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8236A - 調製裝置 - Google Patents

調製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8236A
TW202108236A TW109120951A TW109120951A TW202108236A TW 202108236 A TW202108236 A TW 202108236A TW 109120951 A TW109120951 A TW 109120951A TW 109120951 A TW109120951 A TW 109120951A TW 202108236 A TW202108236 A TW 2021082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lug
stirring
bone cement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英樹
後藤賢吾
青木伸也
山内孝弘
坂東綾子
神野博實
三浦高
鈴木俊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149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1510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2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2Feed mechanisms for feeding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8B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4Feed mechanisms for feeding predetermined amou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7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 B01F35/7173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gravity, e.g. from a hopper
    • B01F35/71731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gravity, e.g. from a hopper using a h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7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 B01F35/71805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valves, gates, orifices or open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不殘留於混合腔室中調製好的骨水泥並使其易於向圓柱側轉移的調製裝置。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設置有使調製好的組成物流出的流出部23,並具備:第一容器2,具有軸部(栓部件)41,其中此軸部41可轉換於前端部嵌入於流出部23的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前端部自流出部23拔出的第二位置;以及第二容器3,容納自流出部23流出的組成物。

Description

調製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調製例示為骨水泥的組成物的調製裝置。
以往,使用組成物於各種用途。例如有固定人工關節於活體骨的材料、骨填充材料、或人造骨材料等作為使用於醫療用的組成物。
有骨水泥作為醫療用的組成物之一。骨水泥一般藉由攪拌粉末材料、液體單體材料以及聚合起始劑的三種材料來調製。例如,在使用骨水泥於人工關節與活體骨的固定的情況下,緊接在攪拌這三種材料之後、完全硬化(重合)之前的仍然柔軟的狀態(所謂軟塊狀態或生麵糰狀態)的骨水泥被埋入活體骨的髓腔內。接下來,人工關節的骨柄被插入到活體骨。而且,當埋入髓腔內的骨水泥完全硬化時,則透過此骨水泥來接合人工關節與活體骨。
如此,為了能夠在完全硬化之前向髓腔內埋入,骨水泥每次施術(向髓腔內的埋入)時在即將施術之前僅調製所需量。
於施術的現場為了能夠易於僅調製所需量的骨水泥,而提出有各種小型的調製裝置,其在密封的容器內藉由攪拌部件來攪拌多個材料而調製骨水泥。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露有一種結構,是上下腔室藉由閉鎖部件分離的水泥混合裝置,於上側的混合腔室混合骨水泥組成物之後,在維持氣密性的狀態下,敞開閉鎖部件,並經由開關部分來使骨水泥組成物向下側的圓柱內轉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65841號說明書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根據本發明人的研究,於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水泥混合裝置中,特別是在骨水泥組成物的黏性高的情況下,發現有在打開閉鎖部件而使骨水泥自混合腔室轉移到圓柱側之際,因骨水泥進入到混合腔室與栓部件、或圓柱與栓部件之間,而變得無法打開的情況。在如此情況下,無法在圓柱側確保預定的分量的骨水泥。因此,期望不殘留於混合腔室中所調製的骨水泥並使其易於向圓柱側轉移的調製裝置。
本發明以提供不殘留於混合腔室中所調製的骨水泥並使其易於向圓柱側轉移的調製裝置為目的。 [為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課題,本發明的調製裝置設置有使調製好的組成物流出的流出部,並具備:第一容器,具有栓部件,其中所述栓部件可轉換於前端部嵌入於所述流出部的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前端部自所述流出部拔出的第二位置;以及第二容器,容納自所述流出部流出的所述組成物。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流出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且所述第二容器配置於所述第一容器的下側。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栓部件上下地移動而轉換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容器安裝於所述第二容器的狀態下,具有使所述第二容器的內部與外部的減壓單元連通的連通部。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在所述第一容器設置有減壓口以及外部空氣導入口,其中所述減壓口連接於所述減壓單元,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對於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敞開;所述栓部件具有第一栓部、第二栓部、以及第三栓部;在所述栓部件的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栓部嵌入於所述流出部,所述第二栓部敞開所述減壓口,且所述第三栓部堵住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且在所述栓部件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栓部自所述流出部拔出,所述第二栓部堵住所述減壓口,且所述第三栓部敞開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第一栓部、第二栓部、以及第三栓部配置於所述栓部件中的上下方向。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將材料攪拌而調製所述組成物的攪拌部件;且所述栓部件是所述攪拌部件的一部分。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攪拌部件具有沿著所述栓部件的外周設置的攪拌翼;且所述攪拌翼可與所述栓部件一同旋轉。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即使所述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者,所述攪拌翼也在沿著所述栓部件的方向位於相同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即使所述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者,所述攪拌翼也可沿著所述栓部件的外周旋轉。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在所述攪拌部件安裝有用於使所述攪拌部件旋轉的握柄。
