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133A - 鉗子 - Google Patents

鉗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133A
TW201945133A TW108114741A TW108114741A TW201945133A TW 201945133 A TW201945133 A TW 201945133A TW 108114741 A TW108114741 A TW 108114741A TW 108114741 A TW108114741 A TW 108114741A TW 201945133 A TW201945133 A TW 2019451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edge
pliers
cutting
region
degre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6782B (zh
Inventor
提姆 萊德克
伯德 雷朋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filed Critical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Publication of TW201945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7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removing insulation or armouring from cables, e.g. from the end thereof
    • H02G1/12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removing insulation or armouring from cables, e.g. from the end thereof by cutting and withdrawing insulation
    • H02G1/1204Hand-held tools
    • H02G1/1236Features relating to cut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5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cutting cables or wires, or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9/00Hand-held metal-shearing or metal-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9/00Hand-held metal-shearing or metal-cutting devices
    • B23D29/02Hand-operated metal-shea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7/00Pliers; Other hand-held gripping tools with jaws on pivoted limbs; Details applicable generally to pivoted-limb hand tools
    • B25B7/02Ja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7/00Pliers; Other hand-held gripping tools with jaws on pivoted limbs; Details applicable generally to pivoted-limb hand tools
    • B25B7/06Joints
    • B25B7/08Joints with fixed fulc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17/00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cutting by blades pivoted on a singl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33/00Accessorie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 B23D33/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guiding, and/or feeding work during the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35/00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 B23D35/001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cut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鉗子(1),具有第一及第二鉗臂(2、3),第一及第二鉗臂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保持在具有旋轉軸(x)之接頭區域(4)中,其中,鉗臂(2、3)在接頭區域(4)之一側形成鉗口區域(8),且在接頭區域(4)之另一側形成手柄部分(6、7),其中,進一步地,鉗口區域(8)具有切割構型(S),切割構型包括在鉗子(1)閉合時以剪切平面(E)觀之呈剪狀交疊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5、16)以及在閉合狀態下垂直於剪切平面(E)延伸時穿過旋轉軸之中平面(M),其中,進一步地,切割刃(15、16)在遠接頭區域中以比在近接頭區域中更大之程度(u)沿鉗子(1)之打開方向彼此交疊。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進一步改良述及類型之鉗子(1)。

Description

鉗子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鉗子,具有第一鉗臂及第二鉗臂,該第一鉗臂及該第二鉗臂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保持在具有旋轉軸之接頭區域中,其中,該等鉗臂在該接頭區域之一側形成鉗口區域,且在該接頭區域之另一側形成手柄部分,其中,進一步地,該鉗口區域具有切割構型(Schneidausbildung),該切割構型包括在鉗子閉合時以剪切平面觀之呈剪狀交疊之第一切割刃及第二切割刃以及在閉合狀態下垂直於該剪切平面延伸時穿過該旋轉軸之中平面,其中,進一步地,該等切割刃在遠接頭區域中以比在近接頭區域中更大之程度沿該鉗子之打開方向彼此交疊。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鉗子,具有第一鉗臂及第二鉗臂,該第一鉗臂及該第二鉗臂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保持在具有旋轉軸之接頭區域中,其中,該等鉗臂在該接頭區域之一側形成鉗口區域,且在該接頭區域之另一側形成手柄部分,其中,進一步地,該鉗口區域具有切割構型,該切割構型包括為了對電纜實施剝線而共同作用之第一切割刃及第二切割刃,該第一切割刃設於該第一鉗臂上且該第二切割刃設於該第二鉗臂上,其中,該第一切割刃及該第二切割刃具有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其中,進一步地,該第一切割刃及該第二切割刃之凹部在鉗子閉合時互補而形成自由的開口橫截面。
