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7463A - 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7463A
TW202027463A TW108124251A TW108124251A TW202027463A TW 202027463 A TW202027463 A TW 202027463A TW 108124251 A TW108124251 A TW 108124251A TW 108124251 A TW108124251 A TW 108124251A TW 202027463 A TW202027463 A TW 2020274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odes
aforementioned
node
topolog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口幸子
堀田善文
松下竜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46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2012/421Interconnected r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監視裝置(40)的資訊取得部(53)係從各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33)且保管於連接資訊檔案(38),該鄰接連接資訊(33)係藉由在節點間的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鄰接連接資訊(33)係為顯示節點間之連接關係的資訊。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比較鄰接連接資訊(33)中所含的連接資訊、及預先保持於拓撲定義檔案(58)中的拓撲定義資訊(59),而判斷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拓撲定義資訊(59)係為定義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的資訊。

Description

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作為在環形網路(ring network)中使用的通訊協定(protocol),已有一種在環形網路上將使用者訊框(user frame)多工化而發送至連接於網路的終端,且於網路障礙產生時以50ms實施路徑切換的RPR及ERP。「RPR」係Resilient Protection Ring,彈性分組環)的簡稱。「ERP」係Ethernet(註冊商標) Ring Protection(乙太環保護)的簡稱。RPR係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子工程協會)802.17完成了標準化,而ERP則以ITU-T G.8023完成了標準化。由於在RPR通訊協定中具有基於Topology Discovery(拓撲發現)的拓撲檢測功能,因此節點(node)雖可檢測出環內的拓撲,但無關於當構成多環(multiring)網路時之拓撲檢測的規定。在EPR通訊協定中,則無拓撲檢測功能的規定。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方法中,當以習知的RPR裝置構成多環網路時除了RPR的拓撲檢測功能外,還傳送顯示連接環間之節點為冗餘節點的資訊,並作成環內之各節點包含有該冗餘節點資訊的拓樸表(topology table)。各節點即根據此拓撲表發送封包(packet)、或監視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1290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04609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4765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國際公開第2011/037004號手冊 專利文獻5:日本特表2011-51505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北山健志 Kenji KITAYAMA,多重障礙對應RPR的檢討 A Study on RPR for multiple network failure;電子資訊通訊學會技術研究報告 IEICE Technical Report,日本 社團法人電子資訊通訊學會 Th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s, 2008年, Vol. 107 No. 530, p. 15-20。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方法中,係一面將TTL欄位進行減法運算一面轉送控制訊框,且根據TTL的值而算出來自傳送來源節點的跳躍(hop)數,以產生拓撲表。在此方法中,無法簡單地判斷環內的各節點所保持的拓撲表是否已於環內的節點間取得了匹配。TTL係Time to Live(存活時間)的簡稱。
本發明之目的為可簡單地確認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為所期望的構成。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監視裝置係包括: 資訊取得部,係從複數個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該鄰接連接資訊係顯示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前述複數個節點間的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的資訊;及 拓撲比較部,係比較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該連接資訊係包含在藉由前述資訊取得部從前述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中,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義預先保持在記憶體(memory)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的資訊。 [發明之功效]
在本發明中,係藉由在環形網路之各節點所作成的鄰接連接資訊、與預先保持於記憶體之拓撲定義資訊的比較,而判斷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因此,依據本發明,可簡單地確認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為所期望的構成。
以下使用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各圖中,對於相同或相等的部分,係賦予了相同符號。在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關於相同或相等的部分,係適當省略說明或予以簡化。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亦可視需要進行各種變更。例如,以下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亦可部分地實施。
實施形態1 茲使用第1圖至第12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
***構成的說明*** <<<節點裝置10>>> 茲參照第1圖及第2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節點裝置10的構成。
節點裝置10係電腦(computer)。
如第1圖所示,節點裝置10係包括處理器(processor)11,並且包括記憶體12、ERP功能電路13、環形網路介面(interface)14及本地鏈路介面(local link interface)15之類的其他硬體。處理器11係經由信號線與其他硬體連接,用以控制此等其他硬體。
如第2圖所示,節點裝置10係包括控制部20、ERP功能部21、實體介面部22、實體介面部23、及LAN介面部24,以作為功能要素。「LAN」係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的簡稱。ERP功能部21係包括節點管理部26、計數器管理部27、及ERP通訊部28。ERP通訊部28係包括訊息(message)傳送部29、及封包發送部30。
<<控制部20>> 控制部20係控制ERP功能部21。控制部20的功能係藉由軟體(software)來實現。具體而言,控制部20的功能係藉由控制程式來實現。控制程式係為將要藉由控制部20所進行的處理令電腦執行以作為控制處理的程式。控制程式係可記錄於可由電腦讀取的媒體來提供,亦可儲存於記錄媒體來提供,亦可作為程式產品來提供。
<<ERP功能部21>> ERP功能部21係具有ERP功能。ERP功能部21的節點管理部26,係具有收集連接於節點裝置10之鄰接節點之節點資訊的功能。以下,將從鄰接節點所收集之鄰接節點的節點資訊稱為鄰接節點資訊31。所謂鄰接節點資訊係指以鏈路直接連接之節點裝置10的節點資訊。ERP功能部21的計數器管理部27,係具有將顯示拓撲計數器表34之入口點(entry)之內容的固有值進行演算作為拓撲計數器的功能。ERP功能部21的訊息傳送部29係具有將控制部20、節點管理部26及計數器管理部27所要使用之訊息予以訊框化進行傳送的功能。封包發送部30係具有將控制部20、節點管理部26及計數器管理部27所要使用的訊框予以分離,並發送至各功能要素,或將使用者訊框轉送至實體介面部22、實體介面部23及LAN介面部24的功能(一般之網路開關(network switch)的功能)。ERP功能部21的功能係藉由ERP功能電路13而實現。
