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7061A -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7061A
TW201927061A TW107133776A TW107133776A TW201927061A TW 201927061 A TW201927061 A TW 201927061A TW 107133776 A TW107133776 A TW 107133776A TW 107133776 A TW107133776 A TW 107133776A TW 201927061 A TW201927061 A TW 2019270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amble
terminal
network access
frame
re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震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0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案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所述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包括: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並與基地台通信。本案實施例中沒有改變終端的LoRaWAN無線訊框格式,僅僅加長了前導碼的長度。這樣的中繼設備沒有採用私有的訊框結構,而是與LoRaWAN標準高度兼容,為各廠商統一LoRa中繼標準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本案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
物聯網技術是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三次資訊技術革命,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等優點,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城市管理、數位家庭、定位導航、物流管理、安保系統等多個領域。其中,LoRa是物聯網中一種基於展頻技術的超遠距離傳輸方案,具有傳輸距離遠、低功耗、多節點和低成本等特性。 現有的資料傳輸方法中,LoRa網路中通常包括終端、基地台和伺服器。 一般情況下,終端的上行信號直接被基地台所接收,基地台的下行信號也會直接被終端所接收。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基地台和終端的信號由於衰減而無法相互到達對方。例如,終端被安裝在地下,信號強度會衰減,使得基地台和終端之間無法通信。
鑒於上述問題,提出了本案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案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所述終端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較佳的,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包括: 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較佳的,還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較佳的,還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包括: 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終端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還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的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三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四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較佳的,所述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模式切換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模式切換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還包括: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第一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二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第二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較佳的,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較佳的,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較佳的,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較佳的,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裝置,包括: 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 其上儲存有指令的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當由所述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裝置執行如上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的方法。 本案實施例還公開了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其上儲存有指令,當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裝置執行如上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的方法。 本案實施例包括以下優點: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由中繼設備將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的網路接取過程。 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由中繼設備將上行資料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過程。 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並與基地台通信。本案實施例中沒有改變終端的LoRaWAN無線訊框格式,僅僅加長了前導碼的長度。這樣的中繼設備沒有採用私有的訊框結構,而是與LoRaWAN標準高度兼容,為各廠商統一LoRa中繼標準提供了保障。
為使本案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圖式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LoRa網路由終端節點、基地台節點和伺服器組成。終端具有LoRa網路連接能力,並接入該LoRa網路。根據該LoRa網路所部署的應用場景的不同,該終端可以包括不同的電子設備,比如,在該LoRa網路應用於城市管理中時,該終端可以包括智慧電表;在該LoRa網路應用於數位家庭中時,該終端可以包括各種智慧家電等等。 基地台,在LoRa網路中又稱為閘道器或者集中器,具有無線連接匯聚功能,包括終端提供接入LoRa網路的入口,對來自伺服器或終端的資料進行轉發,實現該終端與該伺服器之間的資料互動。當然,基地台也能夠與處於該基地台的信號覆蓋範圍內的其它基地台通過傳輸無線訊框的方式進行資料互動。 伺服器可以包括一個伺服器或者伺服器叢集,用於根據從基地台或終端獲取到的資料進行業務處理,以及對該基地台或該終端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狀態進行控制。 本案實施例的核心構思之一在於,在終端和基地台之間設置LoRa中繼設備,通過LoRa中繼設備建立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信。 以下,首先從終端的角度介紹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流程。 參照圖1,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1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在標準的網路接取過程中,終端會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如果終端能接收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標準網路接取成功。 但是當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相互的信號強度不夠時,終端發送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無法到達基地台,或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無法到達終端,則標準網路接取失敗。 本案實施例中在終端和基地台之間設置有LoRa中繼設備,可以通過中繼設備建立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信。 例如,終端埋在地下,距離基地台500米。如果終端因為地面的阻礙無法接收到基地台信號,這時可以把中繼設備放在終端的埋設點的地面上方,起到信號中繼的作用。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作為標準節點首先按標準的網路接取流程接入LoRa網路。即中繼設備首先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然後接收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在標準網路接取成功後,中繼設備進行間歇性休眠狀態以節省功耗。 當終端標準網路接取流程失敗時,終端可以向已網路接取的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前導碼是一段規則的無線信號,用以通知無線接收者後面的無線信號含有有效資訊。 在本案實施例中,第二前導碼和第一前導碼都是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前的一段無線信號。 第二前導碼為標準前導碼,是按LoRaWAN協議規定的標準格式的前導碼。第一前導碼為長前導碼,第一前導碼的長度比第二前導碼的長度要長。前導碼的長度可以包括時長。 第一前導碼的另一個目的是啟用休眠的無線接收者,所以它的長度比第二前導碼的長度更長。比如接收者的休眠週期是4秒,那第一前導碼的長度至少要有4秒。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地自我喚醒,在喚醒時,中繼設備檢測是否存在第一前導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中繼設備啟用資料接收功能,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無線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1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11,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子步驟S12,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按照LoRaWAN協議,終端在每次上行傳輸後,都要開兩個短的接收窗口:第一接收窗口RX(receive)1和第二接收窗口RX2,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的開始時間的規定是以上行傳輸結束時間為參考的。 在本案實施例中,設定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 在一種情況中,如果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認為標準網路接取失敗。此時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另一種情況中,如果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認為標準網路接取失敗。