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5617A -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5617A
TW202105617A TW109110324A TW109110324A TW202105617A TW 202105617 A TW202105617 A TW 202105617A TW 109110324 A TW109110324 A TW 109110324A TW 109110324 A TW109110324 A TW 109110324A TW 202105617 A TW202105617 A TW 2021056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gate
channel fet
fe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娜貝拉 維爾歐
仲 黃寶
瓊利安 瑞克伯
瑞福 安佩坦斯
Original Assignee
比利時商愛美科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比利時商愛美科公司 filed Critical 比利時商愛美科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6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12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channel structures, e.g. channel implants, halo or pocket implants, or channel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1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87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ertical transistor structures, i.e. with channel vertical to the substrate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88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including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37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gate conductors, e.g. particular materials, shapes
    • H01L21/823456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gate conductors, e.g. particular materials, shapes gate conductors with different shapes, lengths or dim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之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該基板包括: 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VFET)裝置區域中之第一層結構,及 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第二層結構, 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層結構具有不同組合物; 形成一遮罩;及 使用該遮罩蝕刻該第一及第二層結構以形成: 一第一半導體結構,用於該VFET裝置,及 一第二半導體結構,用於該水平通道FET裝置。

Description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一半導體裝置之方法。
為提供更具功率及面積效率之電路設計,吾人在開發新電晶體裝置。兩種類型之非平面場效電晶體(FET)裝置係水平通道FET裝置及垂直通道FET裝置。
水平通道FET裝置包含具有跨越一鰭狀半導體結構之一通道部分之一閘極之finFET及具有至少部分圍封一水平定向之奈米線或奈米片狀半導體結構之一通道部分之一閘極之水平奈米線或奈米片FET (水平NWFET或NSFET)。
垂直通道FET裝置(亦指稱VFET裝置)包含垂直奈米線或奈米片FET (垂直NWFET或NSFET),其具有至少部分圍封一垂直定向之奈米線或奈米片半導體結構之一通道部分之一閘極。
已開發專用於製造水平通道FET裝置或垂直通道FET裝置之高效程序流程。然而,歸因於水平及垂直裝置類型之不同設計,在一共同基板上合理地製造水平通道FET裝置及垂直通道FET裝置仍是一挑戰。儘管製造水平通道FET裝置及垂直通道FET裝置可涉及對應程序步驟(諸如圖案化各自FET裝置之水平或垂直半導體結構、閘極形成、源極/汲極界定等等),但裝置類型之間的設計差異似乎暗示將水平及垂直通道FET裝置共整合於一共同基板上最適合於一純序列方法,即,其中水平及垂直通道FET裝置製造之程序步驟依一交錯方式執行。
然而,一序列方法隱含首先在一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且接著在一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重複類似程序步驟或反之亦然。然而,此增加總成本及程序之複雜性且因此妨礙大規模合理製造。因此,本發明者認識到,期望找到允許至少一些裝置製造步驟同時施加於水平及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處理方案。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允許以一提高程序及成本效率在一相同基板上共整合垂直及水平通道FET裝置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形成一半導體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導體基板,半導體基板包括: 一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FET)裝置區域中之一第一層結構,其包括一下半導體層、下半導體層上方之一中間半導體層及中間半導體層上方之一上半導體層,及 一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第二層結構,其包括至少一半導體層, 其中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具有不同組合物且其中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基板之一表面與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基板之一表面共面; 形成一遮罩以界定VFET裝置區域上方之一第一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及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上方之一第二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及 藉由在使用遮罩作為一蝕刻遮罩時同時蝕刻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來圖案化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以藉此形成: 一第一半導體結構,其用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垂直通道FET裝置,第一半導體結構包括一下層部分、一中間層部分及一上層部分,及 一第二半導體結構,其用於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水平通道FET裝置。
