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8151A - 钳状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钳状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8151A
CN115088151A CN202180013888.0A CN202180013888A CN115088151A CN 115088151 A CN115088151 A CN 115088151A CN 202180013888 A CN202180013888 A CN 202180013888A CN 115088151 A CN115088151 A CN 115088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region
axis
tool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38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施莱明格
M.莫斯勒
K.利特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nipex Werk C Gustav Putsch KG
Original Assignee
Knipex Werk C Gustav Putsch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nipex Werk C Gustav Putsch KG filed Critical Knipex Werk C Gustav Putsch KG
Publication of CN11508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8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5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cutting cables or wires, or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9/00Hand-held metal-shearing or metal-cutting devices
    • B23D29/002Hand-held metal-shearing or metal-cutting devices for cutting wir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9/00Hand-held metal-shearing or metal-cutting devices
    • B23D29/02Hand-operated metal-shearing devices
    • B23D29/023Hand-operated metal-shearing devices for cutting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35/00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 B23D35/001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cut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钳状切割工具(1),其具有两个在铰接销(4)上交叉且可围绕旋转轴线(x)在一枢转平面(E)中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2和3),其中,所述工具臂(2、3)在所述旋转轴线(x)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5、6)并在其另一侧形成钳口(9),其中,所述钳口(9)的工作面还被构造为切割刃(10、11),其在朝向切割工具(1)的闭合位置运动时至少在径向外侧首先在闭合区域(S)内形成重叠位置以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所述切割刃(10、11)还参照垂直于枢转平面(E)且延伸穿过旋转轴线(x)和闭合区域(S)在仅在改闭合区域(S)中形成重叠位置的情况下,自所述闭合区域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x)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M)上截取的自由长度(l)。为了改善所述类型的切割工具(1)而建议,在自由长度(l)上,在仅在改闭合区域(S)中形成重叠位置的情况下,沿横向于中心平面(M)的方向在切割刃(10、11)之间形成在中心平面(M)上截取的中间长度(z)上的最大的开口宽度(b),并且最大的开口宽度(b)为所述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三分之一或以上。

Description

钳状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而沿枢转平面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其中,所述工具臂在所述旋转轴线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并在其另一侧形成钳口,其中,所述钳口的工作面还被构造为切割刃,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的闭合位置运动时,切割刃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自所述旋转轴线观察)首先在闭合区域内到达重叠位置或者说发生重叠,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在此位置上,多个对置地构造在工作面上且分别具有自身的曲线轮廓的、且形成开口区域的切割区域沿径向向内地彼此邻接,并且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的、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线及所述闭合区域延伸的中心平面,所述切割刃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中自所述闭合区域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上截取的自由长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在枢转平面内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其中,所述工具臂在所述旋转轴线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并在其另一侧形成钳口,其中,所述钳口的工作面还被构造为切割刃,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的闭合位置运动时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首先在闭合区域内到达重叠位置,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穿过所述旋转轴线和所述闭合区域延伸的中心平面,所述切割刃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