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9730A - 攝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9730A
TW202029730A TW108142707A TW108142707A TW202029730A TW 202029730 A TW202029730 A TW 202029730A TW 108142707 A TW108142707 A TW 108142707A TW 108142707 A TW108142707 A TW 108142707A TW 202029730 A TW202029730 A TW 202029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pixel
terminal
pixel circuit
im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0454B (zh
Inventor
松浦知宏
河津直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45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50Control of the SSIS exposure
    • H04N25/57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 H04N25/58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involving two or more exposures
    • H04N25/581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involving two or more exposures acquired simultaneously
    • H04N25/585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involving two or more exposures acqui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ixels having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within the sensor, e.g. fast or slow pixels or pixel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50Control of the SSIS exposure
    • H04N25/57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 H04N25/59Control of the dynamic range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storable in the pixel, e.g. modification of the charge conversion ratio of the floating node capaci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7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 H04N25/67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2SSIS architectures characterised by non-identical, non-equidistant or non-planar pixel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9Circuitry for control of the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7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 H04N25/772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comprising A/D, V/T, V/F, I/T or I/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7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 H04N25/778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comprising amplifiers shared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ixels, i.e.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amplifier must be on the sensor array itsel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攝像裝置具備:第1受光元件;及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第1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上述第1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不經由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而連接於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的第2端子。

Description

攝像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進行攝像動作之攝像裝置。
一般,攝像裝置中,矩陣狀配置包含光電二極體之像素,各像素產生對應於受光量之電氣信號。且,例如,AD轉換電路(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類比轉數位轉換器)將各像素中產生之電氣信號(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此種攝像裝置存在具有BIST(Built-in self test:內建式自我測試)功能者(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5/0231620號說明書
如此,攝像裝置中,期望藉由BIST功能進行自我診斷,而診斷有無不良。
期望提供一種可進行自我診斷之攝像裝置。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攝像裝置具備第1受光元件與複數個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具有:蓄積部,其可蓄積電荷;第1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第1端子及第2端子;及輸出部,其可輸出與蓄積於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不經由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連接於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的第2端子。
此處,「攝像裝置」不限定於所謂之影像感測器單體,亦包含使用影像感測器構成之攝像系統,且包含數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等具有攝像功能之電子機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攝像裝置具備第1電壓供給線、第2電壓供給線、第1受光元件及複數個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第2虛設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自具有:蓄積部,其可蓄積電荷;第1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第1端子及第2端子;第2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第1端子及第2端子;及輸出部,其可輸出與蓄積於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2電壓供給線。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2電壓供給線,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3攝像裝置具備第1受光元件與複數個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自具有:蓄積部,其可蓄積電荷;第1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第1端子及第2端子;及輸出部,其可輸出與蓄積於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1電晶體之第2端子連接於蓄積部。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第1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攝像裝置中,於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中,設置有蓄積部、第1電晶體及輸出部。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攝像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不經由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連接於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第1電晶體的第2端子。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2攝像裝置中,於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設置有蓄積部、第1電晶體、第2電晶體及輸出部。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第2虛設像素電路。攝像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2電壓供給線。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2電壓供給線,第2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電壓供給線。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第3攝像裝置中,於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設置有蓄積部、第1電晶體及輸出部。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攝像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連接於第1受光元件,第1電晶體之第2端子連接於蓄積部。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第1電晶體之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第1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詳細地進行說明。另,說明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於各像素設置1個受光元件之例) 2.第2實施形態(於各像素設置複數個受光元件之例) 3.攝像裝置之使用例 4.對移動體之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構成例] 圖1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攝像裝置1)之一構成例者。攝像裝置1具備像素陣列10、2個掃描部20L、20R、讀出部30及控制器40。
像素陣列10具有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攝像像素P1。攝像像素P1構成為具有光電二極體PD(稍後敍述),且產生對應於受光量之像素電壓VP。該複數個攝像像素P1配置於攝像像素區域R1。攝像像素區域R1為拍攝被攝體之像素區域,係所謂之有效像素區域。
又,像素陣列10除該等複數個攝像像素P1外,亦具有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虛設像素P2、P3為不具有光電二極體PD之像素。複數個虛設像素P2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複數個虛設像素P3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31、R32。該例中,像素陣列10中,自水平方向(圖1中之橫向)之左邊朝右邊,依序設置有虛設像素區域R31、虛設像素區域R21、攝像像素區域R1、虛設像素區域R22及虛設像素區域R32。沿水平方向並設之1列量之複數個虛設像素P3、複數個虛設像素P2、複數個攝像像素P1、複數個虛設像素P2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3構成像素線L。
於以下,對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2係顯示攝像像素P1之一構成例者。像素陣列10具有複數條控制線TGLL、複數條控制線FDGL、複數條控制線RSTL、複數條控制線FCGL、複數條控制線TGSL、複數條控制線SELL、複數條電源線PL及複數條信號線SGL。
控制線TGL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圖1中之橫向)延伸,控制線TGL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即,控制線TGLL以貫通虛設像素區域R31、虛設像素區域R21、攝像像素區域R1、虛設像素區域R22及虛設像素區域R32之方式配置。對控制線TGL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TGL。
控制線FDG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FDG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對控制線FDG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FDG。
控制線RST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RST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對控制線RST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RST。
控制線FCG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FCG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對控制線FCG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FCG。
控制線TGS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TGS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對控制線TGS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TGS。
控制線SEL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SEL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20R。對控制線SELL,藉由掃描部20L、20R施加信號SSEL。
電源線PL連接於控制器40之電壓產生部42(稍後敍述)。對該電源線PL,藉由電壓產生部42施加電源電壓VDD。
信號線SGL構成為沿垂直方向(圖1中之縱向)延伸,且一端連接於讀出部30。
攝像像素P1具有光電二極體PD1、PD2與像素電路CKT。像素電路CKT具有電晶體TGL、電晶體TGS、電容元件FC、電晶體FCG、RST、FDG、浮動擴散部FD及電晶體AMP、SEL。電晶體TGL、TGS、FCG、RST、FDG、AMP、SEL於該例中為N型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
光電二極體PD1為產生對應於受光量之量之電荷並蓄積於內部之光電轉換元件。構成為光電二極體PD1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大於光電二極體PD2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光電二極體PD1之陽極接地,陰極連接於電晶體TGL之源極。
電晶體TGL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TGLL,源極連接於光電二極體PD1之陰極,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
光電二極體PD2為產生對應於受光量之量之電荷並蓄積於內部之光電轉換元件。構成為光電二極體PD2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窄於光電二極體PD1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光電二極體PD2之陽極接地,陰極連接於電晶體TGS之源極。
電晶體TGS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TGSL,源極連接於光電二極體PD2之陰極,汲極連接於電容元件FC及電晶體FCG之源極。
電容元件FC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TGS之汲極及電晶體FCG之源極,另一端連接於電源線PL。
電晶體FCG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FCGL,源極連接於電容元件FC之一端及電晶體TGS之汲極,汲極連接於電晶體RST之源極及電晶體FDG之汲極。
電晶體RST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RSTL,汲極連接於電源線PL,源極連接於電晶體FCG、FDG之汲極。
電晶體FDG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FDGL,汲極連接於電晶體RST之源極及電晶體FCG之汲極,源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
浮動擴散部FD構成為蓄積自光電二極體PD1、PD2供給之電荷,例如,使用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之擴散層構成。圖2中,使用電容元件之符號顯示浮動擴散部FD。
電晶體AMP之閘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汲極連接於電源線PL,源極連接於電晶體SEL之汲極。
電晶體SEL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SELL,汲極連接於電晶體AMP之源極,源極連接於信號線SGL。
藉由該構成,攝像像素P1中,基於施加至控制線SELL之信號SSEL,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將攝像像素P1與信號線SGL電性連接。藉此,電晶體AMP連接於讀出部30之電流源35(稍後敍述),且作為所謂之源極隨耦器動作。且,攝像像素P1將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具體而言,攝像像素P1如稍後所述於所謂之水平期間H內之8個期間(轉換期間T1~T8),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VP1~VP8)。
