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1710A -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1710A
TW202011710A TW108124477A TW108124477A TW202011710A TW 202011710 A TW202011710 A TW 202011710A TW 108124477 A TW108124477 A TW 108124477A TW 108124477 A TW108124477 A TW 108124477A TW 202011710 A TW202011710 A TW 2020117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s
mac layer
unit
data un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7609B (zh
Inventor
湯瑪士 漢特
坦娜 邱吉那
納比爾 洛格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1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1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6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傳輸設備,包含:MAC層處理電路與PHY層處理電路。該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根據一同位規則允許於一接收器設備中在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之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經組構以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該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於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Description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一種傳輸設備與一種相應的方法以及一種用於通訊系統中之接收設備和方法,例如在無線通訊系統中。
目前對於同時提供低延遲時間、高可靠性、與極低位元或封包錯誤率之用於傳輸與接收的通訊系統與其元件有漸增的需求。應用範例包含(但不限於)工業4.0應用、機器人、虛擬實境(VR)、或感知網路。
此處所提供之「先前技術」說明係為了大致呈現本揭露之內容之目的。發明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以內,其被描述於先前技術段落中,以及描述的態樣,其在申請的時間點也許不夠資格作為先前技術)係明確地或暗示地對於本揭露承認為先前技術。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在通訊系統中的延遲時間、可靠度及/或位元錯誤率之傳輸設備與接收設備以及相應的方法。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相應的方法以及用於實現該等方法之相應的電腦程式與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根據一態樣,提供一種傳輸設備,包含: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在一接收器設備中的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根據一同位規則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經組構以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及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根據另一態樣,提供一種接收設備,包含: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之位元,及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該MAC層資料流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經組構以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經組構以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
根據進一步的態樣,一種電腦程式,包含當該電腦程式於電腦被實行時,用以致使電腦實行此處所揭露之方法的步驟之程式手段,以及儲存電腦程式產品於其中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當其被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此處所揭露之方法被執行,係被提供。
實施例係界定於附屬請求項。應了解的是,所揭露的傳輸方法、所揭露的接收方法、所揭露的電腦程式及所揭露的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具有如所請求的設備及如在附屬請求項中所界定及/或於此處所揭露之類似的及/或相同的進一步實施例。
根據本揭露,在較低MAC層上之編碼方案被使用以保護在兩個通訊裝置之間交換的資料單元。發話端通訊裝置將同位資料單元插入至傳輸流中,其賦能接收端通訊裝置來重建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相對於已知的系統,其中接收端徵求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之再傳輸,所提出的方案同時達成明顯較少的延遲時間與較低的殘餘錯誤率。再者,依照其中一個WiFi標準在通訊系統中所提出的編碼方案之實現被提出。
因此,本揭露之其中一個構想是根據同位規則在發送端產生一或多個同位單元及將其適當地插入資料單元流中。除了傳統PHY層編碼以外,在MAC層中之編碼被加入。相對於PHY層編碼(於其中,編碼被執行於位元層級),此MAC層編碼處理整個資料單元,亦即,多於一個位元且典型地多於一個位元組(byte)。此MAC層編碼賦能接收器以已知位置來偵測與重建刪除,亦即,不可偵測的或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而傳統的PHY層編碼僅賦能接收器偵測與修正經錯誤地接收的位元。
之前的段落已被提供用於大致介紹,且並非用以限制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所說明的實施例以及進一步優點將參照以下詳細說配合圖式而變得清楚易懂。
本揭露針對封包式資料傳輸,其中發話端站台(station)(STA;於此亦稱為傳輸設備)與接收端STA(於此亦稱為接收設備)進行通訊。假設發話端STA發送一或多個資料單元至接收端STA,其常規上提供接收之狀態的反饋,例如確認或區塊確認,亦即,一連串資料單元之確認。若資料單元被錯誤地接收,則發話端STA可重複那些資料單元。資料單元被界定為待發送的一或多個資料訊框或其片段。資料單元、控制或管理訊框可被聚合。控制或管理訊框被使用以控制或組構同級(peer)STA。
此資料傳輸具有以下特性:延遲時間係由資料單元之第一個傳輸直到此資料單元之成功的接收之間的時間所界定。(殘留的)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PER)係由在可能的再傳輸之後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與所有的資料單元之數量的比例所界定。於良好的估計中,剩餘的殘留的PER
Figure 02_image001
係由以下方程式所界定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
Figure 02_image005
為訊雜比(SNR)
Figure 02_image007
之大小
Figure 02_image009
的N個資料單元之PHY訊框錯誤率。參數
Figure 02_image011
為權重因子,說明改變資料單元酬載大小
Figure 02_image013
,參數
Figure 02_image015
視為改變SNR
Figure 02_image017
+
Figure 02_image019
,而參數
Figure 02_image021
為再傳輸的數量。常數
Figure 02_image023
為PHY層編碼之性質,且在AWGN通道中對於WLAN粗略為
Figure 02_image025
。可觀察到的是,再傳輸S相較於參數Q在達成較低的殘留的PER上是很強大的,因為S是指數地影響。然而,
Figure 02_image027
增加延遲時間,
Figure 02_image029
降低PHY層效率,而
Figure 02_image031
需要更多鏈路預算,導致例如較低的覆蓋範圍。以上方程式適用於
Figure 02_image033
且假設PHY層編碼操作於瀑布區域且不具有錯誤地板。系統設計者的目標是在
Figure 02_image035
Figure 02_image037
Figure 02_image039
與邊界情況之間找到良好的權衡以達成期望的殘留的PER
Figure 02_image041