<<介面部>> 實體介面部22及實體介面部23係具有用以與在環形網路內鄰接於節點裝置10的節點連接的環介面功能。實體介面部22及實體介面部23的功能,係藉由環形網路介面14來實現。
LAN介面部24係具有與未圖示的終端連接,或用以與不同於節點裝置10所屬之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之節點連接的本地介面功能。LAN介面部24的功能,係藉由本地鏈路介面15來實現。LAN介面部24亦有安裝複數個於節點裝置10的情形。
<<節點裝置10的硬體構成>> 處理器11係為執行控制程式的裝置。處理器11係例如為CPU。「CPU」係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的簡稱。
記憶體12係預先或暫時地記憶控制程式的裝置。記憶體12係例如為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此等組合。「RAM」係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的簡稱。
在記憶體12中,亦記憶有鄰接節點資訊31、鄰接連接資訊33及拓撲計數器表34。
ERP功能電路13係實現ERP功能部21之功能的電路。ERP功能電路13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logic)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IC」係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的簡稱。「GA」係Gate Array(閘陣列)的簡稱。「FPGA」係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的簡稱。「ASIC」係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的簡稱。
環形網路介面14係包括:接收器(receiver),係從在環形網路內鄰接於節點裝置10的節點接收資料;及發送器(transmitter),係將資料傳送至該鄰接的節點。環形網路介面14係例如為通訊晶片(chip)或NIC。「NIC」係Network Interface Card(網路介面卡)的簡稱。
本地鏈路介面15係包括:接收器,係從不同於節點裝置10所屬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之節點接收資料;及發送器,係將資料傳送至該其他環形網路之節點。本地鏈路介面15係例如為通訊晶片或NIC。
控制程式係從記憶體12被讀入於處理器11,且藉由處理器11來執行。在記憶體12中,不僅記憶有控制程式,亦記憶有OS。「OS」係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的簡稱。處理器11係一面執行OS,一面執行控制程式。另外,控制程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組入於OS中。
控制程式及OS亦可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中。輔助記憶裝置係例如為HDD、快閃記憶體或此等的組合。「HDD」係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的簡稱。當控制程式及OS被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時,係被載入於記憶體12,且藉由處理器11來執行。
節點裝置10亦可包括替代處理器11的複數個處理器。此等複數個處理器係分擔控制程式的執行。各個處理器係例如為CPU。
藉由控制程式來利用、處理或輸出的資料、資訊、信號值及變數值,係被記憶於記憶體12、輔助記憶裝置、或處理器11內之暫存器(register)或快取記憶體(cache memory)中。
<<<監視裝置40>>> 茲參照第3圖及第4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監視裝置40的構成。
監視裝置40係電腦。
如第3圖所示,監視裝置40係包括處理器41,並且包括記憶體42、MAC功能電路43及網路介面44之類的其他硬體。「MAC」係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的簡稱。處理器41係經由信號線而與其他硬體連接,用以控制此等其他硬體。
如第4圖所示,監視裝置40係包括控制部50、訊框傳送接收部51、及實體介面部52,以作為功能要素。控制部50係包括資訊取得部53、及拓撲比較部54。訊框傳送接收部51係包括訊息傳送部55、及訊息接收部56。
<<控制部50>> 控制部50的資訊取得部53係具有控制訊框傳送接收部51,下達傳送接收用以從節點裝置10取得所需之節點資訊之指令訊框(command frame)之指示的功能。控制部50的拓撲比較部54係具有比較拓撲定義資訊與連接資訊檔案38內的資訊,且輸出比較結果的功能,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期地預先記錄於拓撲定義檔案58中,該連接資訊檔案38內的資訊係記錄有從節點裝置10所收集的節點資訊。比較結果的輸出形式雖可為任意的形式,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將比較結果顯示於未圖示之顯示器(display)之畫面的形式。具體而言,比較結果係確認記錄於拓撲定義檔案58中之拓撲定義資訊與記錄於連接資訊檔案38中之節點資訊是否一致的結果。控制部50的功能,係藉由軟體來實現。具體而言,控制部50的功能,係藉由監視程式來實現。監視程式係將要藉由資訊取得部53及拓撲比較部54所進行的處理分別令電腦執行以作為資訊取得處理及拓撲比較處理的程式。監視程式係可記錄於可由電腦讀取的媒體來提供,亦可儲存於記錄媒體來提供,亦可作為程式產品來提供。
<<訊框傳送接收部51>> 訊框傳送接收部51係具有依據來自控制部50的指示,傳送接收用以從節點裝置10收集節點資訊的指令訊框,並將所收集的節點資訊寫入於連接資訊檔案38的功能。訊框傳送接收部51的訊息傳送部55,係具有依據來自控制部50的指示,產生供資訊收集用的訊息而對於節點裝置10進行傳送的功能。訊框傳送接收部51的訊息接收部56係具有從自節點裝置10所接收的訊息取出節點資訊而寫入於連接資訊檔案38的功能。訊框傳送接收部51的功能係藉由MAC功能電路43來實現。
<<介面部>> 實體介面部52係具有用以與節點裝置10連接的介面功能。實體介面部52的功能,係藉由網路介面44來實現。
<<監視裝置40的硬體構成>> 處理器41係執行監視程式的裝置。處理器41係例如為CPU。
記憶體42係預先或暫時地記憶監視程式的裝置。記憶體42係例如為RAM、快閃記憶體或此等的組合。
在記憶體42中,亦記憶有連接資訊檔案38及拓撲定義檔案58。
MAC功能電路43係實現訊框傳送接收部51之功能的電路。MAC功能電路43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
網路介面44係包括:接收器,係從節點裝置10所屬之環形網路之各節點接收資料;及發送器,係將資料傳送至該環形網路的各節點。網路介面44係例如為通訊晶片或NIC。
監視程式係從記憶體42被讀入於處理器41,且藉由處理器41來執行。在記憶體42中,不僅記憶有監視程式,亦記憶有OS。處理器41係一面執行OS,一面執行監視程式。另外,監視程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組入於OS中。
監視程式及OS亦可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中。輔助記憶裝置係例如為HDD、快閃記憶體或此等的組合。當監視程式及OS被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中時,係被載入於記憶體42,且藉由處理器41來執行。
監視裝置40亦可包括替代處理器41的複數個處理器。此等複數個處理器係分擔監視程式的執行。各個處理器係例如為CPU。
藉由監視程式來利用、處理或輸出的資料、資訊、信號值及變數值,係被記憶於記憶體42、輔助記憶裝置、或處理器41內之暫存器或快取記憶體中。
<<<網路系統60>>> 茲參照第5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網路系統60的構成例。
網路系統60係包括:監視裝置40、及屬於網路之節點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
在第5圖所例示的網路系統60中,M100係監視裝置40。NW100、NW200、NW300及NW400係環形網路。EN101至EN108係構成NW100的ERP節點。EN201至EN206係構成NW200的ERP節點。EN301至EN306係構成NW300的ERP節點。EN401至EN406係構成NW400的ERP節點。各ERP節點係節點裝置10。
在第5圖所例示的網路系統60中,NW100與NW200係經由EN107及EN201而連接。NW100與NW300係經由EN105及EN301而連接。NW300與NW400係經由EN303及EN406而連接。如此,在屬於連接有複數個環而成之網路的多環網路中,於ERP節點間交換資訊,且於各ERP節點產生環形網路的鄰接節點資訊31與鄰接連接資訊33。再者,由M100讀取在各ERP節點所產生的鄰接連接資訊33,且確認所建構的網路是否有按照網路設計連接。
作為第5圖所例示之節點的節點種類,係有下列各者。 RPL擁有者節點(owner node):未連接有環形網路彼此的擁有者節點(EN101)。 RPL鄰接節點:未在RPL擁有者節點之相鄰的節點連接有環形網路彼此的節點(EN102)。 一般節點:RPL擁有者節點與RPL鄰接節點以外的節點(EN103、EN104)。 網間節點:連接環形網路彼此的一般節點(EN105、EN107)。 環外節點:未形成有環形網路的節點(EN501)。環外節點亦有串聯連接成多段的情形。 網間連接而且RPL擁有者節點:連接有環形網路彼此的擁有者節點(EN201)。 網間連接而且RPL鄰接節點:未在RPL擁有者節點之相鄰的節點連接有環形網路彼此的節點(EN301)。
