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0141A -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0141A
TW202130141A TW110102621A TW110102621A TW202130141A TW 202130141 A TW202130141 A TW 202130141A TW 110102621 A TW110102621 A TW 110102621A TW 110102621 A TW110102621 A TW 110102621A TW 202130141 A TW202130141 A TW 2021301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optical
under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恵子
西村直喜
澤隆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014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2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over an extended range
    • H04B10/1129Arrangements for outdoor wireless networking of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43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14Coherent receiv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e.g. 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PolMux] X-PSK coherent receivers, polarization diversity heterodyne coherent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1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using optical interconnects, e.g. light coupled isolators,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藉由發出通訊光來進行資訊的發送,所述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發光器,發出通訊光;發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發光器;光纖,傳輸從所述發光器發出的光;分配器,光學連接於所述光纖的輸出端子且分配光;以及光纖群,光學連接於所述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根據本發明,能夠無死角地建立通訊區域。即,本發明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光學連接於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的光纖群。藉由此種光纖群,可切實地建立通訊區域,因此不會引起光通訊被遮擋的事態。

Description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以往,作為使用放出至空間的光來進行資訊傳遞的光通訊系統,有包括水中移動體與設置於海底等的觀測裝置的結構者。此種光通訊系統的水中移動體及觀測裝置為下述結構,即,分別具有放射可見光的可見光放射裝置與接收可見光的可見光受光裝置,藉由在可見光放射裝置與可見光受光裝置之間授受可見光,從而進行資訊的交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7845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以往結構存在下述問題,即,在結構物附近無法充分發揮功能。
以往結構是以移動體與觀測裝置之間無遮擋光者為前提。在移動體與觀測裝置之間存在遮擋光的結構物的各種環境下,可能會引起從觀測裝置發出的光被結構物遮擋而無法到達移動體的事態。若造成此種事態,則無法將資訊從觀測裝置傳遞至移動體。
本發明是有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存在結構物亦能切實地進行資訊傳遞的結構。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形態是有關於一種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藉由發出通訊光來進行資訊的發送,所述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發光器,發出通訊光;發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發光器;光纖,傳輸從所述發光器發出的光;分配器,光學連接於所述光纖的輸出端子且分配光;以及光纖群,光學連接於所述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無死角地建立通訊區域。即,本發明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光學連接於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的光纖群。藉由此種光纖群,可切實地建立通訊區域,因此不會引起光通訊被遮擋的事態。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形態。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的水中,例如是指海水中、湖水中等,所謂水底,例如是指海底、湖底等。而且,本實施形態中的水上,例如是指海上、湖上等。再者,以下的各實施例是本發明在水中的適用例。本發明例如亦能適用於在陸地使用的光通訊裝置。 [實施例1]