上自所述闭合区域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上截取的自由长度(或称为留空长度),其中,两个所述切割刃在所述自由长度上还具有彼此分开的多个凹形的切割区域,并且其中,切割区域参照垂直于将切割区域闭合的假想直线的垂直线具有最大深度,而所述假想直线分别布置在将所观察的切割区域与相邻的切割区域分开、且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而沿枢转平面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其中,所述工具臂在所述旋转轴线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并在其另一侧形成钳口,其中,所述钳口的工作面还被构造为切割刃,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的闭合位置运动时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自所述旋转轴线观察)首先在闭合区域内到达重叠位置,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上多个对置地构造在工作面上且分别具有自身曲线轮廓的、且形成开口区域的切割区域径向向内地彼此邻接,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线及所述闭合区域延伸的中心平面,所述切割刃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上自所述闭合区域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上截取的自由长度,其中,沿横向于中心平面的方向观察,针对两个对置的切割区域分别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切割工具、特别是用于切断由铜、钢或玻璃纤维制成的管件、缆线及管线的切割工具以不同的实施方案被已知。此外,此类切割工具作为所谓的缆线切刀或缆线切割钳而已知,其中,在钳状切割工具中,其柄部区段优选纵向延伸地、棒状地构造,进一步优选地,不构造有用于手指的扣眼状通道。
此外,例如DE 1 883 649 U公开过此种切割工具。
此类钳状切割工具特别是以工具臂在接头区域内交叉的实施方案而已知。为此,例如参阅DE 297 03 308 Al、DE 87 02 959 U及DE 10 2018 110 105 A1。特别是,具有在接头区域内交叉的工具臂的钳状切割工具为本发明的主题。
其铰接区域可用常规方式由铰接销形成。但也可构造为具有径向导引件的铰接区域,对此例如参阅EP 2 915 618 A1。
发明内容
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特别是在切割效果方面有所改进的有利的钳状切割工具。
根据第一发明构思,用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可行解决方案在于一种切割工具,在此切割工具中如下设置:在自由长度上,在第一闭合位置上沿横向于中心平面的方向在各切割刃之间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并且所述最大的开口宽度为所述切割刃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以上。
所述技术问题的可行解决方案也可为:每个切割刃在自由长度上仅具有数目为三至七的切割区域,使得每个切割刃的至少两个切割区域具有0.4毫米或以上的最大深度,并且此外,当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垂直投影至中心平面时,沿中心平面在各分隔部之间产生了对应于各切割区域的距离,其中,一切割区域的两个分隔部之间的距离相当于相邻的切割区域的两个分隔部之间的距离的0.7至1.3倍。
根据另一发明构思,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从朝旋转轴线方向后随于所述闭合区域的第一切割区域出发,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及第三切割区域,其最大的开口宽度总是大于每个之前的切割区域的最大的开口宽度,并且所述分别对置的切割区域相对于中心平面而言具有相同的部分长度。
解决方案特别是也可为:各切割区域配设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最大深度,并且在自由长度上具有绝对最大深度的切割区域对应于所述自由长度的一半或从自由长度的一半处出发朝向旋转轴线所邻接的区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其中,实践中根据常规的钳子来实施操作。构造有柄部区段,正如通常在剪刀中所设计的那样,各柄部区段优选地未配设手指开口。优选地,在此切割工具的闭合状态下,柄部区域在其自由端处也并不接触。进一步优选地,柄部区域大体上呈直线延伸地构造。
具有自身的曲线轮廓的切割区域优选具有连续的凹形的曲线轮廓。
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特别能够在对管件或优选缆线、特别是电线的切割中实现改善的切割效果。在限定切割口的切割颚朝切割口的闭合位置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到达的第一闭合区域内,首先形成一个全周闭合的切割开口,待切割的工件、例如缆线则嵌在所述切割开口中。在朝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投影中,(第一)闭合区域可表示各切割刃的某个程度的重叠位置或仅表示点状的重叠位置,特别是切割刃在该区域内是呈直线延伸的情况下。随着(第一)闭合区域的形成,产生了第一闭合位置。根据实施方式,可设有将凹形的切割区域彼此隔开的多个尖端状的分隔部。在各切割刃的切割运动的过程中,各分隔部可(视情况仅在个别情况下)对待切割工件产生首先是点状的切割负荷,而自所述点状负荷出发,在两侧的进一步切割闭合运动的过程中,切割过程愈发基本上沿待切割工件的周向通过分隔部继续进行。因此,可有利地首先在待切割工件的周边范围内或沿切割刃的延伸方向实施多个单个切割,其可在进一步闭合的过程中对待切割工件的整个横截面上的整体切割进行补充。分隔部可形成拱顶状或倒圆的尖端,但作为备选,也可形成例如具有直面的钝尖端区域。
切割刃的总长度不考虑仅在闭合区域中的重叠,因此优选涉及直至与转动点隔开距离的自由刀尖的整个切割刃区域。切割刃的自由端部通过在基础的径向延伸中从切割刃的靠近旋转轴线的端部(典型地通过与另一工具臂的交点确定)直至工作区域的在横截面中以切割刃方式锐利延伸的区域的端部给定。在此之前,这也在工具臂或钳口的径向方向上是工作区域的绝对端部。
在仅在(第一)闭合区域内处于重叠位置的切割刃位置上,横向于中心平面的最大的开口宽度的尺寸可相当于切割刃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以上,进一步优选地五分之二或以上,最高三分之二或以上。因此,也可改善切割效果。
自钳口观察,用来测量垂直于直线的最大深度的直线处于将两个相邻的切割区域彼此隔开的分隔部的第一接触点上,必要时与各分隔部相切。
在所提出的切割工具中,其所述深度可为0.4mm或以上,例如最大1mm或以上,进一步地例如为1.5mm或2mm。
切割区域的两个尖端状分隔部之间的垂直投影至中心平面的距离优选可相当于紧邻其切割区域的切割区域的相关距离的约70%至130%。因此,所述距离可进一步地相当于相邻的切割区域的距离大小的例如0.8或0.95倍,进一步地例如相当于1.15或1.2倍。此外,所述距离大小视情况也可与相邻的切割区域的距离大小相同。自闭合区域出发,朝旋转轴线的方向在第一切割区域后方构造有开口宽度逐渐增大的后续的切割区域,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最大开口宽度。因此,当切割工具闭合时,便能有利地将缆线或此类物品自开口的前区域越来越多地移入或压入中心区域。
