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9128A -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9128A
TW202109128A TW109129723A TW109129723A TW202109128A TW 202109128 A TW202109128 A TW 202109128A TW 109129723 A TW109129723 A TW 109129723A TW 109129723 A TW109129723 A TW 109129723A TW 202109128 A TW202109128 A TW 2021091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camera module
opening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6140B (zh
Inventor
梁東晨
徐立
朴胄星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1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3Protective lens closures or lens caps built int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模組,具有容納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鏡筒;以及第二透鏡模組,在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一透鏡模組間隔開,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具有容納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鏡筒,所述第一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第一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一開口,所述第二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一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貫穿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二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二貫穿孔的直徑,並且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處。

Description

相機模組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相機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8月3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9-0107761號的優先權的權利,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併入本案供參考用於所有目的。
近來,相機已被用於例如智慧型電話、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膝上型電腦、可穿戴裝置等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用於行動終端裝置的相機可包括自動聚焦功能(autofocusing function,AF)、影像穩定功能(例如,光學影像穩定(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變焦功能等。
為實作各種功能,相機模組的結構已變得複雜,並且相機模組的大小已增加,使得其中安裝有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大小亦已增加。
此外,為實作自動聚焦功能及光學變焦功能,應確保一定的距離以允許透鏡在光軸方向上移動。然而,由於相機模組的厚度減小,可能難以實作此種結構。
此外,為實作光學變焦功能,需要藉由改變多個透鏡之間的間隙來改變焦距。然而,在此種情形中,經由所述多個透鏡之間的間隙入射的不必要的光可能導致閃光。
上述資訊僅被呈現作為背景資訊,以幫助理解本揭露。關於上述中的任何一者是否可適用作為關於本揭露的現有技術,沒有作出確定,並且沒有作出斷言。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模組,包括容納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鏡筒;以及第二透鏡模組,在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一透鏡模組間隔開,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包括容納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鏡筒,其中所述第一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第一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一開口,其中所述第二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二貫穿孔,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貫穿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二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二貫穿孔的直徑,並且其中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處。
所述遮光構件可被設置成覆蓋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的一部分。
所述遮光構件的表面可經表面處理以散射光。
光吸收層可設置在所述遮光構件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透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組可被設置成彼此相對,並且所述遮光構件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相對表面中的一或多者上。
終止元件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之間,並且具有彈性的緩衝構件可設置在所述終止元件中。
所述相機模組可更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模組前面的反射模組,所述反射模組可包括反射構件,所述反射構件被配置成將入射至所述反射模組的光的路徑改變成指向所述第一透鏡模組。
第一磁體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中,並且第一線圈可設置在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的位置中。
所述相機模組可更包括:第三透鏡模組,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間隔開,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包括容納第三透鏡組的第三透鏡鏡筒,所述第三透鏡鏡筒在一側可包括與所述第二貫穿孔相對的第三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可包括第三開口,並且所述第三開口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三貫穿孔的直徑。
所述第一透鏡組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組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並且所述第三透鏡組可具有負的折射力。
所述第一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四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五透鏡,並且所述第三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六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七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之間的間隙可小於所述第二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模組之間的間隙。
所述相機模組可更包括外殼,所述第一透鏡模組、所述第二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容納在所述外殼中,所述第一透鏡模組可被緊固至所述外殼並設置在所述外殼中,並且球構件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與所述外殼之間、以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與所述外殼之間。
所述第二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中的每一者的一個側表面與另一側表面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可具有不同的長度。
所述第一磁體可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的所述一個側表面與所述另一側表面之間具有較長長度的側表面上,且所述第一線圈可設置在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的位置中,並且第二磁體可設置在所述第三透鏡模組的所述一個側表面與所述另一側表面之間具有較長長度的側表面上,並且第二線圈可設置在與所述第二磁體相對的位置中。
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可相對於光軸彼此相對設置。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可包括:第一相機模組,包括所述相機模組;影像感測器模組,被配置成將穿過所述第一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模組的光轉換成電訊號;以及第二相機模組,包括與所述第一相機模組不同的視場。
所述第一相機模組可具有較所述第二相機模組窄的視場。
所述第一相機模組可具有10°至25°範圍內的視場,並且所述第二相機模組可具有75°至85°範圍內的視場。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外殼,包括內部空間;透鏡模組,設置在所述內部空間中,並且包括設置在透鏡鏡筒中的透鏡,所述透鏡在光軸方向上對齊,其中所述透鏡鏡筒的端部彼此相對;以及遮光構件,設置在相對透鏡鏡筒的透鏡之間的區域中,其中所述遮光構件設置在透鏡鏡筒中的透鏡的一側上,與所述透鏡的朝向相對透鏡鏡筒的一側上的所述相對透鏡鏡筒鄰近。