此時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只有當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才認為標準網路接取成功。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一種情況中,如果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基地台發送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認為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信號強度是可以通信的。終端可以再次發起標準網路接取流程,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一種情況中,如果終端在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未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認為通過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流程也失敗。終端可以在休眠一段時間後,再次向基地台發起標準網路接取流程。 只有當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才認為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成功。 在本案實施例中,當中繼設備接收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後,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前面的第一前導碼。然後將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 基地台在接收到中繼設備轉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後,向中繼設備返回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該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前也會帶有第二前導碼,中繼設備依據該前導碼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最後,中繼設備將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返回給終端,終端網路接取成功。 步驟102,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終端在接收到中繼設備轉發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完成網路接取。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102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21,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 因此,終端可以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所述終端在接收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終端在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成功後,每次發送的上行資料訊框都需要帶有第一前導碼。中繼設備需要根據該第一前導碼接收上行資料訊框。 中繼設備接收上行資料訊框後,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上行資料訊框前的第一前導碼,然後將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發送給基地台。 基地台接收到上行資料訊框後向中繼設備返回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下行資料訊框,中繼設備將該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給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終端接收中繼設備轉發的由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從而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31,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 因此,終端可以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 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由中繼設備將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的網路接取過程。 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由中繼設備將上行資料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過程。 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並與基地台通信。本案實施例中沒有改變終端的LoRaWAN無線訊框格式,僅僅加長了前導碼的長度。這樣的中繼設備沒有採用私有的訊框結構,而是與LoRaWAN標準高度兼容,為各廠商統一LoRa中繼標準提供了保障。 以下,從終端的角度介紹終端的網路接取流程。 參照圖2,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實施例1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具有正常模式和中繼模式兩種工作模式。終端可以在正常模式或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 如果終端在正常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則終端可以首先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發送方式可以是廣播、單播等方式。 步驟202,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在本案實施例中,規定了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終端發送資料。 如果終端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可以認為該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是由中繼設備轉發的,而不是直接接收基地台發送的。此時終端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以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如果終端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可以認為該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是直接接收直接發送的。此時,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步驟203,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若終端在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則終端可以首先向中繼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發送方式可以是廣播、單播等方式。 步驟204,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如果終端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可以認為該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是直接接收直接發送的。此時,終端可以切換到正常模式,嘗試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如果終端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認為通過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流程也失敗。終端可以在休眠一段時間後,再次向基地台發起標準網路接取流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只有當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才認為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成功。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由中繼設備將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的網路接取過程。 以下,從終端的角度介紹終端網路接取後的通信流程。 參照圖3,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1,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具有正常模式和中繼模式兩種工作模式。終端可以在正常模式或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 如果終端已經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終端的資料上行方式是在上行資料訊框前添加第二前導碼,然後將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發送給基地台。 步驟302,所述終端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終端直接接收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302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41,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終端可以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直接接收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步驟303,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如果終端已經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終端的資料上行方式是在上行資料訊框前添加第一前導碼,然後將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發送給中繼設備。 中繼設備接收到上行資料訊框後,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步驟304,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終端接收中繼設備轉發的由基地台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304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51,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規定了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終端發起下行傳輸。 終端可以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中繼設備轉發的由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由中繼設備將上行資料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過程。 以下,首先從中繼設備的角度介紹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流程。 參照圖4,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3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01,中繼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本案實施例在終端和基地台之間設置有LoRa中繼設備,可以通過中繼設備建立終端與基地台之間的通信。 