在工具臂处于第一闭合位置的位置上,优选地也可设有或可区别出七个或以下、但至少三个凹形的切割区域。进一步优选地,例如可设有四个或五个切割区域。相应地,沿切割颚的切割刃可构造有四个或五个被尖端状分隔部所隔开的切割区域,其在朝向旋转轴线的俯视图中具有优选地呈凹形的切割刃尖端轮廓,其中,进一步优选地,其两个切割刃皆可如此设计。就此而言,可形成切割刃的相对于中心平面镜像对称的技术方案。
在设有例如三个、四个或五个切割区域的多个凹形的切割区域的技术方案中,根据一种可行技术方案,考虑到本发明的优选的预设,即切割刃的两个以上的凹形的切割区域具有不同的最大深度,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切割区域在其凹形设计及所产生的最大深度方面设计为相同或近似相同。
绝对最大深度的切割区域优选地布置在切割刃区域内,所述切割刃区域优选在第一闭合点中的切割刃的自由长度的靠近旋转轴线之一半处形成,或者在所述自由长度之一半的区域内形成,因此,有利地可形成切割刃的定向,在所述定向中,绝对最大深度的切割区域在切割过程中接近于末端,进一步优选地在最后进入与对置的切割刃的重叠位置。此外,基于此布置方案及构造方案,可对各如缆线的类的待切割工件产生影响,其中,待切割工件仅在切割过程中,优选在整个切割过程期间(至少在到达第一闭合位置后),在切割开口内往往会受到朝旋转轴线方向的负荷。因此,也可改善切割效果及/或实现有利、省力的操作。
前述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自身即发明本质所在,但也可任意相互组合,其中,一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与另一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或数个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此外,也可仅与其他独立权利要求中之一或多个的个别特征组合。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特征例如也可为:在自由长度范围内,在各切割刃处于仅在闭合区域内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的情况下,沿横向于其中心平面的方向在所述等切割刃之间,在中心平面上所截取的中间长度上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而且,所述最大的开口宽度为所述等切割刃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以上,和/或,每个切割刃在其自由长度范围内仅具有数目为三至七的切割区域,使得每个切割刃的至少两个切割区域具有0.4毫米或以上的最大深度,而且,进一步地,当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垂直投影至中心平面时,沿中心平面在各分隔部之间产生了对应于各切割区域的距离,其中,切割区域的两个分隔部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其相邻的切割区域的两个分隔部之间的距离的0.7至1.3倍,和/或,自朝旋转轴线方向后随于所述闭合区域的第一切割区域出发,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及第三切割区域,其最大的开口宽度总是大于之前每个切割区域中的最大的开口宽度,并且所述分别对置的切割区域相对于中心平面而言具有相同的部分长度,和/或,各切割区域配设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最大深度,以及,具有绝对最大深度的切割区域就其自由长度而言对应于所述自由长度之一半或自其一半处出发朝向旋转轴线所连接的区域。
下文将对本发明的更多特征进行说明,其中,也在附图描述中加以阐释,通常通过与权利要求1和/或其他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或者与其他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优选配合来进行说明。所述特征也可与权利要求和/或其他独立权利要求或其他请求项的个别特征配合,或者自身即发明本质所在。
在工具臂的仅在所述(第一)闭合区域内接触(就朝旋转轴线方向的观察角度而言)或处于重叠位置的前述位置上,在自由长度范围内观察,可沿横向于中心平面的方向在各切割刃之间,在中心平面上所截取的中间长度上形成其开口的最大的开口宽度,而所述开口也可被称为切割开口,其中,所述自由长度可为所述等切割刃的总长度的十分之九或以上,并且所述最大的开口宽度可为所述等切割刃的总长度的五分之二或以上。此外,沿中心平面观察,各切割刃的自由长度可相当于一切割刃的总长度的0.92至0.99倍。相应地,第一闭合位置可在切割刃的远离旋转轴线的端部附近形成。
切割刃彼此间的基本上横向于中心平面的最大的开口宽度,视情况优选在至少一个凹形的切割区域的区域内可为切割刃总长度的五分之二以上,最高五分之四以上。其中,在具有绝对最大深度的凹形的切割区域的区域内,形成有最大的开口宽度。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各切割刃以在其中心平面上所截取的距离而自旋转轴线起始,而所述距离则为所述等切割刃的总长度的五分之三或以下。此外,其距离可相当于各切割刃的总长度的约三分之一或以上,最高五分之三,根据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相当于总长度的约0.5倍。
此外,自仅在(第一)闭合位置上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出发,当此切割工具或其切割口相对于旋转轴线进一步闭合时,可首先自径向外部朝径向内部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径向外部的凹形的切割区域随后从其自由长度被剔除。随后,产生径向朝内而与第一闭合位置错开的新的第二或另一闭合位置,其中,所述的径向外部的凹形的切割区域在所述(中间)位置上优选完全地或替代地仅部分地转换为与另一切割刃的重叠位置,使得根据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各切割区域的区域内,在切割过程中首先产生的单独的部分切割开口呈闭合。
在径向外部的凹形的切割区域被剔除后,在切割口进一步闭合的过程中,优选地自径向内部朝径向外部进一步剔除出凹形的切割区域。
在切割工具或切割口闭合的情况下,优选地不存在任何的自由长度。在此,其两个个切割刃在其长度范围内处于完全重叠位置,从而优选地不再产生任何切割开口。在所描述的意义上,所有切割区域皆被剔除出来。不再存在任何的切割刃的自由长度。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凹形的切割区域由连续弯曲的切割区段所形成。优选地在基本上沿切割刃的总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地构造的两个分隔部之间延伸而用于形成凹形的切割区域的连续的曲线,还可通过在所述曲线的区段上保持不变的半径尺寸来实现。但替代地,在连续的曲线中,在其曲线的区段上可存在不同的半径,其中,在此所描述的曲线的弓形段优选相切地过渡至彼此。因此,其在过渡区上可具有同一切线。此种切割区域也可仅部分地弯曲地延伸,且例如局部地具有直线。
