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4526A -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 Google Patents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4526A
TW202114526A TW109130273A TW109130273A TW202114526A TW 202114526 A TW202114526 A TW 202114526A TW 109130273 A TW109130273 A TW 109130273A TW 109130273 A TW109130273 A TW 109130273A TW 202114526 A TW202114526 A TW 2021145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lk
solid
main body
solid milk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羽生圭吾
加藤彩
神谷哲
荻原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明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明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明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52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8Milk in dried and compressed or semi-solid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7Amino acids, peptides or proteins
    • A23L33/19Dairy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1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ducts
    • A23P10/20Agglomerating; Granulating; Tabletting
    • A23P10/28Tabletting; Making food bars by compression of a dry powdered mix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10Mou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airy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之固形食品及固形乳。本發明之固形食品係將粉體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食品,且具備具有第1面10A、及與第1面10A背對背之第2面10B之本體10。本發明之固形食品設為如下構成,即,於本體10設置有至少1個自第1面10A到達第2面10B貫通本體10之孔11,第1面10A、第2面10B及孔11之內壁面11A係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Description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作為固形食品,已知有一種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乳(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該固形乳需要放入溫水中便迅速溶解之溶解性,並且需要運輸適應性,即運輸或攜帶過程中不引起破裂或變形之破壞之抗破壞性。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食品(固形乳),其具備具有平坦區域之上表面、具有與上表面之平坦區域平行之平坦區域之下表面、及設置於上表面與下表面中任一面或兩面之凹陷部。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固形乳之製造方法,其使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進行噴霧乾燥形成乳粉,並將所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從而形成固形乳。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要點:利用市售之荷重元式錠劑硬度計,由斷裂端子以固定速度按壓長方體狀固形乳,求出固形乳斷裂時之負載[N],並將此負載作為固形乳之硬度[N]。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507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68802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固形食品及固形乳中,為了防止運輸時、在店面及家庭等處理時,於製品掉落之情形時製品受到損傷,而要求提高運輸適應性。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之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固形食品係將粉體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食品,且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本發明之固形乳係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乳,其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穿上述本體之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設置至少1個貫通構成固形食品之本體之孔,孔之內壁面與本體之第1面及第2面相同,係較本體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根據本發明,設置至少1個貫通構成固形乳之本體之孔,孔之內壁面與本體之第1面及第2面相同,係較本體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然而,以下所說明之形態僅為例示,可於對業者而言顯而易見之範圍內適當進行修正。
<實施形態> (固形乳10S之構成)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固形乳10S之立體圖。圖2係圖1之X1-X2處與Y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圖3係圖1之Y1-Y2處與X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
固形乳10S具有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本體10。本體10具有與XY平面平行且平坦之第1面10A、及與XY平面平行且平坦之第2面10B。第1面10A與第2面10B為背對背之面。本體10之形狀係根據用於壓縮成型之模具(打錠機之臼)之形狀來決定,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是具有某程度之尺寸(大小、厚度、角度)之形狀即可。本體10之概略形狀為圓柱狀、橢圓柱狀、立方體狀、長方體狀、板狀、多角柱狀、多角錐台狀或多面體狀等。要想簡便成型或便於搬運等,較佳為圓柱狀、橢圓柱狀及長方體狀。圖1~圖3所示之固形乳10S之本體10之概略形狀係尺寸為a×b×c(參照圖1)的長方體狀,本體10具有與XZ平面或YZ平面平行之側面10C。
上述背對背之面只要是一面與另一面之位置關係處於使上述孔貫通之位置關係即可。於一例中,背對背之面係一面與另一面經由其等以外之面連接而不相互直接連接之位置關係,又,於另一例中,背對背之面係一面與包含曲面之另一面直接連接之位置關係。背對背之面未必是平行之位置關係。
於本體10設置有自第1面10A到達第2面10B貫通本體10之孔11。孔11之數目為至少1個,圖1示出具有1個孔11之情形。孔11之形狀例如於與XY平面平行之截面中,為長圓形、圓角長方形、橢圓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多邊形。於圖1所示之固形乳10S中,孔11之形狀為長圓形。於孔11之形狀係如長方形或正方形般具有角之形狀之情形時,可為使角變圓之形狀。孔11之大小以如下方式選擇,即,本體10之長方體狀形狀之體積減去孔11部分之容積而得的體積成為規定值。
