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310A - 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 - Google Patents
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39310A TW201839310A TW107108731A TW107108731A TW201839310A TW 201839310 A TW201839310 A TW 201839310A TW 107108731 A TW107108731 A TW 107108731A TW 107108731 A TW107108731 A TW 107108731A TW 201839310 A TW201839310 A TW 20183931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olor temperature
- emitting diode
- low
- amou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一種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其包括一殼體、一聚光器透鏡、一高色溫發光二極體、一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及一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高色溫光。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提供一第一照亮區域之照亮。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提供至少部分與該第一照亮區域重疊之一第二照亮區域的照亮。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低色溫光,該低色溫光相較於該高色溫光具有一較低色溫。該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能夠藉由調整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來調整該低光束之該色溫。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頭燈單元。更明確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
可傾斜載具及其他載具具有用於前向照明之頭燈單元。舉例而言,使用白色光源作為頭燈單元之光源。 舉例而言,適合於各種駕駛條件之頭燈單元揭示於日本專利第4535965號(專利文獻1)中。此頭燈單元包括發射低光束之主照明單元。揭示於專利文獻1中之頭燈單元進一步包括一額外照明單元,其在該主照明單元接通同時經選擇性地接通,使得可獲得係由主照明單元及額外照明單元兩者照亮之區域的重疊照亮區域。因此,揭示於專利文獻1中之頭燈單元可調整用於照亮指定區域的光之數量。
技術問題 然而,揭示於專利文獻1中之頭燈單元為大的,此係因為頭燈單元包括主照明單元及額外照明單元。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禁止大小增大且適應於各種駕駛條件的頭燈單元。 對問題之解決方案 發明人首先研究可調整用於照亮指定區域之光的數量以適應於各種駕駛條件的頭燈單元之效應。結果,其確認,可調整用於照亮指定區域之光之數量的此類頭燈單元帶來有利效應。此外,發明人自其研究發現,有可能藉由調整低光束之色溫而用低光束獲得各種照亮區域用於各種駕駛條件。 接著,發明人試圖將彩色濾光片附接至頭燈單元以改變低光束之色溫。然而,為了向頭燈單元提供可自由附接/拆卸的濾光片,濾光片及夾具為必要的。此使得頭燈單元之大小增加。另外,為了調整低光束之色溫,一個以上濾光片為必要的。因此,頭燈單元仍變得較大。 發明人偶然發現新技術理念。藉由使用一個以上濾光片調整自一個光源發射之光的色溫之理念必然引起大小增大的結果。因此,發明人創造可能藉由以下操作調整低光束之色溫的新技術概念: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發光二極體,該等發光二極體發射具有不同色溫的光;且組合藉由具有不同色溫之低光束獲得之不同照亮區域。接著,發明人基於此概念在特定期限中研究頭燈單元。 舉例而言,頭燈單元可被分類為單焦點型、投射型及抛物面型。在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自光源發射之光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且光用於照亮載具前部的區域。在投射型頭燈單元中,自光源發射之光經反射且由反射器收集。所收集且反射之光穿過聚光器透鏡且用於照亮載具前部之區域。在抛物面型頭燈單元中,自光源發射之光藉由安置於光源周圍之抛物面反射器而反射。經反射光用於照亮載具前部的區域。 發明人考慮在投射型或抛物面型頭燈單元中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白發光二極體及發黃光二極體。為了在具有白發光二極體之現有頭燈單元中另外提供發黃光二極體使得發黃光二極體及白發光二極體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必要的是將白發光二極體之位置自載具之中心移位。此在頭燈單元中留下空間用於發黃光二極體。在投射或抛物面型頭燈單元中,光徑經精細地設計以達成所要光數量、所要照亮區域及所要截止線。因此,移位現有頭燈單元中之白發光二極體的位置引起光徑之改變,此舉使得難以達成所要光數量、所要照亮區域及所要截止線。 單焦點型頭燈單元具有光分佈特性,該特性關於投射或抛物面型頭燈單元的光分佈特性並不如此有影響。具體而言,在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來自光源之光在到達聚光器透鏡之前既不被反射亦不被收集。因此,來自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之光源的進入聚光器透鏡的光之數量小於投射型或任何其他類型之頭燈單元中的光之數量。 如上文所述,單焦點型頭燈單元具有簡單光徑。因此,即使當最初設置於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之白發光二極體的位置經移位時,頭燈單元中之光分佈並不很大程度地改變。因此,即使當發黃光二極體另外設置於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且與白發光二極體並排地配置時,其並不引起自頭燈單元發射之光的數量以及由頭燈單元照亮之面積的大差異。因此,發明人發現,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之光源的位置移位並不產生引起光徑之設計之大型改變的需要,且有可能利用現有單焦點型頭燈單元。 頭燈單元需要輻射高光束及具有截斷線之低光束。若白發光二極體及發黃光二極體在上下方向上並排地配置於頭燈單元中,則現有白發光二極體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改變。