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2948A -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2948A
TW202032948A TW109101435A TW109101435A TW202032948A TW 202032948 A TW202032948 A TW 202032948A TW 109101435 A TW109101435 A TW 109101435A TW 109101435 A TW109101435 A TW 109101435A TW 202032948 A TW202032948 A TW 2020329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client
animation
data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1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8680B (zh
Inventor
向谷地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2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2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8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86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server load, available bandwidth, upstream requests
    • H04N21/2401Monitoring of the client buf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2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un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3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ource by the dest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1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caching movies for short term storage, replicating data over plural servers, prioritizing data for deletion
    • H04N21/23106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caching movies for short term storage, replicating data over plural servers, prioritizing data for deletion involving cach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9Interfacing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prioritizing client content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server load, available bandwidth, upstream requests
    • H04N21/2408Monitoring of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client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04N21/266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video stream, e.g.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04N21/64784Data processing by the network
    • H04N21/6479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ent stream, e.g. by dropping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在客戶端裝置與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間的資料中繼裝置,可偵測再緩衝是否發生,而可使流量最佳化。資料中繼裝置根據從客戶端裝置對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傳送的封包之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再根據已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

Description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針對相關申請案的記載) 本發明係基於日本專利申請案:日本特願2019-015429號(2019年01月31日提出申請)的優先權主張,該申請案的所有記載內容藉由引用而由本說明書包含記載。 本發明係關於配置在客戶端與原點伺服器間的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作為動畫發送的方式,採用自適應位元速率(Adaptive Bitrate:簡稱成ABR)的動畫發送網站正在增加。ABR為用於使動畫內容配合觀賞環境,使動畫能夠盡可能以高品質流暢播放的動畫發送技術。該技術具有複數種規格,代表性規格例如HLS(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Live Streaming)、MPEG-DASH(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等。
ABR會配合觀賞終端的處理能力或解析度、線路速度等,自動變更動畫的品質,而提供舒適的動畫觀賞體驗。為了動態變更動畫的品質,動畫資料例如以每數秒~數十秒分割成區段檔案(區段),而在發送伺服器上預先準備複數種畫質。手機等移動設備(客戶端(client):簡稱成「CL」)配合觀賞環境,選擇欲取得的區段及品質(畫質),再向發送伺服器(原點伺服器(Origin Server):簡稱成「OS」)要求動畫。客戶端向原點伺服器要求動畫資料時,使用HTTP協定。客戶端向HTTP請求指定畫質及區段,再傳送到原點伺服器,然後取得來自原點伺服器的回應也就是動畫資料。
例如,在藉由HLS的內容發送過程中,在發送伺服器上,使用:依照播放時間順序記載單一的內容中各區段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之索引檔案(播放清單);及針對單一的內容準備位元速率相異的複數種類的區段之變數・播放清單(variant playlist),然後記載與各位元速率對應的播放清單之URL。客戶端從變數・播放清單所記載的播放清單之中選擇對應於適合觀賞環境的位元速率的播放清單,再依序取得已選擇的播放清單所記載的區段,然後播放內容。
