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2495A -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2495A
TW202042495A TW108148728A TW108148728A TW202042495A TW 202042495 A TW202042495 A TW 202042495A TW 108148728 A TW108148728 A TW 108148728A TW 108148728 A TW108148728 A TW 108148728A TW 202042495 A TW202042495 A TW 2020424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upling
circuit
power supply
supply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8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6631B (zh
Inventor
金東秀
方俊錫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2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2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6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1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supply voltage or current
    • H03F1/0216Continuous control
    • H03F1/0222Continuous control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03F1/021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with control of the supply voltage or current
    • H03F1/0216Continuous control
    • H03F1/0222Continuous control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 H03F1/0227Continuous control by using a signal derived from the input signal using suppl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95High 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03F3/245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02A non-specified detector of a signal envelope being used in an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05A non-specified detector of the power of a signal being used in an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一種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線性調節器、開關調節器及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所述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包括:耦合電路,被配置成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將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訊號降低目標耦合電壓;以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配置成在另一調變模式下監測所述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且基於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壓,進而使得所述耦合電壓維持在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處。

Description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的無線通訊裝置的電源供應調變器以及一種包括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的無線通訊裝置。
在電池功耗重要的無線通訊裝置中,特別是可攜式終端中,需要一種在長的電池使用時間內高效的射頻(radio frequency,RF)/類比功率放大器。近來,無線通訊已演進到下一代通訊技術,從而要求即使在高的峰均功率比率(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下亦能夠獲得高效率特性的技術。由於下一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需要能夠支援高線性特性及寬頻寬的終端硬體。因此,需要用於無線通訊裝置的RF/類比功率放大器來滿足以上要求中的所有者,但是由於製程及電路結構的限制,難以滿足所述要求中的所有者。
RF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RF PA)(或RF PA)的效率隨著輸入訊號的PAPR增加而降低。然而,高PAPR特性需要RF功率放大器具有高的1分貝增益壓縮點(1-dB gain compression point,P1dB)及飽和功率,且因此,利用例如電池等固定電源供應器進行操作的現有RF功率放大器在峰值功率區與飽和餘度功率區(back-off power region)二者中均具有低功率效率。因此,為改善飽和餘度功率區中的低功率效率特性,已開發出用於在追蹤平均功率的同時調節電源供應電壓的平均功率追蹤(average power tracking,APT)技術。然而,當採用APT技術時,電源供應電壓可能無法立即跟隨包絡訊號,且因此,RF功率放大器具有附加的功率損失。為補償此種功率損失而開發的技術是包絡追蹤(envelope tracking,ET)技術。ET技術是提高RF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技術中的一者,且在立即跟隨所輸入的包絡訊號的同時提高RF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特性。因此,為將ET技術應用於RF功率放大器,一種用於將電池功率歸一化為包絡訊號的電源供應調變器是必需的。
電源供應調變器需要具有高頻寬與高效率二者,且為此,一般使用為開關調節器與包括線性放大器的線性調節器的組合的混合結構。然而,當使用混合結構時,由於浮動狀態、周圍雜訊等,難以將連接於線性調節器與開關調節器之間的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的電壓維持在特定位準處,且因此,可能無法實行有效的調變操作。
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能夠高效地使用功率且改善調變操作效能的電源供應調變器以及一種包括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的無線通訊裝置。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態樣,提供一種電源供應調變器,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線性調節器;開關調節器;以及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所述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包括:耦合電路,被配置成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將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訊號降低目標耦合電壓;以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配置成在另一調變模式下監測所述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且基於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壓,進而使得所述耦合電壓維持在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處。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態樣,提供一種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的電源供應調變器,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線性調節器,被配置成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輸出包絡訊號;開關調節器,被配置成在所述ET調變模式或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下輸出直流(direct current,DC)訊號;耦合電路,被配置成藉由在所述ET調變模式下對來自所述線性調節器的所述包絡訊號的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AC)訊號進行耦合而將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訊號降低目標耦合電壓;以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以在除所述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將所述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在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處。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態樣,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電源供應調變器、數據機及射頻(RF)功率放大器。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線性調節器、開關調節器及連接於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與所述開關調節器的輸出端子之間的耦合電路,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被配置成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目標耦合電壓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施加於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所述數據機被配置成控制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的調變模式。所述RF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基於自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供應的電壓放大RF訊號,且輸出至放大的所述RF訊號。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被配置成在除所述ET調變模式以外的至少一種調變模式下監測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之間的電壓,且基於監測的結果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路,進而使得所述耦合電路兩端的所述電壓具有所述目標耦合電壓。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示例性實施例。
