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7606A -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 Google Patents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7606A
TW202117606A TW109124136A TW109124136A TW202117606A TW 202117606 A TW202117606 A TW 202117606A TW 109124136 A TW109124136 A TW 109124136A TW 109124136 A TW109124136 A TW 109124136A TW 202117606 A TW202117606 A TW 2021176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material layer
opening
tag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由加利
池田大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克勞德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克勞德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克勞德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7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760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4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其能夠解決既有的技術問題。一種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其係具備:內容提供物1,其至少具有儲存有引導向內容的引導資訊之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標籤讀取寫入面18、其他的面、可以讓由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18和前述其他的面所組成的開閉面任意開閉的開閉部6;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18,於其中一側的面依照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的順序做配置,其他側的面則至少配置有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而打開前述開閉部6,會使前述其中一側的面的標籤讀取寫入面18露出;而關閉前述開閉部6,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則會將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18遮蔽住。

Description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能夠提供文學、音樂、影像等各種內容。
近年來,網際網路等各種資訊網路普及全球,對製作音樂和影像等內容的電視公司、電影公司以及販賣雜誌或書刊的出版社或書店等內容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網際網路、免費電子郵件或社群網路(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普及,造成了書籍、雜誌等既有媒體內容的視聽者數量減少的狀況,被稱作內容產業的危機。 另一方面,有鑑於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等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讀寫數據來做產品資訊或產地、製造履歷等資訊的追蹤,各領域皆進行著相關的開發和研究。以下專利文獻1的公開公報即記載了其中一項案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7239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關於上述內容產業的現狀,以書店為例,日本在1990年代末有大約2萬3000間書店,2018年則減少至1萬2000間。一般而言,在內容產業這樣的大環境下,處境最為困難的當屬創作各種作品的創作者、歌手,以及相關的中小企業等廣義上的創作者。
其中的原因,如下所示: 個人或中小企業將所創作的文章、照片、音樂、影像等內容做免費提供的狀況下,提供的媒介以製作、利用網站平台為佳。然而就現狀而言,個人或中小企業雖試圖獲得與創作內容對等的正當報酬,實際上卻不得不使用iphone(登錄商標)或Google(登錄商標)等既有大型企業所提供的網站平台。從創作者期望使用獨自的方式呈現內容或考量如何與自己的粉絲進行互動的角度來看,當前的問題是,既有大型企業的網站平台有許多系統上的限制。
(B)在網路上提供創作內容,容易遭到不當的拷貝和擴散,造成讓內容變得廉價的現象。而對內容的閱覽設置限制的方法,可以是透過使用者設定密碼或利用手機持有者的手機編號,進而將閱覽人從公開的網站導向封閉性網站。但是,對多數的個人或中小企業的創作者而言,在電視節目中或點閱率極高的大型網站上刊登廣告的費用負擔過於沉重。 而根據各種研究報告可以得知,對許多希望提高曝光度的個人或中小企業的創作者來說,要將一般的閱覽人導向付費網站非常困難。 其中的原因為,雖然許多人對於購買實體書本或物品不抱有違和感,在平常習於免費閱覽資訊的網路空間中,仍只有極少數人願意支付金錢予創作者所提供的內容。 以上,作為結論,對不具備資本實力的個人或中小企業的創作者而言,要從許多的人或喜愛自己的創作內容的粉絲上獲得經濟上利益,以作為自身努力的正當報酬,其方法於現實中並不存在。
