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4629A -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4629A
TW202004629A TW107142696A TW107142696A TW202004629A TW 202004629 A TW202004629 A TW 202004629A TW 107142696 A TW107142696 A TW 107142696A TW 107142696 A TW107142696 A TW 107142696A TW 202004629 A TW202004629 A TW 2020046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chain
asset
anchor point
assets
blockchain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9725B (zh
Inventor
胡丹青
林森
張駿良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4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4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7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2Banking, e.g. interest calculation or account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220/00Business processing using crypto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56Financial cryptography, e.g. electronic payment or e-cash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該方法可以包括: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二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區塊鏈資產轉移,並使得資產轉移的數值關係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

Description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本說明書之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係關於終端之技術領域,更明確係相關於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在相關技術中,提出了通過區塊鏈網路實現資產轉移的解決方案。例如,在不同區塊鏈成員之間實施資產轉移,或者在同一區塊鏈成員的多個帳戶之間實施資產轉移等。其中,資產轉移可以由資產的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直接實施,也可以由付款方與收款方通過其他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而實施,這取決於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狀況。
有鑑於此,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第一態樣,提出了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包括: 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 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第二態樣,提出了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包括: 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的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 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第三態樣,提出了一種資產轉移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使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確定單元,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 發起單元,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第四態樣,提出了一種資產轉移裝置,包括: 建立單元,使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的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 發佈單元,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根據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第五態樣,提出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處理器; 用於儲存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 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實現如上述實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這裡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相關於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並不代表與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詳述的、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一些態樣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並不一定按照本說明書示出和描述的順序來執行相應方法的步驟。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驟可以比本說明書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單個步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能被分解為多個步驟進行描述;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多個步驟,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能被合併為單個步驟進行描述。 圖1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產轉移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2,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在一實施例中,本說明書中的“資產”可以包括任意類型,比如現金、證券、股票等,再比如設備、車輛、房產、貨物等,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資產轉移請求可由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發起;換言之,第一區塊鏈成員可以通過發起資產轉移請求,並基於本說明書的資產轉移方案,將自身在第一錨點處存放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為第二區塊鏈成員在第二錨點處存放的區塊鏈資產,並進而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譬如,由付款方向第一區塊鏈成員支付鏈外資產,第一區塊鏈成員向第二區塊鏈成員轉移相應的區塊鏈資產,而第二區塊鏈成員向收款方支付鏈外資產,最終相當於付款方向收款方支付了鏈外資產。 在一實施例中,資產轉移請求可由所述區塊鏈中的其他成員(比如第二區塊鏈成員)發起;換言之,由其他成員可以通過發起資產轉移請求,並基於本說明書的資產轉移方案,將第一區塊鏈在第一錨點處存放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為第二區塊鏈成員在第二錨點處存放的區塊鏈資產,並進而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 步驟104,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 在一實施例中,區塊鏈上可以包括若干區塊鏈節點,這些區塊鏈節點可以包括區塊鏈成員(或簡稱為成員,即member)和錨點(anchor)。其中,錨點的角色可以由區塊鏈成員來承擔,或者錨點可以與區塊鏈成員無關、即錨點的角色並不一定由區塊鏈成員承擔。 在一實施例中,區塊鏈成員可以為支持資產轉移服務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形式的組織或平臺等,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錨點用於對區塊鏈上的區塊鏈資產與區塊鏈之外的鏈外資產之間進行錨定,使得鏈外資產能夠通過錨點兌換為等價的區塊鏈資產,也可以將區塊鏈資產通過錨點兌換為等價的鏈外資產,從而實現區塊鏈資產與鏈外資產之間的一一映射。例如,區塊鏈成員可以將鏈外資產存放於錨點處,並獲取和持有該錨點在區塊鏈內對應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同時,區塊鏈成員之間還可以對持有的區塊鏈資產進行相互轉移,而各個區塊鏈成員對於各個錨點所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的持有情況及其變化情況可以被登記在區塊鏈的區塊鏈帳本上,以便於對區塊鏈資產的統一管理。 