第一透鏡鏡筒在一側可具有第一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可具有第一開口,第二透鏡鏡筒在一側可具有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且在另一側可具有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一開口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一貫穿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二開口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二貫穿孔的直徑,並且所述遮光構件可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處。
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透鏡鏡筒間隔開的第三透鏡鏡筒可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所述第三透鏡鏡筒在一側可包括與所述第二貫穿孔相對的第三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可包括第三開口,並且所述第三開口的直徑可大於所述第三貫穿孔的直徑。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揭露的實施例,但應注意,實例並非僅限於此。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揭露之後,本文所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修改及等同物將是顯而易見的。舉例而言,本文所述的操作的次序僅為實例,並且不限於在本文中所述的次序,而是可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地進行改變,除了必須以一定順序發生的操作之外。此外,為了提高清晰度及簡潔性,可省略對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特徵的描述。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相反,提供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僅用於示出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實作本文中所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許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本文中所用的元件的「部分」可包括整個元件或小於整個元件。
本文中所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者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同樣,「...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者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文中所述的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組合,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此外,儘管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具有多種配置,但其他配置也是可能的,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應注意,關於實例(例如關於實例可包括或實作何事物)使用用語「可」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作此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而所有實例並非僅限於此。
本揭露的一個態樣是提供一種相機模組,所述相機模組可實作光學變焦功能,可具有簡化的結構及減小的大小,並且可防止閃光。
圖1為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參照圖1,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被實作為包括安裝在其中的相機模組1000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通訊終端裝置、智慧型電話、平板PC、可穿戴裝置等。
如圖1所示,相機模組1000可安裝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中以對對象進行成像。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多個透鏡,並且透鏡的光軸(Z軸)可指向垂直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方向(Y軸方向;自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前表面至後表面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的方向。
作為實例,相機模組1000中包括的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Z軸)可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上。
因此,即使當相機模組1000包括自動聚焦(AF)功能、光學變焦功能及光學影像穩定(OIS)功能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可能亦不會增加。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具有減小的厚度。
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AF功能、變焦功能及OIS功能。
包括AF功能、變焦功能及OIS功能的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各種組件,且因此,相較於普通相機模組,相機模組1000可具有增大的大小。
當相機模組1000的大小增大時,可能難以減小其中安裝有相機模組1000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大小。
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可包括多個透鏡組以執行變焦功能。當所述多個透鏡組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可根據透鏡組的數目而增加。因此,除非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增加,否則可能無法充分保證透鏡組的數目,此可能削弱變焦功能。
此外,為實作AF功能、變焦功能及OIS功能,應安裝用於在光軸方向或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移動所述多個透鏡組的致動器。然而,當透鏡組的光軸形成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時,用於移動透鏡組的致動器應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可能增加。
然而,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1000中,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可被設置為垂直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方向。因此,即使在安裝了包括AF功能、變焦功能及OIS功能的相機模組1000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亦可具有減小的厚度。
圖2為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立體圖。圖3為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剖視圖。圖4為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2至圖4,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反射模組1100、透鏡模組12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
反射模組1100可被配置成改變光的移動方向。作為實例,經由在上部覆蓋相機模組1000的蓋子1030的開口1031入射的光的移動方向可藉由反射模組1100被改變為指向透鏡模組1200。為此,反射模組1100可包括用於反射光的反射構件1110。
在相機模組1000的厚度方向(Y軸方向)上入射的光的路徑可被反射模組1100改變為實質上匹配光軸(Z軸)方向。
透鏡模組1200可包括多個透鏡,移動方向由反射模組1100改變的光穿過所述多個透鏡。此外,透鏡模組1200可包括至少三個透鏡模組1210、1220及1230。可藉由改變至少三個透鏡模組1210、1220及1230之間的間隙來實作AF功能及變焦功能。
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可包括影像感測器1310及印刷電路板1320,其中影像感測器1310被配置成將穿過透鏡模組1200的光轉換成電訊號,印刷電路板1320上安裝有影像感測器1310。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可包括光學濾波器1340,用於對已穿過透鏡模組1200的入射光進行濾波。光學濾波器1340可由紅外截止濾波器實作。
在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中,反射模組1100可設置在透鏡模組1200的前側,並且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可設置在透鏡模組1200的後側。
參照圖2至圖6,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反射模組1100、透鏡模組12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
在外殼1010中,反射模組1100、透鏡模組12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可自一側至另一側依次設置。外殼1010可包括容納反射模組1100、透鏡模組12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的內部空間。作為另一選擇,影像感測器模組1300可附接至外殼1010的外側。
反射模組1100及透鏡模組1200兩者皆可設置在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中並與所述內部空間相整合。然而,其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用於容納反射模組1100及透鏡模組1200的單獨外殼亦可彼此連接。
外殼1010可被蓋子1030覆蓋,使得自外部可能看不到其內部空間。
