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6627A -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6627A
TW201916627A TW107134553A TW107134553A TW201916627A TW 201916627 A TW201916627 A TW 201916627A TW 107134553 A TW107134553 A TW 107134553A TW 107134553 A TW107134553 A TW 107134553A TW 201916627 A TW201916627 A TW 2019166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erminal
message
transmitting antenna
uplink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9105B (zh
Inventor
史志華
陳文洪
張治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9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91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with predefined switching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Abstract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能夠使得跳頻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該方法包括: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本申請涉及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中,網路設備在配置終端在進行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輸或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傳輸時跳頻,則終端進行PUSCH或SRS傳輸時則會進行跳頻。
在5G系統中,通訊傳輸的靈活性較高。
如何使得跳頻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能夠使得跳頻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
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
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根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發送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的第一訊息,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跳頻或不跳頻,使得跳頻技術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其中,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跳頻,其中,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根據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網路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信號為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USCH或探測參考信號SRS。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
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第一訊息用於指示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
回應於第一訊息,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在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用於指示該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的第一訊息之後,可以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而不必須跳頻,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跳頻或不跳頻,使得跳頻技術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否進行跳頻。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否進行跳頻,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或,
在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其中,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終端確定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其中,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信號為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USCH或探測參考信號SRS。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
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
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根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指示該終端指示該終端進行或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的第一訊息,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天線切換或不切換,使得在天線切換方面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結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第一訊息,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網路設備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網路設備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根據時間間隔閾值,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終端進行或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第一訊息,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根據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時間間隔閾值。
結合第三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方法還包括:
網路設備接收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時間間隔閾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
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第一訊息用於指示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回應於第一訊息,終端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在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天線切換的第一訊息之後,可以確定在進行上行信號傳輸時是否進行上行天線的切換是否跳頻,而不必須切換天線,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天線切換或不切換,使得在天線切換方面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結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終端根據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確定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確定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網路設備發送第一訊息,終端確定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終端確定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根據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結合第四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方法還包括:
終端向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時間間隔閾值。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單元和通訊單元;其中,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跳頻,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終端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所述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所述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信號為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USCH或探測參考信號SRS。
第七方面,提供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單元和通訊單元;其中,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或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所述第一訊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所述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所述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通訊單元和處理單元;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回應於所述第一訊息,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在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否進行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或,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在進行所述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其中,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所述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信號為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USCH或探測參考信號SRS。
第九方面,提供一種終端,包括通訊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回應於所述第一訊息,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切換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確定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所述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所述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確定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確定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所述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訊息,確定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所述第二訊息用於指示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所述記憶體和所述收發器之間透過內部連接通路互相通訊,傳遞控制和/或數據信號,使得所述網路設備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所述記憶體和所述收發器之間透過內部連接通路互相通訊,傳遞控制和/或數據信號,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包括用於執行上述任意一種方法或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包括指令的電腦程式產品,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任意一種方法或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簡稱為“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為“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為“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簡稱為“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TDD”)、通用移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為“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稱為“WiMAX”)通訊系統或未來的5G系統等。
