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3770B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23770B CN103023770B CN201110281394.9A CN201110281394A CN103023770B CN 103023770 B CN103023770 B CN 103023770B CN 201110281394 A CN201110281394 A CN 201110281394A CN 103023770 B CN103023770 B CN 1030237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ring
- tunnel
- clockwise
-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在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网络部署采用环网结构,当业务流量采用TE隧道承载时,在环上通常采用流量工程快速重路由(traffic engineer fast reroute,简称为TE FRR)机制对业务进行保护。
在部署TE FRR保护时,需要对环上的每段链路或节点分别配置FRR保护隧道。一般情况下,环网隧道采用TE FRR保护机制是没有问题的,但当环网上出现多点故障时,就会出现TE FRR无法进行正常保护的情况。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采用TE FRR保护机制时的保护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于从A到D过环的业务1来说,可以分别针对A到F和E到D这两段链路分别配置FRR保护,例如,工作隧道为lsp1,保护隧道分别为lsp21、lsp22。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A到F之间链路故障时的TE FRR保护切换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E到D之间链路故障时的TE FRR保护切换示意图,如图2和3所示,若环上分别发生故障1和故障2,业务流量在失效链路两侧节点上进行FRR切换,流量在经过部分链路段上的回流以后可以正常传送到出环节点D,FRR保护没有问题。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A到F和E到D之间链路同时故障时的TE FRR保护无法正常切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若环上同时发生故障1和故障2,则两条保护隧道都会中断,这种情况下FRR保护失效。
由上述示例可以看到,目前在环上采用TE FRR保护机制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TE FRR保护机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案,以至少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TEFRR保护机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环网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在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优选地,确定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并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
优选地,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若是,则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
优选地,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
优选地,上述故障检测报文以下之一:CC&CV报文、BFD报文。
优选地,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环网上节点不再将业务流量从保护隧道回切到工作隧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环网的保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种环网的保护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模块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切换模块,用于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产生模块,用于在检测模块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发送模块,用于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其中,状态通告报文包括远程故障通告RDI报文或环网自动保护切换R-APS报文。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保护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判定自身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的情况下,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创建模块,用于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
通过本发明,采用环网上节点在检测到与其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TE FRR保护机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采用TE FRR保护机制时的保护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A到F之间链路故障时的TE FRR保护切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E到D之间链路故障时的TE FRR保护切换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环上A到F和E到D之间链路同时故障时的TE FRR保护无法正常切换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隧道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业务保护配置示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单点故障业务保护切换示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多点故障业务保护切换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步骤S504,在检测到该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该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
步骤S506,该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该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环网上节点在检测到与其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TE FRR保护机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在步骤S504之后,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并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其中,状态通告报文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故障通告(Remote DefectIndication,简称为RDI)报文或环网自动保护切换(Ring-Automatic ProtectionSwitching,简称为R-APS)报文。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优选地,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之后,接收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若是,则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该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步骤S502之前,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该方法可以化简保护流程,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优选地,故障检测报文以下之一:连续性检测和连通性确认(Continuity Checkand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为CC&CV)、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简称为BFD)报文。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优选地,在步骤S506之后,环网上节点不再将业务流量从保护隧道回切到工作隧道。