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6018A -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6018A
TW202046018A TW109109852A TW109109852A TW202046018A TW 202046018 A TW202046018 A TW 202046018A TW 109109852 A TW109109852 A TW 109109852A TW 109109852 A TW109109852 A TW 109109852A TW 202046018 A TW202046018 A TW 2020460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beamlets
beamlet
array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7213B (zh
Inventor
馬汀諾斯 傑拉杜斯 瑪利亞 喬漢斯 梅森
彼得 保羅 漢潘尼斯
任偉明
仲瑋 陳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7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72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1Means for adjusting the foc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2Optical or photographic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01J37/222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5Diaphragms
    • H01J2237/0451Diaphragms with fixed aperture
    • H01J2237/0453Diaphragms with fixed aperture multiple aper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1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01J2237/2817Pattern insp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一細光束形成單元,該細光束形成單元經組態以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且掃描該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亦包括:一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及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且接著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Description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以及方法。
在積體電路(IC)之製造程序中,檢測未完成的或完成的電路組件以確保該等電路組件係根據設計製造且無缺陷。利用光學顯微鏡之檢測系統通常具有降至幾百奈米的影像解析度;且該影像解析度由光之波長限制。隨著IC組件之實體大小繼續縮減降至低於100或甚至低於10奈米,需要比利用光學顯微鏡之檢測系統具有較高影像解析度之檢測系統。
具有降至小於一奈米之影像解析度的基於電子束之顯微鏡,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或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充當用於檢測具有低於100奈米之特徵大小之IC組件的可實行的工具。
為了提高基於電子束之顯微鏡的產出率,使用各自具有相對較小電流之複數個電子束。該複數個電子束可分別且同時掃描樣本之表面上的複數個掃描區域。為了確保該複數個電子束在檢測期間提供高影像解析度,需要使該複數個電子束保持聚焦在樣本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帶電粒子束裝置。該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一細光束形成單元,該細光束形成單元經組態以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且掃描該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該帶電粒子束裝置亦包括:一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及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且接著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一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該方法亦包括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及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由一控制器執行之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該方法亦包括基於該經估計分離程度調整該分離程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儲存一指令集,該指令集可由一控制器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以使該控制器執行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一方法。該方法包括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該方法亦包括基於該經估計分離程度調整該分離程度。
現將詳細參考實例實施例,其在附圖中予以說明。儘管以下實施例係在利用電子束之上下文中予以描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類似地應用其他類型之帶電粒子束。
一些所揭示實施例提供帶電粒子束(例如電子束)裝置。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細光束形成單元,其經組態以在樣本上形成細光束的陣列且掃描細光束的該陣列。細光束(下文被稱作「檢測細光束」)之陣列之第一部分經組態以聚焦至聚焦平面上。細光束(下文被稱作「聚焦感測細光束」)之陣列的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聚焦平面具有散焦位準。聚焦平面與樣本之間的分離程度可基於由細光束之陣列形成之樣本的影像偵測到。分離程度可經縮減以確保細光束之陣列之第一部分經聚焦在樣本上。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術語「或」涵蓋所有可能組合,除非不可行。舉例而言,若規定資料庫可包括A或B,則除非另外具體說明或不可行,否則資料庫可包括A,或B,或A及B。作為一第二實例,若規定資料庫可包括A、B或C,則除非另外具體說明或不可行,否則資料庫可包括A,或B,或C,或A及B,或A及C,或B及C,或A及B及C。
1 為說明例示性帶電粒子束裝置100之圖,其中可實施符合所揭示實施例之控制方法。參考 1 ,帶電粒子束裝置100包括電子源101、聚光透鏡110、主要孔徑板171、源轉換單元120、初級投影成像系統130、偏轉掃描單元132及光束分離器160,其沿著主光軸100_1置放且與主光軸100_1對準。帶電粒子束裝置100亦包括次級投影成像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其沿著副光軸150_1置放且與副光軸150_1對準,該副光軸不平行於主光軸100_1。帶電粒子束裝置100進一步包括用於支撐由帶電粒子束裝置100檢測之樣本8的樣本載物台180。電子源101、聚光透鏡110、主要孔徑板171、源轉換單元120、初級投影成像系統130及偏轉掃描單元132在一起構成細光束形成單元。
電子源101經組態以發射初級電子束102,該初級電子束在主光軸100_1上具有交叉101s。源轉換單元120經組態以形成電子源101之複數個虛擬影像102_2v及102_3v。源轉換單元120包括具有複數個微偏轉器122_2及122_3之微偏轉器陣列122、具有複數個微透鏡123_1、123_2及123_3之微補償器陣列123以及包括複數個細光束限制開口121_1、121_2及121_3之細光束限制板121。微偏轉器122_2及122_3分別使初級電子束102之細光束102_2及102_3偏轉以形成虛擬影像102_2v及102_3v且垂直地入射至細光束限制板121上。細光束限制開口121_1、121_2及121_3分別切斷初級電子束102之中心部分102_1及經偏轉細光束102_2及102_3的周邊電子,且藉此限制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
聚光透鏡110經組態以聚焦初級電子束102。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倍率可經控制以調整初級電子束102之電流密度,藉此調整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密度。
初級投影成像系統130經組態以將由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形成之電子源101的影像投影至樣本8之表面7上,以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初級投影成像系統130包括傳輸透鏡133及物鏡131。物鏡131經組態以將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聚焦至樣本8之表面7上。物鏡131可包括具有前焦點之磁透鏡。傳輸透鏡133經組態以聚焦兩個離軸細光束102_2及102_3以穿過物鏡131之前焦點,以便使其垂直地降落在樣本8之表面7上。聚光透鏡110及初級投影影像系統130之場曲率像差使複數個細光束102_1至102_3聚焦至彎曲表面而非平坦表面或平面上。源轉換單元120中之該複數個微透鏡123_1至123_3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聚焦該複數個細光束102_1至102_3中的對應一者。因此,該複數個微透鏡可經設定以使所有細光束聚焦在聚焦平面上,或使細光束中之一些聚焦在聚焦平面上,且其他細光束自聚焦平面散焦。需要聚焦平面與樣本表面重合。
