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7470A -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7470A
TW201917470A TW106136403A TW106136403A TW201917470A TW 201917470 A TW201917470 A TW 201917470A TW 106136403 A TW106136403 A TW 106136403A TW 106136403 A TW106136403 A TW 106136403A TW 201917470 A TW201917470 A TW 2019174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ortion
light guide
plate
guide plat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7226B (zh
Inventor
田謦輔
林岳賢
李宗原
陳信利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6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7226B/zh
Priority to CN201711364305.0A priority patent/CN108105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7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72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7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4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板件、光源模組、導光板、及擋止件。板件包含第一承載部、第二承載部、及延伸部。第一承載部包含第一側及第二側,第二承載部由第一側突起,延伸部由第二側向外延伸。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二承載部上,導光板設置於第一承載部上。擋止件包含本體、固定部、限位部、及擋止部,本體位於第一承載部上,本體的第一表面與第二承載部接觸。固定部由本體的底面延伸且以單軸向與第一承載部組接。導光板轉角與擋止部抵接。沿平行於板件第二側的方向,擋止部的寬度大於光源模組的寬度,導光板與光源模組間具有間隙。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本發明涉及顯示器領域,尤其是顯示器的背光模組。
隨著顯示器產業的發展,將顯示器融入居家環境、提升使用者觀看的視角區域、縮減邊框、提升玻璃基板的利用率是現今的趨勢及產業的目標。
然而,現今的顯示器除了面板模組之外,尚有電路板、背光模組等元件,需完整包覆於顯示器的邊框中,否則容易脫離或鬆動。為了防止這些元件的滑動,通常需在邊角處預留空間,並設置擋止塊。
現有的擋止塊,通常為L型,並設置於框架內,或者也可擋止塊與框架組接。但目前擋止塊與邊框的組接,涉及了多方向的組裝精度,多方向不易在自動化設備的組立過程中上需要更多校準的程序,因此組裝時間較長,此外,多方向組裝的自動化設備其設計複雜且較為昂貴,因此,如何由產品設計源頭來達成簡易組裝、有效固定一直是產業界努力的目標。
本申請案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含板件、光源模組、導光板、以及擋止件。板件包含第一承載部、第二承載部、以及延伸部。第一承載部包含第一側及第二側,第二側連接第一側的一端。第二承載部由第一側沿垂直於第一承載部的方向突起。延伸部由第二側沿平行於第一側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二承載部上。導光板設置於第一承載部上。擋止件包含本體、固定部、限位部、以及擋止部。本體具有底面、第一表面、相對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本體位於第一承載部上,且本體的第一表面與第二承載部接觸。固定部由本體的底面向外延伸出且以單軸向組裝方式將本體與第一承載部組裝。限位部由本體的第二表面延伸出,且位於延伸部上。擋止部由本體的第三表面沿平行於第一側的方向,朝向光源模組延伸出,且位於導光板及第二承載部之間。沿著平行於板件之第二側的方向上,擋止部的寬度大於光源模組的寬度。導光板位於第一承載部及限位部上,導光板包含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相交之複數個轉角的至少其中之一與擋止部抵接,導光板與光源模組之間具有間隙。
本申請案更提供一種顯示器,包含背光模組、面板模組、以及支撐件。背光模組包含板件、光源模組、導光板、以及擋止件。板件包含第一承載部、第二承載部、以及延伸部。第一承載部包含第一側及第二側,第二側連接第一側的一端。第二承載部由第一側沿垂直於第一承載部的方向突起。延伸部由第二側沿平行於第一側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光源模組設置於第二承載部上。導光板設置於第一承載部上。擋止件包含本體、固定部、限位部、以及擋止部。本體具有底面、第一表面、相對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連接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本體位於第一承載部上,且本體的第一表面與第二承載部接觸。固定部由本體的底面向外延伸出且以單軸向組裝方式將本體與第一承載部組裝。限位部由本體的第二表面延伸出,且位於延伸部上。擋止部由本體的第三表面沿平行於第一側的方向,朝向光源模組延伸出,且位於導光板及第二承載部之間。沿著平行於板件之第二側的方向上,擋止部的寬度大於光源模組的寬度。導光板設置於第一承載部及限位部上,導光板包含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相交之複數個轉角的至少其中之一與擋止部抵接,導光板與光源模組之間具有間隙。面板模組位於導光板之上。支撐件位於背光模組的外部,與背光模組及面板模組接觸。 面板模組位於導光板之上。支撐件位於背光模組及面板模組的外部,與面板模組及背光模組接觸。