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环网的保护装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62,用于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确定模块64,耦合至检测模块62,用于在检测模块62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切换模块66,耦合至确定模块64,用于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通过上述装置,环网上节点在检测模块62检测到与其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切换模块66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TE FRR保护机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环网的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还包括:产生模块70,耦合至检测模块62,用于在检测模块62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发送模块72,耦合至产生模块70,用于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状态通告报文,其中,状态通告报文包括远程故障通告RDI报文或环网自动保护切换R-APS报文。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74,耦合至发送模块72,用于接收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保护模块76,耦合至判断模块74,用于在判断模块74判定自身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的情况下,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创建模块78,耦合至切换模块66和保护模块76,用于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上述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即,首先,为环上任意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分别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这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这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该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网络失效时,在故障相邻节点只进行将流量从工作隧道向保护隧道的切换,但不进行将流量从保护隧道向工作隧道的切换(回切),而是在保护隧道上直接在出环节点做流量下环处理(即在下环节点直接将流量从保护隧道出环)。这样就可以解决现有TE FRR保护在多点失效时所存在的保护失效的问题。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可以包括:路径配置模块、状态检测模块、状态通告模块和业务切换模块。下面对各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路径配置模块,用于为环上所有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分别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此出环节点出环的逆/顺时针业务共享这条逆/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而这两条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用于对对应的逆/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进行对环上所有链路和节点的保护。若环上有N个节点,则最多需要配置4N条环形隧道;而由于同一个出环节点对应的顺/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是同路径的,所以可以直接把顺/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合并为同一个隧道,即只建立一条顺时针环形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隧道,这两条隧道互为主备,这样一来,若环上有N个节点,则最多需要配置2N条环形隧道。并且,所有的环形隧道都是开环,并且在出环节点终止。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隧道配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种方式是建立四条隧道:保护隧道lsp31和工作隧道lsp41为顺时针环形隧道,保护隧道lsp32和工作隧道lsp42为逆时针环形隧道,其中,lsp31用于保护lsp42,lsp32用于保护lsp41;第二种方式是建立两条隧道:顺时针环形隧道lsp11和逆时针环形隧道lsp12,这两条隧道互为主备;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这些环形隧道的终点都是节点D,即出环节点。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环网上两个直接相邻连接的节点之间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该段链路的状态。例如,通过检测连续性检测和连通性确认(Continuity Checkand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简称为CC&CV)、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简称为BFD)报文等,来检测链路状态。
状态通告模块,用于当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则产生一个状态通告报文,沿着环上远离故障的方向发送给环上节点,直至到故障的下游节点。其中,状态通告报文包括但不限于:远程故障通告(Remote Defect Indication,简称为RDI)报文、环网自动保护切换(Ring-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简称为R-APS)报文等。这里的状态通告模块为可选模块,就本扩展保护方法本身而言可以删除该模块,但为了后续的进一步扩展处理,考虑保留此模块。
业务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或者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过来的状态通告报文后,进行相应的业务切换处理:若本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则进行本节点上状态的改变,即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外的其他节点,包括故障下游相邻节点,不做任何切换处理。另外,若路径配置模块采用方式二的配置方式,即对于某一出环节点只建立两条互为主备的环形隧道,若环上发生异侧多处故障(任何保护机制都无法保护)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多处切换造成流量成环的问题,这种问题可通过将报文TTL设置为2N的方式(即,当入环业务进入环网隧道时,利用MPLS的TTL管道模式,N<=TTL<=2*N,其中,N为环网节点数,TTL最大设置为2N,当多点故障时,有限的TTL耗尽,报文丢弃)来避免报文成环带来网络风暴的情况。
可见,本实施中的环网保护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特征一,对于环网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配置环形工作/保护隧道。为环上所有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分别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一条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此出环节点出环的逆/顺时针业务共享这条逆/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而这两条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用于对对应的逆/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进行对环上所有链路和节点的保护。
在实施过程中,若环上有N个节点,则最多需要配置4N条环形隧道;而由于同一个出环节点对应的顺/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是同路径的,所以,可以直接把顺/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顺/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合并为同一个隧道,即,只建立一条顺时针环形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隧道,这两条隧道互为主备,这样一来,若环上有N个节点,则最多需要配置2N条环形隧道。并且,所有的环形隧道都是开环,并且在出环节点终止,如图8所示。一种方式是建立四条隧道:保护隧道lsp31和工作隧道lsp41为顺时针环形隧道,保护隧道lsp32和工作隧道lsp42为逆时针环形隧道,其中lsp31用于保护lsp42,lsp32用于保护lsp41;另一种方式是建立两条隧道:顺时针环形隧道lsp11和逆时针环形隧道lsp12,这两条隧道互为主备;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这些环形隧道的终点都是节点D,即出环节点。
特征二,环上每段链路(即,环上各节点分别检测与相邻两节点的链路状态,包括链路或节点是否出现故障)都启动故障检测。
特征三,当环上某一节点检测到链路状态或对端节点的状态从正常状态变成故障状态时,沿着环的远离故障的方向,向其他节点发送状态改变通告报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步骤为可选过程,即故障检测节点可以不向其他节点(非故障相邻节点)通告故障。
特征四,当环上其他节点接收到该状态通告报文或检测到故障后,判断若本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则进行本节点上状态的改变,即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外的其他节点,包括故障下游相邻节点,不做任何切换处理。
特征五,当环上某一节点检测到链路状态或对端节点的状态从故障状态变成正常状态时,沿着环的远离原来故障的方向,向其他节点发送状态改变通告报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步骤为可选过程,即故障检测节点可以不向其他节点(非故障相邻节点)通告故障恢复。