另一技术方案中,在此切割工具的闭合过程中,各工具臂被移入于一位置,在所述位置上,当在每个切割刃上的切割区域的分隔部通过假想直线自身彼此连接或者径向向内与中心平面相连时,切割刃在两侧构造有凹形的切割区域的情况下形成有基本上菱形的开口。但是,所述假想直线也仅用于使得在开口的实际轮廓方面所述的菱形开口易于理解。进一步优选地,可形成纵向延伸的菱形开口,其较长的菱形轴线沿中心平面,较短的菱形轴线则横向于中心平面。此外,菱形边可分别由多个将分隔部连接在一起的直线所组成,菱形边的直线视情况可互成一超过90度至小于180度的钝角,例如约165至175度。
就揭示而言,前述及下文述及的范围或取值范围或倍数范围也包含所有中间值,特别是采用相应的因次的1/10步距,即,视情况而定也可无因次。举例而言,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也包含0.43至0.6、0.33至0.5、0.43至0.5的公开,165至175度的公开也包含165.1至175度、165至174.9度、165.1至174.9度等的公开。此公开一方面可用来限定所提及范围的下限及/或上限,也可替代性或补充性地用来公开所给定范围的一或数个奇异值。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钳状切割工具的关于其切割口闭合位置的透视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切割工具的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处于切割口闭合位置上的切割工具的后视图;
图5为图2中的区域V但关于切割口打开位置的放大图;
图6为对应于图5但处于闭合中间位置而切割刃在第一闭合区域内处于重叠位置的视图;
图7为图6中的区域VII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关于切割口的闭合过程中的另一中间位置的后续图;
图9为图8中的区域IX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的关于另一闭合过程中间位置的后续图;
图11为图10中的区域XI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后续图;
图13为图12中的区域XI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结合图1至4对钳状的切割工具1进行阐释和描述,在此优选形式为缆线切刀,其具有优选地在由铰接销4(枢轴)所形成的区域内交叉的两个工具臂2和3。几何上的旋转轴线x也可优选居中地贯穿铰接销4。工具臂可沿枢转平面E相对于彼此枢转。切割刃优选在枢转平面E内可滑动地叠置。旋转轴线x优选垂直于枢转平面E。
每个工具臂2和3都在旋转轴线x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5或6,而在旋转轴线x的另一侧形成切割颚7或8。切割颚7和8至少在例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上以其切割刃10及11限定出切割口(钳口)9。
在所示实施例中,切割颚7和8以及构造在其上的切割刃10和11基本上构造相同。但下文中有关于切割刃10、11的构造的实施方案也可涉及具有设计不同的切割刃10及11的切割工具1。因此,下文还将详细描述的凹形的切割区域可仅构造在一切割刃上,而另一切割刃则呈直线或整体上弯曲地延伸,和/或可以不具有凹形的切割区域,或者,可具有较多或较少的凹形的切割区域,或者还可具有在几何形状或尺寸方面相对于一切割刃的凹形的切割区域有所变化的凹形的切割区域。
切割刃10、11最初具有总长度g,其沿起始于与对置的切割刃的近铰轴的交点P、结束于所述切割刃的远离铰轴的自由端的直线截取(参阅图5)。若在钳臂的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交点发生变化,则其变化与切割工具的打开位置相适应。在此,每个切割刃10和11在朝对置的切割刃11或10的方向上观察可以从与对置的切割刃的近铰轴的交点P开始约在总长度g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具有基本上呈凹形的镰刀状轮廓,而所述轮廓可在切割刃10或11的端部过渡至沿总长度g的方向相连的两个直线段12、13。
其中,优选地,就旋转轴线x而言布置在径向最外部的直线段13连续地延伸,而与所述最外部的直线段13径向内部相邻的另一直线段12则可与直线段13成优选地超过160度、例如170或175度的钝角,而在背离于直线段13的末端的区域内过渡至呈凹形弯曲的区段(另见图7中的放大图)。
在每个切割刃10、11的长度范围内观察,每个切割刃10、11优选地具有多个单独的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及18,所述切割区域整体基本上沿一假想的凹形线布置。切割区域14至18被朝内部指向切割口9的尖端状分隔部19、20、21及22所分开。相应地,特别是切割区域15、16及17分别在其两侧的端部被所述分隔部19至22限制。此外,二个直线段12及13之间的钝角过渡部也可由另一尖端状分隔部23提供。分隔部可由被同向地倒圆但其倒圆部的中心点或焦点区域不同的两个区域所提供。其尖端也可借助反向的弯曲而加以倒圆。
在图7中,分隔部19至23通过假想的直线G、G’、G”、G”’及G””连接。相应地,所述直线G至G””跨越相应的凹形的切割区域14至18。
在每个凹形的切割区域14至18中,垂直于各直线G至G””地形成最大深度t、t’、t”、t”’及t””,其中,根据视图,最大深度t对应于切割区域14及直线G,最大深度t’对应于切割区域15及直线G’,最大深度t”对应于切割区域16及直线G”,最大深度t”’对应于切割区域17及直线G”’,最大深度t””对应于切割区域18及直线G””。
切割区域14至18进一步优选地具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最大深度t至t””。其中,产生绝对最大深度,其在所示实施例中描述切割区域16的自直线G”出发的最大深度t”。此外,与具有绝对最大深度t”的切割区域16相邻的切割区域15及17的最大深度t’及t”’可选择至少近似相同的大小。最大深度t’及的值可相当于所述绝对最大深度t”的值的约0.45至0.55倍。其他的切割区域14及18具有小于切割区域15及17的最大深度t及t””。因此,最靠近于旋转轴线x的切割区域18可具有最大深度t””,其可相当于绝对最大深度的约0.4至0.5倍,而且,背离于旋转轴线x的凹形的切割区域14可具有最大深度t,其可相当于绝对最大深度t”的约0.3至0.4倍。在所描述实施例中相应地形成五个凹形的切割区域以及至少四个不同的最大深度。
凹形的切割区域15、16、17、18优选地可分别由一连续弯曲的切割区段所形成。所述弯曲的切割区段自一分隔部至下一分隔部的半径尺寸可始终保持不变。替代地,如图所示,半径不同的弯曲曲线可在此种切割区段的纵向延伸范围内无级地过渡至彼此。优选地,仅有与旋转轴线X相距最远的凹形切割区段14是由直接连接将切割区域14与相邻的切割区段15隔开的分隔部19的弯曲的切割区段、及连接弯曲的切割区段的直线段12所形成。
自打开位置、切割口打开位置或图5所示位置出发,切割刃在此切割工具闭合时首先在第一闭合区域S内进入重叠位置,参阅图6及7。
进一步如图7所示,在切割刃10及11的重叠位置上,当切割区域14、15、16、17或18垂直投影至中心平面M时,仅在闭合区域S内在将两个相邻的切割区域14、15、16、17或18隔开的分隔部19、20、21、22或23之间产生出距离a’、a”及a”’。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此种距离a’、a”或a”’可等于或约等于紧邻的切割区域14、15、16、17或18的距离a’、a”或a”’,替代地,可相当于紧邻的切割区域14、15、16、17或18的距离a’、a”或a”’的0.7至1.3倍。