圖1示意例示藉由ABR方式的畫質之時間變化(動態變化)的一例。並且,在圖1,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畫像資料的縱向畫素數(pixel number)作為各畫質。時刻00:00-00:10的區段為高畫質(每1畫格例如720×1080p(pixel)、00:10-00:20的區段為低畫質(例如360×480p)、00:20-00:30、00:30-00:40的區段為中畫質(例如480×720p)的動畫被發送的情況以示意例示。
藉由ABR的動作發送大致分為2個相。緩衝相(buffering phase)及穩定相(steady phase)(參考圖2)。圖2示意例示來自原點伺服器的每單位時間的客戶端中接收資料量的時間順序變化。在圖2,橫軸為時間,縱軸為資料量。
在緩衝相,觀測客戶端-原點伺服器間的網路之狀態,而決定符合觀賞環境的適當動畫/聲音之品質。又,在客戶端側,為了緩衝足夠的資料以開始播放動畫,資料會從原點伺服器以叢發方式傳送。
在穩定相,於緩衝相決定動畫/聲音的品質之後,客戶端配合觀賞動畫的進展狀況,隔著一定的時間間隔,從原點伺服器取得已分割的動畫資料(區段),使得客戶端上已緩衝的動畫資料不會用盡。
如圖2所示,在客戶端,開始觀賞動畫時,從緩衝相起始,然後進入穩定相。
又,進入穩定相之後,有時也會再次進入緩衝相(稱為「再緩衝」(re-buffering))。
在客戶端,再緩衝例如在由觀賞動畫中的使用者進行定格播放的時候或動畫的畫質配合觀賞狀態而改變的時候等而發生。在觀賞動畫的過程中進行定格播放時,目的之動畫播放開始位置的資料尚未在客戶端上緩衝時,必須從原點伺服器重新下載動畫資料。因此,再緩衝會發生。
又,在網路狀態改變(改善或惡化),藉由ABR使得畫質變更時,在客戶端必須重新下載資料。因此,再緩衝會發生。在客戶端引發再緩衝的起因也稱為「再緩衝事件」(re-buffering event)。
如圖2例示,進入穩定相之後,在客戶端側發生再緩衝事件,藉此,再次進入緩衝相(再緩衝)。
最近,隨著動畫流量增加,為了抑制無效流量,縮小通訊頻寬,而在客戶端與原點伺服器之間所配置的資料中繼裝置,執行流量最佳化的處理以控制資料的傳送位元速率之相關技術為已知。
又,作為流量最佳化者,針對藉由ABR的動畫通訊之流量最佳化亦為人所知。例如,資料中繼裝置藉由控制傳送到客戶端側的ABR動畫(將藉由ABR而發送的動畫也稱為「ABR動畫」)之傳送位元速率,以利用ABR的構造而選擇符合該傳送位元速率的畫質。藉此改變從原點伺服器發送到客戶端的動畫之畫質。
動畫的畫質愈高,則動畫的資料量愈大,另外,動畫的畫質愈低,則動畫的資料量也愈小。藉由控制動畫傳送的位元速率,而控制畫質,進而控制在網路上流動的ABR動畫之資料量(圖3)。圖3為說明藉由資料中繼裝置20對ABR動畫執行流量最佳化的圖。
客戶端10向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動畫的請求(已指定畫質、區段等的HTTP請求)(S1)。
從客戶端10接收動畫的請求之資料中繼裝置20向原點伺服器30,轉送來自客戶端10的動畫之請求(S2)。
原點伺服器30傳送該請求所指定的動畫(已指定的畫質之區段)作為來自客戶端10的該請求之回應(S3)。例如,在客戶端10與原點伺服器30之間,網路擁塞的情況(網路的通訊速度低下),調降從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到客戶端10的資料之傳送位元速率,然後藉由ABR的構造,使客戶端10選擇低畫質的動畫,而減低從原點伺服器30發送的動畫之資料量,進而緩和網路的擁塞。
從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到客戶端10的資料之傳送位元速率的控制也被稱為配速(pacing)、整形(shaping)、或者節流(throttling)。
資料中繼裝置20藉由配速而控制傳送位元速率(S4)。
客戶端10配合S4的傳送位元速率,指定更低畫質(小資料量)而傳送動畫的請求(S5)。
資料中繼裝置20向原點伺服器30轉送來自客戶端10的動畫(更低的畫質)之請求(S6)。
原點伺服器30傳送該請求所指定的更低畫質的動畫作為來自客戶端10的動畫之請求的回應(S7)。
資料中繼裝置20將從原點伺服器30傳送的更低畫質的動畫傳送到客戶端10(S8)。
並且,在緩衝相執行配速的話,必須花費時間才能累積足夠資料而在客戶端10上開始觀賞動畫,動畫的播放開始會延遲。結果,在客戶端10側,使用者實際感受到的品質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可能會惡化。
為了防止動畫播放開始的延遲而導致QoE的惡化,也具有資料中繼裝置20,其配合ABR的發送相之變化,在通訊開始時的規定期間或者一定資料量的期間,以叢發方式大量傳送資料,之後再執行配速。圖4A為表示藉由該資料中繼裝置20對客戶端10配速的傳送位元速率之時間推移的示意圖,並且對應到圖3的從資料中繼裝置20朝向客戶端10的資料通訊之一例。圖4A的橫軸為時間,縱軸為資料量。
如圖4A所示的範例,配合ABR的緩衝相,資料中繼裝置20以叢發方式將動畫資料傳送到客戶端10之後,配合穩定相,控制從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到客戶端10的資料之傳送位元速率。
關於上述配速,專利文獻1記載如下:一般提供的配速發送之方法為針對單一內容在發送未分割的1個檔案時實施配速的手法,由於缺乏將已分割的區段檔案視為單一內容的一部分之構造,故有無法在內容全體實施配速的課題。專利文獻1揭露內容發送伺服器裝置與客戶端裝置之間的中繼裝置,其為配合網路的延遲狀況或客戶端裝置的動作狀況,而使藉由可配速發送的ABR發送方式所進行的內容之發送成為可能的中繼裝置。該中繼裝置具備:發送速度算出部,其算出配合發送的內容之播放而依序發送的「將該發送內容之檔案資料分割而得的分割檔案」之實際發送速度;及發送速度決定部,其根據前述發送速度算出部所算出的實際發送速度、預先決定的預設發送速度、及與預先決定的前述分割檔案之接收間隔相關的閾值,而決定前述分割檔案的發送速度。
又,作為傳送速率控制的相關技術,例如專利文獻2揭露控制再送封包的傳送速率之構成,其在利用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發送資料時如發生再送的情況,以再送要求的資訊為基礎,使通常封包及再送封包的傳送資料不超過可利用的頻寬(可用頻寬)。
專利文獻3記載在資料經過加密的情況,已接收該資料的傳送裝置無法掌握資料內容的種類,導致QoE無法順利提升的課題。專利文獻3揭露解決該課題的資料傳送裝置,也就是即使資料經過加密,也可提升QoE的資料傳送裝置。該資料傳送裝置具備:接收部,其接收經加密的資料;傳送部,其傳送前述接收部所接收的資料;及控制部,其控制前述傳送部傳送資料的速度,前述控制部針對前述接收部所接收的一連串資料之每一者,判定是否為該一連串資料的初次傳送,判定為初次傳送的話,將該一連串資料之中被視為初期傳送分量的資料從傳送速度限制對象排除,然後使前述傳送部進行傳送。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接收部接收的資料量滿足規定的條件的話,從限制前述傳送部的資料傳送速度之速度限制模式,變更到不對前述傳送部的資料傳送速度執行限制的非限制模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2199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4/010171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10068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QUIC A New Internet Transport Presenter: Jana Iyengar, [平成30年12月25日檢索]、網路(URL:https://www.ietf.org/proceedings/96/slides/slides-96 -quic-5.pdf)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以下提供相關技術的分析。
