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6483A -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6483A
TW202026483A TW108100999A TW108100999A TW202026483A TW 202026483 A TW202026483 A TW 202026483A TW 108100999 A TW108100999 A TW 108100999A TW 108100999 A TW108100999 A TW 108100999A TW 202026483 A TW202026483 A TW 2020264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huck
clamping chuck
gripping claws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野誠
矢部雄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雷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0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26483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6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48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在布類的操作時可迴避布類的損傷,同時減少布類的脫落,布類夾緊夾頭21具備:對向配置的一對握持爪212、213;使一對握持爪212、213相對地接近分離之開閉手段,各握持爪212、213在頂端具有朝向對向的他方的握持爪213、212突出之突出部214、215,突出部214、215之握持爪212、213的基端側的面214a、215a以平行於一對握持爪212、213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形成,或以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215、214而接近上述基端側的方向之傾斜面形成。

Description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在布類洗濯工廠等中夾緊並裝卸自如地保持布類之布類夾緊夾頭及使該布類夾緊夾頭移動並進行布類的吊起、拔出或遞送等的操作之布類操作裝置。
在布類洗濯工廠等使用之使布類撐開的布類自動撐開(投入)機或將由互相纏繞的複數塊布類構成的布類塊解開之布類解開機等搭載多數個進行布類的吊起、拔出或遞送等的操作之布類操作裝置,在專利文獻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中,例如吊起裝置或暫時保持裝置、角端現出裝置、橫向拉引裝置等係相當於布類操作裝置。
這種布類操作裝置中的夾頭(chuck)具有一對握持爪,使用氣缸(air cylinder)或馬達等的驅動手段開閉該一對握持爪,進行布類的握持或其解除而構成。
[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2010-222724號公報
但是,作為習知的布類夾緊夾頭21如圖41所示,有握持爪212、213的握持面全面平坦,在夾頭的全閉狀態下該握持面全面互相接觸者。但是這種形狀的夾頭在夾住許多布類Y或強勁地拉起布類的情形下多半發生布類的脫落。而且,這種夾頭因在夾頭的全閉狀態下握持爪的頂端恰好接觸,故如圖42所示有若夾住的布類Y好像要脫落的話,則握持爪的頂端夾住布類的例如絨毛(pile)P,給予線散開等的損傷之不良狀況。
本發明其目的是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在布類的操作時可迴避布類的損傷,同時減少布類的脫落。
本發明為一種布類夾緊夾頭,包含:對向配置的一對握持爪;使前述一對握持爪相對地接近分離之開閉手段,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各握持爪在頂端具有朝向對向的他方的握持爪突出之突出部,前述突出部之前述握持爪的基端側的面以平行於前述一對握持爪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形成,或以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而接近前述基端側的方向之傾斜面形成。
此外,在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中,在前述一對握持爪的全閉位置,於對向的前述突出部間形成有間隙較佳,該間隙設定為略等於夾住對象的布類2塊份的厚度更佳。
而且,在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中,前述一對握持爪之中的至少一方以延伸於對自前述握持爪的基端朝向頂端的方向之延伸方向及前述對向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之搖動軸線為中心可搖動地被配設較佳。
本發明為一種布類操作裝置,包含:具有對向配置的一對握持爪及使前述一對握持爪相對地接近分離之開閉手段之布類夾緊夾頭;使該布類夾緊夾頭移動之移動手段,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各握持爪在頂端具有朝向對向的他方的握持爪突出之突出部,前述突出部之前述握持爪的基端側的面以平行於前述一對握持爪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形成,或以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而接近前述基端側的方向之傾斜面形成。
此外,在本發明的布類操作裝置中,在前述一對握持爪的全閉位置,於對向的前述突出部間形成有間隙較佳,該間隙設定為略等於夾住對象的布類2塊份的厚度更佳。