以下的問題雖然不與個人或從屬於中小企業的創作者的困難處境直接相關,近年卻不乏相關的批評。 也就是人氣偶像團體把購買歌曲光碟當作握手會參加資格的行銷手法。為了增加握手次數而購入大量的光碟,在遭到丟棄後所帶來的環境汙染也逐漸成為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為,開發出得以解決前述之問題的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為了讓個人或中小企業等處於弱勢處境的創作者可以獲得與自身努力相對應的正當報酬,開發出跟既有的書本或光碟片等不同,且和高度網路化時代與時俱進的內容提供物。 <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其係具備: 內容提供物,其至少具有儲存有引導向內容的引導資訊之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標籤讀取寫入面、其他的面、以及可以讓由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和前述其他的面所組成的開閉面任意開閉的開閉部;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於其中一側的面依照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電磁波吸收材料層、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順序做配置,其他側的面則至少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而打開前述開閉部,會使前述其中一側的面的標籤讀取寫入面露出;而關閉前述開閉部,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則會將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遮蔽住。 在本說明書中,「標籤讀取寫入面」是指,至少可以處理讀取或寫入資訊之其中一項功能的面。意即,不論是只有讀取資訊功能的面、只有寫入資訊功能的面、或讀取及寫入兩者均可的面,任一種皆可行。另外,「標籤讀取寫入面」的「面」,指的不僅僅是書本之類的面,只要是配置有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的區域皆可指稱之。 「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包括無線射頻識別(RF)標籤、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標籤、電子(IC)標籤等。 前述其他的面,可以是標籤讀取寫入面,或者,是不附有標籤、只具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面等,各種構成皆可行。 接著,電磁波防止材料層亦可當作是電磁波反射層。 透過此構成,依照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電磁波吸收材料層的順序做配置,可以使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讀取資訊的準確度顯著地提升。 打開開閉部,會使標籤讀取寫入面露出,便可從內部一側讀取標籤中的資訊,因此能夠作為各種提供內容的手段。 關閉開閉部,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存在,會使之變成無法從外部讀取標籤資訊的狀態,能夠進而提高安全性。 是以,本發明的優點為,透過控制開閉部,能夠簡單地切換成可讀取標籤資訊的狀態或無法讀取的狀態。 此外,由於標籤中儲存有引導向內容的引導資訊,因此對正在販賣內容產品的人而言,此功能能夠讓個人或公司調整各自合適的內容的擴散、宣傳手段。 進一步地,必要時,可在內容提供物的表面,透過印刷等手段提供與內容相關的資訊,因此能夠廣為宣傳與內容相關的資訊。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在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上形成凹部,並在凹入的部分中置入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減少為了防止讓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從外部遭到讀取而配置的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使用面積,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是被動式標籤,而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讀取範圍為0mm-30mm,須於近距離的狀態下做讀取。 於是,只要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在構成上,距離內容提供物的外緣超過前述讀取範圍(30mm),便能夠簡單地提升安全性。 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防止與內容提供物距離較遠的讀取器讀取到標籤的資訊,即使開閉部呈打開狀態仍能夠維持安全性。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至少是由可以呈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的前面部或裡面部的其中一側所構成;前述前面部和前述裡面部,其至少有一方的內側面被設定為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 前述前面部、前述裡面部和前述開閉部等的外側面上,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透過這樣的構成,以內容提供物為例,做成書籍(包括書盒)的形狀亦可。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替前述內容提供物備有一個具有可取出和收納該物品大小開口的外盒; 在前述外盒的全部的外側面上貼覆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藉由複數層的電磁波防止材料層,進而提高安全性。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將前述開閉部的面設定為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 透過這樣的構成,由於開閉部的內側面或外側面至少有一方被設定為標籤讀取寫入面,因此能夠使內容提供物的形態變得更加多樣。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在前述前面部和前述裡面部之間具有複數張數的印刷頁。 前述印刷頁可以含有與介紹作品內容相關的資訊。 透過這樣的構成,即使置有儲存引導向內容的引導資訊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開閉部之間仍可像一般的書本一樣記載與其內容相關的資訊,能夠讓人體驗到跟平時看書同樣的樂趣。而在印刷頁中,可附上有關作品內容提供網站的引導資訊,也可以進行與費用等相關的說明。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前述前面部、前述裡面部、前述開閉部中至少一側的面,為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且設有凹部,並於前述凹部中置入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前述電磁波吸收材料層、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透過這樣的構成,由於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電磁波吸收材料層、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等重疊於凹部中,不會突出於前面部、裡面部、開閉部的平面,因此能夠保有良好的外觀。