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9507B -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9507B
TWI759507B TW107124345A TW107124345A TWI759507B TW I759507 B TWI759507 B TW I759507B TW 107124345 A TW107124345 A TW 107124345A TW 107124345 A TW107124345 A TW 107124345A TW I759507 B TWI759507 B TW I7595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message
feedback response
fie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9586A (zh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9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5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涉及通訊領域。所述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根據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本發明實施例透過終端設備根據存取網設備指示的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進而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根據最大位元數量,在一個目標傳輸單元中同時向存取網設備回饋多個回饋應答訊息。

Description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在混合自動重傳(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HARQ)機制中,回饋應答訊息是終端設備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後,向存取網設備回饋的訊息。
在新空中介面(New Radio,NR)系統中,存取網設備動態指示終端設備發送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HARQ timing),終端設備根據存取網設備指示的定時關係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過程包括如下步驟:存取網設備在第n個時隙中調度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傳輸下行數據,且在該PDSCH對應的下行調度許可(Downlink Grant,DL grant)中指示定時關係對應的數值k,則終端設備根據該定時關係對應的數值k,在第n+k個時隙中傳輸該PDSCH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
但是,上述方法僅適用於終端設備在一個時隙中傳輸一個PDSCH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情況。若終端設備需要在一個時隙中同時向存取網設備回饋多個回饋應答訊息,終端設備如何在一個時隙中複用傳輸多個回饋應答訊息,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終端設備如何在一個時隙中複用傳輸多個回饋應答訊息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終端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終端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為除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以外的其他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或N=C*(K′+P-1);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K′和P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T);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K′、P和T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該方法包括:
存取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該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該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該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確定模組,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傳輸模組,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為除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以外的其他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或N=C*(K′+P-1);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C、K′和P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T);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K′、P和T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該裝置包括:
發送模組,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該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該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確定模組,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接收模組,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確定模組,還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送器和接收器;
記憶體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該指令被指示為由處理器執行;
接收器,用於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處理器,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發送器,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處理器,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處理器,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處理器,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為除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以外的其他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處理器,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或N=C*(K′+P-1);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C、K′和P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處理器,還用於當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T);
其中,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T為第二預設數值, C、K′、P和T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存取網設備,該存取網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發送器和接收器;
記憶體用於存儲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該指令被指示為由處理器執行; 發送器,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處理器,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接收器,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
所述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所述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
所述下行控制訊息與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位元數量,包括:
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或,
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和K均為正整數。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器,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所述T為第二預設數值,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預設數值,包括:
第一恒定常數;或,
所述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或,
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
成員載波數量。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預設數值,包括:
第二恒定常數;或
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
