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8123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8123A
TW201938123A TW107147599A TW107147599A TW201938123A TW 201938123 A TW201938123 A TW 201938123A TW 107147599 A TW107147599 A TW 107147599A TW 107147599 A TW107147599 A TW 107147599A TW 201938123 A TW201938123 A TW 2019381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extendable
bent
temporary fix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英之
西谷和也
西村規世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1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4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adjus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0)係具有:前後方向(L)、與前後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W)、朝向穿用者的皮膚側之表面薄片(12)、朝向與穿用者的皮膚為相反側之背面薄片(20)、包含前後方向的中心之本體部(11)、設置在至少本體部之背面薄片的非皮膚面側之黏著部(50)、及以與本體部在厚度方向重疊的方式被折疊且可延伸到比本體部更外側之可延伸部(70)。可延伸部是至少包含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之間的區域,第1折曲部(FL1)是以使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第2折曲部(FL2)是以使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可延伸部和本體部,是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第2折曲部間的區域藉由暫時固定部(60)進行暫時固定。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是關於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用於防止相對於穿用物品發生偏移之黏著部。
生理用衛生棉、護墊、大人用失禁墊或吸尿墊般的吸收性物品,在使用時,是安裝在穿用者所穿用之穿用物品的內側。一般而言,安裝在穿用物品的內側之吸收性物品,係具有用於防止吸收性物品相對於穿用物品發生偏移之黏著部。該黏著部設置在與吸收性物品的皮膚面側(面對穿用者的皮膚之側)相反側之面。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以可往後方延伸的方式被折疊之可延伸部。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從皮膚面側觀察時成為山折狀之第1折曲部、及從皮膚面側觀察時成為谷折狀之第2折曲部。亦即,吸收性物品之比第1折曲部更後方的部分,是在第1折曲部朝非皮膚面側返折。此外,吸收性物品之比第2折曲部更後方的部分,是在第2折曲部進一步朝非皮膚面側返折。可延伸部相當於,在吸收性物品之展開狀態下、亦即可延伸部的延伸狀態下比第1折曲部更後方的區域。在此,可延伸部配置成,對於吸收性物品之比第1折曲部更前方的部分在非皮膚面側重疊。
吸收性物品成為能在兩種狀態下使用,其包含:可延伸部未延伸的狀態、亦即前後方向短的狀態,可延伸部延伸後的狀態、亦即前後方向長的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PCT國際公開第2016/032488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人想到,在將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安裝在穿用物品的狀態下,將穿用物品的可延伸部拉出。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因為在可延伸部之被折曲部分未設置暫時固定部,被折曲部分可能會自然地展開或浮起。因此,可延伸部的位置可能產生偏移,或造成可延伸部附著於背面薄片之黏著部。如此,難以將吸收性物品安裝在穿用物品。
因此,期望有一種具有容易安裝在穿用物品的可延伸部之吸收性物品。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後方向、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朝向穿用者的皮膚側之表面薄片、朝向與穿用者的皮膚為相反側之背面薄片、包含前述前後方向的中心之本體部、至少設置在前述本體部之前述背面薄片的非皮膚面側之黏著部、及以與前述本體部在厚度方向重疊的方式被折疊且可延伸到比前述本體部更外側之可延伸部。前述可延伸部是至少包含第1折曲部和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第1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第2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前述可延伸部和前述本體部,是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藉由暫時固定部進行暫時固定。
(1)實施形態的概要
根據本說明書及所附圖式的記載,至少可明白以下的事項。
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後方向、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朝向穿用者的皮膚側之表面薄片、朝向與穿用者的皮膚為相反側之背面薄片、包含前述前後方向的中心之本體部、至少設置在前述本體部之前述背面薄片的非皮膚面側之黏著部、及以與前述本體部在厚度方向重疊的方式被折疊且可延伸到比前述本體部更外側之可延伸部。前述可延伸部是至少包含第1折曲部和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第1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第2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前述可延伸部和前述本體部,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是藉由暫時固定部進行暫時固定。
