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3541A - 單側並聯llc功率轉換器 - Google Patents
單側並聯llc功率轉換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33541A TW202133541A TW109122933A TW109122933A TW202133541A TW 202133541 A TW202133541 A TW 202133541A TW 109122933 A TW109122933 A TW 109122933A TW 109122933 A TW109122933 A TW 109122933A TW 202133541 A TW202133541 A TW 2021335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mary
- circuit
- switch
- node
- electrically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3—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ignition at the zero crossing of the voltage or the curr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功率轉換器包括初級電路和次級電路。初級電路包括彼此電並聯的兩個初級LC電路。每個初級LC電路的第一節點被電耦合到高壓輸入。每個初級LC電路的第二節點被耦合到初級感應器的相應端子,所述初級感應器與次級電路中的次級感應器形成變壓器。每個初級LC電路被電耦合到初級開關,所述初級開關大致以初級LC電極的諧振頻率操作以輸出通過初級感應器的交流電。次級感應器的端子被耦合到相應的次級開關。所述開關以初級LC電路的諧振頻率操作以對功率進行整流。低通濾波器輸出接收的電壓的均值。
Description
[聲明]
本發明是根據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授予的批准號HR0011-18-3-0011的政府支持下進行的。美國政府對於本發明具有某些權利。
本申請一般地涉及用於電子器件的功率轉換器。
關於雲端計算、物聯網(IoT)和大數據的如今的無所不在的使用,資料中心的增長是不可避免的。傳統上,用於這樣的器件的電壓轉換是按48 V到12 V、然後12 V到1 V的兩個步驟進行的。
常規的開關模式功率轉換器被用於的一組大量的電功率轉換應用(AC-AC、AC-DC、DC-DC、高壓、低壓等)。這些轉換器通常是根據使用開關來週期性地給蓄能器(諸如感應器或電容器)充電、並且然後以在轉換器輸出處創建與供應給功率轉換器的輸入的電位不同的電位的方式、週期性地使蓄能器放電的原則運行。一般來說,減小在轉換過程中花費的功率的量以降低操作總成本(電力成本)是吸引人的。
在需要48 V到1 V功率轉換的資料中心中使用常規的切換模式功率轉換器是不切實際的或低效的,因為對這些轉換器施加了新的設計挑戰。用於高壓(HV)轉換的常規的切換模式功率轉換器的三個主要限制因素是:(1)它們具有極短的工作時間,(2)它們經受HV應力,HV應力可能引起可靠性問題,以及(3)它們需要為低品質因數(FoM)器件,諸如BCD(雙極CMOS-DMOS)器件。而且,在實踐中,它們只可以實現低效率,因為高壓側的驅動器電壓需要被電平移位元到非常高的電壓(48 V)。這也給設計增加了複雜性。
期望的是克服本領域中的這些和/或其他缺點。
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實施方案具有創新的特徵,其中沒有一個是不可或缺的或者僅對其期望的屬性負責。以下描述和附圖詳細地闡述了本公開的某些說明性實施方式,其指示了可以實現本公開的各種原理的幾種示例性方式。然而,說明性示例不是本公開的許多可能的實施方案的詳盡描述。在不限制權利要求的範圍的情況下,有利的特徵中的一些現在將被總結。當結合附圖考慮時,本公開的其他目的、優點和新穎的特徵將在以下詳細描述中被闡述,附圖旨在圖示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
本發明的一方面針對一種功率轉換器,該功率轉換器包括:初級電路,初級電路包括:公共節點,公共節點被電耦合到高壓源;第一初級LC電路,第一初級LC電路被電耦合到公共節點和第一初級節點;第二初級LC電路,第二初級LC電路被電耦合到公共節點和第二初級節點,第二初級LC電路與第一初級LC電路電並聯,第一初級LC電路和第二初級LC電路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初級LC諧振頻率;初級感應器,初級感應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第二端子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第一初級電路開關,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一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和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一初級節點電解耦;以及第二初級電路開關,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二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和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二初級節點電解耦。功率轉換器進一步包括與初級電路進行電通信的次級電路,次級電路包括:次級感應器,次級感應器被電磁耦合到初級感應器以形成變壓器;第一次級電路開關,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感應器節點,第一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次級感應器的第一端子,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一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和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一次級節點電解耦;第二次級電路開關,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感應器節點,第二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次級感應器的第二端子,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二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感應器節點和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二次級節點電解耦;以及低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和第二次級節點;低壓輸出節點,低壓輸出節點被電耦合到低通濾波器的輸出;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與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以及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進行電通信,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並且以大約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包含被鎖定到初級LC諧振頻率的鎖頻環電路(frequency-locked loop circuit)。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低通濾波器包括:第一低通濾波器,第一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低壓輸出節點和第一次級節點;以及第二低通濾波器,第二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低壓輸出節點和第二次級節點。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第一低通濾波器包括第一LP感應器和公共輸出電容器,並且第二低通濾波器包括第二LP感應器和公共輸出電容器。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第一低通濾波器和第二低通濾波器分別輸出第一次級節點和第二次級節點處的電壓的均值。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第一初級LC電路和第二初級LC電路輸出交流電,交流電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交流電經由變壓器被次級電路接收。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第一次級開關和第二次級開關對交流電進行整流。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包含被電耦合到電荷共用開關的電荷共用電路,電荷共用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電荷共用電路被配置為閉合電荷共用開關以在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之間形成電通路,並且當電荷共用開關被閉合時,第一次級電路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parasitic gate capacitor)中的電荷被用於對第二次級電路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進行部分充電。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功率轉換器進一步包括與次級感應器電並聯以形成次級LC電路的次級電路電容器。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次級電路電容器包括可變電容器。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包含將低壓輸出節點處的輸出電壓與參考電壓進行比較的電壓調節電路,當輸出電壓比參考電壓大時,電壓調節電路增大可變電容器的電容,並且當輸出電壓比參考電壓小時,電壓調節電路減小可變電容器的電容。