本發明者認識到,水平及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並行或同時處理之一潛在障礙源自兩種類型之FET之半導體結構之不同幾何形狀及組合物:垂直通道FET裝置之半導體結構係有利地由一多層組合物(例如一下層、一中間層及一上層)形成以(例如)允許改良閘極長度界定之控制且允許選擇性通道變薄,等等。通常,中間層可由不同於下層之一材料及上層之一材料的一半導體材料形成。同時,水平通道FET裝置之半導體結構可根據特定應用具有一單層組合物(例如,用於finFET)、一犧牲層及一通道層之一雙層組合物(用於一水平NWFET或NSFET)或甚至交替犧牲層及通道層之一多層組合物(用於多通道或垂直堆疊之水平NWFET或NSFET)。
根據本發明方法,提供一半導體基板,其包括分別在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下文中指稱「VFET區域」)及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下文中指稱「HFET區域」)中之不同組合物之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因此,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可分別個別適用於垂直FET裝置及水平FET裝置。
同時,由於VFET及HFET區域之各自表面共面,所以各自表面可一起界定一共同平面基板表面。此繼而允許使用一共同蝕刻遮罩同時圖案化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不管其等不同組合物。
在形成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之後,方法可繼續進一步程序步驟以完成在其等各自區域中形成垂直及水平FET裝置。
一水平通道FET裝置在此意謂包括一半導體結構之一裝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第一源極/汲極部分及一第二源極/汲極部分及位於第一源極/汲極部分與第二源極/汲極部分中間且水平延伸於第一源極/汲極部分與第二源極/汲極部分之間的一通道部分,且進一步包括沿通道部分水平延伸之一閘極結構。在一水平通道FET裝置中,第一源極/汲極部分及第二源極/汲極部分及通道部分與一共同水平面相交。通道部分經調適以(在裝置之使用中)在源極/汲極之間傳導電荷載子之一水平定向流。
一垂直通道FET裝置在此意謂包括一半導體結構之一裝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下源極/汲極部分及一上源極/汲極部分及位於下源極/汲極部分與上源極/汲極部分中間且垂直延伸於下源極/汲極部分與上源極/汲極部分之間的一通道部分,且進一步包括沿通道部分垂直延伸之一閘極結構。閘極結構可至少部分圍封通道部分。特定言之,閘極結構可環繞通道部分,換言之,形成一環繞式閘極(GAA)結構。下源極/汲極部分及上源極/汲極部分及通道部分可與一共同垂直面相交。通道部分經調適以(在裝置之使用中)在源極/汲極之間傳導電荷載子之一垂直流。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垂直」表示平行於基板(即,一主延伸面或其主/上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或定向(例如一表面、一尺寸或其他特徵之一方向或定向)。同時,術語「水平」表示平行於基板(即,一主延伸面或其主表面)或等效地橫向於垂直方向之一方向或定向。同時,諸如「上方」、「上」,「頂部」及「下方」、「下」、「底部」之術語係指沿垂直方向所觀看之相對位置,且因此不隱含基板或裝置之一絕對定向。
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組合物可至少具有以下不同點:由不同數目個層組成;或第一層結構包括不同於第二層結構之一材料之至少一層。若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由相同數目個層組成,則層結構之組合物可具有以下不同點:第一層結構之一對相鄰層之間的一介面之一垂直位準落於第二層結構之一層內。
同時蝕刻可包括將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暴露表面部分回蝕至對應垂直位準,使得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呈現該共同垂直位準上方之對應高度。
此可進一步簡化裝置形成之後續處理步驟,因為VFET及HFET區域之上表面(由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之上表面界定)將位於對應位準處且VFET及HFET區域之下(回蝕)表面(相鄰於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將位於對應位準處。此處,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暴露表面部分係指由蝕刻遮罩暴露之水平定向之表面部分。
可在VFET及HFET區域中以一均勻/相同速率執行暴露表面部分之回蝕。因此,可使VFET及HFET中之暴露表面部分被回蝕對應垂直距離。
第一層結構之層可為磊晶生長半導體層且第二層結構可包括至少兩個磊晶生長半導體層,其中方法進一步包括使基板凹進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或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之至少一者中,使得第一半導體結構之磊晶生長層之一上表面及第二層結構之磊晶生長層之一上表面形成共面上表面。因此,第一層結構與第二層結構之間的任何高度/厚度差可由VFET區域或HFET區域之一先前凹進步驟補償。
替代地,在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第一層結構可包括: 使基板凹進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及 隨後磊晶生長包括下半導體層、中間半導體層及上半導體層之第一層結構,使得第一層結構之一上表面與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基板之表面共面。
若HFET區域中之第二層結構由一單一半導體層組成,則此方法特別有利。第一層結構所需之垂直空間可便於藉由使基板凹進一對應垂直距離來提供。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形成覆蓋HFET區域中之基板且暴露VFET區域中之基板之一遮罩及在VFET區域中凹進基板期間使用遮罩作為一蝕刻遮罩且在VFET區域中磊晶生長第一層結構期間使用遮罩進一步作為一生長遮罩。遮罩可由氧化物形成。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生長第一層結構之前,在基板之該凹進期間所形成之基板之一側壁上形成一絕緣層。
藉此可在VFET區域與HFET區域之間提供一電絕緣。而且,可抵消側壁上之磊晶生長。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第一閘極結構,第一閘極結構沿由第一半導體結構之一中間層部分形成之一通道部分延伸;及在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水平通道FET裝置之一第二閘極結構,第二閘極結構沿第二半導體結構之一通道部分延伸。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形成一底部絕緣層,底部絕緣層嵌入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之一各自底部部分且具有在第一半導體結構之中間層部分下方之一垂直位準處延伸之一上表面;及隨後在底部絕緣層上形成該等閘極結構。