而且,在本發明的布類操作裝置中,前述一對握持爪之中的至少一方以延伸於對自前述握持爪的基端朝向頂端的方向之延伸方向及前述對向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之搖動軸線為中心可搖動地被配設較佳。
在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中,使布類的一部分接觸開姿勢的一對握持爪間,一藉由開閉手段閉合一對握持爪,布類的一部分就被夾入其相互間,然後藉由自該狀態使布類操作裝置朝例如上方移動,可將布類吊起。此時,藉由握持爪的突出部之以如下形成:來自布類的荷重負載一施加於握持爪的基端側的面(背面),該背面於握持爪的全閉位置中平行於一對握持爪的對向方向的平面,或者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而接近前述基端側的方向之傾斜面,使得握持爪搖動於更閉合的方向,據此,比突出部還裏側的布類部分卡住突出部的背面。因此,減少布類Y的脫落(掉下)。
而且,在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中,於在握持爪的全閉位置中也在突出部間維持間隙的情形下,藉由布類夾緊夾頭夾住的布類好像要脫落的情形因突出部不勉強保持布類而容許脫落,故可更確實地迴避因握持爪而給予布類損傷的情況。而且,在使該間隙的尺寸略等於布類2塊份的厚度的情形下,可減少布類的脫落,同時可更確實地防止布類的損傷。
以下根據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的形態。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及具備布類夾緊夾頭的布類操作裝置適於在設置於布類洗濯工廠等的布類自動撐開機或布類解開機等中進行布類的吊起、拔出或遞送等的操作,在以下中作為一使用例是舉將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及具備布類夾緊夾頭的布類操作裝置適用於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情形為例子進行說明。
在圖1顯示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整體圖,在圖2~圖34顯示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個別裝置部分。而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後、右、左、上、下的各方向是表示在圖1的狀態下的各方向而構成。
布類自動撐開機是自動將完成洗濯、乾燥的毛巾、床單、包布、枕套、浴衣等的布類撐開的裝置,如圖1所示主要具備:供給輸送機1、吊起裝置2、暫時保持裝置3、角端現出裝置4、角端保持裝置5、橫向拉引裝置6、2位置保持裝置7、摺緣輸送機8、上下反轉裝置9、滾柱10、裝載裝置11、進退裝置12、搬送輸送機13、控制各裝置1~13的動作之未圖示的控制裝置。而且,在圖1作為輔助或關聯的裝置係圖示吸引輸送機A、擠壓裝置B、返回輸送機(return conveyor)C、布類摺疊機D。返回輸送機C為使在處理的途中落下的布類返回到供給輸送機1之裝置。
布類自動撐開機概略如下所示進行動作。也就是說,供給輸送機1將完成洗濯、乾燥的布類供給到吊起裝置2的下方,吊起裝置2將布類吊起到規定高度,暫時保持裝置3接受並暫時保持吊起狀態的布類,並使吊起狀態的布類移動到送往角端現出裝置4的遞送位置,角端現出裝置4接受自暫時保持裝置3懸吊的布類的任意之處並使布類的角端現出,角端保持裝置5保持該角端並使布類下垂,一邊支撐布類一邊使布類朝橫向拉引裝置6移動,橫向拉引裝置6略水平地使布類朝前後方向橫跨,2位置保持裝置7在同一高度保持橫跨狀態的布類的角端附近與自該處僅分離適宜距離的中間處的2位置並使其移動到摺緣輸送機8的上方後,將所保持的布類的其中間處釋放,摺緣輸送機8放置藉由該2位置保持裝置7保持角端附近的布類的其他的部分並使其移動,使布類的長邊側的一方的側緣現出,上下反轉裝置9握持自摺緣輸送機8上降下來的布類的長邊側的側緣並使該布類上下反轉後保持下垂,沿著滾柱10使滾柱10的上方朝左右方向移動之裝載裝置11自上下反轉裝置9接受該布類的長邊側的側緣並將下垂的布類裝載於滾柱10上,滾柱10留下布類的短邊側的端緣並使被裝載於滾柱10的布類下垂到進退裝置12側而傳送布類,進退裝置12前進並自滾柱10上接受留在滾柱10上的布類的短邊側的端緣後,一邊保持該布類的短緣一邊後退,並在撐開狀態下使該布類換乘到搬送輸送機13上,搬送輸送機13將撐開的布類搬出並投入到下一程序的例如布類摺疊機D。
各裝置的詳細如下所示,首先供給輸送機1如圖1~圖3所示,藉由馬達1a運轉中而連續行走而去也可以,在該供給輸送機1上洗濯、乾燥後的變圓下之由例如10~50塊左右的矩形布類Y構成的塊X被投下。供給輸送機1將布類Y的塊X搬送到吊起裝置2的下方(在圖2以符號X’表示)。在供給輸送機1的搬送方向終端部配設有吸引輸送機A。吸引輸送機A由如下構件構成:開孔皮帶A1;經由開孔皮帶A1吸引供給輸送機1上的布類Y之抽風機(suction fan)A2;使開孔皮帶A1旋轉驅動並將吸引的布類Y搬送到吊起裝置2的正下方(在圖3以符號X”表示)之馬達A3。在開孔皮帶A1的終端部近旁立設有防止塊X由供給輸送機1落下之壁1b。而且,在供給輸送機1的搬送方向終端部除了吸引輸送機A之外或者取代吸引輸送機A配設有將供給輸送機1上的布類朝吊起裝置2的正下方壓入之擠壓裝置B也可以。擠壓裝置B由氣缸B1,與藉由該氣缸B1進退之擠壓棒B2構成。
吊起裝置2具有:保持布類Y的任意處之夾頭21;使該夾頭21升降移動之升降裝置,在圖示例中升降裝置由驅動皮帶23及馬達22構成。升降裝置若能在規定高度與供給輸送機1的搬送面之間使夾頭21升降,則任何構造都可以,例如由鏈(chain)式或上下行走於導軌(rail)上的滑件單元(slider unit)構成者也可以。吊起裝置2在藉由驅動皮帶23及馬達22使夾頭21移動至最下位置(在圖4以假想線及符號21’圖示的位置)時,該夾頭21接觸位於供給輸送機1的終端部的布類Y而藉由夾頭21保持布類Y的接觸部分。此外,藉由夾頭21夾住的布類保持部分為任意處也可以。而且,夾頭21一進行上升動作,就在藉由夾頭21保持住布類Y下該夾頭21向上移動至在圖4以實線圖示的規定高度(最上位置),以在懸吊狀態保持布類Y。此時,2塊以上的布類Y藉由夾頭21保持,也可能會被吊起。
