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2259A -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2259A
TW201902259A TW107114988A TW107114988A TW201902259A TW 201902259 A TW201902259 A TW 201902259A TW 107114988 A TW107114988 A TW 107114988A TW 107114988 A TW107114988 A TW 107114988A TW 201902259 A TW201902259 A TW 2019022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message
terminal device
access network
scheduling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4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2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涉及通訊領域,所述方法包括: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本發明實施例中,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或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調度請求(英文:Scheduling Request,簡稱:SR)用於通知基站向終端設備中的上行資料分配相應的上行傳輸資源。
在長期演進(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系統中,若使用者設備(英文:User Equipment,簡稱:UE)需要向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發送上行資料,則UE首先使用預先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實體資源向eNB發送SR,eNB根據該SR向UE配置上行傳輸資源,以使得UE根據eNB配置的上行傳輸資源向eNB發送上行資料。
在上述方法中,eNB為每個UE預先配置專用實體資源來傳輸SR,目前的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為瞭解決相關技術中LTE系統對用於傳輸SR的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
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包括:
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第一邏輯通道是指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之前,還包括;
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訊息,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一類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之前,還包括:
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二配置訊息,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二類實體資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接收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邏輯通道,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
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一類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第一邏輯通道是指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第二配置訊息,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二類實體資源。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該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單元,該至少一個單元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包括:
發送模組,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
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所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邏輯通道是指所述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還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
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還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該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單元,該至少一個單元用於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接收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接收模組,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所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所述接收模組,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邏輯通道是指所述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接收模組,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裝置,還包括:
發送模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送器和接收器;
記憶體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該指令被指示為由處理器執行;
處理器,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所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所述處理器,還用於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邏輯通道是指所述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
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接入網設備,該接入網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送器和接收器;
記憶體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該指令被指示為由處理器執行;
處理器,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接收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接收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第一類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所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邏輯通道是指所述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接收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處理器,還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調度訊息為1比特訊息,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由處理器載入並執行以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由處理器載入並執行以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的傳輸系統,所述上行控制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接入網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所述接入網設備包括如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的傳輸系統,所述上行控制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接入網設備,所述終端設備是如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終端設備,所述接入網設備是如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接入網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或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圖式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並非限定於物理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在本文提及的“模組”通常是指存儲在記憶體中的能夠實現某些功能的程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單元”通常是指按照邏輯劃分的功能性結構,該“單元”可以由純硬體實現,或者,軟硬體的結合實現。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和/或”,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相關技術中,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邏輯通道是媒體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層向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提供服務的通道。當終端設備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時,終端設備需要向基站發送SR,該SR用於向基站指示終端設備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或者說,該SR用於向基站指示哪幾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因此,基站預先向終端設備發送配置訊息,該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用於傳輸SR的實體資源。其中,該實體資源為2比特的實體資源,該SR為2比特訊息。對應的,終端設備使用該2比特的實體資源傳輸SR,該SR的取值與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可選地,SR的取值與上行邏輯通道之間具有一一對應的對應關係。示意性的,假設上行邏輯通道為4個,該對應關係如表一所示。SR有4種取值:“00”、“01”、“10”和“11”,當SR的取值為“00”時用於表示終端設備中的上行邏輯通道1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當SR的取值為“01”時用於表示終端設備中的上行邏輯通道2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當SR的取值為“10”時用於表示終端設備中的上行邏輯通道3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當SR的取值為“11”時用於表示終端設備中的上行邏輯通道4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表一】
