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7747A -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 Google Patents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7747A
TW202207747A TW110122623A TW110122623A TW202207747A TW 202207747 A TW202207747 A TW 202207747A TW 110122623 A TW110122623 A TW 110122623A TW 110122623 A TW110122623 A TW 110122623A TW 202207747 A TW202207747 A TW 2022077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protocol
communication
threshold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賽義德 S 阿贊
路易斯 R 小傑克森
迪皮卡 海格
安東尼 卡普蘭尼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filed Critical 美商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Publication of TW202207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774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包含一位置引擎及一協定引擎之一示例性系統中,該位置引擎判定依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之間的一移動方向且當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間的一距離小於指定用於自動連線的一距離時,該協定引擎建立一通訊連線。

Description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發明領域
本揭示係有關於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發明背景
運算裝置使用通訊協定彼此通訊。舉例而言,一運算裝置可使用一無線通訊協定與另一運算裝置建立通訊連線。一些運算裝置為可攜式且可被使用在不同環境中,例如一辦公室或家中。運算裝置可與諸如周邊裝置的其他裝置進行通訊,以擴展該運算裝置之能力。
發明概要
於本揭示的一個態樣中,揭露一種系統,其包含:一位置引擎,其用以:判定一周邊裝置與一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移動方向;以及一協定引擎,其用以:響應於該周邊裝置先前已經與該主機裝置配對且該主機裝置的該移動方向為朝向該周邊裝置的一判定,在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小於為自動連線指定之一第二距離時建立一通訊連線,該第二距離小於對應於針對該通訊連線之一協定技術的一最大距離;以及響應於該主機裝置的該移動方向係遠離該周邊裝置的一判定,在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時斷開該通訊連線。
在以下敘述與圖示中,敘述了一些資料傳輸之設備、系統及/或方法的示例性實作。資料傳輸係經由通訊連線啟始於運算裝置之間。如本文所用,一通訊連線係任何合適形式的無線通訊電子方法。舉例而言,通訊連線可使用無線通訊協定,例如個人區域網路協定(例如,藍牙通訊協定)、近場通訊(NFC)協定、近我區域網路(NAN)協定,以及無線區域網路(WLAN)協定(例如,IEEE 802.11協定)。如本文所用,一通訊協定指的是一規則集合,其允許兩個或多個裝置傳送資訊。舉例而言,通訊協定可包括傳送或接收之資料封包或信號的一特定構成。
在本文敘述的示例中,一運算裝置可為具有一處理器資源之一電子裝置,指令可在該處理器資源上執行以實行操作。本文討論之運算裝置的示例性類別係主機裝置及周邊裝置。如本文所使用,一主機裝置為執行一作業系統(OS)之一般用途電腦的任何形式,諸如一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或行動智慧型電話。一周邊裝置為可耦接至一主機裝置以延伸該主機裝置之能力的任何電子配件。示例性周邊裝置包括顯示裝置、鍵盤、電腦滑鼠、印表機、揚聲器、耳機、遊戲控制器,及其類似物。
在本文敘述的示例中,一顯示裝置可為視覺地呈現內容之一電子裝置。示例性顯示器可包括一螢幕,例如一液晶顯示(LCD)面板、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一微發光二極體(µLED),或其他顯示技術。在一些示例中,一顯示裝置亦可包括用以操作該螢幕的視訊處理器電路系統,例如一監視器縮放器。一顯示裝置可使用決定在一面板上每個像素要顯示之色彩的影像資料在該面板上呈現(例如,顯示)一影像。來源影像資料可包括根據一色彩空間的色彩資料,例如對應於要照亮之該面板之若干像素的紅、綠及藍(RGB)通道資料。
顯示裝置及其他周邊提供有用的能力以擴展一主機裝置的能力。一些主機裝置係可攜的,例如筆記型電腦。此類可攜式主機裝置可移動於工作空間之間。該可攜式主機裝置在將該主機裝置移動到一新的工作空間時可能要求要設置與周邊裝置之通訊連線。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使用,周邊裝置的設置已去除了主機裝置與周邊裝置之間的一些實體連線要求。
無線通訊技術在建立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之前可利用一通訊協定,其包括一連線提示及諸如一個人識別號碼(PIN)的一使用授權確認。當移動到一工作空間內時,主機裝置可更新與周邊裝置的連線以及在完成通訊連線之前請求一配對確認。當裝置在不同位置之間移動時,對於相對頻繁改變工作空間的行動使用者來說被要求多次確認使用周邊裝置可能是令人惱火的。
下述各種示例關於自動地建立與另一裝置的一通訊連線及/或自動地斷開一通訊連線。藉由使用一距離參數及一自動連線參數,位置資訊可被使用來決定何時要自動地建立與一裝置的一通訊連線並在裝置之間傳輸資料。在一些示例中,關於使用一第一協定的一第一通訊連線之資訊可被利用來自動地建立一第二通訊連線。實際上,資料傳輸可藉由使用配對狀態及對應於例如該第一通訊連線之一距離參數經由一第二通訊連線自動地開始。
