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773A -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773A
TW201945773A TW108114297A TW108114297A TW201945773A TW 201945773 A TW201945773 A TW 201945773A TW 108114297 A TW108114297 A TW 108114297A TW 108114297 A TW108114297 A TW 108114297A TW 201945773 A TW201945773 A TW 2019457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wide
aforementioned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8426B (zh
Inventor
石原次郎
大里和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4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45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in a direction which is not parallel or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e.g. obli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依序包含:準備作為「具有平行或垂直於長邊方向之慢軸之樹脂薄膜」之層體(A)的第一工序;於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之層體(B),獲得多層薄膜的第二工序;與將多層薄膜沿斜向延伸,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之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第三工序;其中寬頻帶波長薄膜的λ/2層及λ/4層滿足式(1)。
θ(λ/4)=〔45°+2×θ(λ/2)〕±5°   (1)
(θ(λ/2)表示λ/2層之慢軸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θ(λ/4)表示λ/4層之慢軸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

Description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關於具備2層以上之層體之光學薄膜的製造方法,從以前就進行了各式各樣的研究(參照專利文獻1~3)。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16/047465號
《專利文獻2》:國際專利公開第2009/031433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237534號公報
作為可在寬廣波長帶中發揮作為波長板之功能的寬頻帶波長薄膜,已知有將λ/2板及λ/4板組合而包含的薄膜。以往,此種寬頻帶波長薄膜一般係藉由包含將某薄膜延伸以獲得λ/2板之工序、將另一薄膜延伸以獲得λ/4板之工序與將此等λ/2板及λ/4板貼合以獲得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工序的製造方法來製造。
並且,已知有將「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與「作為得作為直線偏光板發揮功能之薄膜的直線偏光薄膜」組合,藉此獲得圓偏光薄膜的技術。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一般在其長邊方向或幅寬方向上具有吸收軸。據此,在將寬頻帶波長薄膜組合至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而獲得圓偏光薄膜的情況下,λ/2板的慢軸要求處於既不平行亦不垂直於其長邊方向的斜向。
為了輕易製造如前所述在斜向具有慢軸之期望的λ/2板,申請人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開發了進行2次以上之延伸的技術。若然,在寬頻帶波長薄膜之製造方法的整體中,變成要進行用以獲得λ/4板之1次以上的延伸與用以獲得λ/2板之2次以上的延伸,故合計的延伸次數變成3次以上。然而,若延伸次數為3次以上之多,則操作煩雜。
本發明係鑑於前述問題而首創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可以少工序數有效率製造之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人為能解決前述問題而潛心研究。其結果,本發明人發現根據依序包含:第一工序,準備作為具有平行或垂直於長邊方向之慢軸之樹脂薄膜的層體(A);第二工序,於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B),獲得多層薄膜;與第三工序,將多層薄膜沿相對於該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既不平行亦不垂直的斜向延伸,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之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可以少工序數有效率製造寬頻帶波長薄膜,進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包含下述內容。
〔1〕一種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依序包含:
第一工序,準備作為長條狀之樹脂薄膜之層體(A);第二工序,於前述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之層體(B),獲得多層薄膜;與第三工序,將前述多層薄膜沿相對於前述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既不平行亦不垂直之斜向延伸,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之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中於前述第一工序中準備的前述層體(A)具有相對於該層體(A)之長邊方向平行或垂直的慢軸,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前述λ/2層及前述λ/4層滿足下述式(1)。θ(λ/4)=[45°+2×θ(λ/2)]±5°   (1)(在前述式(1)中,θ(λ/2)表示前述λ/2層之慢軸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θ(λ/4)表示前述λ/4層之慢軸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
〔2〕如〔1〕所記載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三工序包含:將前述多層薄膜沿相對於該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夾45°以下之角度的斜向延伸一事。
〔3〕如〔1〕或〔2〕所記載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角度θ(λ/2)處於27.5°±10°之範圍。
〔4〕如〔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角度θ(λ/4)處於100°±20°之範圍。
〔5〕如〔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λ/2層係將前述層體(A)延伸而獲得的層體。
〔6〕如〔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λ/4層係將前述層體(B)延伸而獲得的層體。
〔7〕一種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其包含:
以如〔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製造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工序;與將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與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貼合的工序。
〔8〕如〔7〕所記載之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直線偏光薄膜在該直線偏光薄膜的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
〔9〕一種長條狀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係共延伸薄膜,所述共延伸薄膜具備:
λ/2層,具有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夾27.5°±10°之角度的慢軸,與λ/4層,具有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夾100°±20°之角度的慢軸。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以少工序數有效率製造的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包含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以下揭示實施型態及示例物以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以下所揭示的實施型態及示例物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之範圍的範圍內,得任意變更而實施。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長條狀」之薄膜,係謂具有相對於幅寬5倍以上之長度的薄膜,以具有10倍或其以上的長度為佳,具體上係謂具有可收捲成輥狀儲存或搬運之程度之長度的薄膜。薄膜之長度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制,得定為例如相對於幅寬10萬倍以下。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薄膜或層體的慢軸,除非另有註記,否則表示在該薄膜或層體之面內的慢軸。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薄膜或層體的定向角,除非另有註記,否則表示該薄膜或層體的慢軸相對於該薄膜或層體之長邊方向所夾的角度。
在以下說明中,在具備多個層體之部件中之各層的光學軸(慢軸、穿透軸、吸收軸等)所夾的角度,除非另有註記,否則表示自厚度方向觀看前述層體時的角度。