所述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由處理器加載並執行以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指令,所述指令由處理器加載並執行以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存取網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所述存取網設備包括如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上行控制訊息傳輸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存取網設備,所述終端設備是如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裝置,所述存取網設備是如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存取網設備,所述終端設備是如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終端設備,所述存取網設備是如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意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所提供的存取網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透過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根據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進而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根據最大位元數量,在一個目標傳輸單元中同時向存取網設備回饋多個回饋應答訊息。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同樣,“一個”或者“一”等類似詞語也不表示數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個。“連接”或者“相連”等類似的詞語並非限定於實體的或者機械的連接,而是可以包括電性的連接,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在本文提及的“模組”通常是指存儲在記憶體中的能夠實現某些功能的程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單元”通常是指按照邏輯劃分的功能性結構,該“單元”可以由純硬體實現,或者,軟硬體的結合實現。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和/或”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首先,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到的若干個名詞進行介紹:
1、下行訊息:包括終端設備向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和下行數據。
2、下行控制訊息: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3、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目標傳輸單元。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比如,目標終端在第n個傳輸單元中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其中定時關係對應的數值為k1,則終端設備確定目標傳輸單元為第n+k1個傳輸單元,即在第n+k1個傳輸單元中傳輸該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下行控制訊息與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比如,目標終端在第n個傳輸單元中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其中定時關係對應的數值為k2,則終端設備確定目標傳輸單元為第n+k2個傳輸單元,即在第n+k2個傳輸單元中傳輸該下行控制訊息對應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下面,僅以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為例進行說明。
4、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在目標傳輸單元中的位置順序。
比如,下行分配索引為1位元, 下行分配索引為“1”時用於指示該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為目標傳輸單元中的第一個回饋應答訊息,下行分配索引為“2”時用於指示該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為目標傳輸單元中的第二個回饋應答訊息,依次類推。
5、回饋應答訊息:是終端設備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後,向存取網設備回饋的訊息。回饋應答訊息用於指示終端設備是否正確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
可選的,回饋應答訊息包括確認應答(Acknowledgement,ACK)和非確認應答(Non-Acknowledgement,NACK)。其中,ACK用於指示終端設備已正確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NACK用於指示終端設備未正確接收到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數據。
可選的,一個回饋應答訊息包括1位元(英文:bit)的訊息。
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一部分相關名詞可參考3GPP協議中對應的相關描述,比如,DCI 、PDSCH 、ACK/NACK等,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移動通訊系統可以是LTE系統,還可以是5G系統,5G系統又稱新空中介面(New Radio,NR)系統,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該移動通訊系統包括:存取網設備120和終端設備140。
存取網設備120可以是基地台,該基地台可用於將接收到的無線幀與IP分組報文進行相互轉換,還可協調對空中介面的屬性管理。例如,基地台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地台(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系統中採用集中分佈式架構的基地台。當存取網設備120採用集中分佈式架構時,通常包括集中單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兩個分佈單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單元中設置有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鏈路層控制協議(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媒體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的協議棧;分佈單元中設置有實體層(Physical,PHY)協議棧,本發明實施例對存取網設備120的具體實現方式不加以限定。可選地,存取網設備還可以包括家庭基地台(Home eNB,HeNB)、中繼(Relay)、微微基地台Pico等。
存取網設備120和終端設備140透過無線空中介面建立無線連接。可選地,該無線空中介面是基於5G標準的無線空中介面,比如該無線空中介面是新空中介面(New Radio,NR);或者,該無線空中介面也可以是基於5G的更下一代移動通訊網絡技術標準的無線空中介面;或者,該無線空中介面也可以是基於4G標準(LTE系統)的無線空中介面。存取網設備120可以透過無線連接向終端設備140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
終端設備140可以是指與存取網設備120進行數據通訊的設備。終端設備140可以經無線存取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終端設備140可以是移動終端設備,如移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和具有移動終端設備的電腦,例如,可以是可攜式、袖珍式、掌上型、電腦內置的或者車載的移動裝置。例如,訂戶單元(Subscriber Unit)、訂戶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動站(Mobile Station)、移動臺(Mobile)、遠程站(Remote Station)、存取點(Access Point)、遠程終端設備(Remote Terminal)、存取終端設備(Access Terminal)、用戶裝置(User Terminal)、用戶代理(User Agent)、終端設備(User Device)、或用戶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UE)。可選地,終端設備140還可以為中繼(Relay)設備,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終端設備140可以透過與存取網設備120之間的無線連接,接收存取網設備120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
可選的,存取網設備120向終端設備140發送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終端設備140根據該下行控制訊息中的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可以包括多個存取網設備120和/或多個終端設備140,圖1中以示出一個存取網設備120和一個終端設備140來舉例說明,但本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請參考圖2,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用於圖1所示的實施環境中。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201,存取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
可選的,存取網設備透過下行通道向終端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
其中,下行通道是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者,是增強實體下行控制通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或者,是實體下行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者,是5G系統中的下行通道。下面僅以下行通道為PDSCH為例進行說明。
可選的,下行分配索引為一個載波內的下行分配索引。
步驟202,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
可選的,終端設備在下行通道上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
步驟203,終端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可選的,目標傳輸單元是終端設備需要發送回饋應答訊息時對應的傳輸單元。示意性的,目標傳輸單元為單個載波內的時間單元,目標傳輸單元為a個符號(symbol)、b個符號組(symbol group)、c個時隙(slot)或d個子幀(subframe),a、b、c、d為正整數,本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定。 下面僅以目標傳輸單元為一個時隙為例進行說明。
可選的,第一位元數量也稱最大位元數量。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由於在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系統中,每個載波被稱為成員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載波聚合系統中包括至少兩個成員載波,因此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位元數量包括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下面,僅以第一位元數量為一個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為例進行說明。
步驟204,終端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可選的,終端設備透過上行通道向存取網設備發送的回饋應答訊息。