圖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包括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無線通訊裝置1的方塊圖。
參照圖1,無線通訊裝置1可包括數據機10、射頻積體電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20、RF功率放大器30及電源供應調變器100。數據機10可向RFIC 20提供包括所欲傳輸的資訊的傳輸訊號。數據機10可向電源供應調變器100提供藉由傳輸訊號的幅度調變而生成的包絡訊號。在此種情形中,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且數據機10可向電源供應調變器100提供用於調變模式控制的調變模式控制訊號。
RFIC 20可藉由將傳輸訊號調變成系統頻帶的載波來輸出RF訊號,且RF功率放大器30可將RF訊號放大至適當的功率位準,且經由天線40將放大的RF訊號傳輸至另一無線通訊裝置、基站等。
根據實施例,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藉由對自數據機10輸入的包絡訊號進行放大及歸一化的過程,根據所設定的調變模式來對電源供應器(例如,無線通訊裝置1的內部電源供應器)的電壓進行調變,並將經調變的電壓提供至RF功率放大器30。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根據包絡訊號來控制自無線通訊裝置1的內部電源供應器(例如,電池)提供的固定供應電壓,進而使得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及RF功率放大器30具有最佳線性度及能量效率。
為支援所述多種調變模式,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包括線性調節器110、開關調節器120及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調變模式可包括例如但不限於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備用模式等。在下文中,將主要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100支援APT調變模式、ET調變模式及備用模式,但是此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電源供應調變器100不限於此,且可支援更多不同的調變模式。
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具有為線性調節器110與開關調節器120的組合的混合結構,且線性調節器110的輸出與開關調節器120的輸出可被組合並作為供應電壓提供至RF功率放大器30。線性調節器110可藉由追蹤包絡訊號的高頻區來保證RF功率放大器30相對於供應電壓的高輸出精度,且開關調節器120可追蹤包絡訊號的低頻區以提供寬範圍的輸出電壓。線性調節器110及開關調節器120中的每一者可根據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調變模式進行賦能/去能,且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可根據調變模式來控制線性調節器110與開關調節器120之間的連接。將參照圖5A及圖5B等詳細闡述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的結構及操作。
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可包括耦合電路(未示出),耦合電路被配置成藉由在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ET調變模式下對來自線性調節器110的輸出訊號的交流(AC)訊號進行耦合而將線性調節器110的輸出訊號降低所期望的耦合電壓(在下文中,所期望的耦合電壓被稱為目標耦合電壓)。在相關技術中,由於例如當電源供應調變器100自ET調變模式切換至另一調變模式時電路連接變化及出現雜訊等各種原因,耦合電路難以將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的耦合電壓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因此,當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切換回ET調變模式時,直至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接近目標耦合電壓為止會耗費一定的時間,此負面地影響線性調節器110的輸出訊號,且因此,電源供應調變器100難以平穩地在ET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
為防止該些問題,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可包括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以進行控制,進而使得即使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亦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根據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的電路配置以各種方式實施,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130被配置成根據調變模式來控制線性調節器110與開關調節器120之間的連接。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實行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的操作,進而使得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藉由連接至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來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即,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連續地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是否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維持為或接近目標耦合電壓,且基於監測結果對耦合電路實行選擇性電壓施加操作。
舉例而言,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例如,APT調變模式)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在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高於目標耦合電壓時將第一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進而使得藉由使耦合電壓降低而使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接近目標耦合電壓,且可在耦合電壓低於目標耦合電壓時將第二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進而使得藉由使耦合電壓升壓而使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接近目標耦合電壓。即,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選擇性地將不同的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相同端子,進而使得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作為另一實例,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另一調變模式(例如,備用模式)中,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將第三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且將第四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第二端子,進而使得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接近目標耦合電壓。即,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將不同的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不同端子,進而使得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為(或接近)目標耦合電壓。第一電壓至第四電壓可分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電壓位準,且可根據提供至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電壓以各種方式實施。將參照圖7等對第一電壓至第四電壓進行詳細闡述。在下文中,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備用模式可為針對另一調變模式(例如,ET調變模式或APT調變模式)下的操作做準備的模式。舉例而言,在與無線通訊裝置1自斷電狀態切換至通電狀態的時間點或不存在欲藉由RF功率放大器30輸出的RF訊號的時間點接近的時間點處,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在備用模式下進行操作。
如上所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根據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的類型來實行不同的電壓施加操作方法以將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管理支援多種調變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100的耦合電路,進而使得耦合電路預先具有目標耦合電壓,藉此使得能夠在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基於ET調變模式來實行電源供應調變操作時高效地使用功率且同時改善調變效能。
圖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1所示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的操作的流程圖。
參照圖1及圖2,當電源供應調變器100處於特定調變模式時,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詳言之,在操作S100中,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藉由連接至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來監測耦合電路的所述兩個端子的電壓(或耦合電壓)。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至少一種調變模式下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可對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的調變模式進行預設。舉例而言,可將監測耦合電壓的調變模式設定為APT調變模式或備用模式。