在以下說明中,某製品(寬頻帶波長薄膜、圓偏光薄膜等)之面內之光學軸(慢軸、穿透軸、吸收軸等)的方向及幾何學上的方向(薄膜的長邊方向及幅寬方向等)之角度關係,除非另有註記,否則將某方向的偏移制定為正,將另一方向的偏移制定為負,該正及負的方向在該製品內的構成要件中制定成相同。舉例而言,在某寬頻帶波長薄膜中,所謂「λ/2層的慢軸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角度為27.5°,λ/4層的慢軸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角度為100°」,表示下述2種情況。
・若自該寬頻帶波長薄膜之某一面觀察之,λ/2層的慢軸自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起沿順時針偏移27.5°,且λ/4層的慢軸自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起沿順時針偏移100°。
・若自該寬頻帶波長薄膜之某一面觀察之,λ/2層的慢軸自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起沿逆時針偏移27.5°,且λ/4層的慢軸自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起沿逆時針偏移100°。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長條狀之薄膜的斜向,除非另有註記,否則表示係為此薄膜之面內方向且既不平行亦不垂直於此薄膜之長邊方向的方向。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某薄膜的正面方向,除非另有註記,否則意謂該薄膜之主面的法線方向,具體上係指前述主面之極角0°且方位角0°的方向。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某薄膜的傾斜方向,除非另有註記,否則意謂既不平行亦不垂直於該薄膜之主面的方向,具體上係指前述主面之極角大於0°且小於90°之範圍的方向。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固有雙折射為正的材料,除非另有註記,否則意謂延伸方向之折射率變得較正交於其之方向之折射率還大的材料。並且,所謂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材料,除非另有註記,否則意謂延伸方向之折射率變得較正交於其之方向之折射率還小的材料。固有雙折射之值可自介電常數分布計算。
在以下說明中,「(甲基)丙烯酸」包含「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此等之組合物。
在以下說明中,層體的面內延遲Re,除非另有註記,否則係由Re=(nx-ny)×d所表示的值。並且,層體之厚度方向的延遲Rth,除非另有註記,否則係由Rth={[(nx+ny)/2〕-nz}×d所表示的值。再者,層體的NZ係數,除非另有註記,否則係由(nx-nz)/(nx-ny)所表示的值。於此,nx表示係為與層體之厚度方向垂直之方向(面內方向)且賦予最大折射率之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係為層體之前述面內方向且與nx之方向正交之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層體之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層體的厚度。量測波長,除非另有註記,否則為590 nm。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要件的方向為「平行」、「垂直」及「正交」,除非另有註記,否則在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例如±3°、±2°或±1°之範圍內的誤差。
[1.概要]
圖1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一工序中準備之作為樹脂薄膜之層體(A)100的立體示意圖。並且,圖2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二工序中獲得之多層薄膜200的立體示意圖。再者,圖3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三工序中獲得之寬頻帶波長薄膜300的立體示意圖。
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300的製造方法依序包含:
(1)如圖1所示,準備作為長條狀之樹脂薄膜的層體(A)100的第一工序;
(2)於層體(A)100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B)210,獲得圖2所示之多層薄膜200的第二工序;與
(3)將多層薄膜200延伸,獲得圖3所示之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300的第三工序。
如圖1所示,在第一工序中準備的層體(A)100具有平行或垂直於該層體(A)100之長邊方向的慢軸A100 。在第二工序中於此層體(A)100上形成層體(B)210,獲得圖2所示之多層薄膜200之後,將多層薄膜200在第三工序中延伸。此延伸係以可獲得具有期望之方向之慢軸的λ/2層及λ/4層的方式,沿相對於該多層薄膜200之長邊方向既不平行亦不垂直的斜向進行。
藉由第三工序中的延伸,可進行將層體(A)100及層體(B)210同時延伸的共延伸。因此,如圖3所示,在層體(A)100中可進行慢軸A100 之方向的調整與光學特性的調整。另一方面,於層體(B)210會出現慢軸A210 而顯現光學特性。延伸後的層體(A)100發揮作為λ/2層及λ/4層之一者的功能,延伸後的層體(B)210發揮作為λ/2層及λ/4層之另一者的功能。據此,藉由前述製造方法,可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的寬頻帶波長薄膜300。在圖3中,雖揭示延伸後的層體(A)100發揮作為λ/2層的功能,延伸後的層體(B)210發揮作為λ/4層的功能之例,但寬頻帶波長薄膜300的構造並不受限於此例。
前述λ/2層及λ/4層滿足下述式(1):
θ(λ/4)=〔45°+2×θ(λ/2)〕±5°   (1)
式(1)表示θ(λ/4)處於「〔45°+2×θ(λ/2)〕-5°」以上且「〔45°+2×θ(λ/2)〕+5°」以下的範圍。在式(1)中,θ(λ/2)表示λ/2層之慢軸A100 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300之長邊方向A300 所夾的角度。並且,θ(λ/4)表示λ/4層之慢軸A210 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300之長邊方向A300 所夾的角度。藉由包含滿足此式(1)之λ/2層及λ/4層的組合,寬頻帶波長薄膜300可發揮作為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功能,所述寬頻帶波長薄膜能夠在寬廣的波長範圍中對穿透該薄膜的光線賦予此光線之波長之約略1/4波長的面內延遲。
通常,寬頻帶波長薄膜300的長邊方向A300 、λ/4層的長邊方向(並未圖示)及λ/2層的長邊方向(並未圖示)一致。據此,角度θ(λ/2)由於表示λ/2層之慢軸A100 相對於該λ/2層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定向角,故以下有時稱為「定向角θ(λ/2)」。並且,角度θ(λ/4)由於表示λ/4層之慢軸A210 相對於該λ/4層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定向角,故以下有時稱為「定向角θ(λ/4)」。
[2.第一工序]
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作為於面內之指定方向上具有慢軸的長條狀之樹脂薄膜的層體(A)。作為此層體(A),亦可使用包含2層以上之層體之多層結構的樹脂薄膜,但通常使用僅包含1層之單層結構的樹脂薄膜。
作為形成樹脂薄膜的樹脂,得使用包含聚合物並視需求更包含任意成分的熱塑性樹脂。尤其,作為層體(A)所包含的樹脂,亦可使用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但就可特別輕易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而言,以使用固有雙折射為正的樹脂為佳。
固有雙折射為正的樹脂通常包含固有雙折射為正的聚合物。若要舉出固有雙折射為正之聚合物之例,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對酞酸乙二酯、聚對酞酸丁二酯等聚酯;聚苯硫醚等聚芳硫醚;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芳酯;纖維素酯聚合物;聚醚碸;聚碸;聚芳碸;聚氯乙烯;降烯聚合物等環烯烴聚合物;棒狀液晶聚合物等。此等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並且,聚合物可為均聚物亦可為共聚物。此等之中,就延遲的顯現性及在低溫下的延伸性優異而言,以聚碳酸酯聚合物為佳。並且,就機械特性、耐熱性、透明性、低吸濕性、尺寸穩定性及輕量性優異而言,以環烯烴聚合物為佳。
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中之聚合物的比例以50重量%~100重量%為佳,以70重量%~100重量%為較佳,以90重量%~100重量%為尤佳。在聚合物的比例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層體(A)及寬頻帶波長薄膜可獲得充分的耐熱性及透明性。
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得更包含前述聚合物以外之任意成分組合至聚合物。作為任意成分,可列舉例如:顏料、染料等著色劑;塑化劑;螢光增白劑;分散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微粒子;界面活性劑等。此等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A以100℃以上為佳,以110℃以上為較佳,以120℃以上為尤佳,且以190℃以下為佳,以180℃以下為較佳,以170℃以下為尤佳。在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處於前述範圍之下限值以上的情況下,可提高將層體(A)延伸而獲得之層體(λ/2層或λ/4層)在高溫環境下的耐久性。並且,在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處於前述範圍之上限值以下的情況下,可輕易進行延伸處理。
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所具有的慢軸平行或垂直於該層體(A)的長邊方向。據此,層體(A)的慢軸相對於該層體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定向角,以滿足下述(a1)及(a2)之任一者為佳。
(a1):層體(A)的定向角以-3°以上為佳,以-2°以上為更佳,以-1°以上為尤佳,且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更佳,以1°以下為尤佳。
