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1569A - 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1569A TW202101569A TW109116838A TW109116838A TW202101569A TW 202101569 A TW202101569 A TW 202101569A TW 109116838 A TW109116838 A TW 109116838A TW 109116838 A TW109116838 A TW 109116838A TW 202101569 A TW202101569 A TW 20210156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processing
- fluid
- pressure
- val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4—Cleaning involving contact with liqu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021—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liquid gases or supercritical fl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4—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a combination of oper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05—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dipping them into or mixing them with a chemical liquid, e.g. organic; chemical, e.g. organic, dewatering ai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6—Apparatus for sealing, encapsulating, glassing, decapsulating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horizontal transfer of a single workpie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101—Cleaning only involving supercritical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改善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的乾燥處理後之晶圓的潔淨度。基板處理裝置,包含:處理容器,具備可收納表面由液體潤濕的狀態之基板的處理空間;處理流體供給部,朝向液體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往處理空間供給;第1排氣管線,連接至第1排氣源,將處理空間以第1排氣壓排氣;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與第1排氣源不同的第2排氣源,在第1排氣源與處理空間之間連接至第1排氣管線,通過第1排氣管線將處理空間以第2排氣壓排氣;以及控制部,控制第2排氣壓。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液體而使基板乾燥。控制部,在處理流體供給部停止將處理流體往處理空間供給的期間,使第2排氣壓較第1排氣壓更強。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在將積體電路的疊層構造形成於作為基板之半導體晶圓(下稱晶圓)等的表面之半導體裝置的製程中,施行液體處理步驟:藉由藥液等清洗液將晶圓表面之細小微塵、自然氧化膜去除等,利用液體而處理晶圓表面。已知一種方法,在藉由液體處理步驟將附著於晶圓的表面之液體等去除時,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3-12538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改善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的乾燥處理後之晶圓的潔淨度。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基板處理裝置,包含:處理容器,具備可收納表面由液體潤濕的狀態之基板的處理空間;處理流體供給部,朝向該液體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往該處理空間供給;第1排氣管線,連接至第1排氣源,將該處理空間以第1排氣壓排氣;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與該第1排氣源不同的第2排氣源,在該第1排氣源與該處理空間之間連接至該第1排氣管線,通過該第1排氣管線將該處理空間以第2排氣壓排氣;以及控制部,控制該第2排氣壓。該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該液體而使該基板乾燥。該控制部,在該處理流體供給部停止將該處理流體往該處理空間供給的期間,使該第2排氣壓較該第1排氣壓更強。
[本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則可改善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的乾燥處理後之晶圓的潔淨度。
以下,參考圖式,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予以說明。於各圖式中,有對相同或相對應之構成,給予相同或相對應之符號而省略說明的情形。
[清洗處理系統的構成]
圖1為,顯示清洗處理系統1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橫剖面俯視圖。
清洗處理系統1,具備:複數台清洗裝置2(圖1所示之例子為2台清洗裝置2),往晶圓W供給清洗液,施行清洗處理;以及複數台超臨界處理裝置3(圖1所示之例子為6台超臨界處理裝置3),使附著在清洗處理後之晶圓W的防止乾燥用之液體(本實施形態為異丙醇(IPA))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本實施形態為二氧化碳(CO2
))接觸,將其去除。
該清洗處理系統1,於載置部11載置載具100,將收納於該載具100之晶圓W,經由搬出入部12及傳遞部13而往清洗處理部14及超臨界處理部15傳遞。作為載具100,例如使用FOUP(Front-Opening Unified Pod, 前開式晶圓盒)。於清洗處理部14及超臨界處理部15中,晶圓W,首先,搬入至設置於清洗處理部14之清洗裝置2,接受清洗處理,其後,搬入至設置於超臨界處理部15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接受從晶圓W上將IPA去除的乾燥處理。圖1中,符號「121」表示在載具100與傳遞部13之間搬運晶圓W的第1搬運機構,符號「131」表示發揮作為將在搬出入部12與清洗處理部14及超臨界處理部15間搬運之晶圓W暫時載置的緩衝部之作用的傳遞架。