在本發明的調製裝置中,所述握柄自所述攪拌部件的上側安裝。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使調製好的骨水泥自調製室向圓柱室較佳地轉移。
以下,對於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調製裝置,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在以下所示的實施型態僅是例示,並不排除未於以下的實施型態明示的各種變形、技術的適用。又,實施型態的各個結構能夠於不脫離其宗旨的範圍進行各種變形並實施。更進一步,實施型態的各個結構能夠按照需要進行取捨選擇、或能夠適當地進行組合。
於以下,將調製骨水泥作為組成物的骨水泥調製裝置,作為本發明的調製裝置的實施型態進行說明。又,將骨水泥調製裝置作為在配置稍後將要說明的第一容器於上側、稍後將要說明的第二容器於下側的狀態下所使用之物進行說明。又,骨水泥調製裝置的各個結構元件的上下以組裝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狀態作為基準來進行規定。
再者,在用於說明實施型態的全部圖式中,相同元件原則上也有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的情形。
[1.結構] 以下,參照圖1至圖7對於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將在軸部的第一位置中的骨水泥調製裝置沿著其長度方向切斷的縱剖面圖。圖2是將在軸部的第二位置中的骨水泥調製裝置沿著其長度方向切斷的縱剖面圖。圖3A是用於對於第一容器進行說明的圖,是自近前側觀察第一容器的縱剖面的圖。圖3B是用於對於第一容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圖4是用於對於蓋部進行說明的剖面圖。圖5A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所具有的攪拌部件的軸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圖5B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所具有的攪拌部件的軸部進行說明的剖面圖。圖6是用於對於堵住減壓口的部件的其他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圖。圖7是用於對於攪拌部件的翼片部件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1至圖7中所示的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是用於將材料(例如,粉末材料、液體單體材料以及聚合起始劑)攪拌而調製骨水泥(本發明的組成物)之物。骨水泥調製裝置1具備:第一容器2,具有用於將材料攪拌而調製骨水泥的調製室2s;以及第二容器3,具有用於容納於第一容器2內所調製的骨水泥的容納室3s。而且,第一容器2具備於調製室2s內攪拌材料的攪拌部件4。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中,支架6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底部。支架6是用於支撐骨水泥調製裝置1為直立狀態以便操作者易於進行攪拌操作之物,且是用於固定以便即使在容納室3s減壓時活塞33也不移動之物。支架6具有例如第二容器3的底部嵌進到內側的筒部6a、具有相較於筒部6a大的底面積的圓板狀的基部6b、以及爪部6c。藉由爪部6c卡止在形成於活塞33的一部分的凹部來固定活塞33。
[1-2.第一容器] 如圖1至圖3B中所示地,第一容器2具有碗部21、被安裝部22、流出部23、蓋部24、以及碗部連通部25。
碗部21形成為碗形狀。碗部21的內部是用於藉由將骨水泥的材料放入攪拌來調製骨水泥的調製室2s。亦即,碗部21是相當於混合腔室的結構。於本實施型態中,沿著碗部21的水平面的剖面是圓形狀。如圖3A中所示地,碗部21具有開口21a、幾乎圓筒形狀的側面21b、以及研缽狀的底面21c。在本實施型態中,碗部21被配置為軸心線沿著鉛直方向。
碗部21在其上端部具有具有凸緣形狀的凸緣部21d。亦即,凸緣部21d是設置於開口21a的周圍的碗部21的壁面的一部分。在凸緣部21d插入有稍後將要說明的蓋部24的管狀部24g,且設置有與第一連通部25a連接的孔21e。
在碗部21的下側設置有用於安裝第一容器2於第二容器3的被安裝部22。如圖1至圖3B中所示地,被安裝部22具有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狀態下覆蓋第二容器3的上部的罩蓋22a、以及與碗部21相比縮徑的縮徑部22b。在縮徑部22b的內壁面設置有與稍後將要說明的第二容器3的外螺紋32a咬合的內螺紋22c。又,縮徑部22b的上端部與於後說明的碗部連通部25的第二連通部25b連接。
在碗部21的下側且被安裝部22的內部設置有作為用於使於碗部21的內部所調製的骨水泥向第二容器3流出的開口的流出部23。如圖3A以及圖3B中所示地,流出部23具有位於上側的主流出部23a、以及位於下側的副流出部23b。
如圖3A以及圖3B中所示地,主流出部23a其上端部連接於碗部21的底面21c的中心部,並具有幾乎圓筒形狀的內壁面。而且,主流出部23a的下端部縮徑並連接於副流出部23b的上端部。副流出部23b具有幾乎圓筒形狀的內壁面以及外壁面。副流出部23b被配置於被安裝部22的縮徑部22b的內側。亦即,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被設置於自被安裝部22的縮徑部22b的內壁面分離的位置。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藉此,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時,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的下端部成為插入到第二容器3的內部的狀態。
再者,如圖1至圖3B中所示地,第二連通部25b與縮徑部22b的上端部所連接的部分相較於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外側。因而,在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時,第二連通部25b透過縮徑部22b與第二容器3的內部連接。
蓋部24是覆蓋於碗部21的開口21a的蓋子。在蓋部24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密封部件24a,以便能夠密封開口21a。第一密封部件24a是例如藉由樹脂等所形成的O形環。於本實施型態中,在蓋部24覆蓋於碗部21時,藉由第一密封部件24a與蓋部24以及碗部21的凸緣部21d密接,而調製室2s內被密封。再者,第一密封部件24a與凸緣部21d密接的位置在凸緣部21d中相較於孔21e外側。
如圖4中所示地,在蓋部24的中心部設置有朝向上方方向、使稍後將要說明的攪拌部件4的軸部41貫通、用於保持於可旋轉的狀態的軸保持部24b。在軸保持部24b的外壁面設置有用於安裝稍後將要說明的帽蓋5的外螺紋24c。
在軸保持部24b的上端部開設有可插入軸部41的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此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是透過中空形成的軸保持部24b、以及稍後將要說明的筒部24d的內部,在蓋部24已被安裝於碗部21的狀態下,可導入外部空氣到調製室2s的開口。
軸保持部24b包括其內徑比較大的擴徑部24b_1、以及內徑相較於擴徑部24b_1小的縮徑部24b_2。擴徑部24b_1具有僅不與稍後將要說明的攪拌部件4的第三栓部41k的外周密接的內徑。另一方面,縮徑部24b_2具有與稍後將要說明的攪拌部件4的第三栓部41k的外周密接的內徑。對於由擴徑部24b_1以及縮徑部24b_2的內徑的不同所致的效果的詳細情況,稍後將要進行說明。