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除了被電磁波防止材料層所遮蔽因而無法從外側進行讀取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亦於前述前面部、前述裡面部、前述開閉部的任一面上均不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形成無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區域,並在前述無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區域配置可從外部進行讀取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透過這樣的構成,即便不打開該內容提供物,仍可藉由外部讀取用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向對其內容抱有興趣的粉絲或一般人提供與創作者相關的資訊。縱使該內容提供物並未被購買,在書店等場所,仍能夠向對創作者抱有興趣的一般人提供各種資訊。意即,本發明之內容提供物的存在,能夠發揮與路邊廣告牌、廣告看板相似的功能。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具有對應前述無法從外部讀取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作品內容的第1引導資訊,與對應前述外部讀取用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作品內容的第2引導資訊並不相同,經第1引導資訊所獲得的內容與經第2引導資訊所獲得的內容也有差異。 透過這樣的構成,利用內容提供物中前述兩種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裡引導資訊的差異,便可以簡單地完成內容呈現方式的設計。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在設定上,經第2引導資訊所獲得的內容的層級,比經第1引導資訊所獲得的內容的層級要低。 透過這樣的構成,由於免費獲得的內容的層級較付費內容的層級低,可以合理地定價。另外,由於許多粉絲在閱覽了免費的內容之後,會進一步地想要閱覽付費內容,因此也能夠作為有效的廣告手段。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使用精裝書本的製作方式來構成前述前面部、前述裡面部和前述開閉部。 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產生與光碟片不同的實體商品特有的高級感,亦有別於網路空間,能夠降低粉絲對現實中等價付費行為的抵抗感。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可使用複數個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且當作品為系列作因而有複數個內容時,能夠在複數個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裡儲存對應系列內容的同系列的前述引導資訊。 透過這樣的構成,對於成套的系列內容,例如漫畫的第1集、第2集……第N集等,可以較容易地向購買了第1集的讀者提供折扣。而以偶像的系列專輯為例,可以向購買了第1張到第3張專輯的人提供免費參加交流會之類的優惠,能夠提供粉絲更細緻的對應和服務。而以本發明來說,假使內容提供物採取用書本的型態來提供視聽網站的閱覽權限,也不會造成光碟片廢棄的環境問題。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在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上,至少在配置有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的區域貼上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 透過這樣的構成,即便開閉部呈打開狀態,由於只要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沒有被撕掉,就無法讀取標籤中的資訊或將資訊寫入標籤中,因此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安全性。 <發明之功效>
如上所述,本發明所開發的新形態的內容提供物,能夠解決既有技術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創作者如何獲得對等且正當的報酬等問題。
<實施型態1> 以下將基於的圖示,對本發明實施型態1的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做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實施型態1的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之內容提供物1,採取用書本型態的構成。 如圖1所示,此內容提供物1呈書籍3的外觀形狀。意即,書籍3的封面相當於前面部4、封底相當於裡面部5、書的背部則相當於開閉部6。
如圖1所示,通常前面部4和裡面部5之間具有印刷頁7(參照圖2),其以簡略的形式做描繪。其原因為,即便在構成上沒有如圖2所示的印刷頁7,本發明仍可以做應用。另外,雖然如圖1所示的相當於背部的開閉部6具有較寬的橫幅,若前面部4和裡面部5為能夠任意開關的構成,就算橫幅為趨近於0的對折軸線也可行。
如圖1及圖2所示,前面部4、裡面部5和開閉部6中至少有一面做成僅可從內側讀取標籤資訊的面。因此,如圖2所示,當書本形狀的內容提供物1呈關閉狀態,便無法從外側讀取到標籤。 具體而言,如圖2的構成所示,即使用智慧型手機8等讀取裝置對著前面部4、裡面部5和書皮,也無法讀取到標籤中的資訊。另一方面,若圖1的前面部4和裡面部5藉由開閉部6的作用呈打開狀態,智慧型手機8接近的話便可讀取到標籤中的資訊。
圖3為,當開閉部6呈打開狀態便可讀取到標籤,以及當開閉部6呈關閉狀態便無法讀取到標籤的說明圖。 圖3(a)是內容提供物1的其他面的外側,(b)為標籤讀取寫入面18的內側,(c)至(h)為將標籤(無圖示)置入標籤讀取寫入面18的其中一項例子的剖視圖,(i)是顯示書本形狀的內容提供物1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而其他的面,大部分都至少包含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一般而言,許多時候是由前面部4和裡面部5來構成其他的面。 如圖3(c)所示,書的封面和封底是由第1基材11和重疊在第1基材11之上的第2基材12所構成,置入標籤的凹部13(或為開口13)則位於第2基材12。接著,如圖3(d)所示,將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朝外置入凹部13中。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的材質,可以是橡膠或矽氧樹脂混合鐵氧體或鐵矽鋁合金等磁性材料粉末所製成的磁性薄片等。