終端在標準網路接取流程失敗後,可以向中繼設備發起網路接取流程。首先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可以具備CAD(Channel Activity Detection,通道活動檢測)模式。 通道活動檢測模式旨在以盡可能高的功耗效率檢測無線通道上的LoRa前導碼。在CAD模式下,中繼設備快速掃描頻段,以檢測LoRa無線訊框的前導碼。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4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61,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子步驟S62,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作為標準節點首先按標準的網路接取流程接入LoRa網路。即中繼設備首先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然後接收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在標準網路接取成功後,中繼設備進行間歇性休眠狀態以節省功耗。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第一前導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中繼設備啟用資料接收功能,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無線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以使第一前導碼不會在中繼設備喚醒時漏檢。 例如,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是4s,即中繼設備每4s喚醒一次,則第一前導碼的長度大於或等於4s。 步驟402,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步驟403,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基地台在接收到中繼設備轉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後,向中繼設備返回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該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前也會帶有第二前導碼,中繼設備依據該前導碼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最後,中繼設備將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返回給終端,終端網路接取成功。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71,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子步驟S72,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設定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因此,中繼設備在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終端發送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中繼設備在發送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喚醒。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81,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子步驟S82,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還可以包括: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91,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子步驟S92,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設定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因此,中繼設備在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中繼設備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喚醒。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由中繼設備將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的網路接取過程。 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由中繼設備將上行資料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過程。 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並與基地台通信。本案實施例中沒有改變終端的LoRaWAN無線訊框格式,僅僅加長了前導碼的長度。這樣的中繼設備沒有採用私有的訊框結構,而是與LoRaWAN標準高度兼容,為各廠商統一LoRa中繼標準提供了保障。 以下,從中繼設備的角度介紹終端的網路接取流程。 參照圖5,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501,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具有正常模式和中繼模式兩種工作模式。終端可以在正常模式或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 若終端在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則終端可以首先向中繼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發送方式可以是廣播、單播等方式。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5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1001,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子步驟S1002,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以使第一前導碼不會在中繼設備喚醒時漏檢。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第一前導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中繼設備啟用資料接收功能,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無線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可以具備CAD模式。 通道活動檢測模式旨在以盡可能高的功耗效率檢測無線通道上的LoRa前導碼。在CAD模式下,中繼設備快速掃描頻段,以檢測LoRa無線訊框的前導碼。 步驟502,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步驟503,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1101,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子步驟S1102,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由中繼設備將網路接取請求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的網路接取過程。 以下,從中繼設備的角度介紹終端網路接取後的通信流程。 參照圖6,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4的步驟流程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601,中繼設備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具有正常模式和中繼模式兩種工作模式。終端可以在正常模式或中繼模式發起網路接取流程。 如果終端已經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終端的資料上行方式是在上行資料訊框前添加第一前導碼,然後將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發送給中繼設備。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6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1201,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子步驟S1202,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可以具備CAD模式。 通道活動檢測模式旨在以盡可能高的功耗效率檢測無線通道上的LoRa前導碼。在CAD模式下,中繼設備快速掃描頻段,以檢測LoRa無線訊框的前導碼。 在本案實施例中,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第一前導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中繼設備啟用資料接收功能,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無線訊框。 步驟602,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中繼設備接收到上行資料訊框後,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步驟603,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步驟603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驟: 子步驟S1301,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子步驟S1302,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設定中繼設備在終端上行傳輸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之內向終端下行傳輸。因此,中繼設備在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中繼設備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喚醒。在本案實施例中,終端通過中繼設備網路接取後,終端可以通過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由中繼設備將上行資料訊框轉發給基地台,再由中繼設備將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發送給終端,完成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過程。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案實施例,下面通過一個例子對本案實施例加以說明: 參照圖7所示為本案實施例中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流程圖。 1、LoRa中繼設備作為標準節點向LoRa基地台發出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2、LoRa中繼作為標準節點接收LoRa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確定訊框,然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3、LoRa終端以正常模式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但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標準網路接取流程失敗。 