因此,閘極結構可與半導體基板分離及絕緣。可藉由絕緣層之上表面在中間層部分下方之一位準處延伸來暴露整個中間層部分,其中可形成沿其整個長度延伸之第一閘極結構。另外,可暴露下層部分之一上區段,其允許在上區段上選擇性形成間隔物,如下文將論述。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使第一閘極結構凹進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以界定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閘極長度。
歸因於VFET之垂直通道定向,閘極/通道長度不是由閘極之線寬界定,而是由閘極之垂直尺寸/厚度界定。因此,藉由使第一閘極結構選擇性凹進於VFET區域中,可獨立於HFET區域中之閘極長度來界定閘極長度。
在凹進之前,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之上表面可位於對應垂直位準處。
此允許在VFET區域及HFET區域中並行形成閘極結構,即,藉由在區域中同時沈積具有一相同厚度之材料。
形成閘極結構可包括同時圖案化形成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及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閘極層。
因此,可在VFET及HFET區域中藉由一共同閘極層沈積及隨後閘極層圖案化來依一並行且高效方式形成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可在圖案化之後進行上文所揭示之第一閘極結構之凹進以界定垂直通道FET裝置之閘極長度。
上述閘極結構可為最終閘極結構(例如,包括一各自最終閘極介電質及一各自最終閘極電極)或虛設閘極結構(例如,包括一各自虛設閘極介電質及一各自虛設閘極)。
根據一替換金屬閘極(RMG)流程,第一閘極結構及第二閘極結構可為包括一各自虛設閘極之虛設閘極結構,其中方法可進一步包括: 在使第一虛設閘極結構之虛設閘極凹進以界定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閘極長度之後,將第一半導體結構及第二半導體結構嵌入具有一高度之一絕緣層中以暴露第二虛設閘極結構之虛設閘極之一上表面且覆蓋第一虛設閘極結構之凹進虛設閘極之一上表面; 在介電層中形成一溝槽以暴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之虛設閘極;及 同時用一各自閘極電極替換第一虛設閘極結構及第二虛設閘極結構之各自虛設閘極。
因此,可在VFET及HFET區域中並行應用一RMG流程。
各自虛設閘極之替換可包括藉由蝕刻來同時移除第一虛設閘極結構及第二虛設閘極結構之虛設閘極及隨後在VFET區域中之溝槽中及原先由HFET區域中之虛設閘極佔據之介電層中之一溝槽中沈積閘極電極材料。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使沈積於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溝槽中之閘極電極材料凹進。
中間層可由不同於形成下層之一材料及形成上層之一材料的一材料形成,且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形成第一閘極結構之前,在下層部分及上層部分之周邊表面上形成一間隔物。
由於中間層由不同於形成第一柱區段之下層及上層之材料的一材料形成,因此實現在上層部分及下層部分上選擇性或至少優先形成間隔物。
此促進閘極依一準確方式相對於中間/通道層部分垂直對準。間隔物可將第一閘極結構之一閘極電極與下層部分及上層部分分離。因此,可藉由形成沿中間層部分之全高(即,厚度)延伸之第一閘極結構來界定閘極長度以匹配中間層部分之高度。
形成間隔物可包括: 使第一半導體結構經受氧化處理以藉此在下層部分及上層部分之周邊表面及中間層部分之周邊表面上形成氧化物層,使得下層部分及上層部分具有比通道部分更厚之氧化物層部分。
因此,可經由氧化程序之持續時間來控制因此所形成之間隔物之一厚度。
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藉由蝕刻來減小氧化物層之一厚度。特別地,方法可包括蝕刻氧化物層以暴露通道部分,同時保留下層部分及上層部分處之至少一些氧化物層(即,其之一厚度部分)。
第一半導體結構之下層可包括Si1-x Gex ,中間層可包括Si1-y Gey ,且上層半導體可包括Si1-z Gez ,其中0<x,z≤1,及0≤y<x, z。
因此,下層、中間層及上層可為含Si層,其中至少下層及上層進一步包括Ge,Ge含量大於中間層之Ge含量。
特別地,中間層可為Si層且下層及上層可為SiGe層,較佳地,Ge含量在10%至90%之範圍內,更佳地約20%至約30%。
現將參考附圖來描述用於形成一半導體裝置之一方法。全文將參考一半導體基板100之一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FET)裝置區域10及一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20 (或簡稱為「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VFET區域10係用於支撐垂直通道FET裝置(下文稱為「VFET裝置」)之一區域。HFET區域20係用於支撐水平通道FET裝置(下文稱為「HFET裝置」)之一區域。
根據一概述,方法可包括基板製備(圖1至圖5)、半導體結構圖案化(圖6至圖8)、VFET區域中之底部電極層分割(圖9至圖11)、閘極形成(圖12至圖22)及頂部接點形成(圖23至圖24)。方法可包括進一步處理步驟,如下文將闡述。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附圖展示沿VFET區域10與HFET區域20之間的一邊界之基板100之一區段之透視圖。除非另有指示,否則延伸穿過結構100之截面之所繪示平面為所有圖共有。應瞭解,除所繪示之區段之外,基板100及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通常可呈現比所展示之橫向/水平延伸更大很多之一橫向/水平延伸。應進一步注意,所展示結構之相對尺寸(例如層之相對厚度)僅供示意且為了繪示清楚,可不同於一實體裝置結構。 基板準備
圖1至圖5展示與基板製備有關之程序步驟,其包括分別在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中提供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
圖1展示程序之起始基板100。基板100係一半導體基板,即,包括至少一半導體層之一基板。基板100可為(例如)由一塊狀基板形成之一單層半導體基板。然而,基板亦可為(例如)由一塊狀基板上磊晶生長半導體層或一絕緣體上半導體(SOI)基板形成之一多層基板。
如圖1中進一步所展示,已在基板100上形成一遮罩層102。遮罩層102可(例如)為氧化物層(諸如SiO2 、SiOC)或氮化物層(諸如SiN)。可(例如)使用化學汽相沈積(CVD)或原子層沈積(ALD)來沈積遮罩層102。若遮罩層102由SiO2 形成,則遮罩層102亦可藉由氧化形成。
已在遮罩層102上形成一進一步遮罩132。進一步遮罩132可(例如)為使用微影圖案化之一基於光阻劑之遮罩。然而,亦可由一微影遮罩層堆疊(一「微影堆疊」)形成遮罩132,微影遮罩層堆疊包括一最上基於光阻劑之層下方之數個遮罩層(例如一或多個抗反射塗層、有機旋塗層及/或轉印層等等)且藉由蝕刻將基於光阻劑之層中之一微影界定圖案轉印至堆疊之下層中來圖案化。
