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1461A - 門鈴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門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1461A
TW202121461A TW108142788A TW108142788A TW202121461A TW 202121461 A TW202121461 A TW 202121461A TW 108142788 A TW108142788 A TW 108142788A TW 108142788 A TW108142788 A TW 108142788A TW 202121461 A TW202121461 A TW 2021214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annular
bearing surface
button module
doorbel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2622B (zh
Inventor
郭倫鴻
蔡佩昇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2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2622B/zh
Priority to US16/892,317 priority patent/US1121740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6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1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46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00Audible signalling systems; Audible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 G08B3/10Audible signalling systems; Audible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種門鈴裝置,包括上殼體、彈性元件以及按鈕模組。上殼體包括外表面、相對於外表面的第一環狀承靠面、第一開口以及環狀凹槽。第一環狀承靠面圍繞第一開口,且環狀凹槽圍繞第一環狀承靠面。彈性元件包括可撓性承載層以及連接並圍繞可撓性承載層的第一固定凸緣。按鈕模組包括第二環狀承靠面、第一底面以及相對於第一底面的按壓表面。第一固定凸緣插入並干涉環狀凹槽。按鈕模組配置於可撓性承載層上,至少部分第一底面面向可撓性承載層,第二環狀承靠面所圍繞的部分按鈕模組對應第一開口,第二環狀承靠面面對上殼體的第一環狀承靠面。

Description

門鈴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開關,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門鈴裝置。
隨著電子感測技術的進步,例如是感光元件、紅外線感測元件的感測裝置現在已經應用在門鈴裝置中,藉以提供更完善的功能來觀察訪客的相關資訊,進而進一步提升安全效果。
然而,設置這些感測元件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提升防水功能,以避免來自外界的濕氣或雨水影響或導致感測元件損壞。另一方面,在提升防水功能的同時亦須避免影響到門鈴裝置的按壓感受。因此,如何製作出可以同時隔絕水,又能提供良好按壓感受,又具有感測功能的門鈴裝置,仍是本領域所欲改善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門鈴裝置,包括上殼體、彈性元件以及按鈕模組。上殼體包括外表面、第一環狀承靠面、第一開口以及環狀凹槽。第一環狀承靠面相對 於外表面,第一環狀承靠面圍繞第一開口,且環狀凹槽圍繞第一環狀承靠面以及第一開口。彈性元件包括第一固定凸緣以及可撓性承載層,且第一固定凸緣連接並圍繞可撓性承載層。按鈕模組包括第二環狀承靠面、按壓表面以及第一底面,且按壓表面相對於第一底面。彈性元件的第一固定凸緣插入並干涉環狀凹槽。按鈕模組配置於彈性元件的可撓性承載層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底面面向可撓性承載層,且第二環狀承靠面所圍繞的部分按鈕模組對應第一開口,按鈕模組的第二環狀承靠面面對上殼體的第一環狀承靠面。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門鈴裝置還包括一開關。按鈕模組的第一底面朝向開關。按鈕模組的第二環狀承靠面沿著可撓性承載層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面對第一環狀承靠面,按鈕模組沿著上述方向配置於開關旁邊。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元件的可撓性承載層包括一第一底部開口以及一環狀結構。環狀結構圍繞第一底部開口,按鈕模組的第一底面連接環狀結構,開關的位置對應至底部開口。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鈕模組包括一上蓋、一第一承載座以及一第二承載座。上蓋包括按壓表面、一保護內表面以及一保護內壁,保護內表面相對於按壓表面,且保護內壁圍繞保護內表面。第一承載座包括一內部承載面以及第一底面,上蓋的保護內壁圍繞第一承載座,上蓋的保護內表面與第一承載座的內部承載面間隔一距 離,內部承載面相對於第一底面。第二承載座包括第二環狀承靠面以及一第二環狀開口,且第一承載座設置於第二承載座上,第二環狀承靠面位於第一承載座的四周。