在蓋部24的中心部設置有朝向下方方向、嵌入稍後將要說明的攪拌部件4的第二栓部41g的筒部24d。在筒部24d的靠近上側設置有與蓋部連通部24f的一端側連接的減壓口24e。
在蓋部連通部24f的另一端側設置有向下方延伸的管狀部24g。此管狀部24g如上述地嵌入於碗部21的孔21e。又,在蓋部連通部24f的另一端側設置有栓24h,在蓋部24已被安裝於碗部21的狀態下,蓋部連通部24f不會與外部空氣連接。再者,雖然於本實施型態中將栓24h作為與蓋部24分開的結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一體地形成栓24h以及蓋部24亦可。
如圖3A等中所示地,碗部連通部25具有第一連通部25a以及第二連通部25b。第一連通部25a是以沿著碗部21的外壁面般地被設置於上下方向的管狀的部分。另一方面,第二連通部25b是與第一連通部25a連接、以貫通被安裝部22的內部般地被設置於水平方向的管狀的部分。
第一連通部25a的一端部(上端部)被連接於上述的凸緣部21d的孔21e。如上述地,因為在蓋部24已被安裝於碗部21的狀態下,管狀部24g被嵌入於孔21e,所以第一連通部25a與蓋部24的蓋部連通部24f連接。第一連通部25a的另一端部(下端部)如上述地與第二連通部25b連接。
第二連通部25b的一端部(靠近於第一容器2的軸心的一方的端部)如上述地與縮徑部22b的上端部連接。第二連通部25b的另一端部(靠近於第一容器2的外周側的一方的端部)成為用於與外部的幫浦等(未圖示)的減壓單元連接的連接部25c。
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透過連接部25c、第一連通部25a、管狀部24g、蓋部連通部24f、以及減壓口24e,與第一容器2內部的調製室2s連接。於以下的記載中,有時會將連接幫浦與調製室2s的連接部25c、第一連通部25a、管狀部24g、蓋部連通部24f、以及減壓口24e總結記載為第一減壓線路。由第一減壓線路所致的幫浦與調製室2s的連接狀態,藉由可開關減壓口24e的稍後將要說明的第二栓部41g來變化。對於由第一減壓線路所致的幫浦與調製室2s的連接狀態的變化的詳細情況,稍後將要進行說明。
又,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透過連接部25c以及第二連通部25b,與第二容器3的容納室3s連接。於以下的記載中,有時會將連接幫浦與容納室3s的連接部25c以及第二連通部25b總結記載為第二減壓線路。
於透過第一減壓線路連接調製室2s與幫浦的狀態下,藉由幫浦運作,而調製室2s以及容納室3s的內部被減壓。
[1-3.第二容器] 接著,對於第二容器3進行詳細說明。第二容器3具備在內部具有容納室3s的圓柱31、用於將第一容器2或稍後將要說明的噴嘴9安裝於圓柱31的安裝部32、以及活塞33,此容納室3s具有圓筒形狀並容納於第一容器所調製的骨水泥。
圓柱31被配置為軸心線沿著鉛直方向。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在圓柱31的上端部設置有在內壁面的水平方向中的直徑相較於圓柱31小的安裝部32。在安裝部32的上端部設置有開口。
在安裝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與第一容器2的被安裝部22的內螺紋22c咬合的外螺紋32a。藉由擰入安裝部32到第一容器2的被安裝部22的內部來安裝第一容器2於第二容器3。藉此,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的前端被插入於敞開的安裝部32的內部。於本實施型態中,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狀態下,副流出部23b的外壁面的下端部位於相較於安裝部32的下端部、亦即圓柱31的上端部下側。
在安裝部32的上端部附近設置有O形環等的第二密封部件32b。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狀態下,第二密封部件32b與第一容器2的縮徑部22b的內壁面密接。藉此,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狀態下,能夠保持調製室2s以及容納室3s的氣密性。
再者,在第一容器2已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狀態下,第一容器2的碗部21的軸心線與第二容器3的圓柱31的軸心線為一致。又,雖然圓柱31的下端部也被敞開,但是在下端部嵌進有活塞33。
在圓柱31的內部形成有容納於第一容器2的調製室2s內所攪拌調製好的骨水泥的容納室3s。
在圓柱31的下端部的開口嵌進有活塞33。到骨水泥的調製完成為止,活塞33藉由支架6的爪部6c被固定。當調製完成時,則活塞33藉由支架6被卸下,而成為能夠在圓柱31內上下移動。藉此,活塞33能夠自第二容器3的上部開口推出容納室3s內的骨水泥。
[1-4.攪拌部件] 攪拌部件4具有貫通蓋部24的軸保持部24b內配置、藉由軸保持部24b來保持的軸部41、以及沿著軸部41的外周設置的翼片部件42。軸部41是本發明的栓部件的一個例子。
如圖5A以及圖5B中所示地,在軸部41的上端部設置有開口41a,開口41a連接於設置於軸部41的內部的中空部41b。如圖5B中所示地,中空部41b被設置在軸部41的上下的長度之中自上側到3/4左右為止,並在相較於其下側,軸部41不是中空的。再者,圖5B中所示的軸部41以及中空部41b是一個例子,對於軸部41的上下的長度之中中空部41b被設置到何處為止並不被限定。
在中空部41b的下端部設置有多個連接中空部41b與軸部41的外部的窗部41c。於圖5B中所示的例子中,雖然窗部41c被設置有二個,但是此為一個例子,窗部41c的數量不被限定。
雖然詳細情況稍後將要說明,但是在使用骨水泥調製裝置1來調製骨水泥之際,透過稍後將要說明的漏斗7等,骨水泥的材料被投入到開口41a。投入到開口41a的材料通過中空部41b自窗部41c流入到調製室2s內。藉由這樣的結構,即使不自第一容器2卸下蓋部24以及攪拌部件4,將材料投入到第一容器2內部的調製室2s的情形也成為可能。
在軸部41的下端部設置有第一栓部41d。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軸部41為可上下移動。圖1表示軸部41位於最下端的狀態,圖2表示軸部41位於最上端的狀態。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中所示的位於最下端的情況的軸部41的位置記載為第一位置。又,將圖2中所示的位於最上端的情況的軸部41的位置記載為第二位置。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作為包括於軸部41的構成元件的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或第三栓部41k的位置,也有使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進行說明的情形。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或第三栓部41k位於第一位置是表示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形,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或第三栓部41k位於第二位置是表示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形。
如圖1中所示地,第一栓部41d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為嵌入到第一容器2的主流出部23a的內部的狀態。如圖5A以及圖5B中所示地,在第一栓部41d設置有第三密封部件41e(例如,O形環)。在第一栓部41d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第三密封部件41e與主流出部23a的內壁面密接。亦即,第一栓部41d在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發揮分開第一容器2的調製室2s以及第二容器3的容納室3s的栓子的作用。
藉此,能夠防止骨水泥的未調製的材料自調製室2s流動到容納室3s,且能夠分別保持調製室2s以及容納室3s的氣密性。
另一方面,如圖2中所示地,第一栓部41d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為自主流出部23a拔出的狀態。於此狀態下,無法藉由第一栓部41d來分開調製室2s以及容納室3s。
回到圖5A以及圖5B的說明。在軸部41中的第一栓部41d的上側設置有朝向軸部41的外周方向突出的多個突起部41f。此突起部41f藉由與稍後將要說明的翼片部件42的咬合部42d咬合,而發揮在使軸部41旋轉時使翼片部件42同時旋轉的作用。雖然於本發明中對於突起部41f的數量未特別進行限定,但是於圖5A中所示的例子中四個突起部41f被互相以等間隔設置。
