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214A -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214A
TW201904214A TW107138092A TW107138092A TW201904214A TW 201904214 A TW201904214 A TW 201904214A TW 107138092 A TW107138092 A TW 107138092A TW 107138092 A TW107138092 A TW 107138092A TW 201904214 A TW201904214 A TW 2019042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tim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dr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1645B (zh
Inventor
郭宇軒
蔡馨璽
郭豊旗
歐孟暉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1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16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從使用者設備的角度公開一種方法和設備。在一個實施例中,方法包含接收配置,其中配置指示使用者設備在特定時間區間是否執行波束管理。方法還包含至少基於配置確定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本發明大體上涉及無線通訊網路,且更具體地說,涉及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的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隨著對將大量數據傳送到行動通訊裝置以及從行動通訊裝置傳送大量數據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傳統的行動語音通訊網路演變成與互聯網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數據包通訊的網路。此類IP數據包通訊可以為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提供IP承載語音、多媒體、多播和點播通訊服務。
示範性網路結構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數據處理量以便實現上述IP承載語音和多媒體服務。目前,3GPP標準組織正在討論新的下一代(例如,5G)無線電技術。因此,目前正在提交和考慮對3GPP標準的當前主體的改變以使3GPP標準演進和完成。
根據本案的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的方法。使用者設備的方法,包括:接收配置,其中配置指示使用者設備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以及至少基於配置確定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根據本案的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的方法。使用者設備的方法,包括: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當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傳送時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以及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傳送針對上行鏈路資源的請求。
根據本案的第三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的方法。使用者設備的方法包括: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當使用者設備需要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以及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接收傳送隨機存取前導碼的請求。
下文描述的示範性無線通訊系統和裝置採用支持廣播業務的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經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類型的通訊,例如,語音、數據等等。這些系統可以是基於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高級(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或一些其它調變技術。
確切地說,下文描述的示範性無線通訊系統可經設計以支持一個或複數個標準,例如由稱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的聯盟提供的在本文中被稱作3GPP的標準,包含:R2-162366,「波束成形影響(Beam Forming Impacts)」,Nokia和Alcatel-Lucent;R2-163716,「關於基於波束成形的高頻率NR的術語的論述(Discussion on terminology of beamforming based high frequency NR)」,Samsung;R2-162709,「 NR中的波束支持(Beam support in NR)」,Intel;R2-162762,「 NR中的活躍模式行動性:較高頻率的SINR下降(Active Mode Mobility in NR: SINR drops in higher frequencies)」,Ericsson;R3-160947,TR 38.801 V0.1.0,「關於新無線電存取技術的研究;無線電存取架構和介面(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dio Access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s)」;R2-164306,「電子郵件論述[93bis#23][NR]部署情境的概述(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93bis#23][NR] Deployment scenarios)」,NTT DOCOMO;3GPP RAN2#94會議記錄;R2-163879,「 RAN2對HF-NR的影響(RAN2 Impacts in HF-NR)」,MediaTeK;R2-162210,「波束層級管理<->細胞層級行動性(Beam level management <-> Cell level mobility)」,Samsung;R2-163471,「 NR中的細胞概念(Cell concept in NR)」,CATT;R2-164270,「關於LTE-NR緊密互通的一般考慮因素(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LTE-NR tight interworking)」,Huawei;R2-162251,「高頻率新RAT的RAN2方面(RAN2 aspects of high frequency New RAT)」,Samsung;R1-165364,「對於基於波束的公共控制平面的支持(Support for Beam Based Common Control Plane)」,Nokia和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TS 36.321 V13.2.0,「媒體存取控制(MAC)協定規範(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TS 36.300 v13.4.0,「 E-UTRA和E-UTRAN;總體描述;階段2(E-UTRA and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TS 36.213 v13.2.0,「 E-UTRA;實體層過程(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以及R2-168856,「針對UE狀態上的TR 38.804和NR的狀態轉變的文本提案(Text Proposal to TR 38.804 on UE states and state transitions for NR)」,NTT DoCoMo。
此外,下文描述的示範性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可針對各種文獻中論述的無線技術而設計,包含:TS 5G.211 v2.6,「 KT 5G實體通道和調變(版本1)」;TS 5G.212 v2.3,「 KT 5G實體層多工和通道解碼(版本1)」;TS 5G.213 v1.9,「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以及TS 5G.321 v1.2,「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
上文所列的標準和文獻的全文在此明確地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址無線通訊系統。存取網路100(access network,AN)包含複數個天線群組,一個包含104和106,另一個包含108和110,並且還有一個包含112和114。在圖1中,每一天線群組僅展示兩個天線,然而,每一天線群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線。存取終端116(access terminal,AT)與天線112和114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在前向鏈路120上將資訊傳送到存取終端116,且在反向鏈路118上從存取終端116接收資訊。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22與天線106和108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在前向鏈路126上將資訊傳送到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22且在反向鏈路124上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22接收資訊。在FDD系統中,通訊鏈路118、120、124和126可以將不同的頻率用於通訊。舉例來說,前向鏈路120可使用與反向鏈路118所使用頻率不同的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合或其經設計以在其中通訊的區域常常被稱作存取網路的扇區。在實施例中,天線群組各自經設計以與存取網路100所覆蓋區域的扇區中的存取終端通訊。
在前向鏈路120和126上的通訊過程中,存取網路100的傳送天線可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進用於不同存取終端116和122的前向鏈路的信噪比。此外,使用波束成形對隨機分散在其覆蓋區域中的存取終端進行傳送的存取網路對相鄰細胞中的存取終端的干擾比穿過單個天線對所有其存取終端進行傳送的存取網路少。
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於與終端通訊的固定台或基地台,並且也可被稱作存取點、節點B、基地台、增強型基地台、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術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還可以被稱為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存取終端或某一其它術語。
圖2是MIMO系統200中的傳送器系統210(也被稱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也被稱為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或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的實施例的簡化的方塊圖。在傳送器系統210處,將用於若干數據流程的業務數據從數據來源212提供到傳送(transmit,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個實施例中,經由相應傳送天線傳送每一數據流程。TX數據處理器214基於針對每一數據流程選擇的特定解碼方案格式化、解碼及交錯所述數據流程的業務數據以提供經解碼數據。
可使用OFDM技術將每一數據流程的經解碼數據與導頻數據多工。導頻數據通常為以已知方式進行處理的已知數據樣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使用以估計通道回應。隨後基於針對每一數據流程選擇的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調變(即,符號映射)所述數據流程的經多工導頻和經解碼數據以提供調變符號。藉由由處理器230執行的指令可確定每一數據流程的數據速率、解碼和調變。
接著將所有數據流程的調變符號提供給TX MIMO處理器220,所述處理器可進一步處理所述調變符號(例如,用於OFDM)。TX MIMO處理器220接著將NT 個調變符號流提供給NT 個傳送器(transmitter,TMTR) 222a至222t。在某些實施例中,TX MIMO處理器220將波束成形權重應用於數據流程的符號及從其傳送所述符號的天線。
每一傳送器222接收並處理相應符號流以提供一個或複數個模擬訊號,並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升頻轉換)所述類比訊號以提供適合於經由MIMO通道傳送的經調變訊號。接著分別從NT 個天線224a至224t傳送來自傳送器222a至222t的NT 個經調變訊號。
在接收器系統250處,由NR 個天線252a至252r接收所傳送經調變訊號,且將來自每一天線252的所接收訊號提供給相應接收器(receiver,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及降頻轉換)相應的所接收訊號,數位化所述經調節訊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所述樣本以提供對應的「所接收」符號流。
RX數據處理器260接著基於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從NR 個接收器254接收並處理NR 個所接收符號流以提供NT 個「檢測到的」符號流。RX數據處理器260接著解調、解交錯及解碼每一所檢測到的符號流以恢復數據流程的業務數據。由RX處理器260進行的處理與傳送器系統210處的TX MIMO處理器220和TX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確定要使用哪一預解碼矩陣(下文論述)。處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陣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鏈路消息。
反向鏈路消息可包括與通訊鏈路或所接收數據流程有關的各種類型的資訊。反向鏈路消息接著由TX數據處理器238(其還接收來自數據來源236的若干數據流程的業務數據)處理,由調變器280調變,由傳送器254a至254r調節,且被傳送回到傳送器系統210。
在傳送器系統210處,來自接收器系統250的經調變訊號由天線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調節,由解調器240解調,並且由RX數據處理器242處理,以便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傳送的反向鏈路消息。處理器230接著確定使用哪一預解碼矩陣來確定波束成形權重,接著處理所提取的消息。
轉向圖3,此圖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替代簡化功能方塊圖。如圖3中所示,可以利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來實現圖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圖1中的基地台(或AN)100,並且無線通訊系統優選地是LTE系統。通訊裝置300可以包含輸入裝置302、輸出裝置304、控制電路306、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記憶體310、程式碼312以及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經由CPU 308執行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由此控制通訊裝置300的操作。通訊裝置300可以接收由使用者經由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小鍵盤)輸入的訊號,且可以經由輸出裝置304(例如監視器或揚聲器)輸出圖像和聲音。收發器314用於接收和傳送無線訊號、將所接收的訊號遞送到控制電路306,且以無線方式輸出由控制電路306產生的訊號。也可以利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來實現圖1中的AN 100。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圖3中展示的程式碼312的簡化的方塊圖。在此實施例中,程式碼312包含應用層400、層3部分402以及層2部分404,且耦合到層1部分406。層3部分402通常執行無線電資源控制。層2部分404通常執行鏈路控制。層1部分406通常執行實體連接。
