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1571A -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1571A
TW202131571A TW109131268A TW109131268A TW202131571A TW 202131571 A TW202131571 A TW 202131571A TW 109131268 A TW109131268 A TW 109131268A TW 109131268 A TW109131268 A TW 109131268A TW 202131571 A TW202131571 A TW 2021315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onductor
movable member
connector
guide surface
clos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嵜寛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1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57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可簡單連接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解決手段]活動構件(30)具有相對於形成在扁平型導體(F)的被卡止部,可在扁平型導體(F)的拔出方向卡止的卡止部,該卡止部具有隨著向後方朝著連接器厚度方向的上方傾斜,將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部分朝著支承部(17A)引導的引導面,連接器(1)具有保持在殼體(10),一邊容許活動構件(30)向上方的移動一邊可朝著關閉方向彈推該活動構件(30)的第一金屬件(40),並在比活動構件(30)的第一軸部(35A)及卡止部的更前方,具有藉殼體(10)的一部分所形成,可限制位在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朝向開啟位置移動預定量以上的限制部(15B)。

Description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本說明是關於連接有扁平型導體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相關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連接器已為人知。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以電路基板相對於安裝面平行之一方向的前後方向為插拔方向(插入方向為前方,拔出方向為後方)進行扁平型導體插拔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以相對於前後方向成直角的一方向為長方向而延伸的殼體;以該長方向為端子排列方向而排列保持在上述殼體的複數端子;及以上述殼體支撐而可在後述的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轉動的活動構件。在殼體形成有為支承扁平型導體而向後方開口的支承部。
活動構件,可在:相對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形成角度而容許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的開啟位置,及相對於該安裝面以大致平行的姿勢提升扁平型導體與端子之接觸壓的關閉位置之間轉動。該活動構件以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在後端側位置,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的各端子的位置,形成有朝上下方向的溝槽部。又,活動構件是以位置於關閉位置的狀態在後端側位置,具有在上述溝槽部內連結該溝槽部之相對內壁面(在端子排列方向相對的內壁面)彼此的軸部,並以該軸部為轉動中心轉動。
位於關閉位置時的活動構件的後端,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互相鄰接的溝槽部彼此間的位置形成有比上述軸部更向下方突出的角部(專利文獻1的「驅動部」)。該角部在位於活動構件較關閉位置更朝著若干開啟位置側轉動的位置(活動構件成為半關閉的姿勢的位置)時也比上述軸部更向下方突出,但在活動構件位於開啟位置時,在上下方向成為上述軸部與下端位置相同的位置。
上述端子的接觸部位在上述軸部的正下方。從端子排列方向看連接器時,上下方向的上述角部與上述接觸部的間隔是在當活動構件位於關閉姿勢(在關閉位置的姿勢)及半關閉的姿勢時成為比扁平型導體的厚度尺寸小,當活動構件位在開啟姿勢(在開啟位置的姿勢)時成為扁平型導體的厚度尺寸以上。
因此,專利文獻1中,在扁平型導體插入連接器的瞬間前位在半關閉的姿勢的場合,以其狀態扁平型導體的的插入開始時,使該扁平型導體的前端抵接於活動構件的角部。其結果,藉著作用於上述角部的扁平型導體的抵接力使活動構件轉動朝向開啟位置,容許扁平型導體的進一步插入。並且,扁平型導體插入至正規位置之後,轉動操作活動構件而朝向關閉位置時,該活動構件將扁平型導體從上方加壓,提升扁平型導體與端子之接觸部的接觸壓。如此一來,根據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完成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連接動作。如上述,根據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瞬間前即使活動構件並非開啟姿勢而是半關閉的姿勢時,操作者也沒有將活動構件朝著開啟位置進行轉動操作的必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03250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在扁平型導體插入完成的時間點活動構件是在開啟位置。因此,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後,為了將扁平型導體加壓以提升該扁平型導體與端子的接觸壓,必然有進行活動構件朝關閉位置轉動之操作的必要,相對於此,會使得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連接作業變得繁雜。