在上述方法中,基站為終端設備預先配置專用的實體資源來傳輸SR,該實體資源可以是PUCCH資源。目前的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基於此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下面,請參考下面的圖1至圖5所提供的方法實施例。
首先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若干個名詞進行介紹。
1、上行控制訊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包括SR和上行訊息。
2、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第一調度請求用於向基站具體指示哪些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待發送資料。其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是終端中所有上行邏輯通道的子集。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調度請求是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但實際並未發送的調度請求。
3、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第二調度請求不一定向基站具體指示哪些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待發送資料,可能僅向基站指示終端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調度請求是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實際發送和/或隱式指示的調度請求,或者是,接入網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確定的與該實體資源對應的調度請求。
4、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通道狀態訊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回饋應答訊息包括確認應答(Acknowledgement,ACK)和非確認應答(Non-Acknowledgement,NACK),ACK用於指示接入網設備已正確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NACK用於指示接入網設備未正確接收到終端設備發送的上行資料;CSI是指終端設備向基站傳輸的上行通道的通道狀態訊息,用於指示終端設備的上行通道的通道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一部分相關名詞可參考3GPP協議中對應的相關描述,比如,ACK/NACK、CSI和上行服務資料等,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移動通訊系統可以是LTE系統,還可以是5G系統,5G系統又稱新型無線電(New Radio,NR)系統,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該移動通訊系統包括:接入網設備120和終端設備140。
接入網設備120可以是基站,該基站可用於將接收到的無線幀與IP分組報文進行相互轉換,還可協調對空中介面的屬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系統中採用集中分散式架構的基站。當接入網設備120採用集中分散式架構時,通常包括集中單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兩個分佈單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單元中設置有分組資料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層控制協議(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的協議棧;分佈單元中設置有實體層(Physical,PHY)協議棧,本發明實施例對接入網設備120的具體實現方式不加以限定。可選地,接入網設備還可以包括家庭基站(Home eNB,HeNB)、中繼(Relay)、微微基站Pico等。
接入網設備120和終端設備140通過無線空口建立無線連接。可選地,該無線空口是基於5G標準的無線空口,比如該無線空口是新型無線電(New Radio,NR);或者,該無線空口也可以是基於5G的更下一代移動通訊網路技術標準的無線空口;或者,該無線空口也可以是基於4G標準(LTE系統)的無線空口。接入網設備120可以通過無線連接接收終端設備140發送的上行資料。
終端設備140可以是指與接入網設備120進行資料通訊的設備。終端設備140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終端設備140可以是移動終端設備,如行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和具有移動終端設備的電腦,例如,可以是可擕式、袖珍式、掌上型、電腦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例如,訂戶單元(Subscriber Unit)、訂戶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動站(Mobile Station)、移動台(Mobile)、遠端站(Remote Station)、存取點(Access Point)、遠端終端機設備(Remote Terminal)、接入終端設備(Access Terminal)、使用者裝置(User Terminal)、使用者代理(User Agent)、終端設備(User Device)、或用戶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UE)。可選地,終端設備140還可以為中繼(Relay)設備,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終端設備140可以通過與接入網設備120之間的無線連接,向接入網設備120發送上行資料。
可選地,接入網設備120預先向終端設備140配置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當終端設備140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140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120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可以包括多個接入網設備120和/或多個終端設備140,圖1中以示出一個接入網設備120和一個終端設備140來舉例說明,但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為了對用於發送SR的實體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本發明實施例將用於發送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同時發送第二調度請求和其它上行訊息,或者,將用於發送其它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同時發送第二調度請求和其它上行訊息,從而實現即向接入網設備指示了SR,還同時發送了其它上行訊息的效果。
請參考圖2,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以該方法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來舉例說明。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201,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配置訊息,該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該實體資源用於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或上行訊息。
可選的,目標時間單元是指終端設備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對應的時間單元。示意性的,目標時間單元為a個符號(symbol)、b個符號組(symbol group)、c個時槽(slot)或d個子幀(subframe),a、b、c、d為正整數,本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定。
可選的,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該“多個”可以理解為“n個”,n為正整數。可選地,n≥2。
可選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用於表示該上行邏輯通道的傳輸要求,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 )、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可選地,存在至少一種參數採用優先順序來度量。示意性的,TTI用毫秒(millisecond,ms)或用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來度量,比如:1個TTI的時間長度是0.5ms,或者是7個符號、4個符號、3個符號或2個OFDM符號等;子載波間隔用千赫茲kHz來度量;可靠性可用丟包率來度量。或者,時延和可靠性均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優先順序來度量。本實施例對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的類型和度量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驟202,終端設備確定接入網設備配置的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