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包含初級零電壓開關(zero-voltage switching)電路,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調整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的占空比,以使得當可變電容器的電容被調整時,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分別與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同相。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針對一種功率轉換器,該功率轉換器包括:初級電路,初級電路包括:公共節點,公共節點被電耦合到高壓源;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被電耦合到公共節點和第一初級節點;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被電耦合到公共節點和第二初級節點,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與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電並聯,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初級諧振頻率;初級感應器,初級感應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第二端子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第一初級電路開關,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一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和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一初級節點電解耦;以及第二初級電路開關,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二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初級節點和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二初級節點電解耦。功率轉換器進一步包括次級電路,次級電路與初級電路進行電通信,次級電路包括:次級感應器,次級感應器被電磁耦合到初級感應器以形成變壓器;第一次級電路開關,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第一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次級感應器的第一端子,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一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和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一次級節點電解耦;第二次級電路開關,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節點,第二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次級感應器的第二端子,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閉合狀態下,第二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節點和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斷開狀態下,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與第二次級節點電解耦;以及低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和第二次級節點;低壓輸出節點,低壓輸出節點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和第二次級節點;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與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以及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進行電通信,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並且以大約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針對一種轉換功率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來自高壓源的電流交替地通過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與第一初級儲能器件電並聯的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第一儲能器件和第二儲能器件被設置在初級電路中;使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輸出電流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輸出電流具有交流電;減小變壓器中的輸出電流的電壓,變壓器包括彼此電磁耦合的初級電路感應器和次級電路感應器,次級電路感應器被設置在次級電路中;在次級電路感應器中生成次級電路電流;使用被耦合到次級電路感應器的各自的第一次級端子和第二次級端子的第一次級開關和第二次級開關來對次級電路電流進行整流;以及使經整流的次級電路電流通過低通濾波器。
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低通濾波器輸出第一次級端子和第二次級端子處的電壓的均值。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括改變第一初級開關和第二初級開關的狀態以使電流交替地通過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第一初級開關和第二初級開關分別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節點和第二初級節點,第一初級節點和第二初級節點被設置在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與初級電路感應器的各自的第一初級端子和第二初級端子之間。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括以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諧振頻率操作第一初級開關和第二初級開關。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括以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諧振頻率以及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第一初級開關和第二初級開關,第一初級開關和第二初級開關基本上是彼此異相的。在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中,方法進一步包括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第二初級儲能器件包括各自的LC電路。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單側並聯LLC(PLLC)功率轉換器引入適合於非常高的電壓比(VIN
/VOUT
)的新的功率轉換拓撲結構。其包括兩個初級LC振盪回路(例如,LC電路)、變壓器、整流器和低通濾波器。功率轉換器被配置為具有通過變壓器電耦合的初級電路和次級電路。在變壓器的初級側,諧振感應器與初級諧振電容器和各自的高壓(例如,GaN)功率電晶體一起工作,從而在變壓器上創建用於功率傳送的AC電壓。變壓器具有高匝數比以高效率地實現高降壓比。在次級側,來自變壓器的感應器與可選的次級諧振電容器和兩個CMOS開關一起工作以接收功率並且對其進行整流。低通濾波器、Lout和Cout輸出接收的電壓的均值。不同於經典的半橋拓撲,在該架構中,在整流器側不需要高側開關,這使得在不需要提升用於高側開關的驅動電壓的情況下實現更高的效率成為可能。這些電晶體上的電壓可以被控制,並且良好的FoM功率FET可以被使用。
為了控制初級電路和次級電路之間以及每個電路的左相位和右相位之間的時序,控制器(例如,ASIC)被使用。該控制器可以具有多達三個獨立的控制環路,這些控制環路可以在初級側和/或次級側提供零電壓開關(ZVS),並且還可以動態地控制初級側和次級側之間的時序以使它們保持同步。
圖1是根據實施方案的PLLC功率轉換器10的示意性電路圖。PLLC功率轉換器10包含彼此進行電通信的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
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包含彼此電並聯的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可以可替換地分別被稱為第一初級LC電路和第二初級LC電路。每個初級LC電路110、120包含彼此電並聯的感應器112和電容器114。每個初級LC電路110、120可以充當初級諧振回路。每個初級LC電路110、120的第一側122被電耦合到高壓(HV)輸入VIN
。VIN
可以在12 V到60 V的高電壓範圍內,包括24 V和/或48 V。在其他實施方案中,VIN
可以小於12 V或大於60 V。
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每個初級LC電路110、120可以被另外的諧振儲能器件替換。
每個初級LC電路110、120被配置為具有相同的LC諧振頻率。例如,每個感應器112可以被配置為具有相同的電感。同樣地,每個電容器114可以被配置為具有相同的電容。
注意的是,初級LC電路110、120是以簡化的形式圖示說明的。在其他實施方案中,一個或兩個初級LC電路110、120可以包含多個電容器和/或多個感應器(例如,彼此電並聯和/或串聯)。每個電容器可以與其他電容器相同或不同。同樣地,每個感應器可以與其他感應器相同或不同。另外或者在替換中,初級LC電路110、120可以包含附加的被動元件,諸如電阻器。然而,注意的是,初級LC電路110、120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LC諧振頻率,而不管其配置如何。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大約”意指加上或減去相關值的10%。
