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8315A - 紅外線溫度計 - Google Patents

紅外線溫度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8315A
TW201928315A TW108109404A TW108109404A TW201928315A TW 201928315 A TW201928315 A TW 201928315A TW 108109404 A TW108109404 A TW 108109404A TW 108109404 A TW108109404 A TW 108109404A TW 201928315 A TW201928315 A TW 2019283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frared
microprocessor
infrared thermometer
temperature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9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5972B (zh
Inventor
何佳整
黃世偉
Original Assignee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9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59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8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8315A/zh
Priority to US16/813,744 priority patent/US1142858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9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20Clinical contact thermometers for use with humans or animals
    • G01K13/223Infrared clinical thermometers, e.g. tympan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5Interfacing a pyrometer to an external device or network; User inte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6Control of working procedures of a pyrometer, other than calibration; Bandwidth calculation; Gain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65Handheld, porta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01J5/049Casings for tympanic therm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olid angle of collected radiation, e.g. adjusting or orienting field of view, tracking position or encoding angular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96Optical arrangements using a light source, e.g. for illuminating a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用以測量待測對象的目標區域的溫度。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包括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指示單元及微處理器。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以排列成一列的方式設置以接收目標區域的紅外線。指示單元發射照射在目標區域的可見光,以指示可接收紅外線範圍。微處理器接收並處理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測量的紅外線以提供至少三個溫度值,進而判斷待測對象是否為生物體。

Description

紅外線溫度計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外線溫度計,特別是涉及一種非接觸式的紅外線溫度計。
非接觸式的紅外線溫度計大量使用在測量人體體溫,因為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無須接觸受測者的肌膚即可進行體溫測量,對於替在休息中的患者、容易感到不舒服的小孩或基於衛生的考量有廣泛的應用。但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特別是在測量額頭溫度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由於使用者難以在額頭上找到最接近人體核心體溫的動脈血管位置以及找到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的最佳測量距離,導致難以準確測量體溫,且考量到孩童的核心體溫一般較成人的核心體溫高,測量額頭表體溫度後換算為核心體溫的計算方式不同。若僅以單一模式換算核心體溫,容易產生誤差。是以,如何通過增加輔助元件的設計改良,來提升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的測量準確度,以便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領域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此外,在香港醫學雜誌(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第18期張文勇等人著作的”Detec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accuracy in detection of fever”一文中提到雖然每個人正面/側面額頭表面溫度和核心體溫有溫差,且不同年齡層的人的額頭溫度和核心體溫更有不同的溫差。如何使用適合的計算方法將不同年齡層,例如幼童、青壯年人及中老年人,做區分並計算核心體溫,已成為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領域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現有技術]