(a2):層體(A)的定向角以87°以上為佳,以88°以上為更佳,以89°以上為尤佳,且以93°以下為佳,以92°以下為更佳,以91°以下為尤佳。
在使用具有此種慢軸之層體(A)的情況下,可輕易獲得具有良佳光學特性的寬頻帶波長薄膜。
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的延遲及NZ係數等光學特性,得因應將該層體(A)延伸而獲得之層體的光學特性設定。
舉例而言,在將層體(A)延伸以獲得λ/2層的情況下,層體(A)的面內延遲以150 nm以上為佳,以180 nm以上為較佳,以200 nm以上為尤佳,且以400 nm以下為佳,以380 nm以下為較佳,以350 nm以下為尤佳。並且,層體(A)的NZ係數以1.0以上為佳,以1.1以上為較佳,以1.15以上為尤佳,且以1.7以下為佳,以1.65以下為較佳,以1.6以下為尤佳。
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的厚度得於可獲得期望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範圍任意設定。層體(A)的具體厚度以20 μm以上為佳,以25 μm以上為較佳,以30 μm以上為尤佳,且以100 μm以下為佳,以95 μm以下為較佳,以90 μm以下為尤佳。在層體(A)的厚度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藉由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輕易獲得具有期望之光學特性的λ/2層或λ/4層。
層體(A)可藉由「包含將適切之長條狀之樹脂薄膜延伸,使該樹脂薄膜顯現慢軸一事」的製造方法來獲得。在以下說明中,有時將施以延伸處理前的樹脂薄膜稱為「延伸前薄膜」,將在延伸後獲得的樹脂薄膜稱為「延伸薄膜」。
延伸前薄膜可藉由例如熔融成形法或溶液流延法來製造。作為熔融成形法之更具體之例,可列舉:擠製成形法、加壓成形法、吹脹成形法、射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及延伸成形法。此等方法中,為了獲得機械強度及表面精度優異的層體(A),以擠製成形法、吹脹成形法或加壓成形法為佳,其中就可有效率輕易製造層體(A)的觀點而言,以擠製成形法為尤佳。
準備好長條狀之延伸前薄膜之後,將此長條狀之延伸前薄膜延伸,可獲得作為延伸薄膜之層體(A)。
層體(A)的慢軸通常藉由將延伸前薄膜延伸而顯現。據此,延伸前薄膜之延伸方向以因應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設定為佳。舉例而言,在延伸前薄膜係由固有雙折射為正的樹脂所形成的情況下,延伸前薄膜的延伸方向以設定成與欲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之慢軸平行的方向為佳。並且,舉例而言,在延伸前薄膜係由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所形成的情況下,延伸前薄膜的延伸方向以設定成與欲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之慢軸垂直的方向為佳。因此,延伸前薄膜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或垂直於該延伸前薄膜之長邊方向的方向為佳。尤其,在輕易製造期望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觀點上,延伸前薄膜的延伸方向以垂直於該延伸前薄膜之長邊方向的方向為佳。
延伸前薄膜的延伸倍率以1.1倍以上為佳,以1.2倍以上為較佳,且以4.0倍以下為佳,以3.0倍以下為較佳。在延伸倍率處於前述範圍之下限值以上的情況下,可增大延伸方向的折射率。並且,在延伸倍率處於前述範圍之上限值以下的情況下,可輕易控制將層體(A)延伸而獲得之層體之慢軸的方向。
延伸前薄膜的延伸溫度以TgA以上為佳,以「TgA+2℃」以上為較佳,以「TgA+5℃」以上為尤佳,且以「TgA+40℃」以下為佳,以「TgA+35℃」以下為較佳,以「TgA+30℃」以下為尤佳。於此,所謂TgA,係謂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在延伸溫度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使延伸前薄膜所包含的分子確實定向,故可輕易獲得具有期望之光學特性的層體(A)。
於上已述之延伸通常可在將延伸前薄膜沿長邊方向連續運送的同時,使用輥延伸機、拉幅延伸機等適切的延伸機來進行。舉例而言,在將延伸前薄膜沿該延伸前薄膜之長邊方向延伸的情況下,以使用輥延伸機為佳。藉由輥延伸機,可輕易進行自由單軸延伸。所謂自由單軸延伸,係謂向某一方向的延伸且對所延伸之方向以外的方向不施加拘束力的延伸。作為此等延伸機,得使用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
[3.第四工序]
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亦可包含:於在第一工序中準備好層體(A)後,視需求於層體(A)上形成薄膜層的工序。藉由形成適切的薄膜層,薄膜層可發揮作為易接合層的功能,提高層體(A)與層體(B)的結合力。並且,薄膜層以具有耐溶劑性為佳。此種薄膜層通常係由樹脂所形成。
作為薄膜層的材料,可列舉例如:丙烯酸樹脂、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胺甲酸酯樹脂、酯樹脂、乙亞胺樹脂等。丙烯酸樹脂係包含丙烯酸聚合物的樹脂。並且,胺甲酸酯樹脂係包含聚胺甲酸酯的樹脂。丙烯酸聚合物及聚胺甲酸酯等聚合物通常對於廣泛種類的樹脂具有高結合力,故可提高層體(A)與層體(B)的結合力。並且,此等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薄膜層之材料的樹脂亦可包含熱穩定劑、耐候穩定劑、均染劑、抗靜電劑、助滑劑、防黏附劑、防霧劑、滑劑、染料、顏料、天然油、合成油、蠟、粒子等任意成分組合至聚合物。任意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薄膜層之材料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以較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A及層體(B)所包含之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還低為佳。尤其,作為薄膜層之材料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與玻璃轉移溫度TgA及TgB之中之低者的溫度之差,以5℃以上為佳,以10℃以上為較佳,以20℃以上為尤佳。藉此,可抑制因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而於薄膜層顯現延遲一事,故在寬頻帶波長薄膜中之薄膜層可具有光學各向同性。因此,可輕易調整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光學特性。
薄膜層可藉由例如包含將塗布液塗布於層體(A)上的方法來形成,所述塗布液包含作為薄膜層之材料的樹脂與溶劑。作為溶劑,可使用水,亦可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與得在於後所述之層體(B)之形成使用之溶劑相同者。並且,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再者,前述塗布液亦可包含交聯劑。藉由使用交聯劑,可提高薄膜層的機械性強度,或提高對於薄膜層之層體(A)及層體(B)的結合性。作為交聯劑,可使用例如:環氧化合物、胺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碳二亞胺化合物、㗁唑啉化合物等。並且,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交聯劑的量相對於塗布液中的聚合物100重量份,以1重量份以上為佳,以5重量份以上為較佳,且以70重量份以下為佳,以65重量份以下為較佳。
塗布液的塗布方法,可列舉例如與得在於後所述之層體(B)之形成使用的塗布方法相同的方法。
藉由將塗布液塗布於層體(A)上,可形成薄膜層。此薄膜層亦可視需求施以乾燥及交聯等固化處理。作為乾燥方法,可舉出例如:使用烘箱的加熱乾燥。並且,作為交聯方法,可列舉例如:加熱處理、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處理等方法。
[4.第二工序]
在第一工序中準備層體(A),視需求形成薄膜層之後,進行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B),獲得多層薄膜的第二工序。此第二工序中,於層體(A)上直接或中介薄膜層等任意層體間接形成層體(B)。於此,所謂「直接」,係謂層體(A)與層體(B)之間無任意層體。
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通常係熱塑性樹脂,且包含固有雙折射為負的聚合物。若要舉出固有雙折射為負的聚合物之例,可列舉: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及共聚物,以及包含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與任意單體之共聚物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或此等之多元共聚物;以及纖維素酯等纖維素化合物等。並且,作為得使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共聚合之前述任意單體,可列舉例如:丙烯腈、順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丁二烯作為良佳者。其中,以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及纖維素化合物為佳。並且,此等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中之聚合物的比例以50重量%~100重量%為佳,以70重量%~100重量%為較佳,以90重量%~100重量%為尤佳。在聚合物的比例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將層體(B)延伸而獲得之層體(λ/2層或λ/4層)可顯現適切的光學特性。
層體(B)所包含之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以包含塑化劑為佳。藉由使用塑化劑,可適度調整層體(B)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作為塑化劑,可列舉:酞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及環氧衍生物等。作為塑化劑之具體例,可列舉:日本專利公開第2007-233114號公報所記載之物。並且,塑化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塑化劑之中,就取得容易且低價而言,以磷酸酯為佳。作為磷酸酯之例,可列舉: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等磷酸三烷酯;磷酸三氯乙酯等含鹵磷酸三烷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異丙苯酯)、磷酸甲苯酯二苯酯等磷酸三芳酯;磷酸二苯酯辛酯等磷酸二芳酯烷酯;磷酸三(丁氧乙酯)等磷酸三(烷氧烷酯);等。