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進一步分別包含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可以可替換地分別被稱為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第二初級電路開關。每個初級開關130、140具有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下,各個開關被電耦合到地,在第二狀態下,各個開關斷開。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經由控制器150產生的控制訊號被控制,以使得當左初級開關130被閉合時,右初級開關140斷開,並且當右初級開關140被閉合時,左初級開關130斷開。用於每個初級開關130、140的控制訊號具有相同的頻率。在“開(on)”時間段,各自的次級開關230、240斷開。在“關(off)”時間段,各自的次級開關230、240被閉合。用於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控制訊號的頻率與初級LC電路110、120的LC諧振頻率大約相同。
當左初級開關130斷開並且右初級開關140被閉合時,儲存在左初級LC電路110中的能量被作為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160的電流朝向右初級開關140處的地連接放電。右初級LC電路120在右初級開關140被閉合時被充電。類似地,當右初級開關140斷開並且左初級開關130被閉合時,儲存在右初級LC電路120中的能量被作為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160的電流朝向左初級開關130處的地連接放電。左初級LC電路110在左初級開關130被閉合時被充電。如本文中進一步描述的,初級開關130、140的狀態由控制器150控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初級開關130、140可以是氮化鎵電晶體,或者可以包括氮化鎵電晶體。
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可以具有由左初級LC電路110和左初級開關130形成的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還可以具有由第二初級LC電路120和右初級開關140形成的第二初級儲能電路。
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包括次級電路感應器210、左低通濾波器220A和右低通濾波器220B、以及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可以可替換地分別被稱為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初級電路感應器160和次級電路感應器210形成具有N:1匝數比的變壓器250,其中初級電路電感器160具有比次級電路電感器210更高的繞組數以使變壓器250上的電壓逐步降低。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匝數比可以為大約2:1至大約50:1,包含大約5:1、大約10:1、大約15:1、大約20:1、大約25:1、大約30:1、大約35:1、大約40:1、大約45:1、或前述匝數比中的任何兩個之間的任何匝數比或匝數比範圍。
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中的每個具有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下,各個開關被電耦合到地,在第二狀態下,各個開關斷開。當左次級開關230被閉合時,右次級開關240斷開,並且當右次級開關240被閉合時,左次級開關230斷開。當左次級開關230斷開並且右次級開關240被閉合時,儲存在次級電路感應器210中的能量被作為通過右低通濾波器220B的電流放電到輸出205。類似地,當右次級開關240斷開並且左次級開關230被閉合時,儲存在次級電路感應器210中的能量被作為通過左低通濾波器220A的電流放電到輸出205。如本文中進一步描述的,開關230、240的狀態由控制器150控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開關230、240可以是CMOS電晶體,或者可以包括CMOS電晶體。
控制器150包含驅動器,這些驅動器控制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100中的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狀態(例如,通過控制用於每個開關130、140的驅動電壓),並且控制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中的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狀態(例如,通過控制用於每個開關230、240的驅動電壓)。控制器150可以控制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以使得它們的狀態完全異相或者幾乎完全異相。例如,當左初級開關130被閉合時,右初級開關140斷開,並且當右初級開關140被閉合時,左初級開關130斷開。控制器150以等於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的頻率使每個初級開關130、140處於斷開狀態。每個初級開關130、140具有可以被控制器150調整的占空比。在示例實施方案中,每個初級開關130、140具有50%的占空比或者大約50%的占空比。
控制器150可以控制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以使得它們的狀態完全異相或者幾乎完全異相。例如,當左次級開關230被閉合時,右次級開關240斷開,並且當右次級開關240被閉合時,左次級開關230斷開。控制器150以等於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的頻率使每個次級開關230、240處於斷開狀態。每個次級開關230、240具有可以被控制器150調整的占空比。在示例實施方案中,每個次級開關具有50%的占空比或者大約50%的占空比。
在“開”時間段,各個次級開關230、240斷開。在“關”時間段,各個次級開關230、240被閉合。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彼此同步且同相。控制器150為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生成的控制訊號300的示例在圖2A中被圖示說明。同樣地,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彼此同步且同相。控制器150為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生成的控制訊號310的示例在圖2B中被圖示說明。
同步的且同相的切換使左初級LC電路11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左側同時充電和放電(例如,在“開”時間段,對於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同步的且同相的切換還使左初級LC電路11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左側同時被接地和放電(例如,在“關”時間段,對於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同樣地,同步的且同相的切換使右初級LC電路12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右側同時充電和放電(例如,在“開”時間段,對於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同步的且同相的切換還使右初級LC電路12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右側同時被接地和放電(例如,在“關”時間段,對於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
圖3A分別圖示說明左初級輸出節點124和右初級輸出節點126(圖1)處的電壓的波形400、410,左初級輸出節點124和右初級輸出節點126分別被電耦合到初級電路感應器160的左端子和右端子。圖3B分別圖示說明左感應器節點212和右感應器節點214處的電壓的波形420、430,左感應器節點212和右感應器節點214分別被電耦合到次級電路感應器210的左端子和右端子。在圖3A和圖3B中可以看出,左初級LC電路11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左側在相位640、650期間同時充電和放電,並且右初級LC電路120和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200的右側在相位650、640期間同時充電和放電。同樣地,左初級輸出節點124和左感應器節點212同時被接地,並且右初級輸出節點126和右感應器214同時被接地。
在一示例中,相位640、650可以對應于相對於開關130、140、230、240的切換頻率的50%占空比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可以由彼此完全異相的不同的控制訊號控制。同樣地,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可以由彼此完全異相的不同的控制訊號控制。然而,在該示例中,相同的左控制訊號可以被用來控制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並且相同的右控制訊號可以被用來控制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相位640、650可以對應于例如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其他占空比。
如圖3A中所示,在每個相位640、650的開始和結束,左初級輸出節點124和右初級輸出節點126之間的電壓差為零,這為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提供零電壓開關。此外,如圖3B中所示,在每個相位640、650的開始和結束,左感應器節點212和右感應器節點214之間的電壓差為零,這為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提供零電壓開關。
注意的是,從HV輸入流過第一初級LC電路110或第二初級LC電路120並且流過初級電路感應器160的電流在不同的方向上行進(根據該電流是行進通過第一初級LC電路110,還是行進通過第二初級LC電路120)以創建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160的交流電(AC)。AC功率在次級電路200中經由變壓器250被接收,並且被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整流。
