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8331A -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 Google Patents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8331A
TW202118331A TW108137187A TW108137187A TW202118331A TW 202118331 A TW202118331 A TW 202118331A TW 108137187 A TW108137187 A TW 108137187A TW 108137187 A TW108137187 A TW 108137187A TW 202118331 A TW202118331 A TW 2021183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access resource
trigger frame
frame signal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674B (zh
Inventor
涂修銘
劉瀚升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9674B/zh
Priority to US16/831,779 priority patent/US1131083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6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833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資源分配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接收觸發幀訊號;解析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依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依據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依據倒數參數的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以及若不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Description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本案描述一種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尤指一種具有低硬體複雜度及高效能的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各種短距離以及長距離的通訊標準也逐漸問世。例如,支援高效率無線標準(High-Efficiency Wireless,HEW)的Wi-Fi 6協定,其代號為IEEE 802.11ax。IEEE 802.11ax 的標準專為解決高密度網路的連線能力問題而設計,能改善網路的整體效能。並且,依據IEEE 802.11ax 標準設計的Wi-Fi 6通訊,其傳輸速率可為舊標準(IEEE 802.11ac)的數倍,且允許多用戶端同時傳輸。在IEEE 802.11ax 的標準中,多個存取點可透過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或是使用者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等技術,與多個用戶端通訊。並且,IEEE 802.11ax 標準下的通訊系統可以提供穩健的高效率訊號,即便在收到的訊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顯著降低的情況下,通訊品質也能達到出色的運作成效。並且,由於IEEE 802.11ax 標準具有Target Wake Time (TWT) 機制,故可為通訊系統帶來更好的排程和更長的裝置電池壽命。
目前,依據IEEE 802.11ax 標準設計的Wi-Fi 6通訊下,存取點可利用均勻分布下的隨機選擇(Uniform Random Selection)程序,將所有用戶端的存取資源進行分配。或者,存取點可只將一部分(或稱為一個子集合)的用戶端的存取資源進行分配。然而,目前存取點以及通訊終端(Station)硬體的運算速度無法即時地處理用戶端的存取資源分配。也因如此,當存取點不斷地釋出可進行資源分配的頻帶資訊時,通訊終端需要額外的記憶體空間以將其全部資訊暫存而分析。因此,以目前的IEEE 802.11ax 標準設計的Wi-Fi 6通訊而論,較難達到即時資源分配的效能,也需要額外的記憶體空間而導致成本增加。
本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資源分配方法。資源分配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接收觸發幀訊號;解析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依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依據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依據倒數參數的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以及若不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本案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資源分配系統。資源分配系統包含存取點及至少一個通訊終端。每一個通訊終端連結於存取點,且包含收發器、處理器以及記憶體。收發器用以與存取點通訊資料。處理器耦接於收發器,用以解析資料。記憶體耦接於處理器,用於緩存資料。在存取點產生觸發幀訊號後,收發器接收觸發幀訊號。處理器解析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利用記憶體緩存當下接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處理器依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處理器依據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處理器依據倒數參數的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若收發器不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處理器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第1圖係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源分配系統100的方塊圖。資源分配系統100可應用於IEEE 802.11ax 標準下的Wi-Fi 6通訊。然而,資源分配系統100的應用層面不限於此。資源分配系統100可應用於將多個通訊資源(例如多載波系統中的子頻帶或子載波)進行分配的任何通訊系統。資源分配系統100可包含存取點AP以及M個通訊終端STA1至STAM,M可為大於或等於2的正整數。存取點AP可為無線存取點,具有無線訊號的收發功能。M個通訊終端STA1至STAM可為任何的使用者設備端點,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或是平板電腦等等。M個通訊終端STA1至STAM皆有與存取點AP建立無線連結的能力,故可在存取點AP所提供之有限的頻寬下競爭其存取資源。每一個通訊終端可包含收發器10、處理器11及記憶體12。收發器10用於與存取點AP進行通訊。處理器11可耦接於收發器10,用於解析(如解調變、解碼、解封包等等…)接收的資料。記憶體12可耦接於處理器11,用於緩存資料。
在資源分配系統100中,存取點AP可廣播觸發幀訊號(Trigger Frame Signal)。例如,觸發幀訊號可為IEEE 802.11ax標準下之無線保真(W-Fi)的存取點AP所廣播的訊號。存取點AP可依據IEEE802.11ax標準下取得多載波系統中之所有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並選擇所釋出的至少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並依此產生並廣播觸發幀訊號。因此,在存取點AP之訊號涵蓋範圍內的通訊終端STA1至STAM可接收並取得觸發幀訊號。每一台通訊終端STA1至STAM內的處理器11可解析觸發幀訊號,以連續地取得觸發幀訊號在複數個時間區間所帶的至少一使用者資訊欄位(User Information Field, User Info Field)。處理器11可依據每一個時間區間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或是偵測)觸發幀訊號於每一個時間區間內所帶之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ndom Access Resource Units)個數。於此,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係為合格(Eligible)隨機存取資源單位。舉例而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符合IEEE 802.11ax標準下的頻寬、傳輸速度、訊號能量等等參數。在一些實施例中,對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進行存取的通訊終端STA1至STAM需符合存取點AP設置的條件(如傳輸速度、訊雜比等)。
