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3308A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 Google Patents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3308A
TW201943308A TW108111303A TW108111303A TW201943308A TW 201943308 A TW201943308 A TW 201943308A TW 108111303 A TW108111303 A TW 108111303A TW 108111303 A TW108111303 A TW 108111303A TW 201943308 A TW201943308 A TW 2019433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radio resource
information
uplink radio
uplin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2871B (zh
Inventor
汪海瀚
簡均哲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943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8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使用者裝置將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並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上行資訊。當對應的該等上行資訊存在時,使用者裝置判斷對應的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對於任二個存在重疊期間之對應的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使用者裝置根據該二個對應的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屬於同一群組、對應的該等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以及對應的該等上行資訊之優先順序,決定如何傳送該等上行資訊。。

Description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具體而言,當多個上行資訊對應之上行無線電資源在時域上重疊時,使用者裝置可根據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被劃分為同一群組、該等上行資源是否可合併傳送及該等上行資源之優先順序來決定如何傳送各上行資訊。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成長,無線通訊的各種應用已充斥於人們的生活中,且人們對於無線通訊的需求亦日益增加。為滿足各種生活上之應用,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目前普遍稱為5G行動通訊系統)提出了新服務型態,例如:低延遲高可靠性通訊(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於目前的5G行動通訊系統設計中,基地台會事先配置或因應下行資料訊號傳送而排程一些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PUCCH resource)以供使用者裝置傳送特定的上行控制資訊,例如: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及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資訊(Hybrid-ARQ acknowledgement)。然而,這些上行控制資訊皆是透過對應的PUCCH資源傳送且由於傳送能力的限制,使用者裝置無法同時在不同的PUCCH資源上傳送上行控制資訊。因此,當這些PUCCH資源於時域上有重疊且同時存在對應的上行控制資訊欲傳送時,使用者裝置必須判斷各上行控制資訊間之重要程度來做取捨,而僅傳送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在此情況下,基地台可能因為未接收到優先順序較低的上行控制資訊(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而重新傳送下行資料訊號,進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此外,在前述的服務型態中,URLLC服務型態有低延遲的傳輸需求,其需在短時間內成功傳送資料至基地台,因此與URLLC服務類型相關之上行控制資訊(例如:排程請求)相當重要,若被放棄傳送,將會使得基地台無法及時排程,進而造成傳輸延遲增加。然而,於目前的5G行動通訊系統設計中,若優先順序較低的上行控制資訊已經正在被傳送,即使當下有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例如: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欲傳送,使用者裝置也只能等待目前正在被傳送的上行控制資訊傳送完畢後,才能於下一個對應之PUCCH資源上傳送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故無法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有鑑於此,本領域亟需一種上行資訊傳送機制,以解決使用者裝置在傳送上行資訊過程中出現上行無線電資源重疊的情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上行資訊傳送機制,其可使使用者裝置在多個上行資訊所對應之上行無線電資源於時域上重疊的情況下, 將上行無線電資源區分為不同群組,並根據群組中資源重疊狀況以及上行資訊的優先順序,決定如何傳送各上行資訊。如此一來,本發明可在優先傳送優先順序較高之上行控制資訊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捨棄優先順序較低的上行控制資訊之傳送,並可確保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可被傳送,以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其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皆屬於該至少一群組中之一第一群組;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第一群組時,判斷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時,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其中之一上,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以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不可合併傳送時或非皆屬於該第一群組時,根據一優先順序決策,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上,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至少其中之一。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其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屬於一第一資訊類型之複數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之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當該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所對應之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根據該至少一群組,產生一群組資訊;以及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及該群組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其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判斷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存在一重疊期間;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為屬於該至少一群組中之一同一群組;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同一群組時,判斷對應至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及對應至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是否能合併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或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判斷是否透過該收發器於 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一上行訊號;判斷是否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二上行訊號;當僅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一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解調解碼該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當僅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二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解調解碼該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以及當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一上行訊號且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二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不屬於該同一群組,則解調解碼該第二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二上行資訊,其中於該重疊期間僅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存在該第二上行訊號。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1‧‧‧使用者裝置
11‧‧‧儲存器
13‧‧‧收發器
15‧‧‧處理器
2‧‧‧基地台
21‧‧‧儲存器
23‧‧‧收發器
25‧‧‧處理器
R1、R1-1、R1-2、R1-3、R1-4‧‧‧第一PUCCH資源
R2‧‧‧第二PUCCH資源
R3‧‧‧第三PUCCH資源
R4‧‧‧第四PUCCH資源
t1-t3‧‧‧觸發時間點
OP‧‧‧重疊期間
102‧‧‧第一上行訊號
104‧‧‧第二上行訊號
S1-S8‧‧‧時槽
第1A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無線電資源配置之示意圖;第1B-1K圖係描繪本發明於一時槽內資訊傳輸之不同實施情境;第2圖係描繪本發明於多時槽內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3A-3E圖係描繪本發明於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4A-4B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 第5A-5B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6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7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8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9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10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11圖係描繪本發明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12圖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1之示意圖;以及第13圖為本發明之基地台2之示意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如第1A-1K圖所示。第1A圖係描繪本發明之上行無線電資源配置之示意圖。基於圖式版面之限制,第1A-1K中僅繪示一時槽(slot)區間內的無線電資源配置情況。如同先前所述,基地台2會預先配置或因應下行資料訊號傳送而排程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供使用者裝置1傳送上行資訊。為簡化說明,在此,上行無線電資源係指實體上行控制通道資源(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PUCCH resource),以及 上行資訊係指上行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例如:一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一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Hybrid-ARQ acknowledgement)。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上行無線電資源亦可包含實體上行共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之上行非允諾(uplink grant free)資源,以及上行資訊亦可包含非允諾的上行資料。由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基於以下說明可瞭解,本發明之上行資訊傳送機制在上行無線電資源包含PUSCH上之上行非允諾資源的情況下如何運作,故在此不加以對其詳述。