在美國專利公開號第 US 20170191880號中所揭露的溫度計裝置設置有至少8個紅外線感測器的陣列,用以偵測受測者額頭表面的紅外線信號。經過分析,可從接收到紅外線信號找到最高溫度值。此最高溫度值可對應到額頭表面的血管動脈溫度,藉此準確換算人體的核心溫度值。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一列的紅外線感測器,可掃描受測者皮膚表面一個區域的溫度,並在所測得的溫度值中篩選出最高者,將此最高溫度值轉換為受測者的核心體溫值以增加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準確度。此外,本發明為了讓使用者可清楚知道溫度計接收皮膚表面紅外線的範圍在哪,設置指示單元,以將紅外線接收區域通過可見光照射在受測者的皮膚表面,以減少使用者錯誤選擇受測者皮膚區域,從而增加測量體溫的準確度。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用以測量待測對象的一目標區域的溫度,所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包括: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其排列成一列的方式設置以接收所述目標區域的紅外線;一指示單元,其發射一可見光,所述可見光照射在所述目標區域,以指示可接收紅外線範圍;以及一微處理器,其接收並處理所述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測量的紅外線以提供至少三個溫度值,進而判斷所述待測對象是否為生物體。
上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所述可見光為長條形可見光。
上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還包括一儲存單元,其儲存一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所述微處理器藉由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建立一溫度分佈曲線,當所述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包含所述溫度分佈曲線時,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的儲存單元還包括一儲存單元,儲存一溫度閥值,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微處理器篩選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以選出一最高溫度值及一最低溫度值,當所述最高溫度值與所述最低溫度值的溫差大於或等於所述溫度閥值時,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時,所述微處理器篩選出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中的最高溫度值並將所述最高值轉換為一核心體溫值;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不為生物體時,則完成測量所述目標區域的平均溫度。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儲存單元儲存一幼童模式、一青壯年人模式及一中老年人模式,用於將所述最高溫度值換算為核心體溫值,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所述微處理器,其中,所述儲存單元儲存一幼童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一青壯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及一中老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後,進一步判斷所述幼童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所述青壯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及所述中老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中的何者包括所述溫度分佈曲線。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所述微處理器,其中,所述儲存單元儲存一第一溫度閥值、一第二溫度閥值及一第三溫度閥值,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且其中所述第一溫度閥值大於第二溫度閥值,所述第二溫度閥值並大於所述第三溫度閥值。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後,進一步判斷所述溫差是否大於所述第一溫度閥值;若否,則判斷所述溫差是否大於所述第二溫度閥值;若否,則判斷所述溫差是否大於所述第三溫度閥值。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溫差大於所述第一溫度閥值,則選用所述幼童模式進行一核心體溫值的計算;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溫差大於所述第二溫度閥值,則選用所述青壯年人模式進行所述核心體溫值的計算;且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溫差大於所述第三溫度閥值,則選用所述中老年人模式進行所述核心體溫值的計算。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包括:一殼體,在所述殼體的端壁上形成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具有接收紅外線範圍,所述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以排列成一列的方式設置於所述殼體內並且通過所述第一開口從所述殼體的一外部接收紅外線;一指示單元,設置於所述殼體內,透過所述第二開口朝向所述外部發射一可見光,用以指示使用者所述接收紅外線範圍;一微處理器,電性連接至所述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以及一距離感測器,電性連接至所述微處理器並用以測量一距離值;其中,基於所述信號,所述微處理器開始在接收到所述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測量的至少三個溫度值後篩選出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中的一最高值並將所述最高值轉換為一核心體溫值。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所述接收紅外線範圍包括兩個邊界,所述兩個邊界與所述端壁的外表面具有30至60度的夾角。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還包括一儲存單元,儲存所述兩個邊界的一寬度閥值;其中,依據至少三紅外線感測器的該列中兩端的紅外線感測器之間的第一距離值、所述夾角及所述距離值,所述微處理器可計算所述兩個邊界的寬度值,當所述寬度值小於寬度閥值時,所述微處理器以幼童模式換算所述核心體溫值。
上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中依據至少三紅外線感測器的該列中兩端的紅外線感測器之間的第一距離值、所述夾角及所述距離值,所述微處理器可計算所述兩個邊界的寬度值,當所述寬度值大於寬度閥值時,所述微處理器以青壯年模式或中老年換算所述核心體溫值。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能通過“一列的紅外線感測器”以及“指示使用者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範圍的指示單元”的技術方案,提升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的測量準確度以及使用上的便利性。