現在參照圖式,其中在數個圖示各處,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或對應的部份,第1圖顯示賦能錯誤的修正之傳統資料流程的示意圖。此資料流程使用再傳輸:發話端在一聚合中(亦即,一連串資料單元D)發送數個資料單元D。各資料單元D具有序號(sequence number;SN)。在Nth 資料單元之後,接收端發送區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ment;BAck)至發話端以表示資料單元(SN 1至SN N)之接收的狀態。範例中假設資料單元SN 2被錯誤地接收。因此,其在下個機會藉由發話端被重複,其在時間上會明顯較晚,其造成不期望的延遲時間之主要部份。接收端將各個經成功地接收的資料單元轉送至較高層,但僅當SN為連續的時後。因此,SN 3至SN N被保持在緩衝器中且當SN 2被成功地接收及轉送後立即被釋放。因此,接收到錯誤的資料單元不僅會造成本身的延遲時間還會造成在錯誤的資料單元之後的一或多個資料單元的延遲時間。
本揭露的目的是降低或完全地避免明確地請求的再傳輸之需要。此係藉由冗餘或同位單元之傳輸來達成,其可被接收端使用以重建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刪除)。簡而言之,發話端提供同位單元(其提供資料單元層級上之刪除編碼)及將同位單元插入資料傳輸流中,而接收端可評估同位單元以重建資料傳輸流中之刪除。選項地,發話端和接收端可交涉冗餘規則,根據冗餘規則,刪除編碼被執行,且產生同位單元之編碼規則的選擇可為可用的。
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傳輸設備1和接收設備2的實施例之示意圖。
傳輸設備1接收待發送的輸入資料30且包含MAC層處理電路10和PHY層處理電路11。MAC層處理電路10經組構以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根據一同位規則允許於一接收器設備中在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之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經組構以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31。PHY層處理電路11經組構以於PHY層上將MAC層資料流31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32。
接收設備2包含PHY層處理電路20和MAC層處理電路21。PHY層處理電路20經組構以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32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33之位元。MAC層處理電路21經組構以從MAC層資料流33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經組構以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經組構以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接收設備之輸出為輸出資料34,包括經解碼的及(若有需要)經重建的資料單元。
詳而言之,本揭露之其中一個構想是根據同位規則(有時亦稱為冗餘規則)在發送端產生一或多個同位單元及將其適當地插入資料單元流中。所提出的編碼位於較高的PHY層之下的較低的MAC層中,如第3圖所示,顯示圖示所提出的編碼於MAC層上之位置的示意圖。相對於PHY層編碼(於其中,編碼被執行於位元層級),此編碼處理整個資料單元,亦即,多於一個位元且典型地多於一個位元組(byte)。再者,編碼被完成,使得接收器可重建刪除,亦即,具有已知位置之不可偵測的或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而PHY層編碼被完成,使得接收器可偵測和修正經錯誤地接收的位元。使用同位區塊之一或多個同位單元在MAC層之同位區塊中重建特定數量的刪除(亦即,一或多個經刪除的資料單元)。
第4圖顯示賦能刪除之修正的根據本揭露之範例資料流程的示意圖。於此範例中,N個資料單元D(SN1, SN 2, ..., SN N)之後跟著M(於此範例中,= 1)個同位單元P。相對於第1圖中所示之資料流程,接收端可使用同位單元P(給定其成功的接收)以重建誤刪除的資料單元D2,亦即,資料單元SN 2。相較於第1圖中所示之資料流程,延遲時間(由當資料單元DN(SN N)被轉送時之時間點所界定)被明顯地減少。
延遲時間增益之主要部份由通道存取延遲界定,其在密集網路中或在區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ment:BAck)僅極少發送的情境中會變大。此等情境包含: - MU-MIMO,於其中,接收端特定的資料單元在多個使用者模式中從單一發話端發送至多個接收端;典型地,當在相反方向被發送時(亦即,從接收端至發話端),僅少數BAck可被多工處理。 - 廣播,於其中,相同的資料單元由發話端發送至大批的接收端。 - 多點播送,於其中,資料單元之群組由發話端發送至接收端之群組。 於所有三個情形中,BAck由發話端從各接收端或接收端之小群組被成功地徵求,此為耗時的,使得通道存取延遲很久,且因此增加所提出的方案之延遲時間增益。
於實施例中,各資料單元包含標頭、酬載及訊框檢查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標頭可包含有關資料單元之類型的資訊(識別、訊框控制)、及/或發送端和接收器位址、及/或持續時間、及/或其他資訊,例如用於純資料訊框之序號(SN)。酬載保持使用者資料單元、及/或管理、及/或控制資料。酬載可為經加密的使用者資料單元(MSDU)。FCS為整個資料單元之(例如CRC)檢查總和(除了FCS本身)。標頭界定酬載之解譯和內容,而FCS被使用以驗證接收的資料單元。接收端評估FCS以決定資料單元是否被錯誤地接收且為刪除。
於實施例中,同位單元為資料單元,其中,標頭可包含至少以下資訊:識別訊框為同位資料單元訊框之訊框識別、及/或表示總計資料單元的長度之持續時間、及/或接收端和發送端MAC位址、及/或表示所實施的同位規則及/或同位區塊長度N+M之同位資訊(若發話端和回應端之間先前的交涉結果是同意同位規則,則此資訊可被丟棄)、及/或表示同位資料單元之索引的同位序列資訊,其被包含於此同位資料單元之酬載(若同位資訊表示同位規則僅作用於單一同位單元,則此資訊為過時的)。同位資料單元之酬載包含實際的同位資料,其已被編碼器基於一或多個先前的資料單元計算(在同位單元和資料單元的交錯之前)。類似任何其他資料單元,同位單元可在酬載後包含FCS。接收端評估FCS以決定同位單元是否被錯誤地接收且為刪除。在刪除的情況下,此同位單元不會被使用於任何資料單元之重建。
在資料單元之聚合(例如,A-MPDU)的情況,各資料單元(例如MPDU)係藉由定界符DEL來彼此分開。第5圖顯示N個資料單元之後跟著M個同位單元之範例聚合的摘錄。N個資料單元D和M個同位單元P形成同位區塊B。各同位區塊B被假設為可獨立地解碼的,亦即,同位區塊彼此獨立。較佳地,各資料單元和同位單元可包含接收器之序號以用正確(例如上升的)次序來重編資料。
對於想像的同位操作,提供額外的資訊於定界符中是有用的,具體言之,新的同位區塊從以下資料單元開始之指示及/或以下單元為同位單元之指示及/或有關以下同位單元之資訊(例如長度)。那些指示較佳藉由使用定界符順序之保留的位元來實現。作為替代的是,新的定界符可被界定,其被置於舊有定界符之前。新的定界符可被設計使得舊有裝置假設新的定界符被損毀,例如藉由改變定界符特徵。因此,其將為舊有裝置所忽略,而將進一步掃描以識別舊有定界符。
第6圖顯示圖示同位單元之MAC層編碼的實施例之流程圖40。此MAC層編碼藉由MAC層處理電路10被執行且包含以下步驟。
於第一步驟41中,發話端形成
Figure 02_image043
個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045
之區塊,其中
Figure 02_image047
。於第二步驟42中,發話端將所有
Figure 02_image049
個資料單元填補至相同長度。其藉由
Figure 02_image051
=
Figure 02_image053
首先決定最長的資料單元(包括標頭、酬載和FCS)且藉由將已知的填補序列之長度
Figure 02_image055
添加至各
Figure 02_image057
來建立
Figure 02_image059
。為了簡單實施,填補序列可為全零或全一的序列。經填補的序列
Figure 02_image061
可僅被使用於同位計算且不被發送。
於第三步驟43中,根據預先決定的同位規則,發話端對於
Figure 02_image063
個經填補的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065
之各區塊計算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067
,其中
Figure 02_image069
。預先決定的同位規則界定
Figure 02_image071
Figure 02_image073
以及函數
Figure 02_image075
,其產生
Figure 02_image077
。各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079
具有酬載長度
Figure 02_image081
於第四步驟44中,發話端將資料
Figure 02_image083
與同位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085
以適當方式交錯。交錯器形成不是預先決定的就是對於接收器為明顯的,亦即,藉由使用如第5圖中所示之經修改的定界符。作為簡單的變化,資料單元和同位單元可被並置,如第5圖中所示。再者,於實施例中,資料單元和同位單元僅被轉送至PHY層而沒有內部交錯或重新排列。