因此,現有截止線之位置改變。然而,若白發光二極體及發黃光二極體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則截止線之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並不改變。因此,本發明人已發現,藉由在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並排地配置發黃光二極體及白發光二極體,現有截止線之位置可得以維持,且不需要進行光徑之設計上的大型改變。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其下文中被簡稱為頭燈單元)在以上發現之基礎上進行。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包括殼體、聚光器透鏡、高色溫發光二極體、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及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聚光器透鏡包括出射出低光束之低光束輸出表面,及相對於殼體之前後方向位於低光束輸出表面後部的光接收表面。高色溫發光二極體關於殼體之右左方向在距光接收表面之右端及左端更接近光接收表面之中心線的位置處定位於殼體內部。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經組態以用穿過光接收表面且自低光束輸出表面出射之光照亮第一照亮區域,且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包括發射出高色溫光之高色溫光發射表面。低色溫發光二極體關於殼體之右左方向在距光接收表面之右端及左端更接近於光接收表面之中心線的位置處在殼體之右左方向上與高色溫發光二極體並排地位於殼體中。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經組態以用穿過光接收表面且自低光束輸出表面出射之光照亮與第一照亮區域至少部分重疊的第二照亮區域,且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包括發射出低色溫光的低色溫光發射表面。該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能夠藉由調整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來調整該低光束之該色溫。 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包括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及低色溫發光二極體。藉由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照亮之區域與藉由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照亮之區域重疊。在重疊照亮區域中,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高色溫光及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低色溫光混合在一起。因此,有可能藉由調整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來調整重疊照亮區域之色溫。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為單焦點型頭燈單元。因此,頭燈單元中發光二極體之位置移位不會引起自頭燈單元發射的光之數量、光分佈及類似者上的大型改變。在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中,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及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因此,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之截止線的位置與現有頭燈單元之截止線的位置相同。因此,根據實施例之頭燈單元可僅藉由移位已設置於頭燈單元中之發光二極體之位置而無需重新設計光徑情況下由現有頭燈單元製成。 在上述頭燈單元之實施例中,高色溫發光二極體關於右左方向對於中心線與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對稱地安置。 在此狀況下,藉由頭燈單元照亮之區域在左右方向上為對稱的。因此,頭燈單元適合於用作機車中之頭燈單元。 在上述頭燈單元之實施例中,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為白發光二極體,且低色溫發光二極體較佳為發黃光二極體。 在此狀況下,頭燈單元適合於用作載具中之頭燈單元。自發黃光二極體發射之光散射小於自白發光二極體發射的光。因此,包括白發光二極體及發黃光二極體之頭燈單元適合於用作載具中之頭燈單元,且接著可抑制自頭燈單元發射之光的散射。 在上述頭燈單元之實施例中,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大於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 較佳的是,照亮載具前方之區域的光為長波產光以提供更明亮照亮。大體而言,低色溫光中之長波長光的比率高於高色溫光中長波長光的比率。因此,當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大於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時,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佔優勢。接著,因為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佔優勢光,有可能的是提供載具前方之區域的更明亮照亮,同時抑制光之散射。 在上述頭燈單元之實施例中,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與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之總和可等於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的光之最大數量。 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可等於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 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可等於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可小於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 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可小於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 在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可小於高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小於低色溫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 總言之,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應考慮到天氣及其他條件而調整。 