基地台2所配置或排程的各PUCCH資源會對應至一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各邏輯通道對應至一種服務類型,且每個服務類型會對應至所需的資料量大小、傳輸可靠度及延遲要求。舉例而言,若一PUCCH資源所對應之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則當使用者裝置1傳送排程請求於此PUCCH資源上時,基地台2於此PUCCH資源上接收排程請求後,可得知所接收之排程請求係由哪個邏輯通道觸發,並根據邏輯通道對應之服務類型(即,URLLC服務)配置使用者裝置1所需之上行無線電資源(即,PUSCH上的無線電資源),以供使用者裝置1傳輸上行資料。
詳言之,邏輯通道所對應之服務類型可為URLLC服務、eMBB服務及mMTC服務其中之一(但不限於此)。相較於eMBB服務及mMTC服務,URLLC服務所要求之傳輸可靠度較高且傳輸延遲較低,因此當基地台2判斷目前接收到排程請求之PUCCH資源屬於URLLC服務時,基地台2可直接配置足夠的資源給使用者裝置1,以使使用者裝置1可完整且即 時傳送URLLC資料至基地台2。
於本發明中,基於各PUCCH資源會對應至一邏輯通道且各邏輯通道對應至一種服務類型,使用者裝置1於傳送上行控制資訊前,會先根據各PUCCH資源所對應之邏輯通道(即,PUCCH資源所用於夾帶之控制資訊所對應之邏輯通道),將基地台2所配置及排程之PUCCH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舉例而言,使用者裝置1將對應至第一邏輯通道的PUCCH資源劃分為同一群組,以及將對應第二邏輯通道的PUCCH資源劃分為同一群組,其中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基地台2所事先配置之PUCCH資源可用於傳送排程請求及通道狀態資訊,而所排程之PUCCH資源係供使用者裝置1基於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報確認資訊(acknowledgement),其可指示正確地被接收(ACK)或錯誤地被接收(NACK),如此一來,基地台2可得知是否需要重傳下行資料。
使用者裝置1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PUCCH資源中之一第一PUCCH資源R1上之一第一上行資訊UI1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PUCCH資源中之一第二PUCCH資源R2上之一第二上行資訊UI2。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更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OP。
當重疊期間OP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皆屬於至少一群組中之一第一群組,即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被劃分在同一群組內。當第一 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皆屬於第一群組時,使用者裝置1再進一步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可合併傳送。
若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時,則使用者裝置1於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其中之一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反之,若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不可合併傳送時或非皆屬於第一群組時,使用者裝置1則根據一優先順序決策,於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至少其中之一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至少其中之一。優先順序決策係基於一資訊類型、各該PUCCH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一資源週期及一資源重疊型態至少其中之一決定。
具體而言,使用者裝置1處理資訊的時間點可進一步分為於一媒體存取控制層(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MAC layer)及於一實體層(Physical layer;PHY layer)。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仍在媒體存取控制層時,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在時域上重疊且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同一群組,則將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送交至實體層進行處理。
於實體層處理時,使用者裝置1於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前會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可合併傳送,若可合併傳送,則根據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即,PUCCH format)決定於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1其中之一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舉例而言,如第1B圖所示,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係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 源R1上。再舉例而言,如第1C圖所示,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係合併傳送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
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在時域上重疊且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不同群組,則使用者裝置1僅將優先順序較高之上行資訊送交至實體層。舉例而言,若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較高之優先順序,則使用者裝置1即將第二上行資訊UI2送交於實體層處理,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於其對應之第二PUCCH資源R2上,如第1D圖所示。
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已送交至實體層處理,而第二上行資訊UI2仍在媒體存取控制層時,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且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在時域上重疊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已傳送中,不論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同一群組或不同群組,皆須更進一步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間之優先順序來決定是否將第二上行資訊UI2送交至實體層處理。
當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高於第一上行資訊UI1,使用者裝置1將第二上行資訊UI2自媒體存取控制層送交至實體層處理,並中斷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而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E圖及第1F圖所示。再者,當第二上行資訊UI2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完畢後,使用者裝置1可回復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如第1E圖所示。此外,若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低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則使用者裝置1不將第二上行資訊UI2自媒體存取控制層送交至實體層(即,捨棄第二上行資訊UI2),僅於第 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1G圖所示。
另一方面,當第一上行資訊UI1仍在實體層而尚未被傳送,而第二上行資訊UI2仍在媒體存取控制層,且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在時域上重疊時,若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同一群組時,則將第二上行資訊UI2送交至實體層處理。於實體層處理時,使用者裝置1會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可合併傳送。若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則其傳送係如第1B圖或第1C圖所示。若不可合併傳送,則其傳送係如第1D圖所示。
若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不同群組時,則使用者裝置1進一步地判斷若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間之優先順序。當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高於第一上行資訊UI1時,使用者裝置1將第二上行資訊UI2由媒體存取控制層送交至實體層,且僅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D圖所示。當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低於第一上行資訊UI1時,使用者裝置1不將第二上行資訊UI2由媒體存取控制層送交至實體層,且僅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1G圖所示。
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先後已由媒體存取控制層送交至實體層時,使用者裝置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重疊。若存在重疊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已傳送而第二上行資訊UI2尚未傳送,不論使用者裝置1在實體層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屬於同一群組,只要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高於 第一上行資訊UI1,則使用者裝置1中斷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並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E圖及第1F圖所示。若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低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則使用者裝置1捨棄第二上行資訊UI2,而僅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1G圖所示。
然而,若存在重疊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皆尚未傳送,在有充裕時間可於實體層處理的情況下(即,時間上可允許將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合併編碼的情況下),使用者裝置1會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屬於同一群組並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可合併傳送。若屬於同一群組且可合併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根據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決定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B圖所示。若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不同群組時,則使用者裝置1僅傳送優先順序較高之第二上行資訊UI2,而捨棄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1D圖所示。
於基地台2方面,基地台2亦會將其所配置及排程之PUCCH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並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OP。基地台2會持續監聽(monitor)這些PUCCH資源。基地台2根據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是否為同一群組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能合併傳送,以決定接收訊號的處理方式。當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同一群組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 資源R1時,若基地台2僅於第一PUCCH資源R1接收到一第一上行訊號102(如第1H所示),則假設有兩種可能情況:(1)第一上行訊號102同時夾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B圖所示之情況);(2)第一上行訊號102僅夾帶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1G圖所示之情況)。因此,基地台2需就上述兩個情況,分別嘗試解調解碼第一上行訊號102。
此外,當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同一群組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於第二PUCCH資源R2時,若基地台2僅於第二PUCCH資源R2接收到一第二上行訊號104(如第1I圖所示),則假設有兩種可能情況:(1)第二上行訊號104同時夾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C圖所示之情況);(2)第二上行訊號104僅夾帶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1D圖所示之情況)。因此,基地台2須就上述兩個情況,分別嘗試解調解碼第二上行訊號104。