傳遞部13之開口部,與晶圓搬運路162相連接,沿著晶圓搬運路162設置清洗處理部14及超臨界處理部15。於清洗處理部14,包夾該晶圓搬運路162而配置各1台清洗裝置2,合計設置2台清洗裝置2。另一方面,於超臨界處理部15,包夾晶圓搬運路162,將作為施行從晶圓W將IPA去除的乾燥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而作用的超臨界處理裝置3配置各3台,合計設置6台超臨界處理裝置3。於晶圓搬運路162,配置第2搬運機構161;第2搬運機構161,以可在晶圓搬運路162內移動的方式設置。藉由第2搬運機構161接收載置於傳遞架131之晶圓W;第2搬運機構161,將晶圓W往清洗裝置2及超臨界處理裝置3搬入。另,清洗裝置2及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數量及配置態樣並無特別限定,可因應每單位時間之晶圓W的處理片數、及各清洗裝置2及各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處理時間等,以適合的態樣配置適合數量之清洗裝置2及超臨界處理裝置3。
清洗裝置2,例如構成為藉由旋轉清洗而將晶圓W逐片清洗之單片式裝置。此一情況,以水平地保持晶圓W的狀態使其繞鉛直軸線旋轉,並在適合之時序對晶圓W的處理面供給清洗用之藥液、用於將藥液洗去之沖洗液,藉而可施行晶圓W的清洗處理。在清洗裝置2使用之藥液及沖洗液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往晶圓W供給鹼性之藥液即SC1液(亦即氨水與過氧化氫溶液之混合液),將微粒或有機性之汙染物質從晶圓W去除。其後,可往晶圓W供給沖洗液即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DIW),將SC1液從晶圓W洗去。進一步,亦可往晶圓W供給酸性之藥液即稀氫氟酸水溶液(Diluted HydroFluoric acid:DHF)而將自然氧化膜去除,其後,將DIW往晶圓W供給而將稀氫氟酸水溶液從晶圓W洗去。
而後,清洗裝置2,在藥液所進行的清洗處理結束後,停止晶圓W的旋轉,作為防止乾燥用之液體將IPA往晶圓W供給,將殘存於晶圓W的處理面之DIW置換為IPA。此時,對晶圓W供給充足量之IPA,使形成有半導體的圖案之晶圓W的表面成為盛裝IPA之狀態,於晶圓W的表面形成IPA之液膜。晶圓W,維持盛裝有IPA之狀態,並藉由第2搬運機構161從清洗裝置2搬出。
如此地,給予至晶圓W的表面之IPA,發揮防止晶圓W的乾燥之作用。尤其是,為了防止從清洗裝置2往超臨界處理裝置3之晶圓W的搬運中因IPA之蒸發而在晶圓W發生所謂圖案崩塌,而使清洗裝置2,對晶圓W給予充足量之IPA,俾於晶圓W的表面形成具有較大厚度之IPA膜。
將從清洗裝置2搬出之晶圓W,藉由第2搬運機構161,以盛裝有IPA之狀態搬入至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處理容器內,於超臨界處理裝置3中施行IPA的乾燥處理。
[超臨界處理裝置]
接著,針對以超臨界處理裝置(基板處理裝置)3施行之使用超臨界流體的乾燥處理之細節予以說明。首先,說明於超臨界處理裝置3中搬入晶圓W之處理容器的構成例。
圖2為,顯示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處理容器301之一例的外觀立體圖;圖3為,顯示處理容器301之一例的剖面圖。
處理容器301,收納晶圓W,且對晶圓W使用超臨界流體等高壓之處理流體而施行處理。該處理容器301,具備:筐體狀之容器本體311,收納晶圓W;搬運口312,用於將晶圓W往容器本體311內搬入及搬出;保持板316,橫向地保持作為處理對象之晶圓W;以及第1蓋構件315,支持該保持板316,且在將晶圓W搬入至容器本體311內時將搬運口312密閉。此外,於容器本體311中之與搬運口312不同的位置,設置維修用開口321。該維修用開口321,除了維修時等以外,藉由第2蓋構件322封閉。
容器本體311,收納晶圓W,且對晶圓W施行使用處理流體的處理。容器本體311,例如為內部形成有可收納直徑300mm之晶圓W的處理空間319之容器。上述搬運口312及維修用開口321(例如與搬運口312同等之尺寸及形狀的開口),分別形成在處理空間319的兩端,皆與處理空間319連通。
此外,於容器本體311中之搬運口312側的壁部,設置排出端口314。排出端口314,與設置於處理容器301的下游側之用於使處理流體流通的排出側供給管線65(參考圖6)相連接。另,於圖2雖圖示2個排出端口314,但排出端口314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
在分別位於搬運口312之上側及下側的第1上側區塊312a及第1下側區塊312b,分別形成用於嵌入後述第1鎖定板327的嵌入孔325、323。各嵌入孔325、323,分別在上下方向(對晶圓W的面垂直之方向)貫通第1上側區塊312a及第1下側區塊312b。
保持板316,係構成為在保持晶圓W的狀態可於容器本體311之處理空間319內以水平狀態配置之薄型板狀構件,與第1蓋構件315連結。另,於保持板316之第1蓋構件315側,設置排出口316a。
於容器本體311中之前方側(Y方向負側)的區域,形成第1蓋構件收納空間324。第1蓋構件315,在將保持板316搬入至處理容器301內而對晶圓W施行超臨界處理時,收納於第1蓋構件收納空間324。此一情況,第1蓋構件315,將搬運口312封閉而將處理空間319密閉。
第1鎖定板327,設置於處理容器301之前方側。該第1鎖定板327,發揮作為在使保持板316移動至處理位置時,限制第1蓋構件315因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而移動的限制構件之作用。該第1鎖定板327,嵌入至第1下側區塊312b之嵌入孔323、及第1上側區塊312a之嵌入孔325。此時,第1鎖定板327發揮作為閂之作用,故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其前後方向(圖2及圖3中Y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而第1鎖定板327,藉由升降機構326,在嵌入至嵌入孔323、325而壓制第1蓋構件315的鎖定位置,與從該鎖定位置往下方側避讓而將第1蓋構件315釋放的釋放位置之間,往上下方向移動。在此例中,藉由第1鎖定板327、嵌入孔323與325、及升降機構326,構成限制第1蓋構件315因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而移動的限制機構。另,於嵌入孔323、325,分別設置用於使第1鎖定板327插入脫出之裕度,故在嵌入孔323、325與位於鎖定位置的第1鎖定板327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C1(參考圖3)。另,為了圖示的方便,在圖3將間隙C1誇張化地描繪。
維修用開口321,在容器本體311的壁面,設置於與搬運口312相對向的位置。如此地,藉由使維修用開口321與搬運口312相對向,而在藉由第1蓋構件315及第2蓋構件322將容器本體311密閉時,使處理空間319之壓力,對容器本體311的內面略均等地施加。因此,防止應力集中在容器本體311之特定處。然而,維修用開口321,亦可設置在與搬運口312相對向的位置以外之處,例如相對於晶圓W的進行方向(Y方向)設置在側方的壁面。
第2上側區塊321a及第2下側區塊321b,分別位於維修用開口321之上側及下側。在該第2上側區塊321a及第2下側區塊321b,分別形成用於嵌入第2鎖定板337的嵌入孔335、333。各嵌入孔335、333,分別在上下方向(對晶圓W的面垂直之方向、Z方向)貫通第2上側區塊321a及第2下側區塊321b。
於容器本體311中之裡方側(Y方向正側)的區域,形成第2蓋構件收納空間334。第2蓋構件322,除了維修時等以外,收納於第2蓋構件收納空間334,且將維修用開口321封閉。此外,於第2蓋構件322,設置供給端口313。供給端口313,設置於處理容器301的上游側,與用於使處理流體流通的第1供給管線63(參考圖6)相連接。另,於圖2雖圖示2個供給端口313,但供給端口313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