在操作S120中,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基於監測結果實行用於將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的管理。然而,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在特定調變模式(例如,備用模式)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能無法監測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且可在無監測結果的條件下直接將特定電壓施加至耦合電路的一個端子或兩個端子,以控制耦合電路的所述兩個端子的電壓,進而使得耦合電路的兩個端子的電壓接近目標耦合電壓。
圖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方塊圖。
參照圖3,電源供應調變器200可包括線性調節器210、開關調節器220及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包括耦合電路231、直流(DC)檢測電路232、組合器233及235、緩衝器234(緩衝器234內部中所使用的「-1」指示被配置成提供負回饋的緩衝器)、多工器236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用於ET調變操作的DC檢測電路232、組合器233及235、緩衝器234及多工器236的配置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因此,電源供應調變器200不限於此,且可藉由各種電路配置來實施以實行有效的ET調變操作。
此外,圖3中所示的實施例僅為說明性的,且因此,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且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藉由各種電路配置來實施,以使用線性調節器210及開關調節器220來支援多種調變模式。在下文中,出於說明目的,將主要闡述圖3中所示的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配置,但是將顯而易見的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配置及操作可應用於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以各種方式實施的配置。
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連接至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端子以及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詳言之,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藉由第一節點N1 連接至線性調節器210,其中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端子與耦合電路231的第一端子交會。此外,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藉由第二節點N2 連接至開關調節器220,其中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出端子與耦合電路231的第二端子及多工器236的輸出端子交會。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路231可包括耦合電容器CC ,且耦合電路231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可分別連接至DC檢測電路232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舉例而言,在ET調變模式下,線性調節器210可自數據機(例如,圖1所示的10)接收第一包絡訊號VET_IN ,且開關調節器220可藉由多工器236接收在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中生成的訊號。作為另一實例,在APT調變模式下,開關調節器220可藉由多工器236自數據機接收第二包絡訊號VAPT_IN 。稍後將參照圖5A及圖5B對針對每一調變模式的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進行詳細闡述。
線性調節器210可接收第一供應電壓VIN1 ,第一供應電壓VIN1 的位準已相對於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所示的1)的內部電源供應器(例如,電池)的電壓而經過調節。電源供應調變器200可更包括被配置成生成第一供應電壓VIN1 的直流-直流(DC-DC)轉換器(例如,降壓-升壓轉換器)。開關調節器220可接收無線通訊裝置的內部電源供應器的電壓作為第二供應電壓VIN2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供應電壓VIN1 的位準可不同於第二供應電壓VIN2 的位準。然而,此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因此,生成第一供應電壓VIN1 及第二供應電壓VIN2 的方法可根據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配置或無線通訊裝置的配置而變化。
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藉由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連接至耦合電路231。儘管圖3示出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藉由兩條線路連接至耦合電路231,然而此僅為說明性的,且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藉由多於兩條線路連接至耦合電路231。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藉由用於監測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的線路及用於將耦合電壓控制成維持在或接近目標耦合電壓的線路連接至耦合電路231。
稍後將參照圖5A及圖5B對選擇性地施加電壓以使得連接至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耦合電路231能夠具有目標耦合電壓的操作進行詳細闡述。
圖4是用於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在ET調變模式ET_mode及APT調變模式APT_mode下的操作的圖式。
參照圖1及圖4,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在ET調變模式ET_mode下瞬時追蹤輸入至RF功率放大器30的RF訊號RFOUT ,且向RF功率放大器30提供作為追蹤結果而生成的第一供應電壓。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追蹤在APT調變模式APT_mode下輸入至RF功率放大器30的RF訊號RFOUT 的特定週期中的平均功率,且向RF功率放大器30提供作為追蹤結果而生成的第二供應電壓。即,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根據通訊環境、包括在RF訊號中的資料量等在ET調變模式ET_mode或APT調變模式APT_mode下進行操作,且可進一步在備用模式下進行操作以準備在ET調變模式ET_mode或APT調變模式APT_mode下的操作。在此種情形中,耦合電壓管理電路135可在除ET調變模式ET_mode以外的調變模式下管理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進而使得處於ET調變模式ET_mode的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實行精確的電源供應調變操作。然而,此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因此,電源供應調變器100可在更多不同的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
圖5A是處於ET調變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方塊圖,且圖5B是處於APT調變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方塊圖。在下文中,由於已參照圖3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配置,因此將主要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200根據相應調變模式的操作。
參照圖5A,在ET調變模式下,線性調節器210可接收第一包絡訊號VET_IN ,使用第一供應電壓VIN1 將第一包絡訊號VET_IN 放大,且將放大的第一包絡訊號VET_IN 輸出至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可在ET調變模式下維持目標耦合電壓VTG ,且耦合電路231可僅對來自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的AC訊號進行耦合,且將經耦合的AC訊號輸出至第二節點N2 ,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是藉由第一節點N1 而接收。此外,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基於組合器233及235以及緩衝器234的配置,使用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由DC檢測電路232檢測的目標耦合電壓VTG 以及比較電壓VAC_REF 來生成用於控制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出訊號。由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所生成的輸出訊號可藉由多工器236提供至開關調節器220,且開關調節器220可使用第二供應電壓VIN2 將所接收的訊號放大,且將放大的訊號輸出至第二節點N2 。即,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230可對藉由僅對來自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的AC訊號進行耦合而獲得的訊號與自開關調節器220輸出的訊號進行組合,且將經組合的訊號作為供應電壓VOUT 輸出至RF功率調變器(例如,圖1所示的30)。
參照圖5B,在APT調變模式下,線性調節器210處於去能狀態,且DC檢測電路232、組合器233及235以及緩衝器234的配置亦可藉由多工器236去能。去能可指示基於特定調變模式的調變操作中未使用(或未選擇)的狀態。多工器236可自數據機(例如,圖1所示的10)接收第二包絡訊號VAPT_IN ,且將所接收的第二包絡訊號VAPT_IN 輸出至開關調節器220。開關調節器220可將第二包絡訊號VAPT_IN 放大,且藉由第二節點N2 將放大的第二包絡訊號VAPT_IN 輸出至RF功率調變器(例如,圖1所示的30)。