孔11之位置較佳為自第1面10A之中央位置觀察時無較大偏倚之位置。例如較佳為如下配置,即,相對於第1面10A之中央位置呈點對稱,或者相對於穿過第1面10A之中央且與X軸平行之線或與Y軸平行之線呈線對稱。於有1個孔11之情形時,孔11設置於第1面10A之中央。孔11以如下方式配置,即,於第1面10A之中央部,長圓形之長度方向成為與X軸平行之方向。自第2面10B觀察時亦相同。孔11貫通本體10之方向係穿過第1面10A及第2面10B之方向,例如為與Z軸大致平行之方向。
於本實施形態之固形乳10S中,第1面10A、第2面10B及孔11之內壁面11A係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孔11之內壁面11A構成第1面10A與第2面10B之間設置之筒狀柱。本體10之側面10C亦同樣為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所謂成為外表面之硬度指標之本體10之內部,例如為不設置孔11之部分中與第1面10A之距離和與第2面10B之距離相等,且與孔11之內壁面11A之距離和與側面10C之距離相等之位置。此處,孔11之內壁面11A與側面10C係相互對向之面。本實施形態之固形乳10S之外表面不設置塗層等,但如下所述藉由對乳粉壓縮成型物實施硬化處理而成為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層。本體10之外表面係較內部硬之層之確認方法例如能以如下方式進行。圖4係表示進行確認外表面較固形乳之本體內部硬之刮削試驗之結果的照片。刮削試驗中,於包括任意位置,較佳為包括如下位置之截面處切割固形乳之本體10,即,不設置孔11之部分中與第1面10A之距離和與第2面10B之距離相等,且與孔11之內壁面11A之距離和與側面10C之距離相等之位置。於露出之截面中,利用任意刮削治具刮削本體10之內部之較軟部分。此處,將刮削力保持固定,便會殘留相對較硬之部分,僅刮削掉較軟部分。其結果為,如圖4所示,可成為去除了本體10之內部之較軟部分,殘留本體10之較硬外表面之狀態。如此,本體10之外表面係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層。即,所謂本體10之外表面係較本體10之內部硬之層,係指與本體10之內部相比,於本體10之表面附近將薄層剝離所需之力相對更大。
表面係構成物質外側之面。表層係包含表面之表面附近之層。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形乳10S之外表面係指包含表面之表面附近之層,即表層。
由第1面10A與側面10C構成之本體10之角部及由第2面10B與側面10C構成之本體10之角部被倒角而成為錐形斜面。同樣,由第1面10A與孔11之內壁面11A構成之孔11之緣之角部及由第2面10B與內壁面11A構成之孔11之緣之角部被倒角而成為錐形斜面。上述本體10之角部及孔11之緣處之錐形斜面均為較本體內部硬之外表面。又,由側面10C之與YZ平面平行之面及與XZ平面平行之面構成之角部可為變圓之形狀。藉由角部被倒角或變圓,能夠抑制搬運時等固形乳10S損壞之情況。
例如,於與XY平面平行之截面中孔11為圓形或大致圓形時之孔11之直徑、或孔11為長圓等細長形狀時之短軸或短邊方向之孔11之開口寬度為1.5 mm以上,較佳為2.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3.0 mm以上。孔11之直徑或開口寬度之上限於固形乳10S之第1面10A及第2面10B的長邊方向上為長邊長度之一半(a/2),於短邊方向上為短邊長度之一半(b/2)。孔11貫通之方向與第1面10A及第2面10B之法線所構成之角為0°以上30°以下之範圍,較佳為與第1面10A及第2面10B之法線所構成之角為0°以上10°以下之範圍。所謂與第1面10A及第2面10B之法線所構成之角為0°之方向,係第1面10A及第2面10B之法線方向,即與第1面10A及第2面10B垂直之方向。設置於由第1面10A與孔11之內壁面11A構成之孔11之緣之角部、及由第2面10B與內壁面11A構成之孔11之緣之角部的錐形斜面之角度相對於第1面10A及第2面10B為15°至75°之範圍,較佳為相對於第1面10A及第2面10B為30°至60°之範圍。例如與XY平面平行之截面中之孔11之形狀除了圓形或大致圓形以外,亦可為八邊形、七邊形、六邊形、五邊形、四邊形、三角形等多邊形,可為心形、星形、方塊形、三葉草形等任意形狀。
形成於固形乳10S之孔11之數目為至少1個,圖1所示之固形乳之孔11之數目為1個。孔11之數目較佳為1~6個。更佳為2~6個,可較佳地應用孔11之數目為6個之構成。
固形乳10S之成分基本上與成為原料之乳粉之成分相同。固形乳10S之成分例如為脂肪、蛋白質、糖類、礦物、維生素及水分等。
乳粉係由包含乳成分(例如牛乳成分)之液體狀乳類(液態乳)製造。乳成分例如為生乳(全脂乳)、脫脂乳及奶油等。液態乳之水分含有率例如為40重量%~95重量%。乳粉之水分含有率例如為1重量%~4重量%。乳粉可添加下述營養成分。乳粉亦可為全乳粉、脫脂乳粉、或鮮乳油粉,只要適於製造固形乳10S即可。乳粉之脂肪含有率例如較佳為5重量%~70重量%。
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乳成分例如來源於生乳。具體而言,來源於牛(荷蘭種乳牛、澤西種乳牛類及其他)、山羊、羊及水牛等之生乳。上述生乳中包含脂肪成分,但亦可為藉由離心分離等將脂肪成分之一部分或全部除去之調節了脂肪含有率之乳。
進而,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乳成分例如為來源於植物之植物性乳。具體為豆乳、米乳、椰乳、杏仁乳、大麻奶、花生乳等來源於植物者。上述植物性乳中包含脂肪成分,但亦可為藉由離心分離等將脂肪成分之一部分或全部除去之調節了脂肪含有率之乳。
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營養成分例如為脂肪、蛋白質、糖類、礦物及維生素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可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蛋白質例如為乳蛋白質及乳蛋白質分餾物、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利用酵素等將該等蛋白質分解成各種鏈長後之肽及胺基酸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乳蛋白質例如為酪蛋白、乳清蛋白質(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例如為乳清蛋白質濃縮物(WPC)及乳清蛋白質分離物(WPI)等。動物性蛋白質例如為卵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例如為大豆蛋白質及小麥蛋白質。胺基酸例如為牛磺酸、胱胺酸、半胱胺酸、精胺酸及麩醯胺等。
可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脂肪(油脂)為動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其等之分離油、氫化油及酯交換油。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動物性油脂例如為乳脂肪、豬油、牛脂及魚油等。植物性油脂例如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紅花油、棉籽油、亞麻仁油及MCT(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中長鏈三酸甘油酯)油等。
可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糖類例如為寡醣、單糖類、多糖類及人工甜味料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寡醣例如為乳糖、蔗糖、麥芽糖、半乳寡醣、果寡醣、乳酮糖等。單糖類例如為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等。多糖類例如為澱粉、可溶性多糖類及糊精等。再者,亦可使用非糖類人工甜味料代替糖類人工甜味料,或者使用此兩類人工甜味料。
可成為上述乳粉原料之礦物類例如為鈉、鉀、鈣、鎂、鐵、銅、及鋅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再者,亦可使用磷及氯中之一種或兩種代替礦物類之鈉、鉀、鈣、鎂、鐵、銅、及鋅,或者使用磷及氯中之一種或兩種以及礦物類之鈉、鉀、鈣、鎂、鐵、銅、及鋅。