圖1示出了本申請實施例應用的無線通訊系統100。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網路設備110。網路設備10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通訊的設備。網路設備100可以為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訊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例如UE)進行通訊。可選地,該網路設備100可以是GSM系統或CDMA系統中的基地收發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節點(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雲無線存取網路絡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設備可以為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地移動式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網路設備等。
該無線通訊系統100還包括位於網路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至少一個終端設備120。終端設備120可以是移動的或固定的。可選地,終端設備120可以指存取終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臺、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訊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存取終端可以是行動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啟動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局部回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字處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他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可選地,終端設備120之間可以進行終端直連(Device to Device,D2D)通訊。
可選地,5G系統或網路還可以稱為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或網路。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無線通訊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他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無線通訊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網路控制器、移動管理實體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2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200可選地可以應用於圖1所示的系統,但並不限於此。該方法200包括以下內容中的至少部分內容。
在210中,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
可選地,該第一信號是PUSCH或SRS。當然,也可以是其他信號,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特別限定。
可選地,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可以是一個特定的值,在終端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傳輸信號的時間大於該值時則跳頻,小於或等於該值時,則不跳頻。
可選地,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可以包括子載波間隔、符號長度和迴圈嵌綴(Cyclic Prefix,CP)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基礎參數集的CP可以是正常(Normal)CP。
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是指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
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可以是指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如果時隙或微時隙包括的符號數是固定,該配置也可以透過符號的長度來體現。
在220中,該網路設備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可以具有以下實現:
1)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跳頻;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2)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跳頻;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不發信息。
3)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不發信息;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請,以下將描述幾種如何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
可選地,根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網路設備發送該第一訊息。
可選地,在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如果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可以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可選地,在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跳頻。如果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可以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跳頻。如果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如果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其中,該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如果第一時間長度大於該時間間隔閾值,則可以不發送訊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跳頻。
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跳頻時間節點可以是預置的時間節點,或者由網路設備向終端配置的時間節點。也即在滿足一定條件時,可以在該時間節點進行跳頻。
可選地,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可以是該跳頻時間節點距離固定的一個時間點的長度,或者是該跳頻時間節點距離該次信號傳輸的起始點的時間長度,或者是該跳頻時間節點之前採用的固定頻點連續持續的時間長度。
可選地,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可以是該跳頻時間節點距離固定的一個時間點的長度,或者是該跳頻時間節點距離該次信號傳輸的結束點的時間長度,或者是該跳頻時間節點之後採用的固定頻點連續持續的時間長度。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跳頻,其中,該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如果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跳頻。
可選地, 該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可選地,根據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該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具體地,網路設備可以根據終端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時採用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從該時間間隔閾值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可選地,每個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可以對應到各自的時間間隔閾值,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子載波間隔負相關,與符號長度正相關。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接收該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該第二訊息用於指示該時間間隔閾值。
具體地,終端可以向網路設備指示自身可以支持的時間間隔閾值,該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終端的能力相關或基礎參數集相關。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根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發送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的第一訊息,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跳頻或不跳頻,使得跳頻技術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圖3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300包括以下內容中的至少部分內容。
在310中,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用於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
在320中,回應於該第一訊息,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可選地,該終端根據在該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可選地,根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否進行跳頻。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在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在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不跳頻,其中,該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該終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其中,該第一時間長度為跳頻時間節點之前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或跳頻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信號傳輸時間長度之和。
可選地,該終端向該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該第二訊息用於指示該時間間隔閾值。
具體地,終端可以向網路設備指示自身可以採用的時間間隔閾值,該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終端的能力相關或基礎參數集相關。
應理解,方法200中的一些描述可以適用於方法300,例如,關於術語的解釋,如何確定終端是否需要跳頻的方式等,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在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用於指示該終端在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的第一訊息之後,可以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而不必須跳頻,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跳頻或不跳頻,使得跳頻技術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應理解,方法300描述了在終端接收到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跳頻的訊息之後,判斷是否進行跳頻,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也可以在接收到用於指示該終端不進行跳頻的訊息之後,判斷是否進行跳頻,具體判斷方式可以參考方法300的描述,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在通訊系統中,網路設備可以同時向終端發送多個下行通道,終端可以透過多個接收天線進行同時接收,但是終端發送功放的數量如果小於接收天線的數量,則終端無法同時發送與下行通道同樣數量的上行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實現上下行互易性,則需要切換發送天線。以下將結合圖4和圖5示出的方法400和500分別在網路側和終端側介紹如何進行終端的發送天線的切換,但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方法400和500並不限於上述提到的場景。 圖4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400包括以下內容中的至少部分內容。
在410中,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
在420中,該網路設備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進行或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根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進行或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可以具有以下實現:
1)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切換;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切換。