圖3係顯示像素陣列10之攝像像素區域R1中之光電二極體PD1、PD2之排列之一例者。圖3中,“R”表示紅色之彩色濾光片,“G”表示綠色之彩色濾光片,“B”表示藍色之彩色濾光片。各攝像像素P1中,於光電二極體PD1之右上方形成光電二極體PD2。於各攝像像素P1中之2個光電二極體PD1、PD2,形成有相同顏色之彩色濾光片。於該例中,光電二極體PD1具有八角形之形狀,光電二極體PD2具有四角形之形狀。如該圖所示,構成為光電二極體PD1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大於光電二極體PD2可接受光之受光區域。
圖4A、4B係顯示虛設像素區域R21、R22中之虛設像素P2及虛設像素區域R31、R32中之虛設像素P3之一構成例者。虛設像素區域R21、R22中,選擇性地將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2配置,虛設像素區域R31、R32中,選擇性地將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3配置。圖3A係顯示虛設像素PA之一例,圖3B係顯示虛設像素PB之一例。像素陣列10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R31、R32中,具有複數條控制線TGLL、複數條控制線FDGL、複數條控制線RSTL、複數條控制線FCGL、複數條控制線TGSL、複數條控制線SELL、複數條電源線PL、複數條電壓供給線VL及複數條信號線SGL。電壓供給線VL連接於控制器40之電壓產生部42(稍後敍述)。對複數條電壓供給線VL,藉由電壓產生部42施加單一之電壓信號SVR。該電壓信號SVR為於特定之電壓VR及電源電壓VDD間變化之信號。電壓VR為低於電源電壓VDD之電壓。該電壓信號SVR例如於稍後敍述之讀出驅動D2中之電晶體TGL、TGS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設定為電壓VR,於稍後敍述之蓄積開始驅動D1中之電晶體TGL、TGS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設定為電源電壓VDD。
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將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將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即,虛設像素PA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不經由電晶體TGL相互連接,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不經由電晶體TGS相互連接。藉由該構成,虛設像素PA中,如稍後所述,讀出驅動D2中,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且,虛設像素PA將該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具體而言,虛設像素PA與攝像像素P1同樣,於所謂之水平期間H內之8個期間(轉換期間T1~T8)中,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VP1~VP8)。
又,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中,將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且將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藉由該構成,虛設像素PB中,如稍後所述,讀出驅動D2中,藉由將電晶體TGL、TGS設為接通狀態而將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設定為電壓VR。接著,虛設像素PB將該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具體而言,虛設像素PB與攝像像素P1同樣,於所謂之水平期間H內之8個期間(轉換期間T1~T8)中,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VP1~VP8)。
圖5係顯示虛設像素區域R31、R21中之虛設像素P3、P2之排列者。圖6係顯示虛設像素區域R22、R32中之虛設像素P2、P3之排列者。該等圖5、6中,“0”表示虛設像素PA,“1”表示虛設像素PB。
如圖5所示,1條像素線L包含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2個虛設像素P3(虛設像素P3[1]、P3[0])、及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P2[10]~P2[0])。同樣地,如圖6所示,1條像素線L包含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P2[10]~P2[0])、及虛設像素區域R32中之2個虛設像素P3(虛設像素P3[1]、P3[0])。
虛設像素區域R31(圖5)中,各像素線L中之虛設像素P3之排列為“10”。攝像裝置1中,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該等2個虛設像素P3之排列作為識別像素陣列10之左端之左端識別資訊INFL發揮功能。
同樣地,虛設像素區域R32(圖6)中,各像素線L中之虛設像素P3之排列為“01”。攝像裝置1中,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該等2個虛設像素P3之排列作為識別像素陣列10之右端之右端識別資訊INFR發揮功能。
又,虛設像素區域R21(圖5)中,第0條之像素線L[0]中,虛設像素P2之排列為“00000000000”。即,11個虛設像素P2[10]~P2[0]全部為虛設像素PA。第1條像素線L[1]中,虛設像素P2之排列為“00000000001”。即,虛設像素P2[0]為虛設像素PB,其他虛設像素P2[10]~P2[1]為虛設像素PA。第2條像素線L[2]中,虛設像素P2之排列為“00000000010”。即,虛設像素P2[1]為虛設像素PB,其他虛設像素P2[10]~P2[2]、P2[0]為虛設像素PA。如此,虛設像素P2之排列被設定為於像素線L間互不相同。尤其,該例中,虛設像素P2之排列對應於以2進制表示之像素線L之序號。於該例中,由於設置11個虛設像素P2,故可表現2048條像素線L之序號。即,11個虛設像素P2之排列作為識別像素線L之線識別資訊INF發揮功能。另,以上已以虛設像素區域R21為例進行說明,但關於虛設像素區域R22(圖6)亦同樣。
2個掃描部20L、20R(圖1)構成為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以像素線L單位,依序驅動像素陣列10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掃描部20L具有位址解碼器21L、邏輯部22L及驅動部23L。掃描部20R同樣具有位址解碼器21R、邏輯部22R及驅動部23R。
位址解碼器21L構成為基於自控制器40供給之位址信號ADR,選擇像素陣列10中之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對應之像素線L。邏輯部22L構成為基於來自位址解碼器21L之指示,分別產生對應於各像素線L之信號STGL1、SFDG1、SRST1、SFCG1、STGS1、SSEL1。驅動部23L構成為基於各像素線L所對應之信號STGL1、SFDG1、SRST1、SFCG1、STGS1、SSEL1,分別產生對應於各像素線L之信號STGL、SFDG、SRST、SFCG、STGS、SSEL。關於位址解碼器21R、邏輯部22R及驅動部23R亦同樣。供給至位址解碼器21R之位址信號ADR與供給至位址解碼器21L之位址信號ADR相同。因此,位址解碼器21L、21R基於位址信號ADR彼此選擇相同之像素線L。藉此,掃描部20L、20R自像素陣列10之左右兩側,以像素線L單位,依序驅動像素陣列10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
讀出部30構成為基於自像素陣列10經由信號線SGL供給之信號SIG進行AD轉換,藉此產生圖像信號DATA0。
圖7係顯示讀出部30之一構成例者。另,圖7中除讀出部30外,亦描繪控制器40。讀出部30具有讀出控制部31、參照信號產生部32、複數個AD(Analog to Digital:類比轉數位)轉換部ADC(AD轉換部ADC[0]、ADC[1]、ADC[2]、…)、複數個開關部SW(開關部SW[0]、SW[1]、SW[2]、…)及匯流排配線100。
讀出控制部31構成為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控制讀出部30之讀出動作。具體而言,讀出控制部31藉由將控制信號供給至參照信號產生部32,而使參照信號產生部32產生參照信號REF(稍後敍述)。又,讀出控制部31藉由將時脈信號CLK及控制信號CC供給至複數個AD轉換部ADC,而控制複數個AD轉換部ADC之AD轉換動作。
參照信號產生部32構成為產生參照信號REF。參照信號REF具有於進行AD轉換之8個期間(轉換期間T1~T8),隨著時間經過電壓位準逐漸降低之所謂之斜坡波形。參照信號產生部32構成為可變更該參照信號REF中之斜坡波形之斜率。攝像裝置1中,可藉由如此變更斜坡波形之斜率來變更攝像感度,其結果,可拍攝較亮之被攝體或較暗之被攝體。且,參照信號產生部32將產生之參照信號REF供給至複數個AD轉換部ADC。
AD轉換部ADC構成為基於自像素陣列10供給之信號SIG進行AD轉換,藉此,將信號SIG之電壓轉換成數位代碼CODE。複數個AD轉換部ADC對應於複數條信號線SGL設置。具體而言,第0個AD轉換部ADC[0]對應於第0條信號線SGL[0]設置,第1個AD轉換部ADC[1]對應於第1條信號線SGL[1]設置,第2個AD轉換部ADC[2]對應於第2條信號線SGL[2]設置。
AD轉換部ADC具有電容元件33、34、電流源35、比較器36、計數器37及鎖存器38。對電容元件33之一端供給參照信號REF,另一端連接於比較器36之正輸入端子。電容元件34之一端連接於信號線SGL,另一端連接於比較器36之負輸入端子。電流源35構成為使特定電流值之電流自信號線SGL流向接地。比較器36構成為比較正輸入端子之輸入電壓與負輸入端子之輸入電壓,並將該比較結果作為信號CMP輸出。對比較器36之正輸入端子,經由電容元件33供給參照信號REF,對負輸入端子,經由電容元件34供給信號SIG。該比較器36亦具有於稍後敍述之特定期間,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之功能。計數器37構成為基於自比較器36供給之信號CMP、自讀出控制部31供給之時脈信號CLK及控制信號CC,進行計數動作。鎖存器38構成為將藉由計數器37獲得之計數值CNT作為具有複數個位元之數位代碼CODE保持。
開關部SW構成為基於自控制器40供給之控制信號SSW,將自AD轉換部ADC輸出之數位代碼CODE供給至匯流排配線100。複數個開關部SW對應於複數個AD轉換部ADC設置。具體而言,第0個開關部SW[0]對應於第0個AD轉換部ADC[0]設置,第1個開關部SW[1]對應於第1個AD轉換部ADC[1]設置,第2個開關部SW[2]對應於第2個AD轉換部ADC[2]設置。
開關部SW於該例中使用與數位代碼CODE之位元數相同之數量之電晶體構成。該等電晶體基於自控制器40供給之控制信號SSW之各位元(控制信號SSW[0]、SSW[1]、SSW[2]、…),控制接通斷開。具體而言,例如,第0個開關部SW[0]基於控制信號SSW[0]使各電晶體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將自第0個AD轉換部ADC[0]輸出之數位代碼CODE供給至匯流排配線100。同樣地,例如,第1個開關部SW[1]基於控制信號SSW[1]使各電晶體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將自第1個AD轉換部ADC[1]輸出之數位代碼CODE供給至匯流排配線100。關於其他開關部SW亦同樣。
匯流排配線100具有複數條配線,且構成為傳遞自AD轉換部ADC輸出之數位代碼CODE。讀出部30使用該匯流排配線100,將自AD轉換部ADC供給之複數個數位代碼CODE作為圖像信號DATA0依序傳送至控制器40(資料傳送動作)。
控制器40(圖1)構成為藉由將控制信號供給至掃描部20L、20R及讀出部30,控制攝像裝置1之動作。控制器40具有位址產生部41、電壓產生部42、行掃描部43、圖像處理部44及診斷處理部45。
位址產生部41構成為決定像素陣列10中成為驅動對象之像素線L,產生表示對應於該像素線L之位址之位址信號ADR。且,位址產生部41將產生之位址信號ADR供給至掃描部20L之位址解碼器21L及掃描部20R之位址解碼器21R。
電壓產生部42構成為產生電壓信號SVR及電源電壓VDD。該電壓信號SVR為於特定之電壓VR及電源電壓VDD間變化之信號。電壓VR為低於電源電壓VDD之電壓。該電壓信號SVR例如於稍後敍述之讀出驅動D2中之電晶體TGL、TGS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設定為電壓VR,於稍後敍述之蓄積開始驅動D1時,設定為電源電壓VDD。且,電壓產生部42將產生之電壓信號SVR供給至像素陣列10中之複數條電壓供給線VL,且將產生之電源電壓VDD供給至像素陣列10中之複數條電源線PL。
行掃描部43構成為決定讀出部30中之成為資料傳送動作之對象之AD轉換部ADC,並基於該決定結果,產生控制信號SSW。且,行掃描部43將產生之控制信號SSW供給至讀出部30之複數個開關部SW。
圖像處理部44構成為對圖像信號DATA0所示之圖像,進行特定之圖像處理。特定之圖像處理包含例如圖像合成處理。圖像合成處理中,圖像處理部44基於自讀出部30供給之、於進行AD轉換之8個期間(轉換期間T1~T8)獲得之各像素之8個數位代碼CODE(數位代碼CODE1~CODE8),產生該像素相關之4個像素值VAL1~VAL4,並將該等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藉此,產生該像素之像素值VAL。圖像處理部44就像素陣列10所含之所有像素,產生其等之像素值VAL。接著,圖像處理部44將攝像像素P1之像素值VAL作為圖像信號DATA輸出。另,該例中,圖像處理部44藉由將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而產生像素值VAL,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亦可直接輸出4個像素值VAL1~VAL4。又,圖像處理部44將虛設像素P2、P3之像素值VAL1~VAL4作為圖像信號DATA1供給至診斷處理部45。
診斷處理部45構成為基於位址信號ADR及圖像信號DATA1,進行診斷處理。具體而言,診斷處理部45基於圖像信號DATA1所含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1~VAL4,求出左端識別資訊INFL及右端識別資訊INFR,且基於圖像信號DATA1所含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求出線識別資訊INF。接著,診斷處理部45比較位址信號ADR所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接著,診斷處理部45輸出其診斷處理之結果(診斷結果RES)。
接著,對攝像裝置1之實施例,舉出若干例子進行說明。
圖8係顯示攝像裝置1之安裝例E1者。該安裝例E1中,攝像裝置1形成於1個半導體晶片200。像素陣列10配置於半導體晶片200之中央附近。掃描部20L配置於像素陣列10之左側,掃描部20R配置於像素陣列10之右側。讀出部30及控制器40之行掃描部43配置於像素陣列10之下側。於像素陣列10之上側,配置有控制部40A。該控制部40A對應於控制器40中之行掃描部43以外之電路。
於該構成中,控制部40A內之位址產生部41將位址信號ADR供給至掃描部20L、20R。掃描部20L、20R將信號STGL、SFDG、SRST、SFCG、STGS、SSEL供給至像素陣列10。控制部40A內之電壓產生部42將電壓信號SVR及電源電壓VDD供給至像素陣列10。像素陣列10將信號SIG供給至讀出部30。讀出部30將圖像信號DATA0供給至控制部40A內之圖像處理部44。攝像裝置1藉由進行診斷處理,可檢測例如各電路之動作不良、或半導體晶片200中之各種配線之斷線或短路等連線之不良。
圖9係顯示攝像裝置1之另一安裝例E2者。該安裝例E2中,攝像裝置1形成於2個半導體晶片201、202。
半導體晶片201於該例中形成有像素陣列10。即,於半導體晶片201,形成有複數個攝像像素P1、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控制線TGLL、FDGL、RSTL、FCGL、TGSL、SELL、電源線PL、電壓供給線VL及信號線SGL。又,於半導體晶片201,設置有電極區域201A、201B、201C。電極區域201A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1之左邊附近,電極區域201B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1之右邊附近,電極區域201C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1之下邊附近。於電極區域201A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Through Chip Via:晶片穿孔)等導孔連接於像素陣列10中之控制線TGLL、FDGL、RSTL、FCGL、TGSL、SELL、電源線PL、電壓供給線VL。於電極區域201B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等導孔連接於像素陣列10中之控制線TGLL、FDGL、RSTL、FCGL、TGSL、SELL、電源線PL、電壓供給線VL。於電極區域201C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等導孔連接於像素陣列10中之複數條信號線SGL。
該例中於半導體晶片202形成有掃描部20L、20R、控制部40A、行掃描部43及讀出部30。控制部40A、行掃描部43及讀出部30配置於半導體晶片202之中央附近。掃描部20L配置於控制部40A、行掃描部43及讀出部30之左側,掃描部20R配置於控制部40A、行掃描部43及讀出部30之右側。又,於半導體晶片202設置有電極區域202A、202B、202C。電極區域202A以與掃描部20L相鄰之方式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2之左邊附近,電極區域202B以與掃描部20R相鄰之方式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2之右邊附近,電極區域202C以與讀出部30相鄰之方式設置於半導體晶片202之下邊附近。於電極區域202A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等導孔連接於掃描部20L及控制部40A內之電壓產生部42。於電極區域202B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等導孔連接於掃描部20R及控制部40A內之電壓產生部42。於電極區域202C形成有複數個電極,該等複數個電極經由例如TCV等導孔連接於讀出部30。
該安裝例E2中,半導體晶片201及半導體晶片202相互貼合。藉此,半導體晶片201之電極區域201A中之複數個電極電性連接於半導體晶片202之電極區域202A中之複數個電極,半導體晶片201之電極區域201B中之複數個電極電性連接於半導體晶片202之電極區域202B中之複數個電極,半導體晶片201之電極區域201C中之複數個電極電性連接於半導體晶片202之電極區域202C中之複數個電極。
於該構成中,半導體晶片202之控制部40A內之位址產生部41將位址信號ADR供給至掃描部20L、20R。半導體晶片202之掃描部20L、20R經由電極區域201A、202A中之複數個電極、及電極區域201B、202B中之複數個電極,將控制線TGLL、FDGL、RSTL、FCGL、TGSL、SELL供給至半導體晶片201之像素陣列10。半導體晶片202之控制部40A內之電壓產生部42經由電極區域201A、202A中之複數個電極、及電極區域201B、202B中之複數個電極,將電壓信號SVR及電源電壓VDD供給至半導體晶片201之像素陣列10。半導體晶片201之像素陣列10經由電極區域201C中之複數個電極將信號SIG供給至半導體晶片202之讀出部30。半導體晶片202中,讀出部30將圖像信號DATA0供給至控制部40A內之圖像處理部44。攝像裝置1藉由進行診斷處理,可檢測例如各電路之動作不良、或半導體晶片201、202中之各種配線之斷線或短路等連線不良、半導體晶片201與半導體晶片202間之連線不良。
又,如此,藉由於半導體晶片201主要配置像素陣列10,可使用專門用於像素之半導體製造步驟之半導體晶片201。即,由於在半導體晶片201,除像素陣列10以外無電晶體,故例如即便存在以1000度進行退火之步驟之情形,亦不會對像素陣列10以外之電路造成影響。因此,製造半導體晶片201時,可導入例如對應白點之高溫製程,其結果,可改善攝像裝置1之特性。