塑化劑的量相對於層體(B)所包含之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之量100重量%,以0.001重量%以上為佳,以0.005重量%以上為較佳,以0.1重量%以上為尤佳,且以20重量%以下為佳,以18重量%以下為較佳,以15重量%以下為尤佳。在塑化劑的量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適度調整層體(B)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故能在第三工序中輕易進行可獲得期望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適切之延伸。
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得更包含前述聚合物及塑化劑以外的任意成分組合至前述聚合物及塑化劑。作為任意成分,可列舉例如與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得包含之任意成分相同之例。任意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
層體(B)所包含之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以80℃以上為佳,以90℃以上為較佳,以100℃以上為更佳,其中以110℃以上為佳,以120℃以上為尤佳。在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為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可減低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定向鬆弛。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但通常為200℃以下。
就藉由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將層體(A)及層體(B)之兩者的光學特性調整為適切之範圍的觀點而言,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A與層體(B)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以相近為佳。具體而言,玻璃轉移溫度TgA與玻璃轉移溫度TgB之差的絕對值|TgA-TgB|以20℃以下為佳,以15℃以下為較佳,以10℃以下為尤佳。
層體(B)亦可具有面內延遲及慢軸。在層體(B)具有面內延遲及慢軸的情況下,可藉由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調整層體(B)的面內延遲及慢軸方向。然而,用以進行此種調整之延伸條件的設定容易變得複雜。於是,就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後於層體(B)中輕易獲得期望之光學特性及慢軸方向的觀點而言,在第二工序中形成的層體(B)以不具有面內延遲及慢軸,或即使具有,面內延遲亦小為佳。具體而言,層體(B)的面內延遲以0 nm~20 nm為佳,以0 nm~15 nm為較佳,以0 nm~10 nm為尤佳。
在第二工序中形成之層體(B)的厚度得在期望之寬頻帶波長薄膜所獲得的範圍任意設定。層體(B)的具體厚度以3 μm以上為佳,以5 μm以上為較佳,以7 μm以上為尤佳,且以30 μm以下為佳,以25 μm以下為較佳,以20 μm以下為尤佳。在層體(B)的厚度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藉由延伸輕易獲得具有期望之光學特性的λ/2層或λ/4層。
層體(B)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得使用例如:塗布法、擠製法、貼合法等形成方法。
在藉由塗布法形成層體(B)的情況下,第二工序包含:於層體(A)上塗布包含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組成物。前述組成物通常係更包含溶劑組合至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液狀組成物。作為溶劑,可列舉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甲基乙基酮、3-甲基-2-丁酮、甲基異丁基酮、四氫呋喃、環戊基甲基醚、乙醯丙酮、環己酮、2-甲基環己酮、1,3-二氧、1,4-二氧、2-戊酮、N,N-二甲基甲醯胺等。並且,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率組合2種以上使用。溶劑有使層體(A)發生溶解、定向鬆弛等現象的可能性,但通常液狀組成物的塗布厚度薄,並且,塗布後會快速乾燥,故前述現象的程度為小至可忽視。
作為前述組成物的塗布方法,可列舉例如:簾塗法、擠製塗法、輥塗法、旋塗法、浸塗法、棒塗法、噴塗法、斜板式塗法、印刷塗法、凹板塗法、模具塗法、間隙塗法及浸漬法等。
並且,在塗布法中,第二工序包含:在將組成物塗布於層體(A)上之後,視需求使經塗布之組成物乾燥。藉由乾燥來去除溶劑,可於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B)。乾燥得以例如自然乾燥、加熱乾燥、減壓乾燥、減壓加熱乾燥等乾燥方法進行。
在藉由擠製法形成層體(B)的情況下,第二工序包含:於層體(A)上擠製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樹脂的擠製通常在該樹脂熔融的狀態進行。並且,樹脂通常使用模具擠製成薄膜狀。藉由如此擠製之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附著於層體(A)或薄膜層,可於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B)。並且,在藉由擠製法形成層體(B)的情況下,第二工序通常包含:使擠製而附著於層體(A)之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冷卻固化。
在藉由貼合法形成層體(B)的情況下,第二工序包含:於層體(A)貼合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薄膜。作為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之薄膜的製造方法,可列舉例如:擠製成形法、吹脹成形法、加壓成形法等熔融成形法,以及溶液流延法。並且,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薄膜與層體(A)的貼合亦可視需求使用接合劑或黏合劑。
於上已述之層體(B)的形成方法之中,以塗布法為佳。固有雙折射為負的樹脂一般有機械性強度低的傾向。然而,根據塗布法,可在使用機械性強度如此之低之樹脂的同時,輕易形成層體(B)。這點在例如使用貼合法的情況下,若於適切的支撐薄膜上形成層體(B),將此層體(B)貼合於層體(A),則能於層體(A)上形成層體(B),同時抑制層體(B)之破損。然而,相較於進行將層體(B)形成於支撐薄膜上、將層體(B)自此支撐薄膜轉印於層體(A)之多道工序的貼合法,塗布法可減少層體(B)之形成所需的工序數。再者,根據塗布法,不需要接合劑及黏合劑。並且,在塗布法中,相較於擠製法更易於薄化層體(B)本身的厚度。據此,在以少工序數獲得薄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觀點上,以藉由塗布法形成層體(B)為佳。
[5.第三工序]
在第二工序中獲得具備層體(A)及層體(B)的多層薄膜之後,進行將此多層薄膜延伸,獲得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第三工序。藉由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可調整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且可調整層體(A)的光學特性,獲得λ/2層及λ/4層之一者。並且,藉由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可於層體(B)出現慢軸且於層體(B)顯現光學特性,獲得λ/2層及λ/4層之另一者。
在第三工序中之多層薄膜的延伸係沿相對於該多層薄膜的長邊方向既不平行亦不垂直的斜向進行。具體的延伸方向,係自多層薄膜的面內方向之中,以可獲得期望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方式設定。
舉例而言,在層體(A)為固有雙折射為正之樹脂的層體之情況下,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會因第三工序中的延伸,以朝其延伸方向靠近的方式變化。並且,舉例而言,在層體(A)為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層體之情況下,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會因第三工序中的延伸,以朝垂直於其延伸方向之方向靠近的方式變化。如此,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通常會因第三工序中的延伸而變化。再者,在層體(B)中,通常因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而在垂直於其延伸方向的方向出現慢軸。因此,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方向以設定成可藉由如前所述之在層體(A)中之慢軸之方向的變化及在層體(B)中之慢軸的顯現,獲得於期望之方向上具有慢軸的λ/2層及λ/4層為佳。
在第三工序中之多層薄膜的延伸方向相對於該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具體角度以4°以上為佳,以5°以上為尤佳,且以45°以下為佳,以30°以下為較佳,以20°以下為尤佳。在沿此種延伸方向將多層薄膜延伸的情況下,能輕易控制λ/2層及λ/4層之慢軸的方向。
在第三工序中之多層薄膜的延伸方向與層體(A)之慢軸所夾之角度的大小(角度的絕對值)以45°以上為佳,以60°以上為較佳,以70°以上為尤佳,且以86°以下為佳,以85°以下為尤佳。在沿此種延伸方向將多層薄膜延伸的情況下,變得易於調整λ/2層及λ/4層的慢軸以滿足式(1)的關係。
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倍率以1.1倍以上為佳,以1.15倍以上為較佳,以1.2倍以上為尤佳,且以2.5倍以下為佳,以2.2倍以下為較佳,以2.0倍以下為尤佳。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倍率處於前述範圍的下限值以上之情況下,可抑制皺折的發生。並且,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倍率處於前述範圍的上限值以下之情況下,變得能輕易控制λ/2層及λ/4層之慢軸的方向。