在ABR動畫的發送過程中,為了防止QoE的惡化,並且使流量最佳化,資料中繼裝置必須判別ABR動畫以哪個相被發送。
然而,在資料中繼裝置不易偵測再緩衝是否發生。理由如下。
近年的動畫流量大多數會利用例如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等而加密。此時,資料中繼裝置20無法參考資料的內容(如標頭資訊等後設資料或動畫資料等)。
在TLS,IP(Internet Protocol)標頭、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標頭未經加密,但TCP有效負載經加密。因此,被配置在TCP有效負載部分的HTTP訊息經加密。在HTTP請求,開始行(由HTTP方法(GET、POST等)、請求對象、HTTP版本所構成)、標頭(包含針對該請求的資訊或屬性(請求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本體(GET的話,無本體)經加密。在HTTP回應,開始行(狀態行)、標頭、本體(例如來自伺服器的動畫資料等)經加密。
關於從客戶端10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的HTTP請求封包,資料中繼裝置20除了能夠掌握IP標頭的目的地IP位址、傳送來源IP位址、TCP標頭的目的地埠號碼、傳送來源埠號碼之外,還能夠掌握封包的資料尺寸或資料的流量(位元速率)。
在資料中繼裝置20,藉由這些有限的資訊,難以偵測客戶端10側的再緩衝事件。
圖4B、圖4C為說明從資料中繼裝置20朝向客戶端10配速時的傳送位元速率之時間推移的圖。
在資料中繼裝置20無法偵測再緩衝,不論是否為緩衝相皆持續配速的話,在客戶端10的QoE會惡化(圖4B)。
為了防止客戶端10側的QoE惡化,必須在資料中繼裝置20偵測再緩衝事件,然後配合再緩衝所生的緩衝相而以叢發方式將資料傳送到客戶端10(圖4C)。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提案,目的為提供在客戶端裝置及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間的資料中繼裝置,可偵測再緩衝是否發生,而可使流量最佳化的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程式。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態樣,提供配設在客戶端裝置與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間的資料中繼裝置,其具備:第1手段,其接收從前述客戶端裝置傳送到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封包,再根據前述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及第2手段,其根據前述經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
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個態樣,係關於一資料中繼方法,其根據從客戶端裝置傳送到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 再根據已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
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個態樣,提供一發送系統,其具備:上述第1態樣之資料中繼裝置;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及客戶端裝置。
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個態樣,提供一程式,其使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根據從客戶端裝置傳送到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的處理;及 根據前述經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的處理。依照本發明,提供記憶上述程式的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或者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等半導體儲存裝置、HDD(Hard Disk Drive)、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發明效果]
依照本發明,在客戶端裝置與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間的資料中繼裝置,可偵測再緩衝是否發生,而可使流量最佳化。
說明本發明的例示實施形態。在本發明的例示實施形態,客戶端(例如移動設備)為針對原點伺服器要求資料(包含動畫等)的傳送,結果,接收從原點伺服器傳送的資料之裝置。作為具體例,可為包含智慧型手機的手機、平板電腦終端、個人電腦、附網路連接功能的TV(Television)等至少一者。
原點伺服器(Origin Server)為例如由動畫發送網站所構成,配合來自客戶端的請求(要求),傳送包含動畫的資料之裝置。並且,如前述,動畫被分割成稱為區段並且以數秒為單位的影像予以保持。一邊以區段單位取得客戶端動畫,一邊播放動畫。
資料中繼裝置為中繼客戶端-原點伺服器間的通訊並且適用流量最佳化處理的裝置。
在資料中繼裝置,檢出藉由ABR發送動畫中的緩衝相(再緩衝)。
又,在資料中繼裝置,檢出緩衝相後,藉由ABR動畫的流量最佳化而控制傳送位元速率。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資料中繼裝置,藉由分析從客戶端朝向原點伺服器的上傳封包資料之資料尺寸及傳送間隔,而偵測再緩衝。也就是說,在資料中繼裝置,根據從客戶端朝向原點伺服器的封包資料尺寸,而確定請求封包,再根據該請求封包的傳送頻率,檢出再緩衝。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即使ABR動畫經過加密,由於可根據資料中繼裝置可取得的資訊(封包資料尺寸、封包接收間隔)而判斷再緩衝,故不論ABR動畫為加密/非加密狀態,皆為有效。
又,在資料中繼裝置,不論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通訊是否終止,皆為有效。
圖5A為說明資料中繼裝置20的TCP終端之圖。客戶端10與資料中繼裝置20、資料中繼裝置20與原點伺服器30在不同的TCP區塊進行通訊。也就是說,在資料中繼裝置20使TCP終止,資料中繼裝置20在與客戶端10及原點伺服器30通訊時,分別生成TCP區塊。並且,TCP區塊的確立係例如從客戶端10向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TCP同步要求(SYN)封包,再從資料中繼裝置20回送同步要求+應答(SYN+ACK)封包,然後從客戶端10將應答(ACK)封包傳送到資料中繼裝置20。又,資料中繼裝置20向原點伺服器30傳送TCP同步要求(SYN)封包,再從原點伺服器30回送同步要求+應答(SYN+ACK)封包,然後從資料中繼裝置20將應答(ACK)封包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