在圖2中,已圖案化遮罩層102以界定覆蓋HFET區域20中之基板100且暴露VFET區域10中之基板100之一遮罩102。因此,遮罩102界定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之各自水平尺寸。可在使用進一步遮罩132作為一蝕刻遮罩時藉由蝕刻來圖案化遮罩層102。可採用允許相對於進一步遮罩132選擇性蝕刻遮罩層102之任何習知濕式或乾式蝕刻程序,其中選擇性蝕刻應被理解為蝕刻使得可移除遮罩層102之暴露部分同時可保留由進一步遮罩132遮罩之遮罩層102之部分。可在圖案化遮罩層102之後移除進一步遮罩132。
如圖2中進一步所展示,已藉由在使用遮罩102作為一蝕刻遮罩時蝕刻VFET區域10中之基板100來使基板100之VFET區域10凹進。基板100可在VFET區域10中凹進至一深度,使得凹進VFET區域10之上表面與HFET區域20之上表面之間的一垂直間隔匹配將形成於VFET區域10中之層結構之一預期高度。可濕式及乾式蝕刻基板100。
如圖3中所展示,在使基板100之VFET區域10凹進之後,可在VFET區域10之一側壁(即,凹進期間所形成之側壁)上形成一絕緣層140。絕緣層140可由結合遮罩層102所提及之材料之任何者形成。形成絕緣層140可包括在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中沈積一保形絕緣層。一保形層沈積可(例如)藉由ALD達成。其後,可藉由一垂直各向異性蝕刻步驟移除沈積於水平定向之表面上之保形絕緣層之部分,使得絕緣層140保留於側壁上。絕緣層140可界定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之層結構之間的一實體及電分離且在下文將論述之後續磊晶生長程序期間進一步充當一遮罩。
參考圖4,已在凹進VFET區域10中形成一磊晶層結構。層結構包括一下半導體層111、下層上方之一中間半導體層113及中間半導體層113上方之一上半導體層115。半導體層111、113、115之各者可(例如)藉由CVD、物理汽相沈積(PVD)或有機金屬汽相磊晶(MOVPE)形成。
層111、113、115形成提供於VFET區域10中之一第一層結構之部分。同時,基板100之半導體層121 (基板100之非凹進部分)形成HFET區域20中之一第二層結構20之部分。第一層結構形成有一垂直尺寸(即,高度)以界定與第二層結構HFET區域20之一上表面共面之一上表面。
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可為各種組合物:第一層結構之層111、113、115之各者可由一不同半導體材料形成。至少中間層113可由不同於上層115之一材料且不同於下層111之一材料的一材料形成。根據一有利層結構,下層可為Si1-x Gex 層,中間層可為Si1-y Gey 層,且上層可為Si1-z Gez 層,其中0≤x≤1,0≤z≤1,及0≤y≤x, z。下層111及上層115之Ge含量可(例如)在10%至90% (即,0.1≤x≤0.9且0.1≤z≤0.9)之範圍內,或更較佳地20%至30% (即,0.2≤x≤0.3且0.2≤z≤0.3),而中間層113可為由Si組成或至少實質上由Si組成之一層(即,y=0)。例如,包括一中間層113 (其包括Si或由Si組成且具有低於下SiGe層111及上SiGe層115之Ge含量)之一層結構可尤其促進後續閘極形成步驟,如下文將進一步描述。
下層111可經摻雜使得下層111可用於界定將形成之VFET裝置之下源極/汲極。上層115可經摻雜使得上層115可用於界定VFET裝置之上源極/汲極。下層111及上層115可摻雜有一n型或p型摻雜劑,其取決於將形成之裝置之導電類型。中間層113可為一未摻雜層或一輕度摻雜層,其取決於是否期望VFET裝置之一反轉模式(IM)或一無接面(JL)類型。層可適當具有摻雜劑,例如藉由在每一各自層形成之後原位摻雜或使用離子植入步驟。
同時,包括基板100之半導體層121之第二半導體結構(在HFET區域20中保持未凹進)可有利地為Si層,但SiGe層亦可行。Si或SiGe層可根據將形成之裝置之預期導電類型來摻雜,或可不摻雜。
在圖5中,已移除HFET區域20中之遮罩102以藉此暴露HFET區域20之上表面(即,由半導體層121之上表面形成)。絕緣層140可保留以界定VFET區域10與HFET區域20之間的一絕緣邊界。可藉由回蝕(藉由濕式或乾式蝕刻)及/或拋光(例如藉由化學機械拋光(CMP))來移除遮罩102。若VFET區域10中之第一半導體結構之上表面在其磊晶生長之後不與HFET區域20中之第二半導體表面之上表面完全齊平,則可使用拋光來使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之上表面共面。無論如何,在圖5所展示之階段中,基板100可具有遍佈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延伸之一共同平面上表面。 半導體結構圖案化
圖6至圖8展示與半導體結構圖案化有關之程序步驟,其包括在VFET區域10中形成VFET裝置之數個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及在HFET區域20中形成HFET裝置之數個第二半導體結構120。
在圖6中,已在基板100之平面表面上方形成一遮罩層131。遮罩層131可(例如)包括一基於光阻劑之遮罩或一微影堆疊131。如所展示,可在遮罩層131之前形成一覆蓋層130。覆蓋層130可(例如)由氮化物層(諸如SiN)或常用於覆蓋之一些其他材料(諸如SiOC或SiO2 )形成。進一步實例包含一抗反射塗層(例如一BARC)、一硬遮罩或一圖案化膜。
在圖7中,已圖案化遮罩層131以界定VFET區域10上方之數個離散第一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131a及HFET區域20上方之數個離散第二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131b。可使用微影來圖案化遮罩層131,且若遮罩層131由一微影堆疊形成,則可接著進行蝕刻。
在圖8中,已在同時施加於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一蝕刻步驟中圖案化VFET區域10中之第一層結構及HFET區域20中之第二層結構。在蝕刻期間,遮罩部分131a、131b可充當一蝕刻遮罩,使得在VFET區域10中形成數個第一半導體結構110且在HFET區域20中形成數個第二半導體結構120。然而,亦可首先在一第一蝕刻步驟中將由遮罩部分131a、131b形成之圖案轉印至覆蓋層130中以界定覆蓋層部分130a、130b。接著,在一後續步驟中,可使用遮罩部分131a、131b及覆蓋層部分130a、130b作為一組合蝕刻遮罩來蝕刻半導體結構。可使用適合於半導體圖案化之任何習知濕式或乾式蝕刻程序。
各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包括一下層部分112、一中間層部分114及一上層部分116,該等部分由各自原始下層111、中間層113及上層115之剩餘部分形成。各第二半導體結構120包括半導體層121之一部分。
在蝕刻之後,可移除遮罩部分131a、131b。然而,如所展示,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及第二半導體結構120可保持由覆蓋層130之剩餘部分形成之覆蓋層部分130a、130b覆蓋。
如所展示,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可形成為垂直定向之「奈米片」,即,具有一長矩形橫截面形狀。然而,亦可使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形成為垂直定向之「奈米線」,即,具有一正方形或圓形橫截面形狀。同時,如所展示,第二半導體結構120可形成為長形鰭狀結構。為易於閱讀,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將在下文中指稱「柱」,而第二半導體結構將指稱「鰭片」。
同時蝕刻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可包括將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暴露上表面部分回蝕至對應垂直位準,使得柱110及鰭片120在經回蝕表面上方呈現對應高度,或換言之,使上表面位於經回蝕表面上方之對應垂直位準處。