在上述頭燈單元之實施例中,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回應於自行動終端發射之信號而調整自高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低色溫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 在此狀況下,即使在頭燈單元在可傾斜載具中固定之後,第一照亮區域與第二照亮區域彼此重疊之重疊照亮區域中的色溫仍可回應於駕駛員操作其行動終端而予以調整。 在上述頭燈單元中,第一照亮區域與該第二照亮區域彼此重疊之重疊照亮區域可大於第一照亮區域之不與該第二照亮區域重疊的部分,且大於第二照亮區域之不與該第一照亮區域重疊的部分。 在此狀況下,在藉由低光束照亮之區域的大部分(第一照亮區域及第二照亮區域之經組合區域)中,頭燈單元可調整色溫。因此,頭燈單元適合於各種駕駛條件。 本發明之有利效應 根據本發明之頭燈單元禁止大小之增大且適合於各種駕駛條件。
在本說明書中,「前」意謂沿著稍後將描述之聚光器透鏡之光軸在自發光二極體朝向聚光器透鏡之方向上的更遠側。在本說明書中,「後」意謂沿著聚光器透鏡之光軸在自聚光器透鏡朝向發光二極體之方向上的較遠側。在本說明書中,「左」意謂頭燈單元附接至之載具的左側。在本說明書中,「右」意謂頭燈單元附接至之載具的右側。在本說明書中,「上」意謂頭燈單元附接至之載具的上側。在本說明書中,「下」意謂頭燈單元附接至之載具的下側。因此,在頭燈單元之以下描述中,「前」、「後」、「右」、「左」、「上」及「下」意謂自載具之駕乘者檢視時的前、後、右、左、上及下。 在圖式中,箭頭F指示自頭燈單元向前。箭頭B指示自頭燈單元向後。箭頭U指示自頭燈單元向上。箭頭D指示自頭燈單元向下。箭頭R指示自頭燈單元向右。箭頭L指示自頭燈單元向左。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光之數量」意謂於IEC(國際電工委員會)845-01-28中定義的光之數量,且使用流明-秒[lm -s]作為單位。在本說明書中,術語「發光二極體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意謂在額定電流施加至發光二極體時自發光二極體發射之光的數量。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照亮區域」意謂藉由闡述於JIS D1619(1977)中之方法量測的由頭燈單元照亮之螢幕的區域。 下文中將參考圖式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圖式中,相同或等效部件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且此等部件之描述將不予重複。以下描述是關於具備頭燈單元之載具為機車之狀況。 圖1為機車之正視圖。機車1包括前輪2、後輪(圖中未示)及驅動後輪之電力單元(圖中未示)。前輪2藉由前車輪叉3支撐。前擋泥板4設置於前輪2上方。前護風罩5設置於前擋泥板4上方。前護風罩5在頭管(圖中未示)前部。 頭燈單元10固定至前護風罩5。頭燈單元10可固定至前護風罩5之任何部件。舉例而言,頭燈單元10可固定至藉由機車本體框架支撐的托架。 圖2為展示於圖1中之頭燈單元的頭燈單元周圍的縱向剖視圖。參看圖2,頭燈單元10由外殼11支撐。頭燈單元10可由外殼11直接支撐,或可經由任何其他部件由外殼11間接地支撐。外殼11在前部中具有開口。外罩12設置於外殼11之開口前部,且與外殼11成一體式。外殼11及外罩12整合在一起,且藉此形成頭燈腔室13。頭燈單元10位於頭燈腔室13中。自頭燈單元10之聚光器透鏡24出射之光通過外罩12,且照亮機車前部的區域。 [頭燈單元] 圖3為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的透視圖。圖3展示聚光器透鏡24已自殼體21拆離之狀態。圖4為沿著圖3中之線IV-IV的剖視圖。圖5為沿著圖3中之線V-V的剖視圖。圖4及圖5展示聚光器透鏡24附接至殼體21之狀態。參看圖3、圖4及圖5,頭燈單元10包括殼體21、白發光二極體(白LED)22、黃發光二極體(黃LED)23及聚光器透鏡24。 [殼體] 殼體21為在前部中具有開放側的盒。殼體21能夠收容白LED 22及黃LED 23。殼體21包括遮光板(圖中未示)。遮光板阻斷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部分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部分。因此,遮光板在藉由白LED 22及黃LED 23提供之照亮範圍之上端處形成截止線。 [聚光器透鏡] 參看圖4及圖5,聚光器透鏡24位於白LED 22及黃LED 23前部。聚光器透鏡24固定至殼體21。聚光器透鏡24包括低光束輸出表面26及光接收表面25。 光接收表面25相對於殼體之前後方向位於低光束輸出表面26後部。光接收表面25自白LED 22及黃LED 23接收光。光接收表面25為平坦的。低光束輸出表面26輸出自光接收表面25進入聚光器透鏡24的光作為低光束。低光束輸出表面26向前彎曲。換言之,聚光器透鏡24為凸面透鏡。 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10為單焦點型頭燈單元,其中自白LED 22及黃LED 23發射之光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24。 [發光二極體(LED)] 圖6為示意性地展示白LED及黃LED之透視圖。參看圖6,白LED 22及黃LED 23為晶片類型。白LED 22具有發白光表面42 (高色溫光發射表面)。黃LED 23具有發黃光表面43(低色溫光發射表面)。當電流流過白LED 22時,白光自發白光表面42發射出。當電流流動穿過黃LED 23時,相較於白光具有較低色溫的黃光自發黃光表面43發射出。 參看圖5,白LED 22安置於殼體21中。關於白LED 22相對於殼體21之右左方向的位置,白LED 22相較於距光接收表面25之左端25L及右端25R更接近於中心線C。更特定言之,在殼體21之右左方向上,白LED 22之右側與中心線C之間的距離短於白LED 22之左側與光接收表面25之左端25L之間的距離。自白LED 42發射之白光直接進入光接收表面25。 黃LED 23安置於殼體21中。黃LED 23在殼體21之右左方向上與白LED 22並排配置。關於黃LED 23在殼體21之右左方向的位置,黃LED 23相較於距光接收表面25之左端25L及右端25R更接近於中心線C。更特定言之,在殼體21之右左方向上,黃LED 23之右側與中心線C之間的距離短於黃LED 23之右側與光接收表面25之右端25R之間的距離。自黃LED 43發射之黃光直接進入光接收表面25。 