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6305A -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6305A
TW201906305A TW106120635A TW106120635A TW201906305A TW 201906305 A TW201906305 A TW 201906305A TW 106120635 A TW106120635 A TW 106120635A TW 106120635 A TW106120635 A TW 106120635A TW 201906305 A TW201906305 A TW 2019063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power
waterproof
plate
solar
waterproof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銘鋒
江炫樟
林育志
Original Assignee
絜靜精微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絜靜精微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絜靜精微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0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90630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6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3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包括:一立柱;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以及一夾持式連接器;夾持式連接器包括:一第一板體,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一第二板體,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及一連接板,其為一導電連接板,連接板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太陽能板模組之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藉由本發明之實施,可以大幅減少成本及快速有效的完成太陽能發電樁之安裝。

Description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本發明關於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特別是一種設於戶外可以進行太陽能轉成電能之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如第1圖所示,其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應用情境圖,習知之太陽能發電系統P10,均使用大面積平面式的太陽能板P11進行發電,而且有時佔地非常廣闊,由於使用平板式太陽能太陽能板,因此除了佔用大幅面積外,同時也受到太陽位置移動的關係,而影響到電能的轉換,此外在連接器及相關線路的使用,會有相當長的距離,因此在建置及維護成本上,都非常的可觀。
第2圖,其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連接器示意圖,第3圖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電路架構圖,習知平板式太陽能板與太陽能板間的間距非常大,因此太陽能板間的電性連結,必須是使用長距離的連接器P21,如此才能有效的連結,由於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係建置於戶外,為了考慮耐候性,因此長距離的連接器,造價也非常高昂。
本發明為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可解決如何以低成本及高穩定度,達成短距離之太陽能板間電性連接。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包括:一立柱;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彼此相互堆疊,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包括:一支撐架,其為一環形筒狀結構;一固定單元,形成於支撐架內側,又固定單元係與立柱結合為一體;及一太陽能板模組,環繞設置於支撐架之外側,並具有一正極端子及一負極端子;以及一夾持式連接器,其包括:一第一板體,結合於太陽能板模組之第一板面,第一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一第二板體,結合於太陽能板模組之第二板面,又第二板體之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及一連接板,設置於第一防水單元內,連接板為一導電連接板,連接板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太陽能板模組之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其中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係夾持於太陽能板模組之兩側面,並藉由第一防水單元及第二防水單元,緊密貼合於太陽能發電模組並保護連接板。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夾持式連接器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一第二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及一連接板,設置於第一防水單元內,連接板為一導電連接板,連接板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太陽能板模組之一正極端子及一負極端子;其中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係夾持於太陽能板模組之兩側面,並藉由第一防水單元及第二防水單元,緊密貼合於太陽能發電模組並保護連接板。
藉由本發明之實施,至少可以達成下列功效: 一、 可以低成本的解決短距離相鄰兩太陽能板之電性連接問題;以及 二、 可以快速及高穩定性的完成太陽能發電樁的建置。
如第4A圖及第4C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100,其包括:一立柱10;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20;以及一夾持式連接器30。
立柱10,其為一長條狀結構,其水平斷面可以是圓形、矩形或者多邊形,立柱10其一端係固定於地面或者一基礎上,藉此可以穩定的提供太陽能發電模組20之支撐。
太陽能發電模組20,可以彼此相互垂直堆疊,每一太陽能發電模組20可以包括:一支撐架210;一固定單元220;及一太陽能板模組230。
支撐架210,其可以為一環形筒狀結構,可以例如是圓形環形、矩形環形或者多邊形環形之結構。
固定單元220,可以由一對板體形成於支撐架210內側,又固定單元220具有一結合部221,結合部221之形狀,係設計成與立柱10之水平斷面之形狀相符,因此當結合部221與立柱10套設為一體時,可以使固定單元220與立柱10結合為一體,並進而支撐太陽能發電模組20。
太陽能板模組230,環繞設置於支撐架210之外側,特別可以崁設於支撐架210外側的環狀槽體231內,太陽能板模組230具有一正極端子及一負極端子,以輸出電力;太陽能板模組230可以由至少一般傳統非3D太陽能板或至少一3D太陽能板240所組成。
如第5A圖至第6B圖所示,當使用3D太陽能板240時,每一3D太陽能板240包括:一基材241;以及一光電轉換層246。
基材241,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3D表面結構242,又第一3D表面結構242可以為一單方向或多方向之波浪結構,藉此可以增加第一表面之表面積。
光電轉換層246,相較習知平面式表面結構的太陽能板,由於第一3D表面結構242之設計,因此可以增加至少10%的表面積,因此當光電轉換層246設置於第一3D表面結構242上時,同樣的可以增加了至少10%的光電轉換層246面積,因此可以增加至少10%的電力輸出。
除此之外,3D太陽能板240亦可進一步於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第二3D表面結構243,而且第二3D表面結構243亦可以為一單方向或多方向之波浪結構,如此可以提升3D太陽能板240之散熱效率,將有助於3D太陽能板240工作及光電轉換效率的穩定。
如第7A圖至第8圖所示,夾持式連接器30,其包括:一第一板體310;一第二板體320;以及一連接板330。其中第一板體310及第二板體320之一側係可彎折且密閉的相互連接成一體。
第一板體310,結合於該太陽能板模組230之第一板面,第一板體310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311,例如一環狀的第一防水單元311,第一防水單元311可以例如是一彈性的防水膠條,當第一板體310被鎖固時,第一防水單元311會緊貼於太陽能板模組230,以達到防水功能。
第二板體320,結合於太陽能板模組230之第二板面,特別是與第一板體310相對應之位置,使第一板體310與第二板體320相對應的夾持太陽能板模組230,又第二板體320之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321,例如一環狀的第二防水單元321,第二防水單元321也可以例如是一彈性的防水膠條,當第二板體320被鎖固時,第二防水單元321會緊貼於太陽能板模組230,以達到防水功能。
連接板330,設置於第一防水單元311內,因次可以被第一防水單元311保護,連接板330其為一導電連接板,例如一鋁板或一銅板,因此連接板330可以藉由例如螺絲鎖固的方式,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太陽能板模組230之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以形成串聯或並聯電路。
使用夾持式連接器30,當第一板體310及第二板體320夾持於太陽能板模組230之兩側面,並藉由第一防水單元311及第二防水單元321,緊密貼合於太陽能發電模組20並保護連接板330,將使太陽能發電樁結構100建置成本大降低,而且能快速有效的完成建置,此外,由於夾持式連接器30體積小且直接固定於太陽能發電樁結構100上,因此可更穩固的對抗風、雨…等天氣的破壞。
惟上述各實施例係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而完成之等效修飾或修改,仍應包含在以下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0‧‧‧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10‧‧‧立柱
20‧‧‧太陽能發電模組
210‧‧‧支撐架
220‧‧‧固定單元
221‧‧‧結合部
230‧‧‧太陽能板模組
231‧‧‧環狀槽體
240‧‧‧3D太陽能板
241‧‧‧基材
242‧‧‧第一3D表面結構
243‧‧‧第二3D表面結構
246‧‧‧光電轉換層。
30..‧‧‧夾持式連接器
310‧‧‧第一板體
311‧‧‧第一防水單元
320‧‧‧第二板體
321‧‧‧第二防水單元
330‧‧‧連接板
[第1圖]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應用情境圖; [第2圖]為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連接器示意圖; [第3圖]為習知平板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之電路架構圖; [第4A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實施例圖; [第4B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俯視實施例圖一; [第4C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俯視實施例圖二; [第5A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3D太陽能板立體實施例圖一; [第5B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3D太陽能板立體實施例圖二; [第6A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3D太陽能板剖視實施例圖一; [第6B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3D太陽能板剖視實施例圖二; [第7A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俯視應用實施例圖 [第7B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剖視應用實施例圖一; [第7C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剖視應用實施例圖二;以及 [第8圖]係為本創作之一種夾持式連接器之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實施例圖。

