上的粒子的平均數來評價基於等效圓直徑之平均粒徑。
念珠狀二氧化矽的上述平均粒徑D1 能夠當作聚集了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而成之二次粒子的數平均粒徑。因此,通常D1 >D2 的關係成立。平均粒徑D1 係5nm以上為較佳,7nm以上為更佳,10nm以上為特佳。作為上限,100nm以下為較佳,70nm以下為更佳,5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45nm以下為特佳。
若無特別敘述,則使用動態光散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Nikkiso Co.,Ltd.製、MICROTRAC UPA-EX150)進行念珠狀二氧化矽的上述平均粒徑D1 的測定。具體步驟如下。將念珠狀二氧化矽的分散液分取到20ml樣品瓶中,並藉由丙二醇單甲醚稀釋調整固體成分濃度成為0.2質量%。在對稀釋後的試樣溶液照射1分鐘的40kHz超聲波之後,立刻使用於試驗中。進行10次在溫度25℃下使用2ml的測定用石英槽獲取資料,並將所獲得之“數平均”設為平均粒徑。關於其他詳細條件等,根據需要參考JISZ8828:2013“粒徑分析-動態光散射法”的記載。按每個標準製作5個試樣並採用其平均值。
念珠狀二氧化矽係,經由連接材料連接複數個平均粒徑1~80nm的球狀二氧化矽為較佳。作為球狀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的上限,70nm以下為較佳,60nm以下為更佳,5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又,作為球狀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的下限,3nm以上為較佳,5nm以上為更佳,7n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再者,在本發明中,球狀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的值使用由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測定之球狀部分的投影圖像中的等效圓直徑求出之平均粒徑的值。
在念珠狀二氧化矽中,作為連接球狀二氧化矽彼此之連接材料,可舉出含有金屬氧化物的二氧化矽。作為金屬氧化物,例如可舉出選自Ca、Mg、Sr、Ba、Zn、Sn、Pb、Ni、Co、Fe、Al、In、Y、Ti之金屬的氧化物等。作為含有金屬氧化物的二氧化矽,可舉出該等金屬氧化物與二氧化矽(SiO2 )的反應物、混合物等。關於連接材料,能夠參閱國際公開第2000/015552號的記載,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
作為念珠狀二氧化矽中的球狀二氧化矽的連接數,3個以上為較佳,5個以上為更佳。上限係1000個以下為較佳,800個以下為更佳,500個為進一步較佳。能夠利用TEM測定球狀二氧化矽的連接數。
作為包含念珠狀二氧化矽之粒子溶液的市售品,可舉出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製的SNOWTEX系列、有機二氧化矽溶膠系列(甲醇分散液、異丙醇分散液、乙二醇分散液、甲基乙基酮分散液等。產品編號IPA-ST-UP、MEK-ST-UP等)。又,作為包含念珠狀二氧化矽之粒子溶液,例如能夠使用日本專利第43289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二氧化矽溶膠等。
中空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係10~500nm為較佳。下限係15nm以上為較佳,20nm以上為更佳,25n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上限係300nm以下為較佳,200nm以下為更佳,10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中空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係利用動態光散射法測定之值。作為包含中空二氧化矽之粒子溶液的市售品,可舉出JGC Catalysts and Chemicals Ltd.製的“Thruria 4110”等。
能夠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形成間隔壁25。例如,能夠如下形成間隔壁。首先,在支撐體上形成間隔壁材料層。例如,藉由在支撐體上塗佈包含二氧化矽粒子等無機粒子之組成物(間隔壁用組成物)之後,進行硬化等來形成間隔壁材料層。作為該種組成物,可舉出在國際公開第2019/017280號的0012~0077段、0093~0105段中所記載之組成物、國際公開第2019/111748號的0079段中所記載之組成物等,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能夠利用化學氣相沉積(CVD)、真空氣相沉積等氣相沉積法或濺射等方法在支撐體上將二氧化矽等無機材料製成膜而形成間隔壁材料層。接下來,使用具有沿間隔壁的形狀之圖案之遮罩而在間隔壁材料層上形成光阻圖案。接下來,將該光阻圖案作為遮罩,對間隔壁材料層進行蝕刻以形成圖案。作為蝕刻方法,可舉出乾式蝕刻法及濕式蝕刻法。能夠在日本特開2016-014856號公報的0128~0133段中所記載之條件等下進行乾式蝕刻法中的蝕刻。接下來,從間隔壁材料層剝離去除光阻圖案。能夠如下形成間隔壁。
又,雖未圖示,但可以在間隔壁25與像素21、22、23之間的邊界25a具有基底層。藉由具有基底層,能夠提高像素與間隔壁之間密接性。此外,還抑制像素中的成分向間隔壁內擴散,或者亦能夠提高間隔壁的強度。作為基底層的材質,能夠使用各種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例如,作為有機材料,可舉出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有機SOG(Spin On Glass)樹脂等。又,亦能夠使用包含具有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之化合物之組成物形成基底層。又,亦能夠使用1,1,1,3,3,3-六甲基二矽氮烷等有機矽烷化合物形成基底層。作為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可舉出乙烯基、(甲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基等,其中,(甲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為較佳。具有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之化合物可以為單體,亦可以為聚合物等樹脂。作為無機材料,可舉出二氧化矽、氧化鋁等。能夠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形成基底層。形成由有機材料構成之基底層時,例如將包含有機材料之組成物(基底層用組成物)塗佈於間隔壁上並將其乾燥來形成。形成由無機材料構成之基底層時,例如能夠利用化學氣相沉積(CVD)、真空氣相沉積等氣相沉積法或濺射等方法在間隔壁的表面將構成基底層之無機材料製成膜來形成。
濾光器20中的像素間距P1係400~1200nm為較佳。像素間距P1的下限係450nm以上為較佳,500nm以上為更佳。像素間距P1的上限係1000nm以下為較佳,900nm以下為更佳,800n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像素間距係間隔壁的寬度與位於間隔壁的一個側面側之像素的寬度的合計值。又,在間隔壁與像素之間存在基底層時,係還包括基底層的寬度之值。隨著像素間距變窄,相對於來自傾斜方向的入射光之靈敏度趨於容易降低,但依據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像素與間隔壁分別滿足上述尺寸的關係,藉此像素間距即使在上述範圍內,亦能夠抑制相對於來自傾斜方向的入射光之靈敏度的降低。因此,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在使用像素間距窄的濾光器20時,獲得尤其顯著的效果。
圖1所示之固體攝像元件在濾光器20的光射入側的表面設置有微透鏡30。再者,雖未圖示,但可以在微透鏡30與濾光器20之間設置平坦化層。又,圖1所示之微透鏡30的形狀雖呈半圓狀的透鏡形狀,但該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亦能夠使用梯形透鏡或日本特開2014-02952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形狀的透鏡。
微透鏡30相對於波長550nm的光之折射率係1.50~1.80為較佳。折射率的上限係1.75以下為較佳,1.70以下為更佳。又,折射率的下限係1.55以上為較佳,1.58以上為更佳。又,微透鏡30相對於波長400~700nm的光之最小透過率係90%以上為較佳,95%以上為更佳。又,微透鏡可包含近紅外線吸收劑。作為近紅外線吸收劑,可舉出後述者。
又,在圖1所示之固體攝像元件中,在濾光器20的表面設置有微透鏡30,但在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中,亦能夠省略微透鏡30。
具備本發明的固體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除了數位相機或具有攝像功能之電子設備(行動電話等)之外,亦能夠用作車載相機或監控相機用攝像裝置。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 接著,對在形成濾光器的著色像素時較佳使用之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進行說明。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含有彩色著色劑為較佳。作為彩色著色劑,可舉出紅色著色劑、綠色著色劑、藍色著色劑、黃色著色劑、紫色著色劑、橙色著色劑等彩色著色劑。彩色著色劑可為顏料顏料,亦可以為染料。可以併用顏料和染料。作為顏料,可舉出以下所示者。
比色指數(C.I.)Pigment Yellow 1,2,3,4,5,6,10,11,12,13,14,15,16,17,18,20,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2,43,53,55,60,61,62,63,65,73,74,77,81,83,86,93,94,95,97,98,100,101,104,106,108,109,110,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3,125,126,127,128,129,137,138,139,147,148,150,151,152,153,154,155,156,161,162,164,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9,180,181,182,185,187,188,193,194,199,213,214,215,228,231,232(次甲基系),233(喹啉系),234(胺基酮系),235(胺基酮系),236(胺基酮系)等(以上為黃色顏料)、 C.I.Pigment Orange 2,5,13,16,17:1,31,34,36,38,43,46,48,49,51,52,55,59,60,61,62,64,71,73等(以上為橙色顏料)、 C.I.Pigment Red 1,2,3,4,5,6,7,9,10,14,17,22,23,31,38,41,48:1,48:2,48:3,48:4,49,49:1,49:2,52:1,52:2,53:1,57:1,60:1,63:1,66,67,81:1,81:2,81:3,83,88,90,105,112,119,122,123,144,146,149,150,155,166,168,169,170,171,172,175,176,177,178,179,184,185,187,188,190,200,202,206,207,208,209,210,216,220,224,226,242,246,254,255,264,269,270,272,279,291,294(口山口星 、Organo Ultramarine、Bluish Red),295(單偶氮系),296(重氮基系),297(胺基酮系)等(以上為紅色顏料)、 C.I.Pigment Green 7,10,36,37,58,59,62,63,64(酞菁系),65(酞菁系),66(酞菁系)等(以上為綠色顏料)、 C.I.Pigment Violet 1,19,23,27,32,37,42,60(三芳基甲烷系),61(口山口星系)等(以上為紫色顏料)、 C.I.Pigment Blue 1,2,15,15:1,15:2,15:3,15:4,15:6,16,22,29,60,64,66,79,80,87(單偶氮系),88(次甲基系)等(以上為藍色顏料)。
又,作為綠色著色劑,亦能夠使用一個分子中的鹵素原子數為平均10~14個,溴原子數為平均8~12個,氯原子數為平均2~5個之鹵化鋅酞菁顏料。作為具體例,可舉出國際公開第2015/118720號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又,作為綠色著色劑,亦能夠使用中國專利申請第106909027號說明書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2/102395號中所記載之作為配位體具有磷酸酯之酞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9-00801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酞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18002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酞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9-03895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
又,作為藍色著色劑,亦能夠使用具有磷原子之鋁酞菁化合物。作為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12-247591號公報的0022~0030段、日本特開2011-157478號公報的0047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