接著,處理器11可依據至少一個時間區間內所帶之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個數,將一個倒數參數遞減。處理器11可依據倒數參數的遞減結果,由觸發幀訊號之某一個時間區間內所帶之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並且,在資源分配系統100中,觸發幀訊號的使用者資訊欄位可包含至少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的資訊。例如,使用者資訊欄位可包含多載波系統中至少一個子載波(Sub-carrier)對應的頻帶資源資訊。多個通訊終端STA1至STAM可以機率性地使用(如以競爭方式)至少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透過存取點AP傳輸資料。資源分配系統100僅需要緩存當下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且與上一個使用者資訊欄位無關。也因如此,資源分配系統100可視為一種低記憶體使用量的系統。資源分配系統100依據觸發幀訊號,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進行選擇以供資源分配的細節將於後文詳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有兩個以上的通訊終端針對相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進行存取,且所述兩個以上的通訊終端均無法完成存取時,所述兩個以上的通訊終端的倒數參數將被重置。
第2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於同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連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並非對應至連續的時間,第2圖僅用來說明倒數參數。舉例來說,在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中,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2和RARU3並非對應至連續的時間。
首先,通訊終端(後文以通訊終端STAm為例)的處理器11可以用亂數產生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並且,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可依據上限值及下限值以隨機方式產生,且上限值及下限值可由存取點AP決定,舉例來說,下限值為0,上限值的範圍可為4~10。在收發器10接收觸發幀訊號TFS後,處理器11可以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接著,處理器11可進一步根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取得Q1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於此,Q1=4,如圖2所示,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內包含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2、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4及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5。接著,處理器11可將倒數參數OBO依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所帶之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在倒數參數OBO倒數至等於或小於0時,處理器11可選取倒數參數OBO減至0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進行存取。舉例而言,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為2。在收發器10根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將倒數參數OBO遞減後,倒數參數OBO的數值將在時間區間T1內變為0。進一步地說,在收到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後,因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包含4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倒數參數OBO的數值2在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的時間區間T1內將減為0。因此,處理器11可選擇倒數參數OBO減至0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於時間區間T1內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換句話說,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可視為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S-RARU1表示。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S-RARU1即可用於資源分配使用。
於另一個例子,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為5。在處理器11根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RARU2至RARU5)將倒數參數OBO倒數後,倒數參數OBO的數值將變為5-4=1。此時,倒數參數OBO尚未歸零。因此,處理器11可繼續根據下一個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將倒數參數OBO進行倒數,並將緩存的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置換成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在處理器11根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將倒數參數OBO繼續倒數後,倒數參數OBO的數值將變為1-4 > 0。因此,處理器11可選擇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於時間區間T2內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1。換句話說,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1可視為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S-RARU2表示。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S-RARU2即可用於資源分配使用。
依此類推,當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很大時,處理器11會依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對應的4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將倒數參數OBO變為N-4。接著,處理器11會依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對應的3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將倒數參數OBO變為N-7。最終,處理器11可存取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之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如此,由於資源分配系統100僅需利用記憶體12緩存當下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且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的選擇可依據倒數參數OBO的數值而決定,故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倒數參數OBO為0所對應之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和倒數參數OBO為1所對應之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為相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舉例來說,當倒數參數OBO分別為0和1時,在處理器11根據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倒數參數OBO倒數後,倒數參數OBO的數值將分別變為0-4 > 0和1-4>0,處理器11分別選取之倒數參數OBO減至0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均為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2。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m)與其他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1)同時選擇相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如RARU12)時,通訊終端之間需要競爭隨機存取資源單位。若其他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1)爭取到所述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如RARU12),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m)可重新產生一倒數參數OBO,並根據觸發幀訊號TFS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進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的選取。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一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m)與其他通訊終端(如通訊終端STA1)同時選擇相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如RARU12)時,通訊終端均無法存取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此時,通訊終端和所述其他通訊終端會分別重新產生倒數參數OBO,並分別根據觸發幀訊號TFS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進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的選取。