暫時保持裝置3如圖1及圖4所示具有:夾頭31;使該夾頭31進退於前後方向之進退裝置(伸縮氣缸32)。暫時保持裝置3在吊起裝置2的夾頭21移動到最上位置時,或者在藉由未圖示的感測器(sensor)檢測出夾頭21於最上位置保持的布類Y時,伸縮氣缸32伸長,夾頭31前進到在圖4以假想線圖示的位置(以符號31’表示),藉由暫時保持裝置3的夾頭31接受以吊起裝置2吊起的布類Y的上端部附近(此時吊起裝置2的夾頭21釋放布類Y),然後伸縮氣缸32縮短,如在圖4以實線圖示的,在藉由夾頭31懸吊布類Y下後退至規定位置。此外,在藉由夾頭31懸吊的布類Y的最下端(以圖4的符號Ya表示)幾乎所有的情形布類的角端之中的一個會出現。
角端現出裝置4如圖5~圖9所示具有:接受藉由暫時保持裝置3的夾頭31在其後退位置被懸吊保持的布類Y之夾頭41;使該夾頭41前後進退之進退裝置(伸縮氣缸42);在頂面放置布類Y之台板43;檢測被拖拉於台板43上的布類Y的終端部(角端Ya)之例如由光電管(photoelectric tube)構成的感測器49;在與台板43之間夾入台板43上的布類Y的中央部之按壓板47;使該按壓板47上下移動之伸縮氣缸48;一對角端現出滾柱44、45;使一方的角端現出滾柱45對他方的角端現出滾柱44接近分離之伸縮氣缸46。
再者,該角端現出裝置4如圖5所示,在暫時保持裝置3的夾頭31保持住布類Y的狀態下動作至後退位置時,伸縮氣缸42伸長而夾頭41前進,該夾頭41由暫時保持裝置3的夾頭31接受布類Y,接著如圖6所示,伸縮氣缸42縮短並在夾頭41保持住布類Y下在台板43上將布類Y引入規定距離,然後夾頭41釋放布類Y,接著如圖7所示,位於裏側的角端現出滾柱45由符號45’的位置下降,在與跟前側的角端現出滾柱44之間夾入布類Y的頂端部,而且按壓板47由以符號47’表示的上升位置下降而在與台板43之間夾入布類Y的中央部,在該狀態下如圖8所示,藉由兩角端現出滾柱44、45旋轉於箭頭方向而使布類Y成為下垂的狀態,拖拉於台板43上的布類Y的終端部(成為角端Ya)一藉由感測器49、49檢測出(或者布類Y不藉由感測器49、49檢測出的話),兩角端現出滾柱44、45的轉速就被切換成低速。在該一連串的動作之中,在布類Y為複數塊的情形下,除了藉由台板43與按壓板47夾持住終端部的1塊布類Y之外其他的布類Z落下。然後配置於兩角端現出滾柱44、45間之由例如光電管構成的另一感測器4a、4a一檢測出布類Y的終端部(角端Ya)(或者布類Y不藉由感測器4a、4a檢測出的話),角端現出滾柱44、45的旋轉就停止,布類Y的角端Ya或其附近被角端現出滾柱44、45夾住成為被保持的狀態,角端現出作業完了。
此外,在圖示例中一旦以暫時保持裝置3暫時保持住藉由吊起裝置2吊起的布類Y後,移至角端現出裝置4的夾頭41保持,惟在未圖示的其他的實施例中省略暫時保持裝置3,也能直接以角端現出裝置4的夾頭41保持藉由吊起裝置2吊起的布類Y。
角端保持裝置5如圖10所示具有:配置於角端現出滾柱44、45的下方的夾頭51;在角端現出滾柱44、45的接觸部的正下方的範圍使該夾頭51進退於左右方向(參照圖1)之進退裝置(伸縮氣缸52)。角端保持裝置5在藉由角端現出裝置4的一對角端現出滾柱44、45保持布類Y的角端Ya或其附近時,伸縮氣缸52伸長而夾頭51如圖10中以假想線表示地前進於左方向,以該夾頭51保持布類Y的角端Ya的稍下,在使布類Y下垂下後退至右側(橫向拉引裝置6側)而進行動作。而且,在夾頭51裝設有檢測布類Y的感測器53,藉由透過該感測器53檢測夾頭51接近布類Y並使夾頭51動作,可確實地保持布類Y。
在角端保持裝置5的伸縮氣缸52縮短的狀態下的夾頭51的下方後側最近位置配設有台板64(參照圖11)。該台板64是為了在藉由接著說明的橫向拉引裝置6接受布類上端部(角端Ya)附近並使其移動到後側時支撐該布類Y的終端側。
此外,在實施例中為了使矩形布類Y的一個角端Ya現出,使用上述吊起裝置2、暫時保持裝置3及角端現出裝置4,以能由變圓狀態的矩形布類Y自動地進行角端現出,惟該布類角端現出作業也可以作業員以手工由例如變圓狀態的布類Y找出1個角端。此情形以作業員的手使找出的布類角端Ya接受於角端保持裝置5的夾頭51,或直接使其接受於後述的橫向拉引裝置6的夾頭61也可以。
橫向拉引裝置6如圖11~圖14所示具有:夾頭61;使該夾頭61進退於前後方向之進退裝置。雖然在圖示例中進退裝置由如下構件構成:保持夾頭61之驅動皮帶63;使捲繞驅動皮帶63的滑輪(pulley)旋轉並使夾頭61進退於前後方向之馬達62,但進退裝置為任何構造都可以,也能使用例如伸縮氣缸。橫向拉引裝置6如圖11所示,在角端保持裝置5的夾頭51保持布類Y並後退時,夾頭61前進到以假想線及符號61’圖示的位置,以該前進位置的夾頭61’保持布類上端部(角端Ya)的稍下的位置。接著,角端保持裝置5的夾頭51釋放布類Y後如圖12所示,在藉由夾頭61保持住布類角端Ya附近的狀態下使夾頭61移動到後方,在台板64上橫向拉引布類Y。接著如圖13所示,在橫向拉引規定距離後上按壓板65藉由氣缸66由以符號65’表示的上升位置下降並在與台板64之間夾入布類Y,然後橫向拉引也繼續,配置於台板64的下方的感測器67檢測出布類Y的終端部Yb時(或者感測器67不檢測出布類Y時),橫向拉引速度被切換成低速。然後如圖14所示,配置於台板64的近旁的另一感測器68檢測出布類Y的終端部Yb時(或者感測器68不檢測出布類Y時),橫向拉引停止。此時,布類Y其藉由夾頭61保持的角端Ya及藉由上按壓板65按壓的角端Yb以外的其餘的兩個角端排列於前後,成為在垂下的部分長邊側的側緣的一方Yc出現的狀態(三角形狀)。
如圖15所示在台板64及上按壓板65的右側方設置有藉由馬達81驅動的摺緣輸送機8。該摺緣輸送機8為在前後方向互相隔開間隔配置延伸於左右方向的複數(在圖示例中為9條)條細皮帶8a。
2位置保持裝置7如圖15~圖20所示具有:分別安裝於延伸於前後方向的連結棒70的後端及前端之兩個夾頭71、72(以下也稱為中間部保持夾頭71、角端保持夾頭72);使該各夾頭71、72升降之升降氣缸73;每一升降氣缸73使各夾頭71、72左右進退之進退裝置。進退裝置由如下構件構成:在垂下狀態保持升降氣缸73之驅動皮帶75;使捲繞於驅動皮帶75的滑輪旋轉之馬達74,惟若能使夾頭71、72移動於左右方向,則任何構造都可以,也可以使用進退氣缸。夾頭71、72間的距離例如使用可調整長度的連結棒70,或藉由以夾頭71、72之安裝於連結棒70的位置可變的構造,依照所處理的布類Y的大小等而可適宜變更也可以。