於選項的第五步驟45中,發送端將經交錯的資料和同位資料單元分配至PHY層資源。不同的PHY層資源可藉由時間、頻率、碼、及/或空間多樣性而被獲得。各資源對於調變可具有不同的組態且對於處理量和錯誤率可具有不同的編碼機制和有關性質。察覺到那些性質的分配單元可控制資料單元和同位資料單元於PHY層資源之指定以達成預先界定的目標,例如殘餘錯誤率、處理量、和延遲時間。PHY層資源亦可為不同的頻率及/或藉由波束形成所產生的空間流及/或空間隔離及/或極化多工器。
第7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同位資料單元之產生的實施例之示意圖。此圖式將第6圖所顯示之方法的步驟41至43視覺化。於此實施例中,三個(亦即,N=3)資料單元D1、D2、D3被使用以形成一個資料單元之區塊。各資料單元包含標頭DH、酬載部份及訊框檢查序列FCS。第一和第三資料單元D1和D3在同位單元P被計算之前被填補以具有與第二資料單元D2相同之長度。同位單元P包含標頭PH、酬載部份及訊框檢查序列FCS。
第8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傳輸設備1的更詳細實施例之示意圖。MAC層處理電路10包含資料單元來源101(例如儲存器單元或用於接收資料之資料介面)、如上所述填補資料單元之填補電路102、如上所述對經填補的資料單元進行編碼以獲得同位單元之MAC層編碼器103、將資料單元與同位區塊的同位單元交錯之選項的交錯器104、及將經交錯的資料單元與同位單元分配至PHY層處理電路11的資源(具體言之,編碼、調變及映射電路111)之選項的分配電路105。
PHY層處理電路11包含PHY層編碼(例如用於LDPC編碼)、映射(例如用於QPSK映射)、及調變(例如用於OFDM調變)電路111和傳輸電路112。PHY層輸入資料為待發送之位元,亦即,並置的資料和包括定界符之同位資料單元。應充分了解的是,PHY層未察覺MAC層資料單元結構及在其輸入處觀察位元流。PHY層編碼、映射及調變電路111執行在碼字基礎上對應至其組態之編碼(例如LDPC),亦即,輸入位元流對應至通道代碼之資訊資料長度之部份被編碼成為同位位元。輸入位元流的部份(資訊位元)和相關聯的同位位元兩者皆藉由映射和調變被進一步處理。此區塊式(block-wise)編碼持續直到輸入位元流之所有位元皆被處理。若適合的話,填補係被完成以填滿最後碼字之資訊位元。所得到的輸出位元流被提供至調變和RF電路以將其發送至接收設備。
由於PHY層上之位元編碼與MAC層資料單元獨立且不同步,故PHY層上之碼字錯誤導致在MAC層上之一或多個資料單元刪除。所提出的MAC層編碼有助於恢復或減輕此刪除型樣的影響。
第9圖顯示圖示MAC層資料流(亦即,第8圖中所顯示之交錯器104的輸出,包括資料單元D和同位單元P)於PHY層碼字CW的分配之實施例的示意圖。MAC層資料流之結構一般僅為MAC層處理電路10所已知且碼字結構一般僅為PHY層處理電路11所已知,亦即,這些結構為互相獨立。系統性代碼被使用於實施例中,而碼字CW保持PHY編碼之資訊資料I和同位/冗餘資料R。
第10圖顯示圖示於第9圖所示之分配方案的錯誤行為之示意圖。給定範例顯示單一碼字CW出錯會導致在接收端MAC層輸入處之兩個刪除的資料單元(包括定界符)。通常,PHY層錯誤會影響至少一個碼字。
根據WLAN標準IEEE 802.11ad,舉例來說,LPDC碼字長度為672位元,導致42或73個位元組的資訊資料長度(碼率相關)。形成資料單元之MAC開銷(overhead)大約為28位元組而典型的資料酬載為在1024和8192位元組之間。因此,單一資料單元大略以10至160個LDPC碼字被發送。
第11圖顯示圖示同位單元之MAC層解碼的實施例之流程圖50。此MAC層解碼藉由MAC層處理電路21被執行且包含以下步驟。
於選項的第一步驟51中,接收端執行解除分配。於第二步驟52中,接收端執行資料單元之解交錯,亦即,將資料單元流分成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087
和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089
。此可根據預先決定的交錯組態或藉由評估於所接收的資料單元流中之定界符資訊來執行。
於第三步驟53中,在接收端處之刪除偵測器評估
Figure 02_image091
個資料單元中的任何一者是否有錯誤。此可藉由FCS之評估來完成。若所有的資料單元為有效的,則資料單元被轉送至較高層且有關的同位單元被丟棄。若至少一個資料單元是錯誤的,則解碼器基於同位單元來恢復此資料單元。若同位單元是有錯誤的,則同位單元不會被使用於資料單元之重建,亦即,同位單元之FCS會是有效的。
於第四步驟54中,藉由評估同位單元之酬載長度(例如在定界符中傳訊的)和根據預先決定的填補序列來填補被正確地接收的資料單元,解碼器決定
Figure 02_image093
。經正確地接收的經填補的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095
與經正確地接收的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097
一起被使用以重建錯誤的資料單元。在重建之後,藉由移除填補序列,資料單元被限制於其原始大小。選項地,若所丟棄的填補序列沒有對應至已知的填補序列,則重建被考量為失敗。
於第五步驟55中,所重建的資料單元之FCS被評估。若重建為成功的,亦即,若FCS為有效的,則所重建的資料單元之酬載被轉送至較高層且在接收端的BAck記分板被標示為被成功地接收的。若重建為不成功的,則資料單元在接收端的BAck記分板被標示為非成功地接收的,且例如等待被再傳輸。
第12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錯誤的資料單元之重建的示意圖。此圖式將第11圖所顯示之方法的步驟53至55視覺化。於此實施例中,一個有效的同位單元P和兩個有效的資料單元D1和D2被使用以在錯誤的資料單元D3上重建。第一資料單元D1在第三資料單元D3被重建之前被填補以具有與第二資料單元D2相同之長度。
第13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接收設備2的更詳細實施例之示意圖。PHY層處理電路20經組構以執行藉由傳輸設備1之PHY層處理電路11所執行的處理之反向處理。其包含接收電路201和PHY層解碼(例如用於LDPC解碼)、解調變(例如用於OFDM解調變)及解映射(例如用於QPSK解映射)電路202。
MAC層處理電路21經組構以執行藉由傳輸設備1之MAC層處理電路10所執行的處理之反向處理。其包含選項的解除分配電路211、選項的解交錯器212、刪除偵測器213、解碼器214及資料單元收集點215,例如儲存器單元或資料介面以供輸出資料。
在同位單元編碼被MAC層處理電路10執行之前,預先決定的參數應為發話端和接收端所已知。此可被完成作為部份的發話端和接收端之間的BAck協定(亦即,交涉)或藉由評估接收端之同位能力資訊來完成。
發話端對於相同的接收端可基於不同的流量分類或優先順序而具有不同的冗餘規則。差別可藉由流量識別符(traffic identifier;TID)來完成。再者,若發話端(例如AP)伺服數個接收端(例如STA),則冗餘規則可為彼此不同的。換句話說,冗餘規則可為發話端位址、接收端位址、及/或TID之函數。此可包括對於下行鏈路(例如AP->STA)和上行鏈路(例如STA->AP)之不同的冗餘規則。
對於第一種情形,BAck協定藉由同位操作參數來延伸且在BAck對話的開始之前被執行。發話端藉由額外的區塊確認(additional back acknowledgement;ADDBA)請求和回應訊息交換來徵求與接收端的BAck協定。作為部份的此BAck協定,同位單元編碼參數被交涉且包括冗餘規則(函數
Figure 02_image099
)、交錯器組態、
Figure 02_image101
Figure 02_image103
及分配規則。發話端提出在ADDBA請求中的那些參數,而藉由接收端在ADDBA回應中所發出的參數被結合在一起。
在第二種情形中,發話端檢查接收端的能力。STA的能力在相關聯的處理之前或在處理的同時被宣傳。發話端不會執行沒有被接收端支援的任何同位單元編碼。(發話端所應用的)實際的同位規則被揭露於同位單元之標頭。
於一實施例中,以上所述的方案結合Back機制一起運作(例如第17圖中所示)。通常,BAck機制的操作沒有改變,除了以下所述以外:發話端維持記分板,其標示經發送的資料單元而非同位單元。接收端確認資料單元(而非同位單元)成功的接收。任何成功地重建的資料單元應被表示為被成功地接收。
然而,會有同位單元不足以重建所有的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於一區塊內之情形。於此情形中,根據一個實施例,資料單元經由BAck機制之再傳輸可被請求。由於先前接收的同位資訊已界定在N個資料單元之間的關係,故僅需要少數資料單元之再傳輸。僅請求同位單元的重建能力有符合或超過之許多資料單元是足夠的。此係顯示於第14圖中,顯示賦能刪除之修正的根據本揭露之範例資料流程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關於發話端要決定同位單元適當的量或要採用的同位規則,其需要有關發話端和接收端之間的通道條件之資訊的交換或協定。因為這個原因,BAck應包括資料單元的重建之前及/或之後有關PER之資訊。在目前的同位規則不適當的情況下,發話端或接收端可在目前的(舊的)協定的拆卸之後建立新的BAck協定(選項地)。
第7和12圖顯示的同位單元之產生和解碼假設二進制冗餘規則,亦即,總和以模數(modulo)2來完成,其可藉由資料單元之各位元的XOR連接來實現(半加器硬體結構)。其對於
Figure 02_image105
會有資料單元可被重建的數量小於
Figure 02_image107
的缺點。
為了克服此缺點,非二進制冗餘規則可被應用於第15圖中所示的另一實施例,其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同位資料單元之產生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根據此實施例,各資料單元被分成