上述類型之鉗子已為吾人所知。關於切割刃在鉗子閉合狀態下在遠接頭區域中以比在近接頭區域中更大之程度彼此交疊的鉗子,例如請參考EP 2 709 804 B1。此鉗子之平頰狀抓持面在其一部分長度上經結構化。相應地,亦習知有完全結構化之抓持面。
在鉗子閉合狀態下,彼此貼靠之抓持面形成由抓持面之接觸區域擴張出的幾何共同作用面。此共同作用面較佳收容鉗臂旋轉時所圍繞的幾何旋轉軸且進一步較佳地垂直於旋轉平面延伸,在鉗子形成有切割區域之情況下,該旋轉平面可同向於剪切平面而定向。
透過該歐洲專利文獻亦已知一種如前言所述的具有切割構型之鉗子。在此技術方案中,鉗口區域側之切割構型設置於鉗口區域之近接頭側,由此而實質上從幾何旋轉軸出發地形成鉗口區域中之第一工作區域。
鑒於上述之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對前述類型的切割刃可在切割平面中彼此交疊之鉗子作進一步改進。
根據第一發明構思,用以達成該目的之解決方案為一種具有可彼此交疊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的鉗子,在該鉗子中如下設置:該第一切割刃具有包含不同切割區域之切割邊,其中,形成於最大重疊度之區域的第一切割刃區域以該切割邊之總長度為參照具有以該中平面觀之朝該接頭方向下降之切割邊部分,以該切割邊之總長度為參照,該切割邊部分具有第一下降度,其中,第二切割刃區域具有第二下降度,該第二下降度大於該第一下降度,且其 中,第三切割刃區域具有第三下降度,該第三下降度小於該第一及第二下降度,其中,每個切割刃區域之長度皆相當於該切割刃之總長度的五分之一或更多。
以此方式選擇的切割邊幾何形狀有助於改良切割效果。易用性增加,因為基於所給定之幾何形狀,用於切割待切割物如電纜的施力相較於習知之切割幾何形狀有所減小。此外,基於所給定之幾何形狀,亦能以有利的方式方便地對採用不同橫截面設計且具有不同厚度之待切割物進行切割。
切割邊實質上可劃分為至少三個切割部分,朝接頭區域方向看,該等切割部分在可能的技術方案中與第二切割刃從最大重疊度到最小重疊度地彼此銜接。各下降度,特別是較佳遠離接頭之第一切割刃區域之切割邊部分的下降度,且進一步較佳地,視情況位於中間的第二切割刃區域之切割邊部分的下降度,特別是在鉗子閉合位置上可產生於相關切割邊部分到中平面的兩個以預設距離尺寸沿中心線彼此間隔開的距離值之差。在下降度更大之情況下,相關切割邊部分在於中平面上所截取之距離尺寸上以比在具有更小下降度(該下降度在中平面上延伸同樣的距離)之可比切割邊部分中更大的陡度下降。
如此,較佳位於中間的第二切割刃區域之下降度可約等於遠離接頭之第一切割刃區域中之下降度的三至十倍,進一步約等於四至六倍。較佳靠近接頭之第三切割刃區域中的下降度較佳小於遠離接頭之第一切割刃區域中的下降度,進一步地可相當於第一切割刃區域中之下降度的例如0.1至0.5倍。下降度亦可等於零,使得相關切割邊部分可與中平面相隔恆定距離而延伸。
此外,根據較佳技術方案,特別是第一及第二切割刃區域之每個切割邊部分皆可設計成朝接頭區域方向下降(至少以鉗子閉合位置觀之),靠近接頭之第三切割刃區域的下降度則可幾乎等於零或者進一步地相較於第一及第二切割區域之下降度甚至可具有負尺寸。相應地,第三切割刃區域可具有背離接頭區域朝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下降之切割邊部分。
沿著以此方式而形成之切割刃的總長度看,較佳三個直接相繼的切割刃區域可在其各自的長度方面均勻分佈地形成,使得每個切割刃區域皆可約等於切割刃總長度的三分之一。以切割刃在鉗子閉合位置上投影於中平面的總長度觀之,特別是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亦可約等於總長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連接於兩側之第一及第三切割刃區域則可大致選擇同等長度。
在於鉗子閉合位置上具有最大重疊度的、遠離接頭的第一切割刃部分之後係為第二過渡切割刃部分,以其縱向延伸觀之,該第二過渡切割刃部分在剪切平面上之投影中在與第二切割刃的重疊度方面具有最大差異。
結合上述切割刃構型,根據可能的進一步方案,當該等鉗臂閉合時,在該第一及第二切割刃於接觸點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且穿過該旋轉軸及該接觸點而延伸的中平面觀之,該等切割刃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可建構為對稱的。如此,兩個切割刃亦可總體上採用實質上相同的設計,特別是在其切割邊延伸方面。
作為該目的之上述解決方案的替代或補充,亦可如下設置:當該等鉗臂閉合時,在該第一切割刃及該第二切割刃於接觸 點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且穿過該旋轉軸及該接觸點而延伸的中平面觀之,該等切割刃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為不對稱的。
該接觸或接觸點較佳僅與切割邊在公共切割平面中之投影有關。
因此,例如由先前技術所已知的,例如第一或第二切割刃之切割邊可均勻倒圓並且從中平面看為內凹彎曲延伸,另一切割刃之切割邊則具有不同於此較佳經均勻倒圓之切割邊的切割邊輪廓。
藉由特別是在第一次接觸之瞬間所形成的不對稱設計,可取得有利的切割效果。另外,藉此亦能實現便於操作之鉗子設計,使得相較於先前技術之習知解決方案,較佳能夠更省力地實施切割操作。
當切割刃在鉗臂閉合過程中在遠接頭處第一次接觸時,切割刃之間形成由切割邊限定之開口,其開口緣邊相對於中平面不對稱地延伸,其中,在遠接頭處,首先在切割邊投影於中平面之總長度的至少五分之一上,可限定實質上較佳80%以上位於中平面之一側的開口面積。由此可獲得如下技術方案:在上述第一次接觸之瞬間,開口面積在遠接頭區域中小於在近接頭區域中且/或至少幾乎僅形成於中平面之一側。位於開口中的待切割物視情況(例如若為扁平電纜)在遠接頭區域中被部分地貫穿切割,而後基於鉗臂或切割刃進一步之閉合位移而朝接頭區域方向逐步地被貫穿切割。待切割物基於所給定之切割刃幾何形狀而不確定地(im Zweifel)在切割操作進行過程中至少按趨勢地(tendenziell)被擠向接頭區 域。藉此實現有利的切割程序及切割效果。
下文將對本發明之更多特徵進行說明,其中亦在附圖描述中加以闡釋,通常透過與請求項1及/或請求項2之主題或者與其他請求項之特徵的較佳配合來進行說明。但此等特徵亦可與請求項1及/或請求項2或其他請求項之個別特徵配合,或者自身即發明本質所在。
不考慮可能的倒圓幾何形狀,開口面積可隨著開口閉合程度之增大而呈三角形形狀。此種三角形開口形狀例如可在遠離接頭之第一切割刃區域與相對的切割刃完全交疊之後形成,其中,三角形開口輪廓在此瞬間實質上可由第一切割刃之近接頭切割刃區域的切割邊部分、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之與此相接的切割邊部分以及第二切割刃之切割邊的在此位置上似乎跨越兩個切割刃區域之底部部分組成。
開口輪廓亦可由第一切割邊之第一外凸延伸段(特別是在第一切割刃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區域中)與第二切割邊之相對的內凹延伸段形成。
此外,開口輪廓可由第一切割邊之進一步的內凹延伸段(例如在靠近接頭區域之第三切割刃部分中)與第二切割邊之內凹延伸段相對而形成。
實質上由第一切割刃區域形成之外凸切割邊延伸段透過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與實質上內凹延伸的第二切割刃區域連接。在較佳技術方案中,第一切割邊之所有切割區域皆與在整個長度上從頭到尾內凹延伸之切割邊相對,其中,此內凹延伸在切割邊之整個長度上可選擇成幾乎恆定的。