下一代(即,5G)存取技術的3GPP標準化活動自2015年3月已經啟動。下一代存取技術旨在支持以下三類使用情境,用於同時滿足緊急市場需求和ITU-R IMT-2020所陳述的更長期要求: - 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 - 大規模機器類型通訊(mMTC);以及 - 超可靠和低延時通訊(URLLC)。
一般而言,關於新無線電存取技術的5G研究專案的目標是識別和開發新無線電系統需要的可能夠使用範圍至少達100 GHz的任何頻譜帶的技術組件。支持達100 GHz的載波頻率提出無線電傳播領域內的若干挑戰。隨著載波頻率增加,路徑損耗也增加。
基於3GPP R2-162366,在較低頻段(例如,當前LTE頻段<6 GHz)中,可藉由形成用於傳送下行鏈路公共通道的寬扇區波束來提供所需細胞覆蓋度。然而,利用較高頻率(>>6 GHz)上的寬扇區波束,在天線增益相同的情況下,細胞覆蓋度減小。因此,為了提供較高頻段上的所需細胞覆蓋度,需要較高天線增益來補償增加的路徑損耗。為在寬扇區波束上增加天線增益,使用較大天線陣列(天線组件的數目在數十到數百的範圍內)來形成高增益波束。
因此,高增益波束與寬扇區波束相比較窄,因此需要用於傳送下行鏈路公共通道的複數個波束來覆蓋所需細胞區域。存取點能夠形成的同時高增益波束的數目受所利用收發器架構的成本和複雜性限制。在實踐中,在較高頻率上,同時高增益波束的數目比覆蓋細胞區域所需的波束總數小得多。換句話說,藉由在任何給定時間使用波束子集,存取點能夠覆蓋僅細胞區域的一部分。
如3GPP R2-163716中所論述,波束成形是天線陣列中使用的用於定向訊號傳送/接收的訊號處理技術。利用波束成形,可藉由以某一方式在定相陣列中組合元件使得特定角度處的訊號經受相長干擾而其它訊號經受相消干擾,來形成波束。可同時使用複數個天線陣列來利用不同波束。
如3GPP R2-162709中所論述且如圖5中所展示(圖5是3GPP R2-162709的圖1的重製圖),演進型節點B(eNB)可具有複數個TRP(集中式或分散式)。每一收發點(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TRP)可形成複數個波束。時域/頻域中波束的數目和同時波束的數目取決於天線陣列组件的數目和TRP處的射頻(RF)。
新無線電(NR)的潛在行動性類型可羅列如下: • TRP內行動性 • TRP間行動性 • NR eNB間行動性
如R2-162762中所論述,純粹依賴於波束成形且在較高頻率中操作的系統的可靠性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覆蓋度可能對時間和空間變化兩者較敏感。因此,窄鏈路的訊號干擾雜訊比(SINR)可能下降得比LTE的情況下快得多。
在存取節點處使用具有數百组件的天線陣列,可形成具有數十或數百候選波束的極其規則的波束柵格覆蓋樣式。來自此陣列的個別波束的覆蓋區域可能較小,小至寬度為大約幾十公尺。因此,當前服務的波束區域外部的通道品質降級比如LTE提供的大面積覆蓋度的情況下更快速。
如3GPP TS 36.300中所論述,在LTE中,針對關於Pcell(主細胞)的以下事件執行隨機存取過程: - 從RRC_IDLE的初始存取; - RRC連接重新建立過程; - 切換; - 需要隨機存取過程的RRC_CONNECTED期間的DL數據到達: - 例如,當UL同步狀態為「非同步」時。 - 需要隨機存取過程的RRC_CONNECTED期間的UL數據到達: - 例如,當UL同步狀態為「非同步」或不存在可用的用於SR的PUCCH資源時。 - 出於需要隨機存取過程的RRC_CONNECTED期間的定位目的; - 例如,當需要時間提前量用於UE定位時。 還對SCell(次細胞)執行隨機存取過程以針對對應sTAG(次TAG)建立時間對準。此外,隨機存取過程採取兩個相異形式: - 基於競爭(適用於前五個事件); - 非基於競爭(僅適用於切換、DL數據到達、定位和獲得時間提前量對準(針對sTAG))。
正常DL/UL(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傳送可在隨機存取過程之後發生。
在LTE中,界定兩個類型的RA過程:基於競爭和無競爭(非基於競爭)。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如圖6中所說明)的四個步驟是: 1)上行鏈路中的RACH上的隨機存取前導碼(Msg1): - 界定兩個可能群組,且一個是任選的。如果配置兩個群組,那麼使用消息3的大小和路徑損耗確定要從哪個群組中選擇前導碼。前導碼所屬的群組提供消息3的大小和UE處的無線電條件的指示。在系統資訊上廣播前導碼群組資訊連同必需的閾值。 2)DL-SCH上的由MAC產生的隨機存取響應(Msg2): - 與消息1(Msg1)半同步(大小為一個或複數個TTI的靈活的視窗內); - 無HARQ; - 定址到PDCCH上的RA-RNTI; - 至少遞送RA前導碼識別符、pTAG的定時對準資訊、臨時C-RNTI的初始UL准予和指派(在競爭解決後可以成為或不成為永久性的); - 在一個DL-SCH消息中既定用於可變數目的UE。 3)UL-SCH上的第一經排程UL傳送(Msg3): - 使用HARQ; - 傳送塊的大小取決於在步驟2中遞送的UL准予。 - 對於初始存取: - 遞送由RRC層產生且經由CCCH傳送的RRC連接請求; - 至少遞送NAS UE識別符但無NAS消息; - RLC TM:無分段。 - 對於RRC連接重新建立過程: - 遞送由RRC層產生的且經由CCCH傳送的RRC連接重新建立請求; - RLC TM:無分段; - 不包含任何NAS消息。 - 在切換之後,在目標細胞中: - 遞送RRC層產生的且經由DCCH傳送的經過加密的並且完整性受保護的RRC切換確認; - 遞送UE的C-RNTI(其經由切換命令進行分配); - 在可能時包含上行鏈路緩衝區狀態報告。 - 對於其它事件: - 至少遞送UE的C-RNTI。 4)DL上的競爭解決(Msg4): - 將使用早期競爭解決,即eNB不需要等到NAS答覆後才解決競爭; - 不與消息3 (Msg3)同步; - 支持HARQ; - 定址到: - 用於初始存取的且在無線電鏈路故障之後的PDCCH上的臨時C-RNTI; - RRC_CONNECTED中用於UE的PDCCH上的C-RNTI。 - HARQ回饋僅由檢測到其自身的UE身份的UE傳送, UE身份如在競爭解決消息中重複的消息3中所提供; - 對於初始存取和RRC連接重新建立過程,不使用分段(RLC-TM)。
檢測到RA成功且不具有C-RNTI的UE將臨時C-RNTI促進到C-RNTI。檢測到RA成功且已經具有C-RNTI的UE恢復使用其C-RNTI且丟棄臨時C-RNTI。
非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如圖7中所說明)的三個步驟是: 0)DL中經由專用訊號的隨機存取前導碼(Msg0)指派: - eNB向UE指派非競爭隨機存取前導碼(不在廣播訊號中發送的集合內的隨機存取前導碼)。 - 經由以下各者傳信: - 由目標eNB產生且經由源eNB發送用於切換的HO命令; - 在DL數據到達或定位的情況下的PDCCH; - sTAG的初始UL時間對準的PDCCH。 1)上行鏈路中的RACH上的隨機存取前導碼(Msg1): - UE傳送所指派的非競爭隨機存取前導碼。 2)DL-SCH上的隨機存取回應(Msg2): - 與消息1半同步(大小為兩個或兩個以上TTI的靈活的視窗內); - 無HARQ; - 定址到PDCCH上的RA-RNTI; - 至少遞送: - 用於切換的定時對準資訊和初始UL准予; - 用於DL數據到達的定時對準資訊; - RA前導碼識別符; - 在一個DL-SCH消息中既定用於一個或複數個UE。
LTE中的DRX在3GPP TS 36.321中描述如下: 5.7 不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 MAC實體可由RRC以DRX功能性配置, DRX功能性針對MAC實體的C-RNTI、TPC-PUCCH-RNTI、TPC-PUSCH-RNTI、半持久排程C-RNTI(如果配置)、eIMTA-RNTI(如果配置)和SL-RNTI(如果配置)控制UE的PDCCH監視活動。當在RRC_CONNECTED中時,如果DRX被配置,那麼允許MAC實體使用此子條款中指定的DRX操作不連續地監視PDCCH;否則MAC實體連續地監視PDCCH。當使用DRX操作時,MAC實體將還根據本說明書的其它子條款中存在的要求監視PDCCH。RRC藉由配置計時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 (每DL HARQ過程一個,廣播過程除外)、drx-ULRetransmissionTimer (每非同步UL HARQ過程一個)、longDRX-CycledrxStartOffset 的值以及任選地drxShortCycleTimershortDRX-Cycle 。還界定每DL HARQ過程的HARQ RTT計時器(廣播過程除外)和每非同步UL HARQ過程的UL HARQ RTT計時器(參見子條款7.7)。 當DRX循環被配置時,活躍時間包含以下情況時的時間:- 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drx-ULRetransmissionTimer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如子條款5.1.5中所描述)處於運行中;或 - 排程請求在PUCCH上發送且待決(如子條款5.4.4中描述);或 - 用於待決HARQ重新傳送的上行鏈路准予可發生,且用於同步HARQ過程的對應HARQ緩衝區中存在數據;或 - 在對未由MAC實體選擇的前導碼的隨機存取回應的成功接收之後尚未接收到指示定址到MAC實體的C-RNTI的新傳送的PDCCH(如子條款5.1.4中所描述)。 當DRX被配置時,MAC實體將對於每一子訊框: - 如果HARQ RTT計時器在此子訊框中期滿: - 如果對應HARQ過程的數據未被成功地解碼: - 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 如果NB-IoT,那麼開始或重新開始drx-InactivityTimer 。 - 如果UL HARQ RTT計時器在此子訊框中期滿: - 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drx-ULRetransmissionTimer 。 - 如果NB-IoT,那麼開始或重新開始drx-InactivityTimer 。 - 如果接收到DRX命令MAC控制要素或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停止onDurationTimer ; - 停止drx-InactivityTimer 。 - 如果drx-InactivityTimer 期滿或在此子訊框中接收到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如果短DRX循環被配置: - 開始或重新開始drxShortCycleTimer ; - 使用短DRX循環。 - 否則: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drxShortCycleTimer 在此子訊框中期滿: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接收到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停止drxShortCycleTimer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使用短DRX循環且[(SFN * 10) + 子訊框數目] 模 (shortDRX-Cycle ) = (drxStartOffset ) 模(shortDRX-Cycle );或 - 如果使用長DRX循環且[(SFN * 10) + 子訊框數目] 模 (longDRX-Cycle ) =drxStartOffset : - 開始onDurationTimer 。 - 在活躍時間,對於PDCCH子訊框,如果不需要子訊框用於半雙工FDD UE操作的上行鏈路傳送,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半雙工防護子訊框[7]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被配置測量間隙的部分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用於接收的被配置副鏈路發現間隙的部分,以及對於NB-IoT如果不需要子訊框用於除PDCCH上之外的上行鏈路傳送或下行鏈路接收;或 - 在活躍時間,對於除PDCCH-子訊框之外的子訊框且對於能夠同時在聚合細胞中接收和傳送的UE,如果子訊框是由用於未配置有schedulingCellId [8]的至少一個服務細胞的有效eIMTA L1訊號指示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被配置測量間隙的部分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用於接收的被配置副鏈路發現間隙的部分;或 - 在活躍時間,對於除PDCCH子訊框外的子訊框且對於不能夠在聚合細胞中同時接收和傳送的UE,如果子訊框是由用於SpCell的有效eIMTA L1訊號指示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被配置測量間隙的部分以及如果子訊框不是用於接收的被配置副鏈路發現間隙的部分: - 監視PDCCH; - 如果PDCCH指示DL傳送或如果DL指派已被配置成用於此子訊框: - 如果UE是NB-IoT UE、BL UE或增強型覆蓋範圍中的UE: - 在含有對應PDSCH接收的最後重複的子訊框中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HARQ RTT計時器; - 否則: - 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HARQ RTT計時器; - 停止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 。 - 如果PDCCH指示用於非同步HARQ過程的UL傳送: - 在含有對應PUSCH傳送的最後重複的子訊框中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UL HARQ RTT計時器; - 停止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drx-ULRetransmissionTimer 。 - 如果PDCCH指示新傳送(DL、UL或SL): - 除了NB-IoT,開始或重新開始drx-InactivityTimer 。 - 如果PDCCH指示用於NB-IoT UE的傳送(DL、UL): - 停止drx-InactivityTimerdrx-ULRetransmissionTimeronDurationTimer 。 - 在當前子訊框n中,如此子條款中指定,如果當評估所有DRX活躍時間條件時MAC實體將不在考慮所接收准予/指派/DRX命令MAC控制要素/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以及所發送排程請求的活躍時間中直到且包含子訊框n-5,那麼將不報告類型0觸發SRS[2]。 - 如果CQI掩蔽(cqi-Mask )由上層設置: - 在當前子訊框n中,如此子條款中指定,當評估所有DRX活躍時間條件時,如果onDurationTimer 將不在運行考慮所接收准予/指派/DRX命令MAC控制要素/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直到且包含子訊框n-5,那麼將不報告PUCCH上的CQI/PMI/RI/PTI/CRI。 - 否則: - 在當前子訊框n中,如此子條款中指定,如果當評估所有DRX活躍時間條件時,MAC實體將不在考慮所接收准予/指派/DRX命令MAC控制要素/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以及所發送排程請求的活躍時間中直到且包含子訊框n-5,那麼將不報告PUCCH上的CQI/PMI/RI/PTI/CRI。 無論MAC實體是否在監視PDCCH,MAC實體在期望時都接收和傳送HARQ回饋且傳送類型1觸發SRS[2]。 注意:相同活躍時間適用於所有啟動的服務細胞。 注意:在下行鏈路空間多工的情況下,如果在HARQ RTT計時器處於運行中時接收到TB且相同TB的先前傳送是在當前子訊框之前至少N個子訊框而接收(其中N對應於HARQ RTT計時器),那麼MAC實體應當對其進行處理且重新開始HARQ RTT計時器。 注意:BL UE和增強型覆蓋範圍中的UE等待直到被配置的MPDCCH搜索空間的最後子訊框,然後執行下一指定動作。