特征六,当环上其他节点接收到该状态通告报文或检测到故障后,判断若本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则进行本节点上状态的改变,即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回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故障上游相邻节点外的其他节点,包括故障下游相邻节点,不做任何回切处理。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1,对环上的业务下环节点配置工作以及保护隧道。
步骤S1002,每段链路上定期发送故障检测报文。
步骤S1003,通过故障检测报文检测链路状态是否改变。若改变,进入步骤S1004,否则,进入步骤S1005。
步骤S1004,立即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发送给其他节点,进入步骤S1006。
步骤S1005,周期性地发送状态通告。
步骤S1006,环上节点检测或接收到其他状态改变通告报文。
步骤S1007,判断本节点是否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若是,进入步骤S1008,否则流程结束。
步骤S1008,进行切换或回切处理。
通过采用本本实施例中的环网保护方法和装置,与单独用TEFRR保护方法相比,在切换同样迅速的同时,解决了TEFRR只能保护链路或节点、不能对多点故障进行保护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图11、12、13所示的单点、多点网络故障为例,以下简述对于该环网的保护具体实施过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业务保护配置示例图,如图11所示,对于网络中D点来说,有从A到D的业务1和从B到D的业务2,其中,业务1沿A-F-E-D的路线在环上传送,业务2沿B-C-D的路线在环上传送;采用方式1的隧道配置方式,保护隧道lsp31和工作隧道lsp41为顺时针环形隧道,保护隧道lsp32和工作隧道lsp42为逆时针环形隧道,其中,lsp31用于保护lsp42,lsp32用于保护lsp41;这些环形隧道的终点都是节点D,即出环节点。网络正常情况下,业务1沿工作隧道lsp41在环上传送,业务2沿工作隧道lsp42在环上传送。若采用方式2的隧道配置方式,如下描述中的保护切换和恢复回切过程均相同。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单点故障业务保护切换示例图,如图12所示,当E、D之间链路发生故障时,因为业务2不经过故障链路,所以,业务2不会发生任何切换,后续只讨论业务1的保护切换过程。通过故障检测模块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为OAM)机制,E、D都能很快检测到该故障,E点会对业务1进行保护切换,即将业务1从工作隧道lsp41切换到保护隧道lsp32上,业务1直接沿A-F-E-F-A-B-C-D进行传送并在D点下环。
当E、D之间链路故障消失时,通过故障检测模块的OAM机制,E、D都能很快检测到该故障恢复信息,E点都会根据工作隧道回切配置对业务1进行保护回切处理(包括立即回切、延时回切、永不回切等类型),若为回切的类型,则将业务1从保护隧道lsp32回切到工作隧道lsp41上,业务1最终仍沿工作隧道lsp41在环上传送,传送路线为A-F-E-D。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保护方法的多点故障业务保护切换示例图,如图13所示,当A、F和E、D之间链路都发生故障时,因为业务2不经过故障链路,所以业务2不会发生任何切换,后续只讨论业务1的保护切换过程。通过故障检测模块的OAM机制,A、F、E、D都能很快检测到该故障,A、E点都会对业务1进行保护切换,即将业务1从工作隧道lsp41切换到保护隧道lsp32上,业务1直接沿A-B-C-D进行传送并在D点下环。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切换过程可能根据多处故障发生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比如,若故障1先发生,节点A对业务1进行保护切换,而此时再发生故障2的话,因为流量此时不再经过节点E,所以,E处只是修改了工作隧道的保护切换状态,并未真正对业务流量进行切换;而若故障2先发生,节点E先对业务1进行保护切换,而此时再发生故障1的话,节点A上不只修改保护切换状态,还会对业务1的流量进行保护切换。
当A、F和E、D之间链路故障都消失时,通过故障检测模块的OAM机制,A、F、E、D都能很快检测到该故障恢复信息,A、E点都会根据工作隧道回切配置对业务1进行保护回切处理(包括立即回切、延时回切、永不回切等类型),若为回切的类型,则将业务1从保护隧道lsp32回切到工作隧道lsp41上,业务1最终仍沿工作隧道lsp41在环上传送。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回切过程可能根据多处故障恢复发生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比如,若故障1先恢复,节点A对业务1进行保护回切,流量沿A-F-E-F-A-B-C-D在环上传送,而此时再发生故障2恢复的话,节点E对业务1进行保护回切,流量沿A-F-E-D在环上传送,恢复处理完成;而若故障2先恢复,节点E先对业务1进行保护回切,但此时因为E点无业务1的流量故并未真正进行流量回切处理,而此时再发生故障1恢复的话,节点A上会对业务1的流量进行保护回切,流量沿A-F-E-D在环上传送。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提供的一种基于共享通道的扩展TE FRR环网隧道配置方案,采用环网上节点在检测到与其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TE FRR保护机制无法解决环上多点故障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环网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在检测到所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
所述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所述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所述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其中,所述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之后,还包括:所述环网上节点不再将所述业务流量从所述保护隧道回切到所述工作隧道;
其中,所述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所述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之前,还包括: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所述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所述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所述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之后,还包括:
产生状态通告报文,并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所述状态通告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所述状态通告报文之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故障上游相邻节点;
若是,则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报文以下之一:连续性检测和连通性确认CC&CV报文、双向转发检测BFD报文。
5.一种环网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环网上节点通过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报文检测自身与相邻节点的链路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网上节点为故障上游相邻节点;
切换模块,用于所述环网上节点将业务流量从工作隧道切换到保护隧道,其中,所述保护隧道在业务出环节点做所述业务流量的下环处理;
其中,所述环网上节点不再将所述业务流量从所述保护隧道回切到所述工作隧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创建模块,用于为环上有出环业务的节点创建一条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一条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以及与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和与所述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保护隧道;其中,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顺时针方向业务共享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所述顺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对应的逆时针环形保护隧道,所有在同一节点出环的逆时针方向业务共享所述逆时针环形工作隧道和与所述逆时针工作隧道对应的顺时针环形保护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产生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状态通告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沿远离故障的方向向环上节点发送所述状态通告报文,其中,所述状态通告报文包括远程故障通告RDI报文或环网自动保护切换R-APS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状态通告报文的环上节点判断自身是否为所述故障上游相邻节点;