第一切割邊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可小於第二切割邊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第一切割邊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特別是靠近接頭之第三切割刃區域中)甚至可如此之小,使得僅在此靠近接頭之第三切割刃區域中,相關切割邊以剪切平面中的投影觀之可呈直線延伸。第三切割刃區域之內凹延伸總體上可藉由沿延伸方向連接於兩側之區域(一端為接頭區域且另一端為第二切割刃區域)而形成。
就一種具有用於對電纜實施剝線之切割構型的鉗子而言,根據發明構思用以達成前述目的的一種可能解決方案為:兩個並排佈置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在彼此之間留下中間條,以相對應之凹部在該鉗子之閉合方向上的最低點觀之,該中間條以小於該開口橫截面之最大延伸度的程度沿該鉗子之閉合方向延伸,然而使得兩個鉗臂之中間條在鉗子閉合時在一區域中彼此交疊,並且使得相對於該中間條位於另一側之凹部被分隔條超過,以相對應之凹部在該鉗子之閉合方向上的最低點觀之,該分隔條以大於該開口橫截面之最大開啟度的程度沿該鉗子之閉合方向延伸,並且該等切割刃與相對應之鉗臂以單一材料建構而成。
根據鉗臂之材料選擇,切割刃較佳為硬金屬切割刃。較佳地,此等切割刃不僅可與相應鉗臂以單一材料建構而成,亦可進一步地與相應鉗臂一體成型。
以將鉗臂之旋轉軸呈現為一個點的平面圖觀之,每個鉗臂之每個切割刃皆較佳具有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以該平面圖觀之,此凹部可進一步地嚴格循著圓周線,進一步地大致相當於半個圓或更多。該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亦可藉由若干筆直延伸之切割刃 部分沿周向並置而形成。如此,每個切割刃皆可形成例如實質上呈V形延伸之凹部。
在鉗子之閉合狀態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之配合作用的、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形成總體上保持開放的開口橫截面。此開口橫截面實質上相當於有待被移除絕緣套之電纜的芯線直徑。絕緣套之外徑相應地大於開口橫截面中橫向於旋轉軸之延伸的最大延伸度。
在兩個沿鉗臂之縱向延伸方向並排設置的第一及第二切割刃之間,進一步地在此等切割刃之相應形成的凹部之間,形成中間條,該等中間條特別是在鉗子閉合位置上提供其中一個切割刃對之開口橫截面與相鄰切割刃對之開口橫截面之間的界線。此中間條可在鉗臂之閉合方向上具有延伸長度,該延伸長度在鉗子閉合位置上允許兩個鉗臂之中間條之朝向彼此的自由端相互重疊。以橫向於旋轉軸而延伸之切割平面中的投影觀之,兩個中間條在閉合方向上的重疊度在此可小於鉗子閉合位置上開口橫截面(特別是直接相鄰之切割刃對的開口橫截面)之最大延伸度,乃至約等於該最大延伸度。
兩個並排佈置且彼此之間形成上述中間條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又分別在相對於中間條之另一側上兩側設有分隔條。此分隔條亦在鉗子閉合位置上限定開口橫截面,進一步地亦較佳可供有待被剝線之電纜貼靠,且視情況在剝線操作進行過程中對電纜進行導引。為此,分隔條較佳可在閉合方向上具有延伸長度,此延伸長度數倍於中間條在同一方向上的延伸長度。因此,此延伸度可選擇成大於鉗子閉合位置上開口橫截面之最大延伸度。分隔條之延伸 長度在此可進一步地約等於中間條之延伸長度的2至5倍,進一步約等於3至4倍。
此較佳技術方案在鉗子閉合運動進行過程中致使兩個鉗臂之分隔條暫時地彼此交疊,從而將有待被剝線之電纜可靠引向直接對應的第一及第二切割刃。中間條在此鉗子閉合運動進行過程中較佳尚在完全切割電纜絕緣層之前進入交疊位置,相應使得在到達鉗子閉合位置之前,且相應地在實現對電纜套的完全切割之前,相應切割刃對之開口橫截面便已可沿周向封閉。
下文將對本發明之更多特徵進行說明,其中亦在附圖描述中加以闡釋,通常透過與請求項6之主題或者與其他請求項之特徵的較佳配合來進行說明。但此等特徵亦可與請求項6或其他請求項之個別特徵配合,或者自身即發明本質所在。
根據進一步較佳的技術方案,該分隔條之面向該第一或第二切割刃的緣邊可設計成台階狀,使得以該鉗子之閉合狀態看,大致上以該開口橫截面之一半開啟度開始而形成該開口橫截面之台階狀擴展(在該鉗子之未閉合狀態下)或者形成該分隔條之橫向於該鉗子之閉合方向的漸細部。
台階式設計首先且主要能便於操作地將有待被剝線之電纜引向相對應的切割刃凹部。有待被剝線之電纜在剝線操作進行過程中較佳在相對應之凹部的兩側以其絕緣套支撐於台階狀擴展部上且在凹部另一端支撐於相對應的中間條上。藉此,同時亦能實現有待被剝線之電纜關於相對應之凹部的定心。
台階狀漸細部大致上可形成於分隔條之一半延伸長度的區域內,進一步地,從相對應之凹部在鉗子閉合方向上的最低 點出發,視情況可形成於該延伸的第一個三分之一區域中。在進一步較佳的技術方案中,鉗臂之相鄰切割刃在鉗子之閉合狀態下形成不同大小的開口橫截面。相應地,此等切割刃較佳適合不同的絞線直徑或電纜直徑。開口橫截面可適應常用的絞線橫截面,例如為0.2mm2、0.3mm2、0.8mm2、1.5mm2、2.5mm2或4mm2
亦可在鉗臂上形成數個分隔條,其中,同一個鉗臂之兩個分隔條可具有不同的延伸長度。此外,沿著鉗臂長度看,可設置數組藉由分隔條彼此間隔開的第一及第二切割刃。
根據可能的技術方案,沿鉗臂之縱向延伸兩側連接有切割刃凹部的分隔條可在鉗子閉合方向上具有相同之延伸長度。其他分隔條(例如將剝線區域整體上與視情況沿鉗臂縱向相接之其他部分隔開的分隔條)則可具有更大或更小的延伸長度。因此,例如更大的分隔條可具有延伸長度,此延伸長度可約等於其他分隔條之延伸長度的1.5至3倍,進一步約等於2倍。
分隔條進一步具有指向鉗子閉合方向之自由端面,該自由端面與切割平面成銳角地延伸。此銳角可較佳約為30度至60度,進一步地例如約為45度。
在較佳技術方案中,中間條及/或分隔條形成於兩個鉗臂上,進一步較佳地在其延伸長度及橫向於延伸長度之寬度尺寸方面採用相同設計。如此,兩個鉗臂之分隔條及中間條可進一步較佳地形成準對稱佈局。此外,至少就包含切割刃、分隔條及中間條之剝線區域而言,鉗臂可採用相同設計。
前述獨立項之特徵自身即發明本質所在,但亦可任意相互組合,其中,一獨立項之特徵係可與另一獨立項之特徵或數個 獨立項之特徵組合,此外亦可僅與其他獨立項中之一或多個的個別特徵組合。舉例而言,如請求項1之前言所述的鉗子亦可具有兩個並排佈置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該等切割刃在彼此之間留下中間條,以相對應之凹部在該鉗子之閉合方向上的最低點觀之,該中間條以小於該開口橫截面之最大延伸度的程度沿該鉗子之閉合方向延伸,然而使得兩個鉗臂之中間條在鉗子閉合時在一區域中彼此交疊,且其中,相對於該中間條位於另一側之凹部被分隔條超過,以該凹部在該鉗子之閉合方向上的最低點觀之,該分隔條以大於該開口橫截面之最大開啟度的程度沿該鉗子之閉合方向延伸,且其中,進一步地,該等切割刃與相對應之鉗臂以單一材料建構而成。
就揭示而言,前述及下文述及之範圍或取值範圍或倍數範圍亦包含所有中間值,特別是採用相應因次的1/10步距,即視情況而定亦無因次。舉例而言,2至10倍的表述亦包含2.1至10倍、2至9.9倍、2.1至9.9倍等等。此揭示可一方面用於自下部及/或自上部界定述及之範圍界限,但作為替代或補充方案,亦用於揭示給定範圍中的一或多個個別的值。
1‧‧‧鉗子
2‧‧‧第一鉗臂
3‧‧‧第二鉗臂
4‧‧‧接頭區域
5‧‧‧接頭螺栓
6‧‧‧手柄部分
7‧‧‧手柄部分
8‧‧‧鉗口區域
9‧‧‧切割區域
10‧‧‧剝線區域
11‧‧‧第一切割刃