在資料中繼裝置20,TCP未終止時,客戶端10會在與原點伺服器30之間的TCP區塊交換資料,資料中繼裝置20再轉送資料(圖5B)。也就是說,客戶端10與原點伺服器30藉由1個TCP區塊進行直接通訊,而資料中繼裝置20轉送資料。
在ABR的動畫觀賞中,從客戶端10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的上傳封包資料大致分成以下2種。 ・來自客戶端10的動畫請求資料;及 ・資料接收時的肯定應答(ACK(Acknowledge)封包)
圖6為表示資料送接收的順序之圖。在客戶端10與原點伺服器30之間的資料傳送接收作業中,一般而言,從客戶端10,將欲接收的資料(動畫資料)之請求(HTTP請求)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S11)。
資料中繼裝置20將來自客戶端10的資料(動畫資料)之請求(HTTP請求)轉送到原點伺服器30(S12)。
經由資料中繼裝置20而接收該請求的原點伺服器30藉由客戶端10對於請求的回應(HTTP回應)而將該請求的動畫資料傳送到客戶端10(S13)。
資料中繼裝置20將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轉送到客戶端10(S14)。
客戶端10接收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的話,為了對於原點伺服器30通知已接收動畫資料,而將接收應答也就是ACK封包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S15)。
資料中繼裝置20將ACK封包轉送到原點伺服器30(S16)。在步驟S16之後,從原點伺服器30朝向客戶端10傳送動畫資料,以及從接收動畫資料的客戶端10朝向原點伺服器30傳送ACK封包(S17-S20)。並且,圖6表示在資料中繼裝置20未使TCP終止時的順序,在資料中繼裝置20使TCP終止時,針對各區塊,接收回應(動畫資料)及傳送其應答也就是ACK封包。也就是說,將對於來自客戶端10的請求之回應(動畫資料)從原點伺服器30接收的話(圖6的S13),資料中繼裝置20將接收應答也就是ACK封包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圖6的S16)。然後,資料中繼裝置20將該回應(動畫資料)傳送到客戶端10(圖6的S14),已接收該回應(動畫資料)的客戶端10將接收應答也就是ACK封包傳送到資料中繼裝置20(圖6的S15)。之後,從原點伺服器30朝向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回應(動畫資料)(圖6的S17),從資料中繼裝置20朝向原點伺服器30傳送ACK封包(圖6的S20),從資料中繼裝置20朝向該回應(動畫資料)的客戶端10傳送(圖6的S18),從客戶端10朝向資料中繼裝置20傳送ACK封包(圖6的S19)。也就是說,在資料中繼裝置20使TCP終止時,該順序在圖6的S13之後,立即前進到S16,接下來前進到S14、S15,然後在S17之後,立即前進到S20,然後前進到S18、S19。
原點伺服器30經由資料中繼裝置20接收來自客戶端10的ACK封包,藉此,確認資料可傳送到客戶端10。這項動作為用於確保TCP通訊的信頼性之動作。不只是TCP/IP(Internet Protocol)所進行的通訊,在近年愈來愈盛行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IP的協定堆疊上動作的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流量也相同。
圖7為例示ABR動畫的協定堆疊之圖(引用自非專利文獻1的The 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Proposal)。圖7的左側為HTTP/2 over TLS/TCP的協定堆疊。TCP為連結型協定,包含視窗控制、再送控制、擁塞控制,十分可靠。右側為HTTP/2 over QUIC的協定堆疊。QUIC試圖改善TCP的連接確立交握所需的往返數或者從封包遺失復原時等待複數個請求的問題。QUIC使用UDP。UDP為無連結型協定,缺乏確保再送控制等信頼性的結構,但處理較簡單且延遲較少。QUIC為了確保通訊的信頼性,提供相當於TCP的功能之擁塞控制、再送控制、遺失復原功能等,並且與TCP同樣傳送接收應答封包(ACK封包)。又,QUIC提供HTTP/2的功能之一部分也就是串流控制、流量控制等。在加密方式的協商或金鑰交換,例如使用TLS 1.3的安全功能。
在ABR的代表規格(HSL或MPEG-DASH等),藉由HTTP協定控制動畫的取得及發送。藉由ABR的HTTP請求之封包的資料尺寸變大。然而,TCP或QUIC協定中的接收應答封包(ACK)之封包尺寸相較於HTTP請求較小。因此,HTTP請求封包(也簡稱為「請求封包」)及ACK封包可藉由資料尺寸而予以區分。
在ABR動畫的情況,請求封包包含欲取得的動畫資料之畫質或播放開始位置等資訊,請求封包的1封包之資料的尺寸至少為數百位元以上。另外,ACK封包變得遠小於請求封包(例如,100位元左右)。
在資料中繼裝置20,在封包經加密的情況,也可藉由封包資料尺寸而判別封包為請求封包或者為ACK封包(即使未經加密亦同)。又,請求封包藉由從客戶端10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的頻率(傳送間隔),而可判別緩衝模式。
在緩衝相,從客戶端10傳送相較於穩定相時更多的請求封包。在ABR,動畫經過分割,故為了使播放提早開始,而必須將資料以叢發方式從原點伺服器30接收,所以必須增加來自客戶端10側的請求數量。
又,也有動畫網站在決定適當畫質之前,在客戶端10側取得複數個畫質的動畫資料。
從上述理由,在緩衝相,相較於穩定相,請求封包的發生頻率會變多。
圖8A、圖8B為說明來自客戶端的傳送資料與來自原點伺服器的傳送資料之關係的圖。並且,在圖8A、圖8B,橫軸的時間軸為共通。
圖8A為說明來自客戶端10的請求封包之時間順序變化的圖。請求封包為數百位元,ACK封包為100位元左右。進入緩衝相時,請求封包的傳送頻率會增加。
圖8B為表示相對於來自客戶端10的請求封包,來自原點伺服器的回應資料之位元速率的影像之圖。
圖9為說明資料中繼裝置20中的緩衝相之偵測方法的圖。參考圖9的話, (1)資料中繼裝置20根據從客戶端10上傳的封包之資料尺寸,而判別為請求封包或者為ACK封包。
(2)資料中繼裝置20藉由從客戶端10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的請求封包之出現頻率增加(每單位時間的傳送次數增加:傳送間隔減少),而偵測是否有緩衝模式,也就是在客戶端10側是否發生再緩衝事件。
圖10為例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中的資料中繼裝置20A之構成的示意圖。在圖10,各單元間的箭頭線表示資料傳送的一例,當然不代表各單元間的資料、控制訊號等受限於箭頭線方向。並且,附加於箭頭線的参考符號對應到後述的圖11之步驟。
通訊處理部201為在資料中繼裝置20A內負責資料的中繼之應用程式。在使TCP終止時,則由作為針對原點伺服器30的proxi(代理伺服器)動作的應用程式負責資料的中繼。
ABR動畫判定部202從來自客戶端10的上傳資料或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回應資料,判別該通訊是否為ABR的動畫。從IP位址等標頭資訊或資料尺寸等通訊的資訊判斷。