在切割颚7和8朝图1至4所示闭合位置运动以例如切割嵌入切割口9的各如缆线的类的工件W时,在切割刃10及11的与旋转轴线x间隔开来的自由端的区域内,沿旋转轴线x的延伸方向观察,基于切割刃10及11的重叠位置,到达第一闭合区域S,而所述闭合位置优选为一闭合点(参阅图6及7)。随着到达第一闭合区域S,在此切割工具1的闭合过程中首次达到嵌有工件W的闭合的切割开口24。就此处的主要观察角度而言,将其闭合区域假设为一个点。但在实践中总是会产生一个(尽可能小的)面。
在工具臂2和3或切割颚7和8仅在第一闭合区域S内相接触或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中,切割刃10及11具有自由长度1,所述长度沿垂直地处于切割平面E上且穿过旋转轴线x及闭合区域S的中心平面M截取。中心平面M在闭合区域S内穿过所述点或居中地穿过所形成的面。此外,中心平面M视情况可在工具臂2和3或切割颚7及8的每个枢转位置上、就图5至13的视图所示的俯视图而言形成对称轴,而在所述视图中,枢转平面E被显示为平面,而中心平面M则显示为线,两个切割刃10及11的定义出切割开口24的可见轮廓可相对所述对称轴呈镜像。
在所述闭合位置上的自由长度1可相当于切割刃10或11的总长度g的0.9倍或以上,例如最高0.99倍或以上,而在所述闭合位置上到达第一闭合区域S。
在中心平面M上所截取的中间长度z上,优选地垂直于中心平面M而在图7所示的前述闭合位置上形成了最大的开口宽度b,其优选地可为切割刃10或11的总长度g的五分之二或以上。在所示实施例中,最大的开口宽度b优选在具有绝对最大深度t”的相对于中心平面M优选对称地对置的切割区域16内给出。其中,中间长度z以及前述的自由长度1自切割刃10及11或者切割刃10及11二者的切割区域18的靠近旋转轴线x的交点P出发,朝切割刃10及11的自由端方向或朝闭合区域S方向截取。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最大的开口宽度b在图7所示闭合位置上可相当于将切割区域14、15、16、17或18隔开的两个连接片19、20、21、22或23之间的距离a’、a”或a”’的约2至3倍。
正如就最大的开口宽度b而言所描述的那样,在图7的位置上也针对其他的切割区域14、15、17及18产生最大的开口宽度b’、b”、b”’及b””。在所述实施例中,自朝旋转轴线x方向后接于闭合区域S的第一切割区域14出发,形成第二切割区域15及第三切割区域16,其最大的开口宽度b’或b(其在具有最大的开口宽度b的切割区域16内重合)总是大于之前的切割区域14、15中每一者的最大的开口宽度b’或b”’。总是对置的切割区域14、15、16相对于中心平面M而言优选具有相同的切割区域长度,在图7中用距离a、a’、a”及a”’表示。
切割刃10及11在交点P中的开端就第一闭合位置而言沿中心平面M而与旋转轴线x有所间隔,其间隔距离a可相当于切割刃10或11的总长度的约五分之三或更小,例如相当于0.4至0.6倍。此外,自分隔部22出发并跨越切割区域18的直线G””对准处于中心平面M上的所述交点P。
根据另一优选技术方案,具有各自绝对最大深度t”的二个切割区域16就自由长度1而言布置在所述自由长度之一半处(图7中的一半尺寸h)或自其一半处出发朝旋转轴线x方向所连接的区域。特别是如图7所示,相应地,在整个中间长度z范围内沿中心平面M自交点P出发至最大的开口宽度b的区域的距离小于自由长度1的一半尺寸h。因此,根据所示实施例,中间长度z可相当于所述一半尺寸h的约0.5至0.9倍,进一步相当于约0.7至0.8倍,或者相当于自由长度1的约0.25至0.45倍,进一步相当于约0.35至0.4倍。
自供切割刃10及11仅在(第一)闭合区域S内接触或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出发,首先进行切割口9或限定切割口9的切割区域基本上(参照旋转轴线x)从径向外部朝径向内部的闭合。在此过程中,首先,从自由长度1中剔除出径向外部的切割区域14及15,其中,在图8及9的视图所示的中间位置上,在二个切割刃10及11的朝向彼此的分隔部19的区域内,在另一闭合区域内形成重叠位置。在切割颚7和8的所述闭合位置上,在二个切割刃10及11的切割区域15之间示出沿中心平面M的延伸方向在两侧受限的剩余开口25,而在通过直线G’、G”、G”’及G””以示出的中间位置上,切割区域15、16、17及18限定出整体基本上呈菱形的开口R,其具有沿中心平面M的菱形纵轴,其长度可相当于横向于所述纵轴的菱形横轴的长度的约1.8至2.2倍,进一步可相当于约2倍。如此实施例所示,菱形开口优选由多个弯曲的边缘区域、即切割边所组成。此外,如直线G’、G”、G”’及G””所示,进一步优选地,菱形也为非典型的,仅需在长边上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拐点即可。
图10及11示出在进一步闭合过程中图8及9的后续图。如图所示,切割口9首先在径向外部的切割区域15的区域内闭合,随后,在径向内部的切割区域18的区域内闭合。
此外,如图12及13所示,在切割口9进一步闭合的过程中,剩余的两个凹形的切割区域16及17就中心平面M而言,形成并排布置且彼此隔开的开口O,所述等开口可基于工具臂2和3的相应的位移,而被送入图4所示闭合最终位置,视情况基本上同时被送入重叠位置从而进入闭合状态,使得在图4所示闭合位置上不再存在任何自由长度l。
前述实施方案用于说明本申请案整体所包含的发明,所述发明至少通过以下特征组合分别独立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良方案,其中,这些特征组合中的两项、数项或其全部也可相互组合,即: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自由长度1范围内,在第一闭合位置上沿横向于中心平面M的方向在各切割刃10、11之间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b,以及,所述最大的开口宽度b为所述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三分之一或以上。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切割刃10、11在自由长度1范围内仅具有数目为三至七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使得每个切割刃10、11的至少两个切割区域14、15、16、17、18具有0.4毫米或以上的最大深度t、t’、t”、t”’及t””,以及,进一步地,在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19、20、21、22、23在中心平面M的垂直投影中,沿所述中心平面M在各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产生了对应于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距离a’、a”或a”’,其中,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两个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的距离a’、a”、a”’相当于其相邻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两个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的距离a’、a”、a”’的0.7至1.3倍。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自朝旋转轴线x方向后随于闭合区域S的第一切割区域14出发,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及第三切割区域15、16,其最大的开口宽度总是大于之前的各切割区域中每一者的最大的开口宽度,以及,所述分别对置的切割区域相对于中心平面M而言具有相同的部分长度。