2)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切換;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則不發信息。
3)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不發信息;以及在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不需要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時,則可以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切換。
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請,以下將描述幾種如何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
可選地,根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該第一訊息。
可選地,在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如果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可以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進行切換。
可選地,在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如果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可以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切換。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該網路設備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如果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不切換。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該網路設備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如果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切換。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該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如果第一時間長度小於該時間間隔閾值,則可以不發信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切換。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小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該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如果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則可以不發送訊息,或者發送第一訊息,指示切換。
可選地,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可以是該切換時間節點距離固定的一個時間點的長度,或者是該切換時間節點距離當前次信號傳輸的起始點的時間長度,或者是該切換時間節點之前採用的該固定發送天線持續的時間長度。
可選地,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可以是該切換時間節點距離固定的一個時間點的長度,或者是該切換時間節點距離當前次信號傳輸的結束點的時間長度,或者是該切換時間節點之後採用的該固定的發送天線持續的時間長度。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可選地,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該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具體地,網路設備可以根據終端進行上行信號傳輸採用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從該時間間隔閾值中,選擇該時間間隔閾值。
可選地,每個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可以對應到各自的時間間隔閾值,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子載波間隔負相關,與符號長度正相關。
可選地,每個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可以對應到各自的時間間隔閾值,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子載波間隔負相關,與符號長度正相關。
可選地,該網路設備接收該終端發送的第二訊息,該第二訊息用於指示該時間間隔閾值。
具體地,終端可以向網路設備指示自身可以支持的時間間隔閾值,該時間間隔閾值可以與終端的能力相關或基礎參數集相關。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網路設備根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指示該終端指示該終端進行或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的第一訊息,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天線切換或不切換,使得在天線切換方面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圖5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500包括以下內容中的至少部分內容。
在510中,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520中,回應於該第一訊息,該終端確定是否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該終端根據切換該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根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在一種是現方式中,在該子載波間隔大於或等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小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確定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在該子載波間隔小於第一閾值,和/或該符號長度大於第二閾值時,確定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該網路設備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終端確定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在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小於第三閾值時,該網路設備發送該第一訊息,該終端確定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可選地,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在該第一時間長度小於該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該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可選地,該終端向該網路設備發送第二訊息,該第二訊息用於指示該時間間隔閾值。
應理解,方法400中的一些描述可以適用於方法500,例如,關於術語的解釋,如何確定終端是否需要天線切換的方式等,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因此,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在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天線切換的第一訊息之後,可以確定在進行上行信號傳輸時是否進行上行天線的切換是否跳頻,而不必須切換天線,可以根據當前通訊場景選擇天線切換或不切換,使得在天線切換方面能夠適配5G系統的靈活性傳輸。
應理解,方法500描述了在終端接收到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的訊息之後,判斷是否進行天線的切換,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終端設備也可以在接收到用於指示該終端不進行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的訊息之後,判斷是否進行天線的切換,具體判斷方式可以參考方法500的描述,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還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方法400或500也可以變形用於下行天線切換的場景,也即可以將方法400和500中的上行信號替換為下行信號,將上行天線替換為下行天線。
圖6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600的示意性方塊圖。如圖6所示,該網路設備600包括處理單元610和通訊單元620。
可選地,該處理單元610用於:確定終端在第一信號傳輸時進行跳頻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 和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一種;該通訊單元620用於: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者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跳頻或不跳頻。
應理解,該網路設備600可以對應於方法200中的網路設備,可以實現方法200中的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處理單元610用於: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該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該通訊單元620用於:根據該時間間隔閾值,該基礎參數集和該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該終端進行或不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應理解,該網路設備600可以對應於方法400中的網路設備,可以實現方法400中的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7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700的示意性方塊圖。如圖7所示,該終端700包括通訊單元710和處理單元720。
可選地,該通訊單元710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用於指示該終端在進行該第一信號的傳輸時跳頻;
該處理單元720用於:回應於該第一訊息,確定在進行該第一信號傳輸時是否跳頻。
應理解,該終端700可以對應於方法300中的終端,可以實現方法300中的終端實現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通訊單元710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該第一訊息用於指示該終端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該處理單元720用於:回應於該第一訊息,確定是否進行該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應理解,該終端700可以對應於方法500中的終端,可以實現方法500中的終端實現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晶片800的一個示意性結構圖。圖8的系統晶片800包括輸入介面801、輸出介面802、所述處理器803以及記憶體804之間可以透過內部通訊連接線路相連,所述處理器803用於執行所述記憶體804中的代碼。
可選地,當所述代碼被執行時,所述處理器803實現方法實施例中由網路設備執行的方法。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當所述代碼被執行時,所述處理器803實現方法實施例中由終端執行的方法。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9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訊設備900的示意性方塊圖。如圖9所示,該通訊設備900包括處理器910和記憶體920。其中,該記憶體920可以存儲有程式代碼,該處理器910可以執行該記憶體920中存儲的程式代碼。
可選地,如圖9所示,該通訊設備900可以包括收發器930,處理器910可以控制收發器930對外通訊。
可選地,該處理器910可以調用記憶體920中存儲的程式代碼,執行方法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處理器910可以調用記憶體920中存儲的程式代碼,執行方法實施例中的終端的相應操作,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處理器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組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方塊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閃存、只讀記憶體,可編程只讀記憶體或者電可擦寫可編程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訊息,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只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編程只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閃存。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緩存。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應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他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只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凖。
100‧‧‧無線通訊系統
110、600‧‧‧網路設備
120‧‧‧終端設備
200、300、400、500‧‧‧方法
210、220、310、320、410、420、510、520‧‧‧步驟