蓋子1030可包括光經由其入射的開口1031,並且經由開口1031入射的光的移動方向可被反射模組1100改變,並且光可入射至透鏡模組1200。蓋子1030可與外殼1010整合以完全覆蓋外殼1010,或者可被分成單獨的構件用於分別覆蓋反射模組1100及透鏡模組1200。
反射模組1100可包括用於反射光的反射構件1110。此外,穿過透鏡模組1200的光可被影像感測器1310轉換成電訊號。
外殼1010可在其內部空間中包括反射模組1100及透鏡模組1200。因此,在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中,其中設置有反射模組1100的空間可藉由突出壁1007與其中設置有透鏡模組1200的空間相區別。此外,相對於突出壁1007,反射模組1100可設置在前側,且透鏡模組1200可設置在後側。突出壁1007可被配置成自外殼1010的兩個側壁突出至內部空間中。
對於設置在前側的反射模組1100而言,旋轉保持器1120可藉由設置在外殼1010的內壁上的牽引軛1153及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上的牽引磁體1151的吸引力而與外殼1010的內壁緊密接觸並由外殼1010的內壁支撐。儘管圖中未示出,但牽引磁體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並且牽引軛可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中。此外,牽引磁體可設置在外殼1010及旋轉保持器1120中。為便於說明,將描述圖式中示出的實例。
第一滾珠軸承1131、旋轉板1130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設置在外殼1010的內壁與旋轉保持器1120之間。
為將旋轉保持器1120及旋轉板1130插入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中,在旋轉保持器1120與突出壁1007之間可存在空間。
在將旋轉保持器1120安裝在外殼1010上之後,旋轉保持器1120可藉由牽引軛1153及牽引磁體1151的吸引力而與外殼1010的內壁緊密接觸,並且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部分地插入導向槽1132、1134、1021及1121中並與其緊密接觸,使得在旋轉保持器1120與突出壁1007之間可保持空間。
因此,可設置具有鉤形形狀的終止元件1050,所述終止元件1050可支撐旋轉保持器1120並且可插入突出壁1007中(即使在未設置終止元件1050時,旋轉保持器1120亦可藉由牽引磁體1151及牽引軛1153的吸引力而被緊固)。終止元件1050可具有鉤形形狀,並且鉤形部分可與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同時被卡在突出壁1007的上部中。
當反射模組1100未被驅動時,終止元件1050可用作支撐旋轉保持器1120的拖架,並且當反射模組1100被驅動時,終止元件1050可用作額外調節旋轉保持器1120的移動的終止元件。
終止元件1050可設置在自兩側突出的突出壁1007上。可在終止元件1050與旋轉保持器1120之間設置空間,以允許旋轉保持器1120順暢旋轉。作為另一選擇,終止元件1050可由彈性材料形成,使得旋轉保持器1120可在被終止元件1050支撐的同時順暢移動。
用於分別驅動反射模組1100及透鏡模組1200的第一驅動部分1140及第二驅動部分1240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第一驅動部分1140可包括用於驅動反射模組1100的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並且第二驅動部分1240可包括用於驅動包括多個透鏡模組(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透鏡模組1200的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
此外,由於多個線圈1141b、1143b、1145b、1241b及1243b是藉由安裝在主基板1070上而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因此多個貫穿孔1010a、1010b、1010c、1010d及1010e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使得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1145b、1241b及1243b可插入在貫穿孔中。
上面安裝有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1145b、1241b及1243b的主基板1070可如圖所示彼此完全連接及整合。在此種情形中,由於提供了單個端子,因此可容易地執行與外部電源及訊號的連接。然而,其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並且藉由將上面安裝有用於反射模組1100的線圈的基板與上面安裝有用於透鏡模組1200的線圈的基板分開,主基板1070可被設置為多個基板。
反射模組1100可改變經由開口1031入射的光的路徑。當獲得影像或視訊時,影像或視訊可能由於使用者的手的抖動而模糊,且在此種情形中,抖動可由反射模組1100校正。舉例而言,當在獲得影像或視訊時由於使用者的手的抖動而發生抖動時,可將對應於抖動的相對位移提供至上面安裝有反射構件1110的旋轉保持器1120,藉此校正抖動。
此外,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OIS功能可藉由旋轉保持器1120的移動來實作,而旋轉保持器1120因旋轉保持器1120不包括透鏡等而為輕量的,因此可降低功耗。
換言之,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為實作光學影像穩定(OIS)功能,可藉由移動上面設置有反射構件1110的旋轉保持器1120、而非藉由移動上面設置有所述多個透鏡的透鏡模組或影像感測器來改變光的移動方向。
反射模組1100可包括由外殼1010支撐的旋轉保持器1020、安裝在旋轉保持器1020上的反射構件1110、以及用於移動旋轉保持器1120的第一驅動部分1140。
反射構件1110可改變光的移動方向。反射構件1110可由可反射光的反射鏡或稜鏡實作(在圖式中示出的實例中,為便於說明,反射構件1110可由稜鏡實作)。
反射構件1110可固定至旋轉保持器1120。旋轉保持器1120可包括安裝表面1123,反射構件1110安裝在安裝表面1123上。
旋轉保持器1120的安裝表面1123可被配置成傾斜表面以改變光的路徑。作為實例,安裝表面1123可為關於透鏡模組1200的光軸(Z軸)傾斜30度至60度的傾斜表面。此外,旋轉保持器1120的傾斜表面可指向蓋子1030的開口1031,其中光入射至所述開口1031。
上面安裝有反射構件1110的旋轉保持器1120可可移動地容納在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中。舉例而言,旋轉保持器1120可相對於外殼1010中的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以可旋轉的方式容納。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可垂直於光軸(Z軸),並且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可彼此垂直。
旋轉保持器1120可由外殼1010藉由沿第一軸(X軸)排列的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沿第二軸(Y軸)排列的第二滾珠軸承1133支撐,以相對於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順暢移動。在圖式所示的實例中,可提供沿第一軸(X軸)對齊的兩個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沿第二軸(Y軸)對齊的兩個第二滾珠軸承1133。此外,旋轉保持器1120可藉由第一驅動部分1140相對於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旋轉。
沿第一軸(X軸)對齊的兩個第一滾珠軸承1131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在第一軸(X軸)上延伸的圓柱形形狀,並且沿第二軸(Y軸)對齊的兩個第二滾珠軸承1133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在第二軸(Y軸)上延伸的圓柱形形狀。在此種情形中,導向槽1021、1121、1132及1134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半圓柱形形狀,以對應於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的形狀。
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分別設置在旋轉板1130的前表面及後表面上(作為另一選擇,可改變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的位置,並且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分別設置在旋轉板1130的後表面及前表面上)。換言之,第一滾珠軸承1131可沿著第二軸(Y軸)對齊,並且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沿著第一軸(X軸)對齊。在以下描述中,為便於說明,將描述圖式中示出的示例性實施例,並且旋轉板1130可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的內側表面與外殼1010之間。
旋轉保持器1120可藉由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上的牽引磁體1151或牽引軛以及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牽引軛1153或牽引磁體的吸引力而利用旋轉板1130由外殼1010支撐。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亦可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與外殼1010之間。
導向槽1132及1134可設置在旋轉板1130的前表面及後表面上,用於將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分別插入導向槽1132及1134中,並且導向槽1132及1134可包括供第一滾珠軸承1131的一部分插入其中的第一導向槽1132及供第二滾珠軸承1133的一部分插入其中的第二導向槽1134。
此外,第三導向槽1021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以允許第一滾珠軸承1131的一部分插入,並且第四導向槽1121可設置在旋轉保持器1120中以允許第二滾珠軸承1133的一部分插入。
第一導向槽1132、第二導向槽1134、第三導向槽1021及第四導向槽1121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半圓形或多邊形(多稜柱形或多稜錐形)形狀,以允許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順暢旋轉。
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藉由在第一導向槽1132、第二導向槽1134、第三導向槽1021及第四導向槽1121中滾動或滑動而作為軸承工作。