圖1A~1C繪示示例性運算裝置102及104之間的示例性通訊狀態。在圖1A~1C的示例中,裝置102為周邊裝置且裝置104為主機裝置。運算裝置102及104兩者都包括用以分別產生通訊信號112及114的收發器。隨著裝置102及104互相靠得更近,到達各裝置的信號之信號強度增加。該信號強度隨著裝置102及104移動遠離彼此而降低。該示例性運算裝置102及104可包括整合於裝置內的多種通訊技術。舉例而言,周邊裝置102可包括通過藍牙協定進行通訊的一藍牙收發器以及通過WIFI協定進行通訊的一無線網路接收器。
標記101、103、105、107及109表示離周邊裝置的距離。標記101表示緊鄰周邊裝置101。標記103表示在周邊裝置102與另一裝置(例如,主機裝置104)之間可自動連線的一距離。標記103亦可表示允許在裝置102與104之間自動發生資料傳輸的一距離,其中其他示例自動資料傳輸可發生在一不同距離(例如,比自動連線距離更靠近周邊裝置102以確保乾淨啟始資料傳輸)。標記105表示在周邊裝置102與跟周邊裝置102通訊連線的一裝置之間可自動斷線的一距離。標記105亦可表示資料傳輸在裝置102與104之間終止的一距離,其中其他示例自動資料傳輸終止可發生在一不同距離(例如,僅在自動斷線距離之前以確保一乾淨斷線)。標記107表示周邊裝置102之一第一通訊技術的一最大通訊範圍。標記109表示周邊裝置102之一第二通訊技術的一最大通訊範圍。在此示例中,自動連線距離與自動斷線距離係小於裝置102及104可用之該第一通訊技術與該第二通訊技術兩者的該最大通訊範圍。如將於本文進一步敘述者,較短範圍之第一通訊技術可被使用來在較長範圍之第二通訊技術上啟始一連線。
繪示於圖1A中之主機裝置104的位置係超過第一技術(由標記107表示)的最大通訊能力。在該狀態中,主機裝置104可能沒有與周邊裝置102建立一通訊連線。當主機裝置104從圖1A中表示的位置移動到圖1B中表示的位置時,主機裝置104進入以一第一通訊技術通訊的範圍且可使用該第一通訊技術建立一連線。舉例而言,主機裝置102可使用一藍牙協定與周邊裝置104配對並可使用該藍牙技術建立一第一通訊連線。一旦主機裝置104進入與周邊裝置102之自動連線距離,一第二通訊連線可基於對應於該第一通訊連線之配對資訊自動地產生。以此方式,裝置的使用者可預期一周邊裝置自動地成為可使用而不需進一步協助以產生該配對,例如藉由提供憑證。確實,一對裝置之間的信任可從一第一通訊連線被利用到一第二通訊連線,特別是當被配對的裝置為已知且係與該第二通訊技術相關聯(例如,若授權資料先前已透過該第二通訊協定在裝置之間傳輸)。如本文進一步敘述者,本文之系統可追蹤並儲存安全憑證或用於經由各種協定建立連線的其他相關參數。隨著自動通訊連線的建立,資料可經由自動創建的通訊連線及響應於在自動連線距離103內而在主機裝置與周邊裝置之間傳輸。一些通過某些協定的資料交換可利用信號強度來確保連線品質或減少延遲等級,例如視訊傳輸協定,以及例如,建立不接近最大技術能力的一自動連線範圍可能是更優選的以滿足信號品質要求。在其他示例中,一使用者可簡單的想要在一筆記型電腦置於一桌上而不是在房間其他部分內時確保連線發生,因此期望一相對短的自動連線距離。以此方式,例如,一使用者可具有一電腦環境,其中主機裝置的位置指示在一選定距離參數內的已知裝置配對當中針對自動資料傳輸之一期望。
若主機裝置104移動至如圖1C中表示的一距離,超過由標記105表示的自動斷線距離,則斷開第二通訊連線,即使其係小於該通訊技術之最大通訊能力。以此方式,在裝置之間建立的通訊連線可基於裝置之間的距離。如本文進一步敘述者,裝置之間的距離可基於相對於每個裝置之收發器的信號強度而判定。舉例而言,當對應於來自主機裝置104之信號114的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大於該判定之信號強度時,可判定表示針對嵌入主機裝置104中的該類型之一收發器的一估計距離的一信號強度臨界值並可建立一通訊連線。如本文所使用,一臨界值係表示一參考的一值或分類,針對該參考測量或比較另一值或分類。示例性臨界值可為表示一信號強度或一距離的一單一值或一範圍之值。
自動斷線距離(由標記105表示)可受指定有至少一個離自動連線距離(由標記103表示)的容差距離以確保自動連線與自動斷線不會太快或循環發生。(例如,重疊自動連線臨界值與斷線臨界值可產生不可靠或未預期的連線性能)。藉由基於一信號強度容差將自動斷線臨界值校準為與自動連線臨界值不同,自動連線能可靠地及/或例如在基於周邊裝置的一直覺距離(基於由周邊裝置延伸的功能性)發生。在本文所述的一些示例中,自動連線距離及/或自動斷線距離係由一使用者設置及/或另外定義。舉例而言,使用者可設置一個比針對音訊資料傳輸之自動連線距離更近的針對視訊資料傳輸之自動連線距離。以此方式,使用者能夠自定裝置之間的自動連線與自動斷線體驗。
圖2及圖3係描繪用以建立示例性運算裝置之間的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示例性系統200及300的區塊圖。參考圖2,系統200一般包括一位置引擎222及一協定引擎224,一般上,協定引擎224基於由位置引擎222識別之信號資訊來建立一通訊連線。系統200及300表示具有可實行本文所述操作之一實體結構的一設備,例如具有電路以執行本文所述操作的一電子裝置或其上儲存有表示本文所述操作的一儲存媒體。
位置引擎222表示用以識別一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之間的一移動方向之任何電路系統或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舉例而言,位置引擎222可為用以判定裝置之間的信號強度為強度增加或為強度減少並向協定引擎224報告改變的狀態之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
位置引擎222可執行校準操作以及距離判定。舉例而言,位置引擎222可為用以經由一第一協定基於一RSSI識別一周邊裝置離一主機裝置的一第一距離以及基於與來自該周邊裝置之一信號相關聯的RSSI執行針對該主機裝置之一信號強度校準的電路系統。RSSI為對來自一個裝置之一接收器正從另一裝置之一發射器接收的功率位準之一估計量測。如本文所使用,一RSSI資料集為一資料集合,其對應於從對應於裝置對接收到的至少一個RSSI導出的信號強度值。
信號強度校準可被執行以識別針對一裝置之預期強度範圍。基於裝置內天線的位置,裝置可具有非對稱的信號強度,並因此,當主機裝置離周邊裝置大致相同的距離但方位不同時,RSSI可為不同。在此情況中,可基於對該裝置可為唯一的信號強度之一估計範圍而判定一裝置的一距離。以此方式,若該信號強度之範圍基於自動連線距離為足夠大,此範圍可被使用來判定一容差距離以產生自動斷線距離與自動連線距離之間的一最小差異。
藉由執行針對每個裝置對的信號強度校準,一個別化信號強度估計可被產生並與自動連線與自動斷線之一預期距離相關聯。確實,位置引擎222可為用於執行一信號強度臨界值校準之電路系統,該信號強度臨界值校準用以判定對應於與諸如由一使用者定義之自動連線距離之自動連線相關聯的距離之一信號強度最小值。一般上,信號強度校準可在裝置間的初始配對之時執行且可儲存有對應於相關聯裝置對之配對資訊。在一些示例中,校準可在自動連線距離或自動斷線距離改變時更新。