第一承載座的部分第一底面對應至第二承載座的第二環狀開口。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承載座的第二環狀承靠面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小於第一開口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鈕模組包括一密封環,且第一承載座包括一第一外側壁以及一溝槽。第一外側壁朝向保護內壁並圍繞內部承載面。溝槽形成於第一外側壁並圍繞內部承載面,且密封環設置於溝槽內。密封環與第一承載座的溝槽以及上蓋的保護內壁干涉。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鈕模組包括感測元件,其配置於第一承載座的內部承載面。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元件適於接收波長位於一感測波段的感測光,上蓋的材料包括一透光材料,透光材料適於讓波長位於感測波段的光穿透。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鈕模組包括一第一黏接層。第二承載座包括一環狀承載面。第二環狀承靠面圍繞環狀承載面,且第一黏接層連接環狀承載面至部分第一底面。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承載座包括一凸起結構,設置於第一底面。第二承載座包括一環狀承載面。環狀承載面圍繞第二底部開口,第一承載座設置 於環狀承載面,且第一承載座的凸起結構對應於第二底部開口。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元件包括一彈性凹槽設置於可撓性承載層的邊緣。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門鈴裝置還包括一電路板。彈性元件設置於上殼體與電路板之間。彈性元件還包括一第二固定凸緣,其沿著與第一固定凸緣相反的方向凸出,且第二固定凸緣干涉電路板。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門鈴裝置還包括一第二黏接層,配置於第一固定凸緣以及環狀凹槽之間。
在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包括一彈性側壁,彈性側壁連接於可撓性承載層與第一固定凸緣之間。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實施例的門鈴裝置包括按鈕模組,且彈性元件的彈力可以回饋按鈕模組被按壓時的壓力。同時,第二環狀承靠面可以推頂上殼體的第一環狀承靠面,以使按鈕模組可以位於上殼體中的適當位置。
d1、d2‧‧‧方向
L‧‧‧感測光
3-3‧‧‧割面線
100、200、300‧‧‧門鈴裝置
110、210、310‧‧‧彈性元件
112、312‧‧‧第一固定凸緣
113、213‧‧‧彈性側壁
114、214、314‧‧‧可撓性承載層
120、220、320‧‧‧按鈕模組
120A‧‧‧第一部分
120B‧‧‧第二部分
121‧‧‧上蓋
121P‧‧‧保護內表面
121W‧‧‧保護內壁
122、222‧‧‧第二環狀承靠面
123‧‧‧按壓表面
124、224‧‧‧第一承載座
124B、224B‧‧‧第一底面
124T‧‧‧溝槽
124W‧‧‧第一外側壁
125、225‧‧‧內部承載面
126、226‧‧‧第二承載座
127、227‧‧‧環狀承載面
128、228‧‧‧凸起結構
130、230、330‧‧‧上殼體
131、231‧‧‧外表面
132、232‧‧‧第一開口
133、233、333‧‧‧第一環狀承靠面
134、234、334‧‧‧環狀凹槽
140、240‧‧‧開關
150、250‧‧‧感測元件
152、252、352‧‧‧電路板
160‧‧‧密封環
170‧‧‧第一黏接層
171‧‧‧第二黏接層
180‧‧‧攝像元件
181‧‧‧透光蓋板
215‧‧‧第一底部開口
216‧‧‧環狀結構
217‧‧‧彈性凹槽
229‧‧‧第二底部開口
235‧‧‧第一環
236‧‧‧第二環
251‧‧‧可撓式電路板
318‧‧‧第二固定凸緣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門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門鈴裝置中彈性元件以及按鈕模組的立體爆炸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第1圖中割面線3-3所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門鈴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門鈴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門鈴裝置可以應用在住家或是商務上,設置於建築物的外側以供訪客使用,並提供感測資訊以及門鈴鈴聲給建築物內的使用者。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內容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內容。也就是說,在本揭露內容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門鈴裝置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第1圖,在本實施例中,門鈴裝置100包括按鈕模組120以及上殼體130。上殼體130包括外表面131以及第一開口132,按鈕模組120包括按壓表面123。部分按鈕模組120對應第一開口132。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部分按鈕模組120沿著方向d1穿過第一開口132並提供一按壓表面123供使用者按壓。