在上述實施例中,背光模組中板件與擋止件的結構設計能夠過單軸向組裝,可以減少預留空間,並縮減邊框及顯示器的厚度。另外,單軸向組裝方式利於自動化組裝、能大幅減少人力成本,並使得生產的速度加快。此外,利用擋止件對於導光板、光學膜、面板模組進行定位,維持元件之間的間隙,而避免碰撞。
圖1為背光模組的爆炸分解圖。圖2A為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分解示意圖。圖2B為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組合示意圖。圖3為背光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背光模組100包含板件10、光源模組20、導光板30、以及擋止件40。
如圖2所示,板件10包含第一承載部11、第二承載部13、以及延伸部15。第一承載部11包含第一側111及第二側113,第二側113連接第一側111的一端。在此,以第二側113實質垂直於第一側111為示例,實際上並不限於此。第二承載部13由第一側111沿垂直於第一承載部11的方向突起,換言之,由側面觀之,第一承載部11與第二承載部13大致呈L形。延伸部15由第二側113沿平行於第一側111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在此,僅以板件10的一側為示例說明,實際上板件10相對第二側113的另一側也可以延伸出另一個延伸部15,例如,同時參考圖1,兩延伸部15可以分別位於板件10的兩側,並以板件10的中心軸A呈鏡射對稱,但此僅為示例,並不限於此。
如圖1-3所示,光源模組20設置於第二承載部13上。更詳細地,光源模組20設置於第二承載部13上並朝向第一承載部11。導光板30設置於第一承載部11上,且導光板30的一側鄰近於光源模組20。擋止件40包含本體41、固定部43、限位部45、以及擋止部47。本體41具有底面411、第一表面413、相對第一表面413的第二表面415、以及連接第一表面413與第二表面415的第三表面417。本體41位於第一承載部11上,且本體41的第一表面413與第二承載部13接觸。固定部43由本體41的底面411向外延伸出,且以單軸向組裝方式將本體41與第一承載部11組裝。限位部45由本體41的第二表面415延伸出,且位於延伸部15上。擋止部47由本體41的第三表面417沿平行於第一側111的方向,朝向光源模組20延伸出,且位於導光板30及第二承載部13之間。在此,以位於板件10一側的擋止件40為示例,實際上第一承載部11的另一側亦可設置另一擋止件40。例如,以鏡射方式設置於第一承載部11的兩側。如此,透過位於第一承載部11兩側的擋止件40,以維持導光板30與光源模組20之間的間隙。
沿著平行於板件10之第二側113的方向上,擋止部47的寬度W1大於光源模組20的寬度W2。導光板30包含二第一側邊31及二第二側邊33,第一側邊31與第二側邊33彼此相交。導光板30更設置於限位部45上,導光板30之第一側邊31及第二側邊33相交之轉角35的其中之一與擋止部47抵接,擋止部47限制了導光板30朝光源模組20之方向的滑移,並維持導光板30與光源模組20的間隙G。如此能避免導光板30與光源模組20相互碰撞。
再次參閱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承載部11還開設有軸孔115。固定部43為固定軸43a,固定軸43a由沿平行於第二承載部13的方向由本體41的底面411向下延伸出,且固定軸43a穿設於軸孔115中,使板件10與擋止件40固定。
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延伸部15的表面更可塗佈有黏膠層,黏膠層黏接延伸部15與限位部45,使得板件10與擋止件40固定更為緊密。並且板件10與擋止件40的黏接方向與固定軸43a穿設於軸孔115的方向為同一方向。因此,可以藉由自動化設備進行單軸向的組裝。
圖4為第二實施例背光模組中板件與擋止件的分解示意圖。如圖3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擋止件40除了固定軸43a外,更包含於限位部45上的固定孔451,此外,板件10的延伸部15更包含穿孔151,穿孔151對應於固定孔451。背光模組100更包含固定件50,固定件50穿設固定孔451及穿孔151中以將延伸部15與限位部45固接。在此,固定件50的組裝方向與固定軸43a平行。因而,都能夠在同一軸向透過自動化設備進行組裝。
圖5為第三實施例背光模組中板件與擋止件的分解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部43為第一滑塊43b,第一承載部11更包含第一滑槽117。第一滑塊43b組接於第一滑槽117中,使擋止件40與板件10組接。在此,擋止件40與板件10單軸固定的方向不同於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擋止件40與板件10單軸固定的方向。換言之,自動化設備的進行主要透過單軸向的組裝,但不限於垂直組裝的方式,亦可以為其他方向的單軸組裝。
如圖5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擋止件40還包含第二滑塊453,第二滑塊453位於限位部45的底部,板件10更包含位於延伸部15上的第二滑槽153,第一滑槽117平行於第二滑槽153,且第一滑槽117的開口與第二滑槽153的開口位於同一側,從而在第一滑塊43b組接於第一滑槽117時,第二滑塊471也組接於第二滑槽153中,藉此進一步地緊固板件10與擋止件40。
再次參閱圖2-5,在一些實施例中,擋止件40更包含接觸部49,接觸部49由本體41的第一表面413朝相反於限位部45的方向延伸出。接觸部49具有大致平行於第三表面417的第四表面491。第二承載部13與第四表面491接觸,且第二承載部13的一端夾設於本體41的第一表面413及接觸部49的第四表面491之間,從而更能提供板件10及光源模組20易於定位及組裝之功效。
