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4482A - 感應發熱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感應發熱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4482A
TW201924482A TW107140218A TW107140218A TW201924482A TW 201924482 A TW201924482 A TW 201924482A TW 107140218 A TW107140218 A TW 107140218A TW 107140218 A TW107140218 A TW 107140218A TW 201924482 A TW201924482 A TW 2019244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ody
secondary conductor
heat generating
induct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9466B (zh
Inventor
北野良夫
松川長通
外村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4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4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466B/zh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感應發熱輥裝置,能減少用於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設置次級導體所需要的加工工序。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100)包括:輥主體(2),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3),設置在所述輥主體(2)的內部,具有使所述輥主體(2)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32),在所述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4)。

Description

感應發熱輥裝置
本發明涉及感應發熱輥裝置,特別涉及設有次級導體的輥主體。
作為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具備由磁性材料構成的輥主體和設在所述輥主體內並具有感應線圈的感應發熱機構,通過對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而使輥主體感應發熱。在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中,輥主體構成使磁通通過的磁路和因電磁感應而流過短路電流的電流回路這雙方。因此,輥主體會產生使短路電流難以流過的阻抗,功率因數降低。
作為防止功率因數降低的方法,如專利文獻1所示,可以考慮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設置由非磁性材料構成的次級導體。
以往,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設置次級導體的方法,有如下所述的方法。
首先,通過將銅板彎曲加工後用銀釺焊等接合而形成圓筒狀的管體。對所述管體實施防鏽用的施鍍處理。而後,將實施了施鍍處理後的管體釺焊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由此,次級導體被設置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另外,除了釺焊以外,也有通過將所述管體壓入輥主體或熱裝於輥主體來進行設置的方法。
可是,按照所述的方法,需要從銅板製作管體的工序、對管體進行防鏽用的施鍍處理的工序以及將管體安裝到輥主體上的工序等多個加工工序。
此外,通過釺焊進行安裝的方法,因為難以遍及管體的外側周面的整個面實施釺焊,所以有時不適合高速轉動的輥主體。此外,壓入和熱裝等安裝方法,只是使輥主體和次級導體機械性地貼緊,由於輥主體與次級導體之間存在熱膨脹的差異,所以輥主體與次級導體會因溫度變化的重複而鬆弛。其結果,存在輥主體和次級導體之間的導熱性降低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公報實公昭45-29650號
本發明是用於解決所述的問題點而做出的發明,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用於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設置次級導體所需要的加工工序。
即,本發明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包括:輥主體,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所述輥主體的內部,具有用於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通過對所述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述次級導體由鋁青銅構成,在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防鏽處理。
