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4754A - 灑水頭 - Google Patents

灑水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4754A
TW202114754A TW109122364A TW109122364A TW202114754A TW 202114754 A TW202114754 A TW 202114754A TW 109122364 A TW109122364 A TW 109122364A TW 109122364 A TW109122364 A TW 109122364A TW 202114754 A TW202114754 A TW 2021147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deflector
pillar
sprinkler head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菊池正勝
立石豊
村上匡史
飯澤祐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7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0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 A62C37/10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 A62C37/11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heat-sensitive
    • A62C37/12Releasing means, e.g. electrically released heat-sensitive with fusible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3/00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 B05B3/02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 B05B3/04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discharged, e.g. the liquid actuating a motor before passing to the outlet
    • B05B3/0486Spraying or sprinkling apparatus with moving outlet elements or moving deflecting elements with rotating elements driven by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discharged, e.g. the liquid actuating a motor before passing to the outlet the spray jet being generated by a rotary deflector rotated by liquid discharged onto it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parallel its rotation 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0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 A62C37/09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outlet device containing a sensor, or itself being the sensor, i.e. self-contained sprinklers telescopic or adjusta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在灑水頭作動時,偏轉器可順暢地在框架內部移動之灑水頭。 包括:本體,具有釋出滅火水之噴嘴;閥體3,關閉噴嘴;感熱分解部,保持對於噴嘴之閥體3之關閉狀態,在分解作動時,開放關閉狀態;偏轉器41,具有使自噴嘴釋出之滅火水,在噴嘴之軸交叉方向,往外飛散之複數葉片46;以及支柱43,支撐飛散滅火水之偏轉器41。複數葉片46係自接收自噴嘴釋出之滅火水之偏轉器41的承受面(閥體支撐部41a),往本體側伸長,還包括可沿著支柱43,在支柱43的尖端(本體側端部43B)與葉片46的尖端之間移動之導引環44。

Description

灑水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滅火用之灑水頭。
灑水頭係感知火災之熱,以噴灑滅火液(滅火水)者。灑水頭係包括:噴嘴,被連接於供水配管;以及感熱分解部,感知火災以分解作動。在噴嘴與感熱分解部之間,係設有閥體與例如由碟形彈簧所構成之彈性體,在無火災之平時,噴嘴的出口係被閥體所關閉(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059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平05-051370號公報
眾所周知有一種在例如被形成為圓筒狀之灑水頭中,在其徑向具有較小尺寸,亦即,具有較小之外徑,藉此,設計性很優良之製品。在這種灑水頭中,為了抑制其外徑之大型化,而使用與通常之灑水頭相比較下,被小型化之構造零件。但是,一般說來,這種灑水頭係做為其代償,其軸向中之全長係較長。
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係開示有一種埋入型灑水頭。在此埋入型灑水頭中,偏轉器與支柱係被一體形成,該偏轉器係使自噴嘴噴出之滅火液,往徑向中之外邊分散到四方,該支柱係以使此偏轉器相對於灑水頭而言垂下之狀態支撐。在這種灑水頭中,於其分解作動前,為了在灑水頭的框架內,確保支柱之收容空間,框架之構造係其軸向比通常之灑水頭還要較長。
而且,在這種灑水頭中,構成零件們之間隔係被配置成較窄,於灑水頭作動時,必須構成使得零件不相干涉。尤其,偏轉器係在框架內部移動,以突出到框架外部,所以,作動時之位移量較大之零件。
以如上述之先前技術為背景者係本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在灑水頭作動時,偏轉器可順暢地在框架內部移動之灑水頭。
必須達成上記目的之本發明之構造,係具有以下之特徵。
亦即,本發明係包括:本體,具有釋出滅火液之噴嘴;閥體,關閉該噴嘴;感熱分解部,保持對於該噴嘴之該閥體之關閉狀態,在分解作動時,開放該關閉狀態;偏轉器,具有使自該噴嘴釋出之該滅火液,在該噴嘴之軸交叉方向,往外飛散之複數葉片;以及支柱,支撐飛散該滅火液之該偏轉器;其特徵在於:該複數葉片係自接收自該噴嘴釋出之該滅火液之該偏轉器的承受面,往該本體側伸長,還包括沿著該支柱,可在該支柱的尖端與該葉片的尖端之間移動之導引環。
當依據本發明時,被安裝成沿著支撐偏轉器之支柱而可移動之導引環,係防止隨著感熱分解部自本體脫離,偏轉器及支柱在位移時之橫偏移或傾斜。因此,當依據本發明時,在灑水頭作動後,可使偏轉器確實位移到被滅火液所噴灑之既定位置為止。
該支柱之構造,可以係自該偏轉器的該承受面,往該本體側,沿著該噴嘴的外周面伸長,該導引環係沿著該支柱的外周被設置。
當依據本發明時,導引環係沿著順著噴嘴的外周面位移之支柱的外周被設置。因此,當灑水頭作動而偏轉器及支柱位移時,導引環係可確保自噴嘴的外周面,有既定間隔之支柱移動之空間。
該導引環之構造,可以係具有收容該支柱於內部之導引凹部。
當依據本發明時,於偏轉器位移時,可使支柱沿著導引環的導引凹部移動。而且,在偏轉器移動時,導引凹部可防止支柱與導引環之干涉。
