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3574A -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3574A
TW202123574A TW109142191A TW109142191A TW202123574A TW 202123574 A TW202123574 A TW 202123574A TW 109142191 A TW109142191 A TW 109142191A TW 109142191 A TW109142191 A TW 109142191A TW 202123574 A TW202123574 A TW 2021235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rt
ports
router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2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9255B (zh
Inventor
力宗真寛
可知純夫
中村秀人
中尾健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古河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3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9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92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generators with converters, e.g. with mercury-arc rectifi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7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i.e. smartgrids as interface for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30/00Systems supporting specific end-user applications in the sector of transportation
    • Y04S30/10Systems supporting the interoperability of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s
    • Y04S30/12Remote or cooperative char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電力網路係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任一者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以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

Description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近年來,因為對應地球暖化問題,而加速導入利用可再生能源之電源。例如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國會議(COP24)中,世界平均氣溫之目標係被設定,導入可再生能源係成為世界性潮流。另外,因為頻率穩定化限制,照現狀電力系統之原樣時,當提高不具有變動較大之同步化力(GF(調速機)、LFC(負載頻率控制)等)之可再生能源之導入比率時,有引起大規模停電等之障礙之問題。
在此,近年來,提案有關於導入可再生能源之技術(專利文獻1及2、非專利文獻1)。例如在專利文獻1或非專利文獻1中,係提案有一種將複數地產地消之微電網當作基礎,非同步地連接微電網們,融通過與不足之系統及當作其設備之電力路由器(所謂之數位電網路由器)。藉此,當作可大量導入可再生能源。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0619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4/033892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Rikiya Abe,et al., "Digital Grid: Communicative Electrical Grids of the Future",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Volume: 2, Issue: 2,June 2011)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在電力網路中,包含利用可再生能源之電源之微電網們,有時係使直流(DC)之電力路徑,成樹叢狀連接以構成。但是,當係由這種樹叢狀連接所做之構造時,有時在微電網間,有較難以進行彈性之電力融通的情形。又,在電力網路中,當進行用於對應擴張或斷線等之工程時,有時係以開關等,電性地分離工程區域,但是,因為此分離,有時電力網路之運用係被中斷。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事所研發出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適合於彈性之電力融通之電力網路、及適合於彈性之電力融通,又,可抑制運用中斷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目的,本發明一態樣之電力網路係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由該複數電源端口之任一者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
也可以該最後端口之至少一個,係被連接於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
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該最後端口,係也可以在其他該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中,與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壓,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壓控制端口相連接。
具有與該最後端口相連接之該定電壓控制端口之該電力路由器的該最後端口之至少一個,係也可以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
也可以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該電源端口,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壓,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力控制端口,該定電力控制端口係在其他該電力路由器的該複數電源端口之中,與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流,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電源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流控制端口相連接。
也可以包括控制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動作之控制部。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使該至少一個之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該最後端口、及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被控制之端口,以被設定之控制端口。
也可以該至少一個之電力路由器的複數電源端口中之每一個,係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該控制部係對應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充電狀態,使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該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最後端口與控制端口。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使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表示充電狀態之指標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之電力儲存裝置之該電源端口,係自最後端口切換為控制端口。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控制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中,至少兩個之動作。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在該至少兩個之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停止與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維持關於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當該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為最後端口時,停止與該最後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設定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當在該複數合作線之至少一個合作線發生障礙,而且,判定被連接於發生障礙之該合作線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後,切換具有該最後端口之電力路由器的其他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也可以該控制部係當與被連接於切換為最後端口後之該電源端口之合作線相連接之其他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並非定電壓控制端口時,切換該電源端口為定電壓控制端口。