按照這樣的感應發熱輥裝置,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以能省略以往的管體形成工序和管體安裝工序。此外,由於在鋁青銅表面形成有薄的保護氧化膜,所以具有防止高溫氧化的特性,變得耐腐蝕。通過將所述鋁青銅用於次級導體,能夠省略施鍍工序等防鏽處理工序。其結果,能夠減少用於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設置次級導體所需要的加工工序。此外,僅通過堆焊即可,能夠容易地進行向輥主體的內側周面安裝次級導體的作業。此外,因為通過堆焊形成次級導體,所以輥主體和次級導體成為一體,能夠適用於高速轉動,不存在輥主體與次級導體的熱膨脹率的差異導致的鬆弛,能夠抑制輥主體與次級導體之間的導熱性的降低。
在此,相比於銅的電阻值,鋁青銅的電阻值大到約6倍,為了得到與銅同等的效果,需要約6倍的厚度。可是,由於工頻的感應加熱中的鋁青銅的電流透入深度,以計算值計深到約22mm(20℃,60Hz),所以必要的厚度可以設定在電流透入的厚度以下。必要的厚度是指用於得到目標的功率因數(例如80%以上)的厚度,可以使用工頻的感應加熱中的等效電路圖(參照圖4)來計算。
儘管鋁青銅的鋁的含有量越多,氧化物的保護特性越強,但是即使添加6%以上的鋁,抗氧化性也不怎麼會進一步改善(參照圖5)。因此,優選的是,所述鋁青銅含有6%以上的鋁。
感應發熱輥裝置還包括:電源部,向所述感應發熱機構提供電力;以及溫度控制部,通過控制所述電源部來控制所述輥主體的溫度,通過溫度控制部將輥主體的溫度控制為規定值。
含有6%以上的鋁的鋁青銅,在500℃以下的氧化極輕微,但是如果變成高於500℃的高溫,則存在因氧化導致重量增加的問題(參照圖6)。因此,優選的是,所述溫度控制部的設定可能溫度為500℃以下。
因此優選的是,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還包括:電源部,向所述感應發熱機構提供電力;以及溫度控制部,通過控制所述電源部來控制所述輥主體的溫度,所述溫度控制部的設定可能溫度為500℃以下。
堆焊的鋁青銅在周向上、特別是寬度方向上會產生少許的厚度不均。可是,如果進行焊接的鋁青銅的重量管理,則能夠按照計算製作感應線圈的捲繞寬度的平均厚度。其結果,能按照設計值製作功率和功率因數。
此外,只要在所述輥主體的壁內形成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vapor-liquid two-phase)的熱介質的夾套室,則即使因鋁青銅的厚度不均產生發熱不均,也能夠通過夾套室的均溫作用而使輥主體的表面溫度成為均勻的溫度。因此,無需使次級導體的厚度均勻化的機械加工。即,無需對次級導體的表面實施利用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因此優選的是,在所述輥主體的壁內形成有夾套室,在所述夾套室中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利用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通過從輥主體的端面沿軸向實施鑽孔加工而在輥主體的壁內形成鑽孔並封閉所述鑽孔的開口,來形成輥主體的壁內的夾套室。在此,由於輥主體的軸向尺寸長,所以鑽孔不是直線前進而會彎曲。在輥主體的壁厚小的情況下,鑽頭有時會穿透輥主體的表面或內側周面,不得不返工。為了提高壽命,輥主體的表面有時會實施高頻淬火等硬化處理,在該情況下,鑽孔不向表面方向彎曲,而是向內側周面側彎曲。
可是,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堆焊次級導體時,其組織從外側起為焊接金屬、熔合部、熱影響部、母材原質部。熔合部是焊接金屬與母材的邊界線,緊靠熔合部的母材側數mm為熱影響部。如果電弧通過,則因焊接熱而變為高溫的熱影響部的溫度開始急劇下降而急劇冷卻,通過該加熱急冷成為和原母材不同的組織,因此成為硬度變高的結果。在堆焊鋁青銅的情況下,由於輥主體的內側周面的硬度變高,所以鑽孔不易向內側周面側彎曲,能夠降低鑽孔穿透輥主體的內側周面這樣的不利情況。
由於在感應加熱中感應線圈產生的磁通向線圈中央集中,所以輥主體的溫度成為在輥主體的軸向上的中央變高的傾向。另一方面,加厚堆焊了次級導體的部分因成為低電阻而流過較大電流、發熱量變多。因此,如果對與感應線圈的捲繞寬度的端部對應的部分進行加厚堆焊,則能夠使輥主體的發熱量在其軸向上均勻化。此外,通過調整堆焊厚度,可以使輥主體的發熱量局部變多或變少。因此,優選的是,所述次級導體的厚度沿所述輥主體的軸向變化。
優選的是,所述次級導體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隔開間隔形成為環狀。通過這樣地隔開間隔形成次級導體,能夠使其加工變得容易。
特別是為了能夠在使次級導體的加工變得容易的同時能進行次級導體的連續加工,優選的是,所述次級導體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隔開間隔形成為螺旋狀。
為了使各感應發熱輥裝置的電特性相同,優選的是,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的電特性是根據所述次級導體的重量進行調整的。例如,只要各輥主體的規格相同,則通過使加工的次級導體的重量相同,功率因數和功率也變得相同,作業管理極為容易。
此外,本發明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包括:輥主體,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所述輥主體的內部,具有用於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通過對所述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述次級導體由白銅(cupro-nickel,銅和鎳的合金)、德銀(鋅白銅,銅和鋅和鎳的合金)、赤銅(銅和金的合金)、炮銅(gun-metal,銅和錫的合金)或它們的組合構成,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防鏽處理。白銅(cupro-nickel)、德銀(鋅白銅)、赤銅、炮銅(gun-metal)也是耐蝕性高的非磁性銅合金。通過將它們用於次級導體,可以得到和使用鋁青銅時同樣的效果。