***動作的說明*** 除第1圖至第5圖外,還參照第6圖至第12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網路系統60的動作。網路系統60的動作係相當於本實施形態的拓撲管理方法。
<<鄰接節點資訊31的收集>> 茲使用第5圖之例來說明節點裝置10收集鄰接節點資訊31的動作。另外,以下說明的動作,雖為NW100所屬之節點的動作,但NW200、NW300及NW400所屬的節點亦進行相同的動作。在第5圖之例中,係使用環形網路介面14於環形網路的連接,且使用本地鏈路介面15於環間連接。
在ERP網路中,一般而言有RPL擁有者節點、RPL鄰接節點及其他節點。「RPL」係Ring Protection Link(環保護鏈路)的簡稱。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其他節點稱為一般節點。茲將NW100內之EN107及EN105等,連接環形網路彼此的一般節點稱為網間節點。
在NW100中,EN101係RPL擁有者節點。EN102係RPL鄰接節點。EN103至EN108係一般節點。在ERP環形網路中,直接連接RPL擁有者節點與RPL鄰接節點的線路,係被稱為RPL且通常在通訊中不會被使用的封閉鏈路。在第5圖之例中,EN101與EN102之間的線路為RPL。
節點裝置10係如第7圖兩箭頭所示以Link-by-Link(環環鏈接)定期地傳送接收第6圖所示的鄰接節點資訊且收集鄰接節點資訊31。在本實施形態中,鄰接節點資訊31即使是ERP網路特有的封閉鏈路亦會被傳送接收。從鄰接節點接收到的鄰接節點資訊31,係被寫入於記憶體12。 在第5圖之例中,EN102與EN108之節點資訊被作為鄰接節點資訊31而收集至EN101。而EN106與EN108與EN201的節點資訊被作為鄰接節點資訊31收集至EN107。 此外,在第5圖之例中,EN501的節點資訊被作為鄰接節點資訊31而收集至EN401。
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經由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鏈路中之封閉鏈路與其餘之鏈路的雙方,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前述資訊交換。 所謂封閉鏈路係指正常時為了避免迴圈(loop)而封閉的鏈路、或是障礙恢復時為了避免迴圈而封閉的鏈路。 正常時為了避免迴圈而封閉的封閉鏈路,係指屬於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之一的擁有者節點與鄰接於擁有者節點的鄰接節點之間的鏈路。在本實施形態中,RPL相當於正常時的封閉鏈路。 障礙恢復時為了避免迴圈而封閉的封閉鏈路,係指通訊具有不穩定之可能性的鏈路,且屬於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之一之障礙恢復節點與鄰接於障礙恢復節點之鄰接節點之間的鏈路。
此外,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亦經由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中之連接於不同於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的節點與網間節點之間的鏈路,而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資訊交換。
節點裝置10係當從鄰接節點資訊檢測出本地鏈路介面15連接有具有不同環ID的一般節點時,即將節點裝置10的屬性識別為網間節點。「ID」係Identifier(識別符)的簡稱。
<<鄰接連接資訊33的產生>> 茲說明節點裝置10產生鄰接連接資訊33的動作。 所有的節點裝置10係於鄰接連接狀態穩定化之後,如第9圖所示以環形幹線上的All Bridge(全橋式)傳送接收第8圖所示的鄰接節點資訊31,且收集其他節點所產生的鄰接節點資訊31。從ERP網路上的其他節點所接收的鄰接節點資訊31,係作為鄰接連接資訊33被寫入於記憶體12。 所謂鄰接連接資訊33係指顯示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及不同於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之資訊的連接資訊。
在第9圖之例中,EN101係將EN102與EN108的鄰接節點資訊31傳送至其他所有的節點。EN107係將EN106與EN108 與EN201的鄰接節點資訊31傳送至其他所有的節點。 如第8圖所示,從EN101接收到EN102與EN108之鄰接節點資訊31的各節點,係設傳送來源ERP節點為EN101、鄰接節點數為2、鄰接ERP為EN102與EN108而產生鄰接連接資訊33。 如第8圖所示,從EN107接收到EN106與EN108與EN201之鄰接節點資訊31的各節點,係設傳送來源ERP節點為EN107、鄰接節點數為3、鄰接ERP為EN106與EN108與EN201而產生鄰接連接資訊33。鄰接連接資訊33之序列編號5至8的資訊,係從鄰接節點資訊31之序列編號1至4的資訊產生。 第9圖雖未圖示,但節點裝置10係將從環外節點所取得的節點資訊亦作為鄰接節點資訊31而傳送至其他所有的節點。
在本實施形態中,其他節點所產生之鄰接節點資訊31的訊框,未被流動於封閉鏈路。封閉鏈路會有在障礙恢復時為了避免迴圈而為被封閉之鏈路的情形,封閉鏈路有可能通訊會不穩定,因此在封閉鏈路中不傳送接收鄰接節點資訊31的訊框。
如此,節點裝置10係將經由資訊交換所獲得的資訊,經由除封閉鏈路以外之其餘的鏈路而通知各節點,藉此進行資訊共享。
<<拓撲計數器表34的產生>> 在節點裝置10產生鄰接連接資訊33之後,計數器管理部27係產生拓撲計數器表34。 計數器管理部27係從第8圖所示之序列編號1與序列編號4至8的資訊,取出對應於第11圖所示之6個項目的項目,且以MAC位址(address)順序產生拓撲計數器表34。 再者,計數器管理部27係計算拓撲計數器表34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檢測)32或雜湊(hash)值等的固有值作為拓撲計數器值35。拓撲計數器值35係為了確認環形拓撲之匹配性所使用的固有值或符號。CRC32或雜湊值等之固有值係符號之例。MAC位址順序亦可為遞降順序,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遞升順序。
第11圖係顯示當第10圖所示之環形網路的情形下,藉由計數器管理部27所作成的拓撲計數器表34。在第10圖中,附在環之端部的數字,係連接端口(port)的端口編號。 第10圖所示之EN101至EN106之節點裝置10的計數器管理部27,係分別作成第11圖所示的拓撲計數器表34。 拓撲計數器表34係為顯示與環ID=1之環形網路的所有「ERP裝置」鄰接的所有「鄰接裝置」的表。 例如,在序列編號1中,係顯示了連接有EN101與EN106。 序列編號1的資訊,係EN101從端口編號9所獲得的資訊。 在序列編號2中,係顯示了連接有EN101與EN102。 序列編號2的資訊,係EN101從端口編號10所獲得的資訊。 在序列編號3中,係顯示了連接有EN102與EN201。 序列編號3的資訊,係EN102從端口編號3所獲得的資訊。 在序列編號4中,係顯示了連接有EN102與EN201。 序列編號4的資訊,係EN102從端口編號4所獲得的資訊。 如此,拓撲計數器表34係為顯示從節點裝置10所使用之所有連接端口所獲得之「鄰接裝置」的資訊者。
另外,拓撲計數器表34不需具有第11圖所示之所有的項目。拓撲計數器表34亦可僅具有「ERP裝置」的「MAC位址」與「連接端口」。拓撲計數器表34亦可僅具有「ERP裝置」之「MAC位址」與「鄰接裝置」的「MAC位址」。 此外,拓撲計數器表34亦可非為MAC位址順序,而由複數個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裝置10依照相同規則,將為了確認環形拓撲之匹配性所需之資訊以相同的順序予以排列即可。 此外,拓撲計數器值35亦可使用拓撲計數器表34之一部分的項目來計算,亦可使用拓撲計數器表34之所有的項目來計算。拓撲計數器值35較佳為包含第11圖所示之「ERP裝置」之「MAC位址」與「連接端口」來計算。此外,拓撲計數器值35較佳為係至少包含第11圖所示之「ERP裝置」之「MAC位址」與「鄰接裝置」之「MAC位址」來計算。
如此,複數個節點裝置係將藉由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所獲得的資訊,以共通的程序予以編碼,且將所獲得的碼,經由其餘的鏈路而通知各節點,當在構成環之資訊交換及共享資訊之所有節點所獲得的碼一致時,即判斷為拓撲已獲得確定。
節點裝置10的計數器管理部27係將所計算的固有值作為拓撲計數器值35而以環形幹線上的All Bridge進行傳送接收,且比較節點裝置10所計算的固有值與其他節點所計算的固有值。若值相同,節點裝置10即識別為環內的ERP入口點均已被檢出。
節點裝置10係在確認了從環形幹線上之所有其他節點所接收的固有值與在節點裝置10所計算的值相同之後,將顯示鄰接連接資訊33與固有值為一致之內容的一致資訊傳送至監視裝置。
在節點裝置10所產生的鄰接連接資訊33中,係包含有環ID不同之ERP節點的連接資訊。在第11圖之例中,係包含有EN201的連接資訊。
茲以更詳盡的程度來說明節點裝置10的拓撲檢測動作。
第12圖係顯示安裝於節點裝置10之控制部20上的狀態機。
<<狀態(state)S1>> 狀態S1係初始狀態。初始狀態係進行ERP初始化的狀態。在此狀態中,開關端口係被設定為學習狀態,轉送表被清除,啟動ERP常駐程式(Daemon)。
<<狀態S2>> 狀態S2係檢測節點裝置10所鄰接之ERP節點的狀態。在此狀態中,如第7圖所示開始以Link-by-Link周期性地傳送鄰接節點資訊的動作。在此狀態S2中,係由所有的節點裝置10將自身的節點資訊作為鄰接節點資訊而僅傳送至相鄰的節點裝置10。在鄰接節點資訊中,係包含有節點裝置10固有的ID。藉此,向鄰接節點通知傳送來源為節點裝置10。
再者,在此狀態S2中,係啟動鄰接ERP檢測功能。藉此,從鄰接節點接收鄰接節點資訊31,產生第6圖所示之形式的鄰接連接資訊33,且記憶於記憶體中。具體而言,係記憶顯示傳送來源節點的MAC位址、環ID、節點種類及訊框傳送端口的資訊。另外,以環ID、與節點種類中之RPL擁有者節點及RPL鄰接節點而言,係被通知由維護者所設定的值。節點種類係RPL擁有者節點、RPL鄰接節點、網間節點、一般節點、環外節點、網間連接而且RPL鄰接節點、以及網間連接而且RPL擁有者節點的任一者。節點裝置10係當檢測出連接於任意之LAN端口的ERP節點時,即識別節點裝置10為網間節點。節點裝置10係依網間連接而且RPL擁有者節點=網間連接而且RPL鄰接節點>RPL擁有者節點=RPL鄰接節點>網間節點>一般節點>環外節點的優先順序來選擇節點種類。