本發明一態樣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係該電力網路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在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中,停止至少兩個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與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維持關於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連接藉合作線而追加之電力路由器,到該預定連接之電力端口。
也可以當該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時,停止與該最後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設定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本發明一態樣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係該電力網路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當在該複數合作線之至少一個合作線發生障礙,而且,判定被連接於發生障礙之該合作線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後,切換具有該最後端口之電力路由器的其他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也可以當被連接於切換為最後端口之該電源端口之合作線之其他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並非定電壓控制端口時,切換該電源端口為定電壓控制端口。
本發明一態樣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係該電力網路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而且,該至少一個之電力路由器的複數電源端口中之每一個,係被連接於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對應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充電狀態,使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該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最後端口與控制端口。
也可以使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之中,表示充電狀態之指標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之電力儲存裝置之該電源端口,自最後端口切換為控制端口。 [發明效果]
當依據本發明時,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結果,可使電力路由器中之電力之流入量與流出量之差異,以最後端口調整,所以,可提供一種適合於彈性之電力融通之電力網路。又,當依據本發明時,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而且,在複數電力路由器之中,停止至少兩個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與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維持關於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連接藉合作線而追加之電力路由器,到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結果,可使電力路由器中之電力之流入量與流出量之差異,以最後端口調整,而且,可維持關於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所以,可提供一種適合於彈性之電力融通,而且,可抑制運用中斷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實施形態。而且,本發明係不侷限於此實施形態。又,在圖面之記載中,對於同一或對應之元件,係適宜賦予同一之編號。
<電力網路的構成元件> 首先,參照圖1A,說明實施形態之電力網路的構成元件。電力網路係例如包含微電網10、及電力路由器21。微電網係包括電力路由器11、樹叢狀之直流母線12、DC/DC轉換器13a,14a,15a,16a,17a、DC/AC轉換器18a、當作電力裝置之EDLC(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13b、電池14b,15b,16b、PV(Photo Voltaic)裝置17b、負載(Load)18b、及能源管理系統(EMS)19。
<電力路由器之構造> 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路由器11係包括做為複數之三個電力端口11a1,11a2,11a3、三個電力量測部11b1,11b2,11b3、及控制電力路由器11之動作之控制部11c。
電源端口11a1,11a2,11a3分別係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電源端口。電力路由器11係轉換自電源端口11a1,11a2,11a3之任一者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之電源端口輸出之電力路由器之一例。電力路由器11係可使用例如雙向電力轉換之自激式等方式之電力轉換器以構成。
電力量測部11b1,11b2,11b3分別係量測關於流通在對應之電源端口11a1,11a2,11a3中之每一個之電力之特性值之量測裝置。在電力量測部11b1,11b2,11b3中量測之特性值,係例如電壓、電流、電力潮流、及相位等。
控制部11c係可控制電力轉換器,控制電源端口11a1、11a2中之電力之流通量。控制部11c係例如包括計算部、記憶部、及通訊部。
計算部係進行用於實現控制部11c之功能之各種計算處理者,其係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DSP(Digita1 Signal Processor)、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適宜組合這些者所構成。
記憶部係包括儲存計算部為了進行計算處理,所使用之各種程式或數據等之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又,記憶部係包括用於記憶計算部在進行計算處理時之作業空間或計算部之計算處理之結果等之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記憶部係也可以包括HDD(Hard Disk Drive)或SSD(Solid State Drive)等之輔助記憶裝置。控制部11c之功能之至少一部份,係藉計算部自記憶部讀出各種程式以執行,而實現做為功能部。
通訊部係可與電力量測部11b1,11b2,11b3通訊之構造,接收電力量測部11b1,11b2,11b3所測得之特性值之資訊。接收之資訊係被記憶在上述記憶部。又,通訊部係可與EMS19通訊之構造,自EMS19接收控制命令,可傳送電力路由器11之動作狀態之資訊,或被記憶到記憶部之特性值之資訊到EMS19。
在電力路由器11中,電源端口11a1係與直流母線12相連接。電源端口11a2係透過當作電力路徑之合作線101,與電力路由器21的電源端口21a相連接。而且,合作線係有時被稱做Edge。電力路由器21係具有與電力路由器11同樣之構造及功能。電源端口11a3係透過合作線101,與未圖示之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相連接。電力路由器21係在電源端口21a之外,還包括電源端口21b及21c。電源端口21b及21c係分別透過合作線101,連接到其他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亦即,複數合作線101係使複數電力路由器11,21及此外之電力路由器,透過電源端口而連接成網格狀。又,電源端口11a1係與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
在電力路由器11中,電源端口11a1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電源端口11a2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電力之電壓被控制為一定之定電壓控制端口,以被設定。電源端口11a3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電力之電流被控制為一定之定電流控制端口,以被設定。定電壓控制端口及定電流控制端口,係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被控制之控制端口之一例。而且,電壓或電流如果係在容許範圍內,也可以變動。如果係在容許範圍內之變動時,電壓或電流可視為一定。容許範圍係考慮例如電力路由器等之包含於電力網路之設備之安全性或動作穩定性等,以被設定。
以下,有時最後端口係記載為d(dependent)端口,定電壓控制端口係記載為CV(Constant Voltage)端口,定電流控制端口係記載為CC(Constant Current)端口。在圖中,有時以記號「d」、「CV」、「CC」,表示電源端口之設定。
另外,在電力路由器21中,電源端口21a係當作CC端口,以被設定。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係被設定為d端口、CV端口、及CC端口之任一者。
電力路由器11,21皆係具有三個電源端口,但是,也可以包括四個以上之電源端口。
<被連接於直流母線12之元件> 接著,說明被連接於直流母線12之元件。這些元件係被連接於與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11a1。
