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5458A -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 Google Patents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5458A
TW201935458A TW107105657A TW107105657A TW201935458A TW 201935458 A TW201935458 A TW 201935458A TW 107105657 A TW107105657 A TW 107105657A TW 107105657 A TW107105657 A TW 107105657A TW 201935458 A TW201935458 A TW 2019354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distance
wireless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relationship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7692B (zh
Inventor
宋貫綸
Original Assignee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5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769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7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76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5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458A/zh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種螢幕拼接方法包括:設置一第一無線收發器於一主螢幕的一第一垂直側邊;設置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於該至少一次螢幕的一第二垂直側邊;將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並排並將其顯示幕朝向相同方向;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相同的功率發射訊號;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估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距離;依據該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間的一排列關係;以及依據該排列關係顯示一影像訊號。

Description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本案涉及一種電子系統及一種方法。具體而言,本案涉及一種螢幕系統及螢幕拼接方法。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螢幕已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
在一些應用中(如電視牆),須以人工方式依預設順序排列多個螢幕、或設定螢幕間的相對位置,才能使此些螢幕正確顯示。然而,如此的做法費時費力並造成使用者不便。因此,一種解決方法當被提出。
本案的一實施態樣涉及一種螢幕拼接方法。根據本案一實施例,螢幕拼接方法適用於一主螢幕與至少一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均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螢幕拼接方法包括:設置一第一 無線收發器於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設置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於該至少一次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將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並排並將其顯示幕朝向相同方向,其中,由該主螢幕的中心指向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相同於由該至少一次螢幕的中心指向該次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相同的功率發射訊號;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估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距離;依據該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間的一排列關係;以及依據該排列關係顯示一影像訊號。
本案的另一實施態樣涉及一種電子裝置。根據本案一實施例, 本案的另一實施態樣涉及一種螢幕系統。根據本案一實施例,該螢幕系統包括一主螢幕、至少一次螢幕以及一控制器。該主螢幕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其中一第一無線收發器設置位於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該至少一次螢幕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其中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設置於該至少一次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其中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並排且顯示幕朝向相同方向,且由該主螢幕的中心指向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相同於由該至少一次螢幕的中心指向該次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相同的功率發射 訊號。該控制器用以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估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距離,依據該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間的一排列關係,以及控制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依據該排列關係顯示一影像訊號。
透過應用上述一實施例,主螢幕及次螢幕即可依據排列關係進行相應顯示。如此一來,即可降低使用者的不便。
10‧‧‧螢幕系統
20‧‧‧主螢幕
22、32、32a、32b、32c‧‧‧無線收發器
30、30a、30b、30c‧‧‧次螢幕
100‧‧‧控制器
SD1‧‧‧第一垂直側邊
SD2‧‧‧第二垂直側邊
B1-B3‧‧‧步驟
SB1、SB2‧‧‧排列關係
R1-R7‧‧‧步驟
SR1-SR6‧‧‧排列關係
G1-G4‧‧‧步驟
SG1、SG2‧‧‧排列關係
200‧‧‧方法
S1-S7‧‧‧步驟
第1圖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螢幕系統的示意圖;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12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 第13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第14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螢幕拼接方法的示意圖;及第15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螢幕拼接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敘述清楚說明本揭示內容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示內容之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示內容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與範圍。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耦接』,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而『耦接』還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僅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係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組合。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 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用語『大致』、『約』等,一般係用以指涉與所述數值或範圍相近的任何數值或範圍,此數值或範圍會根據涉及的不同技藝而有所變化,且其解釋範圍符合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對其所為的最廣解釋範圍,以涵蓋所有的變形或相似結構。一些實施例中,此類用語所修飾的些微變化或誤差之範圍為20%,在部份較佳實施例中為10%,在部份更佳實施例中為5%。另外,本文中所述及的數值皆意指近似數值,在未作另外說明的情況下,其隱涵『大致』、『約』的詞意。
