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1963A - 布類展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布類展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1963A
TW202031963A TW108106676A TW108106676A TW202031963A TW 202031963 A TW202031963 A TW 202031963A TW 108106676 A TW108106676 A TW 108106676A TW 108106676 A TW108106676 A TW 108106676A TW 202031963 A TW202031963 A TW 2020319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relay
clip
input
revol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田譽生
出上弘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6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31963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1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96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縮短作業員進行投入作業的等待時間,且生產效率高的布類展開裝置。

布類展開裝置1具備:複數個投入部30;複數個中繼部40,與複數個投入部30分別對應設置;及攤開部50。投入部30具備:投入夾31;及使投入夾31升降的升降機32。中繼部40係從上升到轉交位置的投入夾31接取布類C,並將布類C轉交給攤開部50。已將布類C轉交給中繼部40的投入夾31會下降到投入位置。在成為中繼部40能接取布類C的狀態以前可縮短到投入夾31的待機時間,投入夾31可立刻下降到投入位置。

Description

布類展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布類展開裝置。更詳言之,本發明係有關用以將洗滌過的床單、包布(2塊布料式被套)、枕頭套、毛巾、桌布等布類展開,並投入下一步驟的處理裝置的布類展開裝置。
在飯店、醫院中,會大量使用床單。使用過的床單在洗衣場加以洗滌、熨燙,並再次使用於飯店、醫院等。在洗衣場中,將床單等布類洗滌後,以輥熨機進行熨燙、用布類折疊裝置進行折疊作業。要將布類供給到這些處理裝置,必須預先使布類展開。由作業員進行布類展開作業的情況中,作業需耗用大量時間及勞力。因此,近年來已使用布類展開裝置進行此項作業。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布類展開裝置大致構成如下。
布類展開裝置具有4個投入夾。當作業員將布類裝到投入夾時,投入夾會上升並行待機。橫移夾移動到和投入夾相對的位置並接取布類,再移動到機框中央位置。位於機框中央部的轉交裝置將橫移夾所保持的布類轉交給展開夾。藉由展開夾將布類展拉並懸垂,使布類展開成四角形。將該狀態的布類拉入裝置內後,向後續的處理裝置排出。
轉交裝置係由:臂部、設於臂部前端的中央夾、及將臂部從和橫移夾相對之位置回旋到和展開夾相對之位置的氣缸所構成。把持布類的橫移夾移動到機框中央位置時,中央夾會回旋到前面並把持布類,橫移夾將布類放開。接著,中央夾回旋到後方,並將布類轉交給展開夾。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149491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布類展開裝置中,把持有布類的投入夾係在上升後,待機直到布類轉交給橫移夾為止。在此期間,作業員無法進行將下一塊布類安裝到投入夾的作業。因而,作業員會產生等待時間,致效率欠佳。
再者,因中央夾只進行回旋動作,故把持有布類的中央夾向後方回旋時,會有布類勾拉到橫移夾的情形。若布類的勾拉作用較強,布類會從中央夾脫離掉下。從而,必須將布類展開裝置暫時停止,並將掉下的布類收回,使布類展開裝置的生產效率降低,也會對作業員造成負擔。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形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提供可縮短作業員進行投入作業之等待時間且生產效率高的布類展開裝置。
另外,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順利進行布類轉交的布類展開裝置。
第1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具備:複數個投入部,供作業員投入布類;複數個中繼部,與前述複數個投入部分別對應設置;及攤開部,將前述布類展開;前述投入部具備:投入夾,把持前述布類;及升降機,使前述投入夾升降;前述中繼部係從已上升到轉交位置的前述投入夾接取前述布類,並將該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已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中繼部的前述投入夾會下降到投入位置。
