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0689A -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 Google Patents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0689A
TW202000689A TW107120762A TW107120762A TW202000689A TW 202000689 A TW202000689 A TW 202000689A TW 107120762 A TW107120762 A TW 107120762A TW 107120762 A TW107120762 A TW 107120762A TW 202000689 A TW202000689 A TW 2020006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yn
peptide
peptide immunogen
seq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6635B (zh
Inventor
長怡 王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聯腦科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聯腦科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聯腦科學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0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66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6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6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0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068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於α-突觸核蛋白(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此結構的組成物、此結構所誘發的抗體、以及製造及使用此結構及組成物的方法。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α-Syn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直接或透過選擇性異源連接子連接異源性T輔助細胞(Th)抗原決定位。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含有α-Syn的約10至約25個胺基酸,對應於全長α-Syn之自約第111個位置的甘胺酸(G111)至約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刺激高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此高特異性抗體與為單體、寡聚物及原纖維之α-Syn的β摺疊,而非天然之α-螺旋的α-Syn交叉反應,對具罹患突觸核蛋白病風險的個體提供治療性免疫反應。

Description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本發明係有關於α-突觸核蛋白(α-Syn)C端的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突觸核蛋白(參照網站:en.wikipedia.org/wiki/Synuclein)為脊椎動物常見的可溶性蛋白家族,主要表現於神經組織及某些腫瘤中。突觸核蛋白家族包括三種已知蛋白:α-突觸核蛋白(參照網站:en.wikipedia.org/wiki/Alpha-synuclein)、β-突觸核蛋白(參照網站:en.wikipedia.org/wiki/Beta-synuclein)、以及γ-突觸核蛋白。所有突觸核蛋白通常具有一高度保守的α-螺旋脂質結合區,其類似於可交換載脂蛋白的A2類脂質結合結構域。僅管已有數據推測突觸核蛋白可能參與膜的穩定性及/或翻轉,但目前仍未顯示與正常細胞功能有關。
全長α-突觸核蛋白(α-Syn)為具有140個胺基 酸的蛋白質(Accession No.NP_000336),由SNCA基因所編碼。經由選擇性剪接可產生至少3種同型的α-Syn。主要的形式為全長蛋白。其它同型蛋白為α-Syn-126,其缺少第41-54個殘基,沒有外顯子3(exon 3);α-Syn-112缺少第103-130個殘基,沒有外顯子5(exon 5)。
α-Syn的一級結構通常分成3種不同的區域:(1)第1-60個胺基酸:由4個重複的11-胺基酸組成的雙極性N端區,其包括KTKEGV共有序列,具有α-螺旋結構,與載脂蛋白結合域類似;(2)第61-95個胺基酸:中央疏水性區,其包括非類澱粉蛋白-β(NAC)區,與蛋白聚集有關;以及(3)第96-140胺基酸:高度酸性及富含脯氨酸區,其無明顯的結構傾向。NAC區的35個胺基酸的α-Syn片段在富含非類澱粉蛋白部分中與Aβ一同存在。NAC為其前驅蛋白NACP的片段,於太平洋電鰩(Torpedo californica)中發現全長人類突觸核蛋白的同源物,在此稱為人類α-Syn。
使用高解析度離子遷移質譜儀(IMS-MS)與HPLC純化的α-Syn顯示α-Syn具自身蛋白水解(self-proteolytic),培養後會產生各種的小分子量片段。全長14.46kDa蛋白可產生許多較小片段,包括一個12.16kDa片段(第14-133胺基酸)及一個10.44kDa片段(第40-140胺基酸)的C-及N-端截斷,以及一個7.27kDa片段(第72-140胺基酸)。7.27kDa片段含有複數個NAC區,聚集速度明顯比全長α-Syn快。這些自身蛋白水解產物在 α-Syn聚集中扮演中間體或輔助因子的角色。
α-Syn為腦部多餘的組成,其佔腦及膠質細胞之細胞質中所有蛋白的1%。α-Syn廣泛地在新皮質、海馬、齒狀回、嗅球、紋狀體、丘腦及小腦中表現。α-Syn也在造血細胞中高度表現,包括B細胞、T細胞與NK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和血小板。在腦中,α-Syn主要存在於突觸前端的神細胞(神經元)。在這些結構中,α-Syn與磷脂質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突觸前端釋放化學訊息,稱為神經傳導物質,例如來自於突觸小泡的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可在神經元間傳遞訊息,且對於腦部正常功能,包括認知是非常重要的。
溶液中的α-Syn為一無穩定構型的蛋白質,因此其不具有單一穩定的3D結構。已顯示α-Syn與微管蛋白顯著地相互反應,且α-Syn可能具有微管相關蛋白(如tau)的活性。α-Syn一般被認為是非結構可溶性蛋白,非突變α-Syn可形成一種對抗聚集的穩定折疊四聚體。然而,α-Syn可在路易氏體的病理狀態下聚集形成不溶性纖維。此病狀即為已知的突觸核蛋白疾病(請參照網頁:en.wikipedia.org/wiki/Synucleinopathies)。
突觸核蛋白疾病是一組不同的神經變性疾病,其具有共同的病理特徵:在神經病理學檢查中,不溶性α-Syn異常聚集體特徵的病變存在於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損傷族群中。最常見的突觸核蛋白疾病包括路易氏體症(LBDs),如帕金森氏症(PD)、帕金森病性癡呆(PDD)及路 易氏體性癡呆(DLB),以及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SA)或第一型腦內鐵沉積性神經系統退化症。目前這些疾病的治療方式包括症狀療法,如,L-dopa、抗膽鹼能藥物以及單胺氧化醇抑製劑。然而,目前所有治療機會僅可症狀緩解,無法對患者達到持續的疾病改善效果。
LBD為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其特徵為震顫、僵硬、運動遲緩和腦中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失。DLB及PDD的症狀包括認知障礙。在西方國家中,60歲以上人口中超過2%會發展為PD/LBD的典型症狀。其顯示遺傳感受性和環境因素似乎與疾病的發展有關。此疾病患者在腦的皮質和皮質區域,特別是高含量的多巴胺神經元或神經元突出的區域發展出細胞內包涵體,被稱為路易氏體(LBs)。在LBD,路易氏體中累積的α-Syn會影響腦部。此外,已證明點突變及α-Syn基因重組或增殖與罕見的家族性帕金森氏綜合症有關。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SA)為一偶發性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其特徵為L-DOPA抗性的帕金森綜合症、小腦性運動失調症及自主神經障礙。患有多系統神經元損傷患者的各種腦區,包括紋狀體、黑質、小腦、橋腦及下橄欖核與脊髓受到影響。MSA的特徵為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中具有α-Syn陽性膠質細胞質(GCI)和罕見的神經元雜物。
其它罕見疾病,如各種神經突起失調症,也具有α-Syn病變,且α-Syn是路易氏體纖維的主要結構。 通常,路易氏體含有tau蛋白;然而α-Syn及tau在相同的包涵體中構成2個不同的中間絲次單元(subsets)。在偶發及家族性的阿茲海默症中也發現α-Syn病變。
α-Syn累積的機制並不清楚。α-Syn單體在溶液中並不折疊,但可以α-螺旋形式與膜結合。未折疊的單體可先聚集成小的寡聚物,其可以藉由類β-摺疊的相互作用而穩定,以形成更高分子量的不溶性纖維。α-Syn的存在與非結構、α-螺旋和富含β-摺疊結構的混合物維持一平衡。已知突變或緩衝液條件可增強聚集,大幅地增加β構象異構體的群體,因此其可能與致病性聚集有關。已有證據證明結構化中間體富含β結構,其為聚集體前驅物,最終形成路易4體。
許多生理因素可改變α-Syn導致聚集的形成,包括(1)藉由一或多種酵素進行磷酸化,(2)藉由蛋白酶,如鈣蛋白酶進行切割;(3)發炎期間,以一氧化氮(NO)或其他活性氮物質進行硝化。ER-高基氏體運輸、突觸小泡、線粒體、溶酶體等其它蛋白水解物質為因聚集所造成之α-Syn毒性的細胞標的。
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策略為使用抑制α-Syn聚集的化合物。已顯示小分子枯茗醛(cuminaldehyde)可抑制α-Syn的纖維化。除了小分子治療外,已有文獻揭示α-Syn聚集與免疫治療有關(Lee JS and Lee S-J,2016)。然而,文獻指出在開發α-Syn免疫治療仍有許多潛在的問題,包括(1)對α-Syn正常生理功能的潛在干擾;(2)將抗 體藥物傳送至腦實質(brain parenchyma)的困難;以及(3)免疫治療的功效。
至目前為止,對於開發定點胜肽免疫原及其製劑以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患者尚未滿足。
參考文獻
"Alpha-synucle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site address: 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Alpha-synuclein&oldid=781366541 (accessed May 30, 2017).
"Synucleinopathie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site address: 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ynucleinopathies&oldid=686287116 (accessed May 30, 2017).
"Beta-synucle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site address: 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Beta-synuclein&oldid=763171134 (accessed May 30, 2017).
"Synucleinopathie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site address: 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ynucleinopathies&oldid=686287116 (accessed May 30, 2017).
LEE, J.S., et al., “Mechanism of Anti-α-Synuclein Immunotherapy”, J Mov Disord.; 9(1):14-19 (2016)
TRAGGIAI, E., et al. “An efficient method to mak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memory B cells: potent neutraliza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Nat Med.; 10(8):871-875 (2004)
WANG, C., et al. “Versatile Structures of α-Synuclein”, Front Mol Neurosci. 9:48 (2016)
本發明係有關於α-突觸核蛋白(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本發明也有關於含此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製造及使用此胜肽免疫原的方法,以及因胜肽免疫原所產生的抗體。
本發明之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直接或經由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連接異源性T輔助細胞(Th)。胜肽免疫原結構中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部分含有α-Syn C端的10至25個胺基酸殘基,其為全長α-Syn(SEQ ID NO:1)中約第111個胺基酸的甘氨酸(G111)至約第135個胺基酸的天門冬醯胺酸(D135)。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部分源自於病原體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及Th抗原決定位部分在給予至宿主時,可共同作用刺激產生抗體,此抗體可專一性辨識及結合至α-Syn B細胞抗原決定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a)一B細胞抗原決定位,包含10至25個胺基酸,其為SEQ ID NO:1中約G111至約D135;(b)T輔助抗原決 定位,其擇自於SEQ ID NO:70-98所組成的群組;以及(c)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其擇自於Lys-、Gly-、Lys-Lys-Lys-、(α,ε-N)Lys及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所組成的群組,其中B細胞抗原決定位直接或透過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共價連接T輔助細胞抗原決定位。在一特定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
本發明更有關於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結構的組成物,包括醫藥組成物。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為可誘發免疫反應及刺激宿主生成針對本發明醫藥組成物的抗體。本發明組成物可含有一或多個胜肽免疫結構的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此組成物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結構及其它額外成分,包括載體、佐劑、緩衝液及其它適當的試劑。在特定實施例中,組成物含有胜肽免疫結構,其以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形式存在,並選擇性補充作為佐劑的CpG寡聚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組成物包括一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含有一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115-147所組成群組的胺基酸序列。在特定實施例中,組成物為一醫藥組成物,包括一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含有一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115-147所組成群組的胺基酸序列及一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或佐劑。
本發明更有關於以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宿主所生成的抗體。本發明之抗體專一性地辨識及結合胜肽免疫原結構的α-Syn B細胞抗原決定位部分。本發明α-Syn抗體具有不可預期之與單體、寡聚物及纖維狀α-Syn之β-摺疊的高度交互反應。基於其獨特的特徵及特性,本發明之抗體可提供一免疫治療方式以針對、辨識及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
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可專一性地結合至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115-147所組成的群組。
本發明更有關於製造及使用本發明胜肽免疫結構、抗體及組成物的方法。本發明之方法可提供低製造成本及高品質管制的胜肽免疫結構及含此結構的組成物,以抑制及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
本發明更包括治療及/或抑制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本發明胜肽免疫結構及/或針對胜肽免疫結構的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及/或抑制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方法,包括給予一宿主一含有本發明胜肽抗原結構的組成物。在特定實施例中,此方法中所使用的組成物包含一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以及帶負電荷的寡核苷酸,如CpG寡聚物,透過靜電結合形成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形式,此複合物更包括選擇性作為佐劑的礦物鹽或礦物油,給予至罹患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患者。本發明之方 法包括將胜肽免疫原結構給予至罹患突觸核蛋白疾病或具罹患風險宿主的給藥方式、劑型及途徑。
在各種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使用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或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之抗體的方法。在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產生抗體、抑制α-Syn聚集、減少α-Syn聚集及辨識不同大小α-Syn聚集的方法。各種方法包括給予一所欲宿主一藥學上有效量之α-Syn胜肽免疫原。
第1圖顯示在α-Syn C端抗體(樣本1-4)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存在下的6天,in vitro α-Syn胜肽免疫原聚集的程度。特別是,在以α-Syn111-132(樣本1);α-Syn121-135(樣本2);α-Syn123-135(樣本3);α-Syn126-135(樣本4)誘發之抗-α-Syn抗體存在下,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的α-Syn聚集。α-Syn聚集的程度以硫黃素-T(ThT)染色測量。樣本1-4以樣本5載體控制組進行標準化。誤差線代表各重複試驗的SEM(平均值標準誤差)。
第2圖顯示在針對α-Syn C端抗體(樣本1-3)或免疫前血清控制組(樣本4)的存在下的培養3天,預形成in vitro α-Syn聚集體的解聚集程度。特別是,將預形成的α-Syn聚集體以α-Syn111-132(樣本1)、α-Syn126-135(樣本2)誘發之抗-α-Syn抗體、以α-Syn111-132及α-Syn126-135誘發之抗體組合;或免疫前血清控制組(樣本4)進行培養。α-Syn聚集的程度以硫黃素-T(ThT)染色測量。樣本1-3以樣本4載體控制組進行標準化。誤差線代表各重複試驗的SEM(平均值標準誤差)。
第3圖顯示過度表現α-Syn之PC12細胞在針對α-Syn C-端抗體(樣本 1-4)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存在下與神經生長因子(NGF)進行培養,α-Syn聚集及α-Syn解聚集的程度。特別是,將PC12細胞以α-Syn111-132(樣本1)、α-Syn121-135(樣本2)、α-Syn123-135(樣本3)、α-Syn126-135(樣本4)誘發之抗-α-Syn抗體;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進行培養。樣本1-4以樣本5載體控制組進行標準化。誤差線代表各重複試驗的SD(標準差)。
第4圖顯示細胞培養在針對α-Syn C-端抗體(樣本1-4)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下,α-Syn誘導之TNF-α及IL-6的釋放程度。特別是,將微膠細胞(microglia)以α-Syn111-132(樣本1)、α-Syn121-135(樣本2)、α-Syn123-135(樣本3)、α-Syn126-135(樣本4)誘發之抗-α-Syn抗體;或載體控制組(樣本5)進行培養。樣本1-4以樣本5載體控制組進行標準化。誤差線代表各重複試驗的SD(標準差)。
第5A-5C圖顯示抗α-Syn抗體在in vitro神經變性模型中對預形成α-Syn聚集NGF誘導之神經元分化PC12細胞的影響。第5A圖為評估經NGF處理(黑色實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短虛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免疫前血清(淺色實線);以及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及免疫前血清(長虛線)之PC12細胞的神經元突長度。第5B圖為評估經NGF處理且具有載體(黑色實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短虛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受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導之抗-α-Syn抗體(淺色實線);以及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及受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導之抗-α-Syn抗體(dashed line)之PC12細胞的神經元突(neurite)長度。第5C圖為評估經NGF處理且具有載體(黑色實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長虛線);經NGF處理且具有受α-Syn126-135(SEQ ID NO:112)誘導之抗-α-Syn抗體(淺色實線);以及經NGF處理且具有外源性 預形成α-Syn聚集及受α-Syn126-135(SEQ ID NO:112)誘導之抗-α-Syn抗體(長虛線)之PC12細胞的神經元突長度。
第6A-6B顯示在使用NGF誘導之神經元分化野生型過度表現α-Syn之PC12細胞in vitro神經變性模型中抗-α-Syn抗體對細胞數及神經元突長度的影響。細胞經載體控制組(樣本1);受α-Syn101-132(樣本2)、α-Syn111-132(樣本3)、α-Syn121-135(樣本4)、α-Syn123-135(樣本5)、α-Syn126-135(樣本6)誘導之抗-α-Syn抗體、或受α-Syn111-132及α-Syn126-135誘導之抗-α-Syn抗體組合(樣本7);或免疫前血清控制組(樣本8)。第6A圖為評估各樣本對恢復PC12細胞數的保護能力。第6B圖為評估經各樣本處理之細胞的神經元突長度。樣本1-8以NGF誘導之神經元分化野生型過度表現α-Syn之PC12細胞進行標準化。使用t檢測進行顯著性檢定(p值少於0.05代表具有統計上顯著並以*號表示)。
第7A-7B顯示利用西方墨點法分析抗-α-Syn抗體對辨識及結合不同大小之α-Syn聚集的能力。第7A圖為一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其與市售抗-α-Syn抗體、Syn211(泳道1)、免疫前血清控制組(泳道2)、以Syn111-132誘導之抗α-Syn抗體(泳道3)、以Syn111-135誘導之抗α-Syn抗體(泳道4)、以Syn121-135誘導之抗α-Syn抗體(泳道5)、以Syn123-135誘導之抗α-Syn抗體(泳道6)、以及以Syn126-135誘導之抗α-Syn抗體(泳道7)比較。第7B圖為一柱狀圖,其顯示各抗體結合至各種大小之α-Syn分子複合物(包括單體、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及寡聚物)的相對能力。西方墨點法的化學冷光訊號如第7A圖所示,經定量後以第7B圖的柱狀圖表示。
第8A-8C為圓漬點墨法(dot blot)分析結果,其顯示針對α-Syn C-端的抗體僅會辨識與結合至不同種類的α-Syn(即α-螺旋單體、β-折疊單體、β-折疊寡聚物及β-折疊纖維),而不會結合至相同種類的其它澱粉樣蛋白(即 Aβ1-42和Tau441)。第8A圖為一控制組樣本,由天竺鼠免疫前血清純化之抗體不會與任何蛋白結合。第8B圖顯示以Syn111-132(SEQ ID NO:113)誘導之抗α-Syn抗體會辨識及結合不同種類的α-Syn、Aβ1-42與Tau441蛋白。第8C圖顯示以Syn126-135(SEQ ID NO:112)誘導之抗α-Syn抗體會辨識及結合至不同種類的α-Syn、Aβ1-42與Tau441蛋白。
第9圖為一表格,其整理針對α-Syn C-端之抗體對各種PC12細胞之胞外α-Syn的結合親和力,測量免疫細胞化學(ICC)分析中的陽性訊號。特別是,受α-Syn111-132、α-Syn121-135、α-Syn126-135或免疫前血清控制組誘發之抗α-Syn抗體在以NGF處理之PC12母細胞、陰性控制PC12細胞、野生型α-Syn過度表現PC12細胞、A53T突變α-Syn過度表現PC12細胞中的相對結合親和力。
第10A-10C圖顯示針對α-Syn C-端之抗體僅與PD腦切片中的α-Syn結合,而不與健康腦切片結合。第10A圖顯示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誘發之α-Syn抗體及免疫前抗體在正常人腦組織中未偵測到免疫反應。第10B圖顯示針對α-Syn聚集之抗體在PD丘腦切片中的免疫反應,如箭頭所示。第10C圖為一表格,顯示針對α-Syn C-端與免疫前控制組對α-Syn之抗體在PD及健康腦切片中的免疫反應,以顯微觀察計數陽性染色的數目。
第11A-11B圖顯示在免疫3次佐劑(空心圓圈)或含有α-Syn111-132(空心方塊)、α-Syn126-135(實心圓圈)、或α-Syn111-132及α-Syn126-135之組合(實心方塊)的胜肽免疫原後,PD小鼠模型中抗-α-Syn IgG的量。第11A圖顯示MPP+小鼠模型中IgG的程度。第11B圖顯示接種α-Syn纖維小鼠模型中IgG的量。
第12A-12B圖顯示PD小鼠模型在接受單純佐劑(空心圓圈)、含有α-Syn111-132(空心方塊)、α-Syn126-135(實心圓圈)的胜肽免疫原、或α-Syn111-132 及α-Syn126-135(實心方塊)組合3次免疫後,末梢循環的α-Syn量。第12A圖顯示MPP+誘發小鼠模型的α-Syn量。第12B圖顯示接種α-Syn纖維小鼠模型中α-Syn的量。
第13A-13B圖顯示未處理健康小鼠模型(lane 1)或接受3次單純佐劑(lane 2)或含有α-Syn111-132胜肽免疫原之PD小鼠模型(lane 2-3)腦樣本的α-Syn寡聚物量。未處理Balb/c小鼠為健康小鼠模型,MPP+誘發小鼠模型為PD小鼠模型。第13A圖為西方墨點法結果,其顯示樣本中α-Syn寡聚物以及作為蛋白對照組(protein loading control)的GAPDH量。第13B圖比較第13A西方墨點法中所顯示的α-Syn寡聚物量,以GAPDH標準化蛋白的量,且未處理健康小鼠模型的溶解物的量經標準化為1.00。
第14A-14G圖顯示未處理之健康小鼠模型(lane 1)或PD小鼠模型(lane 2-4)接受單純佐劑(lane 2)或含有α-Syn111-132(lane 3)或α-Syn126-135(lane 4)的胜肽免疫原後,腦部組織中α-Syn寡聚物量及酪氨酸羥化酶的量。未處理FVB小鼠為健康小鼠模型,α-Syn纖維小鼠模型為PD小鼠模型。第14A圖為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其顯示同側黑質溶解物中,α-Syn寡聚物、酪氨酸羥化酶以及作為蛋白對照組(protein loading control)的GAPDH量。第14B圖顯示比較第14A圖西方墨點法中所顯示的α-Syn寡聚物量,以GAPDH標準化蛋白的量。將蛋白質的量以GAPDH標準化後,第14B圖顯示比較第14A圖之西方墨點法中相對的α-Syn寡聚物量。將蛋白的量以GAPDH標準化後,第14C圖顯示比較第14A圖之西方墨點法中相對的酪氨酸羥化酶蛋白量。第14D圖為一西方墨點法,其顯示同側紋狀體之α-Syn寡聚物的量,並以GAPDH作為加載控制。將蛋白質的量以GAPDH標準化後,第14E圖顯示比較第14C圖之西方墨點法中相對的α-Syn寡聚物的量。第14F圖為一西方墨點法,其顯示同側紋狀體之α-Syn寡聚物的量, 並以GAPDH作為加載控制。將蛋白的量以GAPDH標準化後,第14G圖顯示比較第14E圖之西方墨點法中相對的α-Syn寡聚物量。
第15A-15C圖顯示以CatWalkTM XT分別分析注射食鹽水(lane 1)或佐劑(lane 2)健康小鼠(lane 1-2),或以佐劑(lane 3)、含有α-Syn126-135(lane 4)或α-Syn111-132(lane 5)之胜肽免疫原免疫PD小鼠模型(lanes 3-5)的運動功能。以t檢定進行顯著性分析(小於0.05的p值被定義為具統計上顯著差異,並以星號“*”表示)。第15A圖為分析經治療之小鼠的左後肢,其中未治療之FVB小鼠作為健康小鼠模型,α-Syn纖維免疫之小鼠作為PD小鼠模型。第15B圖為分析治療小鼠的跑步時期,其中未治療之FVB小鼠作為健康小鼠模型,且α-Syn纖維免疫之小鼠作為PD小鼠模型。第15C圖為分析治療小鼠的跑步時間,其中以未治療之Balb/c小鼠作為健康小鼠模型,MPP+誘導小鼠作為PD小鼠模型。
16A圖顯示PD-021514抗體(α-Syn85-140,wpi 08)可識別具最高親和力的α-Syn纖維。觀察到與帶狀(ribbons)和纖維-91有良好的結合。與寡聚物和纖維-65的結合力差。與α-Syn單體和缺少C-端30個胺基酸殘基(Fib-110)之纖維的結合力差。第16B圖顯示PD-021522(α-Syn85-140,wpi 13)可與所有的種類/寡聚物結合,而不與單體結合。偵測訊號不具有明顯的濃度依賴性增加。抗體可結合至缺少C-端30個胺基酸殘基(Fib-110)的纖維。因此,抗原決定位不在此區域內。第16C圖顯示PD-100806(α-Syn126-135,wpi 09)可與所有的種類結合,與帶狀α-Syn具有最高的親和力。與天然α-Syn寡聚物結合效率較低。幾乎不與戊二醛、多巴胺交聯低聚物及單體α-syn結合。由於抗體不與缺少C-端30個胺基酸殘基(Fib-110)之纖維結合,因此抗體可能是針對α-syn的30個C-端氨基酸殘基。第16D圖顯示市售抗體Syn-1(clone 42,BD bioscience)除了戊二醛交聯之外,可與所有α-Syn 種類和寡聚體結合。其也可與單體α-Syn結合。其抗原決定位橫跨91至96/99殘基。同樣地,其可與缺少C-端30個胺基酸殘基(Fib-110)之纖維結合。第16E圖顯示與α-Syn單體相比,PRX002抗體對纖維狀α-Syn具有稍微較佳的辦識親和力。第16F圖顯示控制天竺鼠產生的抗體背景。第16G圖顯示控制抗體Syn-1的背景。第16H圖顯示PRX002抗體的背景控制組。