固形乳10S中存在複數個將固形乳10S之原料即乳粉壓縮成型時所產生之空隙(例如細孔)。該等複數個空隙較佳為於固形乳10S中均勻分散(分佈),藉此,能夠使固形乳10S無偏倚地溶解,從而能夠提高固形乳10S之溶解性。此處,空隙越大(寬),則水等溶劑越容易滲入,因此,能夠使固形乳10S迅速溶解。另一方面,若空隙過大,則存在固形乳10S之硬度減弱,或者固形乳10S之表面變粗糙之情況。各空隙之尺寸(大小)例如為10 μm~500 μm。再者,各空隙之尺寸(大小)或複數個空隙之分佈例如可藉由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固形乳10S之表面及截面等公知方法來測定。藉由此種測定,可確定固形乳10S之空隙率。
固形乳10S之空隙率例如為30%~60%。空隙率越大,則溶解性越高,但硬度(強度)減弱。又,空隙率越小,則溶解性越差。固形乳10S之空隙率不限於30%~60%之範圍內,根據其用途等適當調整。
固形乳10S必須對水等溶劑具有某程度之溶解性。例如,以成為規定濃度之方式準備作為溶質之固形乳10S、及作為溶劑之水,由此時固形乳10S完全溶解為止之時間或規定時間內之未溶解量來評價溶解性。
固形乳10S較佳為具有規定範圍之硬度。硬度可藉由公知方法來測定。於本說明書中,使用荷重元式錠劑硬度計測定硬度。以呈長方體狀之固形乳10S之第2面為底面將其載置於荷重元式錠劑硬度計上,使用側面10C之與XZ平面平行之一面及與YZ平面平行之一面進行固定,自側面10C之與XZ平面平行之未固定之另一面側,由硬度計之斷裂端子以固定速度沿第1面10A短軸方向(圖1之Y軸方向)朝向YZ平面成為斷裂面之方向按壓,將固形乳10S斷裂時之負載[N]作為固形乳10S之硬度(錠劑硬度)[N]。例如使用岡田精工(股)製造之荷重元式錠劑硬度計(可攜式測試儀PC-30)。組入至硬度計之斷裂端子具有與固形乳10S接觸之接觸面。斷裂端子所具有之接觸面為1 mm×24 mm之長方形,該長方形之長邊沿與Z軸平行之方向配置。該斷裂端子所具有之接觸面構成為由至少一部分按壓固形乳10S之測定點。將斷裂端子按壓固形乳10S之速度設為0.5 mm/s。上述硬度測定不限於固形乳10S,亦可應用於測定下述乳粉壓縮成型物(未硬化之固形乳10S)之硬度之情形。關於以上述方式測定之硬度,為了儘量避免搬運固形乳10S時等固形乳10S損壞之情況,固形乳10S之硬度較佳為20 N以上,更佳為40 N以上。另一方面,若固形乳10S之硬度過高,則固形乳10S之溶解性變差,因此,固形乳10S之硬度較佳為100 N以下,更佳為70 N以下。
此處使用之硬度係具有單位[N(牛頓)]之力之物理量。固形乳試樣之斷裂面積越大,則硬度越大。此處,「斷裂」係指對固形乳10S等試樣靜態施加垂直負載時發生破損,將其破損時產生之截面面積稱為「斷裂面積」。即,硬度[N]為依存於固形乳試樣之尺寸之物理量。作為不依存於固形乳試樣之尺寸之物理量,有斷裂應力[N/m2 ]。斷裂應力係斷裂時每單位斷裂截面面積上加諸之力,不依存於固形乳試樣之尺寸,係尺寸不同之固形乳試樣間亦可比較固形乳試樣上加諸之力學作用之指標。例如,於固形乳10S之情形時,理想之斷裂面積由成為固形乳之最小斷裂面積之尺寸b×c來表示,成為斷裂應力=硬度/斷裂面積。於本說明書中,有時簡單使用硬度[N]進行說明,但該等亦可表示為硬度除以斷裂面積而得之斷裂應力[N/m2 ]。例如,於固形乳10S之概略形狀之尺寸為31 mm(a)×24 mm(b)×12.5 mm(c)之長方體狀的情形時,理想之斷裂面積為300 mm2 (24 mm(b)×12.5 mm(c))。上述20 N以上100 N以下之固形乳10S之較佳之硬度範圍對應於硬度除以斷裂面積(300 mm2 )而得之0.067 N/mm2 以上0.33 N/mm2 以下之較佳的斷裂應力範圍。
考慮斷裂面積範圍時,上述固形乳10S之斷裂應力範圍較佳為0.067 N/mm2 以上0.739 N/mm2 以下。
(固形乳10S之製造方法) 繼而,對固形乳10S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製造成為固形乳10S之原料之乳粉。於乳粉之製造程序中,例如藉由液態乳製備步驟、液態乳澄清化步驟、殺菌步驟、均質化步驟、濃縮步驟、氣體分散步驟及噴霧乾燥步驟來製造乳粉。
液態乳製備步驟係製備上述成分之液態乳之步驟。
液態乳澄清化步驟係用於將液態乳中所含之微細異物去除之步驟。為了將此異物去除,例如使用離心分離機或過濾器等即可。
殺菌步驟係用於使液態乳之水或乳成分等中所含之細菌等微生物死滅之步驟。根據液態乳種類,視為實際被包含之微生物會改變,因此,殺菌條件(殺菌溫度或保持時間)根據微生物適當設定。
均質化步驟係用於使液態乳均質化之步驟。具體而言,縮小液態乳中所含之脂肪球等固形成分之粒徑,使其等均勻分散於液態乳中。為了縮小液態乳之固形成分之粒徑,例如對液態乳進行加壓,同時使其穿過狹窄之間隙即可。
濃縮步驟係於下述噴霧乾燥步驟之前用於將液態乳濃縮之步驟。液態乳之濃縮例如使用真空蒸發罐或蒸發器即可。濃縮條件於液態乳之成分不過度變質之範圍內適當設定。藉此,可自液態乳獲得濃縮乳。繼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使氣體分散於濃縮後之液態乳(濃縮乳)中,進行噴霧乾燥。此時,作為濃縮乳之水分含有率,例如可列舉35重量%~60重量%,較佳為40重量%~60重量%,更佳為40重量%~55重量%。使用此種濃縮乳使氣體分散於其中時,會使液態乳(濃縮乳)之密度下降體積變大,對以此方式體積變大之狀態之濃縮乳進行噴霧乾燥,藉此,製造固形乳時,可獲得具有較佳之特質之乳粉。再者,於液態乳之水分較少之情形時或成為噴霧乾燥步驟之對象之液態乳之處理量較少的情形時,可省略本步驟。
氣體分散步驟係用於使規定氣體分散於液態乳(濃縮乳)之步驟。此時,作為規定氣體,例如可列舉以液態乳體積之1×10-2 倍以上7倍以下之體積進行分散,較佳為液態乳體積之1×10-2 倍以上5倍以下之體積,更佳為液態乳體積之1×10-2 倍以上4倍以下,最佳為1×10-2 倍以上3倍以下。
為了使規定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較佳為對規定氣體進行加壓。對規定氣體進行加壓之壓力並無特別限定,只要能有效使該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之範圍內即可,作為規定氣體之氣壓,例如可列舉1.5氣壓以上10氣壓以下,較佳為2氣壓以上5氣壓以下。為了於以下噴霧乾燥步驟中噴霧液態乳,而使其沿著規定流路流動,於該氣體分散步驟中,藉由使加壓後之規定氣體流入該流路中,而使該氣體分散(混合)於液態乳中。藉由如此,能夠容易使規定氣體確實地分散於作為濃縮乳之液態乳中。
如此,藉由經過氣體分散步驟,液態乳(濃縮乳)之密度下降,表觀之體積(bulk)變大。再者,液態乳之密度亦可設為液態乳之重量除以液體狀態與泡狀態之液態乳整體之體積而得者來求出。又,亦可藉由依據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業標準)法之鬆密度測定(顏料:JISK5101標準)方法,使用測定密度之裝置來測定。
因此,分散有規定氣體之狀態下之液態乳於上述流路中流動。此處,該流路中,較佳為對液態乳之體積流量進行控制使其固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使用二氧化碳(碳酸氣)作為規定氣體。於該流路中,作為二氧化碳之體積流量相對於液態乳之體積流量之比率(以下,亦將其百分率稱為「CO2 混合比率[%]」),例如可列舉1%以上700%以下,較佳為2%以上300%以下,更佳為3%以上100%以下,最佳為5%以上45%以下。如此,藉由以二氧化碳之體積流量相對於液態乳之體積流量固定之方式進行控制,能夠提高自此製造之乳粉之均勻性。但是,若CO2 混合比率過大,則液態乳流經流路之比率下降,乳粉之製造效率變差。因此,CO2 混合比率之上限較佳為700%。又,對二氧化碳進行加壓之壓力並無特別限定,只要能有效使二氧化碳分散於液態乳中之範圍內即可,作為二氧化碳之氣壓,例如可列舉1.5氣壓以上10氣壓以下,較佳為2氣壓以上5氣壓以下。再者,藉由在密閉系統中將二氧化碳與液態乳連續(一列式)混合,能夠確實地防止細菌等混入,從而提高乳粉之衛生狀態(或維持較高之潔淨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氣體分散步驟中所使用之規定氣體設為二氧化碳氣體。可代替二氧化碳氣體,或者與二氧化碳氣體一同使用選自由空氣、氮氣(N2 )、及氧氣(O2 )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氣體,亦可使用稀有氣體(例如氬氣(Ar)、氦氣(He))。如此,可選擇各種氣體,因此可使用易購入之氣體,以便進行氣體分散步驟。於氣體分散步驟中,若使用氮氣或稀有氣體等惰性氣體,則不必擔憂與液態乳之營養成分等發生反應,因此,與使用空氣或氧氣相比,使液態乳劣化之可能性更低,而較佳。此時,作為該氣體之體積流量相對於液態乳之體積流量之比率,例如可列舉1%以上700%以下,較佳為1%以上500%以下,更佳為1%以上400%以下,最佳為1%以上300%以下。例如貝爾(BELL)等人(R. W. BELL, F. P. HANRAHAN, B. H. WEBB: “可迅速分散之脫脂乳粉之泡沫噴霧法(FOAM SPRAYMETHODS OF READILY DISPERSIBLE NONFAT DRY MILK)”, J. Dairy Sci, 46 (12) 1963. pp1352-1356)認為,為了獲得脫脂乳粉而吹入體積為無脂肪乳之約18.7倍之空氣。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上述範圍內使氣體分散,能夠獲得具有製造固形乳所需較佳之特性之乳粉。但是,於氣體分散步驟中,為了使規定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而使液態乳之密度確實地下降,較佳為使用易分散於液態乳中之氣體、或易溶於液態乳中之氣體作為規定氣體。因此,較佳為使用對水之溶解度(水溶性)較高之氣體,較佳為於20℃下對水1 cm3 之溶解度為0.1 cm3 以上之氣體。再者,二氧化碳並不限於氣體,可為乾冰,亦可為乾冰與氣體之混合物。即,於氣體分散步驟中,只要是能使規定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則亦可使用固體。於氣體分散步驟中,藉由使用乾冰,能夠使二氧化碳急速分散於冷卻狀態之液態乳中,其結果為,能夠獲得具有製造固形乳所需較佳之特性之乳粉。