第2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1發明,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中繼夾,設於已上升到前述轉交位置的前述投入夾的背後;及驅動部,使前述中繼夾在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前進位置及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的後退位置之間移動。
第3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2發明,其中前述中繼部的前述驅動部具備:回旋體,前端部安裝有前述中繼夾;及回旋致動器,使前述回旋體回旋。
第4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1發明,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回旋體,可朝回旋半徑方向伸縮;中繼夾,設於前述回旋體的前端部;及控制部;前述控制部為:使收縮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接取姿勢為止; 接著,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接著,使前述回旋體伸長直到前述布類從前述投入夾脫離;接著,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朝向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的轉交姿勢進行回旋。
第5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1發明,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回旋體,可朝回旋半徑方向伸縮;中繼夾,設於前述回旋體的前端部,且開閉部朝向回旋半徑外側;及控制部;前述控制部為:使收縮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接取姿勢;接著,使前述回旋體伸長,將前述布類插入前述中繼夾的前述開閉部;接著,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接著,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朝向將前述布類轉交到前述攤開部的轉交姿勢進行回旋。
第6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5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藉由調整前述回旋體的伸長量來調整前述中繼夾對前述布類的把持量。
第7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6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前述布類的種類來調整前述回旋體的伸長量。
第8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5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後,使前述回旋體伸長直到前述布類從前述投入夾脫離為止。
第9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4或第5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為: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前述轉交姿勢;接著,從前述中繼夾放開前述布類,並將該布類轉交到前述攤開部;接著,使前述回旋體收縮。
第10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4或第5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前述回旋體以在前述接取姿勢與前述轉交姿勢之間的待機姿勢待機直到前述投入部可將前述布類轉交到的狀態為止。
第11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4或第5發明,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前述回旋體在前述接取姿勢與前述轉交姿勢間的待機姿勢待機到前述攤開部可接取前述布類的狀態為止。
第12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4或第5發明,其中前述回旋體具備:基部,具有回旋軸;滑動件,安裝有前述中繼夾;及伸縮致動器,使前述滑動件對前述基部滑動。
第13發明的布類展開裝置係如第1發明,其中前述攤開部具備:一對攤開夾,把持前述布類一邊的兩端角部;及橫移機,使前述的一對攤開夾在前述複數個中繼部的背後橫移;前述一對攤開夾係移動到一個前述中繼部的背後,從該中繼部接取前述布類。