第2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0以及 按鈕模組120的立體爆炸示意圖。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門鈴裝置100包括彈性元件110以及按鈕模組120。彈性元件110包括彼此連接的第一固定凸緣112以及可撓性承載層114。按鈕模組120包括第二環狀承靠面122、按壓表面123以及第一底面124B(未繪示於第2圖,可參照第3圖)。
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的形狀為圓形,且第一固定凸緣112的內輪廓和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外輪廓為彼此相似的圓形,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的形狀可以是橢圓形、矩形或多邊形,且第一固定凸緣112的內輪廓和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外輪廓也可以對應的是橢圓形、矩形或多邊形。
請參照第2圖,在本實施例中,可撓性承載層114包括彈性側壁113。彈性元件110的第一固定凸緣112藉由彈性側壁113連接可撓性承載層114,且第一固定凸緣112和彈性側壁113圍繞可撓性承載層114。
進一步而言,在可撓性承載層114上表面的法線方向d1上,本實施例的第一固定凸緣112的位置較可撓性承載層114的位置高,第一固定凸緣112和可撓性承載層114之間還有彈性側壁113。彈性側壁113和可撓性承載層114形成的空間可以容置至少部分按鈕模組12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也可以直接連接第一固定凸緣112,而按鈕模組120可 以直接配置於可撓性承載層114在彈性元件110的分布區域中。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2圖,在本實施例中,按鈕模組120可分為第一部分120A以及圍繞第一部分120A的第二部分120B,其中按壓表面123位於第一部分120A,第二環狀承靠面122位於按鈕模組120的第二部分120B。相較於可撓性承載層114的位置高度,第一部分120A的按壓表面123在法線方向d1上的位置高度可以高於第二部分120B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在法線方向d1上的位置高度。換句話說,按鈕模組120的第一部分120A包含按壓表面123所覆蓋的區域,按鈕模組120的第二部分120B包含第二環狀承靠面122所覆蓋的區域,且在方向d1上可撓性承載層114和按壓表面123之間的距離會大於可撓性承載層114和第二環狀承靠面122之間的距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20A的按壓表面123的高度凸出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高度。在本發明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20A的按壓表面123的高度和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高度也可以齊平。
請一併參照第1圖以及第2圖,在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中,當正面面對按壓表面123,即從法線方向d1觀察門鈴裝置100時,位於按鈕模組120的第二部分120B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實質上會被上殼體130遮蔽,而位於第一部分120A的按鈕模組120對應至第一開口132可以供使用者按壓。彈性元件110的第一固定凸緣112可以固定於上 殼體130,而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可以承載按鈕模組120,且彈性元件110可以藉由拉伸及收縮等形狀變化以蓄積及釋放回復彈力,進而移動按鈕模組120。以下將進一步參照剖面示意圖說明上述各元件及連接關係。
第3圖是根據第1圖中割面線3-3所繪示的部分門鈴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3圖,在本實施例中,上殼體130包括外表面131、第一環狀承靠面133、第一開口132以及環狀凹槽134。第一環狀承靠面133圍繞第一開口132,環狀凹槽134圍繞第一環狀承靠面133以及第一開口132。
在本實施例所參照的圖式中,第一環狀承靠面133例如是上殼體130中相對於外表面131的部分表面,亦即上殼體130上朝向門鈴裝置100內部的部分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承靠面133可以具有對其他元件作進一步固定的結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環狀承靠面133鄰近第一開口132的部分亦可以為平整表面,而環狀凹槽134形成在第一開口132以及第一環狀承靠面133的周圍,藉以固定彈性元件110。