在第三工序中的延伸溫度相對於層體(A)所包含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A及層體(B)所包含之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B,以滿足下述條件(C1)及(C2)之兩者為佳。
(C1)延伸溫度以TgA-20℃以上為佳,以TgA-10℃以上為較佳,以TgA-5℃以上為尤佳,且以TgA+30℃以下為佳,以TgA+25℃以下為較佳,以TgA+20℃以下為尤佳的溫度。
(C2)延伸溫度以TgB-20℃以上為佳,以TgB-10℃以上為較佳,以TgB-5℃以上為尤佳,且以TgB+30℃以下為佳,以TgB+25℃以下為較佳,以TgB+20℃以下為尤佳的溫度。
藉由在此種延伸溫度下進行延伸,可適度調整層體(A)的光學特性,且可使層體(B)顯現期望之光學特性。據此,可獲得具有期望之光學特性的寬頻帶波長薄膜。
於上已述之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可使用任意延伸機來進行,舉例而言,可使用拉幅延伸機、輥延伸機來進行。使用此等延伸機的延伸以在將長條狀之多層薄膜沿長邊方向連續運送的同時進行為佳。
[6.任意工序]
於上已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亦可更包含任意工序組合至於上已述之工序。
舉例而言,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亦可包含於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表面設置保護層的工序。
再者,舉例而言,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亦可包含在任意時間點對層體(A)、層體(B)及薄膜層之中1或2個以上之表面施以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的工序。據此,舉例而言,亦可在對層體(A)的表面施以表面處理之後,於此處理面形成層體(B)或薄膜層。並且,舉例而言,亦可在對薄膜層的表面施以表面處理之後,於此處理面形成層體(B)。藉由進行表面處理,能提高在經施以該表面處理的面上層體彼此的結合性。
於上已述之第一工序~第四工序及任意工序皆得在將層體(A)、多層薄膜及寬頻帶波長薄膜等薄膜連續運送的同時進行。此種運送薄膜的運送方向通常係該薄膜的長邊方向。據此,在前述運送時,薄膜的長邊方向及幅寬方向通常與運送的MD方向(Machine Direction)及TD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一致。
[7.寬頻帶波長薄膜]
藉由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可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的共延伸薄膜。此共延伸薄膜之λ/2層及λ/4層滿足前述式(1)。滿足由式(1)所示之關係之λ/2層與λ/4層的組合可發揮作為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功能,所述寬頻帶波長薄膜能夠在寬廣的波長範圍中對穿透該薄膜的光線賦予此光線之波長之約略1/4波長的面內延遲。(參照日本專利公開第2007-004120號公報)。據此,根據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可獲得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作為具備λ/2層及λ/4層的共延伸薄膜。於實現可在更為寬廣的波長範圍中發揮功能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觀點上,λ/2層及λ/4層以滿足式(2)為佳,以滿足式(3)為較佳。式(2)表示θ(λ/4)處於「〔+45°+2×θ(λ/2)〕-4°」以上且「〔+45°+2×θ(λ/2)〕+4°」以下的範圍。並且,式(3)表示θ(λ/4)處於「〔+45°+2×θ(λ/2)〕-3°」以上且「〔+45°+2×θ(λ/2)〕+3°」以下的範圍。
θ(λ/4)=〔+45°+2×θ(λ/2)〕±5°   (1)
θ(λ/4)=〔+45°+2×θ(λ/2)〕±4°   (2)
θ(λ/4)=〔+45°+2×θ(λ/2)〕±3°   (3)
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中,層體(A)及層體(B)的延伸係在第三工序中一同進行,而非如以往般各自進行。因此,由於可較以往更減少延伸處理的次數,故可減少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所需要的工序數,是以可實現有效率的製造。並且,在將多層薄膜延伸藉此將層體(A)及層體(B)共延伸而獲得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前述製造方法中,不會如在分別製造λ/2層及λ/4層之後將兩者貼合之以往的製造方法一般,發生由貼合所致之慢軸方向的錯位。因此,由於易於精密控制λ/2層及λ/4層各自之慢軸的方向,故可輕易獲得可實現能有效抑制變色之圓偏光薄膜的高品質寬頻帶波長薄膜。
在所獲得的寬頻帶波長薄膜中,λ/2層係層體(A)及層體(B)之一者延伸而獲得的層體,λ/4層係層體(A)及層體(B)之另一者延伸而獲得的層體。其中,就尤為輕易製造寬頻帶波長薄膜而言,λ/2層以延伸層體(A)而獲得的層體為佳,並且,λ/4層以延伸層體(B)而獲得的層體為佳。據此,λ/2層以由與層體(A)相同的樹脂而成的層體為佳,λ/4層以由與層體(B)相同的樹脂而成的層體為佳。
在量測波長590 nm中,λ/2層係具有通常為220 nm以上且通常為300 nm以下之面內延遲的層體。在λ/2層具有此種面內延遲的情況下,可組合λ/2層及λ/4層實現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中,於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優異的圓偏光薄膜的觀點上,在量測波長590 nm之λ/2層的面內延遲以230 nm以上為佳,以240 nm以上為較佳,且以280 nm以下為佳,以270 nm以下為較佳。
λ/2層在量測波長590 nm之厚度方向的延遲以130 nm以上為佳,以140 nm以上為較佳,以150 nm以上為尤佳,且以300 nm以下為佳,以280 nm以下為較佳,以270 nm以下為尤佳。在λ/2層之厚度方向的延遲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尤為優異的圓偏光薄膜。
λ/2層的NZ係數以1.0以上為佳,以1.05以上為較佳,以1.10以上為尤佳,且以1.6以下為佳,以1.55以下為較佳,以1.5以下為尤佳。在λ/2層的NZ係數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尤為優異的圓偏光薄膜。並且,具有此種NZ係數的λ/2層可輕易進行製造。
λ/2層的延遲及NZ係數等光學特性可藉由例如: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的延遲及厚度,以及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等延伸條件來調整。
λ/2層的定向角θ(λ/2)以處於27.5°±10°的範圍(亦即,17.5°~37.5°的範圍)為佳,以處於27.5°±8°的範圍(亦即,19.5°~35.5°的範圍)為較佳,以處於27.5°±5°的範圍(亦即,22.5°~32.5°的範圍)為尤佳。一般的直線偏光薄膜在其幅寬方向上具有穿透軸,在其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在λ/2層的定向角θ(λ/2)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與此種一般的直線偏光薄膜組合,輕易實現圓偏光薄膜。並且,在λ/2層的定向角θ(λ/2)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優化在所獲得之圓偏光薄膜之正面方向及傾斜方向上的抑制變色功能。
λ/2層的定向角θ(λ/2)可藉由例如:在第一工序中準備之層體(A)之慢軸的方向,以及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方向及延伸倍率等延伸條件來調整。
λ/2層的厚度以20 μm以上為佳,以25 μm以上為較佳,以30 μm以上為更佳,且以80 μm以下為佳,以70 μm以下為較佳,以60 μm以下為更佳。藉此,可提高λ/2層的機械強度。
λ/4層係具有在量測波長590 nm中通常為90 nm以上且通常為154 nm以下之面內延遲的層體。在λ/4層具有此種面內延遲的情況下,可組合λ/2層及λ/4層實現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中,於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優異的圓偏光薄膜的觀點上,在量測波長590 nm之λ/4層的面內延遲以100 nm以上為佳,以110 nm以上為較佳,且以140 nm以下為佳,以130 nm以下為較佳。
λ/4層在量測波長590 nm之厚度方向的延遲以-150 nm以上為佳,以-140 nm以上為較佳,以-130 nm以上為尤佳,且以-80 nm以下為佳,以-90 nm以下為較佳,以-100 nm以下為尤佳。在λ/4層之厚度方向的延遲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尤為優異的圓偏光薄膜。
λ/4層的NZ係數以-1.0以上為佳,以-0.8以上為較佳,以-0.7以上為尤佳,且以0.0以下為佳,以-0.05以下為較佳,以-0.1以下為尤佳。在λ/4層的NZ係數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獲得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變色功能尤為優異的圓偏光薄膜。並且,具有此種NZ係數的λ/4層可輕易進行製造。
λ/4層的延遲及NZ係數等光學特性可藉由例如:在第二工序中形成之層體(B)的厚度,以及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等延伸條件來調整。
λ/4層的定向角θ(λ/4)以處於100°±20°的範圍(亦即,80°~120°的範圍)為佳,以處於100°±15°的範圍(亦即,85°~115°的範圍)為較佳,以處於100°±10°的範圍(亦即,90°~110°的範圍)為尤佳。在λ/4層的定向角θ(λ/4)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與在幅寬方向上具有穿透軸且在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之一般的直線偏光薄膜組合,輕易實現圓偏光薄膜。並且,在λ/4層的定向角θ(λ/4)處於前述範圍的情況下,可優化在所獲得之圓偏光薄膜之正面方向及傾斜方向上的抑制變色功能。
λ/4層之慢軸的方向可藉由例如:在第三工序中之延伸方向來調整。
λ/4層的厚度以3 μm以上為佳,以4 μm以上為較佳,以5 μm以上為尤佳,且以15 μm以下為佳,以13 μm以下為較佳,以10 μm以下為尤佳。在λ/4層的厚度處於前述範圍之下限值以上的情況下,可輕易獲得期望的光學特性。並且,在λ/4層的厚度處於前述範圍之上限值以下的情況下,可減低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厚度。