偏轉掃描單元132經組態以使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偏轉,以掃描樣本8之表面7上之各別掃描區域中的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因此,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係由來自各別掃描區域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產生。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係由物鏡131聚焦,且接著由光束分離器160偏轉以與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分離,且進入與副光軸150_1對準之次級投影成像系統150。
次級投影成像系統150經組態以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聚焦至電子偵測器件140之複數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中之每一者經組態以提供對應的掃描區域之影像信號。次級投影成像系統150包括防掃描偏轉器151、包括至少兩個透鏡152_1及152_2之變焦透鏡152以及防旋轉磁透鏡154。變焦透鏡152經組態以使電子偵測器件140上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之間距匹配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之間距。防掃描偏轉器151經組態以使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同步地偏轉以使其保持在對應的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內,而偏轉掃描單元132使細光束102_1、102_2及102_3偏轉。防旋轉磁透鏡154經組態以消除電子偵測器件140上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相對於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之旋轉,其中該等旋轉由包括於物鏡131中之磁透鏡引入。
1 中所說明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0為帶電粒子束裝置之實例,其中可實施符合所揭示實施例之控制方法。符合所揭示實施例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其他帶電粒子束裝置,該等其他帶電粒子束裝置包括 1 中所說明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0中的更多或更少組件及/或該等組件之不同配置。舉例而言,在一些帶電粒子束裝置中,可能不會包括聚光透鏡110。作為另一實例,在一些帶電粒子束裝置中,主要孔徑板171可置放於聚光透鏡110上方。
2 (a) 為說明細光束可用範圍200及複數個細光束210 (例如 1 中之102_1s至102_3s)之平面視圖的圖,該複數個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例如 1 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0)在經檢測樣本(例如 1 中之樣本8)上產生。在正常或檢測掃描中,每一細光束210係由偏轉單元(例如 1 之偏轉掃描單元132)偏轉以掃描樣本上之對應的掃描區域220。該複數個細光束210在一起可掃描樣本之較大掃描區230以獲得樣本之掃描區230的影像。在該複數個細光束210掃描掃描區230之後,樣本可在垂直於帶電粒子束裝置之Z方向上之主光軸(例如 1 之主光軸100_1)的X-Y平面中由樣本載物台(例如 1 之樣本載物台180)移動,使得在下一正常掃描中,該複數個細光束210可掃描樣本之下一掃描區。出於清楚起見,每一正常掃描可經標註為序號No(i),且掃描區230(i)意謂No(i)掃描中之掃描區230。No(i+1)正常掃描為緊挨No(i)正常掃描之正常掃描。下一掃描區230(i+1)鄰近於 2 (b) 中之本掃描區230(i)、接近 2 (c) 中之本掃描區230(i)且遠離 2 (d) 中之本掃描區230(i)。 2 (b) 至圖 2 (d) 中之檢測模式分別被稱作連續跳躍掃描模式、短跳躍掃描模式及長跳躍掃描模式。帶電粒子束裝置可對三個模式中之一者進行操作,或對三個模式中之一者進行操作且接著改變為對三個模式中之另一者進行操作。
由帶電粒子束裝置產生之影像之品質與該複數個細光束在樣本上之聚焦情形密切相關(亦即,該複數個細光束是否聚焦於樣本上抑或該複數個細光束之聚焦平面接近樣本之程度)。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使得該複數個細光束可聚焦於樣本表面上將為有利的。然而,當樣本在X-Y平面中移動以將下一掃描區與該複數個細光束對準時,若干因素可影響其聚焦情形。一方面,歸因於例如樣本表面之局域平坦度或在Z方向上之載物台位置的變化,樣本表面可自聚焦平面移動開。另一方面,歸因於例如聚焦該複數個細光束之聚焦透鏡(例如 1 中之聚光透鏡110、傳輸透鏡133或物鏡133)之聚焦倍率的漂移或樣本表面上之充電,聚焦平面可自樣本表面移位開。
用於控制該複數個細光束之聚焦情形的一種技術係使用光學聚焦感測器以感測樣本表面之位置變化,且將經感測位置變化回饋至控制器使得該控制器可控制樣本載物台以在Z方向上移動,從而消除樣本表面之位置變化或調整聚焦透鏡中之至少一者之聚焦倍率以使聚焦平面移動成與樣本表面重合。聚焦透鏡中之一或多個參數可影響其聚焦倍率。因此,可藉由使參數中之至少一者變化而調整聚焦倍率。因此,必須提前校準經調整參數與樣本表面之位置變化之間的關係。
提議可直接感測聚焦平面與樣本表面之間的分離程度之方法。在所揭示實施例中,帶電粒子束裝置在樣本上形成細光束之陣列,且該陣列包括複數個檢測細光束及檢測細光束周圍之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經聚焦於聚焦平面上,該聚焦平面在正常掃描中保持與樣本表面之掃描區重合。聚焦感測細光束經組態以相對於聚焦平面具有不同散焦位準。由聚焦感測細光束形成之影像可用於估計聚焦平面與樣本表面之間的真實分離程度。影像可在正常掃描或快速掃描中獲得。在快速掃描中,聚焦感測細光束或加上一個或若干檢測細光束掃描樣本。在正常掃描中,聚焦感測細光束連同檢測細光束掃描樣本。兩個正常掃描之間可存在一或多個快速掃描。
如本文中所使用,聚焦平面係指其中定位有多個細光束之焦點之虛擬平面。細光束之散焦位準係指細光束之焦點與參考點(例如參考細光束之焦點)或平行於帶電粒子束裝置之主光軸的在Z方向上之參考平面(例如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間的距離。
3 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說明細光束可用範圍300、複數個檢測細光束310及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之平面視圖的圖,該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在經檢測樣本上。聚焦感測細光束350經配置在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外部且在細光束可用範圍300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聚焦感測細光束接近且環繞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310。檢測細光束310及聚焦感測細光束350兩者均屬於由帶電粒子束裝置(例如 1 之裝置100)形成之細光束的陣列。在正常掃描中,每一檢測細光束310係由偏轉單元(例如 1 之偏轉掃描單元132)偏轉以掃描樣本之對應的檢測掃描區域320。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310在一起可掃描檢測掃描區330。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係由偏轉單元偏轉以掃描樣本之聚焦感測掃描區域360。因此,由帶電粒子束裝置獲得之影像包括檢測掃描區330及聚焦感測掃描區域360之影像。
4 (a) 至圖 4 (d) 說明檢測掃描區330及聚焦感測掃描區域360之影像如何可用於感測聚焦平面與樣本表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在No(i)正常掃描中,如 4 (a) 中所展示,細光束410_1、410_2、410_3、410_4及410_5相對於聚焦平面430具有散焦位準−2、−1、0、1及2,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310分別聚焦在該聚焦平面上。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之間存在分離間隙490。細光束410_1、410_2、410_4及410_5為該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中之四個細光束。細光束410_3可為複數個檢測細光束310中之一者或可為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中之一者。細光束410_1之焦點420_1位於聚焦平面430下方,且焦點420_1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距離為負的兩個任意單位(例如−100 nm);細光束410_2之焦點420_2位於聚焦平面430下方,且焦點420_2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距離為負的一個任意單位(例如−50 nm);細光束410_3之焦點420_3位於聚焦平面430上;細光束410_4之焦點420_4位於聚焦平面430上方,且焦點420_4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距離為正的一個任意單位(例如50 nm);且細光束410_5之焦點420_5位於聚焦平面430上方,且焦點420_5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距離為正的兩個任意單位(例如100 nm)。細光束410_1至410_5之各個散焦位準可藉由調整分別對應於細光束410_1至410_5之微透鏡(例如圖1中之微透鏡123_1至123_3)的聚焦倍率來實現。
