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6268A -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 Google Patents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6268A
TW202126268A TW109100172A TW109100172A TW202126268A TW 202126268 A TW202126268 A TW 202126268A TW 109100172 A TW109100172 A TW 109100172A TW 109100172 A TW109100172 A TW 109100172A TW 202126268 A TW202126268 A TW 202126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ression
sleeve
implant
denture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海
Original Assignee
李建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建海 filed Critical 李建海
Priority to TW109100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126268A/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6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626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假牙製法,包含:種植植體步驟、第一次印模步驟、製作仿牙齦步驟、第二次印模步驟、金屬架製作步驟、假牙製作步驟。根據本案方法製成的假牙可以獲得精確的尺寸與角度,同時,方法步驟方便快速,可減少患者等待時間。

Description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假牙製法,特別是指一種製作多顆或全口活動假牙的方法。
按,在牙科醫學中,人工植牙的成功率與普及程度,乃是牙醫界恢復患者缺牙區功能的首選治療方式,對於人工植牙的過程形成係將一人造牙根螺植於口腔之齒槽骨中,並於該人造牙根裸露於牙肉的上端固定人造齒冠,藉此以恢復牙齒之功能,並期待永久性地使用。在前述人工植牙的的方式中,該人造牙根包含一植體係螺植於牙齒之齒槽骨中,並於該植體上鎖固有一支台,使支台露出牙床外,經過一段時間的骨融合後,植體和支台與牙齦骨整合形成支撐柱,再製作假牙印模與牙冠,最後將人造牙冠裝套於支台上,藉此以恢復牙齒之功能。假牙製作時除了要考慮垂直深度與咬合平面的建立外,還得考慮不同咬合力大小的承受關係,希望所有牙齒在咬合接觸時是平衡受力的,此因素均與假牙的製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傳統的植牙方式必需逐一於患部植入植體,也就是一顆人造牙齒對應一個人工植體,若患者需多顆牙齒植牙甚至是全口重建,其治療過程即相當冗長與複雜 ,耗費成本也極為高昂,尤其,若患者口腔局部齒骨量不足,也容易造成植牙的失敗。另外,製作假牙印模與牙冠需耗費較多時間,容易因牙齦的增生使印模後的假牙密合度不足,造成假牙使用上的瑕疵。
為改善前述諸多問題及缺失,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且可以當天完成該假牙的製作,減少患者等待時間以及避免因等待造成假牙使用上的瑕疵等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案具體之手段包含:種植植體步驟、第一次印模步驟、製作仿牙齦步驟、第二次印模步驟、金屬架製作步驟、假牙製作步驟。
該種植植體步驟係於患者的齒槽骨內即植入預定數量的人工植體。該第一次印模步驟係將特製套筒套合於植體,並將印模材料注打於各套筒表面,令印模版壓掣樹脂硬化後形成各植體的精確角度及對應位置之模型。該製作仿牙齦步驟係利用仿植體套入第一次印模步驟中所屬的套筒內,復將矽膠假牙齦注打於各仿植體表面並灌注石膏,乾燥後獲得一精準的植體位置與牙齦模型。該第二次印模步驟係將套筒套入支台,將樹脂壓合於患部牙齦,令上、下顎對咬並待樹脂硬化後獲得咬合關係之模型。該金屬架製作步驟係將患者上顎模型、下顎模型,搭配製作仿牙齦步驟所得的牙齦模型、第二次印模步驟所得的咬合關係模型,進入咬合機進行設定,可以獲得金屬架的彎曲曲線,再以電阻點焊方式將金屬架與套筒進行焊接,進而獲得金屬骨架。該假牙製作步驟係以金屬骨架為支撐,利用複合樹酯材料製作假牙印模與人工牙冠,整體假牙包覆套筒及金屬骨架,套筒的洞口則由假牙端面露出,可將套筒之洞口套置於人工植體的支台上,使人工牙冠滿足患部所有缺牙區的缺齒。
有關本發明所述及之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當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另外,在本案被詳細描述之前需要特別說明,其說明及所附圖式係以示意方式來解釋本案之基本方法,所有關於前後、左右、上下、以及水平或垂直的字義,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案,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閤先述明。
本發明方法步驟及其所能達到的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1所繪示本發明之方法的步驟圖,由圖式所示,本發明包含種植植體步驟10、第一次印模步驟20、製作仿牙齦步驟30、第二次印模步驟40、金屬架製作步驟50、假牙製作步驟60;其中:
請參閱圖2所示,該種植植體步驟10係透過研究患者口腔和牙齒的形狀而規劃種植點及植體數量,在完成種植植體10步驟後 ,患者的齒槽骨內即植入預定數量的人工植體11,而各人工植體11上延伸有支台12,並使各支台12凸露出牙齦表面者。另外,凸露出牙齦表面的支台12可以套入其適合尺寸之套筒蓋13,以避免牙齦增生而影響支台12之角度與位置。
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該第一次印模步驟20係選擇適合前述步驟所完成的支台12尺寸的套筒21,並於該套筒21的主桿211以橫向焊接支桿212(如圖3所示),將各套筒21套入所屬的支台12(已取下套筒蓋13),復將印模材料注打於各套筒21表面,並將其包覆完整,同時令一印模版壓掣在印模材料上,俟3至5分鐘印模材料硬化後,脫出印模材料所形成的模型,完成第一次印模步驟20。藉由該第一次印模步驟20,可以獲得種植植體步驟10中各支台12的精確角度及對應位置之模型(如圖4及圖5所示)。
該製作仿牙齦步驟30係取該種植植體步驟10中的相同支台12作為仿植體31,將仿植體31上鎖合固定一延伸桿311,該延伸桿311以橫向黏著支桿312(如圖6所示),將各仿植體31套入第一次印模步驟20中所屬的套筒21內,在該模型表面塗佈分離劑以利後續脫模,復將矽膠假牙齦注打於各仿植體31表面其包覆完整(不包含延伸桿311及其支桿312),俟矽膠假牙齦乾燥後脫出獲得一牙齦模型32,完成製作仿牙齦步驟30(如圖7及圖8所示)。
請參閱圖9及圖10所示,該第二次印模步驟40係將適合尺寸之套筒蓋41套入凸露出牙齦表面的支台12,將第一矽膠咬合材料捏成長條弧狀壓合於患部牙齦,令上、下顎對咬,待2至3分鐘,矽膠咬合材料硬化後取出,獲得穩定的咬合關係模型42(包含患部牙齦形狀、支台12及對咬牙的咬合位置)。
請參閱圖11所示,該金屬架製作步驟50係將患者上顎模型51、下顎模型52,搭配製作仿牙齦步驟30所得的牙齦模型32、第二次印模步驟40所得的咬合關係模型42,進入咬合機進行設定,得到金屬架的彎曲曲線,再以電阻點焊方式將金屬架與套筒進行焊接,進而獲得金屬骨架53(如圖12所示)。又,當金屬骨架53完成後,可將金屬骨架53的套筒置於含有牙齦模型的上顎模型51(患部)上,再於金屬骨架53上注打第二矽膠咬合材料,在第二矽膠咬合材料乾固前將下顎模型52(對咬牙)與上顎模型51對應,待第二矽膠咬合材料乾固後獲得金屬骨架53咬合基礎。
該假牙製作步驟60係將金屬骨架53的角度設置完成後 ,以金屬骨架53為支撐,再製作假牙印模與人工牙冠,該人工牙冠係利用複合樹酯材料使其與套筒、金屬骨架結合形成假牙61,人工牙冠彌補患者患區的缺牙,而整體假牙包覆套筒及金屬骨架53,套筒的洞口則由假牙61端面露出,可將套筒之洞口套置於人工植體的支台12上,使人工牙冠及滿足患部所有缺牙區的缺齒,該套筒與支台12之間,也因二者的結合關係而固定。
以本發明方法獲得的假牙,由於透過第一次印模步驟20、製作仿牙齦步驟30、第二次印模步驟40,而獲得尺寸精準的金屬骨架,再以金屬骨架上製作牙齦、齒冠而形成假牙,最後各套筒套入支台而完成植牙治療,因此,本案方法可以精確的尺寸與角度與支台定位,同時,此方法步驟簡單,應用速乾形樹脂製作印模,方便快速,往經實際操作後,不需一天時間即可完成假牙製作,對於患者減少等待時間,同時避免牙齦增生所帶來的尺寸誤差。
由是,藉由本案方法製成之假牙,提供了優良的實用價值及產業利用姓,然而以上的說明展示了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法,但該實施例或指令語意,不應視為唯一的限制。凡以本發明在相同之精神下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保護範疇之中。從以上之所述,本案發明係具有諸多優點而具有顯著的實用特性,且其運用之技術手段及其特徵,確為本案發明人所研發而成,該方法更為坊間所未見,嗣本案誠已符合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並祈賜專利權為禱。
10:種植植體步驟 11:人工植體 12:支台 13:套筒蓋 20:第一次印模步驟 21:套筒 211:主桿 212:支桿 30:製作仿牙齦步驟 31:仿植體 311:延伸桿 312:支桿 32:牙齦模型 40:第二次印模步驟 41:套筒蓋 42:咬合關係模型 50:金屬架製作步驟 51:上顎模型 52:下顎模型 53:金屬骨架 60:假牙製作步驟 61:假牙
圖1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步驟流程圖; 圖2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人工植體植入示意圖; 圖3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套筒結構圖; 圖4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一次印模步驟圖(一); 圖5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一次印模步驟圖(二); 圖6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仿植體結構圖; 圖7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製作仿牙齦步驟圖(一); 圖8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製作仿牙齦步驟(二); 圖9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二次印模步驟圖(一); 圖10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二次印模步驟圖(二); 圖11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上、下顎模型咬合示意圖; 圖12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金屬骨架結構圖; 圖13繪示本創作實施例的假牙安裝示意圖。
10:種植植體步驟
20:第一次印模步驟
30:製作仿牙齦步驟
40:第二次印模步驟
50:金屬架製作步驟
60:假牙製作步驟桿