噴霧乾燥步驟係用於使液態乳中之水分蒸發而獲得乳粉(粉體)之步驟。該噴霧乾燥步驟中所獲得之乳粉係經過氣體分散步驟及噴霧乾燥步驟而獲得之乳粉。該乳粉與不經過氣體分散步驟而獲得之乳粉相比,體積變大。前者之體積較佳為後者之1.01倍以上10倍以下,可為1.02倍以上10倍以下,亦可為1.03倍以上9倍以下。
於噴霧乾燥步驟中,係於維持氣體分散步驟中規定氣體分散於液態乳中,液態乳之密度較小之狀態下,對液態乳進行噴霧乾燥。具體而言,較佳為於如下狀態下進行噴霧乾燥,即,與分散氣體之前之液態乳相比,分散氣體之後之液態乳體積為1.05倍以上3倍以下,較佳為1.1倍以上2倍以下。即,噴霧乾燥步驟係於氣體分散步驟結束後進行噴霧乾燥。但是,氣體分散步驟剛結束後,液態乳並非均勻狀態。因此,氣體分散步驟結束後經過0.1秒以上5秒以下,較佳為0.5秒以上3秒以下再進行噴霧乾燥步驟。即,只要氣體分散步驟與噴霧乾燥步驟連續進行即可。藉由如此,能夠連續將液態乳投入氣體分散裝置中而分散氣體,並將分散有氣體之液態乳連續供給至噴霧乾燥裝置,持續進行噴霧乾燥。
為了使水分蒸發,使用噴霧乾燥機(噴霧乾燥器)即可。此處,噴霧乾燥器具有供液態乳流動之流路、對液態乳進行加壓以使液態乳沿流路流動之加壓泵、與流路開口部相連之較流路寬之乾燥室、及設置於流路開口部之噴霧裝置(噴嘴、霧化器等)。而且,噴霧乾燥器利用加壓泵將液態乳以成為上述體積流量之方式沿流路輸送到乾燥室,於流路開口部附近,利用噴霧裝置使濃縮乳擴散至乾燥室內,並於乾燥室內之高溫(例如熱風)下使液滴(微粒化)狀態之液態乳乾燥。即,藉由在乾燥室內將液態乳乾燥而除去水分,其結果為,濃縮乳成為粉末狀固體,即乳粉。再者,藉由適當設定乾燥室內之乾燥條件,來調整乳粉之水分量等,使乳粉不易凝集。又,藉由使用噴霧裝置,來增加液滴之每單位體積之表面積,使乾燥效率提高,同時調整乳粉之粒徑等。
藉由經過如上所述之步驟,能夠製造適於固形乳之製造之乳粉。
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而形成乳粉壓縮成型物。接下來,對所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包括加濕處理及乾燥處理之硬化處理。可藉此以上處理製造固形乳10S。
於將乳粉壓縮成型之步驟中,使用壓縮機構。壓縮機構例如為打錠機、壓縮試驗裝置等加壓成型機。打錠機具備:臼,其係放入乳粉(粉體)之模具;及杵,其可朝臼撞擊。若將乳粉放入臼(模具)中,撞擊杵,便能對乳粉施加壓縮壓力,從而獲得乳粉壓縮成型物。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打錠機之下杵具有與孔11對應之凸部,上杵具有與凸部對應之凹部,為凸部可插入於凹部之形狀。藉由使用此種杵進行壓縮成型,能夠於乳粉壓縮成型物上形成孔11。再者,於壓縮成型步驟中,較佳為連續進行乳粉之壓縮作業。
於將乳粉壓縮成型之步驟中,環境溫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室溫。具體而言,環境溫度例如為5℃~35℃。環境濕度例如為0%RH~60%RH。壓縮壓力例如為1 MPa~30 MPa,較佳為1 MPa~20 MPa。尤其是使乳粉固形化時,較佳為藉由在1 MPa~30 MPa之範圍內調整壓縮壓力來進行控制,使得空隙率成為30%~60%之範圍內,且使得乳粉壓縮成型物(硬化前)之硬度成為4 N~19 N之範圍內。藉此,能夠製造兼備溶解性及便利性(易操作性)之實用性較高之固形乳10S。再者,乳粉壓縮成型物具有至少於後續加濕步驟或乾燥步驟中外形不坍塌之硬度(例如4 N以上)。例如,於乳粉壓縮成型物(硬化前)之概略形狀之尺寸與固形乳10S相同,為31 mm(a)×24 mm(b)×12.5 mm(c)之長方體狀之情形時,上述4 N以上19 N以下之乳粉壓縮成型物(硬化前)之較佳之硬度範圍對應於硬度除以斷裂面積(300 mm2 )而得之0.013 N/mm2 以上0.063 N/mm2 以下之較佳的斷裂應力範圍。
加濕處理係對壓縮成型步驟中所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加濕處理之步驟。當對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加濕時,會於乳粉壓縮成型物之表面產生黏性(黏膩感)。其結果為,乳粉壓縮成型物之表面附近之粉體粒子之一部分成為液狀或凝膠狀,相互交聯。然後,當以此狀態進行乾燥時,與內部強度相比能夠提高乳粉壓縮成型物之表面附近之強度。藉由調整於高濕度環境下放置之時間(加濕時間)來調整交聯程度(擴展情況),藉此,能夠將加濕步驟前之乳粉壓縮成型物(未硬化之固形乳10S)之硬度(例如4 N~19 N)提高至作為固形乳10S所需之目標硬度(例如40 N)。但是,可藉由調整加濕時間而提高之硬度之範圍(幅度)有限。即,由於對壓縮成型後之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加濕,故而利用帶式輸送機等搬運時,若乳粉壓縮成型物之硬度不充分,則無法保持固形乳10S之形狀。又,若壓縮成型時乳粉壓縮成型物之硬度過高,則只能獲得空隙率較小,缺乏溶解性之固形乳10S。因此,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壓縮成型,即,加濕步驟前之乳粉壓縮成型物(未硬化之固形乳10S)之硬度足夠高,且充分確保固形乳10S之溶解性。
於加濕處理中,乳粉壓縮成型物之加濕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有將乳粉壓縮成型物放置於高濕度環境下之方法、直接將水等噴霧至乳粉壓縮成型物上之方法、及對乳粉壓縮成型物吹送蒸氣之方法等。為了對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加濕,使用加濕機構,作為此種加濕機構,例如有高濕度室、噴霧器及蒸汽等。
於將乳粉壓縮成型物放置於高濕度環境下之情形時,環境濕度例如為60%RH~100%RH之範圍內。而且,加濕時間例如為5秒~1小時,高濕度環境下之溫度例如為30℃~100℃。
於加濕處理中添加至乳粉壓縮成型物之水分量(以下,亦稱為「加濕量」)可適當調整。加濕量較佳為壓縮成型步驟後之乳粉壓縮成型物之質量之0.5重量%~3重量%。若使加濕量少於0.5重量%,則無法對固形乳10S賦予足夠之硬度(錠劑硬度),而不佳。又,若加濕量超過3重量%,則乳粉壓縮成型物過度變成液狀或凝膠狀而溶解,壓縮成型後之形狀會變形,或者搬運中附著於帶式輸送機等裝置上,故而不佳。
乾燥處理係用於使加濕處理中加濕後之乳粉壓縮成型物乾燥之步驟。藉此,乳粉壓縮成型物之表面黏性(黏膩感)消失,易操作固形乳10S。即,加濕處理與乾燥處理相當於提高壓縮成型後之乳粉壓縮成型物之硬度,賦予作為固形乳10S所期望之特性或品質之步驟。
於乾燥處理中,乳粉壓縮成型物之乾燥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能使加濕處理後之乳粉壓縮成型物乾燥之公知方法。例如有放置於低濕度、高溫度條件下之方法、使其接觸乾燥空氣、高溫乾燥空氣之方法等。
在放置於低濕度、高溫度之條件下之情形時,濕度例如為0%RH~30%RH。如此,較佳為儘量將濕度設定得較低。此時,溫度例如為20℃~150℃。乾燥時間例如為0.2分鐘~2小時。
且說,若固形乳10S中所含之水分過多,則保存性變差,風味易變差,或者外觀易變色。因此,於乾燥步驟中,較佳為藉由控制乾燥溫度或乾燥時間等條件,而將固形乳10S之水分含有率控制(調整)至用作原料之乳粉之水分含有率之上下1%以內。
以此方式製造之固形乳10S一般溶於溫水中供飲用。具體而言,向可蓋上蓋之容器等中注入溫水後,放入所需個數之固形乳10S,或者放入固形乳10S後注入溫水。而且,輕輕振盪容器,使固形乳10S快速溶解,以合適溫度狀態飲用為佳。又,若使較佳為1個~數個固形乳10S(更佳為1個固形乳10S)溶於溫水中,則為了使液態乳成為飲用1次所需之分量,亦可以固形乳10S之體積例如成為1 cm3 ~50 cm3 之方式製備。再者,可藉由變更壓縮成型步驟中使用之乳粉之分量來調整固形乳10S之體積。