可選的,終端設備接收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配置訊息,根據該配置訊息確定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
步驟203,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可選的,第一調度請求是終端設備未實際生成的調度請求或者是終端設備生成後不向接入網設備發送的調度請求。示意性的,第一調度請求為2比特訊息,當第一調度請求的取值為“00”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當第一調度請求的取值為“01”時用於表示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當第一調度請求的取值為“10”時用於表示邏輯通道3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當第一調度請求的取值為“11”時用於表示邏輯通道4中存在待發送資料。
第一調度請求傳輸時所需要的實體資源數量大於第二調度請求傳輸時所需要的實體資源數量。
可選的,第二調度請求為1比特訊息,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比如,目標時間單元為一個時槽,當在該時槽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SR1和上行訊息X1時,終端設備在該時槽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X1和第二調度請求SR2,該第二調度請求SR2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1”,則向接入網設備指示終端設備的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步驟204,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之後,根據終端設備的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一組參數,並根據該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實體資源。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或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需要說明的是,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的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包括:第一類實體資源和/或第二類實體資源。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下面,圖3所提供的實施例介紹了終端設備使用第一類實體資源同時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的過程,圖4所提供的實施例介紹了終端設備使用第二類實體資源同時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的過程。
請參考圖3,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301,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
其中,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一類實體資源,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或者說,第一類實體資源是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的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但終端設備並未使用該實體資源傳輸第一調度請求。
步驟302,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訊息。
步驟303,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
可選的,第一類實體資源為2比特的實體資源,使用第一類實體資源傳輸的第一上行訊息為2比特訊息。
此時,上行訊息在第一類實體資源上發送,還用於隱式指示第二調度請求。
步驟304,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
步驟305,接入網設備在第一類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確定與第一類實體資源對應的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終端設備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可選的,當終端設備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所使用的實體資源為第一類實體資源,接入網設備在第一類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接入網設備確定終端設備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比如,終端設備使用3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終端設備使用第一類實體資源S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X1,接入網設備在第一類實體資源S上接收到上行訊息X1時,確定終端設備還指示了第二調度請求,該第二調度請求表示終端設備上的某一個或幾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待發送資料。
步驟306,接入網設備根據終端設備的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可選的,每個上行邏輯通道對應有各自的參數,以每個邏輯通道對應有m(m為正整數)種參數為例進行說明,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
第一種可能的確定方法為:接入網設備針對每種類型參數,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同時符合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傳輸要求的參數作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比如,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丟包率,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為3個,分別為通道1、通道2和通道3。3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如表二所示。其中,通道1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1ms”、子載波間隔“15kHz”、時延“100ms”和丟包率10%”;通道2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0.5ms”、子載波間隔“30kHz”、時延“50ms”和丟包率“1%”;通道3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0.25ms”、子載波間隔“60kHz”、時延“25ms”和丟包率“1%”。因此,接入網設備確定3種同時符合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傳輸要求的參數:最短的傳輸時間間隔“0.25ms”、最大的子載波間隔“60kHz”、最短的時延“25ms”和最高的可靠性“1%”,將這些參數組合成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表二】
第二種可能的確定方法為:接入網設備將滿足預設條件最嚴苛的上行邏輯通道確定為目標邏輯通道,將該目標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其中預設條件包括傳輸時間間隔最短、子載波間隔最大、時延最短和可靠性最高中的至少一種。
如上述表二所示的3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接入網設備將滿足兩個預設條件 “時延最短”的通道3確定為目標邏輯通道,將通道3對應的參數(傳輸時間間隔“0.25ms”、子載波間隔“60kHz”、時延“25ms”和丟包率“1%”)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本實施例對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確定方式不加以限定。
步驟307,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三類實體資源,第三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實體資源。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第三類實體資源,和/或調製編碼等級,和/或發送功率,和/或預編碼訊息。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同時方式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提高了上行控制訊號的傳輸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包括以下三種可能的對應關係:
第一種可能的對應關係為:每個第一實體資源與上行邏輯通道存在一一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是接入網設備預先配置並存儲的,該對應關係如表三所示。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第一實體資源S1、第一實體資源S2、第一實體資源S3和第一實體資源S4。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1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2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3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3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3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4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4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表三】