其中,上行通道是實體上行控制通道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或者,是實體上行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步驟205,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需要說明的是,步驟203和步驟204與步驟205可以並列執行,存取網設備確定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可參考目標終端確定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206,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可選的,存取網設備根據確定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透過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該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根據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進而使得終端設備能夠根據最大位元數量,在一個目標傳輸單元中同時向存取網設備回饋多個回饋應答訊息。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下行控制訊息包括需要在同一個目標傳輸單元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包括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為除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以外的其他下行控制訊息。
比如,預設值為1,即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不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均稱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下面,僅以下行控制訊息包括需要在同一個目標傳輸單元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各個下行控制訊息為例進行說明。下面,僅以下行控制訊息包括需要在同一個目標傳輸單元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為例進行說明。
當存取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時,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包括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至少一個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包括兩種接收情況:第一種接收情況,終端設備全部正確接收到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即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至少一個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第二種接收情況,終端設備未全部正確接收到至少兩個下行控制訊息,即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至少一個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可選的,上述步驟203可替換實現成為步驟301至步驟303,如圖3所示:
步驟301,終端設備判斷是否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
可選的,終端設備在接收到的下行控制訊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若存在,則確定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執行步驟302;若不存在,則確定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執行步驟303。
步驟302,若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則根據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終端設備根據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其中,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的下行控制訊息,C為第一預設數值,K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N、C和K均為正整數。
可選的,第一預設數值包括:第一恒定常數;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最大傳輸塊數量;或,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成員載波數量。
其中,最大傳輸塊數量是根據終端被配置的傳輸模式確定的。當終端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時,每個PDSCH中最多承載一個傳輸塊,即最大傳輸數量為“1”;當終端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時,每個PDSCH中最多承載兩個傳輸塊,即最大傳輸數量為“2”。
可選的,編碼塊組數量為一個傳輸塊可被分成的塊組數量。比如,一個傳輸塊被分成4個編碼塊組,即編碼塊組數量為“4”。
在一個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圖4所示,終端設備在第n個時隙(簡稱:slot n)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1,DCI1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1為“4”,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1為“1”;終端設備在第n+1個時隙(簡稱:slot n+1)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2,DCI2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2為“3”,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2”;終端設備在第n+3個時隙(簡稱:slot n+3)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3,DCI3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3為“1”,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3”。根據上述目標傳輸單元的確定方法可知,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各自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均需要在第n+4個時隙(簡稱:slot n+4)中傳輸。並且,由於DCI1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1為“1”,因此DCI1為第一下行控制訊息,DCI2和DCI3均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
下面,僅以計算公式為“N=C*K”為例進行說明,計算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一所示, 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的取值為“1”,則透過計算公式“N=C*K”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1*4=4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的取值為“2”,則透過計算公式“N=C*K”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2*4=8bit。 【表一】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1
在第二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二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編碼塊組數量為“4”,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 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1*4=4,則透過計算公式“N=C*K”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4*4=16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2*4=8,則透過計算公式“N=C*K”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8*4=32bit。 【表二】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2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第一預設數值C為第一恒定常數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成員載波數量時的計算方式可類比參考上述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另一點是,計算公式為“N=C*(K+1)”時計算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可類比參考計算公式為“N=C*K”時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在另一個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圖5所示,終端設備在第n個時隙(簡稱:slot n)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1,DCI1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1為“4”,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1為“1”;終端設備在第n+1個時隙(簡稱:slot n+1)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2,DCI2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2為“3”,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2”;終端設備在第n+3個時隙(簡稱:slot n+3)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3,DCI3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3為“1”,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3”;終端設備在第n+4個時隙(簡稱:slot n+4)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4,DCI4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4為“0”,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4”。根據上述目標傳輸單元的確定方法可知,這4個下行控制訊息各自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均需要在第n+4個時隙中傳輸。
下面,僅以計算公式為“N=C*(K+1)”為例進行說明,計算這4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三所示, 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的取值為“1”,則透過計算公式“N=C*(K+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1*(4+1)=5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的取值為“2”,則透過計算公式“N=C*(K+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2*(4+1)=10bit。 【表三】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3