KT 5G PHY規範中的波束成形過程在TS 5G.213中描述如下: 5 波束成形過程 5.1 波束獲取和跟蹤 從波束參考訊號獲取下行鏈路傳送波束。針對波束參考訊號(beam reference signal,BRS)支持多達8個天線埠。UE經由週期性BRS測量跟蹤下行鏈路傳送波束。BRS傳送週期由xPBCH中的2位元指示符配置。BRS傳送週期是掃掠經由BRS傳送的整個下行鏈路波束所必需的時間。 支持以下BRS傳送週期: - 「00」單一時隙(<5ms):可支援每天線埠最多7個下行鏈路傳送波束 - 「01」單一子訊框(=5m):可支援每天線埠最多14個下行鏈路傳送波束 - 「10」兩個子訊框(=10ms):可支援每天線埠最多28個下行鏈路傳送波束 - 「11」四個子訊框(=20ms):可支援每天線埠最多56個下行鏈路傳送波束 UE維持4個BRS波束的候選波束集合,其中對於每一波束,UE記錄波束狀態資訊(beam state information,BSI)。BSI包括波束索引(beam index,BI)和波束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BRSRP)。 UE在PUCCH或PUSCH上報告BSI,如依據條款8.3由5G節點指示。5G節點可在DL DCI、UL DCI和RAR准予中發送BSI請求。 當在xPUCCH上報告BSI時,UE報告候選波束集合中具有最高BRSRP的波束的BSI。 當在xPUSCH上報告BSI時,UE報告候選波束集合中的∈{1,2,4}波束的BSI,其中在來自5G節點的2位元BSI請求中提供。BSI報告按BRSRP的降冪排序。 5.1.1 BRS管理 存在兩個波束切換過程,其為基於MAC-CE的波束切換過程和與BRS相關聯的基於DCI的波束切換過程。 對於基於MAC-CE的波束切換過程[4],5G節點將含有BI的MAC-CE傳送到UE。 UE在接收MAC-CE後將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以匹配由MAC-CE指示的波束。波束切換將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mac 的開始施加,其中子訊框n 用於與MAC-CE和kbeamswitch-delay-mac =14相關聯的HARQ-ACK傳送。UE將假定與xPDCCH、xPDSCH、CSI-RS、xPUCCH、xPUSCH和xSRS相關聯的5G節點波束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mac 的開始切換到由MAC-CE指示的波束。 對於基於DCI的波束切換過程,5G節點經由DCI請求BSI報告,且beam_switch_indication 欄位在相同DCI中設定成1。UE在接收此DCI後將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以與對應於此BSI請求的BSI報告中由UE報告的第一BI所指示的波束。波束切換將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dic 的開始施加,其中子訊框n 用於發送BSI報告和kbeam-switch-delay-dci =11。 如果DCI中的beam_switch_indication 欄位=0,那麼不要求UE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 對於任何給定子訊框,如果存在選擇UE處的服務波束的衝突,那麼選擇與含有MAC-CE(對於基於MAC-CE的過程)或DCI(對於基於DCI的過程)的最近接收的子訊框相關聯的服務波束。UE並不預期在相同子訊框中接收針對波束切換的複數個請求。 5.2波束優化 BRRS由DCI觸發。UE還可請求使用SR[4]的BRRS。為請求服務5G節點傳送BRRS,UE傳送排程請求前導碼,其中較高層配置的前導碼資源{ u,v,’,和}專用於波束優化參考訊號起始請求。 可由UE使用以報告波束優化資訊(Beam Refinement Information,BRI)的時間和頻率資源由5G節點控制, BRI由BRRS資源索引(BRRS-RI)和BRRS參考功率(BRRS-RP)組成。 UE可由較高層配置有4個波束優化(Beam Refinement,BR)過程。DCI中的2位元資源配置欄位和2位元過程指示欄位分別在表5.2-1和表5.2-2中描述。 [TS 5G.213 v1.9的表5.2-1,標題為「具有DL或UL DCI的xPDCCH的BRRS資源配置(BRRS resource allocation field for xPDCCH with DL or UL DCI)」,如圖8所示] [TS 5G.213 v1.9的表5.2-2,標題為「具有DL或UL DCI的xPDCCH的BRRS過程指示(BRRS process indication field for xPDCCH with DL or UL DCI)」,如圖9所示] BR過程包括多達八個BRRS資源、資源配置類型和VCID,且經由RRC訊號配置。BRRS資源包括一組待測量的天線埠。 [TS 5G.213 v1.9的表5.2-3,標題為「BR過程配置(BR process configuration)」,如圖10所示] BRRS傳送可跨越1、2、5或10個OFDM符號,且與如表5.2-1、5.2.-2和5.2.-3中的BRRS資源配置、BRRS過程指示和BR過程配置相關聯。由UE報告的BRI對應於與多達八個BRRS資源相關聯的一個BR過程。UE將假定,在每一BRRS過程中映射到BRRS資源ID 0的BRRS由服務波束傳送。 5.2.1 BRRS管理 存在兩個波束切換過程,其為基於MAC-CE的波束切換過程和與BRRS相關聯的基於DCI的波束切換過程。 對於基於MAC-CE的波束切換過程[4],5G節點將含有BRRS資源ID和相關聯BR過程ID的MAC-CE傳送到UE。 UE在接收MAC-CE後將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以匹配由MAC-CE指示的波束。波束切換將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mac 的開始施加,其中子訊框n 用於與MAC-CE和kbeamswitch-delay-mac =14相關聯的HARQ-ACK傳送。UE將假定,與xPDCCH、xPDSCH、CSI-RS、xPUCCH、xPUSCH和xSRS相關聯的5G節點波束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mac 的開始切換到由MAC-CE指示的波束。 對於基於DCI的波束切換過程,5G節點經由DCI請求BRI報告,且beam_switch_indication 欄位在相同DCI中設定成1。UE在接收此DCI後將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以與對應於此BRI請求的BRI報告中由UE報告的第一BRRS-RI所指示的波束匹配。波束切換將從子訊框n +kbeam-switch-delay-dic 的開始施加,子訊框n 用於發送BRI報告和kbeam-switch-delay-dci =11。 如果DCI中的beam_switch_indication 欄位=0,那麼不要求UE切換UE處的服務波束。 對於任何給定子訊框,如果存在選擇UE處的服務波束的衝突,那麼選擇與含有MAC-CE(對於基於MAC-CE的過程)或DCI(對於基於DCI的過程)的最近接收的子訊框相關聯的服務波束。UE並不預期在相同子訊框中接收針對波束切換的複數個請求。 5.3 波束恢復 如果UE檢測到當前服務波束不對準[4]且具有用於波束恢復的BSI,那麼UE將執行波束恢復過程。 在UL同步UE情況中,UE藉由排程請求前導碼傳送排程請求,其中前導碼資源{u, v, f'和NSR }專用於波束恢復,如較高層所配置。在接收此請求後,5G節點可起始如章節8.3中描述的BSI報告過程。 在UL非同步UE情況中,UE傳送隨機存取前導碼用於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如果UE藉由RAR觸發BSI報告而排程,那麼UE將Msg3中的N 個BSI報告為[3]中的UCI多工。 […]
8.3 用於報告波束狀態資訊(Beam State Information,BSI)的UE過程 UE在xPUCCH或xPUSCH上報告BSI,如由5G節點指示。5G節點可在DL DCI、UL DCI和RAR准予中發送BSI請求。 如果UE在DL DCI中接收BSI請求,那麼UE在xPUCCH上報告BSI。xPUCCH的時間/頻率資源在DL DCI中指示。當在xPUCCH上報告BSI時,UE報告候選波束集合中具有最高BRSRP的波束的BSI。 如果UE在UL DCI中或RAR准予中接收BSI請求,那麼UE在xPUSCH上報告BSI。xPUSCH的時間/頻率資源在請求BSI報告的UL DCI或RAR准予中指示。當在xPUSCH上報告BSI時,UE報告候選波束集合中具有最高BRSRP的 ∈ {1,2,4}波束的BSI,其中提供於DCI中。 如果BSI報告在相同子訊框中在xPUCCH和xPUSCH兩者上指示,那麼UE僅在xPUSCH上報告BSI且放棄xPUCCH觸發。 8.3.1 使用xPUSCH的BSI報告 在子訊框中解碼具有BSI請求的UL DCI後,UE將在子訊框n+4+m+l 中使用xPUSCH報告BSI,其中參數m =0和l ={0,1,…7}由UL DCI指示。待報告的BSI的數目 ∈ {1,2,4}在UL DCI中指示。 UE將報告對應於候選波束集合中的N 個波束的N 個BSI。 BSI報告含有N 個BI和對應BRSRP。UE將報告寬頻BRSRP。UE並不預期接收針對給定子訊框的xPUSCH上的BSI報告的一個以上請求。 8.3.2 使用xPUCCH的BSI報告 在子訊框中解碼具有BSI請求的DL DCI後,UE將使用xPUCCH子訊框索引n+ 4+m+k 報告BSI,其中參數m =0和k ={0,1,…7}由DL DCI指示。 當在xPUCCH上報告BSI時,UE報告候選波束集合中具有最高BRSRP的波束的BSI。 BSI報告含有BI和對應的BRSRP。UE將報告寬頻BRSRP。 UE並不預期接收針對給定子訊框的xPUCCH上的BSI報告的一個以上請求。 8.3.3 BSI定義 8.3.3.1 BRSRP定義 BRSRP索引和其解釋在表8.3.3.1-1中給定。BRSRP的報告範圍界定為-140 dBm到-44 dBm,具有1 dB解析度,如表8.3.3.1-1中所展示。 UE將基於5G.211中所界定的BRS從波束測量推導出BRSRP值。UE將從測得的BRSRP值推導出BRSRP索引。每一BRSRP索引使用7位元映射到其相應二進位表示。 [ TS 5G.213 v1.9的表8.3.3.1-1,標題為「7位元BRSRP表(7-bit BRSRP Table)」,如圖11所示] 8.3.3.2 波束索引定義 BI指示選定波束索引。BI是與天線埠、OFDM符號索引和BRS傳送週期[2]相關聯的邏輯波束索引,其由9位元指示。 8.4 用於報告波束優化資訊(Beam Refinement Information,BRI)的UE過程 8.4.1 使用xPUSCH的BRI報告 如果子訊框n 中的上行鏈路DCI指示BRRS傳送,那麼BRRS在子訊框n +m 中分配,其中m ={0,1,2,3}由DCI中的2位元RS分配定時指示。 BRI報告與UE的上行鏈路DCI中指示的一個BR過程相關聯。在子訊框中解碼具有BRI請求的UL DCI後,UE將在子訊框n+ 4+m+l 中使用xPUSCH報告BRI,其中參數m ={0,1,2,3}和l ={0,1,…7}由UL DCI指示。 UE將報告對應於最佳 BRRS資源ID的寬頻BRRS-RP值和BRRS-RI值,其中由較高層配置。 如果與BR過程相關聯的經配置BRRS資源ID的數目小於或等於,那麼UE將報告對應於所有經配置的BRRS資源的BRRS-RP和BRRS-RI。 UE並不預期接收針對給定子訊框的一個以上BRI報告請求。 8.4.2 使用xPUCCH的BRI報告 如果子訊框n 中的DL DCI指示BRRS傳送,那麼BRRS在子訊框n +m 中分配,其中m ={0,1,2,3}由DL DCI指示。 BRI報告與UE的下行鏈路DCI中指示的一個BRRS過程相關聯。在子訊框n 中解碼具有BRI請求的DL DCI後,UE將在子訊框n+ 4+m+k 中使用xPUCCH報告BRI,其中參數m ={0,1,2,3}和k ={0,1,…7}由DL DCI指示。 UE將報告對應於最佳BRRS資源ID的寬頻BRRS-RP值和BRRS-RI值。 UE並不預期接收針對給定子訊框的一個以上BRI報告請求。 8.4.3.1 BRRS-RP定義 BRRS-RP的報告範圍界定為-140 dBm到-44 dBm,具有1 dB解析度。BRRS-RP到7位的映射在表8.4.3.1-1中界定。每一BRRS-RP使用7位元映射到其相應二進位表示。 [ TS 5G.213 v1.9的表8.4.3.1-1,標題為「7位元BRRS-RP表(7-bit BRRS-RP Table)」,如圖12所示] 8.4.3.2 BRRS-RI定義 BRRS-RI指示選定BRRS資源ID。BR過程可包括最多8個BRRS資源ID。選定BRRS資源ID由3位元指示,如表8.4.3.2-1中。 [ TS 5G.213 v1.9的表8.4.3.2-1,標題為「BRRS-RI映射(BRRS-RI mapping)」,如圖13所示]。
KT 5G MAC規範中的波束管理和DRX在TS 5G.321中描述如下: 5.5 波束管理 5.5.1 波束回饋過程 波束回饋過程用於向服務細胞報告波束測量結果。 界定兩個波束回饋過程,一個基於波束參考訊號(beam reference signal,BRS)的測量(下方的波束狀態資訊報告),且一個基於波束優化參考訊號(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BRRS)的測量(下方的波束優化資訊報告)。 5.5.1.1 波束狀態資訊報告 由xPDCCH order 起始的基於BRS的波束狀態資訊(beam state information,BSI)報告經由UCI在如對應DCI[1]排程的xPUCCH/xPUSCH上傳送;事件觸發的BSI報告經由子條款6.1.3.11中界定的BSI回饋MAC控制要素使用正常SR或基於競爭的RACH過程傳送,其中BSI由波束索引(Beam Index,BI)和波束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BRSRP)組成。BSI報告基於由服務細胞傳送的BRS。 5.5.1.1.1 由xPDCCH order 起始的BSI報告 由xPDCCH order 起始的BSI報告基於從5G實體層獲得的最新測量結果。 - 如果在此TTI中接收到請求由服務細胞經由xPUCCH經由UCI的BSI報告的xPDCCH order : - 如果服務波束不是最佳波束,且最佳波束的BRSRP高於服務波束的BRSRP: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界定經由xPUC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最佳波束; - 否則: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界定經由xPUC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服務波束; - 如果在此TTI中接收到請求由服務細胞經由xPUSCH經由UCI的BSI報告的xPDCCH order : - 如果用於所請求的報告的BSI的數目等於1: - 如果服務波束不是最佳波束,且最佳波束的BRSRP高於服務波束的BRSRP: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界定經由xPUS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最佳波束; - 否則: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界定經由xPUS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服務波束; - 否則,如果所請求的BSI報告的數目高於1,且: - 如果服務波束不是最佳波束,且最佳波束的BRSRP高於服務波束的BRSRP: - 指示5G實體層經由xPUS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N 個BSI報告(最佳波束為第一BSI)和接下來N-1 個最高BRSRP波束值; - 否則: - 指示5G實體層經由xPUS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N個BSI報告(服務波束為第一BSI)和接下來N-1個最高BRSRP波束值; 5.5.1.1.2 由5G-MAC起始的BSI報告 由5G-MAC起始的BSI報告基於事件觸發。 - 最佳波束的BRSRP高於beamTriggeringRSRPoffset dB+服務波束的BRSRP,且: - 如果UE為上行鏈路同步(即,timeAlignmentTimer 未期滿) - UE在經由正常SR過程准予的UL資源上傳送BSI回饋MAC控制要素; - 否則: - UE在經由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准予的Msg3的UL資源上傳送BSI回饋MAC控制要素; 5.5.1.2 波束優化資訊報告 波束優化資訊(beam refinement information,BRI)報告由xPDCCH order 起始且經由UCI在對應DCI[1]排程的xPUCCH/xPUSCH上報告,其中BRI由基於服務細胞傳送的BRRS的經優化波束索引(Refined Beam Index,RBI)和BRSRP組成。 - 如果接收到請求由服務細胞經由xPUCCH經由UCI的BRI報告的xPDCCH order :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所界定經由xPUC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BRI報告; - 否則,如果接收到請求由服務細胞經由xPUSCH經由UCI的BRI報告的xPDCCH order : - 指示5G實體層如[1]中所界定經由xPUSCH在所排程的UCI資源上傳信BRI報告。 注意:不支持事件觸發的BRI回饋。 注意:藉由xPDCCH order 請求的BSI/BRI回饋不影響5G-MAC層報告過程。 5.5.2波束改變過程 波束改變過程由服務細胞使用以改變用於UE的服務波束。服務細胞藉由xPDCCH order ,藉由BRS波束改變指示MAC控制要素,或藉由BRRS波束改變指示MAC控制要素起始過程。 對於每一TTI,5G-MAC實體將: - 如果beam_change 已由xPDCCH order 針對此TTI指示: - 如果先前傳送的報告是根據5.5.1.2的BRI報告: - 指示5G實體層將服務波束改變為對應於具有[1]中所界定的時間kbeamswitch-delay-dci 之後報告的最高BRSRP值的RBI的波束; - 否則,如果先前傳送的報告是根據5.5.1.1的報告: - 指示5G實體層將服務波束改變為對應於具有[1]中所界定的時間kbeamswitch-delay-dci 之後報告的最高BRSRP值的BI的波束。 - 如果如6.1.3.9中所界定的BRS波束改變指示MAC控制要素已在此TTI中接收: - 指示5G實體層將服務波束改變為對應於[1]中所界定的時間kbeamswitch-delay-mac 之後顯式地傳信的BI的波束。 - 如果如6.1.3.10中所界定的BRRS波束改變指示MAC控制要素已在此TTI中接收: - 指示5G實體層將服務波束改變為對應於[1]中所界定的時間kbeamswitch-delay-mac 之後顯式地傳信的RBI的波束。 5.5.3 波束調整請求過程 如果經配置,那麼使用波束調整請求(Beam Adjustment Request,BAR)來請求服務細胞傳送波束優化參考訊號(BRRS)。UE測量所排程子訊框中的BRRS以確定服務細胞。 5G-RRC藉由配置計時器prohibitBAR-Timer 控制BAR,計時器限制兩個連續BA之間的間隔。 注意:UE可基於任何UE實施方案特定條件觸發BAR。 如果prohibitBAR-Timer 不處於運行中且滿足任何UE實施方案特定條件,那麼將觸發BAR。 如果BAR過程確定BAR已觸發: - 如果5G-MAC實體針對對於此TTI的新傳送分配UL資源 - 指示多工和彙編過程如6.1.3.8中所界定產生和傳送BARMAC控制要素 - 開始或重新開始prohibitBAR-Timer - 否則,如果用於BRRS請求的專門SR針對UE配置 - 指示5G實體層在RACH子訊框的5G SR區中傳信用於BRRS請求的專門SR - 開始或重新開始prohibitBAR-Timer - 否則 - 將觸發排程請求。