再次參閱圖1及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0更包含背板60,背板60能夠承載導光板30。背板60位於第一承載部11與導光板30之間。背板60包含卡接孔61。擋止件40更包含卡接部48,卡接部48由限位部45相對於延伸部15的另一表面突起,卡接部48穿設於卡接孔61中,而使得背板60固定於擋止件40。在此僅為示例,實際上背板60亦可包含二卡接孔61,並分別穿設於兩側之擋止件40的卡接部48。藉此,背光模組48無須再設置限位擋板或邊框件來限位背板60的側邊,從而能縮減邊框的寬度。進一步地,卡接部48更可與導光板30的第一側邊31接觸,從而限制導光板30另一方向的滑移,從而擋止部47與卡接部48在兩方向上達到對導光板30的定位。
更進一步地,再次參閱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00更包含底板70,板件10可被承載於底板70之上。更進一步地,板件10也可以位於底板70與導光板30之間,或是底板70與背板60之間,在此僅為示例而不限於此。板件10可以為導熱的材料,可以同時做為支撐件及散熱板使用,以加速導出光源模組20的熱量。底板70可以強化背光模組100的支撐力,避免板件10受力而彎折,而延長背光模組100的壽命。
圖6為顯示器的分解示意圖,如圖6所示,本申請案更提供了一種顯示器1。顯示器1包含背光模組100、面板模組200、以及支撐件300。背光模組100可以應用前述的各種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面板模組200位於背光模組100的導光板30之上,更詳細地,背光模組100的板件10與面板模組200分別位於導光板30的兩側。 導光板30對應於面板模組200的顯示區域。支撐件300位於背光模組100及面板模組200的外部,以支撐背光模組100及面板模組2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支撐件300包含二支撐架310。二支撐架310分別位於背光模組100的兩側。各支撐架310包含第一臂311及第二臂313,第一臂311與第二臂313連接。第一臂311位於背光模組100之板件10的下方。第二臂313由第一臂311沿平行於第二承載部13的方向延伸出。第二臂313可以與底板70、板件10、背板60及面板模組200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1還包含外框件400,其與背光模組100及面板模組200的外部的側邊接觸,以進一步防止背光模組100以及面板模組200滑動。外框架400可以與背板60的側邊及面板模組200接觸,並與支撐架310組接。然而,在此僅為示例說明,實際上支撐件300及外框架400並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1更包含反射片215,反射片215位於導光板30與背板60之間。如此,透過反射片215的反射,可以將光束集中朝向背光模組200。因而可以增加顯示器1的出光亮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器1更包含複數個光學膜217,光學膜217於導光板30與面板模組200之間。光學膜217可以為偏光膜、準直膜、擴散片、或者是視角控制片,可以用以調整光線之方向、角度、路徑等等。在此僅為示例說明,並不限於此。進一步地,導光板30、反射片215、光學膜217的側邊,更受到擋止件40的卡接部48阻擋,而能避免滑移。
透過板件與擋止件結構的設計,背光模組能減少預留的空間,而有效地縮減邊框及顯示器的厚度。此外,板件與擋止件能夠單軸向組裝,因而能夠透過自動化設備進行組裝,從而能減少人力組裝的成本,並能加快生產的速率。此外,利用擋止件對於導光板、光學膜、面板模組進行定位,維持元件之間的間隙,而避免碰撞。
雖然已經結合目前被認為是實用的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例,而是相反,旨在適用於各種修改和等同佈置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範圍內。
1‧‧‧顯示器
100‧‧‧背光模組
10‧‧‧板件
11‧‧‧第一承載部
111‧‧‧第一側
113‧‧‧第二側
115‧‧‧軸孔
117‧‧‧第一滑槽
13‧‧‧第二承載部
15‧‧‧延伸部
151‧‧‧穿孔
153‧‧‧第二滑槽
20‧‧‧光源模組
30‧‧‧導光板
31‧‧‧第一側邊
33‧‧‧第二側邊
35‧‧‧轉角
40‧‧‧擋止件
41‧‧‧本體
411‧‧‧底面
413‧‧‧第一表面
415‧‧‧第二表面
417‧‧‧第三表面
43‧‧‧固定部
43a‧‧‧固定軸
43b‧‧‧第一滑塊
45‧‧‧限位部
453‧‧‧第二滑塊
47‧‧‧擋止部
48‧‧‧卡接部
49‧‧‧接觸部
491‧‧‧第四表面
50‧‧‧固定件
60‧‧‧背板
61‧‧‧卡接孔
70‧‧‧底板
200‧‧‧面板模組
215‧‧‧反射片
217‧‧‧光學膜
300‧‧‧支撐件
310‧‧‧支撐架
311‧‧‧第一臂
313‧‧‧第二臂
400‧‧‧外框架
A‧‧‧中心軸
G‧‧‧間隙
W1‧‧‧擋止部的寬度
451‧‧‧固定孔
W2‧‧‧光源模組的寬度
通過參照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示例性實施例,優點和特徵將變得更加清楚,其中: 圖1為背光模組的爆炸分解圖; 圖2A為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2B為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組合示意圖; 圖3為背光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4為第二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5為第三實施例背光模組的局部分解示意圖;以及 圖6為顯示器的分解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 一板件,包含一第一承載部、一第二承載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該第一承載部包含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二側連接該第一側的一端,該第二承載部由該第一側沿垂直於該第一承載部的方向突起,該延伸部由該第二側沿平行於該第一側的方向向外延伸出; 一光源模組,設置於該第二承載部上; 