由於線性調節器210被去能,因此,若不提供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配置,則第一節點N1 可能浮動,且因此,由於例如周圍雜訊等各種原因,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難以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例如,圖5A所示的VTG )。若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未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則當電源供應調變器200切換回ET調變模式時,需要使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接近目標耦合電壓的時間,且在此時間期間,ET調變操作可能無法平穩地實行。稍後將參照圖6A至圖6C詳細闡述此問題。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監測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且基於監測結果實行用於將耦合電壓VAC 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例如,圖5A所示的VTG )的管理操作。詳言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將耦合電壓VAC 與比較電壓(例如,具有與目標耦合電壓相同位準的電壓)進行比較,且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根據耦合電壓VAC 的位準選擇性地將具有不同位準的電壓中的每一者施加至耦合電路231的一個端子或者第一節點N1 。舉例而言,當耦合電壓VAC 高於比較電壓時,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將第一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以使耦合電壓VAC 降低至比較電壓,且當耦合電壓VAC 低於比較電壓時,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以使耦合電壓VAC 升壓至比較電壓。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電壓可對應於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出電壓或者提供至開關調節器220的第二供應電壓VIN2 。即,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被實施成將開關調節器220的自第二節點N2 輸出的輸出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或者將第二供應電壓VIN2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出電壓的位準可不同於第二供應電壓VIN2 的位準,且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被實施成將具有可實行進一步有效的耦合電壓管理的位準的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然而,此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因此,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不限於此,且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更包括DC-DC轉換器,DC-DC轉換器被配置成直接對無線通訊裝置(例如,圖1所示的1)的內部電源供應器的電壓進行調變,以生成適合於耦合電壓管理的電壓。
直至電源供應調變器200自APT調變模式切換至ET調變模式為止,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連續地監測耦合電壓VAC ,且基於監測結果實行管理耦合電壓VAC 的操作。
圖6A至圖6C是用於闡述應用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效果的時間表。
參照圖3及圖6A,在不包括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情形中,當電源供應調變器200自第一ET調變模式ET_mode_1切換至APT調變模式APT_mode時,作為耦合電路231的兩個端子的電壓的耦合電壓VAC 因應於第一節點N1 的浮動狀態而降低,且低於目標耦合電壓VTG ,且當電源供應調變器200自APT調變模式APT_mode切換至第二ET調變模式ET_mode_2時,由於提供至線性調節器210的第一供應電壓VIN1 的限制,因此可能出現在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VOUT_LA 中發生畸變的週期。因此,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電源供應調變效能可能在第二ET調變模式ET_mode_2下劣化。
參照圖3及圖6B,在不包括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情形中,當電源供應調變器200自第一ET調變模式ET_mode_1切換至APT調變模式APT_mode時,作為耦合電路231的兩個端子的電壓的耦合電壓VAC 因應於第一節點N1 的浮動狀態而升壓,且高於目標耦合電壓VTG ,且當電源供應調變器200自APT調變模式APT_mode切換至第二ET調變模式ET_mode_2時,由於提供至線性調節器210的接地電壓0伏特(V)的限制,因此可能出現在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訊號VOUT_LA 中發生畸變的週期。因此,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電源供應調變效能可能在第二ET調變模式ET_mode_2下劣化。
參照圖3及圖6C,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實行將耦合電壓VAC 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VTG 的管理操作,耦合電壓VAC 是在APT調變模式APT_mode下耦合電路231的所述兩個端子的電壓,且因此,與圖6A及圖6B所示實例不同,電源供應調變器200可在第二ET調變模式ET_mode_2下實行平穩的電源供應調變操作。
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方塊圖。在下文中,假設耦合電路是由耦合電容器CC 實施,且電源供應調變器在APT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然而,此僅用於說明目的,且示例性實施例不全然揭露於此。
參照圖7,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包括DC檢測電路241、控制電路242以及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DC檢測電路241可為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所單獨包括的電路,且可與圖3所示DC檢測電路232相同。即,當電源供應調變器(例如,圖3所示的200)在ET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時,圖3所示DC檢測電路232可用於調變操作,且當電源供應調變器在APT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時,圖3所示DC檢測電路232可用於耦合電壓管理操作。DC檢測電路241可連接至耦合電容器CC 的兩個端子(或者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以檢測耦合電容器CC 的耦合電壓VAC 。以上已參照圖3等闡述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的配置,且因此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DC檢測電路241可將所檢測的耦合電壓VAC 提供至控制電路242。控制電路242可基於耦合電壓VAC 來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的開/關,進而使得耦合電壓VAC 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第一開關元件SW1 可被實施成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VIN3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且第二開關元件SW2 可被實施成選擇性地將0伏特的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換言之,第二開關元件SW2 可被實施成使得第一節點N1 接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電壓VIN3 可與第二供應電壓VIN2 或開關調節器(例如,圖5B所示的220)的輸出電壓VOUT 相同。作為另一選擇,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實施方案可為藉由第二開關元件SW2 選擇性地將接近接地電壓0伏特的DC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即,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不限於圖7中所示的配置,且可以不同方式實施,以便選擇性地將適當的電壓施加至相同節點,耦合電壓VAC 可藉由所述適當的電壓而調節為低的或高的。
控制電路242可將耦合電壓VAC 與和目標耦合電壓相同的比較電壓VAC_REF 進行比較,且基於比較結果生成用於分別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的控制訊號CS_SW1 及CS_SW2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當耦合電壓VAC 高於比較電壓VAC_REF 時,控制電路242可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接通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關斷,以便將第一電壓VIN3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進而使得耦合電壓VAC 降低至比較電壓VAC_REF 。此外,當耦合電壓VAC 低於比較電壓VAC_REF 時,控制電路242可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接通,以便將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進而使得耦合電壓VAC 升壓至比較電壓VAC_REF
圖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例如,圖7所示的240)的操作的流程圖。
參照圖7及圖8,DC檢測電路241可檢測耦合電容器CC 的耦合電壓VAC ,且將所檢測的耦合電壓VAC 提供至控制電路242。在操作S122中,控制電路242可判斷耦合電壓VAC 是否高於比較電壓VAC_REF 。當耦合電壓VAC 高於比較電壓VAC_REF 時(S122,是),控制電路242可在操作S124中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接通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關斷。否則,當耦合電壓VAC 低於比較電壓VAC_REF 時(S122,否),控制電路242可在操作S126中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接通。因此,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監測耦合電壓VAC ,且基於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不同的電壓施加至耦合電容器CC 的一個端子(或第一節點N1 )。
圖9A是用於闡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例如,圖7所示的240)的開關控制條件的圖式,且圖9B是能夠實行圖9A所示操作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一個實例的電路圖。