步驟106,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即atomic transaction)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在一實施例中,由於區塊鏈中採用統一的區塊鏈帳本,且該區塊鏈帳本登記了各個成員對各個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的持有情況,使得上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被發起後,可以基於該合約操作對第一區塊鏈成員、第二區塊鏈成員和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的區塊鏈餘額實現統一變化,實現了協同多家不同機構完成同一交易,並使得上述資產轉移操作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而無需在各個成員之間依次串行實施資產轉移,極大地提升了資產流轉效率,使得即時、准即時或接近即時的資產流轉成為可能。 在一實施例中,通過將資產轉移條件發佈於區塊鏈中,可以利用區塊鏈中的資訊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使得區塊鏈帳本中登記的資產轉移條件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可以被所有的區塊鏈成員及錨點所信賴,因而能夠作為轉帳、支付等各種資產轉移場景下的操作依據。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區塊鏈成員與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可能存在一個中繼區塊鏈成員,則第一區塊鏈成員為該中繼區塊鏈成員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第二區塊鏈成員為該中繼區塊鏈成員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其中第一區塊鏈成員與該中繼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該中繼區塊鏈成員與第二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因此,如果通過該中繼區塊鏈成員實現資產轉移,需要滿足該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如果第一區塊鏈成員將第一量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中繼區塊鏈成員,且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二量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二區塊鏈成員,那麼該第一量與第二量之間應當符合資產轉移條件所定義的數值關係。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區塊鏈成員與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可能存在多個中繼區塊鏈成員,比如第一區塊鏈成員-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二區塊鏈成員。對於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而言,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一區塊鏈成員、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對於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而言,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對於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而言,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為第二區塊鏈成員;第一區塊鏈成員和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和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和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三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和第二區塊鏈成員均持有第四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其中,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和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可以分別發佈相應的資產轉移條件,比如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第一資產轉移條件、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第二資產轉移條件、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第三資產轉移條件,其中分別包含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和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所定義的數值關係。因此,如果通過上述中繼區塊鏈成員實現資產轉移,需要滿足相應的第一資產轉移條件、第二資產轉移條件和第三資產轉移條件: 如果第一區塊鏈成員將第一量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且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二量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那麼該第一量與第二量之間應當符合第一資產轉移條件所定義的數值關係; 如果第一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二量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且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三量的由第三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那麼該第二量與第三量之間應當符合第二資產轉移條件所定義的數值關係; 如果第二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三量的由第三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且第三中繼區塊鏈成員將第四量的由第四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轉移給第二區塊鏈成員,那麼該第三量與第四量之間應當符合第三資產轉移條件所定義的數值關係。 類似地,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能存在其他數量的中繼區塊鏈成員,通過獲取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所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並確保資產轉移過程中滿足這些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即可確保資產轉移順利完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可以包括:所述轉出資產與所述轉入資產的量之比為預設比率。例如,通過設定轉出資產與轉入資產的量之比為99.90%,表明中繼區塊鏈成員在資產轉移過程中需要收取資產總額0.10%的費用;當然,中繼區塊鏈成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該預設比率進行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的量比所述轉入資產的量減少預設數值。例如,通過設定轉出資產的量比轉入資產的量減少100元,表明中繼區塊鏈成員在資產轉移過程中需要收取100/筆的費用;當然,中繼區塊鏈成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該預設數值進行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與下述維度中至少之一相關:所述轉入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第一錨點與所述第二錨點是否為相同錨點、所述第一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二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一量所處的數值範圍、所述付款方所屬的類別、所述收款方所屬的類別。換言之,中繼區塊鏈成員可以對上述一種或多種維度進行組合、形成相應的若干資產轉移場景,並針對不同資產轉移場景設定相應的資產轉移條件(不同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可以單獨設定、互不干擾),從而在不同場景下收取不同額度的資產轉移費用。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不同、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相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之間實施資產轉移的流動性費用。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為同一錨點、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不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該錨點處實施資產兌換的匯率。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不同、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不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之間實施資產轉移的流動性費用和匯率。 