緩衝相判定部203A觀測從客戶端10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的封包,從封包的資料尺寸及封包的傳送頻率判別緩衝相。
又,緩衝相判定部203A藉由ABR動畫判定部202,而觀察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回應被判別為ABR動畫的通訊。
來自進入緩衝相時的客戶端10的封包資料尺寸或傳送頻率在每個原點伺服器30都不同,故緩衝相判定部203A會詢問判定閾值資料庫204A。
緩衝相判定部203A在偵測到緩衝相的情況,會通知最佳化適用部205A。
最佳化適用部205A接受來自緩衝相判定部203A的通知的話,會實施應適用到緩衝相的最佳化處理。
來自進入緩衝相時的客戶端10的封包資料尺寸或傳送頻率在每個原點伺服器30都不同。因此,判定閾值資料庫204A針對每個原點伺服器30預先保存(記憶保持)用於偵測緩衝相的閾值。
判定閾值資料庫204A針對來自緩衝相判定部203A的詢問,回傳原點伺服器30進入緩衝相時的封包資料尺寸或傳送頻率的閾值。
最佳化適用部205A將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回應資料從通訊處理部201接收,然後實施傳送位元速率的控制等流量最佳化的處理。從緩衝相判定部203A接受緩衝相的偵測之通知的話,則實施應適用到緩衝相的最佳化處理。
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A就來自最佳化適用部205A的包含通訊的資訊(客戶端或原點伺服器的IP位址等)之詢問,決定針對該通訊的最佳化策略,再回傳到最佳化適用部205A。
就網路而言, (1)客戶端10與資料中繼裝置20A之間;及 (2)資料中繼裝置20A與原點伺服器30之間; 分別藉由不同的網路連接。
一般而言,(1)為無線網路,(2)為有線網路,但也可為其他的組合。客戶端10與資料中繼裝置20A之間為無線網路時,資料中繼裝置20A可為安裝在無線基地台、無線存取點的構成。或者,資料中繼裝置20A可安裝到連接到無線基地台的核心網路節點或者MEC(Mobile Edge Computing)伺服器等。
圖11為說明圖10的資料中繼裝置20A之動作的圖。通訊處理部201從客戶端10接收發送內容的HTTP請求封包(以TLS等加密)(步驟S21)。
通訊處理部201將通訊的資訊發送到ABR動畫判定部202(步驟S22)。如前述,HTTP請求訊息(開始行、標頭、本體)經過加密,在資料中繼裝置20A的通訊處理部201,可將HTTP請求封包的IP標頭之目的地IP位址、傳送來源IP位址、TCP標頭(UDP標頭)的目的地埠號碼、傳送來源埠號碼發送到ABR動畫判定部202。ABR動畫判定部202藉由從通訊處理部201接收的通訊之資訊,判定該通訊是否為ABR動畫。ABR動畫判定部202可例如從目的地IP位址藉由利用DNS(Domain Name System)的逆向檢索而取得請求對象的URL,確定HTTP請求封包的目的地為原點伺服器(Web伺服器),藉此,判定是否為ABR動畫的發送。
又,ABR動畫判定部202也判定是否為ABR動畫的流量最佳化實施對象之通訊。在ABR動畫判定部202,通訊為ABR動畫的發送時,在ABR動畫判定部202,可將從原點伺服器30朝向客戶端10傳送的回應(動畫資料)設為流量最佳化的實施對象。
ABR動畫判定部202不只可在接收來自客戶端10的上傳資料時,也可在接收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HTTP回應(動畫被配置在本體)時,同樣執行判定。HTTP回應經過加密。在資料中繼裝置20A,可將HTTP回應封包的IP標頭之傳送來源IP位址、目的地IP位址、TCP標頭(UDP標頭)的傳送來源埠號碼、目的地埠號碼發送到ABR動畫判定部202。在ABR動畫判定部202,例如,可藉由從原點伺服器30傳送到客戶端10的HTTP回應封包之傳送來源IP位址,利用DNS的逆向檢索,而取得傳送來源的URL,確定封包的原點伺服器(Web伺服器),藉此,判定是否為ABR動畫的發送。
或者,作為其他手法,可利用在執行TLS的通訊時所進行的TLS交握之資訊作為通訊的資訊。TLS交握在以TLS通訊經加密之前以明文傳送。具有客戶端將通訊的開始向伺服器通知的ClientHello(TLS擴張)所包含的SNI(Server Name Indication)的網域資訊、或者從伺服器傳送到客戶端的認證(Certificate)所包含的表示網站的URL之通用名稱(Common Name)的網域資訊,根據相當於該網域的網站以ABR發送動畫的資訊(事前設定的資訊),ABR動畫判定部202可判定該通訊是否為ABR動畫。
ABR動畫判定部202將是否為ABR動畫的判定結果回傳到通訊處理部201(步驟S23)。
以ABR動畫判定部202判定通訊為ABR動畫時,通訊處理部201會使緩衝相判定部203A動作。緩衝相判定部203A會監視來自客戶端10的上傳資料。此時,緩衝相判定部203A會詢問判定閾值資料庫204A,而取得每個原點伺服器30進入緩衝相時的封包資料尺寸或傳送頻率的閾值(S24)。並且,在ABR動畫判定部202的判定結果不為ABR動畫時,通訊處理部201會將來自客戶端10的請求轉送到原點伺服器30。
緩衝相判定部203A在超過從判定閾值資料庫204A取得的閾值時,判定為緩衝相。
判定為緩衝相時,緩衝相判定部203A將偵測到緩衝相的訊息,除了通知通訊處理部201,也通知最佳化適用部205A(S26)。
通訊處理部201將從客戶端10接收的內容發送請求傳送到原點伺服器30(S27)。
通訊處理部201從原點伺服器30接收回應客戶端10的請求之回應資料(S28)。
通訊處理部201係在由ABR動畫判定部202判定為最佳化實施對象時,向最佳化適用部205A傳送動畫資料(S29)。
最佳化適用部205A就對於該通訊如何執行最佳化(最佳化的方式)詢問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A(S30)。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A決定最佳化的方式,再回傳到最佳化適用部205A(S30)。
針對ABR動畫的傳送位元速率也由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A決定。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A可對應使用資料中繼裝置20的各使用者(電信事業者或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等),而登錄保持ABR動畫傳送的最佳化之方式(例如傳送位元速率)。
最佳化適用部205A使用已決定的最佳化策略,實施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回應之動畫資料的最佳化,然後傳送到通訊處理部201(S31)。
通訊處理部201將從最佳化適用部205A接收的動畫資料傳送到客戶端10(S32)。並且,在並非最佳化實施對象的情況,通訊處理部201不將來自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傳送到最佳化適用部205A,而是直接傳送到客戶端10。並且,在ABR動畫判定部202A,可針對ABR動畫,對應到使用者,將最佳化實施的有無等設定資訊預先保持在資料中繼裝置20,再針對各個使用者,判定ABR動畫傳送是否為最佳化實施對象。
重複步驟S21-S32的期間,在步驟S25偵測緩衝相時,緩衝相判定部203A會將偵測到緩衝相的訊息通知最佳化適用部205A(S26)。最佳化適用部205A會藉由緩衝相時的最佳化策略而執行最佳化處理。
觀賞ABR發送方式的動畫時,在資料中繼裝置20,偵測緩衝相,使朝向客戶端10側的資料傳送位元速率變化,藉此,防止ABR動畫的流量最佳化適用中的客戶端的QoE惡化。