在相較於窗部41c上側設置有第二栓部41g。第二栓部41g具有形成為直徑相較於軸部41的其他的部分變大的凸緣形狀。又,貫通孔41h以貫通第二栓部41g的凸緣形狀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般地被設置。雖然於圖5A以及圖5B中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在第二栓部41g設置有二個貫通孔41h的例子,但是對於貫通孔41h的數量未特別進行限定。
在第二栓部41g的外周側設置有第四密封部件41i(例如,O形環)。雖然於圖5A以及圖5B中在第二栓部41g設置有二條第四密封部件41i,但是對於第四密封部件41i的數量未特別進行限定。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第四密封部件41i與蓋部24的筒部24d的內壁面接觸。第四密封部件41i的材料較佳為例如合成橡膠(Elastomer)等的彈性體。
如圖1中所示地,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第二栓部41g位於筒部24d內部的最下部。於此狀態下,連接於蓋部連通部24f的減壓口24e不被第二栓部41g以及第四密封部件41i覆蓋,並為減壓口24e被打開的狀態。於此狀態下,通過貫通孔41h、以及第一減壓線路連接調製室2s與未圖示的幫浦。此時,因為在第一栓部41d被嵌入於主流出部23a的狀態,所以調製室2s與容納室3s被分開。藉由此幫浦於此狀態下運作,而能夠調整調製室2s內的壓力。
另一方面,如圖2中所示地,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第二栓部41g位於筒部24d內部的最上部。在此情況下,減壓口24e藉由第二栓部41g以及第四密封部件41i被覆蓋,成為減壓口24e與調製室2s被分開的狀態。因而,於此狀態下,調製室2s為未與幫浦連接的狀態。此時,第一栓部41d因為在自主流出部23a拔出的狀態,所以調製室2s與容納室3s被連接。
再者,於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的例子中,二個第四密封部件41i被設置於第二栓部41g的外周側,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藉由減壓口24e位於二條第四密封部件41i之間,減壓口24e與調製室2s被分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在第二栓部41g的外周側設置有僅一條第四密封部件41i,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藉由此第四密封部件41i直接堵住減壓口24e,使減壓口24e與調製室2s被分開亦可。再者,第四密封部件41i為一條的情況與為二條的情況相比,因為零件個數降低,所以骨水泥調製裝置1的製造成本降低,且因為滑動性提高,所以攪拌部件4的操作性變好。
更進一步而言,於本發明中,第二栓部41g以及第四密封部件41i若能夠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時連接減壓口24e與調製室2s、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時分開減壓口24e與調製室2s的話,為任何結構亦可。
例如,如圖6A以及圖6B中所示地,剖面形狀幾乎為L字形狀的滑動閘門部件26被設置於減壓口24e與第二栓部41g之間亦可。圖6A對應於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而圖6B對應於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沿著滑動閘門部件26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與第二栓部41g接觸,而沿著鉛直方向延伸的部分與筒部24d的內壁面接觸。藉此,減壓口24e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如圖6A中所示地被釋放,而減壓口24e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如圖6B中所示地藉由滑動閘門部件26被堵住。
再者,攪拌部件4如稍後將要說明地,藉由握柄8(參照圖8B以及圖8C)使軸部41作為軸中心旋轉。在此旋轉之際,第四密封部件41i為保持接觸到筒部24d的內壁面的狀態。因此,筒部24d的內壁面、以及第四密封部件41i的與筒部24d的接觸面,較佳為在不成為攪拌部件4的旋轉的阻礙的程度上具有小的摩擦係數。
在軸部41中的開口41a的下側設置有與稍後將要說明的帽蓋5接觸的階差41j。
在相較於階差41j下側設置有第三栓部(第五密封部件)41k(例如,O形環)。如圖1所示地,於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第三栓部41k與縮徑部24b_2的內壁面密接。藉此,圖4等中所示的外部空氣導入口241被堵住,調製室2s的氣密性被保持。另一方面,於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第三栓部41k位於與擴徑部24b_1相同的高度。此時,第三栓部41k的外周部因為不與直徑相較於縮徑部24b_2大的擴徑部24b_1的內壁面密接,所以調製室2s的氣密性被破壞,通過擴徑部24b_1與第三栓部41k的縫隙而外部空氣被導入到調製室2s內。
如以上地,藉由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或位於第二位置,而調製室2s內的環境變化。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因為流出部23藉由第一栓部41d被堵住,所以能夠於調製室2s內較佳地攪拌材料。在此之際,因為第二栓部41g不堵住減壓口24e,所以藉由第一減壓線路來連接調製室2s與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而調製室2s內被減壓。又,因為第三栓部41k堵住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所以調製室2s內的氣密性被保持,防止氣泡進入到攪拌中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因為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拔出,所以於調製室2s內所攪拌調製的骨水泥自流出部向容納室3s流出。於此狀態下,因為第三栓部41k敞開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所以調製室2s內的氣密性被破壞,而調製室2s內成為常壓。藉此,因為調製室2s內是常壓、容納室3s內為負壓,所以藉由壓力差自調製室2s向容納室3s流入的氣流產生,使調製室2s內的骨水泥向容納室3s轉移為容易的。在此之際,因為第二栓部41g堵住減壓口24e,所以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與調製室2s被分開。因此,藉由儘管調製室2s內為常壓但是幫浦持續減壓,而能夠防止大的負載施加到幫浦的情形。
如圖7中所示地,翼片部件42具有以能夠在內部通過軸部41般地被中空形成的外筒部42a、以自外筒部42a的外周面朝向徑向外側延伸般地被設置的多個攪拌翼42b以及42c,以及設置於外筒部42a的內壁面的咬合部42d。
在翼片部件42中的外筒部42a的內部嵌入有軸部41。於其狀態下,上述的軸部41的突起部41f與咬合部42d為咬合。當在軸部41被嵌入於翼片部件42的狀態下而使軸部41旋轉時,則藉由突起部41f與咬合部42d的咬合,攪拌翼42b也與軸部一同旋轉。藉此,攪拌翼42b能夠攪拌投入到調製室2s內的材料。
雖然於本發明中對於攪拌翼的數量未特別進行限定,但是於圖1、2、以及7中所示的例子中,翼片部件42具有二片攪拌翼42b以及42c。攪拌翼42b以及42c分別形成為不同的形狀。攪拌翼42c相較於攪拌翼42b大地被形成。在攪拌翼的數量多於二片的情況下,例如僅將其中一片形成如攪拌翼42c大亦可,比較大的攪拌翼以及比較小的攪拌翼各相同數量地被形成亦可。
如圖1中所示地,在通過軸部41的中心軸的平面,攪拌翼42b以及42c的下端部與碗部21的形狀(底面21c)一致地被形成。藉此,在攪拌翼42b以及42c的下端部與底面21c之間幾乎不產生縫隙。因此,在攪拌翼42b旋轉之際材料難以進入到攪拌翼42b與底面21c之間,效率佳的攪拌成為可能。