又,作為黃色著色劑,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7-20100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9771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1912號公報的0011~0062段、0137~0276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1913號公報的0010~0062段、0138~0295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1914號公報的0011~0062段、0139~019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1915號公報的0010~0065段、0142~0222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054339號公報的0011~0034段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4-026228號公報的0013~0058段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6264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異吲哚啉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20379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6257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43207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15588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11175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408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9764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6-14528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4-08556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4-02113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20961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20943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18101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06162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3-03248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2-22611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7498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8156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7498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7498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5042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3128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專利公開昭48-03276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9-00801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607427號中所記載之喹啉黃化合物、日本特開2019-07369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次甲基染料、日本特開2019-07369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次甲基染料、日本特開2019-07369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次甲基染料、日本特開2019-07369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次甲基染料等。又,從提高色值的觀點而言,較佳使用使該等化合物成為多聚體者。又,作為黃色著色劑,從改善耐性之觀點而言,使用C.I.Pigment Yellow129或C.I.Pigment Yellow215亦較佳。
又,彩色著色劑亦能夠使用色素多聚體。色素多聚體係在溶劑中溶解而使用之染料為較佳。又,色素多聚體可以形成粒子。色素多聚體為粒子時,通常以分散於溶劑中之狀態使用。粒子狀態的色素多聚體例如能夠藉由乳化聚合獲得,作為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15-21468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及製造方法。色素多聚體係在一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色素結構者,具有3個以上色素結構為較佳。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但亦能夠設在100以下。在一分子中具有之複數個色素結構可以為相同的色素結構,亦可以為不同的色素結構。色素多聚體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2000~50000為較佳。下限係3000以上為更佳,600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上限係30000以下為更佳,20000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色素多聚體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1-213925號公報、日本特開2013-04109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028144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030742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6/031442號等中所記載之化合物。
彩色著色劑的含量在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係10質量%以上為較佳,15質量%以上為更佳,20質量%以上為進一步較佳,40質量%以上為特佳。上限係80質量%以下為較佳,75質量%以下為更佳。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還能夠含有顏料衍生物。作為顏料衍生物,可舉出具有用酸基、鹼性基或酞醯亞胺甲基取代發色團的一部分而成的結構之化合物。作為構成顏料衍生物之發色團,可舉出喹啉骨架、苯并咪唑酮骨架、二酮吡咯并吡咯骨架、偶氮骨架、酞菁骨架、蒽醌骨架、喹吖酮骨架、二㗁𠯤骨架、紫環酮骨架、苝系骨架、硫靛藍骨架、異吲哚啉骨架、異吲哚啉酮骨架、喹啉黃骨架、苯乙烯骨架、金屬錯合物骨架等,其中,喹啉骨架、苯并咪唑酮骨架、二酮吡咯并吡咯骨架、偶氮骨架、喹啉黃骨架、異吲哚啉骨架及酞菁骨架為較佳,偶氮骨架及苯并咪唑酮骨架為更佳。作為顏料衍生物所具有之酸基,磺基、羧基為較佳,磺基為更佳。作為顏料衍生物所具有之鹼性基,胺基為較佳,第三胺基為更佳。又,作為顏料衍生物,亦能夠含有可見透明性優異的顏料衍生物(以下,亦稱為透明顏料衍生物)。透明顏料衍生物的400~700nm的波長區域內的莫耳吸光係數的最大值(εmax)為3000L・mol-1 ・cm-1 以下為較佳,1000L・mol-1 ・cm-1 以下為更佳,100L・mol-1 ・cm-1 以下為進一步較佳。εmax的下限,例如為1L・mol-1 ・cm-1 以上,亦可以為10L・mol-1 ・cm-1 以上。
作為顏料衍生物的具體例,可舉出後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或日本特開昭56-118462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3-26467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1-217077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3-009961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3-026767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3-153780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3-045662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4-285669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6-14554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6-21208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6-24015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030063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195326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1/024896號的0086~0098段、國際公開第2012/102399號的0063~0094段、國際公開第2017/038252號的0082段、日本特開2015-151530號公報的0171段、日本特開2011-252065號公報的0162~0183段、日本特開2003-081972號公報、日本專利第5299151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172732號公報、日本特開2014-199308號公報、日本特開2014-085562號公報、日本特開2014-03535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081565號公報、日本特開2019-10951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
顏料衍生物的含量相對於顏料100質量份為1~30質量份為較佳,3~20質量份為進一步較佳。顏料衍生物可以僅使用一種,亦可以併用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例如為具有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為較佳。作為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可舉出乙烯基、(甲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等。聚合性化合物係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為較佳。作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係單體、預聚物、寡聚物等化學形態中的任一種,單體為較佳。聚合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係100~3000為較佳。上限係2000以下為更佳,1500以下為進一步較佳。下限係150以上為更佳,25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聚合性化合物為包含3個以上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為較佳,包含3~15個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為更佳,包含3~6個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基之化合物為進一步較佳。又,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為3~15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為較佳,3~6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為更佳。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09-288705號公報的0095~0108段、日本特開2013-029760號公報的0227段、日本特開2008-292970號公報的0254~0257段、日本特開2013-253224號公報的0034~0038段、日本特開2012-208494號公報的0477段、日本特開2017-048367號公報、日本專利第6057891號公報、日本專利第603180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7-19466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作為聚合性化合物,二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作為市售品為KAYARAD D-330;NIPPON KAYAKU CO.,Ltd.製)、二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作為市售品為KAYARAD D-320;NIPPON KAYAKU CO.,Ltd.製)、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市售品為KAYARAD D-310;NIPPON KAYAKU CO.,Ltd.製)、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市售品為KAYARAD DPHA;NIPPON KAYAKU CO.,Ltd.製、NK酯A-DPH-12E;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製)、及該等的(甲基)丙烯醯基經由乙二醇和/或丙二醇殘基鍵結之結構的化合物(例如由SARTOMER Company,Inc.市售之SR454、SR499)為較佳。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係0.1~50質量%為較佳。下限為0.5質量%以上為較佳,1質量%以上為更佳。上限為45質量%以下為更佳,40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以併用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能夠從公知的光聚合起始劑中適當選擇。例如,對紫外線區域至可見區域的光線具有感光性之化合物為較佳。光聚合起始劑係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為較佳。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舉出鹵化烴衍生物(例如,具有三𠯤骨架之化合物、具有㗁二唑骨架之化合物等)、醯基膦化合物、六芳基雙咪唑、肟化合物、有機過氧化物、硫化合物、酮化合物、芳香族鎓鹽、α-羥基酮化合物、α-胺基酮化合物等。從曝光靈敏度的觀點考慮,光聚合起始劑為三鹵甲基三𠯤(trihalo methyl triazine)化合物、苄基二甲基縮酮化合物、α-羥基酮化合物、α-胺基酮化合物、醯基膦化合物、氧化膦化合物、茂金屬化合物、肟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鎓化合物、苯并噻唑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苯乙酮化合物、環戊二烯-苯-鐵錯合物、鹵甲基㗁二唑化合物及3-芳基取代香豆素化合物為較佳,選自肟化合物、α-羥基酮化合物、α-胺基酮化合物及醯基膦化合物中之化合物為更佳,肟化合物為進一步較佳。又,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舉出日本特開2014-130173號公報的0065~0111段、專利第630148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MATERIAL STAGE 37~60p,vol.19,No.3,2019中所記載之過氧化物系光聚合起始劑、國際公開第2018/221177號中所記載之光聚合起始劑、國際公開第2018/110179號中所記載之光聚合起始劑、日本特開2019-04386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光聚合起始劑、日本特開2019-04403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光聚合起始劑,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