該支柱的尖端之構造,可以係被固定於支撐環。
當依據本發明時,支柱的尖端係被固定於支撐環,藉此,支柱之強度係增加。而且,在偏轉器位移時,導引環與連接到支柱之支撐環,係與支柱一同移動,所以,抑制偏轉器及支柱在位移時之傾斜之效果係更加提高。
該灑水頭之構造,也可以係在該導引環與該本體之間,還包括彈性構件。
當依據本發明時,彈性構件之負載,係透過導引環,作用於偏轉器及閥體。因此,當感熱分解部自本體脫離後,可自噴嘴拉離閥體。藉此,在噴嘴內部處於負壓之負壓灑水系統,也可使用本發明之灑水頭。
該支柱與該支撐環之構造,也可以係被收容於該彈性構件的內周側。
彈性構件之構造,係也考慮被配置於本體與支柱的尖端之間。但是,在這種構造中,彈性構件與支柱係成為串聯之配置,灑水頭之軸向係變長。相對於此,當依據本發明時,在支柱及支撐環之外側,係設有以併聯配置彈性構件之空間,所以,可縮短灑水頭之軸向中之全長。
該導引環之構造,也可以係具有中介於該噴嘴與該葉片間之爪。
當依據本發明時,爪係中介於噴嘴與葉片之間,藉此,可抑制偏轉器對於噴嘴之偏心。 [發明效果]
當依據本發明時,當偏轉器沿著噴嘴之軸向位移時,導引環係抑制偏轉器之橫偏移或傾斜。因此,在灑水頭作動時,偏轉器係可順暢地移動在框架內部。
以下,針對本發明一態樣之灑水頭S之實施形態,參照圖面以說明之。在本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當記載有「第1」、「第2」、「第3」時,其係用於區別發明之不同構造元件所使用者,其並非用於表示特定之順序或優劣等所使用者。
灑水頭S之構造〔圖1~圖6及圖8〕
灑水頭S係包括本體1、框架2、閥體3、灑水部4、當作「彈性體」之彈簧構件5、及感熱分解部6。如圖1所示,灑水頭S係被形成為圓筒狀。灑水頭S之軸向,係相當於圖1中之上下方向。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係將灑水頭S之軸向當作中心之放射方向,其係例如圖1中之左右方向。
位於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最上側之本體1、及位於其下側之框架2,係構成灑水頭S之外觀。另外,閥體3與灑水部4與彈簧構件5,係被框架2的內部空間所收容。而且,感熱分解部6係被配置成橫跨灑水頭S的內部空間與外部,其一部份係自框架2往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下方突出。構成灑水頭S之本體1、框架2、閥體3、灑水部4、彈簧構件5及感熱分解部6之各軸心,係被配置成全部與灑水頭S之軸心一致。
灑水頭S的本體1係形成為多重圓筒狀。本體1係在其內部,具有在灑水頭S之軸向上伸長之圓筒狀噴嘴11。亦即,噴嘴11之軸向係與灑水頭S之軸向一致。而且,噴嘴11之軸交叉方向中之軸心(中心軸),也與灑水頭S之軸心一致。噴嘴11係自灑水頭S噴灑之滅火液,例如滅火水之流路。噴嘴11係在其下端,具有成為噴嘴11的出口之噴嘴端11a。滅火水係自噴嘴端11a往下方被釋出。噴嘴端11a係碰到閥體3地與其接觸,在未發生火災之平時,係被閥體3所關閉。
在本體1上端側的外周,係設有連接到供給滅火水之供水配管(圖示省略)之供水配管連接用螺紋部12。在本體1之軸向中之中間部分的外周,亦即,在供水配管連接用螺紋部12之下方,係形成有法蘭部13。法蘭部13係具有:基端部分,呈圓環狀,往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外邊突出;以及圓筒部分,自基端部分,與噴嘴11成同心狀地伸長。在法蘭部13與噴嘴11之間,係形成有空隙部15。而且,在法蘭部13的內周面,係設有與框架2相連接之框架連接用螺紋部14。
框架2係被形成為具有與法蘭部13內周概略相同外徑之圓筒狀。框架2上端側的外周,係設有與框架連接用螺紋部14相連接之本體連接用螺紋部21。灑水頭S之構造,係鎖固構成連結部之框架連接用螺紋部14與本體連接用螺紋部21,藉此,本體1與框架2係連結以成一體化。在框架2下端的內周,係形成有往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內邊突出之圓環狀之段部22(參照圖1、圖6、圖7(a)及圖8(b))。段部22之構造,係卡止感熱分解部6。如圖6、圖7(c)及圖8(b)所示,在段部22的內周面與上表面之間,係做成欠缺表面們交叉之角之面形狀,藉此,形成有上側傾斜面23。上側傾斜面23係形成為環狀。在比上側傾斜面23還要靠近下側之段部22的內周面,往框架2之外邊彎曲之當作「下部內周面」之導引部24係做成環狀。導引部24係沿著被形成於後述之平衡器63的側面之導引承受部63c被設置。
閥體3之構造係位於噴嘴11與灑水部4之間,相對於噴嘴11及灑水部4而言,可繞著灑水頭S之軸心旋轉。如圖1及圖2(a)所示,閥體3係具有盤體3a與凸構件32。盤體3a係被形成為圓盤狀(參照圖2(b)),在其外緣部3b中,與噴嘴端11a相向(參照圖1)。盤體3a的軸心,係與噴嘴11的軸心一致(參照圖2(b))。盤體3a的外緣部3b係被形成為大於噴嘴端11a之內徑,小於噴嘴端11a之外徑(參照圖1)。亦即,外緣部3b係位於噴嘴端11a的內周與外周之間。在噴嘴11尖端(噴嘴端11a)的內周,係形成有由段部所構成之環狀卡止凹槽11b。
如圖2(a)所示,在盤體3a之軸心附近,形成有往噴嘴11(參照圖1)內部(上方)突出之當作「柱部」之圓柱狀突起31。而且,在突起31係安裝有當作「保持構件」之凸構件32。本實施形態之凸構件32,係由圓頂狀之樹脂成形體所形成。凸構件32係樹脂成形體,其中,其係比例如金屬還要柔軟,所以,可很容易安裝到盤體3a。在凸構件32係形成有自閥體3之側(下端),沿著軸心以壓入保持突起31之當作「柱部壓入孔」之盤體安裝孔32a。而且,在凸構件32係被形成為連通盤體安裝孔32a與外部之排氣孔32b,係自盤體安裝孔32a往噴嘴11內部(上方)伸長。當壓入突起31到盤體安裝孔32a時,盤體安裝孔32a的空氣可自排氣孔32b逃逸,所以,突起31係壓入,直到抵接於盤體安裝孔32a的深處壁,而可確實安裝凸構件32到盤體3a。
在本實施形態中,做為凸構件32與盤體3a之連接部之突起31及盤體安裝孔32a,皆係被配置於噴嘴11(參照圖1)內。亦即,突起31及盤體安裝孔32a,係與關閉滅火水之噴嘴端11a與閥體3之接觸部為不相關之配置。因此,即使由突起31與盤體安裝孔32a之壓入所致之連接之強度弱一些,被充填於噴嘴11之水,也不會自連接部的間隙往外部洩漏。
在盤體3a的當作「噴嘴側表面」之上表面,設有當作「片狀止水構件」之圓環狀之止水片33。止水片33係阻止噴嘴11內的滅火水,自噴嘴端11a(參照圖1)與盤體3a之間之接觸部,往外部漏出。在止水片33係於其軸交叉方向中之內周端,形成有環狀內緣33a,在其軸交叉方向中之外周端,形成有環狀外緣33b。環狀內緣33a係形成為貫穿突起31之突起貫穿孔。又,環狀內緣33a係位於盤體3a與凸構件32之間。亦即,環狀內緣33a係位於與凸構件32的底面相向之位置。環狀外緣33b係位於噴嘴端11a(參照圖1)與盤體3a的外緣部3b(參照圖1)之間。環狀外緣33b係被夾持於噴嘴端11a的環狀卡止凹槽11b(參照圖1)與盤體3a的外緣部3b之間,於按壓狀態下,被保持。止水片33係只要位於與噴嘴端11a相接觸之範圍之位置即可,其外徑係噴嘴11之內徑以上,且盤體3a之外徑以下。
在本實施形態之止水片33的內表面,係形成有由黏著劑所做之黏著層。止水片33係藉黏著層,被貼附於盤體3a的表面。止水片33的環狀內緣33a之側,係成為在被夾持於盤體3a與凸構件32的底面之間之狀態下,被保持之「被保持部」。因此,即使因為老化而黏著層之黏著力降低,只要凸構件32係不自盤體3a分離,則止水片33也不會自盤體3a與凸構件32之間脫離。因此,止水片33係即使黏著層之黏著力降低,也可穩定地被盤體3a所保持。
在盤體3a的做為「噴嘴側表面」的相反側之內表面之中央,係形成有往噴嘴11之方向(上方)凹陷之銷承受凹部34。銷承受凹部34之構造,係藉其軸心往上方被押入,使盤體3a相對於噴嘴端11a而言均勻地壓抵。藉此,閥體3係可不透液地關閉噴嘴端11a。在銷承受凹部34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外側,係形成有圓筒狀之周壁35。周壁35係具有小於盤體3a之外徑。