Figure 02_image109
個位元之連續的且非重疊的群組或字元。各字元被解譯為整數且不同的資料單元之字元經由正常的相加(summation)來結合以形成同位單元。由於一般的相加被完成,表示同位單元字元的整數數量之位元的數量具有較大的大小,亦即,需要更多位元來表示。假設各具有
Figure 02_image111
位元的
Figure 02_image113
個字元之相加導致大小
Figure 02_image115
個位元之同位資料字元。同樣的,相較於在二進制情形中之半加器結構,對於非二進制操作會需要全加器硬體結構。原則上,
Figure 02_image117
的任何選擇可被想像,但
Figure 02_image119
=
Figure 02_image121
是對於實現為合理的。較大的
Figure 02_image123
是保持同位單元之酬載成長較小所需要的。
二進制同位編碼和解碼的範例係說明如下。
Figure 02_image125
=
Figure 02_image127
個相同長度的資料單元應被
Figure 02_image129
個同位單元所保護。範例冗餘規則為
Figure 02_image131
根據
Figure 02_image133
=
Figure 02_image135
之編碼處理給定
Figure 02_image137
Figure 02_image139
Figure 02_image141
。發話端發送
Figure 02_image143
,亦即,交錯器實現在一聚合中發送的單一並置。
兩個刪除型樣之重建係舉例說明如下。 i. 假設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145
Figure 02_image147
及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149
被錯誤地接收。解碼器可重建
Figure 02_image151
Figure 02_image153
。同位單元
Figure 02_image155
不需要重建且可被丟棄。 ii. 假設資料單元
Figure 02_image157
Figure 02_image159
、及
Figure 02_image161
被錯誤地接收。解碼器可重建
Figure 02_image163
Figure 02_image165
、及
Figure 02_image167
,其需要迭代方案,亦即,經重建的資料單元被再使用以重建其他資料單元。
在WLAN技術中,資料單元被考量為MPDU,使用者資料訊框為MSDU或A-MSDU。多於一個MPDU (= MSDU或A-MSDU)被聚合至A-MPDU。於PHY層上,MPDU或A-MPDU被發送於PPDU中。數個MPDU或A-MPDU可被發送於A-PPDU中。於A-PPDU中,PHY層對於此聚合中之各PPDU可被不同地組構(例如不同的編碼或調變)。第16圖給出WLAN中聚合機制之概觀。A-PPDU機制僅可用於60GHz WLAN (802.11ad/ay)。再者,第3圖顯示於WLAN之較低的MAC層所提出的刪除編碼之位置。
關於WLAN,以下規則應對於同位區塊保持(見第5圖)。那些規則允許簡單的接收器實現同時保持低度限制。 - 同位區塊開始於資料單元聚合(A-MPDU)之開始。 - 同位區塊結束於資料單元聚合(A-MPDU)之結束。 - 同位區塊不會延伸超過多重資料單元聚合,除非其為在PHY層上之聚合(A-PPDU)。 - (選項的)管理和控制訊框並非用以分開同位區塊且並非被考量用於同位單元之計算。
第17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方法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此圖式給出BAck機制的概觀,包括三個階段:(a)設定、(b)一般操作、及(c)拆卸。同位單元組態和BAck對話性質在階段(a)被交涉,連同ADDBA請求之交換及在發話端和回應端之間的回應訊框。以上所述之操作發生於階段(b)。階段(c)終止BAck對話。
二進制冗餘規則(關於mod2加法)可包含:
Figure 02_image169
Figure 02_image171
任何
Figure 02_image173
之列和行可在沒有解碼效能損失的情況下進行排列。然而,第三(iii)
Figure 02_image173
需要被修改以保持鄰近的資料單元影響不同的同位資料單元而不改變解碼效能之性質。通常,P矩陣具有MxN的大小。
以上所述之冗餘規則已在二進制制度(亦即,mod2加法)中對於解碼效能被最佳化。除了(iii)以外,那些規則賦能接收器在任意位置重建最大數量的刪除。對於M=1,所有的單一刪除可被重建。對於M=2,所有的單一刪除和75至80%(依據N)的所有雙刪除可在任意位置被重建。對於M=3,所有的單一刪除、所有的雙刪除及83至85%(依據N)的所有三刪除可在任意位置被重建。相反的,冗餘規則(iii)可重建所有的單一和所有的鄰近雙刪除。然而,由於雙刪除在任意位置重建能力的缺乏,僅56至67%(依據N)的所有雙刪除可在任意位置被重建。因此,冗餘規則的最佳選擇包括考慮經常刪除型樣。
來自範例(i)之同位檢查矩陣P在所有的N個資料單元當中執行單一同位檢查(SPC)(一個位元接著一個位元,亦即,在第15圖中,對於各行,一個同位位元以mod-2檢查總和(對於二進制碼)被垂直地計算)。因此,同位規則為單一同位檢查規則,產生一個(M=1)同位單元。依此同位規則,剛好一個刪除可被修正(此處之刪除意指一個經刪除的資料單元)。
通常,要修正至少t 個刪除,會需要一之代碼,其具有最小漢明距離dmin =t +1 (已從編碼理論得知)。舉例來說,要修正t = 2個刪除,則需要 dmin = 3。此可藉由漢明碼(沒有彈性的,由於其僅存在於某些設定的M和N)或藉由BCH碼(及可能的其他碼)被達成。
對於想要的情境,另一解決辦法有可能修正兩個刪除。由於一個FEC字元(來自PHY層)通常包含兩個鄰近的資料單元(亦即,PHY資源和MAC區塊之間沒有嚴格的耦接,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形中,FEC字元不是剛好結束於一個資料單元之結束),一個錯誤的FEC字元會影響在兩個鄰近的資料單元中之刪除。此情境係說明如上,且詳細顯示於第9和10圖。
第7圖中之列對於資料單元可從上到下表示為1, 2 …, N-1(每一個資料單元為一列)。接著,兩個鄰近的資料單元將總是位於一個偶數列和一個奇數列數字。因此,來自範例(iii)之矩陣將允許修正兩個鄰近的刪除。此矩陣對應至產生兩個(M=2)同位單元之同位規則,其中第一個同位單元為在所有偶數的資料單元中之單一同位檢查,而第二個同位單元為在所有奇數的資料單元中之單一同位檢查。此同位規則僅具有dmin = 2,但仍允許修正兩個刪除:經刪除的偶數的資料單元可藉由其他(經修正的)資料單元連同偶數的單一同位檢查(SPC)檢查總和而被重建且奇數的資料單元可藉由所有其他(經修正的)資料單元連同奇數的SPC檢查總和而相應地被重建。若僅一個刪除被偵測(對於巧合的情形,其中一個FEC字元結束在一個資料單元之邊界處),則偶數的和奇數的SPC之總和產生所有列之SPC,亦即,與來自範例(i)的矩陣之相同的結果。因此,此編碼有助於以最小開銷輕易地修正一或二個刪除。此可藉由同位矩陣
Figure 02_image176
(iii)來達成,其中上層列形成所有偶數的項目之modulo-2總和,同時下層列形成所有奇數的項目之modulo-2總和。
以上所述之範例假設線性代碼,其可經由矩陣乘法而產生。再者,範例假設系統性代碼,其中產生器矩陣除了同位矩陣以外還包括單位矩陣(要複製未編碼的位元至碼字),界定同位位元如何產生。對於更一般的情形,代碼亦可為非系統性的(未編碼的位元非部份之碼字)及/或非線性的(碼字非由線性代數所產生,而是由其他手段,例如查找表)。
總而言之,所提出的同位編碼為處理刪除之進一步的代碼(另一FEC)。原始資料單元(包含CRC(FCS))為PHY層上編碼的FEC(例如LDPC)且藉由同位單元來保護。原始同位單元包含第二個FEC同位資訊作為酬載以在FEC和CRC解碼之後進一步保護資料單元。原始同位單元藉由於PHY層上之CRC(FCS)和FEC(例如LDPC)而被保護。
同位單元為藉由第二個FEC編碼器所產生的資料單元。同位單元總是在經由BAck協定被交涉之後被包括於傳輸流中,除非新的BAck協定被完成。對於第二個FEC之操作,提供一些統計資訊(例如第二個FEC之前及/或之後的PER)是有用的。
BAck行為沒有改變,除了BAck記分板在刪除修正之後(例如在MPDU刪除修正之後的BAck記分板之狀態)。再者,同位單元未被確認,意指其無法被再發送。換句話說,802.11標準和修正中所界定之BACK程序的差異(直至802.11ax, 802.11ay)可包括 i)未被確認的同位單元 ii)並非所有的經錯誤地接收的資料單元會被再發送 iii)記分板是在刪除修正之後(例如在MPDU刪除修正之後的BAck記分板之狀態)。
執行於MAC層上之刪除保護的動機為: - 資料單元之序號已為可用的(沒有需要於較高層增加序號資料); - 用於重建之序號控制已為可用的(沒有需要實現任何重建規則、於較高層之錯誤處理、或緩衝器控制); - 刪除編碼與BAck機制緊密結合在一起,亦即,不可修正的刪除被利用高優先順序和低延遲時間而再發送(較高層無法這樣做;較高層BAck會被當作一般低優先順序資料來對待;較高層必須接受資料如同為,沒有低延遲時間的機會來要求再傳輸)。
本揭露提供一或多個以下優點:低延遲時間資料通訊、低殘留的封包錯誤率、較少再傳輸、提昇於多重使用者情境下的效能,例如多點播送、廣播、MU-MIMO)、及WLAN之BAck機制中的無縫整合。
因此,之前的討論僅揭露及描述本揭露之例示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了解的是,本揭露可在不偏離其精神或基本特性的情形下被具體化於其他特定的形式。相應地,本揭露之揭露意欲為例示的,而非限制本揭露之範疇以及其他申請專利範圍。包含此處技術之任何可輕易識別的改變之揭露部份地界定前述的要求的用語之範疇,使得沒有發明的標的係貢獻於大眾。