參照圖7及圖9A,當耦合電壓VAC 與比較電壓VAC_REF 之間的差大於臨限值VTH 時,控制電路242可控制第一電壓VIN3 或接地電壓向第一節點N1 的施加。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控制電路242可根據預設視窗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視窗WD1 包括耦合電壓VAC 低於藉由將臨限值VTH 加到比較電壓VAC_REF (即,VAC_REF + VTH )而獲得的值且高於藉由自比較電壓VAC_REF 減去臨限值VTH (即,VAC_REF - VTH )而獲得的值的情形,且控制電路242可在第一視窗WD1 中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關斷,進而使得電壓不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第二視窗WD2 包括耦合電壓VAC 高於或等於藉由將臨限值VTH 加到比較電壓VAC_REF 而獲得的值的情形,且控制電路242可在第二視窗WD2 中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接通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關斷,進而使得第一電壓VIN3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第三視窗WD3 包括耦合電壓VAC 低於或等於藉由自比較電壓VAC_REF 減去臨限值VTH 而獲得的值的情形,且控制電路242可在第三視窗WD3 中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且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接通,進而使得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在下文中,參照圖9B,將主要闡述用於實行參照圖9A闡述的操作的DC檢測電路241、控制電路242以及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的實施實例。如圖9B中所示,DC檢測電路241可包括能夠檢測第一節點N1 與第二節點N2 之間的耦合電壓VAC 的比較器241a。控制電路242可包括第一組合器242a及第二組合器242b、第一比較器242c及第二比較器242d以及或閘(OR gate)242e和及閘(AND gate)242f。邏輯閘242e及242f可分別自第一比較器242c及第二比較器242d接收比較結果,且分別為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生成控制訊號。邏輯閘242e及242f的配置可被稱為控制訊號生成電路。
第一開關元件SW1 可包括第一電晶體(或正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ositive-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TR1 ,且第二開關元件SW2 可包括第二電晶體(或負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egative-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MOS))TR2 。第一組合器242a可接收比較電壓VAC_REF ,將臨限值VTH 加到比較電壓VAC_REF ,且接著將加法結果提供至第一比較器242c。第一比較器242c可進一步自比較器241a接收耦合電壓VAC ,將耦合電壓VAC 與自第一組合器242a接收的加法結果進行比較,且將反相比較結果提供至或閘242e。第二組合器242b可接收比較電壓VAC_REF ,自比較電壓VAC_REF 減去臨限值VTH ,且接著將減法結果提供至第二比較器242d。第二比較器242d可進一步自比較器241a接收耦合電壓VAC ,將耦合電壓VAC 與自第二組合器242b接收的減法結果進行比較,且將比較結果提供至及閘242f。或閘242e的一個輸入端子可連接至及閘242f的輸出端子,進而使得或閘242e可接收自及閘242f輸出的訊號作為回饋訊號。此外,及閘242f的一個輸入端子可連接至或閘242e的輸出端子,進而使得及閘242f可接收自或閘242e輸出的訊號作為回饋訊號。第一電晶體TR1 可藉由第一電晶體TR1 的閘極端子接收自或閘242e輸出的訊號,且基於所接收的訊號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VIN3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第二電晶體TR2 可藉由第二電晶體TR2 的閘極端子接收自及閘242f輸出的訊號,且基於所接收的訊號選擇性地將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藉由圖9B中所示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配置,控制電路242可僅當耦合電壓VAC 相對於比較電壓VAC_REF 偏差臨限值VTH 或大於臨限值VTH 時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W1 及第二開關元件SW2 ,藉此能夠使得根據開關操作的功耗最小化,且保證電源供應調變器在ET調變模式下的平穩操作。
圖10是處於備用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方塊圖。在下文中,電源供應調變器200的配置與參照圖3闡述者相同,且因此,將主要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200在備用模式下的操作。
參照圖10,由於線性調節器210與開關調節器220二者在備用模式下被去能,因此耦合電路231的兩個端子(或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可能浮動,且因此,由於諸如周圍雜訊等各種因素,可能難以將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控制成使得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例如,圖5A所示的VTG )。此外,若當無線通訊裝置新接通時電源供應調變器200進入備用模式,則可能有必要將耦合電路231預先充電至目標耦合電壓,以準備切換至ET調變模式。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將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且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節點N2 ,線性調節器210的輸出端子及耦合電路231的第一端子連接至第一節點N1 ,開關調節器220的輸出端子及耦合電路231的第二端子連接至第二節點N2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二電壓可與提供至開關調節器220的第二供應電壓VIN2 相同。即,在備用模式下,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分別向耦合電路231的兩個端子提供適當的電壓,進而使得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接近或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例如,圖5A所示的VTG )。
圖11A及圖11B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及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的方塊圖。在下文中,假設耦合電路由耦合電容器CC 實施,且電源供應調變器在備用模式下進行操作。
參照圖11A,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包括DC檢測電路241’、控制電路242’以及第一開關元件至第三開關元件SW1 、SW2 及SW3 。DC檢測電路241’可連接至耦合電容器CC 的兩個端子(或者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以檢測耦合電容器CC 的耦合電壓VAC
DC檢測電路241’可將所檢測的耦合電壓VAC 提供至控制電路242’。控制電路242’可基於耦合電壓VAC 來控制第一開關元件至第三開關元件SW1 、SW2 及SW3 的開/開,進而使得耦合電路231的耦合電壓VAC 接近或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第二開關元件SW2 可被實施成選擇性地將0伏特的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且第三開關元件SW3 可被實施成選擇性地將第二電壓VIN4 施加至第二節點N2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二電壓VIN4 可與開關調節器(例如,圖5B所示的220)的第二供應電壓VIN2 相同。此外,第三開關元件SW3 可被實施成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VIN3 施加至第一節點N1 。即,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不限於圖11A中所示的配置,且可以不同方式實施成分別選擇性地將適當的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N1 及第二節點N2 ,進而使得耦合電壓VAC 接近或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控制電路242’可將耦合電壓VAC 與和目標耦合電壓相同的比較電壓VAC_REF 進行比較,且基於比較結果生成用於分別控制第一開關元件至第三開關元件SW1 、SW2 及SW3 的控制訊號CS_SW1 、CS_SW3 及CS_SW3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控制電路242’可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接通且將第三開關元件SW3 接通,直至耦合電壓VAC 接近或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為止。
參照圖11B,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包括DC檢測電路241”、控制電路242”、預充電電路243”以及第一開關元件至第三開關元件SW1 、SW2 及SW3 。如圖11B中所示,相較於圖11A所示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耦合電壓管理電路240”可更包括預充電電路243”,且DC檢測電路241”可被去能。預充電電路243”可由包括電晶體TR及比較器CP的低壓差(low drop out,LDO)電路實施。預充電電路243”可被實施成藉由比較器CP將耦合電容器CC 的耦合電壓與比較電壓VAC_REF 進行比較,且將第二電壓VIN4 施加至第二節點N2 ,直至耦合電壓與比較電壓VAC_REF 相同。然而,此僅為示例性實施例,且因此,預充電電路243”不限於此,且可藉由能夠對耦合電容器CC 進行充電而使得耦合電壓接近或達到目標耦合電壓的各種電路配置來實施。
當電源供應調變器在備用模式下進行操作時,控制電路242”可生成用於分別控制第一開關元件至第三開關元件SW1 、SW2 及SW3 的控制訊號CS_SW1 、CS_SW2 及CS_SW3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控制電路242”可將第一開關元件SW1 關斷、將第二開關元件SW2 接通且將第三開關元件SW3 接通,直至耦合電壓接近或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藉由圖11A及圖11B中所示的配置,當電源供應調變器處於備用模式時,耦合電容器CC 可被預充電(或預先充電),進而使得當電源供應調變器在ET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時,電源供應調變器可立即實行平穩的ET調變操作。
圖1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000的方塊圖。