本發明有鑑於以上的情況,提供一種可簡單地連接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為課題。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相關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係連接有前後方向延伸之扁平型導體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備:殼體,形成有支承部作為以上述扁平型導體向前方插入的方式並至少向後方開放的空間;複數個端子,以相對於前後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為端子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上述殼體;及活動構件,可在:與前後方向及端子排列方向的兩方向成直角的連接器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以沿著前後方向的姿勢提升上述扁平型導體與上述端子的接觸壓並阻止上述扁平型導體從上述殼體拔出的關閉位置,及以較關閉位置的姿勢更具角度的姿勢容許上述扁平型導體從上述殼體拔出的開啟位置之間移動,上述活動構件具備有沿著端子排列方向的軸線的軸體部,在該軸體部的軸線周圍成為可於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轉動。
關於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為,本發明中,上述活動構件,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上述端子的排列範圍外的位置,具有相對於形成在上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可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卡止的卡止部,上述活動構件具有在關閉位置隨著越向後方越朝著連接器厚度方向的上述一方側傾斜,將上述扁平型導體的前端部分朝著上述支承部引導的引導面,上述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有保持在上述殼體,一邊容許朝連接器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之上述活動構件的移動一邊可將該活動構件朝關閉位置彈推的彈推構件。
本發明在朝殼體的支承部之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開始時,首先,扁平型導體的前端抵接活動構件的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傾斜面)產生抵接力。其結果,在連接器厚度方向有朝著一方側的分力作用於該引導面,藉此分力,活動構件抵抗從彈推構件所承受的彈推力向上述一方側若干移動,容許向扁平型導體的前方進行。並且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進行使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通過卡止部的位置時,活動構件藉彈推構件的彈推力恢復至關閉位置。其結果,活動構件將扁平型導體從上述一方側加壓,使該扁平型導體與端子成為以接觸壓連接的狀態。又,活動構件的卡止部是在被卡止部的後方以可與該被卡止部卡止的狀態定位於扁平型導體,阻止扁平型導體從殼體的拔出。亦即,本發明只需將扁平型導體插入殼體的支承部,即可完成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的連接作業。
本發明中,在比上述活動構件的軸體部及上述卡止部更前方,藉上述殼體的一部分或安裝於該殼體的構件形成限制部,該限制部也可形成限制位在關閉位置的上述活動構件朝開啟位置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扁平型導體的前端抵接於活動構件之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傾斜面)時,對於活動構件,不僅有上述分力,也有如朝著開啟位置轉動該活動構件之旋轉力的作用。假如,即使該旋轉力大的場合,預先設置上述限制部,藉著以限制部限制活動構件朝開啟位置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因此,在扁平型導體插入完成的時間點,可更確實地將活動構件維持在關閉位置。
本發明中,上述卡止部可設置在關閉位置的上述活動構件的後端側,上述彈推構件也可彈推上述活動構件的軸體部。也可在活動構件的後端側,亦即前後方向彈推位在上述卡止部的附近的軸體部,藉此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在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通過設置於活動構件之後端側的卡止部的位置之後,可進一步確實地使活動構件回到關閉位置而使得上述卡止部朝著與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卡止的位置。
本發明中,上述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具有在前後方向互相不同位置的前方引導面與後方引導面,該後方引導面也可以比上述前方引導面的位置及上述彈推構件可彈推活動構件之位置的兩位置更位在後方。
如上述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具有前方引導面與後方引導面的場合,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開始時,扁平型導體的前端,首先抵接於後方引導面產生抵接力。其結果,在連接器厚度方向有朝一方側的分力作用於該後方引導面,使活動構件朝著該一方側若干移動。後方引導面是比上述彈推構件彈推活動構件的位置更位在後方,因此即使是不怎麼大的插入力,仍可產生充分抵抗彈推構件之彈推力的上述分力。並且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持續時,扁平型導體的前端抵接於前方引導面。此時,活動構件藉著扁平型導體與後方引導面的抵接,已朝向上述一方側若干移動。因此,藉著扁平型導體與前方引導面的抵接,可以使活動構件進一步朝上述一方側的移動變得困難,可以不怎麼大的插入力將扁平型導體順利地插入支承部。
本發明中,上述後方引導面也可比上述前方引導面以相對於前後方向更緩的傾斜形成。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具有前方引導面與後方引導面的場合,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將扁平型導體依序抵接於後方引導面及前方引導面。本發明中,後方引導面比上述前方引導面相對於前後方向的傾斜更為趨緩,由於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扁平型導體抵接的引導面的傾斜依序變大,因此可更順利地插入扁平型導體。
本發明中,上述彈推構件也可與上述扁平型導體接觸而與該扁平型導體電性導通,藉由如以上的構成,彈推構件也可作為端子使用。 [發明效果]
本發明中,如以上說明,設有彈推構件,可一邊容許活動構件在連接器厚度方向朝一方側的移動一邊將該活動構件朝關閉位置彈推,因此在扁平型導體插入完成的時間點,活動構件接受來自上述彈推構件的彈推力而位於關閉位置,成為使扁平型導體與端子的接觸壓提升的狀態。亦即,本發明中,僅將扁平型導體插入殼體的支承部即可簡單地連接扁平型導體與連接器。