EDLC13b係雙電層電容器,其係供給電力之電力裝置之一例,也係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DC/DC轉換器13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3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3a2,與EDLCl3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3a係當自EDLC13b,對應其電力儲存量(充電量)之結果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3a2時,使其轉換為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之電壓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3a1往直流母線12輸出。另外,DC/DC轉換器13a係當自直流母線12,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之電壓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3a1時,使其轉換為結果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3a2往EDLC13b輸出。亦即,輸出入端口13a1係設定為CV端口,輸出入端口13a2係設定為d端口。
電池14b係鉛蓄電池,其係供給電力之電力裝置之一例,也係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DC/DC轉換器14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4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4a2,與電池14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4a係當自電池14b,對應其電力儲存量(充電量)之結果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4a2時,使其轉換為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之電壓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4a1往直流母線12輸出。另外,DC/DC轉換器14a係當自直流母線12,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之電壓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4a1時,使其轉換為結果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4a2往電池14b輸出。亦即,輸出入端口14a1係被設定為CV端口,輸出入端口14a2係被設定為d端口。
電池15b係鋰離子電池,其係供給電力之電力裝置之一例,也係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DC/DC轉換器15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5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5a2,與電池15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5a係輸出入端口15a1被設定為CV端口,輸出入端口15a2被設定為d端口之DC/DC轉換器。
電池16b係鋰離子電池,其係供給電力之電力裝置之一例,也係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DC/DC轉換器16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6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6a2,與電池16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6a係輸出入端口16a1被設定為CV端口,輸出入端口16a2被設定為d端口之DC/DC轉換器。
而且,電池14b,15b,16b也可以係被搭載於電動車或油電車者。
又,EDLC13b及電池14b,15b,16b,也可以包括取得關於電壓或溫度等之充電狀態之資訊之周知之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係例如包含偵知器、微電腦、及輸出入界面之構造。BMS係使關於取得之充電狀態之資訊,傳送到與自身連接之DC/DC轉換器或後述之EMS。BMS也可以被設於EDLC13b及電池14b,15b,16b的外部,或者,包括與自身連接之DC/DC轉換器。
PV裝置17b係藉太陽能發電,供給電力(發電)之電力裝置之一例。PV裝置17b係對應氣象條件而改變發電力,所以,輸出電力成為最大之最佳動作點也改變。DC/DC轉換器17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7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7a2,與PV裝置17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7a係當自PV裝置17b,對應其發電量之結果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7a2時,構成動作點所追蹤之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方式之控制,使得藉其發電量而輸出電力成為最大。DC/DC轉換器17a係使相當於最大輸出電力之結果之直流電力,自輸出入端口17a1往直流母線12輸出。亦即,輸出入端口17a1係被設定為d端口。
負載18b係消耗交流電力之電力裝置之一例。DC/AC轉換器18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8a1,與直流母線12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8a2,與負載18b電性連接。DC/AC轉換器18a係當自直流母線12,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壓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8a1時,使其轉換為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力之交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8a2往負載18b輸出。負載18b係藉此交流電力而動作。亦即,輸出入端口18a2係被設定為d端口,輸出入端口18a2係被設定為定電力控制端口。
EMS19係綜合性地管理微電網10之狀態之系統。EMS19係控制DC/DC轉換器13a,14a,15a,16a,17a與DC/AC轉換器18a,在被輸出入這些之電力之中,控制電流、電壓或電力成為控制對象之電力。而且,做為電力轉換器之DC/DC轉換器13a,14a,15a,16a,17a、及DC/AC轉換器18a,係包括為了控制,而量測關於電力之特性值之與電力量測部11b1同樣之電力量測部,而且,使特性值之量測結果之資訊,可與EMS19通訊地構成之EMS19,係依據接收之量測結果之資訊,控制各電力轉換器之動作。又,EMS19係自電力路由器11的控制部11c,接收電力路由器11之動作狀態之資訊,或被記憶到記憶部之特性值之資訊,依據這些資訊,傳送控制命令到控制部11c。亦即,EMS19係可控制電力路由器11之動作。又,EMS19之構造,也係可與其他微電網的EMS相通訊。在此情形下,EMS19也可以控制電力路由器11與其他微電網的電力路由器之至少兩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
EMS19係例如與控制部11c同樣地,包括計算部、記憶部、及通訊部。計算部係包括用於實現EMS19之功能之進行各種計算處理之CPU、ASIC、FPGA、DSP、GPU、或適宜組合這些者等。記憶部係包括儲存有計算部為了進行計算處理所使用之各種程式或數據等之ROM,或用於記憶計算部在進行計算處理時之作業空間或計算部之計算處理之結果等之RAM等,也可以包括HDD或SSD等之輔助記憶裝置。控制部之功能之至少一部份,係藉計算部自記憶部讀出各種程式以執行,而實現功能部之功能。
圖1B係說明實施形態之電力網路的構成元件之另一態樣之圖。在圖1B中,圖1所示之微電網10係被置換為微電網10A。
微電網10A係在微電網10之構造中,置換直流母線12為直流母線12A,置換DC/DC轉換器14a為DC/DC轉換器14Aa,具有追加DC/AC轉換器31後之構造。
DC/AC轉換器31係DC側之輸出入端口31a,被電性連接到直流母線12,AC側之輸出入端口31b係被電性連接到電力公司的電力系統32。DC/AC轉換器31係當結果之交流電力,自電力系統32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31b時,使其轉換為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壓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31a往直流母線12A輸出。又,DC/AC轉換器31係當自直流母線12A,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壓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31a時,使其轉換為結果之交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31b往電力系統32輸出。亦即,輸出入端口31a係被設定為CV端子端口,輸出入端口31b係被設定為d端口。藉此,微電網10A係可自電力系統32接收電力,同時輸出(例如賣電)電力到電力系統32。
又,在微電網10A中,DC/DC轉換器14Aa係包括:輸出入端口14Aa1,與直流母線12A電性連接;以及輸出入端口14Aa2,與電池14b電性連接。DC/DC轉換器14Aa係當自電池14b,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流之直流電力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4Aa2時,使其轉換為結果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4a1往直流母線12A輸出。另外,DC/DC轉換器14Aa係當結果之直流電力,自直流母線12A被輸入到輸出入端口14Aal時,使其轉換為在既定範圍內為一定電流之直流電力,以自輸出入端口14Aa2往電池14b輸出。亦即,輸出入端口14Aal係被設定為d端口,輸出入端口14Aa2係被設定為CC端口。
依據以上之構成元件之說明,說明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圖2係實施形態1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電力網路100係包括:複數節點,具有複數電源端口;以及複數合作線,使這些節點透過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在圖2中,複數節點之中,表示節點N1及節點N2,複數合作線之中,係表示電力路徑P1,P2,P3,P4,P5及P6。
節點N1,N2分別係以如圖1A及1B所示之微電網10,10A之包括電力路由器與直流母線與各種電力裝置之微電網所構成。但是,在電力網路100的複數節點之中,也可以不包含僅以電力路由器所構成之節點。亦即,各節點係包括電力路由器。