5.6 不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 5G-MAC實體可由5G-RRC以DRX功能性配置, DRX功能性控制針對5G-MAC實體的C-RNTI的UE的xPDCCH監視活動。當在5G-RRC_CONNECTED中時,如果DRX經配置,那麼允許5G-MAC實體使用此子條款中指定的DRX操作不連續地監視xPDCCH;否則,5G-MAC實體連續監視xPDCCH。當使用DRX操作時,5GMAC實體還將根據本說明書的其它子條款中找到的要求監視xPDCCH。5GRRC藉由配置計時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 (每DL HARQ過程一個,廣播過程除外)、longDRX-CycledrxStartOffset 以及任選地drxShortCycleTimershortDRX-Cycle 的值來控制DRX操作。還界定每DL HARQ過程(廣播過程除外)的HARQ RTT計時器。 當DRX循環被配置時,活躍時間包含以下情況時的時間:- 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 處於運行中;或 - 排程請求在xPUCCH上發送且待決(如子條款5.4.4中描述);或 - 可發生用於待決HARQ重新傳送的上行鏈路准予,且存在對應HARQ緩衝器中的數據;或 - 波束改變指示MAC-CE在接通-持續時間的開始之前接收,直至onDurationTimer 開始;或 -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被發送且待決(pending);或 - 隨機存取前導碼在xPRACH上發送且待決;或 - SR前導碼在xPRACH上發送且待決;或 - 在對未由5G-MAC實體選擇的前導碼的隨機存取回應的成功接收之後尚未接收到指示定址到5G-MAC實體的C-RNTI的新傳送的xPDCCH(如子條款5.1.4中所描述)。 當DRX被配置時,5G-MAC實體將對於每一子訊框: - 如果HARQ RTT計時器在此子訊框中期滿且對應HARQ過程的數據未被成功地解碼: - 針對對應HARQ過程開始drx-RetransmissionTimer 。 - 如果接收到DRX命令MAC控制要素或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停止onDurationTimer ; - 停止drx-InactivityTimer 。 - 如果drx-InactivityTimer 期滿或在此子訊框中接收到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如果短DRX循環被配置: - 開始或重新開始drxShortCycleTimer ; - 使用短DRX循環。 - 否則: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drxShortCycleTimer 在此子訊框中期滿: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接收到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 - 停止drxShortCycleTimer ; 使用長DRX循環。 - 如果使用短DRX循環且[(SFN * 50) + 子訊框數目] 模 (shortDRX-Cycle ) = (drxStartOffset ) 模(shortDRX-Cycle );或 - 如果使用長DRX循環且[(SFN * 50) + 子訊框數目] 模 (longDRX-Cycle ) =drxStartOffset : - 開始onDurationTimer 。 - 在活躍時間,對於子訊框: - 監視xPDCCH; - 如果xPDCCH指示DL傳送: - 開始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HARQ RTT計時器; - 停止用於對應HARQ過程的drx-RetransmissionTimer 。 - 如果xPDCCH並不指示經排程的數據傳送(DL或UL): - 將不開始drx-InactivityTimer - 並不指示經排程的數據傳送的xPDCCH的實例是; - 觸發xPUCCH或xPUSCH上方的UCI傳送的UL DCI,或 - 不用於排程DL/UL數據傳送的任何DCI格式。 - 否則,如果xPDCCH指示新傳送(DL或UL): - 開始或重新開始drx-InactivityTimer 。 - UE可在接通-持續時間之前喚醒,且執行波束管理以尋找如子條款5.5中指定的用於通訊的合適的波束; - 在當前子訊框n中,如此子條款中指定,如果當評估所有DRX活躍時間條件時,5G-MAC實體將不在考慮所接收准予/指派/DRX命令MAC控制要素/長DRX命令MAC控制要素以及所發送排程請求的活躍時間中直到且包含[子訊框n-5],那麼將不報告xPUCCH上的CQI/PMI/RI。 無關於5G-MAC實體是否正監視xPDCCH,5G-MAC實體接收和傳送HARQ回饋(ACK/NACK資訊)且傳送SRS(當此為預期時)。 注意:相同活躍時間適用於所有啟動的服務細胞。 注意:在下行鏈路空間多工的情況下,如果在HARQ RTT計時器處於運行中時接收到TB且相同TB的先前傳送是在當前子訊框之前至少N個子訊框而接收(其中N對應於HARQ RTT計時器),那麼5G-MAC實體應當對其進行處理且重新開始HARQ RTT計時器。 對於每一服務細胞,HARQ RTT計時器設定成l =n +4+k+m+3 子訊框,其中k ∈{0,1,…,7}和m ∈{0,1,2,3}針對下行鏈路傳送和相關聯HARQ回饋的傳送之間的間隔在子訊框n 處的DL DCI內,如[5G.213]的子條款8.5中指示。 額外細節可查閱TS 5G.211,「 KT 5G實體通道和調變(KT 5G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版本1)」、TS 5G.212,「 KT 5G實體層多工和通道解碼(KT 5G Physical Layer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版本1)」、TS 5G.213 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KT 5G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版本1)」,和TS 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KT 5G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版本1)」。
如3GPP R3-160947和TR 38.801中所論述,可考慮圖14和15中說明的情境以由NR無線電網路架構支持。如3GPP R2-164306中所論述,俘獲獨立NR的細胞佈局的以下情境以待研究: • 僅宏細胞部署 • 異構部署 • 僅小型細胞部署。
如3GPP RAN2#94會議記錄中所論述,1 NR eNB對應於1個或許多TRP。存在兩個潛在層級的網路控制的行動性,如下: • 「細胞」層級處驅動的RRC。 • 零/最少RRC參與(例如MAC/PHY處) 如3GPP R2-162210中所論述,2-層級行動性處置的以下原理可能在5G中保持: A)細胞層級行動性 a. IDLE中的細胞選擇/重新選擇,CONN中的切換 b. 由RRC在CONN狀態中處置 B)波束層級管理 a. L1處置TRP的恰當選擇以用於UE和最佳波束方向。
一般來說,除基於規則切換的UE行動性之外,預期5G系統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基於波束的行動性」,以處置UE行動性。比如MIMO、去程(fronthauling)、C-RAN和NFV等技術將允許由一個「5G節點」控制的覆蓋區域增長,因此增加波束層級管理的可能性且減少細胞層級行動性的需要。一個5G節點的覆蓋區域內的所有行動性可理論上基於波束層級管理來處置,這將使切換僅用於到另一5G節點的覆蓋區域的行動性。
圖16到19展示5G NR中的細胞的實例。圖16是3GPP R2-163879的圖1的一部分的重製圖,且展示具有單一TRP細胞的示範性部署。圖17是3GPP R2-163879的圖1的一部分的重製圖,且展示具有複數個TRP細胞的示範性部署。圖18是3GPP R2-162210的圖3的重製圖,且展示包括具有複數個TRP的5G節點的示範性5G細胞。圖19是3GPP R2-163471的圖1的重製圖,且展示LTE細胞和NR細胞之間的比較。
除基於切換的RRM測量外,5G UE可調適服務波束以維持5G連線性經受波束品質波動或UE細胞內行動性。為了這樣做,5G節點B和UE可恰當地跟蹤和改變服務波束(下文中稱為波束跟蹤)。
下文可使用以下術語: •BS :用於控制一個或複數個與一個或複數個細胞相關聯的TRP的NR中的網路中央單元或網路節點。BS和TRP之間的通訊經由去程。BS可被稱作中央單元(central unit,CU)、eNB、gNB或NodeB。 •TRP :收發點提供網路覆蓋且與UE直接通訊。TRP可被稱作分散式單元(distributed unit,DU)。 •細胞 :細胞由一個或複數個相關聯TRP組成,即,細胞的覆蓋度由所有相關聯TRP的覆蓋度組成。一個細胞由一個BS控制。細胞可被稱作TRP群組(TRP group,TRPG)。 •波束掃掠 :為了覆蓋用於傳送或接收的所有可能方向,需要若干波束。因為不可能同時產生所有這些波束,所以波束掃掠意味著在一個時間間隔中產生這些波束的子集,且在其它時間間隔中改變所產生的波束,即在時域中改變波束。如此,可在若干時間間隔之後覆蓋所有可能方向。 •波束掃掠數目 :為了傳送或接收,用以一次在所有可能方向中掃掠波束的必需的時間間隔數目。換句話說,訊號施加波束掃掠將在一個時間區間內被傳送「波束掃掠數目」的次數,例如,訊號在時間區間的不同時間內在(至少部分)不同波束中傳送。 •服務波束 :用於UE的服務波束是由網路產生的波束,例如TRP,其當前用於與UE通訊例如以供傳送或接收。 •候選波束 :用於UE的候選波束是服務波束的候選者。服務波束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候選波束。 •檢核波束 :檢核波束是基於測量波束上的訊號具有好於閾值的無線電品質的波束。 下文可採用以下用於網路端的假設: • 使用波束成形的NR可為獨立的,即UE可直接駐留(camp on)NR或連接到NR。 ▪ 使用波束成形的NR和不使用波束成形的NR可例如在不同細胞中共存。 • TRP可將波束成形施加到數據和控制訊號傳送和接收兩者(如果可能和有益的話)。 ▪ 由TRP同時產生的波束的數目取決於TRP能力,例如,由不同TRP同時產生的波束的最大數目可能是不同的。 ▪ 例如對於待提供於每一方向中的控制訊號,波束掃掠是必需的。 ▪ (對於混合波束成形)TRP可能不支持所有波束組合,例如一些波束可能不同時產生。圖20展示波束產生的組合限制的實例。 • 相同細胞中的TRP的下行鏈路定時同步。 • 網路端的RRC層在BS中。 • 例如歸因於不同的UE能力或UE版本,TRP可同時支持具有UE波束成形的UE和不具有UE波束成形的UE兩者。 下文可採用以下用於UE端的假設: • 如果可能且有益,那麼UE可執行波束成形以供接收或傳送。 ▪ 由UE同時產生的波束數目取決於UE能力,例如,有可能產生一個以上波束。 ▪ 由UE產生的波束比由eNB產生的波束寬。 ▪ 波束掃掠以供傳送或接收對於使用者數據來說一般不是必要的,但是對於其它訊號來說可能是必要的,例如為了執行測量。 ▪ (對於混合波束成形)UE可能不支持所有波束組合,例如一些波束可能不同時產生。圖20展示波束產生的組合限制的實例。 • 例如歸因於UE能力,並非每一個UE都支持UE波束成形,或NR第一(少數)版本中不支持UE波束成形。 • 一個UE有可能同時產生複數個UE波束,並且由來自相同細胞的一個或複數個TRP的複數個服務波束服務。 ▪ 相同或不同的(DL或UL)數據可經由不同波束在相同的無線資源上傳送以用於分集或處理量增益。 • 存在至少兩個UE(RRC)狀態:連接狀態(或稱為活躍狀態)和非連接狀態(或稱為閒置狀態)。非活躍狀態可以是額外狀態或屬於連接狀態或非連接狀態。
如3GPP R2-162251中所論述,為使用eNB端和UE端兩者中的波束成形,實際上,eNB中的波束成形產生的天線增益考慮為約15到30 dBi,且UE的天線增益考慮為約3到20 dBi。圖21(其為3GPP R2-162251的圖3的重製圖)說明波束成形產生的增益補償。
從SINR觀點來看,尖銳的波束成形降低來自相鄰干擾源(即,下行鏈路情況中的相鄰eNB或連接到相鄰eNB的其它UE)的干擾力。在TX波束成形情況中,僅來自當前波束指向到RX的相同方向的其它TX的干擾將是「有效」干擾。「有效」干擾意味著干擾力高於有效雜訊功率。在RX波束成形情況中,僅來自波束方向與UE的當前RX波束方向相同的其它TX的干擾將是有效干擾。圖22(其是3GPP R2-162251的圖4的重製圖)說明藉由波束成形變弱的干擾。
當UE處於連接狀態時,UE可在相同服務細胞的不同波束或TRP之間行動。此外,如果使用UE波束成形,那麼UE波束還可例如歸因於UE旋轉而隨著時間改變。
在細胞未改變的情況下的連接狀態中的行動性的示範性情況具有以下步驟: •針對改變檢測的訊號 UE波束、服務TRP的服務波束和服務TRP的改變可由UE或網路節點檢測到。為了檢測改變,可使用由TRP或UE週期性地傳送的訊號。TRP週期性地執行波束掃掠用於訊號的接收或傳送。如果使用UE波束成形,那麼UE週期性地執行波束掃掠用於訊號的接收或傳送。 •UE 波束改變 如果改變由UE檢測到,那麼UE自身可選擇恰當的UE波束用於隨後的接收(和傳送,例如針對TDD)。或者,UE需要將回饋提供到網路節點,且網路節點可提供從網路節點到UE的UE波束改變的指示。 如果改變由網路節點檢測到,那麼可能需要從網路節點到UE的UE波束改變的指示。UE使用由網路節點指示的UE波束用於隨後的傳送(和接收,例如針對TDD)。 •服務波束或服務 TRP 改變 在UE接收到用於改變檢測的訊號之後,UE需要向網路節點提供回饋,並且網路節點可決定是否改變UE的(DL)服務波束或服務TRP。另一方面,在TRP接收用於改變檢測的訊號之後,網路節點可決定是否改變UE的服務波束或服務TRP。
圖23和24說明在細胞不改變的情況下連接狀態中的行動性的示範性流程圖。
在NR中,除LTE中已經存在的RRC連接狀態和RRC閒置狀態之外,還考慮新狀態(例如,非活躍狀態)。新狀態可以是RRC連接狀態的子狀態、RRC閒置狀態的子狀態,或不屬於連接狀態或閒置狀態的獨立狀態。新狀態可被稱作非活躍狀態、連接非活躍狀態、RAN控制狀態。新狀態的特性在3GPP R2-168856中描述如下: 5.5.2 UE狀態和狀態轉變 RRC支持可表徵如下的以下三個狀態: - RRC_IDLE: - 細胞重新選擇行動性; - [FFS:UE AS上下文不儲存於任何gNB中或UE中;] - 由CN起始尋呼; - 由CN管理尋呼區域。 - RRC_INACTIVE: - 細胞重新選擇行動性; - CN-NR RAN連接(C/U-平面兩者)已針對UE建立; - UE AS上下文儲存於至少一個gNB和UE中; - 由NR RAN起始通知; - 由NR RAN管理基於RAN的通知區域; - NR RAN知道UE屬於的基於RAN的通知區域; - RRC_CONNECTED: - UE具有NRRRC連接; - UE具有NR中的AS上下文; - NR RAN知道UE屬於的細胞; - 向/從UE轉移單播數據; - 網路控制的行動性,即NR內的和向/從E-UTRAN的切換。 此外,新狀態的以下原理也在3GPP R2-168856中指定: • RAN控制狀態中的UE應引發最小訊號、使功率消耗最小化、使RAN/CN中的資源成本最小化,從而使得有可能使利用(和受益於)此狀態的UE的數目最大化。 • RAN控制狀態中的UE應能夠以低延遲(根據RAN要求的需要)開始數據傳遞。 • 對於「新狀態」中的UE,應使用RAN起始的通知過程來到達UE。且通知相關參數應由RAN自身配置。 • 對於「新狀態」中的UE,RAN應感知不論何時UE從一個「基於RAN的通知區域」移動到另一「基於RAN的通知區域」。 • 在「新狀態」中,將存在以下機制:UE首先轉變到其中可發生數據傳送的完整連接狀態。 • 將研究UE在無來自待完全連接的「新狀態」的狀態轉變的情況下執行數據傳送的可能性。 • 在RRC_INACTIVE狀態中,UE位置在基於RAN的區域層級處可能是已知的,其中區域可以是單個細胞或一個以上細胞。區域由網路確定。 • 假定當在非活躍時跨過TA邊界時UE執行CN層級位置更新(除基於更新的RAN區域之外)。 • 將存在NR細胞的系統資訊中廣播的NG核心/CN位置區域碼(類似於跟蹤區域碼)。 • 基於RAN的通知區域是UE特定的且可由gNB經由專門訊號配置。 • 將存在NR細胞的系統資訊中廣播的唯一全域細胞ID。 • 對於非活躍狀態,將存在以小於跟蹤區域(TA)的基於RAN的通知區域配置UE的方式。 • RAN通知區域可覆蓋單一細胞或複數個細胞。 • NR RRC_INACTIVE狀態中的UE可執行到另一RAT的重新選擇(至少在某些狀況下(GERAN、UTRAN、連接到EPC的傳統LTE),UE在RAT中進入閒置狀態)。LTE連接到NG核心的情況下的FFS目標狀態。 UE可執行波束管理以維持可用於傳送或接收的至少一個(網路節點)波束,例如服務波束。波束管理可包括但不限於3GPP TS 5G.321中論述的以下過程: • 波束回饋過程; • 波束改變過程;以及 • 波束調整請求過程。