此處,光電二極體PD1對應於本發明之「第1受光元件」之一具體例。光電二極體PD2對應於本發明之「第2受光元件」之一具體例。攝像像素P1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攝像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浮動擴散部FD對應於本發明中之「蓄積部」之一具體例。電晶體TG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晶體AMP、SE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輸出部」之一具體例。電晶體RS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晶體TGS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3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晶體FCG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4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晶體FDG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5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容元件FC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電容元件」之一具體例。電壓供給線V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電壓供給線」之一具體例。位址產生部41對應於本發明中之「位址產生部」之一具體例。掃描部20L、20R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驅動控制部」之一具體例。讀出部30、圖像處理部44及診斷處理部45對應於本發明中之「診斷部」之一具體例。 [動作及作用]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之動作及作用進行說明。
(全體動作概要) 首先,參照圖1,說明攝像裝置1之全體動作概要。控制器40之位址產生部41決定像素陣列10中之成為驅動對象之像素線L,產生表示對應於該像素線L之位址之位址信號ADR。2個掃描部20L、20R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以像素線L單位,依序驅動像素陣列10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控制器40之電壓產生部42產生電壓信號SVR及電源電壓VDD。像素陣列10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於8個轉換期間T1~T8,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1~VP8。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基於該等8個像素電壓VP1~VP8分別進行AD轉換,分別輸出8個數位代碼CODE(數位代碼CODE1~CODE8)。控制器40之圖像處理部44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各像素之8個數位代碼CODE1~CODE8,產生該像素相關之4個像素值VAL1~VAL4,將該等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藉此,產生該像素之像素值VAL,並將攝像像素P1之像素值VAL作為圖像信號DATA輸出。又,圖像處理部44將虛設像素P2、P3之像素值VAL1~VAL4作為圖像信號DATA1供給至診斷處理部45。控制器40之診斷處理部45基於位址信號ADR及圖像信號DATA1進行診斷處理,並輸出診斷結果RES。
(詳細動作) 攝像裝置1中,像素陣列10中之攝像像素P1之各者根據受光量蓄積電荷,並將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於以下,對該動作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10係顯示掃描像素陣列10中之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之動作之一例者。
攝像裝置1於時序t0~t1之期間,對像素陣列10中之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進行蓄積開始驅動D1。具體而言,掃描部20L、20R例如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以像素線L單位於水平期間H內之特定期間,將電晶體TGL、FDG、RST、FCG、TGS設定為接通狀態,隨後,將該等電晶體設為斷開狀態。藉此,複數個攝像像素P1之各者中,浮動擴散部FD、電容元件FC及光電二極體PD1、PD2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後開始蓄積電荷,且於直至進行讀出驅動D2為止之蓄積期間T10蓄積電荷。又,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之各者中,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即,由於施加至電壓供給線VL之電壓信號SVR之電壓VR於蓄積開始驅動D1中之電晶體TGL、TGS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故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
接著,攝像裝置1於時序t10~t11之期間,對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進行讀出驅動D2。藉此,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之各者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1~VP8。讀出部30基於該等8個像素電壓VP1~VP8分別進行AD轉換,並分別輸出8個數位代碼CODE(數位代碼CODE1~CODE8)。
接著,圖像處理部44基於自讀出部30供給之各像素之8個數位代碼CODE1~CODE8,產生該像素相關之4個像素值VAL1~VAL4,並將該等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藉此,產生該像素之像素值VAL。
攝像裝置1重複此種蓄積開始驅動D1及讀出驅動D2。具體而言,攝像裝置1如圖10所示,於時序t2~t3期間進行蓄積開始驅動D1,於時序t12~t13之期間進行讀出驅動D2。又,攝像裝置1於時序t4~t5之期間進行蓄積開始驅動D1,於時序t14~t15之期間進行讀出驅動D2。
(關於讀出驅動D2) 接著,對讀出驅動D2,詳細地進行說明。於以下,著眼於複數個攝像像素P1中之某攝像像素P1(攝像像素P1A),對該攝像像素P1A之動作詳細地進行說明。另,該例中,對攝像像素P1之動作進行說明,但關於虛設像素P2、P3之動作亦同樣。
圖11、12A、12B係顯示攝像裝置1之一動作例者。圖11中,(A)係顯示水平同步信號XHS之波形,(B)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SEL之波形,(C)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RST之波形,(D)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FDG之波形,(E)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TGL之波形,(F)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FCG之波形,(G)係顯示供給至攝像像素P1A之信號STGS之波形,(H)係顯示參照信號REF之波形,(I)係顯示自攝像像素P1A輸出之信號SIG之波形,(J)係顯示連接於攝像像素P1A之AD轉換部ADC中之計數器37之動作。圖12A係顯示圖11所示之動作中之前半部分動作,圖12B係顯示圖11所示之動作中之後半部分動作。圖11(H)、(I)、圖12A(H)、(I)及圖12B(H)、(I)中,以相同之電壓軸顯示各信號之波形。圖11(H)、圖12A(H)及圖12B(H)之參照信號REF表示比較器36之正輸入端子處之波形,圖11(I)、圖12A(I)及圖12B(I)之信號SIG表示比較器36之負輸入端子處之波形。又,圖11(J)、圖12A(J)、圖12B(J)中,斜線表示計數器37進行計數動作。
圖12A~12C係顯示攝像像素P1A之狀態者。該等圖12A~12C中,分別使用對應於電晶體TGL、RST、FDG、TGS、FCG、SEL之動作狀態之開關表示該等電晶體。
攝像裝置1中,於某水平期間H,首先,掃描部20L、20R使用信號SSEL,選擇包含攝像像素P1A之像素線L,使攝像像素P1A電性連接於該攝像像素P1A所對應之信號線SGL。接著,掃描部20L、20R使用信號SRST、SFDG、STGL、SFCG、STGS控制攝像像素P1A之動作,攝像像素P1A於8個轉換期間T1~T8依序輸出8個像素電壓VP1~VP8。接著,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基於該等8個像素電壓VP1~VP8分別進行AD轉換,輸出8個數位代碼CODE1~CODE8。於以下,對該動作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於時序t1,當水平期間H開始時,掃描部20L、20R於時序t2使信號SSEL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A(B))。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而將攝像像素P1A與信號線SGL電性連接。
於直至時序t11為止之期間內,掃描部20L、20R將信號SRST、SFDG皆設為高位準(圖12A(C)、(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FDG皆變為接通狀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而將浮動擴散部FD重設。
(時序t11~t2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1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D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A(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DG變為斷開狀態。接著,於時序t12,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A(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斷開狀態。接著,於時序t13,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DG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A(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DG變為接通狀態。又,比較器36於直至時序t13~t14為止之期間內,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
接著,於時序t14,比較器36結束零調整。且,於該時序t14,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A(H))。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A所示,電晶體FDG、SEL變為接通狀態,其他電晶體全部變為斷開狀態。由於電晶體FDG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及電晶體FDG構成合成電容。該合成電容於攝像像素P1A中作為將電荷轉換成電壓之轉換電容發揮功能。攝像像素P1A中,如此般,由於電晶體FDG為接通狀態,攝像像素P1A中之轉換電容之電容值較大,故自電荷向電源轉換之效率較低。該轉換電容於直至時序t12為止之期間,保持重設浮動擴散部FD時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與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1)。
接著,於時序t15~t17之期間(轉換期間T1),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1進行AD轉換。具體而言,於時序t15,讀出控制部31開始產生時脈信號CLK,與此同時,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自電壓V1以特定之變化程度開始降低(圖12A(H))。據此,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開始計數動作(圖12(A)J)。
接著,於時序t16,參照信號REF之電壓低於信號SIG之電壓(像素電壓VP1)(圖12A(H)、(I))。據此,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使信號CMP之電壓變化,其結果,計數器37停止計數動作(圖12A(J))。計數動作停止時之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對應於像素電壓VP1。AD轉換部ADC如此般,基於像素電壓VP1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1輸出(圖12A(J))。
接著,於時序t17,讀出控制部31隨著轉換期間T1結束,停止產生時脈信號CLK,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停止(圖12A(H)),計數器37重設計數值CNT。
(時序t21~t3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2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D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A(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DG變為斷開狀態。又,比較器36於時序t21~t22之期間,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
接著,於時序t22,比較器36結束零調整。且,於該時序t22,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A(H))。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B所示,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其他電晶體全部變為斷開狀態。攝像像素P1A中,如此般,由於電晶體FDG為斷開狀態,攝像像素P1A中之轉換電容之電容值較小,故自電荷轉換成電壓之效率較高。該轉換電容於直至時序t12為止之期間,保持重設浮動擴散部FD時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與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2)。
接著,於時序t23~t25之期間(轉換期間T2),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2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2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2輸出(圖12A(J))。
(時序t31~t4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3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TGL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A(E))。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L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光電二極體PD1中產生之電荷被傳送至浮動擴散部FD。又,於該時序t31,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A(H))。
接著,於時序t32,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TGL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A(E))。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L變為斷開狀態。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B所示,由於電晶體FDG為斷開狀態,攝像像素P1A中之轉換電容之電容值較小,故自電荷轉換成電壓之效率較高。該轉換電容於時序t31~t32保持自光電二極體PD1傳送之電荷。攝像像素P1A中,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3)。
接著,於時序t33~t35之期間(轉換期間T3),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3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3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3輸出(圖12A(J))。該數位代碼CODE3對應於同樣轉換效率較高時(轉換期間T2)獲得之數位代碼CODE2。
(時序t41~t5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4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DG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且使信號STGL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A(D)、(E))。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DG、TGL皆變為接通狀態。又,於該時序t41,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A(H))。接著,掃描部20L、20R於時序t42使信號STGL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A(E))。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L變為斷開狀態。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A所示,由於電晶體FDG為接通狀態,浮動擴散部FD及電晶體FDG構成合成電容(轉換電容)。因此,由於攝像像素P1A中之轉換電容之電容值較大,故自電荷轉換成電壓之效率較低。該轉換電容於時序t31~t32、t41~t42保持自光電二極體PD1傳送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4)。
接著,於時序t43~t45之期間(轉換期間T4),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4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4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4輸出(圖12A(J))。該數位代碼CODE4對應於同樣轉換效率較低時(轉換期間T1)獲得之數位代碼CODE1。
(時序t51~t6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5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B(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接通狀態。由於電晶體FDG為接通狀態,藉此,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而將浮動擴散部FD重設。接著,於時序t52,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斷開狀態。又,於該時序t52,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B(H))。