依據本態樣,藉由暫時固定部,在可延伸部的非延伸狀態下,能抑制可延伸部從本體部浮起。因此,當使用者在使用前操作吸收性物品時,因可延伸部從本體部浮起或相對於本體部發生偏移而使可延伸部附著在本體部之黏著部的現象也能被抑制住。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具有容易安裝在穿用物品的可延伸部之吸收性物品。
依據一較佳態樣,吸收性物品係在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背面薄片之間具有吸收芯,前述暫時固定部設置在避開前述吸收芯的位置。
因為在避開吸收芯的位置進行暫時固定,能抑制當將暫時固定部解開時對吸收芯上的表面薄片造成損傷,而能抑制液體從吸收芯之滲漏。
此外,當暫時固定部是藉由熔接來形成的情況,進行暫時固定之兩薄片是一邊彼此朝厚度方向緊壓一邊熔接。因此,藉由將暫時固定部配置在避開厚度較厚之吸收芯的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時容易進行暫時固定。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可延伸部係包含: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間之第1部分、及在非延伸狀態下與前述第1部分在厚度方向重疊之第2部分,前述暫時固定部設置在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第1部分和前述第2部分重疊的區域。
藉此,能將可延伸部牢固地進行暫時固定。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可延伸部係包含: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間之第1部分、及在非延伸狀態下與前述第1部分在厚度方向重疊之第2部分,前述暫時固定部設置在: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第1部分重疊且前述第1部分和前述第2部分不重疊的區域。
藉此,因為用較弱的力就能使暫時固定部解開,使用者容易將可延伸部拉出。
依據一較佳態樣,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間之前述暫時固定部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非延伸狀態下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當中靠近前述可延伸部之延伸方向的上游側之折曲部的位置。
藉此,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拉出時,先使暫時固定部解開後,可延伸部才被拉出。藉此,拉出時的力可確實地施加於暫時固定部,因此使用者可將暫時固定部輕易地解開。
依據一較佳態樣,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間之前述暫時固定部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非延伸狀態下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當中靠近前述可延伸部之延伸方向的下游側之折曲部的位置。
藉此,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拉出時,在即將拉出到最大極限之前,暫時固定部會解開。因此,使用者可根據暫時固定部被解開的感覺而得知是否已將可延伸部拉出到最大極限。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可延伸部構成為可延伸到比前述本體部更前方或更後方。
使用者容易從腹側或後側將手伸入穿用物品中。因此,如果可延伸部能往前方或後方延伸,使用者在貼附了吸收性物品的狀態下之穿用物品的穿著中,易於將可延伸部延伸。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第2折曲部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之延伸狀態下比前述第1折曲部離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
依據本態樣,以使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之第2折曲部位於,比以使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之第1折曲部離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藉此,可延伸部在非延伸狀態下,成為被折疊在本體部之皮膚面側。因此,在將吸收性物品之本體黏著部貼附在內褲般的穿用物品之狀態下,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拉伸時,可延伸部不易與穿用物品發生摩擦。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地將可延伸部延伸。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表面薄片是由不織布所構成,前述暫時固定部,是將至少前述可延伸部的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本體部的前述表面薄片接合之接合部。
依據本態樣,當將不織布彼此的熔接部分離時,雖不織布表面的纖維有點剝落,但構成不織布的纖維仍保留,因此不易在不織布形成開孔。因此,在將暫時固定部解開時,能抑制在構成表面薄片之不織布形成不含纖維的開孔。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黏著部,從前述寬度方向觀察時是與至少前述本體部之前述暫時固定部的位置重疊。
藉此,在暫時固定部的附近之本體部,成為藉由本體黏著部牢固地固定在穿用物品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由使用者將可延伸部拉伸,易於對暫時固定部施力,而易於將本體部和可延伸部的暫時固定部解開。
依據一較佳態樣,前述第1折曲部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延伸狀態下比前述第2折曲部離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