每個低通濾波器220A、220B包含單獨的感應器222和公共輸出電容器224。在其他實施方案中,每個低通濾波器220A、220B具有單獨的輸出電容器。低通濾波器220A、220B分別輸出第一感應器節點212和第二感應器節點214處的電壓的均值。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感應器節點212和第二感應器節點214處的電壓的均值可以為大約0.8 V至大約1.5 V,包含它們之間的任何電壓或電壓範圍。
圖4是用於控制初級開關和次級開關130、140、230、240的切換頻率以實現ZVS的示例控制電路500的示意圖。控制電路500可以被設置在控制器150中。控制電路500包含前端感測器510,前端感測器510經由各自的耦合電容器520被AC耦合到第一初級輸出節點124和第二初級輸出節點126(例如,圖1中的PRI_L和PRI_R)。前端感測器510輸出PRI_L AC電壓的頻率和PRI_R AC電壓的頻率。這些頻率被輸入到鎖頻環(FLL)控制電路530,FLL控制電路530被鎖定到第一LC電路110和第二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FLL控制電路530的輸出是具有與第一LC電路110和第二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匹配的頻率的控制訊號FSW
和。FSW
和控制訊號具有大多互補的50%的占空比(例如,當FSW
為“開”、為“關”時,反之亦然)。FSW
控制訊號可以被用來控制左初級開關130和左次級開關230。控制訊號可以被用來控制右初級開關140和右次級開關240。
圖5圖示說明三個不同的場景中的左初級輸出節點124處的電壓的波形。儘管該圖是關於左初級輸出節點124描述的,但是該描述也適用於右初級輸出節點126。在第一個場景600中,用於左初級開關130的控制訊號FSW
的頻率等於第一LC電路110和第二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FRES
。這是提供零電壓開關的優選場景,因為當左初級輸出節點124處的電壓為零(這是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相同的電壓,因為右初級開關140此時被閉合(被接地))時,左初級開關130的狀態從斷開變為閉合(例如,在時間605)。在第二個場景610中,控制訊號FSW
的頻率小於LC諧振頻率FRES
。可以看出,當左初級開關130的狀態從斷開變為閉合(例如,在時間605)時,左初級輸出節點124處的電壓小於零。這是不期望的,並且沒有提供ZVS,因為該電壓不同於(在該場景中低於)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電壓,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電壓為零,因為右初級開關140此時被閉合(被接地)。在第三個場景620中,控制訊號FSW
的頻率大於LC諧振頻率FRES
。可以看出,當左初級開關130的狀態從斷開變為閉合(例如,在時間605)時,左初級輸出節點124處的電壓大於零。這是不期望的,並且沒有提供零電壓開關,因為該電壓不同於(在該場景中高於)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電壓,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電壓為零,因為右初級開關140此時被閉合(被接地)。
PLLC功率轉換器10在上面是在理想的條件下被描述的。然而,在操作中,由於初級LC電路110、120之間的製造差異和/或由於變壓器250的不理想的性能,PLLC功率轉換器10可能偏離理想的條件。例如,當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不相等(例如,由於各自的感應器和/或電容器之間的製造差異)時,用於左初級開關130和/或右初級開關140的控制訊號的占空比可以被調整(例如,被增大到50%以上或被減小到50%以下)以提供零電壓開關。在零電壓開關中,當左開關130和右開關140改變狀態以減小初級電路100中的功率損耗時,左初級開關130上的電壓等於(或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大致等於(例如,在5%或更小內))右初級開關140上的電壓。
圖6A是當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不相等時,用於控制初級開關和次級開關130、140、230、240的占空比以實現零電壓開關的零電壓控制電路60的示意圖。控制電路60包含前端感測器600,前端感測器600被電耦合到第一初級輸出節點124和第二初級輸出節點126(例如,圖1中的PRI_L和PRI_R)。前端感測器600輸出PRI_L和PRI_R電壓,這些電壓被輸入到FLL控制電路610,FLL控制電路610被鎖定到左LC電路110和右LC電路120的平均諧振頻率,並且具有可調諧的占空比。
FLL控制電路610輸出具有與左LC電路110和右LC電路120的平均諧振頻率匹配的頻率的控制訊號FSW和。FLL控制電路610調整控制訊號FSW和的占空比以確保零電壓開關發生。占空比根據以下方程確定:
其中TL是表示左LC電路110的LC諧振頻率fres_L的50%占空比的時間,TR是表示右LC電路120的LC諧振頻率fres_R的50%占空比的時間,並且TL+TR是用於左LC電路110和右LC電路120的切換頻率fsw的週期(即,控制訊號FSW和的切換頻率)。
圖6B是簡化的框圖形式的控制電路60的示例實現。圖6B的控制電路60生成具有可調諧的頻率和可調諧的占空比的時鐘訊號以與初級側(左和右)的LC諧振頻率匹配。
圖7A分別地圖示說明左初級輸出節點124和右初級輸出節點126處的電壓的波形800、810,其中左初級開關130的占空比和右初級開關140的占空比已經被增大(例如,增大到50%以上)以實現零電壓開關。圖7B分別地圖示說明左感應器節點212和右感應器節點214處的對應電壓的波形820、830,其中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具有固定的50%的占空比。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占空比被選擇為使得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分別與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同相。
圖8是根據替換實施方案的PLLC 80的示意圖。除了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之外,PLLC 80與PLLC 10是相同的。PLLC 80的次級電路200包含次級電路電容器900,次級電路電容器900與次級電路感應器210電並聯以形成次級LC電路910。次級LC電路910具有基於次級電路感應器210的電感和次級電路電容器900的電容的LC諧振頻率。次級LC電路910的LC諧振頻率與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諧振頻率可以是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
在非理想的條件中,變壓器250可以用小於1的耦合係數K操作,其中至少一些電磁通量不被耦合在初級電路感應器160和次級電路感應器210之間(例如,從初級電路感應器160和次級電路感應器210洩漏)。該洩漏可能在次級電路200中引起可能被緩衝器(snubber)減幅的高頻“振鈴”,這可能引起功率損耗。當K值較低或者初級電路感應器160和次級電路感應器210具有較低的電感時,振鈴頻率較低,並且更難以減幅。然而,可以通過減小次級側210的阻抗來移除或減輕該較低頻振鈴。次級電路電容器900的添加通過形成LC電路(次級LC電路910)而使次級側210的阻抗降低。
圖9是其中在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之間共用電荷的次級電路200的實施方案的示意圖。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製造公差內),並且因此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和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所表示的各個寄生閘極電容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製造公差內)。注意的是,可選的次級電路電容器900在圖9中被圖示說明,但是不是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之間的電荷共用所需的。
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經由導電線960被電耦合到電荷共用開關950。當電荷共用開關950被閉合時,在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之間形成電荷共用電路。電荷共用電路允許儲存在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中的一個中的能量的至少一些部分地給其他寄生閘極電容器充電。例如,當左次級開關230處於斷開狀態時,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被完全充電,並且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被完全放電。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放電以使左次級開關230從斷開狀態轉變到閉合狀態。同樣地,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充電以使右次級開關240從閉合狀態轉變到斷開狀態。在左次級開關230從斷開狀態轉變到閉合狀態期間,電荷共用開關950閉合以使得從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釋放的能量中的至少一些被用來至少部分地給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充電。同樣地,在右次級開關240從斷開狀態轉變到閉合狀態期間,電荷共用開關950閉合以使得從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釋放的能量中的至少一些被用來至少部分地給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充電。電荷共用開關950由控制器150中的電荷共用控制電路920控制。將被充到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中以斷開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或者從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釋放以閉合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能量的其餘部分分別經由左開關驅動器960和右開關驅動器970被提供或被移除。