第1圖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螢幕系統10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螢幕系統10包括主螢幕20、至少一次螢幕30、及控制器100。
在本實施例中,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皆具第一垂直側邊SD1與不同側的第二垂直側邊SD2。具體而言,當第一垂直側邊SD1為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左側邊時,第二垂直側邊SD2為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右側邊。又當第一垂直側邊SD1為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右側邊時,第二垂直側邊SD2為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左側邊。換言之,由主螢幕20的中心指向主螢幕20的第一垂直側邊SD1的方向大致相同於由次螢幕30的中心指向次螢幕30的第一垂直側邊SD1的方向(如第1圖所示的,由右至左),且由主螢幕20的中心指向主螢幕20的第二垂直側邊SD2的方向大致相 同於由次螢幕30的中心指向次螢幕30的第二垂直側邊SD2的方向(如第1圖所示的,由左至右)。
在本實施例中,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是並排並將其顯示幕朝向大致相同方向。亦即,對同一使用者而言,可大致上同時正視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顯示幕。
在本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器22設置位於主螢幕20的第一垂直側邊SD1,且無線收發器32設置位於每一個次螢幕30的第二垂直側邊SD2。亦即,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分別設置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不同垂直側邊SD1。在本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可分別以大致相同的功率發射無線訊號,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設置於主螢幕20上、次螢幕30上、或獨立於主螢幕20上與次螢幕30的外部設置。在不同實施例中,控制器100亦可分散地設置於不同裝置上,例如,控制器100的一部份可設置於主螢幕20上,控制器100的另一部份可設置於次螢幕30上,其餘部份可設置於中控台(未繪示)上。亦即,控制器100的一部份可以是主螢幕20、及/或次螢幕30上具有運算功能的元件。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與主螢幕20及/或次螢幕30進行有線或無線通訊。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例如可用一或多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一或多微處理器、一或多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及/或一或多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運算元件實 現,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分別接收來自彼此的無線訊號。控制器100可取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接收到的上述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並據以估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根據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控制器100可判斷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如此一來,控制器100即可根據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控制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顯示影像訊號。
藉由如此設置,即可降低使用者手動設定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或手動排列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位置的不便。
以下將提供不同實施例,具體說明本案細節,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參照第2-4圖。在本實施例中,次螢幕30的數量為1。在步驟B1中,可開啟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並使其以大致相同的功率發射無線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指令、或來自其它裝置的指令開啟,但不以此為限。
在步驟B2中,控制器100透過無線收發器22、32中其中之一,接收來自無線收發器22、32中的另一者的無線訊號,並取得此一無線訊號的訊號強度。並且,控制器100根據此一訊號強度,估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
在步驟B3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是否小於預設距離門檻。若是,則控制器100可判斷次螢幕30是鄰近主螢幕20的第一垂直側邊SD1(排列關係SB1)(參照第3圖)。若否,則控制器100可判斷次螢幕30是鄰近主螢幕20的第二垂直側邊SD2(排列關係SB2)(參照第4圖)。在一實施例中,預設距離門檻可隨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在一實施例中,預設距離門檻可相應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水平長度進行設置。
藉此,控制器100即可根據上述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控制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顯示影像訊號。
參照第5-11圖。在本實施例中,次螢幕30的數量為2,亦即前述至少一次螢幕30包括次螢幕30a(具有無線收發器32a設置其上)、次螢幕30b(具有無線收發器32b設置其上)。
在步驟R1中,可開啟無線收發器22、32a、32b,並使其以大致相同的功率發射無線訊號。在一實施例中,無線收發器22、32a、32b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指令、或來自其它裝置的指令開啟,但不以此為限。
在步驟R2中,控制器100透過無線收發器22,接收來自無線收發器32a、32b的無線訊號,並取得此些無線訊號的訊號強度。另外,控制器100透過無線收發器32a接收來自無線收發器32b的無線訊號,並取得此一無線訊號的訊號強度。控制器100根據此些訊號強度,估算無線收發 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a、32b間的距離。應注意到,在不同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透過無線收發器22、32a、32b中的不同者收取到的訊號強度,估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a、32b間的距離,故本案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
在步驟R3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a間的距離(又稱第二距離)是否小於第一預設距離門檻。若是,則進行步驟R4;若否,則進行步驟R5。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預設距離門檻可隨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預設距離門檻可相應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水平長度進行設置;相同的實施方式,控制器100也可選擇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b間的距離,其效果相等。