接著,於時序t53,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CG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B(F))。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CG變為接通狀態。又,比較器36於時序t53~t54之期間,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
接著,於時序t54,比較器36結束零調整。又,於該時序t54,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A(H))。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C所示,電晶體FDG、FCG、SEL為接通狀態,其他電晶體全部變為斷開狀態。由於電晶體FDG、FCG皆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轉換電容)。該轉換電容保持在時序t53之前於光電二極體PD2中產生,且經由電晶體TGS供給並蓄積至電容元件FC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5)。
接著,於時序t55~t57之期間(轉換期間T5),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5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5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5輸出(圖12B(J))。
(時序t61~t71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6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TGS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B(G))。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S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光電二極體PD2中產生之電荷被傳送至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又,於時序t61,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B(H))。
接著,於時序t62,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TGS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G))。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S變為斷開狀態。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C所示,由於電晶體FDG、FCG皆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轉換電容)。該轉換電容除了保持在時序t53之前於光電二極體PD2中產生,且經由電晶體TGS供給並蓄積至電容元件FC之電荷外,亦保持於時序t61~t62自光電二極體PD2傳送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6)。
接著,於時序t63~t65之期間(轉換期間T6),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6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6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6輸出(圖12B(J))。該數位代碼CODE6與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時獲得之數位代碼CODE5對應。
(時序t71~t81之動作) 接著,比較器36於時序t71~t72之期間,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
接著,於時序t72,比較器36結束零調整。又,於該時序t72,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B(H))。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C所示,由於電晶體FDG、FCG皆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轉換電容)。該轉換電容除了保持在時序t53之前於光電二極體PD2中產生,且經由電晶體TGS供給並蓄積至電容元件FC之電荷外,亦保持於時序t61~t62自光電二極體PD2傳送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7)。
接著,於時序t73~t75之期間(轉換期間T7),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7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7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7輸出(圖12B(J))。
(時序t81~t7之動作) 接著,於時序t81,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B(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接通狀態。由於電晶體FDG、FCG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及電容元件FC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而將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重設。
接著,於時序t82,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C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F))。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CG變為斷開狀態。
接著,於時序t83,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斷開狀態。
接著,於時序t84,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CG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12B(F))。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CG變為接通狀態。又,於時序t84,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12B(H))。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如圖13C所示,由於電晶體FDG、FCG皆為接通狀態,故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轉換電容)。該轉換電容保持於時序t81~t82將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重設時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8)。
接著,於時序85~t87之期間(轉換期間T8),AD轉換部ADC基於該像素電壓VP8進行AD轉換。該動作與轉換期間T1中之動作同樣。AD轉換部ADC基於像素電壓VP8進行AD轉換,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8輸出(圖12B(J))。該數位代碼CODE8與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FDG、FCG及電容元件FC構成合成電容時獲得之數位代碼CODE7對應。
接著,於時序t7,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FD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且使信號SFC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D)、(F))。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FDG、FCG變為斷開狀態。
接著,於時序t8,掃描部20L、20R使信號SSEL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12B(B))。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斷開狀態,攝像像素P1A與信號線SGL電性切斷。
接著,對圖像處理部44之圖像合成處理進行說明。圖像處理部44基於自讀出部30供給之各像素之8個數位代碼CODE1~CODE8,產生該像素相關之4個像素值VAL1~VAL4,並將該等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藉此,產生該像素之像素值VAL。
圖14係模式性顯示圖像合成處理者。圖14(A)~(G)所示之波形與圖11(A)~(G)所示之波形同樣。讀出部30如使用圖11、12A、12B所說明,基於時序t11~t21之期間、時序t21~t31之期間、時序t31~t41之期間、時序t41~t51之期間、時序t51~t61之期間、時序t61~t71之期間、時序t71~t81之期間及時序t81~t7之期間之動作,分別產生數位代碼CODE1~CODE8。
圖像處理部44基於數位代碼CODE2及數位代碼CODE3,產生像素值VAL1。具體而言,圖像處理部44藉由自數位代碼CODE3減去數位代碼CODE2(CODE3-CODE2),算出像素值VAL1。即,攝像裝置1使用所謂之相關雙重取樣(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之原理,使用對應於P相(Pre-Charge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2、及對應於D相(Data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3,算出像素值VAL1。攝像裝置1中,由於進行此種相關雙重取樣,故可去除像素值VAL1所含之雜訊成分,其結果,可提高攝像圖像之畫質。
同樣地,圖像處理部44基於數位代碼CODE1及數位代碼CODE4,產生像素值VAL2。具體而言,圖像處理部44藉由自數位代碼CODE4減去數位代碼CODE1(CODE4-CODE1),算出像素值VAL2。即,攝像裝置1使用相關雙重取樣原理,使用對應於P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1、及對應於D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4,算出像素值VAL2。
同樣地,圖像處理部44基於數位代碼CODE5及數位代碼CODE6,產生像素值VAL3。具體而言,圖像處理部44藉由自數位代碼CODE6減去數位代碼CODE5(CODE6-CODE5),算出像素值VAL3。即,攝像裝置1使用相關雙重取樣原理,使用對應於P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5、及對應於D相資料之數位代碼CODE6,算出像素值VAL3。
接著,圖像處理部44基於數位代碼CODE7及數位代碼CODE8,產生像素值VAL4。具體而言,圖像處理部44藉由自數位代碼CODE7減去數位代碼CODE8(CODE7-CODE8),算出像素值VAL4。即,攝像裝置1使用所謂之雙重資料取樣(DDS;Double Data Sampling)原理,使用將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重設前之數位代碼CODE7、及將浮動擴散部FD及電容元件FC重設後之數位代碼CODE8,算出像素值VAL4。
接著,圖像處理部44將4個像素值VAL1~VAL4合成,藉此,產生該像素之像素值VAL。圖像處理部44就像素陣列10中之所有像素,產生其像素值VAL。接著,圖像處理部44將攝像像素P1之像素值VAL作為圖像信號DATA輸出。
(關於診斷處理) 接著,對攝像裝置1之診斷處理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15係模式性顯示攝像裝置1中之診斷處理之全體動作例者。該診斷處理與使用攝像像素區域R1之攝像像素P1之通常攝像動作並行進行。讀出部30、圖像處理部44及診斷處理部45構成診斷部49。
首先,控制器40之位址產生部41決定像素陣列10中之成為驅動對象之像素線L,產生表示對應於該像素線L之位址之位址信號ADR。接著,位址產生部41將該位址信號ADR供給至掃描部20L、20R。
2個掃描部20L、20R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驅動屬於與位址信號ADR所示之位址對應之像素線L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
像素陣列10之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2個虛設像素P3及虛設像素區域R32中之2個虛設像素P3於8個轉換期間T1~T8,依序將8個像素電壓VP1~VP8作為信號SIG輸出。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基於該等8個像素電壓VP1~VP8分別進行AD轉換,分別輸出8個數位代碼CODE(數位代碼CODE1~CODE8)。控制器40之圖像處理部44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各像素之8個數位代碼CODE1~CODE8產生4個像素值VAL1~VAL4。接著,圖像處理部44將虛設像素P2、P3之像素值VAL1~VAL4作為圖像信號DATA1供給至診斷處理部45。
虛設像素P2、P3之各者為虛設像素PA(圖4A)或虛設像素PB(圖4B)。虛設像素PA中,如圖4A所示,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因此,讀出驅動D2中,例如,圖12A所示之虛設像素PA輸出之像素電壓VP2及像素電壓VP3幾乎相同。即,於時序t31~t32之期間,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但由於該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故虛設像素PA維持像素電壓VP。同樣地,圖12A所示之像素電壓VP1與像素電壓VP4幾乎相同,圖12B所示之像素電壓VP5、VP6幾乎相同。即,虛設像素PA進行與受光量為0(零)之攝像像素P1同樣之動作。因此,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及圖像處理部44基於自虛設像素PA供給之8個像素電壓VP1~VP8,產生具有較小值之像素值VAL1~VAL4。
又,虛設像素PB中,如圖4B所示,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且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藉此,讀出驅動D2中,電晶體TGL變為接通狀態時,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壓VR,電晶體TGS變為接通狀態時,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壓VR。即,虛設像素PB進行與受光量較多之攝像像素P1同樣之動作。因此,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及圖像處理部44基於自虛設像素PA供給之8個像素電壓VP1~VP8,產生具有較大值之像素值VAL1~VAL4。
控制器40之診斷處理部45基於自圖像處理部44供給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1~VAL4求出左端識別資訊INFL及右端識別資訊INFR。又,診斷處理部45基於自圖像處理部44供給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1~VAL4求出線識別資訊INF,且比較位址信號ADR所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
具體而言,診斷處理部45對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使用臨限值TH進行2值化處理。由於虛設像素PA之像素值VAL1~VAL4為較小之值,故藉由該2值化處理變為“0”,另一方面,由於虛設像素PB之像素值VAL1~VAL4為較大之值,故藉由該2值化處理變為“1”。藉此,診斷處理部45獲得11位元之2進數。該11位元之2進數為圖5所示之線識別資訊INF。且,診斷處理部45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即,位址信號ADR所示之位址於例如位址信號ADR表示第0條像素線L[0]之情形時,為“00000000000”,於位址信號ADR表示第1條像素線L[1]之情形時,為“00000000001”,於位址信號ADR表示第2條像素線L[2]之情形時,為“00000000010”。因此,診斷處理部45可藉由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
關於虛設像素區域R22亦同樣。即,診斷處理部45藉由對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進行2值化處理求出線識別資訊INF。接著,診斷處理部45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
例如,診斷處理部45於自虛設像素區域R21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一致,且自虛設像素區域R22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一致之情形時,判斷為攝像裝置1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
又,例如,診斷處理部45於自虛設像素區域R21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不一致之情形、或自虛設像素區域R22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不一致之情形時,判斷為攝像裝置1存在不良。
自虛設像素區域R21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不一致時之原因可能為例如位址產生部41與掃描部20L間之接線不良、掃描部20L不良、掃描部20L與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虛設像素P2間之接線不良、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虛設像素P2不良、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虛設像素P2與AD轉換部ADC間之接線不良、AD轉換部ADC之不良等。
又,自虛設像素區域R22之像素值VAL1~VAL4取得之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彼此不一致時之原因可能為例如位址產生部41與掃描部20R間之接線不良、掃描部20R不良、掃描部20R與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虛設像素P2間之接線不良、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虛設像素P2不良、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虛設像素P2與AD轉換部ADC間之接線不良、AD轉換部ADC之不良等。
又,診斷處理部45藉由對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2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進行2值化處理求出左端識別資訊INFL。同樣地,診斷處理部45藉由對虛設像素區域R32中之2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進行2值化處理求出右端識別資訊INFR。