在通過軸部41的中心軸的平面中的攪拌翼42b的剖面形狀是如圖7等中所示地幾乎三角形狀。另一方面,攪拌翼42c的剖面形狀具有相較於攪拌翼42b大地在上側突出的形狀。
如圖1中所示地,攪拌翼42c的外周部與碗部21的形狀(側面21b)一致地被形成。藉此,在攪拌翼42c的外周部與側面21b之間幾乎不產生縫隙。因此,在攪拌翼42b旋轉之際材料難以進入到攪拌翼42b與底面21c之間,效率佳的攪拌成為可能。
又,在攪拌翼42c設置有幾乎三角形狀的孔42e。在攪拌翼42b旋轉之際,因為材料能夠穿過孔42e,所以效率佳的攪拌成為可能。
攪拌翼42b以及42c被互相以等間隔沿著外筒部42a的外周設置。
再者,軸部41與翼片部件42不被互相固定,僅藉由在軸部41旋轉之際突起部41f與咬合部42d接觸,而軸部41的旋轉被傳遞到翼片部件42。因此,雖然詳細情況稍後將要說明,但是在使軸部41在上下方向移動之際,翼片部件42的在上下方向中的位置為不改變。
[1-5.帽蓋] 帽蓋5是在攪拌部件4的軸部41被插入於第一容器2的軸保持部24b內的狀態下,用於限制攪拌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移動而被安裝的部件。
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帽蓋5具有上端部件51、側面部件52、以及彈簧53。在上端部件51的中心部設置有用於通過軸部41的開口。此開口的周邊部為咬合於如圖5A以及圖5B中所示的軸部41的階差41j。藉此,在帽蓋5藉由在下述所示的方法被固定於蓋部24時,限制軸部4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又,於帽蓋5自蓋部24被卸下的狀態下,在軸部41移動之際帽蓋5也成為一體地移動。
在側面部件52的內壁面設置有內螺紋52a,藉由與設置於蓋部24的軸保持部24b的外周面的外螺紋24c咬合,帽蓋5被固定於蓋部24。
帽蓋5的側面部件52的形狀與蓋部24的外形一致地被形成。在側面部件52的下端部附近設置有彈簧53。此彈簧53在帽蓋5被安裝於蓋部24之際成為收縮的狀態,並在帽蓋5賦予上方方向的力。因此,雖然詳細情況稍後將要說明,但是當帽蓋5被鬆開而內螺紋52a與外螺紋24c的咬合脫開時,則帽蓋5與軸部41一同向上方方向移動。
[2.使用方法] 以下,除了圖1至圖7以外,還參照圖8A~圖8F以及圖9,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1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圖8A~圖8F是用於對於各個骨水泥的調製工序中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的狀態進行說明的圖。圖9是表示為了噴出所調製容納的骨水泥,而噴嘴9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樣子。
首先,為了調製骨水泥,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地,骨水泥調製裝置1為第一容器2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帽蓋5被完全蓋緊的狀態。又,軸部41被配置於第一位置,第一栓部41d被嵌入於第一容器2的主流出部23a,第二栓部41g為未堵住減壓口24e的狀態,第三栓部41k為堵住外部空氣導入口241的狀態。
於此狀態下,首先,如圖8A中所示地,漏斗7被安裝於攪拌部件4的軸部41的上端部,並透過漏斗7來投入骨水泥的材料。藉此,自漏斗7所投入的材料如上述地通過軸部41的內部(圖5B中所示的開口41a以及中空部41b),自窗部41c流入到第一容器2的調製室2s內(圖8A中所示的箭號A1)。
此際,調製室2s內透過第一減壓線路藉由未圖式的幫浦等被減壓。於此狀態下,調製室2s內因為成為負壓,所以通過軸部41的內部(圖5B中所示的開口41a以及中空部41b)以及窗部41c,調製室2s外部的空氣向調製室2s內流入。因而,自調製室2s外部朝向調製室2s內的氣流產生,透過漏斗7而被投入的骨水泥材料,特別是粉末材料,藉由此氣流順利到達至調製室2s內。又,於此狀態下,因為攪拌部件4的第一栓部41d被嵌入於流出部23,所以被投入的材料為不自流出部23向第二容器3洩漏。
當完成投入預定的份量的材料時,則如圖8B中所示地,在漏斗7自開口41a被卸下後,握柄8自上側被安裝於開口41a。雖然省略詳細的圖示,但是握柄8的下端部自開口41a被嵌入於軸部41的內部,握柄8被固定於軸部41。
雖然對於用於將握柄8固定於軸部41的結構未特別進行限定,但是例如採用如以下的結構即可。亦即,軸部41的內壁面(構成中空部41b的壁面的一部分)、以及在握柄8被固定於軸部41時與軸部41的內壁面接觸的部分的外壁面(以下,記載為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是在水平的方向如具有八角形的剖面的結構。藉由這樣的結構,在握柄8被嵌入於開口41a時,藉由軸部41的內壁面與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密接,而對於軸部41固定握柄8。
再者,在握柄8被固定於軸部41時,因為軸部41的內壁面與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密接,所以藉由握柄8來閉塞軸部41的開口41a,並確保調製室2s內的氣密性。於此狀態下,因為如上述地調製室2s內被減壓,所以調製室2s內成為負壓,此後氣泡變得難以進入到所調製的骨水泥。
在將握柄8安裝於軸部41時,為了確保調製室2s內的氣密性,更加為例如將如以下的結構追加於握柄8以及/或軸部41。第一結構的例子是將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以及軸部41的內壁面形成為具有幾乎相同的角度、朝向的錐形形狀,在將握柄8嵌入於軸部41內時,使彼此的壁面密接的結構。第二結構的例子是將O形環等的密封材料設置於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或軸部41的內壁面,藉由此密封材料使彼此的壁面密接的結構。第三結構的例子是將互相咬合的爪部件形成於握柄8的一部分的外壁面以及軸部41的內壁面,在將握柄8嵌入於軸部41內時,藉由彼此的爪部件咬合來確保氣密性的結構。
如圖8B中所示地,握柄8具有握持部8a。藉由操作者握持此握持部8a,能夠使握柄8牢固地旋轉。又,藉由此握持部8a的存在,對於操作者而言,操作者應使握柄8旋轉的情形成為一目瞭然。更進一步,藉由握持部8a,操作者使握柄8旋轉之際,上下方向的力變得難以施加於握柄8。
如此,對於軸部41自上側安裝握柄8,且藉由握柄8具有握持部8a,對於握柄8以及握柄8所固定的軸部41而使上下方向的力難以施加的理由如以下。亦即,在使握柄8旋轉而攪拌調製室2s內的材料之際,第一栓部41d對於流出部23需要被無縫隙地嵌入。因為當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脫離時,則調製完成前的材料通過流出部23向容納室3s洩漏。
更進一步,當在使握柄8旋轉而攪拌調製室2s內的材料之際軸部41向上方方向移動時,則因為蓋部24的減壓口24e藉由第二栓部41g被堵住,且在第三栓部41k與軸保持部24b的內壁面之間產生縫隙,所以失去調製室2s內的負壓。當在材料的攪拌中產生這樣的情形時,則因為氣泡變得易於進入材料內,所以較佳的骨水泥的調製為困難的。
為了防止如以上的情形,所以藉由在握柄8設置有握持部8a,在由操作者所致的握柄8的旋轉時,上下方向的力變得難以施加於握柄8。
於安裝握柄8的狀態下,當如圖8B的箭號A2所示地藉由骨水泥調製裝置1的操作者來使握柄8旋轉時,則透過軸部41而攪拌翼42b以及42c旋轉,並調製室2s內的材料被攪拌。藉由此攪拌而材料被較佳地混合,生麵糰狀態的骨水泥被調製。此時,調製室2s內因為成為負壓,所以氣泡難以進入到所調製的骨水泥的內部。
再者,在攪拌翼42b旋轉的工序中,因為藉由帽蓋5而軸部4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被限制,所以防止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脫離,並調製中的材料自第一容器2向第二容器3流出的情形。又,藉由由帽蓋5所致的軸部4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限制,在操作者使握柄8旋轉之際握柄8的晃動被抑制,攪拌材料的動作變得容易。
又,藉由比較小的攪拌翼42b、以及比較大的攪拌翼42c旋轉,而能夠較佳地攪拌調製室2s內的材料。又,比較大的攪拌翼42c因為外周部被形成為沿著碗部21的側面21b的形狀,且在中心部形成有孔42e,所以能夠較佳地刮落附著於側面21b的材料。因此,能夠防止攪拌材料而調製的骨水泥附著殘留於碗部21的側面21b的情形。