在步驟R4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32a與無線收發器32b間的距離(又稱第一距離)是否大於第二預設距離門檻。若是,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次螢幕30a、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b(排列關係SR1)(參照第6圖)。若否,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次螢幕30b、次螢幕30a與主螢幕20(排列關係SR2)(參照第7圖)。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預設距離門檻可隨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在一實施例中,預設距離門檻可相應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水平長度進行設置。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預設距離門檻大於第一預設距離門檻。
在步驟R5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a間的距離(即第二距離)是否大於第二預設距 離門檻。若是,則進行步驟R6;若否,則進行步驟R7。
在步驟R6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b間的距離(又稱第三距離)是否小於第一預設距離門檻。若是,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次螢幕30a、次螢幕30b與主螢幕20(排列關係SR3)(參照第8圖)。若否,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主螢幕20、次螢幕30b與次螢幕30a(排列關係SR4)(參照第9圖)。
在步驟R7中,控制器100判斷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b(即第三距離)間的距離是否大於第二預設距離門檻。若是,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主螢幕20、次螢幕30a與次螢幕30b(排列關係SR5)(參照第10圖)。若否,則控制器100可判斷由左至右的排列關係依序為次螢幕30b、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排列關係SR6)(參照第11圖)。
藉此,控制器100即可根據上述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間的排列關係,控制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顯示影像訊號。
應注意到,在不同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距離與第一、第二預設距離門檻的比較的方式可隨實際需要有所調整,本案不以上述操作為限。
參照第12-14圖,在本實施例中,次螢幕30的數量為3,亦即前述至少一次螢幕30包括次螢幕30a(具有無線收發器32a設置其上)、次螢幕30b(具有無線收發器32b 設置其上)、與次螢幕30c(具有無線收發器32c設置其上)。應注意到,雖然在第13-14圖中,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之間的排列關係以第10圖中的排列關係SR5為例進行說明,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先透過前述實施例中所示方法,判斷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之間的排列關係。而後,控制器100可透過以下步驟G1-G4判斷次螢幕30c與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之間的相對位置。
在步驟G1中,控制器100依據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之間的排列關係,關閉排列在最左側與最右側螢幕之間的螢幕的無線收發器。例如,在排列關係SR5下,可關閉次螢幕30a的無線收發器32a;在排列關係SR1下,可關閉主螢幕20的無線收發器22。
在步驟G2中,可開啟無線收發器32c,使其以大致相同於無線收發器22、32a、32b中開啟的兩個無線收發器的功率發射無線訊號。
在步驟G3中,控制器100分別透過無線收發器22、32a、32b中開啟的該兩個無線收發器,接收來自無線收發器32c的無線訊號,並分別取得相應此一無線訊號的兩筆訊號強度。
在步驟G4中,控制器100比較此兩筆訊號強度,當左側螢幕之無線收發器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大於右側螢幕之無線收發器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時,控制器100判斷次螢幕30c位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 30a、30b的左側(參照第13圖)(排列關係SG1)。當左側螢幕之無線收發器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小於右側螢幕之無線收發器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時,控制器100判斷次螢幕30c位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的右側(參照第14圖)(排列關係SG2)。
藉此,控制器100即可根據上述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控制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顯示影像訊號。
此外,藉由類似的方法,在更多次螢幕加入螢幕系統10時,控制器100仍可判斷此些螢幕的排列關係。
以下將搭配第15圖中的螢幕拼接方法以提供本案更具體細節,然本案不以下述實施例為限。
應注意到,此一螢幕拼接方法可應用於相同或相似於第1圖中所示結構之螢幕系統。而為使敘述簡單,以下將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以第1圖中的螢幕系統10為例進行對螢幕拼接方法的敘述,然本發明不以此應用為限。
另外,應瞭解到,在本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螢幕拼接方法的操作,除特別敘明其順序者外,均可依實際需要調整其前後順序,甚至可同時或部分同時執行。
再者,在不同實施例中,此些操作亦可適應性地增加、置換、及/或省略。
參照第1、15圖,螢幕拼接方法200包括以下操作。
在步驟S1中,設置無線收發器22於主螢幕20 的第一垂直側邊SD1。
在步驟S2中,設置無線收發器32於次螢幕30的第二垂直側邊SD2。
在步驟S3中,將主螢幕20與次螢幕並排並將其顯示幕朝向大致相同方向。
在步驟S4中,無線收發器22、32以大致相同的功率發射訊號。
在步驟S5中,控制器100取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的訊號強度,並估算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
在步驟S6中,控制器100依據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判斷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用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與一預設距離門檻進行比較,以判斷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關於此一操作的細節可參照上述相應於第2圖的段落,在此不贅述。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用無線收發器22與無線收發器32間的距離與第一預設距離門檻及第二預設距離門檻進行比較,以判斷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可選擇次螢幕30中的一者(如前述次螢幕30a)作為第一次螢幕,並選擇次螢幕30中的另一者(如前述次螢幕30b)作為第二次螢幕,藉以確定前述第一距離、第二距離、及第三距離。關於此一操作的細節可參照上述相應於第5圖的段落,在此不贅述。
在步驟S7中,控制器100依據上述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控制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顯示影像訊號。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00是依據上述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決定要提供至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的影像資料,以令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依據上述排列關係各別顯示對應的畫面。
應注意到,上述方法中的操作的細節可皆可參照上述段落,在此不贅述。
藉由上述的操作,即可降低使用者手動設定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或手動排列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位置的不便。
另一方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確定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間的排列關係後,若次螢幕30的數量在2個以上,螢幕拼接方法200可更包括以下步驟T1-T4,以在螢幕系統10中加入新的次螢幕。