依據本態樣,以使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之第1折曲部,是位於比以使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之第2折曲部離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藉此,可延伸部在非延伸狀態下,成為被折疊在本體部之非皮膚面側。
(2)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可為生理用衛生棉、護墊、大人用失禁墊或吸尿墊般之吸收性物品。在以下的實施形態,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是針對用後即棄的生理用衛生棉做說明。
又在以下圖式的記載中,對於同一或類似的部分是標記同一或類似的符號。但應留意,圖式僅為示意,各尺寸的比率等會有與現實不同的情況。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酌以下說明來判斷。此外,在圖式相互間,也可能包含彼此的尺寸關係、比率不同的部分。
圖1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2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3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4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後方向L、寬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前後方向L是從穿用者的前側(腹側)往後側(背側)延伸的方向、或從穿用者的後側往前側延伸的方向。寬度方向W是與前後方向L正交的方向。厚度方向T是從穿用者之皮膚面側往非皮膚面側延伸的方向,且是與前後方向L及寬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皮膚面側相當於使用時面向穿用者的皮膚之一側。非皮膚面側相當於使用時與皮膚面側相反的一側,亦即與穿用者的皮膚相反方向的一側。
吸收性物品10可具有:朝向穿用者的皮膚側之表面薄片12、及朝向與穿用者的皮膚為相反側之背面薄片20。表面薄片12可包含透液性薄片。表面薄片12可由例如透液性的不織布所構成。背面薄片20可包含不透液性薄片。背面薄片20可由例如不透液性的合成樹脂膜所構成。
吸收性物品10可在表面薄片12和背面薄片20之間含有吸收體30。吸收體30可具有:包含吸收液體的吸收材料之吸收芯、及包覆吸收芯之芯包覆體。吸收材料可為例如由紙漿、超吸水性聚合物、或其等的混合物所構成之吸收材料。芯包覆體可由例如薄紙、不織布所構成。
吸收性物品10可具有:本體部11、及能比本體部11更往外側延伸之可延伸部70。本體部11可包含:前述的表面薄片12、背面薄片20及吸收體30。在此,本體部11是由包含吸收性物品10之前後方向L的中心之區域所界定。
此外,本體部11可在吸收體30之寬度方向的外側具有側吸收體32。吸收體30及側吸收體32可朝前後方向L延伸。在此,側吸收體32可設置成與吸收體30分離。
至少在本體部11之背面薄片20的非皮膚面側設置本體黏著部50。本體黏著部50,當吸收性物品10使用時是貼附在例如內褲般的穿用物品。
可延伸部70可至少包含表面薄片12及背面薄片20。可延伸部70較佳為包含吸收體30。具體而言,吸收體30可設置在可延伸部70之至少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之間的區域。更佳為,吸收體30可設置在可延伸部70之第2折曲部FL2和延伸方向上的前端之間的區域。藉此,在可延伸部70被拉出的狀態下,在吸收性物品10內設有吸收體30的區域擴大。
可延伸部70較佳為,構成為可比本體部11更往前方或後方延伸。在本實施形態,可延伸部70被折疊在本體部11的皮膚面側。
作為具體的一例,在第1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10係具有:沿寬度方向W延伸之第1折曲部FL1、及沿寬度方向W延伸之第2折曲部FL2。第1折曲部FL1,是以使表面薄片12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10返折而構成。亦即,第1折曲部FL1相當於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谷折狀折疊之折曲部。
第2折曲部FL2,是以使背面薄片20相對向的方式將吸收性物品10返折而構成。亦即,第2折曲部FL2相當於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山折狀折疊之折曲部。
較佳為,沿著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之至少一方、較佳為雙方,使構成吸收體30的吸收芯之吸收材料不存在的區域、或吸收材料之基重低的區域延伸。藉此,使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之至少一方、較佳為兩方變得易於折疊。因此,能夠抑制可延伸部70在非延伸狀態下從本體部11浮起。
當沿著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使構成吸收體30的吸收芯之吸收材料的基重低之區域延伸的情況,連在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也能吸收經血。亦即,可兼顧在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的折疊容易度、吸收經血的區域之確保。
另一方面,當沿著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使構成吸收體30的吸收芯之吸收材料實質不存在的情況,在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難以形成折癖,使吸收性物品的可延伸部70容易沿著穿用者的皮膚彎曲而服貼於皮膚。亦即,可兼顧在第1折曲部FL1及/或第2折曲部FL2的折疊容易度、吸收性物品對皮膚的服貼性。
第2折曲部FL2較佳為位於,在可延伸部70的延伸狀態(參照圖3及圖4)下比第1折曲部FL1離吸收性物品10之前後方向L的中心更遠的位置。在本實施形態,第2折曲部FL2位於在可延伸部70的延伸狀態(參照圖3及圖4)下比第1折曲部FL1更後側的位置。依據本態樣,因為可延伸部70之後方端部朝向吸收性物品10的後方,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10安裝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且穿著了該穿用物品的狀態下,易於抓取可延伸部70。