4 (b) 說明由細光束410_1、410_2、410_3、410_4及410_5形成在聚焦平面430上之探測光點450_1、450_2、450_3、450_4及450_5之一影像。探測光點450_1至450_5之大小在細光束410_1、410_2、410_4及410_5亦聚焦於聚焦平面430上之情況下將為相同的。探測光點410_1、410_2、410_4及410_5之大小分別隨著其散焦位準之絕對值而增加。如 4 (b) 中所展示,探測光點450_3在探測光點450_1至450_5當中最小,探測光點450_2及450_4基本上相同且大於探測光點450_3,且探測光點450_1及450_5基本上相同且大於探測光點450_2及450_4。
4 (c) 說明由細光束410_1、410_2、410_3、410_4及410_5形成在樣本表面440上之探測光點460_1、460_2、460_3、460_4及460_5之影像。如 4 (c) 中所展示,探測光點450_1至450_5中之每一者之大小與其在細光束410_1至410_5中對應一者之散焦位準及樣本表面440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分離間隙490相關。焦點420_2與樣本表面440重合,相比於聚焦平面430,焦點420_1更接近於樣本表面440,且相比於樣本表面440,焦點420_3至420_5更接近於聚焦平面430。因此,探測光點460_1及460_2分別小於探測光點450_1及450_2,且探測光點460_3、460_4及460_5分別大於探測光點450_3、450_4及450_5。因此,探測光點460_2成為探測光點460_1至460_5當中最小的光點。
4 (d) 說明聚焦平面430及樣本表面440上之細光束410_1至410_5之細光束量測。具體言之,曲線470表示由細光束410_1至410_5形成在聚焦平面430上之按細光束數字次序(亦即自細光束410_1至細光束410_5)的探測光點450_1至450_5之大小。曲線480表示由細光束410_1至410_5形成在樣本表面440上之探測光點460_1至460_5之大小。若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重合,則樣本表面440上之分佈之形狀將與曲線470相同。由於已經知曉細光束410_1至410_5相對於聚焦平面430之散焦位準,因此已經知曉曲線470之形狀。藉由比較曲線470及480,可判定曲線480之形狀與曲線470之形狀不同,且因此樣本表面440不與聚焦平面430重合。另外,由於曲線480之最小值相較於曲線470向左移位一個細光束,因此可判定樣本表面440安置於聚焦平面430下方,且具有一個任意單位之分離程度(例如間隙490)。探測光點460_1至460_5之大小無法在由細光束410_1至410_5掃描之掃描區域的影像中直接量測,但可藉由分析影像來間接量測。舉例而言,掃描掃描區域之細光束之探測光點大小越小,則掃描區域之影像越清晰。因此,探測光點大小可由影像之清晰度表示,且因此圖4之(d)中之每一細光束量測可為對應的影像之清晰度。清晰度可藉由運用傅立葉分析來分析影像而加以量測。
為了準確且快速地估計分離程度,檢測細光束310及聚焦感測細光束350在屬性及掃描條件方面可不同。舉例而言,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之電流可不同於(例如低於)每一檢測細光束310之電流以便控制樣本上之充電。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之掃描區域之大小、掃描頻率或掃描方向可不同於每一檢測310之掃描區域之大小、掃描頻率或掃描方向,以便控制樣本上之充電及產出率。舉例而言,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350之掃描區域可小於每一檢測細光束310之掃描區域,以降低歸因於聚焦感測細光束之充電的影響。另外,可在使用中關於檢測模式及樣本特徵選擇聚焦感測細光束350。
若帶電粒子束裝置在中圖2之(b)及圖2之(c)中所展示之連續跳躍掃描模式或短跳躍掃描模式中操作,則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極接近本檢測掃描區230(i),且本No(i)正常掃描與下一No(i+1)正常掃描之間的時間間隔極小。因此,合理的是,假設當樣本自本檢測掃描區230(i)移動至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時,樣本表面440及聚焦平面430之位置將實質上不改變。換言之,本No(i)正常掃描中之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之間的分離程度將在下一No(i+1)掃描中保持相同。本No(i)正常掃描中之經估計分離程度為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之間的分離程度之合理估計。在開始下一No(i+1)正常掃描之前,基於 4 (d) 中所獲得之經估計分離程度,可調整檢測細光束之樣本表面440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分離間隙490,使得檢測細光束可在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聚焦在樣本表面44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離間隙490可藉由例如將樣本載物台(例如 1 之樣本載物台180)升高一個任意單位來縮減,使得樣本表面440亦升高一個任意單位以與聚焦平面430重合。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分離間隙490可藉由調整帶電粒子束裝置中之一或多個聚焦透鏡(例如圖1中之物鏡131、傳輸透鏡133或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倍率來縮減,使得聚焦平面430降低一個任意單位以與表面平面430重合。聚焦透鏡中之一或多個參數可影響其聚焦倍率。因此,可藉由使參數中之至少一者變化而調整聚焦倍率。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分離間隙490可藉由升高樣本表面440且降低聚焦平面430而加以縮減。
若帶電粒子束裝置在如圖2之(d)中所展示之長跳躍掃描模式中操作,則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並非接近本檢測掃描區230(i),且本No(i)正常掃描與下一No(i+1)正常掃描之間的時間間隔並非極小。因此,合理的是,假設當樣本自本檢測掃描區230(i)移動至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時,樣本表面440及聚焦平面430之位置可實質上改變。換言之,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之間的分離程度可實質上不同於本No(i)正常掃描中之分離程度。在此狀況下,存在估計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聚焦平面430與樣本表面440之間的分離程度之三種方式。在第一方式中,前述技術用於藉由使用光學聚焦感測器獲得樣本表面440之位置變化,且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分離程度可經估計等於本No(i)正常掃描中之經估計分離程度與樣本表面440之經估計位置變化的總和。在第二方式中,第一步驟將就在第一方式中獲得之經估計分離程度而言縮減樣本表面440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分離間隙490,且第二步驟將在快速掃描中藉由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偵測分離間隙490。在第二步驟中,僅該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中之全部或部分掃描對應的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且圖4之(a)至圖4之(d)中所展示之方法用於估計分離程度。第二步驟中所獲得之經估計分離程度被視為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分離程度。在第三方式中,僅該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中之全部或部分在快速掃描中掃描對應的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且圖4之(a)至圖4之(d)中所展示之方法用於估計分離程度。經估計分離程度被視為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分離程度。基於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之經估計分離程度(其藉由三種方式中之一種獲得),樣本表面440與聚焦平面430之間的分離間隙490可在開始下一No(i+1)正常掃描之前調整,使得檢測細光束可在下一No(i+1)正常掃描中聚焦於樣本表面440上。如上文所提及,分離間隙490可藉由在Z方向上移動樣本表面440及/或聚焦平面430來縮減。