蝕刻可停止於下層111內,使得下層111'之一厚度部分保持未蝕刻。因此,柱110可自剩餘經回蝕下層111'垂直突出。對應地,鰭片120可自一剩餘未蝕刻半導體層部分121'垂直突出。
一柱110之下半導體層部分112及上半導體層部分116可分別用於形成最終VFET之下源極/汲極及上源極/汲極,且因此可在下文中分別指稱下源極/汲極部分12及上源極/汲極部分14。類似地,中間半導體層部分114可用於容納最終VFET之通道,且因此可在下文中指稱通道部分13。因此,通道部分13經配置於源極/汲極部分12、14中間且垂直延伸於兩者之間。換言之,源極/汲極部分12、14位於通道部分13之垂直對置端處。
此外,歸因於下層111之上文所論述摻雜,下層部分111'可與自其突出之下層部分112一起界定待形成之VFET之下源極/汲極區或或下源極/汲極區域。下層111'在本技術中亦可指稱「底部電極層」。 底部電極層分割
圖9至圖10展示與下層/底部電極111'之分割或界定有關之程序步驟,即,其包括在VFET區域10中之下層111'中形成淺溝槽絕緣區(STI)。
在圖9中,已在一絕緣層182中嵌入VFET區域10中之柱110及HFET區域20中之鰭片120。絕緣層182可(例如)由SiO2 或另一習知低K介電質形成。可藉由沈積絕緣材料(例如藉由CVD)且接著進行回蝕及/或拋光以減小絕緣層182之一厚度以暴露柱110及鰭片120之上表面(或如同所繪示之情況,暴露形成於其上之蓋130a、130b)來形成絕緣層182。
在圖10中,已在VFET區域10中之底部電極層111'中形成溝槽168。如所展示,溝槽168可完全延伸穿過底部電極層111'而至基板100之一下伏厚度部分中。因此,底部電極層111'可經分割成數個個別下層部分/底部電極111''。因此,底部電極111''可與自其突出之下層部分112一起界定VFET之下源極/汲極或下源極/汲極區域。在圖10中,溝槽168形成於柱110之每第二「列」之間。然而,此僅為一實例且同樣可依一較稀疏方式形成溝槽168,使得更多柱110可共用底部電極111''。
在圖11中,溝槽168已填充有絕緣材料以藉此用STI分離底部電極111''。絕緣材料可(例如)為相同於絕緣層182之一材料,且因此依一對應方式形成。在沈積絕緣材料之後,可執行回蝕所沈積之絕緣材料及絕緣層182以形成嵌入柱110及鰭片120之底部部分及底部電極111''之一「底部絕緣層170」。底部絕緣層170可形成有一厚度,使得絕緣層170之一上表面延伸於柱110之通道部分13下方之一垂直位準處。
根據一變型,可代以在程序之一較早階段中執行底部電極層111'分割。例如,可代以在圖案化半導體結構110、120時在下層111中圖案化對應於溝槽168之溝槽,其中程序可在界定柱110及鰭片120之後直接進行閘極形成。 閘極形成
圖11至圖24展示與閘極形成有關之程序步驟,其包括形成虛設閘極結構及隨後由最終閘極結構替換虛設閘極結構。
圖11繪示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分別具有柱110及鰭片120之後的半導體基板100之一透視圖。
下文中將論述用於形成沿柱110之通道部分13且跨鰭片120之通道部分23延伸之閘極結構151、153之例示性處理步驟。可利用一替換金屬閘極方案來形成閘極結構151、153,將參考下圖來論述替換金屬閘極方案之例示性程序步驟。
在圖12中,柱110已具有一間隔物材料117。可藉由使半導體結構110經受其中形成氧化物層之氧化程序「P」來形成間隔物材料117。如所展示,亦可在暴露於底部絕緣層170上方之鰭片120之表面上形成呈氧化物層117之形式之一間隔物。在另一實例中,可由一遮罩保護鰭片120以阻止在氧化期間氧化物形成於第二半導體結構120上。在另一實例中,可採用一蝕刻程序以自除第一半導體結構110之源極/汲極部分12、14之周邊表面之外的表面移除氧化物。
如上文所論述,形成通道部分13之中間層113及形成鰭片120之半導體層121可由不同於形成VFET區域10中之第一層結構之下層111及上層115之材料的材料形成。例如,由於SiGe已展示以比Si高得多之速率氧化(尤其在400°C至700°C之間的溫度處),因此形成SiGe之下層111及上層115及具有低於下層111及上層115之Ge含量之Si或SiGe之中間層113實現上層部分112及下層部分116之一選擇性或至少優先氧化,使得可在上層部分及下層部分上生長比在中間層部分及第二半導體結構120上更厚之氧化物層117。因此,可以經選擇使得上層部分及下層部分上之氧化物之厚度比在中間通道部分上生長更快之一溫度及壓力形成氧化物。依此方式,可在柱110之源極/汲極部分12、14之周邊表面上產生一較厚間隔物層,且在鰭片120之通道部分13之周邊表面上形成一相對較薄間隔物層或根本不形成間隔物層。間隔物層之一均勻蝕刻可導致自除源極/汲極部分12、14之外的表面(諸如(例如)通道部分13及/或鰭片120)移除間隔物材料。
圖13示意性繪示提供間隔物材料117之後的一柱110之一放大橫截面。在本實例中,柱110係由上層部分116及下層部分112及一中間層部分114形成之一柱,其中上層部分116及下層部分112形成上源極/汲極部分14及下源極/汲極部分12且中間層部分114形成垂直延伸於源極/汲極部分12、14之間的通道部分13。在氧化程序期間,已在突出高於底部絕緣層170之下層部分112之部分之周邊表面上形成一間隔物117a。進一步言之,已在上層部分116之周邊部分上形成一間隔物117c。如圖中所指示,亦已在中間層部分114之側壁部分處形成氧化物層117b。較佳地,與在下層部分112及上層部分116處之間隔物117a、117c之厚度相比,中間層部分114處之氧化物層117b相對較薄。因此,間隔物117a、117c可形成一對間隔物117a、117c,閘極可依一準確方式相對於形成VFET裝置之通道部分13之中間層部分114垂直對準於間隔物對117a、117c之間。可視情況蝕刻柱110之側壁處之氧化物層以移除或至少進一步減小中間層部分114處之氧化物層117b之厚度。
在圖14中,已在基板100之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上方形成一虛設閘極層且在兩個區域10、20上之一同時程序中將虛設閘極層圖案化為一組虛設閘極161、163。可藉由一遮罩結構161'、163' (例如包括虛設閘極161、163之頂部上所指示之硬遮罩及氮化物層)及一適合習知濕式或乾式蝕刻程序來執行圖案化。虛設閘極層可(例如)由非晶矽(a-Si)形成。在本圖所展示之VFET區域10中,三個虛設閘極161可在柱110上平行延伸。虛設閘極161之一寬度或橫向尺寸可使得虛設閘極161至少部分圍封柱110之通道部分13,如一水平面中所觀看。較佳地,可形成完全圍封通道部分13之虛設閘極161以藉此能夠形成環繞式閘極(GAA) VFET。在HFET區域20中,已圖案化虛設閘極層以形成跨鰭片120延伸之三個平行虛設閘極163。
在圖15中,已在一回蝕程序中使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凹進至可對應於最終VFET裝置之閘極長度之一厚度。較佳地,採用一垂直各向異性蝕刻程序來避免虛設閘極161之橫向修整。在蝕刻期間,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可由一蝕刻遮罩132 (諸如一基於光阻劑之遮罩或一硬遮罩)保護。蝕刻遮罩允許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向下凹進至一所要厚度,同時使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完整。可在回蝕之前自虛擬閘極161之上表面移除上述遮罩結構。在回蝕VFET區域10中之虛擬閘極161之後,可在後續處理之前移除蝕刻遮罩132及覆蓋虛設閘極163之上表面之上述遮罩結構。
在圖16中,已在(例如) SiO2 或另一絕緣材料(諸如一習知低k介電材料)之一介電層184中嵌入柱110及鰭片120。可使用(例如) CVD來沈積介電層184。可藉由(例如) CMP來回蝕及/或拋光介電層184以減小厚度,直至暴露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之上表面。歸因於先前執行之回蝕程序,VFET區域中之虛設閘極161未被暴露。如本圖中所揭示,可視情況在形成介電層184之前移除柱110之上源極/汲極部分14之周邊部分上之間隔物117c。進一步言之,上源極/汲極部分14可藉由用可磊晶生長於柱110之頂部上之一源極/汲極部分14替換上層部分116來形成。然而,此程序未繪示於本圖式中。