在第二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四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編碼塊組數量為“4”,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 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1*4=4,則透過計算公式“N=C*(K+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4*(4+1)=20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2*4=8,則透過計算公式“N=C*(K+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8*(4+1)=40bit。 【表四】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4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第一預設數值C為第一恒定常數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成員載波數量時的計算方式可類比參考上述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另一點是,計算公式為“N=C*K”時計算這4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可類比參考計算公式為“N=C*(K+1)”時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終端設備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C、K和N的相關描述可參考上述步驟中的相關細節,在此不再贅述。T為第二預設數值,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T為正整數,T小於K。
可選的,第二預設數值,包括:第二恒定常數;或,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在一個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圖6所示,終端設備在第n個時隙(簡稱:slot n)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1,DCI1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1為“4”,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1為“1”;終端設備在第n+1個時隙(簡稱:slot n+1)中接收到下行控制訊息DCI2,DCI2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2為“3”,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2”。根據上述目標傳輸單元的確定方法可知,這2個下行控制訊息各自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均需要在第n+4個時隙(簡稱:slot n+4)中傳輸。其中,T為第一恒定常數“2”。
下面,以計算公式為“N=C*(K-T)”為例進行說明,計算這2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可能的計算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五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T的取值為“2”,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的取值為“1”,則透過計算公式“N=C*(K-T)”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1*(4-2)=2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的取值為“2”,則透過計算公式“N=C*(K-T)”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2*(4-2)=4bit。 【表五】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5
在第二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六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編碼塊組數量為“4”,K為DCI1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4”,T的取值為“2”,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1*4=4,則透過計算公式“N=C*(K-T)”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4*(4-2)=8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2*4=8,,則透過計算公式“N=C*(K-T)”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8*(4-2)=16bit。 【表六】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6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預設數值為第一恒定常數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成員載波數量時的計算方式可類比參考上述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第二預設數值為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也可類比參考上述兩種可能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步驟303,若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則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可選的,終端設備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或N=C*(K′+P-1);
其中, K′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P為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 K′和P均為正整數。
需要說明的是,C和N的相關描述可參考上述步驟中的相關細節,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個示意性的例子中,存取網設備在第n個時隙(簡稱:slot n)中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DCI1,DCI1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1為“4”,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1為“1”;存取網設備在第n+1個時隙(簡稱:slot n+1)中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DCI2,DCI2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2為“3”,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2”;存取網設備在第n+3個時隙(簡稱:slot n+3)中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DCI3,DCI3中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k3為“1”,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DAI2為“3”。如圖7所示,終端設備未接收到DCI1,只接收到DCI2和DCI3,且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各自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均需要在第n+4個時隙(簡稱:slot n+4)中傳輸。
下面,僅以計算公式為“N=C*(K′+P-1)”為例進行說明,計算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可能的計算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七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K′為DCI2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3”,P為DCI2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2”,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的取值為“1”,則透過計算公式“N=C*(K′+P-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 1*(3+2-1)=4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的取值為“2”,則透過計算公式“N=C*(K′+P-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2*(3+2-1)=8bit。 【表七】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7
在第二種可能的計算方式中,如表八所示,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編碼塊組數量為“4”,K′為DCI2的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3”,P為DCI2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2”,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時,C=1*4=4,則透過計算公式“N=C*(K′+P-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 4*(3+2-1)=16bit;當終端設備被配置為雙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2”時,C=2*4=8,則透過計算公式“N=C*(K′+P-1)”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8*(3+2-1)=32bit。 表八
Figure 107124345-A0304-0008
需要說明的是,計算公式為“N=C*(K′+P)”時計算這3個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可類比參考計算公式為“N=C*(K′+P-1)”時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P-T);