協定引擎224表示用以在一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小於為自動連線指定之一第二距離時建立一通訊連線之任何電路系統或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舉例而言,協定引擎224可為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其用以在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小於為自動連線指定之一第二距離時以及響應於判定周邊裝置先前已經與主機裝置配對且主機裝置的移動方向為朝向周邊裝置,建立一通訊連線。
協定引擎224可管理多種連線技術與透過那些技術的多種連線協定。舉例而言,協定引擎224可為經由一協定建立一通訊連線的電路系統,該協定與接收RSSI或發生一初始配對所經由的協定不同。確實,協定引擎224可經由一第一協定建立一裝置對之間的一第一通訊連線、從對應於該第一協定之位置引擎222接收位置資訊,以及經由一第二協定建立該裝置對之間的一第二通訊連線以準備執行通過該第二通訊連線之一資料傳輸。通過由協定引擎224建立的該第二通訊連線傳輸之示例資料包括音訊資料及/或視訊資料,其中在一些情況中此類資料可通過該第二通訊連線而非該第一通訊連線更好地傳輸。
在一示例中,協定引擎224基於由位置引擎224提供之位置資訊(例如,一裝置之距離與軌跡)以及對應於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配對資訊(其中該位置資訊與該配對資訊可基於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間的藍牙連線而決定)經由一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的WIFI建立一通訊連線,以及協定引擎224致使經由WIFI通訊連線通過WIFI直連(WIFI DIRECT)協定啟始音訊/視訊資料之一資料傳輸。在一些示例中,多種協定可用於產生一裝置對之間的自動連線及協定引擎224可基於與一裝置對之該第一通訊連線相關聯的配對資訊及一使用者偏好選擇該協定或通訊技術以產生該第二通訊連線。確實,在更進一步的示例中,多種協定與通訊連線可被利用來建立傳輸資料所經由的一通訊連線。舉例而言,一安全NFC通訊連線可被使用來啟始一藍牙交換、基於對應於藍牙協定的配對資訊建立一WIFI通訊連線,以及經由MIRACAST協定經由WIFI通訊方法傳輸資料。
在一些示例中,協定引擎224致使資料傳輸響應於該第二通訊協定被建立而自動啟始。在一些示例中,協定引擎224可包括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其用以識別將自動連線的一臨界值(例如,一信號強度臨界值及/或一距離臨界值)指定為一使用者定義之連線距離的一使用者偏好-其中該使用者偏好亦可指示是否要在該使用者定義之連線距離內建立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通訊連線-並且致使該通訊連線基於指定要使用於自動連線之協定的該使用者偏好被建立。以此方式,一使用者偏好表示具有對應於自動連線參數及/或自動斷線參數之變數的一資料結構且該使用者可能能夠建立在一裝置對之間自動建立一連線以及在該裝置對之間自動傳輸資料的條件。
協定引擎224可表示用以在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間的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時斷開該通訊連線之任何電路系統或電路系統的組合。舉例而言,協定引擎224可為電路系統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其用以在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時響應於判定主機裝置的移動方向為遠離周邊裝置而斷開該通訊連線。舉另一例而言,協定引擎224可為用以在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當前距離大於一臨界值距離時斷開該通訊連線的電路系統,該臨界值距離小於對應於該協定技術之最大距離並比自動連線距離大一容差距離,該容差距離對應於該裝置對之信號強度的一量測容差。如本文所使用,斷線包括終止在一通訊連線上之資料傳輸且可包括該通訊連線的終止。斷線可與拆除裝置之間的通訊連線或解除配對裝置不同。在一些示例中,協定引擎224可在裝置之間的距離超出自動斷線臨界值時致使多重通訊連線的斷線。
在一些示例中,相關於圖1~6中任一者之本文所述的功能性可與相關於圖7~9中任一者之本文所述的功能性結合提供。
參考圖3,系統300一般包括與圖2之位置引擎222及協定引擎224相同之一位置引擎322及一協定引擎324,並且,為了簡潔,不再完整重複其各自的敘述。圖3之系統300包括一記憶體資源330、一第一收發器326以及一第二收發器328。
系統資源330可被使用來儲存資訊,諸如從一收發器接收之位置資訊、對應於一裝置對之配對資訊,以及一自動連線臨界值。如本文所使用,配對資訊是指對應於裝置之位置的資料,其可更具體地與跟另一裝置距一距離處的裝置之一信號強度有關。可儲存一記憶體資源的另一示例係參照圖6而繪示並敘述。
諸如系統資源330之一系統資源,表示用以儲存由系統300利用及/或產生之資料的媒體。該媒體為任何有形、非暫時性媒體或諸如由系統200使用之電腦可讀指令及/或資料的能電子式儲存資料之非暫時性媒體的組合。舉例而言,該媒體可為一儲存媒體,其有別於諸如一信號之一暫時性傳輸媒體。該媒體可為機器可讀,像是電腦可讀。該媒體可為能夠含括(亦即,儲存)可執行指令之電子、磁、光學,或其他物理儲存裝置。
位置引擎324可使用第一收發器326獲取位置資訊且協定引擎可使用第二收發器328建立一通訊連線。第一收發器326及第二收發器328可使用不同技術傳輸信號。用以進行通訊所通過之示例性技術包括藍牙、NFC、WIFI等。舉例而言,第一收發器326可為具有一最大範圍10公尺之一類型2之藍牙收發器且第二收發器328可為具有一最大範圍100公尺之一類型1之藍牙收發器。在一些示例中,一收發器可整合於位置引擎322及/或協定引擎324中或者是其部分。
圖4繪示一示例性環境404,其中實行用以建立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示例性系統400。圖4之示例中繪示做為可執行之系統400之部分的一主機裝置404的組件,該系統400可分別執行與圖2及3之系統200及/或300相同之操作。系統400包括一第一收發器426、一第二收發器428、一記憶體資源430,及一處理器資源420。處理器資源420可執行儲存於記憶體資源430上之指令以控制第一收發器426與第二收發器428的操作。在此示例中,處理器資源420與儲存於記憶體資源430上之可執行指令之組合係用以執行關於圖2之位置引擎222及協定引擎224敘述之操作的組件。確實,在一些示例中,位置引擎及協定引擎可實行於相同控制器上,其中一控制器包括整合於相同印刷電路板及/或晶片上之一處理器資源及一記憶體資源。因此,雖然多種引擎或模組在圖2~6中顯示為單獨的引擎,但在其他實行中,多種引擎及/或模組的功能性可被實行為一單一引擎及/或模組或被劃分為各種引擎及/或模組。在一些示例中,系統200之引擎可執行結合圖1及/或7~9敘述之示例性方法。