(固形乳10S之作用、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固形乳10S構成為,即,設置有至少1個貫通構成固形乳10S之本體10之孔11,孔11之內壁面與本體10之第1面10A、第2面10B及側面10C相同,係較本體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變化例1> 圖5係本變化例之固形乳20S之立體圖。圖6係圖5之X1-X2處與Y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圖7係圖5之Y1-Y2處與X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於圖1~圖3所示之固形乳10S中構成為,設置有1個貫通本體10之孔11,但孔之數目亦可為2個以上。於本變化例中構成為,設置有2個孔21。
固形乳20S具有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本體20。本體20具有與XY平面平行且平坦之第1面20A、及與XY平面平行且平坦之第2面20B。第1面20A與第2面20B為背對背之面。本體20之概略形狀為長方體狀,本體20具有與XZ平面或YZ平面平行之側面20C。
於本體20設置有2個自第1面20A到達第2面20B貫通本體20之孔21。2個孔21之形狀於與XY平面平行之截面中為長圓形,且為相同形狀。2個孔21之大小以如下方式選擇,即,本體20之長方體狀形狀之體積減去2個孔21部分之合計體積而得的體積成為規定值。
2個孔21之位置係自第1面20A之中央位置觀察時無較大偏倚之位置。2個孔21以如下方式配置,即,隔著第1面20A之中央部沿與X軸平行之方向排列,且孔21各自之長度方向成為與Y軸平行之方向。其為如下配置,即,2個孔21相對於第1面20A之中央呈點對稱,或相對於穿過第1面20A之中央且與X軸平行之線或與Y軸平行之線呈線對稱。2個孔21之間隔若過窄,則可能難以保持該部分之強度,因此要確保到規定值以上。自第2面20B觀察時亦相同。孔21貫通本體20之方向係穿過第1面20A及第2面20B之方向,例如為與Z軸大致平行之方向。
第1面20A、第2面20B、側面20C及孔21之內壁面21A係較本體2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孔21之內壁面21A構成第1面20A與第2面20B之間設置之筒狀柱。本體20之角部及孔21之緣被倒角而成為較本體2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除上述以外,其構成與實施形態之固形乳10S相同。
本變化例之固形乳20S構成為,設置有2個貫通構成固形乳20S之本體20之孔21,孔21之內壁面21A與本體20之第1面20A、第2面20B及側面20C相同,係較本體2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變化例2> 圖8係本變化例之固形乳30S之立體圖。圖9係圖8之X1-X2處與Y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圖10係圖8之Y1-Y2處與X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於本變化例中構成為,設置有4個孔31。
固形乳30S具有長方體狀本體30,該本體30具有彼此背對背之第1面30A與第2面30B、及側面30C。於本體30設置有4個自第1面30A到達第2面30B貫通本體30之圓形孔31。4個孔31之大小以如下方式選擇,即,本體30之長方體狀形狀之體積減去4個孔31部分之合計體積而得的體積成為規定值。4個孔31之位置配置為,自第1面30A之中央部觀察時呈點對稱,或者相對於穿過第1面30A之中央且與X軸平行之線或與Y軸平行之線呈線對稱。
第1面30A、第2面30B、側面30C及孔31之內壁面31A係較本體3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孔31之內壁面31A構成第1面30A與第2面30B之間設置之筒狀柱。本體30之角部及孔31之緣被倒角而成為較本體3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本變化例之固形乳30S構成為,設置有4個貫通構成固形乳30S之本體30之孔31,孔31之內壁面31A與本體30之第1面30A、第2面30B及側面30C相同,係較本體3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變化例3> 圖11係本變化例之固形乳40S之立體圖。圖12係圖11之X1-X2處與Y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圖13係圖11之Y1-Y2處與X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於本變化例中構成為,設置有6個孔41。
固形乳40S具有長方體狀本體40,該本體40具有彼此背對背之第1面40A與第2面40B、及側面40C。於本體40設置有6個自第1面40A到達第2面40B貫通本體40之圓形孔41。6個孔41之大小以如下方式選擇,即,本體40之長方體狀形狀之體積減去6個孔41部分之合計體積而得的體積成為規定值。6個孔41之位置配置為,自第1面40A之中央部觀察時呈點對稱,或者相對於穿過第1面40A之中央且與X軸平行之線或與Y軸平行之線呈線對稱。
第1面40A、第2面40B、側面40C及孔41之內壁面41A係較本體4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孔41之內壁面41A構成第1面40A與第2面40B之間設置之筒狀柱。本體40之角部及孔41之緣被倒角而成為較本體4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本變化例之固形乳40S構成為,設置有6個貫通構成固形乳40S之本體40之孔41,孔41之內壁面41A與本體40之第1面40A、第2面40B及側面40C相同,係較本體40之內部硬之外表面。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應用例> 固形乳係固形食品之一例。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1~3係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乳,但亦可應用於將粉體壓縮成型而形成之固形食品。例如可應用於以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及膠原蛋白肽等蛋白質粉體、胺基酸粉體、及MCT油等含油脂之粉體等為原料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食品。向原料粉體中適當添加乳糖或其他糖類,將其壓縮成型為如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1~3所示之具有貫通本體之孔之形狀,其後實施硬化處理,並加工成固形食品。此種固形食品係具有較內部硬之外表面之構成。藉此,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又,除了向原料粉體中添加乳糖或其他糖類以外,亦可添加脂肪、蛋白質、礦物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或食品添加物。
進而,上述食品粉體之蛋白質粉體亦可為乳酪蛋白、肉粉、魚粉、蛋粉、小麥蛋白質、小麥蛋白質分解物等。該等蛋白質粉體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進而,上述食品粉體之乳清蛋白(乳清蛋白質)係乳中除酪蛋白以外之蛋白質之總稱。可被分類為乳清蛋白質。乳清蛋白質包含乳球蛋白、乳白蛋白、乳鐵蛋白等複數種成分。將牛乳等乳原料調整為酸性時,沈澱之蛋白質為酪蛋白,不沈澱之蛋白質為乳清蛋白質。作為包含乳清蛋白之粉末原料,例如可列舉:WPC(乳清蛋白濃縮物、蛋白質含量為75~85質量%)、WPI(乳清蛋白分離物、蛋白質含量為85質量%以上)。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進而,上述食品粉體之大豆蛋白(大豆蛋白質)只要係大豆中所含之蛋白質即可,可自大豆提取。又,亦可使用自原料大豆精製而成者。作為精製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作為此種大豆蛋白,可使用作為飲食品用素材、醫療用素材、保健食品出售之粉體。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進而,作為上述食品粉體之胺基酸粉體中所含之胺基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精胺酸、離胺酸、鳥胺酸、苯丙胺酸、酪胺酸、纈胺酸、甲硫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色胺酸、組胺酸、脯胺酸、半胱胺酸、麩胺酸、天冬醯胺、天冬醯胺酸、絲胺酸、麩醯胺、瓜胺酸、肌酸、甲基離胺酸、乙醯離胺酸、羥基離胺酸、羥基脯胺酸、甘胺酸、丙胺酸、蘇胺酸、胱胺酸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又,上述食品粉體之胺基酸粉體中所含之胺基酸可為天然物及合成體中任一種,可使用單一成分之胺基酸或複數種胺基酸之混合物。又,作為胺基酸,不僅可使用游離胺基酸,還可使用鈉鹽、鹽酸鹽及乙酸鹽等鹽以及肉鹼及鳥胺酸等之衍生物。 於本說明書中,「胺基酸」中包括α-胺基酸、β-胺基酸及γ-胺基酸。又,胺基酸可為L-體及D-體中任一種。