若不設置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會造成無法讀取到標籤資訊或讀取的準確度降低之狀況。因此,在標籤讀取寫入面中,置入標籤的位置的外層要再加上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的配置,可以顯著地提升標籤讀取的準確度。此構成為本發明的一大特徵。 接著,如圖3(e)所示,在凹部13中較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內側的位置上,置入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並如圖3(f)所示,在凹部13中的標籤上的內側面上,覆蓋上保護層15做保護。而保護層15,可與下文的內裝表面層17結合做使用。接著,如圖3(g)所示,在圖3(f)的最外側的第1基材11的外側上,設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可以是銅箔或鋁箔等能夠反射電磁波的材質。若有其他能夠確實防止標籤2的資訊遭到讀取的材質,亦可作為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被採用。 由於標籤位於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的內側,因此能夠帶來無法從外側讀取到標籤資訊的效果。
接著,如圖3(h)所示,其最外側再覆蓋上外裝表面層16,最內側則覆蓋上內裝表面層17。在外裝表面層16,可以印刷上內容提供物1的介紹資訊或有關作品內容的宣傳廣告。 另外,可在內裝表面層17上透過印刷等手段,向購入者說明,打開的開閉部6中標籤讀取寫入面18上標籤的所在位置。包括,說明智慧型手機8等讀取裝置的對應位置的資訊,或讀取標誌等具體的使用資訊。
接著,如圖3(i)所示,內容提供物1通常為包含有印刷頁7的書本型態。若印刷頁的厚度(橫向)使標籤有從外部遭到讀取的風險,可考慮如圖3(i)中的虛線所示,替書皮設置用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製成的內外重疊的箱部19。 具有箱部19之形狀的書籍,稱作「箱書20」,而本說明書中所提及的書本皆具有箱部。而若使用讀取範圍為0mm-30mm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由於不夠接近標籤便無法做讀取,只要讓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距離內容提供物1的外緣超過30mm,就能夠簡單地提升安全性。 透過實施型態1這樣的構成,向一般人販賣書籍形狀的內容提供物1,即可將一般人引導向創作者的付費網站。另外,由於是書籍的形狀,對創作者或歌手來說,用書本向粉絲傳達販賣方的必要資訊或未來的活動預告等資訊亦不會產生違和感。如此一來,由於販賣內容提供物1所獲取的費用及付費網站所收取的費用,皆能夠回饋予創作者或提供內容的公司,與販賣光碟的狀況相比,更符合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且能夠讓粉絲人數增加。
<實施型態2> 圖4為實施型態2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實施型態為,防止內容提供物1的標籤遭到不當讀取的其中一種方法。 其構成為,可收納內容提供物1的類似於書套或書盒的外盒21(可以是各種形狀的收納盒),而雖然沒有圖示,外盒21所有外側的面都貼覆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外盒21亦具有可取出放入內容提供物1的開口33。 相當於書籍形狀內容提供物1之背部的開閉部6上,亦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因此與其他的書籍形狀的內容提供物單體相比,能夠降低從外側讀取到標籤資訊的可能性。 如圖4(a)至(e)各圖所示,若內容提供物1為書本形狀,用外盒21收納內容提供物1的基本動作,與平時將書本放入書盒或書套中的動作相同。
<實施型態3> 圖5及圖6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3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的圖示符號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2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內容提供物1具有內含感應式標籤的可拆式卡片狀標籤媒體22。卡片狀的標籤媒體22為與內容提供物1分別成形的個體。 如圖5所示,基板10的前面部4或裡面部5設有媒體收容凹部23,媒體收容凹部23旁則設計有固定片24(或稱之固定手段)。 透過此實施型態的構成,內容提供物1可成為能夠控制讀取標籤媒體22拆卸的器具。
圖6(a)的構成為將內容提供物1的前面部4、裡面部5和開閉部6的內側設為標籤讀取寫入面18(或稱標籤讀取寫入領域18);圖6(b)是卡片狀或小片狀等形狀的標籤媒體22之裝卸器具的型態說明圖。如此一來,本發明的內容提供物1便可採取各種各樣不同的構成。 而標籤媒體22不論是跟光碟片一樣大、還是跟硬幣一樣小的大小皆可行。另外,標籤媒體22不論是什麼形狀外觀,都沒有問題。
<實施型態4> 圖7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4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3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實施型態中,示範了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各種不同配置的構成。以圖7(a)的構成為例,在書籍的封面、封底、開閉部上的由厚紙質製的第1基材11和第2基材12之外側上,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而根據圖7的標示,符號16為外裝表面層16、符號17為內裝表面層17。 另外,圖7(b)的構成為,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跟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相互重疊的狀況。透過這樣的構成,能夠使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處於被由厚紙質製的第1基材11所保護的狀態。 圖7(c)的構成將第1基材11省略,使外裝表面層16直接與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相互重疊。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讓內容提供物1變得輕薄。