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荷共用可以提供給每個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充電所必需的電荷的大約25%至大約50%。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荷共用是可能的,因為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彼此完全異相,並且分別地,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所表示的寄生閘極電容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製造公差內)。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控制器150可以使用電容器組來至少部分地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充電,和/或可以使用該電容器組來至少部分地使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放電。例如,控制器150可以使用電容器組來至少部分地給每個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充電,並且通過電荷共用來至少部分地給每個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充電。同樣地,控制器150可以使用電容器組來至少部分地使每個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放電,並且通過電荷共用來至少部分地使每個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放電。
圖10是根據實施方案的用於給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充電的方法的流程圖1000。在步驟1001中,寄生閘極電容器(例如,寄生閘極電容器930、940)通過電容器組被從地電位充電至第一充電電壓。電容器組包含可以被充電和放電以使能量迴圈的多個電容器。在步驟1010中,寄生閘極電容器通過與另外的寄生閘極電容器的電荷共用被從第一充電電壓充電至第二充電電壓。例如,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可以通過與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的電荷共用被從第一充電電壓充電至第二充電電壓(例如,如以上所討論的那樣)。在步驟1020中,寄生閘極電容器通過外部電源(例如,經由開關驅動器960、970)被從第二充電電壓充電至第三充電電壓。第三充電電壓可以對應於寄生閘極電容器的操作電壓或完全充電的電壓以斷開對應的開關。步驟1001和1010是功率或電荷迴圈利用(改進的效率)的示例,而步驟1020是功率或電荷損耗(低效率)的示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步驟1001和/或1010可以是可選的。
圖11是根據實施方案的用於使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放電的方法的流程圖1100。在步驟1101中,寄生閘極電容器通過與另外的寄生閘極電容器的電荷共用被從操作電壓或完全充電的電壓放電到第一放電電壓。例如,右寄生閘極電容器940可以通過與左寄生閘極電容器930的電荷共用被從操作電壓放電到第一放電電壓(例如,如以上所討論的那樣)。在步驟1110中,寄生閘極電容器通過給電容器組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電容器充電而被放電到第二放電電壓。在步驟1120中,寄生閘極電容器通過將寄生閘極電容器電耦合到地(例如,經由開關驅動器960、970)而被放電到地電位。步驟1101和1110是功率或電荷迴圈利用(改進的效率)的示例,而步驟1120是功率或電荷損耗(低效率)的示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步驟1101和/或1110可以是可選的。
圖12是根據替換實施方案的PLLC功率轉換器1200的示意圖。除了PLLC功率轉換器1200在次級LC電路910中包含代替次級電路電容器900的可變電容器1210之外,PLLC功率轉換器1200與PLLC功率轉換器80是相同的。可變電容器1210可以被控制器150調整以調諧次級LC電路910的LC諧振頻率。PLLC功率轉換器1200還包含電壓調節電路1220。
電壓調節電路1220將PLLC功率轉換器1200的輸出電壓VOUT
與參考電壓VREF
進行比較。在實施方案中,電壓調節電路1220包含電壓控制振盪器,該振盪器具有輸出,該輸出被耦合到被鎖定在對應於VREF
的頻率上的FLL的輸入。當VOUT
大於VREF
時,電壓調節電路1220減小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例如,經由次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230)。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的減小使次級LC電路910的LC諧振頻率增大,這使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切換頻率對應地增大(例如,經由次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230)。
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切換頻率的增大使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占空比對應地增大(例如,經由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240)以使左初級開關130的相位與左次級開關230的相位對齊並且使右初級開關140的相位與右次級開關240的相位對齊(例如,通過增大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切換頻率)。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的增大的占空比使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140之間的切換頻率增大,這使得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充電時間縮短,並且使它們的峰值電壓減小。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中的峰值電壓降低使輸出電壓Vout
減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240和/或次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230與零電壓控制電路60可以是相同的。
圖13圖示說明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340 nF的電容時以及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250 nF的電容時、分別地初級電路波形1301和次級電路波形1302的模型。如圖13中所示,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250 nF的電容時,與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340 nF的電容時相比,次級電路具有增大的切換頻率。此外,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250 nF的電容時,與當可變電容器1210具有340 nF的電容相比時,初級電路具有更低的峰值電壓(例如,大約130 V相比於155 V)。注意的是,圖13中所示的電容和電壓是作為示例而被提供的,而非意圖是限制。其他電容和/或電壓可以與本公開一致地被提供。可以看出,減小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由於切換頻率更高,導致使初級電路的峰值電壓減小。同樣地,增大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由於切換頻率更低,導致使初級電路的峰值電壓增大。
返回到圖12,當VOUT
小於VREF
時,電壓調節電路1220增大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可變電容器1210的電容的增大使次級LC電路910的LC諧振頻率減小,這使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切換頻率對應地減小(例如,由於次級零電壓開關電路1120)。左次級開關230和右次級開關240的切換頻率的減小使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240的占空比對應地減小,以使左初級開關130的相位與左次級開關230的相位對齊,並且使右初級開關140的相位與右次級開關240的相位對齊。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減小的占空比使左初級開關130和右初級開關240之間的切換頻率減小,這使各個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的充電時間增加,並且使它們的峰值電壓增大。左初級LC電路110和右初級LC電路120中的更高的峰值電壓使輸出電壓VOUT
增大。
圖14是根據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的將功率從高電壓轉換到低電壓的方法的流程圖1400。在步驟1410中,來自高壓源的電流被交替地通過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與第一初級儲能電路電並聯的第二初級儲能電路。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中的每個包含各自的諧振儲能器件,諸如LC電路(例如,LC電路130、140)。此外,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中的每個包含各自的開關(例如,第一開關130和第二開關140)。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的輸出電流具有交流電。各個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中的每個開關被以等於各自的諧振儲能器件(例如,LC電路)的諧振頻率的頻率操作。每個諧振儲能器件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諧振頻率。左初級開關和右初級開關可以以大約或大致等於50%的占空比操作。每個開關的占空比可以被調整以將諧振儲能器件的諧振頻率之間的製造變化考慮在內,在這種情況下,開關可以被以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的平均諧振頻率操作。