4、LoRa終端切換到中繼模式,並以中繼模式發送帶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5、LoRa中繼設備被第一前導碼啟用,接收該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將第一前導碼替換為第二前導碼,然後向LoRa基地台轉發帶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6、LoRa中繼設備接收LoRa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7、LoRa中繼設備向中繼模式的LoRa終端在RX2窗口轉發網路接取確認訊框,然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8、LoRa終端以中繼模式發送帶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9、LoRa中繼設備被第一前導碼啟用,接收該上行資料訊框,並將第一前導碼替換為第二前導碼,然後向LoRa基地台轉發帶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10、LoRa中繼設備接收LoRa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11、LoRa中繼設備向中繼模式的LoRa終端在RX2窗口轉發下行資料訊框,然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被啟用。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案實施例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案實施例,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較佳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並不一定是本案實施例所必須的。 參照圖8,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801,用於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802,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801可以包括: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三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四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802可以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可以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參照圖9,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901,用於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模式切換模組902,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903,用於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模式切換模組904,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參照圖10,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1001,用於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002,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1003,用於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004,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002可以包括: 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004可以包括: 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參照圖11,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3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1101,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1102,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1103,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的裝置還可以包括: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1101可以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1103可以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第一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可以包括: 第二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可以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第二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參照圖12,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1201,用於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1202,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1203,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1201可以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1203可以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參照圖13,示出了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4的結構方塊圖,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模組: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301,用於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1302,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1303,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1301可以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1303可以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在本案實施例中,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對於裝置實施例而言,由於其與方法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本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裝置,包括: 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 其上儲存有指令的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當由所述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裝置執行本案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案實施例還提供了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其上儲存有指令,當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裝置執行本案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案實施例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裝置、或計算機程式產品。因此,本案實施例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案實施例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式碼的計算機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案實施例是參照根據本案實施例的方法、終端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終端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終端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式指令也可儲存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終端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計算機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程式化資料處理終端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程式化終端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程式化終端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儘管已描述了本案實施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解釋為包括較佳實施例以及落入本案實施例範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對本案所提供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案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案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案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案的限制。
101,102‧‧‧步驟
201,202,203,204‧‧‧步驟
301,302,303,304‧‧‧步驟
401,402,403‧‧‧步驟
S61,S62‧‧‧子步驟
S71,S72‧‧‧子步驟
S81,S82‧‧‧子步驟
S91,S92‧‧‧子步驟
501,502,503‧‧‧步驟
S1001,S1002‧‧‧子步驟
S1101,S1102‧‧‧子步驟
601,602,603‧‧‧步驟
S1201,S1202‧‧‧子步驟
S1301,S1302‧‧‧子步驟
801‧‧‧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
802‧‧‧位於所述終端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
901‧‧‧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
902‧‧‧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模式切換模組
903‧‧‧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
904‧‧‧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模式切換模組
1001‧‧‧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
1002‧‧‧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
1003‧‧‧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
1004‧‧‧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
1101‧‧‧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
1102‧‧‧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
1103‧‧‧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
1201‧‧‧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