以下搭配第13、14圖為例說明步驟T1-T4,然本案不以此為限。
在步驟T1中,可提供次螢幕30c選擇性的置放於主螢幕20、次螢幕30a與次螢幕30b任意排列組合的一側,並將次螢幕30c的顯示幕朝向與主螢幕20的顯示幕大致相同方向。
在步驟T2中,可設置無線收發器32c於次螢幕30c的第二垂直側邊SD2。關於此一操作的細節可參照上述段落,在此不贅述。
在步驟T3中,可依據主螢幕20、次螢幕30a、與次螢幕30b間的排列關係,關閉排列在主螢幕20、次螢幕30a、與次螢幕30b中的最左側與最右側螢幕之間的螢幕的無線收發器(在本例中為次螢幕30a的無線收發器32a)。在一實施例中,此一無線收發器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使用者指令、或來自其它裝置的指令關閉,但不以此為限。
在步驟T4中,控制器100藉由前述排列在最左側與最右側螢幕之間的螢幕的無線收發器分別取得次螢幕30c的無線收發器32c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並將訊號強度較強的那一端判斷為次螢幕30c的排列位置。例如,參照第13圖,當最左側螢幕(主螢幕20)之無線收發器22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大於最右側螢幕(次螢幕30b)之無線收發器32b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時,控制器100判斷次螢幕30c位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的左側。參照第14圖,當最右側螢幕(次螢幕30b)之無線收發器32b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大於最左側螢幕(主螢幕20)之無線收發器22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之訊號強度時,控制器100判斷次螢幕30c位於主螢幕20與次螢幕30a、30b的右側。
藉此,在螢幕系統10中加入新的次螢幕時,控制器100仍可判斷此一新的次螢幕的排列位置。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 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螢幕拼接方法,適用於一主螢幕與至少一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均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該方法包括:設置一第一無線收發器於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設置一第二無線收發器於每一個該至少一次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將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並排並將其顯示幕朝向相同方向,其中,由該主螢幕的中心指向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相同於由該至少一次螢幕的中心指向該次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相同的功率發射訊號;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估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距離;依據該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間的一排列關係;以及依據該排列關係顯示一影像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只有一個次螢幕的情況下,該方法包括:用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一第一距離與一預設距離門檻進行比較,當該第一距離小於該預設距 離門檻時,該次螢幕鄰近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當該第一距離大於該預設距離門檻時,該次螢幕鄰近該主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有兩個該次螢幕,且該兩個次螢幕分別為一第一次螢幕與一第二次螢幕的情況下,該判斷方法更包括:根據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取得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之間的一第一距離;根據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訊號強度,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第一次螢幕的該第二無線收發器的一第二距離以及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第二次螢幕的該第二無線收發器的一第三距離;以及根據所取得的該第一距離、該第二距離與該第三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兩個次螢幕間的該排列關係。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更包括:選擇該第一次螢幕;以及在判斷該第二距離小於一第一距離門檻的情況下,使該第一距離與一第二距離門檻進行比較,當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一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第二次螢幕,當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二次螢幕、該第一次螢幕與該主螢幕。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判斷方法,更包括:選擇該第一次螢幕;以及在判斷該第二距離不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的情況下使該第二距離與該第二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使該第三距離與該第一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一次螢幕、該第二次螢幕與該主螢幕,當該第三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主螢幕、該第二次螢幕與該第一次螢幕,當該第二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使該第三距離與該第一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二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第一次螢幕,當該第三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主螢幕、該第一次螢幕與該第二次螢幕。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判斷方法更包括:提供一第三次螢幕選擇性的置放於該主螢幕、該第一次螢幕與該第二次螢幕任意排列組合的一側,並將其顯示幕朝向與該主螢幕的顯示幕相同方向;設置該第二無線收發器於該第三次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依據該主螢幕與該兩個次螢幕間的該排列關係,關閉排列在兩個螢幕中間螢幕的無線收發器; 藉由該排列關係兩端的無線收發器分別取得第三次螢幕上的該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將訊號強的那一端判斷為該第三次螢幕的排列位置。
  7. 一種螢幕系統,包括:一主螢幕,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其中一第一無線收發器設置位於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至少一次螢幕,具有一第一垂直側邊與不同側的一第二垂直側邊,其中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設置於該至少一次螢幕的該第二垂直側邊,其中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並排且顯示幕朝向相同方向,且由該主螢幕的中心指向該主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相同於由該至少一次螢幕的中心指向該次螢幕的該第一垂直側邊的方向,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以相同的功率發射訊號;以及一控制器,用以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號強度並估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至少一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距離,依據該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間的一排列關係,以及控制該主螢幕與該至少一次螢幕依據該排列關係顯示一影像訊號。