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各切割区域14、15、16、17、18配设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最大深度t、t’、t”、t”’及t””,以及,具有绝对最大深度t”的切割区域16就自由长度1而言对应于所述自由长度1的一半或自其一半处出发朝旋转轴线x所连接的区域。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各工作臂2、3的仅在闭合区域S内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上,自由长度1为各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十分之九或以上,而且,最大的开口宽度b为所述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五分之二或以上。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切割刃10、11以在中心平面M上所截取的距离a而自旋转轴线x起始,而所述距离则为所述等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五分之三或以下。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自仅在闭合区域S内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出发,当此切割工具1相对于旋转轴线x进一步闭合时,首先仅自径向外部朝径向内部地、两个径向外部的凹形的切割区域10、11跟随地从自由长度1剔除出来。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此切割工具1进一步闭合时,剩余的两个凹形的切割区域16、17被转入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保留两个相对于中心平面M并排布置且彼此隔开的开口O。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此切割工具1闭合的情况下不存在任何的自由长度1。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由一连续弯曲的切割区段所形成。
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此切割工具1的闭合过程中,各工具臂2、3被移入于一位置,在所述位置上,当在每个切割刃10、11上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分隔部19、20、21、22、23通过假想直线G’、G”、G”’及G””自身彼此连接或者径向向内与中心平面M相连时,切割刃10、11在两侧构造有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情况下形成有基本上菱形的开口R。
所有已公开特征(作为单项特征或特征组合)皆为发明本质所在。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相关的/所附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的副本)的公开内容在此也全部包括在内,也用于将这些文件的特征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中的目的。即使没有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特征,从属权利要求也以其特征表征现有技术的独立的创造性改进方案,特别是以便在这些权利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分案申请。在每个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发明可以附加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前述说明书中,尤其是用附图标记和/或在附图标记列表中给出的特征。本发明还涉及未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某些特征的设计形式,特别是如果它们对于各自的预期目的是可识别的,或者如果它们可以被其他技术上相同的手段所取代。
附图标记清单
1 切割工具
2 工具臂
3 工具臂
4 铰接销
5 柄部区段
6 柄部区段
7 切割颚
8 切割颚
9 钳口
10 切割刃
11 切割刃
12 直线段
13 直线段
14 切割区域
15 切割区域
16 切割区域
17 切割区域
18 切割区域
19 分隔部
20 分隔部
21 分隔部
22 分隔部
23 分隔部
24 切割开口
25 剩余开口
a 距离
a’ 距离
a” 距离
a”’ 距离
b 开口宽度
b’ 开口宽度
b” 开口宽度
b”’ 开口宽度
b”” 开口宽度
g 总长度
h 一半尺寸
1 自由长度
t 最大深度
t’ 最大深度
t” 最大深度
t”’ 最大深度
t”” 最大深度
x 旋转轴线
z 中间长度
E 枢转平面
G 直线
G’ 直线
G” 直线
G”’ 直线
G”” 直线
M 中心平面
O 开口
P 交点
R 菱形开口
S 闭合区域
W 工件

Claims (11)

1.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1),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X)沿一枢转平面(E)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2、3),其中,所述工具臂(2、3)在所述旋转轴线(x)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5、6)并在旋转轴线的另一侧形成钳口(9),其中,还将所述钳口(9)的工作面构造为切割刃(10、11),所述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1)的闭合位置运动时,自所述旋转轴线(x)观察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首先在闭合区域(S)内形成重叠位置,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在此位置上,多个对置地构造在工作面上且分别具有自身的曲线轮廓并形成开口区域的切割区域(10、11)沿径向向内地彼此邻接,并且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E)的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线(x)及所述闭合区域(S)延伸的中心平面(E),所述切割刃(10、11)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中自所述闭合区域(S)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x)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M)上截取的自由长度(l),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自由长度(l)上,在第一闭合位置上沿横向于中心平面(M)的方向在所述切割刃(10、11)之间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b),并且所述最大的开口宽度(b)为所述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三分之一或以上。