作為α-羥基酮化合物的市售品,可舉出Omnirad 184、Omnirad 1173、Omnirad 2959、Omnirad 127(以上為IGM Resins B.V.製)、Irgacure 184、Irgacure 1173、Irgacure 2959、Irgacure 127(以上為 BASF SE製)等。作為α-胺基酮化合物的市售品,可舉出Omnirad 907、Omnirad 369、Omnirad 369E、Omnirad 379EG(以上為IGM Resins B.V.公司製)、Irgacure 907、Irgacure 369、Irgacure 369E、Irgacure 379EG(以上為BASF SE製)等。作為醯基膦化合物的市售品,可舉出Omnirad 819、Omnirad TPO(以上為IGM Resins B.V.公司製)、Irgacure 819、Irgacure TPO(以上為BASF SE製)等。
作為肟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01-23384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0-08006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6-34216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J.C.S.Perkin II(1979年,pp.1653-1660)中所記載之化合物、J.C.S.Perkin II(1979年,pp.156-162)中所記載之化合物、Journal of Photo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年,pp.202-232)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0-06638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表2004-53479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6-34216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1976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06559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WO2015/15215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WO2017/05168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9886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WO2017/164127號公報的0025~0038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WO2013/167515號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作為肟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3-苯甲醯氧基亞胺基丁烷-2-酮、3-乙醯氧基亞胺基丁烷-2-酮、3-丙醯氧基亞胺基丁烷-2-酮、2-乙醯氧基亞胺基戊烷-3-酮、2-乙醯氧基亞胺基-1-苯基丙烷-1-酮、2-苯甲醯氧基亞胺基-1-苯基丙烷-1-酮、3-(4-甲苯磺醯氧基)亞胺基丁烷-2-酮以及2-乙氧基羰氧基亞胺基-1-苯基丙烷-1-酮等。作為市售品,可舉出Irgacure OXE01、Irgacure OXE02、Irgacure OXE03、Irgacure OXE04(以上為BASF SE製)、TR-PBG-304(Changzhou Tronly New Electronic Materials CO.,LTD.製)、Adeka Optomer N-1919(ADEKA CORPORATION製、日本特開2012-01405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光聚合起始劑2)。又,作為肟化合物,使用無著色性的化合物或透明性高且不易變色的化合物亦較佳。作為市售品,可舉出ADEKA ARKLS NCI-730、NCI-831、NCI-930(以上為ADEKA CORPORATION製)等。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亦能夠使用具有氟原子之肟化合物。作為具有氟原子之肟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10-26202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表2014-50085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24、36~40、日本特開2013-16447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C-3)等。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係0.1~30質量%為較佳。下限為0.5質量%以上為較佳,1質量%以上為更佳。上限為20質量%以下為較佳,15質量%以下為更佳。光聚合起始劑可以僅使用一種,亦可以使用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樹脂。樹脂例如以在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中分散顏料等粒子之用途或黏合劑的用途配合。再者,將主要用於使顏料等粒子分散之樹脂稱作分散劑。然而,樹脂的該種用途為一例,亦能夠以除了該種用途之外的目的使用。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3000~2000000為較佳。上限係1000000以下為更佳,500000以下為進一步較佳。下限係4000以上為更佳,500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作為樹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樹脂、烯-硫醇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樹脂、聚芳酯樹脂、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苯樹脂、聚伸芳基醚氧化膦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烯烴樹脂、聚酯樹脂、苯乙烯樹脂等。可以從該等樹脂中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以混合使用兩種以上。又,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7-206689號公報的0041~0060段中所記載之樹脂、日本特開2018-010856號公報的0022~0071段中所記載之樹脂、日本特開2017-05726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樹脂、日本特開2017-03268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樹脂、日本特開2017-075248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樹脂、日本特開2017-06624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樹脂。
作為樹脂,使用具有酸基之樹脂為較佳。依該態樣,能夠進一步提高著色像素組成物的顯影性。作為酸基,可舉出羧基、磷酸基、磺酸基、苯酚性羥基等,羧基為較佳。具有酸基之樹脂例如能夠用作鹼可溶性樹脂。具有酸基之樹脂包含在側鏈具有酸基之重複單元為較佳,在樹脂的全部重複單元中包含5~70莫耳%的在側鏈具有酸基之重複單元為更佳。在側鏈具有酸基之重複單元的含量的上限為50莫耳%以下為進一步較佳,30莫耳%以下為特佳。在側鏈具有酸基之重複單元的含量的下限為10莫耳%以上為進一步較佳,20莫耳%以上為特佳。關於具有酸基之樹脂,能夠參閱日本特開2012-208494號公報的0558~0571(所對應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235099號說明書的0685~0700段)的記載、日本特開2012-198408號公報的0076~0099段的記載,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具有酸基之樹脂亦能夠使用市售品。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亦能夠包含作為分散劑的樹脂。作為分散劑,可舉出酸性分散劑(酸性樹脂)、鹼性分散劑(鹼性樹脂)。在此,酸性分散劑(酸性樹脂)表示酸基的量多於鹼性基的量的樹脂。將酸基的量與鹼性基的量的合計量設為100莫耳%時,酸性分散劑(酸性樹脂)的酸基的量佔70莫耳%以上之樹脂為較佳,實質上僅包含酸基之樹脂為更佳。酸性分散劑(酸性樹脂)所具有之酸基為羧基為較佳。酸性分散劑(酸性樹脂)的酸值為40~105mgKOH/g為較佳,50~105mgKOH/g為更佳,60~105mgKOH/g為進一步較佳。又,鹼性分散劑(鹼性樹脂)表示鹼性基的量多於酸基的量的樹脂。將酸基的量與鹼性基的量的合計量設為100莫耳%時,鹼性分散劑(鹼性樹脂)的鹼性基的量超過50莫耳%之樹脂為較佳。鹼性分散劑所具有之鹼性基為胺基為較佳。又,用作分散劑之樹脂係接枝樹脂亦較佳。作為接枝樹脂,可舉出日本特開2012-255128號公報的0025~0094段中所記載之樹脂,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用作分散劑之樹脂為主鏈及側鏈中的至少一個包含氮原子之聚亞胺系分散劑亦較佳。作為聚亞胺系分散劑,具備具有部分結構之主鏈和原子數40~10000的側鏈且主鏈及側鏈中的至少一個具有鹼性氮原子之樹脂為較佳,其中部分結構具有pKa14以下的官能基。只要鹼性氮原子為顯示鹼性之氮原子,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聚亞胺系分散劑,可舉出日本特開2012-255128號公報的0102~0166段中所記載之樹脂,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用作分散劑之樹脂為在核心部中鍵結有複數個聚合物鏈之結構的樹脂亦較佳。作為該種樹脂,例如可舉出樹枝狀聚合物(包含星型聚合物)。又,作為樹枝狀聚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13-043962號公報的0196~0209段中所記載之高分子化合物C-1~C-31等。又,用作分散劑之樹脂係包含在側鏈具有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之重複單元之樹脂亦較佳。在側鏈具有含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基團之重複單元的含量在樹脂的全部重複單元中係10莫耳%以上為較佳,10~80莫耳%為更佳,20~70莫耳%為進一步較佳。分散劑能夠採用市售品,作為該種具體例,可舉出BYK Chemie GmbH製的DISPERBYK系列(例如,DISPERBYK-111、161等)、Lubrizol製的Solsperse系列(例如,Solsperse 76500等)等。又,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4-130338號公報的0041~0130段中所記載之顏料分散劑,且該內容被引入本說明書中。另外,作為上述分散劑說明之樹脂亦能夠以除了分散劑之外的用途使用。例如,亦能夠用作黏合劑。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包含樹脂時,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樹脂的含量係5~50質量%為較佳。下限係10質量%以上為更佳,15質量%以上為進一步較佳。上限係40質量%以下為更佳,35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30質量%以下為特佳。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作為環狀醚基,可舉出環氧基、氧雜環丁基等。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係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以下還稱作環氧化合物)為較佳。作為環氧之化合物,可舉出在1個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環氧基之化合物,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化合物為較佳。環氧化合物在1個分子內具有1~100個環氧基為較佳。環氧基的個數的上限例如亦能夠設為10個以下,亦能夠設為5個以下。環氧基的個數的下限係2個以上為較佳。作為環氧化合物,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3-011869號公報的0034~0036段、日本特開2014-043556號公報的0147~0156段、日本特開2014-089408號公報的0085~0092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917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作為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舉出EHPE3150(Daicel Corporation.製)、EPICLONN-695(DIC Corporation製)、Marproof G-0150M、G-0105SA、G-0130SP、G-0250SP、G-1005S、G-1005SA、G-1010S、G-2050M、G-01100、G-01758(以上為NOF CORPORATION製、含有環氧基之聚合物)等。當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含有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時,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的含量係0.1~20質量%為較佳。下限例如係0.5質量%以上為更佳,1質量%以上為進一步較佳。上限例如係15質量%以下為更佳,10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可以僅為1種,亦可以為2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矽烷偶合劑。本發明中,矽烷偶合劑係指具有水解性基和除此之外的官能基的矽烷化合物。又,水解性基係指直接與矽原子鍵結,並藉由水解反應及縮合反應中的至少任一種來形成矽氧烷鍵之取代基。作為水解性基,例如可舉出鹵素原子、烷氧基、醯氧基等,烷氧基為較佳。亦即,矽烷偶合劑為具有烷氧基矽基之化合物為較佳。又,作為除了水解性基之外的官能基,例如可舉出乙烯基、(甲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巰基、環氧基、氧雜環丁基、胺基、脲基、硫醚基、異氰酸酯基、苯基等,其中,胺基、(甲基)丙烯醯基及環氧基為較佳。作為矽烷偶合劑的具體例,可舉出日本特開2009-288703號公報的0018~0036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9-242604號公報的0056~0066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矽烷偶合劑的含量為0.1~5質量%為較佳。上限為3質量%以下為較佳,2質量%以下為更佳。下限為0.5質量%以上為較佳,1質量%以上為更佳。矽烷偶合劑可以僅為一種,亦可以為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能夠使用氟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矽酮系界面活性劑等各種界面活性劑。關於界面活性劑,可舉出國際公開第2015/166779號的0238~0245段中所記載之界面活性劑,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界面活性劑為氟系界面活性劑為較佳。作為氟系界面活性劑,可舉出日本特開2014-041318號公報的0060~0064段(所對應之國際公開第2014/017669號的0060~0064段)等中所記載之界面活性劑、日本特開2011-132503號公報的0117~0132段中所記載之界面活性劑,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日本特開2010-032698號公報的0016~0037段中所記載之含氟界面活性劑或下述化合物亦作為在本發明中使用之氟系界面活性劑來例示。 [化學式1]