參閱圖1至圖7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非接觸式的紅外線溫度計,其包括殼體1、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屏蔽環22、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支架23、指示單元3、內盒體4、印刷電路板5、顯示器6以及距離感測器的導電片7。本實施例僅例示一非接觸式額溫槍,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殼體1包括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當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接合在一起時,殼體1內部形成容置零件的空間,供來設置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屏蔽環22、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支架23、指示單元3、內盒體4、印刷電路板5、顯示器6以及導電片7。但本發明的殼體1不限於此,舉例來說,本發明的殼體1可以是一體成型的,不須分成上殼體或下殼體,只有能夠在內部形成容置空間,以供容置其他測量溫度用的零件,皆可做為本發明之殼體1。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的第一端壁121上設有第一開口122,用於使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透過第一開口122得以接收從外部來的紅外線。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口122設置在下殼體12的第一端壁121上且形成為圓形的通孔,第一開口122也可為任意的形狀,例如橢圓形、四邊形等,只要能讓待測對象的目標區域的紅外線適當地穿過第一開口122不會折射地進入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接收紅外線即可。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殼體1還設置有第二開口14,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開口14由上殼體11的第一凹槽111及下殼體12的第二凹槽123組合形成,當上殼體11和下殼體12結合後,如圖1所示,第二開口14便形成於殼體1的第一端壁121及第二端壁112上,且為長條形的開口,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二開口14設置的位置可以只在上殼體11的第二端壁112上,也可以只在下殼體12的第一端壁121上,且第二開口14的形狀也可以是方形、圓形或橢圓形等任意形狀,第二開口14的數量也不限於一個,也可以是複數個。第二開口14的形狀和數量取決於指示單元3所要發出的可見光而定(詳述於下文)。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設置在殼體1的內部空間內,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的圓柱狀外形可配合套設在屏蔽環22內。屏蔽環22表面鍍成黑色以產生屏蔽作用,致使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只接收同一個方向直接進入的紅外線。此外,本發明實施例的屏蔽環22的材料是具備有大的熱焓量,例如是銅、鋁或其他等效的金屬,避免紅外線感測器受到環境或周圍熱量影響測量的準確度。套設在屏蔽環22的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還可套設在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支架23內,以將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的接收孔對準第一開口122,從而能自外部接收紅外線。
如圖3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具有五個紅外線感測器212,其面向透鏡211配置成一陣列,此陣列為1X5的一列。但本發明紅外線感測器212的數量及陣列不限於此,紅外線感測器212的數量只要是至少三個即可,例如三至九個不等,只要排列成一列即可,例如1X3、1X5、1X7、1X8、1X9皆可。
參閱圖4,其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的前視圖,第一開口122和第二開口14設置在殼體1的端壁上,且第二開口14配置在第一開口122的上方。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只要第二開口14發射出的可見光可以在受測者皮膚表面上涵蓋第一開口122中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的範圍即可,第二開口14和第一開口122的相對位置應不受限於此實施例,第二開口14也可配置在第一開口122下方或兩側。熟習此技術者當知,可在第一開口122水平位置兩旁分別開設第二開口14,所述可見光由一特定夾角透過兩個第二開口14所形成兩個光點。
如圖2、圖4及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指示單元3設置在殼體1內並且在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上。指示單元3具有發光源31及導光元件32,並透過第二開口14向外發出可見光,照射在待測者的目標區域,亦即為臉部之部分皮膚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可見光為特定光譜的光,例如綠色光或紅色光,可照亮在待測者的皮膚表面上的水分。熟習此技術者當知,若待測者的皮膚表面上覆蓋大面積的水分時,必要時可先除去,避免影響溫度測量的準度。在圖5中,指示單元3發出的可見光的方向L1 垂直於殼體1的端壁(第一端壁121或第二端壁112)。配合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設置成向上傾斜角度,可見光之光線方向L1 與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接收紅外線射入的方向L2 也存在夾角角度,如此也使可見光光線照射的範圍和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接收紅外線射入的範圍大致上一致。在其他實施例中,指示單元3設置成向下傾斜並發出可見光,而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的縱向或軸向軸線垂直於殼體1的端壁。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角度在3°至10°的範圍內,較佳為6.5°。此外,發光源31可以是由發光二極體(LED)及導光柱所組成的長條形發光源,照射出來的長條形範圍的可見光,但本發不限於此,發光源可依照實際設計需求而做適當的改變。