在連續跳躍掃描模式中,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鄰近於本檢測掃描區230(i)。No(i+1)掃描之檢測掃描區域中之一或多者已經由No(i)正常掃描之對應的一或多個聚焦感測細光束掃描,No(i+1)正常掃描之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中之一或多者已經由No(i)正常掃描之對應的一或多個檢測細光束掃描。一些電荷可在經掃描檢測掃描區域及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上累積,且電荷可影響No(i+1)正常掃描中之檢測細光束及聚焦感測細光束之聚焦情形。為了縮減電荷量,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之電流可設定成小於每一檢測細光束之電流(例如對應於聚焦感測細光束之每一光束限制開口之大小小於對應於圖1中的檢測細光束之每一光束限制開口之大小)。為了降低電荷之影響,聚焦感測細光束350可相對於檢測細光束310不對稱地配置。舉例而言,如圖3中所說明,三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及兩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分別配置於檢測掃描區330之左側及右側處。為了避免在No(i+1)正常掃描之檢測掃描區域中累積電荷,當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之左側鄰近於本檢測掃描區230(i)時,可不使用檢測掃描區330之右側處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 (例如由對應的微偏轉器偏轉,該微偏轉器待由 1 中之細光束限制板121阻擋)。類似地,當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之右側鄰近於本檢測掃描區230(i)時,可不使用檢測掃描區330之左側處之聚焦感測細光束350。
在短跳躍掃描模式中,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接近本檢測掃描區230(i)。因此,連續跳躍掃描模式中所發生的可在短跳躍掃描模式中發生。前述解決方案亦可用於短跳躍掃描模式中。在長跳躍掃描模式中,下一檢測掃描區230(i+1)遠離本檢測掃描區230(i)。因此,連續跳躍掃描模式中所發生的將不會在長跳躍掃描模式中發生。然而,若第二及第三方式用於估計圖之4之(a)至圖4之(d)中之樣本表面440與聚焦430之間的分離程度,則一些電荷可在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中累積。電荷可影響檢測掃描區域接近聚焦感測掃描區域之檢測細光束的聚焦情形。為了縮減電荷,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之電流可設定成小於每一檢測細光束之電流,或僅使用聚焦感測細光束中之一些。另外,每一聚焦感測掃描區域可設定成小於每一檢測掃描區域。舉例而言,當使用第三方式估計分離程度時,偏轉掃描單元132以小於No(i+1)掃描中之幅度之幅度使每一使用中聚焦感測細光束偏轉。此外,在No(i+1)正常掃描中,掃描每一聚焦感測掃描區域可比掃描每一檢測掃描區域快。舉例而言,當使用第三方式估計分離程度時,偏轉掃描單元132以高於No(i+1)正常掃描中之掃描頻率之頻率使每一使用中聚焦感測細光束偏轉。此外,可在不同於在No(i+1)正常掃描中掃描每一檢測掃描區域所沿著的方向之方向上掃描每一聚焦感測掃描區域。
5 說明符合一些所揭示實施例之用於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例如 1 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0)之例示性控制系統500。控制系統500可包括於帶電粒子束裝置中。替代地,控制系統500可經由有線或無線通信介面連接至帶電粒子束裝置。
5 中所說明,控制系統500包括處理器510及記憶體520。處理器510可包括各種類型的處理器件。舉例而言,處理器510可包括微處理器、預處理器(諸如影像預處理器)、圖形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PU)、支援電路、數位信號處理器、積體電路、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適於運行用於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應用程式的任何其他類型的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510可包括任何類型的單核或多核處理器。
記憶體520可包括任何類型的非暫時性儲存器件或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記憶體520可包括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常見形式之非暫時性媒體包括:硬碟機、光碟、固態磁碟機、磁帶或任何其他磁性資料儲存媒體、CD-ROM、任何其他光學資料儲存媒體、具有孔圖案之任何實體媒體、RAM、PROM及EPROM、FLASH-EPROM或任何其他快閃記憶體、NVRAM、快取記憶體、暫存器、任何其他記憶體晶片或卡匣,及其網路連線版本。記憶體520可儲存各個模組,其在由處理器510執行時可使處理器510執行符合所揭示實施例之各種方法。在 5 中所說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中,記憶體520包括載物台控制模組522、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影像處理模組526及分離調整模組528。
一般而言,模組可為經設計與其他組件(例如積體電路之部分)一起使用之經封裝功能性硬體單元或執行相關功能之特定功能的程式(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之部分。該模組可具有進入點及退出點,且可以諸如Java、Lua、C或C++之程式設計語言來編寫。軟體模組可經編譯且連結至可執行程式、安裝於動態連結程式庫中,或以諸如BASIC、Perl或Python之解譯程式設計語言來編寫。應瞭解,軟體模組可自其他模組或自其自身呼叫,及/或可回應於偵測到之事件或中斷來調用。經組態以用於執行於運算器件上之軟體模組可提供於電腦可讀媒體上,該電腦可讀媒體諸如光碟、數位視訊光碟、快閃記憶體隨身碟、磁碟、或任一其他非暫時性媒體,或作為數位下載提供(且可最初以要求在執行之前安裝、解壓縮或解密的壓縮或可安裝格式儲存)。此軟體程式碼可部分或完全地儲存於執行運算器件之記憶體器件上以用於由運算器件執行。軟體指令可嵌入於諸如EPROM之韌體中。應進一步瞭解,硬體模組可由諸如閘及正反器的經連接邏輯單元構成,及/或可由諸如可程式化閘陣列或處理器的可程式化單元構成。本文中所描述之模組或運算器件功能性較佳被實施為軟體模組,但可以硬體或韌體表示。通常,本文中所描述之模組指代不管其實體組織或儲存如何可與其他模組組合或劃分成子模組的邏輯模組。
載物台控制模組522可在由處理器510執行時使處理器510控制樣本載物台(例如 1 之樣本載物台180)以在X、Y及Z方向中之一或多者上移動至目標位置。目標位置可經由使用者輸入器件由使用者輸入,或可由控制系統500中之諸如影像處理模組526之其他組件判定。在一些實施例中,載物台控制模組522可控制樣本載物台以依序在複數個目標位置中移動,使得可由帶電粒子束裝置檢測複數個掃描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位置可為在Z方向上之位置,該位置係由影像處理模組526 (其將在下文解釋)判定以實現最佳化聚焦條件。
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在由處理器510執行時使處理器510藉由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中之各種組件來控制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之複數個細光束之各種屬性。舉例而言,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控制複數個微偏轉器(例如 1 之微偏轉器122_2或122_3)及/或複數個細光束開口(例如 1 之細光束限制開口121_1、121_2或121_3)及/或複數個微透鏡(例如 1 之微透鏡123_1、123_2或123_3)以形成聚焦至聚焦平面上之複數個檢測細光束及相對於聚焦平面具有各種散焦位準之一或多個聚焦感測細光束。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藉由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中之聚焦細光束陣列之聚焦透鏡(例如 1 中之物鏡131、傳輸透鏡133或聚光透鏡110)中之一或多者的聚焦倍率來控制聚焦平面之位置。聚焦透鏡中之每一者中之一或多個參數可影響其聚焦倍率。因此,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藉由使參數中之至少一者變化來控制聚焦倍率。細光束控制模組524亦可藉由控制細光束開口(例如細光束限制開口121_1、121_2或121_3)之孔徑來控制細光束之大小及/或電流。細光束控制模組524亦可控制微偏轉器(例如微偏轉器122_2或122_3)以使被細光束限制板(例如細光束限制板121)阻擋之細光束偏轉。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藉由控制偏轉掃描單元(例如偏轉掃描單元132)進一步控制細光束之掃描區域、掃描方向或掃描頻率。
影像處理模組526可在由處理器510執行時使處理器510處理由細光束形成在樣本上且由偵測單元(例如電子偵測器件140)收集之影像,且估計樣本表面相對於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的位置(例如樣本表面與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舉例而言,影像處理模組526可分析由檢測及/或聚焦感測細光束形成在樣本上之探測光點的大小,以藉由使用關於 4 (a) 至圖 4 (d) 所描述的方法估計分離程度。作為另一實例,影像處理模組526可對影像執行傅立葉分析以估計分離程度。