堆焊形成的次級導體,在周向上、特別是寬度方向上有時產生厚度不均。由於該厚度不均會產生發熱不均。因此以往,為了使次級導體的厚度均勻化,需要對次級導體的表面實施機械加工(平坦化處理)。此外,考慮對次級導體進行平坦化處理,會將次級導體加厚形成後利用機械加工除去,需要額外的材料。
為了良好地解決所述問題,本發明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包括:輥主體,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所述輥主體的內部,具有用於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通過對所述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在所述輥主體的壁內形成有夾套室,在所述夾套室中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述次級導體由銅或銅合金構成,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利用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由於本發明通過堆焊形成次級導體,所以能夠省略以往的管體形成工序和管體安裝工序。其結果,能夠減少用於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設置次級導體所需要的加工工序。此外,僅通過堆焊即可,能夠容易地進行向輥主體的內側周面安裝次級導體的作業。此外,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次級導體,所以輥主體和次級導體成為一體,能夠適用於高速轉動,不存在因輥主體與次級導體的熱膨脹率的差異導致的鬆弛,能夠抑制輥主體與次級導體之間的導熱性的降低。
堆焊的銅或銅合金在周向上、特別是寬度方向上產生少許的厚度不均。可是,如果進行焊接的銅或銅合金的重量管理,則能夠按照計算製作感應線圈的捲繞寬度的平均厚度。其結果,能夠按照計算值製作功率和功率因數。
此外,如果在所述輥主體的壁內形成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的夾套室,則即使由於銅或銅合金的厚度不均產生發熱不均,也能夠利用夾套室的均溫作用使輥主體的表面溫度成為均勻的溫度。因此,不需要使次級導體的厚度均勻化的機械加工。即,無需對次級導體的表面實施利用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其結果,能夠減少對次級導體的加工處理,並且由於不除去次級導體而不需要額外的材料。
為了進一步提高感應發熱輥裝置的功率因數,優選的是,所述次級導體呈從輥主體的軸向的一端部橫跨到另一端部連續地形成的圓筒形狀。
由於銅如果成為高溫則氧化加重而成為氧化物,其電特性發生變化並使感應發熱特性也發生變化。此外,在多種銅合金中也存在高溫下氧化加重的傾向。因此,優選的是,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實施有防鏽處理。
作為所述防鏽處理,優選的是,利用能耐受使用的輥主體的溫度且在該溫度下不易氧化的金屬或陶瓷的膜形成。例如,如果實施鍍鎳則直到400℃左右為止能夠使用,如果實施蒸鍍鋁則通過鋁在高溫下發生氧化鋁化而直到500℃左右為止能夠使用。
按照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明,能夠減少用於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設置次級導體所需要的加工工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感應發熱輥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感應發熱輥裝置100例如用於塑膠膜、紙、布、無紡布、合成纖維、金屬箔等薄片材料或織物材料、線(絲)材料等連續材料的連續熱處理工序等。
〈1.裝置結構〉
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感應發熱輥裝置100包括:中空圓筒狀的輥主體2,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3,設置在所述輥主體2的內部。
在輥主體2的兩端部設有中空的驅動軸21,所述驅動軸21通過滾動軸承等軸承8轉動自如地支承在機座9上。另外,驅動軸21具有與輥主體2的軸向端面連接的凸緣211(參照圖2)。包含驅動軸21的輥主體2由碳鋼等磁性材料形成。此外,輥主體2利用由例如馬達等轉動驅動機構(未圖示)從外部施加的驅動力轉動。此外,在作為本實施方式的輥主體2的壁部的側周壁201上形成有夾套室2A,在夾套室2A中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所述夾套室2A在側周壁201中,在長邊方向(轉動軸方向)上延伸,在周向上等間隔地形成有多個。
感應發熱機構3具備呈圓筒形狀的圓筒狀鐵心31以及捲繞在所述圓筒狀鐵心31的外側周面上的感應線圈32。
在圓筒狀鐵心31的兩端部設有支承軸33,所述支承軸33分別穿通驅動軸21的內部,通過滾動軸承等軸承10轉動自如地支承於驅動軸21。由此,感應發熱機構3在轉動的輥主體2的內部相對於機座9(固定側)保持在靜止狀態。
此外,外部引線L1與感應線圈32連接,電源裝置5與所述外部引線L1連接,所述電源裝置5用於施加工頻(50Hz或60Hz)的交流電壓。所述電源裝置5具有:電源部51,向感應發熱機構3提供交流電;以及溫度控制部52,通過控制所述電源部51來控制輥主體2的溫度。溫度控制部52是具有CPU、內部記憶體、輸入輸出介面、AD轉換器等的專用或通用的電腦,根據從用戶輸入的設定溫度信號,控制電源部51,以使輥主體2的表面溫度成為設定溫度的方式控制輥主體2的表面溫度。另外,溫度控制部52也可以由類比電路構成。