圖12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的圖。參考圖12的話,判定閾值資料庫204B、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B被配設在資料中繼裝置20B的外部。緩衝相判定部203B經由未圖示的網路介面以網路連接到判定閾值資料庫204B。又,最佳化適用部205B經由未圖示的網路介面以網路連接到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B。並且,判定閾值資料庫204B、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B的任一方或兩方例如可為配置在核心網路內的規定之節點的構成。或者,判定閾值資料庫204B、最佳化策略資料庫206B的任一方或兩方可配置在資料中繼裝置20B經由網路等WAN(Wide Area Network)而連接的雲端(資料中心)的資料庫。
圖13為說明將上述實施形態之資料中繼裝置20(20A、20B)安裝在電腦裝置100的範例之圖。具備: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資料處理裝置)101;儲存裝置(記憶體)102,其包含半導體記憶體(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或者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等)、USB(Universal Serial Bus)、HDD(Hard Disk Drive)、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至少一者;第1通訊介面103,其具備與客戶端(移動設備)通訊之用的傳送設備、接收設備(客戶端為移動設備的情況,例如無線傳送接收設備);及第2通訊介面104,其具備與原點伺服器30經由網路而通訊的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依照本實施形態,在儲存裝置102預先記憶實現資料中繼裝置20的功能之程式,處理器101讀出該程式予以執行,藉此,例如執行圖14的處理(再緩衝偵測處理、流量最佳化處理)。
也就是說,處理器101根據經由通訊介面103而接收的從客戶端10朝向原點伺服器30傳送的封包之資料尺寸,而判別封包,然後確定從客戶端10朝向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之請求封包(規定的封包)(S101)。
處理器101監控經由通訊介面103而接收的從客戶端10朝向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之請求封包(規定的封包)的傳送頻率(S102)。
處理器101在從客戶端10朝向原點伺服器30的動畫資料之請求封包(規定的封包)的傳送頻率超過預定的閾值的情況(S103的Yes),偵測已再次進入緩衝相(S104)。處理器101執行ABR動畫發送的流量之最佳化(傳送到客戶端的回應(動畫資料)之傳送位元速率的控制)(S105)。
並且,當然可藉由處理器101讀出該程式予以執行,而將電腦裝置100作為參考圖10、圖11、圖12等而說明的各實施形態之資料中繼裝置20、20A、20B動作。
說明上述實施形態作為本發明的適用例,但本發明例如在移動體通訊(蜂巢式網路),除了可適用在將客戶端與原點伺服器之間的TCP/UDP通訊作為對象的通訊流量控制,也可取代蜂巢式網路,適用在通過無線・有線LAN、光纖等各種存取網之將TCP/UDP通訊作為對象的通訊流量控制。
並且,各實施形態的資料中繼裝置20(20A、20B)可配置在對原點伺服器30的區段檔案快取的快取伺服器與客戶端10之間。
並且,將上述專利文獻1-3、非專利文獻1的各揭露在本說明書以引用方式重整記載,並且可在必要時作為本發明的基礎或者一部分而使用。可在本發明的所有揭露(包含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框架內,進一步根據該基本的技術思想,而變更・調整實施形態或者實施例。又,可在本發明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框架內,將各種揭露要素(包含各請求項的各要素、各實施例的各要素、各圖示的各要素等)進行多種組合或者選擇。也就是說,本發明當然包含相關領域人士依照涵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所有揭露、技術思想而得以完成的各種變形、修正。特別是,針對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數值範圍,該範圍內所包含的任意數值或者小範圍在未額外記載的情況也應解釋為已具體記載。進一步,上述引用的文獻之各揭露事項係在必要時遵照本發明的主旨,作為本發明的揭露之一部分,將該一部分或者全部與本說明書的記載事項組合運用,以上組合也應視為包含在本發明的揭露事項。
10:客戶端(移動設備) 20,20A,20B:資料中繼裝置 30:原點伺服器 100:電腦裝置 101:處理器 102:儲存裝置(記憶體) 103,104:通訊介面 201:通訊處理部 202:ABR動畫判定部 203A,203B:緩衝相判定部 204A,204B:判定閾值資料庫 205A,205B:最佳化適用部 206A,206B:最佳化策略資料庫
[圖1]圖1為說明ABR導致的畫質之動態變化的圖。 [圖2]圖2為從原點伺服器每單位時間接收的資料量之時間順序變化的範例之圖。 [圖3]圖3為說明藉由資料中繼裝置使ABR動畫的流量最佳化之圖。 [圖4A]圖4A為說明從資料中繼裝置朝向客戶端的配速時的傳送位元速率之圖(第1張)。 [圖4B]圖4B為說明從資料中繼裝置朝向客戶端的配速時的傳送位元速率之圖(第2張)。 [圖4C]圖4C為說明從資料中繼裝置朝向客戶端的配速時的傳送位元速率之圖(第3張)。 [圖5A]圖5A為說明藉由資料中繼裝置使TCP終止之圖。 [圖5B]圖5B為說明藉由資料中繼裝置未使TCP終止之圖。 [圖6]圖6為說明資料傳送接收的順序之圖。 [圖7]圖7為說明ABR動畫的協定堆疊之圖。 [圖8A]圖8A為說明來自客戶端的傳送資料及來自原點伺服器的傳送資料之關係的圖。 [圖8B]圖8B為說明從原點伺服器傳送的回應資料之時間順序變化的圖。 [圖9]圖9為說明緩衝相的偵測方法之圖。 [圖10]圖10為說明本發明所例示的實施形態之資料中繼裝置的構成例之圖。 [圖11]圖11為說明資料中繼裝置的動作例之圖。 [圖12]圖12為說明本發明的其他例示的實施形態之資料中繼裝置的構成例之圖。 [圖13]圖13為說明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形態之資料中繼裝置的實裝例之圖。 [圖14]圖14為說明本發明的例示的實施形態之處理器的動作例之圖。

Claims (10)

  1. 一種資料中繼裝置,其為在客戶端裝置與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間所配設的資料中繼裝置,具備: 第1手段,其接收從前述客戶端裝置傳送到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封包,再根據前述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及 第2手段,其根據前述經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
  2. 如請求項1的資料中繼裝置,尚具備: 第3手段,在偵測到前述再緩衝時,控制朝向前述客戶端裝置的傳送速率。
  3. 如請求項1或2的資料中繼裝置,其中 前述第1手段使用從前述客戶端裝置傳送到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前述封包之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為從前述客戶端裝置朝向前述伺服器裝置傳送的資料之請求封包,或者為從前述客戶端裝置朝向前述伺服器裝置傳送的肯定應答(ACK)封包, 在前述第2手段所使用的前述規定之封包為前述請求封包。