發白光表面42對於通過光接收表面25之右左中心的中心線C與發黃光表面43對稱地安置。白LED 22及黃LED 23位於聚光器透鏡24之焦點f後部。 自白LED 22發射之白光的色溫為約5000至6000[K]。自黃LED 23發射之黃光的色溫為約2700至3000[K]。因此,黃光之色溫低於白光之色溫。大體而言,低色溫光中之長波長光的比率高於高色溫光中長波長光的比率。又,低色溫光中短波長光之比率低於高色溫光中短波長光的比率。因此,自黃LED 23向前發射之光以相較於自白LED 22向前發射之光之比率較高的比率含有具有長波長的光(長波長光)。長波長光不大可能分散。因此,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相較於自白LED 22發射之光不大可能分散。 接著,將描述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之光徑及由單焦點型頭燈單元照亮之區域。 [光徑] 參看圖4,描述頭燈單元10在垂直平面中之光徑。自白LED 22發射之光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直接到達聚光器透鏡24之光接收表面25。已到達光接收表面25之光穿過聚光器透鏡24且自低光束輸出表面26出射。由於聚光器透鏡24為凸面透鏡,因此光藉由低光束輸出表面26在光聚集方向上折射。向上輻射之光藉由遮光板阻斷。接著,僅向下輻射之光自頭燈單元10向前行進。因此,形成低光束。 參看圖5,描述頭燈單元10在水平面中之光徑。自白LED 22發射之光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藉由聚光器透鏡24在光聚集方向上折射,如在結合垂直平面所描述之狀況一般,且光自頭燈單元10向前行進。 [照亮區域] 圖7為展示藉由頭燈單元提供之照亮範圍的水平剖視圖。圖8為自駕乘者觀點之視圖,從而展示藉由頭燈單元照亮之區域。在圖7及圖8中,藉由白LED 22提供之照亮範圍或照亮區域藉由實線指示,且藉由黃LED 23提供之照亮範圍或照亮區域藉由虛線指示。參看圖7及圖8,自白LED 22發射之光通過光接收表面25,自低光束輸出表面26出射且照亮第一照亮區域31。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穿過光接收表面25,自低光束輸出表面26出射且照亮第二照亮區域32。第二照亮區域32與第一照亮區域31至少部分重疊。 在第一照亮區域31及第二照亮區域32彼此重疊之重疊照亮區域33中,白光及黃光混合在一起。因此,藉由調整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有可能的是調整重疊照亮區域33中之色溫,在該重疊照亮區域中,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及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彼此重疊。白LED 22及黃LED 23相對於右左方向在頭燈單元10之中心部分中安置。因此,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及藉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彼此重疊之重疊照亮區域32大於藉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並不與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重疊的區域(第一照亮區域31之不與第二照亮區域32重疊的部分),且大於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並不與由白LED 22照亮之區域31重疊之區域(第二照亮區域32之不與第一照亮區域31重疊的部分)。另外,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及藉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彼此重疊之重疊區域大於以下兩者之總和:藉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並不與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重疊的區域,及由黃LED 23照亮之第二照亮區域32並不與由白LED 22照亮之第一照亮區域31重疊的區域。因此,在藉由自頭燈單元10發射之低光束照亮之區域的大部分(第一照亮區域31及第二照亮區域32之經組合區域)中,色溫為可調的。藉此,頭燈單元10適合於各種駕乘條件。 又,用自頭燈單元10發射之低光束照亮之區域(第一照亮區域31與第二照亮區域32之經組合區域)即使在重疊區域33中之色溫改變情況下仍不會很大程度地改變。更特定言之,對於重疊區域33中色溫之改變,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改變。舉例而言,對於色溫之增大,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增大,且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減低,使得照亮重疊區域33之光的數量並不很大程度地改變。接著,照亮第一照亮區域31之光的數量增大,且照亮第二照亮區域32之光的數量減低。因此,在第一照亮區域31內,照亮重疊領域33外部之部分的光之數量增大,且在第二照亮區域32內,照亮重疊區域33外部之部分的光之數量減低。因此,在第二照亮區域32之在重疊區域33外部的部分中,低光束作為照亮器之功能衰落。因此,對於駕乘者可顯然的是,用低光束照亮之區域已改變。當色溫又經減低時,對於駕乘者可顯然的是,用低光束照亮之區域出於相同原因已改變。 因此,在頭燈單元10中,白LED 22及黃LED 23相對於殼體21之右左方向相較於距光接收表面25之右端及左端起更接近於中心線C地安置。因此,白LED 22及黃LED 23相對於右左方向在頭燈單元10之中心部分中安置。接著,重疊照亮區域33佔用由低光束照亮之區域的大部分(第一照亮區域31與第二照亮區域32之經組合區域)。因此,即使當重疊照亮區域33中之色溫改變時,用低光束照亮之區域仍不很大程度地改變。 [光源之位置移位] 如上文所提及,當發光二極體(LED)另外設置於包括一個發光二極體(LED)之投射或抛物面型頭燈單元中時,主要設計改變可為必要的。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10可藉由另外將LED設置於包括一個LED之現有頭燈單元中而不進行任何主要設計改變情況下獲得。下文將描述此點。 圖9為包括一個LED之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之橫截面視圖。參看圖9,自LED 101發射之光朝向聚光器透鏡102徑向行進。因此,自LED 101發射之光包括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102之光接收表面103的光L1以及並未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102之光接收表面103的光L2。光L1藉由線性陰影線指示,且光L2藉由網狀線指示。