如圖2(a)所示,灑水部4係包括偏轉器41、支撐環42、支柱43、及導引環44。如圖1所示,灑水部4係在未感知火災(灑水頭S作動前)之平時,在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被噴嘴11與框架2間之空隙部15所收容。
如圖2(a)及圖2(b)所示,偏轉器41係被形成為具有大於噴嘴11之外徑之有底筒狀。偏轉器41係具有閥體支撐部41a及複數葉片46。閥體支撐部41a係位於偏轉器41的底面,複數葉片46係位於偏轉器41的側面。在閥體支撐部41a之軸心附近,係形成有軸向貫穿偏轉器41之安裝孔41a1。於安裝孔41a1,係在閥體3的周壁35可旋轉之狀態下,貫穿偏轉器41之軸向。其軸交叉方向中之外側部分,係被載置於比閥體3的周壁35,還要靠近閥體支撐部41a的內周側上表面。藉此,偏轉器41係相對於閥體3而言,可旋轉地被一體化。往盤體3a的外緣部3b(參照圖1)外邊突出之閥體支撐部41a的環狀突出部41a2,係被形成為自噴嘴11釋出之滅火水之「承受面」。環狀突出部41a2係構成偏轉器41的內側底面,其位於與噴嘴端11a相向之位置。環狀突出部41a2之構造,係接收自噴嘴11釋出之滅火水,暫時性地積留於偏轉器41的內側。
灑水頭S係在承受來自周圍之熱後,必須進行分解作動,以噴灑滅火水到灑水頭S的本體1之四面八方(噴嘴11(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偏轉器41係隨著灑水頭S之分解作動,相對於本體1及框架2而言位移,而成為自框架2垂下之狀態,藉此,噴灑滅火水往四面八方。而且,為了使偏轉器41做該種配置,須要與框架2相卡合之支柱43。
亦即,在偏轉器41係設有沿著灑水頭S之軸向地,自閥體支撐部41a側(下側)往本體1側(上側)伸長之支柱43。支柱43係在偏轉器41的外周上,以既定間隔設有複數個,以垂下之狀態支撐偏轉器41。
偏轉器41之構造,係藉彎曲加工金屬平板以被形成。圖3係在偏轉器41彎曲加工前之展開狀態下之俯視圖。展開成平板狀後之狀態之偏轉器41的閥體支撐部41a(參照圖2(a)),係俯視呈圓形。在閥體支撐部41a,自環狀突出部41a2呈放射狀地伸長之四支支柱43,係在閥體支撐部41a之圓周方向,以90°間隔形成。於鄰接之支柱43之間,複數葉片46係被形成為自環狀突出部41a2呈放射狀地突出。複數葉片46係在其基端側(俯視之金屬平板的中心側)被彎曲,藉此,往本體1側伸長。在鄰接之支柱43與葉片46之間及鄰接之兩個葉片46,46之間,係分別形成有凹槽45。藉此,各支柱43與各葉片46,係分別獨立以連接在環狀突出部41a2,可分別在偏轉器41之軸交叉方向中之任意位置,往本體1彎曲。
葉片46係使自噴嘴11釋出,以抵接於凸構件32及環狀突出部41a2之滅火水,在噴嘴11之軸交叉方向,往外飛散者。如圖2(a)及圖2(b)所示,在噴嘴11(灑水頭S)之軸向上,分別伸長之複數葉片46,係被形成於偏轉器41的外側面41b,使得包圍閥體3。而且,在鄰接之兩個葉片46,46間,係形成有由凹槽45所做之流液空間45B(參照圖4(a)及圖4(b))。
與複數葉片46相同地,藉彎曲圖3所示之支柱43的基端側,形成有往本體1側伸長之偏轉器41的支柱43。支柱43的基端側中之彎曲位置,係圖3之虛線所示之位置。相對於此,複數葉片46的基端側中之彎曲位置,係圖3之假想線所示之位置。而且,支柱43之彎曲位置,係成為比複數葉片46之彎曲位置,還要靠近偏轉器41的軸心側。藉此,也如圖4(b)所示,支柱43係在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比複數葉片46還要往軸偏移之位置,自偏轉器41的閥體支撐部41a(參照圖2(a))往本體1側伸長。亦即,支柱43係成為位於比偏轉器41的外側面41b還要靠近內側之位置。
如此一來,灑水頭S之構造,係支柱43(支柱43之彎曲位置)位於比葉片46(葉片46之彎曲位置)還要靠近偏轉器41的軸心側之位置。而且,藉此構造,自噴嘴11釋出之滅火水,係衝撞到閥體3,以流動在偏轉器41的環狀突出部41a2,再通過支柱43的側緣,可自與支柱43相鄰接之葉片46繞入到支柱43的內側(外側面41b側)。
在此,係假設將例如支柱43之彎曲位置,係與圖3之假想線所示之葉片46之彎曲位置為相同位置之情形,當作比較例。在此情形下,支柱43與葉片46係在偏轉器41之軸交叉方向,形成無落差之一連串之內周面,同時支柱43成為比葉片46還要高之壁體。因此,滅火水無法充分流到支柱43的內側,針對支柱43的內側,變得無法確保必要之滅火水之噴灑量。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之灑水頭S中,支柱43係位於比葉片46還要靠近偏轉器41的軸心側之位置,所以,在其軸交叉方向,於支柱43與葉片46之間,可生成落差。藉生成此落差,可使滅火水繞回到支柱43的內側。在圖4(b)中,係以假想線表示該種滅火水流動之路徑。如此一來,偏轉器41係在滅火水流動時,支柱43係成為壁體,可增加滅火水之噴灑量,往感覺噴灑量不足之支柱43的內側。因此,灑水頭S係可綿延其全圓周方向,均勻地噴灑滅火水。
而且,藉設計葉片46之構造,可改善往支柱43內側之噴灑量。如圖3、圖4(a)及圖4(b)所示,複數葉片46之中,在偏轉器41之圓周方向中,與支柱43相鄰接之第1葉片46A,係在與支柱43相向之側,具有第1側緣部46B。而且,如圖4(a)所示,在第1側緣部46B係形成有本體1側的角欠缺之角緣欠缺部46b。具有此角緣欠缺部46b之第1葉片46A,係與無角緣欠缺部46b之葉片相比較下,於支柱43與第1葉片46A的第1側緣部46B的本體側(角緣欠缺部46b)之間,可形成較寬之擴張流路45A。自噴嘴11流出以積留在偏轉器41之滅火水,係通過高度較低(自閥體支撐部41a算起之水位差較小)之角緣欠缺部46b(擴張流路45A),變得很容易往支柱43內側流動。如此一來,偏轉器41也可改善往支柱43內側之噴灑量。
而且,角緣欠缺部46b係例示傾斜直線狀地缺角,但是,欠缺也可以為圓弧狀、階梯狀等之其他形狀。
而且,複數葉片46之中,於偏轉器41之圓周方向中,與其他葉片46相鄰接之第2葉片46C,係於與鄰接之其他葉片46相向之側,具有自閥體支撐部41a側往本體1側伸長之第2側緣部46D。而且,如圖4(a)所示,第2側緣部46D係對於鄰接之其他葉片46之距離,係在本體1側比在閥體支撐部41a側還要近。因此,被形成於鄰接之兩個葉片46間之滅火水之流液空間45B,係本體1側較窄,構成偏轉器41的內側底面之閥體支撐部41a側較寬,而成為楔子狀(反錐角狀)。
而且,在流液空間45B中之偏轉器41的內側底面之側(下側),滅火水係通過較寬之流路,藉此,在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係被噴灑到比較近之位置。另外,在流液空間45B的葉片46的本體1側(上側),滅火水之流路係被節流成較窄,噴灑量係被抑制,所以,偏轉器41內的滅火水之水位係上昇以越過葉片46。越過此葉片46以流動之滅火水,係在與成為流路底之閥體支撐部41a之摩擦之影響較小之位置(表層)之流動,所以,具有比較大之流速。而且,越過葉片46的本體1側以流動之滅火水,係較不受流液空間45B之影響。因此,越過葉片46的本體1側(上側)以流動之滅火水,係在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被噴灑到較遠之位置。因此,灑水頭S係可均勻地噴灑滅火水,到其軸交叉方向中之較遠位置與較近位置。
而且,第2側緣部46D係也可構成葉片46,使得將閥體支撐部41a的本體1側的面(上表面)當作基準,垂直地形成至葉片46之一半左右之高度為止,葉片46之寬度自此往本體1側逐漸擴大而成為錐角形狀。在這種情形下,與前述構造同樣地,可較大地影響流液空間45B。
在此,也有考慮:使圖4(a)所示之流液空間45B之寬度,在葉片46的本體1側與閥體支撐部41a側為相同之構造,亦即,彼此鄰接之葉片46的側緣部成為平行之構造。但是,在這種構造之情形下,當比較本實施形態之構造時,通過流液空間45B之滅火水之量係增加,相對於此,越過葉片46之滅火水之量係減少。因此,往相對於灑水頭S而言較近之位置之噴灑量係增加,往較遠之位置之噴灑量係減少。而且,也有考慮:使流液空間45B之寬度,在葉片46的本體1側較寬,以使閥體支撐部41a側較窄之構造。但是,在這種構造之情形下,流液空間45B之影響係變得較大,越過葉片46尖端以流動之滅火水係變少,所以,有離開灑水頭S較遠之位置之噴灑量更減少之傾向。