12‧‧‧第二切割刃
13‧‧‧平頰區域
14‧‧‧分隔條
14'‧‧‧分隔條
15‧‧‧第一切割刃
16‧‧‧第二切割刃
17‧‧‧第一切割邊
18‧‧‧第二切割邊
19‧‧‧第一切割刃區域
19'‧‧‧第一切割刃區域
20‧‧‧切割邊部分
21‧‧‧第二切割刃區域
21'‧‧‧第二切割刃區域
22‧‧‧切割邊部分
23‧‧‧第三切割刃區域
23'‧‧‧第三切割刃區域
24‧‧‧切割邊部分
25‧‧‧接觸點
26‧‧‧待切割物
27‧‧‧抓持面
28‧‧‧抓持面
29‧‧‧結構化部
30‧‧‧抓持區域
31‧‧‧抓持區域
32‧‧‧抓持開口
33‧‧‧燃燒器孔
34‧‧‧凹部
35‧‧‧開口橫截面
36‧‧‧中間條
37‧‧‧端面
38‧‧‧端面
39‧‧‧電纜
40‧‧‧絕緣套
41‧‧‧絞線
42‧‧‧緣邊
43‧‧‧漸細部
E‧‧‧旋轉及剪切平面
F‧‧‧開口面積
K‧‧‧開口輪廓
M‧‧‧中平面
P‧‧‧點
S‧‧‧切割構型
Z‧‧‧共同作用面
a‧‧‧距離尺寸
a'‧‧‧距離尺寸
b‧‧‧長度
c‧‧‧下降度
c'‧‧‧下降度
d‧‧‧部分長度
e‧‧‧部分長度
f‧‧‧部分長度
g‧‧‧結構化距離
h‧‧‧延伸長度
j‧‧‧延伸長度
j'‧‧‧延伸長度
k‧‧‧開啟度
l‧‧‧總長度
m‧‧‧距離
o‧‧‧部分延伸長度
q‧‧‧開口寬度
s‧‧‧重疊度
t‧‧‧寬度尺寸
u‧‧‧重疊度
u'‧‧‧重疊度
v‧‧‧寬度尺寸
x‧‧‧旋轉軸
α‧‧‧角度
β‧‧‧側面角
γ‧‧‧角度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闡述本發明,但所附圖式僅示出實施例。凡僅聯繫其中一實施例加以闡述之組件,若其在其他實施例中因該實施例所揭露之特徵而(恰巧)未被其他組件所代替,則此組件對於該其他實施例而言亦為無論如何皆可能存在之組件。其中:圖1為鉗子立體圖,係關於閉合位置;圖2為鉗子之部分俯視圖,係關於根據圖1之位置;圖3為圖2之後視圖; 圖4以放大圖圖示沿圖2中IV-IV線所截取之放大剖面;圖5為沿圖4中V-V線所截取之剖面;圖6為圖5中VI區域之放大圖;圖7為圖2中VII區域之放大圖,但係關於鉗子打開位置,待切割物位於切割刃區域中;圖8為切割操作進行過程中由於鉗臂朝閉合位置方向發生旋轉位移而形成之關於圖7的後續圖;圖9為在根據圖8之位置上形成的切割開口之放大示意圖;圖10為關於圖8之後續圖,係關於閉合位置;圖11為實質上對應於圖9之示意圖,係關於根據圖10之切割刃位置;圖12為對應於圖3之視圖,但係關於第二實施方式;圖13為圖12中XIII區域之放大圖;圖14為沿圖13中XIV-XIV線所截取之剖面,該剖面穿過第一切割刃與第二切割刃之間留下的自由開口橫截面之區域;圖15為沿圖13中XV-XV線所截取之剖面,該剖面穿過中間條之區域;圖16為沿圖13中XVI-XVI線所截取之剖面,該剖面穿過分隔條之區域;圖17為圖13所示之剝線區域的立體圖;圖18為圖14中的XVIII-XVIII剖面在鉗口輕微打開時;圖19為圖18中XIX區域之放大圖;圖20為具有切割刃、中間條及分隔條之鉗臂剝線區域的示意圖; 圖21為對應於圖20之視圖;圖22為剝線區域之部分示意圖,係關於鉗子閉合運動進行過程中的中間位置;圖23為鉗子閉合運動繼續進行過程中關於圖22之後續圖;圖24為關於圖23之後續圖,係關於鉗子閉合位置;圖25為對應於圖7之視圖,係關於另一實施方式;圖26以根據圖8之視圖圖示該另一實施方式;圖27為對應於圖10之視圖,係關於根據圖25之實施方式。
首先結合圖1對鉗子1進行圖示與描述,該鉗子具有第一鉗臂2及第二鉗臂3。鉗臂2與3彼此交叉地且可圍繞幾何旋轉軸x相對於彼此旋轉地保持在接頭區域4中,在此係藉由接頭螺栓5。
鉗臂2及3在接頭區域4之其中一側形成手柄部分6及7且在接頭區域4之另一側形成鉗口區域8。
具體而言,鉗口區域8具有一個接一個(亦即,以垂直於旋轉及剪切平面E定向且收容旋轉軸x的中平面M觀之係為依次)形成的不同鉗口部分,亦即,首先在近接頭處(亦即,較佳緊接於接頭區域4之後)具有切割區域9,隨後為具有依次形成的不同切割構型S之剝線區域10,最後為對應於鉗臂2及3之自由端的平頰區域13。
剝線區域10中的切割構型S分別由兩個共同作用的、相應地相對形成於第一鉗臂2及第二鉗臂3上之第一切割刃11及第二切割刃12形成,其中,在圖示實施例中設有五個依次佈置之切割構型S,當鉗子1處於如圖1及圖2所示之閉合位置時,該等切割構型 具有不同直徑。
為了在視覺及觸覺上對切割構型S進行劃分,以便在光線條件不佳時亦能憑直覺快速找到適合於有待被剝線之線材的切割構型S,在圖示實施例中,在第一鉗臂2上及第二鉗臂3中皆設有分隔條14,該等分隔條將切割構型S例如劃分成三組,每組各包含兩個或一個切割構型S。分隔條14在鉗子閉合位置上越過中平面M並且貼靠在另一鉗臂之面向該等分隔條的平直背面上。
如此,使用者更易記住用於各橫截面之各切割構型S的位置。此外,分隔條14亦起止擋作用,使得使用者僅憑觸覺便能找到合適的切割構型S,而不必看向鉗子。此點在照明條件不佳之環境如建築工地上尤為有利。
進一步地,兩個鉗臂2及3在鄰近切割構型S處形成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5、16,該等切割刃在鉗子1閉合時呈剪狀交疊(參見圖10及圖11中以虛線示出之切割刃16)。
在圖1至圖12所示之第一實施方式中,參考例如根據圖7之平面圖,進一步參考剪切平面E中之投影,以中平面M為起點進行觀測,第二切割刃16之第二切割邊18從頭到尾內凹成形,進一步較佳地沿著至少連續彎曲的線條延伸。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以中平面M觀之,第一切割刃15之第一切割邊17與相對的第二切割邊18不對稱地成形,其中,當相關切割邊垂直投影於中平面M時,兩個切割邊17及18可選擇同等大小之長度l。
以中平面M觀之,第一切割刃15之切割邊17實質上在近接頭處為內凹延伸,且接著在遠接頭處為外凸延伸。
進一步地,以如下方式形成切割刃之幾何形狀:在根據圖10及圖11之鉗子閉合位置上,兩個切割刃15及16在切割構型S之遠接頭區域(參考到旋轉軸x之距離a)中具有比在近接頭區域中更大的重疊度u,該近接頭區域到旋轉軸x之距離為a’(參見圖11)。形成於近接頭區域之重疊度u'大約相當於遠接頭區域中之重疊度u的0.1至0.3倍,進一步地大約相當於0.15至0.2倍。
第一切割刃15實質上由三個依次設置之切割刃區域組成,該等切割刃區域所對應之切割邊部分具有不同延伸。其中,在最大重疊區域中形成遠離接頭的第一切割刃區域19。此第一切割刃區域19具有在相關切割邊17之總長度l上以中平面M觀之朝接頭區域4方向下降之切割邊部分20。
其後為具有切割邊部分22之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21,該第二切割刃區域最後又過渡至靠近接頭的、具有切割邊部分24之第三切割刃區域23。
第一切割刃區域19特別是與第二切割刃區域21共同形成前述外凸延伸之切割刃區域,第三切割刃區域23則與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21相交而實質上形成切割邊17之內凹延伸部分。
以中平面M中的垂直投影觀之,大致上形成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21之長度e,此長度可約等於切割邊17之總長度l的五分之一。第三及第一切割刃區域23、19之相關長度d及f可選擇成大致上同等大小。
參考根據圖10及圖11之鉗子閉合位置,當切割刃15及16以切割邊17觀之相應重疊時,在中間第二切割刃區域21中,在垂直投影於中平面M之長度b上,形成第二切割刃區域21中之切割邊 部分22的下降度c,此下降度可相當於第一切割刃區域19中之切割邊部分20在同一長度b上之下降度c'的至少三倍至十倍。
如此,在第一切割刃區域19與第三切割刃區域23之間形成台階式過渡,其中,此過渡係藉由中間切割邊部分22之傾斜延伸而形成。以投影長度b觀之,在與第二切割刃16的重疊度方面,在此中間過渡切割刃部分中亦形成最大差異。