另外,當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不屬於同一群組(即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無法合併傳送)且第二上行資訊UI2優先順序較高時(如第1E圖及第1F圖所示之情況),若於第一PUCCH資源R1接收到第一上行訊號102且於第二PUCCH資源R2接收到第二上行訊號104(如第1J圖及第1K圖所示),則基地台2解調解碼第二上行訊號104,以獲得第二上行資訊UI2。再者,在第1K圖所示之情況(即對應至第1E圖的情況),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可能是以低編碼率進行編碼,故基地台2亦可嘗試解調解碼第一上行訊號102,以獲得第一上行資訊UI1。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如第1B-1G圖及第2圖所示。第2圖係描繪本發明於多個時槽(slot)內資訊傳輸之實施情境。第二實施例為第一實施 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第一PUCCH資源R1出現於時槽S1至時槽S8,而第二PUCCH資源R2出現於時槽S2及時槽S6(即,出現周期為每4個時槽出現1次)。當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二PUCCH資源R2於時槽S2及時槽S6中存在重疊期間OP時,使用者裝置1將依第一實施例所述之判斷方式,決定如何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
舉例而言,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為排程請求,當使用者裝置1於時槽S2及時槽S6欲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時,若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且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無法合併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於時槽S2及時槽S6僅會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而不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換言之,使用者裝置1僅於時槽S1、S3-S5、S7-S8中之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
須說明者,優先順序係基於一資訊類型、各PUCCH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一資源週期及一資源重疊型態至少其中之一決定。資訊類型可包含排程請求、通道狀態資訊及HARQ確認資訊(但不限於此)。資訊類型的優先順序通常由基地台2依系統狀態所設定並可藉由上層信息(high layer signaling)告知使用者裝置1,例如:排程請求具有較高之優先順序,或者透過排程的PUCCH資源傳送的通道狀態資訊具有較高之優先順序。各PUCCH資源所對應之邏輯通道可對應至一服務類型,例如:URLLC服務、eMBB服務及mMTC服務(但不限於此)。通常對應至URLLC服務的邏輯通道具有較高之優先順序。資源週期係指PUCCH資源的出現週期,其可以時槽(slot)或符元(symbol)為單位。通常週期越短之PUCCH資源具 有較高之優先順序。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如第3A-3C圖所示。第三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如第3A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之使用者裝置1係因應第二上行資訊UI2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於觸發時間點後,第一PUCCH資源R1是否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PUCCH資源R2。當重疊期間存在且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PUCCH資源R2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
舉例而言,請參考第3A-3C圖,若第二上行資訊UI2係於觸發時間點t1或觸發時間點t2被觸發傳送,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重疊兩個第二PUCCH資源R2,因此第二上行資訊UI2之優先順序高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在觸發時間點t1時,由於使用者裝置1尚未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故若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無法合併傳送(例如: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1且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0),則使用者裝置1將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例如:HARQ確認資訊),僅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例如:排程請求),如第3A圖所示。在觸發時間點t2時,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目前正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故使用者裝置1需先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再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B圖所示。
如第3C圖所示,若第二上行資訊U2在觸發時間點t3被觸發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已無法於時間點t2與時間點t3間之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2,故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只重疊一個第二PUCCH資源R2,進而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具有高優先順 序。詳言之,若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只重疊一個第二PUCCH資源R2時,代表第一PUCCH資源R1之優先順序與第二PUCCH資源R2相同;然而,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先被觸發傳送,故使用者裝置1會將第一上行資訊UI1視為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如第4A-4B圖所示。第四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亦因應第二上行資訊UI2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於觸發時間點後,第一PUCCH資源R1是否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PUCCH資源R2,以決定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何者具有較高的優先順序。
舉例而言,如第4A圖所示,在觸發時間點t1時,由於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PUCCH資源R2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尚未被傳送,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若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例如: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1且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1),則使用者裝置1將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合併傳送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
此外,若第二上行資訊U2在觸發時間點t2被觸發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因已無法於時間點t1與時間點t3間之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故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在時域上只重疊一個第二PUCCH資源R2,進而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具有高優先順序,以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如第4B圖所示。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亦請參考第3A-3B、3D圖。於本實施例中, 使用者裝置1因應第二上行資訊UI2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第二PUCCH資源R2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
舉例而言,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第一上行資訊UI1為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為排程請求。在此情況下,由於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對應至不同邏輯通道,故屬於不同群組。因此,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無法被合併傳送,且由於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故更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
若第二上行資訊UI2係於觸發時間點t1被觸發傳送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尚未被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將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僅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A圖所示。在觸發時間點t2時,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目前正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故使用者裝置1需先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再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B圖所示。
若第二上行資訊U2在觸發時間點t3被觸發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已無法於時間點t2與時間點t3間之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2。在此情況下,使用者裝置1需先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再於觸發時間點t3後之第二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D圖所示。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亦請參考第3C、3E圖。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因應第二上行資訊UI2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第二PUCCH資源R2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第一優先順序的第一邏輯通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
舉例而言,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第一上行資訊UI1為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為排程請求。在此情況下,由於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對應至相同的邏輯通道,故屬於相同群組。在此假設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的優先順序高於週期性無線電資源,故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
若第二上行資訊UI2係於觸發時間點t1被觸發傳送且第一上行資訊UI1尚未被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是否可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例如:根據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來判斷)。當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可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時,使用者裝置1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合併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E圖所示。