第二種可能的對應關係為:每個上行邏輯通道與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存在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是接入網設備預先配置並存儲的,該對應關係如表四所示。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第一實體資源S1、第一實體資源S2和第一實體資源S3。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1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2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3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表四】
第三種可能的對應關係為:每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是接入網設備預先配置並存儲的,該對應關係如表五所示。其中,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第一實體資源S1和第一實體資源S2。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1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和/或上行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終端使用第一實體資源S2時用於表示上行邏輯通道3和/或上行邏輯通道4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比如,第一實體資源S1是1比特訊息,當取值為0時,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當取值為1時,表示上行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資料。 【表五】
上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對應關係僅為示意性的,在上述的各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的基礎上,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結合慣用技術手段得到的方案均為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
可選的,基於表五所提供的第三種可能的對應關係,存在第四種可能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如表六所示。比如,第一實體資源S3是1比特訊息,當取值為0時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2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當取值為1時表示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3中存在待發送資料。 【表六】
請參考圖4,其示出了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401,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第一配置訊息。
其中,第一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一類實體資源,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步驟402,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一配置訊息。
步驟403,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
可選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每個第一實體資源為2比特的實體資源,使用第一實體資源傳輸的上行訊息為2比特訊息。
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
比如,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第一實體資源S1和第一實體資源S2,接入網設備預先配置:第一實體資源S1與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2存在對應關係,第一實體資源S2與上行邏輯通道3和上行邏輯通道4存在對應關係。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實體資源S1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X1。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每個第一實體資源上傳輸相同的上行訊息。
比如,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第一實體資源S1和第一實體資源S2,接入網設備預先配置:第一實體資源S1與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2存在對應關係,第一實體資源S2與上行邏輯通道3和上行邏輯通道4存在對應關係。終端設備在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實體資源S1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X1的同時,還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實體資源S2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X1。
可選的,終端傳輸上行訊息時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該第一邏輯通道是指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示意性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由協議約定。
可選的,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第一邏輯通道是傳輸要求最高的上行邏輯通道,該第一邏輯通道滿足以下參數條件中的至少一種:傳輸時間間隔最小、子載波間隔最小、時延最短和可靠性最高。
比如,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為上行邏輯通道1和上行邏輯通道2,上行邏輯通道1對應實體資源S1,上行邏輯通道1對應實體資源S2,若上行邏輯通道1滿足上述的參數條件即上行邏輯通道1為第一邏輯通道,則終端設備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S包括與邏輯通道1對應的實體資源S1。
步驟404,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
步驟405,接入網設備在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確定與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與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可選的,終端設備採用步驟403中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對應的,接入網設備在該第一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確定與該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比如,接入網設備在第一實體資源S1上接收到上行訊息X1時,確定與第一實體資源S1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1和/或上行邏輯通道2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可選的,終端設備採用步驟403中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對應的,接入網設備在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確定與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比如,接入網設備在第一實體資源S1上接收到上行訊息X1時,確定與第一實體資源S1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1和/或上行邏輯通道2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和/或,接入網設備在第一實體資源S2上接收到上行訊息X1時,確定與第一實體資源S2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1和/或上行邏輯通道2上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步驟406,接入網設備根據與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可選的,每個上行邏輯通道對應有各自的參數,以每個邏輯通道對應有m(m為正整數)種參數為例進行說明,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基於表三所示的對應關係,即每個第一實體資源與上行邏輯通道一一對應。若終端設備使用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將與該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比如,終端設備使用一個第一實體資源S1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將與第一實體資源S1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1的參數(傳輸時間間隔“0.25ms”、子載波間隔“60kHz”、時延“25ms”和丟包率“1%”)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基於表三所示的對應關係,即每個第一實體資源與上行邏輯通道一一對應。若終端設備使用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根據與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具體細節可類比圖3所提供的實施例中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確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基於表四所示的對應關係,即每個上行邏輯通道與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存在對應關係。