<<狀態S3>> 狀態S3係檢測出除節點裝置10所鄰接之ERP節點以外之其他ERP節點的狀態。在此狀態中,係如第9圖所示開始以環形幹線上的All Bridge在所有節點裝置10彼此傳送接收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動作。
再者,在此狀態S3中,係將計數器管理部27有效化。在計數器管理部27中,係在接收了其他節點所產生的鄰接連接資訊33之後,將第8圖所示之序列編號4至8的資訊以MAC位址順序藉由表來進行管理,且計算拓撲計數器表34的CRC32或雜湊值作為拓撲計數器值35。MAC位址順序係可為遞降順序,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遞升順序。將從環形幹線上之節點以All Bridge周期性地轉送而來的拓撲計數器值35與計數器管理部27所計算的拓撲計數器值35進行對照。
節點裝置10係可藉由一個訊框來傳送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亦可藉由其他訊框來傳送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當藉由一個訊框來傳送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時,節點裝置10的處理負荷減輕,再者,網路的通訊負荷減輕。
節點裝置10的控制部20係每逢接收到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就以所接收的鄰接連接資訊33更新拓撲計數器表34,且更新拓撲計數器值35。控制部20係比較所接收的拓撲計數器值35與更新後之自身的拓撲計數器值35。 控制部20係檢查從所有節點裝置10周期性地轉送而來的所有拓撲計數器值35是否與自身的拓撲計數器值35一致。 控制部20係在完成確認為一致時,即判斷為已取得拓撲的匹配性,且將顯示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已一致的一致資訊通知監視裝置40。
控制部20亦可不從所有的節點裝置10接收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 其理由係因為拓撲計數器表34具有節點裝置10的相互連接資訊,因此有時可從一方的資訊產生另一方之資訊之故。 例如,在第10圖中,當來自EN104的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資訊未被轉送而來時,將會欠缺第11圖的序列編號9與序列編號10的資訊。 然而,序列編號9的資訊,係可從序列編號8與序列編號6的資訊產生。序列編號10的資訊,係可從序列編號11與序列編號14的資訊產生。
控制部20係當資訊未從某節點裝置10轉送而來時,使用其他節點裝置的鄰接連接資訊33,而產生相對於某節點裝置10之拓撲計數器表34的資訊,以完成拓撲計數器表34。 當能夠完全地產生拓撲計數器表34相對於節點裝置10的資訊時,由於拓撲計數器值35一致,因此將顯示鄰接連接資訊33與顯示拓撲計數器值35為一致的一致資訊通知監視裝置40。 當未能完全產生拓撲計數器表34相對於某節點裝置10的資訊時,由於拓撲計數器值35會不一致,因此要等待來自某節點裝置10之資訊的轉送,而持續鄰接連接資訊收集中的狀態S3。
<<狀態S4>> 狀態S4係環形網路之拓撲產生已完成的狀態。當拓撲計數器再度成為不一致時,產生往狀態S3的遷移。當檢測出鏈路中斷或鄰接節點追加等的鄰接連接狀態變化時,會產生往狀態S2的遷移。
節點裝置10係在各狀態傳送以下的資訊。 S2:將自身的節點資訊作為鄰接節點資訊僅傳送至相鄰的節點裝置10。 S3:將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傳送至所有的節點裝置10。 S4:將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傳送至監視裝置40。
綜上所述,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從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間之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所獲得的資訊,作成鄰接節點資訊31及鄰接連接資訊33。在本實施形態中,由各個節點裝置10經由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所獲得的資訊,係作為鄰接節點資訊31及鄰接連接資訊33而被記憶於記憶體12。
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經由彼此鄰接之節點間之鏈路中之封閉鏈路、與其餘之鏈路的雙方,而在彼此鄰接的節點間進行鄰接節點資訊31的資訊交換。
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經由與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中之不同於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連接之節點、與網間節點之間的鏈路,而在彼此鄰接的節點間進行鄰接節點資訊31的資訊交換。 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亦經由與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中之非屬於環形網路之環外節點連接的節點、與環外節點之間的鏈路,而在彼此鄰接的節點間進行鄰接節點資訊31的資訊交換。
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從藉由資訊交換所獲得的鄰接節點資訊31產生鄰接連接資訊33,且將鄰接連接資訊33經由除各環形網路之封閉鏈路以外之其餘的鏈路而通知各節點,藉此進行資訊共享。 當有環外節點時,亦與環外節點進行資訊共享,且在與環外節點之間亦進行鄰接連接資訊33的資訊共享。
網路系統60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係將藉由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所獲得的鄰接連接資訊33以共通的程序予以編碼,且將所獲得的碼,經由各環形網路的其餘鏈路而通知各節點。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計算CRC32或雜湊值等的拓撲計數器值35以作為碼。 當有環外節點時,在環外節點亦計算拓撲計數器值35。
<<<監視裝置40>>> 監視裝置40係預先具有NW100、NW200、NW300、及NW400的所有拓撲資訊。監視裝置40係從NW100、NW200、NW300及NW400所屬的複數個節點裝置10,收集此等複數個節點裝置10所產生之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監視裝置40係確認所收集之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再者,將鄰接連接資訊33與監視裝置40所具有的拓撲資訊進行對照,藉此確認多環網路整體是否為所期望的網路構成。
<<資訊取得部53>> 監視裝置40的資訊取得部53係從複數個節點取得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前述複數個節點間之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之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資訊取得部53係從環形網路所屬的所有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當有環外節點時,亦考慮環外節點連接成多段的情形,視需要亦從環外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
<<拓撲比較部54>> 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比較藉由資訊取得部53從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33、與預先保持於記憶體中的拓撲定義資訊59,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 所謂拓撲定義資訊59係為定義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的資訊。拓撲定義資訊59係為亦定義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之資訊的資訊。再者,拓撲定義資訊59係為亦定義環外節點之資訊的資訊。 在本實施形態中,拓撲定義資訊59係作為拓撲定義檔案58而預先記憶於記憶體42中。
***在監視裝置40中對照動作*** 茲說明在監視裝置40中的對照動作。
監視裝置40的資訊取得部53,係從環形網路所屬的所有節點及環外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 資訊取得部53係依據來自控制部50的指示,從訊框傳送接收部51的訊息傳送部55,將以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簡單網路管理協定)等任意的協定為基準的訊框,經由實體介面部52而傳送至網路內的各節點裝置10。監視裝置40的資訊取得部53,係藉由訊息接收部56接收從實體介面部52所接收之來自各節點裝置10的回應,且從訊框將每一節點裝置10之鄰接連接資訊33與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予以分離,而確認拓撲計數器值35的一致資訊,而將各節點裝置10所具有的鄰接連接資訊33寫入於連接資訊檔案38。