一擋止件,包含一本體、一固定部、一限位部、以及一擋止部,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底面、一第一表面、相對該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該本體位於該第一承載部上,且該本體的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承載部接觸,該固定部由該本體的該底面向外延伸出且以單軸向組裝方式將該本體與該第一承載部組裝,該限位部由該本體的該第二表面延伸出,且位於該延伸部上,該擋止部由該本體的該第三表面沿平行於該第一側的方向,朝向該光源模組延伸出,其中,沿著平行於該板件之該第二側的方向上,該擋止部的寬度大於該光源模組的寬度且位於;以及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第一承載部以及該限位部上,該導光板包含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相交之複數個轉角的至少其中之一與該擋止部接觸,該擋止部位於導光板與該該第二承載部之間,且該導光板與該光源模組之間具有一間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承載部還開設有一軸孔,該固定部為一固定軸,該固定軸由沿平行於該第二承載部的方向該本體的該底面向下延伸出,且該固定軸穿設於該軸孔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擋止件更包含於該限位部上的一固定孔,該板件更包含於該延伸部的一穿孔,該穿孔對應於該固定孔,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固定件,該固定件穿設於該固定孔及該穿孔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固定部為一第一滑塊,該第一承載部更包含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滑塊組接於該第一滑槽中,使該擋止件與該板件組接。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擋止件包含一第二滑塊、該第二滑塊位於該限位部的底部,該板件更包含位於該延伸部上的一第二滑槽,該第一滑槽平行於該第二滑槽,且該第一滑槽的開口與該第二滑槽的開口位於同一側,該第二滑塊組接於該第二滑槽中。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背板,該背板位於該第一承載部與該導光板之間,該背板包含一卡接孔,該擋止件更包含一卡接部,該卡接部由該限位部相對於該延伸部的另一表面突起,該卡接部穿設於該卡接孔中,並且該卡接部與該擋止部共同對該導光板限位。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擋止件更包含一接觸部,該接觸部由該本體的該第一表面朝相反於該限位部的方向延伸出,該接觸部具有一平行該第三表面的一第四表面,其中該第二承載部與該第四表面接觸,且該第二承載部的一端夾設於該本體的該第一表面及該接觸部的該第四表面之間。
  8. 一種顯示器,包含: 一背光模組,包含: 一板件,包含一第一承載部、一第二承載部、以及一延伸部,其中該第一承載部包含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二側連接該第一側的一端,該第二承載部由該第一側沿垂直於該第一承載部的方向突起,該延伸部由該第二側沿平行於該第一側的方向向外延伸出; 一光源模組,設置於該第二承載部上; 一擋止件,包含一本體、一固定部、一限位部、以及一擋止部,其中該本體具有一底面、一第一表面、相對該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連接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的一第三表面,該本體位於該第一承載部上,且該本體的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承載部接觸,該固定部由該本體的該底面向外延伸出且以單軸向組裝方式將該本體與該第一承載部組裝,該限位部由該本體的該第二表面延伸出,且位於該延伸部上,該擋止部由該本體的該第三表面沿平行於該第一側的方向,朝向該光源模組延伸出,且位於該導光板及該第二承載部之間,其中,沿著平行於該板件之該第二側的方向上,該擋止部的寬度大於該光源模組的寬度;以及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第一承載部以及該限位部上,該導光板包含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相交之複數個轉角的至少其中之一與該擋止部接觸,且該導光板與該光源模組之間具有一間隙; 一面板模組,位於該導光板之上;以及 一支撐件,位於該背光模組及該面板模組的外部,與該面板模組及該背光模組接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器,其中該背光模組更包含一背板,該背板位於該第一承載部與該導光板之間,該背板包含一卡接孔,該擋止件更包含一卡接部,該卡接部由該限位部相對於該延伸部的另一表面突起,該卡接部穿設於該卡接孔中,並且該卡接部與該擋止部共同對該導光板限位。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器,更包含一反射片,該反射片位於該導光板與該背板之間。
TW106136403A 2017-10-23 2017-10-23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TWI637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403A TWI637226B (zh) 2017-10-23 2017-10-23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CN201711364305.0A CN108105643A (zh) 2017-10-23 2017-12-18 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403A TWI637226B (zh) 2017-10-23 2017-10-23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7226B TWI637226B (zh) 2018-10-01