進而,上述食品粉體之含油脂之粉體中所含之油脂除了上述MCT油以外,亦為動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其等之分離油、氫化油及酯交換油。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動物性油脂例如為乳脂肪、豬油、牛脂及魚油等。植物性油脂例如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紅花油、棉籽油、亞麻仁油及MCT(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中長鏈三酸甘油酯)油等。
進而,上述食品粉體之糖類除了上述乳糖以外,例如亦為寡醣、單糖類、多糖類及人工甜味料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寡醣例如為乳糖、蔗糖、麥芽糖、半乳寡醣、果寡醣、乳酮糖等。單糖類例如為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等。多糖類例如為澱粉、可溶性多糖類及糊精等。
進而,作為上述食品粉體之食品添加物之一例,可例示甜味料。作為該甜味料,可使用食品及醫藥品中通常使用之任意甜味料,亦可使用天然甜味料及合成甜味料中任一種。甜味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包括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寡醣、冰糖、砂糖、楓糖漿、蜂蜜、糖蜜、海藻糖、巴拉金糖、麥芽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油、阿斯巴甜、Advantame、紐甜、蔗糖素、乙醯磺胺酸鉀及糖精等。
進而,作為上述食品粉體之食品添加物之一例,可例示酸味料。酸味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包括乙酸、檸檬酸、檸檬酸酐、己二酸、琥珀酸、乳酸、蘋果酸、磷酸、葡萄糖酸、酒石酸及其等之鹽等。酸味料可抑制(掩蓋)根據胺基酸種類而產生之苦味。
進而,作為上述食品粉體之營養成分,可包括包含脂肪、蛋白質、礦物及維生素等之成分。
作為脂肪,例如為動物性油脂、植物性油脂、其等之分離油、氫化油及酯交換油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動物性油脂例如為乳脂肪、豬油、牛脂及魚油等。植物性油脂例如為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紅花油、棉籽油、亞麻仁油及MCT(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中長鏈三酸甘油酯)油等。
作為蛋白質,例如為乳蛋白質及乳蛋白質分餾物、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利用酵素等將該等蛋白質分解成各種鏈長後之肽及胺基酸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乳蛋白質例如為酪蛋白、乳清蛋白質(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等)、乳清蛋白質濃縮物(WPC)及乳清蛋白質分離物(WPI)等。動物性蛋白質例如為卵蛋白質(蛋粉)、肉粉、魚粉等。植物性蛋白質例如為大豆蛋白質及小麥蛋白質等。肽例如為膠原蛋白肽等。胺基酸例如為牛磺酸、胱胺酸、半胱胺酸、精胺酸及麩醯胺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作為礦物,為鐵、鈉、鉀、鈣、鎂、磷、氯、鋅、鐵、銅及硒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作為維生素,為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菸鹼酸、葉酸、泛酸及生物素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又,作為其他食品素材,例如為可可粉(cocoa powder)、可可粉(cacao powder)、巧克力粉、包含乳酸菌、雙叉乳酸桿菌等有用微生物之微生物粉體、將向乳中添加微生物使其醱酵而成之培養物作為粉體之乳醱酵成分粉體、將乾酪作為粉體之乾酪粉體、將功能性食品作為粉體之功能性食品粉體、將綜合營養食品作為粉體之綜合營養食品粉體等。可添加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本發明之固形食品可為日常攝取之食品、健康食品、健康輔助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功能食品、補充品、功能性標示食品等形態。
<第1實施例> (實施例1之製作) 製作形狀與圖1~圖3所示之實施形態相同之固形乳試樣,作為實施例1。固形乳之本體大小係X軸方向之邊a為31 mm,Y軸方向之邊b為24 mm,Z軸方向之邊c為12.5 mm。將孔11部分去掉後之體積約為8250 mm3 。以成為此大小之方式調整打錠機之臼杵大小及壓縮壓力,將乳粉5.4 g壓縮成型而形成乳粉壓縮成型物。對所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物施加加濕溫度80℃之加濕處理,進而實施乾燥溫度80℃之乾燥處理,從而製成經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以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成為55 N之方式適當調整加濕處理時間。關於乾燥時間,以加濕時之重量增加量完全乾燥之方式調整時間。
(實施例2之製作) 孔21之數目為2個,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形狀與圖5~圖7所示之變化例1相同之固形乳試樣,作為實施例2。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成為55 N。
(實施例3之製作) 孔31之數目為4個,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形狀與圖8~圖10所示之變化例2相同之固形乳試樣,作為實施例3。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成為55 N。
(實施例4之製作) 孔41之數目為6個,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形狀與圖11~圖13所示之變化例3相同之固形乳試樣,作為實施例4。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成為55 N。
(比較例1之製作) 不設置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固形乳試樣,作為比較例1。圖14係比較例1之固形乳100S之立體圖。圖15係圖14之X1-X2處與Y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圖16係圖14之Y1-Y2處與XZ平面平行之剖視圖。固形乳100S具有長方體狀本體100,該本體100具有彼此背對背之第1面100A與第2面100B、及側面100C。於比較例1中,為了製成與實施例1相等之體積,而將Z軸方向之邊c設為11.75 mm。其他邊之長度與實施例1相同。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成為55 N。
(使用掉落試驗機進行之運輸適應性之評價) 為了進行利用形狀所得之運輸適應性之評價,對以上述方式製作之實施例1~4及比較例1之固形乳試樣實施自150 mm之高度掉落複數次之試驗。掉落試驗中之掉落面使用神榮試驗機公司之包裝貨物掉落試驗機DTS-50之掉落面。該掉落面之材質依據JIS標準Z0202包裝貨物掉落試驗方法。該機器中,由於無法實施自150 mm之高度之掉落試驗,故而僅利用掉落面。此處,上述機器之掉落面設為水平之面。以固形乳試樣之第2面為底面使固形乳試樣位於與掉落面垂直距掉落面150 mm之高度,由固形乳試樣之側面之2點或3點將其夾住而固定。同時使固定之點同時離開固形乳試樣,使其自由掉落。實施例1~4及比較例1之各固形乳試樣自由掉落時之掉落姿勢係以第2面與掉落面平行之方式實施。