圖1是實施例1的光通訊系統的概略圖。實施例1的光通訊系統是藉由在水中發出通訊光來進行資訊的發送。該光通訊系統包括:水中通訊台10,發出通訊光;以及水中移動體40,接收通訊光。水中通訊台10及水中移動體40均是位於水中的通訊裝置。水中通訊台10是被固定在沉設於水底的後述的結構物50的結構。水中移動體40例如是自主式水下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為能夠自主地潛水的無人機。在此種水中移動體40中,與水中或水上的外部通訊台之間不具有配線,因此可更自由地在水中移動。而且,水中移動體40可使用後述的攝影機來拍攝結構物50的外形。水中移動體40具有螺旋槳等移動部件,可在水中移動。再者,實施例1的光通訊系統具有分散安裝於結構物50的外表面的光纖22、水中線纜9及水上的基站8。該些結構如圖2所示。水中通訊台10相當於本發明的光通訊裝置。基站8相當於本發明的外部通訊台,水中移動體40相當於本發明的移動體。在未將移動體置於水中的情況下(例如置於陸地的情況下),作為移動體的具體例,例如為無人行駛車。
首先,對水中通訊台10的結構進行說明。水中通訊台10是可與外部進行通訊的中繼站,具有: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LD)發光器11,具有發出通訊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以及LD控制部12,控制LD發光器11。LD發光器11藉由從LD控制部12輸出的電流來使半導體發光元件工作,以發出雷射光。該雷射光藉由LD控制部12的控制而閃爍。該閃爍是對數位資料進行轉換的結果。如此,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光為數位資料的通訊光。LD發光器11相當於本發明的發光器,LD控制部12相當於本發明的發光控制部。LD控制部12是藉由處理器來實現。
通訊光為易在水中傳播的例如綠色、藍色的可見光線。關於未將中繼站置於水中的情況下(例如置於陸地的情況下)的通訊光,亦可不作與水中傳播性相關的考慮。
LD發光器11及LD控制部12被收納於具有耐水性、耐壓性且維持水密狀態的保護容器13內。在保護容器13中,具有水中連接器13a,所述水中連接器13a用於將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通訊光導至保護容器13外部。水中連接器13a與保護容器13同樣具有耐水性、耐壓性。因此,即使將保護容器13沉設於水底,保護容器13亦可耐受水壓,保護容器13的內部不會浸水。LD發光器11向位於保護容器13外的後述的光束合併器(beam combiner)14發送通訊光。未將中繼站置於水中的情況下(例如置於陸地的情況下)的保護容器13亦可不設為具有耐水性、耐壓性的結構。
對從LD發光器11發出的通訊光傳輸的情況進行說明。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通訊光通過光學耦合於LD發光器11的輸出端子的光纖21a而朝向水中連接器13a。光纖21a的與LD發光器11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水中連接器13a。
在水中連接器13a中的、保護容器13外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有光纖21b。該光纖21b的與水中連接器13a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後述的光束合併器14。因此,從LD發光器11發出的通訊光通過光纖21a、水中連接器13a、光纖21b而被導至光束合併器14。光束合併器14相當於本發明的分配器。
光束合併器14是分配通訊光的分配器。光束合併器14相對於一個通訊光輸入端而存在多個通訊光輸出端。當使通訊光輸入至光束合併器14時,從多個通訊光輸出端同時輸出相同的通訊光。再者,在圖1中的光束合併器14,設有八處通訊光輸出端。實施例1中,可適當增減該通訊光輸出端的個數。
在光束合併器14的各個通訊光輸出端,光學連接有光纖22。在圖1的情況下,光束合併器14具有八個通訊光輸出端,光纖22存在八根。該些光纖2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光纖群。
對所述八根光纖22中的與光束合併器14側為相反側的端部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光纖22的與光束合併器14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經由適配器32而光學連接於包覆光纖23。可將光纖連接至適配器32的是設在光纖22的端部的連接器31a與設在包覆光纖23的端部的連接器31b。
包覆光纖23以包覆構成中心的光纖的方式而設有保護層。包覆光纖23具有在物理性方面比通常的光纖強的性質。具體而言,包覆光纖23例如為插線(patch-cord)。構成光纖群的光纖22各自連接於包括插線的包覆光纖23。
包覆光纖23的與適配器32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插座(receptacle)33。插座33形成被安裝於後述的角度調整件15的包覆光纖23的輸出端子。圖1中省略了角度調整件15,因此在圖1中描繪成,通訊光從插座33直接輸出。再者,圖1中描繪成,通訊光猶如僅從最左側的插座33發出,但實際的通訊光是從所有插座33同時發出。可將包覆光纖23連接至插座33的是設在包覆光纖23的端部的連接器31c。
繼而,對水中移動體40進行說明。水中移動體40包括:受光部41,接收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通訊光;訊號轉換部42,基於受光部41的受光結果,將通訊光轉換為電訊號;以及移動體控制部43,對水中移動體40所具有的馬達等的驅動進行控制。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通訊光亦是從後述的結構物50發出的通訊光。