可延伸部70係具有:位於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之第1部分72、及在非延伸狀態下位於比第1部分72更靠皮膚面側的位置之第2部分74。可延伸部70之第2部分74,是由在可延伸部70的展開狀態下比第2折曲部FL2離吸收性物品10之前後方向L的中心更遠的區域所界定。
在此,在穿用物品之穿著前將前後方向L較長之習知吸收性物品貼附於穿用物品的情況,在使用者穿著穿用物品的過程中,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特別是後側的端部,可能會相對於穿用物品之寬度方向的中心發生位置偏移。在本實施形態,能在不讓可延伸部70延伸的狀態下將吸收性物品10貼附於穿用物品。在此,吸收性物品10是藉由本體黏著部50貼附於穿用物品。而且,使用者是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穿著穿用物品。在此,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因為吸收性物品10的尺寸小,在使用者穿著穿用物品的過程中,可抑制吸收性物品10的一部分發生位置偏移。然後,使用者在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將手伸入穿用物品中,能抓取可延伸部70而讓可延伸部70延伸。
較佳為,可延伸部70構成為可往前方或後方延伸,可延伸部70之延伸方向的端部朝向吸收性物品10之前方或後方。更佳為,可延伸部70構成為可往後方延伸。藉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10安裝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的狀態下,易於抓取可延伸部70。特別是在使用者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使用者難以目視確認穿用物品。縱使在這樣的情況,藉由使可延伸部70的端部朝向吸收性物品10之前方或後方,讓使用者易於抓取可延伸部70。
更佳為,前後方向L上之可延伸部70之第2部分74的長度,是比前後方向L上之可延伸部70之第1部分72的長度更長。藉此,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是比第1部分72更往前方或後方突出。因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安裝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且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更容易抓取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
較佳為,與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在厚度方向重複之本體部11的寬度方向W之寬度,是比第1部分72在寬度方向W的寬度更長。藉此,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本體部11之寬度方向W的外側部成為從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往外側超出的狀態(參照圖1)。在此,在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使用者難以目視確認吸收性物品10的可延伸部70。因此,當用手觸摸吸收性物品10的外形來尋找可延伸部70的情況,使用者可根據可延伸部70、和從可延伸部70超出的本體部11之觸感差異,來找出可延伸部70。
此外較佳為,可延伸部70之第1部分72在寬度方向W的寬度,是比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在寬度方向W的寬度更長。藉此,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是比第2部分74更往寬度方向W的外側突出(參照圖1)。因此,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之背面薄片20,會在皮膚面側露出。藉此,在吸收性物品10安裝於穿用物品的狀態下,使用者憑觸感就能辨識第1部分72的背面薄片20。如此,使用者縱使在難以目視確認的狀態下,仍易於憑觸感來辨識可延伸部70。特別是當表面薄片12由不織布所構成且背面薄片20由合成樹脂膜所構成的情況,使用者可輕易地辨識觸感的差異。
較佳為,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當中,至少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比第1部分72更往前方或後方突出的部分,具有與本體部11不同的觸感。在圖2所示的例子,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比第1折曲部FL1更往後方突出的區域之非皮膚面側,可例如由不織布所構成。另一方面,本體部11的背面薄片20可由合成樹脂膜所構成。
在吸收性物品10安裝於穿用物品的狀態下,當使用者將兩腳伸入穿用物品的情況,使用者難以目視確認吸收性物品10。縱使在此狀態下,至少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比第1折曲部FL1更往前方或後方突出的部分具有與本體部11(本體部的背面薄片20)不同的觸感,因此使用者可憑觸感而輕易地辨識可延伸部70。
較佳為,本體黏著部50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於,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與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在厚度方向重疊的區域。在圖2所示的態樣,設置在與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在厚度方向重疊的區域之本體黏著部50,是隔著寬度方向W的中心而設置於兩側。藉此,本體部11之與可延伸部70在厚度方向重疊的區域,可牢固地貼附在穿用物品。因此,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70拉伸時,可保持本體部11牢固地固定於穿用物品的狀態而讓可延伸部70延出。
本體黏著部50較佳為不設置在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藉此,藉由本體黏著部50使可延伸部70以被折疊的狀態接合而造成可延伸部70難以被拉出的現象,可被抑制住。