17A-17D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路易氏體(DLB)癡呆患者之基底核中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總面積7.5mm2的殼核(第17A圖)、內囊(第17B圖)及島葉(第17C圖)。第17D圖顯示以各抗體免疫染色殼核中所獲得的代表性顯微影像。UNS抗體可檢測到殼核(F(3,7)=1.550,p=0.284,ANOVA)、內囊(F(3,7)=1.356,p=0.332,ANOVA)和島葉皮質(F(3,8)=2.050,p=0.195,ANOVA)中較高面積百分比的α-Syn聚集體。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18A-18D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帕金森病(PD)患者之基底核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總面積7.5mm2的殼核(第18A圖)、內囊(第18B圖)及島葉(第18C圖)。第18D圖顯示免疫染色殼核所獲得的代表性顯微影像。UNS抗體可檢測到殼核(F(3,18)=4.152,p=0.047,ANOVA)、內囊(F(3,8)=1.995,p=0.1934,ANOVA)與島葉皮質(F(3,8)=0.4044,p=0.754,ANOVA)中較高面積百分比的α-Syn聚集體。與NCL-L-ASYN相比,PD100806可檢測到顯著更高比例的α-Syn面積。(p=0.023,PD100806 vs NCL-L-ASYN;n=3)。P<0.05(*);P<0.01(**); P<0.001(***)。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One-way ANOVA)後進行Dunnett檢驗。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19A-19B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多重系統退化症(MSA)患者之基底核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3名MSA患者總面積7.5mm2的殼核(第19A圖)及內囊(第19B圖)。在MSA患者的島葉皮質中未檢測到病理特徵,因此未進行定量。UNS抗體可檢測到殼核(F(3,8)=1.56,p=0.273,ANOVA)與內囊(F(3,8)=1.126,p=0.395,ANOVA)中較高面積百分比的α-Syn聚集體。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0A-20E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不同突觸核蛋白疾病患者之基底核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0A圖)、DLB(第20B圖)與MSA(第20C圖)患者總面積7.5mm2的黑質。比較各種抗體與診斷抗體NCL-L-ASYN的染色面積百分比。UNS抗體可檢測到MSA(F(3,8)=0.830,p=0.51,ANOVA)、DLB(F(3,7)=2.493,p=0.144,ANOVA)與PD(F(3,7)=0.189,p=0.900,ANOVA)患者黑質中α-Syn聚集體的面積百分比較高。第20D圖(MSA)和第20E圖中顯示各抗體免疫染色的代表性顯微鏡圖像。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1A-21F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具不同突觸核蛋白病患之顳葉皮質的白質與灰質中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1A與21D圖)、DLB(第21B與21E圖)與MSA(第21C與21F圖) 患者總面積7.5mm2的皮質灰質及皮質白質。比較各抗體與診斷抗體NCL-L-ASYN的染色面積百分比。P<0.05(*);P<0.01(**);P<0.001(***)。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One-way ANOVA)後進行Dunnett檢驗。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2A-22C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具不同突觸核蛋白病患之小腦中α-Syn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2A圖)、DLB(第22B圖)與MSA(第22C圖)患者總面積7.5mm2的小腦。UNS抗體可檢測到MSA(F(3,8)=0.929,p=0.469,ANOVA);DLB(F(3,6)=1.426,p=0.325,ANOVA)與PD(F(3,6)=2.509,p=0.157,ANOVA)患者中α-Syn聚集體的面積百分比較高。比較各抗體與診斷抗體NCL-L-ASYN的染色面積百分比。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3A-23B圖為非病患對照組大腦黑質(第23A圖)和殼核(第23B圖)以各抗體免疫染色的代表性圖像。UNS抗體未檢測到任何α-Syn病理,與診斷抗體NCL-L-ASYN結果一致。
24A-24D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DLB或PD患者基底核島葉中的LBs的α-Syn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陽性免疫LBs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4A圖)與DLB(第24B圖)患者總面積7.5mm2的島葉。LB的面積百分比為各抗體檢測到的總α-Syn比例。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4A圖)與DLB(第24B圖)患者總面積7.5mm2的島葉。LBs的百分比面積為各抗體檢測到的總α-Syn比例。UNS抗體可檢測到DLB(F(3,7)=0.836, p=0.516,ANOVA)與PD(F(3,4)=0.913,p=0.510,ANOVA)患者島葉中LBs(或較高比例LNs)的面積百分比較低。比較各抗體與診斷抗體NCL-L-ASYN的染色面積百分比。第24C(PD)圖與第24D(DLB)圖顯示各抗體免疫染色的代表性顯微鏡圖像。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5A-25D圖為IHC分析UNS抗體對DLB或PD病患之顳葉皮質中灰質的特異性分析。以各抗體(PD062220、PD062205、PD100806及NCL-L-ASYN)染色α-Syn聚集體的平均面積百分比,來測定PD(第25A圖)與DLB(第25B圖)患者總面積7.5mm2的灰質。LBs的面積百分比為各抗體檢測到之總α-突觸核蛋白的比例。UNS抗體可檢測到PD(F(2,3)=1.983,p=0.282,ANOVA)與DLB(F(3,7)=1.906,p=0.217,ANOVA)患者灰質中LBs(或較高比例LNs)的面積百分比較低。比較各抗體與診斷抗體NCL-L-ASYN的染色面積百分比。第25C圖(PD)與第25D圖(DLB)顯示各抗體免疫染色的代表性顯微鏡圖像。P<0.05(*);P<0.01(**);P<0.001(***)。數值以平均值+SD(誤差線)表示。
26A-26B圖為以UNS抗體及NCL-L-ASYN免疫染色DLB(第26A圖)與PD(第26B圖)患者中腦黑質的代表性圖像。與NCL-L-ASYN相比,UNS抗體對LN具有較高程度的檢測能力。
27A-27C圖為α-Syn的細胞特異性聚集。PD(第27A圖)、DLB(第27B圖)與MSA(第27C圖)患者基底核和人類中腦α-Syn聚集體的最大投影覆蓋共軛焦影像。神經元(HuD,綠色)內的α-Syn(PD062205,紅色)聚集存在於PD與DLB患者,而非MSA。於黑白圖像中標記α-Syn(PD062205)和HuD,可依要求提供彩色圖像。比例尺:10μM。
28A-28C圖為α-Syn的細胞特異性聚集。PD(第28A圖)、DLB(第 28B圖)與MSA(第28C圖)患者中α-Syn聚集體的最大投影覆蓋共軛焦影像。少突膠質細胞內(Olig2,綠色)的α-Syn(PD062205,紅色)聚集存在於MSA患者,而非PD與DLB患者。於黑白圖像中標記α-Syn(PD062205)與Olig2,可依要求提供彩色圖像。比例尺:10μM。
本發明係有關於α-突觸核蛋白(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本發明更有關於含有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製造及使用此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方法,以及此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的抗體。
本發明之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源自α-Syn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直接或透過一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連接一異源性T輔助細胞(Th)抗原決定位。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含有源自α-Syn C-端區域約10至約25個胺基酸,其對應於全長α-Syn(SEQ ID NO:1)的約第111個甘氨酸(G111)至約第135個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部分源自於致病蛋白的胺基酸序列。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及Th抗原決定位在給予至一個體時,可共同作用刺激專一性辨識及結合α-Syn 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抗體。
本發明更有關於含有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包括醫藥組成物。此醫藥組成物可在一個體中刺激免疫反應及產生針對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抗體。此組成物可含 有一或一個以上之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混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此組成物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及額外的成分,包括載體、佐劑、緩衝液及其它適合的試劑。在特定實施例中,此組成物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與一CpG寡聚物形成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其選擇性地補充一佐劑。
本發明更有關於免疫一個體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以產生的抗體。本發明抗體專一性辨識及結合胜肽免疫原結構的α-Syn B細胞抗原決定位部分。本發明α-Syn抗體對於單體、寡聚物或α-Syn纖維之β-sheet具有一不可預期之高交叉反應性。基於其獨特的特徵和性質,本發明抗體可提供一免疫治療方式以標定、辨別及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
本發明更有關於製造及使用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抗體及組成物的方法。本發明方法提供低製造成本及胜肽免疫原結構的品質控管及含有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其可用於抑制及治療病症。
本發明更包括使用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及/或針對胜肽免疫原結構之抗體,治療及/或抑制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及/或抑制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方法包括給予一個體一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在特定實施例中,此方法中所使用的組成物含有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與帶負電的寡核苷酸,如CpG寡聚物,透過靜電偶合以形成一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 物,此複合物更選擇性補充礦物鹽或油作為佐劑,給予至突觸核蛋白疾病的患者。本發明之方法也包括給藥設計、劑型及途徑,以給予此胜肽免疫原結構至一具罹患或具有突觸核蛋白疾病的個體。
發明說明中的章節標題僅用於組織目的,不用用於限制所描述的主題。所有或部份引用的文獻皆可依據其整體對任何目的併入發明說明中。
除特別說明,本發明所屬領域人士可通常了解本發明說明中所有使用之技術及科學用語的相同含義。若無特別說,單數用語“一”及“該”包括多個標示。同樣地,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說明,用語“或”包括“和”。因此,“包括A或B”係指包含A或B,或A及B。更應了解的是,對於多胜肽所有的胺基酸大小與所有的分子量或分子量值為近似的,且揭示於本發明說明中。儘管也可用與發明說明中所述相似或相同的方法和材料進行及測試本發明之方法,但適當的方法及材料揭示於後文。發明說明中所有的文獻、專利申請案、專利及其它參考文獻皆可併入發明說明中。若有衝突,包含用語解釋在內的發明說明會進行說明。此外,材料、方法和實施例僅用於進行說明,而非用於限制。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本發明說明提供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源自α-Syn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直接或透過一選擇性異源連接子共價連接異源性T輔助細胞(Th)抗原決定位。
本發明所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係指一胜肽含有(a)源自α-Syn C-端之具有約10至25個胺基酸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對應於全長α-Syn(SEQ ID NO:1)約第111個位置的甘氨酸(G111)至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b)一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c)一選擇性的異源性連接子。
在特定實施例中,胜肽免疫原結構可以下式表示:(Th)m-(A)n-(α-Syn C-端片段)-X或(α-Syn C-端片段)-(A)n-(Th)m-X
其中Th為一異源性T輔助抗原決定位;A為一異源性連接子;(α-Syn C-端片段)為一源自α-Syn C-端片段之具有約10至25個胺基酸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X為一胺基酸的α-COOH或α-CONH2;M為1至約4;且N為0至約10。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各種組成如下所示。
a. α-Syn及α-Syn C-端片段
本發明所述“α-Syn”、“alpha-突觸核蛋白”、“α-突觸核蛋白”及其類似係指來自於任何表現 α-Syn之組織的(a)全長α-Syn蛋白及/或(b)其片段。α-Syn具有極端的構象多樣性,在膜結合、細胞質及澱粉樣蛋白聚集中適應不同的條件,且具有多種功能。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蛋白來自於人類。在特定實施例,全長人類α-Syn蛋白具有140胺基酸(Accession No.NP_000336)(SEQ ID NO:1)。
本發明所述α-Syn的“C-端區”或“C-端”係指任何源自α-Syn C-端的胺基酸序列。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的C-端區或C-端為具有96-140個殘基的胺基酸序列,或其片段。α-Syn的C-端區富含脯氨酸且帶負電,其為本質上無規蛋白質中常見的特性,可維持溶解度。由於低疏水性和高淨負電荷,α-Syn的C-端區通常以無規環狀結構存在。在胞外研究中,已顯示pH下降中和負電荷可促進α-Syn的聚集。
本發明所述“α-Syn C-端片段”或“源自α-Syn C-端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係指全長α-Syn序列的一部分,其包括約10至25個源自α-Syn C-端的胺基酸,其對應於全長α-Syn約第111個位置的甘氨酸(G111)至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α-Syn C-端片段也可為α-Syn G111-D135胜肽及其片段。本發明各種之α-Syn C-端片段係以全長α-Syn(SEQ ID NO:1)中相對應的各種胺基酸位置表示。
α-Syn胜肽免疫結構中所使用的α-Syn C-端片段胺基酸序列係依據一設計原理進行選擇。這些原理包 括使用一α-Syn胜肽序列:(i)因β-Syn可結合至α-Syn且防止其聚集,所以其與β-突觸核蛋白(β-Syn)不具有明顯的序列同源性,以避免產生會與β-Syn交叉反應的抗體;(ii)其不具有α-Syn中的自體T輔助抗原決定位,以避免自體性T細胞活化,如先前使用針對Aβ1-42之AN1792疫苗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試驗,其會導致腦部發炎造成急性腦膜炎(meningococcal encephalitis);(iii)其為α-Syn中的一個區域,其容易受天然結構之構象改變影響;(iv)因其為自身分子,其為非免疫原性;(v)其可藉由一蛋白載體或一有效的T輔助抗原決定位提供免疫原性;(vi)當具有免疫原性且給予至一個體時:(a)刺激高力價針對α-Syn胜肽序列(B細胞抗原決定位)抗體,且抗體不會針對蛋白質載體或有效的T輔助抗原決定位;(b)刺激高力價抗體,其可與單體、寡聚體或α-Syn纖維的變性β-折疊反應,使此抗體可避免α-Syn形成聚集,使任何的α-Syn聚集分解,且移除毒性α-Syn寡聚體、聚集及/或纖維,以減少或避免腦內的α-Syn聚集負荷;(c)不會刺激與天然α-Syn反應的抗體,因為天然α-Syn為一組織分佈廣泛的主要細胞蛋白,可提供高安 全性。
在考慮這些設計原理下,可選擇α-Syn的C-端區域作為胜肽免疫原設計的標的。此外,基於結構特徵,與其他α-Syn區域相比,更容易被抗體或其他物理因子所調控,因此選擇α-Syn的C-端區域。
評估多種源自於α-Syn的胜肽序列,以確定及選擇多種符合設計原理的α-Syn胜肽,在實施例中進一步描述。特別是,符合設計原理的序列具有約10至25個胺基酸,其相對應於全長α-Syn約第111個位置的甘氨酸(G111)至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的C-端片段為25個胺基酸的α-Syn G111-D135胜肽(SEQ ID NO:12)。在其它實施例中,α-Syn的C-端片段為含有α-Syn G111-D135胜肽(SEQ ID NO:12)的約10個連續胺基酸。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的C-端片段含有α-Syn G111-D135胜肽(SEQ ID NO:12)的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個連續胺基酸。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的C-端片段具有一胺基酸序列,如表1所述SEQ ID NOs:12-15、17或49-64。
本發明的α-Syn C-端片段也包括α-Syn G111-D135胜肽及其片段的免疫原性功能類似物或同源物。G111-D135胜肽及其片段的功能免疫類似物或同源物包括各種實質上保有與原始胜肽相同免疫原性的變異物。免疫原性功能類似物可在一胺基酸位置上有一保守取代; 在整體電荷有所改變;共價連接其它單元;或胺基酸的增加、插入或刪除及/或其任何組合。
保守取代為一胺基酸被置換為其它具有類似化學特性的胺基酸。例如,非極性(疏水性)胺基酸包括丙胺酸、亮胺酸、異亮胺酸、纈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色胺酸與甲硫胺酸;極性中性胺基酸包括甘胺酸、絲胺酸、蘇胺酸、半胱胺酸、酪胺酸、天門冬醯胺與麩醯胺酸;帶正電(鹼性)胺基酸包括精胺酸、賴胺酸和組胺酸;以及帶負電(酸性)胺基酸包括天門冬胺酸與谷胺酸。
免疫原性功能類似物包括具有1至約4個胺基酸保守性取代、增加、刪除或插入的胺基酸序列,其可刺激與α-Syn G111-D135胜肽交叉反應的免疫反應。保守性取代、增加、刪除或插入可以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完成。非天然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ε-N賴胺酸、ß-丙胺酸、鳥氨酸、正白胺酸、正纈胺酸、羥脯氨酸、甲狀腺素、γ-胺基丁酸、高絲胺酸、瓜胺酸、胺基苯甲酸、6-氨基己酸(Aca;6-Aminohexanoic acid)、羥脯胺酸、硫醇丙酸(MPA)、3-硝基-酪氨酸、焦谷胺酸及其類似。天然胺基酸包括丙胺酸、精胺酸、天門冬醯胺、天冬胺酸、半胱胺酸、谷胺酸、麩醯胺酸、甘氨酸、組氨酸、異亮胺酸、亮胺酸、賴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色胺酸、酪胺酸及纈胺酸。
在一實施例中,一特定胜肽的功能性免疫類似物包含與原胜胺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且更包括在α-Syn G111-D135胜肽及其片段的胺基端增加3個賴胺酸(Lys-Lys-Lys)。在此實施例中,此3個賴胺酸融合至原胜肽會改變原胜肽整體的電荷,但不會改變原胜肽的功能。
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 C-端片段的功能類似物與原胜胺序列具有至少50%的相似度。在其它實施例中,功能類似與原胜胺具有至少80%的相似度。在其它實施例中,功能類似與原胜胺具有至少85%的相似度。在其它實施例中,功能類似與原胜胺具有至少90%或至少95%的相似度。
b. 異源性T輔助細胞抗原決定位(Th抗原決定位)
本發明提供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源自α-Syn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直接或透過一選擇性異源連接子共價連接異源性T輔助細胞(Th)抗原決定位。
α-Syn肽免疫原結構中的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可促進α-Syn C-端片段的免疫原性,促進專一性針對透過合理設計之優化B細胞抗原決定位(即α-Syn C-端片段)高力價抗體的產生。
本發明中所述“異源性”係指一源自於一非野生型α-Syn序列的一部分或其同源序列的胺基酸序列。因此,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為一源自於非天然α-Syn(即Th抗原決定位非自體的α-Syn)胺基酸序列的Th抗原決定位。由於Th抗原決定位與α-Syn為異源性,因此當異源性Th共價連接α-Syn C-端片段時,α-Syn的天然胺基酸不會延伸至N-端或C-端。
本發明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可為任何Th抗原決定位,其不含有天然α-Syn的胺基酸序列。Th抗原決定位可具有一源自於任何物種(如,人類、豬、牛、狗、大鼠、小鼠、天竺鼠等)α-Syn的胺基酸序列。Th抗原決定位也可對多種物種的第二類MHC分子具有混雜的結合區。在特定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包括複數個混雜的第二類MHC結合區,以獲得最大的T輔助細胞活性,進行免疫反應的啟動及調控。Th抗原決定位較佳本身為免疫靜默,即因α-Syn胜肽免疫結構所誘導產生的抗體中,很少是針對Th抗原決定位,因此可具有非常集中針對α-Syn胜肽免疫結構中目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免疫反應。
本發明之抗原決定位包括,但不限於,源自於外來病原菌的胺基酸序列,如表2所示(SEQ ID NOs:70-98)。此外,Th抗原決定位包括優化的人工Th抗原決定位及人工Th抗原決定位的組合(如SEQ ID NOs:71及78-84)。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胜肽表現為一組合序列(如SEQ ID NOs:79-82),包含在特定胜肽的同源性可變殘基中的胜肽區塊中特定位置的混合胺基酸殘基。在合成過程中,可藉由於一程序中添加設計保護胺基酸混合物,可在特定位置取代特定胺基酸,以合成組合胜肽集合。此組合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集合對於不同基因背景的物種具有寬廣的Th抗原決定位覆蓋。代表性的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胜肽組合序列包括SEQ ID NOs:79-82,如表2所示。 本發明之抗原決定位胜肽可提供基因多樣化之動物及病患寬廣的反應及免疫原性。
包含Th抗原決定位的α-Syn胜肽免疫結構可在單一固相胜肽合成中與α-Syn C-端片段同時生成。Th抗原決定位更包括Th抗原決定位的免疫類似物。免疫Th類似物包括免疫刺激類似物、交叉反應類似物及上述Th抗原決定位的任何片段,其足以促進或刺激針對α-Syn C-端片段的免疫反應。
Th抗原決定位胜肽的功能性免疫類似物也有效果,且為本發明的一部分。功能性兔疫Th類似物包括在Th抗原決定位中保守性取代、增加、刪除及插入1至5個胺基酸,其不會實質上改變Th抗原決定位的Th-刺激功能。利用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完成上述α-Syn C-端片段的保守性取代、增加及刪除。表2顯示其它Th抗原決定位的功能類似物。特別是,MvF1及MvF2 Th之SEQ ID NOs:71與78為MvF4及MvF5之SEQ ID NOs:81與83的類似物,其差異在於N-及C-端具有2個胺基酸的刪除(SEQ ID NOs:71與78)或增加(SEQ ID NOs:81與83)。這2個系列類似物序列的差異不會影響序列中Th抗原決定位的功能。因此,功能性免疫原Th類似物包括多種源自於麻疹病毒融合蛋白MvF1-4 Ths(SEQ ID NOs:71、78、79、81及83)與肝炎表面蛋白HBsAg 1-3 Ths(SEQ ID NOs:80、82及84)的Th抗原決定位。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中的Th抗原決定位可 共價連接至α-Syn C-端胜肽的N-或C-端。在某些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共價連結至α-Syn C-端胜肽的N-端。在其它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共價連結至α-Syn C-端胜肽的C-端。在特定實施例中,1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共價連接至α-Syn C-端片段。當1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共價連接至α-Syn C-端片段時,各Th抗原決定位具有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或不同的胺基酸序列。此外,當1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共價連接至α-Syn C-端片段時,Th抗原決定位可以任何方式排列。例如,Th抗原決定位可連續連結α-Syn C-端片段的N-端,或連續連結α-Syn C-端片段的C-端;或一Th抗原決定位可連續連結α-Syn C-端片段的N-端,而另一Th抗原決定位可連續連結α-Syn C-端片段的C-端。Th抗原決定位在α-Syn C端片段的排列並無限制。
在某些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直接共價連結至α-Syn C-端片段。在其它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透過連接子共價連結α-Syn C-端片段。
c. 異源性連接子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選擇性地包含一異源性連接子,其共價連接α-Syn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與異源性T輔助細胞(Th)抗原決定位。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異源性”係指一源自於一非野生型α-Syn序列的一部分或其同源序列的胺基酸序列。因此,當異源性連接子共價連結α-Syn之B細胞 抗原決定位時,因為連接子與α-Syn序列為異源性,所以α-Syn天然胺基酸序列不會延伸至N-端或C-端。
連接子為任何可連結2個胺基酸及/或胜肽的分子或化合物。連接子可根據應用改變長度或極性。連接子的連結可透過一胺基或羧基連接,但也可為其他官能基。連接子包括一化合物、天然的胺基酸或非天然的胺基酸。
連接子可提供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多種結構特徵。在結構上,連接子提供Th抗原決定位與α-Syn C-端片段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一種物理分離。此連接子的物理分離可破壞因連結Th抗原決定位至B細胞抗原決定位所產生的人為二級結構。此外,透過連接子物理分離抗原決定位可消除Th抗原決定位及/或B細胞抗原決定位之間所產生之反應的干擾。此外,連接子可產生或修飾肽免疫原結構的二級結構。例如,連接子可具有一可變的鉸鏈以促進Th抗原決定位及B抗原決定位的分離。可變的鉸鏈也可允許胜肽免疫原與適當之Th細胞及B細胞之間更多有效的反應,以促進Th抗原決定位及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免疫反應。編碼可變鉸鏈的序列可為免疫球蛋白重鏈鉸鏈區,其一般富含脯胺酸。一種可作為連接子之可變鉸鏈可為Pro-Pro-Xaa-Pro-Xaa-Pro(SEQ ID NO:148)序列,其中Xaa為任何胺基酸,較佳為天冬胺酸。
連接子也可提供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功能性特徵。例如,連接子可改變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整體電荷,其可影響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溶解度。此外,改變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整體電荷可影響胜肽免疫原結構與其它化合物及試劑結合的能力。如後文所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為具穩定免疫刺激複合物與帶高電荷之寡核苷酸,如CpG寡聚物透過靜電結合。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整體電荷對於形成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是重要的。
可作為連接子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2-氨基乙氧基)醋酸(AEA)、5-氨基戊酸(AVA)、6-氨基己酸(Ahx)、8-氨-3,6-二氧雜辛酸(AEEA,mini-PEG1)、12-氨-4,7,10-三氧雜十二烷酸(mini-PEG2)、15-氨-4,7,10,13-四氧雜五-癸酸(mini-PEG3)、三氧十三烷-琥珀醯胺酸(Ttds)、12-氧-十二烷酸、Fmoc-5-氨-3-氧雜戊酸(O1Pen)及其類似物。
天然胺基酸包括丙胺酸、精胺酸、天門冬醯胺、天門冬胺酸,半胱胺酸、谷胺酸、谷氨醯胺、甘胺酸、組胺酸、異亮胺酸、亮胺酸、賴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色胺酸、酪胺酸和纈胺酸。
非天然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ε-N賴胺酸、ß-丙氨酸、鳥氨酸、正亮氨酸、正纈氨酸、羥脯氨酸、甲狀腺素、γ-氨基丁酸、絲氨酸、瓜氨酸、氨基苯甲酸、6-氨基己酸(Aca;6-Aminohexanoic acid)、羥脯氨酸、巰基丙酸、3-硝基-酪氨酸、焦谷氨酸及其類似物。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中的連接子可共價連接至Th抗原決定位及α-Syn C-端胜肽的N-或C-端。在某 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共價連接至Th抗原決定位的C-端及α-Syn C-端胜肽的N-端。在其它實施例中,連接子共價連接至C-端胜肽的C-端及Th抗原決定位的N-端。在特定實施例中,例如,當胜肽免疫原結構中有一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時,可使用一個以上的連接子。當使用一個以上的連接子時,各個連接子可相同或不同。再者,當胜肽有一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時,Th抗原決定位可以連接子分離,此連接子可與用於分離Th抗原決定位及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連接子相同或不同。連接子與Th抗原決定位或α-Syn C-端胜肽片段的排列並無特別限制。