在一實施例中,本說明書的資產轉移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資產轉移場景,比如境內資產轉移、跨境資產轉移等,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在一實施例中,本說明書相關的區塊鏈可以為聯盟鏈,且參與資產轉移的各個成員為該聯盟鏈的聯盟成員,而該聯盟鏈還可以包含更多的其他聯盟成員,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圖2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資產轉移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2,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的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不同、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相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之間實施資產轉移的流動性費用。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為同一錨點、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不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該錨點處實施資產兌換的匯率。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不同、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不同時,資產轉移條件相當於設定了在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之間實施資產轉移的流動性費用和匯率。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與下述維度中至少之一相關:所述轉入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第一錨點與所述第二錨點是否為相同錨點、所述第一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二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一量所處的數值範圍、所述付款方所屬的類別、所述收款方所屬的類別。換言之,中繼區塊鏈成員可以對上述一種或多種維度進行組合、形成相應的若干資產轉移場景,並針對不同資產轉移場景設定相應的資產轉移條件(不同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可以單獨設定、互不干擾),從而在不同場景下收取不同額度的資產轉移費用。 步驟204,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在一實施例中,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可以建立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用於實現第一錨點與第二錨點之間的資產轉移操作;其中,所述預設條件包括: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不小於第一預設量、以確保該區塊鏈成員有足夠的量用於從第二錨點轉出資產,且所述區塊鏈成員針對所述第一錨點的剩餘可轉入額度不小於第二預設量、以確保該區塊鏈成員能夠接收足夠量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資產。 其中,根據區塊鏈成員對第一錨點的信任程度,可以針對第一錨點設定相應的最大可信資產額度:當最大可信資產額度越高時,表明區塊鏈成員對該第一錨點的信任程度越大,即區塊鏈成員相信該第一錨點能夠將該最大可信資產額度的區塊鏈資產兌換為鏈外資產。而根據區塊鏈成員對第一錨點設定的最大可信資產額度、區塊鏈成員已經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的量,可以確定相應的剩餘可轉入額度(即最大可信資產額度與已持有的區塊鏈資產的量之差)。類似地,區塊鏈成員也可以對第二錨點或其他錨點設定相應的最大可信資產額度,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指出的是:以第一錨點為例。當第一錨點支持多種資產類型時,區塊鏈成員可以分別針對各種資產類型設定相應的最大可信資產額度;以及,區塊鏈成員還可以針對該第一錨點設定相應的最大可信資產總額度,從而分別通過各種資產類型對應的最大可信資產額度和所有資產類型對應的最大可信資產總額度,實現可靠的資產管理。 在一實施例中,隨著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第一錨點、第二錨點發行的資產變化,該區塊鏈成員持有的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區塊鏈資產可能在滿足預設條件與不滿足預設條件之間發生反復變化;其中,當從滿足預設條件變化為不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可以將所述資產轉移條件設為失效狀態、使得區塊鏈成員無法基於該資產轉移條件實施相應的資產轉移操作,以及當從不滿足預設條件變化為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可以將所述資產轉移條件設為有效狀態、使得區塊鏈成員能夠基於該資產轉移條件實施相應的資產轉移操作。 為了便於理解,下面以“匯款”過程為例,對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圖3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匯款場景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假定第三方支付平臺在A處運營有錢包1、在B處運營有錢包2,其中A處的使用者1在錢包1開設有客戶資金帳戶1、B處的使用者2在錢包2開設有客戶資金帳戶2,基於本說明書的資金流轉方案可以在使用者1與使用者2之間實現快速匯款。 在一實施例中,假定如圖3所示的錢包1、錢包2與銀行1、銀行2、銀行3等均為同一區塊鏈的成員(member),而該區塊鏈中可以包括如圖3所示的錨點1、錨點2、錨點3等若干錨點。其中,錨點的角色可以由成員承擔,比如圖3中的錨點1~錨點3分別對應於上述的銀行1~銀行3,當然成員可以不承擔錨點的角色、而錨點也並不一定為成員,即成員與錨點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對應關係。錢包1~2和銀行1~3等成員、錨點1~3等均為區塊鏈中的節點,這些節點實現該區塊鏈內的分散式記帳。 為了通過區塊鏈內的各個成員實現使用者1與使用者2之間的匯款,錢包1~2、銀行1~3等需要預先加入對應於“匯款”服務的合約,比如此處稱之為匯款合約。每一成員均可以在各個錨點處存放任意量的資金,而相應的錨點可以在區塊鏈中發行對應的區塊鏈資產,並由存放該資金的成員持有該區塊鏈資產,以構成該成員的區塊鏈餘額;例如,當錢包1在錨點1處存放1000元鏈外資產後,錨點1可以發行1000元的區塊鏈資產,並由錢包1持有該1000元的區塊鏈資產。同時,不同成員之間可以對持有的區塊鏈資產進行轉移,比如銀行1雖然僅在錨點2處存放了1000元鏈外資產,但是銀行1從銀行2或其他成員處獲得了錨點2發行的1000元區塊鏈資產,因而銀行1實際上可以持有由錨點2發行的2000元的區塊鏈資產。假定錢包1持有的區塊鏈餘額為由錨點1發行的1000元區塊鏈資產,銀行1持有的區塊鏈餘額為由錨點2發行的2000元區塊鏈資產,銀行2持有的區塊鏈餘額為由錨點1發行的1000元區塊鏈資產、由錨點2發行的1000元區塊鏈資產、由錨點3發行的3000元區塊鏈資產,銀行3持有的區塊鏈餘額為由錨點3發行的1000元區塊鏈資產等;在加入匯款合約後,各個成員將受到該匯款合約的約束,使得每一成員持有的區塊鏈餘額均被登記於區塊鏈的區塊鏈帳本中。區塊鏈由多個記帳節點(一般大於四個)維護一個統一的分散式帳本,帳本上記錄各個成員持有的區塊鏈餘額的情況;記帳節點通過節點間廣播和共識算法使得所有節點處記錄的帳本內容一致、均為區塊鏈內的全量記帳資訊,因而可以認為區塊鏈中所有節點採用了統一的帳本、即上述的區塊鏈帳本。由於區塊鏈中的資訊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使得區塊鏈帳本中登記的資訊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可以被所有成員及錨點所信賴,因而能夠作為轉帳、支付等各種資金流轉場景下的操作依據。 同時,各個成員需要在區塊鏈帳本中記錄自身對各個錨點的信任情況,以用於後續的路由確定過程中。比如圖3所示,雖然錢包2並未持有錨點3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但是由於錢包2將該錨點3設定為可信錨點,因而圖3中採用“區塊鏈餘額為0”的方式表達了該信任情況,表明錢包2願意接收錨點3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比如由其他成員匯入),而錨點1則可能屬於錢包2的不可信錨點,表明錢包2不願意接收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 在本說明書中,成員對於錨點的“信任”可以表現為:成員對錨點的信任程度越高時,允許持有該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的額度越高。例如,當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的額度為2000元時,表明銀行1認為持有該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不超過2000元的情況下,可以確定錨點1能夠對該區塊鏈資產進行兌換為鏈外資產,否則可能存在資產滅失風險。上述的“信任”可以被稱為trustline,比如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的額度為2000元,即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的trustline為2000元。其中,當同一錨點可以支持多種類型的資產時,成員可以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資產設定相應的trustline;例如,銀行1針對錨點1可以設定對應於港幣的trustline1為2000元,對應於美元的trustline2為1000元,不同的trustline之間相互獨立。當成員針對同一錨點設定了多個trustline時,這些trustline之間雖然相互獨立,但是可以受到一總額度的約束,從而分別通過各個trustline的獨立額度與總額度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暫不考慮多種資產的情況,而假定轉移的資產均為同一種貨幣。