此外,在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之非皮膚面側,視需要可設置第2黏著部56。第2黏著部56可設置於,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與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在厚度方向重疊的區域。藉此,在可延伸部70的延伸狀態下,能將可延伸部70牢固地貼附於穿用物品。在此情況,為了能將可延伸部70輕易地拉出,在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之非皮膚面側可實施脫模處理。又第2黏著部56也能適用於後述的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
圖5、圖6及圖7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中,將可延伸部70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延伸的樣子。在吸收性物品安裝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且穿用者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讓可延伸部70延伸。
可延伸部70在本體部11的皮膚面側被折疊的情況,在將吸收性物品10的本體黏著部50貼附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的狀態下,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70拉伸時,可延伸部70不易與穿用物品U發生摩擦(也參照圖5~7)。特別是短褲(shorts)般的穿用物品U,為了服貼於穿用者的皮膚而大多具有收縮性。這樣的穿用物品U會將吸收性物品的非皮膚面側緊壓。然而,在本實施形態,因為可延伸部70是在本體部11的皮膚面側被折疊,可延伸部70不易與穿用物品U發生摩擦。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地讓可延伸部70延伸。
此外較佳為,在可延伸部70的展開狀態下,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山折狀的第2折曲部FL2位於,比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呈谷折狀的第1折曲部FL1離前後方向L的中心更遠的位置。在此情況,在讓可延伸部70延伸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山折狀之第2折曲部FL2是以朝穿用者皮膚突出的方式產生變形(也參照圖5~圖7)。在此,當使用者將手伸入穿用物品中並抓住可延伸部70的情況,在穿用者的手的位置附近,在可延伸部70附近的位置和穿用者的臀部間會產生起因於手插入之間隙。而且,在讓可延伸部70延伸時,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隨著使用者的手往背側抬高而往背側移動。亦即,從穿用物品U朝向穿用者的皮膚突出之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持續存在於使用者之手的位置附近。因此,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容易存在於起因於手插入之間隙的位置,而難以被穿用物品U和皮膚夾住。因此,使用者特別容易讓可延伸部70延伸。
此外,如圖1~圖4所示般,吸收性物品10較佳為具有:將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暫時固定之暫時固定部60。更佳為,暫時固定部60是設置在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亦即更佳為,可延伸部70和本體部11,是在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藉由暫時固定部60進行暫時固定。
在本說明書中,「暫時固定」是指,如日本特開2012-235809等所例示般,在製造搬運時等不致剝離而在使用時用人的手可剝離的程度之接合。暫時固定之接合,是強度低於吸收性物品的斷裂強度之接合,是表示在吸收性物品10從包裝狀態拆封時不致剝離的接合。暫時固定的接合強度較佳為低於7N/25mm。
暫時固定部60,可藉由壓花處理或超音波處理所進行之加壓或/及加熱來形成。例如,在壓花處理的情況,用銷(pin)將應形成暫時固定部60的部分朝向厚度方向加壓或/及加熱,藉此形成暫時固定部60。亦即,利用加壓或/及加熱後的凸面(boss)讓熱塑性合成樹脂熔融,將熔融後的樹脂熔接,藉此形成暫時固定部60。當作為熱塑性樹脂是包含例如聚丙烯的情況,可將壓花輥的溫度設定為約100~150℃,將線壓設定為約5~150kgf/mm等而進行壓花處理,藉此形成暫時固定部60。又加熱溫度較佳為,所使用的熱塑性樹脂之熔點以上。在超音波處理的情況,是在振盪器和砧部(anvil)之間夾持製品,利用超音波將樹脂熔接,藉此形成暫時固定部60。又在將作為暫時固定部60之熔融的部分解開時,被暫時固定部60暫時固定(接合)的部分有可能發生破損,因此較佳為將表面薄片彼此暫時固定。
此外,當用黏著材進行暫時固定的情況,若皮膚和黏著材發生摩擦有發生問題皮膚等的疑慮,因此較佳為使非皮膚面側彼此接合。又在用黏著材進行暫時固定時較佳為,有別於防止偏移用的黏著材,作為暫時固定部60用的黏著材是選擇具有難以再黏著的物性者或/及低黏性者。暫時固定部60,可為例如熱熔型黏著劑般的黏著劑。
藉由暫時固定部60,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能抑制可延伸部70從本體部11往皮膚側浮起。因此,在吸收性物品10之本體黏著部50貼附於內褲般的穿用物品之狀態下將穿用物品往上拉時,使用者能維持可延伸部70的形狀而穿著穿用物品。藉此,在穿用時因可延伸部70擦過皮膚所造成的異樣感可被抑制住。
再者,當使用者在使用前操作吸收性物品10時,因可延伸部70從本體部11浮起、或相對於本體部11發生偏移而造成可延伸部70附著在本體部11之本體黏著部50的現象,可被抑制住。
在本實施形態,暫時固定部60設置在: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和可延伸部70的第2部分74重疊的區域。藉此,能將可延伸部70牢固地進行暫時固定,而避免可延伸部70從本體部11浮起。