此外,UE可執行DRX以控制DL控制通道(例如,PDCCH)監視使得UE電池消耗可減小。DRX活躍時間在3GPP TS 36.321,TS 36.300和TS 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指定。當DRX經配置時,除DRX活躍時間外的時間可被稱為DRX非活躍時間。基於KT 5G MAC規範TS 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波束管理可在DRX非活躍時間繼續。波束管理需要消耗UE功率的連續BRS(波束參考訊號)測量。此外,根據TS 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當上行鏈路不同步(即,時間對準計時器不處於運行中)時,UE需要起始隨機存取過程用於BSI報告。因此,在DRX非活躍時間繼續波束管理可能並非始終有益,例如對於靜止UE、無業務在進行中的UE,或無活躍服務的UE。
一般來說,為解決所述問題,UE(例如,連接狀態中)可在DRX非活躍時間停止波束管理。舉例來說,UE不在DRX非活躍時間執行BRS測量和BSI報告。然而,在DRX非活躍時間繼續波束管理可具有減少隨後的數據傳遞的等待時間的益處,因為當需要數據傳遞時UE知道使用哪一波束。此可有助於具有敏感等待時間要求的服務。作為折衷,是否在DRX非活躍時間繼續波束管理可由網路節點配置或控制。網路節點(例如,gNB)可基於UE的當前活躍服務的QoS對其進行配置或控制。或者,是否執行波束管理至少基於UL同步狀態。舉例來說,UE可在UL變得不同步時停止執行波束管理。
還可對於非活躍狀態中的UE發生類似問題。基於上文所論述的相同原因,在非活躍狀態期間繼續波束管理可能並非始終有益。為解決所述問題,以上方法可施加到UE處於非活躍狀態的情況。舉例來說,UE可在(DRX非活躍時間)非活躍狀態期間停止波束管理。或者,是否在(DRX非活躍時間)非活躍狀態期間繼續波束管理可由網路節點配置或控制。
如上文所論述,可使用波束管理來維持UE的服務波束。關於波束管理,在確定UE的服務波束之後,UE應對服務波束執行測量以確定當前服務波束是否有效。測量結果可報告給網路節點。且網路節點可基於測量結果改變服務波束。在某些狀況下(例如,在DRX非活躍時間、在非活躍狀態期間等等),波束管理可能不繼續。在不執行波束管理的時間期間,UE不知曉當前服務波束是否仍有效。以下考慮供UE確定當前服務波束是否有效的方法。
為解決所述問題,可使用計時器來確定當前服務波束是否有效。計時器可稱為服務波束有效性計時器。UE可維持用於服務波束的計時器。計時器的長度可由網路節點配置。長度可為零或無窮大。計時器的處置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動作: • 計時器可回應於服務波束的確定或更新而開始或重新開始。可基於來自網路節點的資訊確定服務波束,或可由UE且告知網路節點來確定服務波束。 • 可回應於對當前服務波束執行波束跟蹤或波束測量而重新開始計時器(且當前服務波束仍滿足是服務波束的準則(例如,品質大於閾值或其為最佳波束)。波束跟蹤或波束測量可由網路節點(例如,xPDCCH order )週期性地執行或觸發。 • 可響應於當前服務波束的測量結果向網路節點的報告而重新開始計時器(且當前服務波束仍滿足是服務波束的準則,例如品質大於閾值或其為最佳波束)。報告可由網路節點週期性地執行或觸發。報告可以是BRI報告或BSI報告,如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和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所論述。 • 計時器可響應於經由當前服務波束的DL接收或UL傳送而重新開始。 • 例如如果當前服務波束無法再作為服務波束(如果不滿足作為服務波束的準則,或如果UE進入非活躍狀態),那麼可停止計時器。 • 當計時器期滿或停止時,UE可將服務波束視為無效。 • 當計時器期滿或停止時,UE可不執行波束管理。
當計時器處於運行中時,UE可將當前服務波束視為有效。當需要數據傳遞時,UE可使用服務波束用於數據傳送或接收。當計時器不處於運行中時,UE可將相關聯服務波束視為無效,且在數據傳送或接收之前可需要首先尋找至少一新的服務波束(當需要數據傳遞時)。
一般來說,UE可經由UE的服務波束監視DL控制通道(例如,PDCCH、xPDCCH)上的DL控制訊號。根據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UE可假定經由UE的服務波束傳送或接收xPDCCH、xPDSCH、CSI-RS、xPUCCH、xPUSCH和xSRS。如果UE的服務波束被認為是無效的或如果UE並不具有任何有效服務波束,那麼不清楚UE在哪一波束上監視DL控制通道(例如,xPDCCH)。
如果UE並不具有任何有效服務波束,那麼UE可經由UE的最佳波束監視DL控制通道。UE可藉由測量BRS尋找最佳波束。最佳波束可以是具有最高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的波束。網路節點可需要掃掠波束用於傳送DL控制通道以確保在不存在有效服務波束的情況下UE可接收DL控制通道。
UE可在對應於網路節點的不同波束的複數個定時處監視DL控制通道。複數個定時可覆蓋網路節點的所有波束。
UE可監視DL控制通道以接收用於指示新服務波束的訊號,或用於起始用於尋找待成為服務波束的合適的波束的過程的訊號(例如,BSI報告或BRI報告)。
當UE具有可用於傳送的上行鏈路數據時,UE可需要請求某一上行鏈路資源來例如經由如3GPP TS 36.321中所論述的排程請求傳送數據。對於UE的服務細胞正使用波束成形的情況,UE可維持可用於數據傳送或接收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當當前服務波束有效時(例如,在DRX活躍時間或當服務波束有效性計時器處於運行中時),UE可經由服務波束起始正常排程請求過程。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當UE需要上行鏈路數據轉移時,UE可能不具有任何有效服務波束。舉例來說,如果DRX非活躍時間波束管理不繼續或當服務波束有效性計時器不處於運行中時,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DRX非活躍時間的傳送。波束管理(例如,波束回饋)可在DRX非活躍時間內的一時間區間停止。如上文所提及,UE可將服務波束視為無效,且正常排程請求過程無法使用,因為無有效服務波束可使用。下文考慮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時上行鏈路數據到達的處置。
為解決所述問題,當UE具有可用於傳送的上行鏈路數據但不具有任何有效服務波束時(例如,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其中停止波束管理的時間區間的傳送),UE可尋找至少一特定波束以便傳送獲取UL資源的請求。UE可為UL同步的。UE可藉由測量BRS來尋找特定波束。特定波束可以是由UE測量的波束當中的最佳波束。最佳波束可以是具有最高RSRP的波束。波束可屬於相同細胞,例如UE的服務細胞。請求可經由特定波束傳送。請求可為排程請求。請求可為排程請求前導碼、BSI報告或BRI報告,如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和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所論述。在傳送請求之後,UE可經由特定波束監視請求的回應。網路節點可經由特定波束傳送回應。回應可為隨機存取回應。回應可為波束更新命令或可通知UE報告BSI或BRI使得網路節點可確定UE的新服務波束。回應可包含上行鏈路准予。
UE可僅在對應於網路節點的不同波束的複數個定時處傳送請求以確保網路節點可接收請求。複數個定時覆蓋網路節點的所有波束。UE可經由特定波束監視請求的回應。網路節點可經由特定波束傳送回應。
代替於尋找特定波束用於傳送觸發新服務波束確定的請求,UE可起始在此期間可確定服務波束的隨機存取過程,如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中指定。
當網路節點具有待傳送到UE的下行鏈路數據時,網路節點可經由UE的服務波束將下行鏈路指派傳送到UE。UE可基於下行鏈路指派執行DL數據接收。下行鏈路指派可在UE為UL同步時在DRX活躍時間傳送到UE。
對於UE的服務細胞正使用波束成形的情況,UE可維持可用於數據傳送或接收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在一些情況下,當網路節點具有待傳送到UE的下行鏈路數據時,UE可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舉例來說,當UE並不UL同步時,當UE處於DRX非活躍時間時,或當UE處於非活躍狀態時,可不繼續波束管理。在此些情況下,下行鏈路指派無法經由UE的服務波束傳送到UE。下文考慮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時或服務波束有效性計時器不處於運行中時下行鏈路數據到達的處置。
為解決所述問題,如果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UE的UL並不同步,且網路節點具有待傳送到UE的下行鏈路數據,那麼網路節點可將針對UL傳送的請求傳送到UE(例如,使用波束掃掠)。請求可為針對排程請求前導碼的請求、針對起始隨機存取過程的請求、針對BSI報告的請求,或針對BRI報告的請求,如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和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所論述。UE可經由特定波束監視所述請求。所述特定波束可藉由測量BRS來確定。特定波束還可以是由UE測量的波束當中的最佳波束。最佳波束可以是具有最高RSRP的波束。波束可屬於相同細胞(例如,UE的服務細胞)。
UE可在以下定時中的至少一個中確定特定波束或監視經由特定波束的請求:在DRX活躍時間(例如,接通持續時間)期間或即將進入DRX活躍時間時、當UE需要監視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DCCH)上的實體層訊號(例如,下行鏈路指派)時,或當UE離開其中不執行波束回饋的時間區間(例如,DRX非活躍時間)時。PDCCH可定址到UE的C-RNTI或P-RNTI(即,用於尋呼接收的RNTI)。在接收定址到P-RNTI的PDCCH之後,UE進一步接收與PDCCH相關聯的PDSCH上的尋呼消息,其中尋呼消息包含指示下行鏈路數據到達的資訊。
代替於尋找用於監視請求的特定波束,UE可監視以在對應於網路節點的不同波束的複數個定時處接收請求,以確保UE可接收請求。複數個定時可覆蓋網路節點的所有波束。
回應於請求,UE可在對應於在其上接收請求的波束的定時處傳送排程請求前導碼、BSI報告或BRI報告,如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和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所論述。網路節點可使用波束掃掠接收回應。
根據3GPP TS 36.213,如果UE檢測到當前服務波束不對準且具有用於波束恢復的BSI,那麼UE可執行波束恢復過程。用於UL同步UE(例如,時間對準計時器處於運行中或UE具有有效時間提前量(TA))的波束恢復過程可包括以下步驟: • UE傳送排程請求前導碼以通知網路節點(例如,gNB)。 • 網路節點傳送DL控制訊號(例如,xPDCCH order )用於起始BSI報告過程。 • UE報告供網路節點選擇服務波束的BSI。
此外,根據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UE假定xPDCCH、xPDSCH、CSI-RS、xPUCCH、xPUSCH和xSRS經由UE的服務波束傳送或接收。然而,對於波束恢復的情況,可不成功地遞送經由服務波束的UL或DL傳送,因為當前服務波束不對準。為解決所述問題,可考慮以下方面。
UE可需要在對應於網路節點的不同波束的複數個定時處傳送排程請求前導碼以確保網路節點可接收排程請求前導碼。複數個定時可覆蓋網路節點的所有波束。網路節點可經由在其上接收排程請求前導碼的波束傳送DL控制訊號(例如,xPDCCH order )。UE可經由在其上接收DL控制訊號的波束報告BSI。
圖25是從網路節點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2500。在步驟2505中,網路節點將配置傳送到UE,其中配置指示UE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返回參看圖3和4,在網路節點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於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網路節點能夠將配置傳送到UE,其中配置指示UE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26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2600。在步驟2605中,UE接收配置,其中配置指示UE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在步驟2610中,UE基於配置確定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接收配置,其中所述配置指示UE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和(ii)以基於配置確定是否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圖25和26中說明和上文所論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特定時間區間可以是DRX非活躍時間。或者,特定時間區間可以是UE處於非活躍狀態的持續時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果配置指示UE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那麼UE可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或者,如果配置指示UE不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那麼UE不在特定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果UE不接收配置,那麼UE在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或者,如果UE不接收配置,那麼UE不在時間區間執行波束管理。
圖27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2700。在步驟2705中,UE維持至少一服務波束。在步驟2710中,當與服務波束相關聯的計時器期滿或停止時,UE將服務波束視為無效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計時器可與UE的服務波束相關聯。當計時器期滿時,服務波束可被視為無效。當服務波束經確定或經更新時,當波束跟蹤或波束管理完成時,當對當前服務波束的波束測量完成時或當報告測量結果時,可開始或重新開始計時器。
測量結果可指示當前服務波束的無線電條件。或者,測量結果可以是TS 5G.213,「 KT 5G實體層過程(版本1)」和5G.321,「 KT 5G MAC協定規範(版本1)」中論述的BRI報告或BSI報告。
當UE檢測到當前服務波束不滿足成為服務波束的準則(例如,無線電品質不夠好)時可停止計時器。當波束管理停止時,可停止計時器。
計時器的長度可由網路節點配置。或者,計時器的長度可為零。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維持至少一服務波束,和(ii)當與服務波束相關聯的計時器期滿或停止時將服務波束視為無效。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上文所描述的所有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28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2800。在步驟2805中,當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傳送時UE確定是否存在有效服務波束。在步驟2810中,如果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那麼UE選擇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傳送請求。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於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當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傳送時確定是否存在有效服務波束,和(ii)如果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那麼選擇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傳送請求。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29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2900。在步驟2905中,UE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在步驟2910中,當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傳送時UE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在步驟2915中,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UE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傳送針對上行鏈路資源的請求。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ii)當上行鏈路數據可用於傳送時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和(iii)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傳送針對上行鏈路資源的請求。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上文所描述的所有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圖28和29中展示和上文所論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UE可基於BRS測量選擇特定波束。特定波束可以是由UE測量的最佳波束。最佳波束可以是具有最高RSRP的波束。