依據第1發明,因中繼部係設於複數個投入部的各者,故投入夾待機到中繼部可接取布類之狀態為止的時間得以縮短,可將投入夾立刻下降到投入位置。結果,作業員投入作業的等待時間能夠縮短,布類展開裝置的生產效率得以提高。
依據第2發明,藉由使中繼夾前進後退,可將布類從投入部轉交到攤開部。
依據第3發明,藉由使回旋體回旋,可使中繼夾移動在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
依據第4發明,藉由回旋體的伸長,可使把持在中繼夾的布類從投入夾脫離。因此,即使中繼夾回旋,布類也不會勾拉到投入夾,和投入部的布類轉交可順利進行。
依據第5發明,因藉由回旋體的伸長,布類可插入中繼夾的開閉部,中繼夾可深度抓住布類。因中繼夾可將布類確實把持,故布類難以從中繼夾脫離。
依據第6發明,藉由調整中繼夾的把持量,可將布類適切地把持,不會從中繼夾脫離。
依據第7發明,可配合布類的種類調整中繼夾的把持量。
依據第8發明,藉由回旋體的伸長,使把持在中繼夾的布類可從投入夾脫離。因此,即使中繼夾回旋,布類也不會勾拉到投入夾,和投入部的布類轉交可順利進行。
依據第9發明,因布類轉交給攤開部後回旋體會收縮,故不會干擾到攤開部的動作。
依據第10發明,因回旋體係以待機姿勢待機,故不會干擾到投入部的動作。
依據第11發明,因回旋體係以待機姿勢待機,故不會干擾到攤開部的動作。
依據第12發明,藉由令伸縮致動器動作,可使回旋體伸縮。
依據第13發明,藉由一對攤開夾的橫移,可從任一中繼部接取布類。
1‧‧‧布類展開裝置
20‧‧‧控制部
30‧‧‧投入部
31‧‧‧投入夾
40‧‧‧中繼部
41‧‧‧中繼夾
42‧‧‧回旋體
43‧‧‧基部
44‧‧‧滑動件
45‧‧‧回旋氣缸
46‧‧‧伸縮氣缸
47‧‧‧開閉氣缸
50‧‧‧攤開部
51‧‧‧攤開夾
圖1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布類展開裝置的前視圖。
圖2為圖1的布類展開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布類展開裝置的前視圖。惟,省略了中繼部。
圖4為藉攤開部將布類展開並懸垂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5中,圖(A)為回旋體收縮狀態之中繼部的前視圖,圖(B)為回旋體伸長狀態之中繼部的前視圖。
圖6中,圖(A)為回旋體收縮狀態之中繼部的側視圖,圖(B)為回旋體伸長狀態之中繼部的側視圖。
圖7為步驟(1)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8為步驟(2)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9為步驟(3)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0為步驟(4)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1為步驟(5)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2為步驟(6)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3為步驟(7)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4為步驟(8)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5為步驟(9)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6為步驟(3’)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7為步驟(4’)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圖18為步驟(5’)中在中繼部附近的放大側視圖。
發明的實施形態
接著,根據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布類展開裝置1係用以將洗滌過的床單、包布(2塊布料式被套)、枕頭套、毛巾、桌布等大型的方形布類C展開,且供給到輥熨機等下一步驟之設備的裝置。本說明書中,係將布類展開裝置1的前後-左右-上下方向定義如圖1及圖2所示。
(基本構成)
接著,將布類展開裝置1的基本構成和動作一起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布類展開裝置1具備機框10。而且,布類展開裝置1具備控制以下說明的各種裝置之 動作的控制部20。控制部20為以CPU、記憶體等構成的電腦。
在機框10的前面設有供作業員投入布類C的投入部30。投入部30係由把持布類C的投入夾31及使投入夾31升降的升降機32所構成。升降機32由本體部32a及升降部32b所構成,可令升降部32b沿著本體部32a升降。升降部32b固定有支持投入夾31的夾具座33。
夾具座33具有人體肩寬程度的寬度。夾具座33的左右兩端部分別設有一對投入夾31、31。布類C之一邊的兩端角部係分別被一對投入夾31、31所把持。
藉由升降機32的驅動,投入夾31可在作業員將布類C安裝在投入夾31的投入位置(圖2中的實線)、及上升到最上端的轉交位置(圖2中的二點鏈線)之間升降。當作業員以手動作業將布類C安裝在投入夾31時,升降機32會使布類C和投入夾31一起上升。