較佳為,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之暫時固定部60是位於,靠近在非延伸狀態下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當中之可延伸部70的延伸方向之上游側的折曲部的位置。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較佳為,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之暫時固定部60位於靠近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參照圖1~圖4)。藉此,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70拉出時,先使暫時固定部60解開後,可延伸部70才被拉出。因此,拉出時之力可確實地施加於暫時固定部60,使用者可將暫時固定部60輕易地解開。
暫時固定部60較佳為設置在避開吸收體30之吸收芯的位置62。當在避開吸收體30之吸收芯的位置進行暫時固定的情況,可抑制將暫時固定部60解開時對吸收芯上的表面薄片12造成損傷。藉此,可抑制液體從吸收了液體之吸收體30滲漏。
此外,當暫時固定部60是藉由熱熔接或超音波熔接來形成的情況,藉由將暫時固定部60配置在避開厚度較大的吸收芯之位置,在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時易於進行暫時固定。
本體黏著部50較佳為,從寬度方向W觀察時係與至少本體部11之暫時固定部60的位置重疊。更佳為,本體黏著部50和位於本體黏著部50之寬度方向W的外側之黏著部54可設置成,在寬度方向上將暫時固定部60夾在中間。藉此,在暫時固定部60的附近之本體部11,成為藉由本體黏著部50牢固地固定在穿用物品的狀態。在此狀態下由使用者將可延伸部70拉伸,易於對暫時固定部60施力,極易於將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之暫時固定部解開。
本體黏著部50,可設置在暫時固定部60之寬度方向W的內側。
當表面薄片12是由不織布所構成的情況,暫時固定部60較佳為由接合部所構成,該接合部是至少將可延伸部70之表面薄片12和本體部11之表面薄片12接合。在將不織布彼此的接合部分離時,雖不織布表面的纖維有點剝落,但不易造成不織布的破損。因此,可抑制在將暫時固定部60解開時所造成之表面薄片12的破損。
(3)第2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做說明。圖8、圖9及圖10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將可延伸部延伸的樣子。在此,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0大致相同。但在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在可延伸部70的展開狀態下,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山折狀之第2折曲部FL2,是比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谷折狀之第1折曲部FL1更靠近前後方向L的中心。亦即,可延伸部70是在本體部11的非皮膚面側被折疊(參照圖8)。
在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當讓可延伸部70延伸時,可延伸部70的第1折曲部FL1會與穿用物品U發生摩擦。此外,在第2實施形態,在讓可延伸部70延伸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呈山折狀之第2折曲部FL2是以朝穿用者皮膚突出的方式產生變形(參照圖8~圖10)。在此,在讓可延伸部70延伸時,縱使使用者的手往背側抬高,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也不會往背側移動。亦即,從穿用物品U朝向穿用者的皮膚突出之第2折曲部FL2的位置,相對地從使用者之手的位置離開。縱使在此情況,使用者仍能在穿著了穿用物品的狀態下讓可延伸部70延伸。
(4)第3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做說明。圖11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12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13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圖14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在圖11~圖14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要件是賦予相同的符號。又在以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要件,會有將其說明省略的情況。
在第3實施形態,吸收性物品具有:比吸收體30更往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之翼片16、及在翼片16的後方且比吸收體30更往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之臀片18。翼片16,是在使用時被朝穿用物品的非皮膚面側返折。
在第3實施形態中,可延伸部70包含: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第1部分72、及在非延伸狀態下比第1部分72更靠皮膚面側之第2部分74。暫時固定部60設置在: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重疊且第1部分72和第2部分74不重疊的區域。藉此,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因為用較弱的力使暫時固定部60解開,使用者易於將可延伸部70用較弱的力拉出。
此外,當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之暫時固定部60設置在: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重疊且第1部分72和第2部分74不重疊的區域的情況,可延伸部70之第2部分74,會發生從可延伸部70之第1部分72自然浮起的情況。因此更佳為,在可延伸部70之第2部分74的非皮膚面側設置第2黏著部56。更詳細的說,在可延伸部70的非延伸狀態下,第2黏著部56設置在與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區域在厚度方向重疊的區域。藉此,本體部11和可延伸部70之第1部分72是藉由暫時固定部60固定住,可延伸部70的第1部分72和第2部分74是藉由第2黏著部56固定住。