λ/2層與λ/4層以直接相接為佳。藉此,可薄化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厚度。
在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薄膜層之第四工序的情況下,寬頻帶波長薄膜於λ/2層與λ/4層之間具備薄膜層。在分別製造λ/2層及λ/4層後將兩者貼合之以往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接合層一般為5 μm以上之厚度,相對於此,以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獲得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薄膜層可較其更為薄化。具體之薄膜層的厚度以未達2.0 μm為佳,以未達1.8 μm為較佳,以未達1.5 μm為尤佳。由於可如此薄化薄膜層,故亦能夠薄化寬頻帶波長薄膜整體的厚度。薄膜層之厚度的下限愈薄愈佳,得為例如:0.1 μm。
寬頻帶波長薄膜亦可具備任意層體組合至λ/2層、λ/4層及薄膜層。舉例而言,亦可具備用以將λ/2層與λ/4層接合的接合層或黏合層。
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全光線穿透率以80%以上為佳,以85%以上為較佳,以88%以上為尤佳。全光線穿透率得遵循JIS K0115,使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400 nm~700 nm的範圍量測。
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霧度以5%以下為佳,以3%以下為較佳,以1%以下為尤佳,理想上為0%。於此,霧度得採用:遵循JIS K7361-1997,使用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濁度計 NDH-300A」,量測5處,自此而求得之平均值。
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厚度以20 μm以上為佳,以25 μm以上為較佳,以30 μm以上為尤佳,且以120 μm以下為佳,以100 μm以下為較佳,以90 μm以下為尤佳。根據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能輕易製造如此之薄的寬頻帶波長薄膜。
[8.圓偏光薄膜]
使用以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製造的寬頻帶波長薄膜,可製造長條狀之圓偏光薄膜。此種圓偏光薄膜可藉由包含「以於上已述之製造方法製造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工序」與「將此寬頻帶波長薄膜與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貼合的工序」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前述貼合通常以在厚度方向上依序排列直線偏光薄膜、λ/2層及λ/4層的方式進行。並且,貼合亦可視需求使用接合層或黏合層。
直線偏光薄膜係具有吸收軸之長條狀的薄膜,具有得將具有與吸收軸平行之振動方向的直線偏光吸收而使其以外的偏光穿透的功能。於此,所謂直線偏光的振動方向,意謂直線偏光之電場的振動方向。
直線偏光薄膜通常具備偏光件層,視需求具備用以保護偏光件層的保護薄膜層。
作為偏光件層,得使用例如已對適切之乙烯醇系聚合物的薄膜以適切之順序及方式施以適切之處理者。作為此種乙烯醇系聚合物之例,可列舉:聚乙烯醇及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作為薄膜的處理之例,可列舉:利用碘及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的染色處理、延伸處理及交聯處理。通常,在用以製造偏光件層的延伸處理中,將延伸前的薄膜沿長邊方向延伸,故在所獲得之偏光件層中與該偏光件層的長邊方向平行的吸收軸得以顯現。此偏光件層係得吸收具有與吸收軸平行之振動方向的直線偏光者,尤以偏光度優異者為佳。偏光件層的厚度通常為5 μm~80 μm,但不受限於此。
作為用以保護偏光件層的保護薄膜層,得使用任意的透明薄膜。其中,以透明性、機械性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遮蔽性等優異之樹脂的薄膜為佳。作為此種樹脂,可列舉:三乙酸纖維素等乙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環烯烴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等。其中,就雙折射小這點,以乙酸酯樹脂、環烯烴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為佳,就透明性、低吸濕性、尺寸穩定性、輕量性等之觀點而言,以環烯烴樹脂為尤佳。
前述直線偏光薄膜,舉例而言,得將長條狀之偏光件層與長條狀之保護薄膜層貼合來製造。貼合時亦可視需求使用接合劑。
直線偏光薄膜以在該直線偏光薄膜的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為佳。此種直線偏光薄膜以與包含λ/2層及λ/4層的寬頻帶波長薄膜貼合來製造圓偏光薄膜為佳,所述λ/2層具有27.5°±10°(亦即,17.5°~37.5°)的定向角θ(λ/2),所述λ/4層具有100°±20°(亦即,80°~120°)的定向角θ(λ/4)。根據如前所述之組合的貼合,能藉由使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與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平行而貼合此等來製造圓偏光薄膜,故變得能藉由輥對輥法來製造圓偏光薄膜。因此,能提高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效率。
在如此而獲得之圓偏光薄膜中,穿透直線偏光薄膜之寬廣之波長範圍的直線偏光係藉由寬頻帶波長薄膜轉換成圓偏光。因此,圓偏光薄膜具有在寬廣之波長範圍中將右旋圓偏光及左旋圓偏光之一者的光線吸收而使剩下之光線穿透的功能。
前述圓偏光薄膜亦可更具備任意層體組合至直線偏光薄膜及寬頻帶波長薄膜。
舉例而言,圓偏光薄膜亦可具備用以抑制損傷的保護薄膜層。並且,舉例而言,圓偏光薄膜亦可為了直線偏光薄膜與寬頻帶波長薄膜的接合,具備接合層或黏合層。
前述圓偏光薄膜在設置於得將光線反射之面的情況下,可有效減低外界光線的反射。尤其,前述圓偏光薄膜在可於可見光區域之寬廣的波長範圍中有效減低外界光線之反射這點上實屬有用。而且,由於可如此有效減低在寬廣的波長範圍中外界光線的反射,故前述圓偏光薄膜可抑制由一部分之波長之光線的反射強度變大所致之變色。此圓偏光薄膜可至少在其正面方向上獲得前述抑制反射及抑制變色的效果,通常亦可進一步在其傾斜方向上獲得之。並且,在傾斜方向上之抑制反射及抑制變色的效果通常能在薄膜主面之所有的方位角方向上獲得。
[9.影像顯示裝置]
圓偏光薄膜活用如前所述抑制外界光線之反射的功能,得作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以下適時稱作「有機EL顯示裝置」)的抑制反射薄膜使用。
有機EL顯示裝置具備自長條狀之圓偏光薄膜切下而獲得之圓偏光薄膜片。
在有機EL顯示裝置具備圓偏光薄膜片的情況下,通常有機EL顯示裝置會於顯示面具備圓偏光薄膜片。藉由在有機EL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以直線偏光薄膜側之面朝向觀看側的方式設置圓偏光薄膜片,可抑制自裝置外部入射之光線在裝置內反射而往裝置外部出射,其結果,可抑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的眩光。具體而言,自裝置外部入射之光線,僅其一部分之直線偏光通過直線偏光薄膜,繼而通過寬頻帶波長薄膜,藉以成為圓偏光。圓偏光係利用顯示裝置內之將光線反射的構成要件(反射電極等)反射,再次通過寬頻帶波長薄膜,藉此成為在與入射之直線偏光之振動方向(偏光軸)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振動方向(偏光軸)的直線偏光,而變得不通過直線偏光薄膜。藉此,達成反射抑制功能。並且,藉由可在寬廣的波長範圍獲得前述抑制反射功能,可抑制顯示面的變色。
再者,前述圓偏光薄膜亦可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此種液晶顯示裝置具備自長條狀之圓偏光薄膜切下而獲得的圓偏光薄膜片。
在液晶顯示裝置以直線偏光薄膜側之面朝向觀看側的方式具備圓偏光薄膜片的情況下,可抑制自裝置外部入射之光線在裝置內反射而往裝置外部出射,其結果,可抑制顯示裝置之顯示面的眩光及變色。
並且,在液晶顯示裝置以自觀看側依序排列寬頻帶波長薄膜、直線偏光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單元的方式具備圓偏光薄膜片的情況下,可以圓偏光顯示影像。因此,可使利用偏光太陽眼鏡穩定看見自顯示面發出的光線一事化為可能,提高戴上偏光太陽眼鏡時的影像可見度。
並且,尤其於在有機EL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等影像顯示裝置以直線偏光薄膜側之面朝向觀看側的方式設置圓偏光薄膜片的情況下,可抑制顯示面板的翹曲。以下說明此效果。
影像顯示裝置一般具備包含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及液晶單元等顯示元件的顯示面板。此顯示面板為了提高顯示面板之機械性強度而具備玻璃基材等基材。而且,在以直線偏光薄膜側之面朝向觀看側的方式設置有圓偏光薄膜片的顯示面板中,通常依序具備基材、寬頻帶波長薄膜及直線偏光薄膜。
順帶一提,直線偏光薄膜的偏光件層一般在高溫環境下容易於面內方向上收縮。偏光件層一如此收縮,便會於設置有包含此偏光件層之直線偏光薄膜的顯示面板產生使該顯示面板翹曲的應力。顯示面板的翹曲可能造成畫質低下,故期望將之抑制。關於此翹曲,已明白偏光件層與顯示面板的基材之間的距離愈大,前述翹曲有變得愈大的傾向。
藉由在分別製造λ/2層及λ/4層後將兩者貼合之以往的製造方法來製造的寬頻帶波長薄膜由於接合層厚,故此寬頻帶波長薄膜的整體亦厚。據此,以往的寬頻帶波長薄膜由於偏光件層與顯示面板的基材之間的距離會變大,故顯示面板的翹曲有變大的傾向。
相對於此,如上已述做成共延伸薄膜而製造出的寬頻帶波長薄膜,其λ/2層與λ/4層可直接相接,或將設置於λ/2層與λ/4層之間的薄膜層薄化。據此,由於可薄化寬頻帶波長薄膜的整體,故可減小偏光件層與顯示面板的基材之間的距離。因此,能抑制顯示面板的翹曲。
『實施例』
以下揭示實施例以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以下所揭示之實施例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之範圍的範圍內,得任意變更而實施。
在以下說明中,表示量的「%」及「份」,除非另有註記,否則係重量基準。並且,以下所說明之操作,除非另有註記,否則在常溫及常壓的條件下進行。
[評價方法]
〔層體(A)之光學特性的量測方法〕
使用相位差計(Axometrics公司製「AxoScan」)量測在第一工序中獲得之作為層體(A)之延伸薄膜的面內延遲Re、NZ係數及定向角。量測波長為590 nm。