在圖示實施例中,第三切割刃區域23之切割邊部分24幾乎平行於中平面M延伸,視情況在此相對於切割刃15之其他區域具有負下降度。切割邊部分24在鉗子閉合位置上與中平面M相隔一定距離,此距離約為第二切割刃16之切割邊18的相對區域到中平面M之相關距離的0.8至1.5倍。
進一步地,以如下方式選擇切割刃15及16之幾何形狀:在第一切割刃15及第二切割刃16於接觸點25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在此位置上較佳與接觸點25相交的中平面M觀之,第一切割邊17與第二切割邊18之間留下的、較佳全封閉的開口輪廓K不對稱地成形。如圖9所示,被開口輪廓K包圍且在圖9中以點劃線式陰影線示出的開口面積F在中平面M之一側由整體內凹延伸之切割邊18限定。切割邊17與此切割邊18相對地延伸,使得第一切割刃區域19之切割邊部分20實質上在中平面M中延伸或者依照中平面之定向而延伸,而第二切割邊部分22之劇烈下降輪廓以及與第二切割邊部分相接之第三切割邊部分24形成切割邊17之進一步延伸,此進一步延伸使得開口面積F越過中平面M而擴展。
從接觸點25出發朝接頭區域4方向,大致上在第一切割刃區域19之長度f上且進而大約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總長度l 上,相應形成開口面積F,該開口面積80%或以上,乃至近乎100%地僅形成於中平面M之一側,即較佳面向連續內凹的切割邊18。
特別是如圖9進一步所示,在切割刃15、16於接觸點25處接觸的瞬間,形成大致呈鞋形之開口面積F。
在鉗臂2及3進一步位移至鉗子閉合位置且致使開口面積F變小的過程中,此開口面積在不考慮切割刃16之各切割刃區域之間的倒圓幾何形狀之情況下暫時地呈三角形形狀,在該形狀中,由於切割刃15與16重疊,第二切割刃16之切割邊18在從第一切割刃區域19到第二切割刃區域21之過渡區域中與第一切割刃15之切割邊17相交。
基於上述之切割刃幾何形狀,在不增加用力之情況下,亦能方便地對大直徑的待切割物26如電纜實施切割操作。此外亦能方便地切割橫截面呈狹長橢圓形或矩形之物體,例如扁平電纜。圖7中以點劃線示出此種作為待切割物26之扁平電纜。
鑒於所給定之切割刃幾何形狀,首先係在遠接頭區域中,在第一切割刃15之第一切割刃區域19中的外凸切割刃部分與第二切割刃16之相對的內凹切割邊18共同作用下,切入待切割物26,其中,在切割操作繼續進行過程中,實施從遠接頭區域到近接頭區域的貫穿切割。待切割物26在此至少按趨勢地朝接頭區域4方向被擠入切割開口中。
此外,藉由所給定之切割刃幾何形狀,可將切割力較之習知解決方案減小20%至50%。
藉由形成於中間切割刃區域21中之台階,已插入的圓電纜能夠以可被察覺之方式實現卡合,藉以告知使用者:電纜恰當 地位於切割刃中。此外,該台階使圓電纜儘可能靠近接頭區域,從而始終實現最小切割力。
切割邊17及18較佳經雷射固化。
在尖端側的平頰區域13中,鉗臂2及3之相關自由端形成有朝向彼此的抓持面27及28。此等抓持面在鉗子1之閉合狀態下形成幾何共同作用面Z,在圖示實施例中,該共同作用面較佳實質上與中平面M重合。
抓持面27及28各自設有極細斜齒形式之結構化部29。此結構化部能確保良好固持,但不損壞可能的絕緣層或線材或絞線。
結構化部29可完全地或者僅部分地在抓持面27、28之長度上延伸。
以垂直於中平面M的橫截面(例如根據圖6所示)觀之,結構化部29進一步形成鋸齒造型,以某個結構化單元之穀部為參照,該鋸齒造型與共同作用面Z之間存在給定的結構化距離g。
用於對線材或類似物實施剝線之切割構型S區域內的分隔條14可在用於撚線之位置(在此位置上,線材以習知方式被抓持在平頰區域13中的抓持面27與28之間)上支撐在另一鉗臂之面向該等分隔條的平直表面上,藉以防止鉗子尖端在鉗子1整體上圍繞縱軸旋轉時發生扭曲。
圖12至圖24示出鉗子1的一個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以鉗臂2及3之縱向延伸方向觀測,平頰區域13被劃分為對應於鉗臂2及3之自由端的細齒抓持區域30以及設於其後的粗齒抓持區域31。抓持區域30及31在留下抓持開口32之情況下在鉗子1之縱 向延伸上彼此間隔開,該抓持開口形成於鉗子閉合位置上。
在根據圖12之鉗子閉合位置上,進一步地在平頰區域13與剝線區域10之間形成所謂的燃燒器孔33。
剝線區域10實質上採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設計。
此處,在鉗臂2及3之長度上設有五個切割構型S,其中,兩個相鄰切割構型S實質上各合併成一對。
從切割區域9出發朝平頰區域13方向看,緊接於切割區域9之後首先設有一對切割構型S,該對切割構型藉由分隔條14與接下來的另一對切割構型S隔開。在整體上成對地位於中間的切割構型S與在圖示實施例中單獨形成的第五切割構型S之間亦設有分隔條14,如圖所示,該分隔條可採用與上述兩對切割構型S之間的分隔條14相同之設計。
第一鉗臂2之與切割區域9的切割刃15相接之側面面向剝線區域10而形成其他分隔條14'。
每個切割構型S皆由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形成,該等切割刃由單一材料構成且較佳與第一及第二鉗臂2、3一體成型。
每個切割刃11、12在此皆形成實質上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34,該凹部在鉗子閉合位置上與相對切割刃12、11之凹部34互補而共同形成輪廓實質上呈圓盤形之自由開口橫截面35。
在兩個在鉗臂2、3之縱向延伸方向上直接相繼的、未被分隔條14隔開之第一或第二切割刃11、12之間形成中間條36。
由此,每個凹部34在側向上皆由中間條36或分隔條14或14'限定。
例如如圖14中的剖面圖所示,凹部34之中央軸y與旋轉及剪切平面E成約為45度之銳角α。此外,分隔條14之自由端面37亦與旋轉及剪切平面E較佳成同樣的角度,進一步較佳地,中間條36之此種端面38亦與旋轉及剪切平面成同樣的角度。
切割構型S在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之閉合狀態下形成有不同大小的開口橫截面35。此等開口橫截面相應地可對應於不同的絞線直徑或電纜直徑。
每個切割構型S之形成於鉗子閉合位置的每個開口橫截面35皆具有最大開啟度k,在較佳採用圓形設計之情況下,該最大開啟度相當於開口橫截面35之直徑。此等開啟度k較佳適合有待被剝線之電纜39的常用絞線直徑或線材直徑。此種電纜39具有需要使用切割構型S來從導電絞線41或線材上移除之絕緣套40。
參考例如根據圖13之平面圖,每個分隔條14,特別是每個兩側設有切割構型S或凹部34之分隔條14,直接從相應的凹部邊緣開始延伸。分隔條14在此具有沿著鉗子1之閉合方向r或垂直於中平面M的延伸長度j,從相鄰凹部34之最低點P測量,此延伸長度可約等於開啟度k的3倍。
僅一側設有凹部34之其他分隔條14'則可具有增大的延伸長度j'。因此,第一分隔條14'之延伸長度j'可約等於同一個鉗臂之其他分隔條14之延伸長度j的2倍。
在圖示實施例中,中間條36在相同方向上的延伸長度(同樣從直接相鄰之凹部34的最低點P出發)大約相當於開口橫截面35之開啟度k的0.7至0.95倍。相應地,分隔條14沿閉合方向r突出於中間條36。
進一步地,參考平面圖或者參考分隔條14在旋轉及剪切平面E中之垂直投影,在分隔條14面向相鄰之第一或第二切割刃11、12的緣邊42上形成台階狀造型,其形式為分隔條14之漸細部43。在鉗子閉合位置上(例如參見圖24),大致上以開口橫截面35之一半開啟度k/2開始而形成分隔條14之台階狀漸細部43,或者以鉗子打開位置觀之,形成開口橫截面35之台階狀擴展。由此形成分隔條14之漸細部,橫向於分隔條14之縱向延伸觀測,此處在根部區域中出發以橫向於縱向延伸之寬度尺寸t進入凹部34,該寬度尺寸可約等於漸細部43後面減小的寬度尺寸v的1.5至3倍,進一步約等於2倍(另見圖20)。