為接取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在介電層184中形成溝槽185。圖17中展示結果,其中已提供類似於先前用於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之回蝕中之蝕刻遮罩的一蝕刻遮罩130來保護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且界定VFET區域10中之三個虛設閘極161上方及其之間的兩個平行溝槽185。可藉由蝕刻穿過蝕刻遮罩130向下一直至底部絕緣層170來形成溝槽185。如本圖中所展示,此允許在橫向方向上自側接取及蝕刻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
圖18a至圖22b繪示其中用最終閘極結構151、153同時替換虛設閘極161、163之程序步驟。「a」圖係展示穿過VFET區域10中之柱110之一橫截面的透視圖,且「b」圖係沿HFET區域中之閘極軌跡取得之橫截面。
在圖18a及圖18b中,已在一共同蝕刻程序中移除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及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已透過形成於VFET區域10中之介電層184中之溝槽185蝕刻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161,而HFET區域20中之虛設閘極163已自暴露於介電層184中之頂面蝕刻。可在形成最終閘極結構151、153之前移除或至少薄化在結合圖12及圖13中所展示之實例所論述之氧化程序「P」期間形成於鰭片120之表面上及柱110之中間層部分114處之氧化物117。
在圖19a及圖19b中,已沈積閘極層來代替虛設閘極161、163以在VFET區域10中形成閘極結構151且在HFET區域20中形成閘極結構153。閘極層可形成於柱110周圍且跨鰭片120,且可包含由任何習知閘極介電材料(諸如HfO2 、ZrO2 、Al2 O3 或一些其他高K介電材料)形成之一閘極介電層。可藉由任何習知沈積程序(例如藉由ALD)將閘極介電層沈積為一保形薄膜。閘極層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導電層,其隨後形成於閘極介電層上。第一導電層可由一有效功函數金屬(EWF)形成。第一導電層可(例如)由一或多種p型EWF金屬(諸如TiN、TaN、TiTaN)或一或多種n型EWF金屬(諸如Al、TiAl、TiC或TiAlC)或化合物層(諸如TiN/TiAl或TiN/TaN/TiAl)形成。可藉由任何習知沈積程序(例如藉由ALD、CVD或PVD)來沈積第一導電層。閘極層可進一步包含(例如) W、Al、Co、Ni、Ru或該等材料之兩者或更多者之一合金之一第二導電層以提供具有所要電特性之一閘電極。可藉由任何習知沈積程序(例如藉由CVD或電鍍)來沈積第二導電層。可在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共同之程序中同時形成閘極結構151、153。替代地,可在兩個區域10、20共同之一程序中部分形成且在各自區域10、20特有之程序中部分形成閘極結構151、153。後者之實例可包含共同且同時形成閘極層之一或若干者,接著在區域10、20之僅一者中進行一額外處理。
可在沈積閘極層之後進行(例如)一CMP程序以暴露閘極結構151、153之一上表面且實現後續處理。
在圖20a及圖20b中,HFET區域20已由一保護性蝕刻遮罩部分132覆蓋以允許VFET區域10中之介電層184之溝槽185中之閘極結構151凹進。凹進可包括濕式或乾式蝕刻閘極金屬及閘極介電材料以形成閘極結構151。圖21a及圖21b中展示結果。
在圖22a及圖22b中,VFET區域10中之溝槽185已填充有(例如)相同於介電層184之一材料之一介電質以使彼等再次「封閉」介電層184以藉此使VFET裝置之閘極結構151由介電質覆蓋。
可自上方電接取VFET區域10中之VFET裝置之上源極/汲極部分14。在圖23中,已形成一蝕刻遮罩130,其經配置以保護HFET區域20免受蝕刻且界定VFET區域10中之源極/汲極接觸結構。
在圖24中,已藉由蝕刻穿過蝕刻遮罩130向下至VFET裝置之上源極/汲極部分14且用一接觸金屬(諸如(例如) Al、Co、Ni、W或Ru)填充溝槽來形成源極/汲極接觸結構155,其亦可指稱「頂部電極」。可視情況在沈積接觸金屬之前在上源極/汲極部分14上磊晶生長摻雜半導體材料以形成擴大上源極/汲極部分來促進與源極/汲極接觸結構155電接觸。替代地,可藉由在上源極/汲極部分14上沈積及圖案化一金屬層來形成頂部電極155,且接著用一介電材料覆蓋圖案化層。VFET裝置之下源極/汲極部分12可依一習知方式電連接,例如,藉由形成與底部電極111''接觸之垂直導電通路,例如在所繪示區段外部之一區域中。
亦可在鰭片120上磊晶生長源極/汲極,其隨後可依本技術中本身已知之一方式與對應源極/汲極接觸結構接觸以藉此完成在HFET區域20中形成finFET裝置。
在上文中,已主要參考有限數目個實例描述本發明。然而,熟習技術者應易於瞭解,除上文所揭示之實例之外的實例同樣可在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內。儘管在上文中,第一層結構包括三個層,但亦可依一對應方式形成包括三個以上層之一第一層結構,其中可形成包括配置於一或多個下半導體層部分(例如具有不同Ge含量之SiGe層)與一或多個上半導體層部分(例如具有不同Ge含量之SiGe層)之間的一通道部分之一柱110。
另外或替代地,HFET區域20之第二層結構可包括一個以上半導體層,諸如一下磊晶半導體犧牲層(例如SiGe)上之一上磊晶半導體通道層(例如Si)之一堆疊或此一堆疊之重複。此一雙層或多層結構可用於藉由在一選擇性蝕刻中在閘極形成之前移除犧牲層來形成堆疊水平NWFET或NSFET,如本技術本身已知。因此,第二層結構可包括不同材料(例如Si1-a Gea 及Si1-b Geb ,其中a≠b)之至少兩個磊晶生長半導體層(例如一犧牲層及一通道層)。取決於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相對厚度,可在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之任一者中執行凹進,使得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可形成有共面上表面。例如,若第二層結構之構成層形成有厚度,使得在第二層結構及第一層結構兩者生長於一共同平面表面上時,第二層結構之一高度將超過第一層結構之一高度,則方法可包括在形成第二層結構之前,使基板100之HFET區域20凹進至對應於第一層結構及第二層結構之該高度差的一深度。其後,可在凹進HFET區域20中形成第二層結構。可在非凹進VFET區域10中形成第一層結構。其後,方法可繼續圖案化VFET區域10中之柱110及HFET區域中之鰭片120,如上文所闡述。
另外,儘管上述方法包括一RMG流程,但一先閘極方法亦可行。即,可在無任何先前虛設閘極形成之情況下形成包括閘極金屬之「最終」閘極結構。熟習技術者應瞭解,在一先閘極方法中,可藉由在VFET區域10及HFET區域20中沈積閘極介電質及金屬層且隨後在數個金屬及介電質蝕刻步驟中沿各自通道部分圖案化VFET及HFET之閘極結構來形成閘極結構。類似於VFET區域10中之虛設閘極之上文所論述之凹進,可執行VFET區域10中之閘極結構之一選擇性凹進以界定VFET之閘極長度。其後,方法可繼續頂部接點形成,如上文所闡述。