圖5及6為繪示用以建立示例性運算裝置之間的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示例性系統500及600的區塊圖。圖5繪示示例性系統500可包含操作地耦接於一處理器資源520的一記憶體資源530。記憶體資源530可含有一組可由處理器資源520執行的指令及使用來執行該組指令之資料集,例如自動連線臨界值533及自動斷線臨界值535。自動連線臨界值533及自動斷線臨界值535表示資料結構,其含有表示用以判定自動連線之一臨界數值或臨界值分類的變數,例如一信號強度值、一信號強度值範圍、對應於預設或由使用者定義之預期自動連線或自動斷線的距離之一距離值,等。
儲存於記憶體資源530上之該組指令係可操作以在該組指令由處理器資源520執行時致使處理器資源520執行系統500之操作。儲存於記憶體資源530上之該組指令可被表示為位置模組532及協定模組534。位置模組532及協定模組534表示當執行時分別引起圖2之位置引擎222及協定引擎224之功能的程式指令。處理器資源520可施行一組指令以執行模組532、534,及/或與系統500之模組當中及/或相關聯的任何其他合適操作。
舉例而言,處理器資源520可施行一組指令以判定該第一裝置是否為一已知裝置對的部分及響應於檢測到一第一裝置之信號(例如,藍牙低能量信號)該已知裝置對被授權自動連線,基於對應檢測到的該第一裝置之信號的一RSSI資料集判定該第一裝置之軌跡及該第一裝置之信號是否高於一信號強度臨界值(例如,該第一裝置是否在一第一臨界值距離內),以及當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係被授權自動連線之一已知裝置對時,在該第一裝置在該第二裝置之信號強度臨界值內以及該判定軌跡為朝向該第二裝置時致使在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通訊連線。在該示例中,該信號強度臨界值係大於所使用之協定的最小信號強度能力,例如具有建立一藍牙連線之一最小強度的藍牙信號,其中該信號強度臨界值係大於用以建立一藍牙連線之該最小強度。
舉另一例而言,處理器資源520可施行一組指令以在該第一裝置超出小於該第一信號強度臨界值且大於檢測到之信號的最小信號強度能力之一第二臨界值時致使該通訊連線被斷開,其中該自動連線距離與一自動斷線距離相差大於一容差量。
再舉另一例而言,處理器資源520可施行一組指令以響應於在該第一裝置在該第二裝置之自動連線距離臨界值內且該判定軌跡係朝向該第二裝置時建立該通訊連線而致使啟始通過該通訊連線之一視訊資料傳輸。
再舉另一例而言,處理器資源520可施行一組指令以:致使具有一距離選擇之一提示在一第一裝置上顯示、基於對該提示之一響應及對應於與一已知裝置對(例如,該第一裝置及一第二裝置)相關聯的RSSI資料集的一初始資料集來判定一自動連線距離臨界值及該自動斷線距離臨界值、基於對應於對該提示之該響應之一使用者偏好及與該已知裝置對相關聯的RSSI校準資料集來判定信號強度臨界值、儲存具有對應於經由該第一協定之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配對的配對資訊之一第二協定的一組憑證、當該第一裝置可用於專用資料傳輸時響應於檢測到由該第一裝置之一第一組信號(例如,藍牙信號)啟始的一連線事件而致使通過一第二協定(例如,WIFI直連協定)啟始該通訊連線,以及使用該第二協定之一組憑證以建立該通訊連線,其中該組憑證儲存有對應於該已知裝置對之該第一協定的配對資訊。
一處理器資源係能夠處理(例如,運算)指令的任何合適之電路系統,例如能夠從一記憶體資源取回指令及執行該等指令的一或多個處理元件。舉例而言,處理器資源520可為藉由提取、解碼及執行模組532及534而使資料傳輸能夠進行的一中央處理單元(CPU)。示例性的處理資源包括至少一個CPU、半導體為基礎的微處理器、一可程式邏輯裝置(PLD)等。示例性的PLD包括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域可程式閘陣列(FPGA)、一可程式陣列邏輯(PAL)、一複雜可程式邏輯裝置(CPLD),以及一可抹除可程式邏輯裝置(EPLD)。一處理器資源可包括整合於一單一裝置中或跨裝置分布的多個處理元件。一處理器資源可以串行地、同時地或部分同時地處理指令。
記憶體資源530可說是用來儲存程式指令,該程式指令當由一處理器資源執行時致使該處理器資源實行圖5之系統500的功能性。駐留在一記憶體資源上的指令可包含待由一處理器資源直接(諸如機器碼)或非直接(諸如一指令碼)執行的任何一組指令。一記憶體資源可與一處理器資源被整合在相同的裝置中或其可為單獨的但可存取該裝置及該處理器資源。一記憶體資源可跨裝置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系統500可包括可為一安裝套件之部分的可執行指令,當安裝該安裝套件時該等可執行指令可由一處理器資源執行以執行系統500之操作,例如關於圖7~9敘述之方法。在該示例中,一記憶體資源可為諸如一光碟、一數位視訊碟片、一快閃驅動器的一可攜式媒體,或由諸如一網路伺服器之一電腦裝置保持的記憶體,該安裝套件可從該網路伺服器下載並安裝。在另一示例中,該等可執行指令可為已安裝之一或多個應用程式的部分。一記憶體資源可為諸如唯讀記憶體(ROM)之一非依電性記憶體資源、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之一依電性記憶體資源、一儲存裝置,或其組合。示例性的記憶體資源形式包括靜態RAM (SRAM)、動態RAM (DRAM)、電子式可抹除可程式ROM (EEPROM)、快閃記憶體等。一記憶體資源可包括諸如一硬式驅動器(HD)、一固態驅動器(SSD),或一光學驅動器的整合式記憶體。
圖5繪示該等可執行指令可為諸如程式指令之處理器可執行指令,儲存於記憶體資源530上,記憶體資源530為有形、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且該電路系統可為諸如處理器資源520之電子電路系統,用以執行該等指令。此為圖2之引擎222及224之數種實行可能性的一示例,其已經敘述為電子電路或電子電路與可執行指令的組合。確實,該引擎及/或模組可完成或協助完成在敘述另一個引擎及/或模組時執行的操作。舉例而言,所說明及/或討論為單獨之二或多個模組可被組合成為一模組,其執行關於該等二個模組而討論的功能性。做為另一示例,如關於這些示例討論的在一個模組處執行之功能性可在一不同模組或複數不同模組處執行。圖6繪示如何可將功能性組織成模組的又一個示例。
參照圖6,記憶體資源630可含括圖5中所繪示之該等指令與資料以及一第一收發器模組636、一第二收發器模組638及可使用於資料傳輸系統600之操作的各種資料。第一收發器模組636及第二收發器模組638表示程式指令,其當由處理器資源620執行時,致使各別進行諸如圖3之第一收發器326及第二收發器328的一第一收發器及一第二收發器之操作。