以下,根據添附圖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是與本實施形態相關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1 (以下稱「連接器1」)與扁平型導體F一起表示的透視圖,表示將扁平型導體F插入瞬間前的狀態。連接器1是安裝在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上,以相對於該安裝面平行的前後方向(X軸方向)為插拔方向,可插拔地連接扁平型導體F。該連接器1連接扁平型導體F,藉此電導通電路基板與扁平型導體F。本實施形態在X軸方向(前後方向),以X1方向為前方,以X2方向為後方。並且,在與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面內(XY平面內)以相對於前後方向(X軸方向)成直角的Y軸方向為連接器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並以相對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成直角的Z軸方向(上下方向)為連接器厚度方向。
扁平型導體F是成朝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以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為寬度方向的帶狀,將前後方向延伸的複數電路部(未圖示)排列於連接器寬度方向所形成。該電路部是埋設於扁平型導體F的絕緣層內朝前後方向延伸,到達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位置。又,上述電路部具有僅使其前端側部分露出扁平型導體F的下面的連接電路部(未圖示),成為可與後述之連接器1的端子20接觸。又,扁平型導體F在上述前端側部分的兩側緣形成有缺口部F1,位在該缺口部F1的前方的耳部F2的後端緣具有作為與連接器1的後述卡止部卡止之被卡止部F2A的功能。
連接器1具備:電絕緣材製(本實施形態為樹脂製)的殼體10;在後述的開啟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可相對於殼體10轉動的電絕緣材製(本實施形態為樹脂製)的活動構件30;及藉一體鑄模成形保持於該殼體10的作為金屬件的端子20、第一金屬件40、第二金屬件50、第三金屬件60,如圖1表示,從後方朝箭頭方向插入連接著扁平型導體F。本實施形態中,活動構件30具有在上述關閉位置將扁平型導體F相對於端子20加壓的作為加壓構件的功能。又,第一金屬件40具有可將活動構件30朝關閉位置彈推之彈推構件的功能。
圖2是將活動構件30朝上方分離,並以將一部分的第一金屬件40向前方拔出,將一部分的端子20及第三金屬件60向後方拔出的狀態表示圖1的連接器1的透視圖。圖3是從前方且下方看圖2之活動構件30的透視圖。圖4(A)表示扁平型導體F插入瞬間前的端子20及第一金屬件40的位置之連接器1的縱剖面圖,圖4(B)是從前方看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瞬間前之連接器1的一部分的圖。
如圖2表示,殼體10具有:從上方看形成以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為長方向的四角框形,彼此成平行並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的前方框部10A及後方框部10B,及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對稱地定位並連結前方框部10A及後方框部10B的端部彼此的一對側方框部10C。
前方框部10A是如圖4(A)表示,具有:面對電路基板(未圖示)成為下部的前方基部11,及從該前方基部11向上方垂立並在連接器寬度方向跨端子排列範圍所形成的前壁12。前方框部10A的前方基部11及前壁12是藉一體鑄模成形排列保持著第一金屬件40(參閱圖4(A))。前壁12的上面是與位在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的下面可抵接地相對,限制朝活動構件30的下方之多餘的位移(參閱圖4(A))。
後方框部10B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跨端子排列範圍延伸,形成後述的支承部17A之後部開口的底壁,藉一體鑄模成形排列保持著端子20(參閱圖4(A))。
側方框部10C是形成連結前方基部11及後方框部10B之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端部彼此的側壁15。該側壁15是如圖1及圖2表示,在前後方向的位置,形成有收容活動構件30之後述的端板部34及第二軸部35B的收容孔部15A。該收容孔部15A是在上下方向跨側壁15的全區域延伸而向上方及下方開放,並形成朝連接器寬方向內方開放的空間。並且,在側壁15如圖2表示,在該側壁15的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內側面的近前端位置,且近上端位置,形成有從該內側面突出的限制部15B(也參閱圖4(B))。該限制部15B是在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時,在活動構件30的後述的被限制部33A的上方以預定的間隔(間隙P)在與該被限制部33A之間定位(參閱圖4(B))。限制部15B位在可與被限制部33A抵接的位置,限制位在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因不注意而朝著開啟位置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參閱圖5(B))。
本實施形態中,限制部15B雖是在殼體10形成一部分,但也可取代此,在殼體安裝另外構件,在此另外構件形成限制部。
如圖4(A)表示,在殼體10,形成有具備支承部17A、收容凹部17B及底孔部17C的空間17(也參閱圖7(A))。上述空間17具有:支承朝前方插入之扁平型導體F用的支承部17A;位在該支承部17A的上方並收容位在關閉位置之活動構件30用的收容凹部17B;及位在支承部17A的下方的底孔部17C。
支承部17A是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位在後方框部10B上方並較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之後述的覆板部32更位於下方,在前後方向(X軸方向)從連接器1的後端跨殼體10之前壁12的後面,並在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跨兩個側壁15彼此間所形成。該支承部17A是朝後方開放並也朝上方開放,可從後方支承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側部分。並且,該支承部17A不僅是後方也朝上方開放,藉此也可在該支承部17A的後部以傾斜姿勢支承扁平型導體F。