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自身为所述故障上游相邻节点的情况下,该环上节点对经过发生状态变化的链路或节点的业务进行保护切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81394.9A CN103023770B (zh) | 2011-09-21 | 2011-09-21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2/078604 WO2013040940A1 (zh) | 2011-09-21 | 2012-07-13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81394.9A CN103023770B (zh) | 2011-09-21 | 2011-09-21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3770A CN103023770A (zh) | 2013-04-03 |
CN103023770B true CN103023770B (zh) | 2017-09-26 |
Family
ID=4791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81394.9A Active CN103023770B (zh) | 2011-09-21 | 2011-09-21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23770B (zh) |
WO (1) | WO20130409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90921B (zh) * | 2013-09-09 | 201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保护方法、装置、下环节点及系统 |
CN107306210B (zh) * | 2016-04-20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成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528759B (zh) * | 2016-06-22 | 2021-10-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处理方法、业务出环节点及环网 |
CN109218176B (zh) * | 2017-06-30 | 2020-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639549B (zh) * | 2017-10-09 | 2021-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环网保护的实现方法和环网保护系统 |
WO2020136874A1 (ja) * | 2018-12-28 | 2020-07-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監視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トポロジ管理方法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
CN112152923B (zh) * | 2019-06-28 | 2021-12-28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面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9862A (zh) * | 2009-06-30 | 2009-12-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环网保护维护实体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1877665A (zh) * | 2009-04-29 | 2010-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环网保护方法、网络节点及环网络 |
CN102006218A (zh) * | 2009-09-03 | 2011-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02014011A (zh) * | 2009-09-04 | 2011-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环网保护方法与系统 |
CN102088387A (zh) * | 2009-12-08 | 2011-06-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环网的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9766A (zh) * | 2005-10-11 | 2007-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环网上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分配标签、计算路由距离,以及实现备份倒换的方法 |
-
2011
- 2011-09-21 CN CN201110281394.9A patent/CN103023770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7-13 WO PCT/CN2012/078604 patent/WO201304094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7665A (zh) * | 2009-04-29 | 2010-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环网保护方法、网络节点及环网络 |
CN101599862A (zh) * | 2009-06-30 | 2009-12-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环网保护维护实体组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2006218A (zh) * | 2009-09-03 | 2011-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02014011A (zh) * | 2009-09-04 | 2011-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环网保护方法与系统 |
CN102088387A (zh) * | 2009-12-08 | 2011-06-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环网的隧道保护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3770A (zh) | 2013-04-03 |
WO2013040940A1 (zh) | 2013-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23770B (zh) | 环网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01877665B (zh) | 环网保护方法、网络节点及环网络 | |
US8730814B2 (en) |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nection failure protec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 |
CN100359860C (zh) |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保护切换方法 | |
CN101317388B (zh) | 多协议标签切换的标签切换路径保护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4170328A (zh) | 标签交换路由器的环网中的保护 | |
JPWO2010038624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EP2219329B1 (en) | A fast reroute method and a label switch router | |
CN103036756B (zh) | 一种基于共享通道的混合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 |
CN101989934A (zh) | 一种数据环网故障检测及定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789264A (zh) | 一种链路聚合组通道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468208A (zh) | 通信故障的检测恢复方法及装置 | |
WO2011026319A1 (zh) | 基于本地故障检测的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 |
CN102148694A (zh) | 一种分组传送网络的线性1:n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12079418A1 (zh) | 一种相交相切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 |
CN101222402B (zh) | 以太环网保护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0417564A (zh) | 全网状的链路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740175B (zh) | 一种跨域端到端标签交换路径的保护恢复方法 | |
CN101192990A (zh) | 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 | |
CN105897580A (zh) | 一种协议无关转发网络快速故障检测与流量保护切换方法 | |
CN102571460B (zh) | 单纤故障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3023683B (zh) | 路径切换方法及装置 | |
EP2750336B1 (en) | Inter-loop service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4190170B2 (ja) | 迂回経路設定システム | |
CN103095539B (zh) | 一种对环网进行配置、环网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224300 2 people's East Road, Sheyang port, Sheyang Coun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heyang County coastal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