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有效地利用並不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之光L2。 為了另外在如圖9中所展示已包括一個LED之頭燈單元100中設置一LED以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兩個LED,有必要的是移位已包括LED之位置以為新設置之LED準備空間。在投射或抛物面型頭燈單元中,已包括LED之位置移位將引起光徑之改變,此舉使得難以達成所要光之數量、所要光分佈及所要截止線。 然而,在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之狀況下,即使當LED另外設置於頭燈單元中時,頭燈單元的光之數量、光分佈及截止線並不很大程度地改變。 圖10為展示在LED之位置向右移位時展示於圖9中之頭燈單元之光徑的橫截面視圖。參看圖9及圖10,當頭燈單元100之LED 101之位置自P1移位至P2時,防止光L1之部分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102。然而,LED 101至P2之位置移位準許光L2之部分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102。因此,在此單焦點型頭燈單元中,即使當LED之位置經移位時,直接進入聚光器透鏡之光的數量並不很大程度地改變。因此,自聚光器透鏡發射之低光束輸出表面的光之數量及光之分佈並不很大程度地改變。 參看圖4,在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10中,白LED 22在右左方向上與黃LED 23並排地安置。因此,相對於上下方向,頭燈單元10的白LED 22之位置及黃LED 23之位置與包括僅一個LED之頭燈單元中的單一LED之位置相同。因此,藉由頭燈單元10獲得之截止線的位置與藉由包括僅一個LED之頭燈單元獲得的截止線之位置相同。 如上文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之頭燈單元10為單焦點型頭燈單元。因此,右左方向上LED之位置移位不引起光數量與光分佈上的大差異。又,白LED 22及黃LED 23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因此,頭燈單元10之截止線的位置與現有頭燈單元之截止線之位置相同。因此,即使當LED之位置經移位以獲得頭燈單元10時,仍無必要重新設計光徑。由於僅有必要將一額外LED添加至包括一個LED之頭燈單元,因此頭燈單元大小並不變大。另外,頭燈單元10包括兩個LED,該兩個LED發射在色溫上不同的不同種類之光,且因此頭燈單元10適應於各種駕乘條件。 [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 頭燈單元10包括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調整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藉此,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可調整低光束之色溫。 參看圖3、圖4及圖5,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包括主控板28。主控板28為平坦板。主控板28安置於殼體21與散熱器29之間。白LED 22及黃LED 23固定於主控板28之前表面上。當頭燈單元10固定於機車1中時,主控板28連接至電源(圖中未示)。散熱器29固定於主控板28之背面上。散熱器29具有複數個輻射鰭片。散熱器29經由主控板28自白LED 22及黃LED 23汲取熱,且將熱排放至外部。 圖11為展示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之功能的方塊圖。參看圖11,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包括CPU (中央處理單元)7A、容量控制器7B及接收器7C。圖11展示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包括容量控制器7B及接收器7C兩者之狀況。然而,容量控制器7B及接收器7C中之任一者可設置於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中。 容量控制器7B連接至CPU 7A。當駕乘者操作容量控制器7B時,將信號發送至CPU 7A。CPU 7A連接至白LED 22及黃LED 23。CPU 7A回應於發送自容量控制器7B之信號控制流動穿過白LED 22之電流及流動穿過黃LED 23之電流。舉例而言,流動穿過白LED 22之電流及流動穿過黃LED 23之電流藉由PWM(脈寬調變)控制件來控制。藉此,自白LED 22發射之白光的光之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黃光的光之數量得以控制。 圖11展示容量控制器7B連接至CPU 7A之狀況。然而,容量控制器7B可直接連接至白LED 22及黃LED 23。在此狀況下,容量控制器7B為可調電阻器。當駕乘者操作容量控制器7B時,流動穿過白LED 22及黃LED 23之電流改變,且接著自白LED 22發射的光之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的光之數量得以控制。 接收器7C連接至CPU 7A。接收器7C為天線。接收器7C接收傳輸自行動終端之信號。舉例而言,行動終端為智慧型電話。當接收器7C自行動終端接收信號時,信號被發送至CPU 7A。CPU 7A回應於來自接收器7C之信號而控制流動穿過白LED 22之電流及流動穿過黃LED 23之電流。藉此,自白LED 22發射之白光的光之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黃光的光之數量得以控制。 接著,下文將描述頭燈單元10的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 [光之數量] 不存在對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之限制,只要頭燈單元10可發射不小於足以用於機車中的某數量之光。 舉例而言,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在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可大於在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需要照亮機車1前部之區域的光為長波長光以提供區域之更明亮照亮。大體而言,低色溫光(黃光)中之長波長光的比率高於高色溫光(白光)中長波長光的比率。因此,當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大於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時,自黃LED 23發射之光佔優勢。在此狀況下,自頭燈單元發射的主要由自黃LED 23發射之光構成的光不大可能分散,且因此頭燈單元可提供機車1前部之區域的更明亮照明。 