當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不可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時,使用者裝置1僅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如第3C圖所示。此外,在觸發時間點t2及觸發時間點t3時,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目前正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故使用者裝置1保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而不在此時槽的第二 PUCCH資源R2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如第3C圖所示。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如第5A-5B圖所示。第七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當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更基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例如:前述之eMBB服務)及第二上行資訊UI2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例如:前述之URLLC服務),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高優先順序。簡言之,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係根據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二上行資訊UI2之服務類型決定優先順序。由於服務類型的不同,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不同群組,且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二上行資訊UI2無法合併傳送。因此,在此實施例中,第一PUCCH資源R1被排程以夾帶對應至較低優先順序之邏輯通道的上行資訊,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被排程以夾帶對應至較高優先順序之邏輯通道的上行資訊。
當第一上行資訊UI1目前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時,使用者裝置1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尚未被傳送時,使用者裝置1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即,捨棄第一上行資訊UI1不傳送),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
舉例而言,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二上行資訊UI2為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故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皆為被排程的PUCCH資源。在某些情況下,因基地台2的排程不當而造成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於時域上有重疊區間,例如: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4且自 第9個符元起占據6個符元,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0且自第13個符元起占據2個符元。因此,當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目前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時,使用者裝置1將中斷傳送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即,不於第13-14個符元上傳送HARQ確認資訊),並傳送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如第5A圖所示。如此一來,本發明可確保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可被傳送,以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此外,若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尚未被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並傳送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即使用者裝置1捨棄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如第5B圖所示。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如第6A-6B、7圖所示。第八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該等PUCCH資源之一第三PUCCH資源R3屬於第一群組,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屬於一第二群組。舉例而言,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3係用於傳送eMBB服務之上行控制資訊,故被分為同一群組,而第二PUCCH資源R2係用於傳送URLLC服務之上行控制資訊,故分為另一群組。換言之,第一PUCCH資源R1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第二PUCCH資源R2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以及第三PUCCH資源R3對應至具有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以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
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第三 PUCCH資源R3之一第三上行資訊UI3。當第一上行資訊UI1、第二上行資訊UI2及第三上行資訊UI3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進一步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第二PUCCH資源R2與第三PUCCH資源R3間在時域上是否彼此存在一三方重疊期間。
當三方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更基於第一群組屬於第一服務類型(例如:eMBB服務)以及第二群組屬於第二服務類型(例如:URLLC服務),判斷第二上行資訊UI2具有一高優先順序。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尚未被傳送時,使用者裝置1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如第6A圖所示。
當第二上行資訊UI2不存在且第一上行資訊UI1與第三上行資訊UI3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更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三PUCCH資源R3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另一重疊期間。當另一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是否可合併傳送。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可合併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如第6B圖所示。
舉例而言,在此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0且占據第13-14個符元;第二上行資訊UI2為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個符元起以週期為2個符元地出現;第三上行資訊UI3為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且第三PUCCH資訊R3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3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 地出現。當第三上行資訊UI3係於第11個符元的時間點被觸發傳送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上行資訊UI1(即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與第三上行資訊UI3(即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可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時,則將其合併傳送如第6B圖所示。
另一方面,當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不可合併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舉例而言,如第7圖所示,在此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1且占據第11-14個符元;第二上行資訊UI2為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個符元起以週期為2個符元地出現;第三上行資訊UI3為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且第三PUCCH資訊R3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3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地出現。當第三上行資訊UI3係於第11個符元的時間點被觸發傳送時,由於第一上行資訊UI1(即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已經正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傳送,故無法將第三上行資訊UI3(即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如第8-9圖所示。第九實施例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及第三PUCCH資源R3屬於第一群組,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及該等PUCCH資源之一第四PUCCH資源R4屬於一第二群組,且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例如:URLLC服務)以及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例如:eMBB服務)。換言之,第一PUCCH資源R1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 通道,第二PUCCH資源R2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第三PUCCH資源R3對應至具有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以及第四PUCCH資源R4對應至具有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二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以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
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更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第三PUCCH資源R3之第三上行資訊UI3,以及是否存在對應至第四PUCCH資源R4之第四上行資訊UI4。當第一上行資訊UI1、第二上行資訊UI2、第三上行資訊UI3以及第四上行資訊UI4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三PUCCH資源R3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一重疊期間,以及第二PUCCH資源R2與第四PUCCH資源R4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二重疊期間。
當重疊期間不存在且第一重疊期間與第二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I3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R2及第四上行資訊UI4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舉例而言,如第8圖所示,在此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0且占據第6-7個符元;第二上行資訊UI2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且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4且占據第11-14個符元;第三上行資訊UI3為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且第三PUCCH資訊R3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6個符元起以週期為7個符元地出現;第四上行資訊UI4為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第四PUCCH資源R4之格式為format 1且佔據7 個符元,並從第6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地出現。