在特定實施例中,異源性連接子為一天然胺基酸或一非天然胺基酸。在其它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一個以上的天然胺基酸或非天然胺基酸。在特定實施例中,連接子為Lys-、Gly-、Lys-Lys-Lys-、(α,ε-N)Lys或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
d.α-Syn胜肽免疫原的特定實施例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具下式結構:(Th)m-(A)n-(α-Syn C-端片段)-X或(α-Syn C-端片段)-(A)n-(Th)m-X
其中Th為一異源性T輔助抗原決定位;A為一異源性連接子;(α-Syn C-端片段)為一源自α-Syn C-端片段之具有 約10至25個胺基酸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X為一胺基酸的α-COOH或α-CONH2;M為1至約4;且N為0至約10。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中的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具有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70-98或其組合,如第2圖所示。在特定實施例中,Th抗原決定位具有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78-84。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個以上的Th抗原決定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可擇自於Lys-、Gly-、Lys-Lys-Lys-、(α,ε-N)Lys、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及其組合之任一種。在特定實施例中,異源性連接子為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 C-端片段具有α-Syn C-端約10至25個胺基酸,其為全長α-Syn(SEQ ID NO:1)中約第111個胺基酸的甘氨酸(G111)至約第135個胺基酸的天門冬醯胺酸(D135)。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 C-端片段具有SEQ ID NOs:12-15、17或49-64的胺基酸序列,如表1所示。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具有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之任一種,如表3所示。在特定實施例中,α-Syn 胜肽免疫原結構具有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及111-113之任一種。
組成物
本發明更揭露包括上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
a.胜肽組成物
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為液態或固態。液態組成物可包括水、緩衝液、溶劑、鹽類及/或任何其他可接受之試劑,其其不會改變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結構或功能特性。胜肽組成物可含有一或多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b.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另有關於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醫藥組成物。
醫藥組成物可含有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及/或其它添加劑。因此,醫藥組成物可含有一藥學上有效量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佐劑及/或賦形劑,如稀釋劑、添加劑、穩定劑、防腐劑、增溶劑、緩衝液及其類似物。
醫藥組成物可含有一或多個佐劑,其可加速、延長或促進對於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免疫反應,而本身無特定免疫原影響。醫藥組成物中所使用的佐劑可包括脂質體、皂苷、角鯊烯、L121、Emulsigen®、單磷醯脂質A(MPL)、QS21、ISA 35、ISA 206、ISA50V、ISA51、ISA 720以及其它佐劑及乳化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括MontanideTM ISA 51(由植物油和甘露醇油酸酯組成之w/o乳化劑之油類佐劑組成物)、Tween® 80(聚山梨醇酯80或聚氧乙烯(20)脫水山梨醇單油酸酯)、CpG寡核酸及/或其組合。在其它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為一以Emulsigen或Emulsigen D作為佐劑之水包油包水(w/o/w)乳化劑。
醫藥組成物可為立即釋放或持續釋放製劑。此外,醫藥組成物可透過免疫原捕獲及共同給予微粒來刺激全身性或局部黏膜免疫。本技術領域人士可輕易了解此傳遞系統。
醫藥組成物可為注射液或為液體溶液或者懸浮液。在注射前,先製備含有α-Syn肽免疫原結構的液體載體。醫藥組成物可以適當的模式給予,例如,i.d.、i.v.、i.p.、i.m.、經鼻、經口、皮下等。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可製備為靜脈、皮下、皮內或肌內給予。醫藥組成物也可製備成適合用於其它給藥方式,包括口服和鼻內給予。
醫藥組成物也可製備成具有合適的劑量單位形式。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每公斤體重約0.5μg至約1mg的α-Syn肽免疫原結構。不論患者是人類或動物,預防或治療,醫藥組成物的有效劑量可根據許多不同的因子改變,包括施用手段、目標部位、患者的生理狀態、其它給予藥物。通常,患者為一人類,但也可為 非人類動物,包括轉植動物。當給予複數劑量,醫藥組成物可方便地分成適當的每單位劑量。在治療領域中可根據個體的年紀、體重及健康狀況給予一劑量。
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包括一個以上的α-Syn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個以上之α-Syn肽免疫原結構的醫藥組成物可協同增加結構的免疫效率。含有一個以上之α-Syn肽免疫原結構的醫藥組成物因具有寬廣的第II類MHC覆蓋,因此可提供α-Syn肽免疫原結構更佳的免疫反應。
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α-Syn肽免疫原結構,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115-147及其同源物、類似物及/或其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α-Syn肽免疫原結構,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其任何組合。
含有α-Syn肽免疫原結構的醫藥組成物可刺激宿主免疫反應及產生抗體。
c.免疫刺激複合物
本發明也有關於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與CpG寡核酸免疫調控複合物的醫藥組成物。免疫調控複合物專一性作為一佐劑及胜肽免疫原穩定物。免疫調控複合物為一顆粒,其可對細胞的免疫系統有效地呈現α-Syn胜肽免疫原以產生免疫反應。免疫調控複合物可為一用於腸外給予的懸浮液。免疫調控複合物也可為w/o乳化液,作為懸浮液與無機鹽或原位膠凝聚合物的組合,在 非腸道給予後將α-Syn肽免疫原有效地遞送到宿主免疫系統的細胞中。免疫調控複合物可產生針對β-折疊之α-Syn的免疫反應(如,實施例13的第8A、8B及8C圖)以達到保護/治療效果。
穩定的免疫調控複合物可藉由靜電結合複合一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與陰離子分子、寡核苷酸、聚核苷酸或其組合。穩定的免疫調控複合物可作為一免疫傳遞系統與一醫藥組成物合併。
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含有一陽離子部分,其在pH5.0至8.0帶正電。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或混合物之陽離子部分,每一個賴胺酸(K)、精胺酸(R)或組胺酸(H)的電荷為+1,每一個天冬胺酸(D)或谷胺酸(E)的電荷為-1,其它胺基酸的電荷為0,依此方式計算淨電荷。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內的電荷相加以表示為平均淨電荷。一種穩定的胜肽免疫原具有平均淨正電荷+1的陽離子。較佳胜肽免疫原具有大於+2的平均淨正電荷。在某些實施例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陽離子為異源性連接子。在某些實施例中,當連接子序列為(α,ε-N)Lys、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時,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陽離子具有+4電荷。
本發明所述“陰離子分子”係指任何在pH5.0至8.0帶正電的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陰離子分子為一寡聚物或聚合物。可利用每個磷酸二酯或硫代磷酸酯基團為-1電荷來計算寡聚物或聚合物的淨負電荷。適合 的陰離子寡核苷酸是具有8至64個核苷酸鹼基的單鏈DNA分子,具有1至10個重覆的CpG單元。較佳CpG免疫刺激單鏈DNA分子含有18至48個核苷酸鹼基,具有3至8個重覆的CpG單元。
更佳陰離子寡核苷酸如下式所示:5' X1CGX2 3',其中C及G為未甲基化;且X1為擇自A(腺嘌呤)、G(鳥嘌呤)及T(胸腺嘧啶);X2為C(胞嘧啶)或T(胸腺嘧啶)。或是,陰離子寡核苷酸由下式表示:5'(X3)2CG(X4)2 3',其中C及G為未甲基化;且X3擇自於A、T或G,且X4為C或T。
最終免疫刺激複合物一般為1-50μm的顆粒,且具有許多因子的功能,包括反應物的電化學計量及分子量。顆粒免疫刺激複合物具有佐劑化及提升in vivo特定免疫反應的優點。因此,穩定化免疫刺激複合物可穩定藉由油包水乳化、無機鹽懸浮液及聚合物凝膠來製備醫藥組成物。
抗體
本發明更提供以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刺激產生的抗體。
α-Syn C端片段含有α-Syn的約10至約25個胺基酸,為全長α-Syn中約第111個位置的甘胺酸(G111)至約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其為非免疫原性或弱免疫原性。然而,包括α-Syn C端片段、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與選擇性的異源性連接子的α-Syn胜肽 免疫原結構在給予至宿主時,可刺激免疫反應及產生抗體。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超越α-Syn本身,且促進可辨識非線性、構象抗原決定位之特定抗體的生成。
令人驚訝的是,由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不會產生與以天然形式之α-Syn單體的天然α-螺旋結合。然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可辨識及結合單體、寡聚體、纖維形式的α-Syn變性β-折疊。此外,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不會與其它類澱粉蛋白類似結構(i.e.,Aβ1-42與Tau441)結合。因此,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特殊設計(包括α-Syn C端片段、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及選擇性異源連接子)已經改變多功能α-Syn C端片段的構象,以具有類β-折疊構象。
在許多功能性測試中,對源自以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動物所獲得之血清進行廣泛的比較。這些比較證明抗體可高特異性結合經NGF處理之PC12細胞中單體及寡聚體之β-折疊的α-Syn,且不會與其它類澱粉蛋白結合(參照實施例9)。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的抗體可抑制α-Syn的聚集(抗聚集活性),且解聚集預先形成的α-Syn聚集體(裂解活性)。此外,令人驚訝抗體可以減少小神經膠質細胞(microglial cell)誘導之TNF-α和IL6的產生,這些抗體可有效地減少α-Syn聚集體或纖維介導的小膠質細胞活性。在α-Syn過度表現的細胞中,此抗體也可降低由外源α-Syn聚集體及內源α-Syn聚集體所造成的神經退 化。此外,此抗體可辨識及專一性結合病理性α-Syn寡聚體聚集體或纖維,但不會與非病理性的α-Syn反應。特別是,抗體可與來自患有α突觸核蛋白相關疾病之帕金森病患者中腦部切片中的路易氏體(Lewy bodies)反應,但不會與正常人類組織反應。
同樣另人驚訝的是,2種帕金森氏症老鼠模型(MPP+誘導之老鼠模型及接種α-Syn纖維之老鼠模型)在給予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組成物可(a)產生與β-折疊α-Syn高度交叉反應的抗體,(b)降低α-Syn血清,(c)降低腦部α-Syn寡聚物,以及(d)降低神經病理以恢復運動功能。
免疫本發明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之動物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證實此結構可產生有效地針對特定位置的抗體,其可與單體、寡聚物及纖維形式之突變的β-折疊α-Syn反應,且不會與天然形式之α-Syn C端的隨機捲曲結構反應。
In vitro 功能試驗
利用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進行in vitro功能分析。此功能分析包括,但不限於:(a)抑制in vitro重組α-Syn聚集體;且分解重組α-Syn聚集體(參照實施例8);(b)抑制in vitro細胞性α-Syn聚集體;且分解細胞內α-Syn聚集體(參照實施例9);(c)減少小膠質細胞TNF-α和IL6的分泌(參照實施例 10);(d)減少由外源α-Syn聚集體誘發的神經變性(參照實施例11);(e)減少α-Syn過度表現細胞中的神經變性(參照實施例12);(f)證明接種α-Sy纖維和MPP+誘導之帕金森病之小鼠模型的血清中α-Syn含量降低,腦中α-Syn寡聚物含量的降低、神經變性的降低以及運動活性的恢復(參照實施例15)。
方法
a.製備α-Syn胜肽免疫原的方法
本發明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以本技術領域人士所習知的化學合成法製備(參照Fields et al.,Chapter 3 in Synthetic Peptides:A User’s Guide,ed.Grant,W.H.Freeman & Co.,New York,NY,1992,p.77)。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利用自動Merrifield固相合成技術,以t-Boc或F-moc保護之α-NH2的支鏈胺基酸進行合成,例如,Applied Biosystems肽合成儀型430A或431。利用可替代之胺基酸在特定的可變位置進行耦合,以製備包含Th組合胜肽庫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在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完成組裝後,處理樹脂將胜肽由樹脂上切割下來,並解除胺基酸支鏈的封阻。游離的胜肽可利用HPLC純化,並利用胺基酸 分析或定序進行生化特性分析。胜肽的純化及生化特性分析方法為本技術領域人士所習知。
此化學程序所產生的胜肽質量可被控制和確定,以確保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原性及產量的再現性。以固相胜肽合成法製造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詳細描述如實施例1所示。
保留預期的免疫活性的結構可變性範圍遠大於小分子藥物或與生物衍生藥物的結構可變性。因此,胜肽類似物,有意設計或由於合成過程的錯誤不可避免所產生缺失序列副產物的混合物(具有類似的色譜和免疫學性質),通常與所欲胜肽之純化製劑相同有效。特定設計的類似物和非所欲類似物混合物只要有可辨別的QC程序監測製程及產品評估,以確保這些胜肽最終產品的再現性和功效。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也可利用重組DNA技術,包括核苷酸分子、載體及/或宿主細胞製備。因此,編碼核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免疫原功能性類似物的苷酸分子也屬於本發明的一部分。同樣地,含有核苷酸分子之載體(包括表現載體)及含有載體的宿主細胞也屬於本發明的一部分。
其它實施例也包括製備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源自於胜肽免疫原結構之α-Syn G111-D135片段之免疫原功能性類似物的方法。例如,此方法可包括在可表現胜肽的條件下培養一含有編碼α-Syn胜肽免 疫原結構及/或其免疫原功能性類似物核苷酸的表現載體的細胞。較長的合成胜肽免疫原可以習知的重組DNA技術合成。此技術已記載於習知的標準操作手冊中。為構築編碼本發明胜肽的基因,此胺基酸序列被反向轉譯以獲得編碼編碼此胺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較佳具有此宿主最佳的密碼子。接著,若有需要,通常可通過合成編碼胜肽及任何調控元件的寡核苷酸來合成基因。將此合成基因插入一適合的載體並轉染至一宿主細胞。接著,在一適合此表現系統及宿主的條件下表現胜肽。以標準方法純化及分析胜肽。
b.製備免疫複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也包括製備包含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CpG寡核苷酸(ODN)分子之免疫刺激複合物的方法。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ISC)來自於α-Syn肽免疫原結構的陽離子部分及聚陰離子CpG ODN分子。可利用電荷的靜電中和完成自我裝配系統。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陽離子部分與陰離子寡聚體的摩爾電荷比可確定結合程度。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和CpG ODN的非共價靜電結合是一可完全重複的過程。胜肽/CpG ODN免疫刺激複合物複合體聚集,其可促進呈現給免疫系統之“專業”抗原呈現細胞(APC),進而增強複合物的免疫原性。此複合物可輕易地在製造過程中控制品質。胜肽/CpG ISC在體內(in vivo)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此包括CpG ODN及α-Syn G111-D135片 段胜肽免疫原結構之新穎的顆粒系統具有與CpG ODN相關之廣義B細胞有絲分裂的優點,但促進Th-1/Th-2反應的平衡。
CpG ODN在本發明醫藥組成物中在相反電荷的靜電中和過程中100%與免疫原結合,形成奈米大小的顆粒。此顆粒形式可顯著地降低傳統CpG佐劑使用的劑量,減少可能的不良先天免疫反應,並有助於包括抗原呈現細胞(APC)的選擇性免疫程序。因此,此製劑為創新的概念並且通過替代機制促進免疫反應的刺激而提供可能的優點。
c.製備醫藥組成物的方法
各種實施例還包括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建的藥物組合物。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醫藥組成物使用油包水乳化及礦物鹽的懸浮劑。
為了使醫藥組成物可使用於大部分族群,且抑制α-Syn聚集也是管理目的之一,安全性成為另一考量的重要因子。儘管在臨床試驗中許多製劑在人體內使用油包水乳劑,但基於安全性,明礬仍是製劑中主要使用的佐劑。因此,明礬或其礦物鹽磷酸鋁(ADJUPHOS)經常作為臨床使用的佐劑。
d.使用醫藥組成物的方法
本發明更包括使用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之醫藥組成物的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 構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a)抑制宿主中α-Syn的聚集;(b)促進宿主中預形成之α-Syn聚集體的分解;(c)減少宿主中小膠質細胞TNF-α和IL6的分泌;(d)減少宿主中由外部α-Syn聚集體所誘發的神經變性(e)減少α-Syn過度表現細胞中的神經變性;(f)減少宿主中血清α-Syn含量;(g)減少宿主腦中血清α-Syn含量;(h)減少宿主中的神經病變及回復運動功能;及其類似。
上述方法包括給予一醫藥組成物至一所需個體,其中該醫學組成物包括一醫學上有效量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具體實施例
本發明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具體實施例:
(1)一種α-突觸核蛋白(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B細胞抗原決定位,其包括約10至25個源自α-Syn C-端的胺基酸,其對應於全長α-Syn約第111個位置的甘氨酸(G111)至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的序列SEQ ID NO:1;一T輔助抗原決定位,包括一擇自於SEQ ID NOs:70-98的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選擇性異源連接子,其擇自於一胺基酸、Lys-、Gly-、 Lys-Lys-Lys-、(α,ε-N)Lys及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其中B細胞抗原決定位共價直接或透過選擇性異源連接子連接T輔助抗原決定位。
(2)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B細胞抗原決定位擇自於SEQ ID NOs:12-15、17及49-63所組成之群組。
(3)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T輔助抗原決定位擇自於SEQ ID NOs:81、83及84所組成之群組。
(4)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選擇性異源連接子為(α,ε-N)Lys或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
(5)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T輔助抗原決定位共價連接至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胺基端。
(6)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T輔助抗原決定位透過選擇性異源連接子共價連接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胺基端。
(7)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下列結構(Th)m-(A)n-(α-Syn C-端片段)-X或(α-Syn C-端片段)-(A)n-(Th)m-X其中Th為T輔助抗原決定位;A為異源性連接子; (α-Syn C-端片段)為B細胞抗原決定位;X為一胺基酸的α-COOH或α-CONH2;m為約1至約4;且n為1至約10。
(8)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
(9)如(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及111-113所組成之群組。
(10)一種組成物,包括(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11)一種組成物,包括一個以上之(1)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12)如(11)之組成物,其中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具有SEQ ID NOs:112及113胺基酸序列。
(13)一種醫藥組成物,包括(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一藥學上可接受之載體及/或佐劑。
(14)如(13)之醫藥組成物,其中a.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以及b. 該佐劑為礦物鹽類,其擇自於Al(OH)3或AlPO4所組成之群組。
(15)如(13)之醫藥組成物,其中a.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擇自於SEQ ID NOs:107,108, 111-113,and 115-147所組成之群組;以及b. 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與一CpG寡核苷酸(ODN),以形成一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
(16)一分離的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專一性地結合至(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
(17)如(16)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結合至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18)一種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專一性地結合至(9)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
(19)一種組成物,包括(16)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
(20)一種組成物,包括(18)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
(21)如(20)之組成物,包括a. 專一性結合至SEQ ID NO:112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以及b. 專一性結合至SEQ ID NO:113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之組合。
(22)一種製造辨識宿主中α-Syn的抗體,包括給予該宿主一組成物,其包括(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一載體及/或佐劑。
(23)一種抑制動物中α-Syn聚集的方法,包括給予該動 物一藥學上有效量之(1)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24)一種降低動物中α-Syn聚集的方法,包括給予該動物一藥學上有效量之(1)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25)一種辨識生物樣本中不同大小的α-Syn聚集體,包括:a.將該生物樣本在可與(16)之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結合的條件下與接觸;b.檢測與該生物樣品中α-Syn聚集體結合之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的量。
以下實施例提供詳細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
實施例1. α-突觸核蛋白胜肽的合成及其配方的製備
a. α-Syn C端片段的合成
本實施例揭示開發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之α-Syn C端片段的合成方法。可進行用於血清學檢測、實驗室試驗和現場研究的小量合成,以及用於藥物組成物之工業/商業生產的大量(千克)合成。
為了篩選和選擇有效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最佳肽構建體,設計了具有長度為約10至40個氨基酸序列的大量α-Syn相關抗原性肽庫。
使用代表性的全長α-Syn(SEQ ID NO:1)及β-Syn(SEQ ID No:2)、α-Syn片段,如α-Syn111-132、α-Syn126-135等10-mer胜肽以各種血清試驗鑑定抗原決定位,如表1所示(SEQ ID NOs:1及3至69)。將所選 擇的α-Syn片段合成連接至源自於麻疹病毒融合蛋白(MVF)、B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HBsAg)、流感、破傷風桿菌和艾伯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之特別設計的輔助T細胞(Th)抗原決定位,以製作成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如表2(SEQ ID NOs:70-98)所示。Th抗原決定位可使用單一序列(SEQ ID NOs:70-78及83-98)或合併序列庫(SEQ ID NOs:79-82),以促進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免疫原性。
由超過100個胜肽結構選擇出的代表性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如表3(SEQ ID NOs:99-147)所示。用於免疫原性研究或檢測及/或測量抗-α-Syn抗體相關血清學試驗的所有胜肽,使用F-moc化學以Applied BioSystems Models 430A、431及/或433的肽合成儀進行以小量合成。每個胜肽以在固相載體上獨立合成,其N端具有F-moc保護及三個官能氨基酸的支鏈保護基團。將胜肽由固相載體上切除,並以90%三氟乙酸(TFA)去除支鏈保護基團。以(MALDI-TOF)質譜法分析合成胜肽以確保氨基酸序列正確。各個合成胜肽也可以反相HPLC(RP-HPLC)確認合成結果及濃度。儘管嚴格控制合成程序(包括逐步監測耦合效率),仍會因延長循環期間的意外事件,包括氨基酸插入、缺失、置換和提前終止,而產生胜肽類似物。因此,胜肽合成一般會包括目標胜肽及多種胜肽類似物。儘管包含了這種非預期的肽類似物,但此最終合成胜肽 仍適用於免疫應用,包括免疫檢測(抗體捕獲抗原)及醫藥組成物(胜肽免疫原)。一般來說,胜肽類似物,不論是刻意設計或是由合成過程中產生的混合副產物,只要以嚴謹QC程序監控製程與產品評估程序,能保證最終產品的再現性和功效,這些胜肽通常與所欲胜肽的效果相同。數百至數千克大量胜肽合成可利用客製化的自動胜肽合成儀UBI2003或其類似進行合成,濃度在15mmol至50mmol之間。對於臨床試驗之最終醫藥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α-Syn胜肽結構體可利用RP-HPLC在低濃度梯度下進行純化,並以MALDI-TOF質譜法及胺基酸分析胜肽特徵,並以RP-HPLC分析純度和一致性。
b. 含有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之組成物的製備
製備使用油包水乳化物和無機鹽懸浮液的配方。為了使醫藥組成物可應用於廣大族群,且預防也是給予的目的之一,安全性成為考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僅管在人類臨床上許多醫藥組成物使用油包水乳化物,但基於安全性,明礬仍然是醫藥組合物的主要佐劑。因此,在臨床應用上,明礬或其礦物鹽ADJUPHOS(磷酸鋁)經常作為佐劑使用。