其中,錢包1僅針對錨點1設定了trustline-QB1-1=1500元,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了trustline-YH1-1=3000元、針對錨點2設定了trustline-YH1-2=2000元,銀行2針對錨點1設定了trustline-YH2-1=1200元、針對錨點2設定了trustline-YH2-2=1800元、針對錨點3設定了trustline-YH2-3=3500元,銀行3針對錨點2設定了trustline-YH3-2=1000元、針對錨點3設定了trustline-YH3-3=2000元,錢包2針對錨點2設定了trustline-QB2-2=3000元、針對錨點3設定了trustline-QB2-3=2000元。各個成員針對各個錨點設定的trustline被記錄於區塊鏈帳本中,以供需要時進行查詢並據此控制資產轉移。 同時,各個區塊鏈成員可以根據自身所希望支持的匯款場景,設定相應的匯款費用。以銀行1為例,銀行1分別在錨點1、錨點2處存放有區塊鏈餘額,則銀行1可以支持在錨點1與錨點2之間的匯款操作,並針對該匯款操作設定相應的匯款費用。假定銀行1希望支持從錨點1向錨點2的匯款操作,相當於錨點1可以接收款項、錨點2可以匯出款項,從而相當於從錨點1向錨點2實施了匯款;那麼,銀行1需要確保滿足下述條件: 1)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小於設定的trustline-YH1-1; 2)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大於0。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0<trustline-YH1-1、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2000>0,因而滿足上述的條件1)和條件2),可以設定相應的匯款費用,比如匯款費用為手續費=100元/筆。 類似地,銀行1可以設定從錨點2向錨點1實施匯款操作的匯款費用。但是,由於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2000=trustline-YH1-2、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0,因而不滿足上述的條件1)和條件2),無法設定相應的匯款費用;或者,雖然可以設定匯款費用,但是銀行1無法基於該匯款費用實施錨點2向錨點1的匯款操作。 類似地,其他區塊鏈成員同樣可以確定自身持有的由各個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是否滿足上述的條件1)和條件2),從而在同時滿足這2個條件的情況下,對相應錨點之間的匯款操作設定相應的匯款費用,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在圖3所示的匯款場景中,使用者1可以向錢包1發起匯款請求,並在匯款請求中指明所需匯出的資金量以及收款人;例如,假定使用者1設定資金量為1000元、收款人為使用者2。除了由使用者1發起匯款請求之外,在其他場景中還可以採用其他方式觸發匯款流程,比如由使用者1發起資金量為1000元、收款人為使用者2的支付請求,再比如由使用者2發起資金量為1000元、付款人為使用者1的收款請求等,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而錢包1可以確認使用者1對應的客資帳戶1中餘額充足,並向錢包2確認作為收款人的使用者2存在。當餘額充足且使用者2存在時,錢包1可以對使用者1向使用者2發起的匯款事件實施合規檢查。例如,錢包1可以向使用者1提供材料提交入口,由使用者1提供針對匯款事件的待檢查材料;其中,使用者1可以事先提交可用於所有匯款事件的靜態材料(比如使用者1的身份證照片等),而在每次匯款時提交針對相應的匯款事件的動態材料(比如近期匯款記錄等),以提升匯款效率。其中,錢包1針對匯款事件的合規檢查可以包括KYC(Know Your Customer,瞭解你的客戶)檢查、AML(Anti-Money Laundering,反洗錢)檢查等多種類型中至少之一,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 然後,錢包1可以通過發起“路由請求”合約操作,確定從錢包1向錢包2實施匯款的匯款路由。匯款路由包括作為最上游成員的錢包1、作為最下游成員的錢包2,以及兩者之間的若干中繼成員。在基於本說明書的技術方案時,需要借助於匯款路由中各個成員持有的由區塊鏈上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並通過區塊鏈資產之間的流轉,呈現出“匯款資金(如使用者1希望匯出的1000元)從錢包1流轉至錢包2”的效果,從而最終由錢包2將匯款資金提供至使用者2。 匯款資金在匯款路由中的各個成員之間實現流轉時,可以具體劃分為若干次在相鄰成員之間的資金流轉;例如,當匯款路由為“錢包1-中繼成員-錢包2”時,包括“錢包1-中繼成員”與“中繼成員-錢包2”兩對相鄰成員,相關於從錢包1流轉至中繼成員、從中繼成員流轉至錢包2共2次資金流轉。其中,在每對相鄰成員之間,需要通過區塊鏈中的錨點來實現資金流轉,並具體與兩個條件相關:條件(1)相鄰成員中的上游成員持有某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不小於匯款量;條件(2)相鄰成員中的下游成員針對該錨點設定了trustline,且下游成員已持有的由該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匯款量之和不大於trustline所設定的額度。換言之,上游成員與下游成員之間存在關聯錨點,上游成員在該關聯錨點處具有足夠的區塊鏈資產供資金流轉、下游成員願意接收由該關聯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金。 以錢包1與銀行1為例:錢包1持有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1000元、不小於匯款量1000元;而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了trustline-YH1-1=2000元,並且銀行1持有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0元、與匯款量1000元之和為1000元<2000元,因而該錨點1屬於錢包1與銀行1之間的關聯錨點,錢包1與銀行1可以基於該錨點1實現資產轉移。 以錢包1與銀行2為例:錢包1持有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1000元、不小於匯款量1000元;銀行2針對錨點1設定了trustline-YH2-1=1200元,而銀行2持有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為1000元、與匯款量1000元之和為2000元>1200元,因而該錨點1並不屬於錢包1與銀行2之間的關聯錨點,錢包1與銀行2無法基於該錨點1實現資產轉移。 類似地,可以基於上述方式分別確定出區塊鏈內各個成員之間是否滿足條件(1)與條件(2),從而確定出可以依次串聯起錢包1與錢包2的若干中繼成員,得到完整的匯款路由。 圖4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確定出匯款路由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匯款路由可以包括錢包1-銀行1-錢包2,錢包1與銀行1之間的關聯錨點為錨點1、銀行1與錢包2之間的關聯錨點為錨點2。因此,錢包1可以從區塊鏈中讀取銀行1預先設定的從錨點1向錨點2實施匯款的匯款費用,比如上述的100元/筆。 在一實施例中,錢包1可能同時確定出多條匯款路由,可以根據一定條件進行選取最終採用的匯款路由,比如該條件可以包括:路徑最短、費用最低等,本說明書並不對此進行限制。或者,錢包1可以將多條匯款路由、每條匯款路由相關的路徑長度和匯款費用等告知使用者1,由使用者1進行選擇。 在一實施例中,匯款路由中可能包含多個中繼成員,比如錢包1-銀行2-銀行3-錢包2(並不對應於圖3所示的實施例),則錢包1需要分別確定銀行2設定的匯款費用和銀行3設定的匯款費用,並將這兩項匯款費用之和作為完整的匯款費用。例如,銀行2設定的匯款費用為100元/筆、銀行3設定的匯款費用為150元/筆,則完整的匯款費用為250元。 在一實施例中,錢包1還可以針對各個中繼成員發起合規檢查請求,以使得各個中繼成員同步或異步實施合規檢查;當合規檢查的結果均為合格時,錢包1發起“匯款”合約操作,在匯款路由的各個成員之間實施資金流轉、完成匯款操作。 圖5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實施匯款操作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匯款操作可以包括3個步驟: 在步驟①中,由錢包1可以從使用者1對應的客資帳戶1中扣除1000元、轉移至錢包1的自有帳戶1中。 在步驟②中,錢包1與銀行1之間通過錨點1實現資金流轉,其中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銀行1流轉1000元,使得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由1000元減少為0元、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由0元增加至1000元。如上文所述,由於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的trustline-YH1-1=2000>0+1000,因而能夠在錨點1處實現上述的資金轉移。 以及,銀行1與錢包2之間通過錨點2實現資金流轉,由於銀行1設定的匯款費用為100元/筆,因而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錢包2流轉900元(1000元-100元=900元),使得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由2000元減少至1100元、錢包2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由1000元增加至1900元。如上文所述,由於錢包2針對錨點2設定的trustline-QB2-2=3000>1000+1000,因而能夠在錨點2處實現上述的資金轉移。 在步驟③中,錢包2可以從自有帳戶2向使用者2開設於該錢包2處的客資帳戶2轉入900元。 在上述錢包1與銀行1、銀行1與錢包2之間的資金流轉過程中:由於錢包1的自有帳戶1中增加了來自使用者1的客資帳戶1轉入的1000元、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減少1000,相當於錢包1的資金流轉淨額為0元;由於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增加1000元、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減少900元,相當於銀行1在資金流轉過程中收取了100元的匯款費用;由於錢包2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增加900元,相當於使用者1匯出的1000元在銀行1扣除了100元的匯款費用後、剩餘的900經過匯款路由流轉至該錢包2的區塊鏈餘額中,而錢包2持有的由錨點2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增加900元、從自有帳戶2支出900元,相當於最終錢包2的資金流轉淨額為0元、使用者2獲得了來自使用者1的900元匯款。 