在步驟1420中,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的輸出電流在交替的方向上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在步驟1430中,在包括彼此電磁耦合的初級電路感應器和次級電路感應器的變壓器中生成次級電路電流。初級電路感應器和次級電路感應器可以具有N:1繞組比以實現期望的逐步下降電壓。
在步驟1440中,次級電路電流在交替的方向上被交替地通過次級電路感應器(例如,根據電流通過初級電路感應器的方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次級電路感應器與次級電路電容器電並聯以形成次級LC電路。次級電路感應器的左端子和右端子分別被電耦合到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以等於第一初級儲能電路和第二初級儲能電路的諧振頻率的頻率大致異相地操作(例如,當一個開關處於閉合狀態時,另一個開關處於斷開狀態)。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可以以大約或大致等於50%的占空比操作。
在步驟1450中,次級電路感應器以及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對次級電路電流進行整流。在步驟1460中,從次級電路感應器輸出的經整流的電流基於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的狀態,被交替地通過左低通濾波器和右低通濾波器。在步驟1470中,低通濾波器輸出從次級電路感應器輸出的經整流的電壓的均值。
左初級開關和右初級開關的占空比可以被調整(例如,通過控制器調整)以使得左初級開關與左次級開關同相,並且使得右初級開關電路與右次級開關同相,這還可以為左初級開關和右初級開關提供零電壓開關。
需注意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為避免贅述,並未詳加記載所有可能的變化組合。然而,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上述各模組或元件未必皆為必要。且為實施本發明,亦可能包含其他較細節之習知模組或元件。各模組或元件皆可能視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兩模組間未必不存在其他模組或元件。只要不脫離本發明基本架構者,皆應為本專利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而應以專利申請範圍為準。
10、80、1200:PLLC功率轉換器
100: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
110:左初級LC電路
112:感應器
114:電容器
120:右初級LC電路
122:第一側
124:左初級輸出節點
126:右初級輸出節點
130:左初級開關
140:右初級開關
150:控制器
160:初級電路感應器
200: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
205:輸出
210:次級電路感應器
212:左感應器節點
214:右感應器節點
220A:左低通濾波器
220B:右低通濾波器
222:感應器
224:公共輸出電容器
230:左次級開關
240:右次級開關
250:變壓器
310:控制訊號
420、430:波形
500:控制電路
510:前端感測器
520:耦合電容器
530:FLL控制電路
600:第一個場景
605:時間
610:第二個場景
620:第三個場景
640、650:相位
60:控制電路
600:前端感測器
610:FLL控制電路
800、810、820、830:波形
900:次級電路電容器
910:次級LC電路
920:電荷共用控制電路
930:左寄生閘極電容器
940:右寄生閘極電容器
950:電荷共用開關
960:左開關驅動器
970:右開關驅動器
960:導電線
1210:可變電容器
1220:電壓調節電路
1230:次級零電壓開關電路
1240: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
1301:初級電路波形
1302:次級電路波形
FSW
、:控制訊號
FRES
:LC諧振頻率
圖1是根據實施方案的PLCC功率轉換器的示意性電路圖。
圖2A圖示說明用於圖1中的左初級開關和左次級開關的控制訊號的示例。
圖2B圖示說明用於圖1中的右初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的控制訊號的示例。
圖3A圖示說明圖1中的左初級LC電路和右初級LC電路上的電壓的波形。
圖3B圖示說明圖1中的左感應器節點和右感應器節點處的電壓的波形。
圖4是用於控制圖1中的初級開關和次級開關的切換頻率的控制電路的示意圖。
圖5圖示說明三種不同的場景中的左初級開關上的電壓的波形。
圖6A是當左初級LC電路和右初級LC電路的LC諧振頻率不相等時,用於控制初級開關和次級開關的占空比以實現零電壓開關的控制電路的示意圖。
圖6B是圖6A中圖示說明的控制電路的示例實現。
圖7A圖示說明左初級開關和右初級開關上的電壓的波形,其中左初級開關的占空比和右初級開關的占空比已經被增大以實現零電壓開關。
圖7B圖示說明左感應器節點和右感應器節點處的對應電壓的波形,其中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具有50%占空比。
圖8是根據替換實施方案的PLLC的示意圖。
圖9是其中在左次級開關和右次級開關之間共用電荷的次級電路的實施方案的示意圖。
圖10是根據實施方案的用於給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充電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11是根據實施方案的用於使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放電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12是根據替換實施方案的PLLC功率轉換器的示意圖。
圖13圖示說明當可變電容器具有340 nF的電容時以及當可變電容器具有250 nF的電容時的初級電路波形和次級電路波形的模型。
圖14是根據一個或更多個實施方案的將功率從高電壓轉換到低電壓的方法的流程圖。
10:PLLC功率轉換器
100:初級功率轉換器電路
110:左初級LC電路
112:感應器
114:電容器
120:右初級LC電路
122:第一側
124:左初級輸出節點
126:右初級輸出節點
130:左初級開關
140:右初級開關
150:控制器
160:初級電路感應器
20:次級電路
200:次級功率轉換器電路
205:輸出
210:次級電路感應器
212:左感應器節點
214:右感應器節點
220A:左低通濾波器
220B:右低通濾波器
222:感應器
224:公共輸出電容器
230:左次級開關
240:右次級開關
250:變壓器
Claims (23)
- 一種功率轉換器,所述功率轉換器包括: 一初級電路,所述初級電路包括: 一公共節點,所述公共節點被電耦合到高壓源; 一第一初級LC電路,所述第一初級LC電路被電耦合到所述公共節點和一第一初級節點; 一第二初級LC電路,所述第二初級LC電路被電耦合到所述公共節點和一第二初級節點,所述第二初級LC電路與所述第一初級LC電路電並聯,所述第一初級LC電路和所述第二初級LC電路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初級LC諧振頻率; 一初級感應器,所述初級感應器具有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所述第二端子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 一第一初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一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一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一初級節點電解耦;以及 一第二初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一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二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一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二初級節點電解耦; 一次級電路,所述次級電路與所述初級電路進行電通信,所述次級電路包括: 一次級感應器,所述次級感應器被電磁耦合到所述初級感應器以形成一變壓器; 一第一次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感應器節點,所述第一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次級感應器的一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一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一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一次級節點電解耦; 一第二次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感應器節點,所述第二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次級感應器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一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二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次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一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二次級節點電解耦; 一低通濾波器,所述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節點和所述第二次級節點; 一低壓輸出節點,所述低壓輸出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低通濾波器的輸出;以及 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進行電通信,並且與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進行電通信,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 以大約所述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並且 以大約所述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被鎖定到所述初級LC諧振頻率的鎖頻環電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低通濾波器包括: 一第一低通濾波器,所述第一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所述低壓輸出節點和所述第一次級節點;以及 一第二低通濾波器,所述第二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所述低壓輸出節點和所述第二次級節點。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 所述第一低通濾波器包括一第一LP感應器和一公共輸出電容器,並且 所述第二低通濾波器包括一第二LP感應器和所述公共輸出電容器。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第一低通濾波器和所述第二低通濾波器分別輸出所述第一次級感應器節點和所述第二次級感應器節點處的電壓的均值。