以下所述特定配方含有所有類型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先於天竺鼠中評估超過100種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對於代表性α-Syn胜肽的相對免疫原性,且利用塗佈擇自SEQ ID NOs:1-153之不同胜肽的 96孔盤以ELISA分析各種同源肽之間的血清交叉反應性。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i)以可用於人類之Seppic MontanideTM ISA 51製備成油包水乳化物,或(ii)不同濃度的胜肽結構與ADJUPHOS(磷酸鋁)或ALHYDROGEL(明礬)混合。將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以20至800μg/mL的濃度溶於水中,並與MontanideTM ISA 51(1:1體積比),或礦物鹽或ALHYDROGEL(明礬)(1:1體積比)配製成油包水乳化物。將組成物在室溫維持約30分鐘,並在免疫前以震盪器混合10至15秒。特定組成物免疫動物2至3次,以肌內注射方式給予,在第0週及初始免疫後(wpi)3週(加強)進行進行免疫,選擇性地在5或6 wpi進行第2次加強免疫。利用經選擇的B抗原決定位胜肽測試經免疫的動物,以評估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在配方中的免疫原性以及其與相關目標胜肽或蛋白質的交叉反應性。將於天竺鼠中初步篩選出可能具有免疫原性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以油包水乳化物、礦物鹽及明礬配方形式進一步在靈長類動物中以特定的給藥程序進行試驗。
僅將最有希望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體在被製成最終製劑前,以GLP規範進一步廣泛評估其免疫原性、持續時間、毒性及療效,以準備在突觸核蛋白病患者中提出新藥臨床申請和臨床試驗的進行。
實施例2. 重組α-Syn蛋白的製備
將α-Syn基因構築至pGEX-4T1載體的方式可參照Neurotoxicology and teratology 2004,26(3):397-406。將目標序列(SEQ ID NOs:1)插入pGEX-4T1載體中BamHI與XhoI之間的限制性內切位。以聚合酶鏈鎖反應(PCR)使用KAPA HiFi DNA聚合酶(Kapa Biosystems,Inc.,Woburn,MA,USA)複製此片段。引子序列如下:正向引子5’-cgggatccgatgtgtttatgaaaggtctgag-3’(SEQ ID NO:149);反向引子5’-ggaattccgatgtgtttatgaaaggtctgag-3’(SEQ ID NO:150)。PCR的條件如下:94℃加熱1分鐘,94℃加熱15秒進行變性,於60℃下30秒進行接合,且於68℃下2分鐘進行延伸,進行30個循環,並於68℃下5分鐘進行結束反應。利用Q5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套組(New England BioLabs,Beverly,MA,USA)完成A53T α-Syn的點突變。突變α-Syn的引子序列為:正向引子5’-tcatggtgtgaccaccgttgcag-3’(SEQ ID NO:151);反向引子5’-accacgccttctttggttttg-3’(SEQ ID NO:152)。
將含有α-Syn的pGEX-4T1 GST載體轉染至E.coli BL21(DE3)進行蛋白質表現。將E.coli在37°C下培養於LB培養基中,並在OD600達到0.8時加入最終濃度4mM的β-d-1硫代半乳糖苷(IPTG)。培養4小時後,於4℃下,以5000xg離心20分鐘收集細胞。將所收集的細胞懸浮於PBS,置於冰上進行超音波破 壞,再於4℃下,以5000xg離心20分鐘。將上清液置入穀胱甘肽瓊脂糖-4B管柱(GE Healthcare),並以PBS進行平衡。以PBS清洗3次後,加入1mL的凝血酶(20U/mL溶於PBS),於4℃靜置隔夜,以釋放融合蛋白的GST。將不含標誌的α-Syn洗堤出來,並以HiTrap Benzamidine FF管柱(GE Healthcare)去除凝血酶。將透析的α-Syn立即置於-80℃下冷凍。純化之α-Syn的分子量為14kDa MW,以10% SDS-PAGE分離後使用抗-α-Syn抗體(1:2000,Millipore,targeting α-Syn111-131)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
實施例3. 血清學分析及試劑
以下,揭示評估合成胜肽結構體及其製劑的功能性免疫原性的血清學測定與試劑。
a. 以胜肽ELISA分析抗體專一性
以下實施例中用於評估免疫血清樣本的ELISA分析如下所述。96孔盤的孔洞分別以濃度2μg/mL(若無特別說明),100μL溶於10mM NaHCO3緩衝液(pH 9.5(若無特別說明))的目標胜肽α-Syn片段A85-A140、A91-A140、A101-A140、A111-A140、D121-A140、E126-A140、K97-D135、G101-D135、G111-D135、D121-D135、E123-D135、E126-D135、G101-132及G111-G132胜肽(SEQ ID NOs:4-17)以37℃,反應1小時以進行塗佈。
b. 以Th胜肽ELISA評估抗體對Th胜肽的反應
塗佈胜肽(SEQ ID Nos:70-98)的孔洞與250μL,3重量%溶於PBS的明膠於37℃下反應1小時,以封阻非專一性蛋白結合位,接著以含有0.05體積%的TWEEN® 20清洗3次後,乾燥。將待測血清利用含20體積%山羊血清、1重量%明膠及0.05體積%TWEEN® 20的PBS以1:20比例稀釋(若無特別說明)。將100μL的稀釋樣本(如血清、血漿)添加至各孔洞中,於37℃反應60分鐘。接著,以0.05體積%溶於PBS的TWEEN® 20清洗孔洞6次,以去除未結合的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共軛物種(如小鼠、天竺鼠或人類)專一性山羊抗-IgG為追蹤標誌,可與孔洞中的抗體/抗原複合體結合。將100μL稀釋之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山羊抗-IgG添加至各個孔洞中,且於37℃反應30分鐘。以含0.05% TWEEN® 20的PBS清洗孔洞6次,以移除未結合的抗體,且與100μL含0.04重量%的3’,3’,5’,5’-四甲基聯苯胺(TMB)以及0.12體積%過氧化氫之檸檬酸鈉緩衝液反應15分鐘。此混合物可藉由產生有色物質來偵測過氧化物酶。加入100μL的1.0M H2SO4終止反應,偵測波長450nm的吸光值(A450)。測定10倍稀釋(稀釋比例為1:100至1:10,000)的血清力價並Log10表示,製作A450線性回歸,以線性回歸及A450為0.5的閥值,計算各種經α-Syn胜肽免疫原免疫之動物的抗體力價。
c. 以B細胞抗原決定位簇10-mer胜肽ELISA評估精確專一性及α-Syn片段的抗原決定位位置
利用抗原決定位作圖來測定免疫宿主中抗-α-Syn胜肽抗體的精確專一性。易言之,將96孔盤分別以每孔洞塗佈0.5μg/0.1mL的α-Syn 10-mer胜肽(SEQ ID NOs:18至69),接著加入100μL血清樣本(1:100的比例以PBS稀釋)進行反應,並進行上述抗體ELISA分析步驟。也可利用相對應的α-Syn胜肽(SEQ ID No:99、102、108、110、112、113)或其片段,不含連接子及Th序列,或具有β-Syn(SEQ ID NO:153)胜肽進行額外的反應及專一性分析,以測試α-Syn胜肽免疫原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及相關的免疫血清抗-α-Syn抗體的專一性。
d. 免疫原性的評估
依照免疫程序收集動物免疫前及免疫血清樣本,以56℃加熱30分鐘以去活化血清補體因子。在給予醫藥組成物後,依程序獲得血液樣本,並分析特定目標位置的免疫原性。分析系列稀釋的血清,並以Log10的倒數表示力價。以可引發針對目標抗原內抗原決定位特異性的高力價B細胞抗體反應,同時對用於增強B細胞反應之“輔助T細胞抗原決定位”保持在低、甚至可忽略的抗體反應性,來評估特定醫藥組成物的免疫原性。
e. 小鼠免疫血清中α-Syn含量的免疫分析
使用三明治ELISA(Cloud-clon,SEB222Mu),以抗-α-Syn抗體作為捕捉抗體,以生物素標誌的抗體為偵測抗體,分析給予α-Syn胜肽免疫原小鼠血清中的α-Syn含量。易言之,將100ng/well溶於塗佈緩衝液(15mM Na2CO3,35mM NaHCO3,pH 9.6)的抗體固定於96孔盤中,於4℃反應隔夜。以200μL/well的分析稀釋液(含0.5% BSA、0.05% TWEEN®-20、0.02% ProClin 300的PBS)在室溫下對塗佈的孔洞封阻1小時。使用含有純化重組α-Syn與5%小鼠血清之分析稀釋液獲得標準曲線(2倍系列稀釋,濃度156至1250ng/mL)。將50μL的稀釋血清(1:20)及標準物添加至經塗佈的孔洞。於室溫反應1小時。對所有的孔洞送氣,並以200μL/well的清洗緩衝液清洗6次。將被捕捉的人類α-Syn與100μL的偵測抗體溶液(50ng/ml溶於分析稀釋液之標誌生物素的HP6029)於室溫下反應1小時。接著,使用鏈黴親和素聚-HRP(1:10000稀釋,Thermo Pierce)與結合之生物素-HP6029反應1小時。對所有的孔洞送氣,以200μL/well的清洗緩衝液清洗6次,並加入100μL/well的1M H2SO4停止反應。使用SoftMax Pro軟體(Molecular Devices)製作標準曲線,並產生4參數邏輯曲線擬合,計算所有試驗樣品中的α-Syn濃度。
f. α-Syn聚集體與重組α-Syn的製備
為了製備聚集的α-Syn,將純化的野生型或A53T的突變α-Syn[溶於100μL PBS/KCl聚集緩衝液 (2.5mM MgCl2,50mM HEPES and 150mM KCl in 1 x PBS,pH 7.4),濃度為0.1μg/μL]置於1.5mL微量離心管中,並以恆溫震盪器於37℃下反應7天。將所獲得之聚集α-Syn立即冷凍於-80℃,供後續使用。
g. 抗-α-Syn抗體的純化
以含有不同序列(SEQ ID NOs:99-121)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由注射後3至15週(WPI)所收集的血清利用親和性管柱(Thermo Scientific,Rockford)純化抗-α-Syn抗體。易言之,在緩衝液(0.1M磷酸與0.15M氯化鈉,pH 7.2)平衡後,將400μL的血清添加至Nab蛋白G Spin管柱中,上下混合10分鐘並以5,800 xg離心1分鐘。以結合緩衝液(400μL)清洗管柱3次。接著,加入洗湜緩衝液(400μL,0.1M甘胺酸,pH 2.0)至Spin管柱中,經5,800 x g離心1分鐘洗湜出抗體。將洗湜出的抗體與中和緩衝液(400μL,0.1M Tris pH 8.0)混合,以胎牛血清(BSA)作為標準,使用Nan-Drop偵測OD280以計算抗體濃度。
h. 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之抗-α-Syn抗體對於不同大小之α-Syn分子的專一性
使用西方墨點法分析源自於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之抗-α-Syn抗體對於不同大小之α-Syn分子的專一性。將20μM α-Syn以12% Tris-甘胺酸SDS-PAGE分離並在光誘導交聯(PICUP)處理前轉染至硝化纖維(NC)膜上。以1μg/mL源自天 竺鼠之抗-α-Syn抗體處理硝化纖維膜,接著與共軛HRP之驢抗-天竺鼠抗體(706-035-148,Jackson)反應。以化學冷光試劑Western Lightning ECL Pro(PerkinElmer)顯影膜的墨點。由結果可知,單體α-Syn(Mw 14,460Da)的分子量為約14kDa,其二聚體、三聚體或寡聚體具有單體α-Syn數倍的分子量。使用可偵測各種寡聚體,如二聚體、三聚體或寡聚體的市售Syn211抗體(Abcam)作為陽性對照組。
i. 不同類澱粉蛋白的圓漬點墨法分析
1-42、Tau及α-Syn之α-螺旋單體、β-折疊單體、β-折疊寡聚物及纖維狀β-折疊的製備如下所示。
1. Aβ 1-42 α-螺旋單體:將20μg的Aβ1-42 β-折疊單體(50μL)加至含有20%三氟乙酸及20%六氟異丙醇(10μL),置於4℃反應24小時,以形成α-螺旋單體。
2. Aβ 1-42 β-折疊單體:將60μg的Aβ1-42置於120μL含5% TFA的1xPBS中,在37℃反應24小時,置於10kDa的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β-折疊單體。
3. Aβ 1-42 β-折疊寡聚物:將含有60μg Aβ1-42的120μL 1xPBS在37℃反應3天,置於冰上以超音波震盪後,置於10與3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分子量小於35kDa的β-折疊纖維狀寡聚物。
4. Aβ1-42纖維狀β-折疊:將含有60μg Aβ1-42的120μL 1xPBS在37℃反應3天,置於冰上以超音波震盪後, 置於3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纖維狀β-折疊。
5. α-Syn α-螺旋單體:將40μg新鮮配製的α-Syn在4℃溶於100μL冰的1xPBS,且立刻置於1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α-螺旋單體。
6. α-Syn β-折疊單體:將100μL含有40μg α-Syn的PBS/KCl緩衝液於37℃反應24小時,並使用1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獲得β-折疊單體。
7. α-Syn β-折疊單體:將100μL含有40μg聚集之α-Syn的PBS/KCl緩衝液於37℃反應8天,置於冰上以超音波震盪後,置於30kDa與10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β-折疊單體。
8. α-Syn纖維狀β-折疊:將100μL含有40μg聚集之α-Syn的PBS/KCl緩衝液於37℃反應8天,置於冰上以超音波震盪後,置於30kDa與10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β-折疊單體。
9. Tau441 α-螺旋單體:將4℃,100μL含有60μg Tau的1xPBS置於10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α-螺旋單體。
10. Tau441 β-折疊單體:將100μL含60μg聚集Tau與10unit/mL肝素的1x PBS緩衝液於25℃反應48小時,在4℃下置於100kDa過濾管柱(Millipore)以獲得β-折疊單體。
10. Tau441 β-折疊寡聚物:將100μL含有60μg聚集之Tau的1xPBS緩衝液於37℃反應48小時,置於100kDa與300kDa過濾管柱(Pall)以獲得β-折疊寡聚物。
11. Tau441纖維狀β-折疊:將100μL含有60μg聚集之Tau與10unit/mL肝素的1xPBS緩衝液於37℃反應6天,於4℃置於300kDa過濾管柱(Pall)以獲得纖維狀β-折疊。
此單體及寡聚物以硫黃素-T(ThT,Sigma)螢光或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確認。類澱粉蛋白的濃度以Nano-Drop測定,並以市售類澱粉Aβ1-42為標準。將單體及寡聚物分別墨點至PVDF膜上,Aβ1-42為3μg,α-Syn為4μg,且Tau為7μg。將PVDF膜與純化自天竺鼠的抗-α-Syn抗體(1:1000比例稀釋)作為一級抗體,接著與抗天竺鼠HRP-共軛二級抗體(1:5000;Vector Laboratories)雜交。將PVDF膜以Luminata Western HRP受質(Bio-Rad,Hercules,CA,USA)處理,並以ChemiDoc-It 810數位影像系統(UVP Inc.,Upland,CA,USA)偵測產生的訊號。
j. 對經神經生長因子(NGF)處理後之過度表現α-Syn之PC12細胞中聚集的α-Syn結合特異性
在8或9 WPI收集的天竺鼠的抗-α-Syn抗體與經NGF處理後之親源PC12細胞、空白對照組(mock-controlled)PC12細胞及過度表現α-Syn的PC12細胞進行免疫細胞化學(ICC)分析,以評估抗體的親和 力。以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複染細胞核。用螢光顯微鏡拍攝照片,且陽性染色的細胞數量與總細胞數量分別以“-”、“+”、“++”及“+++”表示“<1%”、“1-15%”、“16-50%”、“>50%”的比例。
實施例4. 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試驗中所使用的細胞及動物
a. 過度表現α-Syn的PC12細胞:
將編碼全長野生型α-Syn或A53T突變α-Syn的cDNA插入pZD/XOL-L載體中,以構築pZD/XOL-L-α-Syn質體。依據操作說明書指示,利用Lipofectamine LTX轉染試劑(Invitrogen,Carlsbad,CA,USA)將質體轉染至PC12細胞。將2.5μL的轉染混合物、500μL的Opti-MEM培養基、2.5μL的PLUS試劑及8.75μL的lipofectamine LTX混合,並於室溫反應25分鐘。在將培養基置換為1.5mL的RMPI 1640生長培養基後,將500μL的轉染混合物直接添加至各孔洞中,並於37℃下反應1天。以PCR及西方墨點法確認轉染效率。
b. 天竺鼠:
使用成熟、天然、成年雄性和雌性的Duncan-Hartley天竺鼠(300-350g/BW)中進行免疫原性試驗。每組至少有3隻天竺鼠。涉及Duncan-Hartley 天竺鼠(8-12週齡;Covance Research Laboratories,Denver,PA,USA)試驗的動物設施及UBI皆經IACUC同意核准。
c.接種α-Syn纖維的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
將FVB雌性小鼠(體重為25-30g)保持在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週期,並依照AAALAC的指示飼養。將α-Syn胜肽(5mg/mL)於37℃下,在含有0.1% NaN3的PBS/高KCl緩衝液中,搖晃7天,以製備α-Syn纖維。利用測量ThT螢光來監測纖維化,且當訊號超過原始α-Syn單體3倍時確認具纖維化。在接種至經異氟醚麻醉動物之單側黑質(前-後:-3.0mm;內側-外側:-1.3mm;背-腹:離囪穴及硬腦膜-4.7mm)及背側紋狀體(前-後:+0.2mm;內側-外側:-2mm;背-腹:離囪穴及硬腦膜-3.2mm)前,使用西方墨點法確認α-Syn的聚集。
d. MPP+誘導的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
Balb/c雌性小鼠(體重為18-20g)保持在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週期,並依照AAALAC的指導方針飼養。將MPP+碘(Sigma,St.Luis,MO)溶於生理食鹽水中,並注射10μl含有18μg MPP+碘(0.8mg/kg)的溶液至麻醉動物的單側心室中。注射部位的立體座標為前囪穴-1.0mm,側邊1.0mm,深度2.0mm。
實施例5. 含有α-Syn免疫原結構之多種成分的藥物組 合物的設計原理、篩選、鑑定和優化
a. 設計歷程
每種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或免疫治療產品基於特定疾病機制和目標蛋白皆有自身的設計重點和方法。模型設計的目標可包括疾病途徑的細胞蛋白或其中可能涉及來自病原體的多種蛋白質感染劑。從研發到商業化的過程非常長,通常需要十幾或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一旦選擇目標分子,就需要進行廣泛的血清學試驗。目標分子內B細胞和T細胞抗原決定位的鑑定和分佈對於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設計是重要的。一旦辨識出目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即可進行小動物的連續先導免疫原性研究,以評估由設計胜肽藥物組成物引發抗體的功能特性。所有研究均在多個平行組別中進行,從免疫宿主收集血清進行分析。在人類藥物組合物的情況下,進行目標物種或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早期免疫原性研究,以進一步驗證免疫原性和設計方向。然後以各種混合物製備目標胜肽,當合併使用於製備各製劑設計時,評估各胜肽結構體間相互作用之功能特性的細微差異。在進一步評估之後,確定最終胜肽結構、胜肽組成物及其製劑,以及製劑的物理參數,即為最終產品開發過程。
b. 用於醫藥組成物之α-Syn衍生胜肽免疫原結構體的設計和驗證,可用於治療患有突觸核蛋白病的患者
為了產生適於合併至醫藥組成物中的最有效胜肽結構體,從麻疹病毒融合(MVF)蛋白序列或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進一步設計得到的各種病原體衍生的大量混雜T輔助細胞抗原決定位或人工輔助T輔助細胞抗原決定位進行天竺鼠免疫原性試驗。表3(SEQ ID NOs:99至121)中所示之α-Syn126-140、α-Syn121-140、α-Syn111-140、α-Syn101-140、α-Syn91-140、α-Syn85-140、α-Syn121-135、α-Syn111-135、α-Syn101-135、α-Syn97-135、α-Syn123-135、α-Syn126-135、α-Syn111-132及α-Syn101-132衍生胜肽結構透過εK及/或KKK連接子連接各種混雜的T輔助抗原決定位,進行代表性試驗。
i)選擇α-Syn C端部分作為胜肽免疫原設計的目標
α-Syn是一種內在的不正常蛋白質。其由140個胺基酸組成,且分為三個區域。N-末端區域(第1-60殘基)能夠形成雙極性螺旋結構,其為膜特徵及組合的典型構象。已知含有第61-95殘基的中心區域為非澱粉樣蛋白β部分(NAC),其首先由AD老年斑中發現。此區域高度傾向形成富含β結構的構象及具有高度聚集性。此區域內不同類型的轉譯後修飾顯示出對調節α-Syn聚集的不同作用。具有第96-140殘基的C端區域富含脯胺酸和帶負電荷的殘基,此為內在無序蛋白質的共同特徵,用以維持溶解性。由於C端結構域具低疏水性和高淨負電荷,因此呈現不規則捲曲結構。 體外試驗顯示,可透過降低pH值,中和負電荷來誘導α-Syn聚集。α-Syn具有極端的構象多樣性,其對應至膜結合、細胞質及澱粉樣蛋白聚集等狀態的不同條件並具有多種功能。經深思熟慮後,C-端不規擇捲曲及固有無序區域對保持蛋白質溶解性非常重要,其被選作為胜肽免疫原設計的目標,因為此區域最易受到抗體或其他物理因素調控,而非N-端雙極性螺旋和中央富含β-構型區域。
ii)排除α-Syn B抗原決定位,鑑定自體Th抗原決定位
初步免疫原性分析證實輔助T細胞抗原決定位結構特徵存在於α-Syn C-端,從α-Syn N-端進行序列刪除的α-Syn126-140(SEQ ID NO:9)、α-Syn121-140(SEQ ID NO:8)、α-Syn111-140(SEQ ID NO:7)胜肽完全不具免疫原性,而α-Syn101-140(SEQ ID NO:6)、α-Syn91-140(SEQ ID NO:5)及α-Syn85-140(SEQ ID NO:4)胜肽(表4),在C-端序列內存在可能的自體Th結構,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在B抗原決定位中包含此序列,在加強免疫時,因自體T細胞的活化可能會誘發腦部發炎,如AN1792阿茲海默症疫苗。因此,本發明設計具有從G111胺基酸殘基起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
iii)排列異源性T輔助抗原決定位及其包含在α-Syn 胜肽免疫原結構中的設計可恢復和增強選定之α-Syn B抗原決定位胜肽的免疫原性
表2列出了共29種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SEQ ID NOs:70-98),已在小鼠、大鼠、天竺鼠、狒狒、獼猴等物種中測試其相對特性,發現可增強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免疫原性。如表5所示,源自於MvF蛋白的UBITh1(SEQ ID NO:83)及UBITh2(SEQ ID NO:84)T細胞抗原決定位可分別將非免疫原性的α-Syn101-140(SEQ ID NO:6)胜肽轉變具有強至中等免疫原性。在ELISA試驗中,使用長的α-Syn胜肽A91-A140(SEQ ID NO:5)塗佈96孔盤,發現當UBITh3(SEQ ID NO:81)利用連接子共價連接至各種C-端的α-Syn胜肽(SEQ ID NO:4至9)時,具有類似的免疫增強特性,如表6中所示。
iv)C端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與其相對應之α-Syn和β-Syn的抗體反應性的免疫原性評估
突觸核蛋白家族包括三種已知的蛋白質:α-Syn、β-Syn與γ-突觸核蛋白。所有突觸核蛋白具有共同的高度保守α-螺旋脂質結合區,其與可交換的載脂蛋白的A2類脂質結合結構域類似。β-Syn與α-Syn具高度同源性。β-Syn被建議可作為α-Syn聚集的抑製劑,其發生在神經退化性疾病中,如帕金森氏症。因此,β-Syn可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不受α-Syn的神經毒性作用。所以較佳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的抗 體,與α-突觸核蛋白反應,而非相對應的聚集保護性β-Syn。試驗6種胜肽免疫原結構,其全部以C-端A140結束,這些結構免疫血清所有的抗體與相對應大小的β-Syn具有顯著的交叉反應性,如表6所示。在仔細研究α-Syn和β-Syn(SEQ ID NO:1和2)之間的序列同源性時,發現兩種蛋白質之間,對應於C-端5個胺基酸YEPEA的序列是相同的。因此,本發明設計不包含此“YEPEA”5胺基酸序列的B抗原決定位。
仔細研究α-Syn和β-Syn(SEQ ID NO:1和2)間的序列同源性,發現對應於C-端的5個胺基酸“YEPEA”序列在此兩種蛋白質之間是相同的。因此,B抗原決定位的設計不含有此“YEPEA”胺基酸序列。由免疫研究的發現,將B抗原決定位的設計刪除YEPEA(Y136至A140)片段,如表6所示。在合併連接子序列上,例如,將人工T輔助胜肽UBITh1(SEQ ID NO:83)插入不含有YEPEA序列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SEQ ID NOs:107-114),如表7所示,在評估長α-Syn胜肽K97-A140(SEQ ID NO:110)時,皆具高免疫原性。免疫血清不與β-Syn反應。因此,由表6及7的結果可知,免疫原結構的B抗原決定位設計被限定為α-Syn的G111至D135及其片段。
v)由α-Syn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的抗體僅與β-折疊單體、寡聚物或纖維狀反應,不與α-螺旋單體反應
雖然本發明合理地設計α-Syn胜肽免疫原, 但具有G111至D135序列或其片段之B抗原決定位的設計α-Syn肽免疫原所產生的抗體會與β-折疊的α-Syn單體、寡聚物或纖維狀具有特異性的反應,但不會與β-折疊的Aβ1-42或Tau1-441反應,因此理想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候選物,如代表性的α-Syn肽免疫原結構(SEQ ID Nos:112 and 113)所示,參照第8圖。
vi)使用具有不同混雜T輔助抗原決定位的α-Syn衍生胜肽免疫結構具寬廣的MHC覆蓋
在設計用於治療不同遺傳背景患者的藥物組成物時,設計覆蓋不同遺傳背景的最大族群是很重要的。因此,研究α-Syn衍生之胜肽免疫原結構對組成物的協同免疫原性。由於衍生自MVF或HBsAg的混雜T輔助抗原決定可提供最強的免疫原性,因此設計含有輔助T抗原決定位的胜肽結構組合,以進行研究。與單獨的胜肽結構相比,具相同B抗原決定位之2個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混合物可引發強大的免疫反應。
實施例6.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誘發僅針對目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抗體反應
已知用於增強針對相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肽免疫反應的所有載體蛋白(例如匙孔血藍蛋白(KLH)或其他載體蛋白如白喉類毒素(DT)和破傷風類毒素(TT)蛋白)分別以化學共軛連接B細胞抗原決定位胜肽,而在宿主中所刺激產生的抗體超過90%為針對載體蛋白, 且低於10%的抗體是針對目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因此,評估本發明α-Syn胜肽免疫原構建體的特異性。將含有不同長度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8種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SEQ ID NO:107至114),藉由連接子序列連接至異源性T細胞抗原決定位UBITh1(SEQ ID NO:83),以評估免疫原性。將UBITh1(用於增強B抗原決定位免疫的T輔助胜肽)塗佈於孔盤上,且使用天竺鼠免疫血清測試與UBITh1胜肽的交叉反應性。相較於這些結構對於目標B抗原決定位的高免疫原性,如表6及7所示針對B抗原決定位的高力價抗體,絕大部分的免疫血清不會與UBITh1胜肽反應,如表8所示。
綜上所述,將目標B細胞抗原決定位連接特別選擇的T輔助抗原決定位的簡單免疫原設計,可產生專一且針對α-Syn 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免疫反應。對於藥物組合物的設計,其可產生更專一的免疫反應及更高的安全性。因此,本發明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對其目標具有高度專一性且非常有效。
實施例7. 以免疫血清(9 WPI)針對各種α-突觸核蛋白胜肽免疫原結構進行精確特異性分析的抗原決定位預測
在精確的抗原決定位預測研究(表9)中,為了確定α-Syn C-端區域內特定殘基的抗體結合位點,合 成了52個重疊的10-mer(SEQ ID Nos:18-69),其涵蓋α-Syn胺基酸序列(K80-A140)。陽性對照組使用(97-135,SEQ ID No:10)和(111-132,SEQ ID No:17)兩個更長的胜肽。將這些10-mer胜肽及兩個較長的胜肽分別塗佈至96孔盤上作為固相免疫吸附物。將混合的天竺鼠抗血清與樣品稀釋緩衝液以1:100稀釋,添加至塗佈2.0μg/mL 10-mer胜肽的孔盤中,在37℃下反應1小時。用緩衝液清洗孔洞後,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共軛蛋白A/G反應30分鐘。再以PBS清洗,將反應物以ELISA平板測量儀偵測在450nm下的吸光值,每個樣品分析2次。抗血清與B抗原決定位免疫原結構的長α-Syn胜肽的結合代表最大結合性。
如表9所示,合併分別從6個α-Syn肽免疫原結構[(K97-D135,SEQ ID No:110)、(G111-D135,SEQ ID No:108)、(G111-G132,SEQ ID No:113)、(E126-D135,SEQ ID No:112)、(G101-A140,SEQ ID No:104)與(E126-A140,SEQ ID No:99)]所獲得的9 wpi天竺鼠免疫血清,以進行精確的抗原決定位預測。這些不同長度的6個B抗原決定位片段完全覆蓋了α-突觸核蛋白C-端區域的97-140序列。ELISA結果顯示所有6種免疫血清與代表性的α-Syn長胜肽(97-135,SEQ ID No:10)具有強烈的反應。對於10-mer的抗原決定位預測研究顯示,可覆蓋AA114至125(SEQ ID NO:52、53和54胜肽的114-123、115-124、116-125)區域周圍的 免疫原性抗原決定位,且在C-端具有一高免疫原性區域,以胜肽131-140(SEQ ID NO:69)表示。有趣的是,大部分來自C-端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免疫血清所刺激的抗體可辨識非線性構象的抗原決定位,除了位於具有EGYQDYEPEA序列(SEQ ID NO:69)之α-Syn C-端的抗原決定位外,也可與β-Syn蛋白產生交叉反應。
抗原決定位作圖發現不如預期,但與源自α-Syn 111-132(SEQ ID NO:113)及α-Syn 126-135(SEQ ID NO:112)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抗體完全相關,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來自於α-Syn的不規則捲曲區域,其與異源性Th抗原決定位連結,導致構象結構類似於α-Syn的變性β-折疊,且不與天然α-螺旋的α-Syn交叉反應。
實施例8.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抗-聚集和解聚集對重組α突觸核蛋白的影響
使用經重組α-Syn免疫之天竺鼠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評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在in vitro抗-聚集試驗及解聚集試驗中的作用。
a. α-Syn聚集的抑制
利用偵測thiofavin T定量α-Syn聚集的變化程度,初步篩選由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的抗-聚集能力,如實施例3所示。將製備於PBS的100μM重組α-Syn置於5μM 40μL PBS/KCl緩衝液(2.5mM MgCl2,50mM HEPES和150mM KCl在1x PBS中,pH 7.4)中,在384孔盤中反應6天,以誘發聚集。將不同濃度(0.05、0.5或5μg/mL)從不同時間點收集之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之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分別添加到反應混合物中,評估抑制α-Syn聚集的效果。反應結束後,使用ThT分析聚集程度。將載體對照中的聚集程度設為100%,且在不含有α-Syn情況下所獲得的數值為0%,將各測試結果標準化。