節點N1的電力路由器所包括之電源端口T11,T12,T13,分別係被設定為CV端口、d端口、CC端口。節點N2的電力路由器所包括之電源端口T21,T22,T23,24,分別係被設定為d端口、CV端口、CC端口、CC端口。而且,節點的電源端口之類型,也可以藉電力路由器所包括之控制部之控制,相互切換。
電力路徑P1係連接節點N1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11、及節點N2的電源端口T21。電力路徑P2係連接節點N1的電源端口Tl2、及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3係連接節點N1的電力端口T13、及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4係連接節點N2的電力端口T22、及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5係連接節點N2的電源端口T23與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6係連接節點N2的電源端口T24與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
各節點係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被設定為d端口。又,各合作線之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到CV端口。各合作線之另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到d端口或CC端口。
如此一來,在電力網路100中,各節點的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被設定為d端口,所以,可使各節點中之電力之流入量與流出量之差異,以d端口調整。在此情形下,d端口係發揮做為緩衝器之功能。例如在節點N1中,當電力自電源端口T11及T13流出時,與流出量之總和相同量之電力係流入到d端口。又,當第1量之電力係自電源端口T11流出,比第1量還要多之第2量之電力係自電源端口T13流入時,第2量與第1量之差之量之電力係自d端口流出。結果,電力網路100係成為適合於利用d端口之彈性之電力融通之網路構造。又,各合作線之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於CV端口。藉此,輸出入到合作線之電力之電壓係很穩定。又,如果合作線之另一邊之端部被連接到CC端口時,關於其聯動線,係被同時控制電流與電壓,所以,可實現最佳控制之合作線。
(實施形態2) 圖3係實施形態2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電力網路200係包括複數節點N3,N4,N5,N6,N7,N8及N9、電力路徑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P20,P21,P22,P23、及電池B3,B4,B5,B6,B7,B8,B9。
節點N3係包括電源端口T31,T32,T33,T34,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d端口、CV端口、CC端口、CC端口。節點N4係包括電源端口T41,T42,T43,T44,這些係依據被設定為d端口、CV端口、CV端口、CC端口。節點N5係包括電源端口T51,T52,T53,T54,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CV端口、CC端口、d端口、CC端口。
節點N6係包括電源端口T61,T62,T63,T64,T65,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CV端口、CV端口、CV端口、CV端口、d端口。節點N7係包括電源端口T71,T72,T73,T74,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CC端口、CV端口、d端口、CV端口。節點N8係包括電源端口T81,T82,T83,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CC端口、d端口、CC端口。節點N9係包括電力端口T91,T92,T93,這些係依序被設定為CC端口、CC端口、d端口。
電池B3,B4,B5,B6,B7,B8係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
電力路徑P7係連接節點N3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32,與節點N4的做為CC端口之電力端口T44之合作線。因此,此電力路徑P7係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合作線。有時記載這種合作線為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8係連接電池B3與節點N3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31。電力路徑P9係連接節點N3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33,與節點N5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51,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10係連接節點N3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34,與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1,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
電力路徑P11係連接電池B4與節點N4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41。電力路徑P12係連接節點N4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42,與節點N8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81,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13係連接節點N4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43,與節點N5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52,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
電力路徑P14係連接電池B5與節點N5的做為d端口之電力端口T53。電力路徑P15係連接節點N5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54,與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2,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16係連接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3,與節點N7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71,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17係連接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4,與節點N9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91,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
電力路徑P18係連接電池B6與節點N6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65。電力路徑P19係連接節點N7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72,與節點N8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83,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
電力路徑P20係連接電池B7與節點N7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73。電力路徑P21係連接節點N7的做為CV端口之電力端口T74,與節點N9的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92,電壓及電流被控制之控制合作線。電力路徑P22係連接電池B8與節點N8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82。電力路徑P23係連接電池B9與節點N9的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93。
在電力網路200中,做為合作線之全部電力路徑P7,P9,P10,P12,P13,P15,P16,P17,P19,P21,係電壓及電流被控制。又,全部節點N3,N4,N5,N6,N7,N8,N9中之每一個係在d端口,連接有成為緩衝器之電池B3,B4,B5,B6,B7,B8,B9中之每一個,所以,藉各節點,可調整電力之流入量與流出量之差異,可實現藉全部合作線,而可進行任意電力融通之彈性網路構造。
(實施形態3) 圖4係實施形態3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電力網路200A係在圖3所示之電力網路200之構造中,具有削除電池B3,B4,B8,B9,使電力路徑P7,P10,P12,P17分別置換為P7A,P10A,P12A,P17A之構造。又,在節點N3,N4,N8,N9中,一部份電源端口之連接目的地係被變更。
具體說來,在節點N3中,被設定為d端口之電力端口T31,係與電力路徑P10A相連接。結果,電力路徑P10A係一邊之端部被連接於d端口,另一邊之端部被連接於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1,所以,其並非電壓與電流皆被控制之合作線。有時記載這種合作線為非控制合作線。而且,在圖中,係以虛線表示非控制合作線。
又,在節點N4中,被設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41,係與電力路徑P7A相連接。結果,電力路徑P7A係一邊之端部被連接於d端口,另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於節點N3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32之非控制合作線。