收容凹部17B是位在支承部17A的上方並與該支承部17A連通,在上述連接器寬度方向形成於兩個側壁15彼此間。該收容凹部17B是如圖7(A)表示,形成貫穿上下方向並朝後方開放的空間,以其後半部收容活動構件30之軸體部35的大部分。本實施形態中,收容凹部17B雖是位在支承部17A的上方,但此「位於上方」也包括收容凹部17B與支承部17A在上下方向部分重疊所形成的狀態。
又,底孔部17C是以殼體10的四角框形部分(前方框部10A、後方框部10B及側方框部10C所構成的部分)圍繞並貫穿上下方向的空間所形成。
端子20是如圖1表示,以連接器寬度方向為端子排列方向,跨殼體10的支承部17A的範圍排列保持在該殼體10的後方框部10B。端子20是如圖2及圖4(A)表示,將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尺寸作為端子寬度方向的帶狀的金屬板構件朝板厚方向彎曲所製成,從連接器寬度方向看時整體形狀為大致曲柄狀。該端子20具有:朝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並可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彈性位移的接觸腕部21;比該接觸腕部21更在下方位置朝後方延伸的連接部22;及連結接觸腕部21的後端與連接部22的前端並保持在上述後方框部10B的被保持部23。
如圖2表示,端子20的接觸腕部21是形成隨著朝前方寬度變窄的單旋臂樑狀,具有在近前端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地彎曲所形成的接觸部21A(也參與圖4(A))。將扁平型導體F插入連接器1時,在朝下方之接觸腕部21的彈性位移的基礎上,可以使該接觸部21A與扁平型導體F的電路部(未圖示)接觸(參閱圖6(A))。連接部22是如圖1、圖2及圖4(A)表示,從殼體10的後方框部10B朝後方延伸出,以其下面與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電路部(襯墊)軟焊連接。
被保持部23是如圖2及圖4(A)表示,朝連接器寬度方向看成曲柄狀,如圖4(A)表示,以殼體10的後方框部10B藉一體鑄模成形所保持。
活動構件30是如以關閉位置的姿勢顯示的圖2及圖3表示,具有:形成朝前後方向(X軸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展開的大致板狀的主體部31,及較該主體部31在更後方(X2側)包括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轉動軸線的軸體部35。本實施形態中,活動構件30在上述轉動軸線周圍雖可於開啟位置及關閉位置之間轉動,但可取代此,活動構件例如也可以伴隨著上述轉動軸線周圍的轉動在相對於上述軸線方向成直角的平面內進行平滑移動等。
主體部31是如圖2及圖3表示,具有: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端子排列範圍延伸在關閉位置從上方包覆端子20的覆板部32(也參閱圖4(A));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位於覆板部32的外側並朝前後方延伸的端壁部33;在關閉位置的端壁部33的近後端位置從該端壁部33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方延伸出並收容於殼體10之收容孔部15A的端板部34(也參閱圖1);及在關閉位置的端壁部33與端板部34的近後端位置向下方突出的卡止部37。
端壁部33是如圖2及圖3表示,活動構件30以在關閉位置的狀態比覆板部32更位在下方,朝前後方向延伸。該端壁部33具有從其前半部的側面(連接器寬度方向的外側面)突出並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被限制部33A。該被限制部33A是在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定位於殼體10的限制部15B的下方可從下方抵接於該限制部15B(參閱圖4(B))的位置。在扁平型導體F插入連接器1之前以活動構件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被限制部33A是如圖4(B)表示,相對於限制部15B在上下方向隔著間隔(間隙P)定位。如後述,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過程中,活動構件30欲朝著開啟位置轉動時,或者欲向上方移動時活動構件30的被限制部33A升高預定量,使被限制部33A以被限制面33A-1從下方抵接於限制部15B,藉此限制活動構件30進一步以上的轉動,或向上方的移動(參閱圖5(B))。
本實施形態雖是以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在限制部15B與被限制部33A之間具有僅間隙P量的間隔,但也可取代此,在關閉位置限制部與被限制部彼此沒有間隙,亦即,被限制面位在與限制部接觸的位置。此時,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過程被限制部不致向上方移動。亦即,也包括在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被限制部升高之上述的「預定量」為零的場合。
如圖4(B)表示,被限制部33A的被限制面33A-1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形成隨著朝外方而向下方傾斜的傾斜面。因此,限制部15B與被限制部33A的抵接力,換言之根據限制部15B的限制力在限制連接器插入過程的活動構件30朝開啟位置因不注意之轉動的程度上雖足夠大,但是對操作者在意圖將活動構件30朝開啟位置轉動時的操作並不會導致阻礙程度的力,並不怎麼大。
端板部34是如圖1表示,收容於殼體10的收容孔部15A。該端板部34是如圖2及圖3表示,具有比端壁部33的後面更朝後方突出的板狀的突板部34A。該突板部34A是位在可從下方抵接於形成在殼體10的側壁15的後方內壁面(相對於前後方向成直角的面)之階梯狀的抵接部15C(參閱圖6(B))的位置。因此,假如,即使受到以進一步使轉動至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進一步轉動的外力或超過第一金屬件40的彈性界限的外力使得該活動構件30升高的外力時,可藉著突板部34A從下方抵接於抵接部15C,防止活動構件30或第一金屬件40的破損。
卡止部37是如圖3表示,在端壁部33及端板部34的近後端位置,垮連接器寬度方向的端壁部33及端板部34的範圍所形成。該卡止部37的前面是形成隨著朝前方而向下方傾斜的卡止面37A,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時,在卡止面37A可相對於扁平型導體F的被卡止部F2A從後方卡止(參閱圖6(B))。又,如圖6(B)表示,卡止部37在卡止面37A的後方,具有隨著朝後方而向上方傾斜,將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部分朝支承部17A引導的引導面37B。