參閱圖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可設置有電容式距離感測器,電容式距離感測器的導電片7設置在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支架23的端表面231上。此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還在殼體1內設置有內盒體4,內盒體4內設置有供電單元 (圖中未示)。印刷電路板5上設置至少有微處理器51,而紅外線感測器模組21、電容式距離感測器模組以及儲存單元等皆電性連接到微處理器,而供電單元則提供電源予紅外線溫度計中的所有需電力驅動的零組件。
參閱圖6所示,電容式距離感測器可測量受測者皮膚表面P與紅外線溫度計的第一端壁121之間的距離值Dp 。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容式距離感測器測量受測者皮膚表面P的距離值Dp 為儲存單元內儲存的預設距離值時,紅外線溫度計會自動開啟溫度測量。預設距離值通常是10至15公分。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在受測者皮膚表面P上的接收紅外線的範圍寬度為寬度W。且接收紅外線範圍的兩個邊界B1 、B2 與殼體1的第一端壁121皆夾有角度。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角度約為73.5o ,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角度可在65o 至85o 的範圍內。而接收紅外線範圍的角度約為33o ,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角度可在30o 至60o 的範圍內。微處理器51依據兩個邊界B1 、B2 與殼體1的第一端壁121間的角度及第一端壁121和受測者皮膚表面P之間的距離值Dp 計算受測者眉間的寬度W。具體言之,微處理器51可使用如下的式(I)計算受測者眉間的寬度W:式(I)
參閱圖7及圖8所示,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的接收紅外線範圍有寬度W以及高度H,可知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有一個接收紅外線範圍24a,當距離感測器的第一端壁121與受測者皮膚表面P間的距離為距離值Dp 時,所接收的紅外線為接收紅外線範圍24a。其中距離值Dp 為紅外線溫度計通過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所能進行溫度測量的最佳的距離值。配合接收紅外線範圍24a,指示單元3的長條形光源照在受測者皮膚表面P的範圍和接收紅外線範圍24a相同,用以指示使用者接收紅外線範圍24a。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沒有設置距離感測器的紅外線溫度計實施例中,指示單元3照射在受測者皮膚表面P上的面積範圍包含接收紅外線範圍24a,使得使用者仍能大致知道接收紅外線的範圍大小及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接收紅外線範圍也可以是移動的,例如是在臉部由上往下的移動或是由左往右的全臉移動測量。如此的移動接收紅外線範圍可測量完整臉部,進而測量到其他高溫位置,可進一步計算人體核心溫度,或者發現皮膚組織發炎的位置而做出適當的處置。
參照圖9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也可測量受測者的部份額頭,例如接收紅外線範圍24b。
再參照圖10,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操作步驟。本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在藉由切換殼體1的開關13予以啟動(步驟S110),此時紅外線溫度計的指示單元3通過第二開口14發射可見光指示使用者目標區域的接收紅外線範圍24a(步驟S120)。接著微處理器51基於個別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接收的紅外線數值計算個別的溫度值(步驟S130)。微處理器51接著篩選出五個溫度值中的最高溫度值及最低溫度值並計算最高溫度值TH 與最低溫度值TL 的溫差 (步驟S140),並判斷溫差是否大於或等於溫度閥值TP (步驟S150),若大於或等於該溫度閥值TP ,則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並將最高溫度值TH 轉換為核心體溫值(步驟S161)再通過顯示器6顯示核心體溫值(步驟S171)。若溫差低於該溫度閥值TP 時,則微處理器51通過顯示器6提示使用者受測者並非生物體並接著計算目標區域的接收紅外線範圍24a的平均溫度(步驟S162),最後通過顯示器6顯示平均溫度值(步驟S172)。
參照圖11,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操作步驟。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的紅外線溫度計操作步驟S210、步驟S220、步驟S230與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10、步驟S120、步驟S130分別相同,在此省略該等步驟的說明。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230之後,微處理器51基於各個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測量的溫度值來建立如圖15所示的溫度分佈曲線Cc (步驟S240),其中Y軸為各個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測量的溫度,X軸為標示依序各個紅外線感測器212a~212e。接著比對儲存在儲存單元內的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判斷是否有包括所述溫度分佈曲線Cc (步驟S250)。若有包括,則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並將最高溫度值TH 轉換為核心體溫值(步驟S261)再通過顯示器6顯示核心體溫值(步驟S271)。若沒有包括所述溫度分佈曲線Cc ,例如可能的非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是一條接近恆定溫度的線Co ,則微處理器51通過顯示器6提示使用者受測者並非生物體並計算目標區域的接收紅外線範圍24a的平均溫度(步驟S262),最後通過顯示器6顯示平均溫度值(步驟S272)。應注意在其他實施例中,步驟S262及步驟S272可同時發生。在本實施例中,線Co 係為接近恆定溫度的線,但並不以此為限,依實際情況可能為溫度漸增或漸減的曲線。