又,在節點N8中,被設定為d端口之電力端口T82,係與電力路徑P12A相連接。結果,電力路徑P12A係一邊之端部被連接於d端口,另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於節點N4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42之非控制合作線。
又,在節點N9中,被設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T93,係與電力路徑Pl7A相連接。結果,電力路徑Pl7A係一邊之端部被連接於d端口,另一邊之端部係被連接於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4之非控制合作線。
在電力網路200A中,具有以合作線連接d端口之CV端口之節點N5,N6,N7的d端口,係分別被連接到電池B5,B6,B7。在電力網路200A中,全部合作線並非控制合作線,但是,藉連接削除電池後之節點的d端口(例如節點N9的d端口),與未削除電池之節點的CV端口(例如節點N6的CV端口),係實現可一邊削減電池數量,一邊進行彈性電力融通之網路構造。
(實施形態4) 接著,當作電力網路變更方法之一例,係說明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圖5係實施形態4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圖5所示之電力網路300,係在圖2所示之電力網路100之構造中,具有置換節點N2為節點N10之構造。節點N10係具有電源端口T101,T102,T103,T104。電源端口T101係CC端口,以電力路徑P1連接節點N1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11。電源端口T102係CV端口,以電力路徑P31與其他節點相連接。電源端口T103係CC端口,以電力路徑P32與其他節點相連接。電源端口T104係d端口,以電力路徑P33與其他節點相連接。
當擴張此電力網路300時,係只要在節點N1的空出之電源端口T14,透過電力路徑P14,連接節點N1l的電源端口T111即可。此時,如果以電源端口T14與電源端口T111,一者設定為CV端口,另一者設定為CC端口時,可將電力路徑P14當作控制合作線。又,可不中斷節點N1的其他電源端口T11,T12,Tl3之運用地,實施擴張工程。
(實施形態5) 圖6係實施形態5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圖6所示之電力網路300A係具有在圖5所示之電力網路300,追加可控制全部節點之動作之EMS310之構造。這種EMS310有時係稱做中心EMS。
在電力網路300A中,係當作節點N1與節點N10之間,追加新的節點。在此情形下,首先,EMS310係停止節點N1與節點N10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做為電源端口之電源端口T11、T101相關之節點N1與節點N10之動作,同時維持與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相關之節點N1與節點N10之動作。
接著,卸下電力路徑P1,使追加之節點N12的電源端口T121與電源端口T11,以當作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41連接,使電源端口T122與電源端口T101,以當作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42連接。節點N12的其他之電源端口T123係也可以藉電力路徑P43,與其他節點相連接。而且,關於被連接到電力路徑P41,P42,P43之電源端口,係一者設定為CV端口,另一者設定為CC端口或d端口。之後,EMS310係再開始節點N1,N10停止之動作,開始節點N12之動作。
當依據此方法時,針對節點N1與節點N10,係僅停止與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動作,維持與此外之電源端口相關之動作,所以,可一邊抑制電力網路300A之運用中斷之程度,一邊實施擴張工程。
(實施形態6) 圖7係實施形態6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圖7所示之電力網路100A係具有在圖2所示之電力網路100,追加可控制全部節點之動作之EMS110之構造。
在電力網路100A中,係當作在節點N1與節點N2之間,追加新的節點。在此情形下,首先,EMS110係停止節點N1與節點N2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做為電源端口之電源端口T11、T21相關之節點N1與節點N2之動作,同時維持與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相關之節點N1與節點N2之動作。但是,電源端口T21係被設定為d端口,所以,當停止動作時,節點N2的d端口係成為不存在。在此,EMS110係在停止與電源端口T21相關之節點N2之動作之前,確認做為節點N2之預定連接以外之電子端口,被設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之存在。在此,電源端口T23,T24係CC端口,所以,例如設定使電源端口T24變更為d端口。
接著,卸下電力路徑P1,使追加之節點N13的電源端口T131與電源端口T11,以當作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51連接,使電源端口T132與電源端口T21,以當作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52連接。節點N13的其他之電源端口T133,也可以係藉電力路徑P53而與其他節點相連接。之後,EMS110係再開始節點N1,N2停止之動作,開始節點N13之動作。
當依據此方法時,針對節點N1與節點N2,係僅停止與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動作,維持與此外之電源端口相關之動作,所以,可一邊抑制電力網路100A之運用中斷之程度,一邊實施擴張工程。又,針對節點N2,確保d端口,所以,電力網路100A之彈性電力融通係被維持。
而且,在此方法中,係使被設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變更為d端口。相對於此,當預定連接以外之電子端口全部係CV端口時,EMS係適宜選擇任何CV端口,使以合作線而與該CV端口相連接之節點的電源端口,變更為CV端口後,變更選定之CV端口為d端口。藉此,確保合作線之一邊係被連接到CV端口之狀態。
(實施形態7) 接著,當作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之一例,係說明電力網路之障礙時運用方法。圖8係實施形態7之電力網路之障礙時運用方法之說明圖。圖8所示之電力網路200B係具有在圖4所示之電力網路200A,追加可控制全部節點之動作之EMS210之構造。
如圖8所示,當作連接節點N6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64,與節點N9的當作d端口之電源端口T93之做為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17A發生斷線。當發生斷線時,EMS210係由自節點N6,N9中之每一個所包括之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所傳送之量測結果之資訊,檢知發生斷線。又,當發生斷線時,節點N6,N9中之每一個所包括之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之構造,也可以係傳送已發生斷線之資訊到EMS210。
EMS210係當檢知發生斷線時,停止與被連接於電力路徑P17A之電源端口T64相關之節點N6之動作、及與電源端口T93相關之節點N9之動作。EMS210係在停止與電源端口T93相關之節點N9之動作之前,判定電源端口T93係d端口,傳送控制命令到節點N9,執行使被設定為CC端口之電源端口T92切換為d端口之端口類型切換。藉此,在節點N9確保d端口。而且,當電源端口T92係被切換為d端口時,連接電源端口T92與節點N7的電源端口T74之電力路徑P20,係自控制合作線改變為非控制合作線。
當依據此方法時,係可一邊維持電力網路200B之彈性電力融通,一邊抑制運用中斷之程度。
(實施形態8) 圖9係實施形態8之電力網路之障礙時運用方法之說明圖。本實施形態也與實施形態7同樣地,參照電力網路200B做說明。
如圖9所示,當作連接節點N3的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T32,與節點N4的當作d端口之電源端口T41之做為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7A發生斷線。當發生斷線時,EMS210係由自節點N3,N4中之每一個所包括之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所傳送之量測結果之資訊,檢知發生斷線。又,當發生斷線時,EMS210係也可以節點N3,N4中之每一個所包括之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傳送已發生斷線之資訊到EMS210。
EMS210係當檢知發生斷線時,停止與連接於被電力路徑P7A之電源端口T32相關之節點N3之動作、及與電源端口T41相關之節點N4之動作。EMS210係在停止與電力端口T41相關之節點N4之動作之前,判定電源端口T41係d端口。又,EMS210係在節點N4,也確認電源端口T41之其他電源端口係CV端口。之後,傳送控制命令到節點N4,在被設定為CV端口之電源端口之中,例如為了執行切換電源端口T43為d端口之端口類型切換,傳送控制命令到節點N4的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端口類型切換(1))。藉此,在節點N4確保d端口。節點N4的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係當結束切換時,通知結束到EMS210。
另外,EMS210係在電源端口T43切換為d端口前,確認與被連接到電源端口T43之電力路徑P13相連接之其他電源端口之類型。在本例中,電力路徑P13之連接目的地之電源端口,係節點N5的電源端口T52,其被設定為CC端口。在此情形下,EMS210係判定電源端口T52並非CV端口,為了執行切換電源端口T52為CV端口之端口類型切換,傳送控制命令到節點N5的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端口類型切換(2))。節點N5的電力路由器的控制部,係當結束切換時,通知結束到EMS210。EMS210係在接收結束之通知後,執行切換電源端口T43為d端口。藉此,電力路徑P13係改變為非控制合作線,但是,一邊係被連接於CV端口,所以,電壓係被控制為一定。