布類展開裝置1具備複數個投入部30。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投入部30,布類C可從任一個投入部30投入。
和複數個投入部30分別對應地設有複數個中繼部40。中繼部40的數量係和投入部30的數量相同。本實施形態中,設有4個中繼部40。中繼部40係配置於已上升到轉交位置的投入夾31的背後。各中繼部40係具有從與其對應的投入部30接取布類C,將該布類C轉交給攤開部50的功能。中繼部40的構成容後述。
中繼部40的背後設置有將布類C展開的攤開部50。如圖3所示,攤開部50係由把持布類C之一邊的兩端角部的一對攤開夾51、51及使一對攤開夾51、51個別地橫移的橫移機52所組成。各攤開夾51係在複數個中繼部40的背後橫移。
如圖2所示,作業員以手動作業將布類C安裝在投入夾31時,投入夾31即以把持布類C的狀態上升。當投入夾31上升到轉交位置時,布類C即從投入夾31轉交到中繼部40。然後,布類C再從中繼部40轉交給攤開夾51、51。藉由一對攤開夾51、51以朝左右拉開方式橫移,布類C即以展開狀態懸吊下垂(圖4的狀態)。
機框10的下部設有整形導管61及連接於整形導管61的鼓風機62。一面以攤開夾51、51把持布類C的兩端角部,一面將布類C的下方部分吸入整形導管61內。藉以進行布類C的除皺。
攤開部50的下方配置有可前進後退的真空箱71。真空箱71的下方配置有一次輸送機72。一次輸送機72的搬送面下方配置有真空箱73。一次輸送機72的後方連接有二次輸送機74。
藉整形導管61除皺後,當使真空箱71前進並接觸布類C,並且打開攤開夾51、51時,布類C的上端緣即被吸附於真空箱71。接著,當使真空箱71後退時,布類C的上端緣會從真空箱71轉移到一次輸送機72。此時,真空箱73係在作動狀態,布類C會被吸附在 一次輸送機72。藉由一次輸送機72與二次輸送機74的驅動,布類C即被向後方輸送。藉此,可將展開的布類C供給到下一步驟的設備。
(中繼部)
接著,說明中繼部40的構成。
如圖5(A)及圖6(A)所示,中繼部40係由中繼夾41及安裝有中繼夾41的回旋體42所組成。回旋體42係以基部43及滑動件44構成。基部43設有回旋軸43a。回旋軸43a係以軸可旋轉的方式被支持於機框10,且回旋體42整體能以回旋軸43a為中心進行回旋。
回旋體42中的設有回旋軸43a的端部(圖5(A)及圖6(A)的上側端部)係稱為「基端」,其相反側的端部(圖5(A)及圖6(A)的下側端部)稱為「前端」。中繼夾41係設於回旋體42的前端部。
在基部43的背面,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有回旋氣缸45之動作桿前端部。回旋氣缸45的另一端設於機框10(參照圖2)。藉由使回旋氣缸45伸縮,可讓回旋體42向前後回旋。
藉由使回旋體42向前後回旋,可令中繼夾41前進、後退。以下,使中繼夾41前進的位置稱為「前進位置」,使中繼夾41後退的位置稱為「後退位置」。此外,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的特定位置稱為「待機位置」。藉由使回旋體42回旋,可讓中繼夾41在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移動。
關於回旋氣缸45,例如可使用空氣缸。若使用雙動作桿型氣缸作為回旋氣缸45,容易以3種姿勢保持回旋體42。例如,藉由使雙方的動作桿伸長,可將回旋體42設成向前方回旋的姿勢,且將中繼夾41配置在前進位置。藉由使雙方的動作桿收縮,可將回旋體42設成向後方回旋的姿勢,且將中繼夾41配置在後退位置。藉由使一方的動作桿伸長,另一方的動作桿收縮,可將回旋體42設成下垂的姿勢,且將中繼夾41配置在待機位置。
另外,回旋氣缸45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回旋致動器」。關於回旋致動器,只要可藉其動作使回旋體42回旋者即可,可採用任一種致動器。再者,由回旋體42及回旋氣缸45組成的構成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驅動部」。
滑動件44可對基部43朝回旋半徑方向(圖5(A)及圖6(A)的上下方向)滑動。在基部43與滑動件44之間設有伸縮氣缸46。藉由伸縮氣缸46的伸縮,可使滑動件44對基部43滑動。藉此,可使回旋體42朝回旋半徑方向伸縮。圖5(A)及圖6(A)係顯示使回旋體42收縮的狀態。圖5(B)及圖6(B)顯示使回旋體42伸長的狀態。
另外,伸縮氣缸46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伸縮致動器」。作為伸縮致動器,只要可藉其動作使回旋體42伸縮,可採用任一種致動器。
滑動件44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對中繼夾41、41。設於滑動件44之一端的成對中繼夾41、41的間隔係設定成窄型寬度,俾可插入設在夾具座33之一端的成對投入夾31、31(參照圖1)間。一對中繼夾41、41可以插入一對投入夾31、31間的狀態,從投入夾31、31接取布類C。
各中繼夾41係由固定爪41a與可動爪41b所組成。固定爪41a係固定於滑動件44。可動爪41b設成可對固定爪41a回旋。可動爪41b係藉開閉氣缸47的驅動而回旋。藉由使可動爪41b回旋,固定爪41a的前端部與可動爪41b的前端部間會進行開閉。中繼夾41的開閉部係朝向回旋體42的回旋半徑外側。