可使用於系統600資料集包括一使用者偏好631、配對資訊637、一連線臨界值633,及一斷線臨界值635。連線臨界值633及斷線臨界值635可與圖5之連線臨界值533及斷線臨界值535相同。如本文所使用,一資料集為任何數量的資料且可為多重資料集合的群組。使用者偏好631表示一資料結構,其包括用以致使自動連線之一使用者定義參數(例如,由一使用者選擇的參數或一系統預設參數)的一變數,例如用以判定自動連線之一使用者選擇是否啟用的一旗標、選擇來用於自動連線之一協定(例如,可有多種協定可用於連線且使用者可對一特定協定有一偏好或優先序)、由一使用者選擇來用於自動連線之一信號強度或距離等。配對資訊637表示包括一變數之一資料結構,該變數表示用於一裝置對之連線的一參數。示例性之配對資訊包括該裝置對的裝置名稱、通過其對該等裝置進行配對的一協定、配對歷史、使用來認證該配對及授權該裝置對之裝置間的通訊的一組憑證等。在一些示例中,為該配對資訊儲存的該組憑證係與一單獨通訊連線或通訊協定而非儲存裝置配對資訊所針對的通訊連線或通訊協定相關聯。以此方式,配對資訊可包括針對各種連線方法之連線資訊。
圖7-9係繪示了示例性之資料傳輸方法700、800及900之流程圖。示例性方法700、800及/或900可由圖2之系統200的引擎執行。在其他示例中, 處理器資源經可規劃以提取、解碼及執行圖5之模組的指令以致使方法700、800及/或900的操作。
參照圖7,示例性之資料傳輸方法700一般可包含識別一裝置對、建立一第一通訊連線、判定一自動連線信號強度,以及發送啟始一第二通訊連線之一請求。在區塊702處,由一處理器資源做出周邊裝置是否先前已經與主機裝置配對之一判定。舉例而言,先前配對過的裝置的一列表可與一周邊裝置及/或一主機裝置做比較。在區塊704處,一第一通訊連線係建立於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舉例而言,一藍牙連線可在兩個先前已經配對在一起的裝置(亦即,該裝置對為一已知裝置對)之間自動地建立。
在區塊706處,一自動連線信號強度係由一處理器資源使用對應於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配對資訊的一距離參數及一RSSI校準資料集所判定。舉例而言,信號強度可在建立裝置之間的一藍牙配對後判定且該判定之信號強度可被使用來與對應於該距離參數之一預期信號強度做比較。該距離參數為要進行自動連線的距離。該距離參數表示裝置之間的一距離臨界值,可為一系統設定,並可例如由一使用者改變。該RSSI校準資料集係一資料集,其表示對應於(例如,一裝置對之間的)一裝置之一基礎信號強度的初始判定。該基礎信號強度可被使用來計算或者判定一信號強度臨界值,該信號強度臨界值對應於由該距離參數表示之裝置間的距離。
在區塊708處,用以啟始一第二通訊連線之一請求係響應於該第一裝置係以高於自動連線信號強度之一信號強度行進朝向該第二裝置之判定而經由處理器資源發送。舉例而言,該第一裝置行進朝向該第二裝置之該判定可利用一第一通訊連線之信號強度並使用例如與該第一通訊連線不同之一協定建立一第二通訊連線。隨著該第二通訊連線之建立,資料(例如音訊資料及/或視訊資料)可經由該第二通訊連線於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傳輸。舉例而言,該第一通訊連線可使用一802.11協定,且該資料傳輸包括經由該第二通訊連線使用一WIFI直連協定(例如一MIRACAST通訊協定)之一視訊資料傳輸。以此方式,當一筆記型電腦裝置在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內時,在該筆記型電腦裝置與一電腦監視器之間的一藍牙配對交換可自動地啟始一WIFI通訊連線並從該筆記型電腦裝置傳輸視訊內容以投影至該電腦監視器上。
圖8包括的區塊相似於圖7之區塊並提供額外的區塊與細節。特別是,圖8繪示額外區塊與細節,其一般上關於識別一新裝置對、校準一信號強度計算、在裝置之間傳輸資料,以及發送一請求以斷開該第二通訊連線。區塊806、808、810及812與圖7之區塊702、704、706及708相同且為了簡潔,不再完整重複其各自的敘述。
在區塊802處,一新裝置對係經由該第一通訊連線識別出。在區塊804,響應於識別出一新裝置對,一RSSI信號係經由該第一通訊連線接收且一信號強度計算係使用該RSSI信號與一距離參數校準,該距離參數對應於使用者預期會進行自動連線的一距離。信號強度校準可針對每個唯一裝置對執行以補償任何個別化信號強度趨勢,該等個別化信號強度趨勢對應於例如針對被使用來在該等裝置之間進行通訊的特定收發器。在區塊805處,針對一第二通訊協定之一憑證係儲存有對應於該第一通訊協定之配對資訊。以此方式,針對一裝置對之該配對資訊可包括針對數種協定之各種參數,經由該等協定在該裝置對的裝置之間的通訊係可能的(或已經發生)。在區塊806處,該第一通訊連線係在該裝置對之間建立。
在區塊808處,由一處理器資源進行關於該裝置對是否經授權以建立一第二通訊連線之一判定。在一些示例中,此可以基於周邊裝置先前是否已經與主機裝置配對。在對該第一通訊協定而言裝置對為新的一示例中,關於一第二通訊協定之配對資訊可被取回並使用來自動地建立該第二通訊協定(例如,舉例而言,使用來自先前WIFI連線之儲存憑證)。在另外其他示例中,一使用者可手動地設定針對該第二通訊協定之該第一配對的自動連線細節(例如,一距離參數及安全憑證)並請求該自動連線細節被儲存為針對該第一通訊協定之配對資訊的部分。
在區塊810處,由一處理器資源使用校準信號強度計算(區塊804處之校準)進行關於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該第一通訊連線是否達到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之一判定(例如,連線信號強度大於自動連線信號強度)。
若達到該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則在區塊812處,基於相對於該裝置對(例如,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的配對)儲存的配對資訊發送啟始一第二通訊連線的一請求。該請求可與安全憑證一起發送,該等安全憑證例如可配合WIFI直連協定使用之一PIN,其儲存有在區塊805處之針對一對應裝置對之藍牙協定的配對資訊。對應於該自動連線距離的該距離臨界值係小於該第一通訊連線之該第一協定的協定最大距離,對應於該自動斷線距離的該距離臨界值係小於該第一通訊連線之該第一協定的協定最大距離並大於該自動連線距離,以及該第一通訊連線之協定最大距離可小於該第二通訊連線之協定最大距離。
在區塊814處,當周邊裝置可用於資料傳輸時,資料係經由該第二通訊連線在周邊裝置與主機裝置之間傳輸。在一些示例中,若周邊裝置非已被另一主機裝置使用,則可發生自動連線及自動資料傳輸。舉例而言,資料傳輸的步驟可包括在經由一第二通訊協定傳輸音訊資料或視訊資料之前驗證是否有任何其他裝置對正在主動地與周邊裝置傳輸資料(例如,當對應於主機裝置與周邊裝置的裝置對被識別為可用於資料傳輸)。