支柱43係具有自閥體支撐部41a側往本體1側伸長之第3側緣部43A。在此,當自金屬平板,彎曲成為支柱43及葉片46之部位後,與偏轉器41之軸向平行地,伸長第3側緣部43A、第1側緣部46B及第2側緣部46D,係先前技術之偏轉器之構造。為了實現這些,例如支柱43的第3側緣部43A與葉片46的第1側緣部46B,係在圖3所示之展開時,必須構成為自平板的內周側,往外周側離隙之放射狀。換言之,凹槽45及凹槽45a係必須做成扇形或圓角三角形。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係於展開支柱43及葉片46後之平板之狀態下,第1側緣部46B與第3側緣部43A係平行地伸長。換言之,與支柱43相鄰接之凹槽45a,係被形成為與支柱43及第1葉片46A兩者平行地伸長之U字形。其也與鄰接於第2側緣部46D及第2側緣部46D之凹槽45同樣。當彎曲做為這種平板的外周側之支柱43及葉片46之部位時,如圖4所示,係可形成成為閥體支撐部41a側較寬,本體1側較窄之滅火水之流路。因此,灑水頭S係可使滅火水均勻地噴灑到其軸交叉方向中之較遠位置與較近位置。
如圖1所示,閥體3的盤體3a的外緣部3b,係被配置為相對於支柱43及複數葉片46(參照圖2(a))而言離隙。藉此,即使灑水頭S承受衝擊,也可防止閥體3對於噴嘴11產生偏移。而且,在葉片46與盤體3a的外周之間,係貫穿有噴嘴11的尖端。在如此構造之灑水頭S中,於閥體3的外緣部3b與葉片46之間,可確保配置噴嘴11的尖端之空間。
支撐環42係被形成為具有與噴嘴11相比較下,較大之外徑及內徑之圓環平板狀。支撐環42係固定支柱43者。如圖2(a)所示,在支撐環42係形成有貫穿灑水頭S軸向之卡合孔42a。灑水頭S之構造,係貫穿支柱43到卡合孔42a。支撐環42係藉固定支柱43,可增加支柱43之強度。除此之外,支撐環42係在偏轉器41位移時,與支柱43一同移動,所以,可抑制偏轉器41及支柱43位移時之傾斜。支撐環42係不侷限於綿延灑水頭S全周形成之圓環狀,其也可以係如固定鄰接之支柱43、43之圓弧形,或者,也可以係半圓環狀。
支柱43的當作「尖端」之本體側端部43B,係被固定於圓環平板狀之支撐環42。如圖2(a)所示,支柱43係在本體1側,具有寬度(距離)大於閥體支撐部41a側之沿著偏轉器41圓周方向之大寬度部(也參照圖3)。而且,在比大寬度部還要靠近本體1側,係形成有往圓周方向兩側突出之顎部43a。支柱43之構造,係於比顎部43a還要靠近本體1側,貫穿支撐環42的卡合孔42a,以顎部43a保持支撐環42的下表面。而且,支柱43的本體側端部43B,係藉鉚接加工,而被固定於支撐環42。支柱43係只要被支撐環42所支撐即可,針對支柱43安裝於支撐環42之方法,係沒有限制。
如圖2(a)所示,在偏轉器41係安裝有具有小於框架2內徑之外徑之圓環平板狀之導引環44(參照圖5)。導引環44係被配置成可沿著支柱43,移動在支柱43的本體側端部43B與葉片46的尖端之間。被安裝成可沿著支撐偏轉器41之支柱43移動之導引環44,係防止伴隨著感熱分解部6自本體1脫離,偏轉器41及支柱43位移時之橫偏移或傾斜。因此,在灑水頭S作動後,可確實位移偏轉器41到被噴灑滅火水之既定位置,亦即,到框架2下方的外部。
導引環44係具有誘導使得不干涉沿著噴嘴11軸向位移之支柱43之導引凹部47。如圖5(b)所示,導引凹部47係在導引環44的內周緣側,被形成為往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外邊,欠缺俯視呈矩形之板片。藉此,伴隨著感熱分解部6自本體1脫離,當偏轉器41沿著噴嘴11軸向位移時,可使支柱43沿著導引環44的導引凹部47位移。而且,在偏轉器41移動時,可防止導引凹部47與支柱43及導引環44相干涉。
在圖5(b)中,導引凹部47係於導引環44之圓周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四處。如圖2(a)及圖5(a)所示,於鄰接之兩個導引凹部47、47之間,係設置有自導引環44的形成面,往直角方向彎曲而往盤體3a側垂下之爪47a。而且,如圖2(b)所示,爪47a係被配置成在圖面中,中介於假想線所示之噴嘴11的外周面與葉片46之間。如此一來,爪47a係中介於噴嘴11與葉片46之間,藉此,可抑制偏轉器41相對於噴嘴11而言偏心之情事。
爪47a係具有與噴嘴11相向之平面47b,平面47b係在灑水頭S作動時,與噴嘴11的外周面相滑動。如此一來,導引環44的爪47a的平面47b,係在與噴嘴11外周面為面接觸之狀態下滑動,所以,導引環44係相對於噴嘴11而言,不太會產生橫偏移或傾斜。因此,在灑水部4移動時,導引環44的外周緣變得可不鉤住框架2內周面地順暢移動。
爪47a的平面47b係做成組合半圓到長方形之下之形狀,盤體3a側之端係做成半圓狀。因此,當灑水頭S作動而導引環44下降時,即使假設爪47a接觸到框架2或噴嘴11,也變得不太會鉤住。
導引環44之構造係載置於葉片46。藉此,可削減配置後述之螺旋彈簧48之空間,減少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全長。而且,爪47a係具有往盤體3a側垂下之形狀。因此,當載置導引環44到葉片46時,可良好安裝,可很容易定位導引環44。
導引環44係不侷限於綿延灑水頭S全周形成之圓環狀,對應各個支柱43,可以係四個圓弧形,也可以係半圓環狀。但是,導引環44當係全周之圓環狀時,在位移際,可取得平衡而不太會產生傾斜,所以很好。
導引環44係在組合支撐環42與支柱43前之階段,被支柱43所貫穿。此時,支柱43係被配置成被導引凹部47所收容之狀態。
而且,導引凹部47也可以被形成,使得不在導引環44的內周緣側,而於外周緣側中,往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內邊欠缺。在此情形下,後述之螺旋彈簧48係被配置於導引環44的內周緣側。
支柱43係做為其上端之本體側端部43B,位於比做為其下端之偏轉器側端部43C,還要靠近偏轉器41之軸交叉方向之外邊地,於支柱43之縱向中之中間部分具有彎曲部43D。如此一來,支柱43係本體1側,位於偏轉器41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外邊。因此,支柱43係與導引環44之間之距離,變得在閥體支撐部41a側較寬,在本體1側較窄。因此,當偏轉器41伴隨著感熱分解部6自本體1脫離,而沿著噴嘴11位移時,導引環44係在位移之初期階段,支柱43與導引凹部47之間隙係較大,而順暢地沿著支柱43位移(滑動)。另外,導引環44係在位移之末期階段,導引凹部47與支柱43之間隔變窄,可抑制偏轉器41之橫偏移或傾斜。
而且,支柱43之構造係只要本體側端部43B,位於比偏轉器側端部43C還要靠近偏轉器41之軸交叉方向之外邊即可。因此,支柱43之構造,也可以係不具有彎曲部43D,本體側端部43B與偏轉器側端部43C之間為傾斜直線狀。
支撐環42、支柱43及導引環44,係被配置於噴嘴11的外周與框架2的內周之間之空隙部15。而且,在導引環44與本體1之間,安裝有當作「彈性構件」之螺旋彈簧48。螺旋彈簧48係被配置於導引環44的外周緣側。如圖1所示,成為於螺旋彈簧48的內周側,收容有支撐環42與支柱43之狀態。
在此,也考慮螺旋彈簧48之構造,係被配置於本體1與支柱43的尖端(本體側端部43B)之間。但是,在該種構造中,螺旋彈簧48與支柱43係成為串聯之配置(沿著一軸配置),灑水頭S之軸向係變長。相對於此,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在支柱43及支撐環42的外側,係設有併聯配置螺旋彈簧48之空間(空隙部15),所以,可縮短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全長。
螺旋彈簧48係透過導引環44,推壓偏轉器41往噴嘴11之軸向中之下方,亦即,往自本體1離隙之方向。因此,螺旋彈簧48之負載,係作用於偏轉器41及閥體3。因此,當感熱分解部6自本體1脫離時,即使假設噴嘴11的內部為負壓,也可自噴嘴11拉離閥體3以開放噴嘴端11a。因此,在噴嘴11內部為負壓之負壓灑水系統,也可使用灑水頭S。