又,例如,在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與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之總和可等於白LED 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的光之最大數量。換言之,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及黃LED 23發射之光的總數量可等於DRL之光數量。在此狀況下,照亮前部區域之光等於針對DRL之光的數量,且頭燈單元可用作機車中之頭燈單元。 另外,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白LED 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黃LED 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 此外,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白LED 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小於黃LED 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的光之最大數量。 另外,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小於白LED 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可等於黃LED 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的光之最大數量。 此外,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小於白LED 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最大數量,且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小於黃LED 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的光之最大數量。 總言之,自白LED 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 23發射之光的數量在針對色溫改變之光數量調整之後應根據駕乘條件經恰當地設定。 以上實施例係促進本發明之理解且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有可能對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且清楚的是,本發明涵蓋對實施例及此等改變及修改之各種等效物。 在以上實施例中,載具為機車。然而,載具不限於機車。載具可為四輪機車或動力三輪車。 在以上實施例中,頭燈單元包括散熱器。然而,頭燈單元並不需要包括散熱器。當產生自LED之熱量為小的時,散熱器並非為必要的。 在以上實施例中,頭燈單元包括白LED及黃LED。然而,頭燈單元可包括發射除白色及黃色外之色彩之光的LED。總言之,僅必要的是,LED中之一者為用以發射高色溫光之LED,而另一LED為用以發射低色溫光的LED。 在以上實施例中,白LED安置於黃LED之左側。然而,白LED可安置於黃LED之右側。在以上實施例中,白LED及黃LED關於聚光器透鏡之中心線對稱地安置。然而,不要求白LED及黃LED對於聚光器透鏡之中心線對稱地安置。僅有必要的是,白LED及黃LED在右左方向上並排地配置。 在以上實施例中,頭燈單元包括兩個LED。包括於頭燈單元中之LED的數目不限於兩個。僅有必要的是,頭燈單元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LED。 在以上實施例中,白LED及黃LED相較於距聚光器透鏡之左端及右端靠近聚光器透鏡之中心線更近地安置。「更靠近於中心線地安置」之敍述包括白LED或黃LED經安置以在殼體在上下方向上檢視時相對於右左方向橫越中心線。 在以上實施例中,當駕乘者操作容量控制器或其智慧型電話時,調整自白LED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發射之光的數量。然而,白LED及黃LED之光數量調整不限於光數量調整回應於駕乘者之操作進行的狀況。白LED及黃LED之光數量調整可在無任何駕乘者之操作情況下進行。舉例而言,當載具包括光學感測器、攝影機或類似者時,自白LED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黃LED發射之光的數量可回應於來自光學感測器、攝影機或類似者之輸出而自動地調整。 在以上實施例中,流動穿過白LED及黃LED之電流藉由PWM控制件來控制。然而,控制流動穿過白LED及黃LED之電流的方式不限於PWM控制件。流動穿過白LED及黃LED之電流可用保持恆定之工作循環而予以控制。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術語及詞語意欲描述本發明且並不限制本發明之解譯。本發明並不排除本說明書中描述之特徵的任何等效物,且涵蓋各種改變及修改,只要該等改變及修改係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本發明可以各種形式進行。本說明書應被視為提供實施例以實施本發明之原理的事項。此說明書用描述及/或圖式提供較佳實施例,其中應理解本發明不被視為限於圖式中展示且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事項。 本發明涵蓋包括以下各者之所有實施例:自本說明書中描述之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的任何等效物、修改、刪除、組合(各種實施例之組合)、改良及改變。申請專利範圍之標的物應基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之語言經廣泛地解譯,且並不限於本說明書中描述或在本申請案之審查期間添加的實施例。彼等實施例被視為非排他性的。
1‧‧‧機車
2‧‧‧前輪
3‧‧‧前車輪叉
4‧‧‧前擋泥板
5‧‧‧前護風罩
7‧‧‧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
7A‧‧‧中央處理單元(CPU)
7B‧‧‧容量控制器/可調電阻器
7C‧‧‧接收器/天線
10‧‧‧頭燈單元
11‧‧‧外殼
12‧‧‧外罩
13‧‧‧頭燈腔室
21‧‧‧殼體
22‧‧‧白發光二極體(白LED)
23‧‧‧黃發光二極體(黃LED)
24‧‧‧聚光器透鏡
25‧‧‧光接收表面
25L‧‧‧左端
25R‧‧‧右端
26‧‧‧低光束輸出表面
28‧‧‧主控板
29‧‧‧散熱器
31‧‧‧第一照亮區域
32‧‧‧第二照亮區域
33‧‧‧重疊照亮區域
42‧‧‧發白光表面
43‧‧‧發黃光表面
100‧‧‧頭燈單元
101‧‧‧發光二極體(LED)
102‧‧‧聚光器透鏡
103‧‧‧光接收表面
B‧‧‧箭頭
C‧‧‧中心線
D‧‧‧箭頭
f‧‧‧焦點
F‧‧‧箭頭
IV-IV‧‧‧線