當第三上行資訊UI3及第四上行資訊UI4係皆於第5個符元前的時間點被觸發傳送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UI3(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四上行資訊UI4(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須說明者,於實作上,排程請求可透過以1位元(bit)的方式表示(但不限於此)與HARQ確認資訊一起編碼後於傳送於HARQ確認資訊所對應之PUCCH資源上。基地台2自於HARQ確認資訊所對應之PUCCH資源上接收到訊號後係可假設其解碼後1位元代表排程請求,故可得知是否有排程請求。
再舉例而言,如第9圖所示,在此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4且占據第3-6個符元;第二上行資訊UI2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且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4且占據第7-14個符元;第三上行資訊UI3為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且第三PUCCH資訊R3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6個符元起以週期為7個符元地出現;第四上行資訊UI4為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第四PUCCH資源R4之格式為format 1且佔據4個符元,並從第9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地出現。
當第三上行資訊UI3及第四上行資訊UI4係皆於第2個符元前的時間點被觸發傳送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UI3(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於第 一PUCCH資源R1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四上行資訊UI4(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於第二PUCCH資源R2上。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如第10圖所示。第十實施例亦為第一實施例之延伸。不同於第九實施例,當第一上行資訊UI1、第二上行資訊UI2、第三上行資訊UI3以及第四上行資訊UI4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進一步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二PUCCH資源R2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三PUCCH資源R3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第一重疊期間,判斷第二PUCCH資源R2與第四PUCCH資源R4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第二重疊期間,以及判斷第一PUCCH資源R1與第四PUCCH資源R4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三重疊期間。
當重疊期間、第一重疊期間與第二重疊期間存在且第三重疊期間不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傳送第一上行資訊UI1及第三上行資訊U3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UI2及第四上行資訊UI4於第四PUCCH資源R4上。舉例而言,如第10圖所示,在此假設:第一上行資訊UI1為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第一PUCCH資源R1之格式為format 0且占據第6-7個符元;第二上行資訊UI2為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以及且第二PUCCH資源R2之格式為format 1且占據第5-14個符元;第三上行資訊UI3為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且第三PUCCH資訊R3之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6個符元起以週期為7個符元地出現;第四上行資訊UI4為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以及第四PUCCH資源R4之格式為format 1且佔據4個符元,並從第11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地出現。
因此,若第三上行資訊UI3及第四上行資訊UI4係皆於第5個符元前的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則使用者裝置1可將第一上行資訊UI1(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UI3(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合併傳送於第一PUCCH資源R1上,以及將第二上行資訊UI2(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第四上行資訊UI4(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合併傳送於第四PUCCH資源R4上。
須說明者,因應各PUCCH格式可攜帶資訊之限制,於本實施例係將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以1位元與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合併編碼後被傳送於HARQ確認資訊所對應之PUCCH資源上,以及將eMBB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與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合併編碼後被傳送於排程請求所對應之PUCCH資源上。
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如第11圖所示。不同於第一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1直接將對應至特定的資訊類型的該等PUCCH資源劃分群組,並根據各群組中該資源類型的上行控制資訊是否被觸發傳送,來產生群組資訊,並將群組資訊與其他上行控制資訊合併傳送。
具體而言,使用者裝置1將該等PUCCH資源中屬於一第一資訊類型(例如:排程請求)之複數第一PUCCH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並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第一PUCCH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之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及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PUCCH資源中之一第二PUCCH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
當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判斷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所對應之該等第一PUCCH資源至少其中之 一與該第二PUCCH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使用者裝置1根據至少一群組產生一群組資訊,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及群組資訊,於第二PUCCH資源上。
舉例而言,該等第一PUCCH資源所對應之該等第一上行資訊UI1皆為排程請求,且包含二種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及二種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該二種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分別對應至第一PUCCH資源R1-1(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個符元起以週期為2個符元地出現)及第一PUCCH資源R1-2(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6個符元起以週期為7個符元地出現)。該二種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分別對應至第一PUCCH資源R-3(格式為format 0,且佔據2個符元,並從第13個符元起以週期為1個時槽地出現)及第一PUCCH資源R1-4(格式為format 1,且佔據4個符元,並從第11個符元起以週期為2個時槽地出現)。第二上行資訊UI2為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且其對應至第二PUCCH資源R2(格式為format 2且佔據第13-14個符元)。
在此假設用於夾帶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之第二PUCCH資源R2具有第二優先順序,用於夾帶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之第一PUCCH資源R1-1具有第一優先順序,用於夾帶URLLC服務之排程請求之第一PUCCH資源R1-2具有第二優先順序,用於夾帶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之第一PUCCH資源R1-3具有第三優先順序,以及用於夾帶eMBB服務之排程請求之第一PUCCH資源R1-4具有第四優先順序。使用者裝置1依據該等第一PUCCH資源與第二PUCCH資源R2間之優先順序比較,將第一PUCCH資源R1-1劃分為第一群組(因其優先順序高於第二PUCCH資源R2),將第一 PUCCH資源R1-2劃分為第二群組(因其優先順序相同於第二PUCCH資源R2),以及將第一PUCCH資源R1-3、R1-4劃分為第三群組(因其優先順序皆低於第二PUCCH資源R2)。
隨後,根據是否存在對應至各群組之第一PUCCH資源的上行資訊,使用者裝置1以複數位元(例如:3位元)來表示,以產生群組資訊。舉例而言,當有對應至第一群組及第三群組之該等第一PUCCH資源的上行資訊存在,則使用者裝置1以3位元(例如:101)表示,第一位元代表第一群組,第二位元代表第二群組,以及第三位元代表第三群組。
當第一PUCCH資源與第二PUCCH資源間在時域上存在重疊期間時,使用者裝置1產生群組資訊(例如:101),並於第二PUCCH資源上傳送URLLC服務之HARQ確認資訊及群組資訊。
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如第12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1之示意圖。使用者裝置1包含一儲存器11、一收發器13以及一處理器15。處理器15電性連接至儲存器11及收發器13。如第一實施例所述,基地台2會配置及排程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給使用者裝置1使用。當處理器15判斷具有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時,會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於劃分群組後,處理器15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
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此外,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二 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皆屬於至少一群組中之一第一群組。
當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第一群組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時,處理器15透過收發器13,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其中之一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不可合併傳送時或非皆屬於第一群組時,處理器15根據一優先順序決策,透過收發器13,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上,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至少其中之一。
於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5係根據各上行無線電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
於其他實施例中,當重疊期間存在時且第一上行資訊已傳送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時,處理器15判斷第二上行資訊是否具有一高優先順序。當第二上行資訊具有高優先順序時,處理器15於重疊期間,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並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
於對應至第二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位於複數第一時槽中,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位於複數第二時槽中,該等第一時槽與該等第二時槽部分重疊。
於其他實施例中,優先順序係基於一資訊類型、各該上行無線電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一資源週期及一資源重疊型態至少其中之一決定。