其中,C、K′、P和T的相關描述可參考上述步驟中的相關細節,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透過計算公式 “N=C*(K′+P-T)”計算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方式可類比參考上述的各個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還透過終端設備判斷是否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若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則根據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計算最大位元數量;若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則根據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計算最大位元數量;使得終端設備無論是否能夠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均可以計算得到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為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的確定提供了多種可能的計算方式。
可選的,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存取網設備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1)或N=C*K。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存取網設備透過如下公式計算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N=C*(K-T)。
其中,C、K和T的相關描述可參考上述步驟中的相關細節,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存取網設備側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計算方式可類比參考當終端設備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終端設備側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計算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另一點是,存取網設備側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第一計算公式與終端設備側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的第二計算公式是預先配置的,第一計算公式是與第二計算公式相同的公式,或者是與第二計算公式相對應的公式,使得無論終端設備是否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存取網設備透過第一計算公式計算得到的第一位元數量大於或者等於終端設備透過第二計算公式計算得到的第一位元數量。
在一個示意性的例子中, 存取網設備側被配置的第一計算公式為“N=C*K”,終端設備側被配置的第二計算公式包括: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對應的計算公式“N=C*K”,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對應的計算公式“N=C*(K′+P-1)”。
基於圖7 所示的終端設備接收下行控制訊息的接收情況,終端設備未接收到DCI1,只接收到DCI2和DCI3,其中,C為最大傳輸塊數量,K的取值為 “4”,K′的取值為 “3”,P的取值為 “2”,終端設備被配置為單碼字傳輸即最大傳輸塊數量為“1”,則C的取值為“1”。由於終端設備未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因此透過計算公式 “N=C*(K′+P-1)” 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 1*(3+2-1)=4bit。終端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同時傳輸3個回饋應答訊息,即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1個bit位中傳輸與DCI1對應的NACK、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2個bit位中傳輸與DCI2對應的ACK、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3個bit位中傳輸與DCI3對應的ACK。對應的,存取網設備在向終端設備發送DCI1、DCI2和DCI3之後,透過計算公式 “N= C*K” 計算得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 1*4=4bit,即存取網設備根據第一位元數量“4bit”,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1個bit位中接收與DCI1對應的NACK、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2個bit位中接收與DCI2對應的ACK、在目標傳輸單元內的第3個bit位中接收與DCI3對應的ACK。
以下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裝置實施例,對於裝置實施例中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可以參考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公開的技術細節。
請參考圖8,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可以透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終端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包括:接收模組810、確定模組820和傳輸模組830。
接收模組81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2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終端設備執行的接收步驟的功能。
確定模組82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3、301、302和303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終端設備執行的確定步驟的功能。
傳輸模組83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4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終端設備執行的傳輸步驟的功能。
請參考圖9,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可以透過軟體、硬體以及兩者的組合實現成為存取網設備的全部或一部分。該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包括:發送模組910、確定模組920和接收模組930。
發送模組91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1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存取網設備執行的發送步驟的功能。
確定模組92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5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存取網設備執行的確定步驟的功能。
接收模組930,用於執行上述步驟206以及其他明示或隱含的至少一個由存取網設備執行的接收步驟的功能。
請參考圖10,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終端設備可以是圖1所示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終端設備140。本實施例以終端設備140為LTE系統或5G系統中的UE為例進行說明,該終端設備包括:。
處理器2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21透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22和發送器2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組件,該通訊組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和/或解調,並透過無線信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24透過匯流排25與處理器21相連。
記憶體2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2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26。應用程式模組26可以包括:接收模組261、確定模組262和傳輸模組263。
接收模組261,用於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確定模組262,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傳輸模組263,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回饋應答訊息。
接收器22用於執行接收模組2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接收步驟的功能;處理器21用於執行確定模組2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確定步驟的功能;發送器23用於執行傳輸模組263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發送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2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揮發性或非揮發性存儲設備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RA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E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PROM),可編程只讀記憶體(PROM),只讀記憶體(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請參考圖1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存取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該存取網設備可以是圖1所示的實施環境中的存取網設備120。本實施例以存取網設備120為LTE系統中eNB,或者,5G系統中的gNB為例進行說明,該存取網設備包括:處理器31、接收器32、發送器33、記憶體34和匯流排35。
處理器31包括一個或者一個以上處理核心,處理器31透過運行軟體程式以及模組,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訊息處理。
接收器32和發送器33可以實現為一個通訊組件,該通訊組件可以是一塊通訊晶片,通訊晶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組、發射模組和調製解調模組等,用於對訊息進行調製解調,並透過無線信號接收或發送該訊息。
記憶體34透過匯流排35與處理器31相連。
記憶體34可用於存儲軟體程式以及模組。
記憶體34可存儲至少一個功能所述的應用程式模組36。應用程式模組36可以包括:發送模組361、確定模組362和接收模組363。
發送模組361,用於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
確定模組362,用於根據第一訊息域與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接收模組363,用於根據第一位元數量接收終端設備在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