通過這樣的感應發熱機構3,如果對感應線圈32施加交流電壓,則產生交變磁通,所述交變磁通通過輥主體2的側周壁201。由於所述磁通的通過,輥主體2中產生感應電流,輥主體2由於所述感應電流而產生焦耳熱。此外,通過夾套室2A,輥主體2的側周壁201的轉動軸方向的溫度分佈成為均勻的分佈。
可是,在本實施方式的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4。在此,次級導體4的材質(堆焊材料)為鋁青銅(鋁和銅的合金)。本實施方式的鋁青銅含有6%以上的鋁。
具體地說,次級導體4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遍及周向整體地形成,並且沿輥主體2的轉動軸方向連續地形成。
在此,次級導體4形成為螺旋狀(spiral),以彼此相鄰的焊接部彼此接觸並連續的方式形成。即,在輥主體2的轉動軸方向上,遍及感應線圈32的捲繞寬度整體連續地形成有次級導體4。換句話說,次級導體4呈沿輥主體2的轉動軸方向形成的圓筒形狀。此外,在由這樣構成的鋁青銅形成的次級導體4的表面形成有保護氧化膜。通過所述保護氧化膜使次級導體4具有防鏽功能。
接著,參照圖3說明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形成次級導體4的堆焊作業的一個例子。
把輥主體2安裝於使輥主體2轉動的轉動裝置11。在該狀態的輥主體2的內部插入焊炬12,通過邊利用轉動裝置11使輥主體2轉動邊使焊炬12相對於輥主體2在轉動軸方向上相對移動,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形成螺旋狀的次級導體4。在該堆焊中,通過適當設定輥主體2的預熱等焊接前處理條件、焊絲的尺寸和材質、焊炬角度、焊炬位置、電壓、電流、輥主體2的轉動速度、焊炬12的移動速度(堆焊螺距)等焊接條件、輥主體2的後熱等焊接後處理條件,可以形成各種次級導體4。
由於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次級導體4的表面形成有保護氧化膜,所以無需實施防鏽用的施鍍處理,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實施所述施鍍處理。
此外,由於在輥主體2的側周壁201形成有夾套室2A,所以即使因鋁青銅的厚度不均而產生發熱不均,也能通過夾套室2A的均溫作用使輥主體2的表面溫度成為均勻的溫度。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不需要使次級導體4的厚度均勻化的機械加工。即,次級導體4的表面未實施利用用於除去凸部的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在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100中,所述溫度控制部52的設定可能溫度為500℃以下。即,用戶不能設定成大於500℃的溫度。這是因為:含有6%以上的鋁的鋁青銅的500℃以下的氧化極輕微,但是如果變成高於500℃的高溫,則會出現氧化導致的重量增加的問題。
接著,表示了感應發熱輥裝置的功率因數試驗的結果。在該試驗中使用的輥主體的直徑為237mm,面長為400mm,壁厚為22mm。此外,在輥主體的壁厚22mm的中心,等間隔地配置有30個直徑10mm、長度380mm的夾套室。次級導體的軸向的寬度為380mm。電氣規格為:輸入為單相60Hz220V,功率在沒有次級導體時為5kW。
以下的表1中分別表示了沒有堆焊的情況、堆焊了銅的情況(堆焊厚度0.5mm、1.0mm、1.5mm)、堆焊了含有8%鋁的鋁青銅的情況(堆焊厚度1.5mm、3.0mm)下的功率因數。另外,堆焊厚度(mm)是軸向的平均值。
[表1]
從表1可知,與未進行堆焊的情況相比,通過堆焊鋁青銅形成次級導體4,通過使8%鋁青銅的堆焊厚度為1.5mm以上,提高了功率因數,成為了目標的功率因數(80%)以上。另外,認為即使是6%鋁青銅,也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此外,只要使用工頻的感應加熱的等效電路圖,就能夠計算成為目標的功率因數(80%)以上的堆焊厚度。
〈2.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按照如上所述地構成的感應發熱輥裝置100,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4,所以能夠省略以往的管體形成工序和管體安裝工序。此外,由於在鋁青銅表面形成有薄的保護氧化膜,所以具有防止高溫下的氧化的特性,耐腐蝕性變強。通過將所述鋁青銅用於次級導體4,可以省略施鍍工序等防鏽處理工序。其結果,可以減少用於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設置次級導體4所需要的加工工序。此外,僅通過堆焊即可,可以容易地進行向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安裝次級導體4的作業。此外,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4,所以輥主體2和次級導體4成為一體,能夠適用於高速轉動,不存在輥主體2與次級導體4的熱膨脹率的差異所導致的鬆弛,能夠抑制輥主體2與次級導體4之間的導熱性的降低。
〈3.本發明的變形實施方式〉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
可以將所述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的材質設為銅或銅合金。作為銅合金,例如可以考慮使用耐蝕性高的非磁性銅合金,鋁青銅(鋁和銅的合金)、白銅(cupro-nickel,銅和鎳的合金)、德銀(鋅白銅,銅和鋅和鎳的合金)、赤銅(銅和金的合金)、炮銅(gun-metal,銅和錫的合金)或它們的組合。此外,對所述次級導體4的表面實施防鏽處理。作為防鏽處理,例如可以考慮鍍鎳等施鍍處理和鋁蒸鍍等蒸鍍處理。所述防鏽處理在以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的方法形成次級導體4後進行。