若終端設備使用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將與該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比如,終端設備使用一個第一實體資源S2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將與第一實體資源S2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2的參數(傳輸時間間隔“0.5ms”、子載波間隔“30kHz”、時延“50ms”和丟包率“1%)確定為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基於表四所示的對應關係,即每個上行邏輯通道與多個第一實體資源存在對應關係。若終端設備使用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根據與至少兩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具體細節可類比圖3所提供的實施例中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確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基於表五所示的對應關係,即每個第一實體資源與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若終端設備使用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資料,則接入網設備根據與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對應的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具體細節可類比圖3所提供的實施例中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確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407,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三類實體資源,第三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實體資源。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第三類實體資源,該第三類實體資源為i比特的實體資源,i為大於1的正整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或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本發明實施例還通過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的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第一類實體資源,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本發明實施例還通過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接入網設備能夠在第一類實體資源上接收到上行訊息時,從而確定第二調度請求,進而確定該第二調度請求指示的終端設備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使得第一實體資源能夠隱式指示第二調度請求。
請參考圖5,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用於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501,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第二配置訊息。
其中,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二類實體資源,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步驟502,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二配置訊息。
步驟503,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第二類實體資源是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的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可選的,第二類實體資源為P比特的實體資源,使用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傳輸的所述上行訊息為P-1比特訊息,使用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傳輸的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為1比特訊息,P為大於1的正整數。
可選的,第二調度請求為1比特訊息,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一預設值(比如“1”)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1比特訊息的取值為第二預設值(比如“0”)時表示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不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示意性的,終端設備在確定1比特的第二調度請求時,將1比特的第二調度請求與P-1比特的上行訊息級聯後進行聯合編碼,在編碼後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比如,第二調度請求為1比特訊息“1”,上行訊息為4比特訊息“1010”,則終端設備使用第二類實體資源T向接入網設備發送5比特訊息“10101”。
步驟504,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發送的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在接收到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發送的5比特訊息“10101”之後,確定上行訊息 “1010”和第二調度請求 “1”,其中第二調度請求 “1” 用於向接入網設備指示終端設備的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
步驟505,接入網設備根據終端設備的多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
可選的,每個上行邏輯通道對應有各自的參數,以每個邏輯通道對應有m(m為正整數)種參數為例進行說明,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兩種可能的確定方法,具體細節可參考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確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的確定方法,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506,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第三類實體資源,第三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實體資源。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根據調度上行資料傳輸所使用的參數,向終端設備配置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第三類實體資源,該第三類實體資源為i比特的實體資源,i為大於1的正整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第一調度請求或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本發明實施例還通過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配置的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第二類實體資源,終端設備使用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接入網設備發送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使得終端設備能夠在用於傳輸上行訊息的專用實體資源上傳輸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提高了LTE系統對這些專用實體資源的利用率。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實施例,對於裝置實施例中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可以參考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公開的技術細節。
請參考圖6,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可以通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終端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包括:發送模組610和接收模組620。
發送模組610,用於實現上述步驟203。
接收模組620,用於實現上述步驟202。
在基於圖6所示實施例提供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該發送模組61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303或403;接收模組62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302或步驟402。
在基於圖6所示實施例提供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該發送模組61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503;接收模組62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502。
相關細節可結合參考圖1至圖5所示的方法實施例。其中,發送模組610還用於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其他任意隱含或公開的與發送步驟相關的功能;接收模組620還用於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其他任意隱含或公開的與接收步驟相關的功能。