監視裝置40係在拓撲定義檔案58中具有預先設定的拓撲定義資訊59。監視裝置40係依據控制部50的指示藉由拓撲比較部54進行拓撲定義檔案58與儲存於連接資訊檔案38中之資訊的比較。另外,拓撲定義檔案58係可與鄰接連接資訊33同樣地包含每一節點裝置10之拓撲資訊與鄰接環之網間節點或環外節點的資訊,亦可包含每一環ID之拓撲資訊與鄰接環之網間節點或環外節點的資訊,亦可包含多環網路整體的拓撲資訊。
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將連接資訊檔案38之各節點裝置10所具有的鄰接連接資訊33,依每一鄰接連接資訊33與監視裝置40所具有的拓撲定義資訊59進行比較,藉此判斷是否有異常。 拓撲比較部54係當與所有節點的各節點鄰接的所有鄰接節點的鄰接連接資訊33中所含的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59中所含的連接資訊不一致時,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在拓撲比較部54所比較之鄰接節點的資訊中,亦包含有網間節點之資訊與環外節點的資訊。
以具體的程序而言,拓撲比較部54係當藉由資訊取得部53從節點ENm所取得的鄰接連接資訊33未包含在由拓撲定義資訊59所定義的資訊中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拓撲比較部54係當未包含有與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ENm鄰接的所有節點ENn的資訊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例如,拓撲比較部54係當拓撲定義資訊59中雖定義有EN102與EN108作為與EN101連接的節點ENm,卻於鄰接連接資訊33中未有EN102與EN108以作為與EN101鄰接之節點的資訊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再者,拓撲比較部54係當鄰接連接資訊33中之EN102與EN108的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59之EN102與EN108的資訊不一致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具體而言,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取得連接資訊檔案38,且對於與鄰接連接資訊33之前頭的節點ENm相同之拓撲定義檔案58之拓撲定義資訊59的節點進行如下的檢查(check)。 條件1:鄰接連接資訊33的節點ENm係作為節點ENm存在於拓撲定義資訊59。 條件2:鄰接連接資訊33之節點ENm的鄰接節點數,與在拓撲定義資訊59中與節點ENm連接之節點的數量一致。 條件3:關於鄰接連接資訊33之節點ENm之鄰接節點之序列編號4至8的資訊,與在拓撲定義資訊59中與節點ENm連接之鄰接節點ENn的資訊一致。條件3的檢查,係重複相應於與節點ENm鄰接之鄰接節點數的數量。
當只要一個條件未被滿足時,監視裝置40即針對節點ENm判定為產生了拓撲映射異常。當未滿足條件3時,管理節點ENn以作為節點ENm之拓撲映射異常檢出來源節點。
拓撲比較部54係管理鄰接連接資訊33有被檢測出異常的節點作為異常檢出來源節點。再者,拓撲比較部54係對於連接資訊檔案38之鄰接連接資訊33的下一個節點實施檢查。如此,拓撲比較部54的檢查,係將連接資訊檔案38的所有傳送來源ERP節點依序作為節點ENm來進行。
另外,鄰接連接資訊33、鄰接連接資訊33的異常狀態、以及異常檢出來源節點等之資訊或狀態,係依每一監視周期重設,且總是使用在最後的監視周期所取得的資訊來進行檢測。
綜上所述,監視裝置40的資訊取得部53,係從各節點取得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間之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的鄰接連接資訊33。如前所述,鄰接連接資訊33係為顯示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及環外節點之連接關係的資訊。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資訊取得部53而從各節點所取得鄰接連接資訊33,係保存於記憶體42中。
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比較藉由資訊取得部53而從各節點所取得的鄰接連接資訊33、與預先保持於記憶體42中的拓撲定義資訊59,而判斷環形網路及環外節點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在本實施形態中,拓撲定義資訊59係預先記憶於記憶體42中以作為拓撲定義檔案58。
***實施形態之效果的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在環形網路之各節點所作成的鄰接連接資訊33、與預先保持於記憶體42中之拓撲定義資訊59的比較,而判斷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係可簡單地確認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為所期望的構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節點收集用以藉由監視裝置40以簡單的方法來判斷多環網路中之環的鄰接連接資訊是否正常。依據本實施形態,可藉由監視裝置40以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構成多環網路之各環內的節點所保持的鄰接連接資訊33是否在環內的節點間取得了匹配。
依據本實施形態,係可在環形網路對照監視裝置40所保持的拓撲定義資訊59與各節點所產生的鄰接連接資訊33,且以簡單的方式檢測出拓撲異常。
***其他構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藉由軟體來實現節點裝置10之控制部20的功能,但作為變形例,亦可藉由硬體來實現控制部20的功能。關於此變形例,主要說明與本實施形態的差異。
茲參照第13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節點裝置10的構成。
節點裝置10係包括電子電路16、ERP功能電路13、環形網路介面14、及本地鏈路介面15之類的硬體。
電子電路16係實現控制部20之功能之專用的硬體。電子電路16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
節點裝置10亦可包括替代電子電路16的複數個電子電路。此等複數個電子電路,係整體實現控制部20的功能。各個電子電路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
作為另一變形例,控制部20的功能亦可藉由軟體與硬體的組合來實現。亦即,控制部20之功能的一部分藉由專用的硬體來實現,其餘則藉由軟體來實現。
處理器11及電子電路16係均為處理電路。亦即,無論節點裝置10的硬體構成為第1圖及第13圖之哪一者所示的構成,控制部20的動作都藉由處理電路來進行。
在本實施形態中,監視裝置40之控制部50的功能雖藉由軟體來實現,但作為變形例,控制部50的功能亦可藉由硬體來實現。茲就此變形例,主要說明與本實施形態的差異。
茲參照第14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監視裝置40的構成。
監視裝置40係包括電子電路45、MAC功能電路43及網路介面44之類的硬體。
電子電路45係實現控制部50之功能之專用的硬體。電子電路45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
監視裝置40亦可包括替代電子電路45的複數個電子電路。此等複數個電子電路係整體實現控制部50的功能。各個電子電路係例如為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經程式化的處理器、經並聯程式化的處理器、邏輯IC、GA、FPGA、ASIC、或此等中之數個、或是所有的組合。
作為另一變形例,控制部50的功能亦可藉由軟體與硬體的組合來實現。亦即,控制部50之功能的一部分可藉由專用的硬體來實現,而其餘則藉由軟體來實現。
處理器41及電子電路45,係均為處理電路。亦即,無論監視裝置40的硬體構成為第3圖及第14圖之哪一者所示的構成,控制部50的動作都藉由處理電路來進行。
本實施形態亦可適用於ERP網路以外的環形網路。
實施形態2 在此實施形態中,係針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不同之點進行說明。 在此實施形態中,係監視裝置40的構成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不同。
<<<監視裝置40>>> 第15圖係此實施形態之監視裝置40的構成圖。 監視裝置40係將拓撲定義資訊59預先保持於記憶體中。 拓撲定義資訊59係定義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之資訊的資訊。
<<表作成部25>> 監視裝置40係包括表作成部25。 監視裝置40的表作成部25係具有作成拓撲映射表32的功能。拓撲映射表32係為記錄有連接於環形網路之ERP節點之資訊,以作為節點裝置10所識別之該環形網路之拓撲資訊的表。
表作成部25係從記憶於連接資訊檔案38中之複數個節點的鄰接連接資訊33,將顯示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的拓撲映射資訊36作成拓撲映射表32。 表作成部25係更將顯示不同於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或環外節點之資訊的資訊亦作為拓撲映射資訊36,而作成拓撲映射表32。 拓撲映射資訊36係從藉由資訊取得部53而從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33產生,具有以下的資訊。 (1) 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與節點資訊。 (2) 不同於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的連接關係資訊與網間節點的節點資訊。 (3) 非屬於環形網路之環外節點的連接關係資訊與環外節點的節點資訊。 (4) 非屬於環形網路之複數個環外節點間之連接關係資訊與複數個環外節點的節點資訊。 在本實施形態中,拓撲映射資訊36係作為拓撲映射表32被保存於記憶體42。