Figure 02_image001
上述化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3000~50000,例如為14000。上述化合物中,表示重複單元的比例之%為莫耳%。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0.001質量%~5.0質量%為較佳,0.005~3.0質量%為更佳。界面活性劑可以僅為一種,亦可以為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能夠使用共軛二烯化合物、胺基二烯化合物、水楊酸酯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丙烯腈化合物、羥苯基三𠯤化合物、吲哚化合物、三𠯤化合物等。作為該種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09-217221號公報的0038~0052段、日本特開2012-208374號公報的0052~0072段、日本特開2013-068814號的0317~0334段、日本特開2016-162946號的0061~008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的市售品,例如可舉出UV-503(DAITO CHEMICAL CO.,LTD.製)等。又,作為苯并三唑化合物,可舉出MIYOSHI & FAT CO.,LTD.製的MYUA系列(化學工業日報,2016年2月1日)。又,紫外線吸收劑亦能夠使用日本專利第6268967號公報的0049~0059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0.01~10質量%為較佳,0.01~5質量%為更佳。在本發明中,紫外線吸收劑可以僅使用一種,亦可以使用兩種以上。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有機溶劑為較佳。作為有機溶劑,只要滿足各成分的溶解性和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塗佈性,則基本上無特別限定。作為有機溶劑,可舉出酯系溶劑、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醯胺系溶劑、醚系溶劑、烴系溶劑等。關於該等的詳細內容,可舉出國際公開第2015/166779號的0223段中所記載之溶劑,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亦能夠較佳地使用由環狀烷基所取代之酯系溶劑、由環狀烷基所取代之酮系溶劑。作為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舉出聚乙二醇單甲基醚、二氯甲烷、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基賽路蘇乙酸酯、乳酸乙酯、二乙二醇二甲醚、乙酸丁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2-庚酮、環己酮、乙酸環己酯、環戊酮、乙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3-甲氧基-N,N-二甲基丙醯胺、3-丁氧基-N,N-二甲基丙醯胺等。但是,作為有機溶劑的芳香族烴類(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會有出於環境方面等的理由減少其量為更佳的情形(例如,相對於有機溶劑總量,能夠設為50質量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率)以下,亦能夠設為10質量ppm以下,亦能夠設為1質量ppm以下)。著色像素用組成物中的有機溶劑的含量為10~95質量%為較佳,20~90質量%為更佳,30~90質量%為進一步較佳。
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亦可以依據需要含有增感劑、硬化促進劑、填充劑、熱硬化促進劑、可塑劑及其他助劑類(例如,導電性粒子、填充劑、消泡劑、阻燃劑、調平劑、剝離促進劑、香料、表面張力調整劑、鏈轉移劑等)。藉由適當含有該等成分,能夠調整膜物理性質等性質。該等成分例如能夠參閱日本特開2012-003225號公報的0183段以後(所對應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0034812號說明書的0237段)的記載、日本特開2008-250074號公報的0101~0104段、0107~0109段等的記載,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又,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亦可以依據需要含有潛伏的抗氧化劑。作為潛伏的抗氧化劑,可舉出作為抗氧化劑而發揮作用之部位被保護基保護之化合物,且保護基因在100~250℃下進行加熱或在酸/鹼觸媒存在下在80~200℃下進行加熱而脫離以作為抗氧化劑發揮作用之化合物。作為潛伏的抗氧化劑,可舉出國際公開第2014/021023號、國際公開第2017/030005號、日本特開2017-00821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潛在抗氧化劑市售品,可舉出ADEKA ARKLS GPA-5001(ADEKA CORPORATION製)等。
<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 接著,對在形成濾光器的白色像素時較佳使用之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進行說明。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含有白色顏料為較佳。本發明中,白色顏料不僅包括純白色,還包括接近白色的明亮的灰色(例如灰白色、淺灰色等)的顏料等。作為白色顏料,可舉出氧化鈦、鈦酸鍶、鈦酸鋇、氧化鋅、氧化鎂、氧化鋯、氧化鋁、硫酸鋇、二氧化矽、滑石、雲母、氫氧化鋁、矽酸鈣、矽酸鋁、中空樹脂粒子、硫化鋅等。白色顏料為具有鈦原子之粒子為較佳,氧化鈦為更佳。又,白色顏料亦能夠使用“氧化鈦物理性質與應用技術清野學著13~45頁1991年6月25日發行、技報堂出版發行”中所記載之氧化鈦。白色顏料不僅可以使用由單一的無機物構成之粒子,亦可以使用與其他材料合成之粒子。例如使用內部具有空位或其他材料之粒子、在核粒子上附著複數個無機粒子之粒子、由聚合物粒子而成之核粒子與由無機奈米微粒子而成之殼層所構成之核-殼複合粒子為較佳。作為由上述聚合物粒子而成之核粒子與由無機奈米微粒子而成之殼層所構成之核-殼複合粒子,例如能夠參閱日本特開2015-047520號公報的0012~0042段的記載,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白色顏料亦能夠使用中空無機粒子。中空無機粒子係指內部具有空洞之結構的無機粒子,其具有被外殼包圍之空洞之無機粒子。作為中空無機粒子,可舉出日本特開2011-075786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3/061621號、日本特開2015-164881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中空無機粒子,且該等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
白色顏料的含量在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係10質量%以上為較佳,15質量%以上為更佳,20質量%以上為進一步較佳,30質量%以上為特佳。上限係80質量%以下為較佳,70質量%以下為更佳,65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60質量%以下為特佳。
白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還能夠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樹脂、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矽烷偶合劑、界面活性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溶劑等。關於該等材料及含量的較佳範圍,與在上述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項中說明之材料及含量相同。
<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 接著,對在濾光器的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的形成中較佳使用之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進行說明。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含有近紅外線吸收劑為較佳。近紅外線吸收劑係在比波長700nm更靠長波長側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化合物為較佳。近紅外線吸收劑係在超過波長700nm且1800nm以下的範圍內具有極大吸收波長之化合物為較佳。又,近紅外線吸收劑中,波長500nm下的吸光度A1 與極大吸收波長下的吸光度A2 的比率A1 /A2 係0.08以下為較佳,0.04以下為更佳。
作為近紅外線吸收劑,可舉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花青化合物、方酸菁化合物、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夸特銳烯化合物、部花青化合物、克酮鎓化合物、氧雜菁化合物、亞銨化合物、二硫醇化合物、三芳基甲烷化合物、吡咯亞甲基化合物、偶氮次甲基化合物、蒽醌化合物、二苯并呋喃酮化合物、二硫醇烯金屬錯合物、金屬氧化物、金屬硼化物等。作為吡咯并吡咯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09-263614號公報的0016~0058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1-068731號公報的0037~0052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5/166873號的0010~0033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作為方酸菁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11-208101號公報的0044~0049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065169號公報的0060~0061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6/181987號的004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5-17604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6/190162號的0072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6-074649號公報的0196~0228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67963號公報的0124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7/135359號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1495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619794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6/120166號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作為花青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09-108267號公報的0044~0045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2-194040號公報的0026~003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5-17200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5-172102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8-08842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6/190162號的009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3139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作為克酮鎓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17-08202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亞銨化合物,例如可舉出日本特表2008-528706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2-01239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7-09206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8/043564號的0048~0063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酞菁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12-077153號公報的0093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06-34363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酞菁氧鈦、日本特開2013-195480號公報的0013~0029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08177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釩酞菁化合物。作為萘酞菁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12-077153號公報的0093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二硫醇烯金屬錯合物,可舉出日本專利第573380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金屬氧化物,例如可舉出氧化銦錫、氧化銻錫、氧化鋅、Al摻雜氧化鋅、氟摻雜二氧化錫、鈮摻雜二氧化鈦、氧化鎢等。關於氧化鎢的詳細內容,能夠參閱日本特開2016-006476號公報的0080段,且該內容被編入本說明書中。作為金屬硼化物可舉出硼化鑭等。作為硼化鑭的市售品,可舉出LaB6 -F(JAPAN NEW METALS CO.,LTD.製)等。又,作為金屬硼化物,亦能夠使用國際公開第2017/119394號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作為氧化銦錫的市售品,可舉出F-ITO(DOWA HIGHTECH CO.,LTD.製)等。