第2鎖定板337,發揮作為限制第2蓋構件322因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而移動的限制構件之作用。該第2鎖定板337,嵌入至維修用開口321周圍之嵌入孔333、335。此時,第2鎖定板337發揮作為閂之作用,故第2蓋構件322,其前後方向(Y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而第2鎖定板337,構成為在嵌入至嵌入孔333、335而將第2蓋構件322壓制的鎖定位置,與從該鎖定位置往下方側避讓而將第2蓋構件322釋放的釋放位置之間,往上下方向移動。本實施形態中,第2鎖定板337,成為以手動方式移動,但亦可設置與升降機構326略相同之升降機構,使其以自動方式移動。另,於嵌入孔333、335,分別設置用於使第2鎖定板337插入脫出之裕度,故在嵌入孔333、335與位於鎖定位置的第2鎖定板337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C2(參考圖3)。另,為了圖示的方式,在圖3將間隙C2誇張化地描繪。
本實施形態中,第2蓋構件322,與第1供給管線63相連接,於第2蓋構件322設置多個開孔332。該第2蓋構件322,發揮作為將來自第1供給管線63之處理流體往容器本體311的內部供給之流體供給頭的作用。藉此,在維修時將第2蓋構件322取下之際,可簡單地施行開孔332之清潔等維修作業。此外,於容器本體311內之搬運口312側的壁部,設置與排出端口314連通之流體排出頭318。於該流體排出頭318亦設置多個開孔。
第2蓋構件322及流體排出頭318,以相互對向的方式設置。作為流體供給部而作用之第2蓋構件322,實質上朝向水平方向往容器本體311內供給處理流體。此處所述之水平方向,係與重力所作用之鉛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般為與保持在保持板316之晶圓W的平坦表面所延伸之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將容器本體311內之流體排出的流體排出部而作用之流體排出頭318,將容器本體311內的流體,通過設置於保持板316之排出口316a,往容器本體311外引導而排出。經由流體排出頭318往容器本體311外排出之流體,除了包含經由第2蓋構件322而供給至容器本體311內之處理流體以外,包含從晶圓W的表面溶入處理流體之IPA。如此地,藉由從第2蓋構件322的開孔332往容器本體311內供給處理流體,另藉由經由流體排出頭318的開孔將流體從容器本體311內排出,而於容器本體311內,形成與晶圓W的表面略平行地流動之處理流體的層流。
此外,於容器本體311中之搬運口312側的側面與維修用開口321側的側面,分別連接真空抽吸管348、349。真空抽吸管348、349,分別和容器本體311中之第1蓋構件收納空間324側的面與第2蓋構件收納空間334側的面連通。該真空抽吸管348、349,分別發揮藉由真空抽吸力將第1蓋構件315及第2蓋構件322往容器本體311側吸拉之作用。
此外,於容器本體311的底面,形成將處理流體往容器本體311的內部供給之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與將高壓流體往容器本體311內供給之第2供給管線64相連接(參考圖6)。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實質上從下方朝向上方往容器本體311內供給處理流體。從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供給之處理流體,從晶圓W的背面,通過設置於保持板316之排出口316a而迴流至晶圓W的表面,與來自第2蓋構件322之處理流體,一同通過設置於保持板316之排出口316a而從流體排出頭318排出。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的位置,例如宜為導入至容器本體311內之晶圓W的下方,更宜為晶圓W之中心部的下方。藉由此一方式,可使來自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之處理流體均勻地往晶圓W的表面迴流。
如圖3所示,於容器本體311的上下兩面,設置例如由捲帶式加熱器等電阻發熱體構成之加熱器345。加熱器345,與電源部346相連接,將電源部346的輸出增減,可將容器本體311及處理空間319之溫度,例如維持在100℃~300℃的範圍。
[維修用開口周邊的構成]
接著,參考圖4及圖5,針對維修用開口321之周圍的構成進一步說明。圖4及圖5為,顯示維修用開口321之周邊的剖面圖。
如圖4及圖5所示,於第2蓋構件322中之處理空間319側的側壁,以包圍對應於維修用開口321之邊緣的位置之方式形成凹部328。藉由將密封構件329嵌入至該凹部328內,而於與維修用開口321周圍的側壁面抵接之第2蓋構件322側的側壁面,配置密封構件329。
密封構件329,形成為環狀俾可包圍維修用開口321。此外,密封構件329的剖面形狀成為U字形。於圖4及圖5所示之密封構件329中,沿著環狀之密封構件329的內周面,形成U字形的缺口329a。換而言之,於密封構件329,形成被U字形地包圍之內部空間(缺口329a)。
藉由利用設有該密封構件329之第2蓋構件322將維修用開口321的周圍封閉,而使密封構件329,配置於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的對向面之間,俾將第2蓋構件322與處理空間319之間的間隙封閉。而該間隙,係形成於容器本體311內之維修用開口321的周圍,故沿著密封構件329的內周面而形成之缺口329a,成為與該處理空間319連通的狀態。
缺口329a與處理空間319連通之密封構件329,暴露在處理流體的環境氣體,而有處理流體溶出樹脂或橡膠等成分或包含在其中的雜質之情況。因而,密封構件329,至少將朝向處理空間319開口的缺口329a之內側,以對液體IPA、處理流體具有耐蝕性的樹脂構成。作為此等樹脂之例子,可藉舉聚醯亞胺、聚乙烯、聚丙烯、對二甲苯、聚醚醚酮(PEEK),宜使用即便往處理流體中溶出微量成分,對半導體裝置影響仍少之非氟系的樹脂。
此處,針對在處理容器301內使用高壓之處理流體對晶圓W施行處理時的具備密封構件329之處理容器301的作用予以說明。
首先,在未往處理空間319供給高壓之處理流體,而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未提高的情況,藉由來自真空抽吸管349(參考圖2及圖3)之抽吸力,將第2蓋構件322往容器本體311側吸拉。此時,如圖4所示,第2蓋構件322及容器本體311的側壁面彼此直接對向而將密封構件329壓扁,將維修用開口321之周圍氣密性地封閉。由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壓扁之密封構件329,往缺口329a變窄的方向變形。在缺口329a未完全封閉的情況,於此一時間點,處理空間319內的環境氣體,經由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而往缺口329a內流入。
另一方面,在從開孔332往處理空間319內供給高壓之處理流體的情況,第2蓋構件322,往遠離維修用開口321之方向移動。亦即,第2蓋構件322,由於從處理流體受到的壓力,而移動維修用開口321周圍的嵌入孔335、333,與第2鎖定板337之間的間隙C2(參考圖3)之距離。若因第2蓋構件322的移動,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擴大,則缺口329a因具有彈性之密封構件329的復原力而擴大,如圖5所示,處理空間319之環境氣體(處理流體)亦進一步進入至缺口329a(內部空間)內。
若處理流體進入至缺口329a內,則從缺口329a之內側將密封構件329推壓擴展開,使將密封構件329的外周面(與缺口329a為相反側的面)朝向第2蓋構件322之凹部328側的面、及容器本體311的側壁面抵緊之力作用。藉此,使密封構件329的外周面,與第2蓋構件322及容器本體311密接,將此等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氣密性地封閉。此種密封構件329,具備可藉由從處理流體受到的力而變形之彈性,且可抵抗處理空間319與外部之壓力差(例如16~20MPa程度)而維持將間隙氣密性地封閉的狀態。
另,本實施形態中,關於容器本體311之搬運口312,亦與維修用開口321同樣地藉由第1蓋構件315而密閉。