請求可用於請求上行鏈路資源。請求可以是排程請求、隨機存取前導碼、BSI報告或BRI報告。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有效,那麼UE可經由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傳送請求。
圖30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3000。在步驟3005中,當UE需要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UE確定是否存在有效服務波束。在步驟3010中,如果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那麼UE選擇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於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當UE需要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確定是否存在有效服務波束,和(ii)如果UE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那麼選擇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31是從UE的角度來看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3100。在步驟3105中,UE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在步驟3110中,當UE需要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UE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在步驟3115中,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UE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接收傳送隨機存取前導碼的請求。
返回參看圖3和4,在UE的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儲存於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i)以維持服務細胞中的至少一個服務波束,(ii)當UE需要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以及(iii)如果至少一個服務波束並不有效,那麼選擇服務細胞的特定波束且經由特定波束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接收傳送隨機存取前導碼的請求。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圖28和29中展示和上文所論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UE可基於BRS測量選擇特定波束。特定波束可以是由UE測得的最佳波束。最佳波束可以是具有最高RSRP的波束。
UE的上行鏈路可能不同步。如果UE經由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請求,那麼UE可傳送回應。
回應可以是隨機存取前導碼、排程請求前導碼、BSI報告或BRI報告。
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以是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DCCH)。UE可在DRX活躍時間(例如,在持續時間(duration))期間監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在圖25-31中說明和上文所論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波束管理可包含測量服務細胞和鄰近細胞的波束。波束管理可包含跟蹤當前服務波束是否足夠好或是否需要改變服務波束。波束管理可包含波束回饋過程、波束改變過程或波束調整請求過程。網路節點可利用波束成形用於數據傳送或接收。
在一個實施例中,UE可處於連接模式。上行鏈路定時可針對UE同步。UE的定時對準計時器可能正在運行。
在一個實施例中,UE可對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執行測量以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如果波束回饋過程在DRX非活躍時間不繼續,那麼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可能在不連續接收(DRX)非活躍時間無效。當UE的上行鏈路不同步時,如果不繼續波束回饋過程,那麼至少一個服務波束可能無效。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使用計時器以確定至少一個服務波束是否有效。
在一個實施例中,UE可回應於請求傳送隨機存取前導碼。
基於本發明,可改進效率,因為不需要波束管理在特定時間區間繼續。此外,可很好地處置不繼續波束管理的副作用(例如服務波束變得無效)。
上文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各種方面。應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廣泛多種形式體現,且本文中所公開的任何具體結構、功能或這兩者僅是代表性的。基於本文中的教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瞭解,本文中所公開的方面可獨立於任何其它方面而實施,且可以不同方式組合這些方面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舉例來說,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闡述的任何數目個方面來實施設備或實踐方法。另外,可藉由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闡述的方面中的一個或複數個之外或不同於在本文中所闡述的方面中的一個或複數個的其它結構、功能性或結構和功能性來實施此設備或實踐此方法。作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實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於脈衝重複頻率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於脈衝位置或偏移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於時間跳頻序列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衝位置或偏移、以及時間跳頻序列建立並行通道。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可以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和技藝中的任一個來表示資訊和訊號。舉例來說,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在整個上文描述中可能參考的數據、指令、命令、資訊、訊號、位元、符號和碼片。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方面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塊、模組、處理器、構件、電路和演算法步驟可被實施為電子硬體(例如,數位實施方案、類比實施方案,或兩者的組合,其可使用源解碼或某種其它技術來設計)、併入指令的各種形式的程式或設計代碼(其可在本文為方便起見稱為「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的組合。為清晰地說明硬體與軟體的此可互換性,以上已大體就其功能性來描述了各種說明性元件、塊、模組、電路和步驟。此功能性是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施加於整個系統的設計約束。熟練的技術人員可針對每一特定應用以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類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導致偏離本發明的範圍。
另外,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方面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塊、模組和電路可以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或存取點內實施或由所述積體電路、存取終端或存取點執行。IC可以包括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離散門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元件、電氣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組合,且可以執行駐留在IC內、在IC外或兩種情況下的代碼或指令。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還可實施為計算裝置的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器的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的組合、一個或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它此類配置。
應理解,在任何所公開的過程中的步驟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層級都是示例方法的實例。應理解,基於設計偏好,過程中的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級可重新佈置,同時仍保持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隨附的方法主張各種步驟的目前组件呈示例次序,且其並不意圖限於所呈現的特定次序或層級。
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以直接用硬體、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模組,或用這兩者的組合體現。軟體模組(例如,包含可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駐留在數據記憶體中,例如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或所屬領域中已知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任何其它形式。示例儲存媒體可耦合到例如電腦/處理器等機器(為方便起見,所述機器在本文中可以稱為「處理器」),使得所述處理器可從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例如,代碼)且將資訊寫入到儲存媒體。或者,示例儲存媒體可以與處理器形成一體。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駐留於ASIC中。ASIC可以駐留在使用者設備中。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作為離散元件駐留於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適的電腦程式產品可以包括電腦可讀媒體,所述電腦可讀媒體包括與本發明的方面中的一個或複數個相關的代碼。在一些方面中,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已經結合各個方面描述本案,但應理解本案能夠進行進一步修改。本申請案意圖涵蓋對本案的任何改變、使用或調適,這通常遵循本案的原理且包含對本揭露的此類偏離,所述偏離處於在本案所屬的技術領域內的已知及慣常實踐的範圍內。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224a-224t、252a-252r‧‧‧天線
116、122‧‧‧存取終端
118、124‧‧‧反向鏈路
120、126‧‧‧前向鏈路
210‧‧‧傳送器系統
250‧‧‧接收器系統
212、236‧‧‧數據來源
214、238‧‧‧傳送(TX)數據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30、270‧‧‧處理器
232、272、310‧‧‧記憶體
222a-222t‧‧‧傳送器
254a-254r‧‧‧接收器
260‧‧‧RX數據處理器
280‧‧‧調變器
240‧‧‧解調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單元(CPU)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層3
404‧‧‧層2
406‧‧‧層1
2500、2600、2700、2800、2900、3000、3100‧‧‧流程圖
2505、2605~2610、2705~2710、2805~2810、2905~2915、3005~3010、3105~3115‧‧‧步驟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案,說明書包括附圖並且附圖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例舉說明瞭本案的實施例,結合說明書的描述用來解釋本案的原理。 圖1展示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圖式。 圖2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傳送器系統(也被稱作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也被稱作使用者設備或UE)的方塊圖。 圖3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通訊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圖4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圖3的程式碼的功能方塊圖。 圖5是3GPP R2-162709的圖1的重製圖。 圖6說明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的四個步驟。 圖7展示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非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過程的三個步驟。 圖8是TS 5G.213 v1.9的表5.2-1的重製圖。 圖9是TS 5G.213 v1.9的表5.2-2的重製圖。 圖10是TS 5G.213 v1.9的表5.2-3的重製圖。 圖11是TS 5G.213 v1.9的表8.3.3.1-1的重製圖。 圖12是TS 5G.213 v1.9的表8.4.3.1-1的重製圖。 圖13是TS 5G.213 v1.9的表8.4.3.2-1的重製圖。 圖14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圖式。 圖15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圖式。 圖16是3GPP R2-163879的圖1的一部分的重製圖。 圖17是3GPP R2-163879的圖1的一部分的重製圖。 圖18是3GPP R2-162210的圖3的重製圖。 圖19是3GPP R2-163471的圖1的重製圖。 圖20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圖式。 圖21是3GPP R2-162251的圖3的重製圖。 圖22是3GPP R2-162251的圖4的重製圖。 圖23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4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5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6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7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8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9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0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31是根據一個示範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Claims (20)