在區塊816處,斷開該第二通訊連線的一請求係響應於該第一裝置行進遠離該第二裝置而低於一自動斷線信號強度臨界值之該判定而經由處理器資源發送。以此方式,使用者能夠帶著主機裝置走向受信任之周邊裝置並使周邊裝置自動地連線(若當前未使用中),以及當主機裝置超過自動斷線距離臨界值時使用者能夠自動地終止資料傳輸(例如,視訊投影)。該自動斷線距離臨界值係由一自動斷線信號強度臨界值(其可與針對該裝置對之自動連線信號強度的校準同時地或串行地校準)表示。該自動斷線信號強度臨界值可小於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且與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互斥。該自動斷線信號強度臨界值表示小於該第二通訊連線之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協定最大範圍的一距離臨界值。
參照圖9,示例性資料傳輸方法900一般上可包含產生一自動連線臨界值、判定裝置對授權、判定該裝置對之一裝置的位置與軌跡、導致一WIFI通訊連線,以及經由該WIFI通訊連線傳輸資料直到來源裝置移動超出該自動連線臨界值。
在區塊902處,致使在一第一裝置上顯示一提示。該提示可包括一距離選擇,例如選擇一距離的選項列表或其中輸入一距離值的一欄位。在區塊904處,一自動連線臨界值係基於對該提示的一響應被判定。此可允許使用者定義希望要進行自動連線、自動斷線,及/或自動資料傳輸的一距離。
在區塊906處,對應於一第一裝置之藍牙信號接收一RSSI資料集。在一些示例中,該RSSI資料集係使用來識別一裝置之位置及/或軌跡。在其他示例中,該RSSI資料集可被使用來判定對應於自動連線臨界值、自動斷線臨界值,及/或自動資料傳輸臨界值的一信號強度。
在區塊908處,由一處理器資源做出一第一裝置是否為與一第二裝置配對之一已知裝置對以及該已知裝置對是否經授權於自動連線及/或自動資料傳輸的一判定。
在區塊910處,該第一裝置基於在區塊906接收之該RSSI資料集被識別為在該第二裝置的一自動連線距離內。在區塊912處,該第一裝置之一軌跡係基於在區塊906接收之該RSSI資料集而判定。
在區塊914處,當該第一裝置在該第二裝置之該自動連線臨界值內(在區塊910判定)及該軌跡(在區塊912判定)為朝向該第二裝置時致使一WIFI通訊連線建立於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間。與藍牙裝置配對資訊儲存的安全憑證係在該第二裝置要建立該WIFI通訊連線時使用。在一些示例中,該WIFI通訊連線係在該第二裝置可用於資料傳輸或等待其他連線或資料傳輸已終止時建立。
在區塊916處,更新與自動連線臨界值(或自動斷線臨界值)的一信號強度比較,且若該第一裝置有移動也更新軌跡。裝置的移動可基於RSSI資料集的改變或使用諸如一慣性測量單元之一裝置感測器來判定。在區塊918處,由一處理器資源做出該裝置對之一裝置之位置及/或軌跡是否已改變的一判定。若該第一裝置未充分移動超出該自動連線臨界值,則在區塊920,經由該WIFI通訊連線傳輸諸如音訊資料或視訊資料的資料。可以一連續或排定方式監控該信號強度與軌跡的更新(例如,返回區塊916)。若該第一裝置已充分移動超出該自動連線臨界值(例如超過自動斷線臨界值),則斷開該WIFI通訊連線且終止任何例如視訊投影的資料傳輸。當裝置移動回到該自動連線臨界值之內時,方法900可在區塊906重新開始。以此方式,周邊裝置可利用藍牙協定的連線方法來建立與已知裝置對的連線並利用該藍牙連線以自動建立諸如WIFI連線之其他連線以經由該第二連線安全地傳輸資料,同時最小化例如針對先前建立之配對連線的惱人重新連線提示。
雖然圖7~9之流程圖顯示特定執行次序,但執行次序可與所顯示的不同。舉例而言,該等區塊的執行次序可相對所顯示的次序打亂。此外,該等連續顯示的區塊可被同時或部分同時執行。所有此類變化皆在本說明的範圍之內。
在本說明書所揭露的所有特徵(包括任何伴隨的申請專利範圍、摘要及圖式),及/或如此揭露的任何方法或程序之所有元件,可以任何組合方式組合,除了其中此等特徵及/或元件之至少一些為互斥的組合之外。
如本文所使用,用語「包括」、「具有」及其變體表示與用語「包含」或其適當變體的含義相同。除此之外,如本文所使用,用語「基於」表示「至少部份基於」。因此,被敘述為基於某刺激的一特徵可僅基於該刺激或包括該刺激之數個刺激的組合。本文所使用之冠詞「一」並不限制元件為一單一元件並可代表該元件的複數。除此之外,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詞語「第一」、「第二」或相關用語的使用並不用於限制所請求的元件為一次序或位置,而僅用於區分單獨的申請專利範圍元件。
本說明書業已參考前述示例示出並敘述。應了解在不脫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範圍的情況下,可做出其他形式、細節,及示例。
101、103、105、107、109:標記 102、104:裝置 112、114:通訊信號 200、300、400、500、600:系統 222、322:位置引擎 224、324:協定引擎 326、426:第一收發器 328、428:第二收發器 330、430、530、630:記憶體資源 404:環境 420、520、620:處理器資源 532:位置模組 534:協定模組 533、633:自動連線臨界值 535、635:自動斷線臨界值 631:使用者偏好 636:第一收發器模組 637:配對資訊 638:第二收發器模組 700、800、900:方法 702、704、706、708、802、804、806、808、810、812、814、816、902、904、906、908、910、912、914、916、918、920:區塊
圖1A-1C繪示了示例性運算裝置之間的示例性通訊狀態。
圖2及圖3係繪示用以建立示例性運算裝置之間的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示例性系統的區塊圖。
圖4繪示一示例性環境,在該示例性環境中實行用以建立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一示例性系統。
圖5及圖6係繪示用以建立示例性運算裝置之間的一示例性通訊連線之示例性系統的區塊圖。
圖7-9係繪示了示例性資料傳輸方法之流程圖。
200:系統
222:位置引擎
224:協定引擎

Claims (15)

  1. 一種系統,其包含: 一位置引擎,其用以: 判定一周邊裝置與一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移動方向;以及 一協定引擎,其用以: 響應於該周邊裝置先前已經與該主機裝置配對且該主機裝置的該移動方向為朝向該周邊裝置的一判定,在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第一距離小於為自動連線指定之一第二距離時建立一通訊連線,該第二距離小於對應於針對該通訊連線之一協定技術的一最大距離;以及 響應於該主機裝置的該移動方向係遠離該周邊裝置的一判定,在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該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距離時斷開該通訊連線。