在上述圖3-5所示的實施例中,資產轉移的過程中轉入、轉出的資產均為相同類型;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相關於不同類型資產的轉移操作。圖6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相關於多類型資產的資產轉移示意圖。如圖6所示,假定銀行1支持多種類型的資產,譬如L1、L2等;相應地,當銀行1信任錨點1時,可以針對該錨點1發行的各種類型的資產分別設定相應的trustline,以分別表示面對各種資產類型時對該錨點1的信任程度。例如,銀行1可以針對錨點1所支持的L1類型的資產,設定相應的trustline-YH1-1-L1=2000元,針對錨點1所支持的L2類型的資產,設定相應的trustline-YH1-1-L2=4000元,其中L1、L2類型的資產之間存在兌換比例為1:2,即L1類型的1元相當於L2類型的2元。 類似地,錢包1同樣支持多種類型的資產,譬如上述的L1、L2等;同時,錢包1可以針對錨點1所支持的L1類型的資產,設定相應的trustline-QB1-1-L1=1500元,針對錨點1所支持的L2類型的資產,設定相應的trustline-QB1-1-L2=3000元。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1可以向錢包1發起合約操作,以將客資帳戶1中的1000元L1類型的資產轉換為L2類型的資產。錢包1可以根據各個區塊鏈成員對各個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的持有情況、trustline設定情況、資產轉移費用等,確定出恰當的資產轉移路由,具體可以參考圖3-5所示的實施例中確定匯款路由的過程,此處不再贅述。 假定錢包1選取的匯款路由為錢包1(L1)-銀行1(L1)-銀行1(L2)-錢包1(L2),即通過錢包1、銀行1分別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L1、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實現資產轉移。其中,由於僅相關於錨點1,且相關於L1、L2類型的資產轉移,因而相當於在錨點1處實現的資產兌換。 圖7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實施資產轉移操作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資產轉移操作可以包括3個步驟: 在步驟①中,由錢包1可以從使用者1對應的客資帳戶1-L1中扣除1000元、轉移至錢包1的自有帳戶1-L1中。 在步驟②中,錢包1與銀行1之間通過錨點1實現資金流轉,其中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1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向銀行1流轉1000元,使得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1類型的區塊鏈資產由1000元減少為0元、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區塊鏈資產由0元增加至1000元。如上文所述,由於銀行1針對錨點1設定的trustline-YH1-1-L1=2000>1000,因而能夠在錨點1處實現上述的資產轉移。 以及,銀行1與錢包1之間通過錨點1實現資金流轉,由於銀行1設定的資產轉移費用為FX=0.10%,並且L1、L2類型的資產之間存在兌換比例為1:2,因而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向錢包1流轉1998元(1000元×2×(1-0.10%)=1998元),使得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由3000元減少至1002元、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由500元增加至2498元。如上文所述,由於錢包2針對錨點2設定的trustline-QB1-1-L2=3000>2498,因而能夠在錨點2處實現上述的資產轉移。 在步驟③中,錢包1可以從自有帳戶1-L2向使用者1開設於該錢包1處的客資帳戶1-L2轉入1998元。 在上述錢包1與銀行1之間的資金流轉過程中:由於錢包1的自有帳戶1-L1中增加了來自使用者1的客資帳戶1-L1轉入的1000元L1類型資產,而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1類型的區塊鏈資產減少1000元L1類型資產,相當於錢包1的資金流轉淨額為0元;由於銀行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1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增加1000元L1類型資產,而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減少1998元L2類型資產,相當於銀行1在資金流轉過程中收取了2元L2類型的資產轉移費用;由於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增加1998元,相當於使用者1匯出的1000元L1類型資產在銀行1扣除了2元L2類型的資產轉移費用後、剩餘的1998元L2類型資產經過匯款路由流轉至該錢包1的區塊鏈餘額中,而錢包1持有的由錨點1發行的L2類型的區塊鏈資產增加1998元、從自有帳戶1-L2支出1998元L2類型資產,相當於最終錢包1的資金流轉淨額為0元、使用者1獲得了1998元L2類型資產;換言之,使用者1使用1000元L1類型的資產,兌換了1998元L2類型的資產。 在一些場景中,可以結合圖3-5、圖6-7所示的實施例,即同時相關於多個錨點之間的資產轉移,且不同錨點處的資產類型不同,從而既相關於多個錨點之間的資產流動,又相關於資產流動過程中的類型兌換。相應地,區塊鏈成員可以分別設定資產流動過程中的費用(類似於圖3-5中的手續費)、資產兌換過程中的費用(類似圖6-7中的資產轉移費用),或者區塊鏈成員可以設定同時作用於資產流動與兌換過程的總費用。 圖8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8,在硬體層面,該設備包括處理器802、內部匯流排804、網路介面806、內部記憶體808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8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服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802從非揮發性記憶體8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內部記憶體8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資產轉移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請參考圖9,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資產轉移裝置可以包括: 接收單元91,使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確定單元92,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 發起單元93,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可選的,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與所述轉入資產的量之比為預設比率。 可選的,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的量比所述轉入資產的量減少預設數值。 可選的,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與下述維度中至少之一相關: 所述轉入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第一錨點與所述第二錨點是否為相同錨點、所述第一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二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一量所處的數值範圍、所述付款方所屬的類別、所述收款方所屬的類別。 圖10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設備的示意結構圖。請參考圖10,在硬體層面,該設備包括處理器1002、內部匯流排1004、網路介面1006、內部記憶體1008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1010,當然還可能包括其他服務所需要的硬體。處理器1002從非揮發性記憶體1010中讀取對應的電腦程式到內部記憶體1008中然後運行,在邏輯層面上形成資產轉移裝置。當然,除了軟體實現方式之外,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並不排除其他實現方式,比如邏輯裝置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說以下處理流程的執行主體並不限定於各個邏輯單元,也可以是硬體或邏輯裝置。 請參考圖11,在軟體實施方式中,該資產轉移裝置可以包括: 建立單元1101,使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在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 發佈單元1102,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可選的,所述建立單元1101具體用於: 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滿足預設條件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建立所述資產轉移條件; 其中,所述預設條件包括: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不小於第一預設量,且所述區塊鏈成員針對所述第一錨點的剩餘可轉入額度不小於第二預設量。 可選的,還包括: 設定單元1103,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變化為不滿足預設條件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將所述資產轉移條件設為失效狀態。