本實施例的部分按鈕模組120是沿著方向d1穿過第一開口132,且上殼體130的環狀凹槽134圍繞第一環狀承靠面133以及第一開口132,且環狀凹槽134在各個位置可以沿著垂直於方向d1的方向d2凹陷。環狀凹槽134的內壁形狀對應於第一固定凸緣112的外輪廓的形狀,例如為環形,環狀凹槽134可以以等距圍繞第一開口132。彈性元件 110的第一固定凸緣112插入並干涉環狀凹槽134。彈性元件110的材質可以包括橡膠,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0的材質可以包括其他適於撓曲且可提供彈力或回復力的材質,亦即可以在沒有外力直接或間接按壓彈性元件110時可以使彈性元件110的形狀與位置以及其上的按鈕模組120的位置回復至自然狀態的材質。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處所參照的圖式為了清楚繪示各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部分元件並未繪出實際干涉後會產生的形變,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以參照圖式以及本說明書中的詳細內容輕易得知這些元件的實際組裝方式。
請參照第3圖,按鈕模組120配置於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且第二環狀承靠面122所圍繞的部分按鈕模組120對應第一開口132,第二環狀承靠面122面對鄰近第一開口132並由環狀凹槽134圍繞的第一環狀承靠面133。
由於本實施例的按鈕模組120設置於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而彈性元件110可以藉由第一固定凸緣112固定於環狀凹槽134,藉以維持按鈕模組120於第一開口132中的適當位置。同時,藉由彈性元件110的彈性,還可以進一步提供按鈕模組120沿著法線方向d1移動的自由度,使門鈴裝置100的按鈕模組120可以提供良好的按壓感受。
請參照第3圖,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還包括 開關140。按鈕模組120的第一底面124B朝向開關140,按鈕模組120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與第一環狀承靠面133在法線方向d1上至少部分重疊,而按鈕模組120配置於開關140旁邊。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開關140例如是按壓式開關,其設置於電路板152並與按鈕模組120間隔一距離。藉由按壓按鈕模組120往下移動,按鈕模組120會推動可撓性承載層114使彈性元件110變形,彈性元件110進而按壓開關140,使開關140發出門鈴訊號。接著,由於彈性元件110在變形時也會提供抵抗按壓的彈力,當按壓自按鈕模組120釋放,彈性元件110恢復至自然狀態時,也會藉由彈力推動可撓性承載層114上的按鈕模組120使按鈕模組120向上移動回到原始的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設置於電路板152的開關140可抵接於按鈕模組120。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開關140亦可以設置於按鈕模組120的第一底面124B並與電路板152間隔一距離。在部分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底面124B的開關140可抵接於電路板152。在本發明的另一其他實施例中,開關140亦可以朝向電路板152設置於可撓性承載層114。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3圖,由於按鈕模組120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面向第一開口132附近的第一環狀承靠面133,當被按壓的按鈕模組120被釋放後,按鈕模組120向上移動時,第二環狀承靠面122會推頂第一開口132附近的第一環狀承靠面133,導致按鈕模組120無法繼續向上移動。因此上殼體130的第一環狀承靠面133還可以對按鈕模 組120作限位,使按鈕模組120的移動可以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中。
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環狀承靠面133的法向量(亦即方向d1)和按鈕模組120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法向量(亦即方向d1)平行,因此第一環狀承靠面133適於藉由接觸第二環狀承靠面122來限制按鈕模組120的位移。
具體而言,請參照第3圖,本實施例的按鈕模組120包括上蓋121、第一承載座124以及第二承載座126。上蓋121包括按壓表面123、相對於按壓表面123的保護內表面121P以及圍繞保護內表面121P的保護內壁121W。第一承載座124包括內部承載面125以及第一底面124B。進一步而言,第一承載座124還可以包括凸起結構128,設置於第一底面124B。
上蓋121的保護內壁121W圍繞第一承載座124,且上蓋121的保護內表面121P與第一承載座124的內部承載面125間隔一距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環狀承靠面122位於第二承載座126,且第一承載座124設置於第二承載座126上,第二環狀承靠面122圍繞第一承載座124,亦即第二環狀承靠面122位於第一承載座124的四周。
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上蓋121可以套設於第一承載座124上,上蓋121的保護內表面121P和第一承載座124的內部承載面125之間形成一空間。
第一承載座124以及第二承載座126的材質可 以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是ABS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進一步而言,門鈴裝置100還可以包括感測元件150。感測元件150配置於第一承載座124的內部承載面125。因此,感測元件150可以設置於保護內表面121P和內部承載面125之間的空間中。