- 如請求項1項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第一初級LC電路和所述第二初級LC電路輸出一交流電,所述交流電通過所述初級電路感應器。
- 如請求項6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交流電經由所述變壓器被所述次級電路接收。
- 如請求項7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第一次級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開關對所述交流電進行整流。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被電耦合到一電荷共用開關的一電荷共用電路,所述電荷共用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 如請求項9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 所述電荷共用電路被配置為閉合所述電荷共用開關以在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之間形成電通路,並且 當所述電荷共用開關被閉合時,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的一寄生閘極電容器中的電荷被用於對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的寄生閘極電容器進行部分充電。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進一步包括與所述次級感應器電並聯以形成次級LC電路的一次級電路電容器。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次級電路電容器包括一可變電容器。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 所述控制器包括將所述低壓輸出節點處的輸出電壓與參考電壓進行比較的一電壓調節電路, 當所述輸出電壓比所述參考電壓大時,所述電壓調節電路增大所述可變電容器的電容,並且 當所述輸出電壓比所述參考電壓小時,所述電壓調節電路減小所述可變電容器的電容。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一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所述初級零電壓開關電路調整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的占空比,以使得當所述可變電容器的所述電容被調整時,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分別與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同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功率轉換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以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
- 一種功率轉換器,所述功率轉換器包括: 一初級電路,所述初級電路包括: 一公共節點,所述公共節點被電耦合到高壓源; 一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所述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被電耦合到所述公共節點和一第一初級節點; 一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所述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被電耦合到所述公共節點和一第二初級節點,所述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與所述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電並聯,所述第一初級諧振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諧振儲能器件具有相同的或大約相同的初級諧振頻率; 一初級感應器,所述初級感應器具有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所述第二端子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 一第一初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初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一初級節點電解耦;以及 一第二初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二初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初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二初級節點電解耦; 一次級電路,所述次級電路與所述初級電路進行電通信,所述次級電路包括: 一次級感應器,所述次級感應器被電磁耦合到所述初級感應器以形成變壓器; 一第一次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一次級節點,所述第一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次級感應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一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一次級節點電解耦; 一第二次級電路開關,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電耦合到第二次級節點,所述第二次級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次級感應器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閉合狀態,在所述閉合狀態下,所述第二次級開關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二次級節點和地,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具有斷開狀態,在所述斷開狀態下,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被與所述第二次級節點電解耦;以及 一低通濾波器,所述低通濾波器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節點和所述第二次級節點; 一低壓輸出節點,所述低壓輸出節點被電耦合到所述第一次級節點和所述第二次級節點;以及 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以及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進行電通信,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 以大約所述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所述第一初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電路開關;並且 以大約所述初級LC諧振頻率操作所述第一次級電路開關和所述第二次級電路開關。
- 一種轉換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來自高壓源的電流交替地通過一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與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電並聯的一第二初級儲能器件,所述第一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儲能器件被設置在初級電路中; 使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輸出電流通過一初級電路感應器,所述輸出電流具有交流電; 減小一變壓器中的輸出電流的電壓,所述變壓器包括彼此電磁耦合的所述初級電路感應器和次級電路感應器,所述次級電路感應器被設置在次級電路中; 在所述次級電路感應器中生成一次級電路電流; 使用被耦合到所述次級電路感應器的各自的第一次級端子和第二次級端子的第一次級開關和第二次級開關來對所述次級電路電流進行整流;以及 使經整流的次級電路電流通過一低通濾波器。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低通濾波器輸出所述第一次級端子和所述第二次級端子處的電壓的均值。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改變一第一初級開關和一第二初級開關的狀態以使所述電流交替地通過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所述第一初級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開關分別被電耦合到一第一初級節點和一第二初級節點,所述第一初級節點和所述第二初級節點被設置在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與所述初級電路感應器的各自的第一初級端子和第二初級端子之間。