作為近紅外線吸收劑,又,亦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17-19743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2531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6/154782號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專利第588495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專利第603668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專利第581060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國際公開第2017/213047號的0090~0107段中所記載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54760號公報的0019~0075段中所記載之含吡咯環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40955號公報的0078~0082段中所記載之含吡咯環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02773號公報的0043~0069段中所記載之含吡咯環化合物、日本特開2018-041047號公報的0024~0086段中所記載之在醯胺α位具有芳香環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79131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醯胺連接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14121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具有吡咯雙型方酸菁骨架或克酮鎓骨架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8202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二氫咔唑雙型方酸菁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68120號公報的0027~0114段中所記載之非對稱型化合物、日本特開2017-06796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含吡咯環化合物(咔唑型)、日本專利第6251530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酞菁化合物等。
近紅外線吸收劑的含量在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係50質量%以下為較佳,40質量%以下為更佳,30質量%為進一步較佳。下限係1質量%以上為較佳,3質量%以上為更佳,5質量%以上為進一步較佳。
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還能夠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樹脂、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矽烷偶合劑、界面活性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溶劑等。關於該等材料及含量的較佳範圍,與在上述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項中說明之材料及含量相同。
<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 接著,對在濾光器的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的形成中較佳使用之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進行說明。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亦能夠含有使近紅外線透過而遮蔽可見光之色材(以下還稱作遮蔽可見光之色材)。在本發明中,遮蔽可見光之色材係吸收紫色至紅色的波長區域的光之色材為較佳。又,在本發明中,遮蔽可見光之色材係遮蔽波長450~650nm的波長區域的光之色材為較佳。又,遮蔽可見光之色材係使波長900~1300nm的光透過之色材為較佳。在本發明中,遮蔽可見光之色材滿足以下(A)及(B)中的至少一個要求為較佳。 (A):包含2種以上的彩色著色劑,且由2種以上的彩色著色劑的組合來形成黑色。 (B):包含有機系黑色著色劑。
作為彩色著色劑,可舉出上述者。作為有機系黑色著色劑,例如可舉出雙苯并呋喃酮化合物、偶氮次甲基化合物、苝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雙苯并呋喃酮化合物、苝化合物為較佳。作為雙苯并呋喃酮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表2010-534726號公報、日本特表2012-515233號公報、日本特表2012-515234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例如能夠採用BASF SE製的“Irgaphor Black”。作為苝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2017-226821號公報的0016~0020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C.I.Pigment Black 31、32等。作為偶氮次甲基化合物,可舉出日本特開平01-170601號公報、日本特開平02-034664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例如能夠採用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icals Mfg.Co.,Ltd.製的“Chromo Fine Black A1103”。
作為由2種以上的彩色著色劑的組合來形成黑色時的彩色著色劑的組合,例如可舉出如下。 (1)含有黃色著色劑、藍色著色劑、紫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2)含有黃色著色劑、藍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3)含有黃色著色劑、紫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4)含有黃色著色劑及紫色著色劑之態樣。 (5)含有綠色著色劑、藍色著色劑、紫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6)含有紫色著色劑及橙色著色劑之態樣。 (7)含有綠色著色劑、紫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8)含有綠色著色劑及紅色著色劑之態樣。
遮蔽可見光之色材的含量在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總固體成分中係60質量%以下為較佳,50質量%以下為更佳,30質量%以下為進一步較佳,20質量%以下為進一步更佳,15質量%以下為特佳。下限例如能夠設為0.01質量%以上,亦能夠設為0.5質量%以上。
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能夠還含有近紅外線吸收劑。關於該等材料及含量的較佳範圍,與在上述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項中說明之材料及含量相同。
近紅外線透過濾波器用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還能夠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樹脂、具有環狀醚基之化合物、矽烷偶合劑、界面活性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溶劑等。關於該等材料及含量的較佳範圍,與在上述著色像素形成用組成物項中說明之材料及含量相同。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只要本發明不脫離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又,以下所示之結構式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Ph表示苯基。
<基底層用組成物的製造> 混合下述原料以製造了基底層用組成物。 樹脂A・・・0.7質量份 界面活性劑A・・・0.8質量份 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PGMEA)・・・98.5質量份
原料的詳細如下述。 ・樹脂A:CYCLOMER P(ACA)230AA(Daicel Corporation製、酸值=30mgKOH/g、Mw=15000、54質量%PGME溶液) ・界面活性劑A:下述結構的化合物(Mw=14000、表示重複單元的比例之%的數值為莫耳%之氟系界面活性劑)的0.2質量%PGMEA溶液 [化學式2]
Figure 02_image003
<間隔壁用組成物的製造> (間隔壁用組成物1~3、6) 混合各成分以成為以下表的組成(配合量的數值為質量份),並使用Nihon Pall Manufacturing Ltd.製DFA4201NIEY(0.45μm尼龍過濾器)進行過濾而製造了間隔壁用組成物1~3、6。
[表1]
  二氧化矽粒子溶液 界面活性劑 矽烷偶合劑 溶劑
種類 配合量 種類 配合量 種類 配合量 種類 配合量
間隔壁用組成物1 P1 44.8 F-1 0.2 - - S-1 8
S-2 43
S-4 2
S-5 1
S-6 1
間隔壁用組成物2 P2 44.8 F-1 0.2 - - S-1 8
S-2 43
S-4 2
S-5 1
S-6 1
間隔壁用組成物3 P1 44.8 F-1 0.2 - - S-1 8
S-2 30
S-4 2
S-5 1
S-6 1
S-7 13
間隔壁用組成物6 P3 26.1 F-2 0.01 矽烷偶合劑1 0.6 S-1 14
S-2 55
S-4 2.3
S-5 1
S-6 1
上述表中所記載之原料如下。 [二氧化矽粒子溶液] P1:在複數個平均粒徑15nm的球狀二氧化矽藉由含有金屬氧化物的二氧化矽(連接材料)連接成念珠狀之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念珠狀二氧化矽)的丙二醇單甲醚溶液(二氧化矽粒子濃度20質量%)100.0g中,作為疏水處理劑添加三甲基甲氧基矽烷3.0g,並在20℃下反應6小時而製備之二氧化矽粒子溶液。再者,在二氧化矽粒子溶液P1中,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測定之50個球狀二氧化矽的球狀部分的投影圖像中的等效圓直徑的數平均而求出球狀二氧化矽的平均粒徑。又,在二氧化矽粒子溶液P1中,利用TEM觀察的方法,確認了是否係包含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連接成念珠狀之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者。 P2:Thruria 4110(JGC Catalysts and Chemicals Ltd.製、平均粒徑60nm的二氧化矽粒子(中空構造的二氧化矽粒子)的溶液。SiO2 換算的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 P3:由以下方法製備之二氧化矽粒子溶液P3 混合平均粒徑5nm、SiO2 濃度20質量%的二氧化矽溶膠100g和純水1900g來製備反應母液,並加溫到80℃。該反應母液的pH為10.5,在該母液中同時添加了作為SiO2 的1.17質量%的矽酸鈉水溶液9000g、作為Al2 O3 的0.83質量%的鋁酸鈉水溶液9000g。在此期間,將反應液的溫度保持在80℃。反應液的pH在添加矽酸鈉及鋁酸鈉之後,立即上升至12.5,之後幾乎沒有變化。結束添加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並用超濾膜清洗來製備了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的SiO2 ・Al2 O3 一次粒子分散液。然後,採集該SiO2 ・Al2 O3 一次粒子分散液500g,加入純水1700g並加溫到98℃,保持該溫度的同時,添加濃度0.5質量%的硫酸鈉50400g,之後,添加作為SiO2 的濃度1.17質量%的矽酸鈉水溶液3000g和作為Al2 O3 的濃度0.5質量%的鋁酸鈉水溶液9000g而獲得了複合酸化物微粒子分散液。然後,利用超濾膜將其清洗來作為固體成分濃度13質量%的複合酸化物微粒子分散液。在該複合酸化物微粒子分散液500g中加入純水1125g,進一步滴加濃鹽酸(35.5%)將pH設為1.0,來進行了脫鋁處理。接下來,加入pH3的鹽酸水溶液10L和純水5L的同時利用超濾膜分離所溶解之鋁鹽,藉由清洗來獲得了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的二氧化矽系微粒子(1)的分散液。在該二氧化矽系微粒子(1)的水分散液1500g中加入純水500g、甲醇1750g、28%氨水626g,將所獲得之混合液加溫到35℃之後,添加了矽酸乙酯(SiO2 28質量%)104g。然後,加入純水5L的同時,利用超濾膜清洗來製備了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的二氧化矽系微粒子(2)的分散液。然後,再次在200℃下將二氧化矽系微粒子(2)的分散液水熱處理11小時之後,加入純水5L的同時利用超濾膜清洗來調整成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然後,利用超濾膜將該分散液的分散介質置換為丙二醇單甲醚,來製備了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的有機溶膠。該有機溶膠為分散有平均粒徑為23nm的中空二氧化矽微粒之有機溶膠(以下,稱作“中空二氧化矽溶膠A”。)。準備中空二氧化矽溶膠A(二氧化矽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200g,利用超濾膜被溶劑置換為甲醇,來製備了SiO2 量為20質量%的有機溶膠100g(水分量相對於SiO2 量為0.5質量%)。向其中加入28%氨水溶液以使氨相對於有機溶膠100g成為100質量ppm並充分混合,接著添加甲基丙烯酸矽烷(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KBM503)4g(相對於SiO2 量100質量份相當於20質量份),來作為反應液(水分量相對於SiO2 量為0.6質量%)。將其加溫到50℃,並一邊攪拌一邊在50℃下加熱15小時。加熱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常溫,利用超濾膜清洗,來製備了包含SiO2 濃度20質量%的被覆中空微粒子之二氧化矽粒子溶液P3。