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通訊終端重新產生倒數參數OBO時,倒數參數OBO的上限值會增加,舉例來說,原本倒數參數OBO的上限值為4,在通訊終端和所述其他通訊終端無法存取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後,通訊終端和所述其他通訊終端的倒數參數OBO的上限值可變為5,使得倒數參數OBO有更大的範圍(在此為0~5)以增加選擇性,故可降低通訊終端和所述其他通訊終端再次存取相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之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設的倒數參數OBO會在收發機10接受到下一個觸發幀訊號TFS後開始倒數。舉例來說,假設第2圖的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UIFO2分別屬於不同的觸發幀訊號TFS,且一開始的倒數參數OBO為2,處理器11將選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接著,若處理器11無法存取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並重新產生倒數參數OBO為3,處理器11可根據下一個觸發幀訊號TFS包含的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進行倒數,進而選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3。
第3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選擇模式的流程圖包含步驟S301至步驟S306。步驟S301至步驟S306描述於下。
步驟S301: 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302: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303;若否,執行步驟S304;
步驟S303: 存取倒數參數OBO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步驟S304: 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下一時間區間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305: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306;若否,執行步驟S304;
步驟S306: 存取倒數參數OBO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步驟S301至步驟S306的細節已於第2圖的說明中詳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如前述提及,利用步驟S301至步驟S306,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然而,應當理解的是,由於倒數參數OBO的上下限可由存取點AP決定,當上下限的數值很小且其界定的數值範圍很小時,隨機產生的倒數參數OBO會造成多個通訊終端STA1至STAM同時存取前幾個時間區間內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造成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因此,資源分配系統100可再引入偏移參數,以改善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的問題,如下說明。
第4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首先,通訊終端的處理器11可以用亂數產生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並設定偏移參數OS,其中,偏移參數OS可以隨機方式或以自定義方式產生。在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1接收觸發幀訊號TFS後,處理器11可以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並進一步取得Q1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接著,處理器11可依據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倒數參數OBO遞減。在倒數參數OBO遞減後,處理器11可取得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接著,在產生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標記後,處理器11可根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及其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偏移參數OS遞減。舉例而言,假設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為2、偏移參數OS初始值為2,表示處理器11會根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RARU3)及其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4-2=2)將偏移參數OS(2)遞減。因此,處理器11可取得偏移參數OS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5。換句話說,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5可視為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S-RARU2表示)。於另一例中,當數參數OBO為2、偏移參數OS為3時,處理器11將以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為基準遞延3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因此,處理器11最終可選擇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所帶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1。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S-RARU2即可用於資源分配使用。藉由引入偏移參數OS,資源分配系統100可以避免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而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
第5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選擇模式的流程圖包含步驟S501至步驟S506。步驟S501至步驟S506描述於下。
步驟S501: 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502: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503;若否,執行步驟S505;
步驟S503: 取得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並根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偏移參數OS遞減;
步驟S504: 存取偏移參數OS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步驟S505: 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下一時間區間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506: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503;若否,執行步驟S505。
步驟S501至步驟S506的細節已於第4圖的說明中詳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如前述提及,利用步驟S501至步驟S506,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即使隨機產生的倒數參數OBO數值很小,由於偏移參數OS具有將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之分布範圍延展的功能,故可避免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的問題。