如表10所示,在9 WPI及以上所收集之經α-Syn111-132、α-Syn121-135或α-Syn126-135引發的3種抗α-Syn抗體對於α-Syn聚集更具有效果與濃度依賴性抑制。在所有的抗α-Syn抗體中,以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α-Syn123-135(SEQ ID NO:111)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於9WPI收集)所誘發的抗體,相較於載體對照(100%),其對α-Syn聚集物具有約40%的抑制作用(第1圖)。
b. 預形成α-Syn聚集體的解聚集
從上述試驗中,經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具有抑制α-Syn聚集的作用。為了進一步評估由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引發之抗體在解聚集預形成之α-Syn聚集體中是否保持活性,使用從天竺鼠抗血清純化的抗-α-Syn 抗體進行體外解聚集試驗。
將α-Syn置於200μL的5μM PBS/KCl緩衝液中聚集3天。離心(13,000xg,4℃,30分鐘)後,收集α-Syn聚集體並進行ThT分析確認。將預形成的α-Syn聚集體在100μL PBS/KCl緩衝液中反應3天,此PBS/KCl緩衝液含有或不含從天竺鼠抗血清(5μg/mL)純化的抗-α-Syn抗體。反應後,在4℃下,以13,000 xg離心30分鐘收集聚集體,依實施例3所述,進行ThT定量分析。將載體對照組中自發性分解後的殘餘α-Syn聚集體標準化至100%。
對由α-Syn111-152(SEQ ID NO:113)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所誘發的2種抗-α-Syn抗體,以及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及α-Syn126-135(SEQ ID NO:112)誘發之抗-α-Syn抗體組合物進行in vitro解聚試驗。由結果可知,由α-Syn126-135(SEQ ID NO:112)和α-Syn111-132(SEQ ID NO:113)引發的抗-α-Syn抗體相較於載體對照組(100%),對預形成α-Syn聚集體的解聚集作用為約50%,而其他抗-α-Syn抗體及免疫前動物中純化的抗體不具有此效果(第2圖)。
實施例9.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α-SYN過度表現細胞中α-SYN聚集動力學的抗-聚集與解聚集效果
已知在神經元分化過程中會加速α-Syn聚集。為了評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在細胞條件下抑制α-Syn聚集或分離預形成α-Syn聚集體的效果,使用經NGF處理的神經元分化α-Syn過度表現之PC12細胞,進行抗聚集試驗與解聚集試驗,以評估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的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
a. α-Syn聚集的抑制
將α-Syn過度表現之PC12細胞添加至聚-D-賴胺酸塗佈的96孔盤上,以神經生長因子(NGF)(100ng/mL)與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0或0.5μg/mL)免疫天竺鼠所純化之抗α-Syn抗體處理4天,確認抗-聚集活性。
將經處理的細胞裂解,以SDS-PAGE分離20μg細胞裂解物,並使用α-Syn抗體(BD)進行分析。將在高分子量區域中所檢測到的α-Syn訊號量化,並將其標準化為100%的載體對照組。參照第3圖,與載體對照組中α-Syn聚集體的量相比,在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α-Syn123-135(SEQ ID NO:111)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的4種抗α-Syn抗體對α-Syn聚集體的抑制效果高達80-90%。
b. 預形成α-Syn聚集體的解聚集
為了證明在預形成之α-Syn聚集體上的解聚 集,使用NGF(100ng/mL)處理之α-Syn過度表現的PC12細胞3天,進行神經元分化造成α-Syn的聚集,再以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0或0.5μg/mL)免疫之天竺鼠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處理4天。
將經處理的細胞裂解,以SDS-PAGE分離20μg細胞裂解物,並使用α-Syn抗體(BD)進行分析。將在高分子量區域中所檢測到的α-Syn訊號量化,並將其標準化為100%的載體對照組。參照第3圖,與載體對照組中α-Syn聚集體的量相比,在由α-Syn121-135(SEQ ID NO:107)、α-Syn123-135(SEQ ID O:111)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誘發的抗-α-Syn抗體對α-Syn聚集體的抑制效果為50-60%,而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α-Syn抗體可降低超過90%聚集α-Syn的量。
實施例10.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對降低TNF-α和IL-6分泌的影響
據信,黑質神經元損傷會將聚集的α-Syn釋放到黑質中,活化小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發炎介質,而導致PD中持續和進行性黑質神經變性。為了評估從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所純化之抗-α-Syn抗體降低小膠質細胞活化的作用,在不同抗-α-Syn抗體存在或不存在的情況下,分析經α-Syn聚集體處理之小膠質細胞所釋放之發炎介質TNF-α(腫瘤 壞死因子α)和IL-6(白細胞介素-6)的量。
將老鼠BV2細胞或人類SVG p12細胞以5,000細胞/孔的量添加至含有1%FBS的RPMI 1640培養基中。將細胞以1μM α-Syn處理並在37℃,5%CO2,潮濕的環境下處理24小時。之後,收集培養基、離心並分離上清液。分別使用小鼠IL-6或人類TNF-α小鼠ELISA套組(Thermofisher),分析上清液中BV2細胞分泌的IL-6和SVG p12細胞分泌的TNF-α濃度,重複3次。將訊號標準化,使載體對照組設定為100%。
試驗結果顯示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和α-Syn123-135(SEQ ID NO:111)所誘發之抗α-Syn抗體,可降低30至50%因α-Syn聚集體所造成之SVG p12細胞的TNF-α釋放,而由α-Syn123-135(SEQ ID NO:111)誘發的抗-α-Syn抗體可減少約30%SVGP12細胞釋放的IL-6(第4圖)。結果顯示,由α-Syn123-135(SEQ ID NO:111)誘發的抗-α-Syn抗體,相較於其它抗-α-Syn抗體,可更有效地降低α-Syn聚集體所引起的小膠質細胞活化。
實施例11.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外源性α突觸核蛋白誘導之神經退化性的降低的影響
為了評估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之抗-α-Syn抗體的神經保護作用, 使用具有外源性預形成α-Syn聚集體之經NGF處理之神經元分化PC12細胞的體外神經變性模型。
PC12細胞經NGF(100ng/mL)處理6天以誘導神經元分化。使用InCell高含量圖像分析系統(GE Healthcare)確認及分析神經元分化細胞的形態。評估反應神經營養作用的神經突起生長以及神經元分化細胞的數量。在標準化後,以百分比(平均值±SEM)顯示神經突生長和神經元分化細胞數量的程度。將經及未經NGF處理之PC12細胞的神經突長度分別設定為100%和0%。
於神經元分化的PC12細胞中加入外源性預形成的α-Syn聚集物觀察神經變性。在預形成α-Syn聚集體的存在下,在神經元分化的PC12細胞中,神經突起長度縮短且細胞數目減少。此α-Syn聚集體驅動的神經變性與外源性α-Syn聚集體的添加量成正比,且可被薑黃素以濃度依賴性的方式阻斷,薑黃素已知可抵抗α-Syn聚集體的神經毒性,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市售的抗α-Syn抗體(BD bioscience),不是由天竺鼠所純化的抗體,可緩解α-Syn聚集體所造成的神經退化性病變。採用此模型作為篩選平台,以鑑別具濃度依賴性恢復神經突起生長及神經元存活中之神經保護作用的抗-α-Syn抗體(表11和12)。
由結果可知,超過一半經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豚鼠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 體以濃度依賴性方式恢復神經突起生長(表11),且幾乎所有的抗-α-Syn抗體可保護神經元分化的PC12細胞免於α-Syn聚集體觸發的神經元死亡(表12)。將兩種不同的參數放在一起,發現接近三分之一的抗-α-Syn抗體可影響神經突起長度和抵抗α-Syn聚集體神經毒性的細胞存活。觀察並量化以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6-135(SEQ ID NO:112)誘發之抗-α-Syn抗體與天竺鼠的免疫前抗體,對於神經突起長度以及利用鈣螢光素AM(Life Technologies)(一種螢光活細胞標記染料)標定之細胞數量的影響。顯示在富含神經突起之神經元所分化的PC12細胞中,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第5B圖)和α-Syn126-135(SEQ ID NO:112)(圖5C)誘發的抗體對於α-Syn聚集體所造成之神經突起縮短具有保護作用,但天竺鼠免疫前抗體則無(圖5A)。
實施例12.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α-SYN過度表現細胞中神經退化性病變降低的影響
為了評估從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抗血清純化的抗α-Syn抗體的神經保護作用,使用α-Syn過度表現之野生型PC12細胞和α-Syn過度表現之A53T突變的PC12細胞作為體外神經退化性病變模型。
在與NGF反應後,空白對照組細胞(轉染質質載體)產生長的神經突起延伸且細胞數增加,此結果類似親本野生型PC12細胞,然而相對於α-Syn過度表現之野生型PC12細胞和α-Syn過度表現之A53T突變的PC12細胞並未形成神經突起延伸或細胞數增加,證實在NGF處理後會伴隨α-Syn聚集的神經性病變。使用西方墨點法和ThT分析測定NGF處理之α-Syn過度表現之野生型PC12細胞的細胞裂解物,以了解其特徵。西方墨點法結果顯示,在NGF處理後,細胞裂解物中過度表現的α-Syn為寡聚物,ThT分析結果顯示,細胞裂解物中過度表現的α-Syn具有β-折疊結構(即增強的ThT螢光訊號)。與未經NGF處理之α-Syn過度表現之野生型PC12細胞的西方墨點法和ThT測定結果相比,經NGF誘導之神經元分化中過度表現的α-Syn由α-螺旋轉變為β-折疊,接著引發β-折疊α-Syn寡聚物的神經性病變。
此外,與野生型α-Syn過度表現的PC12細胞相比,過度表現A53T突變的α-Syn會導致更強的神經性退化反應,反映出神經突起長度減短與NGF處理之細胞數減少,其顯示A53T突變的α-Syn在α-Syn過度表現之PC12細胞中造成比野生型α-Syn更強的神經變性作用。
由α-Syn101-132(sEQ ID NO:114)、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α-Syn123-135(SEQ ID NO:111)或α-Syn126-135(SEQ IID NO:112)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以及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與α-Syn126-135(SEQ IID NO:112)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組成物,可利用α-Syn過度表現野生型PC12細胞的體外神經變性模型測定,以評估抗體對個體抵抗神經變性的保護作用。α-Syn過度表現之野生型PC12細胞經NGF處理3天造成神經元分化,然後再與抗-α-Syn抗體(最終濃度為5μg/mL)和NGF反應3天。反應結束後以顯微鏡觀察細胞,相較於載體對照組,顯示與選定的抗-α-Syn抗體反應後可恢復神經突起長度和增加細胞數。將經NGF處理6天之親本PC12細胞的偵測值標準化設定為100%,以定量神經突起長度和細胞數。由結果可知,與載體對照組相比,由α-Syn101-132(SEQ ID NO:114)、α-Syn111-132(SEQ ID NO:113)、或α-Syn123-135(SEQ ID NO:111)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以及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與α-Syn126-135(SEQ ID NO:112)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組成物具有顯著較多的細胞數,而α-Syn101-132(SEQ ID NO:114)、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3-135(SEQ ID NO:111)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以及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5)及α-Syn126-135(SEQ ID NO:114)所誘導的抗-α-Syn抗體組成物具有顯著較長 的神經突起(第6A及6B圖)。
實施例13.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製劑所誘發的抗體:對β-折疊寡聚物及纖維狀α突觸核蛋白的特異性
為了分析由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之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特異性,針對不同大小的α-Syn分子複合物,包括α-Syn、Aβ和tau蛋白等不同的類澱粉蛋白、與經NGF處理後在α-Syn過度表現的PC12細胞中聚集的α-Syn,進行了一系列體外試驗。
a. 對更大之α-Syn分子複合物的特異性
使用從用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之抗-α-Syn抗體作為一級抗體,對不同大小的α-Syn分子複合物進行西方墨點法試驗。結果顯示,除了較小的α-Syn單體之外,所有抗-α-Syn抗體與較大的α-Syn分子複合物,包括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和寡聚體有強烈反應。與市售抗-α-Syn抗體相比,Syn211(Abcam)、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α-Syn123-135(SEQ ID NO:111)及α-Syn126-135(SEQ ID NO:112)所誘導之抗-α-Syn抗體具有較高的較大α-Syn分子複合物(包括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和寡聚體)與較小α-Syn單體的訊號比(第7A和7B圖),表示抗-α-Syn對較大的α-Syn 分子複合物具有特異性。
b. α-Syn在不同類澱粉蛋白中的特異性
如實施例3所述,製備不同種類(即α-螺旋單體、β-折疊單體、β-折疊低聚物與β-折疊纖維)的不同類澱粉蛋白(即α-Syn、Aβ1-42與Tau441),使用由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作為一級抗體,進行圓漬點墨法。結果顯示,由α-Syn126-135(SEQ ID NO:112)和α-Syn111-132(SEQ ID NO:113)引發的抗-α-Syn抗體特異性地與所有β-折疊(單體、寡聚體和纖維狀物種)的α-Syn反應,而不是與α-螺旋單體反應(第8A、8B和8C圖)。此外,由α-Syn126-135(SEQ ID NO:112)和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α-Syn抗體與纖維狀β-折疊α-Syn和β-折疊α-Syn寡聚體的反應,比對與β-折疊α-Syn單體的反應強。相較之下,由α-Syn126-135(SEQ ID NO:112)和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α-Syn抗體不會與β-Syn或不同種類(α-螺旋單體、β-折疊單體、β-折疊寡聚體和β-折疊纖維)的類澱粉蛋白產生蛋白Aβ1-42和Tau441的反應(第8A、8B和8C圖)。這些發現顯示由α-Syn126-135(SEQ ID NO:112)和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α-Syn抗體對β-折疊單體、β-折疊寡聚體和β-折疊纖維狀的α-Syn具有特異性。
c. 經NGF處理之α-Syn過度表現PC12細胞中聚集的α-Syn的結合特異性
從不同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之天竺鼠抗血清所純化的抗-α-Syn抗體在親代PC12細胞、空白對照PC12細胞、α-Syn過度表現野生型PC12細胞與α-Syn過度表現A53T突變PC12細胞中進行免疫細胞化學試驗(ICC),以評估抗體對NGF處理後之聚集α-Syn的結合親和性,如實施例3所述。如第9圖的定量結果所示,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誘發的抗-α-Syn抗體,比起在親代PC12細胞或NGF處理之空白對照組PC12細胞,在α-Syn過度表現野生型PC12細胞和α-Syn過度表現A53T突變PC12細胞中具有更強的反應性。由於NGF處理可誘導過度表現的α-Syn聚集物,發現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1-135(SEQ ID NO:107)或α-Syn126-135(SEQ ID NO:112)引發的抗-α-Syn抗體對NGF處理之α-Syn過度表現野生型PC12細胞和α-Syn過度表現A53T突變PC12細胞中聚集的α-Syn具有特異性。
實施例14. 帕金森氏患者腦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評估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配方的組織特異性
使用免疫前、以α-Syn126-135(SEQ ID NO:112) 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α-Syn抗體、以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抗-α-Syn抗體組合,於正常人組織中進行免疫組織病理學試驗,以監測特異性和不良的抗體自身反應。在給予經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免疫之天竺鼠的抗體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組合物前,將人類組織切片(Pantomics)用二甲苯去除石蠟,在乙醇中脫水,接著以0.25%胰蛋白酶溶液與0.5% CaCl2的PBS處理30分鐘,並在含1%過氧化氫的甲醇溶液中反應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酶活性,再與含10%Block Ace(Sigma)的PBS反應。將組織切片以3-3'-二氨基聯苯胺(DAB)染色,並使用蘇木素進行複染色後以顯微鏡觀察。與市售抗-α-Syn抗體(BD,610708)的陽性反應相比,免疫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之天竺鼠的抗體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組合物對正常人體組織呈陰性反應,此結果與天竺鼠免疫前抗體的結果一致(第10A圖)。
使用免疫前、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所誘發的抗-α-Syn抗體以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組合物,測試其與人類帕金森氏症腦組織的反應性。測定三個區域(即小腦、胼胝體及丘腦)(BioChain)的組織切片。由結果可知,與健康大腦切片中的陰性反應相比,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所誘發的抗 -α-Syn抗體以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組合物對於PD大腦所有3個區域皆呈陽性反應(第10B及10C圖)。以顯微鏡觀察計數陽性染色,以定量PD大腦切片中對α-Syn聚集體的反應性。相較於健康大腦切片,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所誘發的抗-α-Syn抗體以及1:1比例混合2種抗體的組合物對於PD大腦切片有顯著陽性反應。在測定三種不同的抗-α-Syn抗體中,由α-Syn111-132(SEQ ID NO:113)誘發的抗體對PD大腦切片中的α-Syn聚集體具有最強的免疫反應。
實施例15.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其配方在動物模型中的效力證明
a. 免疫及血液/腦組織的收集
帕金森氏症(PD)小鼠模型的建立可參照實施例4。在注射MPP+後兩週,或接種α-Syn纖維後7週,將小鼠隨機分成三組,包括UBITh1-α-Syn111-132(SEQ ID NO:113)胜肽、UBITh1-α-Syn126-135(SEQ ID NO:112)胜肽及兩種胜肽的組合,以及佐劑組(組合物中所使用的佐劑和溶劑進行免疫(ISA 51 VG、CpG3、0.2% TWEEN®-80))。以肌內注射(IM)免疫3次,間隔3週,劑量為40μg。注射與採血時間表如表13所示。
在每個時間點,通過臉部靜脈採樣抽取200μL血液。從頜下靜脈滴下的血液收集至離心管中, 並以300rpm離心10分鐘製備血清。動物犧牲後,收集腦組織樣品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
b. 接種α-Syn 111-132 (SEQ ID NO:113)及/或α-Syn 126-135 (SEQ ID NO:112)胜肽免疫原結構之PD小鼠模式的反應
將各實驗組的混合血清樣本以含有1%BSA的PBST稀釋,接著添加至塗佈200μL全長α-Syn胜肽、含0.1M碳酸氫鈉的ELISA盤(Cloud-clone)(α-Syn濃度4.4μg/μL,pH9.6)中。在室溫下反應2小時後,以PBST清洗3次,加入100μL以1:3000比例經1%BSA稀釋的HRP共軛抗小鼠IgG抗體,於室溫再反應2小時。接著,以PBST清洗3次,與100μL的3,3,5,5-四甲基聯苯胺(TMB)在黑暗中反應10分鐘。加入100μL 2M H2SO4,反應15至30分鐘,使用SpectraMax i3x Multi-Mode Detection(Molecular Devices)測量波長450nm的吸光值(OD)。
在第二次免疫後,以α-Syn111-132(SEQ ID NO:113)、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2種胜肽免疫原結構之組合免疫MPP+誘導模型(第11A圖)或纖維狀α-Syn-模型(第11B圖)所產生之抗-α-Syn抗體的吸光值(OD值)大於3.0,並一直維持至15wpi或19wpi實驗結束,而注射佐劑的動物則無法偵測至抗-α-Syn的免疫反應。
應注意的是,在α-Syn纖維模型中, α-Syn111-132結構可誘發比α-Syn126-135結構更強的免疫反應(第11B圖),但在MPP+模型中則沒有此免疫原性的差異(第11A圖)。
c. 血清中α-Syn量的降低
使用可檢測實施例3中所述之α-螺旋和β-折疊α-Syn二者的ELISA試劑套組(SEB222Mu,USCN),測定各實驗組動物血清的α-Syn量。
使用α-Syn定量ELISA分析,與未免疫動物相比,免疫組抗-α-Syn抗體反應是否與週邊α-Syn量的減少有關。結果顯示,相較於注射佐劑的動物,用α-Syn126-135(SEQ ID NO:112)、α-Syn111-132(SEQ ID NO:113)或此兩種結構組合免疫MPP+誘導模型(第12A圖)或纖維狀α-Syn模型(第12B圖)皆可降低α-Syn的吸光值(OD)。
結果顯示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可產生抗-α-Syn抗體反應,使週邊循環系統中的α-Syn量相對應減少。
d. 腦中α-Syn寡聚物的減少
動物犧牲後,收集腦組織樣品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對於MPP+誘導的小鼠,將腦取出並均質化;對於接種α-Syn的纖維小鼠,先分離紋狀體和黑質區域,並進行均質。將裂解緩衝液(Amresco)和1x蛋白酶抑製劑(Roche)添加至均質物中以製備腦組織裂解物。以10%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 電泳)分離裂解物,轉染至PVDF膜上,與含5%牛奶的PBS反應隔夜。為了檢測多巴胺神經元的數量,將PVDF膜與抗-酪胺酸羥化酶抗體(1:1000稀釋,Abcam)反應,再與山羊抗-兔IgG(H+L)HRP共軛的二級抗體(1:5000稀釋,Jackson Immunoresearch)雜交。為了將數據視覺化,使用Luminata Western HRP基質,並使用ChemiDoc-It810數位圖像系統處理實驗結果。α-Syn寡聚物的定量以GAPDH的量標準化,並將未損傷組織的裂解物比例設定為100%,以進行比較。
在MPP+小鼠模型中,在經α-Syn111-132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的動物中顯示α-Syn寡聚物減少(第13A圖)。同樣地,對接種α-Syn纖維小鼠中之黑質及同側紋狀體的裂解物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第14A與14D圖),並對對側紋狀體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第14F圖),結果顯示在經α-Syn111-132(SEQ ID NO:113)和α-Syn126-135(sEQ ID NO:112)結構處理後,佐劑對照小鼠中α-Syn的量增加2至3倍。西方墨點法分析結果的量化如第13B、14B、14C、14D及14G圖所示。
e. 神經病理的減少
分離注射α-Syn纖維小鼠的黑質區,並均質化。將裂解緩衝液(Amresco)和1x蛋白酶抑製劑(Roche)添加至均質物中以製備組織裂解物。以10%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離裂解物,轉染至PVDF膜上,與5%牛奶的PBS反應 隔夜。為了檢測多巴胺神經元的量,將PVDF膜與抗-酪胺酸羥化酶抗體(1:1000稀釋,Abcam)反應,再與山羊抗-兔IgG(H+L)HRP共軛的二級抗體(1:5000稀釋,Jackson Immunoresearch)雜交。為了將數據視覺化,使用Luminata Western HRP基質,並以ChemiDoc-It810數位圖像系統接收所偵測到的數值。利用GAPDH標準化α-Syn寡聚物的量,並將未損傷組織裂解物的比例設定為100%,以進行比較。為了將數據視覺化,使用Luminata Western HRP基質,並使用ChemiDoc-It810數位圖像系統處理實驗結果。α-Syn表現量以GAPD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的量為標準,且GAPDH也作為上樣對照組(protein loading control)。
結果證明用α-Syn111-132結構體免疫將酪氨酸羥化酶的量恢復到與未損傷正常動物相當的程度(第14C-14D圖),表示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對於接種聚集α-Syn小鼠所造成的神經毒性具有神經保護作用。
f. 活動力的恢復
CatWalkTMXT(Nold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Wageningen,Netherlands)是一種影像分析系統,可以動態的方式,基於位置、壓力和每個腳步的表面積等來衡量腳步的各種情況。在實驗前,所有小鼠都要以一致的方式訓練,一天至少跑三次。一次成功的跑步定義為一隻動物跑步過程沒有中斷或猶豫,且將訓練失敗的老鼠被排除。分析每隻小鼠5次跑步的平均值。 由於α-Syn纖維接種在右腦,所以在跑步期間,左後腳站立時間可為參考參數。
在α-Syn纖維接種模型中,在經含有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的組成物接種後,發現左後肢站立時間有顯著差異(第15A圖)。此外,在以α-Syn111-132(SEQ ID NO:113)(第15B和15C圖)處理後,α-Syn纖維接種模型和MPP+誘導模型的跑步時間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在此兩種PD模型中,α-Syn126-135(SEQ ID NO:112)或α-Syn111-132(SEQ ID NO:113)的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處理和運動功能有關聯性。
實施例16. 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與神經變性疾病中不同種類α-syn的反應性
α-Syn造成帕金森氏症和其他突觸核蛋白疾病。α-Syn蛋白可形成具有不同大小與結構的不同類型聚集體,且對細胞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各種疾病是由一或多種不同類型聚集體所造成。不同形狀的α-Syn聚集體可能會導致大腦中不同的損傷模式,甚至會導致不同的腦部疾病。本研究在評估由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如何與神經退行性疾病中不同α-Syn間相互作用。
本試驗與Ronald Melki博士合作。在實驗室中產生各種不同的α-Syn聚集體,包括(a)纖維狀-一種 長、扭曲、鉸鍊狀的α-Syn蛋白質;(b)帶狀-一種更廣、更扁平的結構,以及(c)α-Syn寡聚物(O550)、多巴胺穩定(ODA)與戊二醛穩定(OGA)的寡聚物。
測試本發明各種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於天竺鼠中所產生之抗體的相對親和力。將源自於PD-021514(α-Syn85-140,wpi 08)、PD-021522(α-Syn85-140,wpi 13)、PD-100806(α-Syn126-135,wpi 09)、PRX002及一市售單株抗體Syn1(clone 42)的代表性樣本與不同的α-Syn胜肽聚集體(纖維狀、帶狀(ribbons)、纖維65、纖維91、纖維110、纖維聚集途徑上的纖維寡聚物(O550)、多巴胺穩定(ODA)與戊二醛穩定(OGA)的寡聚物、以及對照組單體)進行濾紙結合分析。
材料與方法
a. α-Syn聚集成纖維及帶狀
對於纖維的形成,將可溶性WT α-Syn置於緩衝液A(50mM Tris-HCl、pH 7.5、150mM KCl)中,於37℃下以600rpm持續震盪。在硫磺素T(15μM)存在下,以磁石(6×3mm)攪動(100rpm),利用Cary Eclipse分光光度計(Varian Inc.,Palo Alto,CA,USA)觀察聚集情況,其中激發波長為440nm,發射波長為440nm和480nm,平均時間為1s。對於帶狀的形成,將WT α-Syn於4℃下在1,000倍體積的緩衝液B(5mM Tris-HCl pH 7.5)透析16小時,並於37℃下以600rpm持續震盪。透過分析440nm的分散光來觀察聚集 情況。另外,在經35,000xg沉降後,以Hewlett Packard 8453二極管陣列分光光度計的280nm吸光值偵測上清液中的蛋白質量。使用Jeol 1400(Jeol Ltd.)TEM,將樣品吸附至塗覆碳的200目網格上,使用1%乙酸鈾醯進行負染色,分析寡聚物種類的特性。使用Gatan Orius CCD照相機(Gatan)記錄圖像。以下述方式評估α-Syn結合剛果紅的能力:將纖維狀與帶狀α-Syn與20mM溶於Tris緩衝液(pH7.5)中的100μM剛果紅(Sigma-Aldrich,St Louis,MO,USA)反應1小時。然後將聚合物使用TL100桌上型Beckman超速離心機(Beckman Instruments,Inc.,Fullerton,CA,USA)於20℃下以25,000g離心30分鐘。使用等體積的水清洗沉澱顆粒4次。重新懸浮顆粒後,將等份的樣本立即置於玻璃蓋玻片上並攝影,或進行乾燥。使用具有交叉偏光鏡(Leica Microsystems,Ltd.,Heerbrugg,瑞士)的Leica(MZ12.5)顯微鏡,通過偏光顯微鏡觀察明視野和交叉偏光下的樣本。