於申請專利範圍中,用語「包含(comprising)」並非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且不定冠詞「一(a或an)」並沒有排除複數個。單一元件或其他單元可實現列舉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數個項目的功能。某些測量被列舉於彼此不同的附屬請求項之僅僅的事實並不表示這些測量的結合無法被使用而為有益的。此處所使用之用語「A和B中之一或多者」通常應被了解為i) A或ii) B或iii) A和B。
在本揭露之實施例已被說明為藉由軟體控制的資料處理設備被實現(至少部份)的意義上,將了解的是,非暫態機器可讀取的媒體載有此軟體,例如光碟、磁碟、半導體記憶體或諸如此類,亦被考量以代表本揭露之實施例。再者,此軟體亦可以其他形式來散佈,例如經由網際網路或其他有線或無線電信系統。
所揭露的裝置、設備及系統之元件可藉由對應的硬體及/或軟體元件(例如專用的電路)來實現。電路為包括傳統電路元件之電子組件、包括應用特定積體電路、標準積體電路之積體電路、應用特定標準產品、和場可程式閘極陣列之結構性組合。再者,電路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圖形處理單元、及微處理器,其根據軟體代碼被程式化或組構。雖然電路包括以上所述的硬體執行軟體,電路不包括純軟體。
以下列出本揭露的標的之進一步實施例: 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傳輸設備,該傳輸設備包含: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在一接收器設備中的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根據一同位規則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經組構以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及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2.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將該等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該等M個同位資料單元之前藉由填補資料以具有相同長度來對該等N個資料單元進行填補。 3. 如實施例2中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交錯,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經交錯的資料單元與該等同位單元形成該MAC層資料流。 4.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分配該等資料單元和該MAC層資料流之該等同位單元至不同的PHY層資源,例如不同的頻率及/或藉由波束形成及/或空間隔離及/或極化多工器所產生的空間流。 5.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對該等N個資料單元實施二進制編碼(包括填補且需要固定的大小)或非二進制編碼(提供可變的大小及更多錯誤修正)以產生該等M個同位單元。 6.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一資料單元包含: 一資料標頭,包含一或多個有關資料單元之類型、傳輸設備與接收設備位址、表示該資料單元之持續時間的持續時間資訊以及該資料單元之序號的資訊, 包含該酬載資料之一酬載部份,該酬載資料包括使用者資料、管理資料及控制資料中之一或多者,及 一訊框檢查序列,包含除了該訊框檢查序列以外之該等資料單元的一檢查總和。 7.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一同位資料單元包含: 一同位標頭,包含識別該同位單元之一識別符、該同位單元之長度及/或總計N個資料單元之長度及/或該同位區塊之長度、傳輸設備與接收設備位址、表示所實施的同位規則之同位資訊及表示該同位單元之索引的同位序列資訊中之一或多者, 一同位酬載部份,包含該同位資料,及 一同位訊框檢查序列,包含除了該訊框檢查序列以外之該同位單元的一檢查總和。 8.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兩個隨後的資料單元之間及/或在兩個隨後的同位單元之間及/或在兩個隨後的同位區塊之間安排一定界符。 9. 如實施例8中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資訊加入至該等定界符中,其表示該隨後的單元是否為一資料單元或一同位單元及/或該隨後的單元是否為新的同位區塊之開始。 10. 如任何之前實施例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傳輸設備經組構以符合該接收設備或於該同位規則上將N與M的數量及交錯器組態通知該接收設備,或經組構以藉由評估該接收設備之能力來決定之。 1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傳輸方法,該傳輸方法包含: MAC層處理步驟,包括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使得在一接收器設備中的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根據一同位規則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及 PHY層處理步驟,包括在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12.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接收設備,該接收設備包含: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之位元,及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該MAC層資料流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經組構以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經組構以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 13. 如實施例12中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重建錯誤的資料單元之前藉由填補資料以具有相同長度來對該等無誤資料單元進行填補及經組構以在重建該錯誤的資料單元之後從該等無誤資料單元中移除該填補資料。 14. 如實施例12或13中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該等資料單元與該等同位單元從PHY層資源解除分配至該MAC層資料流。 15. 如實施例12至14中任一者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實施二進制解碼或非二進制解碼以重建一錯誤的資料單元。 16. 如實施例12至15中任一者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該錯誤的資料單元無法藉由使用該等M個同位資料單元而被重建的情況下,發送再傳輸一錯誤的資料單元之一請求。 17. 如實施例12至16中任一者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執行一連串的資料單元之區塊確認,其中該等資料單元僅被確認及/或其中有關在重建之後各資料單元之刪除的狀態之資訊被包括於該確認中及/或其中有關在重建之前及/或在重建之前與之後一資料單元錯誤率的資訊被包括於該確認中。 18. 如實施例12至17中任一者所界定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執行循環比對區塊確認及/或經組構以僅在請求之後藉由一傳輸設備來提供一區塊確認。 19.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接收方法,該接收方法包含: PHY層處理步驟,包括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之位元,及 MAC層處理步驟,從該MAC層資料流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則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 20.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儲存一電腦程式產品於其中,該電腦程式產品被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如實施例11或19所述之方法被執行。 21. 一種電腦程式,包含當該電腦程式被執行於一電腦時用以造成該電腦執行根據實施例11或19之方法的步驟之程式代碼手段。 22.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者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同位規則為單一同位檢查規則且經組構以產生一個同位單元。 23.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者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同位規則經組構以產生兩個同位單元,其中第一個同位單元為在所有偶數的資料單元中之單一同位檢查,而第二個同位單元為在所有奇數的資料單元中之單一同位檢查。 24.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者所界定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同位規則為使用以下同位矩陣之其中一者的二進制規則:
Figure 02_image178
Figure 02_image180
25. 如實施例18所界定之接收設備,其中該區塊確認關於其他接收設備之區塊確認為時間交錯的及/或頻率交錯的及/或空間交錯的。 26. 如實施例17或18界定之接收設備,其中該區塊確認包括較經接收的錯誤的資料單元之數量少之再傳輸的請求。
1:傳輸設備 2:接收設備 10:MAC層處理電路 11:PHY層處理電路 20:PHY層處理電路 21:MAC層處理電路 30:輸入資料 31:MAC層資料流 32:PHY層資料流 33:MAC層資料流 34:輸出資料 40:流程圖 41:第一步驟 42:第二步驟 43:第三步驟 44:第四步驟 45:第五步驟 50:流程圖 51:第一步驟 52:第二步驟 53:第三步驟 54:第四步驟 55:第五步驟 101:資料單元來源 102:填補電路 103:MAC層編碼器 104:交錯器 105:分配電路 111:編碼、調變及映射電路 112:傳輸電路 201:接收電路 202:PHY層解碼、解調變及解映射電路 211:解除分配電路 212:解交錯器 213:刪除偵測器 214:解碼器 215:資料單元收集點 CW:碼字 D:資料單元 D1:第一資料單元 D2:第二資料單元 D3:第三資料單元 DEL:定界符 DH:標頭 FCS:訊框檢查序列 I:資訊資料 P:同位單元 PH:標頭 R:同位/冗餘資料 SN 1:序號 SN N+1:序號 SN2:序號 SNN:序號
本揭露及其伴隨的許多優點之更完整的說明將被輕易的獲得,當將有關所附圖式納入考量時藉由參照以下詳細說明,其將更容易被了解,其中: 第1圖顯示賦能錯誤的修正之傳統資料流的示意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傳輸設備和接收設備的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圖顯示圖示在MAC層上所提出的編碼之位置的示意圖, 第4圖顯示賦能刪除之修正的根據本揭露之範例資料流程(data flow)的示意圖, 第5圖顯示藉由賦能刪除之修正的傳統資料流程所使用的同位區塊之示意圖, 第6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MAC層編碼的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7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同位單元之產生的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8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傳輸設備的更詳細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9圖顯示圖示資料單元和同位單元於PHY層碼字的分配之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10圖顯示圖示於第9圖所示之分配方案的錯誤行為之示意圖, 第11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MAC層解碼的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12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錯誤的資料單元之重建的示意圖, 第13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接收設備的更詳細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4圖顯示賦能刪除之修正的根據本揭露之範例資料流程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5圖顯示圖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的同位資料單元之產生的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6圖顯示圖示WLAN中之聚合機制的示意圖,及 第17圖顯示圖示使用區塊確認協定、操作及拆卸之根據本揭露的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1:傳輸設備
2:接收設備
10:MAC層處理電路
11:PHY層處理電路
20:PHY層處理電路
21:MAC層處理電路
30:輸入資料
31:MAC層資料流
32:PHY層資料流
33:MAC層資料流
34:輸出資料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傳輸設備,該傳輸設備包含: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在一接收器設備中的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根據一同位規則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經組構以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及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將該等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該等M個同位資料單元之前藉由填補資料以具有相同長度來對該等N個資料單元進行填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交錯,及經組構以從該等經交錯的資料單元與該等同位單元形成該MAC層資料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該MAC層資料流之該等資料單元與該等同位單元分配至不同的PHY層資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對該等N個資料單元實施二進制編碼或非二進制編碼以產生該等M個同位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一資料單元包含: 一資料標頭,包含一或多個有關資料單元之類型、傳輸設備與接收設備位址、表示該資料單元之持續時間的持續時間資訊以及該資料單元之序號的資訊, 包含該酬載資料之一酬載部份,該酬載資料包括使用者資料、管理資料及控制資料中之一或多者,及 一訊框檢查序列,包含除了該訊框檢查序列以外之該等資料單元的一檢查總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一同位單元包含: 一同位標頭,包含識別該同位單元之一識別符、該同位單元之長度及/或總計N個資料單元之長度及/或該同位區塊之長度、傳輸設備與接收設備位址、表示所實施的同位規則之同位資訊及表示該同位單元之索引的同位序列資訊中之一或多者, 一同位酬載部份,包含該同位資料,及 一同位訊框檢查序列,包含除了該訊框檢查序列以外之該同位單元的一檢查總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兩個隨後的資料單元之間及/或在兩個隨後的同位單元之間及/或在兩個隨後的同位區塊之間安排一定界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資訊加入至該等定界符中,其表示該隨後的單元是否為一資料單元或一同位單元及/或該隨後的單元是否為新的同位區塊之開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傳輸設備, 其中該傳輸設備經組構以符合該接收設備或於該同位規則上將N與M的數量及交錯器組態通知該接收設備,或經組構以藉由評估該接收設備之能力來決定之。
  11.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傳輸方法,該傳輸方法包含: MAC層處理步驟,包括在MAC層上將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編碼成為各包含同位資料之M個同位單元,其使得在一接收器設備中的該等N個資料單元當中的一或多個錯誤的資料單元根據一同位規則重建,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表示一同位區塊,及從該等資料單元與該同位區塊之該等同位單元形成MAC層資料流,及 PHY層處理步驟,包括在PHY層上將該MAC層資料流之位元編碼成為一代碼之碼字及從該等碼字形成PHY層資料流。