舉例而言,感測元件150例如可以是紅外線感測元件,其中紅外線感測元件可以包括被動式紅外線感測元件、熱電紅外線感測元件(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PIR sensor)。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門鈴裝置100例如可以包括與感測元件150電性連接的內部電源以及無線傳輸模組(未繪示),藉以提供電力以及與門鈴裝置100的其他元件傳遞訊號,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撓性承載層114亦可以包括開口以供感測元件150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52,以下將以其他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元件150適於接收波長位於一感測波段的感測光L,感測波段例如可以包括紅外線頻譜。同時,上蓋121的材質可以包括一透光材質,透光材質適於讓波長位於感測波段的感測光L穿透。舉例而言,透光材質例如可以包括紅外線穿透塑料,適於讓波長落在0.76至400微米的光穿透,其中前述紅外線穿透塑料可以例如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感測元件150還可 以包括雷達元件,而上蓋121的材質也可以對應包括適於讓感測元件150所發出的雷達訊號穿透的材質,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請參照第3圖,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之按鈕模組120還可以包括密封環160,且第一承載座124包括第一外側壁124W以及溝槽124T。第一外側壁124W朝向保護內壁121W並圍繞內部承載面125,溝槽124T形成於第一外側壁124W並圍繞內部承載面125,且密封環160設置於溝槽124T內。密封環160與第一承載座124的溝槽124T以及上蓋121的保護內壁121W干涉。
因此,密封環160可以進一步在上蓋121和第一承載座124之間隔絕外來的水以及灰塵,藉以進一步保護按鈕模組120中的元件,例如是設置於上蓋121和第一承載座124所構成的空間裡面的感測元件150。
進一步而言,門鈴裝置100的按鈕模組120還包括第一黏接層170。第一承載座124包括第一底面124B,且第一底面124B相對於內部承載面125並面向彈性元件110的可撓性承載層114。第二承載座126包括環狀承載面127,且第二環狀承靠面122圍繞環狀承載面127。第一黏接層170連接環狀承載面127至部分第一底面124B,進而進一步提供第一承載座124和第二承載座126之間的固定以及達到隔絕水氣效果。
門鈴裝置100還可以包括第二黏接層171。第二黏接層171可以配置於第一固定凸緣112以及環狀凹槽134 的至少一內表面之間,進而進一步提供彈性元件110與上殼體130之間完整的固定以及隔絕水氣效果。
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黏接層170以及第二黏接層171例如可以是雙面膠或防水性黏膠,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承載座126的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小於第一開口132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設置於第二承載座126上的第一承載座124以及上蓋121的外圍會被第二承載座126限制於一區域中,且此區域的截面面積也會小於第一開口132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因此超過第二環狀承靠面122的第一承載座124以及上蓋121都可以輕易通過第一開口132。換句話說,參照第3圖,在一法向量為方向d1的水平參考上,第二承載座126可以限定上蓋121以及第一承載座124的形狀,使上蓋121以及第一承載座124的外輪廓都不會超過第一開口132的內緣,藉以避免按鈕模組120移動的過程因卡住而無法恢復至沒有被按壓時的位置。
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還可以包括攝像元件180以及透光蓋板181,藉以擷取門鈴裝置100前的影像。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按鈕模組120因為設置有感測元件150,當感測元件150感測門鈴裝置100前方沒有人接近時,可通知攝像元件180暫時關閉以節省能耗。
舉例而言,以感測元件150為紅外線感測元件為例,其中感測元件150的感測波段包括紅外線頻譜。當門 鈴裝置100前方沒有人接近時,感測元件150不會偵測到人體紅外線,即未偵測到波長位於感測元件150的感測波段的紅外線。此時,攝像元件180可以暫時關閉以節省能耗。
當感測元件150偵測到人體紅外線時,即可自動啟動攝像元件180來讓攝像元件180透過透光蓋板181擷取影像。因此,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可以提供一種自動化的感測功能,同時也可以降低能耗。
第4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門鈴裝置200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4圖,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200與上述門鈴裝置100類似,相同的元件之細部特徵以下將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200包括上殼體230、彈性元件210以及按鈕模組220。不同於上述門鈴裝置100的地方是,本實施例彈性元件210的可撓性承載層214包括第一底部開口215以及環狀結構216。環狀結構216圍繞第一底部開口215。按鈕模組220配置於環狀結構216,開關240的位置對應至第一底部開口215。