第7圖所示之環形網路的情形下,表作成部25係根據記錄於連接資訊檔案38中的鄰接連接資訊33,依環形幹線上的連接順序,產生如第16圖所示的拓撲映射資訊36。
在表作成部25所產生的拓撲映射資訊36中,係包含有環ID不同之ERP節點的連接資訊。在第16圖之例中,係包含有EN201及EN301的連接資訊。在第16圖的拓撲映射表32中,係以EN106為起點。因此,EN106的「跳躍數」,關於「幹線端口1」及「幹線端口2」的哪一者都為0。「幹線端口1」係第5圖之向右跳躍數、「幹線端口2」係向左跳躍數。「網間連接」係「節點種類」為網間節點時的鏈路聚合端口(link aggregation port)。「MAC位址」係各節點的MAC位址。「節點種類」係各節點的節點種類。「環ID」係預先設定於各節點的環ID。「網間節點MAC位址」係連接有環ID不同之節點之網間節點的MAC位址。
表作成部25係從記錄於連接資訊檔案38中的鄰接連接資訊33確認各節點的連接狀態,產生環形網路的拓撲映射資訊36。在第16圖所示的拓撲映射表32中,係顯示了連接了EN101至EN108之8台節點之環ID=1之環內的連接關係。亦顯示了環ID=1的環、與環ID=2之EN201及環ID=3之EN301的2台節點的連接關係。拓撲映射表32的入口點,係從具有節點裝置10所屬之環形網路之環ID的節點產生。環ID不同之節點的入口點,係依環ID的遞升順序產生。之後,以節點裝置10為表的前頭,將表以端口1之跳躍數成為遞升順序之方式作排序,產生第16圖之拓撲映射表32。
<<拓撲比較部54>> 監視裝置40係依每一環將拓撲映射表32的拓撲映射資訊36與監視裝置40所具有的拓撲資訊作比較,以判斷有無拓撲映射異常。
拓撲比較部54係比較拓撲映射資訊36、與拓撲定義資訊59,以判斷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
具體的程序如下。
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取得拓撲映射表32,對於與拓撲映射表32之前頭之節點ENm相同之拓撲定義檔案58之拓撲定義資訊59的節點進行如第17圖所示的檢查。當以下的條件只要一個未被滿足時,監視裝置40就針對節點ENm判定為已產生了拓撲映射異常。檢查係將拓撲映射表32的所有節點依序作為節點ENm來進行。 條件1:拓撲映射表32的節點ENm係作為節點ENm存在於拓撲定義資訊59。 條件2:拓撲定義資訊59中節點ENm與節點ENn之Port1側的距離,等於拓撲映射上之節點ENm入口點的距離。條件2的檢查,係重複相應於與節點ENm鄰接之鄰接節點數的數量。 條件3:拓撲定義資訊59中節點ENm與節點ENn之Port2側的距離,等於拓撲映射上之節點ENm入口點的距離。條件3的檢查,係重複相應於與節點ENm鄰接之鄰接節點數的數量。
管理節點ENn,作為節點ENm的拓撲映射異常檢出來源節點。再者,對於定義檔案上的下一個節點實施檢查。
當只要一個條件未被滿足時,監視裝置40就針對節點ENm判定為產生了拓撲映射異常。當未滿足條件2或條件3時,就管理節點ENn,以作為節點ENm的拓撲映射異常檢出來源節點。
拓撲比較部54係管理拓撲映射表32中被檢測出異常的節點作為異常檢出來源節點。再者,拓撲比較部54係對於拓撲映射表32的下一個節點實施檢查。如此,拓撲比較部54的檢查,係將拓撲映射表32的所有節點依序作為節點ENm來進行。
綜上所述,拓撲比較部54係在拓撲映射資訊36與拓撲定義資訊59之間,當在第1方向之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或在與第1方向相反之第2方向的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時,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另外,拓撲映射、拓撲映射異常狀態、及拓撲映射異常檢出來源節點等的資訊或狀態,係依每一監視周期重設,且總是使用在最後的監視周期所取得的資訊來進行檢測。
綜上所述,監視裝置40的表作成部25係作成拓撲映射資訊36。
監視裝置40的拓撲比較部54,係比較拓撲映射資訊36、與預先保持於記憶體42中的拓撲定義資訊59,而判斷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
拓撲比較部54係當在藉由資訊取得部53從節點ENn所取得的拓撲映射資訊36中,未包含有由拓撲定義資訊59所定義之環形網路所屬之其他節點ENm的資訊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拓撲比較部54係在拓撲映射資訊36與拓撲定義資訊59之間,當在第1方向之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拓撲比較部54係在拓撲映射資訊36與拓撲定義資訊59之間,當在與第1方向相反之第2方向之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時,即判斷為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10:節點裝置 11:處理器 12:記憶體 13:ERP功能電路 14:環形網路介面 15:本地鏈路介面 16:電子電路 20:控制部 21:ERP功能部 22:實體介面部 23:實體介面部 24:LAN介面部 25:表作成部 26:節點管理部 27:計數器管理部 28:ERP通訊部 29:訊息傳送部 30:封包發送部 31:鄰接節點資訊 32:拓撲映射表 33:鄰接連接資訊 34:拓撲計數器表 35:拓撲計數器值 36:拓撲映射資訊 38:連接資訊檔案 40:監視裝置 41:處理器 42:記憶體 43:MAC功能電路 44:網路介面 45:電子電路 50:控制部 51:訊框傳送接收部 52:實體介面部 53:資訊取得部 54:拓撲比較部 55:訊息傳送部 56:訊息接收部 58:拓撲定義檔案 59:拓撲定義資訊 60:網路系統 100、200、300、400:NW 101、102、104、106、107、108、201、301:EN
第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裝置之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裝置之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第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監視裝置之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監視裝置之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第5圖係為實施形態1之網路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第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鄰接節點資訊31之形式的表。 第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鄰接節點資訊之交換例的圖。 第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鄰接連接資訊33之形式的表。 第9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鄰接連接資訊之共享例的表。 第10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網路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第1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拓撲計數器表(topology counter table)34之例的表。 第1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節點裝置之狀態機(state machine)的圖。 第1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之節點裝置之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1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之監視裝置之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第15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2之監視裝置之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第1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2之拓撲映射表(topology map table)32之例的表。 第1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2之拓撲定義檔案之對照例的圖。
38:連接資訊檔案
40:監視裝置
50:控制部
51:訊框傳送接收部
52:實體介面部
53:資訊取得部
54:拓撲比較部
55:訊息傳送部
56:訊息接收部
58:拓撲定義檔案

Claims (15)