亦即,如圖3所示,於第1蓋構件315之處理空間319側的側壁,以包圍對應於搬運口312之邊緣的位置之方式形成凹部338。藉由將密封構件339嵌入至該凹部338內,而於與搬運口312周圍的側壁面抵接之第1蓋構件315側的側壁面,配置密封構件339。
密封構件339,形成為環狀俾可包圍搬運口312。此外,密封構件339的剖面形狀成為U字形。如此地,藉由利用設有密封構件339之第1蓋構件315將搬運口312封閉,而使密封構件339配置於第1蓋構件315與容器本體311的對向面之間,俾將第1蓋構件315與搬運口312之間的間隙封閉。除此之外,用於利用第1蓋構件315及密封構件339將搬運口312封閉的構成,與上述用於將維修用開口321封閉的構成略相同。
[超臨界處理裝置的系統全體之構成]
圖6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系統全體之構成例的圖。
於較處理容器301更為上游側,設置流體供給槽51;從流體供給槽51,往超臨界處理裝置3中用於使處理流體流通的供給管線,供給處理流體。於流體供給槽51與處理容器301之間,從上游側起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流通開關閥52a、孔口55a、濾網57及流通開關閥52b。另,此處所述之上游側及下游側的用語,係以供給管線中之處理流體的流動方向為基準。
流通開關閥52a,係調整來自流體供給槽51之處理流體的供給之開啟(On)及關閉(Off)的閥,在開啟狀態使處理流體往下游側的供給管線流動,在關閉狀態使處理流體不往下游側的供給管線流動。流通開關閥52a處於開啟狀態之情況,例如將16~20MPa(百萬帕)程度的高壓之處理流體,從流體供給槽51經由流通開關閥52a而往供給管線供給。孔口55a,發揮調整從流體供給槽51供給之處理流體的壓力之作用,可使例如壓力調整為16MPa程度之處理流體,往較孔口55a更為下游側的供給管線流通。濾網57,將從孔口55a送至之處理流體所含有的異物除去,使乾淨的處理流體往下游側流動。
流通開關閥52b,係調整處理流體之往處理容器301的供給之開啟及關閉的閥。將從流通開關閥52b往處理容器301延伸的第1供給管線63,連接至上述圖2及圖3所示之供給端口313,將來自流通開關閥52b之處理流體,經由圖2及圖3所示之供給端口313及第2蓋構件322而往處理容器301的容器本體311內供給。
另,圖6所示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於濾網57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中,使供給管線分支。亦即,使經由流通開關閥52c及孔口55b而連接至處理容器301的供給管線(第2供給管線64)、經由流通開關閥52d及止回閥58a而連接至吹掃裝置62的供給管線、及經由流通開關閥52e及孔口55c而連接至外部的供給管線,從濾網57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的供給管線分支而延伸。
將經由流通開關閥52c及孔口55b而與處理容器301相連接的第2供給管線64,連接至上述圖2及圖3所示之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將來自流通開關閥52c之處理流體,經由圖2及圖3所示的底面側流體供給部341而往處理容器301的容器本體311內供給。第2供給管線64,亦可作為用於將處理流體往處理容器301供給之輔助性流路而使用。例如可如同處理流體之往處理容器301的供給開始之最初等般,在往處理容器301供給較多量之處理流體時將流通開關閥52c調整為開啟狀態,將藉由孔口55b調整過壓力之處理流體往處理容器301供給。
經由流通開關閥52d及止回閥58a而連接至吹掃裝置62的供給管線,係用於往處理容器301供給氮等惰性氣體的流路,在停止從流體供給槽51對處理容器301之處理流體的供給之期間利用。例如在將處理容器301以惰性氣體填滿而保持潔淨狀態的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d及流通開關閥52b調整為開啟狀態,將從吹掃裝置62送至供給管線之惰性氣體,經由止回閥58a、流通開關閥52d及流通開關閥52b而往處理容器301供給。
經由流通開關閥52e及孔口55c而連接至外部的供給管線,係用於將處理流體從供給管線排出的流路。例如,在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電源關閉關閉時,將殘存於流通開關閥52a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的供給管線內之處理流體往外部排出之際,將流通開關閥52e調整為開啟狀態,使流通開關閥52a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的供給管線連通至外部。
於較處理容器301更為下游側,從上游側起朝向下游側,依序設置流通開關閥52f、排氣調整閥59、濃度量測感測器60及流通開關閥52g。
流通開關閥52f,係調整來自處理容器301之處理流體的排出之開啟及關閉的閥。在從處理容器301將處理流體排出的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f調整為開啟狀態;在未從處理容器301將處理流體排出的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f調整為關閉狀態。另,在處理容器301與流通開關閥52f之間延伸的供給管線(排出側供給管線65),連接至圖2及圖3所示之排出端口314。將處理容器301的容器本體311內之流體,經由圖2及圖3所示之流體排出頭318及排出端口314,朝向流通開關閥52f輸送。流通開關閥52f為第1開閉閥的一例。
排氣調整閥59,係調整來自處理容器301的流體之排出量的閥,例如可由背壓閥構成。排氣調整閥59之開度,因應來自處理容器301之流體的期望排出量,而在控制部4之控制下適當地調整。本實施形態,例如施行從處理容器301將流體排出的處理,直至處理容器301內之流體的壓力成為預先決定的壓力為止。因此,可在處理容器301內之流體的壓力到達預先決定的壓力時,調整排氣調整閥59之開度俾從開啟狀態轉移為關閉狀態,停止來自處理容器301之流體的排出。排氣調整閥59為背壓閥的一例。
濃度量測感測器60,係量測從排氣調整閥59送至之流體所含有的IPA濃度之感測器。
流通開關閥52g,係調整來自處理容器301的流體之往外部的排出之開啟及關閉的閥。在將流體往外部排出之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g調整為開啟狀態;在未排出流體之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g調整為關閉狀態。另,於流通開關閥52g的下游側,設置排氣調整針閥61a及止回閥58b。排氣調整針閥61a,係調整經由流通開關閥52g送至之流體的往外部之排出量的閥;排氣調整針閥61a之開度,因應流體的期望排出量而調整。止回閥58b,係防止排出的流體之逆流的閥,發揮將流體確實地往外部排出之作用。
另,圖6所示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於濃度量測感測器60與流通開關閥52g之間中,使供給管線分支。亦即,使經由流通開關閥52h而連接至外部的供給管線、經由流通開關閥52i而連接至外部的供給管線、及經由流通開關閥52j而連接至外部的供給管線,從濃度量測感測器60與流通開關閥52g之間的供給管線分支而延伸。
流通開關閥52h及流通開關閥52i,與流通開關閥52g同樣地,係調整流體之往外部的排出之開啟及關閉的閥。於流通開關閥52h的下游側,設置排氣調整針閥61b及止回閥58c,施行流體的排出量之調整及流體的逆流防止。於流通開關閥52i的下游側設置止回閥58d,防止流體的逆流。流通開關閥52j,亦為調整流體之往外部的排出之開啟及關閉的閥;於流通開關閥52j的下游側設置孔口55d,可從流通開關閥52j經由孔口55d而將流體往外部排出。然則,圖6所示之例子中,經由流通開關閥52g、流通開關閥52h及流通開關閥52i而往外部輸送之流體的目的地,與經由流通開關閥52j而往外部輸送之流體的目的地不同。因此,亦可將流體,例如經由流通開關閥52g、流通開關閥52h及流通開關閥52i而往未圖示之回收裝置輸送,另一方面,經由流通開關閥52j而往大氣釋出。