藉由彈性元件210的第一底部開口215,按鈕模組220可以直接按壓開關240。另一方面,門鈴裝置200還包括連接至感測元件250的可撓式電路板251,第一底部開口215可以更利於讓可撓式電路板251通過並連接至電路板252。
另一方面,第一承載座224中相對於內部承載面225的第一底面224B上可以有凸起結構228。第二承載座 226包括環狀承載面227以及第二底部開口229。環狀承載面227圍繞第二底部開口229。第一承載座224設置於環狀承載面227,且第一承載座224的凸起結構228可以穿過第二底部開口229,進而控制按鈕模組220按壓開關240所需的移動距離。
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上殼體130為一體成型的實施方式。請參照第4圖,本實施例的上殼體230包括外表面231、第一開口232、第一環狀承靠面233以及環狀凹槽234,還可以包括第一環235以及第二環236,其中第一環235用以將彈性元件210設置於上殼體230中,第二環236用以將按鈕模組220設置於上殼體230中。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上殼體230中被環狀凹槽234圍繞的第一環狀承靠面233位於第二環236上,且第二環236可以是由透光材質形成以提供良好外觀。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面對第二環狀承靠面222的上殼體230的第一環狀承靠面233位於第二環236,第一環235與另一部分上殼體230之間形成環狀凹槽234。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二環236、第一承載座224和彈性元件210的材質都可以都是透光材質,使鄰近按鈕模組220的區域可以透光,以改善整體外觀。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元件210包括彈性凹槽217設置於可撓性承載層214的邊緣。彈性凹槽217有利於讓可撓性承載層214相對於彈性側壁213彎曲,以利按鈕模組220移動。同時,本實施例的彈性元件210可以包括 剛性較高的彈性材料,並藉由彈性凹槽217來使按鈕模組220可以移動,同時又可以提供穩固的固定效果。
第5圖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門鈴裝置300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5圖,本實施例的門鈴裝置300與上述的門鈴裝置100、200類似,相同的元件之細部特徵以下將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門鈴裝置300包括上殼體330、彈性元件310以及按鈕模組320。按鈕模組320設置於彈性元件310,且上殼體330具有第一環狀承靠面333可以推頂按鈕模組320,其中關於第一環狀承靠面333的推頂方式類似上述實施例的門鈴裝置100,此處不再贅述。請參照第5圖,上殼體330的環狀凹槽334是沿著方向d1凹陷,且方向d1為可撓性承載層314於未受力狀態時的法線方向。換句話說,環狀凹槽334的側壁沿著彈性元件310的可撓性承載層314上表面的法線方向d1往上殼體330的內部延伸。門鈴裝置300還包括電路板352。按鈕模組320以及彈性元件310設置於上殼體330與電路板352之間。
本實施例的彈性元件310包括第一固定凸緣312以及第二固定凸緣318,第一固定凸緣312以及第二固定凸緣318圍繞並連接可撓性承載層314。第一固定凸緣312與第二固定凸緣318位於環狀凹槽334和電路板352之間。第二固定凸緣318沿著與第一固定凸緣312相反的方向凸出,第二固定凸緣318與電路板352干涉。換句話說,本實施例彈性元件310的第二固定凸緣318加壓設置於電路板 352上,第一固定凸緣312設置於上殼體330的環狀凹槽334。在方向d1上,上殼體330和電路板352可以夾住第一固定凸緣312和第二固定凸緣318,因此本實施例的彈性元件310可以更穩固地設置於電路板352和上殼體330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門鈴裝置包括按鈕模組及彈性元件,上殼體可以固定承載按鈕模組的彈性元件,且彈性元件的彈力可以回饋按鈕模組被按壓時的壓力。此外,透過本發明實施例之彈性元件的設置,可改善門鈴裝置透過彈簧提供按鈕模組彈力所造成之摩擦力以及回彈力,進而提供更佳的按鍵手感。同時,第二環狀承靠面可以推頂上殼體的第一環狀承靠面,進而控制按鈕模組在門鈴裝置中的移動範圍,以使按鈕模組可以位於上殼體中的適當位置。
d1、d2‧‧‧方向
L‧‧‧感測光
100‧‧‧門鈴裝置
110‧‧‧彈性元件
112‧‧‧第一固定凸緣
113‧‧‧彈性側壁
114‧‧‧可撓性承載層
120‧‧‧按鈕模組
121‧‧‧上蓋
121P‧‧‧保護內表面
121W‧‧‧保護內壁
122‧‧‧第二環狀承靠面
123‧‧‧按壓表面
124‧‧‧第一承載座
124B‧‧‧第一底面
124T‧‧‧溝槽
124W‧‧‧第一外側壁
125‧‧‧內部承載面
126‧‧‧第二承載座
127‧‧‧環狀承載面
128‧‧‧凸起結構
130‧‧‧上殼體
131‧‧‧外表面
132‧‧‧第一開口
133‧‧‧第一環狀承靠面
134‧‧‧環狀凹槽
140‧‧‧開關
150‧‧‧感測元件
152‧‧‧電路板
160‧‧‧密封環
170‧‧‧第一黏接層
171‧‧‧第二黏接層
180‧‧‧攝像元件
181‧‧‧透光蓋板

Claims (14)

  1. 一種門鈴裝置,包括:
    一上殼體,包括一外表面、一第一環狀承靠面、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環狀凹槽,所述第一環狀承靠面相對於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一環狀承靠面圍繞所述第一開口,所述環狀凹槽圍繞所述第一環狀承靠面以及所述第一開口;