JIS中掉落面之定義如下。(a)構成掉落面之構件之質量理想的是供試品質量之50倍以上。(b)於表面上之任2點,水平差均為2 mm以下。(c)於表面上之任何點,98 N{10 kgf}/100 mm2 之靜態負載下不發生0.1 mm以上之變形。(d)具有供試品可完全掉落於其上之足夠大小。(e)掉落面由混凝土、石、鋼板等堅固之材料構建。
破壞之判斷係將成為如下狀態時定義為「破壞」,即,因掉落時之破損,而導致試樣重量相對於固形乳試樣之初始重量減少9%以上,且破損之面擴大到4個面。作為掉落試驗之評價方法,自距離掉落面150 mm之高度使其掉落,將未達10次之試行次數中產生破壞者設為0分,將10次以上之試行次數中產生破壞者設為1分,示於表1之強度評價欄。結果歸總示於表1,與實施例1~4及比較例1之孔數相對地示出強度評價。
[表1]
孔數 強度評價
0 0
1 1
2 1
4 1
6 1
如上表所示,確認出相對於不設置孔之比較例1,設置孔之實施例1~4中,硬度相同,且掉落試驗時之抗破壞性提高,運輸適應性提高。認為其原因在於:加濕乾燥法對表面硬化帶來之影響亦存在於孔部分,孔之內壁面構成圓筒狀柱,會提高固形乳之強度。
(溶解性試驗) 為了進行利用形狀所得之溶解性之評價,對以上述方式製作之實施例1~4及比較例1之固形乳試樣進行溶解性試驗。首先,將1個固形乳試樣放入至攪拌籃中。攪拌籃係內徑30 mm、高度36 mm之有底筒狀帶蓋容器,具有側部、底部、蓋部。側部、底部、蓋部由18目(網眼1.01 mm)之不鏽鋼製網形成。於攪拌籃之側部之內表面均等設置有4個翼。4個翼分別為厚度1.5 mm、寬度4 mm、長度34 mm之板,且以長度方向與攪拌籃之中心軸平行之方式配置,以自側部之內表面朝向中心突出之方式設置。將攪拌籃浸漬於300 ml燒杯內收容之200 ml之溫水(50±1℃)中使固形乳試樣完全沒於水中,於此狀態下,使該攪拌籃以轉速0.5 m/s(周速度)旋轉。攪拌籃保持於距燒杯底部內表面5 mm之高度。藉由電導率每隔固定時間測定自固形乳試樣開始溶解起至完全溶解為止之溶出過程。根據試驗結果確認出,實施例1~4之溶解性高於比較例1。於實施例1~4中,實施例4(孔之數目為6個)展現出最高之溶解性。實施例1~4具有高於比較例1之溶解性,進而實施例4展現出最高之溶解性被認為是固形乳之表面積越大,則溶解性越高。
<第2實施例> (實施例5~8及比較例2之製作) 製作與實施例1之不同點僅在於將硬化處理後之固形乳試樣之硬度設為20~90 N之固形乳試樣,作為實施例5。製作與實施例2之不同點僅在於將硬度設為20~90 N之實施例6。製作與實施例3之不同點僅在於將硬度設為20~90 N之實施例7。製作與實施例4之不同點僅在於將硬度設為20~90 N之實施例8。又,製作與比較例1之不同點僅在於將硬度設為20~90N之比較例2。各固形乳試樣之硬度調整係以硬化處理後成為所期望之硬度之方式調整加濕處理時間來進行。
為了進行利用形狀所得之運輸適應性之評價,對以上述方式製造之實施例5~8及比較例2之固形乳試樣實施自50 mm~300 mm之各高度掉落複數次之試驗。掉落面之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
對各固形乳試樣反覆進行上述掉落試驗,調查各固形乳試樣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試樣直至達到「破壞」所用之掉落試驗之次數)。算出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J/m2 /N]並標示於圖17之縱軸,該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J/m2 /N]係使固形乳試樣自50 mm~300 mm之各高度掉落碰撞到掉落面時所消耗之掉落能量之密度(試樣重量×重力加速度×高度/斷裂面積)[J/m2 ]除以硬度[N]而得。又,將上述所得之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標示於圖17之橫軸(此處,斷裂面積設為各試樣之YZ平面之截面面積(b×c))。圖17係表示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相對於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之曲線圖。圖17中,a表示實施例5之結果,b表示實施例6,c表示實施例7,d表示實施例8,e表示比較例2。
圖17中,a、b、c、d、e均為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越小,則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越多之向右下方傾斜之曲線圖。即,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越小,則越不易被破壞,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越多。又,確認出即便於掉落高度較低等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較小之情形時,增加掉落次數亦會產生破壞。又,a、b、c、d、e中,e所表示之比較例2之結果位於最下側或最左側,表示以相同之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掉落時較少之掉落次數便會被破壞。又,實施例5~8之固形乳試樣表現出以相同之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掉落時,達到破壞所用之掉落次數多於比較例2之固形乳試樣。確認出,設置孔之實施例5~8之固形乳試樣與不設置孔之比較例2之固形乳試樣相比,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較多,抗破壞性提高,運輸適應性提高。又,確認出a、b、c、d中,d位於最上側或最右側,與孔之數目為1個、2個或4個相比,孔之數目為6個時,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更多,抗破壞性提高,運輸適應性提高。
再者,本發明亦可為如下所述之構成。若具有以下構成,則能夠於製品掉落時防止製品受到損傷而提高運輸適應性。
(1)一種固形食品,其係將粉體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食品,且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2)如上述(1)中記載之固形食品,其中上述孔之內壁面構成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間設置之筒狀柱。
(3)如上述(1)或(2)中記載之固形食品,其中上述本體之側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上述外表面。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固形食品,其中上述孔之數目為1~6個中任一數目。
(5)一種固形乳,其係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乳,且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6)如上述(5)中記載之固形乳,其中上述孔之內壁面構成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間設置之筒狀柱。
(7)如上述(5)或(6)中記載之固形乳,其中上述本體之側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上述外表面。
(8)如上述(5)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固形乳,其中上述孔之數目為1~6個中任一數目。
(9)如上述(5)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固形乳,其中上述孔之數目為6個。