如圖15所示,角端保持夾頭72位於可保持藉由橫向拉引裝置6而橫跨之布類Y的前側端部(角端)Yb的位置,中間部保持夾頭71位於可保持該橫跨之布類Y的後方側中間部的適當位置之位置。
升降氣缸73是在其縮短狀態下在橫跨於各夾頭71、72的布類Y的上方位置使各夾頭71、72待機(以圖15的實線圖示的狀態),在伸長狀態下各夾頭71、72如在圖15以假想線圖示地下降到可保持所橫跨之布類Y的上緣的位置。
若藉由升降氣缸73的伸長而使2位置保持裝置7下降,則如圖16所示,角端保持夾頭72保持布類Y的前側端部(角端)Yb,同時中間部保持夾頭71保持布類Y的後方側的中間部。此時如圖15所示,藉由使配設於上按壓板65的後方近旁的夾頭69的開度由以符號69’表示的大大地打開的狀態縮小,可使角端保持夾頭72容易保持布類Y。然後布類Y自利用橫向拉引裝置6的夾頭61、上按壓板65及夾頭69進行的保持或限制被釋放。2位置保持裝置7接著如圖17所示,在摺緣輸送機8的上方位置藉由進退裝置朝摺緣輸送機8的終端側移動。摺緣輸送機8的皮帶在圖17中的箭頭的方向移動,布類Y的三角形狀部(Yc近旁)可接觸摺緣輸送機8。而且,藉由設置於摺緣輸送機8的上下皮帶間的吹氣裝置(blow equipment)82的鼓風(air blow)的作用,成為該三角形狀部隨風飄動於(沿著)摺緣輸送機8的流動方向之狀態。
接著如圖18所示,2位置保持裝置7的後方的夾頭71釋放布類Y,布類Y的單側(比角端Yb還後方側的部分)落下到摺緣輸送機8的移動的皮帶上。因布類Y的前側端部(角端Yb)藉由角端保持夾頭72保持住,故僅布類Y的落下部分如圖19所示朝右側移動而去。布類Y的落下部分一移動規定距離,就成為布類Y的長邊側的一方的側緣Yc對摺緣輸送機8的流動方向略正交的配置關係。成為該配置關係之後,如圖20所示,另一方的夾頭72釋放布類Y,使布類Y完全落下到摺緣輸送機8上。在摺緣輸送機8的終端部附近設置有檢測在摺緣輸送機8上移送而來的布類Y的先行側的側緣Yc之兩個感測器83,該感測器83一檢測出布類Y,摺緣輸送機8就被切換成低速。
上下反轉裝置9如圖21所示具有:配置於摺緣輸送機8的終端部近旁,握持布類Y的長邊側的一方的側緣Yc之兩個夾頭92、93;配設於各夾頭92、93的近旁之兩個感測器94、95;支撐夾頭92、93的反轉軸96;使反轉軸96轉動之轉動氣缸91。此外,若是能使藉由兩個夾頭92、93握持的布類Y反轉的話,則使用任何機構都可以,取代轉動氣缸91使用使反轉軸96正反旋轉之馬達也可以。兩個夾頭92、93根據由感測器94、95取得的布類Y的側緣Yc的檢測信號,互相獨立進行動作而構成,據此可在兩個夾頭92、93間筆直保持布類Y的側緣Yc。
該上下反轉裝置9如下所示進行動作。首先在摺緣輸送機8上移送而來的布類的先行側的側緣Yc藉由感測器94、95檢測出為止係各夾頭92、93如圖20所示,以略朝向側面(稍微上方傾斜)姿勢待機,在摺緣輸送機8上移送的布類Y的先行側的側緣Yc一藉由感測器94、95檢測出,就根據來自該感測器94、95的檢測信號使各夾頭92、93保持布類的先行側的側緣Yc。然後緊接著,轉動氣缸91縮短,在各夾頭92、93保持住布類的側緣Yc下以高速轉動到下方,成為圖22所示的朝下姿勢。此時以各夾頭92、93保持的布類Y急速地往下方打下去(在布類的短邊方向發生解開作用)而被垂下。然後以朝下姿勢保持布類的側緣Yc之各夾頭92、93在將其側緣Yc的各保持部遞送到後述的裝載裝置11的各夾頭111、112的時間點釋放其側緣Yc的各保持部,緊接著轉動到上方並返回到原先的待機位置。
如圖23所示在摺緣輸送機8的前方側部分的正下方,滾柱10,與用以將布類Y裝載於該滾柱10上之裝載裝置11係以該裝載裝置11在上滾柱10成為下的位置關係被設置。
裝載裝置11具有:朝向上下反轉裝置9側的進退台110;配置於進退台110的兩側方,自上下反轉裝置9的夾頭92、93接受布類Y之兩個夾頭111、112;夾頭感測器113、114。裝載裝置11藉由進退裝置而進退移動於左右方向(滾柱10的旋轉軸線(axis of rotation)方向)。雖然進退裝置在圖示例中由如下構件構成:保持進退台110之驅動皮帶116;使捲繞驅動皮帶116的滑輪旋轉之馬達115,但若是能使夾頭111、112進退於左右方向,則為任何構造都可以,使用例如進退氣缸也可以。
裝載裝置11由圖23所示的待機位置朝藉由上下反轉裝置9保持的布類Y接近移動,如圖24所示,夾頭感測器113、114一檢測出布類Y,夾頭111、112就朝進退台110的兩側部關閉而保持布類Y。此處由夾頭111、112夾住的布類Y的保持位置為接近由上下反轉裝置9的夾頭92、93夾住的布類Y的保持位置之位置。此外,兩個夾頭111、112個別獨立進行動作而構成也可以,據此,可更筆直地保持布類Y的側緣Yc之兩個夾頭111、112間的部分。布類Y的遞送後,上下反轉裝置9如圖25所示反轉並返回到原先的位置,由裝載裝置11的軌道上退避。滾柱10因以其旋轉軸線與裝載裝置11的進退方向成平行的方式被配置,故垂下保持布類Y的裝載裝置11一後退,就如圖25所示成為布類Y被裝載於滾柱10上且由滾柱10上垂下的狀態。此時與藉由夾頭111、112保持的長邊側的側緣Yc相反側的側緣Yd藉由感測器101檢測,在該檢測之後的規定時間經過後夾頭111、112釋放布類Y。該規定時間被適宜設定,以在布類Y的寬度方向中央與滾柱10的寬度方向中央略一致時夾頭111、112釋放布類Y。此外,裝載裝置11在夾頭111、112釋放布類Y後也持續後退僅規定距離。
滾柱10如圖26所示由在同一軸線上相鄰配置的第一部分滾柱102及第二部分滾柱103構成。第一部分滾柱102透過驅動皮帶105連接於馬達104,藉由該馬達104旋轉驅動。第二部分滾柱103透過驅動皮帶107連接於馬達106,藉由該馬達106旋轉驅動。馬達104、106的旋轉方向及轉速可個別獨立進行控制,較佳為如圖27所示,根據來自在各部分滾柱102、103的下方與滾柱的旋轉軸線平行排列的複數個感測器群108、109的檢測信號,可將滾柱10上的布類Y的方向修正為正確的方向(例如布類Y的長度方向與前後方向一致的方向)而個別獨立被控制。例如如圖26所示,布類Y被斜斜地裝載在滾柱10上,如圖27所示在感測器群108、109之中僅感測器群109檢測出布類Y的短邊側的側緣Ye的情形下,根據該檢測結果,該側緣Ye與感測器群108、109成平行且到兩感測器群108、109同時檢測出布類Y的短邊側的側緣Ye為止,第一部分滾柱102及第二部分滾柱103的停止、正轉、反轉重複。此外,在圖示例中雖然各感測器群108、109分別由5個感測器構成,但感測器的數目不被限定於5個,依照所處理的布類Y的寬度既可以為4個以下也可以為6個以上,而且依照所處理的布類Y切換成使其運轉的感測器也可以。