分隔條14之側面角β(該角度為緣邊42所夾之角度)可介於0與90度之間,較佳介於10度與60度之間,進一步較佳地為20度或30度。當角度小於零時,會增大電纜39之插入難度。若角度β超過90度,則形成不了可被使用者感知的貼靠面,使用者可將電纜39放置於該貼靠面上以實現定位。
分隔條14之緣邊42與凹部34之緣邊之間所形成的邊緣之角度γ(參見圖20)較佳介於8度與45度之間,進一步較佳地約為15度至30度,進一步約為25度。藉此便於電纜39在鉗子1閉合時滑入面向該電纜之凹部34中。此外,藉此便於電纜39之自定心。
當角度例如小於8度時,在不利情況下可能出現自鎖。當角度γ大於45度時,分隔條14或其緣邊42與凹部34之間將會不利地產生較大距離。
分隔條14之緣邊42與凹部34之對應側面之間的距離m(參見圖21)較佳大於0.5mm,但小於一半的開啟度k。其中,大於 0.7mm之距離m是有利的,因為即便具有較厚絕緣套40之電纜39亦能在凹部34或切割構型S中定心。然而,距離m應如此之小,以便電纜39能夠在鉗子1閉合時自行滑入凹部34。
分隔條14之最高點與中間條36之最高點之間的距離o較佳可大於1.5mm,例如為1.8mm或2mm。藉此在定位電纜39時形成可被感知的止擋面。若該距離小於1.5mm,則在放置電纜39時,電纜有可能越過分隔條14。
在產生約6mm之開口寬度q的鉗口位置(Zangenmaulstellung)上,可在兩個鉗臂2及3之交疊分隔條14的區域內較佳形成約為1mm之重疊度s(參見圖18及圖19),以便在此不閉合的鉗口位置上(例如在撚線時),亦能實現相互支撐且藉此增強鉗子1之抗扭剛度。
根據圖示實施例,若分隔條並非形成於整個剝線區域10之端側(在此為分隔條14'),則分隔條14較佳兩側設有凹部34或切割構型S,該等凹部或切割構型較佳獨自用於對單芯導線實施剝線。
圖25至圖27示出採用替代性技術方案之切割區域9,其中,第一切割刃15根據參照圖1至圖12所說明的實施方式進行建構,相應地具有三個不同之切割刃區域19、21及23。第二切割刃16具有切割邊18,以中平面M觀之,該切割邊與第一切割刃15之切割邊17對稱地成形。為此,沿著切割邊18亦相應形成:對應於第一切割邊17之切割刃區域19的、具有第一下降度之第一切割刃區域19',對應於切割刃區域21的、具有第二下降度之第二切割刃區域21',以及第三切割刃區域23'。
接觸點25在此形成於第一切割刃區域19及19'之區域。
前述實施方案係用於說明本申請整體所包含之發明,該等發明至少透過以下特徵組合分別獨立構成相對於先前技術之改良方案,其中,此等特徵組合中的兩個、數個或所有特徵組合亦可相互組合,即: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切割刃15具有包含不同切割刃區域19、21及23之切割邊17,其中,形成於最大重疊度u之區域的第一切割刃區域19以該切割邊17之總長度l為參照具有以該中平面M觀之朝該接頭區域4方向下降之切割邊部分20,以該切割邊17之總長度l為參照,該切割邊部分具有第一下降度c',其中,第二切割刃區域21具有第二下降度c,該第二下降度大於該第一下降度c',且其中,第三切割刃區域23具有第三下降度,該第三下降度小於該第一及第二下降度c、c',其中,每個切割刃區域19、21、23之長度d、e、f皆相當於該切割刃15之總長度l的五分之一或更多。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當該等鉗臂2、3閉合時,在該第一切割刃15及該第二切割刃16於接觸點25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E且穿過該旋轉軸x及該接觸點25而延伸的中平面M觀之,該等切割刃15、16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17、18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K為對稱的。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當該等鉗臂2、3閉合時,在該第一切割刃15及該第二切割刃16於接觸點25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E且穿過該旋轉軸x及該接觸點25而延伸的中平面M觀之,該等切割刃15、16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17、18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K為不對稱的。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開口輪廓K由該第一切割 邊17之第一外凸延伸段與該第二切割邊18之相對的內凹延伸段形成。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開口輪廓K由該第一切割邊17之進一步的內凹延伸段與該第二切割邊18之內凹延伸段相對而形成。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切割邊17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小於該第二切割邊18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兩個並排佈置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在彼此之間留下中間條36,以相對應之凹部34在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上的最低點P觀之,該中間條以小於該開口橫截面35之最大開啟度k的程度沿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延伸,然而使得兩個鉗臂2、3之中間條36在鉗子1閉合時在一區域中彼此交疊,並且使得相對於該中間條36位於另一側之凹部34被分隔條超過,以相對應之凹部34在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上的最低點P觀之,該分隔條以大於該開口橫截面35之最大開啟度k的程度沿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延伸,並且該等切割刃11、12與相對應之鉗臂以單一材料建構而成。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分隔條14之面向該第一或第二切割刃11、12的緣邊42設計成台階狀,使得以該鉗子1之閉合狀態看,大致上以該開口橫截面35之一半開啟度開始而形成該開口橫截面35之台階狀擴展或者形成該分隔條14之橫向於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的漸細部43。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台階狀漸細部43大致上形成於該分隔條14之一半延伸長度(j)的區域內。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相鄰切割刃11、12在該鉗子 1之閉合狀態下形成不同大小的開口橫截面35。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在鉗臂2、3上形成有數個分隔條14、14',並且兩個分隔條14、14'具有不同之延伸長度j、j'。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鉗臂2、3之第一分隔條14'的延伸長度j'大約相當於同一個鉗臂2、3之第二分隔條14之延伸長度j的2倍。
一種鉗子,其特徵在於:該等中間條及/或該等分隔條36、14形成於兩個鉗臂2、3上。