參照圖12,作為通訊裝置的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0可包括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1010、功率管理模組102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 instruction set,ASIP)1030、記憶體1050、主處理器1070及主記憶體1090。ASIC 1010、功率管理模組1020、ASIP 1030及主處理器1070中的二或更多者可彼此通訊。此外,ASIC 1010、ASIP 1030、記憶體1050、主處理器1070及主記憶體1090中的至少兩者可嵌入於單一晶片中。
ASIP 1030是為特定用途定制的積體電路,可支援特定應用的專有指令集,且可執行指令集中所包括的指令。根據一些實施例,記憶體1050可與ASIP 1030通訊,作為非暫時性儲存設備儲存欲由ASIP 1030執行的多個指令,且儲存用於實行耦合電壓管理操作的指令。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記憶體1050可包括ASIP 1030可存取的隨機類型的記憶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磁帶、磁碟、光碟、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及其組合。根據實施例,ASIP 1030或主處理器1070可藉由執行儲存於記憶體1050中的一系列指令來實行如上所述的耦合電壓管理操作。
功率管理模組1020可包括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源供應調變器,且電源供應調變器可管理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進而使得耦合電壓在除ET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恆定地維持為目標耦合電壓。
主處理器1070可藉由執行多個指令來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000。舉例而言,主處理器1070可控制ASIC 1010及ASIP 1030,處理經由無線通訊網路接收的資料,且處理對無線通訊裝置1000的使用者輸入。主記憶體1090可與主處理器1070通訊,且作為非暫時性儲存設備儲存欲由主處理器1070執行的多個指令。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本文中所闡述的組件、元件、模組或單元中的至少一者可實施為執行上述相應功能的各種數目的硬體、軟體及/或韌體結構。舉例而言,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至少一者可使用例如記憶體、處理器、邏輯電路、查找表等直接電路結構。所述直接電路結構可藉由控制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其他控制裝置來執行相應功能。此外,具體而言,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至少一者可藉由模組、程式或代碼的一部分實施,所述模組、程式或代碼的一部分包含用於實行指定邏輯功能的一或多個可執行指令,且由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其他控制裝置執行。此外,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至少一者可更包括例如實行相應功能的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等處理器,或者藉由例如實行相應功能的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器等處理器來實施。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二或更多者可被組合成一個單一組件、元件或單元,所述單一組件、元件或單元實行經組合的所述二或更多個組件、單元的元件的所有操作或功能。此外,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功能可由該些組件、元件或單元中的另一者來實行。此外,儘管在方塊圖中的一些方塊圖中未示出匯流排,然而組件、元件或單元之間的通訊可藉由匯流排來實行。以上示例性實施例的功能態樣可以在一或多個處理器上執行的演算法來實施。此外,由方塊或處理操作表示的組件、元件或單元可採用用於電子配置、訊號處理及/或控制、資料處理等的任何數目的相關技術。
前述實施例僅旨在闡述技術解決方案,而並不旨在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詳細闡述了本發明,然而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不背離實施例的技術解決方案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他們仍然可對前述實施例中所闡述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技術解決方案的一些技術特徵進行等效替換。
1、1000:無線通訊裝置 10:數據機 20:射頻積體電路(RFIC) 30:RF功率放大器 40:天線 100、200:電源供應調變器 110、210:線性調節器 120、220:開關調節器 130、230: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 135、240、240’、240”:耦合電壓管理電路 231:耦合電路 232、241、241’、241”:直流(DC)檢測電路 233、235:組合器 234:緩衝器 236:多工器 241a、CP:比較器 242、242’、242”:控制電路 242a:第一組合器 242b:第二組合器 242c:第一比較器 242d:第二比較器 242e:或閘/邏輯閘 242f:及閘/邏輯閘 243”:預充電電路 1010: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SIC) 1020:功率管理模組 103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ASIP) 1050:記憶體 1070:主處理器 1090:主記憶體 APT_mode:APT調變模式 CC:耦合電容器 CS_SW1、CS_SW2、CS_SW­3:控制訊號 ET_mode:ET調變模式 ET_mode_1:第一ET調變模式 ET_mode_2:第二ET調變模式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RFOUT:RF訊號 S100、S120、S122、S124、S126:操作 SW1:第一開關元件 SW2:第二開關元件 SW3:第三開關元件 TR:電晶體 TR1:第一電晶體 TR2:第二電晶體 VAC:耦合電壓 VAC_REF:比較電壓 VAPT_IN:第二包絡訊號 VET_IN:第一包絡訊號 VIN1:第一供應電壓 VIN2:第二供應電壓 VIN3:第一電壓 VIN4:第二電壓 VOUT:供應電壓/輸出電壓 VOUT_LA:輸出訊號 VTG:目標耦合電壓 VTH:臨限值 WD1:第一視窗 WD2:第二視窗 WD3:第三視窗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對實施例的說明,該些及/或其他態樣將變得顯而易見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包括電源供應調變器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1所示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方塊圖。 圖4是用於闡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及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下的操作的圖式。 圖5A是處於ET調變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方塊圖。 圖5B是處於APT調變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方塊圖。 圖6A、圖6B及圖6C是用於闡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效果的時間表。 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方塊圖。 圖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9A是用於闡述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開關控制條件的圖式。 圖9B是能夠實行圖9A所示操作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一個實例的電路圖。 圖10是處於備用模式的電源供應調變器的方塊圖。 圖11A及圖11B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耦合電壓管理電路的方塊圖。 圖1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1:無線通訊裝置
10:數據機
20:射頻積體電路(RFIC)
30:RF功率放大器
40:天線
100:電源供應調變器
110:線性調節器
120:開關調節器
130: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
135:耦合電壓管理電路

Claims (25)

  1. 一種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的電源供應調變器,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 線性調節器; 開關調節器;以及 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被配置成基於調變模式來控制所述線性調節器與所述開關調節器之間的連接,所述基於模式的連接電路包括: 耦合電路,被配置成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將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訊號降低目標耦合電壓,以及 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配置成在另一調變模式下監測所述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且基於監測結果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壓,進而使得所述耦合電壓維持在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及接地電壓中的任一者施加至第一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一節點。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第一電壓對應於所述開關調節器的輸出電壓或提供至所述開關調節器的供應電壓。