分離調整模組528可在由處理器510執行時使處理器510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以基於由影像處理模組526獲得之結果來調整樣本表面與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分離調整模組528可將信號發送至載物台控制模組522以控制載物台在Z方向上之位置,使得樣本表面可與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重合。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分離調整模組528可將信號發送至細光束控制模組524以控制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位置,使得樣本表面可與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重合。
6 說明符合一些所揭示實施例之藉由使用帶電粒子束裝置(例如 1 之帶電粒子束裝置100)檢測樣本的例示性程序600。帶電粒子束裝置可在待檢測之樣本(例如 1 之樣本8)上形成細光束陣列且掃描該細光束陣列。細光束陣列包括聚焦至聚焦平面上之複數個檢測細光束650及相對於聚焦平面具有各種散焦位準之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660。程序600可由受控制系統(例如 5 之控制系統500)控制之帶電粒子束裝置執行。
首先,在步驟610處,帶電粒子束裝置執行長移動以將支撐樣本之樣本載物台(例如 1 之樣本載物台180)移動至目標位置,在該目標位置處,樣本之第一掃描區位於複數個初級細光束650下方且與該複數個初級細光束豎直對準。舉例而言,控制系統500之載物台控制模組522可控制樣本載物台以在X-Y平面中移動至目標位置。
接著,在步驟612處,帶電粒子束裝置對樣本表面之第一掃描區執行快速掃描以偵測第一掃描區與初級細光束650之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快速掃描可藉由使用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之細光束的第一子集來執行。在 6 中所說明之實例中,細光束之第一子集僅包括聚焦感測細光束660之子集。換言之,在步驟612處之快速掃描藉由使用聚焦感測細光束660之子集來執行,而檢測細光束650及剩餘的聚焦感測細光束(未展示)不掃描樣本表面。此可藉由例如控制系統500之細光束控制模組524控制微偏轉器(例如微偏轉器122_2及122_3),以使檢測細光束650及剩餘的聚焦感測細光束朝向除樣本表面之外的方向偏轉使得此等細光束不入射於樣本表面上來實現。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用於快速掃描之細光束之第一子集包括檢測細光束650之子集及聚焦感測細光束660之子集。另外,在步驟612處之快速掃描期間,每一細光束可掃描樣本表面上之相對較小細光束掃描區域或單線。在 6 中所說明之實例中,每一聚焦感測細光束660掃描樣本表面上之單線670。
在執行快速掃描之後,在步驟614處,控制系統(例如控制系統500之影像處理模組526)分析由細光束之第一子集形成在樣本表面上之影像以估計第一掃描區中之樣本表面與初級細光束650之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實施 4 (a) 至圖 4 (d) 中所說明之方法以估計分離程度。
一旦判定分離程度,則控制系統(例如控制系統500之分離調整模組528)在步驟614處調整第一掃描區處之樣本表面相對於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分離程度,使得第一掃描區處之樣本表面可與聚焦平面重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系統(例如載物台控制模組522)可在Z方向上移動樣本載物台,以藉此調整樣本在Z方向上之位置,從而縮減第一掃描區處之樣本表面與初級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控制系統(例如細光束控制模組524)可調整一或多個透鏡(例如物鏡131及/或傳輸透鏡133)之聚焦倍率以移動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之位置,使得樣本表面與聚焦平面重合。
在步驟616處,帶電粒子束裝置對樣本表面之第二掃描區執行正常掃描。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掃描區可與第一掃描區重疊,對該第一掃描區執行步驟612處之快速掃描。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第二掃描區可緊鄰第一掃描區。此可藉由例如控制系統500之載物台控制模組522控制樣本載物台以將樣本移動至一位置來實現,在該位置處,第二掃描區位於複數個初級細光束650下方且與該複數個初級細光束豎直對準。
步驟616處之正常掃描可藉由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之細光束之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在 6 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正常掃描係藉由使用所有檢測細光束650及聚焦感測細光束660來執行。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細光束之第二子集包括檢測細光束550之子集及聚焦感測細光束560之子集。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細光束之第二子集僅包括檢測細光束550之子集或檢測細光束550中之所有。當執行正常掃描時,樣本表面與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已經縮減至先前步驟614中之最小值。因此,相較於尚未調整分離程度之狀況,正常掃描中所獲得之影像品質得以改良。
在執行正常掃描之後,在步驟618處,控制系統分析由細光束之第二子集形成在樣本表面上之影像以估計第二掃描區中之樣本表面與檢測細光束650之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接著,控制系統調整分離程度使得樣本表面與聚焦平面重合。執行步驟618之方式類似於步驟614之方式,且因此不會重複步驟618之詳細描述。在完成步驟618之後,可反覆地執行步驟616及618以檢測樣本表面之其他區。
在一些實施例中,帶電粒子束裝置使用已經在步驟614處調整之分離程度以供任何未來掃描。亦即,可省去步驟618。實情為,帶電粒子束裝置反覆地執行步驟616處之正常掃描以基於已經在步驟614處調整之相同分離程度檢測樣本表面之其他區。由於不需要在正常掃描之後分析影像及重新調整分離程度,因此可改良檢測產出率增益。然而,應瞭解,可僅當假設整個樣本表面相對平坦時實施此等實施例,且因此分離程度實質上不會變化。
可使用以下條項進一步描述實施例: 1. 一種帶電粒子束裝置,其包含: 一細光束形成單元,其經組態以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且掃描該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 一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及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且接著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2. 如條項1之裝置,其中該偵測器包括偵測元件之一陣列,該等偵測元件分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影像的信號。 3. 如條項1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調整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中之一聚焦元件之一聚焦倍率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4.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移動該樣本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5. 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細光束陣列之該第二部分的一個細光束經聚焦於該聚焦平面上。 6. 如條項1至5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 控制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以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一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一掃描,以形成該樣本之一影像; 基於該樣本之該影像縮減一分離程度;及 控制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以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二掃描。 7. 如條項6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8. 如條項6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9. 如條項6及8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 10. 如條項6、7及8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11.    如條項7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 12. 如條項11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不同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 13. 如條項12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區域。 14. 如條項13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小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 15. 