診斷處理部45如此進行診斷處理。且,診斷處理部45將該診斷處理之結果作為診斷結果RES輸出。
如以上般,攝像裝置1中,設置虛設像素區域R21、R22、R31、R32,且於該等虛設像素區域R21、R22、R31、R32配置虛設像素PA(圖4A)或虛設像素PB(圖4B)作為虛設像素P2、P3。藉此,例如,攝像裝置1中,可使用虛設像素P2之配置,如所謂之遮罩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般固定設定各像素線L相關之資訊。於該例中,使用虛設像素P2之配置,設定用以識別像素線L之線識別資訊INF,因此,可藉由進行自我診斷,進行位址控制之故障檢測及像素控制之故障檢測。
尤其,於攝像裝置1中,如圖5、6所示,由於將11個虛設像素P2之排列設為以2進數表示之、表示像素線L之序號之排列,故可簡化比較線識別資訊INF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之電路之構成。
又,攝像裝置1中,如圖4A所示,虛設像素PA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藉此,攝像裝置1中,由於可使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值VAL1~VAL4接近“0”,故於例如藉由變更參照信號REF之斜坡波形之斜率而提高攝像感度之情形時,可防止誤診斷。
即,例如,如圖16所示,虛設像素PA中,將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且將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之情形時,提高攝像感度時,藉由對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進行2值化處理獲得之值有變為“1”之虞。即,例如,讀出驅動D2中,期望藉由將電晶體RST、FDG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與藉由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相等。然而,因電晶體之寄生電容等之影響,該等電壓有相互偏移之虞。尤其,於藉由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低於藉由將電晶體RST、FDG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之情形時,像素值VAL1、VAL2大於“0”。且,於該等電壓之偏移較大之情形時,像素值VAL1、VAL2與“0”之偏差亦增大。於該情形時,例如,若提高攝像裝置之攝像感度,則2值化處理之結果有變為“1”之虞。關於像素值VAL3、VAL4亦同樣。其結果,攝像裝置中,例如,例如有儘管無故障亦誤診斷為發生故障之虞。
另一方面,攝像裝置1中,虛設像素PA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因此,虛設像素PA中,於時序t31~t32之期間(圖12A),即便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亦維持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關於電晶體TGS亦同樣。因此,攝像裝置1中,由於可減小像素值VAL1~VAL4各者與“0”之偏差,故例如於攝像裝置1之攝像感度較高之情形時,亦可將2值化處理之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其結果,攝像裝置1中,可防止誤診斷。
又,攝像裝置1中,將2個虛設像素區域R21、R22分別設置於攝像像素區域R1之左右,且與使用攝像像素區域R1之攝像像素P1之通常之攝像動作並行地進行診斷處理,因此,例如可實時檢測故障。即,例如,於遮默期間T20進行診斷處理之情形時,由於遮默期間T20較短,故難以於一個遮默期間T20進行所有像素線L相關之診斷處理。因此,於該情形時,使用複數個遮默期間T20進行所有像素線L相關之診斷處理,於該情形時,當發生故障時,有無法實時檢測該故障之虞。另一方面,攝像裝置1中,由於可一面進行通常之攝像動作,一面進行所有像素線L相關之診斷處理,故可於1訊框期間內進行所有像素線L相關之診斷處理。其結果,攝像裝置1中,可實時檢測故障。
[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虛設像素區域,且於該虛設像素區域配置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故可藉由進行自我診斷檢測攝像裝置之不良。
本實施形態中,虛設像素PA中,將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將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因此,可防止誤診斷。
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將2個虛設像素區域分別設置於通常像素區域之左右,且與使用攝像像素區域之像素之通常攝像動作並行地進行診斷處理,故例如可實時地檢測故障。
[變化例1-1] 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置2個掃描部20L、20R,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亦可取代此而如圖17所示之攝像裝置1B,設置1個掃描部。該攝像裝置1B具備1個掃描部20L、像素陣列10B、讀出部30B及控制器40B。即,攝像裝置1B係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圖1)中,省略掃描部20R,且將像素陣列10、讀出部30及控制器40分別置換為像素陣列10B、讀出部30B及控制器40B者。
像素陣列10B係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像素陣列10(圖1)中省略虛設像素區域R21者。讀出部30B構成為藉由基於自像素陣列10B經由信號線SGL供給之信號SIG進行AD轉換,產生圖像信號DATA0。控制器40B構成為藉由將控制信號供給至掃描部20L及讀出部30B而控制攝像裝置1B之動作。控制器40B具有行掃描部43B、圖像處理部44B及診斷處理部45B。行掃描部43B構成為決定讀出部30B中之成為資料傳送動作之對象之AD轉換部ADC,並基於該決定結果,產生控制信號SSW。圖像處理部44B構成為對圖像信號DATA0表示之圖像進行包含圖像合成處理之特定圖像處理。診斷處理部45B構成為藉由對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1~VAL4之各者,進行2值化處理求出線識別資訊INF,且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1B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
攝像裝置1B中,掃描部20L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驅動屬於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對應之像素線L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且,像素陣列10B之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分別產生信號SIG,並分別將產生之信號SIG供給至讀出部30B。掃描部20L配置於像素陣列10B之左邊,虛設像素區域R22設置於像素陣列10B之右端附近。即,攝像裝置1B中,由於像素陣列10B中將虛設像素區域R22設置於離開掃描部20L之場所,故可藉由進行診斷處理來診斷掃描部20L之驅動部23L之驅動能力。又,攝像裝置1B中,如此,藉由將虛設像素區域R22設置於離開掃描部20L之場所,亦可診斷虛設像素區域R31、攝像像素區域R1及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控制線TGLL、FDGL、RSTL、FCGL、TGSL、SELL及電源線PL之斷線。
[變化例1-2] 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7個電晶體構成像素電路CKT,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亦可省略電晶體FDG,又可省略電晶體FCG。於以下,對本變化例之攝像裝置1C詳細地進行說明。攝像裝置1C具備像素陣列10C與掃描部20LC、20RC。
像素陣列10C具有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攝像像素P1配置於攝像像素區域R1,複數個虛設像素P2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複數個虛設像素P3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31、R32。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選擇性配置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2,於虛設像素區域R31、R32,選擇性配置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3。
圖18係顯示本變化例之攝像像素P1之一構成例者。攝像像素P1具有像素陣列10B、複數條控制線TGLL、複數條控制線RSTL、複數條控制線TGSL、複數條控制線SELL、複數條電源線PL及複數條信號線SGL。攝像像素P1具有光電二極體PD1、PD2及像素電路CKT。像素電路CKT具有電晶體TGL、電晶體TGS、電晶體RST、浮動擴散部FD及電晶體AMP、SEL。電晶體TGS之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RST之源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本變化例之像素電路CKT為自上述實施形態之像素電路CKT(圖2)省略電晶體FCG、FDG者。
圖19A係顯示本變化例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圖19B係顯示本變化例之虛設像素PB之一構成例者。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且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
掃描部20LC、20RC構成為基於來自控制器40之指示,以像素線L單位,依序驅動像素陣列10B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
[變化例1-3] 上述實施形態中,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且電晶體TGS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但並非限定於此者。於以下,列舉若干例對本變化例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20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攝像裝置1D之像素陣列10D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電晶體RST之汲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虛設像素PB可使用圖4B之構成。
虛設像素PA(圖20)及虛設像素PB(圖4B)之電晶體TGL、TGS之源極之連接、及電晶體RST之汲極之連接互不相同。即,電晶體TGL、TGS之源極於虛設像素PA中連接於電源線PL,於虛設像素PB中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又,電晶體RST之汲極於虛設像素PA中連接電壓供給線VL,於虛設像素PB中連接於電源線PL。
此處,電源線P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電壓供給線」之一具體例。電壓供給線V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電壓供給線」之一具體例。攝像像素P1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攝像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
攝像像素P1之通常動作中,例如,藉由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低於藉由將電晶體RST、FDG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因此,像素值VAL1~VAL4變為對應於該攝像像素P1中之受光量之值。
另一方面,該虛設像素PA中,讀出驅動D2中,施加至電晶體TGL之源極之電源電壓VDD高於施加至電晶體RST之汲極之電壓VR。因此,藉由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高於藉由將電晶體RST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其結果,像素值VAL1、VAL2被箍位至“0”。關於像素值VAL3、VAL4亦同樣。因此,本變化例之攝像裝置1D中,例如,即便於攝像裝置1D之攝像感度較高之情形時,亦可將像素值VAL1~VAL4之2值化處理之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圖21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另一攝像裝置1E之像素陣列10E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汲極開放(打開)。又,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汲極開放。即,上述實施形態中,將電晶體TGL之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且將電晶體TGS之汲極連接於電容元件FC,但本變化例中,不將電晶體TGL、TGS之汲極連接於其他元件。虛設像素PB可使用圖4B之構成。
此處,電壓供給線V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電壓供給線」之一具體例。攝像像素P1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攝像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
於該情形時,虛設像素PA中,即便於時序t31~t32之期間(圖12A)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亦維持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關於電晶體TGS亦同樣。因此,攝像裝置1E中,由於可減小像素值VAL1~VAL4與“0”之偏差,故可將像素值VAL1~VAL4之2值化處理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圖21之例中,將電晶體TGL、TGS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亦可例如將電晶體TGL、TGS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
圖22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另一攝像裝置1F之像素陣列10F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源極開放,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又,電晶體TGS之源極開放,汲極連接於電容元件FC。即,不將電晶體TGL、TGS之源極連接於其他元件。虛設像素PB可使用圖4B之構成。
此處,電壓供給線VL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電壓供給線」之一具體例。攝像像素P1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攝像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
於該情形時,虛設像素PA中,即便於時序t31~t32之期間(圖12A)將電晶體TGL設為接通狀態,亦維持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對於電晶體TGS亦同樣。因此,攝像裝置1F中,由於可減小像素值VAL1~VAL4與“0”之偏差,故可將像素值VAL1~VAL4之2值化處理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其他變化例] 又,亦可組合該等變化例中之2個以上。
<2.第2實施形態> 接著,對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2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使用一個光電二極體PD構成攝像像素。另,對實質上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同一之構成部分標註同一符號,而適當省略說明。
圖23係顯示攝像裝置2之一構成例者。攝像裝置2具備像素陣列50、2個掃描部60L、60R、讀出部30及控制器70。
像素陣列50具有複數個攝像像素P1與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複數個攝像像素P1配置於攝像像素區域R1,複數個虛設像素P2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複數個虛設像素P3配置於虛設像素區域R31、R32。
圖24係顯示攝像像素P1之一構成例者。像素陣列50具有複數條控制線TGLL、複數條控制線RSTL、複數條控制線SELL、複數條電源線PL及複數條信號線SGL。
控制線TGL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圖23中之橫向)延伸,控制線TGL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R。對控制線TGLL,藉由掃描部60L、60R施加信號STG。控制線RST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RST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R。對控制線RSTL,藉由掃描部60L、60R施加信號SRST。控制線SELL構成為沿水平方向延伸,控制線SELL之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L,另一端連接於掃描部60R。藉由掃描部60L、60R對控制線SELL施加信號SSEL。電源線PL連接於控制器70之電壓產生部42。對該電源線PL,藉由電壓產生部42施加電源電壓VDD。信號線SGL構成為沿垂直方向(圖23中之縱向)延伸,且一端連接於讀出部30。
攝像像素P1具有光電二極體PD與像素電路CKT。像素電路CKT具有電晶體TG、RST、浮動擴散部FD及電晶體AMP、SEL。光電二極體PD之陽極接地,陰極連接於電晶體TG之源極。電晶體TG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TGLL,源極連接於光電二極體PD之陰極,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RST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RSTL,汲極連接於電源線PL,源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電晶體AMP之閘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汲極連接於電源線PL,源極連接於電晶體SEL之汲極。電晶體SEL之閘極連接於控制線SELL,汲極連接於電晶體AMP之源極,源極連接於信號線SGL。
藉由該構成,攝像像素P1中,基於施加至控制線SELL之信號SSEL,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藉此,將攝像像素P1與信號線SGL電性連接。且,攝像像素P1將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具體而言,攝像像素P1如稍後所述於所謂之水平期間H內之2個轉換期間(P相期間TP及D相期間TD),依序輸出2個像素電壓VP(VP11、VP12)。