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因應於所述耦合電壓高於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而將所述第一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且被配置成因應於所述耦合電壓低於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而將所述接地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因應於所述耦合電壓及所述目標耦合電壓之間的差大於或等於臨限值而選擇性地將所述第一電壓及所述接地電壓中的任一者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包括: 第一開關元件,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所述第一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 第二開關元件,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所述接地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 第一比較器,連接至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一端子的電壓與所述第二端子的電壓之間的比較來輸出所述耦合電壓; 第一組合器,被配置成接收與所述目標耦合電壓對應的比較電壓,且輸出藉由將所述臨限值加到所述比較電壓而獲得的第一結果; 第二組合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比較電壓,且輸出藉由自所述比較電壓減去所述臨限值而獲得的第二結果; 第二比較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耦合電壓及所述第一結果,且基於所述耦合電壓與所述第一結果之間的比較來輸出第三結果; 第三比較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耦合電壓及所述第二結果,且基於所述耦合電壓與所述第二結果之間的比較來輸出第四結果;以及 控制訊號生成電路,被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三結果及所述第四結果,且生成用於所述第一開關元件及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控制訊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控制訊號生成電路包括或閘和及閘, 所述或閘的第一輸入端子連接至所述及閘的輸出端子,所述或閘的第二輸入端子接收自所述第二比較器輸出的所述第三結果的反相訊號,且 所述及閘的第一輸入端子連接至所述或閘的輸出端子,且所述及閘的第二輸入端子接收自所述第三比較器輸出的所述第四結果。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將接地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且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一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所述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二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二節點。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第二電壓對應於提供至所述開關調節器的供應電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另一調變模式包括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或備用模式中的至少一者。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包括: 第一開關元件,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施加至第一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一節點; 第二開關元件,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接地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 檢測電路,連接至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被配置成檢測所述耦合電壓;以及 控制電路,被配置成自所述檢測電路接收所檢測的所述耦合電壓,且被配置成基於所述耦合電壓與所述目標耦合電壓之間的比較來控制所述第一開關元件及所述第二開關元件的開/關切換。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控制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在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下將所述第一開關元件及所述第二開關元件關斷。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在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中,所述控制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 因應於所檢測的所述耦合電壓高於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而將所述第一開關元件接通且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關斷,且 因應於所檢測的所述耦合電壓低於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而將所述第一開關元件關斷且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接通。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更包括第三開關元件,所述第三開關元件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節點,所述開關調節器的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二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二節點。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控制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在備用模式下將所述第一開關元件關斷、將所述第二開關元件接通且將所述第三開關元件接通。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第一電壓的位準大於所述第二電壓的位準。
  17.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第一電壓的位準與所述第二電壓的位準相同。
  18. 一種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的電源供應調變器,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 線性調節器,被配置成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輸出包絡訊號; 開關調節器,被配置成在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或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下輸出直流(DC)訊號; 耦合電路,被配置成藉由在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下對來自所述線性調節器的所述包絡訊號的交流(AC)訊號進行耦合而將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訊號降低目標耦合電壓;以及 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配置成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以在除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以外的調變模式下將所述耦合電路的耦合電壓維持在所述目標耦合電壓處。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在所述平均功率追蹤調變模式下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及接地電壓中的任一者施加至第一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一節點。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第一電壓的位準與第二節點的位準相同,所述線性調節器的所述輸出端及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節點。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在備用模式下,將所述接地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節點,且將第二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二節點。
  22.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更包括檢測電路,所述檢測電路在除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以外的所述調變模式下連接至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且 其中所述檢測電路被配置成檢測所述耦合電壓,且基於所檢測的所述耦合電壓與所述目標耦合電壓之間的比較來選擇性地施加所述電壓。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電源供應調變器,其中所述耦合電壓管理電路被進一步配置成藉由用於檢測所述耦合電壓的第一線路且藉由用於將所述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第二線路連接至所述耦合電路。
  24.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 電源供應調變器,包括線性調節器、開關調節器及連接於所述線性調節器的輸出端子與所述開關調節器的輸出端子之間的耦合電路,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被配置成在多種調變模式下進行操作,目標耦合電壓在包絡追蹤(ET)調變模式下施加於所述耦合電路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 數據機,被配置成控制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的調變模式;以及 射頻(RF)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基於自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供應的電壓將射頻訊號放大並輸出至放大的所述射頻訊號, 其中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被配置成在除所述包絡追蹤調變模式以外的至少一種調變模式下監測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之間的電壓,且基於監測的結果選擇性地將電壓施加至所述耦合電路,進而使得所述耦合電路兩端的所述電壓具有所述目標耦合電壓。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電源供應調變器被進一步配置成,在平均功率追蹤(APT)調變模式下,基於所述監測的所述結果,選擇性地將第一電壓及接地電壓中的任一者施加至第一節點,所述線性調節器的所述輸出端子及所述耦合電路的所述第一端子連接至所述第一節點。
TW108148728A 2019-01-03 2019-12-31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TWI826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00859 2019-01-03