如條項12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頻率。 16. 如條項15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高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 17. 如條項12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方向。 18. 如條項1至1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接近且環繞該第一部分。 19. 如條項18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相對於該第一部分不對稱地配置。 20. 如條項1至19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電流不同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電流。 21. 如條項20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電流低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電流。 22. 如條項6至21中任一項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該第一掃描中之該樣本之一掃描區,該掃描區不同於該第二掃描中之該樣本之一掃描區。 23. 如條項1至22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帶電粒子束裝置為一電子束裝置。 24. 一種控制一帶電粒子束裝置之方法,其包含: 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 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 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及 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25. 如條項2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調整一細光束形成單元中之一聚焦元件之一聚焦倍率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26. 如條項2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移動該樣本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27. 如條項2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一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一掃描,以形成該樣本之一影像; 基於由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形成之該樣本的該影像縮減一分離程度;及 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二掃描。 28. 如條項27之方法,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29. 如條項27之方法,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30. 如條項27之方法,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 31. 如條項27之方法,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32. 如條項2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不同於該第二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 33. 如條項32之方法,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區域。 34. 如條項3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小於該第二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 35. 如條項32之方法,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頻率。 36. 如條項3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高於該第二掃描中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 37. 如條項32之方法,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方向。 38. 如條項2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電流不同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電流。 39. 如條項38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電流低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電流。 40. 一種由一控制器執行之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方法,其包含: 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及 基於該經估計程度調整該分離程度。 41.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一指令集,該指令集可由一控制器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以使該控制器執行一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及 基於該經估計程度調整該分離程度。
所揭示實施例之帶電粒子束裝置使用相對於複數個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具有各種散焦位準之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以偵測樣本表面與聚焦平面之間的分離程度。相較於僅使用光學聚焦感測器之系統,所揭示實施例之帶電粒子束裝置提供經改良聚焦效能、較佳影像解析度及穩定性。
雖然已經結合各種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自本說明書之考量及本文中揭示之本發明之實踐,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意欲本說明書及實例僅被視為例示性的,其中本發明之真正範疇及精神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指示。
7:表面 8:樣本 100:帶電粒子束裝置 100_1:主光軸 101:電子源 101s:交叉 102:初級電子束 102_1:細光束 102_1S:探測光點 102_1se:次級電子束 102_2:細光束 102_2S:探測光點 102_2se:次級電子束 102_3:細光束 102_3S:探測光點 102_3se:次級電子束 110:聚光透鏡 120:源轉換單元 121:細光束限制板 121_1:細光束限制開口 121_2:細光束限制開口 121_3:細光束限制開口 122:微偏轉器陣列 122_2:微偏轉器 122_3:微偏轉器 123:微補償器陣列 123_1:微透鏡 123_2:微透鏡 123_3:微透鏡 131:物鏡 132:偏轉掃描單元 133:傳輸透鏡 140:偵測器件 140_1:偵測元件 140_2:偵測元件 140_3:偵測元件 150:次級投影成像系統 150_1:副光軸 151:防掃描偏轉器 152:變焦透鏡 152_1:透鏡 152_2:透鏡 154:防旋轉磁透鏡 160:光束分離器 171:主要孔徑板 180:樣本載物台 200:細光束可用範圍 210:細光束 220:掃描區域 230:掃描區 230(i):本檢測掃描區 230(i+1):下一檢測掃描區 300:細光束可用範圍 310:檢測細光束 320:檢測掃描區域 330:檢測掃描區 350:聚焦感測細光束 360:聚焦感測掃描區域 410_1: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2: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3:細光束 410_4: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5:細光束/探測光點 420_1:焦點 420_2:焦點 420_3:焦點 420_4:焦點 420_5:焦點 430:聚焦平面 440:樣本表面 450_1:探測光點 450_2:探測光點 450_3:探測光點 450_4:探測光點 450_5:探測光點 460_1:探測光點 460_2:探測光點 460_3:探測光點 460_4:探測光點 460_5:探測光點 470:曲線 480:曲線 490:分離間隙 500:控制系統 510:處理器 520:記憶體 522:載物台控制模組 524:細光束控制模組 526:影像處理模組 528:分離調整模組 600:程序 610:步驟 612:步驟 614:步驟 616:步驟 618:步驟 650:初級細光束/檢測細光束 660:聚焦感測細光束 670:單線
併入於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的附圖說明了若干實施例。
1 為說明例示性帶電粒子束裝置之圖,其中可實施符合所揭示實施例之控制方法。
2 (a) 為說明細光束可用範圍及複數個細光束之掃描區的平面視圖之圖,該複數個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產生在經檢測之樣本上。