彈簧構件5係為了關閉噴嘴端11a,推壓閥體3到噴嘴11側者。如圖1所示,彈簧構件5係使用例如金屬碟形彈簧51。在此之碟形彈簧51,如圖6所示,係由在框架2內部,位於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上側之當作「第1碟形彈簧」之碟形彈簧51a、及位於下側之當作「第2碟形彈簧」之碟形彈簧51b所構成。碟形彈簧51a及碟形彈簧51b,係具有與偏轉器41的閥體支撐部41a概略相同之外徑。碟形彈簧51a與碟形彈簧51b,係所謂串聯組合,彼此之外周緣係被配置成重疊。在碟形彈簧51a及碟形彈簧51b的孔,係自灑水頭S之軸向中之上側,貫穿有圓柱狀之設定銷52。碟形彈簧51a及碟形彈簧51b及設定銷52,係中介於閥體3與感熱分解部6之間。
一般說來,當使灑水頭S小型化,而碟形彈簧51也被小型化時,撓曲量,亦即,在感熱分解部6分解作動以自框架2脫落為止之間,按壓閥體3到噴嘴11側之力係減少。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之灑水頭S中,係藉設置複數碟形彈簧51,可獲得必要之止水負載。另外,當設置複數碟形彈簧51時,係碟形彈簧51之橫偏移,或在感熱分解部6動作過程中,產生傾斜之風險係提高。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之灑水頭S中,如下所述,直到導引承受部63c自框架2的導引部24抽出為止,感熱分解部6及碟形彈簧51之傾斜係被抑制。而且,在導引承受部63c自框架2的導引部24抽出後,係容許各碟形彈簧51之橫偏移或傾斜,所以,可促進感熱分解部6自框架2脫離之動作。
如圖8(a)所示,在設定銷52之軸向中之中間部分的外周,係形成有往外突出之圓環狀之法蘭53。法蘭53係被配置成碰觸到碟形彈簧51a的內周緣側的上表面。設定銷52係在其軸向中之上端,具有貫穿銷承受凹部34之頭部54。頭部54的尖(上)端面,係相對於銷承受凹部34的平坦面之軸交叉方向中之中心而言,總是以點接觸按壓地,形成為曲面狀。如此一來,灑水頭S構造,係由碟形彈簧51之推壓力所致之按壓負載,透過法蘭53及頭部54,施加於銷承受凹部34的平坦面的中心,亦即,閥體3的軸心。因此,灑水頭S之構造,係在閥體3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周緣部中,均勻施加負載,確實地關閉噴嘴端11a(參照圖1)。
如圖8(a)所示,設定銷52之軸向中之下端,係成為自其軸心算起之尺寸較小之細徑部55。在比細徑部55還要靠近閥體3之側,形成有往設定銷52的上側,成為較大直徑之斜面56。而且,在比斜面56還要靠近閥體3之側,係形成有在設定銷52之軸向,自其軸心算起之尺寸成為一定之筆直部57。細徑部55、斜面56及筆直部57,係構成設定銷52的腳部。
如圖1所示,感熱分解部6係包括複數球體61、滑塊62、平衡器63、柱塞64、及壓缸65。感熱分解部6係保持對於噴嘴11之閥體3之關閉狀態,在灑水頭S分解作動時,開放關閉狀態者。
如圖6所示,球體61係鋼製之球體,使用複數個相同尺寸者。也如圖8(b)所示,球體61係被配置成其下部,接觸到框架2的段部22的上側傾斜面23。
滑塊62係形成有具有與碟形彈簧51a及碟形彈簧51b概略相同之外徑之圓環平板狀。滑塊62係被配置成與碟形彈簧51b內周緣側的下表面相接觸。滑塊62係在其下側之面中之周緣,具有保持凹部62a。保持凹部62a係傾斜,使得往滑塊62的周緣,板厚變薄。保持凹部62a係被設成具有與球體61相同之數量,在滑塊62之圓周方向上,以均等間隔被配置。複數保持凹部62a係分別被複數球體61收容。
滑塊62係承受來自碟形彈簧51b之推壓力,以自上方按壓球體61。球體61係被配置成接觸到上側傾斜面23,所以,往下方且往灑水頭S的軸心側移動之力,係變得總是作用在球體61。此時,複數球體61係均等間隔地被配置於滑塊62之圓周方向上,所以,施加於球體61之按壓負載係變得均勻。藉此,防止按壓負載集中於一部份之零件,以防止零件損傷,同時可防止由按壓負載之不均勻所致之滑塊62傾斜。而且,由被設於滑塊62上之彈簧構件5所致之關閉噴嘴端11a之關閉負載,係透過設定銷52以施加於閥體3的軸心,所以,關閉負載均勻地施加於噴嘴端11a,可防止自噴嘴11漏液。
在被形成於滑塊62之軸心附近之孔,係形成有母螺紋。在框架2的內部空間中,被安裝於平衡器63及壓缸65之柱塞54,係被鎖固於與彈簧構件5、設定銷52及複數球體61一同被配置之滑塊62。藉此,產生推壓力於彈簧構件5,而閥體3係使噴嘴端11a為關閉狀態,同時感熱分解部6係一邊往下方被按壓,一邊被安裝於框架2。
平衡器63係被形成為具有大於滑塊62之外徑之圓筒狀。在平衡器63的上表面的外周部,係形成有欠缺成圓環狀之段部63b。平衡器63係在段部63b的外周面,與球體61相接觸,阻止作用有往下方且往灑水頭S的軸心側之力之球體61之移動。藉平衡器63押入球體61之移動,感熱分解部6係與框架2相結合。在平衡器63之軸心附近,係形成有貫穿有柱塞64之貫穿孔。
在平衡器63的側面,係形成有與框架2的導引部24相向之導引承受部63c。導引承受部63c之構造,係與導引部24滑動。導引承受部63c係在感熱分解部6作動之初期階段,與導引部24相滑動,藉此,具有抑制感熱分解部6之傾斜之功能。
柱塞64係被形成為具有與滑塊62之內徑概略相同之外徑,與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相比較下,比其軸向還要長之圓筒狀。在柱塞64的上端側的外周,係形成有連接於滑塊62之公螺紋。柱塞64之構造,係當與滑塊62相連接後,貫穿堆積重疊於滑塊62之碟形彈簧51b的孔。柱塞64係只要被形成為在與滑塊62相連接後,自滑塊62的上表面至柱塞64的上端為止之長度,係與碟形彈簧51b之厚度相同,或者,長度短少許即可。藉此構造,當感熱分解部6作動以自框架2脫落時,碟形彈簧51b係持續被支撐,防止自柱塞64脫出。
在柱塞64的下端,係形成有往灑水頭S之軸交叉方向中之外邊突出之圓環狀顎部64a。在顎部64a的上表面,係放置有被形成為環狀之低熔點合金66。而且,壓缸65係被安裝於柱塞64,使得覆蓋被放置於此顎部64a之低熔點合金66以鉤住。
壓缸65係被形成為具有與框架2概略相同之外徑之有底筒狀。壓缸65係使用做為熱傳導率較高之材料之銅、銅合金等,自壓缸65表面所吸收之熱,係很容易傳導到低熔點合金66。壓缸65係在其下(底)部之軸心附近,具有往上方凹入之凹陷65a。低熔點合金66係被收容於凹陷65a與顎部64a之間。在凹陷65a之軸心附近,係形成有貫穿有柱塞64之貫穿孔。在凹陷65a的外周緣,係形成有往外伸長之圓盤部65b,在圓盤部65b的外周緣,係形成有往框架2之方向起立地伸長之側面部65c。
側面部65c係形成有與凹陷65a的外周面相連通之長孔狀之複數開口部65d。因此,在火災時,外部的氣流(自然對流)係可通過開口部65d,以到達位於低熔點合金66近處之凹陷65a的外周面以傳遞熱。如此一來,感熱分解部6之構造,係來自氣流之熱,很容易傳遞到被收容於凹陷65a內部之低熔點合金66。
在凹陷65a的上表面與平衡器63的下端之間,係組裝有被形成為環狀之絕熱材67。絕熱材67係阻止傳遞到壓缸65之火災之熱,傳遞到平衡器63。
在柱塞64內部,係形成有軸向貫穿之收容孔64b。在收容孔64b係收容有做為設定銷52的腳部之細徑部55、斜面56及筆直部57。尤其,筆直部57係可與收容孔64b的周面相滑動地,貫穿收容孔64b。在此,相對於收容孔64b的周面而言,做為筆直部57有接觸之配置之設定銷52之構造,係在分解作動時,斜面56係移動使得接觸。
亦即,灑水頭S係在感熱分解部6作動之初期狀態中,設定銷52的筆直部57,係被配置成與感熱分解部6的柱塞64的內部中之周面相接觸。因此,感熱分解部6係當自卡止之框架2開始分解作動時,成為進行沿著貫穿柱塞64之筆直部57動作。因此,灑水頭S係在感熱分解部6之分解作動之初期階段,抑制感熱分解部6之傾斜。
此外,在被設於感熱分解部6之導引承受部63c,自框架2的導引部24抽出為止之間,導引承受部63c與導引部24係滑動,所以,可抑制感熱分解部6傾斜之情事。此時,設定銷52的筆直部57與柱塞64的內周面係滑動移動,所以,不僅感熱分解部6,也可抑制設定銷52之傾斜。藉設定銷52之傾斜被抑制,彈簧構件5之傾斜或橫偏移也被抑制。如此一來,感熱分解部6係在貫穿柱塞64內部之設定銷52的筆直部57、及框架2的導引部24之兩處之傾斜係被抑制。因此,本發明之灑水頭S,係可獲得穩定之作動可靠性。