此外,與前述實施方式同樣地,由於在輥主體2的側周壁201形成有夾套室2A,所以即使因銅或銅合金的厚度不均而產生發熱不均,也能通過夾套室2A的均溫作用使輥主體2的表面溫度成為均勻的溫度。因此,不需要使次級導體4的厚度均勻化的機械加工。即,次級導體4的表面未實施利用用於除去凸部的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接著,表示了感應發熱輥裝置的功率因數試驗的結果。在該試驗中使用的輥主體的直徑為237mm,面長為400mm,壁厚為22mm。此外,在輥主體的壁厚22mm的中心,等間隔地配置有30個直徑10mm、長度380mm的夾套室。次級導體的軸向的寬度為380mm。電氣規格為:輸入單相為60Hz220V,功率在沒有次級導體時為5kW。
在以下的表2中分別表示了沒有堆焊的情況、堆焊了銅的情況下(堆焊厚度0.5mm、1.0mm、1.5mm)的功率因數。另外,堆焊厚度(mm)是軸向的平均值。
[表2]
從表2可知,與未進行堆焊的情況相比,通過堆焊銅形成次級導體4,提高了功率因數,成為設定的目標的功率因數(80%)以上。此外,只要使用工頻的感應加熱的等效電路圖,就能夠計算成為目標的功率因數(80%)以上的堆焊厚度。
對於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100,所述溫度控制部52的設定可能溫度例如為500℃以下。即,使用戶不能設定為大於500℃溫度。根據次級導體4的表面所實施的防鏽處理的種類,決定所述設定可能溫度。例如,如果防鏽處理為鍍鎳,則設定可能溫度為400℃以下,如果防鏽處理為蒸鍍鋁,則設定可能溫度為500℃以下。
即使是這樣構成的感應發熱輥裝置100,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次級導體4,所以能夠省略以往的管體形成工序和管體安裝工序。其結果,可以減少用於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設置次級導體4所需要的加工工序。此外,僅通過堆焊即可,能夠容易地進行向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安裝次級導體4的作業。此外,由於通過堆焊形成次級導體4,所以輥主體2和次級導體4成為一體,能夠適用於高速轉動,不存在輥主體2與次級導體4的熱膨脹率的差異所導致的鬆弛,能夠抑制輥主體2與次級導體4之間的導熱性的降低。
此外,只要在輥主體2的壁內形成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的夾套室2A,則即使因銅或銅合金的厚度不均而產生發熱不均,也能利用夾套室2A的均溫作用而使輥主體2的表面溫度成為均勻的溫度。因此,無需使次級導體4的厚度均勻化的機械加工。即,無需對次級導體4的表面實施利用了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其結果,能夠減少對次級導體4的加工處理,並且由於不將次級導體4除去所以不需要額外的材料。
次級導體4可以沿輥主體2的轉動軸方向進行厚度調節。即,可以使次級導體4的厚度沿輥主體2的轉動軸方向變化。如果是該結構,則可以使輥主體2的發熱量局部變多或變少。
此外,所述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使用了鋁青銅,但是也可以使用白銅、德銀、赤銅、炮銅或它們的組合。這些都是耐蝕性高的非磁性銅合金,可以得到與鋁青銅同樣的效果。
此外,次級導體也可以在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形成圓環狀,並在輥主體的轉動軸方向連續地形成多個。
此外,多個次級導體也可以在輥主體的轉動軸方向上斷續地形成。例如,如圖7所示,可以將次級導體4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隔開間隔地形成環狀,如圖8所示,也可以將次級導體4在輥主體2的內側周面201a上隔開間隔地形成螺旋狀。相比於連續地形成的加工,通過這樣地隔開間隔形成次級導體4,可以使其加工變得容易。此外,如圖8所示,通過形成螺旋狀,可以連續加工次級導體4。
另外,根據次級導體的重量,可以調整感應發熱輥裝置的電特性。例如,只要各輥主體的規格相同,則通過使加工的次級導體的重量相同,能夠使功率因數和功率也變得相同,作業管理極為容易。以下的表是使次級導體的重量相同情況下的電特性,可知只要次級導體的重量相同,則電特性實質上相同。另外,以下的輥主體的尺寸為:直徑為300mm、內徑為280mm、面長為189mm,次級導體為純銅,其重量為約800g。表示了使用純銅作為次級導體的情況,但是使用鋁青銅的情況也相同。
[表3]
此外,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形。
可以相互組合本發明的各個實施方式(實施例)中所記載的技術特徵形成新的技術方案。
100‧‧‧感應發熱輥裝置
10‧‧‧軸承
11‧‧‧轉動裝置
12‧‧‧焊炬
2‧‧‧輥主體
2A‧‧‧夾套室
201‧‧‧側周壁
201a‧‧‧內側周面
21‧‧‧驅動軸
211‧‧‧凸緣
3‧‧‧感應發熱機構
31‧‧‧圓筒狀鐵心
32‧‧‧感應線圈
33‧‧‧支承軸
4‧‧‧次級導體
5‧‧‧電源裝置
51‧‧‧電源部
52‧‧‧溫度控制部
8‧‧‧軸承
9‧‧‧機座