請參考圖7,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可以通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接入網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包括:發送模組710和接收模組720。
發送模組710,用於實現上述步驟201或步驟301或步驟401。
接收模組720,用於實現上述步驟204。
在基於圖7所示實施例提供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 接收模組72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304和305。
在基於圖7所示實施例提供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接收模組720,還用於實現上述步驟404和405。
相關細節可結合參考圖1至圖5所示的方法實施例。其中,發送模組710還用於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其他任意隱含或公開的與發送步驟相關的功能;接收模組720還用於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其他任意隱含或公開的與接收步驟相關的功能。
請參考圖8,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接入網設備可以是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終端設備140。本實施例以終端設備140為LTE系統或5G系統中的UE為例進行說明,該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21、接收器22、發送器23、記憶體24和匯流排25。
處理器2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21通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22和發送器2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元件,該通訊元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和/或解調,並通過無線訊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24通過匯流排25與處理器21相連。
記憶體2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2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26。應用程式模組26可以包括:接收模組261、確定模組262和發送模組263。
處理器21,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處理器21用於執行接收模組2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接收步驟的功能;處理器21用於執行確定模組2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確定步驟的功能;處理器21用於執行發送模組263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發送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2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易失性或非揮發性存放裝置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RA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P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M),唯讀記憶體(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請參考圖9,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接入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終端設備可以是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接網設備120。本實施例以接入網設備120為LTE系統中eNB,或者,5G系統中的gNB為例進行說明,該接入網設備包括:處理器31、接收器32、發送器33、記憶體34和匯流排35。
處理器3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31通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32和發送器3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元件,該通訊元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解調,並通過無線訊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34通過匯流排35與處理器31相連。
記憶體3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3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36。應用程式模組36可以包括:發送模組361、確定模組362、配置模組363和接收模組364。
處理器31,用於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接收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接收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處理器31用於執行發送模組3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發送步驟的功能;處理器31用於執行確定模組3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確定步驟的功能;處理器31用於執行配置模組363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配置步驟的功能;處理器31用於執行接收模組364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接收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3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易失性或非揮發性存放裝置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RA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E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P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M),唯讀記憶體(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行資料系統,該上行資料系統可以包含終端設備和接入網設備。
其中,終端設備可以包含上述圖6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接入網設備可以是包含上述圖7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
或者,終端設備可以是上述圖8所提供的終端設備,接入網設備可以是上述圖9所提供的接入網設備。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固件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存儲在電腦可讀媒介中或者作為電腦可讀媒介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電腦可讀媒介包括電腦儲存媒介和通訊媒介,其中通訊媒介包括便於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電腦程式的任何媒介。儲存媒介可以是通用或專用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20‧‧‧接入網設備
140‧‧‧終端設備
201、202、203、204‧‧‧步驟
301、302、303、304、305、306、307‧‧‧步驟
401、402、403、404、405、406、407‧‧‧步驟
501、502、503、504、505、506‧‧‧步驟
610‧‧‧發送模組
620‧‧‧接收模組
710‧‧‧發送模組
720‧‧‧接收模組
21‧‧‧處理器
22‧‧‧接收器
23‧‧‧發送器
24‧‧‧記憶體
25‧‧‧匯流排
26‧‧‧應用程式模組
261‧‧‧接收模組
262‧‧‧確定模組
263‧‧‧發送模組
31‧‧‧處理器
32‧‧‧接收器
33‧‧‧發送器
34‧‧‧記憶體
35‧‧‧匯流排
36‧‧‧應用程式模組
361‧‧‧發送模組
362‧‧‧確定模組
363‧‧‧配置模組
364‧‧‧接收模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接入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發送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包括:傳輸時間間隔、子載波間隔、時延和可靠性的至少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訊息包括:回饋應答訊息ACK/NACK、通道狀態訊息CSI和上行服務資料中的至少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的實體資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類實體資源包括多個第一實體資源,所述多個第一實體資源與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存在對應關係; 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一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實體資源包括與第一邏輯通道對應的實體資源,所述第一邏輯通道是指所述終端設備根據存在待發送資料的上行邏輯通道對應參數的優先順序確定的上行邏輯通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向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是用於傳輸所述上行訊息的實體資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第二類實體資源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所述上行訊息和所述第二調度請求之前,還包括: 所述終端設備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向所述終端設備配置所述第二類實體資源。