發送器33用於執行發送模組361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發送步驟的功能;處理器31用於執行確定模組362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確定步驟的功能;接收器32用於執行接收模組363以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有關接收步驟的功能。
此外,記憶體34可以由任何類型的揮發性或非揮發性存儲設備或者它們的組合實現,如靜態隨時存取記憶體(SRA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E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PROM),可編程只讀記憶體(PROM),只讀記憶體(ROM),磁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磁片或光碟。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該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系統包括終端設備和存取網設備。
其中,終端設備包括上述圖8所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存取網設備包括上述圖9所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
或者,
終端設備包括上述圖10所提供的終端設備,存取網設備包括上述圖11所提供的存取網設備。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固件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存儲在電腦可讀媒介中或者作為電腦可讀媒介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電腦可讀媒介包括電腦存儲媒介和通訊媒介,其中通訊媒介包括便於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電腦程式的任何媒介。存儲媒介可以是通用或專用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21、31‧‧‧處理器22、32‧‧‧接收器23、33‧‧‧發送器24、34‧‧‧記憶體25、35‧‧‧匯流排26、36‧‧‧應用程式模組120‧‧‧存取網設備140‧‧‧終端設備201、202、203、204、205、206‧‧‧步驟261、363、810、930‧‧‧接收模組262、362、820、920‧‧‧確定模組263‧‧‧傳輸模組361、910‧‧‧發送模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移動通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的流程圖;圖4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訊息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訊息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訊息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接收到的下行控制訊息的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終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的存取網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201、202、203、204、205、206‧‧‧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終端設備接收存取網設備發送的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所述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所述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位元數量在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所述回饋應答訊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包括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與所述預設值不同;所述回饋應答訊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所述第一位元數量包括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包括:所述下行控制訊息調度的下行數據與所述下行數據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或,所述下行控制訊息與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之間的時間間隔。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當所述終端設備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C*(K+1)或N=C*K;其中,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和K均為正整數; 或者,當所述終端設備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C*(K-T);其中,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所述T為第二預設數值,C、T和K均為正整數,且T小於K;或者,當所述終端設備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確定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當所述終端設備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根據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確定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包括:當所述終端設備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C*(K′+P)或N=C*(K′+P-1);其中,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所述P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C、K′和P均為正整數;或者,當所述終端設備未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且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時,透過如下公式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N=C*(K′+P-T);其中,所述C為第一預設數值,所述K′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一訊息域對應的數值,所述P為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中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所述T為第二預設數值,C、K′、P和T均為正整數。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為所述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1的下行控制訊息。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預設數值用於指示傳輸所述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小時延。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預設數值,包括:第一恒定常數;或,所述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或,最大傳輸塊數量;或,最大傳輸塊數量與編碼塊組數量的乘積;或,成員載波數量。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預設數值,包括:第二恒定常數;或通訊協議預定義的數值;或,所述存取網設備預配置的數值。
  9. 一種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存取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下行控制訊息,所述下行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訊息域和第二訊息域;所述第一訊息域用於指示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定時關係,所述第二訊息域用於指示下行分配索引;所述存取網設備根據所述第一訊息域與所述第二訊息域,確定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回饋應答訊息的第一位元數量;所述存取網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位元數量接收所述終端設備在所述目標傳輸單元內傳輸的所述回饋應答訊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訊息包括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第二下行控制訊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為預設值,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的第二訊息域對應的數值與所述預設值不同;所述回饋應答訊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控制訊息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訊息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所述第一位元數量包括所有成員載波對應的回饋應答訊息的最大位元數量。
  10. 一種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記憶體、接收器和發送器;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任一所述的方法。
TW107124345A 2017-07-14 2018-07-13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TWI759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3015 2017-07-14
WOPCT/CN2017/093015 2017-07-14
PCT/CN2017/093015 WO2019010705A1 (zh) 2017-07-14 2017-07-14 反馈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586A TW201909586A (zh) 2019-03-01
TWI759507B true TWI759507B (zh) 2022-04-01

Family

ID=6500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345A TWI759507B (zh) 2017-07-14 2018-07-13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02674B2 (zh)
EP (1) EP3624376B1 (zh)
JP (1) JP7149970B2 (zh)
KR (1) KR102430291B1 (zh)
CN (2) CN110663209A (zh)
AU (1) AU2017422786A1 (zh)
BR (1) BR112020000007A2 (zh)
CA (1) CA3066171C (zh)
IL (1) IL271199A (zh)
MX (1) MX2019015587A (zh)