  1. 一種使用者設備的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一不連續接收配置,其中該不連續接收配置包含一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值; 在一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執行一波束管理,其中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包含該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運行中的時間; 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停止該波束管理;以及 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當該使用者設備具有可用於傳送的上行鏈路數據,如果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時,選擇一特定波束用以起始一隨機存取過程。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一配置,其中該配置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是否在該不連續接收非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基於該配置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停止該波束管理。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該使用者設備沒有接收到一配置,該使用者設備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其中該配置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是否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一波束回饋過程。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波束參考訊號測量及/或波束狀態資訊報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跟蹤一當前服務波束品質是否大於一閾值。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藉由測量波束參考訊號來尋找該特定波束。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對服務波束執行測量以確定當前服務波束是否有效。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包含以下情況時的時間:一onDurat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drx-Retransmiss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排程請求在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上發送且待決、在對未由一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選擇的前導碼的隨機存取回應的成功接收之後尚未接收到指示定址到該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C-RNTI的新傳送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
  11.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 一控制電路; 一處理器;設置於該控制電路中;及 一記憶體,設置於該控制電路中,且操作地耦接至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用以執行儲存於該記憶體之程式碼,以: 接收一不連續接收配置,其中該不連續接收配置包含一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值;在一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執行一波束管理,其中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包含該計時器drx-InactivityTimer運行中的時間; 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停止該波束管理;以及 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當該使用者設備具有可用於傳送的上行鏈路數據,如果不具有有效服務波束時,選擇一特定波束用以起始一隨機存取過程。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用以執行儲存在該記憶體之程式碼,以:接收一配置,其中該配置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是否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基於該配置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停止該波束管理。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如果該使用者設備沒有接收到一配置,該使用者設備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其中該配置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是否在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以外的時間執行該波束管理。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一波束回饋過程。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波束參考訊號測量及/或波束狀態資訊報告。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波束管理包含跟蹤一當前服務波束品質是否大於一閾值。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藉由測量波束參考訊號來尋找該特定波束。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對服務波束執行測量以確定當前服務波束是否有效。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不連續接收活躍時間包含以下情況時的時間:一onDurat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drx-Retransmiss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運行中的時間、一排程請求在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上發送且待決、在對未由一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選擇的前導碼的隨機存取回應的成功接收之後尚未接收到指示定址到該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C-RNTI的新傳送的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
TW107138092A 2016-12-13 2017-11-24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TWI681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3444P 2016-12-13 2016-12-13
US62/433,444 2016-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214A true TW201904214A (zh) 2019-01-16
TWI681645B TWI681645B (zh) 2020-01-01

Family

ID=6062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1059A TWI644530B (zh) 2016-12-13 2017-11-24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TW107138092A TWI681645B (zh) 2016-12-13 2017-11-24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1059A TWI644530B (zh) 2016-12-13 2017-11-24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240753B2 (zh)
EP (1) EP3337055B1 (zh)
JP (3) JP2018098783A (zh)
KR (2) KR20180068282A (zh)
CN (1) CN108462515B (zh)
ES (1) ES2953534T3 (zh)
TW (2) TWI6445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145B (zh) * 2019-05-01 2022-09-01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包括從資料庫故障復原之最佳化使用者設備能力傳訊技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052B (zh) * 2015-11-10 2021-03-0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和無線通訊方法
US10651899B2 (en) 2016-05-26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switching and reporting
US10541741B2 (en) 2016-05-26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switching and reporting
US10498406B2 (en) * 2016-05-26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switching and reporting
US10181891B2 (en) 2016-05-26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switching and reporting
CN106714126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EP3352382A1 (en) * 2017-01-19 2018-07-25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KR102571341B1 (ko) 2017-02-03 2023-08-29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네트워크 및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AU2018239744B2 (en) 2017-03-23 2021-05-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s
EP3523885A1 (en) * 2017-07-04 2019-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rx beam switching during ue beam training
JP2019033420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1184848B2 (en) * 2017-08-11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ake up procedure
US10993183B2 (en) * 2017-08-11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ke up procedure using pseudo-omni beam
US11039499B2 (en) * 2017-08-11 2021-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ake up procedures
WO2019034996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ERGY EFFICIENT WAITING WITH OPTIMUM BEAM SEARCH BEFORE ACCESS
EP3676964B1 (en) * 2017-09-01 202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management in a cell
US10567064B2 (en) 2017-09-08 2020-0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eam recovery for partial control channel failure
EP3679762A1 (en) * 2017-09-08 2020-07-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New radio beam management reporting operation with connected mod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10477553B2 (en) * 2017-10-31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ggressive beam selection during handover procedure
TWI650037B (zh) * 2017-12-05 2019-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一種集中式無線存取網路控制方法
US10772151B2 (en) 2018-01-05 2020-09-08 Ofinno, Llc Beam management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10784944B2 (en) 2018-01-09 2020-09-22 Ofinno, Llc Timing advance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KR20190099841A (ko) 2018-02-20 2019-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77225B (zh) * 2018-07-02 2021-0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报及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85304B (zh) * 2018-07-12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不连续接收操作中的功率节省的系统和方法