  12.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接收設備,該接收設備包含: PHY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經組構以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之位元,及 MAC層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從該MAC層資料流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經組構以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經組構以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經正確地接收的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重建錯誤的資料單元之前藉由填補資料以具有相同長度來對該等無誤資料單元進行填補及經組構以在重建該錯誤的資料單元之後從該等無誤資料單元中移除該填補資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將該等資料單元與該等同位單元從PHY層資源解除分配至該MAC層資料流。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實施二進制解碼或非二進制解碼以重建一錯誤的資料單元。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在該錯誤的資料單元無法藉由使用該等M個同位資料單元而被重建的情況下,發送再傳輸一錯誤的資料單元之一請求。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執行一連串的資料單元之區塊確認,其中該等資料單元僅被確認及/或其中有關在重建之後各資料單元之刪除的狀態之資訊被包括於該確認中及/或其中有關在重建之前及/或在重建之前與之後一資料單元錯誤率的資訊被包括於該確認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收設備, 其中該MAC層處理電路進一步經組構以僅在請求之後藉由一傳輸設備來提供一區塊確認。
  19. 一種用於一通訊系統之接收方法,該接收方法包含: PHY層處理步驟,包括從所接收的PHY層資料流中得到一代碼之碼字,及在PHY層上將該等碼字解碼成為MAC層資料流之位元,及 MAC層處理步驟,從該MAC層資料流中得到各包含酬載資料之N個資料單元與各包含同位資料之對應的M個同位單元,該等N個資料單元與該等M個同位單元形成一同位區塊,偵測於該等N個資料單元中之刪除,及若一刪除已在一或多個資料單元中被偵測,則根據一同位規則藉由使用同位單元在MAC層上重建一或多個資料單元。
  20.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儲存一電腦程式產品於其中,該電腦程式產品被一處理器執行時,致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9項所述之方法被執行。
TW108124477A 2018-08-03 2019-07-11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TWI757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87250.8 2018-08-03
EP18187250 2018-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1710A true TW202011710A (zh) 2020-03-16
TWI757609B TWI757609B (zh) 2022-03-11

Family

ID=6340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477A TWI757609B (zh) 2018-08-03 2019-07-11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52284A1 (zh)
EP (1) EP3830989A1 (zh)
TW (1) TWI757609B (zh)
WO (1) WO20200257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4732B (zh) * 2020-10-20 2022-11-21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利用harq使能資料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US11936480B2 (en) 2019-10-23 2024-03-1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RQ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967973B2 (en) 2021-05-06 2024-04-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ow overhead transition encoding cod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4859B2 (en) 2020-10-15 2022-08-2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hysical layer low-latency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11889311B2 (en) * 2020-12-18 2024-01-30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RF repeater and method for semantic-less retransmis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7933B (en) * 2000-10-10 2002-10-23 F Secure Oyj Encryption
US8009696B2 (en) * 2004-08-06 2011-08-30 Ipeak Network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accelerated throughput
US7996746B2 (en) * 2004-10-12 2011-08-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tructur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US8190796B2 (en) * 2004-11-02 2012-05-29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Hardware supported peripheral component memory alignment method
US8638714B2 (en) * 2006-01-04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channel switching in a multimedia broadcast system
US20070180349A1 (en) * 2006-01-31 2007-08-02 Jacobsen Eric A Techniques for u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layered protection applications
KR101119111B1 (ko) * 2006-05-04 2012-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dpc 부호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KR101154995B1 (ko) * 2006-07-14 2012-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Ldpc 부호화를 수행하는 방법
US20080155372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Radiospire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error indication performance in systems with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7889707B2 (en) * 2007-10-02 2011-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with block code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01488827B (zh) * 2008-01-14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报错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260266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 alternatives to the reed-solomon outer code
US8976876B2 (en) * 2010-10-25 2015-03-10 Lsi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sector sizes
EP2525495A1 (en) * 2011-05-18 2012-11-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Bit-interleaved coding and modulation (BICM) with quasi-cyclic LDPC codes