在本實施形態較佳為,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的暫時固定部60位於,靠近在非延伸狀態下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當中之可延伸部70的延伸方向下游側的折曲部之位置。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第1折曲部FL1和第2折曲部FL2間之暫時固定部60,是位於靠近第1折曲部FL1的位置。藉此,當使用者將可延伸部70拉出時,在即將拉出到最大極限之前,暫時固定部60會解開。因此,使用者可根據暫時固定部60被解開的感覺而得知是否已將可延伸部70拉出到最大極限。
以上,是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來針對本發明作詳細地說明,但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實施形態。本發明,在不脫離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所界定之本發明的趣旨及範圍內,能以修正及變更態樣的形式實施。因此,本說明書的記載,其目的僅在於例示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作任何的限制。
例如,在第1~第3實施形態中,暫時固定部60是隔著寬度方向W上的中心而設置在兩側。取而代之的,暫時固定部60亦可設置在寬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在此情況,暫時固定部60可設置於,在厚度方向上與吸收芯重疊的區域。在此情況,例如暫時固定部60可形成為僅將本體部11和第1部分72接合,亦可配置成將本體部11和第1部分72和第2部分74接合。
日本特許出願第2017-254990號(2017年12月28日申請)之全體內容是以參照的方式併入本說明書。

[產業利用性]
依據上述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在安裝於穿用物品的狀態下易於將可延伸部拉出。
10‧‧‧吸收性物品
11‧‧‧本體部
12‧‧‧表面薄片
20‧‧‧背面薄片
30‧‧‧吸收體
32‧‧‧側吸收體
60‧‧‧暫時固定部
62‧‧‧避開吸收體之吸收芯的位置
70‧‧‧可延伸部
FL1‧‧‧第1折曲部
FL2‧‧‧第2折曲部
L‧‧‧前後方向
W‧‧‧寬度方向
圖1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2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3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4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從非延伸狀態往延伸狀態轉移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11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12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非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13係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圖14係從非皮膚面側觀察時之第3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之延伸狀態的俯視圖。

Claims (11)

  1.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具有: 前後方向、 與前述前後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 朝向穿用者的皮膚側之表面薄片、 朝向與穿用者的皮膚為相反側之背面薄片、 包含前述前後方向的中心之本體部、 至少設置在前述本體部之前述背面薄片的非皮膚面側之黏著部、及 以與前述本體部在厚度方向重疊的方式被折疊且可延伸到比前述本體部更外側之可延伸部, 前述可延伸部是至少包含第1折曲部和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前述第1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表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前述第2折曲部是以使前述背面薄片相對向的方式將前述吸收性物品返折而構成, 前述可延伸部和前述本體部,是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的區域藉由暫時固定部進行暫時固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背面薄片之間具有吸收芯, 前述暫時固定部設置在避開前述吸收芯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可延伸部係包含: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之第1部分、及在非延伸狀態下與前述第1部分在厚度方向重疊之第2部分, 前述暫時固定部,係設置在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第1部分和前述第2部分重疊的區域。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可延伸部係包含:在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之第1部分、及在非延伸狀態下與前述第1部分在厚度方向重疊之第2部分, 前述暫時固定部,係設置在前述本體部和前述第1部分重疊且前述第1部分和前述第2部分不重疊的區域。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之前述暫時固定部,係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非延伸狀態下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當中靠近前述可延伸部之延伸方向的上游側之折曲部的位置。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之間之前述暫時固定部,係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非延伸狀態下前述第1折曲部和前述第2折曲部當中靠近前述可延伸部之延伸方向的下游側之折曲部的位置。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可延伸部構成為,可延伸到比前述本體部更前方或更後方。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第2折曲部係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延伸狀態下比前述第1折曲部離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表面薄片係由不織布所構成, 前述暫時固定部,係將至少前述可延伸部的前述表面薄片和前述本體部的前述表面薄片接合之接合部。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黏著部,從前述寬度方向觀察時係與至少前述本體部之前述暫時固定部的位置重疊。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吸收性物品,其中, 前述第1折曲部係位於:在前述可延伸部的延伸狀態下比前述第2折曲部離前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心更遠的位置。