(10)一種固形狀固形食品,其係藉由將粉體壓縮成型為如下構成並對所獲得之粉體壓縮成型物進行硬化處理而形成,即,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11)一種固形狀固形乳,其係藉由將乳粉壓縮成型為如下構成並對所獲得之乳粉壓縮成型物進行硬化處理而形成,即,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且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10:本體 10A:第1面 10B:第2面 10C:側面 10S:固形乳 11:孔 11A:內壁面 20:本體 20A:第1面 20B:第2面 20C:側面 20S:固形乳 21:孔 21A:內壁面 30:本體 30A:第1面 30B:第2面 30C:側面 30S:固形乳 31:孔 31A:內壁面 40:本體 40A:第1面 40B:第2面 40C:側面 40S:固形乳 41:孔 41A:內壁面 100:本體 100A:第1面 100B:第2面 100C:側面 100S:固形乳
圖1係實施形態之固形乳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固形乳之X1-X2處之剖視圖。 圖3係圖1之固形乳之Y1-Y2處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進行確認外表面較固形乳之本體內部硬之刮削試驗之結果的照片。 圖5係變化例1之固形乳之立體圖。 圖6係圖5之固形乳之X1-X2處之剖視圖。 圖7係圖5之固形乳之Y1-Y2處之剖視圖。 圖8係變化例2之固形乳之立體圖。 圖9係圖8之固形乳之X1-X2處之剖視圖。 圖10係圖8之固形乳之Y1-Y2處之剖視圖。 圖11係變化例3之固形乳之立體圖。 圖12係圖11之固形乳之X1-X2處之剖視圖。 圖13係圖11之固形乳之Y1-Y2處之剖視圖。 圖14係比較例1之固形乳之立體圖。 圖15係圖14之固形乳之X1-X2處之剖視圖。 圖16係圖14之固形乳之Y1-Y2處之剖視圖。 圖17係表示第2實施例之達到破壞之掉落次數相對於每單位硬度之掉落能量密度之曲線圖。
10:本體
10A:第1面
10B:第2面
10C:側面
10S:固形乳
11:孔
11A:內壁面

Claims (9)

  1. 一種固形食品,其係將粉體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食品,且 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 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 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2. 如請求項1之固形食品,其中 上述孔之內壁面構成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間設置之筒狀柱。
  3. 如請求項1或2之固形食品,其中 上述本體之側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上述外表面。
  4. 如請求項1或2之固形食品,其中 上述孔之數目為1~6個中任一數目。
  5. 一種固形乳,其係將乳粉壓縮成型而成之固形狀固形乳,且 具備具有第1面、及與上述第1面背對背之第2面之本體, 於上述本體設置有至少1個自上述第1面到達上述第2面貫通上述本體之孔, 上述第1面、上述第2面及上述孔之內壁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外表面。
  6. 如請求項5之固形乳,其中 上述孔之內壁面構成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筒狀柱。
  7. 如請求項5或6之固形乳,其中 上述本體之側面係較上述本體之內部硬之上述外表面。
  8. 如請求項5或6之固形乳,其中 上述孔之數目為1~6個中任一數目。
  9. 如請求項5或6之固形乳,其中 上述孔之數目為6個。
TW109130273A 2019-09-13 2020-09-03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TW2021145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7794 2019-09-13
JP2019167794 2019-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526A true TW202114526A (zh) 2021-04-16

Family

ID=7486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273A TW202114526A (zh) 2019-09-13 2020-09-03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8745A1 (zh)
EP (1) EP4029380A4 (zh)
JP (2) JP7023424B2 (zh)
CN (1) CN114364260A (zh)
AU (1) AU2020347662A1 (zh)
TW (1) TW202114526A (zh)
WO (1) WO202104942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35B2 (ja) * 1982-05-29 1985-01-18 カネボウ食品株式会社 固形飲料およびその製法
FR2779917B1 (fr) * 1998-06-22 2000-08-04 Philippe Douaire Elements ingerables
NZ576865A (en) 2006-10-18 2012-03-30 Meiji Co Ltd Food with depression
DK2369940T3 (en) 2008-12-26 2015-09-14 Meiji Co Ltd The milk solid and the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TWI429401B (zh) * 2010-06-13 2014-03-11 Meiji Co Ltd 固形乳及其製造方法
EP2968181B1 (en) * 2013-03-15 2019-10-16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LLC Rapidly dispersible dosage form of topiramate
WO2016032320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N.V. Nutricia Compressed solid milk table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6190641A (zh) * 2016-07-27 2016-12-07 李红霞 洗衣片及清洗方法
JP7135309B2 (ja) * 2017-12-04 2022-09-13 味の素株式会社 固形調味食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3983B1 (ja) * 2018-08-29 2018-11-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ペットフード、粒状ペットフード、及びペットフー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9380A1 (en) 2022-07-20
US20220408745A1 (en) 2022-12-29
EP4029380A4 (en) 2023-09-13
WO2021049420A1 (ja) 2021-03-18
JPWO2021049420A1 (zh) 2021-03-18
AU2020347662A1 (en) 2022-03-31
JP7023424B2 (ja) 2022-02-21
CN114364260A (zh) 2022-04-15
JP2022059629A (ja) 2022-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401B (zh) 固形乳及其製造方法
JP7114818B2 (ja) 固形乳
JP2022063293A (ja) 固形食品、食品粉体圧縮成型物、固形乳及び粉乳圧縮成型物
JP7047189B2 (ja) 固形乳
TW202114526A (zh) 固形食品及固形乳
US20230354839A1 (en) Solid food and solid milk
WO2022024446A1 (ja) 固形食品及び固形乳
US20230354838A1 (en) Solid food and solid milk
US20230040233A1 (en) Solid food, compression molded body of food powder, solid milk, and compression molded body of powdered milk
US20230354837A1 (en) Solid food and solid 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