Claims (2)

  1. 一種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包含種植植體步驟、第一次印模步驟、製作仿牙齦步驟、第二次印模步驟、金屬架製作步驟、假牙製作步驟;該種植植體步驟係於患者的齒槽骨內即植入預定數量的人工植體,各人工植體上並延伸有支台;該第一次印模步驟係選擇適合種植植體步驟中支台尺寸的套筒,並於該套筒的主桿以橫向焊接支桿,將各套筒套入所屬的支台,接著將印模材料注打於各套筒表面並將其包覆,同時令一印模版壓掣在印模材料上,俟印模材料硬化後形成一模型,進而獲得種植植體步驟中各支台的精確角度及對應位置;該製作仿牙齦步驟係取支台作為仿植體,將仿植體上鎖合固定一延伸桿,該延伸桿以橫向黏著支桿,將各仿植體套入第一次印模步驟中所屬的套筒內,在該模型表面塗佈分離劑以利脫模,復將矽膠假牙齦注打於各仿植體表面其包覆完整,俟矽膠假牙齦乾燥後脫出獲得一牙齦模型,完成製作仿牙齦步驟;該第二次印模步驟係將適合尺寸之套筒蓋套入凸露出牙齦表面的支台,將第一矽膠咬合材料捏成長條弧狀壓合於患部牙齦,令患者上、下顎對咬,待2至3分鐘藍色黏土硬化後取出,獲得穩定的咬合關係之模型,此模型包含患部牙齦形狀、支台及對咬牙的咬合位置;該金屬架製作步驟係將患者上顎模型、下顎模型,搭配製作仿牙齦步驟所得的牙齦模型、第二次印模步驟所得的咬合關係模型,進入咬合機進行設定,可以獲得金屬架的彎曲曲線,再以電阻點焊方式將金屬架與套筒進行焊接,進而獲得金屬骨架;又將金屬骨架的套筒置於含有牙齦模型的上顎模型(患部)上,再於金屬骨架上注打第二矽膠咬合材料,在第二矽膠咬合材料乾固前利用下顎模型與上顎模型對應咬合,待第二矽膠咬合材料乾固後獲得金屬骨架咬合基礎;該假牙製作步驟係以金屬骨架為支撐,再製作假牙印模與人工牙冠,該人工牙冠係利用複合樹酯材料使其與套筒、金屬骨架結合,整體假牙包覆套筒及金屬骨架,套筒的洞口則由假牙端面露出,可將套筒之洞口套置於人工植體的支台上,使人工牙冠及滿足患部所有缺牙區的缺齒,該套筒與支台之間,也因二者的結合關係而使假牙固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其中,該種植植體步驟中,當齒槽骨植入人工植體並延伸有支台時,凸露出牙齦表面的支台可以套入其適合尺寸之套筒蓋,以避免牙齦增生而影響支台之角度與位置。
TW109100172A 2020-01-03 2020-01-03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TW202126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172A TW202126268A (zh) 2020-01-03 2020-01-03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172A TW202126268A (zh) 2020-01-03 2020-01-03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6268A true TW202126268A (zh) 2021-07-16

Family

ID=7790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172A TW202126268A (zh) 2020-01-03 2020-01-03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262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332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duce artificial teeth for dentures
Tanalp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simulated immature permanent teeth using various canal filling materials and fiber posts
JP2007325930A (ja) 義歯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JPS6090552A (ja) 義歯作製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Barrack Recent advances in etched cast restorations
RU2502494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кклюзионно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зубов
US4681543A (en) Rapid denture technique
US440396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dental prosthetics
PT1261293E (pt) Processo para a preparação de dentes
US5827063A (en) Method of making dental restoration employing preforms
An et al. Digital workflow for fabricating an overdenture by using an implant surgical template and intraoral scanner
Li et al. Design of complete dentures by adopting CAD developed for fixed prostheses
TW202126268A (zh) 可撤式摩擦力固定假牙
RU2529398C1 (ru) Способ эстетической реставрации зубов
JP2890084B2 (ja) 義歯床の製造方法
JP2006191985A (ja) 撮影用テン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即時荷重用歯科補綴物の製造方法
TW202126267A (zh) 摩擦力固位錐狀連結支台印模法
TWM605589U (zh) 植牙二階印模輔助定位裝置
Shaikh et al. Maxillary hollow denture: a literature review
TW202239384A (zh) 全鋯一體式植牙鎖固式義齒成形方法及其結構
CN204734564U (zh) 一种在种植义齿修复时确保准确转移种植体关系的辅助工具
TWI224961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denture mold and structure thereof
Zinner et al. First‐Stage Fixed Provisional Restorations for Implant Prosthodontics
Papaspyridakos et al. Use of Vacuum‐Formed Templates to Guide Tooth Preparation and Insertion of Interim Restorations
TWM627867U (zh) 義齒與植體支台連接桿夾持式人工牙齦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