進退裝置12是將在滾柱10上成為正確的方向的布類Y移載到搬送輸送機13之裝置,如圖28所示具有:具有比布類Y的寬度還大的握持寬度而握持布類Y的短邊側的端部之握持部;使握持部進退於前後方向之進退機構。在圖示例中上述握持部由如下構件構成:朝滾柱10側傾斜之保持台123a;對保持台123a藉由氣缸124等開閉之保持板123b。而且,上述進退機構由如下構件構成:使結合於保持台123a的驅動皮帶122與捲繞驅動皮帶122的滑輪旋轉之馬達121,惟使用進退氣缸也可以。
藉由進退裝置12在將滾柱10上的布類Y移載到搬送輸送機13時如圖28所示,使第一部分滾柱102及第二部分滾柱103同時且以相同速度朝進退裝置12側旋轉,使布類Y之位於感測器群108、109近旁的側緣Ye朝進退裝置12側接近,而且,如圖29所示使進退裝置12的握持部前進,使保持板123b打開的狀態的握持部的保持台123a的頂端按壓設置於滾柱10的下部的吹氣構件10a,在保持台123a的頂端與吹氣構件10a之間夾入滾柱10上的布類Y的搬送輸送機13側的部分,在該狀態下如圖30所示,自吹氣構件10a使空氣噴出,與此同時更進一步使第一部分滾柱102及第二部分滾柱103旋轉於進退裝置12側。據此布類Y的上述側緣Ye被放置於保持台123a上。然後如圖31所示,保持板123b閉合,在與保持台123a之間布類Y的側緣Ye被保持。布類Y之藉由握持部的保持台123a與保持板123b保持以外的部分成為自保持台123a垂下的狀態。在該狀態下進退裝置12的握持部如圖32所示被移動到搬送輸送機13側。握持部後退規定距離後如圖33所示,保持板123b再度被打開,布類Y被放入搬送輸送機13上。此外,進退裝置12的握持部在保持板123b釋放布類Y後也持續後退僅規定距離。
搬送輸送機13如圖33所示具有:具有多數個貫通孔之皮帶133;驅動皮帶133之馬達132;經由形成於皮帶133的貫通孔吸引皮帶133上的布類Y之抽風機131。如此藉由吸引搬送輸送機13上的布類Y,使藉由進退裝置12的握持部保持的布類Y的側緣Ye落下到搬送輸送機13上而能順暢地進行移載。然後如圖34所示,搬送輸送機13搬出布類Y並將布類Y搬送(投入)到下一程序(此處為布類摺疊機D)。此外,在進退裝置12的握持部將布類Y移載到搬送輸送機13上時搬送輸送機13不驅動皮帶133也可以,但由增加處理塊數的觀點驅動皮帶133較佳。
依照成為上述構成的布類自動撐開機,僅藉由將洗濯、乾燥後的布類Y投入到供給輸送機1上,藉由吊起裝置2、暫時保持裝置3、角端現出裝置4、角端保持裝置5、橫向拉引裝置6、2位置保持裝置7、摺緣輸送機8、上下反轉裝置9、滾柱10、裝載裝置11、進退裝置12、搬送輸送機13等自動地撐開布類Y,可將布類Y搬送(投入)到下一程序。
其次,一邊參照圖35~圖40一邊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布類夾緊夾頭的實施形態。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在前述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例子中可適用於各自作為布類操作裝置的吊起裝置2、暫時保持裝置3、角端現出裝置4、角端保持裝置5、橫向拉引裝置6、2位置保持裝置7等中的夾頭21、31、41、51、61、71、72等。此情形吊起裝置2的升降裝置、暫時保持裝置3的進退裝置、角端現出裝置4的進退裝置、角端保持裝置5的進退裝置、橫向拉引裝置6的進退裝置、2位置保持裝置7中的升降氣缸73及進退裝置相當於本發明的布類操作裝置的移動手段。在以下的說明中是根據將本發明的布類操作裝置適用於吊起裝置2的例子進行說明。
首先,圖35是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之俯視圖,本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21具備:本體211;被該本體211保持,被互相對向配置同時可相對地接近分離之一對握持爪212、213。在圖示例中,藉由兩握持爪212、213分別在搖動軸線x1、x2(在圖中示意地以點表示)周圍搖動以進行開閉而構成。但是,在未圖示的變形例中,一方的握持爪212或213以可搖動,同時以他方的握持爪213或212固定,使一方的握持爪212或213對他方的握持爪213或212接近分離也可以。搖動軸線x1、x2延伸於對由握持爪212、213的基端朝頂端的方向之延伸方向(在圖35中以一點鏈線表示的方向)及上述對向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
在各握持爪212、213的頂端形成有朝對向的他方的握持爪213、212突出的突出部214、215,比本體211還外側的各握持爪部分以平面視看具有略L字形狀。突出部214、215雖然與自本體211筆直地突出的爪本體216、217不同體形成,但與爪本體216、217一體形成也可以。此外,能以互相以不同體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爪本體216、217與突出部214、215。例如以強度高的材料,例如碳鋼(carbon steel)等的金屬形成爪本體216、217,以成形容易的材料,例如合成樹脂形成突出部214、215也可以。而且,藉由爪本體216、217與突出部214、215以不同體,依照使用用途等更換成尺寸或形狀不同的突出部214、215也可以。此外,突出部214、215對爪本體216、217透過螺絲及/或螺栓(bolt)等的固定具可裝卸地固定也可以,使用接著劑等固定也可以。
此處重要的點為突出部214、215之握持爪212、213的基端側的面(本體211側的面,以下也稱為[背面]。)214a、215a是以平行於一對握持爪212、213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圖35中以一點鏈線表示的正交於上述延伸方向的平面)形成。而且,在更有利的形態中為以一對握持爪212、213的全閉位置,在對向的突出部214、215間形成間隙g。在更適合的形態中間隙g設定為略等於夾住對象的布類2塊份的厚度。此處[全閉位置]是指意味著構造上一對握持爪212、213互相最接近的位置。