TW107147599A 2017-12-28 2018-12-28 吸收性物品 TW2019381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4990 2017-12-28
JP2017254990A JP6866285B2 (ja) 2017-12-28 2017-12-28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8/047770 WO2019131731A1 (ja) 2017-12-28 2018-12-26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8/047770 2018-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8123A true TW201938123A (zh) 2019-10-01

Family

ID=67063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599A TW201938123A (zh) 2017-12-28 2018-12-2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66285B2 (zh)
TW (1) TW201938123A (zh)
WO (1) WO20191317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088B2 (ja) * 2018-01-16 2022-03-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タイプ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0721U (zh) * 1981-04-01 1982-10-08
JP4849923B2 (ja) * 2005-04-01 2012-01-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構造
JP5260928B2 (ja) * 2007-09-26 2013-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150281B2 (ja) * 2008-01-28 2013-02-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BRPI0822612A2 (pt) * 2008-04-24 2018-07-17 Sca Hygiene Prod Ab artigo absorvente
MX2017001627A (es) * 2014-08-28 2017-04-27 Kimberly Clark Co Articulo absorbente extensi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66285B2 (ja) 2021-04-28
JP2019118578A (ja) 2019-07-22
WO2019131731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927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452910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397405B (zh) Absorbent items
KR102208903B1 (ko) 풀온 착용 물품
JP5498028B2 (ja) 使い捨ての体液吸収性着用物品
JP2017108889A (ja) 吸収性物品
TWI292710B (zh)
JPWO2018078886A1 (ja) 吸収性物品
JP5572002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978349B1 (ja) 吸収性物品
KR101236668B1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TW201938123A (zh) 吸收性物品
JP577359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146783B1 (ja) 吸収性物品
JPH0611724U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9131995A1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498460B1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흡수성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WO2019131182A1 (ja) 吸収性物品
JP5978350B1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526849B (zh) 吸收性物品
JP7138084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6157968A1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2095833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23208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9843240B (zh) 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