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蜂巢式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主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電腦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介面、網路介面和內部記憶體。 內部記憶體可能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中的非永久性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或非揮發性內部記憶體等形式,如唯讀記憶體(ROM)或快閃隨機存取記憶體(flash RAM)。內部記憶體是電腦可讀媒體的示例。 電腦可讀媒體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媒體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內部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器、磁盒式磁帶、磁碟儲存器、量子記憶體、基於石墨烯的儲存媒體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媒體,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媒體不包括暫態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對本說明書特定實施例進行了描述。其它實施例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在一些情況下,在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動作或步驟可以按照不同於實施例中的順序來執行並且仍然可以實現期望的結果。另外,在附圖中描繪的過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順序或者連續順序才能實現期望的結果。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多任務處理和並行處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使用的術語是僅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及/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上下文,如在此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回應於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凡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說明書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保護的範圍之內。
102‧‧‧步驟 104‧‧‧步驟 106‧‧‧步驟 202‧‧‧步驟 204‧‧‧步驟 802‧‧‧處理器 804‧‧‧內部匯流排 806‧‧‧網路介面 808‧‧‧內部記憶體 810‧‧‧非揮發性記憶體 91‧‧‧接收單元 92‧‧‧確定單元 93‧‧‧發起單元 1002‧‧‧處理器 1004‧‧‧內部匯流排 1006‧‧‧網路介面 1008‧‧‧內部記憶體 1010‧‧‧非揮發性記憶體 1101‧‧‧建立單元 1102‧‧‧發佈單元 1103‧‧‧設定單元
圖1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產轉移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資產轉移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匯款場景的示意圖。 圖4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確定出匯款路由的示意圖。 圖5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實施匯款操作的示意圖。 圖6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相關於多類型資產的資產轉移示意圖。 圖7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種實施資產轉移操作的示意圖。 圖8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產轉移裝置的方塊圖。 圖10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一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資產轉移裝置的方塊圖。

Claims (15)

  1. 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包括: 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以及 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與所述轉入資產的量之比為預設比率。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的量比所述轉入資產的量減少預設數值。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與下述維度中至少之一相關: 所述轉入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第一錨點與所述第二錨點是否為相同錨點、所述第一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二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一量所處的數值範圍、所述付款方所屬的類別、所述收款方所屬的類別。
  5. 一種資產轉移方法,包括: 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的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及 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所述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包括: 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建立所述資產轉移條件; 其中,所述預設條件包括: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不小於第一預設量,且所述區塊鏈成員針對所述第一錨點的剩餘可轉入額度不小於第二預設量。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變化為不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區塊鏈成員將所述資產轉移條件設為失效狀態。
  8. 一種資產轉移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使第一區塊鏈成員接收到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第一量的資產轉移請求; 確定單元,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確定與所述收款方對應的第二區塊鏈成員、位於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與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之間的若干中繼區塊鏈成員,其中相鄰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同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以及 發起單元,使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根據各個中繼區塊鏈成員發佈的資產轉移條件,發起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在所述用於資產轉移的合約操作生效後,在同一不可分割交易內完成下述操作:每一中繼區塊鏈成員根據自身與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接收上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一錨點發行的第一量的區塊鏈資產,以及根據自身與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下游的鄰居區塊鏈成員轉出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第二量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相應的中繼區塊鏈成員在所述第一錨點處的轉入資產與在所述第二錨點處的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使所述第一量與所述第二量之間符合所述數值關係。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與所述轉入資產的量之比為預設比率。
  10.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包括:所述轉出資產的量比所述轉入資產的量減少預設數值。
  11.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裝置,所述資產轉移條件定義的數值關係與下述維度中至少之一相關: 所述轉入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轉出資產的資產類型、所述第一錨點與所述第二錨點是否為相同錨點、所述第一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二錨點的管理方、所述第一量所處的數值範圍、所述付款方所屬的類別、所述收款方所屬的類別。