當充分攪拌材料並調製骨水泥時,則蓋部24的外螺紋24c與帽蓋5的內螺紋52a的咬合(參照圖1以及圖2)被解除,帽蓋5為被鬆開的狀態。藉此,軸部41的向上方方向的移動限制被解除。於此狀態下,當操作者使軸部41與握柄8一同向上方方向移動時,則如圖8C中所示地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脫離,流出部23被敞開(箭號A3)。與此一同,第二栓部41g移動到上側,減壓口24e被堵住。在此之際,因為在帽蓋5作用有由彈簧53所致的向上方方向的施加力,所以操作者能夠以微小的力使軸部41向上方方向移動。
藉由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脫離而流出部23被敞開,如圖8C的箭號A4所示地,調製好的生麵糰狀態的骨水泥通過流出部23迅速地轉移到第二容器3的容納室3s內。再者,在本實施型態中,生麵糰狀態的骨水泥具有流動性,能夠藉由自身的重量向下方移動。因此,骨水泥藉由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脫離,而自然地自調製室2s向容納室3s落下。在此之際,第三栓部41k因為將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敞開,所以外部空氣被導入到調製室2s內。調製室2s內恢復為常壓。再者,因為在充分攪拌調製的骨水泥中即使於常壓下氣泡等也難以進入,所以於此階段即使調製室2s被恢復為常壓也沒有問題。
再者,於圖8C中所示的狀態下,幫浦透過第二減壓線路使容納室3s內為負壓。因此,調製室2s與容納室3s的壓力差產生,並自調製室2s向容納室3s流入的氣流產生。調製好的骨水泥藉由此氣流為易於自調製室2s向容納室3s轉移。
如圖8C中所示地,帽蓋5即使於握柄8以及軸部41向上方方向移動的狀態(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攪拌翼42b的位置也不自原來的位置移動。原來的位置是翼片部件42的攪拌翼42b的下端部幾乎與碗部21的底面21c接觸的位置。此是因為如上述地軸部41與翼片部件42未被互相固定。藉此,即使於例如握柄8以及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若操作者使握柄8旋轉的話,軸部41的突起部41f與翼片部件42的咬合部42d咬合而攪拌翼42b被旋轉。藉此,能夠藉由攪拌翼42b以及42c來刮落附著於碗部21的內壁面,特別是側面21b以及底面21c附近的骨水泥。
如圖8D中所示地,當骨水泥全部被轉移到容納室3s內時,則幫浦自連接部25c被脫離,容納室3s內被恢復為常壓。
於此狀態下,第一容器2自第二容器3被卸下,容納室3s被向大氣敞開。而且,如圖8E以及圖9中所示地,噴嘴9被安裝於第二容器3的安裝部32。噴嘴9的向安裝部32的安裝,例如藉由設置於噴嘴9的內壁面的內螺紋(未圖示)與安裝部32的外螺紋32a咬合而進行即可。又,在此之際,如圖8E中所示地,支架6也自第二容器3被卸下。藉此,活塞33成為可在第二容器3內上下移動。在圖8E中,表示在第二容器3安裝有噴嘴9的樣子。
於此狀態下,在第二容器3的活塞33側安裝有治具(省略圖示)。作為治具,例如,舉例有整形外科用水泥注入器、整形外科用水泥分配器、水泥槍等。藉由此治具的觸發器被手動拉動,來施加壓力於活塞33。藉由此壓力,當活塞33被推進到噴嘴9側時,則如圖8F的箭號A5所示地,第二容器3內的骨水泥自噴嘴9被噴出。藉此,能夠將調製好的骨水泥直接供給於例如隨腔內等的患部。
[3.作用、效果]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設置有使調製好的組成物流出的流出部23,並具備:第一容器2,具有軸部(栓部件)41,其中此軸部41可轉換於前端部嵌入於流出部23的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前端部自流出部23拔出的第二位置;以及第二容器3,容納自流出部23流出的組成物。
根據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能夠得到如以下的效果。亦即,在軸部41嵌入於流出部23的第一位置,材料不自第一容器2洩漏出,並能夠較佳地將材料攪拌並調製組成物。又,在調製結束之際,藉由軸部41向自流出部23拔出的第二位置轉換,而流出部23被敞開,組成物藉由自身重量自流出部23向第二容器3流下。藉由這樣的結構,即使在調製低黏度的骨水泥的情況下,在打開並使骨水泥自第一容器2向第二容器3轉移之際,也能夠避免骨水泥進入到容器(特別是第一容器2)與軸部41之間而變得無法打開的情形。
又,在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在第一容器2設置有與外部的減壓單元連接的減壓口24e、以及對於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敞開的外部空氣導入口241,軸部41具有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以及第三栓部41k,在軸部41的第一位置,第一栓部41d嵌入於流出部23,第二栓部41g敞開減壓口24e,且第三栓部41k堵住外部空氣導入口241,而在軸部41的第二位置,第一栓部41d自流出部23拔出,第二栓部41g堵住減壓口24e,且第三栓部41k敞開外部空氣導入口241。
藉由這樣的結構,藉由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或位於第二位置,而調製室2s內的環境變化。在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因為第二栓部41g不堵住減壓口24e,所以藉由第一減壓線路來連接調製室2s與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而調製室2s內被減壓。因此,在材料的攪拌中氣泡難以進入,而能夠進行較佳的攪拌。
又,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因為第三栓部41k敞開外部空氣導入口241,所以調製室2s內的氣密性被破壞,而調製室2s內成為常壓。藉此,因為調製室2s內是常壓、容納室3s內為負壓,所以藉由壓力差自調製室2s向容納室3s流入的氣流產生,使調製室2s內的骨水泥向容納室3s轉移為容易的。在此之際,因為第二栓部41g堵住減壓口24e,所以作為減壓單元的幫浦與調製室2s被分開。因此,藉由儘管調製室2s內為常壓但是幫浦持續減壓,而能夠防止大的負載施加到幫浦的情形。
又,在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以及第三栓部41k被配置於軸部41中的上下方向,並藉由使軸部41在上下方向移動,能夠使第一栓部41d、第二栓部41g、以及第三栓部41k一起移動。因此,僅藉由使軸部41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換的一個操作,能夠同時進行三個栓部的開關,操作性優異。
又,在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第一容器2具有將材料攪拌而調製組成物的攪拌部件4。軸部41是攪拌部件4的一部分,攪拌部件4具有沿著軸部41的外周設置的攪拌翼42b、42c,攪拌翼42b、42c可與軸部41一同旋轉。更進一步,攪拌翼42b、42c即使軸部41位於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者,也在沿著軸部41的方向位於相同的位置。
藉由這樣的結構,藉由在軸部41位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下使攪拌翼42b、42c旋轉,能夠刮取附著於第一容器2的壁的骨水泥並使其向第二容器3轉移。又,累積於流出部23周邊的骨水泥藉由自軸部41的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轉換,而被推進到第二容器。藉此,能夠使調製後的骨水泥易於自第一容器2向第二容器3轉移。
又,在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型態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在攪拌部件4自上側安裝有用於使攪拌部件4旋轉的握柄8。藉此,在骨水泥調製時使操作者能夠識別需要使軸部旋轉的操作,並使其能夠注意以便在骨水泥調製中不進行拉伸軸部的誤操作。
[4.變形例] 雖然本發明說明適用於調製骨水泥作為使用於骨以及/或軟骨等的硬組織與人工關節的固定用等的硬組織修補用組成物的裝置的例子,但是本發明不僅除了骨水泥以外的醫療用的組成物,例如,硬組織彼此的黏著、向硬組織內的填充、硬組織與金屬製人造物的黏著以及/或接合、硬組織與軟組織等的其他的組織的黏著以及/或接合、向骨的缺損部的填充材料、骨填補材料、人造骨等,而且可適用於調製各種用途的各樣的組成物的裝置。