圖25係顯示光電二極體PD之排列之一例者。圖25中,“R”表示紅色之彩色濾光片,“G”表示綠色之彩色濾光片,“B”表示藍色之白色濾光片。矩陣狀配置光電二極體PD。
圖26A、圖26B係顯示虛設像素區域R21、R22中之虛設像素P2及虛設像素區域R31、R32中之虛設像素P3之一構成例者。虛設像素區域R21、R22中,選擇性配置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區域R31、R32中,選擇性配置虛設像素PA或虛設像素PB作為虛設像素P3。圖26A係顯示虛設像素PA之一例,圖26B係顯示虛設像素PB之一例。像素陣列50於虛設像素區域R21、R22、R31、R32中具有複數條控制線TGLL、複數條控制線RSTL、複數條控制線SELL、複數條電源線PL、複數條電壓供給線VL及複數條信號線SGL。電壓供給線VL連接於控制器70之電壓產生部42。對複數條電壓供給線VL,藉由電壓產生部42,施加單一之電壓信號SVR。該電壓信號SVR於例如讀出驅動D2中之電晶體TG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設定為電壓VR,於蓄積開始驅動D1中之電晶體TG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設定為電源電壓VDD。
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即,虛設像素PA中,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不經由電晶體TGL相互連接。藉由該構成,虛設像素PA中,讀出驅動D2時,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且,虛設像素PA將該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
又,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L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且電晶體TGS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藉由該構成,虛設像素PB中,如稍後所述,讀出驅動D2時,藉由將電晶體TG設為接通狀態而將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設定為電壓VR。且,虛設像素PB將該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作為信號SIG輸出至信號線SGL。
虛設像素區域R31、R21中之虛設像素P3、P2之排列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圖5)同樣,虛設像素區域R22、R32中之虛設像素P2、P3之排列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圖6)同樣。
2個掃描部60L、60R(圖23)構成為基於來自控制器70之指示,以像素線L單位,依序驅動像素陣列50中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掃描部60L具有位址解碼器21L、邏輯部62L及驅動部63L。掃描部60R同樣具有位址解碼器21R、邏輯部62R及驅動部63R。
位址解碼器21L構成為基於自控制器70供給之位址信號ADR,選擇像素陣列50中之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對應之像素線L。邏輯部62L構成為基於來自位址解碼器21L之指示,分別產生對應於各像素線L之信號STG1、SRST1、SSEL1。驅動部63L構成為基於各像素線L所對應之信號STG1、SRST1、SSEL1,分別產生對應於各像素線L之信號STG、SRST、SSEL。關於位址解碼器21R、邏輯部62R及驅動部63R亦同樣。
控制器70(圖1)構成為藉由將控制信號供給至掃描部60L、60R及讀出部30,控制攝像裝置2之動作。控制器70具有圖像處理部74與診斷處理部75。
圖像處理部74構成為對圖像信號DATA0表示之圖像進行特定之圖像處理。
診斷處理部75構成為基於位址信號ADR及圖像信號DATA0,進行診斷處理。具體而言,診斷處理部75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求出左端識別資訊INFL及右端識別資訊INFR,且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求出線識別資訊INF。接著,診斷處理部75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2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接著,診斷處理部75輸出該診斷處理之結果(診斷處理結果RES)。
此處,光電二極體PD對應於本發明之「第1受光元件」之一具體例。攝像像素P1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攝像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虛設像素PB之像素電路CK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一具體例。電晶體TG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1電晶體」之一具體例。電晶體RST對應於本發明中之「第2電晶體」之一具體例。位址產生部41對應於本發明中之「位址產生部」之一具體例。掃描部60L、60R對應於本發明中之「驅動控制部」之一具體例。讀出部30及診斷處理部75對應於本發明中之「診斷部」之一具體例。
攝像裝置2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圖10)同樣,於時序t0~t1之期間,對像素陣列50中之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進行蓄積開始驅動D1。具體而言,掃描部60L、60R例如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以像素線L單位於水平期間H內之特定期間,將電晶體TG、RST設定為接通狀態,隨後,將該等電晶體設為斷開狀態。藉此,複數個攝像像素P1之各者中,浮動擴散部FD及光電二極體P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後開始蓄積電荷,且於直至進行讀出驅動D2為止之蓄積期間T10蓄積電荷。又,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之各者中,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即,由於施加至電壓供給線VL之電壓信號SVR之電壓VR於蓄積開始驅動D1中之電晶體TG變為接通狀態之期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故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被設定為電源電壓VDD。
接著,攝像裝置2於時序t10~t11之期間,對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依序進行讀出驅動D2。藉此,複數個攝像像素P1及複數個虛設像素P2、P3之各者依序輸出2個像素電壓VP(VP11、VP12)。讀出部30基於該等2個像素電壓VP11、VP12分別進行AD轉換,並輸出數位代碼CODE(像素值VAL)。
圖27係顯示著眼之攝像像素P1A中之讀出驅動D2之一動作例者,(A)係顯示水平同步信號XHS之波形,(B)係顯示信號SRST之波形,(C)係顯示信號STG之波形,(D)係信號SSEL之波形,(E)係顯示參照信號REF之波形,(F)係顯示信號SIG之波形,(G)係顯示自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輸出之信號CMP之波形,(H)係顯示時脈信號CLK之波形,(I)係顯示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之計數值CNT。此處,圖27(E)之參照信號REF表示比較器36之正輸入端子處之波形,圖27(F)之信號SIG表示比較器36之負輸入端子處之波形。
攝像裝置2中,於某水平期間(H),首先,掃描部60L、60R對攝像像素P1A進行重設動作,AD轉換部ADC於隨後之P相期間TP,基於攝像像素P1A輸出之像素電壓VP11進行AD轉換。接著,掃描部60L、60R對攝像像素P1A進行電荷傳送動作,AD轉換部ADC於D相期間TD,基於攝像像素P1A輸出之像素電壓VP12進行AD轉換。以下對該動作詳細地進行說明。
首先,於時序t91,當水平期間H開始時,掃描部60L、60R於時序t92使信號SSEL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27(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而將攝像像素P1A與信號線SGL電性連接。
接著,於時序t93,掃描部60L、6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27(B))。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接通狀態,而將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設定為電源電壓VDD(重設動作)。
接著,於時序t94,掃描部60L、60R使信號SRST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27(B))。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RST變為斷開狀態。接著,比較器36於時序t94~t95之期間,進行設定電容元件33、34之電壓之零調整。
接著,於時序t95,比較器36結束零調整。且,於該時序t95,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27(E))。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電晶體TG、RST分別為斷開狀態。浮動擴散部FD保持於時序t93~t94之期間將浮動擴散部FD重設時之電荷。攝像像素P1A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中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11)。
接著,於時序t96~t98之期間(P相期間TP),讀出部30基於該像素電壓VP11進行AD轉換。具體而言,首先,於時序t96,讀出控制部31開始產生時脈信號CLK(圖27(H)),與此同時,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自電壓V1以特定之變化程度開始降低(圖27(E))。據此,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開始計數動作,使計數值CNT依序變化(圖27(I))。
接著,於時序t97,參照信號REF之電壓低於像素電壓VP11(圖27(E)、(F))。據此,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使信號CMP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27(G))。其結果,計數器37停止計數動作(圖27(I))。
接著,於時序t98,讀出控制部31隨著P相期間TP之結束,停止產生時脈信號CLK(圖27(H))。與此同時,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停止,於隨後之時序t99,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1(圖27(E))。與此相隨,由於參照信號REF之電壓高於像素電壓VP11(圖27(E)、(F)),故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使信號CMP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27(G))。
接著,於時序t100,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基於控制信號CC將計數值CNT之極性反轉(圖27(I))。
接著,於時序t101,掃描部60L、60R使信號STG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27(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變為接通狀態。其結果,光電二極體PD中產生之電荷被傳送至浮動擴散部FD(電荷傳送動作)。據此,信號SIG之電壓降低(圖27(F))。
接著,於時序t102,掃描部60L、60R使信號STG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27(C))。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TG變為斷開狀態。
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接通狀態,電晶體TG、RST分別為斷開狀態。浮動擴散部FD保持於時序t101~t102之期間自光電二極體PD傳送之電荷。攝像像素P1A中,輸出此時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所對應之像素電壓VP(像素電壓VP12)。
接著,於時序t103~t105之期間(D相期間TD),讀出部30基於像素電壓VP12進行AD轉換。具體而言,首先,於時序t103,讀出控制部31開始產生時脈信號CLK(圖27(H)),與此同時,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自電壓V1以特定之變化程度開始降低(圖27(E))。據此,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開始計數動作,使計數值CNT依序變化(圖27(I))。
接著,於時序t104,參照信號REF之電壓低於像素電壓VP12(圖27(E)、(F))。據此,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使信號CMP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27(G))。其結果,計數器37停止計數動作(圖27(I))。如此,AD轉換部ADC獲得像素電壓VP11、VP12之差所對應之計數值CNT。接著,AD轉換部ADC之鎖存器38將該計數值CNT作為數位代碼CODE輸出。
接著,於時序t105,讀出控制部31隨著D相期間TD之結束,停止產生時脈信號CLK(圖27(H))。與此同時,參照信號產生部32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停止,於隨後之時序t106,使參照信號REF之電壓變化為電壓V2(圖27(E))。與此相隨,由於參照信號REF之電壓高於像素電壓VP12(圖27(E)、(F)),故AD轉換部ADC之比較器36使信號CMP之電壓自低位準變化為高位準(圖27(G))。
接著,於時序t107,掃描部60L、60R使信號SSEL之電壓自高位準變化為低位準(圖27(D))。藉此,攝像像素P1A中,電晶體SEL變為斷開狀態,攝像像素P1A與信號線SGL電性切斷。
接著,於時序t108,AD轉換部ADC之計數器37基於控制信號CC將計數值CNT重設為“0”(圖27(I))。
如此,攝像裝置2中,P相期間TP中基於像素電壓VP11進行計數動作,使計數值CNT之極性反轉後,於D相期間TD,基於像素電壓VP12進行計數動作。藉此,攝像裝置2可取得對應於像素電壓VP11、VP12之電壓差之數位代碼CODE。攝像裝置2中,由於進行此種相關雙重取樣,故可去除像素電壓VP12所含之雜訊成分,其結果,可提高攝像圖像之畫質。
攝像裝置2之診斷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圖15)同樣。
即,控制器70之位址產生部41決定像素陣列50中成為驅動對象之像素線L,產生表示對應於該像素線L之位址之位址信號ADR。接著,位址產生部41將該位址信號ADR供給至掃描部60L、60R。
2個掃描部60L、60R基於來自控制器70之指示,驅動屬於與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對應之像素線L之攝像像素P1及虛設像素P2、P3。
像素陣列50之虛設像素區域R21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區域R22中之11個虛設像素P2、虛設像素區域R31中之2個虛設像素P3及虛設像素區域R32中之2個虛設像素P3於2個轉換期間(P相期間TP及D相期間TD),依序將2個像素電壓VP(VP11、VP12)作為信號SIG輸出。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基於該等2個像素電壓VP11、VP12分別進行AD轉換,且分別輸出數位代碼CODE(像素值VAL)。
接著,控制器70之診斷處理部75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虛設像素P3之像素值VAL求出左端識別資訊INFL及右端識別資訊INFR,且基於圖像信號DATA0所含之虛設像素P2之像素值VAL求出線識別資訊INF。接著,診斷處理部75比較位址信號ADR表示之位址與該線識別資訊INF,藉此診斷攝像裝置2是否正在進行期望之動作。接著,診斷處理部75輸出該診斷處理之結果(診斷處理結果RES)。
攝像裝置2中,如圖26A所示,虛設像素PA中,電晶體TG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藉此,攝像裝置2中,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同樣,由於可使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值VAL接近“0”,故於例如藉由變更參照信號REF之斜坡波形之斜率而提高攝像感度之情形時,可防止誤診斷。
本實施形態中,虛設像素PA中,由於電晶體TGL之汲極及源極相互連接,故可防止誤診斷。其他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
[變化例2] 亦可對上述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2適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各變化例。於以下,作為一例,說明對攝像裝置2適用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1-3之例。
圖28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攝像裝置2B之像素陣列50B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電晶體RST之汲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虛設像素PB可使用圖26B之構成。
該虛設像素PA中,讀出驅動D2時,施加至電晶體TG之源極之電源電壓VDD高於施加至電晶體RST之汲極之電壓VR。因此,藉由將電晶體TG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高於藉由將電晶體RST設為接通狀態而設定之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其結果,像素值VAL被箍位至“0”。因此,本變化例之攝像裝置2B中,例如,即便於攝像裝置2B之攝像感度較高之情形時,亦可將像素值VAL之2值化處理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圖29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另一攝像裝置2C之像素陣列50C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汲極開放(打開)。即,電晶體TG之汲極不連接於其他元件。於該情形時,虛設像素PA中,即便於時序t101~t102之期間(圖27),將電晶體TG設為接通狀態,亦維持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因此,攝像裝置2C中,由於可減小像素值VAL與“0”之偏差,故可將像素值VAL之2值化處理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圖29之例中,將電晶體TG之源極連接於電源線PL,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例如,亦可將電晶體TG之源極連接於電壓供給線VL。