當依據此方法時,可一邊維持電力網路200B之彈性電力融通,一邊抑制運用中斷。又,關於合作線,可確保控制電壓為一定之狀態。
而且,實施形態7及8之障礙時運用方法,係不侷限於斷線,也可適用於短路或接地故障等之各種障礙。
(實施形態9) 接著,當作電力網路變更方法之一例,說明對應電力儲存裝置之充電狀態之電源端口之設定之切換方法。圖10係實施形態9電源端口之設定之切換方法之說明圖。圖10所示之電力網路400,係與實施形態1之電力網路同樣地,包括:複數節點,具有複數電源端口;以及複數合作線,使這些節點透過電源端口,以連接成網格狀。在圖10中,複數節點之中,係表示節點N21及節點N22,複數合作線之中,係表示電力路徑P61,P62,P63,P64,P65,P66。而且,電力網路400係包括電池B21,B22、及可控制全部節點之動作之EMS410。電池B21,B22係包括BMS。電池B21,B22係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電池B21,B22係電力儲存裝置之一例,其係例如鋰離子電池。
電力路徑P61係連接節點N21的電源端口T211,與節點N22的電源端口T223。電力路徑P62係連接節點N21的電源端口T212與電池B21。電力路徑P63係連接節點N21的電源端口T213,與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64係連接節點N22的電源端口T221與電池B21。電力路徑P65係連接節點N22的電源端口T222,與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電力路徑P66係連接節點N22的電源端口T224,與其他節點的電源端口。
在此電力網路400中,EMS410係對應電池B21,B22之充電狀態,使被連接到電池B21,B22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T212,T221,相互切換為d端口與控制端口。
例如電源端口T212係自如圖10之上側所示之圖之CC端口之設定,切換為如下側所示之圖之d端口之設定。又,電源端口T212係自d端口之設定,切換為CC端口之設定。又,電源端口T221係自如圖10之上側所示之圖之d端口之設定,切換為如下側所示之圖之CC端口之設定。又,電源端口T221係自CC端口之設定,切換為d端口之設定。這些切換係EMS410係自BMS所取得之關於電池B21,B22之充電狀態之資訊,取得充電狀態,對應取得之充電狀態以被執行。充電狀態之取得,係藉由計算部所做之計算,或被記憶於記憶部之表數據之參照等,而被執行。在被參照之表數據中,係儲存有關於充電狀態之資訊與充電狀態之對應關係。
以下,藉具體例以說明實施形態9之方法。在圖10之上側所示之圖中,電池B22係被連接於d端口,發揮做為緩衝器之功能。又,電池B22係被連接於CC端口。在此狀態中,當作電池B22係調整餘力較小,電池B21係調整餘力較大。
在此,所謂調整餘力,係意味發揮當作緩衝器之功能之程度,所謂調整餘力較大,係意味發揮做為緩衝器之功能較大。例如在某電池中,做為充電狀態之指標之一例之SoC(State Of Charge),當係接近上限值(例如100%)之值時,發揮做為放電電力之放電緩衝器之功能係較高,所以,調整餘力係較大,當係SoC接近下限值(例如0%)之值時,發揮做為充電電力之充電緩衝器之功能係較低,所以,調整餘力係較小。又,當SoC係遠離上限值及下限值(例如50%程度)時,可說發揮做為放電緩衝器與充電緩衝器之功能皆較高。在本實施形態中,EMS410係SoC遠離上限值及下限值,例如較接近50%之電池,係判定為調整餘力較大。又,EMS410係SoC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例如較遠離50%之電池,係判定為調整餘力較小。
EMS410係當由藉來自BMS之資訊所取得之SoC,判定電池B22之調整餘力比電池B21之調整餘力還要小(SoC係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時,使被連接於電池B22之電源端口T221,自d端口切換為CC端口,使被連接於電池B21之電源端口T212,自CC端口切換為d端口。而且,一邊維持電池B21及B22之至少一邊之緩衝器之功能,一邊執行切換,所以,也可以在切換電源端口T212為d端口後,切換電源端口T221為CC端口。
又,當係圖10上側之圖時,在節點N22中,當電源端口T221係d端口時,電源端口T222,T223,T224分別係CV端口、CV端口、CC端口。在此情形下,當切換電源端口T221為CC端口時,節點N22的d端口係消失。在此,為了維持d端口之存在,也可以在自CV端口切換電源端口T223為d端口後,切換電源端口T221為CC端口。又,當係圖10上側之圖時,在節點N21中,當電源端口T212係CC端口時,電源端口T211,T213分別係d端口、CV端口。在此情形下,當切換節點N22的電源端口T223為d端口時,有做為合作線之電力路徑P61之電壓穩定性係降低之虞。在此,為了確保電力路徑P61之電壓穩定性,也可以自d端口切換電源端口T211為CV端口後,切換電源端口T223為d端口。
因此,電源端口之切換順序之一例係如下。亦即,首先,切換電源端口T212為d端口。接著,切換電源端口T211為CV端口。接著,切換電源端口T223為d端口。接著,切換電源端口T221為CC端口。
當依據實施形態9之方法時,可一邊維持電力網路400之彈性電力融通,一邊使做為電力儲存裝置之電池之做為緩衝器之調整餘力,成為較大之狀態。
而且,在實施形態9之方法中,EMS410係判定電池B21,B22之中,SoC遠離上限值及下限值之電池之調整餘力較大,判定SoC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之電池之調整餘力較小,但是,調整餘力之判定基準係不侷限於此。例如EMS410也可以係在電池B21,B22之中,判定取得之剩餘容量,遠離最大容量及最小容量之電池,係調整餘力較大。在此情形下,電池之剩餘容量係充電狀態之指標。例如當電池B21,B22係最大容量彼此不同之電池時,有時最好將電池之剩餘容量,當作充電狀態之指標。又,當電池係有複數個時,可以使被連接到調整餘力最小之電池之電源端口,自d端口切換為CC端口,也可以使被連接於依據表示充電狀態之指標而決定之調整餘力,比既定基準還要小之兩個以上之電池之電源端口,自d端口切換為CC端口。
又,使被連接於電池之電源端口,自d端口切換為CC端口之判定條件,係不侷限於上述者。例如EMS410也可以係當被連接於做為d端口之電源端口之電池,判定為SoC係處於既定範圍後,維持d端口之設定,當判定其偏離既定範圍後,執行切換為CC端口之控制。既定範圍係例如使下限值為20%或30%,使上限值為70%或80%之範圍,但是,也可以係因為電池而為不同之範圍。又,不侷限於SoC,也可以對應剩餘容量係處於既定範圍或已偏離之判定,執行切換之控制。
又,EMS410也可以取得其他EMS或外部伺服器、電力網路400之發電量・需求預測資訊。發電量・需求預測資訊,係包含電力網路400中之發電量之預測資訊或電力之需求預測資訊。例如當電力網路400包含PV裝置時,其也可以包含設置有PV裝置之地域之季節或現在之天氣、今後之天氣預報等之資訊。又,例如當電力網路400包含被搭載於電動車或油電車等之電動自動車之電池時,其也可以包含由這些電動自動車所做之電力需求供給之資訊。
EMS410也可以係依據取得之發電量・需求預測資訊,變更調整餘力大小之判定基準。例如當獲得預測今後發電量會增加之資訊後,期望在緩衝器有較多之可充電之電力量,所以,也可以判定SoC較接近下限值之電池,係調整餘力較高之電池。又,例如當獲得預測今後電力之需求會增加之資訊後,期望在緩衝器有較多之可放電之電力量。在此,也可以判定SoC較接近上限值之電池,係調整餘力較高之電池。這種由EMS410所做之判定基準之變更,係例如藉由計算部所做之計算,或被記憶於記憶部之表數據之參照等而執行。
又,EMS410也可以係依據取得之發電量・需求預測資訊,變更為了切換電源端口,所設定之與指標(例如SoC)相關之既定範圍。
又,在實施形態9之方法中,係使被連接於電池之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d端口與CC端口,但是,也可以相互切換為d端口與做為控制端口之CV端口。
又,在實施形態9之方法中,係對應被連接於各節點的電力路由器之電池B21,B22之充電狀態,執行電源端口之設定之切換。但是,另一實施形態之方法,係也可以對應被連接於同一節點的電力路由器的複數電源端口中之每一個之複數電池中之每一個之充電狀態,執行電源端口之設定之切換。
又,在圖1A及1B中,被設定為CV端口之輸出入端口(例如輸出入端口15a1),也可以係被垂下控制,使得追隨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與輸出入之電力之關係,係具有既定之垂下特性之參照函數。在此,所謂「垂下特性」,係意味垂下特性,電壓與電力之輸出入量之關係,係包括綿延既定之電壓範圍,電力之輸出入量並非為一定之關係,或者,綿延既定之電力輸出入量之範圍,電壓並非為一定之關係之特性。
例如圖11係關於輸出入端口15a1之垂下控制一例之說明圖。當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在V2與V3之間時,微電網10係電力供需為平均性之平常狀態,參照函數係被設定為電池15b沒有充放電之狀態(P=0)。
又,當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係在V1與V2間之時,微電網10係處於電力需求比平常狀態還要多,電壓降低之第1準平常狀態,參照函數係被設定為執行藉比較大之垂下係數,電池15b放電之垂下控制。另外,當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係在V3與V4間之時,微電網10係處於電力需求比平常狀態還要少,電壓上昇之第2準平常狀態,參照函數係被設定為執行藉比較大之垂下係數,電池15b充電之垂下控制。
又,當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係V1未滿時,微電網10係處於電力需求比第1準平常狀態還要多很多之過渡狀態,參照函數係被設定為藉界定之最大電力P1,電池15b放電。另外,當直流母線12側之電壓超過V4時,微電網10係處於電力需求比第2準平常狀態還要少很多之過渡狀態,參照函數係被設定為藉界定之最大電力∣P2∣,電池15b充電。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之電力網路中,如果任何節點係包括微電網10或10A之構造時,微電網10係在d端口連接有EDLC13b及電池14b,15b,16b,所以,微電網10全體係發揮做為電力儲存裝置之功能。又,也可以與微電網10A同樣地,任何節點的d端口係被連接到電力公司的電力系統,藉收電或賣電,調整電力之流入量與流出量之差異。
又,本發明係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適宜組合上述各構成元件以構成者,也包含於本發明。又,更佳效果或變形例,係由該業者可很容易導出。因此,本發明的更廣泛之態樣,係不侷限上述實施形態,可做種種變更。