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被配置成固定至外殼1010、旋轉板1130及旋轉保持器1120中的至少一者。舉例而言,第一滾珠軸承1131可固定至外殼1010或旋轉板1130,且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固定至旋轉板1130或旋轉保持器1120。
在此種情形中,導向槽可僅設置在與緊固有第一滾珠軸承1131或第二滾珠軸承1133的構件相對的構件中,並且在此種情形中,滾珠軸承可藉由滑動而非藉由旋轉來作為摩擦軸承工作。
在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被配置成固定至外殼1010、旋轉板1130及旋轉保持器1120中的一者的情況下,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中的每一者可被配置成具有圓形形狀、半圓形形狀、圓形突出形狀等。
此外,分開製造的第一滾珠軸承1131及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附接至外殼1010、旋轉板1130及旋轉保持器1120中的一者。作為另一選擇,第一滾珠軸承1131、第二滾珠軸承1133、外殼1010、旋轉板1130及旋轉保持器1120可被配置成彼此整合。
第一驅動部分1140可產生驅動力,以允許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兩個軸旋轉。
作為實例,第一驅動部分1140可包括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以及與所述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相對的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
當向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施加功率時,上面安裝有所述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的旋轉保持器1120可藉由所述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與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之間的電磁力而相對於第一軸(X軸)及第二軸(Y軸)旋轉。
所述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可安裝在旋轉保持器1120上。作為實例,所述多個磁體1141a、1143a及1145a的一部分1141a可安裝在旋轉保持器1120的下表面上,而其他磁體1143a及1145a可安裝在旋轉保持器1120的側表面上。
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可安裝在外殼1010上。作為實例,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可藉由主基板1070安裝在外殼1010上。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可安裝在主基板1070上,並且主基板1070可安裝在外殼1010上。
在圖式所示的實例中,主基板1070可以其中用於反射構件1110的線圈及用於透鏡模組1200的線圈兩者皆設置在主基板1070上的整合形式設置,但其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主基板1070可被分成二或更多個基板,用於分開安裝用於反射構件1110的線圈及用於透鏡模組1200的線圈。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使用感測旋轉保持器1120的位置並在旋轉保持器1120旋轉時提供感測的回饋的閉環控制方法。
因此,為執行閉環控制,可設置位置感測器1141c及1143c。位置感測器1141c及1143c可由霍爾感測器實作。
位置感測器1141c及1143c可設置在線圈1141b及1143b的內側或外側,並且位置感測器1141c可安裝在上面安裝有線圈1141b及1143b的主基板1070上。
可在主基板1070上設置用於感測抖動因子(例如,使用者的手的抖動)的陀螺儀感測器(圖中未示出),且可在主基板1070上設置用於向所述多個線圈1141b、1143b及1145b提供驅動訊號的驅動電路裝置(驅動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圖中未示出)。
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一軸(X軸)旋轉時,旋轉板1130與旋轉保持器1120可一起旋轉,同時由沿第一軸(X軸)排列的第一滾珠軸承1131支撐(在此種情形中,旋轉保持器1120可不關於旋轉板1130相對移動)。
此外,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二軸(Y軸)旋轉時,旋轉保持器1120可旋轉,同時由沿第二軸(Y軸)排列的第二滾珠軸承1133支撐(在此種情形中,由於旋轉板1130不旋轉,因此旋轉保持器1120可關於旋轉板1130相對旋轉)。
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一軸(X軸)旋轉時,第一滾珠軸承1131可工作,並且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二軸(Y軸)旋轉時,第二滾珠軸承1133可工作。此乃因,如在圖式中所示,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一軸(X軸)旋轉時,沿第二軸(Y軸)排列的第二滾珠軸承1133在被插入至導向槽中時可能不會移動,並且當旋轉保持器1120相對於第二軸(Y軸)旋轉時,相對於第一軸(X軸)排列的第一滾珠軸承1131在被插入至導向槽中時可能不會移動。
自反射構件1110反射的光可入射至透鏡模組1200。
參照圖5,三個透鏡模組1210、1220及1230中的一者可保持被固定至外殼1010的狀態,並且另外兩個透鏡模組可分別執行變焦功能及自動聚焦功能,或者所述兩個透鏡模組兩者皆可執行相同的功能。舉例而言,設置在後側的兩個透鏡模組1220及1230可分別執行變焦功能及自動聚焦功能,或者所述兩個透鏡模組兩者皆可執行相同的功能,即舉例而言,設置在後側的兩個透鏡模組1220及1230兩者皆可執行變焦功能,並且設置在最遠處的透鏡模組1230可另外執行自動聚焦功能,並且設置在前側的單個透鏡模組1210可保持被固定至外殼1010的狀態。
設置在透鏡模組1200中的所述多個透鏡可分開設置在三個透鏡模組1210、1220及1230中。
透鏡模組1200可包括第二驅動部分1240,以實作AF功能及變焦功能。
透鏡模組1200可包括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第一透鏡模組1210可固定至外殼1010,並且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以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此外,可包括用於改變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之間的間隙的第二驅動部分1240。
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之間的間隙可改變以實作AF功能或變焦功能。
因此,第二驅動部分1240可產生驅動力以改變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之間的間隙。作為實例,第二驅動部分1240可在光軸(Z軸)方向上分開移動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並且可實作AF功能及/或變焦功能。
第一透鏡模組1210、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由外殼1010的底表面支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模組1210可固定至外殼1010的底表面並由所述底表面支撐,並且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藉由滾珠軸承由外殼1010的底表面支撐。
可設置自外殼1010的兩個側壁突出至外殼1010的內部空間的終止元件1009,以防止當第二透鏡模組1220在光軸方向上移動時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第一透鏡模組1210之間的碰撞。
終止元件1009可藉由限制第二透鏡模組1220朝前(第一透鏡模組1210的方向)的移動範圍來防止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第一透鏡模組1210碰撞。
終止元件1009可包括具有彈性以吸收衝擊的緩衝構件。因此,當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終止元件1009碰撞時,施加至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衝擊及雜訊可被吸收。
第二驅動部分1240可包括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以及與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相對的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
當向所述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施加功率時,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可藉由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與所述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之間的電磁力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分開安裝的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
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可分開安裝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上。作為實例,第一磁體1243a可安裝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側表面上,且第二磁體1241a可安裝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側表面上。
所述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可安裝在外殼1010中,以分別與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相對。作為實例,所述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可安裝在主基板1070上,並且主基板1070可安裝在外殼1010中。