水中移動體40可接收所述通訊光而改變例如移動方向,因此對此點進行說明。例如假設LD控制部12通過LD發光器11而發出使水中移動體40盤旋的含義的通訊光。該通訊光是通過包覆光纖23等而發出至水中。水中移動體40利用受光部41來接收該通訊光。並且,訊號轉換部42將通訊光轉換為盤旋的含義的電訊號。移動體控制部43依據該電訊號,對附屬於水中移動體40的馬達等進行控制,以使水中移動體40盤旋。訊號轉換部42及移動體控制部43是藉由處理器來實現。
圖2表示水中通訊台10及水中移動體40在水中使用時的情況。因而,水中通訊台10及水中移動體40位於水面60之下。圖2中的結構物50是將細長的框架51予以裝配而構成,例如是歧管(manifold)之類的、設置於水底61的水底油田開發用的結構物。
水中通訊台10被配設於結構物50。水中通訊台10的保護容器13通過水中線纜9而連接於水上的基站8。水中線纜9將來自基站8的電力供給至保護容器13的內部,並且對來自基站8的用於控制LD控制部12的控制訊號。只要對基站8的人介面(human interface)進行操作,便可對水中移動體40進行遠程操作。水中線纜9是在對LD發光器11及LD控制部12供給電力,且LD控制部12進行與水上的通訊時使用。水中線纜9相當於本發明的線纜。
在結構物50,布設有所述光纖22、光纖23。光纖22、光纖23的前端通過所述插座33而光學耦合於角度調整件15。角度調整件15具有通訊光的出射口。並且,角度調整件15構成為,可對通訊光的出射口的角度進行調整,以使光纖22、光纖23所傳遞的通訊光能向水中的規定方向發散。角度調整件15的出射口如圖2中的虛線所示般使通訊光具備一定程度的擴展而呈放射狀照射。角度調整件15是對光纖22、光纖23末端的、各個出射口相對於結構物50的角度進行調整的結構。角度調整件15各自配置於結構物50的不同的位置。藉此,可使從角度調整件15出射的通訊光的發送源互不相同。角度調整件15相當於本發明的調整件。
對包覆光纖23進行說明。在結構物50中,在框架51安裝有各種機器。該些機器中,亦有以從結構物50突出的方式而設者。在此類機器安裝角度調整件15的情況下,亦是從結構物50本體布設光纖。根據實施例1,對於從結構物50本體朝向外側延伸的光纖,使用包覆光纖23。藉此,水中通訊台10在耐衝擊方面變得更強。
對角度調整件15的設置狀況進行說明。多個角度調整件15是以不會中斷與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的方式而分散設於結構物50的外表面。即,根據實施例1,整個結構物50以通訊光而發光,因此位於結構物50的附近水域的水中移動體40始終能夠利用受光部41來接收從任一角度調整件15發出的通訊光。例如,當在基站8中通過水中線纜9而對水中通訊台10發出盤旋的指示時,水中移動體40從任一角度調整件15接收與盤旋相關的通訊光而盤旋。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1,可提供一種能夠無死角地在水中建立通訊區域的光通訊裝置。即,實施例1的光通訊裝置包括多個光纖22,所述多個光纖22光學連接於光束合併器14所具有的多個通訊光輸出端,且可安裝於水中的結構物。藉由此種多個光纖22,可使結構物50自身發光,因此不會引起結構物50成為影子而光通訊被遮擋的事態。 [實施例2]
接下來說明實施例2。實施例2是與實施例1同樣的結構,但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光束合併器14被設在保護容器13內。即,根據實施例2的結構,保護容器13將光束合併器14及LD發光器11收納為水密狀態。
如圖3所示,實施例2的水中通訊台10a具有光纖21,所述光纖21將LD發光器11與光束合併器14予以光學連接。並且,光束合併器14的通訊光輸出端各自在保護容器13的內部光學連接於光纖22a。輸入至光纖22a的通訊光朝向與光纖22a分別對應地設置的水中連接器13b。光纖22a的與光束合併器14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水中連接器13b。
在水中連接器13a中的、保護容器13外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有光纖22b。光纖22b的前端部的結構與實施例1中的光纖22的前端部的結構同樣。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2,可保護光束合併器14不被水破壞,從而可提供故障少的光通訊裝置。 [實施例3]
實施例3為在實施例1的結構中具備接收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的功能的結構。因此,實施例3中的關於通訊光的發送的結構與實施例1同樣。
圖4表示了實施例3的水中通訊台10b。水中通訊台10b包括:分波器16,使LD發光器11發出的通訊光通過保護容器13的內部;以及檢測器17,對水中通訊台10b所接收的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進行檢測。因此,分波器16位於被LD發光器11與光束合併器14夾著的位置。
從LD發光器11輸出的通訊光通過與LD發光器11的輸出端子光學耦合的光纖21a而朝向分波器16。光纖21a的與LD發光器11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分波器16。
從分波器16輸出的通訊光通過與分波器16的輸出端子光學耦合的光纖21c而朝向水中連接器13a。光纖21c的與分波器16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水中連接器13a。
在水中連接器13a中的、保護容器13外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有光纖21b。該光纖21b的與水中連接器13a側為相反側的端子(輸出端子)光學連接於光束合併器14。因此,從LD發光器11發出的通訊光通過光纖21a、分波器16、光纖21c、水中連接器13a及光纖21b而被導至光束合併器14。
分波器16除了輸出來自LD發光器11的通訊光的輸出端子以外,還具有與對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進行檢測的檢測器17連接的另一個輸出端子。即,分波器16通過光纖24而連接於檢測器17。檢測器17成為對通訊光進行檢測並輸出電訊號的結構。