而且,設定銷52之構造,係在感熱分解部6分解作動時,移動使得斜面56接觸到柱塞64的內部中之周面。因此,感熱分解部6係相對於柱塞64的內部中之周面而言,設定銷52係僅在斜面56之部分,於既定範圍內可傾斜。亦即,在筆直部57自收容孔64b抽出後階段中,細徑部55及斜面56係藉收容孔64b,而位移被限制,藉此,可抑制感熱分解部6過度傾斜。因此,灑水頭S係在由筆直部57所致之傾斜限制解除後,持續容許感熱分解部6之傾斜,抑制過度之傾斜。
在比柱塞64之軸向中之中間還要靠近下側,且顎部64a之上側,係設有外周與內周(收容孔64b)間之壁厚變薄之薄壁部64c。薄壁部64c係與柱塞64的上部或顎部64a相比較下,剖面積較小,所以,熱傳導效率不佳。柱塞64之構造,係具有薄壁部64c,藉此,以顎部64a(下)側吸收之熱,係較難傳遞到公螺紋(上)側。薄壁部64c係被形成為自顎部64a的上端往上方,越過絕熱材67以至框架2下端的高度位置附近。
灑水頭S之動作〔圖7〕
接著,藉圖7說明灑水頭S之動作。圖7(a)~(e)係表示灑水頭S之作動過程之圖。
(a)在由灑水頭S所做之火災之監視狀態(平時)中,通過供水配管以被加壓之滅火水,係被供給到本體1的噴嘴11,滅火水之壓力係持續作用於閥體3(參照圖7(a))。此時,如圖8所示,設定銷52的筆直部57插入柱塞64的收容孔64b之長度L1(參照圖8(a)),係比平衡器63的導引承受部63c之長度L2(參照圖8(b))還要短。而且,在柱塞64的上端面與設定銷52之間,係於灑水頭S之軸向設有少許間隙。此間隙係藉碟形彈簧51a及碟形彈簧51b之推壓力而被形成。
(b)當發生火災,其熱氣流(自然對流)碰觸到壓缸65時,熱係傳遞到低熔點合金66。而且,當低熔點合金66被周圍加熱而開始熔解時,成為液體之低熔點合金66,係自被形成於柱塞64與壓缸65的凹陷65a之間之間隙流出。結果,佔據顎部64a與壓缸65間之低熔點合金66之體積係減少(參照圖7(b))。
當低熔點合金66熔解以流出到凹陷65a的外部時,壓缸65係對應低熔點合金66之流出量,相對於框架2而言,在灑水頭S之軸向下降。當壓缸65下降時,堆積重疊於壓缸65之絕熱材67及平衡器63也下降。此時,平衡器63係一邊承受由被滑塊62所施加之彈簧構件5之彈性力所產生之球體61往灑水頭S之軸心方向(內側)之推壓力,一邊往下方移動。如此一來,平衡器63係承受作用於與灑水頭S之軸向不同之方向之力量,所以,感熱分解部6係成為較容易傾斜之狀態。但是,平衡器63係藉被形成於框架2的下部內周之導引部24與導引承受部63c,移動時之傾斜係被抑制。與此同時地,設定銷52的筆直部57,係被柱塞64上端側的內周面導引,藉此,貫穿有柱塞64之平衡器63,其傾斜係被抑制。如此一來,感熱分解部6係藉框架2內之感熱分解部6之軸向中之上下兩處,傾斜係被抑制(參照圖7(b))。
而且,當低熔點合金66流出到凹陷65a外部,而平衡器63下降時,平衡器63的導引承受部63c係自導引部24脫離,以移動到框架2的外部。導引承受部63c自導引部24抽出後之感熱分解部6,係相對於設定銷52而言,與分解作動前之狀態相比較下,移動到遠離閥體3之側。因此,被形成於比設定銷52的腳部的筆直部57還要靠近感熱分解部6側之斜面56,係到達柱塞64的內周端。
本實施形態之灑水頭S之構造,係貫穿柱塞64的收容孔64b之筆直部57之長度L1,比導引承受部63c之長度L2還要短。因此,導引承受部63c係在自框架2的導引部24抽出後之時點,可以做出成為已經容許傾斜之狀態之狀況。而且,在感熱分解部6傾斜前之階段,容許設定銷52之傾斜在既定範圍內,所以,可使感熱分解部6到自框架2脫落為止之動作較順暢。如此一來,設定銷52的腳部與柱塞64內部的收容孔64b的周面之間隔係變寬,感熱分解部6係成為容許傾斜之狀態。
(c)另外,當感熱分解部6之傾斜變大時,設定銷52的斜面56接觸到收容孔64b,無法再更加傾斜,所以,抑制其傾斜不要變得過度。如此一來,感熱分解部6係在容許某程度之傾斜之狀態下下降,藉此,平衡器63與滑塊62之間隙係逐漸擴大。此時,阻止被推壓往灑水頭S之軸心方向(內側)之球體61往軸心方向移動之平衡器63的段部63b也下降。因此,被配置於平衡器63與滑塊62之間隔變大之領域之球體61,係成為很容易移動到比段部63b還要靠近軸心側之狀況。如此一來,一個球體61係自上側傾斜面23脫離,越過落下之段部63b以移動到軸心側,與框架2的段部22之卡合係被解除。之後,該球體61係到達被形成於上側傾斜面23之下方之導引部24,暫時性地被配置於平衡器63的段部63b與導引部24之間(參照圖7(c))。
藉此一個球體61之移動而滑塊62傾斜,支撐感熱分解部6之各零件之平衡係崩解。而且,構成感熱分解部6之零件間之卡合係被解除,而各個零件成為可移動。藉此,殘餘之球體61之移動係被促進,彈簧構件5及感熱分解部6係迅速下降。如此一來,在灑水頭S中,可使感熱分解部6自框架2滑順地脫落。
在球體61自段部22脫離,而彈簧構件5及感熱分解部6自框架2脫落為止之間,藉彈簧構件5之作用,閥體3也被噴嘴端11a所壓接,而持續維持噴嘴11之關閉狀態。亦即,彈簧構件5之彈簧力係透過設定銷52,被施加在閥體3,直到感熱分解部6完全落下為止,閥體3係持續關閉噴嘴端11a。又,感熱分解部6係成為藉設定銷52的斜面56,而成為容許至某程度為止之傾斜之狀態,球體61係成為較容易自段部22脫離。細徑部55的下端,係在感熱分解部6自框架2脫落為止之間,處於被柱塞64內部所收容之狀態。
(d)當被配置於閥體3下之彈簧構件5及感熱分解部6,自框架2落下時,由螺旋彈簧48之回復力所致之負載係作用於導引環44,以一邊抑制偏轉器41之傾斜,一邊閥體3下降以開放噴嘴端11a。此時,被安裝於閥體3之偏轉器41、被安裝於偏轉器41之支撐環42、及導引環44也下降(參照圖7(d))。此時,導引環44的外周面,係沿著框架2的內周面移動。
導引環44係沿著沿著噴嘴11外周面位移之支柱43外周設置。因此,當灑水頭S作動而偏轉器41及支柱43位移時,導引環44係可自噴嘴11外周面,以既定間隔,保持支柱43移動之空間。與此同時地,爪47a係中介於噴嘴11與葉片46之間,藉此,可抑制偏轉器41相對於噴嘴11而言偏心(橫偏移)。
被安裝成沿著支撐偏轉器41之支柱43可移動之導引環44,係防止伴隨著感熱分解部6自本體1脫離,偏轉器41及支柱43位移時之橫偏移或傾斜。因此,在灑水頭S作動後,可確實地位移偏轉器41,至滅火水被噴灑之既定位置,亦即,至框架2下方的外部。
(e)當導引環44下降至框架2的段部22為止時,處於其上部之支撐環42係更繼續下降,而停止在導引環44之上,閥體3及偏轉器41係成為藉支柱43,而自框架2垂下之狀態。如此一來,當閥體3下降時,如上所述,噴嘴端11a係被開放,被加壓之滅火水係衝撞到偏轉器41,而往四方飛散以滅火(參照圖7(e))。
此時,支柱43之構造,係位於比複數葉片46,還要靠近於軸交叉方向,偏移到噴嘴11的軸之位置,自閥體支撐部41a側往本體1側伸長。因此,在灑水頭S中,係於圖4(b)中,如假想線所示,可使碰觸到支柱43之滅火水,繞回到支柱43內側(偏轉器41的外側面41b側)。因此,偏轉器41係在滅火水流動時,可增加滅火水往支柱43成為壁體,而噴灑量感覺不足之支柱43內側之噴灑量。因此,灑水頭S係可綿延其全圓周方向,均勻地噴灑滅火水。又,自噴嘴11流動以積留在偏轉器41之滅火水,係通過高度較低之角緣欠缺部46b(擴張流路45A),變得較容易流到支柱43內側。藉此,偏轉器41也可改善往支柱43內側之噴灑量。
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接著,說明該實施形態之變形例。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表示過於當作「保持構件」之凸構件32,形成當作「柱部壓入孔」之盤體安裝孔32a,在盤體3a設置當作「柱部」之突起31,藉此構造,突起31係嵌合到盤體安裝孔32a之例。但是,閥體3之構造,可以係於凸構件32設置「柱部」,於盤體3a設置「柱部壓入孔」。但是,在此變形例中,係必須使盤體之板厚大於該實施形態之厚度,使得可形成與盤體安裝孔32a同等深度之盤體安裝孔。在此變形例中,使盤體安裝孔較深之理由,係因為凸構件為承受來自噴嘴11之滅火水之流壓之部分,而必須做成凸構件不容易自盤體脫離。