    一彈性元件,包括一第一固定凸緣以及一可撓性承載層,且所述第一固定凸緣連接並圍繞所述可撓性承載層;以及
    一按鈕模組,包括一第二環狀承靠面、按壓表面以及一第一底面,所述按壓表面相對於所述第一底面,
    其中所述彈性元件的所述第一固定凸緣插入並干涉所述環狀凹槽,所述按鈕模組配置於所述彈性元件的所述可撓性承載層上,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底面面向所述可撓性承載層,且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所圍繞的部分所述按鈕模組對應所述第一開口,所示按鈕模組的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面對所述上殼體的所述第一環狀承靠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還包括:
    一開關,所述按鈕模組的所述第一底面朝向所述開關,
    其中所述按鈕模組的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沿著所述可撓性承載層的上表面的法線方向與所述第一環狀承靠面至少部分重疊,且所述按鈕模組配置於所述開關旁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彈性元件的所述可撓性承載層包括:
    一第一底部開口;以及
    一環狀結構,圍繞所述第一底部開口,所述按鈕模組的所述第一底面連接所述環狀結構,所述開關的位置對應至所述第一底部開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按鈕模組包括:
    一上蓋,包括所述按壓表面、一保護內表面以及一保護內壁,所述保護內表面相對於所述按壓表面,所述保護內壁圍繞所述保護內表面;
    一第一承載座,包括一內部承載面以及所述第一底面,所述上蓋的所述保護內壁圍繞所述第一承載座,所述上蓋的所述保護內表面與所述第一承載座的所述內部承載面間隔一距離,所述內部承載面相對於所述第一底面;以及
    一第二承載座,包括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以及一第二底部開口,且所述第一承載座設置於所述第二承載座上,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位於所述第一承載座的四周,所述第一承載座的部分所述第一底面對應至所述第二承載座的所述第二底部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承載座的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的內緣所圍繞 的面積小於所述第一開口的內緣所圍繞的面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按鈕模組包括:
    一密封環,
    且所述第一承載座包括:
    一第一外側壁,朝向所述保護內壁並圍繞所述內部承載面;以及
    一溝槽,形成於所述第一外側壁並圍繞所述內部承載面,且所述密封環設置於所述溝槽內;
    其中所述密封環與所述第一承載座的所述溝槽以及所述上蓋的所述保護內壁干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按鈕模組包括:
    一感測元件,配置於所述第一承載座的所述內部承載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感測元件適於接收波長位於一感測波段的感測光,所述上蓋的材料包括一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適於讓波長位於所述感測波段的光穿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按鈕模組包括:
    一第一黏接層;
    所述第二承載座包括:
    一環狀承載面,所述第二環狀承靠面圍繞所述環狀承載面,且所述第一黏接層連接所述環狀承載面至部分所述第一底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載座包括:
    一凸起結構,設置於所述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承載座包括:
    一環狀承載面,所述環狀承載面圍繞所述第二底部開口,所述第一承載座設置於所述環狀承載面,且所述第一承載座的所述凸起結構對應於所述第二底部開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彈性元件包括一彈性凹槽設置於所述可撓性承載層的邊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還包括:
    一電路板,所述彈性元件設置於所述上殼體與所述電路板之間;
    其中所述彈性元件還包括一第二固定凸緣,圍繞所述可撓性承載層,且所述第二固定凸緣沿著與所述第一固定凸緣相反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二固定凸緣干涉所述電路 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還包括:
    一第二黏接層,配置於所述第一固定凸緣以及所述環狀凹槽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門鈴裝置,其中所述彈性元件包括一彈性側壁,所述彈性側壁連接於所述可撓性承載層與所述第一固定凸緣之間。