  4. 如請求項3的資料中繼裝置,其中 前述第2手段藉由偵測前述請求封包的傳送頻率之增加,而偵測再緩衝。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資料中繼裝置,其中 從前述客戶端裝置傳送到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封包之有效負載部所包含的請求資訊經過加密。
  6. 一種發送系統,其具備: 客戶端裝置; 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及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資料中繼裝置。
  7. 一種資料中繼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根據從客戶端裝置傳送到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 根據前述經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
  8. 如請求項7的資料中繼方法,其中 在偵測到前述再緩衝時,控制朝向前述客戶端裝置的傳送速率。
  9. 如請求項7或8的資料中繼方法,其中 使用從前述客戶端裝置傳送到前述伺服器裝置的前述封包之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為從前述客戶端裝置朝向前述伺服器裝置傳送的資料之請求封包,或者為從前述客戶端裝置朝向前述伺服器裝置傳送的肯定應答(ACK)封包, 前述規定的封包為前述請求封包。
  10. 一種程式,使電腦執行以下處理: 根據從客戶端裝置傳送到發送內容的伺服器裝置之封包的資料尺寸,而判別前述封包的處理;及 根據前述經判別的規定之封包的傳送頻率,而偵測再緩衝的處理。
TW109101435A 2019-01-31 2020-01-16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TWI758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429 2019-01-31
JP2019015429 2019-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2948A true TW202032948A (zh) 2020-09-01
TWI758680B TWI758680B (zh) 2022-03-21

Family

ID=71842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1435A TWI758680B (zh) 2019-01-31 2020-01-16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0026B2 (zh)
JP (1) JP7120333B2 (zh)
CN (1) CN113366456A (zh)
TW (1) TWI758680B (zh)
WO (1) WO20201588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3465B1 (en) * 2020-08-21 2024-01-0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Local network traffic prioritization for improved quality of service
WO2023275969A1 (ja) * 2021-06-29 2023-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中継装置、配信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9722A1 (en) * 2002-03-27 2003-11-0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ata stream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50254508A1 (en) * 2004-05-13 2005-11-17 Nokia Corpor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packetized data bit-rate adaptation and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JP4749840B2 (ja) * 2005-11-10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AU2010250118A1 (en) * 2009-05-20 2011-12-15 Creative Ad Technology Proprietar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livering media to client device
WO2010150457A1 (ja) * 2009-06-26 2010-1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10165286B2 (en) * 2009-07-08 2018-12-25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encoder adjustment based on transport data
WO2011018868A1 (ja) * 2009-08-10 2011-02-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配信システム
US9077774B2 (en) * 2010-06-04 2015-07-07 Skype Irel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Server-assisted video conversation
EP2597824A4 (en) * 2010-07-20 2014-02-26 Sharp Kk PROXY SERVER, RELAY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ES2401270B1 (es) * 2011-03-17 2014-02-25 Vodafone España, S.A.U. Método y entidad de red para descargar vídeo en redes móviles
CN104247377B (zh) 2012-07-09 2018-07-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程序
WO2014098096A1 (ja) * 2012-12-19 2014-06-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HUE043713T2 (hu) * 2013-03-29 2019-09-30 Intel Ip Corp Minõségtudatos sebességillesztési technikák DASH streameléshez