藉由將固定爪41a與可動爪41b之間閉合,可以中繼夾41把持布類C。藉由固定爪41a與可動爪41b之間打開,可放開中繼夾41所把持的布類C。
(動作)
接著,根據圖7至圖15來說明布類展開裝置1的動作。
控制部20係按以下順序使布類展開裝置1的各部裝置動作。藉此,布類展開裝置1係將布類C進行處理。
(1)投入作業
首先,投入夾31係在下降的投入位置待機中。作業員會找出布類C之一邊的兩端角部,將其分別安裝於投 入夾31。在此期間,中繼部40係在處理先前投入之布類C的狀態、或者待機狀態。
中繼部40在待機狀態時,回旋體42係呈圖7所示的待機姿勢,中繼夾41配置在待機位置。在此狀態中,中繼部40不會干涉投入部30及攤開部50的動作。另外,中繼夾41係為打開的狀態,而回旋體42為收縮的狀態。在成為投入部30可將布類C轉交給中繼部40的狀態之前,回旋體42係以待機姿勢待機。
(2)投入夾上升
當投入夾31要把持布類C時,投入夾31會從投入位置上升到轉交位置。藉此,成為投入部30可將布類C轉交給中繼部40的狀態。中繼夾41係設在上升到轉交位置的投入夾31之背後。
另外,於中繼部40正在處理先前投入的布類C時,投入夾31會在轉交位置待機直到中繼部40處理結束為止。
(3)中繼夾前進
當投入夾31上升到轉交位置時,收縮狀態的回旋體42會向前方回旋。藉此,中繼夾41被配置在前進位置。此時,投入夾31所把持的布類C之邊緣部分係被配置在中繼夾41的開閉部。如圖9所示,從投入部30接取布類C時的回旋體42的姿勢係稱為「接取姿勢」。
(4)中繼夾把持
接著,中繼夾41閉合,並以中繼夾41把持布類C的邊緣部分。然後,投入夾31打開,將布類C放開。如此,中繼夾41係在前進位置從投入部30接取布類C。
(5)回旋體伸長
接著,回旋體42伸長。藉此,中繼夾41所把持的布類C的邊緣部分從投入夾31脫離。此時,投入夾31的開閉部係朝向和中繼夾41的開閉部相同的方向。因此,藉由回旋體42伸長且中繼夾41的位置偏離回旋半徑方向外側,布類C的邊緣部分即從投入夾31的開閉部脫出。
(6)回旋體回旋、投入夾下降
接著,伸長狀態的回旋體42朝後方回旋。藉由回旋體42的伸長,中繼夾41所把持的布類C的邊緣部分從投入夾31脫離。因此,即使中繼夾41回旋,布類C也不會勾到投入夾31。結果,可順利進行與投入部30之布類C轉交。
回旋體42向後方回旋後,投入夾31會下降到投入位置。因此,作業員可將下一塊布類C安裝於投入夾31。
回旋體42回旋到待機姿勢,中繼夾41即配置於待機位置。回旋體42係以待機姿勢待機直到成為攤開部50可接取布類C的狀態為止。另一方面,一對攤 開夾51、51會移動到呈待機狀態之中繼部40的背後,進行從中繼部40接取布類C之準備。此處,因中繼部40係呈待機狀態,故不會干涉攤開部50的動作。另外,攤開夾51係為已打開的狀態。
不過,相對於中繼部40為複數個的情形,攤開部50只有一個。但,藉由一對攤開夾51、51的橫移,使其可移動到任一中繼部40的背後,並從任一中繼部40接取布類C。例如,攤開部50可按成為把持著布類C的待機狀態之順序從中繼部40接取布類C。
(7)中繼夾後退
接著,伸長狀態的回旋體42再向後方回旋。藉此,中繼夾41即被配置在後退位置。此時,中繼夾41所把持的布類C的邊緣部分係被插入攤開夾51的開閉部。如圖13所示,回旋體42在將布類C轉交給攤開部50時的姿勢稱為「轉交姿勢」。另外,回旋體42的所謂「待機姿勢」係為在「接取姿勢」與「轉交姿勢」之間的姿勢(參照圖12)。
(8)攤開夾把持
接著,攤開夾51閉合,並以攤開夾51把持布類C的邊緣部分。然後,中繼夾41打開並放開布類C。中繼夾41係於後退位置將布類C轉交給攤開部50。如此,藉由使中繼夾41前進後退,可將布類C從投入部30轉交給攤開部50。
(9)回旋體收縮
接著,回旋體42收縮。藉此,中繼夾41即退避到不會干涉攤開夾51的位置。因此,不會干涉攤開部50的動作。然後,回旋體42回旋到待機姿勢,而中繼夾41被配置於待機位置。
從中繼部40接取布類C的一對攤開夾51、51係在回旋體42收縮後,會以向左右張開的方式橫移。藉此,布類C即在機框10的前面以展開狀態懸吊下垂。此乃圖4所示的狀態。之後的布類展開裝置1之動作係如同前述。
如上所述,中繼部40係從上升到轉交位置的投入夾31接取布類C,並將該布類C轉交給攤開部50。已將布類C轉交給中繼部40的投入夾31會下降到投入位置。
此處,因中繼部40係設於複數個投入部30的每一者,故在成為中繼部40可接取布類C之狀態前,能夠縮短或者消除投入夾31的待機時間。因此,可讓投入夾31立刻下降到投入位置。因投入夾31成為立刻能進行投入作業的狀態,故可縮短或消除作業員等待進行投入作業的時間。結果,可提高布類展開裝置1的生產效率。
再者,因為可順利進行中繼部40與投入部30及攤開部50的布類C轉交。所以可降低在處理途中布類C掉下的情形,能夠提高布類展開裝置1的生產效率。
[第2實施形態]
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布類展開裝置1的動作中之步驟(3)至(5)亦可設成以下的工序。以下,根據圖16至圖18來說明用以替代步驟(3)至(5)的步驟(3’)至(5’)。另外,因其餘步驟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3’)中繼夾前進
當投入夾31上升到轉交位置時,收縮狀態的回旋體42回旋到接取姿勢。藉此,使中繼夾41配置於前進位置。
(4’)回旋體伸長
接著,回旋體42伸長。藉此,使布類C的邊緣部分插入中繼夾41的開閉部。
(5’)中繼夾把持