〔界面活性劑〕 F-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矽酮系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甲醇改性矽酮化合物。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25℃下的動黏度=45mm2 /s) [化學式3]
Figure 02_image005
F-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4]
Figure 02_image007
〔矽烷偶合劑〕 矽烷偶合劑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5]
Figure 02_image009
〔溶劑〕 S-1:1,4-丁二醇二乙酸酯(沸點232℃、黏度3.1mPa・s、分子量174) S-2: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沸點146℃、黏度1.1mPa・s、分子量132) S-4:甲醇(沸點=64℃、黏度=0.6mPa・s) S-5:乙醇(沸點=78℃、黏度=1.2mPa・s) S-6:水(沸點100℃、黏度0.9mPa・s) S-7:下述結構的化合物(以下結構式中n=6) [化學式6]
Figure 02_image010
(間隔壁用組成物4) 在包含40質量%的氫氧四丙胺之水溶液1000g(TPAOH、Lion Corporation製)中添加陽離子交換樹脂的粉末300g(WK-40、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製),並在室溫條件下,以100rpm的速度攪拌1小時後,過濾並去除了所添加之陽離子交換樹脂粉末。接著,添加陰離子交換樹脂的粉末2100g(SAT-10、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製),並在室溫條件下,以100rpm的速度攪拌1小時後,過濾並去除了所添加之陰離子交換樹脂粉末。在所獲得之氫氧四丙胺(TPAOH)的水溶液中加入超純水,並調整為10質量%的濃度,並分別由原子吸收光譜法(AAS法、Hitachi,Ltd.製偏振賽曼原子吸收光度儀Z-5710)及離子色譜法(DIONEX製2020i)對在水溶液中作為雜質所包含之鈉(Na)及鉀(K)的鹼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以及溴(Br)及氯(Cl)的鹵族元素的化合物的量進行了測定。另外,在進行上述離子交換處理之前的氫氧四丙胺的水溶液(市售品)中加入超純水,並調整為10質量%的濃度之後,同樣對其中所包含之雜質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其結果,相對於在離子交換處理前的水溶液中所包含之雜質量按元素標準為鈉50質量ppm、鉀2500質量ppm、溴2250質量ppm及氯13質量ppm,離子交換處理後的水溶液中所包含之雜質的含量按元素標準為鈉10質量ppb以下(檢測極限)、鉀10質量ppb(檢測極限)、溴1質量ppm以下及氯1質量ppm以下。接下來,混合正矽酸四乙酯(TEOS、TAMA CHEMICALS CO.,LTD.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TMS、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及99.5質量%濃度的乙醇(ETOH、Wako Pure Chemical Corporation製),並將該混合溶液保持20℃的溫度,且以150rpm的速度攪拌了30分鐘。在該等混合溶液中經10分鐘滴加被高純度化之氫氧四丙胺水溶液(包含10質量%的TPAOH),並在20℃溫度下、且以200rpm的速度進一步攪拌了1小時。之後,加熱到50℃溫度,且在該溫度條件下以200rpm速度一邊攪拌,一邊將二氧化矽系被膜形成成分(TEOS及MTMS)水解了20小時。接下來,將包含二氧化矽系被膜形成成分的水解物之混合溶液中的乙醇供於利用旋轉蒸發儀溶劑置換為丙二醇單丙醚之步驟之後,調整包含正矽酸四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TMS)的水解物之矽化合物的濃度,來獲得了按SiO2 換算標準包含12質量%該化合物之液體組成物。將該液體組成物作為間隔壁用組成物4。
(間隔壁用組成物5) 在500ml三頸燒瓶中混合甲基三甲氧基矽烷(KBM-13: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0.05g(0.4mmol)、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KBM-7103: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0.66g(3.0mmol)、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琥珀酸酐(KBM-967: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0.10g(0.4mmol)、γ-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KBM-5103:Shin-Etsu Chemical Co.,Ltd.製)7.97g(34mmol)、15.6質量%的二氧化矽粒子的異丙醇分散液(IPA-ST-UP: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製)224.37g,並加入了乙二醇單叔丁醚163.93g。在室溫下攪拌的同時,在水4.09g中溶解磷酸0.088g或經3分鐘添加了磷酸水溶液。之後,將燒瓶浸入40℃油浴中並攪拌60分鐘之後,將油浴經30分鐘來升溫至115℃。開始升溫1小時後,溶液的內溫度達到100℃,從此時加熱攪拌2小時(內部溫度為100~110℃)而獲得了間隔壁用組成物4。所獲得之間隔壁用組成物4的固體成分濃度為24.3質量%、固體成分中的聚矽氧烷與二氧化矽粒子的含量分別為15質量%、85質量%。
<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製造> (分散液的製造) 將混合了下述表中所記載之原料之混合液利用珠磨機(二氧化鋯珠0.1mm直徑)混合及分散了3小時。接來下,利用帶減壓機構的高壓分散機NANO-3000-10(Nippon BEE Co.,Ltd.製)且在壓力2000kg/cm3 及流量500g/min的條件下,進行了分散處理。反覆進行合計10次該分散處理而獲得了各分散液。下述表中所記載之數值為質量份。 [表2]
  分散液G1 分散液G2 分散液G3 分散液G4 分散液G5 分散液R1 分散液B1 分散液Y1 分散液M1 分散液C1
PG7                   10.0
PG58 8.5 8.5 8.5              
PG36       8.5 8.5          
PY129   1.1 1.5 1.1 1.5          
PY139   3.0 2.6 3.0 2.6 0.9        
PY150               10.0    
PY185 2.9                  
PR122                 10.0  
PR254           10.5        
PB15:6             9.6      
PV23             2.4      
顏料衍生物1 1.6         1.6 1.0     1.1
顏料衍生物2                 1.1  
顏料衍生物3               1.1    
顏料衍生物4   1.4 1.4 1.4 1.4          
分散劑1 4.7         4.7 4.7   6.7 6.7
分散劑2               6.7    
分散劑3   5.0 5.0 5.0 5.0          
溶劑1 82.3 81.0 81.0 81.0 81.0 82.3 82.3 82.2 82.2 82.2
上述表中所記載之原料如下。 [著色劑] ・PG7:C.I.Pigment Green 7 ・PG58:C.I.Pigment Green 58 ・PG36:C.I.Pigment Green 36 ・PY129:C.I.Pigment Yellow 129 ・PY139:C.I.Pigment Yellow 139 ・PY150:C.I.Pigment Yellow 150 ・PY185:C.I.Pigment Yellow 185 ・PR122:C.I.Pigment Red 122 ・PR254:C.I.Pigment Red 254 ・PB15:6:C.I.Pigment Blue 15:6 ・PV23:C.I.Pigment Violet 23
[顏料衍生物] 顏料衍生物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7]
Figure 02_image012
顏料衍生物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8]
Figure 02_image014
顏料衍生物3: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9]
Figure 02_image016
顏料衍生物4: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10]
Figure 02_image018
〔分散劑〕 分散劑1: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莫耳比,側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數。) [化學式11]
Figure 02_image020
分散劑2: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莫耳比,側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數。Mw:20000、C=C值:0.4mmol/g、酸值:70mgKOH/g) [化學式12]
Figure 02_image022
分散劑3: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wt%,側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數。Mw:13000、酸值:65mgKOH/g) [化學式13]
Figure 02_image024
〔溶劑〕 溶劑1:PGMEA
(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製備) 攪拌混合了下述原料之混合液之後,利用孔徑0.45μm的尼龍製過濾器(Nihon Pall Ltd.製)過濾,而分別獲得了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綠色著色組成物G1~7、紅色著色組成物R1、藍色著色組成物B1、黃色著色組成物Y1、品紅色著色組成物M1及青色著色組成物C1)。下述表中所記載之數值為質量份。
[表3]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綠色著色組成物G2 綠色著色組成物G3 綠色著色組成物G4 綠色著色組成物G5 綠色著色組成物G6 綠色著色組成物G7
分散液G1 69            
分散液G2   78.2 78.2        
分散液G3       78.2      
分散液G4         78.2 78.2  
分散液G5             78.2
分散液R1              
分散液B1              
分散液Y1              
分散液M1              
分散液C1              
樹脂1 1.2 0.3 0.3 0.3 0.3 0.3 0.3
樹脂2              
聚合性化合物1 1.1            
聚合性化合物2   2.5 2.5 2.5 2.5 2.5 2.5
聚合性化合物3              
光聚合起始劑1 0.5            
光聚合起始劑2              
光聚合起始劑3              
光聚合起始劑4   0.8 0.8 0.8 0.8 0.8 0.8
界面活性劑1 4.2            
界面活性劑2              
界面活性劑3   4.2 4.2 4.2 4.2 4.2 4.2
紫外線吸收劑1 0.5            
紫外線吸收劑2     0.8     0.8  
矽烷偶合劑1              
矽烷偶合劑2   0.4   0.4 0.4   0.4
環氧樹脂化合物1 0.2 0.4   0.4 0.4   0.4
溶劑1 23.3 13.3 13.3 13.3 13.3 13.3 13.3
溶劑2              
[表4]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黃色著色組成物Y1 品紅色著色組成物M1 青色著色組成物C1
分散液G1          
分散液G2          
分散液G3          
分散液G4          
分散液G5          
分散液R1 58.9        
分散液B1   54.1      
分散液Y1     53.8    
分散液M1       62.4  
分散液C1         49.3
樹脂1 2 1     0.6
樹脂2     3.3    
重合|生化合物1 0.9 0.9      
聚合性化合物2     2.4 0.6 3
聚合性化合物3       2.2  
光聚合起始劑1 0.5 0.6   0.7  
光聚合起始劑2         0.6
光聚合起始劑3     0.9    
光聚合起始劑4          
界面活性劑1 4.2 4.2 4.2 4.2  
界面活性劑2         4.2
界面活性劑3          
紫外線吸收劑1 0.1 0.1 0.7 0.4 0.4
紫外線吸收劑2          
矽烷偶合劑1       0.1  
矽烷偶合劑2          
環氧樹脂化合物1 0.1 0.1      
溶劑1 33.3 39 34.7 29.4 15.6
溶劑2         26.3
上述表中所記載之原料如下。
[分散液] 分散液G1~5、分散液R1、分散液B1、分散液Y1、分散液M1、分散液C1:上述分散液G1~5、分散液R1、分散液B1、分散液Y1、分散液M1、分散液C1