第6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首先,通訊終端的處理器11可以用亂數產生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在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1接收觸發幀訊號TFS後,處理器11可以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並進一步取得Q1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接著,處理器11可將倒數參數OBO依據至少一個時間區間內所帶之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Q1遞減。在倒數參數OBO遞減後,處理器11可取得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於時間區間內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舉例而言,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為2。由於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1內收到4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因此倒數參數OBO勢必在時間區間T1內倒數至零。因此,處理器11可選擇時間區間T1內之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RARU2、RARU3、RARU4、RARU5},以SET1-RARU表示。處理器11可再以隨機方式選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SET1-RARU內之該些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2、RARU3、RARU4、RARU5}中的至少一個,以供資源分配。於另一個例子,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為5。由於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1內收到4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因此倒數參數OBO在時間區間T1內不會被倒數至零(OBO=5-4=1)。因此,處理器11可繼續等待下一個時間區間T2所收到的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由於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2內收到3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因此倒數參數OBO會在時間區間T2內倒數至零。因此,處理器11可選擇時間區間T2內之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RARU11、RARU12、RARU13},以SET2-RARU表示。處理器11可再以隨機方式選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SET2-RARU內之該些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1、RARU12、RARU13}中的至少一個,以供資源分配。如此,由於資源分配系統100僅需利用記憶體12緩存一個時間區間內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並在下一個時間區間內更新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因此,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
第7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選擇模式的流程圖包含步驟S701至步驟S706。步驟S701至步驟S706描述於下。
步驟S701: 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702: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703;若否,執行步驟S704;
步驟S703: 存取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
步驟S704: 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下一時間區間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705: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706;若否,執行步驟S704;
步驟S706: 選取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
步驟S701至步驟S706的細節已於第6圖的說明中詳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如前述提及,利用步驟S701至步驟S706,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在此架構下,資源分配系統100可再引入偏移參數,以改善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的問題,如下說明。
第8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首先,通訊終端的處理器11可以用亂數產生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N,並設定偏移參數OS。在收發器10於時間區間T1接收觸發幀訊號TFS後,處理器11可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1,並進一步取得Q1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接著,處理器11可依據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倒數參數OBO遞減。在倒數參數OBO遞減後,處理器11可取得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接著,在產生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3)標記後,處理器11可根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及其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偏移參數OS遞減。舉例而言,假設倒數參數OBO的初始值為2、偏移參數OS初始值為3,表示處理器11會根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RARU3)及其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4-2=2)將偏移參數OS(3)遞減,即以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RARU3)為基礎,往後遞延3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會落入時間區間T2之使用者資訊欄位UIFO2對應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RARU11、RARU12、RARU13}內,以SET2-RARU表示。處理器11可再以隨機方式選擇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SET2-RARU內之該些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RU11、RARU12、RARU13}中的至少一個,以供資源分配。藉由引入偏移參數OS,資源分配系統100可以避免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的問題。
第9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中,選擇觸發幀訊號TFS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選擇模式的流程圖包含步驟S901至步驟S906。步驟S901至步驟S906描述於下。
步驟S901: 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902: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903;若否,執行步驟S905;
步驟S903: 取得倒數參數OBO遞減至零對應的一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並依據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偏移參數OS遞減;
步驟S904: 存取偏移參數OS遞減至零對應的觸發幀訊號TFS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
步驟S905: 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下一時間區間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並根據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906: 偵測倒數參數OBO是否小於或等於零? 若是,執行步驟S903;若否,執行步驟S905。
步驟S901至步驟S906的細節已於第8圖的說明中詳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如前述提及,利用步驟S901至步驟S906,資源分配系統100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12,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功能。即使隨機出來的倒數參數OBO很小,由於偏移參數OS具有將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之分布範圍延展的功能,故可避免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的問題。
第10圖係為資源分配系統100執行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圖。第10圖所示之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圖為上述實施例之一般性的流程。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包含步驟S1001至步驟S1012,描述如下。
步驟S1001: 接收觸發幀訊號TFS;
步驟S1002: 解析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觸發幀訊號TFS的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
步驟S1003: 依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
步驟S1004: 依據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倒數參數OBO;