由於所述多個磁體1241a及1243a可分別設置在相對於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相對側,因此所述多個線圈1241b及1243b亦可分別分開設置在外殼1010的兩個側壁上。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使用感測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位置並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移動時提供感測的回饋的閉環控制方法。因此,為執行閉環控制,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可能是必要的。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可由霍爾感測器實作。
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可設置在線圈1241b及1243b的內側或外側,並且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可安裝在上面安裝有線圈1241b及1243b的主基板1070上。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由一對線圈及磁體驅動,並且在此種情形中,線圈及磁體可相對於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設置在一側。在此種情形中,可增加線圈及磁體的大小以增強驅動力,並且因此,可提供所述多個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以精確地感測位置。在圖式所示的實例中,三個位置感測器1241c及1243c可設置在驅動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線圈1241b及1243b中的每一者中。
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以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作為實例,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設置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與外殼1010的底表面之間。
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在實作AF功能及變焦功能的過程中引導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移動。
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被配置成當產生用於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驅動力時,在光軸(Z軸)方向上滾動。因此,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引導第三透鏡模組1230在光軸(Z軸)方向上的移動。
用於容納第三滾珠軸承1215的導向槽1214及1013可設置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及外殼1010的彼此相對的表面上,並且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導向槽1013可在光軸(Z軸)方向上伸長。
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容納在導向槽1214及1013中,並且可插入至第三透鏡模組1230與外殼1010之間的區域。
導向槽1214及1013中的一者或兩者皆可在光軸(Z軸)方向上伸長。導向槽1214及1013中的每一者的橫截面可具有各種形狀,例如圓形形狀、多邊形形狀等。
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被朝向外殼1010的底部施壓,使得第三滾珠軸承1215可保持與第三透鏡模組1230及外殼1010接觸的狀態。為此,牽引軛1016可安裝在外殼1010的底表面上,以與安裝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下表面上的牽引磁體1216相對。牽引軛1016可由磁性材料實作。作為另一選擇,牽引磁體可安裝在外殼1010的底表面上,並且牽引軛可安裝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底表面上。
用於驅動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線圈1241b可設置在外殼1010的兩個側表面中的一個側表面上。在此種情形中,由於電磁力可僅施加至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一個側表面,因此牽引磁體1216及牽引軛1016可自外殼1010的中心鄰近一個側表面設置,以精確地移動第三透鏡模組1230。此外,為增加驅動力,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上面安裝有磁體1241a的一部分可在光軸方向上朝向第二透鏡模組1220延伸,以增加磁體的大小。
此外,為增加驅動力,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上面安裝有磁體1243a的一部分可在光軸方向上朝向第三透鏡模組1230延伸,以增加磁體的大小。
用於驅動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線圈1243b可設置在外殼1010的另一側表面上,與一個側表面相對,在兩個側表面之間,並且在此種情形中,電磁力可施加至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另一側表面。因此,牽引磁體1226及牽引軛1017可自外殼1010的中心鄰近一個側表面設置,以精確地移動第二透鏡模組1220。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設置在外殼1010中,以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作為實例,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設置在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前側。
第四滾珠軸承1225可設置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外殼1010的底表面之間,並且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藉由第四滾珠軸承1225關於外殼1010滑動或滾動。
當產生用於在光軸(Z軸)方向上移動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驅動力時,第四滾珠軸承1225可支持第二透鏡模組1220在光軸(Z軸)方向上的滾動或滑動。
用於容納第四滾珠軸承1225的導向槽1224及1014可設置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外殼1010的相對表面上,並且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導向槽1014可在光軸(Z軸)方向上伸長。
第四滾珠軸承1225可容納在導向槽1224及1014中,並且可插入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外殼1010之間。
導向槽1224及1014中的每一者可在光軸(Z軸)方向上伸長。所述多個導向槽1224及1014中的每一者的橫截面可具有各種形狀,例如圓形形狀、多邊形形狀等。
設置在外殼1010中的導向槽1013及1014可具有在光軸方向上延伸的細長槽形狀,或者可彼此連接。當導向槽1013與1014被構造成彼此連接時,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容易地在光軸方向上對齊。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被朝向外殼1010的底表面施壓,使得第四滾珠軸承1225可保持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外殼1010接觸的狀態。
為此,牽引軛1017可安裝在外殼1010的底表面上,以與安裝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上的牽引磁體1226相對。牽引軛1016可由磁性材料實作。作為另一選擇,牽引磁體可安裝在外殼1010的底表面上,並且牽引軛可安裝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下表面上。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包括其中設置有多個透鏡的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以及自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1220b。第一延伸部分1220b可在光軸方向上自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的一側朝向第三透鏡模組1230延伸。
因此,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一側的長度可大於與所述一側相對的另一側的長度。所述長度可指光軸方向上的長度。因此,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具有一側與另一側相對於光軸彼此不對稱的形狀。
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包括上面設置有多個透鏡的第二透鏡座部分1210a、以及自第二透鏡座部分1210a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1210b。第二延伸部分1210b可在光軸方向上自第二延伸部分1210b的另一側朝與一側相對的第二透鏡模組1220延伸。
因此,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一側的長度可短於與一側相對的另一側的長度。所述長度可指光軸方向上的長度。因此,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具有一側與另一側相對於光軸彼此不對稱的形狀。
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第一延伸部分1220b延伸的方向可與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第二延伸部分1210b延伸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相對於光軸方向具有相反的形狀。
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第一延伸部分1220b可朝向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一側延伸,所述側在光軸方向上具有較短的長度,並且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第二延伸部分1210b可朝向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另一側延伸,所述側在光軸方向上具有較短的長度。
為實作自動聚焦調節及/或變焦功能,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在光軸方向上移動。因此,可能必需安裝用於向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中的每一者提供驅動力的磁體。