〔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各層之光學特性的量測方法〕
將成為評價對象的寬頻帶波長薄膜設置於相位差計(Axometrics公司製「AxoScan」)的載台。然後,量測穿透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偏光在穿透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前後之偏光狀態的變化,作為寬頻帶波長薄膜的穿透偏光特性。此量測係以在相對於寬頻帶波長薄膜的主面自極角-55°至55°的範圍進行的多方向量測來進行。並且,前述多方向量測係將寬頻帶波長薄膜之主面的某方位角方向定為0°,在45°、90°、135°及180°的各方位角方向上進行。前述量測的量測波長為590 nm。
其次,自如前所述量測的穿透偏光特性,藉由擬合計算,求得各層體的面內延遲Re、厚度方向的延遲Rth、NZ係數及定向角。前述擬合計算係將寬頻帶波長薄膜所包含之各層體的3維折射率及定向角設定成擬合參數來進行。並且,前述擬合計算使用前述相位差計(AxoScan)的附屬軟體(Axometrics公司製「Multi-Layer Analysis」)。
〔利用模擬之色差ΔE*ab的計算方法〕
使用Shintech公司製「LCD Master」作為模擬用的軟體,將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製造的圓偏光薄膜模型化,在下述設定下計算色差ΔE*ab。
在模擬用的模型中,設定下述結構:於具有平面狀之反射面之鋁鏡的前述反射面,以寬頻帶波長薄膜之λ/4層側相接於鏡子的方式貼附圓偏光薄膜。因此,在此模型中,設定下述結構:在厚度方向上依序設置直線偏光薄膜、λ/2層、λ/4層及鏡子。
然後,在前述模型中,於前述圓偏光薄膜的正面方向上計算自D65光源至圓偏光薄膜照射光線時的色差ΔE*ab。在計算色差ΔE*ab的時候,以未貼附圓偏光薄膜之鋁鏡在極角0°、方位角0°之方向上的反射光作為基準。並且,在模擬中,對於實際上在圓偏光薄膜的表面產生的表面反射分量,會自色差ΔE*ab的計算中排除。色差ΔE*ab之值,其值愈小意謂色調變化愈少而為佳。
〔圓偏光薄膜的目視評價〕
剝離影像顯示裝置(Apple公司「AppleWatch」(註冊商標))所具備的偏光板,將此影像顯示裝置之顯示面與評價對象之圓偏光薄膜之λ/4層之面中介黏合層(日東電工公司製「CS-9621」)貼合。將顯示面設成黑顯示狀態(於畫面整體顯示黑色的狀態),自極角θ=0°(正面方向)及極角θ=60°(傾斜方向)的全方位觀察顯示面。由外界光線的反射所致之輝度及變色愈小,結果愈良好。以下述基準評價觀察的結果。
「A」:無可看見之程度的輝度及變色。
「B」:輝度及變色以可看見之程度發生。
「C」:輝度及變色嚴重發生。
[實施例1]
(第一工序:層體(A)之製造)
準備顆粒狀的降烯系樹脂(日本瑞翁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26℃)作為固有雙折射為正之樹脂,在100℃下乾燥5小時。將已乾燥的樹脂供給至擠製機,經過聚合物管及聚合物過濾器,自T字模在鑄造滾筒上擠製成片狀。將擠製的樹脂冷卻,獲得厚度160 μm之長條狀之延伸前薄膜。所獲得之延伸前薄膜收捲成輥回收。
將延伸前薄膜自輥拉出,連續供給至拉幅延伸機。然後,利用此拉幅延伸機,將延伸前薄膜延伸,獲得作為層體(A)之長條狀之延伸薄膜。在此延伸中,延伸方向相對於延伸前薄膜的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為90°,延伸溫度為135℃,延伸倍率為2.0倍。並且,所獲得之延伸薄膜的定向角為90°、面內延遲Re為250 nm、厚度為80 μm。所獲得之延伸薄膜收捲成輥回收。
(第二工序:層體(B)之形成)
準備包含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NOVA Chemicals公司製「Daylark D332」,玻璃轉移溫度130℃,寡聚物成分含量3重量%)作為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的液狀組成物。此液狀組成物包含甲基乙基酮作為溶劑,在液狀組成物中之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濃度為10重量%。
將延伸薄膜自輥拉出,於此延伸薄膜上塗布前述液狀組成物。之後,使經塗布之液狀組成物乾燥,於延伸薄膜上形成作為層體(B)之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的層體(厚度10 μm)。藉此,獲得具備層體(A)及層體(B)的多層薄膜。所獲得之多層薄膜收捲成輥回收。
(第三工序:多層薄膜的延伸)
將多層薄膜自輥拉出,連續供給至拉幅延伸機。然後,利用此拉幅延伸機,對多層薄膜進行延伸。在此延伸中,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的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為15°,延伸溫度為130℃,延伸倍率為1.5倍。藉此,做成具備將層體(A)延伸而獲得之λ/2層與將層體(B)延伸而獲得之λ/4層的共延伸薄膜,獲得寬頻帶波長薄膜。藉由於上已述之方法評價所獲得的寬頻帶波長薄膜。
(圓偏光薄膜的製造)
準備在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的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使此直線偏光薄膜與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的長邊方向平行而貼合彼此。此貼合係使用黏合劑(日東電工公司製「CS-9621」)來進行。藉此,獲得依序具備直線偏光薄膜、λ/2層及λ/4層的圓偏光薄膜。對於所獲得之圓偏光薄膜,以於上已述之方法予以評價。
[實施例2]
在第三工序中,將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的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變更為10°。
除了以上事項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實施例3]
在第三工序中,將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變更5°。
除了以上事項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比較例1]
準備顆粒狀的降烯系樹脂(日本瑞翁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26℃)作為固有雙折射為正之樹脂,在100℃下乾燥5小時。將已乾燥的樹脂供給至擠製機,經過聚合物管及聚合物過濾器,自T字模在鑄製滾筒上擠製成片狀。將經擠製的樹脂冷卻,獲得厚度110 μm之長條狀之延伸前薄膜。所獲得的延伸前薄膜收捲成輥回收。
將延伸前薄膜自輥拉出,連續供給至輥延伸機。然後利用此輥延伸機,於延伸前薄膜進行自由單軸延伸,獲得長條狀之延伸薄膜。在此延伸中,延伸方向相對於延伸前薄膜的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為0°,延伸溫度為135℃,延伸倍率為1.9倍。並且,所獲得之延伸薄膜的定向角為0°,面內延遲Re為350 nm,厚度為80 μm。
除了使用如此而獲得的延伸薄膜作為層體(A)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比較例2]
在第三工序中,將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變更為0°。並且,以使用輥延伸機的自由單軸延伸進行在第三工序中之多層薄膜的延伸。
除了以上事項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比較例3]
在第三工序中,將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變更為45°。
除了以上事項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比較例4]
在第三工序中,將延伸方向相對於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的延伸角度變更為60°。
除了以上事項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及評價。
[結果]
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結果揭示於下述表1及表2。在下述表中,簡稱的意義係如同下述。
COP:降烯系樹脂。
ST: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
Re:面內延遲。
Rth:厚度方向的延遲。
定向角:慢軸相對於長邊方向所夾的角度。
總厚度:λ/2層與λ/4層的合計厚度。
長:長邊方向。
橫:幅寬方向。
斜:斜向。
『表1』
[表1.實施例的結果]
〈表2〉
[表2.比較例的結果]
100‧‧‧層體(A)
200‧‧‧多層薄膜
210‧‧‧層體(B)
300‧‧‧寬頻帶波長薄膜
〈圖1〉圖1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一工序中準備之作為樹脂薄膜之層體(A)的立體示意圖。
〈圖2〉圖2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二工序中獲得之多層薄膜的立體示意圖。
〈圖3〉圖3係繪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相關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之第三工序中獲得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立體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依序包含:第一工序,準備作為長條狀之樹脂薄膜之層體(A);第二工序,於前述層體(A)上形成固有雙折射為負之樹脂之層體(B),獲得多層薄膜;與第三工序,將前述多層薄膜沿相對於前述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既不平行亦不垂直之斜向延伸,獲得具備λ/2層及λ/4層之長條狀之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中於前述第一工序中準備的前述層體(A)具有相對於該層體(A)之長邊方向平行或垂直的慢軸,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前述λ/2層及前述λ/4層滿足下述式(1):θ(λ/4)=[45°+2×θ(λ/2)]±5°   (1)(在前述式(1)中,θ(λ/2)表示前述λ/2層之慢軸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θ(λ/4)表示前述λ/4層之慢軸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所夾之角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三工序包含:將前述多層薄膜沿相對於該多層薄膜之長邊方向夾45°以下之角度的斜向延伸一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角度θ(λ/2)處於27.5°±10°之範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角度θ(λ/4)處於100°±20°之範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λ/2層係將前述層體(A)延伸而獲得的層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寬頻帶波長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λ/4層係將前述層體(B)延伸而獲得的層體。