〔樹脂〕 樹脂1: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表示重複單元的莫耳比。)的40質量%PGMEA溶液 [化學式14]
Figure 02_image026
樹脂2: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表示重複單元的莫耳比。Mw:18000)的40質量%PGMEA溶液 [化學式15]
Figure 02_image028
〔聚合性化合物〕 聚合性化合物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16]
Figure 02_image030
聚合性化合物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17]
Figure 02_image032
聚合性化合物3:下述結構化合物的混合物(左側的化合物與右側的化合物的莫耳比7:3) [化學式18]
Figure 02_image034
〔光聚合起始劑〕 光聚合起始劑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19]
Figure 02_image036
光聚合起始劑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0]
Figure 02_image038
光聚合起始劑3: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1]
Figure 02_image040
光聚合起始劑4: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2]
Figure 02_image042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Mw=14000、表示重複單元的比例之%的數值為莫耳%之氟系界面活性劑)的1質量%PGMEA溶液 [化學式23]
Figure 02_image044
界面活性劑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Mw=14000、表示重複單元的比例之%的數值為莫耳%之氟系界面活性劑)的0.2質量%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EEP)溶液 [化學式24]
Figure 02_image046
界面活性劑3:下述結構的化合物(Mw=3000)的0.2質量%PGMEA溶液 [化學式25]
Figure 02_image048
[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6]
Figure 02_image050
紫外線吸收劑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7]
Figure 02_image052
〔矽烷偶合劑〕 矽烷偶合劑1: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8]
Figure 02_image054
矽烷偶合劑2:下述結構的化合物 [化學式29]
Figure 02_image055
(環氧化合物) 環氧化合物1:EHPE3150(Daicel Corporation製、2,2’-雙(羥甲基)-1-丁醇的1,2-環氧-4-(2-環氧乙烷基)環己烷加成物)
〔溶劑〕 溶劑1:PGMEA 溶劑2: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EEP)
<透鏡材料組成物的製造> (透鏡材料組成物1) 混合下述原料以製造了透鏡材料組成物1。 -透鏡材料組成物1的原料- 下述結構的樹脂(Mw:19000、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莫耳比)・・・10質量份 [化學式30]
Figure 02_image057
界面活性劑(FTERGENT DFX-18、Neos Corporation製)・・・0.01質量份 PGMEA・・・51.4質量份 丙二醇單甲醚(PGME)・・・22.0質量份
(透鏡材料組成物2) [分散液IR-1的製造] 混合下述原料製造了分散液IR-1。 -分散液IR-1的原料- 近紅外線吸收色素(下述結構的化合物)・・・6.1質量份 [化學式31]
Figure 02_image059
顏料衍生物(下述結構的化合物)・・・1.5質量份 [化學式32]
Figure 02_image061
分散劑(下述結構的樹脂。主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莫耳比,側鏈上所標記之數值為重複單元的數。Mw=20000。)・・・6.1質量份 [化學式33]
Figure 02_image063
PGMEA・・・86.3質量份
[透鏡材料組成物2的製造] 混合下述原料以製造了透鏡材料組成物2。 -透鏡材料組成物2的原料- 分散液IR-1・・・12.0質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下述結構的化合物)・・・6.9質量份 [化學式34]
Figure 02_image065
樹脂(下述結構的樹脂)・・・10.8質量份 [化學式35]
Figure 02_image067
抗氧化劑(ADK STAB AO-80(ADEKA CORPORATION製))・・・0.195質量份 聚合抑制劑(對甲氧基苯酚)・・・0.0195質量份 界面活性劑(下述結構的化合物(Mw=14000、表示重複單元的比例之%的數值為莫耳%之氟系界面活性劑)・・・0.00025質量份 [化學式36]
Figure 02_image069
PGMEA・・・22.5質量份 PGME・・・42.8質量份
<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 (實施例1~27) 作為支撐體,使用了形成有矽光二極體之直徑8英吋(20.32cm)的矽晶圓。在形成有矽晶圓的矽光二極體之一側的表面上,後烘烤下述表中所記載之間隔壁用組成物之後,以成為下述表中所記之膜厚的方式利用旋轉塗佈法塗佈之後,使用加熱板在100℃下加熱120秒並在200℃下加熱300秒而形成了膜。再者,使用間隔壁用組成物5時,進一步以300℃追加加熱10分鐘而形成了膜。將該等膜在日本特開2016-014856號公報的0128~0133段中所記載之條件下,利用乾式蝕刻法進行圖案化,並將間隔壁以表中所記載之間距形成為格子狀。將間隔壁的寬度、高度、折射率、矽晶圓上的間隔壁的開口尺寸(矽晶圓上的由間隔壁區劃之區域)分別示於下述表。 接著,在形成了該等間隔壁之矽晶圓及間隔壁的表面利用旋轉塗佈來塗佈在上述所製作之基底層用組成物,並使用加熱板在100℃下加熱2分鐘,進一步在230℃下加熱2分鐘,而將膜厚10nm的基底層形成於矽晶圓及間隔壁的表面。 接著,在形成了間隔壁之矽晶圓的表面利用旋轉塗佈法來塗佈下述表中所記載之第1顏色的像素形成用組成物,接下來,利用加熱板並在100℃下加熱2分鐘,而形成了第1顏色的組成物層。接下來,使用i線步進機曝光裝置FPA-3000i5+(Canon Inc.製),經由具有拜耳圖案之遮罩,以150mJ/cm2 的曝光量對上述組成物層進行了曝光。接來下,使用氫氧化四甲基氨(TMAH)0.3質量%水溶液,在23℃下對組成物層進行了60秒的旋覆浸沒顯影。之後,實施基於旋轉噴淋之沖洗、使用純水之水洗,進一步使用加熱板在220℃下加熱5分鐘,而在矽晶圓上由間隔壁區劃之區域內形成了第1顏色的像素。關於第2顏色的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第3顏色的像素形成用組成物,亦利用與第1顏色的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相同的方法進行顯影及曝光,在矽晶圓上的由間隔壁區劃之區域內依次形成第2顏色的像素、第3顏色的像素來形成了濾光器。將像素的高度及折射率的值分別示於下述表。又,關於像素間距,亦一同記錄於下述表。像素間距為像素的寬度與間隔壁的寬度的合計尺寸(間隔壁的開口部的尺寸(寬度)與間隔壁的寬度的合計尺寸)。 接下來,在該濾光器上利用旋轉塗佈法來塗佈下述表中所記載的透鏡材料組成物,接下來使用加熱板在100℃下加熱2分鐘,接下來,使用加熱板在200℃下加熱5分鐘來形成了膜厚1.2μm的透鏡材料組成物層。之後,利用作為基於公知的技術之回蝕刻之轉印方法,以從透鏡頂部到透鏡底部的高度成為400nm的方式加工透鏡材料組成物層,而形成微透鏡來製造了固體攝像元件。
再者,利用以下方法對間隔壁的折射率進行了測定。亦即,利用旋轉塗佈機(Mikasa Corporation製)將間隔壁用組成物塗佈於石英玻璃基板上來形成塗膜,接下來,使用加熱板,進行100℃下120秒的加熱(預烘烤),接下來,使用加熱板,進行200℃下300秒的加熱(後烘烤),來形成了厚度0.3μm的膜。關於所獲得之膜,使用橢圓偏光術VUV-VASE(J.A. Woollam Japan Co.,Inc.製)對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進行了測定。
又,利用以下方法對像素的折射率進行了測定。亦即,利用旋轉塗佈機(Mikasa Corporation製)將著色組成物塗佈於石英玻璃基板上來形成塗膜,接下來,使用加熱板,進行100℃下120秒的加熱(預烘烤),接下來,使用加熱板,進行200℃下300秒的加熱(後烘烤),來形成了厚度0.3μm的膜。關於所獲得之膜,使用橢圓偏光術VUV-VASE(J.A. Woollam Japan Co.,Inc.製)對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進行了測定。
(比較例1) 作為支撐體,使用了形成有矽光二極體之直徑8英吋(20.32cm)的矽晶圓。在矽晶圓的形成了矽光二極體之一側的表面上,利用旋轉塗佈來塗佈在上述所製作之基底層用組成物,並使用加熱板在100℃下加熱2分鐘,進一步在230℃下加熱2分鐘,而形成更了膜厚10nm的基底層。 接著,在基底層表面利用旋轉塗佈法來塗佈下述表中所記載之第1顏色的著色組成物,接下來,利用加熱板並在100℃下加熱2分鐘,而形成了第1顏色的著色組成物層。接下來,使用i線步進機曝光裝置FPA-3000i5+(Canon Inc.製),經由具有拜耳圖案之遮罩,以150mJ/cm2 的曝光量對上述著色組成物層進行了曝光。接來下,使用氫氧化四甲基氨(TMAH)0.3質量%水溶液,在23℃下對綠色組成物層進行了60秒的旋覆浸沒顯影。之後,實施基於旋轉噴淋之沖洗、使用純水之水洗,進一步使用加熱板在220℃下加熱5分鐘,而形成了第1顏色的像素。關於第2顏色的著色組成物、第3顏色的著色組成物,亦利用與第1顏色的著色組成物相同的方法進行顯影及曝光,在第1顏色的像素的缺失部依次形成第2顏色的像素、第3顏色的像素來形成了濾光器。將像素的高度及折射率的值分別示於下述表。又,關於像素間距,亦一同記錄於下述表。再者,在比較例1中,像素間距為像素的寬度。 接下來,在濾光器上利用旋轉塗佈法來塗佈下述表中所記載的透鏡材料組成物,接下來使用加熱板在100℃下加熱2分鐘,接下來,使用加熱板在200℃下加熱5分鐘來形成了膜厚1.2μm的透鏡材料組成物層。之後,利用作為基於公知的技術之回蝕刻之轉印方法,以從透鏡頂部到透鏡底部的高度成為400nm的方式加工透鏡材料組成物層,而形成微透鏡來製造了固體攝像元件。 [表5]
  間隔壁用組成物的種類 像素形成用組成物的種類 透鏡材料組成物的種類
第1顏色 第2顏色 第3顏色
實施例1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3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4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5 間隔壁用組成物3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6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7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8 間隔壁用組成物2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9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0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1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2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3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2
實施例14 間隔壁用組成物1 黃色著色組成物Y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5 間隔壁用組成物1 黃色著色組成物Y1 品紅色著色組成物M1 青色著色組成物C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6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7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8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19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0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1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2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3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4 間隔壁用組成物1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5 間隔壁用組成物4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6 間隔壁用組成物5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實施例27 間隔壁用組成物6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比較例1 - 綠色著色組成物G1 紅色著色組成物R1 藍色著色組成物B1 透鏡材料組成物1
[表6]
  像素間距 (nm) 間隔壁 像素
寬度 (nm) 高度 (nm) 開口部的尺寸 (nm) 折射率 第1顏色 第2顏色 第3顏色
高度 (nm) 折射率 高度 (nm) 折射率 高度 (nm) 折射率
實施例1 700 120 35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 700 120 350 580 1.25 450 1.73 450 1.69 450 1.74
實施例3 700 120 350 580 1.25 400 1.73 400 1.69 400 1.74
實施例4 700 120 350 580 1.25 300 1.73 300 1.69 300 1.74
實施例5 700 120 350 580 1.18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6 700 120 45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7 700 120 55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8 700 120 350 580 1.22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9 700 120 50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0 700 100 500 60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1 700 150 500 55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2 700 80 500 62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3 700 120 50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4 700 120 500 580 1.25 500 1.61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5 700 120 500 580 1.25 500 1.61 500 1.62 500 1.70