圖30係顯示配置於本變化例之另一攝像裝置2D之像素陣列50D之虛設像素PA之一構成例者。該虛設像素PA之像素電路CKT中,電晶體TG之源極開放,汲極連接於浮動擴散部FD。即,電晶體TG之源極不連接於其他元件。於該情形時,虛設像素PA中,即便於時序t101~t102之期間(圖27),將電晶體TG設為接通狀態,亦維持浮動擴散部FD之電壓。因此,攝像裝置2D中,由於可減小像素值VAL與“0”之偏差,故可將像素值VAL之2值化處理結果更穩定地設為“0”。
<3.攝像裝置之使用例> 圖31係顯示上述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1、2之使用例者。上述之攝像裝置1、2例如如下所示,可用於感測可見光、或紅外光、紫外光、X射線等光之各種實例。
·數位相機、或附相機功能之行動機器等拍攝供鑒賞用之圖像之裝置 ·為了自動停止等安全駕駛、或識別駕駛者之狀態等而拍攝汽車之前方或後方、周圍、車內等之車載用感測器、監視行駛車輛或道路之監視相機、進行車輛間等之測距之測距感測器等供交通用的裝置 ·為了拍攝使用者之手勢並進行依循該手勢之機器操作而供電視、或冰箱、空調等家電用之裝置 ·內視鏡、或利用紅外光之受光進行血管拍攝之裝置等供醫療或保健用之裝置 ·預防犯罪用之監視相機、或人物認證用之相機等供安全用之裝置 ·拍攝皮膚之皮膚檢測器、或拍攝頭皮之顯微鏡等供美容用之裝置 ·用於運動用途等之運動相機或穿戴式相機等供運動用之裝置 ·用於監視農田或作物之狀態之相機等供農業用之裝置
<4.對移動體之應用例> 本發明之技術(本技術)可應用於各種製品。例如,本發明之技術亦可作為搭載於汽車、電動汽車、油電混合汽車、機車、腳踏車、個人移動載具、飛機、無人機、船舶、機器人等任一種類之移動體之裝置而實現。
圖32係顯示可應用本發明之技術之移動體控制系統之一例即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構成例的方塊圖。
車輛控制系統12000具備經由通信網路12001連接之複數個電子控制單元。於圖32所示之例中,車輛控制系統12000具備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及整合控制單元12050。又,作為整合控制單元12050之功能構成,圖示微電腦12051、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及車載網路I/F(interface:介面)12053。
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根據各種程式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統關聯之裝置之動作。例如,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作為內燃機或驅動用馬達等用以產生車輛之驅動力之驅動力產生裝置、用以將驅動力傳遞至車輪之驅動力傳遞機構、調節車輛舵角之轉向機構及產生車輛之制動力之控制裝置等之控制裝置發揮功能。
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根據各種程式控制車體所裝備之各種裝置之動作。例如,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作為無鑰匙門禁系統、智慧型鑰匙系統、電動窗裝置、或頭燈、尾燈、剎車燈、方向燈或霧燈等各種燈之控制裝置發揮功能。於該情形時,可對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輸入自代替鑰匙之可攜帶式機器發送之電波或各種開關之信號。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受理該等電波或信號之輸入,並控制車輛之門鎖裝置、電動窗裝置、燈等。
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檢測搭載有車輛控制系統12000之車輛的外部資訊。例如,於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連接有攝像部12031。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使攝像部12031拍攝車外之圖像,且接收所拍攝之圖像。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亦可基於接收到之圖像,進行人、車、障礙物、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物體檢測處理或距離檢測處理。
攝像部12031係接受光並輸出對應於該光之受光量之電氣信號的光感測器。攝像部12031可將電氣信號作為圖像輸出,亦可作為測距之資訊輸出。又,攝像部12031接受之光可為可見光,亦可為紅外線等非可見光。
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檢測車內之資訊。於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連接有例如檢測駕駛者之狀態之駕駛者狀態檢測部12041。駕駛者狀態檢測部12041包含例如拍攝駕駛者之相機,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可基於自駕駛者狀態檢測部12041輸入之檢測資訊,算出駕駛者之疲勞程度或注意力集中程度,亦可判斷駕駛者是否正在打瞌睡。
微電腦12051可基於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或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取得之車內外之資訊,運算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之控制目標值,對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12051可進行以實現包含避開車輛碰撞或緩和衝擊、基於車輛距離之追隨行駛、車速維持行駛、車輛之碰撞警告或車輛之車道偏離警告等之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之功能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又,微電腦12051可藉由基於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或車內資訊檢測單元12040取得之車輛周圍之資訊,控制驅動力產生裝置、轉向機構或制動裝置等,而進行以不拘於駕駛者之操作而自動行駛之自動駕駛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又,微電腦12051可基於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取得之車外之資訊,對車體系統控制單元12020輸出控制指令。例如,微電腦12051可根據由車外資訊檢測單元12030檢測出之前方車或對向車之位置控制頭燈,進行以將遠光切換成近光等謀求防眩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將聲音及圖像中之至少一者之輸出信號發送至可對車輛之搭乘者或車外視覺性或聽覺性通知資訊之輸出裝置。於圖32之例中,作為輸出裝置,例示有聲頻揚聲器12061、顯示部12062及儀錶板12063。顯示部12062亦可包含例如車載顯示器及抬頭顯示器之至少一者。
圖33係表示攝像部12031之設置位置之例之圖。
於圖33中,車輛12100具有作為攝像部12031之攝像部12101、12102、12103、12104、12105。
攝像部12101、12102、12103、12104、12105設置於例如車輛12100之前鼻、側視鏡、後保險桿、後門及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等位置。前鼻所具備之攝像部12101及車廂內之擋風玻璃之上部所具備之攝像部12105主要取得車輛12100前方之圖像。側視鏡所具備之攝像部12102、12103主要取得車輛12100側方之圖像。後保險桿或後門所具備之攝像部12104主要取得車輛12100後方之圖像。以攝像部12101及12105取得之前方圖像主要用於前方車輛或行人、障礙物、號志機、交通標識或車道線等之檢測。
另,於圖33顯示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範圍之一例。攝像範圍12111表示設置於前鼻之攝像部12101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12112、12113分別表示設置於側視鏡之攝像部12102、12103之攝像範圍,攝像範圍12114表示設置於後保險桿或後門之攝像部12104之攝像範圍。例如,藉由使攝像部12101至12104所拍攝之圖像資料重疊,而獲得自上方觀察車輛12100之俯瞰圖像。
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至少一者亦可具有取得距離資訊之功能。例如,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至少一者可為包含複數個攝像元件之攝影機,亦可為具有相位差檢測用像素之攝像元件。
例如,微電腦12051基於自攝像部12101至12104取得之距離資訊,求得攝像範圍12111至12114內之至各立體物之距離、及該距離之時間變化(相對於車輛12100之相對速度),藉此可擷取尤其於車輛12100之行進路上某最近之立體物且在與車輛12100大致相同之方向以特定速度(例如為0 km/h以上)行駛之立體物,作為前方車。進而,微電腦12051可設定前方車之近前應預先確保之車間距離,進行自動剎車控制(亦包含追隨停止控制)或自動加速控制(亦包含追隨起動控制)等。可如此地進行以不拘於駕駛者之操作而自動行駛之自動駕駛等為目的之協調控制。
例如,微電腦12051基於自攝像部12101至12104獲得之距離資訊,將立體物相關之立體物資訊分類成二輪車、普通車輛、大型車輛、行人、電線桿等其他立體物並擷取,用於障礙物之自動避開。例如,微電腦12051可將車輛12100周邊之障礙物辨識為車輛12100之駕駛員可視認之障礙物與難以視認之障礙物。且,微電腦12051判斷表示與各障礙物碰撞之危險度之碰撞危險性,碰撞危險性為設定值以上,有可能碰撞之狀況時,經由聲頻揚聲器12061或顯示部12062對駕駛員輸出警報,或經由驅動系統控制單元12010進行強制減速或避開轉向,藉此可進行用以避開碰撞之駕駛支援。
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至少一者亦可為檢測紅外線之紅外線相機。例如,微電腦12051可藉由判斷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中是否存在行人而辨識行人。該行人之辨識係根據例如擷取作為紅外線相機之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之特徵點之順序、及對表示物體輪廓之一連串特徵點進行圖案匹配處理而判別是否為行人之順序進行。若微電腦12051判斷攝像部12101至12104之攝像圖像中存在行人且辨識為行人,則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以對該經辨識出之行人重疊顯示用以強調之方形輪廓線之方式,控制顯示部12062。又,聲音圖像輸出部12052亦可以將表示行人之圖標等顯示於期望之位置之方式控制顯示部12062。
以上,已對可適用本發明之技術之車輛控制系統之一例進行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可適用於以上說明之構成中之攝像部12031。藉此,車輛控制系統12000中,藉由進行診斷處理,可診斷攝像部12031是否正在正常地動作。且,於攝像部12031發生不良之情形時,例如,將該診斷結果通知給微電腦12051,藉此,車輛控制系統12000可掌握攝像部12031發生了不良之情況。藉此,車輛控制系統12000中,由於可進行例如催促駕駛者喚起注意等適當之處理,故可提高可靠性。又,車輛控制系統12000中,可基於診斷處理之結果,限制控制車輛之功能。作為控制車輛之功能之具體例,可列舉避開車輛碰撞或緩和碰撞功能、基於車間距離之追隨行駛功能、車速維持行駛功能、車輛碰撞警告功能、車輛偏離車道警告功能等。於診斷處理之結果判定為攝像部12031發生不良之情形時,可限制或禁止控制車輛之功能。藉此,車輛控制系統12000中,可防止因基於攝像部12031之不良之誤檢測引起之事故。
以上,已列舉若干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以及其等之具體應用例說明本技術,但本技術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等,可有各種變化。
例如,攝像裝置1中,如圖14所示,讀出部30輸出數位代碼CODE2、CODE3,圖像處理部44自數位代碼CODE3減去數位代碼CODE2(CODE3-CODE2),藉此,算出像素值VAL1,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亦可取代此,使讀出部30與攝像裝置2之情形(圖27)同樣,於轉換期間T2後將計數值CNT之極性反轉,藉此,輸出對應於數位代碼CODE2、CODE3之差之數位代碼CODE。關於數位代碼CODE5、CODE6亦同樣,關於數位代碼CODE7、CODE8亦同樣。
又,攝像裝置1中,如圖14所示,讀出部30輸出數位代碼CODE1、CODE4,圖像處理部44自數位代碼CODE4減去數位代碼CODE1(CODE4-CODE1),藉此,算出像素值VAL2,但並非限定於此者。亦可取代此,使讀出部30之AD轉換部ADC於轉換期間T1後將此時之計數值CNT暫時記憶於內部,於轉換期間T4之前,將該計數值CNT設置於計數器37且將該計數值CNT之極性反轉。於該情形時,亦與攝像裝置2之情形(圖27)同樣,圖像處理部44可獲得對應於數位代碼CODE1、CODE4之差之數位代碼CODE。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之攝像像素P1並非限定於圖2、24所示之構成者。
另,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而非限定者,亦可為其他效果。
另,本技術可設為如下之構成。根據以下構成之本技術,可進行自我診斷來診斷有無不良。
(1)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受光元件;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第1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上述第1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不經由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1電晶體而連接於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1電晶體的上述第2端子。 (2)如上述(1)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電壓供給線;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第2虛設像素電路,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電壓供給線。 (3)如上述(1)或(2)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上述蓄積部的第2電晶體。 (4)如上述(1)或(2)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受光元件;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該第3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不經由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3電晶體而連接於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3電晶體的上述第2端子。 (5)如上述(4)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該第2電晶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連接節點;電容元件,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上述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及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8)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電壓供給線; 第2電壓供給線; 第1受光元件;及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1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2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第2虛設像素電路;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9)如上述(8)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中之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10)如上述(8)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受光元件;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之。 (11)如上述(10)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電容元件,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中之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之上述連接節點。 (12)如上述(8)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13)如上述(8)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及自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2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14)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受光元件;及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具有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1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上述第1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15)如上述(14)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電壓供給線;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第2虛設像素電路,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電壓供給線,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16)如上述(14)或(15)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上述蓄積部。 (17)如上述(14)或(15)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受光元件;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且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18)如上述(17)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連接節點;電容元件;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上述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電容元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 (19)如上述(14)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20)如上述(14)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及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8年12月11日向日本專利廳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8-231796號而主張優先權者,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至本申請案中。