10,10A:微電網 11,21:電力路由器 11a1,11a2,11a3,21a,21b:電源端口 11b1,11b2,11b3:電力量測部 11c:控制部 12:直流母線 13a,14a,14Aa,15a,16a,17a:DC/DC轉換器 13a1,13a2,14a1,14Aa1,14a2,14Aa2,15a1,15a2,16a1,16a2,17a1,17a2,18a1,18a2:輸出入端口 13b:EDLC 14b,15b,16b,B3,B4,B5,B6,B7,B8,B9,B21,B22:電池 17b:PV裝置 18a,31:DC/AC轉換器 18b:負載 19,110,210,310,410:EMS 32:電力系統 100,100A,200,200A,200B,300,300A,400:電力網路 101:合作線 N1,N2,N3,N4,N5,N6,N7,N8,N9,N10,N11,N12,N13,N21,N22:節點 P1,P2,P3,P4,P5,P6,P7,P7A,P8,P9,P10,P10A,P11,P12,P12A,P13,P14,P15,P16,P17,P17A,P18,P19,P20,P21,P22,P23,P31,P32,P33,P41,P42,P43,P51,P52,P53,P61,P62,P63,P64,P65,P66:電力路徑 T11,T12,T13,T14,T21,T22,T23,T24,T31,T32,T33,T34,T41,T42,T43,T44,T51,T52,T53,T54,T61,T62,T63,T64,T65,T71,T72,T73,T74,T81,T82,T83,T91,T92,T93,T101,T102,T103,T104,T111,T121,T122,T123,T131,T132,T133,T211,T212,T213,T221,T222,T223,T224:電源端口
〔圖1A〕係說明實施形態之電力網路的構成元件之圖。 〔圖1B〕係說明實施形態之電力網路的構成元件之另一態樣之圖。 〔圖2〕係實施形態1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 〔圖3〕係實施形態2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 〔圖4〕係實施形態3之電力網路之構造圖。 〔圖5〕係實施形態4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 〔圖6〕係實施形態5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 〔圖7〕係實施形態6之電力網路之擴張方法之說明圖。 〔圖8〕係實施形態7之電力網路之障礙時運用方法之說明圖。 〔圖9〕係實施形態8之電力網路之障礙時運用方法之說明圖。 〔圖10〕係實施形態9之電源端口之設定之切換方法之說明圖。 〔圖11〕係垂下控制一例之說明圖。
10:微電網
11:電力路由器
11a1,11a2,11a3:電源端口
11b1,11b2,11b3:電力量測部
11c:控制部
12:直流母線
13a,14a,15a,16a,17a:DC/DC轉換器
13a1,13a2,14a1,14a2,15a1,15a2,16a1,16a2,17a1,17a2,18a1,18a2:輸出入端口
13b:EDLC
14b,15b,16b:電池
17b:PV裝置
18a:DC/AC轉換器
18b:負載
19:EMS
21:電力路由器
21a,21b,21c:電源端口
101:合作線

Claims (20)

  1. 一種電力網路,其包括: 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從該複數電源端口中之任一個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 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連接成網格狀;以及 電力裝置,消耗或供給該複數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被連接到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之電力, 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的該複數電源端口的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
  2. 如請求項1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最後端口的至少一個,係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
  3. 如請求項1之電力網路,其中該複數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該最後端口,係與其他之該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中,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壓,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壓控制端口相連接。
  4. 如請求項3之電力網路,其中具有與該最後端口相連接之該定電壓控制端口之該電力路由器的該最後端口的至少一個,係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電力儲存裝置。
  5. 如請求項1之電力網路,其中該複數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該電源端口,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壓,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力控制端口,該定電力控制端口係與其他之該電力路由器的該複數電源端口之中,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電流,在既定範圍內被控制為一定之電源端口,以被設定之定電流控制端口相連接。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電力網路,其中其包括控制該複數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動作之控制部。
  7. 如請求項6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使該至少一個電力路由器的至少一個之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該最後端口、及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係被控制之端口,以被設定之控制端口。
  8. 如請求項7之電力網路,其中該至少一個之電力路由器的複數電源端口中之每一個,係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 該控制部係對應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充電狀態,使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該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最後端口與控制端口。
  9. 如請求項7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使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之中,表示充電狀態之指標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之電力儲存裝置之該電源端口,自最後端口切換為控制端口。
  10. 如請求項6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控制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中,至少兩個之動作。
  11. 如請求項10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停止該至少兩個之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與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維持關於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
  12. 如請求項11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當該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為最後端口時,停止與該最後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設定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13. 如請求項10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當該複數合作線之至少一個合作線發生障礙,而且,判定被連接到發生障礙後之該合作線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後,切換具有該最後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其他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14. 如請求項13之電力網路,其中該控制部係當被連接到與切換為最後端口之該電源端口相連接之合作線之其他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並非定電壓控制端口時,切換該電源端口為定電壓控制端口。
  15. 一種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電力網路係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以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 停止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中,至少兩個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之電源端口之中,與藉合作線而預定連接之電力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維持關於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 藉合作線而連接追加之電力路由器,到該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