b. 纖維狀和帶狀α-Syn濃度的測定
使用超音波細胞粉碎儀UIS250v(250W,2.4kHz;Hielscher Ultrasonic,Teltow,Germany),振幅為75%,脈衝為0.5秒,在冰上進行超音波震碎20分鐘,以降低纖維狀和帶狀α-Syn的長度。測量纖維狀和帶狀α-Syn的沉降速度。使用Sedfit軟體,以最小平方邊界模型ls-g *(s)分析沉降界面。產生沉降係數 50S至150S之帶狀α-Syn的顆粒分佈、沉降係數100S至1,000S之纖維狀α-Syn的顆粒分佈,分別以沉積係數為~90S及375S之纖維狀和帶狀α-Syn的物質為中心,相對於分子量為約11,500kDa,例如,約800個帶狀α-Syn分子(12,000kDa/14.5kDa);約102,000kDa,例如約7,000個纖維狀α-Syn分子(10,2000,kDa/14.5kDa)。因此,在20μM的操作濃度下,所有的帶狀和纖維狀α-Syn分別為20μM/~800=~0.02μM、20μM/~7,000=~0.003μM,100%的α-Syn在穩定狀態下形成帶狀或纖維狀,樣本離心後100%的蛋白質存在於沉澱顆粒中。
c. 包涵體對不同纖維狀和帶狀α-Syn的親和力評估
使用濾紙結合分析,以抗體為對照組,評估本發明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抗體對不同α-Syn聚集體的親和力。α-Syn聚集體(纖維狀、帶狀、纖維65、纖維91、纖維110、纖維聚集途徑上的纖維寡聚物(O550)、多巴胺穩定(ODA)與戊二醛穩定(OGA)的寡聚物)已揭示於Bousset L.et al.,2013 Nat Commun 4:2575;Makky A.et al.,2016 Sci Rep 6:37970;and Pieri L.et al,2016 Sci.Rep 6:24526。本實施例包括使用對照組單體α-Syn。
使用轉漬過濾槽將將20pg-200ng纖維狀、寡聚物或單體α-Syn轉漬至硝酸纖維素膜上。將硝酸纖維素膜以脫脂奶粉封組,並與稀釋之PRX002、Syn1 抗體或本實施例測試GP抗體反應。在充份清洗後,使用二級抗-人類或抗-天竺鼠IgG-HRP分析一級抗體的結合特徵。同樣分析對照組的二級抗體。加入Super Signal ECL(Pierce #34096),並以BioRad imager(Chemidoc MP imaging system/BioRad imagelab軟體)進行顯影。曝光時間及其動態如第16A-16H圖所示。在實驗組中,將DLB病人的腦部勻質物轉漬至膜上。
d. 結果
使用濾紙結合分析,比較由免疫天竺鼠(GP)所獲得之抗體PD-021514(α-Syn85-140,wpi 08)、PD-021522(α-Syn85-140,wpi 13)、PD-100806(α-Syn126-135,wpi 09)、PRX002及市售抗體Syn1(clone 42)對於不同α-Syn聚集物的親和力。所使用的α-Syn聚集物包括纖維狀、帶狀、纖維65、纖維91、纖維110、纖維聚集途徑上的纖維寡聚物(O550)、多巴胺穩定(ODA)與戊二醛穩定(OGA)的寡聚物、以及對照組單體。
第16A-16H圖顯示相較於α-Syn單體,對照抗體PRX002對α-Syn具有稍微良好的親和性,而可辨識本發明α-Syn126-135胜肽結構之PD-100806與PD-021514抗體對α-Syn纖維狀具有較高的親和性,而兩者對纖維狀α-Syn具有很好的結合性。Syn1單株抗體可結合纖維狀α-Syn以及寡聚物、單體α-Syn,彼此無太大差異。
實施例17. 對帕金森氏症(PD)、多重系統退化症(MSA)和路易氏體型失智症(DLB)患者腦部α-SYN胜肽免疫原所形成之抗體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
使用以本發明代表性α-Syn126-135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所獲得之抗體進行免疫組織化學研究,以分析其與α-突觸核蛋白疾病患者大腦切片中α-Syn結合的能力。此研究與Roxana Carare教授合作。分析抗體與PD、LBD、及MSA患者大腦切片中α-Syn蛋白結合的能力。以健康組織作為陰性對照組。使用用於驗屍的市售單株抗體NCL-L-ASYN作為陽性對照組。本實驗提供了α-Syn126-135胜肽免疫原結構抗體對PD、LBD和MSA患者大腦組織切片具有陽性免疫反應性的證據。在突觸核蛋白疾病患者大腦中特異性地看到結合,但在非病患大腦中則未發現結合,與市售診斷抗體相比,測試抗體的結合更為明顯。
材料與方法
a. 試劑與其供應商
將代表性α-Syn126-135胜肽免疫結構免疫天竺鼠所獲得之抗體以1:100比例稀釋。PD062220-09-1-2-Syn、PD062205-09-1-2-Syn、PD100806-09-1-2-Syn抗體來自於聯腦科學公司(UNS),NCL-L-ASYN抗體(小鼠單株抗體以1:100比例稀釋) 來自於Leica Biosystems,Santa Cruz Biotechnology,的HuD(E-I)(小鼠單株抗體以1:100比例稀釋)、Olig2抗體(兔子抗體以1:100比例稀釋)來自於Millipore,Alexa Flour 594抗體(山羊抗天竺鼠抗體以1:200比例稀釋)、Alexa Flour 488抗體(山羊抗天竺鼠抗體以1:200比例稀釋)與Alexa Flour 488抗體(山羊抗天竺鼠抗體以1:200比例稀釋)來自於Molecular Probes life technologies。
b. 人類腦組織
本實施例使用來自UCL大腦銀行,厚度為μm的切片。所有樣本均依國家研究倫理服務委員會核准的方式進行收集和準備。
由典型的α-Syn病理,包括多重系統退化症(MSA;n=3)、路易氏體癡呆症(DLB;n=3)和帕金森氏症(PD;n=3)受試者獲得組織(表15)。根據公佈的標準對受試者進行診斷**。
c. 人類突觸核蛋白疾病受試者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
進行三種不同突觸核蛋白疾病(MSA,DLB和PD)患者的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以定量3種UNS抗體對α-Syn聚集體的特異性。比較UNS抗體(PD062220、PD062205及PD100806)與市售診斷抗體(NCL-L-ASYN)對於α-Syn聚集體的特異性。分析各患者4個大腦區域中抗體的特異性,(1)殼核(Putamen)、內囊(Internal Capsule)、島葉皮質(Insula Cortex);(2) 中腦:黑質;(3)顳葉皮質(Temporal Cortex):皮質灰質(Cortical Grey Matter);以及(4)小腦(Cerebellum):皮質下白質(Subcortical White Matter);小腦白質(Cerebellar White Matter)。
已知這些腦部區域在不同程度上以及各疾病類型的疾病進展階段皆會受到α-Syn聚集的影響。一般來說,在DLB、PD與MSA早期,基底核(basal ganglia)和中腦受到影響,且具有最高的累積負擔。顳葉皮質和小腦(cerebellum)在疾病後期受到影響,PD和DLB存在非常少的小腦聚集體。依據各IHC程序使用陰性對照組(未使用一級抗體),確認二級抗體的非特異性結合。石蠟包埋的載玻片在60℃烤箱中脫蠟15-20分鐘,以二甲苯I & II各浸泡5分鐘。將組織置於100%至50% IMS的4倍稀釋液中再水化,每次5分鐘。以1xPBS中清洗組織3次,每次5分鐘,接著在100%甲酸中反應3分鐘以進行抗原修復。以1xPBS徹底清洗組織後,與3% H2O2反應10分鐘以去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將組織冷凍,並進一步以1xPBS清洗3次(每次5分鐘),用檸檬酸鹽緩衝液(15mM檸檬酸三鈉,TWEEN,pH6)在中等溫度下微波25分鐘,為確保每次進行相同的微波,每次使用3個容器及3個切片架。將切片冷凍並以1xPBS清洗3次(每次5分鐘),以15%的山羊血清封阻非特異性結合位。組織在4℃下與一級抗體(與0.1%TBS/t以1:100比例稀釋)反應隔夜。以1xPBS清 洗組織3次,每次5分鐘,並在室溫下與具有生物素的二級抗體反應1小時。使用前30分鐘,新鮮配製ABC溶液。以1xPBS清洗組織3次,每次5分鐘後,與ABC溶液於室溫下反應1小時。使用ImmPACTVIP peroxidase套組依操作說明製備VIP過氧化酶基質。於室溫下加入VIP過氧化酶基質反應7分鐘,並以dH2O清洗。在將組織置於DPX前,先分別於IMS 50%、70%、95%、100%、100%及二甲苯I & II中脫水。對於雙重免疫螢光染色,在給予一級抗體前組織未經過3% H2O2處理。在給予第1種一級抗體與相同的二級抗體後,以15%山羊血清封阻組織30分鐘,並與第2種一級與二級抗體反應。在給予最終螢光標誌的二級抗體後,將組織與1% Sudan Black反應5分鐘,以去除自體螢光,以0.1%TBS/T清洗,並立即置於mowiol cituflour。將螢光染色的組織置於4℃直到完成圖像攝影。
d. 圖像分析及統計
使用Olympus VS110高通量虛擬顯微系統或Olympus掃描切片虛擬顯微系統,以x20物鏡倍率掃描切片進行分析。使用Olympus VS軟體將每個受試者每個區域的相同位置由掃描圖像中擷取30張圖像(每張圖像500μm2)(第17A-17D、18A-18D、19A-19B、20A-20E、21A-21F、22A-22C、24A-24D及25A-25D圖)。分析每個腦部中總面積7.5mm2的區域。使用 ImageJ version Fiji windows-64軟體定量分析每個圖像的α-Syn免疫反應性。
為了分析每種抗體檢測到的α-Syn總量,以圖像總面積的百分比作為免疫反應性。為了分析背景染色的差異,選擇每個腦部區域調整α-Syn陽性免疫反應性的閥值。對於每個抗體和腦部區域的分析,計算α-Syn陽性聚集體覆蓋面積的平均百分比。
為了分析每種抗體對LBs或LNs的相對特異性,使用Fiji軟體,基於尺寸和圓度的參數來量化LBs的免疫反應性,以與LNs區分(參照第24A-24D、25A-25D、與26A-26B圖)。選擇具有不同形態LBs和LNs的腦部區域進行分析,以避免偽陽性,且腦部區域包括基底核的島葉皮質和顳皮質的灰質。LB免疫反應性以總α-Syn免疫反應性的百分比表示。
使用GraphPad Prism v7.01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以平均值±SD表示(除非另外說明)。以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結果,並以Dunnett校正進行事後分析(post hoc analys)。當p<0.05(*)時,視為具有顯著的差異。數字(n)指的是每個實驗使用的樣本數量。
如先前所述,利用雙免疫螢光染色完成α-Syn在神經元或神經膠質中的定性分析。使用Leica SP8雷射掃描共軛焦顯微鏡觀察載玻片。在x40系列物鏡下獲得最大重疊影像。影像包括一系列z-方向之2種顏 色重疊圖像,以顯示其相對位置。
e. 以α-Syn 126-135 抗體偵測α-Syn聚集體的不同樣態,並與NCL-L-ASYN抗體比較
α-Syn聚集體的細胞類型和亞細胞位置,在不同的突觸核蛋白疾病之間有所不同。MSA的特徵為膠質胞質內涵物(GCI),而在DLB和PD,α-Syn聚集發生於神經元細胞體(稱路易氏體(LB))和軸突過程(稱路易氏突起(LN))內。分析染色區域的百分比可定量每種抗體檢測到的總α-Syn聚集體。然而,這沒有考慮到聚集體的類型或亞細胞位置的差異。在PD和DLB的情況下,細胞體與神經元突內α-Syn聚集體的樣態不同,可使本發明UNS抗體對量化的這些不同類型α-Syn聚集體具相對敏感性。
為了研究此現象,在DLB和PD情況下,分析每個抗體在細胞體內檢測到的聚集體比例。使用FIJI軟體,根據它們的大小和圓度選擇細胞體內的聚集體。計算細胞體聚集體的面積平均百分比作為總α-Syn,結果如第24A-24D與25A-25D所示。依據組織定性分析,整體與細胞體中α-Syn面積百分比的差異與α-Syn的軸突聚集體(LNs)有關。細胞體α-Syn比例的降低會反應出LN中的增加。由於顳葉皮質和島葉皮質同時表現出類似LB與LN的病理,因此在顳葉皮質和島葉皮質進行分析。LNs非常少且不均勻地分佈在殼核和內囊上,因此未選擇基底核進行分析。在中腦的黑質中觀 察到類似的相關性(第26A與26B圖),相較於DLB與PD中的NCL-L-ASYN抗體,本發明UNS抗體可檢測到更高量的LN。然而,由於LNs和LBs的複雜形態,無法用相同的方法可靠地區分和量化。
第24A-24D圖的結果顯示每種抗體檢測到的總α-Syn量,與NCL-L-ASYN相比,UNS抗體在細胞體內檢測到的聚集體比例較低。表示細胞體內包涵體(inclusions)對LNs的比例降低,並且用UNS抗體檢測到更高比例的LNs。在UNS抗體中,PD062205抗體在DLB和PD中檢測島葉皮質高比例LNs的結果是一致的(第17A-17D與18A-18D圖)。相較之下,與NCL-L-ASYN相比,所有α-Syn126-135抗體在DLB和PD患者的顳葉皮質灰質中可檢測到高比例的細胞體聚集(cell-body aggregates)(第25A-25B圖)。
f. α-Syn的聚集體具細胞類型特異性
含有α-Syn聚集體是突觸核蛋白疾病的特徵性致病標誌,包括MSA、DLB和PD。而α-Syn聚集是突觸核蛋白疾病中的主要致病蛋白,聚集和細胞的樣態會影響聚集的形成,且在特定疾病亞型之間不同。MSA、DLB和PD的臨床特徵顯示,在DLB和PD中神經元的細胞內與神經性過程(neritic processes)中有α-Syn的聚集,但在MSA中則主要在神經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s)內發現α-Syn的聚集。
為了確定α-Syn126-135抗體對細胞特異性α-Syn聚集體的選擇性,使用PD062205與針對神經元(HuD)或少突膠質細胞(Olig2)的標記進行雙重免疫螢光染色。
第27A-27C圖結果顯示,PD062205檢測出α-Syn位於PD和DLB中的基底核和中腦(高病理區域)的神經元細胞體內,但不是MSA。第28A-28C圖顯示,使用少突膠質細胞(Olig2)標記,在MSA發現α-Syn聚集於膠質細胞中,而未在PD或DL發現。此結果證明α-Syn126-135抗體與突觸核蛋白疾病的臨床特徵一致,且證明這些抗體對α-Syn病理性聚集體的特異性。
結果
a. 用代表性的α-Syn 126-135 胜肽免疫原結構體免疫天竺鼠進行免疫治療所產生之抗體的定量分析
為了研究免疫治療的新型抗α-Syn抗體,以免疫組織化學(IHC)對三種突觸核蛋白疾病(MSA、DLB和PD)人類患者以各種抗體對α-Syn相對特異性的定量分析。
b. 以代表性α-Syn 126-135 胜肽免疫原結構免疫天竺鼠所獲得之抗體在結合α-Syn聚集體上比市售診斷抗體更敏感
為了研究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的相對抗原性,將各抗體檢測到的α-Syn量與市售突觸核蛋白疾病診斷抗體(NCL-L-ASYN)相比較。首先,分析第 17A-17D至22A-22C圖結果的整體,可發現與NCL-L-ASYN相比,α-Syn126-135抗體檢測到的α-Syn平均百分比面積明顯較大。此趨勢在每個腦部區域和疾病類型中是一致的,且顯示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比起NCL-L-ASYN在結合聚集的α-Syn上更具有敏感性或選擇性。儘管本發明樣本量相對較小(n=3),但數據仍可以看出明顯的趨勢。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對α-Syn的特異性可對照非病患與病患大腦中相同的腦區域來確認。第23A-23B圖的結果顯示每種抗體,包括NCL-L-ASYN皆都沒有任何陽性免疫染色。此數據表示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對致病形式的α-Syn具特異性。
c. α-Syn 126-135 抗體可檢測到較高量α-Syn,顯示其比市售抗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比起NCL-L-ASYN可檢測到較高量的α-Syn,顯示本發明抗體更有利於免疫治療的應用,以促進α-Syn聚集體的清除。
選擇作為免疫療法試劑之適當抗體的第一步是,確定抗體對具有初級α-Syn病理學之人腦組織中目標抗原(α-Syn)的選擇性。不同的突觸核蛋白疾病在α-Syn聚集體的機制、神經解剖學模式以及特定細胞類形聚集的損壞性(vulnerability)有所不同。
為了研究一般將試劑作為突觸核蛋白疾病的免疫療法,可評估α-Syn126-135抗體對不同突觸核蛋白 疾病中不同神經病理學之α-Syn的選擇性是重要的。為此,選擇臨床確診的PD、DLB和MSA病例。PD和DLB是第二常見的癡呆型式,且主要是α-Syn在神經元(LB和LN)內的累積所引起。與PD相反,已知類澱粉蛋白-β和tau的病理會導致DLB2中的神經退化。在MSA中可見α-Syn聚集的不同模式,其中聚集體主要在神經膠質細胞而不是神經元中形成(第27A-27C與28A-28B圖)。此外,α-Syn病理的進展在不同疾病類型之間不同,早期病理常見於中腦和基底核區域。可藉由分析腦部中各抗體受不同階段疾病影響的抗原性,以分辨哪種抗體可更有效地治療疾病早期。
d. α-Syn 126-135 抗體(PD062220、PD062205和PD100806)可特異性結合PD、DLB和MSA(第17A-D至22A-22C圖)人腦組織中α-Syn病理聚集體,而在健康對照組未觀察到任何突觸核蛋白病理(圖23A-23B)
利用已公開的α-Syn126-135抗體對α-Syn進行檢測,以臨床神經病理學描述相同細胞類型的特異性(第27A-27B與28A-28B圖)。重要的是,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對所有形式的人類α-Syn都沒有相同的抗原性。
進一步分析各抗體能力中PD062205和PD100806抗體的特異性,在基底核中檢測到比LNL-L-ASYN更大的LN比例(第24A-24D圖)。在中腦中也可觀察到相同的現象(第26A-26B圖)。總之,由 PD062205和PD100806抗體可檢測到較高的α-Syn百分比面積,此結果表示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檢測到的額外α-Syn部分,可歸因於這些抗體對LN的特異性增加。此結果有助於免疫治療,因為在疾病的早期,LN是基底節中α-Syn聚集的主要形式。其它臨床前開發階段中的突觸核蛋白病治療試劑不提供對LN的IHC的檢測。因此,相較於其它市售產品,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與此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的α-Syn126-135抗體具有相同的性質與特徵。
測量受影響腦部區域中α-Syn聚集體的平均量,以IHC分析本發明胜肽免疫原結構所產生之α-Syn126-135抗體的靈敏度。本發明量化腦部樣本中α-Syn的平均百分比面積,證明比起市售抗體,α-Syn126-135抗體對MSA、DLB和PD的疾病進展早期的α-Syn檢測非常靈敏。
在本發明較高的靈敏度可歸因於本發明抗體對LN的比起診斷抗體NCL-L-ASYN有更高的特異性。此結果證明本發明α-Syn126-135抗體可能是抗體輔助清除突觸核蛋白疾病中α-Syn聚集體的最有效候選者。
所有說明書中所揭示之發明技術特點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說明書中揭示之每一技術特點可以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之其他方式替換。因此,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文中所有揭示之特點均只是等同或相似特點之一般系列之實例。
由上述可知,熟習此技藝者能輕易地了解本發明之必要特徵,在不脫離其精神與範圍之下能就本發明做許多改變與調整以應用於不同用途與條件。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0-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1-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2-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3-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4-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5-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6-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7-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8-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19-1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0-1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1-1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2-1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3-1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4-1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5-1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6-1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7-1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8-1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29-2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0-2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1-2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2-23
<110> 美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 王長怡
<120>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130> UNS1001-PRO
<140> TBD
<141> 2017-06-16
<160> 153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4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4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40
<400> 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3-2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4-2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5-26
<210> 2
<211> 13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34)
<223> β-突觸核蛋白1-134
<400> 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5-2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6-28
<210> 3
<211> 6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61)
<223> α-突觸核蛋白80-140
<400> 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7-29
<210> 4
<211> 56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56)
<223> α-突觸核蛋白85-140
<400> 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8-30
<210> 5
<211> 5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50)
<223> α-突觸核蛋白91-140
<400> 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39-31
<210> 6
<211> 4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4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40
<400> 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0-32
<210> 7
<211> 3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3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40
<400> 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0-3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1-287
<210> 8
<211> 2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1-140
<400> 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1-288
<210> 9
<211> 1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400> 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2-289
<210> 10
<211> 3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39)
<223> α-突觸核蛋白97-135
<400> 1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2-29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3-291
<210> 11
<211> 3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35)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35
<400> 1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3-29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4-293
<210> 12
<211> 2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5)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5
<400> 1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4-294
<210> 13
<211> 1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α-突觸核蛋白121-135
<400> 1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5-295
<210> 14
<211> 1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3)
<223> α-突觸核蛋白123-135
<400> 1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5-296
<210> 1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1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6-297
<210> 16
<211> 3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32)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32
<400> 1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6-29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7-299
<210> 17
<211> 2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2)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7-300
<210> 1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0-89
<400> 1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8-301
<210> 19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1-90
<400> 1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8-302
<210> 20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2-91
<400> 2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49-303
<210> 21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3-92
<400> 2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0-304
<210> 22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4-93
<400> 2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0-305
<210> 23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5-94
<400> 2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1-306
<210> 24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6-95
<400> 2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1-307
<210> 2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7-96
<400> 2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2-308
<210> 26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8-97
<400> 2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2-309
<210> 27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89-98
<400> 2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3-310
<210> 2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0-99
<400> 2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4-311
<210> 29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1-100
<400> 2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4-312
<210> 30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2-101
<400> 3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5-313
<210> 31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3-102
<400> 3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5-314
<210> 32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4-103