實施例16 900 120 500 7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7 800 120 500 6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8 650 120 500 53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19 600 120 500 4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0 550 120 500 43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1 700 120 51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2 700 120 490 580 1.25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3 700 120 500 580 1.25 510 1.73 510 1.69 510 1.74
實施例24 700 120 500 580 1.25 490 1.73 490 1.69 490 1.74
實施例25 700 120 500 580 1.27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6 700 120 500 580 1.29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實施例27 700 120 500 580 1.29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比較例1 700 - - - - 500 1.73 500 1.69 500 1.74
<評價> 關於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固體攝像元件,對與相對於從垂直於矽光二極體的方向照射之光之各像素對應之部位的矽光二極體的靈敏度(QE0)和與相對於從與矽光二極體呈30度的角度方向照射之光之各像素對應之部位的矽光二極體的靈敏度(QE30)分別進行測定,來計算出靈敏度比(QE0/QE30)。將結果示於下述表。再者,靈敏度比越接近1,表示相對於傾斜方向的光之靈敏度越優異。又,關於靈敏度,對從矽光二極體獲得之電荷進行了測定。 [表7]
  靈敏度比(QE0/ QE30)
第1顏色的著色層 第3顏色的著色層
實施例1 1.26 1.38
實施例2 1.25 1.32
實施例3 1.24 1.23
實施例4 1.23 1.17
實施例5 1.20 1.20
實施例6 1.21 1.30
實施例7 1.16 1.25
實施例8 1.25 1.36
實施例9 1.18 1.26
實施例10 1.19 1.27
實施例11 1.20 1.28
實施例12 1.23 1.30
實施例13 1.18 1.26
實施例14 1.18 1.26
實施例15 1.18 1.18
實施例16 1.13 1.21
實施例17 1.15 1.24
實施例18 1.20 1.29
實施例19 1.21 1.31
實施例20 1.25 1.35
實施例21 1.17 1.25
實施例22 1.20 1.28
實施例23 1.19 1.27
實施例24 1.17 1.24
實施例25 1.22 1.29
實施例26 1.22 1.30
實施例27 1.22 1.30
比較例1 1.35 1.49
從上述結果可知,實施例相較於比較例,靈敏度比接近1,並且相對於傾斜方向的光之靈敏度優異。又,實施例的固體攝像元件相較於比較例的固體攝像元件,在矽光二極體的中央部與周邊部之間的靈敏度特性的偏差較小,從而能夠獲得更清晰的圖像。又,即使將綠色著色組成物G1變更為G2~G7亦可獲得相同的效果。
1:支撐體 10:光電轉換部 20:濾光器 21~23:像素 25:間隔壁 25a:邊界 30:微透鏡 100:固體攝像元件 H1、H2:厚度 W1、W2:寬度 P1:間距
圖1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的一實施形態之側剖面圖。 圖2係從在圖1的固體攝像元件中使用之濾光器的正上方觀察之平面圖。
1:支撐體
10:光電轉換部
20:濾光器
21~22:像素
25:間隔壁
25a:邊界
30:微透鏡
100:固體攝像元件
H1、H2:厚度
W1、W2:寬度
P1:間距

Claims (12)

  1. 一種固體攝像元件,其係具有: 支撐體,係具有光電轉換部;及 濾光器,係設置於朝向前述光電轉換部的光入射側, 前述濾光器係具有:配置成圖案狀之2種以上的像素;及配置於各像素之間之間隔壁, 前述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為1.10~1.30, 前述間隔壁的寬度為80~150nm, 前述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為1.60~1.90, 前述間隔壁的厚度和與前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之差為200nm以下, 前述間隔壁相對於波長533nm的光之折射率和與前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相對於波長1000nm的光之折射率之差為0.30~0.8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間隔壁的厚度為300~650nm。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像素的厚度為300~600nm。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像素的寬度為300~1100nm。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濾光器的像素間距為400~1200nm。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間隔壁的厚度和與前述間隔壁相鄰之像素的厚度之差為1nm以上。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間隔壁係厚於前述像素。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間隔壁的孔隙率為20~80%。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間隔壁係包含選自複數個球狀二氧化矽連接成念珠狀之形狀的二氧化矽粒子及中空構造的二氧化矽粒子中之至少一種二氧化矽粒子。
  10.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在前述間隔壁與前述像素側之間具有基底層。
  11.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像素的表面粗糙度Ra值為0.1~5.0nm。
  12.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固體攝像元件,其中 前述濾光器係包含選自黃色像素、青色像素及品紅色像素中之至少一種像素。
TW109140869A 2019-11-26 2020-11-20 固體攝像元件 TW202136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2900 2019-11-26
JP2019212900 2019-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829A true TW202136829A (zh) 2021-10-01

Family

ID=7612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869A TW202136829A (zh) 2019-11-26 2020-11-20 固體攝像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1078A1 (zh)
JP (1) JP7454592B2 (zh)
KR (1) KR20220086620A (zh)
TW (1) TW202136829A (zh)
WO (1) WO2021106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65240A1 (en) * 2021-08-25 2023-03-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isplay of volumetric solids using distributed photochromic compounds
US12046609B2 (en) * 2021-10-07 2024-07-23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8774A (ja) 2011-05-13 2012-12-06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
JP6103152B2 (ja) * 2015-01-14 2017-03-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TWI756388B (zh) * 2017-03-24 2022-03-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結構體、近紅外線透射濾波層形成用組成物及光感測器
KR102468312B1 (ko) * 2017-04-18 2022-11-17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체 촬상 소자 및 고체 촬상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WO2019039172A1 (ja) * 2017-08-22 2019-0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構造体、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吸収層形成用組成物、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06670A1 (zh) 2021-06-03
WO2021106670A1 (ja) 2021-06-03
JP7454592B2 (ja) 2024-03-22
US20220271078A1 (en) 2022-08-25
KR20220086620A (ko)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99268B2 (ja) 着色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20271078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TW202009243A (zh) 著色組成物、膜、濾色器、濾色器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829777B (zh) 結構體、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US20220390837A1 (en) Coloring composition, film, optical filter,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820219B (zh)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圖案的形成方法、濾光器及光學感測器
JP2024009929A (ja) 着色感光性組成物、膜、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233518B2 (ja) 着色組成物、硬化膜、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00183051A1 (en) Laminate and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JP7516491B2 (ja) 構造体、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04229B (zh) 彩色濾光片、其製造方法、著色硬化性組成物、固體攝像元件及套組
TW202014473A (zh) 硬化性組成物、膜、濾色器、濾色器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2229465A (zh) 著色組成物、硬化物、濾色器、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以及化合物
US20220057711A1 (en) Resin composition, film, color filter,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2010758A (zh)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的製造方法、膜、濾色器、濾色器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JP7190508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022054A (zh) 著色組成物、膜、濾色器之製造方法、濾色器、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JP7302101B2 (ja) 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23022120A1 (ja) 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光学センサ、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構造体
US20240045328A1 (en) Black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for black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ured film, color filter, light shielding film, optical element,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and headlight unit
JP7344379B2 (ja) 樹脂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02014B2 (ja) 着色組成物、膜、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158594A1 (ja) 硬化性組成物、膜、構造体、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43987A (ja)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