L‧‧‧箭頭
L1‧‧‧光
L2‧‧‧光
P1‧‧‧位置
P2‧‧‧位置
R‧‧‧箭頭
U‧‧‧箭頭
V-V‧‧‧線
圖1為可傾斜載具之正視圖。 圖2為展示於圖1中之載具的展示頭燈附近之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頭燈單元之透視圖。 圖4為頭燈單元沿著圖3中之線IV-IV的剖視圖。 圖5為頭燈單元沿著圖3中之線V-V的剖視圖。 圖6為示意性地展示白發光二極體之透視圖。 圖7為展示藉由頭燈單元照亮之區域的橫截面視圖。 圖8為展示自駕乘者檢視的由頭燈單元照亮之區域的圖式。 圖9為具有一個發光二極體之單焦點型頭燈單元的橫截面視圖。 圖10為展示在頭燈單元之發光二極體向右移位時展示於圖9中之頭燈單元中之光徑的橫截面視圖。 圖11為展示控制單元之功能的方塊圖。
Claims (11)
- 一種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包含: 一殼體(21); 一聚光器透鏡(24),其包括:一低光束輸出表面(26),其經組態以輸出一低光束;及一光接收表面(25),其相對於該殼體(21)之一前後方向位於該低光束輸出表面(26)後部; 一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其相對於該殼體(21)之一右左方向相較於該光接收表面(25)之一右端(25R)及一左端(25L)在更靠近該光接收表面(25)之一中心線(C)的一位置處定位於該殼體(21)內部,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經組態以用穿過該光接收表面(25)及自該低光束輸出表面(26)輸出的光照亮一第一照亮區域(31),且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包括發射出高色溫光之一高色溫光發射表面(42); 一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其相對於該殼體(21)之該右左方向相較於該光接收表面(25)之該右端(25R)及該左端(25L)在更靠近該光接收表面(25)之該中心線(C)的一位置在該殼體(21)之該右左方向上與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並排地定位於該殼體(21)內部,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經組態以用穿過該光接收表面(25)及自該低光束輸出表面(26)輸出的光照亮一第二照亮區域(32),該第二照亮區域與該第一照亮區域(31)至少部分重疊,且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包括發射出低色溫光的一低色溫光發射表面(43);及 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其能夠藉由調整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數量來調整該低光束之該色溫。
- 如請求項1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該高色溫光發射表面(42)相對於該右左方向對於該光接收表面(25)之該中心線(C)與該低色溫光發射表面(43)對稱地安置。
- 如請求項1或2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為一白發光二極體,且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為一發黃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大於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之一總和等於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等於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且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等於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等於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且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小於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小於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且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等於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在一光數量調整之後,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小於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且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小於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在操作期間可發射之光的一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該低光束色溫控制單元(7)經組態以回應於自一行動終端發送之一信號而調整自該高色溫發光二極體(22)發射之光的該數量及自該低色溫發光二極體(23)發射之光的該數量。
-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10),其中 該第一照亮區域(31)與該第二照亮區域(32)彼此重疊之一重疊區域(33)大於該第一照亮區域(31)不與該第二照亮區域(32)重疊的部分,且大於該第二照亮區域(32)之不與該第一照亮區域(31)重疊的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48902 | 2017-03-14 | ||
JP2017048902 | 2017-03-14 | ||
JP2017-237769 | 2017-12-12 | ||
JP2017237769A JP6659659B2 (ja) | 2017-03-14 | 2017-12-12 | ロービーム色温度変更ヘッドライト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9310A true TW201839310A (zh) | 2018-11-01 |
TWI666404B TWI666404B (zh) | 2019-07-21 |
Family
ID=6368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08731A TWI666404B (zh) | 2017-03-14 | 2018-03-14 | 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59659B2 (zh) |