對分波器16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將分波器16所具有的兩個輸出端子中的、連接於水中連接器13a的輸出端子稱作第一輸出端子,連接於檢測器17的輸出端子稱作第二輸出端子。與來自LD發光器11的通訊光具有不同波長的、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不會進入分波器16所具有的輸入端子。但是,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會到達檢測器17。分波器16的此種特性是由於來自LD發光器11的通訊光的波長與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的波長互不相同。即,分波器16具有將通過光纖的波長不同的兩種光予以分離的功能。
實施例3的水中通訊台10b可接收搭載於水中移動體40的攝影機45的影像資料,因此對此點進行說明。水中移動體40包括攝影機45,所述攝影機45拍攝可從水中移動體40確認的水中的情況。攝影機45拍攝即時(real time)的動態圖像而生成動態圖像資料,並發送至搭載於水中移動體40的訊號轉換部42。
訊號轉換部42在從攝影機45收到成為電訊號的動態圖像資料時,將動態圖像資料轉換為光訊號。如此般生成的通訊光經由發光部44而發出至水中。此時,發光部44所發出的通訊光是如圖4的虛線所示般具有一定程度的擴展的呈放射狀展開的光,其波長與水中通訊台10b發出的通訊光的波長不同。
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入射至設置於結構物50的各處的角度調整件15,並循著與實施例1中所說明的來自LD發光器11的通訊光相反的路徑而朝向分波器16。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朝向分波器16的情況如圖4中的箭頭所示。因而,分波器16中的第一輸出端子亦成為使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輸入的輸入端子。再者,圖4中省略角度調整件15而描繪了水中通訊台10b。
分波器16成為從輸入端子輸出規定波長的光的結構,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的波長並非可從輸入端子出射的波長,因此輸入至分波器16的、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不會朝向LD發光器11側。但是,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會通過第二輸出端子而入射至檢測器17。檢測器17將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轉換為電訊號,並使該電訊號通過水中線纜9而傳遞至水上的基站8為止。在水上的基站8中,可即時確認水中移動體40所拍攝的水中的情況。如此,檢測器17為與分波器16中的、輸出與LD發光器11所輸出的光為不同波長的光的輸出端子(第二輸出端子)光學耦合的結構,對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進行檢測。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3,可提供能更切實地進行收發的光通訊裝置。即,實施例3的光通訊裝置包括多個光纖22,所述多個光纖22接收來自水中移動體40的通訊光且可安裝於水中的結構物。藉由此種多個光纖22,可使整個結構物50作為接收裝置進行運作,因此不會引起結構物50成為影子而光通訊被遮擋的事態。
本發明並不限於所述的實施例,而可如下述般變形實施。
(1)各實施例中的光纖22、光纖23的前端光學連接於角度調整件15,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結構。亦可不藉由角度調整件15來固定光纖22、光纖23的前端,而是將光纖22、光纖23捲繞至結構物50的框架51,藉此來進行光纖的布設。此時,亦可設為不包括角度調整件15的結構。
(2)各實施例中的光纖22、光纖23被布設於結構物50,但本發明亦能適用於不將光纖布設於結構物50的結構。例如,可將光纖22、光纖23的前端設置於地面或水底。而且,亦可將光纖22、光纖23設置於通訊區域的上方,並使光纖22、光纖23下垂而使用。作為另一例,亦可與結構物50獨立地設置光纖設置用的結構體。
(3)實施例3中,光束合併器14位於保護容器13之外,但亦可設為下述結構,即,既採用實施例3的結構,又如實施例2般將光束合併器14收納至保護容器13中。
(4)各實施例中包括光束合併器14,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結構。亦可取代光束合併器14而使用具有分配光的功能的、光束合併器14以外的零件。
(5)各實施例中的基站8被設置於陸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結構,亦可將基站8設置於船上。
本領域技術人員當理解,所述的多個例示性的實施形態為以下形態的具體例。
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可藉由發出通訊光來進行資訊的發送,所述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 發光器,發出通訊光; 發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發光器; 光纖,傳輸從可安裝在水中構造物的周圍的所述發光器發出的光; 分配器,光學連接於所述光纖的輸出端子且分配光;以及 光纖群,光學連接於所述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
根據所述發明,能夠無死角地建立通訊區域。即,本發明包括光纖群,所述光纖群光學連接於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藉由此種光纖群,可利用通訊光來遍及通訊區域進行照明,因此可實現切實的光通訊。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中, 所述光纖群可安裝於結構物。
根據所述發明,可使結構物自身以通訊光來發光,因此不會引起結構物成為影子而光通訊被遮擋的事態。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可包括: 線纜,對所述發光器及所述發光控制部供給電力,並進行與外部的通訊。