步驟S1005: 依據倒數參數OBO的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若否,進入步驟S1006;若是,進入步驟S1007;
步驟S1006: 由至少一個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步驟S1007: 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觸發幀訊號TFS的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
步驟S1008: 依據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
步驟S1009: 依據至少一個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其遞減結果;
步驟S1010: 依據遞減後的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觸發幀訊號TFS;若否,進入步驟S1011;若是,進入步驟S1012;
步驟S1011: 由至少一個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步驟S1012: 繼續解析觸發幀訊號TFS,以取得後續的使用者資訊欄位。
步驟S1001至步驟S1012的細節已於前文中詳述,故於此將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案描述一種資源分配方法及系統。資源分配方法及系統利用倒數參數,可將存取點釋出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有系統地提供給多個通訊終端,以競爭的方式有機率性地使用。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還可引入偏移參數,以避免被選取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分布過於集中,而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並且,利用本案之資源分配方法及系統僅需利用記憶體緩存一個時間區間內觸發幀訊號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並在下一個時間區間內更新觸發幀訊號所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隨機存取資源單位的選擇可依據倒數參數的數值而決定,或依據倒數參數以及偏移參數的數值而決定。因此,資源分配系統無需使用大容量的記憶體,即可達到低複雜度的即時資源選擇以及分配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資源分配系統 AP:存取點 STA1至STAM:通訊終端 10:收發器 11:處理器 12:記憶體 TFS:觸發幀訊號 OBO:倒數參數 RARU2、RARU3、RARU4、RARU5、RARU11、RARU12及RARU13: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N:初始值 UIFO1及UIFO2:使用者資訊欄位 T1及T2:時間區間 S-RARU1及S-RARU2:選擇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OS:偏移參數 SET1-RARU及SET2-RARU:選擇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 S301至S306、S501至S506、S701至S706、S901至S906及S1001至S1012:步驟
第1圖係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源分配系統的方塊圖。 第2圖係為第1圖之資源分配系統中,選擇觸發幀訊號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中所述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 第4圖係為第1圖之資源分配系統中,選擇觸發幀訊號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 第5圖係為第4圖中所述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 第6圖係為第1圖之資源分配系統中,選擇觸發幀訊號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 第7圖係為第6圖中所述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 第8圖係為第1圖之資源分配系統中,選擇觸發幀訊號內使用者資訊欄位中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集合所用之選擇模式的示意圖。 第9圖係為第8圖中所述之選擇模式的流程圖。 第10圖係為第1圖之資源分配系統執行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TFS:觸發幀訊號
OBO:倒數參數
RARU2、RARU3、RARU4、RARU5、RARU11、RARU12及RARU13: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N:初始值
UIFO1及UIFO2:使用者資訊欄位
T1及T2:時間區間
S-RARU1及S-RARU2:選擇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Claims (10)

  1. 一種資源分配方法,包含: 接收一觸發幀訊號(Trigger Frame Signal); 解析該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該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 依據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ndom Access Resource Unit)個數; 依據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一倒數參數; 依據該倒數參數的一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以及 若不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由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若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解析該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該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 依據該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該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 依據該至少一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該遞減結果; 依據遞減後的該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以及 若不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由該至少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該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設定該倒數參數的一初始值; 當該遞減結果為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取得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對應的一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及 選擇該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作為該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4. 如請求項1述之方法,另包含: 設定該倒數參數的一初始值; 當該遞減結果為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取得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對應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以及 由該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隨機選擇該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設定該倒數參數的一初始值; 設定一偏移參數; 當該遞減結果為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取得該倒數參數遞減至零時對應的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 根據該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該偏移參數;以及 存取該偏移參數為零時對應的一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設定該倒數參數的一初始值; 設定一偏移參數; 當該遞減結果為該倒數參數小於或等於零,取得該倒數參數遞減至零時對應的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 根據該隨機存取資源單位標記隨後的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將該偏移參數遞減; 取得該偏移參數為零時對應的一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以及 由該第二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隨機選擇一第二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觸發幀訊號係為一IEEE 802.11ax標準下之無線保真(Wi-Fi)的一存取點所廣播的訊號,且用於資源分配的該些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之該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係為一合格(Eligible)隨機存取資源單位。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係為一多載波系統中,至少一個子載波(Sub-carrier)對應的一頻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 僅緩存一個時間區間內該觸發幀訊號所帶的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中之一者。