圖36是顯示配設於本體211內部,使一對握持爪212、213繞搖動軸線x1、x2搖動之作為開閉手段的驅動部。如圖36(a)所示,本體211內部的握持爪部分也朝他方的握持爪212、213彎曲,各握持爪212、213整體上形成略コ字形。各握持爪212、213藉由作為搖動軸線x1、x2的支點銷218、219被本體211可搖動地保持。而且,在各握持爪212、213之位於本體211內部的側的端部形成有:形成於後述的氣缸222的桿(rod)222a頂端之驅動銷222b被壓入的缺口221。
驅動部在圖示例中藉由以空氣的壓力使桿222a進退之氣缸222構成。在圖36(b)顯示藉由使桿222a進出同時使兩握持爪212、213繞支點銷218、219搖動,使握持爪212、213打開的狀態。此外,對於驅動部,若是能使握持爪212、213搖動,則使用螺線管(solenoid)或滾珠螺桿(ball screw)機構等的眾所周知的任何驅動機構都可以。
在本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21中,如圖37所示使布類Y的一部分接觸開姿勢的一對握持爪212、213間,一使氣缸222的桿222a後退,一對握持爪212、213就藉由繞支點銷218、219搖動而閉合,在其相互間夾入布類Y的一部分,然後藉由自該狀態使作為布類操作裝置的吊起裝置2朝上方移動,可吊起布類Y。此時藉由來自布類Y的荷重負載一施加於握持爪212、213的突出部214、215的背面214a、215a,該背面214a、215a就於上述全閉位置中以平行於一對握持爪212、213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形成,使得握持爪212、213搖動於更閉合的方向,據此,比突出部214、215還裏側(本體側)的布類部分卡住突出部214、215的背面214a、215a。因此,減少布類Y的脫落(掉下)。
而且,依照本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21,由於在握持爪212、213的全閉位置中也在突出部214、215間維持間隙g,故如圖38所示藉由布類夾緊夾頭21夾住的布類Y好像要脫落的情形因突出部214、215不勉強保持布類Y而容許脫落,故可迴避因握持爪212、213而給予布類Y損傷的情況。而且,藉由使間隙g的尺寸略等於布類Y的2塊份的厚度,可減少布類Y的脫落,同時可更確實地防止布類Y的損傷。
圖39是顯示圖35~圖38所示的布類夾緊夾頭21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之俯視圖。在與本變形例有關的布類夾緊夾頭21中,突出部214、215的背面214a、215a以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214、215而接近本體211側的方向之傾斜面形成此點與在圖35~圖38說明的布類夾緊夾頭不同,其他的構成相同。如此,即使是在以傾斜面構成突出部214、215的背面214a、215a的情形下,因在握持布類Y時可在突出部214、215間卡住布類Y,故可減少布類Y的脫落。此外,背面214a、215a對來自本體211的爪本體216、217的突出方向之傾斜角度θ為75°以上90°以下較佳。乃因若背面214a、215a的該傾斜角度未滿75°,則布類Y過度卡住突出部214、215的結果,有無法自布類夾緊夾頭21順暢地釋放布類Y的可能性。
圖40是顯示本發明的其他的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的主要部分之俯視圖。雖然在前面的實施形態中為藉由握持爪212、213以搖動軸線為中心搖動以進行開閉而構成,但本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為藉由一對握持爪212、213沿著其對向方向滑動以進行開閉而構成。
也就是說,布類夾緊夾頭主要具備:沿著本體211的前側面鋪設的導軌224;行走於導軌224上之一對滑件(slider)225、226;配設於本體211內部,驅動滑件225、226之未圖示的驅動部;被各滑件225、226固定之握持爪212、213。驅動部若是能使滑件225、226沿著導軌224移動,則使用氣缸或螺線管、滾珠螺桿機構等的眾所周知的任何驅動機構都可以。各握持爪212、213具有突出部214、215,比突出部214、215還裏側(本體211側)的布類部分卡住突出部214、215的背面214a、215a而減少布類Y的脫落(掉下)此點,或者在握持爪212、213的全閉位置中在兩突出部214、215間維持間隙可防止伴隨布類Y的脫落之損傷此點等由於與前面的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詳細的說明。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在布類的操作時可迴避布類的損傷,同時減少布類的脫落。
1:供給輸送機2:吊起裝置3:暫時保持裝置4:角端現出裝置5:角端保持裝置6:橫向拉引裝置7:2位置保持裝置8:摺緣輸送機9:上下反轉裝置10:滾柱10a:吹氣構件11:裝載裝置12:進退裝置13:搬送輸送機21:布類夾緊夾頭22:馬達23、63、75:驅動皮帶31、92、93、111、112:夾頭32:伸縮氣缸43、64:台板44、45:角端現出滾柱47:按壓板65:上按壓板70:連結棒71:中間部保持夾頭72:角端保持夾頭73:升降氣缸82:吹氣裝置91:轉動氣缸96:反轉軸102:第一部分滾柱103:第二部分滾柱108、109:感測器群110:進退台113、114:夾頭感測器123a:保持台123b:保持板131、A2:抽風機211:本體212、213:握持爪214、215:突出部214a、215a:背面216、217:爪本體218、219:支點銷221:缺口222、B1:氣缸222a:桿222b:驅動銷224:導軌225、226:滑件A:吸引輸送機A1:開孔皮帶B:擠壓裝置B2:擠壓棒C:返回輸送機D:布類摺疊機g:間隙P:絨毛X:布類Y的塊x1、x2:搖動軸線Y:布類Ya:布類Y的角端Yb:布類Y的終端部Yc:布類Y的側緣Ye:布類Y的側緣