<實施型態5> 圖8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5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4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實施型態的特徵如圖8(b)和圖8(d)所示。圖8(a)和圖8(c)所顯示的則為,對應圖8(b)和圖8(d)的各個標籤讀取寫入面的分層構成的說明圖。 如圖8(b)和圖8(d)所示,標籤讀取寫入面18的構成,是為了防止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從標籤讀取寫入面18以外的方向遭到讀取。更具體地,此構成是由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形成凹部形狀25,並於此凹入部分26中置入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使標籤讀取寫入面18以外的方向皆無法讀取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凹部形狀25可以是圓柱或四角柱的凹入形狀。其他的面所配置的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則相當於其蓋子。 此實施型態5的構成的優點為,在標籤讀取寫入面18中,只需要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的周圍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能夠減少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的用量,因此可以提供低製造成本的內容提供物1。
而如圖8(e)和圖8(f)的構成所示,具有背部部分的書籍形狀之內容提供物1,其中前面部4和裡面部5上只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所在的區域,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 以圖8(f)為例,在前面部4或裡面部5的其中一方的內側面上,配置圓形的標籤讀取寫入領域18,並在前面部4或裡面部5的對應區域上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進而形成圓形的電磁波防止面27。
<實施型態6> 圖9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6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5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實施型態的特徵為,在前面部4、裡面部5等各個面上,設置複數個從單側進行讀取的標籤讀取寫入面18。 具體的說明如下。 如圖9(a)所示,中心層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並從表面側依照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的順序,來配置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和電磁波吸收材料層9。透過這樣的構成,兩面都可以形成標籤讀取寫入面18,因此能夠分別讀取兩側的標籤。 透過這樣的構成,可以發想出各種各樣的使用方法,例如,能夠在外側配置儲存有免費內容及其說明資訊的標籤、內側則配置儲存有付費內容及其說明資訊的標籤。
圖9(b)在基材數量的構成上,進行了不同的配置。 圖9(c)所顯示的構成,具有如實施型態5「由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形成凹部形狀25,並於此凹入部分26中置入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的配置。意即,在此實施型態的構成中,具有凹部形狀25的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有兩處。
圖9(d)和圖9(e)的構成,雖在基材等部分的配置做了改變,仍舊只在標籤2所在的區域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因此能夠減少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的用量、降低製造成本。而在內容提供物1最外側的標籤,與只有從打開的開閉部6的內側才能做讀取的標籤相比,所儲存的資訊在大部分時候都有等級上的差異。 以書籍形狀的圖9(f)為例,其構成包括,對應位在前面部4內側面的第1標籤2a之第1標籤讀取寫入面30、對應位在裡面部5內側面的第2標籤2b之第2標籤讀取寫入面31、對應位在前面部4外側面的第3標籤2c之第3標籤讀取寫入面32。 透過30、31、32這三個面,能夠對不同層級的粉絲提供各種各樣不同的內容資訊。
<實施型態7> 圖10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7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6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構成中,在書籍形狀的開閉部6、前面部4、裡面部5,全配置了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 並於前面部4外側配置可從外側進行讀取的第3標籤2c,於裡面部5的內側面上配置第2標籤2b。 在構成上,除了在開閉部6、前面部4、裡面部5的範圍全配置了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亦採用如圖8(b)和圖8(d)所示的由電磁波防止材料層14所形成凹部形狀25,可提升雙重的安全性。更進一步地,若再加上如圖4的外盒21,能夠提升雙三重的安全性。
<實施型態8> 圖11為本發明之實施型態8的說明圖。 由於此實施型態中圖示符號的意涵和使用材質與實施型態1至實施型態7相同,因此省略符號的說明。 此構成的特徵為,至少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2的所在區域,貼上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35。 透過這樣的構成,即便打開開閉部使標籤讀取寫入面18露出,若不把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35撕去仍舊無法讀取到標籤內容,因此更加提升了安全性。