610、720‧‧‧處理單元
620、710‧‧‧通訊單元
800‧‧‧系統晶片
801‧‧‧輸入介面
802‧‧‧輸出介面
803、910‧‧‧處理器
804、920‧‧‧記憶體
900‧‧‧通訊設備
930‧‧‧收發器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性圖。
圖2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4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5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的示意性方塊圖。
圖7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的示意性方塊圖。
圖8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晶片的示意性方塊圖。
圖9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通訊設備的示意性方塊圖。

Claims (15)

  1.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或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或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所述第一訊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或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所述網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網路設備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所述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網路設備從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包括: 根據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從所述時間間隔閾值集合中,選擇所述時間間隔閾值。
  6.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終端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回應於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終端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切換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根據切換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根據切換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包括: 在第一時間長度大於或等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或 在所述第一時間長度小於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時,確定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所述第一時間長度等於切換時間節點之前的時間長度,切換時間節點之後的時間長度或切換時間節點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長度之後。
  10. 一種網路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處理單元和通訊單元;其中,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確定終端切換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時間間隔閾值,所述基礎參數集和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發送第一訊息,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或不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發送所述第一訊息。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通訊單元進一步用於: 在所述時隙或微時隙的長度大於或等於第三閾值時,發送所述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指示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13. 一種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通訊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 所述通訊單元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訊息,所述第一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終端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回應於所述第一訊息,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切換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時間間隔閾值,所述終端採用上行發送天線發送信號時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時隙或微時隙的配置中的至少一種,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處理單元進一步用於: 根據所述基礎參數集包括的子載波間隔和/或符號長度,確定是否進行所述上行發送天線的切換。
TW107134553A 2017-09-30 2018-09-28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TWI779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4781 WO2019061404A1 (zh) 2017-09-30 2017-09-30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PCT/CN2017/104781 2017-09-30
CNPCT/CN2017/104781 2017-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627A true TW201916627A (zh) 2019-04-16
TWI779105B TWI779105B (zh) 2022-10-01

Family

ID=6590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553A TWI779105B (zh) 2017-09-30 2018-09-28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5360B2 (zh)
EP (1) EP3687237B1 (zh)
JP (1) JP6992169B2 (zh)
KR (1) KR102453202B1 (zh)
CN (2) CN111294955B (zh)
AU (1) AU2017433652A1 (zh)
BR (1) BR112020005477A2 (zh)
CA (1) CA3076399A1 (zh)
MX (1) MX2020003535A (zh)
RU (1) RU2743052C1 (zh)
SG (1) SG11202002509QA (zh)
TW (1) TWI779105B (zh)
WO (1) WO2019061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433652A1 (en) * 2017-09-30 2020-05-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5189818A (zh) * 2021-04-01 2022-10-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跳频的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4031304A1 (en) * 2022-08-09 2024-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or flexible occa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1500B1 (ko) * 2008-06-20 2014-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및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 호핑을 사용하는상향링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529397A (ja) * 2010-01-07 2013-07-18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のアンテナ送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202409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符号的确定方法
CN102281642B (zh) * 2010-06-10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srs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595514B (zh) * 2011-01-12 2015-03-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
US9537555B2 (en) * 2011-02-22 2017-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334356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ells
CN105657833A (zh) * 2014-11-12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实现方法、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5379573A (zh) * 2016-11-04 2022-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AU2017433652A1 (en) * 2017-09-30 2020-05-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223456B2 (en) * 2018-02-20 2022-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gap configu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55A (zh) 2020-06-16
TWI779105B (zh) 2022-10-01
US11329712B2 (en) 2022-05-10
JP6992169B2 (ja) 2022-01-13
EP3687237A4 (en) 2020-10-14
SG11202002509QA (en) 2020-04-29
US10855360B2 (en) 2020-12-01
US20200228187A1 (en) 2020-07-16
CN111294955B (zh) 2023-06-13
MX2020003535A (es) 2020-07-29
AU2017433652A1 (en) 2020-05-14
WO2019061404A1 (zh) 2019-04-04
RU2743052C1 (ru) 2021-02-15
KR102453202B1 (ko) 2022-10-07
EP3687237A1 (en) 2020-07-29
US20210083749A1 (en) 2021-03-18
BR112020005477A2 (pt) 2020-09-29
EP3687237B1 (en) 2022-11-23
JP2021501489A (ja) 2021-01-14
KR20200060744A (ko) 2020-06-01
CA3076399A1 (en) 2019-04-04
CN110800352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02270A (zh)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US117585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d 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W201907684A (zh)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US202003139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US1132971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080014A1 (zh) 用于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JP7035092B2 (ja) データを伝送する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US10601460B2 (en) D2D signal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TW201914343A (zh) 無線通訊方法、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
WO201902410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TW201919427A (zh) 無線通訊方法、終端和網路設備
TWI762716B (zh) 無線通訊方法、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
TW201836339A (zh) 無線通信方法和設備
WO201906135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JP7361150B2 (ja) 無線通信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TW201904226A (zh)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CA3065405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9047163A1 (zh) 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