  16. 如請求項15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中當該預定連接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時,停止與該最後端口相關之電力路由器之動作,同時設定該預定連接以外之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17. 一種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電力網路係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以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的該複數電源端口的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 當在該複數合作線之至少一個合作線發生障礙,而且,判定被連接到發生障礙之該合作線之電源端口係最後端口時,切換具有該最後端口之電力路由器的其他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為最後端口。
  18. 如請求項15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中當被連接到與切換為最後端口後之該電源端口相連接之合作線之其他電力路由器的電源端口,並非定電壓控制端口時,切換該電源端口為定電壓控制端口。
  19. 一種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電力網路係包括:複數電力路由器,具有可輸入及輸出直流電力之複數電源端口,轉換自該複數電源端口之至少一個所輸入之電力,以自其他之至少一個電源端口輸出;複數合作線,使該複數電力路由器透過該電源端口,以連接成網格狀;以及電力裝置,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之至少一個之與該合作線未連接之電源端口,消耗或供給電力;該複數電力路由器中之每一個地該複數電源端口的至少一個,係當作被輸入或輸出之直流電力之特性未被控制之最後端口,以被設定,而且,該至少一個電力路由器的複數電源端口中之每一個,係被連接到可儲存及釋放直流電力之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 對應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充電狀態,使被連接到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中之每一個之該電源端口,相互切換為最後端口與控制端口。
  20. 如請求項19之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其中使被連接於該複數電力儲存裝置之中,表示充電狀態之指標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之電力儲存裝置之該電源端口,自最後端口切換為控制端口。
TW109142191A 2019-12-03 2020-12-01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TWI819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8832 2019-12-03
JP2019218832 2019-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574A true TW202123574A (zh) 2021-06-16
TWI819255B TWI819255B (zh) 2023-10-21

Family

ID=7622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2191A TWI819255B (zh) 2019-12-03 2020-12-01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94214A1 (zh)
EP (1) EP4071967A4 (zh)
JP (1) JPWO2021111967A1 (zh)
CN (1) CN114762208A (zh)
TW (1) TWI819255B (zh)
WO (1) WO20211119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3453B2 (ja) 2009-09-10 2011-09-28 力也 阿部 多端子型非同期連系装置、電力機器制御端末装置と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437791B (zh) * 2011-10-06 2014-05-11 Gcca Inc 網路化直流供電系統
WO2014033892A1 (ja) 2012-08-31 2014-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融通ルート作成方法、並びに電力融通ルート作成装置
WO2014111995A1 (ja) * 2013-01-15 2014-07-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運用方法
JP2014138452A (ja) * 2013-01-15 2014-07-28 Nec Corp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運用方法
US9935459B2 (en) * 2013-05-17 2018-04-03 Nec Corporation Power network system, and power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JPWO2015037212A1 (ja) * 2013-09-10 2017-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電力ルータ、管理サーバ
JPWO2015107593A1 (ja) * 2014-01-15 2017-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ルータと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5226365A (ja) * 2014-05-27 2015-1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電力制御方法、電力ル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127726A (ja) * 2015-01-06 2016-07-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ルータ、電力ル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9516643U (zh) * 2019-03-01 2019-10-18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能源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4214A1 (en) 2022-09-15
EP4071967A1 (en) 2022-10-12
CN114762208A (zh) 2022-07-15
JPWO2021111967A1 (zh) 2021-06-10
EP4071967A4 (en) 2024-01-24
TWI819255B (zh) 2023-10-21
WO2021111967A1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5122B1 (ko) 배터리 시스템
US20150194707A1 (en) Battery pack,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battery pack
JP6384482B2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US201603348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power in energy storage system
KR102659479B1 (ko) 병렬 배터리 팩 충방전 관리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전기 시스템
CN107005055A (zh) 充放电管理装置
JP6430775B2 (ja) 蓄電池装置
JP2012182911A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5520256B2 (ja) マイクログリッドとそ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2064409A2 (en) Reconfigurable microgrid direct current interface
KR101759819B1 (ko) 축전지 제어 장치 및 축전지 제어 방법
WO2014123189A1 (ja) 電池制御装置、電池制御システム、電池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4050621A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功率分配系统及方法
JP2013215045A (ja) 蓄電システム、カートリッジ
US20140015471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for a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of a photovoltaic system
US9853474B2 (en) Battery pack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6099990B2 (ja) 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819255B (zh) 電力網路以及電力網路之變更方法
KR101856628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의 비상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14236561A (ja)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発電システム
CN114465260B (zh) 一种光伏储能电池均衡的控制方法
WO2022001304A1 (zh) 设备供电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JP2019198169A (ja) ニッケル亜鉛電池の制御方法
JP2023552788A (ja) 動力電池の充電方法、充電装置と充電システム
CN114977405A (zh) 一种串联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