所有已揭露特徵(作為單項特徵或特徵組合)皆為發明本質所在。故本申請之揭露內容亦包含相關/所附優先權檔案(在先申請副本)所揭露之全部內容,該等檔案所述特徵亦一併納入本申請之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以其特徵對本發明針對先前技術之改良方案的特徵予以說明,其目的主要在於在該等請求項基礎上進行分案申請。每個請求項中所給予的發明可進一步具有前述說明中給予的、特別是以符號標示且/或在符號說明中給予的特徵中之一或數項。本發明亦有關於如下設計形式:前述說明中所述及之個別特徵不實現,特別是對於具體用途而言為非必需的或者可被技術上具有相同功效的其他構件所替代之特徵。

Claims (10)

  1. 一種鉗子(1),具有第一及第二鉗臂(2、3),該第一及第二鉗臂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保持在具有旋轉軸(x)之接頭區域(4)中,其中,該等鉗臂(2、3)在該接頭區域(4)之一側形成鉗口區域(8),且在該接頭區域(4)之另一側形成手柄部分(6、7),其中,進一步地,該鉗口區域(8)具有切割構型(S),該切割構型包括在鉗子(1)閉合時以剪切平面(E)觀之呈剪狀交疊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5、16)以及在閉合狀態下垂直於該剪切平面(E)延伸時穿過該旋轉軸之中平面(M),其中,進一步地,該等切割刃(15、16)在遠接頭區域中以比在近接頭區域中更大之程度(u)沿該鉗子(1)之打開方向彼此交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切割刃(15)具有包含不同切割刃區域(19、21及23)之切割邊(17),其中,形成於最大重疊度(u)之區域的第一切割刃區域(19)以該切割邊(17)之總長度(l)為參照具有以該中平面(M)觀之朝該接頭區域(4)方向下降之切割邊部分(20),以該切割邊(17)之總長度(l)為參照,該切割邊部分具有第一下降度(c'),其中,第二切割刃區域(21)具有第二下降度(c),該第二下降度大於該第一下降度(c'),且其中,第三切割刃區域(23)具有第三下降度,該第三下降度小於該第一及第二下降度(c、c'),其中,每個切割刃區域(19、21、23)之長度(d、e、f)皆相當於該切割刃(15)之總長度(l)的五分之一或更多。
  2. 如請求項1之鉗子,其中,當該等鉗臂(2、3)閉合時,在該第一切割刃(15)及該第二切割刃(16)於接觸點(25)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E)且穿過該旋轉軸(x)及該接觸點(25)而延伸的中平面(M)觀之,該等切割刃(15、16)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 (17、18)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K)為對稱的。
  3. 如請求項1之前言之特徵所述的或者如請求項2之鉗子,其中,當該等鉗臂(2、3)閉合時,在該第一切割刃(15)及該第二切割刃(16)於接觸點(25)處第一次接觸之位置上,以橫向於該切割平面(E)且穿過該旋轉軸(x)及該接觸點(25)而延伸的中平面(M)觀之,該等切割刃(15、16)之第一與第二切割邊(17、18)之間留下的開口輪廓(K)為不對稱的。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鉗子,其中,該開口輪廓(K)由該第一切割邊(17)之第一外凸延伸段與該第二切割邊(18)之相對的內凹延伸段形成。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鉗子,其中,該開口輪廓(K)由該第一切割邊(17)之進一步的內凹延伸段與該第二切割邊(18)之內凹延伸段相對而形成。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鉗子,其中,該第一切割邊(17)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小於該第二切割邊(18)之內凹延伸段的彎曲度。
  7. 一種鉗子(1),具有第一及第二鉗臂(2、3),該第一及第二鉗臂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保持在具有旋轉軸(x)之接頭區域(4)中,其中,該等鉗臂(2、3)在該接頭區域(4)之一側形成鉗口區域(8),且在該接頭區域(4)之另一側形成手柄部分(6、7),其中,進一步地,該鉗口區域(8)具有切割構型(S),該切割構型包括為了對電纜(39)實施剝線而共同作用之第一切割刃(11)及第二切割刃(12),該第一切割刃設於該第一鉗臂(2)上且該第二切割刃設於該第二鉗臂(3)上,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具有呈半圓狀延伸之凹部(34),其中,進一步地,該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之凹部(34)在鉗子(1) 閉合時互補而形成自由的開口橫截面(35),其特徵在於:兩個並排佈置之第一及第二切割刃(11、12)在彼此之間留下中間條(36),以相對應之凹部(34)在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上的最低點(P)觀之,該中間條以小於該開口橫截面(35)之最大開啟度(k)的程度沿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延伸,然而使得兩個鉗臂(2、3)之中間條(36)在鉗子(1)閉合時在一區域中彼此交疊,並且使得相對於該中間條(36)位於另一側之凹部(34)被分隔條超過,以相對應之凹部(34)在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上的最低點(P)觀之,該分隔條以大於該開口橫截面(35)之最大開啟度(k)的程度沿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延伸,並且該等切割刃(11、12)與相對應之鉗臂以單一材料建構而成。
  8. 如請求項7之鉗子,其中,該分隔條(14)之面向該第一或第二切割刃(11、12)的緣邊(42)設計成台階狀,使得以該鉗子(1)之閉合狀態看,大致上以該開口橫截面(35)之一半開啟度開始而形成該開口橫截面(35)之台階狀擴展或者形成該分隔條(14)之橫向於該鉗子(1)之閉合方向(r)的漸細部(43),且/或,較佳地,該台階狀漸細部(43)大致上形成於該分隔條(14)之一半延伸長度(j)的區域內。
  9. 如請求項7或8之鉗子,其中,相鄰切割刃(11、12)在該鉗子(1)之閉合狀態下形成不同大小的開口橫截面(35)。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鉗子,其中,在鉗臂(2、3)上形成有數個分隔條(14、14'),並且兩個分隔條(14、14')具有不同之延伸長度(j、j'),且/或,較佳地,鉗臂(2、3)之第一分隔條(14')的延伸長度(j')大約相當於同一個鉗臂(2、3)之第二分隔條(14)之延伸長度(j)的2倍,且/或,較佳地,該等中間條及/或該等分隔條(36、14)形成於兩個鉗臂(2、3)上。
TW108114741A 2018-04-26 2019-04-26 鉗子 TWI816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0105.8 2018-04-26
DE102018110105.8A DE102018110105A1 (de) 2018-04-26 2018-04-26 Zan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133A true TW201945133A (zh) 2019-12-01