KR1020190000859A KR102656703B1 (ko) 2019-01-03 2019-01-03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2495A true TW202042495A (zh) 2020-11-16
TWI826631B TWI826631B (zh) 2023-12-21

Family

ID=70461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8728A TWI826631B (zh) 2019-01-03 2019-12-31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44651B1 (zh)
KR (1) KR102656703B1 (zh)
CN (1) CN111404496A (zh)
DE (1) DE102019123768A1 (zh)
TW (1) TWI826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6703B1 (ko) * 2019-01-03 2024-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US11223324B2 (en) 2019-09-27 2022-01-1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ulti-level envelope tracking with analog interface
US11677356B2 (en) 2020-02-19 2023-06-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ly modulato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102902A (ko) * 2021-01-14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KR20220154552A (ko) * 2021-05-13 2022-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증폭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력 증폭기를 포함하는 프런트 앤드 모듈
KR20230006953A (ko) * 2021-07-05 2023-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노이즈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 변조기
CN116931644A (zh) * 2022-03-31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调节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8177B2 (en) * 2007-06-08 2009-03-2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circuit for reducing regulator output noise
US9246460B2 (en) 2011-05-05 2016-01-26 Rf Micro Devices, Inc. Power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modulated and constant supply operation
US9473023B2 (en) 2012-08-10 2016-10-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witched mode assisted linear regulator with seamless transition between power tracking configurations
JP6004836B2 (ja) * 2012-08-22 2016-10-1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半導体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通信装置
US9207692B2 (en) * 2012-10-18 2015-12-08 Rf Micro Devices, Inc. Transitioning from envelope tracking to average power tracking
WO2014116933A2 (en) 2013-01-24 2014-07-31 Rf Micro Devices, Inc Communications based adjustments of an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supply
CN105009449B (zh) * 2013-03-14 2017-08-08 匡坦斯公司 电源
US9954490B2 (en) 2014-03-27 2018-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mplifier circuitry for envelope modulators, envelope modulators incorporating said amplifier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modulating a signal envelope
US9525384B2 (en) 2014-09-02 2016-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a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KR102460322B1 (ko) * 2014-09-02 2022-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변조기
US9991856B2 (en) * 2014-09-25 2018-06-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Variable load power amplifier supporting dual-mode envelope tracking and average power tracking performance
US9634620B2 (en) 2014-12-05 2017-04-25 Qorvo Us, Inc. Envelope tracking with reduced circuit area and power consumption
JP2017005641A (ja) 2015-06-16 2017-0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増幅モジュール
US9948240B2 (en) 2015-07-01 2018-04-17 Qorvo Us, Inc. Dual-output asynchronous power converter circuitry
US20170170215A1 (en) 2015-12-15 2017-06-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 with anti-acid lay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KR102644277B1 (ko) * 2016-11-25 2024-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장치
US10831220B2 (en) * 2018-03-28 2020-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voltage regulation using precharge rails
KR102656703B1 (ko) * 2019-01-03 2024-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26436B2 (en) 2020-11-03
KR20200084693A (ko) 2020-07-13
US10644651B1 (en) 2020-05-05
CN111404496A (zh) 2020-07-10
TWI826631B (zh) 2023-12-21
US20200259457A1 (en) 2020-08-13
DE102019123768A1 (de) 2020-07-09
KR102656703B1 (ko)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6631B (zh) 電源供應調變器及包括其的無線通訊裝置
US10784820B2 (en) Dual-output and dual-mode supply modulator, two-stage power amplifier using the same, and supply modulation method therefor
US11082007B2 (en) Envelope track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30275547A1 (en) Supply modulato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8803605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ower supply
US909809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output efficienc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906539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panding operation region of power amplifier
US8942652B2 (en) Split VCC and common VCC power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envelope tracking
US20140361837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ower supply
US9628118B2 (en) Adaptive envelope tracking for biasing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s
US10153741B2 (en) Average power tracking mode power amplifier using dual bias voltage levels
US100033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ulating supply for a power amplifier
US2019023555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management with a two-loop architecture
EP3017541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ower supply
US9007126B2 (en) Multi-mode amplifier system
EP1530303A1 (en)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86092A1 (en) Multi-amplifier envelope tracking apparatus
CN107431460B (zh) 用于射频功率放大的电源调制
JP2014060622A (ja) 送信信号増幅回路、移動体通信端末および送信信号増幅回路の制御方法
JP5848660B2 (ja) 低消費電力化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低消費電力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