  10. 一種資源分配系統,包含: 一存取點,用以產生一觸發幀訊號(Trigger Frame Signal);以及 至少一通訊終端,每一通訊終端連結於該存取點且包含: 一收發器,用以接收該觸發幀訊號; 一處理器,耦接於該收發器,用以解析該觸發幀訊號;以及 一記憶體,耦接於該處理器; 其中該處理器解析該觸發幀訊號,以取得該觸發幀訊號的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並利用該記憶體緩存當下接收的使用者資訊欄位,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決定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對應的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Random Access Resource Unit)個數,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個數,遞減一倒數參數; 該處理器依據該倒數參數的一遞減結果,判斷是否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且若該收發器不繼續接收該觸發幀訊號,該處理器由該至少一第一使用者資訊欄位的複數個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中選擇一第一隨機存取資源單位,以供資源分配。
TW108137187A 2019-10-16 2019-10-16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TWI719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7187A TWI719674B (zh) 2019-10-16 2019-10-16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US16/831,779 US11310835B2 (en) 2019-10-16 2020-03-26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with low hardware complex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7187A TWI719674B (zh) 2019-10-16 2019-10-16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674B TWI719674B (zh) 2021-02-21
TW202118331A true TW202118331A (zh) 2021-05-01

Family

ID=7549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7187A TWI719674B (zh) 2019-10-16 2019-10-16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0835B2 (zh)
TW (1) TWI719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718353T3 (pl) 2017-11-27 2023-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osoby, urządzenia i systemy komunikacyjne dla alokacji zasobów dla agregacji nośnych
TWI719674B (zh) * 2019-10-16 2021-02-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2574B2 (en) * 2015-03-20 2019-02-19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base scheduling, scheduler rank, and further service discovery
WO2016186420A1 (ko) * 2015-05-15 2016-11-24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다중 사용자 상향 전송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WO2016204574A1 (ko) * 2015-06-17 2016-12-22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복수의 무선 통신 단말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WO2017183870A2 (ko) * 2016-04-18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랜덤액세스를 기반으로 전송된 프레임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단말
TWI823241B (zh) * 2017-02-21 2023-11-21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US10827385B2 (en) * 2017-11-06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eamble puncturing
TWI719674B (zh) * 2019-10-16 2021-02-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10835B2 (en) 2022-04-19
TWI719674B (zh) 2021-02-21
US20210120589A1 (en)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07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lexible data transmissions and receptions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US202301566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N104521161B (zh) 用于减轻无线网络中的冲突的方法和装置
US11917621B2 (e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902571B (zh) 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TWI556678B (zh) D2d發現信號的發送方法和發送裝置
CN108476503A (zh) 信道感知资源分配
US1008022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881221B (zh) 一种无线自组网分布式频率选择方法
CN107027133A (zh) 一种处理信息的方法、第一接入点及第一站点
WO2021139213A1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719674B (zh) 資源分配方法及資源分配系統
US2021030696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065497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48569A (zh)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响应规则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98355A1 (zh) Csi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0187064A1 (zh) 干扰随机化的方法和装置
RU2673699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US115460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time-frequency resource se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time-frequency resource set
WO2018126845A1 (zh)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Gao et al. FedSwap: a federated learning based 5G decentraliz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system
TWI807757B (zh) 用於探測參考訊號之部分探測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AU2017305029B2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653133B1 (ko) Mu-mimo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Vikulov et al. The airtime resource model of the ofdm channel in the task of the ieee 802.11 network efficiency esti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