軸體部35是如圖2及圖3表示,具有:包括朝著端子排列範圍的範圍延伸的第一軸部35A;從來自端板34的兩端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著外方延伸的角柱形的第二軸部35B;及將第一軸部35A結合於覆板部32的複數個結合部35C(參閱圖3)。
第一軸部35A是如圖4(A)表示,相對於活動構件30在關閉位置時的連接器寬度方向成直角的剖面是形成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四角形狀。該第一軸部35A是如上述朝著包括端子排列範圍的範圍延伸,連結端壁部33的內側(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位於內方的側面)彼此(參閱圖3)。第一軸部35A於活動構件30在其轉動方向位於任何角度位置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對應第一金屬件40定位的部分是位在該第一金屬件40的窄幅腕部41B的正下方(也參閱圖7)。
第二軸部35B是如圖2及圖3表示,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時,從連接器寬度方向看去,形成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四角形狀。該第二軸部35B是與已記載的端板部34一起收容於殼體10的收容孔部15A(參閱圖1)。第二軸部35B於活動構件30在其轉動方向位於任何角度位置時,也是位在第二金屬件50之下腕部51的正上方,藉著該下腕部51阻止向下方的移動。
結合部35C是對應定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彼此鄰接的2個第一金屬件40之間,如圖3表示,在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連結第一軸部35A的前面與覆板部32的下面。在彼此鄰接的結合部35C之間,形成有容許第一金屬件40之後述的窄幅腕部41B插穿的插穿容許部36(參閱圖1及圖2)。
第一金屬件40是如圖2表示,將以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尺寸為端子寬度方向的帶狀的金屬板構件在板厚方向呈大致垂直彎曲所製成,整體形成大致曲柄狀(也參閱圖4(A))。該第一金屬件40是如圖2及圖4(A)表示,具有:朝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上腕部41;比該上腕部41在下方位置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固定部42;及連結上腕部41的前端與第一固定部42的後端的第一連結部43。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金屬件40不與扁平型導體接觸,雖不具有作為端子的功能,但作為變形例,藉著在第一金屬件形成可與扁平型導體接觸的接觸部並可與扁平型導體電性導通,在該第一金屬件具備作為端子的功能。
上腕部41是如圖4(A)表示,具有:藉殼體10的前方框部10A一體鑄模成形所埋設保持的寬幅腕部41A (也參閱圖6(A)),及從該寬幅腕部41A向後方延伸的窄幅腕部41B。寬幅腕部41A的後端及窄幅腕部41B是從前方框部10A的後面向後方延伸出,位於收容凹部17B內。亦即,上腕部41是成單懸臂樑狀地保持。
窄幅腕部41B是如圖2表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比寬幅腕部41A更為窄幅,在後端部(自由端部)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朝兩側突出的突部41B-1。
窄幅腕部41B即使活動構件30在其轉動方向的任意角度位置時仍位於該活動構件30之第一軸部35A的上方,阻止來自殼體10的活動構件30向上方的偏位(參閱圖4(A)及圖7)。本實施形態中,在活動構件30位於開啟位置時(參閱圖7),或位在關閉位置時(參閱圖4(A)),窄幅腕部41B的下面皆與第一軸部35A的上面成接面。窄幅腕部41B是可在上下方向,亦即窄幅腕部41B的板厚方向彈性位移,如有使活動構件30向上方升高的外力作用時,容許該第一軸部35A乃至活動構件30向上方的移動。又,此時,窄幅腕部41B相對於上述外力產生向下方的反向力(彈推力),藉著該反向力將第一軸部35A向下方彈推。藉此彈推力,可容易將位於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維持在關閉位置,並容易將位於開啟位置的活動構件30維持在開啟位置。
窄幅腕部41B是從前方進入活動構件30的插穿容許部36。形成於窄幅腕部41B的後端部的突部41B-1是從後方可卡止地定位於形成在插穿容許部36之內壁面的段差部(未圖示),其結果,防止從殼體10之活動構件30的偏位。
第一金屬件40的該第一固定部42是使其前端側部分從殼體10的前方框部10A向前方延伸出(參閱圖4(A)),以其下面軟焊連接固定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部。
第二金屬件50是於連接器寬度方向設置在與殼體10的收容孔部15A及活動構件30的第二軸部35B相同的位置。該第二金屬件50是將與製作第一金屬件40時所使用的相同形狀的金屬板構件朝板厚方向彎曲製作而成。如後述,僅第二金屬件50所彎曲加工角度比直角小,且後述的第二連結部比第一金屬件40的第一連結部43更呈緩傾斜的點與第一金屬件40不同,其他的構成皆與該第一金屬件40相同。
第二金屬件50具有:朝前後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下腕部51;在該下腕部51的下方位置向前方延伸的第二固定部52;及連結下腕部51的前端與第二固定部52的後端的第二連結部(未圖示)。第二金屬件50其整體雖形成大致曲柄狀,但由於彎曲上述金屬板構件的角度比直角小,因此第二金屬件50的下腕部51比第一金屬件40的上腕部41更位在下方。
下腕部51是於殼體10的上下方向的中間位置,在前後方向跨殼體10之收容孔部15A的範圍延伸,前端側部分及後端側部分是藉著殼體10的側壁15一體鑄模成形所保持。下腕部51是如圖1及圖2表示,在前後方向使位於收容孔部15A內的中間部露出,以該中間部阻止活動構件30朝第二軸部35B下方的移動。第二固定部52使其前端側部分從側壁15向前方延伸出,以其下面軟焊連接固定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部。
第三金屬件60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對應殼體10的側壁15的位置,較第二金屬件50更設置於後方,並以各個側壁15逐一地保持著。如圖2表示,第三金屬件60是將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尺寸作為端子寬度方向的帶狀的金屬板構件朝板厚方向彎曲所製成。該第三金屬件60是形成如切除已說明的端子20之接觸腕部21的大部分(除去接觸腕部21之後端部的部分)的形狀。亦即,第三金屬件60具有:比其他部分形成更寬幅的前端部61;在比該前端部61更下方位置向後方延伸的第三固定部62;及連結該前端部61的後端與第三固定部62的前端的第三連結部63。前端部61及第三連結部63是藉殼體10之側壁15的一體鑄模成形所埋設保持著。第三固定部62是從殼體10的側壁15向後方延伸出(參閱圖1),以其下面軟焊連接固定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部。