根據所述發明,可使發光器及發光控制部切實地運作。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可包括: 調整件,對所述光纖群末端的、各個出射口相對於結構物的角度進行調整。
根據所述發明,可利用通訊光來遍及結構物的周圍進行照明。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亦可為, 構成所述光纖群的光纖各自連接於包括插線的光纖。
根據所述發明,可保護特別容易遭受衝擊的光纖群的前端。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中, 向水中發出通訊光。
根據所述發明,可在水中切實地建立通訊區域。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 保護容器,將所述發光器收納為水密狀態, 所述發光器向位於所述保護容器外的分配器發送光。
根據所述發明,可切實地抑制發光器的故障。而且,根據所述發明,只要在保護容器中設置單一的水中連接器便可構成,因此可提供廉價的裝置。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亦可包括: 保護容器,將所述分配器及所述發光器收納為水密狀態。
根據所述發明,可提供切實地抑制了分配器及發光器的故障的裝置。
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可包括: 分波器,位於由所述發光器與所述分配器夾著的位置,將通過所述光纖的波長不同的兩種光予以分離,且所述分波器包括輸出端子,所述輸出端子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經由所述分配器而傳輸至所述光纖群,另一方面,將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為不同波長且經由所述分配器而從所述光纖群傳輸而來的光予以分離並輸出;以及 檢測器,光學耦合於所述分波器的輸出端子,對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為不同波長的光進行檢測。
根據所述發明,可更切實地進行收發。即,根據所述發明,包括接收通訊光的光纖群。藉由此種光纖群,可進行遍及通訊區域內的接收,因此可實現切實的光通訊。
一種光通訊系統,可包括所述一形態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中 所述光纖群被分散安裝於結構物的外表面, 且所述光通訊系統包括: 移動體,包括受光部,所述受光部接收從安裝於所述結構物的所述光纖群發出的通訊光;以及 外部通訊台,對所述發光器及所述發光控制部供給電力,通過所述線纜來與所述發光控制部進行通訊,藉此對所述移動體進行遠程操作。
根據所述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無死角地建立移動體的通訊區域的光通訊裝置。即,本發明的光通訊系統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分配對來自外部通訊台的資訊進行轉換所得的通訊光。並且,所述發明還包括光纖群,所述光纖群光學連接於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藉由此種光纖群,可利用通訊光來遍及通訊區域進行照明,因此可實現切實的光通訊。
8:基站 9:水中線纜 10、10a、10b:水中通訊台 11:LD發光器(發光器) 12:LD控制部(發光控制部) 13:保護容器 13a、13b:水中連接器 14:光束合併器(分配器) 15:角度調整件 16:分波器 17:檢測器 21、21a、21b、21c、22a、22b、24:光纖 22:光纖(光纖群) 23:包覆光纖 31a、31b、31c:連接器 32:適配器 33:插座 40:水中移動體 41:受光部 42:訊號轉換部 43:移動體控制部 44:發光部 45:攝影機 50:結構物 51:框架 60:水面 61:水底
圖1是說明實施例1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的整體結構的功能方塊圖。 圖2是說明實施例1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的使用狀況的概念圖。 圖3是說明實施例2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的結構的功能方塊圖。 圖4是說明實施例3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的整體結構的功能方塊圖。
10:水中通訊台
11:LD發光器(發光器)
12:LD控制部(發光控制部)
13:保護容器
13a:水中連接器
14:光束合併器(分配器)
21a、21b:光纖
22:光纖(光纖群)
23:包覆光纖
31a、31b、31c:連接器
32:適配器
33:插座
40:水中移動體
41:受光部
42:訊號轉換部
43:移動體控制部

Claims (10)

  1. 一種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藉由發出通訊光來進行資訊的發送,所述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包括: 發光器,發出通訊光; 發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發光器; 光纖,傳輸從可安裝在水中構造物的周圍的所述發光器發出的光; 分配器,光學連接於所述光纖的輸出端子且分配光;以及 光纖群,光學連接於所述分配器所具有的多個輸出端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中 所述光纖群能夠安裝於結構物。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包括: 線纜,對所述發光器及所述發光控制部供給電力,並進行與外部的通訊。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包括: 調整件,對所述光纖群末端的各個出射口相對於結構物的角度進行調整。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中 構成所述光纖群的光纖各自連接於包括插線的光纖。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中 向水中發出通訊光。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包括: 保護容器,將所述發光器收納為水密狀態, 所述發光器向位於所述保護容器外的所述分配器發送光。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包括: 保護容器,將所述分配器及所述發光器收納為水密狀態。