參照圖12,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操作步驟。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步驟S301、步驟S302、步驟S303、步驟S304、步驟S305、步驟S307、步驟S316分別與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110、步驟S120、步驟S130、步驟S140、步驟S150、步驟S162、步驟S172相同,在此省略該等步驟的說明。在步驟S305中,在判斷溫差大於或等於溫度閥值TP (即判斷受測者為生物體)之後,微處理器51進一步判斷最高溫度值TH 是否大於第一溫度閥值Tt1 (步驟S306)。若最高溫度值TH 大於第一溫度閥值Tt1 ,則選用幼童(6歲以下)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308)。若最高溫度值TH 小於第一溫度閥值Tt1 ,則判斷最高溫度值TH 是否大於第二溫度閥值Tt2 (步驟S309)。若最高溫度值TH 大於第二溫度閥值Tt2 則選用青壯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310)。若最高溫度值TH 小於第二溫度閥值Tt2 則判斷最高溫度值TH 是否大於第三溫度閥值Tt3 (步驟S311)。若最高溫度值TH 大於第三溫度閥值Tt3 則選用中老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312)。若最高溫度值TH 小於第三溫度閥值Tt3 ,則微處理器51通過顯示器6提示使用者測量錯誤(步驟S313),例如透過圖示或訊息。在步驟S308、步驟S310、步驟S312之後,都將最高溫度值TH 通過適用的計算模式轉換為核心體溫值(S314)。最後通過顯示器6顯示核心體溫值(步驟S315)。在本實施例中,儲存於儲存單元中的第一溫度閥值Tt1 較佳為36.2℃,第二溫度閥值Tt2 較佳為35.8℃,第三溫度閥值Tt3 較佳為35.5℃。此外,在換算成核心體溫上,幼童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45℃(補償溫度);青壯年人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3℃;中老年人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2℃。以上的溫度值及補償溫度參酌前述香港醫學雜誌(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第18期張文勇等人著作的”Detec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accuracy in detection of fever”一文,熟習此技術者可依照實際環境溫度變化適當地改變溫度閥值及補償溫度,以達到更精準的溫度測量效果。
參照圖13,說明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操作步驟。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中步驟S401、步驟S402、步驟S403、步驟S404、步驟S405、步驟S407、步驟S413分別與第二實施例的步驟S210、步驟S220、步驟S230、步驟S240、步驟S250、步驟S262、步驟S272相同,在此省略該等步驟的說明。在步驟S405中,在比對儲存在儲存單元內的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判斷有包括溫度分佈曲線Cc (即判斷受測者為生物體)之後,微處理器51進一步比對儲存於儲存單元中的幼童(6歲以下)、青壯年人(7-29歲)及中老年人(30歲以上)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何者包括溫度分佈曲線Cc (步驟S406)。若幼童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有包括溫度分佈曲線Cc ,則選用幼童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408);若青壯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包括溫度分佈曲線Cc ,則選用青壯年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409);若中老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包括溫度分佈曲線Cc ,則選用中老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410)。在步驟S408、步驟S409以及步驟S410之後,將最高溫度值TH 通過適用的計算模式轉換為核心體溫值(步驟S411),再通過顯示器6顯示核心體溫值(步驟S412)。如此可判斷受測者是各種年齡層,以提高計算核心體溫值的準確度。在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中,在換算成核心體溫方法相同,亦即幼童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45℃;青壯年人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3℃;中老年人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為最高溫度值加上1.2℃。此外,選用不同模式計算核心體溫值可以是自動的,亦可以由微處理器51指示顯示器6透過圖示(icon)提示使用者受測者是幼童、青壯年人還是中老年人,再透過顯示器6提示使用者進行切換操作模式,例如藉由設置在上殼體11表面113上的按鈕114或按鈕115來切換。
參照圖14,在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中,紅外線溫度計100在藉由切換殼體1的開關13予以啟動(步驟S501),此時紅外線溫度計100的指示單元3通過第二開口123發射可見光指示使用者目標區域的接收紅外線範圍24a(步驟S502)。距離感測器偵測到受測者皮膚表面P和第一端壁121的距離Dp (步驟S503)。微處理器51依據兩個邊界B1 、B2 與殼體1的第一端壁121間的角度及第一端壁121和受測者皮膚表面P之間的所測距離值Dp 計算受測者眉間的寬度W(如圖8所示)(S504)。
接著微處理器51判斷寬度W是否大於儲存於儲存單元中寬度閥值Wt (步驟S505)。若小於寬度閥值Wt ,則選用幼童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506) 。若大於寬度閥值Wt ,則透過第三實施例的步驟S309-312或第四實施例的步驟S406,判斷適用青壯年人模式抑或中老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507)。在選用青壯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508)和選用中老年人模式進行計算(步驟S509)以及步驟S506之後,皆通過適用的計算模式將最高溫度值TH 轉換為核心體溫值(步驟S510),再通過顯示器6顯示核心體溫值(步驟S511)。本實施例亦可併用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後。具體言之,可在第一實施例之步驟S150或者第二實施例之步驟S250判斷受測者是生物體之後接續到本實施例的步驟S503。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及其操作方法,其能通過“一列的紅外線感測器”以及“指示使用者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範圍的指示單元”的技術方案,以提升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的測量準確度以及使用上的便利性。