JP6153166B2 (ja) 2013-08-29 2017-06-28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市立大学 トラヒック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JP6403768B2 (ja) 2013-10-29 2018-10-10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適応ストリーミングクライアントのためのバンド幅をリザーブ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EP2916544A1 (en) * 2014-03-06 2015-09-09 Alcatel Luc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a video stream
JP6432976B2 (ja) 2014-11-19 2018-1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装置、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23677B2 (en) * 2014-12-26 2018-03-2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many client streams over a single connection
US9961001B2 (en) * 2015-03-17 2018-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tegorizing packet flows in a network
JP6485865B2 (ja) * 2015-05-15 2019-03-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配信制御装置、中継装置、配信システム、配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542174B (en) * 2015-09-10 2018-04-04 Openwave Mobility Inc An intermediate network entity for controlling bandwidth for an adaptive bit rate stre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8844A1 (ja) 2020-08-06
JP7120333B2 (ja) 2022-08-17
US11540026B2 (en) 2022-12-27
TWI758680B (zh) 2022-03-21
CN113366456A (zh) 2021-09-07
US20220070544A1 (en) 2022-03-03
JPWO2020158844A1 (ja)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443B (zh) 用户设备、媒体流传输网络辅助节点和媒体流传输方法
EP3318067B1 (en) A media user client, a media user agent and respective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media from a media server to the media user client
US764035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TTP streaming using an intelligent HTTP client
US7464170B2 (en) Content delivery server and terminal apparatus
EP2122941B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feedback to a media ser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5396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trate management
JP6397930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サービス配信
KR20100074111A (ko) 멀티미디어 세션의 콘텐트 레이트를 동적으로 설정하는 방법
JP6876131B2 (ja) データバッファリング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TWI758680B (zh) 資料中繼裝置、方法、發送系統及程式
KR101613380B1 (ko) 콘텐츠 배신 시스템, 캐쉬 서버 및 콘텐츠 배신 방법
US9131251B2 (en) Use of a receive-window size advertised by a client to a content server to change a video stream bitrate streamed by the content server
US10715569B2 (en) Delivery control device and delivery control method for content delivery according to ABR delivery method
WO2011143916A1 (zh) 媒体适配的方法和装置
US11082474B2 (en) Data buff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daptive streaming service
JP2013069073A (ja) 配信ネットワークとサーバ及び配信方法
US201402265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or multimedia content delivery
WO2013071517A1 (zh) 媒体流的发送方法及服务器
WO2023275969A1 (ja) データ中継装置、配信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KR101745367B1 (ko) 하이퍼텍스트 전송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스트리밍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6172967A1 (zh) 一种媒体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604248A (zh)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633999A1 (en) Method to be implemented at a device able to run one adaptive streaming se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JP2008005078A (ja)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セッション別帯域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