  2.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協定引擎係用以: 識別一使用者偏好,該使用者偏好指定該第二距離為一使用者定義之連線距離及是否要在該使用者定義之連線距離內建立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該通訊連線;以及 基於該使用者偏好選擇一第一協定以建立該通訊連線。
  3.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協定引擎係用以: 當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該第一距離大於一第三距離時斷開該通訊連線,該第三距離小於對應於該協定技術之該最大距離並比該第二距離大一容差距離。
  4.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 該位置引擎經由一第一協定接收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 該通訊連線使用不同於該第一協定之一第二協定;以及 該協定引擎響應於該通訊連線在該第一距離小於該第二距離時被建立而經由該通訊連線傳輸音訊信號或視訊信號。
  5. 如請求項4之系統,其中該位置引擎進一步用以: 基於來自該第一協定之該RSSI識別該周邊裝置離該主機裝置的該第一距離;以及 基於與來自該周邊裝置之一信號相關聯的該RSSI及該第二距離執行針對該主機裝置之一信號強度臨界值校準。
  6.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NTCRSM),其包含可由處理器資源執行以進行以下步驟的一組指令: 響應於檢測到一第一裝置之複數藍牙信號,判定該第一裝置是否為一已知裝置對的部分, 響應於判定該已知裝置對為用於自動連線之一經授權配對: 從該第一裝置之該等藍牙信號接收一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資料集; 識別該第一裝置係在一第一臨界值之內,該第一臨界值大於該等藍牙信號之一最小信號強度能力; 基於該RSSI資料集判定該第一裝置之一軌跡;以及 當該第一裝置在該第一臨界值之內且所判定之該軌跡為朝向該第二裝置時,致使在該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通訊連線。
  7. 如請求項6之NTCRSM,其中該組指令可由該處理器資源執行以進行以下步驟: 當該第一裝置超出一第二臨界值時,致使該通訊連線被斷開,該第二臨界值小於該第一臨界值並大於該等藍牙信號之該最小信號強度能力。
  8. 如請求項7之NTCRSM,其中: 該第一臨界值比該第二臨界值大一容差量; 該第一臨界值及該第二臨界值係基於一使用者偏好及對應於該RSSI資料集的一初始資料集而計算出。
  9. 如請求項6之NTCRSM,其中該組指令可由該處理器資源執行以進行以下步驟: 致使具有一距離選擇的一提示顯示在一第一裝置上; 基於對該提示之一響應及與該已知裝置對相關聯的一RSSI校準資料集來判定該第一臨界值; 儲存針對一第二協定之一組憑證,其具有對應於經由該第一協定之該第一裝置與該第二裝置之一配對的配對資訊; 當該第一裝置可用於專用資料傳輸時,響應於檢測到由該第一裝置之該等藍牙信號啟始的一連線事件致使通過一第二協定啟始該通訊連線;以及 使用針對該第二協定之該組憑證來建立該通訊連線。
  10. 如請求項6之NTCRSM,其中該組指令可由該處理器資源執行以進行以下步驟: 響應於當該第一裝置在該第二裝置之該第一臨界值內且所判定之該軌跡係朝向該第二裝置時建立該通訊連線,致使啟始通過該通訊連線之一資料傳輸。
  11.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該方法包含: 判定一周邊裝置是否先前已經與一主機裝置配對; 建立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一第一通訊連線; 使用對應於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配對資訊的一距離參數及一RSSI校準資料集來判定對應於該距離參數之一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該距離參數表示該主機裝置與該周邊裝置之間的一距離臨界值;以及 響應於判定該主機裝置行進朝向該周邊裝置而高於一自動連線信號強度,基於相對於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儲存的該配對資訊發送一請求以通過該第一通訊連線之一第一通訊協定來建立一第二通訊連線。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驗證是否有任何其他裝置正主動地與該周邊裝置傳輸資料; 當對應於該主機裝置與該周邊裝置的該裝置對被識別為可用於資料傳輸且該主機裝置係在一自動連線信號強度臨界值至內時,經由一第二通訊協定傳輸音訊信號或視訊信號,其中 該第一通訊協定為一藍牙協定; 該第二通訊協定為一802.11 (WIFI)協定; 該資料傳輸包括經由該第二通訊連線使用一WIFI直連(WIFI DIRECT)協定的一視訊資料傳輸;以及 可使用於該WIFI直連協定的安全憑證儲存有針對一對應裝置對之該藍牙協定的配對資訊。
  13.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包含: 響應於判定該第一裝置行進遠離該第二裝置而低於一自動斷線信號強度,發送一請求以斷開該第二通訊連線, 其中該自動斷線信號強度為: 小於該自動連線信號強度; 與該自動連線信號強度互斥;以及 表示小於該第二通訊連線之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協定最大範圍的一距離臨界值。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 該第一通訊連線之協定最大距離小於該第二通訊連線之協定最大距離;以及 對應於該自動斷線信號強度之該距離臨界值小於該第一通訊連線之該第一通訊協定之協定最大範圍。
  15.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包含: 經由該第一通訊連線識別一新裝置對; 當識別出該新裝置對時,基於該第一通訊連線之該RSSI信號及該距離參數校準信號強度計算,該距離參數表示使用者預期會進行一自動連線的一距離; 儲存具有對應於該第一通訊協定之該配對資訊的一第二通訊協定之一憑證;以及 使用經校準之該信號強度計算來判定該周邊裝置與該主機裝置之間的當前信號強度是否大於該自動連線信號強度。