  7. 一種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如請求項1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製造方法製造寬頻帶波長薄膜的工序,以及將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與長條狀之直線偏光薄膜貼合的工序。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直線偏光薄膜在該直線偏光薄膜的長邊方向上具有吸收軸。
  9. 一種長條狀寬頻帶波長薄膜,其係共延伸薄膜,所述共延伸薄膜具備:λ/2層,具有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夾27.5°±10°之角度的慢軸,與λ/4層,具有相對於前述寬頻帶波長薄膜之長邊方向夾100°±20°之角度的慢軸。
TW108114297A 2018-04-27 2019-04-24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TWI798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7251 2018-04-27
JP2018087251 2018-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773A true TW201945773A (zh) 2019-12-01
TWI798426B TWI798426B (zh) 2023-04-11

Family

ID=6829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297A TWI798426B (zh) 2018-04-27 2019-04-24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13997B2 (zh)
KR (1) KR20210004985A (zh)
CN (1) CN112105970B (zh)
TW (1) TWI798426B (zh)
WO (1) WO20192085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8603A (zh) * 2020-04-09 2020-06-19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向光轴相位差膜
JPWO2022145171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WO2023074385A1 (ja) * 2021-10-25 2023-05-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多層延伸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04605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24004601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8636B2 (ja) * 1999-12-16 2010-04-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JP4681334B2 (ja) * 2005-03-31 2011-05-11 帝人株式会社 積層位相差フィルム
JP5120379B2 (ja) 2007-09-05 2013-0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75043B2 (ja) * 2007-11-30 2013-12-25 Jsr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0181710A (ja) * 2009-02-06 2010-08-19 Nippon Zeon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39343A (ja) 2009-08-13 2011-02-24 Nippon Zeon Co Ltd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位相差板、および偏光板
JP4935873B2 (ja) * 2009-08-25 2012-05-2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20120003403A1 (en) * 2010-07-02 2012-01-05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Multilayer cellulose ester film having reversed optical dispersion
WO2012073462A1 (ja) * 2010-12-02 2012-06-07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位相差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10254459B2 (en) * 2014-09-17 2019-04-09 Zeon Corporation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wideband lambda/4 pl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KR102422556B1 (ko) * 2014-09-26 2022-07-18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원편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광대역 λ/4판,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액정 표시 장치
EP3199989A4 (en) 2014-09-26 2018-08-15 Zeon Corporation Elongated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elongated broadband /4 pla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581853B1 (ko) * 2015-03-03 2023-09-21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위상차판 및 위상차판의 제조 방법
JP6453746B2 (ja) * 2015-12-02 2019-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8780186B (zh) * 2016-03-30 2021-07-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7056573B2 (ja) * 2016-10-31 2022-04-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9844583B (zh) * 2016-10-31 2021-09-1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宽频带波长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WO2018184779A1 (en) * 2017-04-06 2018-10-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ric based on estimation of 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 from ecg sig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970B (zh) 2022-05-31
WO2019208512A1 (ja) 2019-10-31
KR20210004985A (ko) 2021-01-13
JP7413997B2 (ja) 2024-01-16
TWI798426B (zh) 2023-04-11
CN112105970A (zh) 2020-12-18
JPWO2019208512A1 (ja)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56573B2 (ja)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798426B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JP7059936B2 (ja)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76393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US830386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izer
US913894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izer, polarizer,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755406A (zh) 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5072486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797319B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CN111448496B (zh) 圆偏振片、长条状的宽频带λ/4波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137551B1 (ko) Ips 모드용 위상차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TW201915526A (zh) 光學積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