接著,中繼夾41閉合,並藉中繼夾41把持布類C的邊緣部分。然後,投入夾31打開,放開布類C。藉此,中繼夾41從投入部30接取布類C。
此處,藉由回旋體42的伸長,由於使布類C的邊緣部分插入中繼夾41的開閉部,故中繼夾41可將布類C較深地抓持。因中繼夾41可將布類C確實把持,故在其後的動作中布類C不易從中繼夾41意外脫離。
另外,於步驟(4’)中,也可調整回旋體42的伸長量。藉由調整回旋體42的伸長量,可調整布類C對中繼夾41之插入量。結果,可調整中繼夾41對布類C的把持量。具體而言,若縮短回旋體42的伸長量,則可縮短中繼夾41的把持量,可將布類C較淺地抓持。相反地,若加大回旋體42的伸長量,則可加長中繼夾41的把持量,可將布類C較深地抓持。
要調整回旋體42的伸長量時,關於伸縮致動器(伸縮氣缸46)方面,有必要使用可調整伸縮量的致動器。關於此種致動器,可舉出例如電動氣缸、背靠背氣缸。
回旋體42之伸長量的調整可從各種觀點進行。例如,可根據布類C的種類來調整回旋體42的伸長量。如此一來,可配合布類C的種類來調整中繼夾41的把持量。特別是以根據布類C的重量調整回旋體42的伸長量較佳。
例如,包布係為2塊布料,故而比床單重。因此,在處理包布時,較佳為加長中繼夾41的把持量,俾可將包布較深地抓持。如此一來,得以確實地把持重的包布,包布不易從中繼夾41不經意地脫離。相反地,在處理床單時,將中繼夾41的把持量縮短,即使較淺地抓持床單,床單也不易從中繼夾41不經意地脫離。以此方式,藉由調整中繼夾41的把持量,可適當把持布類C而不會從中繼夾41脫離。
於步驟(5’)後,也可依需要將回旋體42再伸長。藉此,中繼夾41所把持的布類C的邊緣部分會從投入夾31脫離。如此一來,即使中繼夾41回旋也不會使布類C勾到投入夾31,可與投入部30順利進行布類C的轉交。
另外,在中繼夾41把持布類C的前後步驟中伸長回旋體42時,可使回旋體42以兩階段伸長,且在已停止回旋體42之伸長的狀態下將中繼夾41閉合即可。此外,也能使回旋體42以一階段伸長,且在回旋體42伸長的過程中將中繼夾41閉合。
然後,使伸長狀態的回旋體42朝向轉交姿勢進行回旋。此為和前述的步驟(6)相同的動作。
[其他實施形態]
中繼部40只要構成為可將布類C從投入部30中繼給攤開部50即可,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的構成。例如,也可為回旋體42不伸縮的構成。此外,也可作成以單純的直線運動方式移動來替代藉由回旋方式使中繼夾41移動的構成。
1‧‧‧布類展開裝置
10‧‧‧機框
20‧‧‧控制部
30‧‧‧投入部
31‧‧‧投入夾
32‧‧‧升降機
33‧‧‧夾具座
40‧‧‧中繼部
C‧‧‧布類

Claims (13)

  1. 一種布類展開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複數個投入部,供作業員投入布類;複數個中繼部,與前述複數個投入部分別對應設置;及攤開部,將前述布類展開,前述投入部具備:投入夾,把持前述布類;及升降機,使前述投入夾升降,前述中繼部係從已上升到轉交位置的前述投入夾接取前述布類,並將該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已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中繼部的前述投入夾會下降到投入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中繼夾,設於已上升到前述轉交位置的前述投入夾的背後;及驅動部,使前述中繼夾在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前進位置及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的後退位置之間移動。
  3. 如請求項2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中繼部的前述驅動部具備:回旋體,前端部安裝有前述中繼夾;及回旋致動器,使前述回旋體回旋。
  4. 如請求項1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 回旋體,可朝回旋半徑方向伸縮;中繼夾,設於前述回旋體的前端部;及控制部,前述控制部為:使收縮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接取姿勢;接著,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接著,使前述回旋體伸長直到前述布類從前述投入夾脫離為止;接著,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朝向將前述布類轉交給前述攤開部的轉交姿勢進行回旋。
  5. 如請求項1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中繼部具備:回旋體,可朝回旋半徑方向伸縮;中繼夾,設於前述回旋體的前端部,且開閉部朝向回旋半徑外側;及控制部,前述控制部為:使收縮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從前述投入部接取前述布類的接取姿勢;接著,使前述回旋體伸長,將前述布類插入前述中繼夾的前述開閉部;接著,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接著,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朝向將前述布類轉交到前述攤開部的轉交姿勢進行回旋。