TW201917470A true TW201917470A (zh) 2019-05-01

Family

ID=6220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403A TWI637226B (zh) 2017-10-23 2017-10-23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05643A (zh)
TW (1) TWI6372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838B (zh) * 2020-07-16 2022-02-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3158B (zh) * 2018-10-23 2020-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裝置及其液晶顯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9843A (ja) * 2012-10-29 2014-05-15 Funai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TWI493259B (zh) * 2013-04-01 2015-07-21 Au Optronics Corp 光源裝置
WO2016009561A1 (ja) * 2014-07-18 2016-01-21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204347393U (zh) * 2014-12-29 2015-05-2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903917U (zh) * 2015-09-09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606325U (zh) * 2016-03-22 2016-09-28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224111U (zh) * 2016-12-02 2017-06-06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5838B (zh) * 2020-07-16 2022-02-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光源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05643A (zh) 2018-06-01
TWI637226B (zh) 201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263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63162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32839B (zh) 顯示裝置
JP6596677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TW526364B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terminal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WO2016169138A1 (zh) 背板、胶铁一体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6078129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JPH11843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3455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6206139A1 (zh) 反光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93259B (zh) 光源裝置
TWI637226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TWI416222B (zh) 背光模組
JP201324236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9002399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37650B (zh) 顯示裝置
US9678268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60082860A (ko) 표시장치
US20160282551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ower frame having accomodation portion extended from bottom portion
TWI646376B (zh) 顯示裝置
WO2018157603A1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TW201400944A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323990A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
WO2015186758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WO2013143204A1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一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