圖1是布類自動撐開機之整體概略圖。 圖2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供給輸送機(conveyor)及吊起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3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供給輸送機及吊起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4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供給輸送機及吊起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5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暫時保持裝置及角端現出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6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現出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7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現出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8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現出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9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現出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0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現出裝置及角端保持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1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角端保持裝置及橫向拉引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2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橫向拉引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3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橫向拉引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4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橫向拉引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5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橫向拉引裝置、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6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7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8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19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0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2位置保持裝置、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1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2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摺緣輸送機及上下反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3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摺緣輸送機、上下反轉裝置、滾柱(roller)及裝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4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摺緣輸送機、上下反轉裝置、滾柱及裝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5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摺緣輸送機、上下反轉裝置、滾柱及裝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6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滾柱及裝載裝置之放大斜視圖。 圖27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滾柱之放大斜視圖。 圖28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滾柱、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29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滾柱、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0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1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2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3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進退裝置及搬送輸送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4是圖1的布類自動撐開機的搬送輸送機及下一程序的布類摺疊機之放大斜視圖。 圖35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之俯視圖。 圖36(a)、(b)是顯示圖35的布類夾緊夾頭的內部構造,(a)是顯示握持爪的全閉狀態,(b)是顯示握持爪的全開狀態。 圖37是顯示圖35的布類夾緊夾頭握持布類吊起的樣子之圖。 圖38是顯示在圖35的布類夾緊夾頭握持布類吊起時,布類由突出部間的間隙脫落的樣子之圖。 圖39是顯示圖35的布類夾緊夾頭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之俯視圖。 圖40是顯示本發明的其他的實施形態的布類夾緊夾頭的主要部分之俯視圖。 圖41是說明使用習知的布類夾緊夾頭吊起布類時的問題點之圖。 圖42是說明使用習知的布類夾緊夾頭吊起布類時的問題點之圖。
21:布類夾緊夾頭
211:本體
212、213:握持爪
214、215:突出部
214a、215a:背面
216、217:爪本體
g:間隙
x1、x2:搖動軸線

Claims (5)

  1. 一種布類夾緊夾頭,包含:對向配置的一對握持爪;使該一對握持爪相對地接近分離之開閉手段,其特徵在於: 各握持爪在頂端具有朝向對向的他方的握持爪突出之突出部, 該突出部之該握持爪的基端側的面以平行於該一對握持爪的對向方向的平面形成,或以傾斜於隨著朝向對向的他方的突出部而接近該基端側的方向之傾斜面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布類夾緊夾頭,其中在該一對握持爪的全閉位置,於對向的該突出部間形成有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布類夾緊夾頭,其中該間隙設定為略等於夾住對象的布類2塊份的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布類夾緊夾頭,其中該一對握持爪之中的至少一方以延伸於對自該握持爪的基端朝向頂端的方向之延伸方向及該對向方向的雙方正交的方向之搖動軸線為中心可搖動地被配設。
  5. 一種布類操作裝置,包含: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布類夾緊夾頭;以及 使該布類夾緊夾頭移動之移動手段。
TW108100999A 2019-01-10 2019-01-10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TW202026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999A TW202026483A (zh) 2019-01-10 2019-01-10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999A TW202026483A (zh) 2019-01-10 2019-01-10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483A true TW202026483A (zh) 2020-07-16

Family

ID=7300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999A TW202026483A (zh) 2019-01-10 2019-01-10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264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57112A1 (ja) 布類展張搬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407822B2 (en) Separator and stacker for textile articles
CN111936693B (zh) 布料抓持夹头及布料操作装置
KR20190075132A (ko) 직물류 전장 장치
JP5367426B2 (ja) 矩形布片展開方法
US7827709B2 (en) Linen spread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7308589B2 (ja) 布類分別装置を備える布類自動展開機
CN111032943A (zh) 布料抓持夹头及布料操作装置
WO2019198741A1 (ja) 縁把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布類自動展開機
JP5156513B2 (ja) 布類展張搬送機
TW202026483A (zh) 布類夾緊夾頭及布類操作裝置
TW202028563A (zh) 布類自動撐開機
CN111051592B (zh) 布料自动展开机
JP3208120B2 (ja) 布類展張搬送機
JP2000140466A (ja) ミシンの生地折り重ね装置
JP6904856B2 (ja) 載せ掛け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布類自動展開機
JP2004141340A (ja) ミシン設備および布団類の積載装置
JP2009019285A (ja) 布類展張搬送機
JPH07231999A (ja) 方形状布片の展開方法およ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