於對應至第三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係因應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於觸發時間點後,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當重疊期間存在且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時,處理器15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此外,當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時域上只重疊一個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且第一上行資訊目前傳送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資訊具有高優先順序。
於對應至第四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係因應該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以判斷於該觸發時間點後,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以及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更執行下列操作:當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且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尚未傳送時,判斷第二上行資訊具有高優先順序,以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當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該時域上只重疊一個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且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該時域上早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時,判斷第一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以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對應至第五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係因應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更判斷第二上行資訊具有 高優先順序。
於對應至第六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係因應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更判斷第二上行資訊具有高優先順序。
於對應至第七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處於PUCCH上之一第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以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處於該PUCCH上之一第二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第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相較於第二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先被基地台2所排程。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更基於第一上行資訊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及第二上行資訊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第二上行資訊具有一高優先順序。當第一上行資訊目前傳送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時,處理器15中斷傳送第一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此外,當第一上行資訊尚未被傳送時,處理器15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較低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較高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且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4號格式(即,Format 4),以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且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即,Format 0)。
於對應至第八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第一群組,以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接著,處理器15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資訊。當第一上行資訊、第二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彼此存在一三方重疊期間。
當三方重疊期間存在,處理器15更執行下列操作:基於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第二上行資訊具有一高優先順序;以及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尚未被傳送時,終止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並傳送第二上行資訊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此外,當第二上行資訊不存在且第一上行資訊與第三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更執行下列操作: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另一重疊期間;當另一重疊期間存在時,判斷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可合併時,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當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不可合併時,傳送第一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以及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 的該第一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以及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
於對應至第九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第一群組,以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
接著,處理器15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資訊,以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資訊。當第一上行資訊、第二上行資訊、第三上行資訊以及第四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一重疊期間,以及判斷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二重疊期間。當重疊期間不存在且第一重疊期間與第二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及第四上行資訊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 第一邏輯通道,以及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二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以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一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及PUCCH第4號格式(Format 4)其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4號格式(Format 4),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以及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
於對應至第十實施例之一實施例中,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第一群組,以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
接著,處理器15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資訊,以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資訊。當第一上行資訊、第二上行資訊、第三上行資訊以及第四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重疊期間,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一重疊期間,判斷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二重疊期間,以及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三重疊期間。當重疊期間、第一重疊期間與第二重疊期間存在且第三重疊期間不存在時,傳送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三上行資訊,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傳送第二上行資訊及第四上行資訊,於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以及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二邏輯通道。第一邏輯通道對應至URLLC服務,以及第二邏輯通道對應至eMBB服務。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1號格式(Format 1),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0號格式(Format 0),以及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PUCCH第4號格式(Format 4)。
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亦請參考第12圖。本實施例係對應至第十一實施例。處理器15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屬於一第一資訊類型之複數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隨後,處理器15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上之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以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之一第二上行資訊。
當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處理器15判斷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所對應之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與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15根據該至少一群組,產生一群組資訊。接著,處理器15透過收發器13,傳送第二上行資訊及群組資訊,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於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一排程請求的資訊類型,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 認資訊的資訊類型。
本發明第十四實施例如第13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之基地台2之示意圖。基地台2包含一儲存器21、一收發器23以及一處理器25。處理器25電性連接至儲存器21及收發器23。
如第一實施例所述,基地台2會配置及排程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給使用者裝置1使用。處理器25會判斷具有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接著,處理器25判斷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例如:PUCCH資源R1)與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例如:PUCCH資源R2)間在一時域上存在一重疊期間,以及判斷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為屬於該至少一群組中之一同一群組。