更進一步來說,多個紅外線感測器可以免除使用者用單點的紅外線感測器測量額頭溫度,所測量的點不一定是最貼近受測者核心體溫的皮膚表面溫度,即不是最貼近動脈血管的皮膚表面。本發明利用設置多個紅外線感測器,以掃描的方式,取得多個皮膚表面溫度後再篩選最高溫度值,利用最高溫度值換算為核心體溫的溫度值,以增加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準確度。且本發明將多個紅外線感測器設置成一列搭配“指示使用者紅外線感測器接收紅外線範圍的指示單元”,幫助使用者不需要手動掃描皮膚表面上的多個點,且搭配指示單元,可讓使用者清楚知道紅外線感測器掃描的範圍,找到正確的測量溫度範圍,有助於提升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的操作便利性及測量溫度準確度。
本發明的另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及其操作方法,其能通過“一列的紅外線感測器”以及“微處理器篩從多個溫度值中篩選出最高溫度值及最低溫度值並計算最高溫度值與最低溫度值的溫差,並判斷溫差是否高於溫度閥值”“微處理器判斷儲存在儲存單元內的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是否有包括所測表面溫度的溫度分佈曲線”的技術方案,防止使用者使用紅外線溫度計測量非生物體,而導致計算錯誤的溫度值。
本發明的另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及其操作方法,其能通過“一列的陣列式紅外線感測器”、“判斷是否為生物體”、“判斷儲存於儲存單元中的幼童、青壯年人和中老年人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中的何者包括所測表面溫度的溫度分佈曲線”及/或“搭配距離感測器計算受測者眉間寬度”的技術方案,在幼童模式、青壯年人模式及中老年人模式之間切換來進行計算,得以增加所計算的核心體溫值的精準度。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殼體
11‧‧‧上殼體
111‧‧‧第二凹槽
112‧‧‧第二端壁
113‧‧‧表面
114、115‧‧‧按鈕
12‧‧‧下殼體
121‧‧‧第一端壁
122‧‧‧第一開口
123‧‧‧第一凹槽
13‧‧‧開關
14‧‧‧第二開口
21‧‧‧紅外線感測器模組
211‧‧‧透鏡
212‧‧‧紅外線感測器
212a~212e‧‧‧紅外線感測器
22‧‧‧屏蔽環
23‧‧‧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支架
231‧‧‧端表面
24a‧‧‧接收紅外線範圍
24b‧‧‧接收紅外線範圍
3‧‧‧指示單元
31‧‧‧發光源
32‧‧‧導光元件
4‧‧‧內盒體
5‧‧‧印刷電路板
51‧‧‧微處理器
6‧‧‧顯示器
7‧‧‧導電片
‧‧‧角度
B1、B2‧‧‧邊界
Cc‧‧‧溫度分佈曲線
Co‧‧‧線
Dp‧‧‧距離值
H‧‧‧高度
L1、L2‧‧‧方向
P‧‧‧受測者皮膚表面
TH‧‧‧最高溫度值
TL‧‧‧最低溫度值
TP‧‧‧溫度閥值
Tt1‧‧‧第一溫度閥值
Tt2‧‧‧第二溫度閥值
Tt3‧‧‧第三溫度閥值
W‧‧‧寬度
Wt‧‧‧寬度閥值
S110~S172‧‧‧步驟
S210~S272‧‧‧步驟
S301~S316‧‧‧步驟
S401~S413‧‧‧步驟
S501~S511‧‧‧步驟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感測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的紅外線溫度計的前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感測器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測量體溫時的使用狀態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一接收紅外線範圍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接收紅外線範圍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操作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操作流程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操作流程圖。
圖13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操作流程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紅外線溫度計部分操作流程圖。
圖15為本發明第二、四實施例的溫度分佈曲線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用以測量待測對象的一目標區域的溫度,所述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包括: 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其排列成一列的方式設置以接收所述目標區域的紅外線; 一指示單元,其發射一可見光,所述可見光照射在所述目標區域,以指示可接收紅外線範圍;以及 一微處理器,其接收並處理所述至少三個紅外線感測器測量的紅外線以提供至少三個溫度值,進而判斷所述待測對象是否為生物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可見光為長條形可見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可見光為綠色光或紅色光。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指示單元包含至少一個發光二極體及一導光元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當所述待測對象為人體時,所述目標區域為臉部之一部分。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還包括: 一儲存單元,其儲存一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微處理器通過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建立一溫度分佈曲線,當所述生物體溫度分佈曲線資料庫包含所述溫度分佈曲線時,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還包括: 一儲存單元,儲存一溫度閥值,以提供所述微處理器存取。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所述微處理器篩選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以選出一最高溫度值及一最低溫度值,當所述最高溫度值與所述最低溫度值的溫差大於或等於所述溫度閥值時,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
  10. 如請求項7或9所述的非接觸式紅外線溫度計,其中,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為生物體時,所述微處理器篩選出所述至少三個溫度值中的最高溫度值並將所述最高值轉換為一核心體溫值;當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待測對象不為生物體時,則完成測量所述目標區域的平均溫度。