TW110122623A 2020-07-14 2021-06-21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TW202207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20/041924 WO2022015289A1 (en) 2020-07-14 2020-07-14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WOPCT/US20/41924 2020-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747A true TW202207747A (zh) 2022-02-16

Family

ID=79554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623A TW202207747A (zh) 2020-07-14 2021-06-21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9789A1 (zh)
TW (1) TW202207747A (zh)
WO (1) WO20220152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37354A1 (en) * 2020-07-30 2022-08-03 Spotify AB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that is to be remotely controlled by a remote control appliance for media presentation in a vehicle
CN115022366B (zh) * 2022-06-02 2023-11-03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产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1294B2 (en) * 2008-04-04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client-host associ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578442B2 (en) * 2011-11-23 2017-02-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configurable control of wireless docking between a portable device and a docking station
RU2681373C2 (ru) * 2014-01-10 2019-03-06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Периферийны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ристыковк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5289A1 (en) 2022-01-20
US20230269789A1 (en)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92601B2 (ja) 無線ドッキングの構成及び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8476247B (zh) 标识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方法和相应的支持无线的设备
TWI757401B (zh) 無線通信系統
TW202207747A (zh) 建立通訊連線之技術
US2013004463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12639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83830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data connection
EP3562125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209068B1 (ko) 마스터 단말과 슬레이브 단말을 재연결하는 방법
EP376316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method therefor
EP3281425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WO201612921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071690B (zh) 用于经授权的个人装置的自动网络共享
KR102613405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7040867B (zh) 用于经授权的个人装置的自动网络连接数据同步
CN105187878A (zh) 电视蓝牙连接方法及装置
EP326773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480327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KR20180067649A (ko) 유선 혹은 무선 인터페이스를 통한 온-고잉 세션의 연속성을 유지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8117292A5 (zh)
KR101766248B1 (ko) 디스플레이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5027186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program
KR102045944B1 (ko) 휴대단말기에서 WPS(Wi-Fi Protecte d Setup)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JP7302215B2 (ja) 接続管理装置
KR102160571B1 (ko) 은닉 ssid를 이용한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