於上述的實施型態中,雖然攪拌部件4具有二片互相不同的形狀的攪拌翼42b以及42c,但是對於攪拌翼的數量、以及形狀於本發明中未特別進行限定。攪拌翼的數量、以及形狀藉由骨水泥以及其材料的黏度等來適當地設計即可。
於上述的實施型態中,如圖7等中所示地,攪拌部件4具有比較小型的攪拌翼42b、以及比較大型的攪拌翼42c。雖然於本發明中攪拌部件所具有的多片攪拌翼全部為相同的大小亦可,但是為了效率佳的攪拌,較佳為至少一個攪拌翼形成為與其他的攪拌翼不同的大小。
攪拌翼的形狀在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中的剖面幾乎為三角形亦可(參照圖7的攪拌翼42b、42c),幾乎為四角形亦可。但是,在攪拌部件被安裝於第一容器的狀態下,攪拌翼的下端部以及外周部較佳為與第一容器的碗部的內面形狀一致地被形成。又,雖然在上述的實施型態的攪拌翼42b中未被設置,但是在比較小型的攪拌翼中孔也被設置並被中空形成亦可。
在比較大型的攪拌翼中設置有孔的情況下,在其孔的一部分設置有柱部件亦可。雖然對於柱部件的形狀未特別進行限定,但是具有例如棒狀、或板狀亦可。又,雖然對於柱部件的朝向也未特別進行限定,但是將柱部件設置於孔的對角線上、或將比較細的柱設置為網眼狀亦可。藉由柱部件佔有孔的面積的例如一半左右,而變得能夠效率更佳地進行攪拌。
於上述的實施型態中,雖然攪拌翼42b、42c沿著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被配置,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中,攪拌翼例如自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偏斜地傾斜配置亦可。
圖10是用於說明偏斜地傾斜的攪拌翼的圖。於圖10中,表示自攪拌部件4V的外周側觀察攪拌部件4V的攪拌翼42V的樣子。於圖10中所示的例子中,攪拌翼42V自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傾斜30°地被設置。再者,圖10中所示的傾斜角為一個例子,本發明不限於此。
再者,在攪拌部件具有多個攪拌翼的情況下,全部的攪拌翼自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傾斜亦可,傾斜的攪拌翼與不傾斜的攪拌翼混在一起亦可。又,在多個攪拌翼傾斜的情況下,傾斜的角度分別相同亦可,分別不同亦可。
又,雖然於上述的實施型態中,二片攪拌翼42b、42c如位於包括攪拌部件4的軸部41的相同平面般地被配置(參照圖1、圖7等),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二片攪拌翼被配置於包括攪拌部件的中心軸的平面之中互相不同的平面上亦可。在攪拌翼的數量為三片以上的情況下,這些攪拌翼被互相以等間隔配置亦可,被以隨機的間隔配置亦可。
圖11A、圖11B、圖12A、圖12B、以及圖13是表示攪拌翼的形狀的其他的變形例的圖。在圖11A中是表示包括形成為耙(叉耙)型的攪拌翼42V1的攪拌部件4V的正視圖。上下延伸並形成耙型的多個足部43V的下端部與未圖示的碗部的內面形狀一致地被形成。再者,如圖11A中所示地,多個足部43V較佳為隔著軸部41V並被配置於左右不對稱的位置。藉由這樣的足部43V的配置,骨水泥的效率佳的攪拌成為可能。
在圖11B中表示包括彎曲形成的攪拌翼42V2的攪拌部件4V。圖11B是攪拌部件4V的上視圖。如圖11B中所示地,攪拌翼42V2在上視中具有彎曲的形狀。藉此,攪拌翼42V2能夠推動更多的骨水泥,效率佳的攪拌成為可能。
如圖12A以及圖12B中所示地,上下錯開多個攪拌翼地配置亦可。於圖12A以及圖12B中,表示上側攪拌翼42U以及下側攪拌翼42L被配置於在上視中互相幾乎各90°地錯開的位置的例子。圖12A是自下側攪拌翼42L的正面觀察攪拌部件4V的正視圖。圖12B是攪拌部件4V的上視圖。
再者,雖然於圖12A以及圖12B中表示作為上側攪拌翼42U以及下側攪拌翼42L而彎曲的形狀的攪拌翼,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未彎曲的攪拌翼被如此上下錯開地配置亦可。又,在上視中上側攪拌翼以及下側攪拌翼錯開的角度不限於90°,而被以隨機的間隔配置亦可。
更進一步,如圖13中所示地,例如上側攪拌翼42U自垂直於攪拌部件4V的中心軸的平面向上下方向傾斜地被配置亦可。圖13是自上側攪拌翼42U的正面觀察攪拌部件4V的正視圖。
又,圖1至圖7中所例示的骨水泥調製裝置1是本發明的一個例子,本發明並不限於圖1至圖7中所示的構造以及形狀。在圖14中表示具有另外的形狀的本發明的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例子。
於圖14中所示的骨水泥調製裝置中,第一容器的攪拌部件中的攪拌翼的形狀與上述的實施型態不同。詳細而言,一方的攪拌翼的下端未與第一容器的下表面接觸。藉由這樣的形狀,在使攪拌翼旋轉時,於調製室之中以材料聚齊的狀態就這樣與攪拌翼一同旋轉,而能夠更佳地避免材料未被適當攪拌的情形。
又,於圖14中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容器的圓柱上端部具有隨著自中心朝向外側偏斜下降的形狀。更進一步,配置於圓柱內部的活塞的上表面具有與圓柱上端部的傾斜幾乎相同的角度、隨著自中心朝向外側偏斜下降的形狀。藉由這樣的形狀,在藉由活塞推出第二容器內的骨水泥時,不殘留水泥,且能夠以低負載進行推出。
本申請是主張基於2019年6月20日申請的特願2019-114907的日本申請案、以及2019年9月9日申請的特願2019-163904的日本申請案的優先權之申請案,所述申請案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圖式以及摘要的揭露內容全部被援用於本申請中。
本發明較佳為使用作為調製例如骨水泥的調製裝置。
1:骨水泥調製裝置 2:第一容器 2s:調製室 21:碗部 21a:開口 21b:側面 21c:底面 21d:凸緣部 21e:孔 22:被安裝部 22a:罩蓋 22b:縮徑部 22c:內螺紋 23:流出部 23a:主流出部 23b:副流出部 24:蓋部 241:外部空氣導入口 24a:第一密封部件 24b:軸保持部 24b_1:擴徑部 24b_2:縮徑部 24c:外螺紋 24d:筒部 24e:減壓口 24f:蓋部連通部 24g:管狀部 24h:栓 25:碗部連通部 25a:第一連通部 25b:第二連通部 25c:連接部 26:滑動閘門部件 3:第二容器 3s:容納室 31:圓柱 32:安裝部 32a:外螺紋 32b:第二密封部件 33:活塞 4、4V:攪拌部件 41、41V:軸部 41a:開口 41b:中空部 41c:窗部 41d:第一栓部 41e:第三密封部件 41f:突起部 41g:第二栓部 41h:貫通孔 41i:第四密封部件 41j:階差 41k:第三栓部 42:翼片部件 42a:外筒部 42b、42c、42V、42V1、42V2:攪拌翼 42d:咬合部 42e:孔 42L:下側攪拌翼 42U:上側攪拌翼 43V:足部 5:帽蓋 51:上端部件 52:側面部件 52a:內螺紋 53:彈簧 6:支架 6a:筒部 6b:基部 6c:爪部 7:漏斗 8:握柄 8a:握持部 9:噴嘴 A1、A2、A3、A4、A5:箭號
圖1是將在軸部的第一位置中的骨水泥調製裝置沿著其長度方向切斷的縱剖面圖; 圖2是將在軸部的第二位置中的骨水泥調製裝置沿著其長度方向切斷的縱剖面圖; 圖3A是用於對於第一容器進行說明的圖,是自近前側觀察第一容器的縱剖面的圖; 圖3B是用於對於第一容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4是用於對於蓋部進行說明的剖面圖; 圖5A是用於對於攪拌部件的軸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5B是用於對於攪拌部件的軸部進行說明的剖面圖; 圖6A是用於對於堵住減壓口的部件的其他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剖面圖; 圖6B是用於對於堵住減壓口的部件的其他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剖面圖; 圖7是用於對於攪拌部件的翼片部件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8A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B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C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D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E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8F是用於對於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的圖; 圖9是用於說明安裝噴嘴於第二容器的樣子的圖; 圖10是用於說明攪拌翼偏斜地傾斜配置的樣子的圖; 圖11A是表示形成為耙型的攪拌翼的變形例的正視圖; 圖11B是表示彎曲形成的攪拌翼的變形例的上視圖; 圖12A是表示將多個攪拌翼上下錯開配置的變形例的正視圖; 圖12B是表示將多個攪拌翼上下錯開配置的變形例的上視圖; 圖13是表示在將多個攪拌翼上下錯開配置的變形例中,上側攪拌翼傾斜的例子的正視圖;以及 圖14是表示具有另外的形狀的本發明的骨水泥調製裝置的例子的圖。