  1. 一種監視裝置,係包括:資訊取得部,係從複數個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該鄰接連接資訊係包含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前述複數個節點間的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的資訊;及拓撲比較部,係比較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該連接資訊係包含在藉由前述資訊取得部從前述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中,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義預先保持在記憶體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的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監視裝置,其中前述拓撲比較部係當在藉由前述資訊取得部而從節點所取得之鄰接鄰接資訊中未包含有由前述拓撲定義資訊所定義之與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鄰接之所有節點的資訊時,判斷為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監視裝置,其中前述資訊取得部係從前述環形網路所屬的所有節點取得前述鄰接連接資訊;前述拓撲比較部係當與前述所有節點之各節點鄰接之所有鄰接節點的鄰接連接資訊中所含的連接資訊與前述拓撲定義資訊中所含的連接資訊不一致時,判斷為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監視裝置,係包括表作成部,該表作成部係從藉由前述資訊取得部而自前述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作成顯示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與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之資訊的拓撲映射資訊;拓撲比較部係比較藉由前述表作成部所作成之前述拓撲映射資訊與前述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監視裝置,其中前述拓撲比較部係在前述拓撲映射資訊與前述拓撲定義資訊之間,當在第1方向之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或在與前述第1方向相反之第2方向之前述節點ENn至節點ENm的距離不一致時,判斷為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未按照設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監視裝置,其中前述鄰接連接資訊係更包含非屬於與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鄰接之環形網路之節點的資訊;前述拓撲定義資訊係更定義有非屬於環形網路之節點的資訊;前述拓撲比較部係比較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該連接資訊係包含在藉由前述資訊取得部而從前述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中,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義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的資訊及非屬於環形網路之節點的資訊。
  7. 一種網路系統,係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的監視裝置;及複數個節點裝置,係為前述環形網路的節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亦經由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中之與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的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連接的節點與前述網間節點之間的鏈路,而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前述資訊交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亦經由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中之與非屬於環形網路之環外節點連接的節點與環外節點之間的鏈路,而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前述資訊交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係經由封閉鏈路、與其餘鏈路的雙方而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前述資訊交換,該封閉鏈路係為彼此鄰接之節點間之鏈路中之為了於正常時避免迴圈而封閉之屬於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之一的擁有者節點與鄰接於前述擁有者節點之鄰接節點之間的封閉鏈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係經由封閉鏈路、與其餘鏈路的雙方而進行在彼此鄰接之節點間的前述資訊交換,該封閉鏈路係為彼此鄰接之節點間之鏈路中之為了於障礙恢復時避免迴圈而封閉之屬於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節點之一的障礙恢復節點與鄰接於前述障礙恢復節點之鄰接節點之間的封閉鏈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係將藉由前述資訊交換所獲得的資訊,經由除前述封閉鏈路以外的前述其餘鏈路而通知各節點,藉此進行前述資訊共享。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網路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係將藉由前述資訊交換及前述資訊共享所獲得的資訊以共通的程序予以編碼,且將所獲得的碼,經由前述其餘鏈路而通知各節點,當在構成環形的所有節點所獲得的碼一致時,判斷為拓撲已獲得確定。
  14. 一種拓撲管理方法,係由屬於環形網路之節點的複數個節點裝置從藉由在前述環形網路所屬之複數個節點間的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所獲得的資訊,分別作成顯示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與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之資訊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由監視裝置取得藉由前述複數個節點裝置所作成的前述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且比較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該連接資訊係包含在所取得的前述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中,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義預先保持於記憶體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之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的資訊。
  15. 一種監視程式產品,係令電腦執行下列處理:資訊取得處理,係從前述複數個節點取得鄰接連接資訊,該鄰接連接資訊係顯示藉由在環形網路所屬之前述複數個節點間的資訊交換及資訊共享而於各節點所作成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不同於前述環形網路之其他環形網路所屬之網間節點的資訊;及拓撲比較處理,係比較連接資訊與拓撲定義資訊,而判斷前述環形網路的構成是否有按照設計,該連接資訊係包含在藉由前述資訊取得處理而從前述複數個節點所取得的複數個鄰接連接資訊中,該拓撲定義資訊係定義預先保持於記憶體之在前述環形網路中之節點間的連接關係及連接環形網路彼此之網間節點的資訊。
TW108124251A 2018-12-28 2019-07-10 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TW2020274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8484 WO2020136874A1 (ja) 2018-12-28 2018-12-28 監視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トポロジ管理方法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WOPCT/JP2018/048484 2018-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463A true TW202027463A (zh) 2020-07-16

Family

ID=7112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251A TW202027463A (zh) 2018-12-28 2019-07-10 監視裝置、網路系統、拓撲管理方法及監視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6229A1 (zh)
JP (1) JP6833144B2 (zh)
CN (1) CN113273145B (zh)
TW (1) TW202027463A (zh)