使流通開關閥52g、流通開關閥52h及流通開關閥52i之下游側的供給管線,分支為2條第1排氣管線66及第2排氣管線67。第1排氣管線66與工廠等的排氣管線連結。於工廠等的排氣管線,設置第1排氣源。第2排氣管線67,經由噴射器71a而與工廠等的排氣管線連結。噴射器71a,從流體供給源72a接收空氣等流體的流通,將第2排氣管線67之內部減壓而強制排氣。於噴射器71a與流體供給源72a之間,設置流通開關閥52k。流通開關閥52k,係調整從流體供給源72a往噴射器71a之流體的供給之開啟及關閉的閥。在流通開關閥52k為關閉狀態中,流體並未於噴射器71a流通,故未施行噴射器71a所進行的第2排氣管線67之強制排氣。在流通開關閥52k為開啟狀態中,流體於噴射器71a流通,施行噴射器71a所進行的第2排氣管線67之強制排氣。因此,若在第2排氣管線67與處理容器301之間的排出側供給管線65開放之狀態下,將流通開關閥52k調整為開啟狀態,則將排出側供給管線65之內部強制排氣。於工廠等的排氣管線,設置第1排氣源。噴射器71a,包含於第2排氣源。流通開關閥52k為第2開閉閥的一例。運作時的噴射器71a所產生之排氣壓,較工廠等的排氣管線所產生之排氣壓更強。工廠等的排氣管線所產生之排氣壓為第1排氣壓的一例,噴射器71a所產生之排氣壓為第2排氣壓的一例。第2排氣源,亦可取代噴射器71a而具備真空泵。
將流體從處理容器301排出的情況,將流通開關閥52g、流通開關閥52h、流通開關閥52i及流通開關閥52j中之1個以上的閥調整為開啟狀態。尤其是,亦可在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電源關閉時,將流通開關閥52j調整為開啟狀態,將殘存在濃度量測感測器60與流通開關閥52g之間的供給管線之流體,往外部排出。
另,於上述供給管線,設置檢測流體的壓力之壓力感測器、及檢測流體的溫度之溫度感測器。圖6所示之例子中,於處理容器301與流通開關閥52f之間設置壓力感測器53,設置用於檢測處理容器301的內部即容器本體311內之流體的溫度之溫度感測器54。壓力感測器及溫度感測器,亦可因應必要而設置於供給管線之各式各樣的場所。
此外,在超臨界處理裝置3中處理流體所流通的任意處,設置加熱器H。於圖6,將加熱器H圖示在較處理容器301更為上游側的供給管線(亦即流通開關閥52a與孔口55a之間、孔口55a與濾網57之間、濾網57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及流通開關閥52b與處理容器301之間)中,但亦可於包含較處理容器301及較處理容器301更為下游側的供給管線之其他處,設置加熱器H。因此,亦可於從流體供給槽51至將供給之處理流體往外部排出為止的全部流路中,設置加熱器H。此外,尤其是從調整往處理容器301供給之處理流體的溫度之觀點來看,宜於可調整在較處理容器301更為上游側流動之處理流體的溫度之位置,設置加熱器H。
圖7為,顯示控制部4的功能構成之方塊圖。控制部4,從圖6所示之各種要素接收量測訊號,此外,往圖6所示之各種要素發送控制指示訊號。例如,控制部4,接收壓力感測器53、溫度感測器54及濃度量測感測器60的量測結果。此外,控制部4,往流通開關閥52a~52k、排氣調整閥59及排氣調整針閥61a~61b發送控制指示訊號。另,控制部4可接收發送的訊號並無特別限定。
[超臨界乾燥處理]
接著,針對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的IPA之乾燥機制予以說明。
圖8為用於說明IPA之乾燥機制的圖,係簡略地顯示晶圓W所具有的作為凹部之圖案P的放大剖面圖。
超臨界處理裝置3中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R導入至處理容器301之容器本體311內的最初,如圖8(a)所示,於圖案P間僅充填IPA。
圖案P間之IPA,藉由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R接觸,而緩緩地溶解至處理流體R,如圖8(b)所示緩緩地與處理流體R置換。此時,於圖案P間,除了IPA及處理流體R以外,存在混合有IPA與處理流體R之狀態的混合流體M。
而後,隨著在圖案P間由IPA往處理流體R的置換之進行,而從圖案P間將IPA去除,最終如圖8(c)所示,僅以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R填滿圖案P間。
從圖案P間將IPA去除後,藉由使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下降至大氣壓,而如圖8(d)所示,處理流體R從超臨界狀態改變為氣體狀態,圖案P間僅由氣體占據。如此地,去除圖案P間之IPA,晶圓W的乾燥處理結束。
以上述圖8(a)~(d)所示之機制為背景,本實施形態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如同以下地施行IPA之乾燥處理。
亦即,藉由超臨界處理裝置3施行之基板處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將在圖案P盛裝有防止乾燥用的IPA之晶圓W搬入至處理容器301的容器本體311內之步驟;經由流體供給部(亦即流體供給槽51、流通開關閥52a、流通開關閥52b及第2蓋構件322)往容器本體311內供給超臨界狀態的處理流體之步驟;以及於容器本體311內,使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施行將IPA從晶圓W去除的乾燥處理之步驟。
亦即,首先,將於清洗裝置2中實施過清洗處理之晶圓W,往超臨界處理裝置3搬運。在該清洗裝置2,依序施行例如鹼性藥液即SC1液所進行的微粒或有機性汙染物質之去除、沖洗液即去離子水(DIW)所進行的沖洗清洗、酸性藥液即稀氫氟酸水溶液(DHF)所進行的自然氧化膜之去除、DIW所進行的沖洗清洗,最後於晶圓表面盛裝IPA。而後,將晶圓W,維持此一狀態而藉由清洗裝置2搬出,往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處理容器301搬運。
往該處理容器301的搬運,例如係利用第2搬運機構161施行(參考圖1)。在往處理容器301搬運晶圓時,第2搬運機構161將晶圓W傳遞至在傳遞位置中待機的保持板316後,從保持板316之上方位置避讓。
接著,使保持板316往水平方向滑動,直至保持板316移動至容器本體311內的處理位置為止。此時,第1蓋構件315,收納於第1蓋構件收納空間324內,覆蓋搬運口312。而後,藉由來自真空抽吸管348(參考圖2及圖3)之抽吸力,將第1蓋構件315往容器本體311吸拉,藉由第1蓋構件315將搬運口312封閉。接著,藉由升降機構326使第1鎖定板327上升至鎖定位置,使第1鎖定板327與第1蓋構件315的前表面抵接,限制第1蓋構件315的移動。有因真空抽吸管348之抽吸力,而將異物從排出側供給管線65往處理空間319吸入的情形,細節將於後方詳述。
而後,在盛裝於晶圓W表面之IPA乾燥前,使流通開關閥52b、52c開放,經由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而往處理空間319供給高壓之處理流體。藉此,將處理空間319內之壓力升壓至例如14~16MPa程度。伴隨處理空間319的加壓,將設置於第1蓋構件315之凹部338的剖面U字形之密封構件339推壓擴展開,將第1蓋構件315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氣密性地封閉。
另一方面,在處理空間319內,若供給至該處理空間319內之處理流體與盛裝於晶圓W之IPA接觸,則盛裝之IPA緩緩地溶解至處理流體,緩緩地置換為處理流體。而後,隨著在晶圓W的圖案間由IPA往處理流體的置換之進行,而從圖案間將IPA去除,最終僅以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填滿圖案P間。此一結果,晶圓W的表面由液體之IPA漸置換為處理流體,但於平衡狀態中在液體IPA與處理流體之間並未形成界面,故可將晶圓W表面的流體置換為處理流體而不引起圖案崩塌。