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螢幕系統,其中在有兩個該次螢幕,且該兩個次螢幕分別為一第一次螢幕與一第二次螢幕的情況下,該控制器更用以根據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的訊 號強度,取得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之間的一第一距離,根據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兩個第二無線收發器間的訊號強度,取得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第一次螢幕的該第二無線收發器的一第二距離以及該第一無線收發器與該第二次螢幕的該第二無線收發器的一第三距離,以及根據所取得的該第一距離、該第二距離與該第三距離,判斷該主螢幕與該兩個次螢幕間的該排列關係。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螢幕系統,該控制器更用以選擇該第一次螢幕,以及在判斷該第二距離小於一第一距離門檻的情況下,使該第一距離與一第二距離門檻進行比較,當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一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第二次螢幕,當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二次螢幕、該第一次螢幕與該主螢幕。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螢幕系統,該控制器更用以選擇該第一次螢幕,以及在判斷該第二距離不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的情況下使該第二距離與該第二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使該第三距離與該第一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一次螢幕、該第二次螢幕與該主螢幕,當該第三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主螢幕、該第二次螢幕與該第一次螢幕,當該第二距離小 於該第二距離門檻時,使該第三距離與該第一距離門檻比較,當該第三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第二次螢幕、該主螢幕與該第一次螢幕,當該第三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門檻,判斷該排列關係依序為該主螢幕、該第一次螢幕與該第二次螢幕。
TW107105657A 2018-02-14 2018-02-14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TWI647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5657A TWI647692B (zh) 2018-02-14 2018-02-14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5657A TWI647692B (zh) 2018-02-14 2018-02-14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7692B TWI647692B (zh) 2019-01-11
TW201935458A true TW201935458A (zh) 2019-09-01

Family

ID=6580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657A TWI647692B (zh) 2018-02-14 2018-02-14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76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250B (zh) * 2020-04-16 2022-08-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畫面銜接方法以及雙螢幕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1721B (zh) 2019-05-28 2022-09-06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拼接结构
TWI742380B (zh) * 2019-05-31 2021-10-11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拼接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591C (zh) * 2000-06-30 2006-08-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显示系统以及其中的主体单元
CN103258521B (zh) * 2012-02-21 2017-03-29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屏共享的分屏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2708838B (zh) * 2012-05-15 2014-12-0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处理器输出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082267A1 (en) * 2015-09-17 2017-03-23 Google Inc. Frameless screen for tileable display panel
CN106020757B (zh) * 2016-05-16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拼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250B (zh) * 2020-04-16 2022-08-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畫面銜接方法以及雙螢幕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7692B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35458A (zh) 螢幕拼接方法及螢幕系統
ES2663436T3 (es) Configuración de un sistema de luminaria
CN108509167B (zh) 屏幕拼接方法及屏幕系统
KR101416175B1 (ko) 엘이디 조명등 제어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명등 제어방법
ES2538390T3 (es) Conmutador de teclado, vídeo y ratón, conmutador KVM seguro
US9924077B2 (en) Camera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ES2623841T3 (es) Método para configurar automáticamente una ID en una comunicación en anillo UART
JP2018129942A5 (zh)
JP2019114910A5 (zh)
TW201621628A (zh) 多螢幕系統之校正系統與方法
TW201832091A (zh) 自動切換裝置及自動切換方法
EP3026649A1 (en) Pointing apparaus,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537554A (zh) 定位顯示畫面系統
WO2018185913A1 (ja) 空気調和機のリモコン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16534670A5 (zh)
KR20140131102A (ko) 영상전송장치, 영상수신장치 및 이들의 제어방법
TW575828B (en) Method for directly displaying signal intensity and the device thereof
JP2017102866A5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8117292A5 (zh)
EP314242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4203100A5 (zh)
JP71087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7037477A (ja) 待ち時間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待ち時間推定方法
US9697728B2 (en) Projection system,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projection apparatus
KR20190101817A (ko)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