Claims (13)

  1. 一種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包括: 一立柱; 複數個太陽能發電模組,彼此相互堆疊,每一該太陽能發電模組包括: 一支撐架,其為一環形筒狀結構; 一固定單元,形成於該支撐架內側,又該固定單元係與該立柱結合為一體;及 一太陽能板模組,環繞設置於該支撐架之外側,並具有一正極端子及一負極端子;以及 一夾持式連接器,其包括: 一第一板體,結合於該太陽能板模組之第一板面,該第一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 一第二板體,結合於該太陽能板模組之第二板面,又該第二板體之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及 一連接板,設置於該第一防水單元內,該連接板為一導電連接板,該連接板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該太陽能板模組之該正極端子及該負極端子; 其中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係夾持於該太陽能板模組之兩側面,並藉由第一防水單元及該第二防水單元,緊密貼合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並保護該連接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固定單元係由一對板體所形成,並具有一結合部,該結合部係套設於該立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支撐架為一圓型筒狀、一矩形環形或者一多邊形環形之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太陽能板模組係由至少一該3D太陽能板所組成,又每一該3D太陽能板包括: 一基材,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該第一表面具有一第一3D表面結構;以及 一光電轉換層,其係形成於該第一3D表面結構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第一3D表面結構為一單方向或多方向之波浪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進一步於該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第二3D表面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第二3D表面結構為一單方向或多方向之波浪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第一防水單元或該第二防水單元為一防水膠條。
  9. 一種夾持式連接器結構,其包括: 一第一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一防水單元; 一第二板體,其週邊內側設有一第二防水單元;及 一連接板,設置於該第一防水單元內,該連接板為一導電連接板,該連接板電性連接於任兩相鄰太陽能板模組之一正極端子及一負極端子; 其中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係夾持於該太陽能板模組之兩側面,並藉由第一防水單元及該第二防水單元,緊密貼合於該太陽能發電模組並保護該連接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體及該第二板體之一側,係可彎折且密閉的相互連接成一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第一防水單元或該第二防水單元為一防水膠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連接板為一鋁板或一銅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其中該連接板係藉由螺絲鎖固於該正極端子及該負極端子。
TW106120635A 2017-06-20 2017-06-20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TW201906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635A TW201906305A (zh) 2017-06-20 2017-06-20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635A TW201906305A (zh) 2017-06-20 2017-06-20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305A true TW201906305A (zh) 2019-02-01

Family

ID=66213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635A TW201906305A (zh) 2017-06-20 2017-06-20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063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519942A (ja) 軽量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US20150171788A1 (en) Solar module junction box bypass diode
TWM551787U (zh) 具卡接單元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US2015034052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TW201437578A (zh) 太陽能模組
TWI677183B (zh) 太陽光發電裝置
CN104254972B (zh) 光伏装置
TW201906305A (zh)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TWM574759U (zh) 具有防水夾持式連接器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US20180294370A1 (en) Hybrid solar module
CN204289477U (zh)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1103981B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KR20150031975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KR20130058555A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TWM552579U (zh) 具連接盒之太陽能發電樁結構
KR20130065498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KR20130059974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986763U (zh) 接线片及应用其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7490808U (zh) 具有卡接单元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
CN206003785U (zh) 便携式铝板光伏组件
US20140332064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205430130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背部固定架
TWI737964B (zh) 重疊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太陽能發電模組
KR10130644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109120210A (zh) 具有防水夹持式连接器的太阳能发电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