為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可減小其中設置有所述多個透鏡的透鏡模組的一些部分(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及第二透鏡座部分1210a)的大小,但可能難以減小磁體的大小以確保穩定的驅動力。因此,可能難以減小每個透鏡模組的上面安裝有磁體的一部分的大小。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在光軸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但可能難以減小每個透鏡模組的上面安裝有磁體的一部分的大小。因此,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及第二透鏡座部分1210a之間的間隙可能被不必要地增加,使得可能難以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
然而,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藉由將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配置成相對於光軸方向具有相反的形狀,並且將第二透鏡模組1220的第一延伸部分1220b延伸的方向配置成與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第二延伸部分1210b延伸的方向相反,可減小第一透鏡座部分1220a與第二透鏡座部分1210a之間的間隙。因此,可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在第一延伸部分1220b中包括第一磁體1243a,並且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在第二延伸部分1210b中包括第二磁體1241a。
由於第一磁體1243a及第二磁體1241a設置在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的側表面中的較長側表面上,因此第一磁體1243a及第二磁體1241a的大小可在有限的空間中增加。因此,即使當相機模組的大小減小時,驅動力亦可提高。
圖7為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透鏡模組的剖視圖。圖8為示出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透鏡模組的剖視圖。
參照圖7及圖8,第一透鏡模組1210可包括第一透鏡鏡筒1211及容納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中的第一透鏡組G1。第一透鏡組G1可包括兩個透鏡。
第一透鏡組G1的兩個透鏡中設置在前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一透鏡L1)可具有正的折射力,而第一透鏡組G1的兩個透鏡中設置在後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二透鏡L2)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一透鏡組G1可被配置成總體上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包括第二透鏡鏡筒1221及容納在第二透鏡鏡筒1221中的第二透鏡組G2。第二透鏡組G2可包括三個透鏡。
第二透鏡組G2的三個透鏡中設置在最前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三透鏡L3)可具有正的折射力,設置在中間的透鏡(以下稱為第四透鏡L4)可具有負的折射力,而設置在最後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五透鏡L5)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組G2可被配置成總體上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三透鏡模組1230可包括第三透鏡鏡筒1231及容納在第三透鏡鏡筒1231中的第三透鏡組G3。第三透鏡組G3可包括兩個透鏡。
第三透鏡組G3的兩個透鏡中設置在前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六透鏡L6)可具有正的折射力,而第三透鏡組G3的兩個透鏡中設置在後側的透鏡(以下稱為第七透鏡L7)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組G3可被配置成總體上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一透鏡鏡筒1211可具有開放的前側及開放的後側,使得光可從中穿過。作為實例,第一透鏡鏡筒1211可在前側包括第一貫穿孔1211a,並且可在後側包括第一開口1211b。
由於第一透鏡組G1設置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中,因此可能必需將第一透鏡組G1的位置緊固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中。第一貫穿孔1211a可被配置成包圍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的一部分,藉此緊固第一透鏡組G1的位置。
因此,第一貫穿孔1211a的直徑可小於第一透鏡L1的直徑。
第一開口1211b的直徑可等於或大於第二透鏡L2的直徑。第一開口1211b的直徑可大於第一貫穿孔1211a的直徑。
第二透鏡鏡筒1221可具有開放的前側及開放的後側,使得光可從中穿過。作為實例,第二透鏡鏡筒1221可在前側包括第二開口1221b,並且可在後側包括第二貫穿孔1221a。
由於第二透鏡組G2設置在第二透鏡鏡筒1221中,因此可能必需將第二透鏡組G2的位置緊固在第二透鏡鏡筒1221中。第二貫穿孔1221a可被配置成包圍第五透鏡L5的影像側表面的一部分,藉此緊固第二透鏡組G2的位置。
因此,第二貫穿孔1221a的直徑可小於第五透鏡L5的直徑。
第二開口1221b的直徑可等於或大於第三透鏡L3的直徑。第二開口1221b的直徑可大於第二貫穿孔1221a的直徑。
第三透鏡鏡筒1231可具有開放的前側及開放的後側,使得光可從中穿過。作為實例,第三透鏡鏡筒1231可在前側包括第三貫穿孔1231a,並且可在後側包括第三開口1231b。
由於第三透鏡組G3設置在第三透鏡鏡筒1231中,因此可能必需將第三透鏡組G3的位置緊固在第三透鏡鏡筒1231中。第三貫穿孔1231a可被配置成包圍第六透鏡L6的物側表面的一部分,藉此緊固第三透鏡組G3的位置。
因此,第三貫穿孔1231a的直徑可小於第六透鏡L6的直徑。
第三開口1231b的直徑可等於或大於第七透鏡L7的直徑。第三開口1231b的直徑可大於第三貫穿孔1231a的直徑。
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第一開口1211b與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開口1221b可設置成彼此相對。此外,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貫穿孔1221a與第三透鏡鏡筒1231的第三貫穿孔1231a可設置成彼此相對。
當第二透鏡模組1220及第三透鏡模組1230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並被放大時,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之間的間隙可小於第二透鏡模組1220與第三透鏡模組1230之間的間隙。
與圖式所示的實例不同,當第一貫穿孔1211a形成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後側上或者第二貫穿孔1221a形成在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前側上時,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可能由於用於形成貫穿孔的透鏡鏡筒的厚度而在放大時彼此碰撞。
因此,當被放大時,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第一開口1211b與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開口1221b可被配置成彼此相對,以防止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彼此碰撞。
終止元件1009可設置在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之間,以防止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之間的碰撞(參見圖3、圖5及圖6)。在此種情形中,同樣,當第一貫穿孔1211a設置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後側或者第二貫穿孔1221a設置在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前側時,第一透鏡模組1210與第二透鏡模組1220之間的間隙可能會由於用於形成貫穿孔的透鏡鏡筒的厚度而增加,使得可能難以減小大小。
因此,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中,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第一開口1211b與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開口1221b可彼此相對,藉此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
當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第一開口1211b與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開口1221b彼此相對時,可能不存在用於阻擋不必要的光的裝備,並且不必要的光可能流入第一透鏡鏡筒1211與第二透鏡鏡筒1221之間的空間,使得可能發生閃光。
因此,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機模組中,可在第一透鏡鏡筒1211的第一開口1211b及第二透鏡鏡筒1221的第二開口1221b中的至少一者中設置遮光構件,例如截止膜1240。
截止膜1240可被配置成覆蓋第一開口1211b及第二開口1221b中的至少一者,使得不必要的光可被阻擋。作為實例,截止膜1240可設置在第一開口1211b上以覆蓋第一開口1211b的一部分,並且可設置在第二開口1221b上以覆蓋第二開口1221b的一部分。
此外,可對截止膜1240的表面進行表面處理以散射光。作為實例,截止膜1240的表面可能被腐蝕並且可能具有粗糙度。此外,可在截止膜1240的表面上設置光吸收層,以阻擋不必要的光。光吸收層可被配置成黑色膜或黑色氧化鐵。
代替設置單獨的截止膜,可對第二透鏡L2的上側表面的一部分進行表面處理,或者可在第二透鏡L2的上側表面的一部分上設置黑色光吸收層作為截止膜。
此外,可對第三透鏡L3的物側表面的一部分進行表面處理,或者可在第三透鏡L3的物側表面的一部分上設置黑色光吸收層作為截止膜。