2.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1),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X)而沿一枢转平面(E)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2、3),其中,所述工具臂(2、3)在所述旋转轴线(x)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5、6)并在旋转轴线的另一侧形成钳口(9),其中,还将所述钳口(9)的工作面构造为切割刃(10、11),所述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1)的闭合位置运动时,自所述旋转轴线(x)观察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首先在闭合区域(S)内形成重叠位置,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E)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线(x)及所述闭合区域(S)延伸的中心平面(M),所述切割刃(10、11)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中自所述闭合区域(S)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x)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M)上截取的自由长度(l),其中,两个所述切割刃(10、11)在所述自由长度(l)上还具有彼此分开的多个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并且其中,切割区域(14、15、16、17、18)参照垂直于将切割区域闭合的假想直线(G、G’、G”、G”’、G””)的垂直线具有最大深度(t、t’、t”、t”’、t””),所述假想直线分别布置在将所观察的切割区域(14、15、16、17和18)与相邻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分开、且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19、20、21、22、23)上,或者该钳状切割工具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
每个切割刃(10、11)在自由长度(l)上仅具有数目为三至七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使得每个切割刃(10、11)的至少两个切割区域(14、15、16、17、18)具有0.4毫米或以上的最大深度(t、t’、t”、t”’及t””),并且进一步地,在呈尖端状收尾的分隔部(19、20、21、22、23)在中心平面(M)的垂直投影中,沿所述中心平面(M)在各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形成对应于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距离(a’、a”、a”’),其中,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两个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的距离(a’、a”、a”’)相当于相邻的切割区域914、15、16、17、18)的两个分隔部(19、20、21、22、23)之间的距离(a’、a”、a”’)的0.7至1.3倍。
3.一种钳状的切割工具(1),其具有两个可围绕旋转轴线(X)而沿一枢转平面(E)相对彼此枢转的工具臂(2、3),其中,所述工具臂(2、3)在所述旋转轴线(x)的一侧形成柄部区段并在旋转轴线的另一侧形成钳口(9),其中,还将所述钳口(9)的工作面构造为切割刃(10、11),所述切割刃在朝向切割工具(1)的闭合位置运动时,自所述旋转轴线(x)观察在剩余的开口区域的径向外侧首先在闭合区域(S)内形成重叠位置,达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上多个对置地构造在工作面上且分别具有自身曲线轮廓并形成开口区域的切割区域(10、11)径向向内地彼此邻接,参照垂直于所述枢转平面(E)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线(x)及所述闭合区域(S)以延伸的中心平面(M),所述切割刃(10、11)还在所述第一闭合位置上自所述闭合区域(S)出发朝所述旋转轴线(x)的方向具有在所述中心平面(M)上截取的自由长度(l),其中,沿横向于中心平面(M)的方向观察,针对两个对置的切割区域(S)分别形成最大的开口宽度(b),或者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自朝旋转轴线(x)方向后随于闭合区域(S)的第一切割区域(14)出发,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及第三切割区域(15、16),其最大的开口宽度总是大于之前的每个切割区域的最大的开口宽度,并且所述分别对置的切割区域参照中心平面(M)具有相同的部分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的特征或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各切割区域(14、15、16、17、18)配设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最大深度(t、t’、t”、t”’、t””),并且具有绝对最大深度(t”)的切割区域(16)就自由长度(l)而言对应于所述自由长度(l)的一半或自其一半处出发朝旋转轴线(x)所邻接的区域。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各工作臂(2、3)的仅在闭合区域(S)内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上,自由长度(l)为各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十分之九或以上,并且最大的开口宽度(b)为所述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五分之二或以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切割刃(10、11)以在中心平面(M)上所截取的距离(a)而自旋转轴线(x)起始,而所述距离则为所述等切割刃(10、11)的总长度(g)的五分之三或以下。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自仅在闭合区域(S)内处于重叠位置的位置出发,当所述切割工具(1)相对于旋转轴线(x)进一步闭合时,首先仅自径向外部朝径向内部地使两个径向外部的凹形的切割区域(10、11)随后被剔除出自由长度(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此切割工具(1)进一步闭合时,剩余的两个凹形的切割区域(16、17)被转换至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保留两个相对于中心平面(M)并排布置且彼此隔开的开口(O)。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工具(1)闭合的情况下不存在自由长度(l)。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由连续弯曲延伸的切割区段形成。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工具(1)的闭合过程中,各工具臂(2、3)被转换至一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上,当在每个切割刃(10、11)上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分隔部(19、20、21、22、23)通过假想直线(G’、G”、G”’、G””)自身彼此连接或者径向向内与中心平面(M)相连时,切割刃(10、11)在两侧构造有凹形的切割区域(14、15、16、17、18)的情况下形成基本上菱形的开口(R)。