  6. 如請求項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藉由調整前述回旋體的伸長量來調整前述中繼夾對前述布類的把持量。
  7. 如請求項6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前述布類的種類來調整前述回旋體的伸長量。
  8. 如請求項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以前述中繼夾把持前述布類後,使前述回旋體伸長直到前述布類從前述投入夾脫離為止。
  9. 如請求項4或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為:使伸長狀態的前述回旋體回旋到前述轉交姿勢;接著,從前述中繼夾放開前述布類,並將該布類轉交到前述攤開部;接著,使前述回旋體收縮。
  10. 如請求項4或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前述回旋體以在前述接取姿勢與前述轉交姿勢之間的待機姿勢待機直到前述投入部可將前述布類轉交的狀態。
  11. 如請求項4或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使前述回旋體以在前述接取姿勢與前述轉交姿勢間的待機姿勢待機直到前述攤開部可接取前述布類的狀態。
  12. 如請求項4或5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回旋體具備:基部,具有回旋軸;滑動件,安裝有前述中繼夾;及伸縮致動器,使前述滑動件對前述基部滑動。
  13. 如請求項1之布類展開裝置,其中前述攤開部具備:一對攤開夾,把持前述布類一邊的兩端角部;及橫移機,使前述的一對攤開夾在前述複數個中繼部的背後橫移,前述一對攤開夾係移動到一個前述中繼部的背後,從該中繼部接取前述布類。
TW108106676A 2019-02-27 2019-02-27 布類展開裝置 TW202031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676A TW202031963A (zh) 2019-02-27 2019-02-27 布類展開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6676A TW202031963A (zh) 2019-02-27 2019-02-27 布類展開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963A true TW202031963A (zh) 2020-09-01

Family

ID=7364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676A TW202031963A (zh) 2019-02-27 2019-02-27 布類展開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319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9934B2 (ja) 変形性薄物展開装置および変形性薄物展開方法
JP6389686B2 (ja) 布類展開装置
JP4570639B2 (ja) 厚手衣類専用折り畳み機
JP2022009392A (ja) 布片を送給し広げるための装置
JP6621731B2 (ja) 布類展張装置
US11524411B2 (en) Automated product loading onto a pallet
WO2006057112A1 (ja) 布類展張搬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113300A (ja) 矩形布片の展開方法及び展開装置
JP2018123466A (ja) 布類展張装置
JP5367426B2 (ja) 矩形布片展開方法
JP7064841B2 (ja) 布類展開装置
JP2012210357A (ja) 布類の展開方法
TW202031963A (zh) 布類展開裝置
JP6981831B2 (ja) 布類中継機および布類処理装置
JP2019183334A (ja) 縁把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布類自動展開機
JP2019044288A (ja) 布類掴みチャックおよび布類ハンドリング装置
JP2016106892A (ja) 方形状布類展開装置
JP5022674B2 (ja) 衣類整形供給装置
JP2000116996A (ja) 布類展張搬送機
JP7018326B2 (ja) 布類展開装置
JP6780977B2 (ja) 布類投入機
JP2018015397A (ja) 布類投入機および布類展開装置
JP2004173808A (ja) 衣類整形装置
WO2022165527A1 (en) Automated product loading onto a pallet
JPH09122392A (ja) シャツ仕上におけるシャツの脱がせ方法及びその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