接著,根據圖4至圖7說明連接器1與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動作。
首先,將連接器1的端子20的連接部22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對應電路部,並將第一金屬件40的第一固定部42、第二金屬件50的第二固定部52、第三金屬件60的第三固定部62軟焊連接於電路基板的對應部。藉著各固定部42、52、62的軟焊連接,將殼體10固定於電路基板。
接著,如圖4(A)表示,在活動構件30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的連接器1的後方,使扁平型導體F沿著電路基板(未圖示)的安裝面朝前後方向延伸地定位(也參閱圖1)。接著,將扁平型導體F朝前方插入連接器1的支承部17A。
朝支承部17A之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過程中,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首先如圖5(A)表示,從後方抵接於活動構件30的引導面37B產生抵接力。在接受此抵接力的引導面37B有向上方的分力(上方向分力)與向前方的分力(前方向分力)作用。活動構件30接受上方向分力而向上方有若干移動,容許扁平型導體F朝前方前進。
又,朝連接器寬度方向看活動構件30,從活動構件30的轉動中心(軸線)的位置至活動構件30的前端與卡止部37的引導面37B的抵接位置為止有所距離,因此藉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與引導面37B的抵接,在活動構件30不僅有上方向分力及前方向分力,也有使活動構件30朝開啟位置轉動之旋轉力的作用。如圖5(A)表示,活動構件30成為使前端側部分升高的傾斜姿勢。活動構件30的前端側部分被升高至預定量(相當於在圖4(B)之間隙P的距離)時,如圖5(B)表示,活動構件30的被限制部33A的被限制面33A-1從下方抵接於殼體10的限制部15B,限制活動構件30的進一步以上的移動,亦即,朝開啟位置的轉動。
本實施形態中,藉著上方向分力向上方移動的活動構件30的第一軸部35A是被第一金屬件40的窄幅腕部41B向下方彈推,使活動構件30容易維持在關閉位置,因此藉上述限制部15B進一步確實限制活動構件30朝開啟位置的轉動。
將扁平型導體F進一步朝前方插入時,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抵接於端子20的接觸腕部21的接觸部21A並以其抵接力的下方向分力將該接觸部21A下壓。此時,接觸腕部21朝下方彈性位移。並且,此時,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是與活動構件30的卡止部37的引導面37B一邊滑接,一邊抵抗來自第一金屬件40的窄幅腕部41B的彈推力使卡止部37以至活動構件30的後端側向上方升高。
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通過卡止部37的引導面37B的位置時,由於上述的旋轉力未作用而使活動構件30的前端側部分下降。並且,扁平型導體F進一步朝前方插入使扁平型導體F的耳部F2通過卡止部37的位置時,亦即,扁平型導體F的缺口部F1到達卡止部37的位置時,活動構件30的後端側部分下降,使卡止部37從上方突入缺口部F1內。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金屬件40的窄幅腕部41B是在活動構件30的後端側,即前後方向彈推位在卡止部37附近的第一軸部35A。因此,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過程,扁平型導體F的被卡止部F2A通過卡止部37的位置之後,可更確實地使活動構件30回到關閉位置使卡止部37來到與被卡止部F2A卡止的位置。
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是進行至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抵接於殼體10的前壁12的後面為止(參閱圖6(A)、(B))。如圖6(A)表示,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完成的狀態,端子20的接觸腕部21也成彈性變形的狀態,維持著接觸腕部21的接觸部21A以接觸壓接觸露出於扁平型導體F的下面之電路部的狀態。又,如圖6(B)表示,卡止部37是位在缺口部F1內的狀態,使卡止部37的卡止面37A維持著可以扁平型導體F的被卡止部F2A的後方卡止於該被卡止部F2A的狀態,因此阻止扁平型導體F向後方因不注意而拔出。
意圖將位於圖6(A)、(B)表示的狀態,即與連接器1的連接狀態的扁平型導體F從連接器1拔出時,轉動位於關閉位置的活動構件30,來到圖7表示的開啟位置。活動構件30位於開啟位置時,該活動構件30的卡止部37是從扁平型導體F的缺口部F1朝上方偏位而定位。亦即,解除相對於扁平型導體F的被卡止部F2A之卡止部37的卡止狀態,容許扁平型導體F朝後方的拔出。並且,在此狀態,向後方拉扯扁平型導體F時,容易地將該扁平型導體F從連接器1拔出。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金屬件40一邊容許活動構件30向上方的移動一邊將該活動構件30朝著關閉位置彈推,因此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完成的時間點,活動構件30接受來自第一金屬件40的彈推力而位於關閉位置,維持使扁平型導體F與端子20的接觸壓提升的狀態。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並未如習知,有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後進行活動構件從開啟位置轉動至關閉位置之操作的必要,只須將扁平型導體F插入殼體10的支承部17A即可簡單連接扁平型導體F與連接器1。