  9. 一種終端設備,其中,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所述記憶體和所述收發器之間通過內部連接通路互相通訊,傳遞控制和/或資料訊號,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10. 一種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當在目標時間單元內需要接收第一調度請求和上行訊息時,接入網設備接收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時間單元內的實體資源上同時發送的所述上行訊息和第二調度請求;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使用多個上行邏輯通道進行資料傳輸,所述第一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待發送資料的邏輯通道,所述第二調度請求用於指示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是否存在待發送的上行資料,所述多個上行邏輯通道中存在至少兩個上行邏輯通道的參數是不同的。
TW107114988A 2017-05-19 2018-05-03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TW201902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5029 2017-05-19
PCT/CN2017/085029 WO2018209674A1 (zh) 2017-05-19 2017-05-19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259A true TW201902259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27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4988A TW201902259A (zh) 2017-05-19 2018-05-03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9463B2 (zh)
EP (1) EP3614772B1 (zh)
JP (1) JP2020521363A (zh)
KR (1) KR20200007841A (zh)
CN (2) CN110944399A (zh)
AU (1) AU2017414430A1 (zh)
BR (1) BR112019024141A2 (zh)
CA (1) CA3063777A1 (zh)
DK (1) DK3614772T3 (zh)
ES (1) ES2877899T3 (zh)
HU (1) HUE054835T2 (zh)
MX (1) MX2019013787A (zh)
PH (1) PH12019502557A1 (zh)
PL (1) PL3614772T3 (zh)
PT (1) PT3614772T (zh)
RU (1) RU2019139994A (zh)
TW (1) TW201902259A (zh)
WO (1) WO2018209674A1 (zh)
ZA (1) ZA201908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0511B (zh) * 2019-06-03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23011046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速率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5610B1 (en) 2000-06-19 2005-12-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synchronous systems
JP4080366B2 (ja) 2003-04-01 2008-04-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端末の制御方法
CN101695017A (zh)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CN102215084A (zh) * 2010-04-02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685895B (zh) * 2011-03-11 2015-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973303B2 (en) 2013-12-20 2018-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rmining timing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signaling in a coverage enhanced operating mode
WO2017053637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Intel IP Corporation Coexistence of legacy and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for latency reduction
WO2018174765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xtended scheduling request (sr) for enhance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dication
CN108811099A (zh) * 2017-05-03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0915284B (zh) * 2017-05-04 2021-08-10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装置和无线网络中的调度请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21363A (ja) 2020-07-16
CA3063777A1 (en) 2018-11-22
RU2019139994A3 (zh) 2021-06-21
RU2019139994A (ru) 2021-06-21
AU2017414430A1 (en) 2019-12-12
PT3614772T (pt) 2021-06-01
DK3614772T3 (da) 2021-07-05
EP3614772A4 (en) 2020-04-22
ZA201908147B (en) 2020-10-28
CN110944399A (zh) 2020-03-31
EP3614772B1 (en) 2021-05-05
ES2877899T3 (es) 2021-11-17
WO2018209674A1 (zh) 2018-11-22
US11039463B2 (en) 2021-06-15
HUE054835T2 (hu) 2021-10-28
EP3614772A1 (en) 2020-02-26
MX2019013787A (es) 2020-01-13
PH12019502557A1 (en) 2021-01-25
CN110612766A (zh) 2019-12-24
US20200092902A1 (en) 2020-03-19
BR112019024141A2 (pt) 2020-06-02
KR20200007841A (ko) 2020-01-22
PL3614772T3 (pl) 2021-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809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2240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uration of a repetition of a transport block
TWI674786B (zh) 上行消息傳輸方法
WO2017024559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TW201310940A (zh) 時分雙工系統中進行軟緩衝區分區的方法和裝置
WO2020113996A1 (zh) 配置授权的确认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TWI771337B (zh) 傳輸上行控制訊息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WO2020052573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165987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WO201902968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9029463A1 (zh)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TWI759507B (zh)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US11039463B2 (en)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WO2020221011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72610A1 (zh) 一种激活和释放非动态调度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TWI762621B (zh) 週期上行訊息/訊號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KR102425185B1 (ko) 프래그멘테이션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WO2019029322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JP7284303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装置、端末装置、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10066192A1 (zh) 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JP2023160784A (ja) マルチ・セル・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WO2023247224A1 (en) Method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O2022260572A1 (en) No-more-data signaling based indication of unutilized transmissions
WO201902892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