KR102027916B1 (ko) * 2012-02-27 2019-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순방향 오류정정스킴을 사용하는 패킷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DE102012023395A1 (de) * 2012-11-29 2014-06-05 Eads Deutschland Gmbh Schnittstelle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tauschen von Nutzdaten
US9654250B2 (en) * 2014-11-10 2017-05-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ding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formation in 66-bit code
US10567008B2 (en) * 2015-07-02 2020-02-18 Apple Inc. Stopping criteria for turbo decoder
US9959168B2 (en) * 2016-03-04 2018-05-01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ECC and RAID-type decoding
JP2019515588A (ja) * 2016-05-11 2019-06-06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進化型外部符号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264610A1 (en) * 2016-06-27 2018-01-03 Alcatel Lucent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with variable coding rate
US10097314B2 (en) * 2016-07-17 2018-10-09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transmission encoded according to a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JP6974493B2 (ja) * 2017-03-30 2021-12-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Lg Electronics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ldpc符号のパリティ検査行列に基づいて符号化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端末
JP7357541B2 (ja) * 2017-04-20 2023-10-06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ポーラ符号のための動的凍結ビットおよび誤り検出
US10621035B2 (en) * 2017-10-18 2020-04-1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rrecting data errors in memory devices
US11271856B2 (en) * 2018-05-18 2022-03-08 Intel Corporation Concept for segmenting an application buffer into data packets
US10606697B2 (en) * 2018-06-21 2020-03-31 Goke Us Research Laborator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ata recovery in data storage systems
US11196512B2 (en) * 2018-06-29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WO2020028801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Burlywood, Inc. Error correction with scatter-gather list data manag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36480B2 (en) 2019-10-23 2024-03-1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RQ in a wireless network
TWI784732B (zh) * 2020-10-20 2022-11-21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利用harq使能資料傳輸的方法及裝置
US11967973B2 (en) 2021-05-06 2024-04-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ow overhead transition encoding c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0989A1 (en) 2021-06-09
WO2020025768A1 (en) 2020-02-06
TWI757609B (zh) 2022-03-11
US20210152284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7609B (zh) 用於通訊的傳輸設備和方法、接收設備和方法
US11742984B2 (en) Transmitting method with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AU727898B2 (en) Error detection scheme for ARQ systems
JP4703310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551571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638650B1 (en) Packet-level erasure protection coding in aggregated packet transmissions
US9288010B2 (en) Universal file delivery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and bundled file delivery services
US8429503B2 (en) En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JP5349480B2 (ja) 複数の巡回冗長検査(crc)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320584B2 (ja) 多重層巡回冗長検査コード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装置
WO2015196551A1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472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4517534A (ja) パケット・チャネルを介する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のための方法
EP2137863B1 (en) Multiple packet source acknowledgement
US2018019855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and device
US10498496B2 (en)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
US10886949B2 (en) Forward error control coding
US2021007555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harq for wi-fi
KR101531502B1 (ko) 오류제어방법
US20230208555A1 (en) Permutated extension and shortene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O2020238845A1 (zh)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205001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JP2022146130A (ja) 送信サーバ、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801815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GB2489280A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