如上述之本發明的實施型態以外,只要不改變本發明的要旨,各種各樣的變化皆為可行。 (A)本發明中最基礎的技術構想是,具有開閉部6和標籤讀取寫入面18,而當開閉部6呈打開狀態可讓標籤讀取寫入面18發揮功能、當開閉部6呈關閉狀態則無法從標籤讀取寫入面18讀取到資訊或寫入資訊。如此一來,由於採用了前述像書籍一樣的封面、封底、背部等各種部分的構成形式,因此不會產生違和感,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及使用。 (B)關於開閉部6,只要具有標籤讀取寫入面18和其他可開閉的面,構成上便不限定於特定的形式。例如,具有較寬橫幅的背部,可設計有約為背部橫幅一半寬度的標籤讀取寫入面18和其他的面,亦可使其變成對開式構成的開閉型內容提供物1。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為使個人或中小企業等處於弱勢處境的創作者可以獲得與自身努力相對應的正當報酬,開發出跟既有的書本或光碟片不同,且和高度網路化時代與時俱進的內容提供裝置。有鑒於此內容提供物的用途,本發明顯然具有產業利用上的潛力。
1:內容提供物 2: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4:前面部 5:裡面部 6:裡面部 9:電磁波吸收材料層 13:凹部 14: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18:標籤讀取寫入面 21:外盒 33:開口 35: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
【圖1】顯示為本發明實施型態1之書籍型態的內容提供物的斜視圖。 【圖2】顯示本發明實施型態1之書籍型態的內容提供物,在無法從其外側讀取標籤的狀態下的斜視圖。 【圖3】圖3(a)是標籤讀取寫入面的外側、圖3(b)是標籤讀取寫入面的內側,圖3(c)至(h)是圖3(b)中連線位置下方標籤的置入工程的剖視圖,而圖3(i)是書籍形狀的內容提供物去除背部後取一部分切面的剖視圖。 【圖4】圖4(a)至(e)顯示配置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外盒,是為內容提供物帶來多重保護的型態的一項例子的斜視圖。 【圖5】圖5(a)是卡片形狀的標籤媒體固定於內容提供物的標籤讀取寫入面上的說明圖,圖5(b)則是其剖視圖。 【圖6】圖6(a)是在標籤讀取寫入面的內側置入標籤的說明圖,圖6(b)是標籤讀取寫入面可置入標籤媒體的構成說明圖。 【圖7】圖7(a)至(c)為在內容提供物上,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配置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說明圖。 【圖8】顯示以圖8(a)至(d)為例,說明在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設有凹部的剖視圖,而圖8(e)顯示為書籍形狀的剖視圖,圖8(f)顯示為書籍形狀的斜視圖。 【圖9】圖9(a)至(d)顯示為配置兩面標籤讀取寫入面之構成的剖視圖,圖9(f)顯示為書籍形狀的剖視圖,圖9(g)顯示為書籍形狀的斜視圖。 【圖10】圖10是書籍形狀的內容提供物的剖視圖。 【圖11】圖11(a)是具有電磁波防止材料層貼紙的內容提供物呈打該開狀態的平面圖,圖11(b)為其剖視圖。
1:內容提供物
2: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4:前面部
5:裡面部
7:印刷頁
9:電磁波吸收材料層
10:基板
11:第1基材
12:第2基材
13:凹部
14: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15:保護層
16:外裝表面層
17:內裝表面層
18:標籤讀取寫入面
19:箱部
20:箱書

Claims (1)

  1. 一種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其係具備: 內容提供物,其至少具有儲存有引導向內容的引導資訊之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標籤讀取寫入面、其他的面、可以讓由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和前述其他的面所組成的開閉面任意開閉的開閉部; 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為於其中一側的面依照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電磁波吸收材料層、電磁波防止材料層的順序做配置,其他側的面則至少配置有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 打開前述開閉部為會使前述其中一側的面的標籤讀取寫入面露出; 關閉前述開閉部為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則會將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遮蔽住; 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為至少是由可以呈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且相當於封面的前面部,或相當於封底的裡面部的其中一側所構成; 前述開閉部為相當於可讓前述前面部和前述裡面部任意開閉的背部; 至少將前述前面部或前述裡面部的其中一方的內側面設定為前述標籤讀取寫入面;並 在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上形成凹部,在凹入的部分中置入前述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除了被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所遮蔽因而無法從外側進行讀取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亦可將前述開閉部的外側面設定為標籤讀取寫入面,並於前述開閉部的前述外側面上不配置前述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形成無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區域,進而於前述無電磁波防止材料層區域配置從外部讀取用的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
TW109124136A 2019-07-17 2020-07-16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TW2021176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2250A JP6741204B1 (ja) 2019-07-17 2019-07-17 非接触型icタグを用いたコンテンツ提供物
