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3618A - 光學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3618A
TW201833618A TW106107841A TW106107841A TW201833618A TW 201833618 A TW201833618 A TW 201833618A TW 106107841 A TW106107841 A TW 106107841A TW 106107841 A TW106107841 A TW 106107841A TW 201833618 A TW201833618 A TW 2018336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optical
image sid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7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0817B (zh
Inventor
鮑昭漢
吳思漢
鄭碩賢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7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0817B/zh
Priority to US15/911,219 priority patent/US1069088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33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8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像側表面具有曲率半徑R2及有效半徑D2,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且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0.2≦Φ 2/Φ 1;Φ 2/Φ 1≦0.55;0.65≦D2/R2;以及D2/R2≦1.2。

Description

光學鏡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鏡頭,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體積小且視角大的光學鏡頭。
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以及手持平板電腦的技術日新月異,各種行動裝置對於其攝像裝置的光學影像品質要求提升;且因為行動裝置的輕薄化設計,攝像裝置的光學鏡頭之厚度也需要隨之變薄。光學鏡頭通常是由數片鏡片構成,為了增加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微型化、高畫質與廣視角一直是產品開發所欲追求的目標。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的光學鏡頭,在增加視角的前提下,同時實現光學鏡頭的小型化與提升成像品質的目的。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鏡頭。在增加視角的前提下,同時實現光學鏡頭的小型化與提升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出一種光學鏡頭。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
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像側表面具有曲率半徑R2及有效半徑D2,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且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0.2≦Φ 2/Φ 1;Φ 2/Φ 1≦0.55;0.65≦D2/R2;以及D2/R2≦1.2。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光學鏡頭。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第三透鏡及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度,且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0.2≦Φ 2/Φ 1及/或Φ 2/Φ 1≦0.55。
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光學鏡頭。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複合透鏡及第七透鏡。複合透鏡具有負屈光度,且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0.2≦Φ 2/Φ 1及/或Φ 2/Φ 1≦0.55。
根據上述的實施例,光學鏡頭與可兼具廣視角與短總長的特性。
BF14、ET14‧‧‧距離
D2‧‧‧半徑
C‧‧‧保護片
F‧‧‧濾光片
G1‧‧‧第一透鏡群
G2‧‧‧第二透鏡群
I‧‧‧成像面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OA‧‧‧光軸
OL1、OL2‧‧‧光學鏡頭
S1~S18‧‧‧表面
St‧‧‧光闌
TTL‧‧‧總長
Φ 1、Φ 2‧‧‧直徑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
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
第3A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距離ET34之一實施例。
第3B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透鏡、第四透鏡與距離ET34之另一實施例。
第4A圖列示本發明之第1圖之光學鏡頭的各透鏡參數。
第4B圖列示本發明之第1圖之光學鏡頭的非球面數學式係數。
第5A圖列示本發明之第2圖之光學鏡頭的各透鏡參數。
第5B圖列示本發明之第2圖之光學鏡頭的非球面數學式係數。
第6圖列示第4A、4B、5A及5B圖之光學鏡頭OL1、OL2的光學資料。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的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OL1,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OL2。為顯現本實施例的特徵,僅顯示與本實施例有關的結構,其餘結構予以省略。光學鏡頭OL1、OL2,可以是定焦或變焦的廣角鏡頭,其 可應用於具有影像投影或影像擷取功能的一裝置上,包括但不限於,手持式通訊系統、空拍機、運動型攝像鏡頭、車用攝像鏡頭、監視系統、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或投影機。
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OL1、OL2自物側(objectside)至像側(image-formingside)可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群G1及一第二透鏡群G2。其中,第一透鏡群G1具有負屈光度,且包括複數透鏡;第二透鏡群G2具有屈光度,例如是正屈光度或負屈光度,且包括複數透鏡。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第一透鏡群G1可包括三個透鏡;第二透鏡群G2可包括四個透鏡,且四個透鏡中的複數透鏡可構成一複合透鏡(未標示)。其中複合透鏡可以是由二或二個以上的透鏡所組成,而不用以限定本發明。