CN114916049B (zh) * 2018-07-13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不连续传输操作中节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12369105A (zh) * 2018-08-31 2021-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US10855345B2 (en) 2018-09-28 2020-12-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alized beam management framework
US11019627B2 (en) 2018-09-28 2021-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signal alignment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89549B2 (en) * 2018-10-12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efficient DRX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US11963018B2 (en) 2018-10-31 2024-04-1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in disconnected mode
WO2020092752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Convida Wireless, Llc Beam failure recovery on a non-failed cell
CN112970204A (zh) * 2018-11-15 2021-06-1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定时感知波束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TWI698111B (zh) * 2018-11-21 2020-07-01 國立交通大學 功能分割無線前端通訊下品質體驗導向的跨層資料存取控制與波束分配之通訊系統
CN111328139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077024A (ko) 2018-12-20 2020-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열 안테나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안테나 집합체의 전력 백오프 방법
US11304156B2 (en) * 2019-01-04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hierarchical mobility
US20220110181A1 (en) * 2019-02-11 2022-04-07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beam recovery
SG11202107277RA (en) * 2019-02-14 2021-07-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eam information in early measurements
US20220166568A1 (en) * 2019-02-22 2022-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 sweeping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664871B2 (en) * 2019-06-10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E initiated beam reporting
US20210051651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cedures for beam index indications
US11750351B2 (en) * 2019-08-30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on a sidelink channel using a MAC-CE
WO2021066406A1 (en) 2019-10-03 2021-04-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beam search space for selection of an optimal beam
US11516652B2 (en) * 2019-12-13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and enablement indica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based beam and path loss (PL) reference signal (RS) activation
KR20220128403A (ko) * 2020-02-12 2022-09-20 애플 인크. 불연속 수신(drx) 동작을 위한 빔 관리 향상
US20230104530A1 (en) * 2020-02-20 2023-04-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y user equipment, beam managemen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4128568A1 (en) * 2020-03-31 2023-02-0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EP4070470A4 (en) * 2020-06-05 2023-08-02 ZTE Corporation BEAM STATE UPD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327740A1 (en) * 2020-07-21 2023-10-1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833612A (zh) * 2020-07-30 2020-10-27 合肥智企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图像预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5087081A (zh) * 2021-03-15 2022-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416645A (pt) * 2003-11-24 2007-01-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utilizar antena de feixe direcional em unidade de transmissão e recepção sem fio
US20060264184A1 (en) 2005-02-17 2006-11-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eam combination of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s
US8606336B2 (en) 2008-03-20 2013-12-10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20130064195A1 (en) 2011-09-08 2013-03-14 Po-Yu Chang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n Secondary Cell when Primary Cell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es
KR101868865B1 (ko) * 2012-03-19 2018-06-1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내 공존 간섭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4106539A1 (en) 2013-01-03 2014-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of adaptive antenna beam forming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 in-channel self-backhauling
US9565631B2 (en) 2013-01-18 2017-02-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by a user equipment
EP2987385A2 (en) * 2013-04-15 2016-02-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mmw) dual connectivity
KR102087663B1 (ko) 2013-04-17 2020-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빔 성형장치 및 방법
KR102071372B1 (ko) 2013-09-16 2020-0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고려한 drx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15711A1 (zh) * 2015-01-22 2016-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ue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EP3048853B1 (en) * 2015-01-26 2021-05-2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55776A1 (en) 2015-03-30 2016-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a serving cell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eamforming gains
CN106162673B (zh) 2015-04-17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选择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258963A (zh) * 2015-08-10 2021-08-13 苹果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波束跟踪的增强型探测参考信令
WO2017123060A1 (en) * 2016-01-14 2017-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tracking and beam feedback operation in a beam-forming based system
WO2017146535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connected mode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in beamformed system
WO2017162293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Beam bas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TWI665923B (zh) * 2016-07-01 2019-07-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當服務波束為無效時管理通訊的方法和設備
US10728950B2 (en) * 2016-08-26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training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mode oper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6145B (zh) * 2019-05-01 2022-09-01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包括從資料庫故障復原之最佳化使用者設備能力傳訊技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37055B1 (en) 2023-07-05
CN108462515B (zh) 2022-07-05
EP3337055A1 (en) 2018-06-20
JP2018098783A (ja) 2018-06-21
JP2019220982A (ja) 2019-12-26
KR20180068282A (ko) 2018-06-21
KR102204020B1 (ko) 2021-01-18
US20180167883A1 (en) 2018-06-14
EP3337055A3 (en) 2018-10-03
JP7320044B2 (ja) 2023-08-02
JP2022031847A (ja) 2022-02-22
US11240753B2 (en) 2022-02-01
US20220116869A1 (en) 2022-04-14
KR20190095230A (ko) 2019-08-14
ES2953534T3 (es) 2023-11-14
TWI644530B (zh) 2018-12-11
TWI681645B (zh) 2020-01-01
TW201822484A (zh) 2018-06-16
CN108462515A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530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US11025333B2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executing beam recovery,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supporting same
JP696044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のmsg3送信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07017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electing bandwidth part for random access (RA)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130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track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13116B (zh) 用于共享频谱中的不连续发送(dtx)的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90075597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long term channel sensing in shared spectrum
TW201832603A (zh) 用於共享頻譜的多波束和單波束發現參考信號
US11452168B2 (en) Resource management, access control and mobility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KR1017281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전송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5713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cast reception and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WO2023225389A1 (en) Network energy saving for multiple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