1:骨水泥調製裝置
2:第一容器
2s:調製室
21:碗部
21a:開口
21b:側面
21c:底面
21d:凸緣部
21e:孔
22:被安裝部
22a:罩蓋
22b:縮徑部
22c:內螺紋
23:流出部
23a:主流出部
23b:副流出部
24:蓋部
24a:第一密封部件
24b:軸保持部
24b_1:擴徑部
24b_2:縮徑部
24c:外螺紋
24d:筒部
24e:減壓口
24f:蓋部連通部
24g:管狀部
24h:栓
25:碗部連通部
25a:第一連通部
25b:第二連通部
25c:連接部
3:第二容器
3s:容納室
31:圓柱
32:安裝部
32a:外螺紋
32b:第二密封部件
33:活塞
4:攪拌部件
41:軸部
41c:窗部
41d:第一栓部
41g:第二栓部
41h:貫通孔
41k:第三栓部
42:翼片部件
5:帽蓋
51:上端部件
52:側面部件
52a:內螺紋
53:彈簧
6:支架
6a:筒部
6b:基部
6c:爪部

Claims (12)

  1. 一種調製裝置,設置有使調製好的組成物流出的流出部,並具備: 第一容器,具有栓部件,其中所述栓部件可轉換於前端部嵌入於所述流出部的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前端部自所述流出部拔出的第二位置;以及 第二容器,容納自所述流出部流出的所述組成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 所述流出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且 所述第二容器配置於所述第一容器的下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所述栓部件上下地移動而轉換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容器安裝於所述第二容器的狀態下,具有使所述第二容器的內部與外部的減壓單元連通的連通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容器設置有減壓口以及外部空氣導入口,其中所述減壓口連接於所述減壓單元,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對於所述第一容器的外部敞開; 所述栓部件具有第一栓部、第二栓部、以及第三栓部; 在所述栓部件的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栓部嵌入於所述流出部,所述第二栓部敞開所述減壓口,且所述第三栓部堵住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且 在所述栓部件的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栓部自所述流出部拔出,所述第二栓部堵住所述減壓口,且所述第三栓部敞開所述外部空氣導入口。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栓部、所述第二栓部、以及所述第三栓部配置於所述栓部件中的上下方向。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將材料攪拌而調製所述組成物的攪拌部件;且 所述栓部件是所述攪拌部件的一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 所述攪拌部件具有沿著所述栓部件的外周設置的攪拌翼;且 所述攪拌翼可與所述栓部件一同旋轉。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即使所述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者,所述攪拌翼也在沿著所述栓部件的方向位於相同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即使所述栓部件位於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者,所述攪拌翼也可沿著所述栓部件的外周旋轉。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在所述攪拌部件安裝有用於使所述攪拌部件旋轉的握柄。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調製裝置,其中所述握柄自所述攪拌部件的上側安裝。
TW109120951A 2019-06-20 2020-06-20 調製裝置 TW2021082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907A JP2022115109A (ja) 2019-06-20 2019-06-20 調製装置
JP2019-114907 2019-06-20
JP2019-163904 2019-09-09
JP2019163904 2019-09-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236A true TW202108236A (zh) 2021-03-01

Family

ID=7403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951A TW202108236A (zh) 2019-06-20 2020-06-20 調製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08236A (zh)
WO (1) WO20202561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5956A (en) * 1991-09-30 1993-11-30 Stryker Corporation Bone cement mixing and loading apparatus
US5797679A (en) * 1996-02-09 1998-08-25 Stryker Corporation Surgical cement mixer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6125A1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6773A (en) Bone cement mixer and method
US7841763B2 (en) Bone cement mixer with a discharge valve attached to the support base
US6024480A (en) Vial package for a bone cement mixer and dispenser
EP2130579B1 (en) Mixer for mixing bone cement
CA3011717C (en) Manual mixer
JP2005103296A (ja) 医療用の液体材料と粉末材料とを混合して排出する装置
EP1348479A1 (en) Bone cement mixing apparatus
TW202108236A (zh) 調製裝置
GB2398741A (en) Orthopaedic Cement Mixing Device
HU176388B (en) Injecting device for injecting curable binding mateirals consists of several componts into wall hole
JP2021000598A (ja) 調製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22115109A (ja) 調製装置
JP2020114287A (ja) 調製装置
GB2371765A (en) Stirring and extruding liquid bone c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