其後,往處理空間319內供給處理流體後經過預先設定之時間,晶圓W的表面成為以處理流體置換過之狀態後,將流通開關閥52f開放,將處理空間319內之環境氣體從流體排出頭318朝向容器本體311外方排出。藉此,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逐漸降低,處理空間319內之處理流體從超臨界的狀態改變為氣體的狀態。此時於超臨界狀態與氣體之間並未形成界面,故可將晶圓W乾燥而不使表面張力作用於形成在晶圓W的表面之圖案。
藉由上述製程,於晶圓W的超臨界處理結束後,將殘存在處理空間319的氣體之處理流體排出,故從吹掃裝置62連接的供給管線供給氮等惰性氣體,朝向流體排出頭318施行吹掃。而後,以預先決定之時間的長度施行惰性氣體之供給,結束吹掃,在容器本體311內恢復為大氣壓後,使第1鎖定板327下降至釋放位置。而後,使保持板316往水平方向移動至傳遞位置,利用第2搬運機構161將結束超臨界處理之晶圓W搬出。
而在施行上述超臨界處理之間,使第2鎖定板337,上升至常時鎖定位置。藉此,使第2鎖定板337與第2蓋構件322的後表面抵接,限制第2蓋構件322的移動。而在未往處理空間319供給高壓之處理流體,容器本體311內之壓力未提高的情況,第2蓋構件322及容器本體311的側壁面彼此直接對向而將密封構件329壓扁,將維修用開口321之周圍氣密性地封閉。
另一方面,在往處理空間319供給高壓之處理流體的情況,第2蓋構件322,往遠離處理空間319之方向(Y方向正側),移動維修用開口321周圍的嵌入孔335、333,與第2鎖定板337之間的間隙C2之距離。由於第2蓋構件322移動,而使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擴大。此一情況,缺口329a因具有彈性之密封構件329的復原力而擴大,故密封構件329之外周面與第2蓋構件322、容器本體311密接,將此等第2蓋構件322與容器本體311之間的間隙氣密性地封閉。如此地,在施行上述超臨界處理之間,第2蓋構件322,維持將維修用開口321封閉的狀態。
[異物去除處理]
接著,針對利用噴射器71a的異物去除處理予以說明。
如同上述,藉由來自真空抽吸管348(參考圖2及圖3)之抽吸力,將第1蓋構件315往容器本體311吸拉,藉由第1蓋構件315將搬運口312封閉。此外,在第1鎖定板327升降時,有與第1上側區塊312a及第1下側區塊312b摩擦而產生微粒的情形,但藉由來自真空抽吸管348之抽吸力,而可將此等微粒去除。然而,有因超臨界處理而產生的殘渣等異物殘存在排出側供給管線65之情形,若通過真空抽吸管348使處理空間319為負壓,則有殘存在排出側供給管線65的異物吸入至處理空間319之情形。若在異物吸入至處理空間319之狀態下實行下一片晶圓W的超臨界處理,則吸入的異物可能附著於晶圓W。
因而,本實施形態,利用噴射器71a,將殘存在排出側供給管線65之異物去除。圖9~圖12為,顯示利用噴射器71a的異物去除處理之一例的剖面圖。
在待機狀態,如圖9(a)所示,第1蓋構件315將搬運口312封閉。此時,第1鎖定板327位於釋放位置,處理空間319之內部,例如成為大氣壓。在此等待機狀態中,亦可於處理空間319內及排出側供給管線65內存在殘渣等異物350。
其後,為了將晶圓W納入處理容器301,而如圖9(b)所示,使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往前方側(Y方向負側)滑動。此一結果,第1蓋構件315離開搬運口312,將保持板316從處理空間319取出。
接著,如圖10(a)所示,將晶圓W往保持板316傳遞。此外,在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離開搬運口312之期間,藉由控制部4將流通開關閥52k調整為開啟狀態。此一結果,噴射器71a開始運作,將噴射器71a之排氣壓較工廠等的排氣管線之排氣壓更為增強,將處理空間319內及排出側供給管線65內之異物350往外部排出。
而後,如圖10(b)所示,藉由控制部4將流通開關閥52k調整為關閉狀態。此一結果,噴射器71a的運作停止,將噴射器71a之排氣壓較工廠等的排氣管線之排氣壓更為減弱。而後,使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往裡方側(Y方向正側)滑動,使保持板316移動至容器本體311內的處理位置。此外,使真空抽吸管348(參考圖2及圖3)運作。進一步,藉由升降機構326使第1鎖定板327上升至鎖定位置。此一結果,將第1蓋構件315吸拉至容器本體311,而後藉由第1鎖定板327限制第1蓋構件315的移動。
其後,實行超臨界處理。於超臨界處理之期間,如圖11(a)所示,在處理空間319內,產生各種微粒351,但微粒351之大部分,通過排出側供給管線65而往外部排出。微粒351,例如係來自盛裝於晶圓W之IPA的微粒、或附著於晶圓W的微粒。
超臨界處理一結束,則如同上述地施行吹掃,若容器本體311內恢復為大氣壓,則如圖11(b)所示,使第1鎖定板327下降至釋放位置。
接著,為了將晶圓W取出,而如圖12(a)所示,使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往前方側(Y方向負側)滑動。此一結果,第1蓋構件315離開搬運口312,將載置晶圓W的保持板316從處理空間319取出。
而後,如圖12(b)所示,利用第2搬運機構161將晶圓W搬出。此外,在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離開搬運口312之期間,藉由控制部4將流通開關閥52k調整為開啟狀態。此一結果,噴射器71a開始運作,將噴射器71a之排氣壓較工廠等的排氣管線之排氣壓更為增強,將處理空間319內及排出側供給管線65內之微粒351往外部排出。
其後,藉由控制部4將流通開關閥52k調整為關閉狀態。此一結果,噴射器71a的運作停止,將噴射器71a之排氣壓較工廠等的排氣管線之排氣壓更為減弱。而後,使保持板316往水平方向滑動,使保持板316移動至容器本體311內的處理位置,使其呈待機狀態(圖9(a))。此時,微粒351之一部分,亦可成為異物350而存在於處理空間319內及排出側供給管線65內。
依第1實施形態,則可藉由真空抽吸管348之抽吸力將第1蓋構件315牢固地往容器本體311側吸拉。此外,可在將第1蓋構件315往容器本體311側吸拉前,施行利用噴射器71a的異物去除處理。因此,即便在1片晶圓W的超臨界處理後,異物350殘存於排出側供給管線65,仍可在至下一片晶圓W搬運至處理空間319之間,將異物350從排出側供給管線65去除。因此,在將該下一片晶圓W搬運至處理空間319後,可抑制發揮真空抽吸管348所產生之抽吸力時的異物350之往處理空間319的拉回,改善晶圓W的潔淨度。
此外,異物去除處理,可在第1蓋構件315及保持板316離開搬運口312之期間實行。亦即,異物去除處理,可在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的往處理空間319之供給停止,尚未實行乾燥處理的期間實行。因此,除了設置乾燥處理所用之期間以外,無須設置異物去除處理所用之期間,可抑制處理量的降低並改善晶圓W的潔淨度。
(第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第2實施形態予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在下述點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於流體供給槽51側的供給管線亦設置噴射器。圖13為,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超臨界處理裝置3的系統全體之構成例的圖。