TW (1) | TWI6664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46144A (ja) | 2019-09-19 | 2021-03-25 |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Robert Bosch Gmbh | 支援システム、携帯型無線端末、支援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携帯型無線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2014417A1 (ja) * | 2020-07-15 | 2022-01-20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アクティブセンサ用の照明装置、ゲーティングカメ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59079B2 (ja) * | 2002-12-27 | 2008-03-12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デジタル照明装置、車両用デジタル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 |
TWI352789B (en) * | 2008-09-05 | 2011-11-21 | Wun Song Hu | A high-illumination projection lamp with blaze, av |
JP5879876B2 (ja) * | 2011-09-28 | 2016-03-08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灯具ユニット |
JP2013140724A (ja) * | 2012-01-05 | 2013-07-18 |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c |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システム |
US9046228B2 (en) * | 2012-04-06 | 2015-06-0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Light-emitting device for emitting light of multiple color temperatures |
JP2014019349A (ja) * | 2012-07-20 | 2014-02-03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ボディecu搭載車載装置、車両用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052599B2 (ja) * | 2012-11-19 | 2016-12-27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車両用前照灯 |
CN205782639U (zh) * | 2016-05-06 | 2016-12-07 | 莱嘉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不同光色照明的透镜组 |
-
2017
- 2017-12-12 JP JP2017237769A patent/JP66596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14 TW TW107108731A patent/TWI66640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50029A (ja) | 2018-09-27 |
TWI666404B (zh) | 2019-07-21 |
JP6659659B2 (ja) | 2020-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61880B2 (en) | High efficiency light pipe—H.E.L.P. | |
US8511874B2 (en) | Vehicle lamp | |
JP4969958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US8403547B2 (en) | Light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EP2028411B1 (en) | Vehicle cornering lamp | |
US9506617B2 (en) | Combination LED fog lamp and daytime running lamp | |
JP4493916B2 (ja) | 自動車用前照灯 | |
US10137821B2 (en) | Low-beam-color-temperature-variable headlight unit | |
US20150260366A1 (en) | Lamp for vehicle | |
US20130201712A1 (en) | Mot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 |
JP2015057798A (ja) | 投光装置、および当該投光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前照灯 | |
JP6622557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KR20130000203A (ko) | 차량용 램프 | |
KR101307976B1 (ko) | 다중 led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led 헤드램프 | |
KR101405385B1 (ko) | 자동차의 조명 장치 | |
JP2018206769A (ja) | ハイブリッドヘッドランプ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EP2570715A2 (en) | Vehicle headlamp | |
TWI666404B (zh) | 低光束色溫可調頭燈單元 | |
JP4536807B2 (ja) | 前照灯 | |
JP2011051381A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109630974B (zh) | 车辆用前照灯 | |
CN210511469U (zh) | 一种可调角度带风扇透镜h4汽车led大灯 | |
KR101489771B1 (ko) | 자동차용 안개등 | |
JP2021195014A (ja) | 車両用灯具 | |
KR101461552B1 (ko) | 차량용 램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