L1‧‧‧外部引線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感應發熱輥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同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的形成方式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同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圖。 圖4是感應發熱輥裝置的等效電路圖。 圖5是表示鋁青銅的各鋁含有率的氧化物增加量與經過時間的關係的圖。 圖6是表示鋁青銅的各鋁含有率的氧化物增加量與溫度的關係的圖。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變形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的形成方式的剖視圖。 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變形實施方式的次級導體的形成方式的剖視圖。

Claims (9)

  1. 一種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包括:輥主體,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所述輥主體的內部,具有用於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通過對所述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述次級導體由鋁青銅構成,在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防鏽處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鋁青銅含有6%以上的鋁。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還包括:電源部,向所述感應發熱機構提供電力;以及溫度控制部,通過控制所述電源部來控制所述輥主體的溫度,所述溫度控制部的設定可能溫度為500℃以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輥主體的壁內形成有夾套室,在所述夾套室中減壓封入有汽液兩相的熱介質,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利用去除加工的平坦化處理。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次級導體的厚度沿所述輥主體的軸向變化。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次級導體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隔開間隔形成為環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次級導體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隔開間隔形成為螺旋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感應發熱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的電特性是根據所述次級導體的重量進行調整的。
  9. 一種感應發熱輥裝置,其包括:輥主體,被轉動自如地支承;以及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所述輥主體的內部,具有用於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的感應線圈,通過對所述感應線圈施加工頻的交流電壓,使所述輥主體感應發熱,所述感應發熱輥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輥主體的內側周面上通過堆焊形成有次級導體,所述次級導體由白銅、德銀、赤銅、炮銅或它們的組合構成,所述次級導體的表面未實施防鏽處理。
TW107140218A 2017-11-13 2018-11-13 感應發熱輥裝置 TWI799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450 2017-11-13
JP2017218450 2017-11-13
JP2018-155982 2018-08-23
JP2018155982A JP7213525B2 (ja) 2017-11-13 2018-08-23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4482A true TW201924482A (zh) 2019-06-16
TWI799466B TWI799466B (zh) 2023-04-21

Family

ID=6683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218A TWI799466B (zh) 2017-11-13 2018-11-13 感應發熱輥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13525B2 (zh)
CN (1) CN209861209U (zh)
TW (1) TWI799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8594A (zh) * 2017-11-13 2019-05-21 特电株式会社 感应发热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529649Y1 (zh) * 1965-11-27 1970-11-13
JPS4859442A (zh) * 1971-11-27 1973-08-21
JPS62196362A (ja) * 1986-02-21 1987-08-29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耐孔食性キユプロニツケル成形品の製造法