  9.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包括: 分波器,位於由所述發光器與所述分配器夾著的位置,將通過所述光纖的波長不同的兩種光予以分離,且所述分波器包括輸出端子,所述輸出端子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經由所述分配器而傳輸至所述光纖群,另一方面,將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為不同波長且經由所述分配器而從所述光纖群傳輸而來的光予以分離並輸出;以及 檢測器,光學耦合於所述分波器的輸出端子,對與所述發光器所輸出的光為不同波長的光進行檢測。
  10. 一種光通訊系統,包括如請求項3所述的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其中 所述光纖群被分散安裝於結構物的外表面, 且所述光通訊系統包括: 移動體,包括受光部,所述受光部接收從安裝於所述結構物的所述光纖群發出的通訊光;以及 外部通訊台,對所述發光器及所述發光控制部供給電力,通過所述線纜來與所述發光控制部進行通訊,藉此對所述移動體進行遠程操作。
TW110102621A 2020-01-27 2021-01-25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TW2021301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2852 WO2021152679A1 (ja) 2020-01-27 2020-01-27 空間光通信用ファイバ分岐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通信システム
WOPCT/JP2020/002852 2020-0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141A true TW202130141A (zh) 2021-08-01

Family

ID=7707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21A TW202130141A (zh) 2020-01-27 2021-01-25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6012B2 (zh)
EP (1) EP4099583A4 (zh)
JP (1) JP7426675B2 (zh)
TW (1) TW202130141A (zh)
WO (1) WO20211526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1187B2 (ja) * 1995-01-26 2002-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双方向光空間伝送装置
US6347001B1 (en) * 1998-11-03 2002-02-12 Trex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Free-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six axes of movement
US7181143B2 (en) * 2002-06-05 2007-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ree space optic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free space optic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83901B2 (en) * 2002-10-24 2009-09-01 Nakagawa Laboratories, Inc. Illuminative light communication device
CA2455284C (en) * 2004-01-16 2013-01-08 Penguin Automated Systems Inc. Underwa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JP5051545B2 (ja) 2008-05-15 2012-10-17 独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水中可視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水中可視光通信方法
JP5563376B2 (ja) * 2010-06-01 2014-07-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US9590761B2 (en) * 2011-09-23 2017-03-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etective passive RF component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JP6438362B2 (ja) * 2015-07-24 2018-12-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局側終端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7104075A1 (ja) 2015-12-18 2017-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制御信号生成回路、制御信号受信回路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CN105790838B (zh) 2016-03-24 2018-07-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可见光水陆异构网络架构及通信方法