2 (b) 至圖 2 (d) 為說明複數個細光束之掃描區之平面視圖的圖,該複數個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產生在一樣本上,該樣本在三個不同檢測模式中經檢測。
3 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說明細光束可用範圍、複數個檢測細光束及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之平面視圖的圖,該複數個聚焦感測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在經檢測樣本上。
4 (a) 至圖 4 (d) 說明符合一些所揭示實施例之用於相對於複數個檢測細光束之聚焦平面估計樣本表面之位置的例示性方法,該複數個檢測細光束由帶電粒子束裝置形成。
5 說明符合一些所揭示實施例之用於控制帶電粒子束裝置的例示性控制系統。
6 說明符合一些所揭示實施例之藉由使用帶電粒子束裝置檢測樣本之例示性程序。
410_1: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2: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3:細光束
410_4:細光束/探測光點
410_5:細光束/探測光點
420_1:焦點
420_2:焦點
420_3:焦點
420_4:焦點
420_5:焦點
430:聚焦平面
440:樣本表面
490:分離間隙

Claims (14)

  1. 一種帶電粒子束裝置,其包含: 一細光束(beamlet)形成單元,其經組態以在一樣本上形成一細光束陣列且掃描該細光束陣列,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一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 一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樣本的一影像;及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該經偵測影像估計該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且接著基於該經估計程度縮減該分離程度, 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 控制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以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一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一掃描,以形成該樣本之一影像; 基於該樣本之該影像縮減一分離程度;及 控制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以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二掃描。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偵測器包括偵測元件之一陣列,該等偵測元件分別偵測由該細光束陣列形成之該影像的信號。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調整該細光束形成單元中之一聚焦元件之一聚焦倍率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4.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移動該樣本以縮減該分離程度。
  5.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細光束陣列之該第二部分的一個細光束經聚焦在該聚焦平面上。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一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 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 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及該第二部分中之細光束之一子集,或 其中細光束之該第二子集包括該第一部分中之該等細光束。
  7.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不同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一掃描條件。
  8.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區域。
  9. 如請求項8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小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區域。
  10.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頻率。
  11. 如請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高於該第一部分之每一細光束之該掃描頻率。
  12.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掃描條件為掃描方向。
  13. 一種由一控制器執行之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方法,其包含: 使用一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一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一掃描,以形成該樣本之一影像; 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 基於該樣本之該影像縮減一分離程度; 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二掃描;及 調整該分離程度俾使一樣本表面與該聚焦平面重合(coincide)。
  14.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一指令集,該指令集可由一控制器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以使該控制器執行一用於控制一帶電粒子束系統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使用一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一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一掃描,以形成該樣本之一影像; 基於由一細光束陣列形成之一樣本的一影像估計一聚焦平面與該樣本之間的一分離程度,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一部分經聚焦至該聚焦平面上,且該細光束陣列之一第二部分具有至少一個細光束,該至少一個細光束相對於該聚焦平面具有一散焦位準; 使用該細光束陣列中之細光束的至少一第二子集執行該樣本之一第二掃描; 基於該樣本之該影像縮減一分離程度;及 調整該分離程度俾使一樣本表面與該聚焦平面重合。
TW109109852A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TWI747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0622P 2017-09-19 2017-09-19
US62/560,622 201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018A true TW202046018A (zh) 2020-12-16
TWI747213B TWI747213B (zh) 2021-11-21

Family

ID=6358675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852A TWI747213B (zh)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TW110139089A TW202230428A (zh)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TW107132735A TWI691804B (zh)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089A TW202230428A (zh)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TW107132735A TWI691804B (zh) 2017-09-19 2018-09-18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8777B2 (zh)
EP (1) EP3685421A1 (zh)
JP (2) JP6972312B2 (zh)
KR (1) KR102378925B1 (zh)
CN (1) CN111213219B (zh)
IL (1) IL273309A (zh)
TW (3) TWI747213B (zh)
WO (1) WO2019057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08829B1 (en) * 2016-01-27 2023-10-25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CN113906535A (zh) * 2019-05-31 2022-01-07 Asml荷兰有限公司 多带电粒子束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10928336B1 (en) * 2019-07-29 2021-02-23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X-ray based evaluation of a status of a structure of a substrate