PH (1) PH12019502727A1 (zh)
RU (1) RU2731870C1 (zh)
SG (1) SG11201911630UA (zh)
TW (1) TWI759507B (zh)
WO (1) WO2019010705A1 (zh)
ZA (1) ZA202000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4668B (zh) * 2018-02-09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958083B (zh) * 2018-09-26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05767A4 (en) * 2018-12-27 2022-06-15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077410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反馈方法以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2826A1 (zh) * 2013-09-26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7084641A1 (zh) * 2015-11-16 2017-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895B (zh) * 2008-11-05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95377A (zh) 2009-05-22 2010-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079388B (zh) * 2009-12-03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237927B (zh) * 2010-04-23 2016-0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接入链路上的信息发送及应答反馈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69610A (zh) * 2010-11-16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中反馈应答信息以及接收应答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KR20120103400A (ko) * 2011-03-11 2012-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구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2089B (zh) * 2011-04-22 2017-02-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反馈ack/nack的方法
US9642125B2 (en) * 2011-06-17 2017-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erminal therefor
US9749094B2 (en) * 2012-06-14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9412775B (zh) * 2012-06-27 2021-08-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580830B (zh) * 2012-07-18 2018-11-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WO2014059592A1 (zh) 2012-10-16 2014-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ue及基站
WO2015018040A1 (en) 2013-08-08 2015-02-12 Nokia Corporation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 AND TIMING DESIG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ENHANCEMENT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 (eIMTA)
EP3136644A4 (en) * 2014-05-15 2017-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106105078B (zh) * 2015-01-30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T3353931T (pt) * 2015-09-21 2019-11-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e aparelhos para controlar temporização de transmissões de retorno
US10588117B2 (en) * 2015-09-25 2020-03-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formation bits packaging
EP3306848B1 (en) 2015-11-20 2024-02-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10326559B2 (en) * 2016-04-20 2019-06-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cknowledgment of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13553B (zh) * 2016-07-11 2019-1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2826A1 (zh) * 2013-09-26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7084641A1 (zh) * 2015-11-16 2017-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韕Ericsson,韕"On Scheduling and UCI Handl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韕 韕 韕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 R1-1711517,韕2017/06/17.韕 韕[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AH/NR_AH_1706/Docs]; *
網路文獻韕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韕"Timing aspects for HARQ-ACK feedback", 韕 韕 韕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2 R1-1710998,韕2017/06/17.韕 韕[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AH/NR_AH_1706/Doc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3209A (zh) 2020-01-07
CA3066171C (en) 2023-04-18
KR20200028902A (ko) 2020-03-17
JP7149970B2 (ja) 2022-10-07
AU2017422786A1 (en) 2020-01-02
CA3066171A1 (en) 2019-01-17
MX2019015587A (es) 2020-02-26
TW201909586A (zh) 2019-03-01
JP2020530952A (ja) 2020-10-29
CN111147190A (zh) 2020-05-12
CN111147190B (zh) 2021-02-26
WO2019010705A1 (zh) 2019-01-17
EP3624376A4 (en) 2020-09-30
IL271199A (en) 2020-01-30
EP3624376B1 (en) 2022-12-21
KR102430291B1 (ko) 2022-08-05
US20210250807A1 (en) 2021-08-12
RU2731870C1 (ru) 2020-09-08
EP3624376A1 (en) 2020-03-18
SG11201911630UA (en) 2020-01-30
BR112020000007A2 (pt) 2020-07-21
US20200178118A1 (en) 2020-06-04
PH12019502727A1 (en) 2020-06-08
US11102674B2 (en) 2021-08-24
ZA202000879B (en) 202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72074A1 (zh)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TWI759507B (zh) 回饋應答訊息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WO201817147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14070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plin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16155305A1 (zh) 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确定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
WO2018165987A1 (zh)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WO2018228596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WO2018201984A1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691006B (zh) 反馈应答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818714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036339A1 (zh) 一种闭环应用场景下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43813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TW201902259A (zh) 上行控制訊息傳輸方法、裝置及系統
WO2017128512A1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213289A1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反馈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156002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11090A1 (zh) 一种重传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732A1 (zh) Harq-ack码本反馈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233146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817153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JP2023160784A (ja) マルチ・セル・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