TW108109404A 2019-03-19 2019-03-19 紅外線溫度計 TWI695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9404A TWI695972B (zh) 2019-03-19 2019-03-19 紅外線溫度計
US16/813,744 US11428586B2 (en) 2019-03-19 2020-03-10 Infrared thermome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9404A TWI695972B (zh) 2019-03-19 2019-03-19 紅外線溫度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8315A true TW201928315A (zh) 2019-07-16
TWI695972B TWI695972B (zh) 2020-06-11

Family

ID=6804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9404A TWI695972B (zh) 2019-03-19 2019-03-19 紅外線溫度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8586B2 (zh)
TW (1) TWI6959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8972A (zh) * 2020-07-02 2020-10-2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温仪的前后可视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1795B (zh) * 2020-09-25 2021-06-21 熱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線感測模組與額溫量測裝置
TWI787056B (zh) * 2022-01-13 2022-12-11 正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體溫計及其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65604U (en) * 2004-09-30 2005-05-21 United Integrated Services Co Temperature detective control apparatus
CN201034745Y (zh) * 2007-04-04 2008-03-12 兴炜五金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非侵入式温度感测装置
US8042996B2 (en) * 2008-06-09 2011-10-25 Black & Decker Inc. Non-contact thermometer
US10533892B2 (en) * 2015-10-06 2020-01-14 View, Inc. Multi-sensor device and system with a light diffusing element around a periphery of a ring of photosensors and an infrared sensor
US10184844B2 (en) 2015-12-31 2019-01-22 Withings Compact home thermome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8972A (zh) * 2020-07-02 2020-10-2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测温仪的前后可视实现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00715A1 (en) 2020-09-24
US11428586B2 (en) 2022-08-30
TWI695972B (zh)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5972B (zh) 紅外線溫度計
US20200253484A1 (en) Noncontact thermomet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282753B (zh) 用于使用红外阵列传感器测量温度的便携式装置
ES2835724T3 (es) Aparato de cocción con proyector de patrón de luz y cámara
CN102802509B (zh) 多用途光学传感器
CN101917900B (zh) 导引具有探针罩的红外温度测量装置
RU2118116C1 (ru) Термометр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тела и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тела пациента (варианты)
US20050094705A1 (en)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mperature
JP2004528085A (ja) 赤外線体温計
JP6579838B2 (ja) 泡水準器及び泡水準器を包含する器具
JP2013524177A (ja) 放射線センサ
TWI635849B (zh) 溫度計使用者介面
US20040095985A1 (en) Dual-use infrared thermometer
TW201939109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裝置、深度相機和電子裝置
JP2004532701A (ja) 赤外線体温計
US11051701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obtaining accurate ski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US20090054785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body temperature of live body
WO2019184677A1 (zh) 连续测量核心体温方法及装置
CN215128488U (zh) 一种手持式人体健康指标检测仪
CN214793503U (zh) 温度测量设备
JP5690130B2 (ja) 瞳孔径計測装置
EP1519172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uman body by an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a thermometer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20130096437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emple hot spot temperature of a live body
JP2001054505A (ja) 耳孔式体温計
CN219284480U (zh) 一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