圖9為示出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參照圖9,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可由其中安裝有多個相機模組500及1000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通訊終端裝置、智慧型電話、平板PC、可穿戴裝置等)實作。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相機模組1000及第二相機模組500可安裝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上。
第一相機模組1000可被配置成參照圖2至圖8在前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相機模組1000。
在包括雙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情形中,兩個相機模組中的至少一者可被配置成在前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相機模組1000。
第一相機模組1000與第二相機模組500可被配置成具有不同的視場。
第一相機模組1000可被配置成具有相對窄的視場(例如,攝遠),並且第二相機模組500可具有相對寬的視場(例如,廣角)。
作為實例,第一相機模組1000的視場可被配置在10°至25°的範圍內,且第二相機模組500的視場可被配置在75°至85°的範圍內。
藉由以不同方式配置兩個相機的視場,可獲得具有不同深度的對象的影像。
根據前述示例性實施例,可提供實作光學變焦功能、具有簡化的結構及減小的大小並且可防止閃光的相機模組。
儘管以上已示出並描述了具體的實例,但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在該些實例中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順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2:可攜式電子裝置 500:相機模組/第二相機模組 1000:相機模組/第一相機模組 1007:突出壁 1009:終止元件 1010:外殼 1010a、1010b、1010c、1010d、1010e:貫穿孔 1013、1014:導向槽 1016、1017:牽引軛 1021:導向槽/第三導向槽 1030:蓋子 1031:開口 1050:終止元件 1070:主基板 1100:反射模組 1110:反射構件 1120:旋轉保持器 1121:導向槽/第四導向槽 1123:安裝表面 1130:旋轉板 1131:第一滾珠軸承 1132:導向槽/第一導向槽 1133:第二滾珠軸承 1134:導向槽/第二導向槽 1140:第一驅動部分 1141a、1143a、1145a:磁體 1141b、1143b、1145b:線圈 1141c、1143c:位置感測器 1151:牽引磁體 1153:牽引軛 1200:透鏡模組 1210:透鏡模組/第一透鏡模組 1210a:第二透鏡座部分 1210b:第二延伸部分 1211:第一透鏡鏡筒 1211a:第一貫穿孔 1211b:第一開口 1214:導向槽 1215:第三滾珠軸承 1216:牽引磁體 1220:透鏡模組/第二透鏡模組 1220a:第一透鏡座部分 1220b:第一延伸部分 1221:第二透鏡鏡筒 1221a:第二貫穿孔 1221b:第二開口 1224:導向槽 1225:第四滾珠軸承 1226:牽引磁體 1230:第三透鏡模組 1231:第三透鏡鏡筒 1231a:第三貫穿孔 1231b:第三開口 1240:第二驅動部分/截止膜 1241a:磁體/第二磁體 1241b:線圈 1241c:位置感測器 1243a:磁體/第一磁體 1243b:線圈 1243c:位置感測器 1300:影像感測器模組 1310:影像感測器 1320:印刷電路板 1340:光學濾波器 G1:第一透鏡組 G2:第二透鏡組 G3:第三透鏡組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X、Y、Z:方向軸
圖1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立體圖。
圖3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剖視圖。
圖4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5為示出其中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透鏡模組與外殼相組合的實例的立體圖。
圖6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外殼及透鏡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7為示出根據本揭露示例性實施例的透鏡模組的剖視圖。
圖8為示出根據本揭露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透鏡模組的剖視圖。
圖9為示出根據本揭露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1210:透鏡模組/第一透鏡模組
1211:第一透鏡鏡筒
1211a:第一貫穿孔
1211b:第一開口
1220:透鏡模組/第二透鏡模組
1221:第二透鏡鏡筒
1221a:第二貫穿孔
1221b:第二開口
1230:第三透鏡模組
1231:第三透鏡鏡筒
1231a:第三貫穿孔
1231b:第三開口
1240:第二驅動部分/截止膜
G1:第一透鏡組
G2:第二透鏡組
G3:第三透鏡組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Claims (23)

  1.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第一透鏡模組,包括容納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鏡筒;以及 第二透鏡模組,在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一透鏡模組間隔開,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包括容納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鏡筒,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第一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一開口, 其中所述第二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二貫穿孔, 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貫穿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二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二貫穿孔的直徑,並且 其中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遮光構件被設置成覆蓋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的一部分。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遮光構件的表面經表面處理以散射光。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光吸收層設置在所述遮光構件的表面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組被設置成彼此相對,並且 其中所述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相對表面中的一或多者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終止元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之間,並且具有彈性的緩衝構件設置在所述終止元件中。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 反射模組,設置在所述第一透鏡模組前面, 其中所述反射模組包括反射構件,所述反射構件被配置成將入射至所述反射模組的光的路徑改變成指向所述第一透鏡模組。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第一磁體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中,並且第一線圈設置在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的位置中。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 第三透鏡模組,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間隔開,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包括容納第三透鏡組的第三透鏡鏡筒, 其中所述第三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二貫穿孔相對的第三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三開口,並且 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三貫穿孔的直徑。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正的折射力,並且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負的折射力。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相機模組,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二透鏡, 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四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五透鏡,並且 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組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六透鏡及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七透鏡。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二透鏡模組之間的間隙小於所述第二透鏡模組與所述第三透鏡模組之間的間隙。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相機模組,更包括: 外殼,所述第一透鏡模組、所述第二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容納在所述外殼中,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模組被緊固至所述外殼並設置在所述外殼中,並且 其中球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與所述外殼之間、以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與所述外殼之間。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三透鏡模組中的每一者的一個側表面與另一側表面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長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相機模組, 其中所述第一磁體設置在所述第二透鏡模組的所述一個側表面與所述另一側表面之間具有較長長度的側表面上,並且所述第一線圈設置在與所述第一磁體相對的位置中,並且 其中第二磁體設置在所述第三透鏡模組的所述一個側表面與所述另一側表面之間具有較長長度的側表面上,並且第二線圈設置在與所述第二磁體相對的位置中。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相對於光軸彼此相對設置。