-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諧振頻率操作所述第一初級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開關。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的諧振頻率以及大約50%的占空比操作所述第一初級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開關,所述第一初級開關和所述第二初級開關基本上是彼此異相的。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初級儲能器件和所述第二初級儲能器件包括各自的LC電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800,276 | 2020-02-25 | ||
US16/800,276 US11146175B2 (en) | 2020-02-25 | 2020-02-25 | One-sided parallel LLC power convert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3541A true TW202133541A (zh) | 2021-09-01 |
TWI767271B TWI767271B (zh) | 2022-06-11 |
Family
ID=7736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2933A TWI767271B (zh) | 2020-02-25 | 2020-07-07 | 單側並聯llc功率轉換器以及轉換功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6175B2 (zh) |
TW (1) | TWI76727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5856B2 (ja) * | 1978-10-28 | 1985-08-16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受信機 |
US7352596B2 (en) * | 2004-12-23 | 2008-04-01 |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sonant push-pull converter in an above resonant frequency mode |
TWI367623B (en) | 2008-03-14 | 2012-07-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Parallel-connected resonant converter circui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US8964413B2 (en) * | 2010-04-22 | 2015-02-24 | Flextronics Ap, Llc | Two stage resonant converter enabling soft-switching in an isolated stage |
TWI532305B (zh) | 2014-06-20 | 2016-05-01 | Asian Power Devices Inc | Parallel Resistive Resonant Converter Circuit with Current Sharing Function |
CN105262343A (zh) | 2014-06-26 | 2016-01-20 | 亚荣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具均流功能的并联式llc谐振转换器电路 |
US9748864B2 (en) * | 2014-06-30 | 2017-08-29 | Mks Instruments, Inc. | Power supply circuits incorporating transformers for combining of power amplifier outputs and isolation of load voltage clamping circuits |
US9729063B2 (en) | 2015-09-08 | 2017-08-08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 Voltage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stage power converter |
US10491123B2 (en) | 2015-09-18 | 2019-11-26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Modular parallel technique for resonant converter |
CN107342688B (zh) | 2016-04-29 | 2020-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谐振功率变换器及其频率跟踪方法 |
US20180191168A1 (en) | 2017-01-04 | 2018-07-05 |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 Parallel Interleaved Multiphase LLC Current Sharing Control |
US10298138B2 (en) * | 2017-08-31 | 2019-05-21 | Google Llc | Programmable power adapter |
CN108274096B (zh) | 2018-03-20 | 2023-06-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并联式大功率焊接电源系统 |
CN109600048A (zh) | 2019-01-21 | 2019-04-09 | 深圳市鹏源电子有限公司 | 交错并联llc电路 |
-
2020
- 2020-02-25 US US16/800,276 patent/US1114617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07 TW TW109122933A patent/TWI76727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7271B (zh) | 2022-06-11 |
US20210265915A1 (en) | 2021-08-26 |
US11146175B2 (en) | 2021-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42852B2 (ja) | 広出力電圧範囲用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11011980B2 (en) | Switched-capacitor converter with multi-tapped autotransformer | |
US6198260B1 (en) | Zero voltage switching active reset power converters | |
US6452814B1 (en) |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ells for power converters | |
US9660536B2 (en) |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performs power transmission by using resonance phenomenon | |
US8441812B2 (en) |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having a circuit configuration that prevents leading current | |
CN110289777B (zh) | 三相软切换pfc整流器 | |
EP0508664B1 (en) | DC to DC converter | |
US6016258A (en) |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s | |
US8619438B2 (en) | Resonant converter | |
CN101719728A (zh) | 谐振功率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2062425A1 (zh) | 一种开关电容型直流/直流变换器、开关电源及控制方法 | |
EP3700074B1 (en) | Dc-dc converter | |
US6185111B1 (en) |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 |
CN116345916A (zh) | 恒频dc / dc功率转换器 | |
JP7329971B2 (ja) | コンバータ | |
CN114391218A (zh) | 宽电压范围dc-dc转换器 | |
CN113541469A (zh) | 一种自适应的准谐振emi优化电路、优化方法及开关电源电路 | |
Jeong et al. | Single-stage PWM converter for dual-mode control of capaci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 |
CN114244101B (zh) | 一种开关电容谐振式直流转换器 | |
CN114884363B (zh) | 一种六倍增益比的双llc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30030593A1 (en) | Control circuit and resonant converter thereof | |
Lim et al. | Capacitively-aided switching technique for high-frequency isolated bus converters | |
TWI767271B (zh) | 單側並聯llc功率轉換器以及轉換功率的方法 | |
US6639817B2 (en) | Supply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circuit connected to an SMPS converter operating at low output volt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