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表示過藉在偏轉器41設置四支支柱43之構造,四支支柱43支撐偏轉器41之例。但是,支柱43如果係一支以上時,其也可係此外之支數。而且,係表示過使配置於鄰接之支柱43間之葉片46之數量為三片之構造,藉此,三片葉片46係使自噴嘴11被釋出之滅火水,在噴嘴11之軸交叉方向,往外飛散之例。但是,配置於鄰接之支柱43間之葉片46,如果係一片以上時,其也可為此外之片數。
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表示過藉使凸構件32為樹脂成形體之構造,凸構件32係相對於盤體3a而言,成為可壓入,而使其安裝較容易之例。但是,只要凸構件32被安裝於盤體3a,以可保持「片狀止水構件」時,凸構件32也可係金屬製。另外,盤體3a係表示過金屬製之例,但是,其也可係樹脂成形體。
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表示過藉壓入盤體3a的突起31,到凸構件32的盤體安裝孔32a之構造,凸構件32較容易被固定於盤體3a之例。但是,凸構件32之往盤體3a之固定方法,係並不侷限於壓入,其也可藉由螺絲所致之螺合而固定。而且,如上述變形例所示,當在凸構件32設有「柱部」,在盤體3a設有「柱部壓入孔」之情形下,凸構件32與盤體3a也可以藉由螺絲所致之螺合而被固定。藉此,可強固地固定凸構件32與盤體3a。
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表示過使因為突起31被壓入,而在盤體安裝孔32a的內部中,升高之壓力逃逸之排氣孔32b,設於凸構件32的軸心上之例。但是,其構造也可以在突起31的外周面,沿著縱向設置排氣凹槽,在凸構件32的底面,設置沿著其軸交叉方向之排氣凹槽,藉此,盤體安裝孔32a內部的空氣,係通過突起31的外周面及凸構件32的底面,被排出到外部。
1:本體 2:框架 3:閥體 3a:盤體 3b:外緣部 4:灑水部 5:彈簧構件(彈性體) 6:感熱分解部 11:噴嘴 11a:噴嘴端 11b:環狀卡止凹槽 12:供水配管連接用螺紋部 13:法蘭部 14:框架連接用螺紋部 15:空隙部 21:本體連接用螺紋部 22:段部 23:上側傾斜面 24:導引部(下部內周面) 31:突起(柱部) 32:凸構件(保持構件) 32a:盤體安裝孔(柱部壓入孔) 32b:排氣孔 33:止水片(片狀止水構件) 33a:環狀內緣(被保持部) 33b:環狀外緣 34:銷承受凹部 35:周壁 41:偏轉器 41a:閥體支撐部(承受面) 41a1:安裝孔 41a2:環狀突出部(承受面) 41b:外側面 42:支撐環 42a:卡合孔 43:支柱 43A:第3側緣部 43B:本體側端部(支柱43的尖端) 43C:偏轉器側端部 43D:彎曲部 43a:顎部 44:導引環 45:凹槽 45A:擴張流路 45B:流液空間 45a:凹槽(與支柱43相鄰接之凹槽) 46:葉片(複數葉片) 46A:第1葉片 46B:第1側緣部 46C:第2葉片 46D:第2側緣部 46b:角緣欠缺部 47:導引凹部 47a:爪 47b:平面 48:螺旋彈簧(彈性構件) 51:碟形彈簧 51a:碟形彈簧(第1碟形彈簧) 51b:碟形彈簧(第2碟形彈簧) 52:設定銷 53:法蘭 54:頭部 55:細徑部 56:斜面 57:筆直部 61:球體 62:滑塊 62a:保持凹部 63:平衡器 63b:段部 63c:導引承受部 64:柱塞 64a:顎部 64b:收容孔 64c:薄壁部 65:壓缸 65a:凹陷 65b:圓盤部 65c:側面部 65d:開口部 66:低熔點合金 67:絕熱材 L1:筆直部57之長度 L2:導引承受部63c之長度 S:灑水頭
〔圖1〕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灑水頭之剖面圖。 〔圖2〕係圖1之灑水頭的灑水部中之說明圖;圖2(a)係灑水部中之剖面圖;圖2(b)係由圖2(a)的剖面指示線所做之剖面圖。 〔圖3〕係圖1之偏轉器之在彎曲加工前之展開狀態下之俯視圖。 〔圖4〕係圖1之偏轉器的葉片及支柱的部分中之說明圖;圖4(a)係正視圖;圖4(b)係由圖4(a)的剖面指示線所做之剖面圖。 〔圖5〕係圖1之導引環中之說明圖;圖5(a)係導引環之剖面圖;圖5(b)係圖5(a)之底視圖。 〔圖6〕係圖1之感熱分解部之放大剖面圖。 〔圖7〕係表示圖1之灑水頭之作動過程之剖面圖;圖7(a)係作動前之說明圖;圖7(b)係軟焊材熔解後之階段之說明圖;圖7(c)係感熱分解部脫落之途中階段之說明圖;圖7(d)係灑水部位移之途中階段之說明圖;圖7(e)係作動結束以噴灑滅火液之階段之說明圖。 〔圖8〕係圖1之感熱分解部之重要部位放大圖;圖8(a)係設定銷與柱塞之放大圖;圖8(b)係框架與平衡器之放大圖。
3:閥體
3a:盤體
4:灑水部
11:噴嘴
31:突起(柱部)
32:凸構件(保持構件)
32a:盤體安裝孔(柱部壓入孔)
32b:排氣孔
33:止水片(片狀止水構件)
33a:環狀內緣(被保持部)
33b:環狀外緣
34:銷承受凹部
35:周壁
41:偏轉器
41a:閥體支撐部(承受面)
41a1:安裝孔
41a2:環狀突出部(承受面)
41b:外側面
42:支撐環
42a:卡合孔
43:支柱
43a:顎部
43A:第3側緣部
43B:本體側端部(支柱43的尖端)
43C:偏轉器側端部
43D:彎曲部
44:導引環
45A:擴張流路
45B:流液空間
46:葉片(複數葉片)
46A:第1葉片
46b:角緣欠缺部
46B:第1側緣部
46C:第2葉片
46D:第2側緣部
47a:爪
47b:平面

Claims (6)

  1. 一種灑水頭,其包括: 本體,具有釋出滅火液之噴嘴; 閥體,關閉該噴嘴; 感熱分解部,保持對於該噴嘴之該閥體之關閉狀態,在分解作動時,開放該關閉狀態; 偏轉器,具有使自該噴嘴釋出之該滅火液,在該噴嘴之軸交叉方向,往外飛散之複數葉片;以及 支柱,支撐飛散該滅火液之該偏轉器;其特徵在於: 該複數葉片係自接收自該噴嘴釋出之該滅火液之該偏轉器的承受面,往該本體側伸長, 還包括沿著該支柱,可在該支柱的尖端與該葉片的尖端之間移動之導引環。
  2. 如請求項1之灑水頭,其中該支柱係自該偏轉器的該承受面,往該本體側,沿著該噴嘴的外周面伸長, 該導引環係沿著該支柱的外周設置。
  3. 如請求項1之灑水頭,其中該導引環係具有該支柱被收容於內部之導引凹部。
  4. 如請求項1之灑水頭,其中在該導引環與該本體之間,還包括彈性構件。
  5. 如請求項4之灑水頭,其中該支柱的尖端係被固定於支撐環, 該支柱與該支撐環,係被收容於該彈性構件的內周側。
  6. 如請求項1之灑水頭,其中該導引環係具有中介於該噴嘴與該葉片間之爪。
TW109122364A 2019-07-16 2020-07-02 灑水頭 TW2021147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1188A JP7309495B2 (ja) 2019-07-16 2019-07-16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2019-131188 2019-07-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754A true TW202114754A (zh) 2021-04-16

Family

ID=7434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364A TW202114754A (zh) 2019-07-16 2020-07-02 灑水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3485B2 (zh)
JP (1) JP7309495B2 (zh)