若為熟習本技術之業者,則可根據設計上之要件或其他要因,想到各種修正、組合、子組合及變更,但應理解該等皆為包含於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或與其均等之範圍內者。
1:攝像裝置 1B:攝像裝置 2:攝像裝置 10:像素陣列 10B:像素陣列 20L:掃描部 20R:掃描部 21L:位址解碼器 21R:位址解碼器 22L:邏輯部 22R:邏輯部 23L:驅動部 23R:驅動部 30:讀出部 30B:讀出部 31:讀出控制部 32:參照信號產生部 33:電容元件 34:電容元件 35:電流源 36:比較器 37:計數器 38:鎖存器 40:控制器 40A:控制部 40B:控制器 41:位址產生部 42:電壓產生部 43:行掃描部 43B:行掃描部 44:圖像處理部 44B:圖像處理部 45:診斷處理部 45B:診斷處理部 49:診斷部 60L:掃描部 60R:掃描部 62L:邏輯部 62R:邏輯部 63L:驅動部 63R:驅動部 70:控制器 74:圖像處理部 75:診斷處理部 100:匯流排配線 200:半導體晶片 201:半導體晶片 201A:電極區域 201B:電極區域 201C:電極區域 202:半導體晶片 202A:電極區域 202B:電極區域 202C:電極區域 12000:車輛控制系統 12001:通信網路 12010:驅動系統控制單元 12020:車體系統控制單元 1203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 12031:攝像部 1204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 12041:駕駛者狀態檢測部 12050:整合控制單元 12051:微電腦 12052:聲音圖像輸出部 12053:車載網路I/F 12061:聲頻揚聲器 12062:顯示部 12063:儀錶板 12100:車輛 12101:攝像部 12102:攝像部 12103:攝像部 12104:攝像部 12105:攝像部 12111:攝像範圍 12112:攝像範圍 12113:攝像範圍 12114:攝像範圍 ADC[0]~ADC[2]:AD轉換部 ADR:位址信號 AMP:電晶體 B:藍色 CC:控制信號 CKT:像素電路 CLK:時脈信號 CMP:信號 CODE:數位代碼 CODE1~CODE8:數位代碼 D1:蓄積開始驅動 D2:讀出驅動 DATA:圖像信號 DATA0:圖像信號 DATA1:圖像信號 FC:電容元件 FCG:電晶體 FD:浮動擴散部 FDG:電晶體 FCGL:控制線 FDGL:控制線 G:綠色 H:水平期間 INF:線識別資訊 INFL:左端識別資訊 INFR:右端識別資訊 P1:攝像像素 P1A:攝像像素 P2:虛設像素 P3:虛設像素 PA:虛設像素 PB:虛設像素 PD:光電二極體 PD1:光電二極體 PD2:光電二極體 PL:電源線 R:紅色 R1:攝像像素區域 R21:虛設像素區 R22:虛設像素區 R31:虛設像素區 R32:虛設像素區 REF:參照信號 RES:診斷結果 RST:電晶體 RSTL:控制線 SEL:電晶體 SELL:控制線 SGL:信號線 SIG:信號 SW[0]~SW[2]:開關部 SSW :控制信號 SSW[0]~SSW[2]:控制信號 t0~t5:時序 t7~t9:時序 t10~t17:時序 t21~t25:時序 t31~t35:時序 t41~t45:時序 t51~t57:時序 t61~t65:時序 t71~t75:時序 t81~t87:時序 t91~t108:時序 T1~T8:轉換期間 T10:蓄積期間 T20:遮默期間 TD:D相期間 TG:電晶體 TGL:電晶體 TGLL:控制線 TGS:電晶體 TGSL:控制線 TP:P相期間 V1:電壓 V2:電壓 VAL1~VAL4:像素值 VDD:電源電壓 VL:電壓供給線 VP1~VP8:像素電壓 VP11:像素電壓 VP12:像素電壓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之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像素陣列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4A係顯示圖1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4B係顯示圖1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5係顯示圖4A、4B所示之虛設像素之配置例之表。 圖6係顯示圖4A、4B所示之虛設像素之配置例之另一表。 圖7係顯示圖1所示之讀出部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8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安裝例之說明圖。 圖9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另一安裝例之說明圖。 圖10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11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2A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2B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3A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3B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另一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3C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之另一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4係顯示圖1所示之攝像裝置中之圖像合成處理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15係顯示圖1所示之診斷處理部之一動作例之說明圖。 圖16係顯示比較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1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攝像裝置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8係顯示圖17所示之攝像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19A係顯示圖17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19B係顯示圖17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20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的另一電路圖。 圖2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的另一電路圖。 圖2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的另一電路圖。 圖23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攝像裝置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4係顯示圖23所示之攝像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25係顯示圖23所示之像素陣列之一構成例之說明圖。 圖26A係顯示圖23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26B係顯示圖23所示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27係顯示圖23所示之攝像裝置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2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3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另一變化例之虛設像素之一構成例之另一電路圖。 圖31係顯示攝像裝置之使用例之說明圖。 圖32係顯示車輛控制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33係顯示車外資訊檢測部及攝像部之設置位置之一例之說明圖。
1:攝像裝置
10:像素陣列
20L:掃描部
20R:掃描部
21L:位址解碼器
21R:位址解碼器
22L:邏輯部
22R:邏輯部
23L:驅動部
23R:驅動部
30:讀出部
40:控制器
41:位址產生部
42:電壓產生部
43:行掃描部
44:圖像處理部
45:診斷處理部
ADR:位址信號
DATA:圖像信號
DATA0:圖像信號
DATA1:圖像信號
P1:攝像像素
P2:虛設像素
P3:虛設像素
R1:攝像像素區域
R21:虛設像素區
R22:虛設像素區
R31:虛設像素區
R32:虛設像素區
RES:診斷結果

Claims (20)

  1. 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受光元件;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第1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上述第1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不經由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1電晶體而連接於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1電晶體的上述第2端子。
  2. 如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電壓供給線;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第2虛設像素電路,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電壓供給線。
  3. 如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上述蓄積部的第2電晶體。
  4. 如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受光元件;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該第3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不經由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3電晶體而連接於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第3電晶體的上述第2端子。
  5. 如請求項4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連接節點;電容元件,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上述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
  6. 如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7. 如請求項1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及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8. 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電壓供給線; 第2電壓供給線; 第1受光元件;及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具有第1端子及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1電晶體、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2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第2虛設像素電路;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9. 如請求項8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中之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10. 如請求項8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第2受光元件;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之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電壓供給線,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之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電壓供給線。
  11. 如請求項10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電容元件,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中之上述第2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之上述連接節點。
  12. 如請求項8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及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13. 如請求項8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及自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2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14. 一種攝像裝置,其具備: 第1受光元件;及 複數個像素電路,其等各自具有可蓄積電荷之蓄積部、具有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的第1電晶體、及可輸出與蓄積於上述蓄積部之電荷對應之電壓的輸出部,且包含攝像像素電路及第1虛設像素電路;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1受光元件,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上述第1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15. 如請求項14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電壓供給線;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包含第2虛設像素電路, 上述第2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電壓供給線,上述第1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16. 如請求項14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上述蓄積部。
  17. 如請求項14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受光元件;且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之各者進而具有:第3電晶體,其具有第1端子及第2端子,且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連接於上述第2受光元件,且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可連接於上述蓄積部,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中,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2端子中之至少一者未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以外之元件。
  18. 如請求項17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像素電路之各者進而具有:第2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可將特定之電壓施加於連接節點;電容元件;第4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電容元件及上述連接節點;及第5電晶體,其藉由變為接通狀態而可連接上述連接節點及上述蓄積部;且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中,上述電容元件連接於上述第3電晶體之上述第2端子。
  19. 如請求項14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攝像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攝像裝置之有效像素區域,且 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配置於上述有效像素區域之區域外。
  20. 如請求項14之攝像裝置,其進而具備: 位址產生部,其可產生位址信號; 驅動控制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控制上述第1電晶體之動作;及 診斷部,其可基於上述位址信號及自上述第1虛設像素電路之上述輸出部輸出之第1信號進行診斷處理。
TW108142707A 2018-12-11 2019-11-25 攝像裝置 TWI840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1796 2018-12-11
JP2018231796 2018-1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730A true TW202029730A (zh) 2020-08-01
TWI840454B TWI840454B (zh) 2024-05-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6958A4 (en) 2022-04-13
WO2020121699A1 (ja) 2020-06-18
EP3896958A1 (en) 2021-10-20
US20220046198A1 (en) 2022-02-10
JPWO2020121699A1 (ja) 2021-10-21
US11381773B2 (en)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63511A1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方法
JP7078822B2 (ja) 光検出装置および光検出システム
CN111630846B (zh) 摄像装置和校准方法
US20230239460A1 (en) Imaging device
US20230254442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system
JP2018133794A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1684790B (zh) 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和成像方法
WO2020121699A1 (ja) 撮像装置
CN111201781B (zh) 摄像器件和诊断方法
TWI840454B (zh) 攝像裝置
WO2018150790A1 (ja)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