如圖13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第1供給管線63及第2供給管線64,經由噴射器71b而和工廠等的排氣管線連結。例如,第1供給管線63及第2供給管線64,經由在濾網57與流通開關閥52b之間分支的供給管線而和噴射器71b連結。噴射器71b,從流體供給源72b接收空氣等流體的流通,將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之內部減壓而強制排氣。於噴射器71b與流體供給源72b之間,設置流通開關閥52l。流通開關閥52l,係調整從流體供給源72b往噴射器71b之流體的供給之開啟及關閉的閥,藉由控制部4控制。在流通開關閥52l為關閉狀態中,流體並未於噴射器71b流通,故未施行噴射器71b所進行的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之強制排氣。在流通開關閥52l為開啟狀態中,流體於噴射器71b流通,施行噴射器71b所進行的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之強制排氣。因此,若在將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開放之狀態下,將流通開關閥52l調整為開啟狀態,則將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之內部強制排氣。亦可取代噴射器71b而利用真空泵。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例如,利用噴射器71b的異物去除處理,可在與利用噴射器71a的異物去除處理相同之時序施行。依第2實施形態,即便為異物350進入至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的情況,仍可抑制來自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的異物350之往處理空間319的拉回。
此外,第1供給管線63、第2供給管線64位於真空抽吸管349附近之情況,尤其宜於維修結束後亦施行利用噴射器71b的異物去除處理。此係因有異物350因真空抽吸管349之抽吸力而往處理空間319拉回的疑慮之緣故。
(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第3實施形態予以說明。第3實施形態,在下述點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設置惰性氣體的排氣管線。圖14為,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處理容器301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如圖14所示,在第3實施形態,於容器本體311中之搬運口312側的壁部,設置排出端口362。排出端口362,與設置於處理容器301的下游側之用於使惰性氣體流通的惰性氣體之排氣管線69相連接。例如,排氣管線69,與排出側供給管線65分別設置。另,於圖14雖圖示1個排出端口362,但排出端口362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進一步,於容器本體311內之搬運口312側的壁部,設置與排出端口362連通之惰性氣體排出頭361。
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亦可將氮氣、氦氣、氖氣、氬氣等惰性氣體往處理容器301供給並實行超臨界處理。此一情況,亦可將惰性氣體排出頭361及排出端口362,使用在通過排氣管線69之惰性氣體的排氣。
於第2實施形態,亦可設置排出頭、排出端口362及排氣管線69。
以上,雖針對較佳實施形態等詳細地說明,但並未受上述實施形態等所限制,可不脫離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地,對上述實施形態等施加各種變形及置換。
1:清洗處理系統
2:清洗裝置
3:超臨界處理裝置
4:控制部
11:載置部
12:搬出入部
13:傳遞部
14:清洗處理部
15:超臨界處理部
51:流體供給槽
52a~52l:流通開關閥
53,53c:壓力感測器
54:溫度感測器
55a,55b,55c,55d:孔口
57:濾網
58a,58b,58c,58d:止回閥
59:排氣調整閥
60:濃度量測感測器
61a,61b:排氣調整針閥
62:吹掃裝置
63:第1供給管線
64:第2供給管線
65:排出側供給管線
66:第1排氣管線
67:第2排氣管線
69:排氣管線
71a,71b:噴射器
72a,72b:流體供給源
100:載具
121:第1搬運機構
131:傳遞架
161:第2搬運機構
162:晶圓搬運路
301:處理容器
311:容器本體
312:搬運口
312a:第1上側區塊
312b:第1下側區塊
313:供給端口
314,362:排出端口
315:第1蓋構件
316:保持板
316a:排出口
318:流體排出頭
319:處理空間
321:維修用開口
321a:第2上側區塊
321b:第2下側區塊
322:第2蓋構件
323,325,333,335:嵌入孔
324:第1蓋構件收納空間
326:升降機構
327:第1鎖定板
328,338:凹部
329,339:密封構件
329a:缺口
332:開孔
334:第2蓋構件收納空間
337:第2鎖定板
341:底面側流體供給部
345:加熱器
346:電源部
348,349:真空抽吸管
350:異物
351:微粒
361:惰性氣體排出頭
C1,C2:間隙
H:加熱器
M:混合流體
P:圖案
R:處理流體
W:晶圓
圖1係顯示清洗處理系統的全體構成之一例的橫剖面俯視圖。
圖2係顯示超臨界處理裝置的處理容器之一例的外觀立體圖。
圖3係顯示處理容器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4係顯示處理容器的維修用開口之周邊的剖面圖(其1)。
圖5係顯示處理容器的維修用開口之周邊的剖面圖(其2)。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超臨界處理裝置的系統全體之構成例的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部的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圖8(a)~(d)係顯示IPA之乾燥機制的圖。
圖9(a)、(b)係顯示利用噴射器的異物去除處理之一例的剖面圖(其1)。
圖10(a)、(b)係顯示利用噴射器的異物去除處理之一例的剖面圖(其2)。
圖11(a)、(b)係顯示利用噴射器的異物去除處理之一例的剖面圖(其3)。
圖12(a)、(b)係顯示利用噴射器的異物去除處理之一例的剖面圖(其4)。
圖13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超臨界處理裝置的系統全體之構成例的圖。
圖14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處理容器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3:超臨界處理裝置
51:流體供給槽
52a:52k:流通開關閥
53:壓力感測器
54:溫度感測器
55a,55b,55c,55d:孔口
57:濾網
58a,58b,58c,58d:止回閥
59:排氣調整閥
60:濃度量測感測器
61a,61b:排氣調整針閥
62:吹掃裝置
63:第1供給管線
64:第2供給管線
65:排出側供給管線
66:第1排氣管線
67:第2排氣管線
71a:噴射器
72a:流體供給源
301:處理容器
Claims (11)
-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含: 處理容器,具備有處理空間,該處理空間可收納表面由液體潤濕的狀態之基板; 處理流體供給部,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朝向該液體供給至該處理空間; 第1排氣管線,連接至第1排氣源,將該處理空間以第1排氣壓排氣; 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與該第1排氣源不同的第2排氣源,在該第1排氣源與該處理空間之間連接至該第1排氣管線,通過該第1排氣管線將該處理空間以第2排氣壓排氣;以及 控制部,控制該第2排氣壓; 該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該流體而使該基板乾燥; 該控制部,在該處理流體供給部停止將該處理流體供給至該處理空間的期間,使該第2排氣壓更高於該第1排氣壓。