CN202180013888.0A 2020-02-11 2021-02-08 钳状切割工具 Pending CN115088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03467.9 2020-02-11
DE102020103467.9A DE102020103467A1 (de) 2020-02-11 2020-02-11 Zangenartiges Schneidwerkzeug
PCT/EP2021/052933 WO2021160549A1 (de) 2020-02-11 2021-02-08 Zangenartiges schneidwerk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8151A true CN115088151A (zh) 2022-09-20

Family

ID=7467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3888.0A Pending CN115088151A (zh) 2020-02-11 2021-02-08 钳状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0558A1 (zh)
EP (1) EP4104263B1 (zh)
CN (1) CN115088151A (zh)
DE (1) DE102020103467A1 (zh)
PL (1) PL4104263T3 (zh)
TW (1) TW202200312A (zh)
WO (1) WO20211605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327814A (zh) 2021-11-08 2023-07-16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手工具及用於與手工具之握持區域鎖定連接的功能部件
WO2024033340A1 (de) * 2022-08-12 2024-02-15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Handbetätigbares schneidwerkzeug
DE102022129901A1 (de) 2022-08-12 2024-02-15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Handbetätigbares Schneidwerk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83649U (de) 1963-09-14 1963-11-28 Werkzeugindustrie G M B H Ges Kabelschere.
US4026018A (en) * 1976-05-10 1977-05-31 Benner-Nawman, Inc. Cutting tool for coaxial cable
DE8702959U1 (zh) 1987-02-26 1987-04-16 Klaus Friedrich Gmbh & Co, 5600 Wuppertal, De
DE19506457C2 (de) * 1995-02-24 2001-02-08 Rennsteig Werkzeuge Gmbh Kabelschneider, insbesondere Kabelschere
DE29703308U1 (de) 1997-02-15 1998-06-10 Nws Thueringen Produktion Kabelschere
DE102014102986A1 (de) 2014-03-06 2015-09-10 Orbis Will Gmbh + Co. Kg Zange oder Schere
JP5778826B1 (ja) * 2014-05-26 2015-09-16 株式会社東亜インターシステム 手動式ケーブルカッター
DE102018110105A1 (de) 2018-04-26 2019-10-31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Zan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04263A1 (de) 2022-12-21
TW202200312A (zh) 2022-01-01
PL4104263T3 (pl) 2024-06-03
EP4104263B1 (de) 2024-01-31
US20230100558A1 (en) 2023-03-30
DE102020103467A1 (de) 2021-08-12
WO2021160549A1 (de)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88151A (zh) 钳状切割工具
CN103561920B (zh) 钳子
TWI816782B (zh) 鉗子
CN102365152B (zh) 夹钳
EP0416854A1 (en) A cutting insert
US5033195A (en) Pliers jaws for cutt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and dimensions
JPS62176781A (ja) やつとこ状の手工具
CN104718039A (zh)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CN103492136A (zh) 剪刀
US4229881A (en) Pliers type cutting tool and the like
CN101695761A (zh) 用于软质金属材料加工的切削刀片
CN103842133A (zh) 钳子
EP1210215B1 (de) Zange
KR20230028790A (ko) 우회 냉각제 채널을 갖는 인덱서블 절단 블레이드
JP4489417B2 (ja) 荒削り用回転切削工具の製造方法
CA2332065C (en) Corner cutter
US3952619A (en) Tube assembly tool
JP2010506637A (ja) 顎整形外科および歯科技術のための作業用ペンチ
US20050150114A1 (en) Industrial scissors
CN112041123B (zh) 钳子
CN108602176B (zh) 具有两个钳腿的钳子
CN114952412B (zh) 刀具的设计方法及刀具的加工路径生成方法
CN215824394U (zh) 一种复合钳
EP0958899B1 (de) Zangenartiges Schneidwerkzeug zum Abschneiden von Rohren
EP4385649A2 (en) Bolt cut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