<第二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雖是在活動構件30的卡止部37形成有一個引導面37B,但第二實施形態是在卡止部形成有兩個引導面,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在構成上不同。第二實施形態的連接器是除了活動構件的卡止部的引導面,與第一實施形態在構成上相同,因此,在此以卡止部的形狀為中心說明,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部分賦予第一實施形態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8(A)是從前方且下方看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連接器的活動構件30的透視圖,圖8(B)為第二實施形態相關的連接器1之卡止部37的位置的縱剖面圖。如圖8(A)、(B)表示,本實施形態中,活動構件30的卡止部37的引導面37C具有在前後方向彼此不同而定位的前方引導面37C-1與後方引導面37C-2。後方引導面37C-2在前後方向比前方引導面37C-1更位於後方,連接器寬度方向是在前方引導面37C-1的範圍內定位於外側附近。並且,後方引導面37C-2是比活動構件30的第一軸部35A的位置更位在後方。又,如圖8(B)表示,後方引導面37C-2是比前方引導面37C-1形成相對於前後方向更緩的傾斜。
如上述卡止部37具有前方引導面37C-1及後方引導面37C-2的本實施形態中,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開始時,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首先,抵接於後方引導面37C-2產生抵接力,在該後方引導面37C-2有向上方的上方向分力與向前方的前方向分力作用。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活動構件30接受上方向分力而朝上方若干移動。本實施形態與第一實施形態比較,後方引導面37C-2是位在比活動構件30的第一軸部35A的位置,亦即,第一金屬件40彈推活動構件30的位置更遠離後方。因此,即使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力並非如第一實施形態的大的插入力,仍可產生充分抵抗第一金屬件40之彈推力的上方向分力。
並且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持續進行時,扁平型導體F的前端接著後方引導面37C-2抵接於前方引導面37C-1。此時,活動構件30藉著扁平型導體F與後方引導面37C-2的抵接,已向上方有若干移動。因此,藉著扁平型導體F與前方引導面37C-1的抵接,可以使活動構件30進一步向上方的移動變得困難,可以不怎麼大的插入力地將扁平型導體F順利地插入支承面17A。
又,如上述,扁平型導體F在其插入過程依序抵接於後方引導面37C-2並且前方引導面37C-1。本實施形態中,後方引導面37C-2比前方引導面37C-1形成相對於前後方向更緩的傾斜,在扁平型導體F的插入過程,使扁平型導體F抵接的引導面的傾斜依序變大,因此可更順利地插入扁平型導體F。
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中,活動構件的引導面雖形成於卡止部,但可取代此,在活動構件的卡止部以外的部分,例如,活動構件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形成在與卡止部不同的位置的部分。
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將本發明運用在相對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成平行的方向進行扁平型導體插拔之連接器的例,但可取代此,也可將本發明運用在相對於電路基板的安裝面成垂直的方向進行扁平型導體插拔的連接器。並且,運用本發明的連接器並非是安裝在電路基板的安裝面之形式的連接器所必須,也可以將本發明運用在其他形式的連接器。
1:連接器 10:殼體 15B:限制部 17A:支承部 20:端子 30:活動構件 33A:被限制部 35:軸體部 37:卡止部 37B:引導面 37C:引導面 37C-1:前方引導面 37C-2:後方引導面 40:第一金屬件(彈推構件) F:扁平型導體 F2A:被卡止部
[圖1]是與扁平型導體一起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相關之連接器的透視圖,表示將扁平型導體插入瞬間前的狀態。 [圖2]是將活動構件朝上方分離,並以將一部分的第一金屬件向前方拔出,將一部分的端子及第三金屬件向後方拔出的狀態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透視圖。 [圖3]是從前方且下方看圖2之活動構件的透視圖。 [圖4](A)表示扁平型導體插入瞬間前的端子及第一金屬件的位置之連接器的縱剖面圖,(B)是從前方看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瞬間前之連接器的一部分的圖。 [圖5](A)表示扁平型導體之插入過程的端子及第一金屬件的位置之連接器的縱剖面圖,(B)是從前方看扁平型導體的插入過程之連接器的一部分的圖。 [圖6]表示扁平型導體之插入完成狀態的連接器的縱剖面圖,(A)表示端子及第一金屬件的位置的剖面、(B)表示活動構件之卡止腕部的位置的剖面。 [圖7]是將扁平型導體的拔出瞬間前的端子及第一金屬件的位置之連接器的縱剖面圖。 [圖8](A)是從前方且下方看第二實施形態相關之連接器的活動構件的透視圖,(B)為第二實施形態相關的連接器的活動構件之卡止部的位置的縱剖面圖。
1:連接器
10:殼體
10A:前方框部
10B:後方框部
11:前方基部
12:前壁
15:側壁
15B:限制部
17:空間
17A:支承部
17B:收容凹部
17C:底孔部
20:端子
21:接觸腕部
21A:接觸部
22:連接部
23:被保持部
30:活動構件
32:覆板部
33:端壁部
33A:被限制部
33A-1:被限制面
35A:第一軸部
35C:結合部
36:插穿容許部
37:卡止部
40:第一金屬件(彈推構件)
41:上腕部
41A:寬幅腕部
41B:窄幅腕部
42:第一固定部
43:第一連結部
F:扁平型導體
P:間隙

Claims (7)

  1. 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係連接有前後方向延伸之扁平型導體,具備: 殼體,形成有支承部作為以上述扁平型導體向前方插入的方式並至少向後方開放的空間; 複數個端子,以相對於前後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為端子排列方向,排列保持於上述殼體;及 活動構件,可在:與前後方向及端子排列方向的兩方向成直角的連接器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以沿著前後方向的姿勢提升上述扁平型導體與上述端子的接觸壓並阻止上述扁平型導體從上述殼體拔出的關閉位置,及以較關閉位置的姿勢更具角度的姿勢容許上述扁平型導體從上述殼體拔出的開啟位置之間移動, 上述活動構件具備有沿著端子排列方向的軸線的軸體部,在該軸體部的軸線周圍成為可於關閉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轉動, 上述活動構件,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上述端子的排列範圍外的位置,具有相對於形成在上述扁平型導體的被卡止部可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拔出方向卡止的卡止部, 上述活動構件具有在關閉位置隨著越向後方越朝著連接器厚度方向的上述一方側傾斜,將上述扁平型導體的前端部分朝著上述支承部引導的引導面, 上述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有保持在上述殼體,一邊容許朝連接器厚度方向的一方側之上述活動構件的移動一邊可將該活動構件朝關閉位置彈推的彈推構件。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在比上述活動構件的軸體部及上述卡止部更前方,藉上述殼體的一部分或安裝於該殼體的構件形成限制部,該限制部係可限制位在關閉位置的上述活動構件朝開啟位置之預定量以上的移動。