<400> 3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6-315
<210> 33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5-104
<400> 3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6-316
<210> 34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6-105
<400> 3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7-317
<210> 3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7-106
<400> 3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8-318
<210> 36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8-107
<400> 3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8-319
<210> 37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99-108
<400> 3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9-320
<210> 3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0-109
<400> 3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59-321
<210> 39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10
<400> 3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0-322
<210> 40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2-111
<400> 4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0-323
<210> 41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3-112
<400> 4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1-324
<210> 42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4-113
<400> 4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1-32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2-326
<210> 43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5-114
<400> 4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2-327
<210> 44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6-115
<400> 4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3-328
<210> 4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7-116
<400> 4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3-329
<210> 46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8-117
<400> 4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4-330
<210> 47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09-118
<400> 4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4-331
<210> 4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0-119
<400> 4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5-332
<210> 49
<211> 10
<212> PRT
<213> Homo sapiens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20
<400> 4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5-333
<210> 50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2-121
<400> 5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6-334
<210> 51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alphal-Synuclein 113-122
<400> 5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7-335
<210> 52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4-123
<400> 5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7-336
<210> 53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5-124
<400> 5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8-337
<210> 54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6-125
<400> 5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8-338
<210> 5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7-126
<400> 5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9-339
<210> 56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8-127
<400> 5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69-340
<210> 57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9-128
<400> 5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0-341
<210> 5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0-129
<400> 5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1-342
<210> 59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1-130
<400> 5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1-343
<210> 60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2-131
<400> 6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2-344
<210> 61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3-132
<400> 6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2-345
<210> 62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4-133
<400> 6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3-346
<210> 63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5-134
<400> 6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3-347
<210> 64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6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4-348
<210> 65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7-136
<400> 6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5-349
<210> 66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8-137
<400> 6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5-350
<210> 67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9-138
<400> 6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6-351
<210> 68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30-139
<400> 6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6-352
<210> 69
<211> 1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0)
<223> α-突觸核蛋白131-140
<400> 6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7-353
<210> 70
<211> 17
<212> PRT
<21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1 Th
<400> 7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7-354
<210> 71
<211> 15
<212> PRT
<213>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MvF1 Th
<400> 7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8-355
<210> 72
<211> 24
<212> PRT
<213> 百日咳菌(Bordetella pertussis)
<220>
<221> 胜肽
<222> (1)..(24)
<223> 百日咳菌(Bordetella pertussis)Th
<400> 7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9-356
<210> 73
<211> 17
<212> PRT
<21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2 Th
<400> 7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79-357
<210> 74
<211> 23
<212> PRT
<213> 白喉桿菌(diphtheria bacilli)
<220>
<221> 胜肽
<222> (1)..(23)
<223> 白喉(Diphtheria)Th
<400> 7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0-358
<210> 75
<211> 21
<212> PRT
<213>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
<220>
<221> 胜肽
<222> (1)..(21)
<223>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Th
<400> 7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1-359
<210> 76
<211> 17
<212> PRT
<213> 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Th
<400> 7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1-36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2-361
<210> 77
<211> 25
<212> PRT
<213> 霍亂毒素(Cholera Toxin)
<220>
<221> 胜肽
<222> (1)..(25)
<223> 霍亂毒素(Cholera Toxin)Th
<400> 7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2-362
<210> 78
<211> 15
<212> PRT
<213> 麻疹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MvF 2 Th
<400> 7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3-363
<210> 79
<211> 22
<212> PRT
<213> 麻疹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22)
<223> KKKMvF 3 Th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10)..(10)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G或T
<400> 7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4-36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5-365
<210> 80
<211> 18
<212> PRT
<213> Hepatitis B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 1 Th
<220>
<221> SITE
<222> (1)..(1)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2)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3)..(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5)..(5)
<223> F或K或R
<220>
<221> SITE
<222> (6)..(6)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9)..(9)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0)..(10)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Q或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8)..(18)
<223> D或R
<400> 8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7-36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8-367
<210> 81
<211> 19
<212> PRT
<213> 麻疹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400> 8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89-368
<210> 82
<211> 18
<212> PRT
<213> Hepatitis B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 2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I或F
<220>
<221> SITE
<222> (5)..(5)
<223> I或F
<220>
<221> SITE
<222> (6)..(6)
<223> T或L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I或L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I或L
<220>
<221> SITE
<222> (14)..(14)
<223> P或I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Q或T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L或I
<400> 8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1-369
<210> 83
<211> 19
<212> PRT
<213> 麻疹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5 Th
<400> 8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2-370
<210> 84
<211> 18
<212> PRT
<213> Hepatitis B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 3 Th
<400> 8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3-371
<210> 85
<211> 11
<212> PRT
<213> Influenza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1)
<223>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 1_1 Th
<220>
<221> 胜肽
<222> (1)..(11)
<223>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 1_1 Th
<400> 8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3-372
<210> 86
<211> 15
<212> PRT
<213> Influenza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 1_2 Th
<400> 8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4-373
<210> 87
<211> 9
<212> PRT
<213> Influenza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9)
<223> Influenza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Th
<400> 8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5-374
<210> 88
<211> 19
<212> PRT
<213> 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EBV BHRF1 Th
<400> 8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5-375
<210> 89
<211> 15
<212> PRT
<213> 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Clostridium tetani TT1 Th
<400> 8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6-376
<210> 90
<211> 20
<212> PRT
<213> 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20)
<223> EBV EBNA-1 Th
<400> 9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6-37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7-378
<210> 91
<211> 21
<212> PRT
<213> 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21)
<223> Clostridium tetani TT2 Th
<400> 9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7-379
<210> 92
<211> 16
<212> PRT
<213> 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16)
<223> Clostridium tetani TT3 Th
<400> 9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8-380
<210> 93
<211> 16
<212> PRT
<213> Clostridium tetani
<220>
<221> 胜肽
<222> (1)..(16)
<223> Clostridium tetani TT4 Th
<400> 9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8-381
<210> 94
<211> 18
<212> PRT
<213> 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EBV CP Th
<400> 9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199-382
<210> 95
<211> 14
<212> PRT
<213> Human cytomegalo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4)
<223> HCMV IE1 Th
<400> 9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0-383
<210> 96
<211> 15
<212> PRT
<213> 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EBV GP340 Th
<400> 9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0-384
<210> 97
<211> 13
<212> PRT
<213> 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3)
<223> EBV BPLF1 Th
<400> 9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1-385
<210> 98
<211> 11
<212> PRT
<213> 艾伯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220>
<221> 胜肽
<222> (1)..(11)
<223> EBV EBNA-2 Th
<400> 9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1-386
<210> 99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40
<400> 9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3-38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4-388
<210> 100
<211> 4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3)
<223> α-突觸核蛋白121-140
<400> 10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5-38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6-390
<210> 101
<211> 5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53)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40
<400> 10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08-391
<210> 102
<211> 6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63)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40
<400> 10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0-392
<210> 103
<211> 6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63)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40
<400> 10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1-39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2-394
<210> 104
<211> 6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3 Th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19)..(22)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3)..(62)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40
<400> 10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3-395
<210> 105
<211> 7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73)
<223> α-突觸核蛋白91-140
<400> 10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5-39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6-397
<210> 106
<211> 7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79)
<223> α-突觸核蛋白85-140
<400> 10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8-398
<210> 107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21-135
<400> 10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19-399
<210> 108
<211> 4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5
<400> 10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0-40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1-401
<210> 109
<211> 5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58)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35
<400> 10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2-402
<210> 110
<211> 6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62)
<223> α-突觸核蛋白97-135
<400> 11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3-40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4-404
<210> 111
<211> 36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 as a spacer
<220>
<221> 胜肽
<222> (24)..(36)
<223> α-突觸核蛋白123-135
<400> 11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5-405
<210> 112
<211> 3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33)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11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6-406
<210> 113
<211> 4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5)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1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7-40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8-408
<210> 114
<211> 5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55)
<223> α-突觸核蛋白101-132
<400> 11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29-409
<210> 115
<211> 45
<212> PRT
<213> 小家鼠(Mus musculus)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5)
<223> 小鼠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1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0-410
<210> 116
<211> 3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33)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11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2-41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3-412
<210> 117
<211> 4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 4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8)..(8)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K
<220>
<221> 胜肽
<222> (20)..(23)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5)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1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5-413