TW108142788A 2019-11-25 2019-11-25 門鈴裝置 TWI702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2788A TWI702622B (zh) 2019-11-25 2019-11-25 門鈴裝置
US16/892,317 US11217403B2 (en) 2019-11-25 2020-06-04 Doorbel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2788A TWI702622B (zh) 2019-11-25 2019-11-25 門鈴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2622B TWI702622B (zh) 2020-08-21
TW202121461A true TW202121461A (zh) 2021-06-01

Family

ID=7300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2788A TWI702622B (zh) 2019-11-25 2019-11-25 門鈴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7403B2 (zh)
TW (1) TWI702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45898S1 (en) * 2020-03-03 2022-03-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oorbell
WO2021211768A1 (en) * 2020-04-15 2021-10-21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USD974942S1 (en) * 2021-01-26 2023-01-1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oorbell
USD974213S1 (en) * 2021-02-16 2023-01-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Video doorb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0591B2 (ja) * 2008-09-2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KR101934714B1 (ko) * 2012-11-28 2019-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키 버튼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17403B2 (en) 2022-01-04
US20210159032A1 (en) 2021-05-27
TWI702622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622B (zh) 門鈴裝置
TWI582706B (zh) 指紋辨識裝置
US20180152218A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73314B2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069443A1 (en) Film-based housing and switch for keyboard assembly
US20150061477A1 (en) Mobile device case
CN108885481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传感器组件
US20080316687A1 (en) Protective enclos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890844B2 (en) Optical navigation apparatus
US20130043115A1 (en) Keyboard module
CN107850872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防水壳体
CN106414264A (zh) 防水壳体
KR20120134080A (ko) 포인팅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33426B1 (ko) 전자장치의 관로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TWI669045B (zh) 電子裝置
JP2008052606A (ja) 電子機器
US8643599B2 (en) Washable mouse
CN112885003B (zh) 门铃装置
US11821785B2 (en) Optical sensor assembly and front cover of optical sensor assembly
CN110875155A (zh) 键盘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4767793B2 (ja) 電子機器
FI116431B (fi) Elektronisen laitteen ohjaus- ja käyttöliittymä
TWI422209B (zh) 按鍵模組及應用該按鍵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240000380A1 (en) Wearable device
US20230333512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