JP2003223063A (ja) 2002-01-30 2003-08-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5014889B2 (ja) 2007-06-15 2012-08-29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アルミ覆鋼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架空電線
WO2011013824A1 (ja) 2009-07-31 2011-02-03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発熱体及び定着ベルト
WO2011058772A1 (ja) 2009-11-13 2011-05-19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WO2012111711A1 (ja) 2011-02-15 2012-08-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層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212836A1 (en) * 2013-08-29 2016-07-21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oration Surface-Treated Metal Material, Metal Foil With Carrier, Connector, Terminal, Laminate, Shielding Tape, Shielding Material, Printed Wiring Board, Processed Metal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JP6406829B2 (ja) 2014-02-10 2018-10-17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及び誘導コイルの温度検出機構
JP6765166B2 (ja) 2014-09-16 2020-10-07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EP3263721B1 (en) 2015-02-24 2019-05-29 Sankyo Oilless Industry, Inc High temperature wear-resistant aluminum-bronze-based materi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1680A (ja) 2019-06-13
TWI799466B (zh) 2023-04-21
JP7213525B2 (ja) 2023-01-27
CN209861209U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2587B1 (ko) 유도 발열 롤러 장치
RU2522261C2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введения и закрепления ребер в бойлерных трубах
TW201924482A (zh) 感應發熱輥裝置
JP6765166B2 (ja)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TW201924483A (zh) 感應發熱輥裝置
US20200299802A1 (en) Resistance annealing furnace to anneal at least one metal or metal alloy wire, strand, string, wire rod or strip
JP2010015695A (ja) 回転ロールの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加熱加工装置
US3124672A (en) Welding inductor
JP2018039048A (ja) カム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US10999900B2 (en) Induction heated roll apparatus
JP4741717B2 (ja) 電縫管溶接装置
JPH08215743A (ja) 多重巻金属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JP2009144650A (ja) 蒸気タービン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MX2014012141A (es) Horno de fundicion por induccion de alta frecuencia.
US2407120A (en) Strip processing
JP3629356B2 (ja) 定着装置
JP3328110B2 (ja) 電縫管の溶接方法およびインピーダ
JPH10258364A (ja) 溶接欠陥の少ない鋼管の溶接方法
US4314130A (en) Method of making variably rifled tubes
JPH06346139A (ja) 通電加熱装置
JP5875173B2 (ja) アルミニウム板の抵抗シーム溶接方法及び当該溶接方法を利用した水冷ジャケット
JP2006045627A (ja) リング部材の誘導加熱コイル
JP2001160485A (ja) 誘導発熱ローラ装置
JPH06231878A (ja) 高周波電縫管溶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