10: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FET)裝置(VFET)區域 12:下源極/汲極部分 13:通道部分 14:上源極/汲極部分 20:水平通道FET裝置(HFET)區域 23:通道部分 100:半導體基板/結構 102:遮罩層/遮罩 110:第一半導體結構/柱 111:下半導體層 111':下層/底部電極/下層部分/底部電極層 111'':下層部分/底部電極 112:下層部分 113:中間半導體層 114:中間層部分 115:上半導體層 116:上層部分 117:間隔物材料/氧化物層/氧化物 117a:間隔物 117b:氧化物層 117c:間隔物 120:第二半導體結構/鰭片 121:半導體層 121':剩餘未蝕刻半導體層部分 130:覆蓋層/蝕刻遮罩 130a:覆蓋層部分/蓋 130b:覆蓋層部分/蓋 131:微影堆疊/遮罩層 131a:第一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 131b:第二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 132:進一步遮罩/蝕刻遮罩/保護性蝕刻遮罩部分 140:絕緣層 151:閘極結構 153:閘極結構 155:源極/汲極接觸結構/頂部電極 161:虛設閘極 161':遮罩結構 163:虛設閘極 163':遮罩結構 168:溝槽 170:絕緣層 182:絕緣層 184:介電層 185:溝槽 P:氧化程序
參考附圖,將透過以下繪示性而非限制性詳細描述來較佳理解本發明之以上及額外目的、特徵及優點。在圖式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相同元件符號將用於相同元件。
圖1至圖24繪示用於形成一半導體裝置之一方法。
10: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FET)裝置(VFET)區域
20:水平通道FET裝置(HFET)區域
100:半導體基板/結構
110:第一半導體結構/柱
111':下層/底部電極/下層部分/底部電極層
112:下層部分
114:中間層部分
116:上層部分
121':剩餘未蝕刻半導體層部分
130a:覆蓋層部分/蓋
130b:覆蓋層部分/蓋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形成一半導體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導體基板(100),該半導體基板(100)包括: 一垂直通道場效電晶體(VFET)裝置區域(10)中之一第一層結構,其包括一下半導體層(111)、該下半導體層上方之一中間半導體層(113)及該中間半導體層上方之一上半導體層(115),及 一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20)中之一第二層結構,其包括至少一半導體層(121), 其中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具有不同組合物且其中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該基板之一表面與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該基板之一表面共面; 形成一遮罩(131)以界定該VFET裝置區域上方之一第一半導體結構遮罩(131a)部分及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上方之一第二半導體結構遮罩部分(131b);及 藉由在使用該遮罩作為一蝕刻遮罩時同時蝕刻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來圖案化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以藉此形成: 一第一半導體結構(110),其用於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垂直通道FET裝置(12),該第一半導體結構包括一下層部分(112)、一中間層部分(114)及一上層部分(116),及 一第二半導體結構(120),其用於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水平通道FET裝置(22)。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之該等組合物具有至少以下不同點:由不同數目個層組成;或該第一層結構包括不同於該第二層結構之一材料之至少一層;或若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由相同數目個層組成,則該第一層結構之一對相鄰層之間的一介面之一垂直位準落於該第二層結構之一層內。
  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同時蝕刻包括將該第一層結構及該第二層結構之暴露表面部分回蝕至對應垂直位準,使得該第一半導體結構及該第二半導體結構在該共同垂直位準上方呈現對應高度。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層結構之該等層係磊晶生長之半導體層且該第二層結構包括至少兩個磊晶生長之半導體層,且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使該基板凹進於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或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之至少一者中,使得該第一半導體結構之該等磊晶生長層之一上表面及該第二層結構之該等磊晶生長層之一上表面形成共面上表面。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該第一層結構包括: 使該基板凹進於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及 隨後磊晶生長包括下半導體層、中間半導體層及上半導體層之該第一層結構,使得該第一層結構之一上表面變成與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該基板之該表面共面。
  6. 如請求項4或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生長該第一層結構之前,在該基板之該凹進期間所形成之該基板之一側壁上形成一絕緣層(140)。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該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第一閘極結構(151),該第一閘極結構沿由該第一半導體結構之一中間層部分形成之一通道部分(13)延伸;及在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形成該水平通道FET裝置之一第二閘極結構(153),該第二閘極結構沿該第二半導體結構之一通道部分(23)延伸。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形成一底部絕緣層(170),該底部絕緣層(170)嵌入該第一半導體結構及該第二半導體結構之一各自底部部分且具有在該第一半導體結構之該中間層部分下方之一垂直位準處延伸之一上表面;及 隨後在該底部絕緣層上形成該等閘極結構。
  9. 如請求項7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使該第一閘極結構凹進於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以界定該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閘極長度。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在該凹進之前,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之上表面位於對應垂直位準處。
  11. 如請求項7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等閘極結構包括同時圖案化形成於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及該水平通道FET裝置區域中之一閘極層(150)。