1202‧‧‧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
1203‧‧‧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
1301‧‧‧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
1302‧‧‧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
1303‧‧‧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
圖1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1的步驟流程圖; 圖2是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實施例1的步驟流程圖; 圖3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 圖4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3的步驟流程圖; 圖5是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 圖6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實施例4的步驟流程圖; 圖7是本案實施例中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流程圖; 圖8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方塊圖; 圖9是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方塊圖; 圖10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方塊圖; 圖11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3的結構方塊圖; 圖12是本案的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方塊圖; 圖13是本案的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實施例4的結構方塊圖。

Claims (58)

  1.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所述終端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8. 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11.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14.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還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21. 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25.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其中,包括: 中繼設備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所述中繼設備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的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設備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的步驟包括: 所述中繼設備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所述中繼設備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29.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並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向所中繼設備發送帶有所述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還用於依據所述第一前導碼接收所述上行資料訊框,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第二前導碼的所述上行資料訊框;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或, 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子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所述終端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三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請求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四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發送的下行資料訊框。
  36. 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在正常模式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模式切換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正常模式切換到中繼模式;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發送模組,用於在中繼模式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模式切換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或,若所述終端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內,都沒有接收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則從中繼模式切換到正常模式。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網路接取響應訊框接收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
  39.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以正常模式網路接取,則在正常模式向基地台發送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發送模組,用於若所述終端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則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向中繼設備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中繼設備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基地台轉發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終端的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一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二下行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接收所述中繼設備轉發的由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
  42.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4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4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4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第一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4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二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4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第二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4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49. 一種終端的網路接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在中繼模式下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網路接取響應訊框,並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5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請求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所述第一前導碼之後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
  5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網路接取響應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帶有第一前導碼的網路接取請求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將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發送至所述終端;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所述網路接取響應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5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53. 一種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位於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以中繼模式網路接取的終端發送的,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採用第二前導碼替換所述第一前導碼,並向所述基地台發送帶有所述第二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所述第二前導碼的長度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位於所述中繼設備的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用於接收所述基地台返回的下行資料訊框,並將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至所述終端。
  5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模組包括: 第一前導碼檢測子模組,用於從間歇性休眠狀態週期性喚醒,在喚醒時檢測是否有第一前導碼; 第一前導碼資料訊框接收子模組,用於若檢測到第一前導碼,則所述中繼設備接收第一前導碼之後的上行資料訊框。
  5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下行資料訊框轉發模組包括: 下行資料訊框轉發子模組,用於在所述終端發送所述帶有第一前導碼的上行資料訊框之後的第二接收窗口內,向所述終端發送下行資料訊框; 休眠子模組,用於在發送下行資料訊框後,進入間歇性休眠狀態。
  5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所述中繼設備的喚醒週期小於所述第一前導碼的長度。
  57. 一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 其上儲存有指令的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當由所述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所述裝置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8-10項或第11-13項或第14-20項或第21-24項或第25-28項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的方法。