JP2019-132250 2019-07-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606A true TW202117606A (zh) 2021-05-01

Family

ID=72047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4136A TW202117606A (zh) 2019-07-17 2020-07-16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41204B1 (zh)
TW (1) TW202117606A (zh)
WO (1) WO20210104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668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Hakusho:Kk カードないし冊子の収納ケース
JP2007265339A (ja) * 2006-03-30 2007-10-11 Sato Corp 電磁波遮蔽用ラベル
JP2008071202A (ja) * 2006-09-14 2008-03-27 Toshiba Corp 通帳類、及びicカードケース
JPWO2008126690A1 (ja) * 2007-03-29 2010-07-22 株式会社朝日ラバー 電磁波シールドシート及びrfidプレート
JP5750895B2 (ja) * 2011-01-13 2015-07-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スキミング防止機能を有した非接触型情報媒体付属冊子
JP2014069449A (ja) * 2012-09-28 2014-04-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スキミング防止機能を有した非接触型情報媒体付き冊子
US10599968B2 (en) * 2016-10-27 2020-03-24 Abraham Rosenholtz Multi-layer product with NFC/RFID tags and RF shiel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1204B1 (ja) 2020-08-19
JP2021018493A (ja) 2021-02-15
WO2021010439A1 (ja)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reese et al. Designing systems for Internet commerce
Shaver et al. Books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 new industry model
Huang et al. Online security cues and e-payment continuance intention
Sparrow Film and televis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net: A legal guide for the media industry
Sparrow Music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net: a legal guide for the music business
Grassie Easy handling and security make NFC a success
Park et al. The challenge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hink local, act global
JP2003331212A (ja) 表示・入力装置及び透明電極板
Priya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small merchants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ies
TW202117606A (zh) 使用非接觸式電子(ic)標籤之內容提供物
Abdullah et al. Strategic role of mobile commerce (M-Commerce) payment system: establishing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JP2021018814A (ja) 非接触型icタグを用いたコンテンツ提供物
US201602837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y of Digital Media via Optical Machine-Readable Data Representation
Belleflamme Versioning information goods
Gold Equity Crowdfunding of Film-Now Playing at a Computer Near You
Chen Electronic commerce on the Internet: Legal developments in Taiwan
Stibel Discounting Do's and Dont's
Leal Technology: Friend or Foe 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bdo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oyalty Programs in the Retail Sector: The Lebanese Case
Pérez-Latre New directions in media strategy
Antonova State Attorneys General Seek to Clarify the Negative Option Marketing Regulatory Scheme
Aldrich A System of Logo-Based Disclosure of DRM on Download Products
Nawotka Our digital future
Mamatisakovich et al. GOVERNMENT LEVER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KR101658709B1 (ko) 휴대용 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광고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