TWI816782B TWI816782B (zh) 2023-10-01

Family

ID=6629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741A TWI816782B (zh) 2018-04-26 2019-04-26 鉗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4331B2 (zh)
EP (1) EP3784438B1 (zh)
CN (1) CN112313039B (zh)
DE (1) DE102018110105A1 (zh)
TW (1) TWI816782B (zh)
WO (1) WO20192070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96938S1 (en) * 2019-10-17 2023-08-29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Pliers
DE102020103467A1 (de) 2020-02-11 2021-08-12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Zangenartiges Schneidwerkzeug
TW202327814A (zh) 2021-11-08 2023-07-16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手工具及用於與手工具之握持區域鎖定連接的功能部件
WO2024033340A1 (de) * 2022-08-12 2024-02-15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Handbetätigbares schneidwerk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0406A (en) * 1970-11-10 1973-01-16 J Stanford Combination wire stripper and plier device
TW312192U (en) * 1996-08-15 1997-08-01 qing-zhen Che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multi-functional pincer
US5894617A (en) * 1997-06-30 1999-04-20 Liou; Mou-Tang Multipurpose tool
US6324712B1 (en) * 2000-05-16 2001-12-04 Victorinox Ag Plier jaws having a wire cutting structure
US6588039B1 (en) * 2002-03-21 2003-07-08 Stride Tool, Inc. Plier tool and process
US20080229651A1 (en) * 2006-11-29 2008-09-25 Broadnax Norman L Fishhook removing tool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DE102011052926A1 (de) * 2011-05-20 2012-11-22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Zange
TWM498095U (zh) * 2014-12-22 2015-04-01 Hanlong Ind Co Ltd 線材處理鉗
US11027399B2 (en) * 2015-04-02 2021-06-0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and tool such as a wire stripper or combination pliers
CN106329409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德宝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精确剥线的钳子
CN205363647U (zh) * 2016-01-19 2016-07-06 常州市信荣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斜口剥线组合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4438B1 (de) 2022-01-19
CN112313039B (zh) 2023-03-14
US11824331B2 (en) 2023-11-21
EP3784438A1 (de) 2021-03-03
WO2019207054A1 (de) 2019-10-31
DE102018110105A1 (de) 2019-10-31
CN112313039A (zh) 2021-02-02
US20210167586A1 (en) 2021-06-03
TWI816782B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5133A (zh) 鉗子
US20080210058A1 (en) Stripper Tool For Sheathed Cable
US3461555A (en) Cable-cutting pliers with leading tooth
US4637084A (en) Crimping and cutting tool
US2794250A (en) Cabel cutter
US4225990A (en) Crimping tool for automotive ignition terminals and the like
US5414931A (en) Universal stripping blade
CN115088151A (zh) 钳状切割工具
US7124786B1 (en) Linesman pliers with wire splice twister
US5669132A (en) Stripper tool for non-metallic sheathed cable
CA1261128A (en) Thinning scissors
US4229881A (en) Pliers type cutting tool and the like
US3120773A (en) Crimp tool and dies
US1939574A (en) Pliers
US20040118251A1 (en) Wire stripper
US2755692A (en) Wire crimping pliers for orthodontists and for general use
US2653332A (en) Fisherman's plier type shot splitting tool
EP1175971A1 (en) Hairdressing scissors for cutting small amount of hair or special style
JPS641153B2 (zh)
US20130239417A1 (en) Hand held cable cutter
US1305513A (en) Necticut
TW201832435A (zh) 剝線鉗
US1891482A (en) Tool
US2758490A (en) Insulation cutting tool
JP2010506637A (ja) 顎整形外科および歯科技術のための作業用ペン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