  3. 如請求項1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述卡止部是設置在關閉位置的上述活動構件的後端側, 上述彈推構件係可彈推上述活動構件的軸體部。
  4. 如請求項2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述卡止部是設置在關閉位置的上述活動構件的後端側, 上述彈推構件係可彈推上述活動構件的軸體部。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述活動構件的引導面具有在前後方向互相不同位置的前方引導面與後方引導面,該後方引導面是比上述前方引導面的位置及上述彈推構件可彈推活動構件之位置的兩位置更位在後方。
  6. 如請求項5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述後方引導面是比上述前方引導面以相對於前後方向更緩的傾斜形成。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記載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述彈推構件是與上述扁平型導體接觸而可與該扁平型導體電性導通。
TW109131268A 2019-10-10 2020-09-11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TW202131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7091 2019-10-10
JP2019187091A JP2021064461A (ja) 2019-10-10 2019-10-10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571A true TW202131571A (zh) 2021-08-16

Family

ID=75346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268A TW202131571A (zh) 2019-10-10 2020-09-11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64461A (zh)
KR (1) KR20210042807A (zh)
CN (1) CN112652903A (zh)
TW (1) TW20213157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4881B2 (ja) 2003-07-10 2008-11-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2903A (zh) 2021-04-13
JP2021064461A (ja) 2021-04-22
KR20210042807A (ko)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1351B2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及び電線コネクタ
JP4863317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809203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1547127A (zh) 電連接器
TW202131570A (zh)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JP515765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17726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2131571A (zh)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JP2004178823A (ja) ラッチアーム付き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接続され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02050423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TWI771650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JP2020042903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95754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付電気コネクタ
JP7098592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7407389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セット並びにコネクタセットの抜去方法
JP5991644B2 (ja)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01965B2 (ja) コネクタ
JP59794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907023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8192517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0960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20092045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2142858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5801664B2 (ja) 平板状可撓性配線コネクタ
JP2018006045A (ja) 電気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