<210> 118
<211> 3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1)..(30)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11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6-414
<210> 119
<211> 4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MvF5 Th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1)..(42)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1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7-415
<210> 120
<211> 2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3 Th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0)..(29)
<223> α-突觸核蛋白126-135
<400> 12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8-416
<210> 121
<211> 4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3 Th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0)..(41)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39-417
<210> 122
<211> 4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1 Th
<220>
<221> SITE
<222> (18)..(18)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9)..(4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0-418
<210> 123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MvF1 Th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7)..(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1-41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2-420
<210> 124
<211> 4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4)
<223> 百日咳菌(Bordetella pertussis)Th
<220>
<221> SITE
<222> (25)..(25)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6)..(47)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2-42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3-422
<210> 125
<211> 4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2 Th
<220>
<221> SITE
<222> (18)..(18)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9)..(4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4-423
<210> 126
<211> 46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3)
<223> 白喉(Diphtheria)Th
<220>
<221> SITE
<222> (24)..(24)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5)..(46)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5-424
<210> 127
<211> 4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1)
<223> 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Th
<220>
<221> SITE
<222> (22)..(22)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3)..(44)
<223> α-突解核蛋白111-132
<400> 12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6-425
<210> 128
<211> 4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7)
<223> 曼森氏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Th
<220>
<221> SITE
<222> (18)..(18)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9)..(40)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7-426
<210> 129
<211> 4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5)
<223> 霍亂毒素Th
<220>
<221> SITE
<222> (26)..(2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7)..(4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2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8-42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9-428
<210> 130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MvF2 Th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7)..(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49-42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50-430
<210> 131
<211> 4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2)
<223> KKKMvF3 Th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10)..(10)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H或T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G或T
<220>
<221> SITE
<222> (23)..(23)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4)..(45)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52-431
<210> 132
<211> 41
<212> PRT
<213> B型肝炎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 1 Th
<220>
<221> SITE
<222> (1)..(1)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2)..(2)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3)..(3)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5)..(5)
<223> F或K或R
<220>
<221> SITE
<222> (6)..(6)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9)..(9)
<223> K或R
<220>
<221> SITE
<222> (10)..(10)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3)..(13)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Q或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L或I或V或F
<220>
<221> SITE
<222> (18)..(18)
<223> D或R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0)..(41)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55-432
<210> 133
<211> 41
<212> PRT
<213> B型肝炎病毒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HBsAg 2 Th
<220>
<221> SITE
<222> (4)..(4)
<223> I或F
<220>
<221> SITE
<222> (5)..(5)
<223> I或F
<220>
<221> SITE
<222> (6)..(6)
<223> T或L
<220>
<221> SITE
<222> (7)..(7)
<223> I或L
<220>
<221> SITE
<222> (11)..(11)
<223> I或L
<220>
<221> SITE
<222> (14)..(14)
<223> P或I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Q或T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S或T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L或I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0)..(41)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58-433
<210> 134
<211> 3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1)
<223> 流感病毒(Influenza)MP1_1 Th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3)..(34)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59-434
<210> 135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流感病毒(Influenza)MP1_2 Th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7)..(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0-435
<210> 136
<211> 3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9)
<223> 流感病毒(Influenza)NSP1 Th
<220>
<221> SITE
<222> (10)..(10)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1)..(32)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1-436
<210> 137
<211> 4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9)
<223> EBV BHRF1 Th
<220>
<221> 胜肽
<222> (20)..(20)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SITE
<222> (20)..(20)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1)..(42)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2-43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3-438
<210> 138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TT1 Th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7)..(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4-439
<210> 139
<211> 4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0)
<223> EBV EBNA-1 Th
<220>
<221> SITE
<222> (21)..(21)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2)..(43)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3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5-440
<210> 140
<211> 4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21)
<223> 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TT2 Th
<220>
<221> SITE
<222> (22)..(22)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3)..(44)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6-441
<210> 141
<211> 3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6)
<223> 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TT3 Th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8)..(39)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7-442
<210> 142
<211> 3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6)
<223> 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TT4 Th
<220>
<221> SITE
<222> (17)..(17)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8)..(39)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8-44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9-444
<210> 143
<211> 4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8)
<223> EBV CP Th
<220>
<221> SITE
<222> (19)..(19)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20)..(41)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69-44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0-446
<210> 144
<211> 3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4)
<223> HCMV IE1 Th
<220>
<221> SITE
<222> (15)..(15)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6)..(37)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4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1-447
<210> 145
<211> 3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5)
<223> EBV GP340 Th
<220>
<221> SITE
<222> (16)..(16)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7)..(38)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5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2-448
<210> 146
<211> 36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3)
<223> EBV BPLF1 Th
<220>
<221> SITE
<222> (14)..(14)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5)..(36)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6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3-449
<210> 147
<211> 3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11)
<223> EBV EBNA-2 Th
<220>
<221> SITE
<222> (12)..(12)
<223> ε K為連接子
<220>
<221> 胜肽
<222> (13)..(34)
<223> α-突觸核蛋白111-132
<400> 147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4-450
<210> 148
<211> 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4)
<223> ε K-KKK為連接子
<220>
<221> SITE
<222> (1)..(1)
<223> ε-K
<400> 148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5-451
<210> 149
<211> 31
<212> DNA
<213> 智人
<220>
<221> 引子_結合位置
<222> (1)..(31)
<223> α-突觸核蛋白的正向引子序列
<400> 149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6-452
<210> 150
<211> 31
<212> DNA
<213> 智人
<220>
<221> 引子_結合位置
<222> (1)..(31)
<223> α-突觸核蛋白的反向引子
<400> 150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6-453
<210> 151
<211> 23
<212> DNA
<213> 智人
<220>
<221> 引子_結合位置
<222> (1)..(23)
<223> 突變α-突觸核蛋白的引子序列
<400> 151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7-454
<210> 152
<211> 21
<212> DNA
<213> 智人
<220>
<221> 引子_結合位置
<222> (1)..(21)
<223> 突變α-突觸核蛋白的反向引子
<400> 152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7-455
<210> 153
<211> 3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胜肽
<222> (1)..(32)
<223> β-突觸核蛋白103-134
<400> 153
Figure 107120762-A0202-12-0278-456

Claims (25)

  1. 一種α-突觸核蛋白(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B細胞抗原決定位,包括約10至約25個源自α-Syn之C-端片段的胺基酸,其對應於SEQ ID NO:1之約第111個位置的甘胺酸(G111)至約第135個位置的天門冬醯胺(D135);一T輔助抗原決定位,包括一擇自由SEQ ID NOs:70-98所組成之群組的胺基酸序列;以及一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其擇自由一胺基酸、Lys-、G1y-、Lys-Lys-Lys-、(α,ε-N)Lys及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所組成之群組,其中B細胞抗原決定位係直接或透過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共價連接至T輔助抗原決定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該B細胞抗原決定位係擇自由SEQ ID NOs:12-15、17及49-63所組成之群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該T輔助抗原決定位係擇自由SEQ ID NOs:81、83及84所組成之群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該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為(α,ε-N)Lys或ε-N-Lys-Lys-Lys-Lys(SEQ ID NO:148)。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該T輔助抗原決定位共價連接至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N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其中該T輔助抗原決定位透過該選擇性異源性連接子共價連接至B細胞抗原決定位的N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下式:(Th) m-(A) n-(α-Syn C-端片段)-X或(α-Syn C-端片段)-(A) n-(Th) m-X其中Th為該T輔助抗原決定位;A為該異源性連接子;(α-Syn C-端片段)為該B細胞抗原決定位;X為一胺基酸的α-COOH或α-CONH 2;m為1至約4;以及n為1至約1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由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包括一胺基酸序列,其擇自由SEQ ID NOs:107、108及111-113所組成之群組。
  10. 一種組成物,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
  11. 一種組成物,包括一個以上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α-Syn胜肽免疫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中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具有SEQ ID NOs:112及113胺基酸序列。
  13. 一種醫藥組成物,包括該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及一藥學上可接受之傳輸載體及/或佐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a.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係擇自由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以及b.該佐劑為一鋁礦物鹽,其係擇自由Al(OH) 3或AlPO 4所組成之群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a.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係擇自由SEQ ID NOs:107、108、111-113及115-147所組成之群組;以及b.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與一CpG寡核苷酸(ODN)混合以形成一穩定的免疫刺激複合物。
  16. 一種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專一性地 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的B細胞抗原決定位結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與該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結合。
  18. 一種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其專一性地與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結構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結合。
  19. 一種組成物,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
  20. 一種組成物,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組成物,包括下述之混合物:a.一與SEQ ID NO:112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專一性結合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以及b.一與SEQ ID NO:113之B細胞抗原決定位專一性結合之分離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
  22. 一種產生辨識宿主中之α-Syn之抗體的方法,包括給予該宿主一組成物,其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以及一傳輸載體及/或佐劑。
  23. 一種抑制一動物中α-Syn聚集的方法,包括給予該動物一藥學上有效量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
  24. 一種降低一動物中α-Syn聚集之量的方法,包括給予該動物一藥學上有效量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Syn胜肽免疫原。
  25. 一種辨識一生物樣本中不同大小之α-Syn聚集的方法,包括:a.將該生物樣本在允許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結合α-Syn聚集體的條件下,暴露於該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以及b.偵測在該生物樣本中與α-Syn聚集體結合之抗體或其抗原決定位結合片段的量。
TW107120762A 2018-06-15 2018-06-15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TWI676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0762A TWI676635B (zh) 2018-06-15 2018-06-15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0762A TWI676635B (zh) 2018-06-15 2018-06-15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6635B TWI676635B (zh) 2019-11-11
TW202000689A true TW202000689A (zh) 2020-01-01

Family

ID=69188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762A TWI676635B (zh) 2018-06-15 2018-06-15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663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3827A2 (en) * 2012-05-18 2013-11-21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nhibiting disea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2885924C (en) * 2012-08-21 2022-12-13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eposits of amyloid, tau, and alpha-synuclein
US9102752B2 (en) * 2013-03-15 2015-08-11 United Biomedical, Inc. Peptide vaccine for prevention and immunotherapy of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s ty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6635B (zh) 201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4484B2 (en) Mimotopes of alpha-synuclein and vaccines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synucleinopathy
US20210138049A1 (en) Peptide immunogens from the c-terminal end of alpha-synuclein protein and formulations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synucleinopathies
KR101926030B1 (ko) 알츠하이머형 치매의 예방 및 면역요법을 위한 펩티드 백신
KR20110036808A (ko) 베타-아밀로이드증을 치료하기 위한 화합물
KR20110036039A (ko) 아밀로이드증을 치료하기 위한 화합물
US20240150419A1 (en) Tau peptide immunogen constructs
TWI676635B (zh) α-突觸核蛋白C端胜肽免疫原及其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疾病的配方
RU2810774C2 (ru) Пептидные иммуногены из с-терминального конца белка альфа-синуклеина и составы на их основе для лечения синуклеинопатий
RU2798972C2 (ru) Тау-пептидные иммуногенные конструкции
TW202144387A (zh) 針對胰島澱粉樣多肽(iapp)的胜肽免疫原及其預防和治療與聚集iapp相關疾病的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