當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同一群組時,處理器25判斷對應至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及對應至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是否能合併傳送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或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著,處理器25判斷是否透過收發器23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一上行訊號,以及是否透過收發器23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二上行訊號。當僅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一上行訊號時,若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處理器25解調解碼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第一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當僅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二上行訊號時,若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處理器25解調解碼該第一上行訊 號,以獲得第二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第一上行資訊及第二上行資訊。當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一上行訊號且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二上行訊號時,若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不屬於同一群組,則處理器25解調解碼第二上行訊號,以獲得第二上行資訊,其中於重疊期間僅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存在第二上行訊號。
於一實施例中,當於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一上行訊號且於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第二上行訊號時,若除了重疊期間外,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皆存在第一上行訊號,則處理器更解調解碼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第一上行資訊。除了上述操作外,基地台2之處理器25亦能執行在所有前述實施例中關於基地台2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此實施例如何基於所有前述實施例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使用者裝置在多個上行資訊所對應之上行無線電資源於時域上重疊的情況下,可將上行無線電資源區分為不同群組,並根據群組中資源重疊狀況以及上行資訊的優先順序,決定如何傳送各上行資訊。據此,本發明可在優先傳送優先順序較高之上行控制資訊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捨棄優先順序較低的上行控制資訊之傳送,並可確保優先順序較高的上行控制資訊可被傳送,以滿足URLLC服務的要求。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皆屬於該至少一群組中之一第一群組;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第一群組時,判斷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時,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其中之一上,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以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不可合併傳送時或非皆屬 於該第一群組時,根據一優先順序決策,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上,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至少其中之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根據各該上行無線電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該至少一群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已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時,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是否具有一高優先順序;以及當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時,於該重疊期間,中斷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並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位於複數第一時槽中,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位於複數第二時槽中,該等第一時槽與該等第二時槽部分重疊。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優先順序決策係基於一資訊類型、各該上行無線電資源所對應之一邏輯通道、一資源週期及一資源重疊型態至少其中之一決定。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因應該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於該觸發時間點後,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在該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以及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 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該時域上重疊兩個以上之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時,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以及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在該時域上只重疊一個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且該第一上行資訊目前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時,判斷該第一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因應該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以及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該處理器更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因應該第二上行資訊於一觸發時間點被觸發傳送,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週期性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判斷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且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以及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該處理器更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該高優先順序。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係處於一實體上行控制通道上之一第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係處於該實體上行控制通道上之一第二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該第一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相較於該第二排程上行無線電資源先被該基地台所排程,以及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 基於該第一上行資訊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一高優先順序;當該第一上行資訊目前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時,中斷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並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尚未被傳送時,終止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並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較低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較高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第一群組,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之一第三上行資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該第二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彼此存在一三方重疊期間;其中,當該三方重疊期間存在,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基於該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該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該第二上行資訊具有一高優先順序;以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尚未被傳送時,終止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並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於該第二上 行無線電資源上;其中,當該第二上行資訊不存在且該第一上行資訊與該第三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另一重疊期間;當另一重疊期間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是否可合併傳送;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可合併時,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當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不可合併時,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以及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第一群組,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其中該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該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資訊; 當該第一上行資訊、該第二上行資訊、該第三上行資訊以及該第四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該重疊期間,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一重疊期間,以及判斷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二重疊期間;當該重疊期間不存在且該第一重疊期間與該第二重疊期間存在時,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及該第四上行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以及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二邏輯通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執行下列操作: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第一群組,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一第二群組,其中該第一群組屬於一第一服務類型以及該第二群組屬於一第二服務類型;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一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三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一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四上行資訊; 當該第一上行資訊、該第二上行資訊、該第三上行資訊以及該第四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該重疊期間,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一重疊期間,判斷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二重疊期間,以及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該時域上是否存在一第三重疊期間;以及當該重疊期間、該第一重疊期間與該第二重疊期間存在且該第三重疊期間不存在時,傳送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三上行資訊,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以及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及該第四上行資訊,於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一優先順序的一第一邏輯通道,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一第二優先順序的一第二邏輯通道,該第三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具有該第一優先順序的該第一邏輯通道,以及該第四上行無線電資源具有該第二優先順序的該第二邏輯通道。