  58. 一個或多個機器可讀媒體,其上儲存有指令,當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裝置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或第8-10項或第11-13項或第14-20項或第21-24項或第25-28項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的方法。
TW107133776A 2017-11-28 2018-09-26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TW2019270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307 2017-11-28
??201711218307.9 2017-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061A true TW201927061A (zh) 2019-07-01

Family

ID=6666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776A TW201927061A (zh) 2017-11-28 2018-09-26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TW108120848A TW202008845A (zh) 2017-11-28 2019-06-17 終端與基站的通訊、終端的入網方法和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0848A TW202008845A (zh) 2017-11-28 2019-06-17 終端與基站的通訊、終端的入網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102704B2 (zh)
CN (1) CN109842919B (zh)
TW (2) TW201927061A (zh)
WO (2) WO2019105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919B (zh) 2017-11-28 2021-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10312299B (zh) * 2019-07-11 2022-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技术的通信系统、网关、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0299966B (zh) * 2019-07-26 2020-05-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1194073B (zh) * 2019-09-24 2021-1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72843B (zh) * 2019-09-29 2022-06-28 陈小艺 一种基于LoRa无线模块CAD模式的嗅探方法及系统
CN110621086B (zh) 2019-10-30 2022-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网关、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3543088A (zh) * 2020-04-16 2021-10-22 上海泽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WAN多通道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4205838B (zh) * 2020-09-02 2024-09-13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367914A1 (en) * 2021-07-08 2024-05-15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ata security using distance measurement
CN115633376B (zh) * 2022-11-22 2023-03-21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的电台通信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2676B2 (en) * 2006-10-17 2013-06-11 Intel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CN101389121B (zh) * 2007-09-11 2012-1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其组成模块
CN102396188B (zh) * 2009-04-15 2015-06-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中的高能效传输
CN101998547B (zh) * 2009-08-18 2013-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前转方法、基站和中继站
FR2971662B1 (fr) * 2011-02-10 2013-03-1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Methode de communication asynchrone pour reseau de capteurs sans fil
US9420582B2 (en) * 2011-03-25 2016-08-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figura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N102447707B (zh) * 2011-12-30 2014-11-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映射请求的DDoS检测与响应方法
CN106686558A (zh) * 2012-05-26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83242B (zh) * 2014-02-27 2019-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点、站点、信标帧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3873131B (zh) * 2014-04-09 2017-08-25 成都千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抄表通信中继方法
CN104065452B (zh) * 2014-04-30 2017-10-13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20180127965A (ko) * 2016-03-30 2018-11-30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중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04722B (zh) * 2017-05-31 2021-01-01 国动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LoRaWAN复杂透传中继实现方法
CN107105488A (zh) * 2017-06-26 2017-08-29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抄表中继器控制方法及抄表中继器
CN107769834B (zh) * 2017-09-30 2020-05-19 中兴克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LoRaWAN物联网信号中继方法
CN109842919B (zh) * 2017-11-28 2021-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02704B2 (en) 2021-08-24
WO2020015580A1 (zh) 2020-01-23
WO2019105291A1 (zh) 2019-06-06
CN109842919B (zh) 2021-11-23
TW202008845A (zh) 2020-02-16
US11711748B2 (en) 2023-07-25
CN109842919A (zh) 2019-06-04
US20200245227A1 (en) 2020-07-30
US20210143896A1 (en)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27061A (zh) 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終端的網路接取方法和裝置
TWI795537B (zh) 基於中繼設備的通信、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和裝置
WO20210932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A032516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вязи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TWI797274B (zh) 基於中繼設備的通信、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和裝置
JP2014514847A (ja) パーソナ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pan)のワイヤレス技術を使用したマルチキャストを実装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8489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mesh network
US20160150057A1 (en)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method, bridge device and access devic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US101656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a Bluetooth network
CN107667493B (zh) 网状网络中信号发送/接收设备及方法
WO2017121070A1 (zh) 激活类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TW202029689A (zh) 終端與基站的通訊方法和裝置
CN103260210A (zh) 一种多跳网络中多跳路由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281919A (zh) 远程唤醒的方法、服务器及客户终端
US9191894B2 (en) Power saving for multi-hop communications
WO2020140930A1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16086240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02001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TWI590603B (zh) 機器類型通訊裝置、服務網路、及週期性更新計時器之設定方法
US20210250995A1 (en) Performance-guaranteed channel access control for security alarm and image sensors
WO2014110726A1 (zh) 移动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376299B1 (ko) 비컨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비컨 프레임을 복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7405954B2 (ja) 応答時間の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4027678A1 (zh) 扩展非连续接收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Zhao et al. I-MAC: an incorporation MAC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