TW (1) TW20211475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0494B2 (ja) * 2019-07-16 2023-06-1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7309495B2 (ja) * 2019-07-16 2023-07-18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6289A (en) * 1985-05-10 1986-06-24 Johnson Kimball W Quick response automatic fire sprinkler head
JP2568364Y2 (ja) * 1991-12-10 1998-04-08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埋め込型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3427232B2 (ja) 1994-11-16 2003-07-14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フラッシュ型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US5862994A (en) * 1996-06-25 1999-01-26 Grinnell Corporation Deflector for upright-type fire sprinklers
JPH11137714A (ja) 1997-11-14 1999-05-25 Kosei Hattori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US6976543B1 (en) * 2000-11-22 2005-12-20 Grinnell Corporation Low pressure, extended coverage, upright fire protection sprinkler
DE112004000409B4 (de) * 2003-03-10 2012-12-06 Paradise Industry Co., Ltd. Sprinklerkopf
JP4511235B2 (ja) 2004-04-23 2010-07-28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閉鎖型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KR102031373B1 (ko) * 2009-12-28 2019-11-08 노미 보사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프링클러 헤드
WO2011093348A1 (ja) * 2010-01-28 2011-08-04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JP5718901B2 (ja) * 2010-04-06 2015-05-1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US8960319B2 (en) * 2010-07-28 2015-02-24 The Viking Corporation Flat plate concealed horizontal sidewall sprinkler
KR20120039906A (ko) * 2010-10-18 2012-04-26 주식회사 아세아유니온 측벽형 스프링클러 헤드
JP5701170B2 (ja) * 2010-10-21 2015-04-15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JP5852506B2 (ja) * 2012-05-21 2016-02-0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用保護キャップおよび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6316111B2 (ja) * 2013-09-26 2018-04-25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の保護キャップ及び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US9827455B1 (en) * 2013-10-23 2017-11-28 Tyco Fire Products Lp Sprinkler assemblies
EP3302813B1 (en) * 2015-06-02 2020-08-05 Tyco Fire Products LP An upright fire protection sprinkler
JP6846261B2 (ja) * 2017-03-30 2021-03-24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6846260B2 (ja) * 2017-03-30 2021-03-24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7290494B2 (ja) * 2019-07-16 2023-06-1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7309495B2 (ja) * 2019-07-16 2023-07-18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16120A1 (en) 2021-01-21
JP7309495B2 (ja) 2023-07-18
US11413485B2 (en) 2022-08-16
JP2021013682A (ja)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8214B2 (ja)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WO2011093348A1 (ja)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TW202114754A (zh) 灑水頭
TW202110506A (zh) 灑水頭
CA2952253C (en) Pendent residential fire protection sprinklers
US9265981B2 (en) Pip cap assembly for a fire protection sprinkler
CA2759379C (en) Fire protection sprinkler with highly sensitive trigger
TWI741112B (zh) 灑水頭
US20180304111A1 (en) Sprinkler Head
KR101810214B1 (ko) 알람밸브
JP2019187774A (ja)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6108849B2 (ja)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2011152331A (ja)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JP7195958B2 (ja)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JP7195959B2 (ja) スプリンクラーヘッド
KR101804301B1 (ko) 스프링클러 헤드의 감열장치
JPH0429220Y2 (zh)
JP2011152322A (ja)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
JP2012183250A (ja) スプリンクラヘッ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