  17.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相機模組,包括如請求項1所述的相機模組; 影像感測器模組,被配置成將穿過所述第一透鏡模組及所述第二透鏡模組的光轉換成電訊號;以及 第二相機模組,包括與所述第一相機模組不同的視場。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相機模組包括較所述第二相機模組窄的視場。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相機模組包括10°至25°範圍內的視場,並且所述第二相機模組包括75°至85°範圍內的視場。
  20.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外殼,包括內部空間; 透鏡模組,設置在所述內部空間中,並且所述透鏡模組包括設置在透鏡鏡筒中的透鏡,所述透鏡在光軸方向上對齊,其中所述透鏡鏡筒的端部彼此相對;以及 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透鏡鏡筒中的相對透鏡鏡筒的透鏡之間的區域中, 其中所述遮光構件設置在透鏡鏡筒中的透鏡的一側上,與所述透鏡的朝向相對透鏡鏡筒的一側上的所述相對透鏡鏡筒鄰近。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第一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第一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一開口, 其中第二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的第二開口,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二貫穿孔, 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貫穿孔的直徑,且所述第二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二貫穿孔的直徑,並且 其中所述遮光構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及所述第二開口中的一或多者處。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透鏡鏡筒間隔開的第三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可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 其中所述第三透鏡鏡筒在一側包括與所述第二貫穿孔相對的第三貫穿孔,且在另一側包括第三開口,並且 其中所述第三開口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三貫穿孔的直徑。
  23.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相機模組,包括如請求項20所述的相機模組; 影像感測器模組,被配置成將穿過所述透鏡的光轉換成電訊號;以及 第二相機模組,包括與所述第一相機模組不同的視場。
TW109129723A 2019-08-30 2020-08-31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46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107761 2019-08-30
KR10-2019-0107761 2019-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128A true TW202109128A (zh) 2021-03-01
TWI746140B TWI746140B (zh) 2021-11-11

Family

ID=7467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723A TWI746140B (zh) 2019-08-30 2020-08-31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910078B2 (zh)
KR (2) KR102430634B1 (zh)
CN (3) CN212905860U (zh)
TW (1) TWI746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0634B1 (ko) * 2019-08-30 2022-08-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4252970B (zh) * 2021-12-15 2023-07-14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249284A1 (ko) * 2022-06-20 2023-12-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사부재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WO2024035166A1 (ko) * 2022-08-11 2024-02-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KR20240034565A (ko) * 2022-09-07 2024-03-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433A (en) * 1998-01-05 2000-06-20 Intel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JP3820976B2 (ja) 2001-12-13 2006-09-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4765443B2 (ja) 2005-07-07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鏡胴間部材の固定方法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並びに撮像装置
JP2013088697A (ja) 2011-10-20 2013-05-13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6430206B2 (ja) * 2014-10-16 2018-1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6090791A (ja) 2014-11-04 2016-05-23 Hoya株式会社 屈曲撮像装置
KR20160068508A (ko) * 2014-12-05 2016-06-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494346B1 (ko) * 2015-04-10 2023-0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594466B1 (ko) * 2016-09-07 2023-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US10908400B2 (en) 2016-12-09 2021-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the same
CN108627940A (zh) 2017-03-24 2018-10-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
KR102072811B1 (ko) 2017-06-16 2020-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208572216U (zh) 2018-05-30 2019-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阵列
KR102430634B1 (ko) 2019-08-30 2022-08-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27196A (ko) 2021-03-10
CN112526802B (zh) 2022-04-15
US11910078B2 (en) 2024-02-20
TW202208972A (zh) 2022-03-01
TWI746140B (zh) 2021-11-11
CN212905860U (zh) 2021-04-06
KR20220112736A (ko) 2022-08-11
US20210067667A1 (en) 2021-03-04
CN114660875A (zh) 2022-06-24
CN112526802A (zh) 2021-03-19
US20240147042A1 (en) 2024-05-02
KR102430634B1 (ko)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6140B (zh)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1103742B (zh) 相机模块
CN210776140U (zh) 相机模块
CN111948780B (zh) 反射模块及包括该反射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208756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相机模块
US11656476B2 (en) Folded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folded module
CN113484971B (zh) 折叠模块和包括折叠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US11528419B2 (en) Camera module
CN113495340B (zh) 反射模块和包括反射模块的相机模块
CN215449845U (zh) 反射模块、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20933329U (zh) 反射模块和包括该反射模块的相机模块
TWI834068B (zh) 相機模組
US11297174B2 (en) Folded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288677A1 (en) Camera module
CN221008072U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9611922U (zh) 相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