  12. 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包括一各自閘極電極(152、154)。
  13. 如請求項7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閘極結構及該第二閘極結構係包括一各自虛設閘極(162、164)之虛設閘極結構(161、163),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在使該第一虛設閘極結構(161)之該虛設閘極(162)凹進以界定該垂直通道FET裝置之一閘極長度之後,將該第一半導體結構及該第二半導體結構嵌入具有一高度之一介電層中以暴露該第二虛設閘極結構之該虛設閘極之一上表面且覆蓋該第一虛設閘極結構之該凹進虛設閘極之一上表面; 在該介電層中形成一溝槽以暴露該垂直通道FET裝置區域之該虛設閘極;及 同時用一各自閘極電極(152、154)替換該第一虛設閘極結構及該第二虛設閘極結構(161、163)之該等各自虛設閘極(162、164)。
  14. 如請求項7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中間層由不同於形成該下層之一材料及形成該上層之一材料的一材料形成,且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形成該第一閘極結構之前,在該下層部分及該上層部分之周邊表面上形成一間隔物(117)。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形成該間隔物包括: 使該第一半導體結構(110)經受氧化處理以藉此在該下層部分及該上層部分之該等周邊表面及該中間層部分之周邊表面上形成氧化物層,使得該下層部分及該上層部分具有比該通道部分更厚之氧化物層部分。
  1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下層包括Si1-x Gex ,該中間層包括Si1-y Gey ,且該上層包括Si1-z Gez , 其中0<x,z≤1,及0≤y<x, z。
TW109110324A 2019-04-01 2020-03-26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TW2021056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66623.9 2019-04-01
EP19166623 2019-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617A true TW202105617A (zh) 2021-02-01

Family

ID=6610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324A TW202105617A (zh) 2019-04-01 2020-03-26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2725A1 (zh)
CN (1) CN111799221A (zh)
TW (1) TW20210561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12725A1 (en) 2020-10-01
CN111799221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2419B2 (en) Stacked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s) with shared and non-shared gates
US1062974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160204194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finfet with epitaxy source/drain
KR102285641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15004185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05011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424370B1 (ko)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71150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dummy gate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stress
TW201715588A (zh) 具有整合式高k金屬閘之非揮發性分離閘記憶體單元,及其製作方法
TWI752727B (zh) 形成具有分離閘極非揮發性記憶體單元、具有平面通道區域之高電壓(hv)元件及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邏輯元件之裝置的方法
US11038039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90081156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Vertical Channel Device, and a Vertical Channel Device
US20140353753A1 (en)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evice with reduced overlap capacitance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stability
JP5676786B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711567B2 (en)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cointegrating a FET transistor and an OxRAM memory location
US1079028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11217488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105617A (zh) 一種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US1120109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channel FET and the vertical channel FET
WO2007054844A2 (en) Vertical 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67070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2039301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20210249531A1 (en) Nanostructure Device and Method
US10056378B2 (en) Silicon nitride fill for PC gap regions to increase cell density
CN115332171A (zh) 集成电路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