US20170346557A1 (en) * 2016-05-25 2017-11-30 Korea Maritime and Ocea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siness Foundation Underwater visible light transceiving terminal
JP6725835B2 (ja) * 2016-07-04 2020-07-22 ダイトロン株式会社 水中光通信装置
CN110999130B (zh) 2017-09-07 2022-10-2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有轨台车用光通信系统
JP7114984B2 (ja) * 2018-03-29 2022-08-0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水中用レーザ光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52679A1 (zh) 2021-08-05
US11956012B2 (en) 2024-04-09
JP7426675B2 (ja) 2024-02-02
EP4099583A1 (en) 2022-12-07
EP4099583A4 (en) 2023-10-18
US20230059214A1 (en) 2023-02-23
WO2021152679A1 (ja)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1708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870027B (zh) 四通道小型可插拔(qsfp)适配器模块
US8000607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s with closed-loop digital diagnostics
TWI536757B (zh) 雙向光學資料通訊模組
CN105637787B (zh) 通过光波导同时进行数据和功率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13227864A (zh) 面板式可插拔远程激光源和包含所述激光源的系统
JP2004350155A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通信装置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WO2017132481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TWM484713U (zh) 可替換式光發射模組及搭載有可替換式光發射模組的光收發器
CN107483112A (zh) 高速自由空间光通信
CN102783055A (zh) 光传输系统
TW202130141A (zh) 空間光通訊用光纖分支結構以及包括其的光通訊系統
US9016959B2 (en) Opto-electronic module with patchcords
KR101629858B1 (ko) 광통신모듈용 모듈식 디바이스
JP2020202423A (ja) 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の光コネクタ及び給電装置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
JP7281361B2 (ja) 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
WO2022043214A1 (en) A pluggable connector for use in an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93260B2 (en) Interconnecting processing units of a stored program controlled system using free space optics
US20120039610A1 (en) Deployable photonic link and interface module
EP1291693A1 (en) Installation of processing units interconnected via free space optics
Sawa et al. Remote Control of Underwater Drone by Fiber-Coupled 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40017806A1 (en) Connection interface for underwater applications
CA309260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ystem having at least one first mobile part and one second mobile part
Koonen Optical wireless systems: technology,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JP2004303121A (ja) 制御装置、プロセッサ基板および信号伝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