WO (1) WO2020136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8535B2 (ja) * 2019-03-27 2023-03-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TWI806663B (zh) * 2022-06-15 2023-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恢復單一環狀網路拓樸的方法及網路交換器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7987B1 (en) * 1999-04-30 2002-04-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chanism for determining actual physical topology of network based on gathere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true neighboring devices
US20070050485A1 (en) * 2005-08-30 2007-03-01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multi-r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814192B2 (en) * 2007-05-09 2010-10-12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ploying a network design
CN101409666B (zh) * 2007-10-12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网、环网拓扑发现方法及一种节点
CN100571165C (zh) * 2007-11-21 2009-12-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业务传输环网拓扑结构自动发现的方法
JP5089363B2 (ja) * 2007-12-13 201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ングノード装置
US8606961B2 (en) * 2008-03-12 2013-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state handshake for loop prevention
ES2396014T3 (es) * 2009-02-13 2013-02-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étodo, sistema y nodos para una detección de topología de red en redes de comunicación
KR20100093499A (ko) * 2009-02-16 2010-08-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링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97703B (zh) * 2009-08-20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拓扑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DE112010003776B4 (de) * 2009-09-25 2016-08-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Netzwerk-Performance-Schätzvorrichtung, Netzwerk-Performance-Schätzverfahren und Netzwerkkonfiguration-Prüfverfahren
DE102010048588A1 (de) * 2010-10-18 2012-04-1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figuration von Netzteilnehmern
JP5120473B2 (ja) * 2011-03-15 2013-01-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設計支援装置
CN102215123B (zh) * 2011-06-07 2013-10-30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环网络拓扑结构的大规模集群系统
EP2727289B1 (en) * 2011-06-28 2015-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opology change in a network with ring topology
JP5618946B2 (ja) * 2011-08-22 201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3023770B (zh) * 2011-09-21 2017-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3501254B (zh) * 2013-10-23 2017-05-03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航电中继网络拓扑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US9910752B2 (en) * 2015-04-24 2018-03-06 Tanium Inc. Reliable map-reduce communications in a decentralized,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orbit of a distributed network
CN105591311A (zh) * 2016-03-10 2016-05-18 钟斐琴 一种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33144B2 (ja) 2021-02-24
JPWO2020136874A1 (ja) 2021-02-25
US20210266229A1 (en) 2021-08-26
WO2020136874A1 (ja) 2020-07-02
CN113273145A (zh) 2021-08-17
CN113273145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22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split brain issues in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US76396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JP503385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の想定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
CN111989899B (zh) 监视装置、网络系统、拓扑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US6529481B2 (en) Scalable and fault-tolerant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for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TWI376915B (zh)
CA2708737C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recovering from a root bridge failure
US20210266229A1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network system, topology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267265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communication redundancy in an automation network
TWI676378B (zh) 網路自動鏈結備援方法與網路系統
CN112187646B (zh) 报文表项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168499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パスの高信頼化方法
JP2011223172A (ja)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障害検出方法
US7480256B2 (en) Scalable and fault-tolerant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for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US11528204B2 (en) Monitoring device, network faul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JP2018148265A (ja) 伝送ノード及び回線切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