DE102019005362A1 (de) * 2019-07-31 2021-02-04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zahl-Teilchenstrahlsystems unter Veränderung der numerischen Apertur, zugehörige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und Vielzahl-Teilchenstrahlsystem
TWI834015B (zh) * 2019-12-19 2024-03-0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帶電粒子多射束系統及相關的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
US11562879B2 (en) * 2020-09-15 2023-01-24 Nuflare Technology, Inc. Low-blur electrostatic transfer lens for multi-beam electron gun
DE102021200799B3 (de) * 2021-01-29 2022-03-31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Verfahren mit verbesserter Fokuseinstellung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eines Bildebenenkipps in einem Vielzahl-Teilchenstrahlmikroskop
EP4113570A1 (en) * 2021-06-29 2023-01-04 ASML Netherlands B.V.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aligning a sample in a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system
US20230245291A1 (en) * 2022-01-28 2023-08-03 Fei Company Automatic particle beam focusing
WO2024008493A1 (en) * 2022-07-05 2024-01-11 Asml Netherlands B.V. Assess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4303908A1 (en) * 2022-07-05 2024-01-10 ASML Netherlands B.V. Assessment apparatus using a plurality of charged particle bea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4691B2 (ja) * 2001-07-04 2007-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荷電粒子線装置および自動非点収差調整方法
JP3684943B2 (ja) 1999-10-19 2005-08-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ビーム走査形検査装置
JP2007087639A (ja) * 2005-09-20 2007-04-05 Ebara Corp 電子線装置及びパターン評価方法
WO2007067296A2 (en) * 2005-12-02 2007-06-14 Alis Corporation Ion sour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4995542B2 (ja) * 2006-11-06 2012-08-08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荷電粒子ビーム装置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857101B2 (ja) 2006-12-21 2012-01-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プローブ評価方法
JP2010244740A (ja) * 2009-04-02 2010-10-2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レビュー装置、及びレビュー方法
EP2676285B1 (en) * 2011-02-18 2015-05-20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Focusing a charged particle imaging system
JP5890652B2 (ja) 2011-10-28 2016-03-22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試料観察装置及び試料観察方法
US10325753B2 (en) * 2015-09-23 2019-06-18 Kla Tenc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cus adjustment of a multi-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ystem
TWI701459B (zh) * 2015-09-23 2020-08-11 美商克萊譚克公司 用於多波束掃描式電子顯微系統之聚焦調整之方法及系統
DE102015013698B9 (de) * 2015-10-22 2017-12-21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ielstrahl-Teilchenmikroskops
US11302511B2 (en) * 2016-02-04 2022-04-12 Kla Corporation Field curvature correction for multi-beam inspection systems
DE102016203094B4 (de) * 2016-02-26 2022-02-10 Carl Zeiss Sm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auerhaften Reparieren von Defekten fehlenden Materials einer photolithographischen Mask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73309A (en) 2020-04-30
CN111213219A (zh) 2020-05-29
EP3685421A1 (en) 2020-07-29
TW202230428A (zh) 2022-08-01
WO2019057644A1 (en) 2019-03-28
KR102378925B1 (ko) 2022-03-25
TWI747213B (zh) 2021-11-21
JP7244606B2 (ja) 2023-03-22
JP6972312B2 (ja) 2021-11-24
JP2020534638A (ja) 2020-11-26
JP2022023964A (ja) 2022-02-08
KR20200040290A (ko) 2020-04-17
US11798777B2 (en) 2023-10-24
CN111213219B (zh) 2023-03-10
TWI691804B (zh) 2020-04-21
US20200286707A1 (en) 2020-09-10
TW201921155A (zh) 201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7213B (zh) 帶電粒子束裝置及其操作系統和方法
US7242015B2 (en) Patterned wafer insp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851352B2 (ja) 荷電粒子線装置
US7514681B1 (en) Electrical process monitoring using mirror-mode electron microscopy
TWI720154B (zh) 用於基於電子束之特徵工具之漂移補償之系統及方法
US20070181808A1 (e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lectron bean inspection system.
JP4253576B2 (ja) パターン欠陥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2004342341A (ja) ミラー電子顕微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欠陥検査装置
KR20150036293A (ko) 결함 관찰 시스템 및 결함 관찰 방법
JP2007280614A (ja) 反射結像型電子顕微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欠陥検査装置
JP6310864B2 (ja) 検査装置
JP2016189335A (ja) 試料観察方法及び試料観察装置
JP5438937B2 (ja) 荷電粒子ビーム装置
KR20190085863A (ko) 검사 방법 및 검사 장치
JP6632863B2 (ja) 電子ビーム検査・測長装置用の電子ビーム径制御方法及び電子ビーム径制御装置、並びに電子ビーム検査・測長装置
WO2013011792A1 (ja) 試料の検査条件・測定条件の自動判定方法及び走査型顕微鏡
JP2018151202A (ja) 電子ビーム検査装置および電子ビーム検査方法
JP4484860B2 (ja) パターン欠陥検査方法
US2022039274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filing charged-particle beams
WO202406163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re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