  12. 一種資產轉移裝置,包括: 建立單元,使區塊鏈成員建立資產轉移條件,所述資產轉移條件用於指示:在實施資產轉移時,所述區塊鏈成員的轉入資產與轉出資產之間的數值關係;以及 發佈單元,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在區塊鏈中發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以在所述區塊鏈成員作為中繼區塊鏈成員被用於實現付款方與收款方之間的資產轉移,且所述區塊鏈成員與作為上游鄰居的第一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一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與作為下游鄰居的第二區塊鏈成員分別持有的由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收到的所述第一區塊鏈成員轉入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向所述第二區塊鏈成員轉出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區塊鏈資產之間符合所述資產轉移條件指示的數值關係。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裝置,所述建立單元具體用於: 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滿足預設條件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建立所述資產轉移條件; 其中,所述預設條件包括: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不小於第一預設量,且所述區塊鏈成員針對所述第一錨點的剩餘可轉入額度不小於第二預設量。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的裝置,還包括: 設定單元,當所述區塊鏈成員持有的由所述第一錨點、所述第二錨點發行的剩餘資產變化為不滿足預設條件時,使所述區塊鏈成員將所述資產轉移條件設為失效狀態。
  15.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處理器;以及 用於儲存處理器可執行指令的記憶體; 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實現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7142696A 2018-05-29 2018-11-29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699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5430.1A CN108876607B (zh) 2018-05-29 2018-05-29 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201810535430.1 2018-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4629A true TW202004629A (zh) 2020-01-16
TWI699725B TWI699725B (zh) 2020-07-21

Family

ID=6433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696A TWI699725B (zh) 2018-05-29 2018-11-29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370807A1 (zh)
EP (1) EP3593307A4 (zh)
JP (1) JP6834004B2 (zh)
KR (1) KR102283742B1 (zh)
CN (2) CN108876607B (zh)
AU (2) AU2019204027A1 (zh)
BR (1) BR112019011716A2 (zh)
MX (1) MX2019006759A (zh)
PH (1) PH12019550094A1 (zh)
RU (1) RU2732506C1 (zh)
SG (2) SG10202006966WA (zh)
TW (1) TWI699725B (zh)
WO (1) WO20192319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5712B (zh) 2018-05-29 2021-03-2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资产转移的回退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876606B (zh) 2018-05-29 2021-02-0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876572A (zh) 2018-05-29 2018-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的对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876947B (zh) * 2018-05-31 2020-07-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不停车收费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711840B (zh) * 2018-12-26 2021-08-06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45517A (zh) * 2019-05-29 2019-09-17 杭州秘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的跨链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10192541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Medici Ventures, Inc. Account owner funding of know your customer and accredited investor verification renewal and monitoring charges through coin payment
CN111126988B (zh) * 2019-12-24 2024-04-19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转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2308630A (zh) * 2020-11-16 2021-02-02 上海品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资金交易圈识别方法
CN112348679A (zh) * 2020-11-16 2021-02-09 天元大数据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发行和赎回方法及系统
WO2022226204A1 (en) * 2021-04-21 2022-10-27 Tanaka Philip Nobuyuki A dynamic value and property conversion network applied to units of exchange and stores of value
CN113222574B (zh) * 2021-05-11 2023-07-25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汇款方法及装置
CN113469817A (zh) * 2021-07-07 2021-10-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
US11971903B2 (en) * 2022-05-13 2024-04-30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Limited Atomically bridging transactions across different blockchains
KR20240034060A (ko) 2022-09-06 2024-03-13 민경권 법정화폐 보유증명토큰 기반의 가상세계-현실세계 간 환전, 가상세계-가상세계 간 가상재화 재화교환을 가능토록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2572B1 (en) * 2000-03-20 2007-09-18 Innovaport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20090265268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tch making in virtual currency exchange
US20140114852A1 (en) * 2012-10-18 2014-04-24 Raj S. Rajagopal Instant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for payment transactions
US20150170112A1 (en) * 2013-10-04 2015-06-18 Erly Dalvo DeCastr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multi-currency platforms comprising means for exchanging and interconverting tangible and virtual currencies in various transactions, banking operations, and wealth management scenarios
WO2016053760A1 (en) * 2014-09-30 2016-04-07 Raiston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digital assets using a de-centralized exchange
KR101591244B1 (ko) * 2014-11-06 2016-02-05 주식회사 코인플러그 멤버십 포인트 또는 사이버머니를 블록체인을 갖는 디지털 가상통화로 전환하여 주는 장치
WO2016103373A1 (ja) * 2014-12-24 2016-06-30 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 決済システムおよび決済方法
US20160203477A1 (en) * 2015-01-14 2016-07-14 Modernity Financial Holdings, Ltd. Cryptographic security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11023968B2 (en) * 2015-03-05 2021-06-01 Goldman Sachs & C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dating a distributed ledger based on partial validations of transactions