- 如請求項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在該基板的乾燥結束後,使該第2排氣壓更高於該第1排氣壓。
-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在該處理流體供給部開始該處理流體的供給前,使該第2排氣壓更高於該第1排氣壓。
-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包含第1開閉閥,設置於該第1排氣管線; 該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該第1開閉閥與該第1排氣源之間。
- 如請求項第4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更包含背壓閥,設置於該第1排氣管線的該第1開閉閥與該第1排氣源之間; 該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該背壓閥與該第1排氣源之間。
- 如請求項第5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在使該第2排氣壓較該第1排氣壓更強時,使該第1開閉閥及該背壓閥呈開啟狀態。
-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1排氣管線,包含: 該處理流體流通的第1排氣管、及 惰性氣體流通的第2排氣管。
-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2排氣源,包含噴射器。
- 如請求項第8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更包含: 排氣流體供給部,供給流體至該噴射器;以及 第2開閉閥,設置於該排氣流體供給部與該噴射器之間,藉由該控制部加以控制。
-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2排氣源,包含真空泵。
-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之控制方法,用以控制基板處理裝置, 該基板處理裝置包含: 處理容器,具備有處理空間,該處理空間可收納表面由液體潤濕的狀態之基板; 處理流體供給部,將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朝向該液體供給至該處理空間; 第1排氣管線,連接至第1排氣源,將該處理空間以第1排氣壓排氣; 第2排氣管線,連接至與該第1排氣源不同的第2排氣源,在該第1排氣源與該處理空間之間連接至該第1排氣管線,通過該第1排氣管線將該處理空間以第2排氣壓排氣;以及 控制部,控制該第2排氣壓; 於該基板處理裝置之控制方法中, 該超臨界狀態之處理流體接觸該液體而使該基板乾燥; 在處理流體供給部停止將該處理流體供給至該處理空間的期間,使該第2排氣壓更高於該第1排氣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04799 | 2019-06-04 | ||
JP2019104799A JP7362300B2 (ja) | 2019-06-04 | 2019-06-04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1569A true TW202101569A (zh) | 2021-01-01 |
TWI855077B TWI855077B (zh) | 2024-09-11 |
Family
I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4545B (zh) * | 2021-05-26 | 2022-11-21 | 國立中山大學 | 晶圓常溫乾燥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4545B (zh) * | 2021-05-26 | 2022-11-21 | 國立中山大學 | 晶圓常溫乾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62300B2 (ja) | 2023-10-17 |
JP7553208B2 (ja) | 2024-09-18 |
US11557492B2 (en) | 2023-01-17 |
US20200388512A1 (en) | 2020-12-10 |
JP2020198389A (ja) | 2020-12-10 |
JP2023168535A (ja) | 2023-11-24 |
CN112038258A (zh) | 2020-12-04 |
KR20200139633A (ko) | 2020-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53208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102539404B1 (ko) | 기판 처리 장치 | |
US6319329B1 (en) | Method of cleaning objects to be processed | |
CN108155116B (zh) | 基板处理装置的清洗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的清洗系统 | |
US8235061B2 (en) |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8022861B (zh) | 基板处理装置、基板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KR101524334B1 (ko) | 액처리 장치, 액처리 방법 및 이 액처리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 |
US2005011193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wafer transport ambient | |
CN109390254B (zh) | 基片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基片处理系统 | |
CN110828332B (zh) | 基片处理装置的颗粒除去方法和基片处理装置 | |
KR102581314B1 (ko) | 기판 처리 방법, 기억 매체 및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 |
KR101171218B1 (ko) | 전면 개방 통합 포드 방식 웨이퍼 캐리어의 내부 정화 장치 및 방법 | |
TWI855077B (zh) | 基板處理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H07130699A (ja) | 基板の表面処理装置 | |
JP2020191479A (ja) |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
JP7371172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 | |
JPH07130722A (ja) | 基板処理装置 | |
KR101078536B1 (ko) | 기판 건조 장치 | |
JP4347787B2 (ja) | 基板処理装置 | |
JP2023176416A (ja) |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 |
KR20240108332A (ko) | 기판 처리 장치 | |
CN116613085A (zh) | 基板处理装置和基板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