  17.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屬於一第一資訊類型之複數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 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上之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判斷是否存在對應至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之一第二上行資訊;當該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同時存在時,判斷該至少一第一上行資訊所對應之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至少其中之一與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是否存在一重疊期間;當該重疊期間存在時,根據該至少一群組,產生一群組資訊;以及透過該收發器,傳送該第二上行資訊及該群組資訊,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等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一排程請求的資訊類型,以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對應至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資訊的資訊類型。
  19. 一種用於一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包含:一儲存器;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並用以執行下列操作:判斷具有複數上行無線電資源,並將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劃分為至少一群組;判斷該等上行無線電資源中之一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與一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間在一時域上存在一重疊期間; 判斷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是否為屬於該至少一群組中之一同一群組;當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屬於該同一群組時,判斷對應至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一上行資訊及對應至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之一第二上行資訊是否能合併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或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判斷是否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一上行訊號;判斷是否透過該收發器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一第二上行訊號;當僅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一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解調解碼該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當僅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二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可合併傳送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則解調解碼該第二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或同時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及該第二上行資訊;以及當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一上行訊號且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二上行訊號時,若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及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不屬於該同一群組,則解調解碼該第二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二上行資訊,其中於該重疊期間僅該第二上行無線電 資源上存在該第二上行訊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基地台,其中當於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一上行訊號且於該第二上行無線電資源上接收到該第二上行訊號時,若除了該重疊期間外,該第一上行無線電資源上皆存在該第一上行訊號,則該處理器更解調解碼該第一上行訊號,以獲得該第一上行資訊。
TW108111303A 2018-04-03 2019-03-29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TWI702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1732P 2018-04-03 2018-04-03
US62/651,732 2018-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308A true TW201943308A (zh) 2019-11-01
TWI702871B TWI702871B (zh) 2020-08-21

Family

ID=6805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303A TWI702871B (zh) 2018-04-03 2019-03-29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6309B2 (zh)
CN (1) CN110351748B (zh)
TW (1) TWI702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8541B (zh) 2018-05-10 2024-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019682B2 (en) 2018-06-18 2021-05-25 Apple Inc. Methods to multiplex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multi-slot transmissions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JP7199184B2 (ja) * 2018-09-11 2023-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616607B2 (en) * 2020-12-04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y-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55424B1 (en) * 2006-05-12 2013-07-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erv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90176502A1 (en) * 2008-01-08 2009-07-09 Richard Lee-Chee Kuo Method of Receiving Signal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0925450B1 (ko) * 2008-03-03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의 충돌 해결 방법
CN101998497B (zh) * 2009-08-19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周期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8676253B2 (en) * 2011-05-24 2014-03-18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king frequencies
KR102043138B1 (ko) * 2013-04-19 2019-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셀 구조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간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JP6441373B2 (ja) * 2014-02-28 2018-12-1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低い遅延を有する上向き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6411475B (zh) * 2015-07-2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054159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重叠的检测和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078373A1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10966223B2 (en) * 2018-01-22 2021-03-30 Apple Inc. Handling overlapping of PUCCH and PUSCH for new radio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06921A1 (en) 2019-10-03
US10856309B2 (en) 2020-12-01
CN110351748A (zh) 2019-10-18
CN110351748B (zh) 2022-10-18
TWI702871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3839A1 (zh) 上行控制信息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JP6440827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US1125260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WI702871B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CN115001631B (zh) 新无线电车辆到一切(v2x)通信中的改进的组播和单播
CN108029120B (zh) 用于为低复杂度窄带终端指示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harq消息分配的资源的方法
WO2018059173A1 (zh) 免授权的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TW202008830A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JP2020506594A (ja) 上りリンク・チャネル電力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830177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和装置
TW201916726A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JP2023501201A (ja) サイドリンクリソースのリザーブ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113405A1 (zh) 一种跨载波调度方法、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7194016A1 (zh) 传输方法、设备和传输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820219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2022544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26216B (zh) 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JP2018514124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の管理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812164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0532920A (ja) データのフィードバック、送信、受信方法及び装置、受信機器、送信機器
JP748144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処理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23520688A (ja) サイドリンク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3285789B (zh) 辅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指示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CN117751539A (zh) 方法、通信装置和基础设施设备
WO2021226972A1 (zh) 边链路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