US10812274B2 (en) * 2015-05-07 2020-10-20 Blockstream Corporation Transferring ledger assets between blockchains via pegged sidechains
US20170109735A1 (en) * 2015-07-14 2017-04-20 Fmr Llc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Transfer Processing and Auditing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KR101649331B1 (ko) * 2015-07-31 2016-08-18 삼정테크놀러지 주식회사 금융기관의 거래대금 강제지급이 가능한 무역거래 중개방법 및 그 중개시스템
WO2017070469A1 (en) * 2015-10-22 2017-04-27 Align Commerc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yment processing using crypto currencies
CN109089428B (zh) * 2015-11-30 2022-03-25 舍普施福特股份公司 数字资产零保管转换
KR20170064892A (ko) * 2015-12-02 2017-06-12 주식회사 하나은행 계좌 간 결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681301B (zh) * 2016-01-16 2019-03-1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上的结算方法
WO2017139688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D+H Usa Corporation Peer-to-pe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using a private distributed ledger
TWI631520B (zh) * 2016-03-15 2018-08-01 現代財富控股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的清算系統及其方法
KR20230164763A (ko) * 2016-04-11 2023-12-04 엔체인 홀딩스 리미티드 블록체인에서 안전한 피어-투-피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CN105976232B (zh) * 2016-06-24 2020-04-2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交易方法和装置
US10417217B2 (en) * 2016-08-05 2019-09-17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chain rule synchronization
KR101841566B1 (ko) * 2016-10-11 2018-05-04 주식회사 코인플러그 블록체인 내의 블록별로 발란스 데이터베이스를 관리하여 전자 바우처를 발행, 사용, 환불, 정산 및 파기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서버
US20180108089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actions and linked assets on a blockchain
US11694196B2 (en) * 2016-10-25 2023-07-04 Nchain Licensing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recting an exchange associated with an anonymously held token on a blockchain
CN106779805A (zh) * 2016-11-24 2017-05-3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不同商家之间的积分流通方法及装置
CN106960388A (zh) * 2017-03-01 2017-07-18 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 跨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转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22993A (zh) * 2017-04-24 2017-09-01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用积分系统
CN107358420B (zh) * 2017-06-09 2020-08-11 北京博晨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热点账户的区块链系统以及实现热点账户的方法
CN107392608B (zh) * 2017-07-11 2020-07-07 北京博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字资产交易方法及区块链系统
US11030681B2 (en) * 2017-07-21 2021-06-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blockchain system for managing transactions
CN107358524B (zh) * 2017-07-24 2020-08-2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种货币下多个账户管理行间资金平账的方法
CN107392584B (zh) * 2017-07-24 2021-07-09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境支付系统及基于区块链支付系统的跨境支付方法
CN107679857B (zh) * 2017-10-10 2021-04-27 马晶瑶 区块链的跨链交易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742210A (zh) * 2017-10-13 2018-02-27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区块链间的跨链转账系统和方法
CN108009441B (zh) * 2017-11-23 2023-05-30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转移和资金转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09811B (zh) * 2017-11-30 2021-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云际计算环境价值交换的跨链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9725B (zh) 2020-07-21
JP2020522766A (ja) 2020-07-30
MX2019006759A (es) 2020-01-20
BR112019011716A2 (pt) 2021-04-06
KR20190137069A (ko) 2019-12-10
CN108876607B (zh) 2021-03-23
AU2020289745A1 (en) 2021-01-21
EP3593307A1 (en) 2020-01-15
SG11201905268QA (en) 2020-01-30
PH12019550094A1 (en) 2020-02-24
WO2019231951A1 (en) 2019-12-05
KR102283742B1 (ko) 2021-08-03
US20200151720A1 (en) 2020-05-14
EP3593307A4 (en) 2020-04-22
SG10202006966WA (en) 2020-08-28
AU2019204027A1 (en) 2019-12-19
RU2732506C1 (ru) 2020-09-18
JP6834004B2 (ja) 2021-02-24
US20190370807A1 (en) 2019-12-05
CN108876607A (zh) 2018-11-23
CN113283988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725B (zh)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756498B (zh) 資產轉移的回退處理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725355B (zh) 資金流轉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710996B (zh) 資金流轉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683268B (zh) 區塊鏈餘額的調整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733063B (zh) 資產轉移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
TWI734949B (zh) 融資貸款方法和裝置
WO2021042810A1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清偿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TW201732697A (zh) 基於區塊鏈的清算系統及其方法
WO2023078124A1 (zh)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
US11392906B2 (en) Cryptographic token with separate circulation groups
WO2023078119A1 (zh)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
WO2022237555A1 (zh) 基于区块链系统汇款的方法及装置
JP7140900B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07639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A3045629A1 (en) Asset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