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群G1可包括三個透鏡,其中二個透鏡具有負屈光度、一個透鏡具有正屈光度;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群G2可包括四個透鏡,其中三個透鏡具有正屈光度,而其他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第一透鏡群G1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一第二透鏡L2及一第三透鏡L3;第二透鏡群G2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第四透鏡L4、一第五透鏡L5、一第六透鏡L6及一第七透鏡L7。
具體而言,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六透鏡L6可具有負屈光度;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及第七透鏡L7可具有正屈光度,且各透鏡可沿著光軸OA排列。再者,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第五透鏡L5與第六透鏡L6 可構成複合透鏡,且第五透鏡L5的像側表面S10與第六透鏡L6的物側表面S11互相匹配。意即,若像側表面S10朝像側凸出,則物側表面S11朝像側凹入;若像側表面S10朝物側凹入,則物側表面S11朝物側凸出。此外,複合透鏡可具有負屈光度。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第三透鏡L3可以是第一透鏡群G1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但不用以限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之間還可包括一或一個以上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未繪示),或者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之間還可包括一或一個以上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未繪示),或者第二透鏡L2與第三透鏡L3之間還可包括一或一個以上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未繪示);第七透鏡L7是第二透鏡群G2中最靠近像側的透鏡,但不用以限定本發明。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七透鏡L7與成像面I之間還可包括一或一個以上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未繪示),另一方面,第四透鏡L4至第七透鏡L7之任兩者之間還可包括一或一個以上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未繪示)。
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具有有效直徑Φ 1,第二透鏡L2的物側表面S3具有有效直徑Φ 2,且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2≦Φ 2/Φ 1、0.3≦Φ 2/Φ 1、0.4≦Φ 2/Φ 1、0.41≦Φ 2/Φ 1、Φ 2/Φ 1≦0.44、Φ 2/Φ 1≦0.45、Φ 2/Φ 1≦0.5與Φ 2/Φ 1≦0.55等條件的至少一者。
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的像側表面S2具有曲率半徑R2與有效半徑D2,且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65 ≦D2/R2、0.7≦D2/R2、0.75≦D2/R2、0.8≦D2/R2、0.85≦D2/R2、0.89≦D2/R2、D2/R2≦0.916、D2/R2≦0.92、D2/R2≦0.95、D2/R2≦1與D2/R2≦1.2等條件的至少一者。
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OL1、OL2的焦長為F。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1.5≦|F1-F2|/F、1.8≦|F1-F2|/F、2≦|F1-F2|/F、2.16≦|F1-F2|/F、|F1-F2|/F≦3.36、|F1-F2|/F≦3.5、|F1-F2|/F≦3.8、|F1-F2|/F≦4與|F1-F2|/F≦4.5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具體而言,焦長F可以是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第七透鏡L7的綜合焦長;且F1是第一透鏡L1的焦長,F2是第二透鏡L2的焦長。
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的綜合焦長為F12,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的綜合焦長為F34,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之間的距離為D34。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8≦(F12+F34-D34)、1≦(F12+F34-D34)、1.2≦(F12+F34-D34)、(F12+F34-D34)≦1.5、(F12+F34-D34)≦1.75與(F12+F34-D34)≦2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其中,D34可以是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中心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中心之間的距離;或者,D34可以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至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的長度。
一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邊緣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邊緣之間的距離為ET34,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之間的距離為D34,第三透鏡L3之厚度為CT3。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65≦|D34-ET34-CT3|、0.7≦|D34-ET34-CT3|、0.73≦|D34-ET34-CT3|、0.76≦|D34-ET34-CT3|、|D34-ET34-CT3|≦0.93、|D34-ET34-CT3|≦0.95、|D34-ET34-CT3|≦1、|D34-ET34-CT3|≦1.05與|D34-ET34-CT3|≦1.1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其中,於一更具體實施例,CT3可以是第三透鏡L3之中心厚度;或者,CT3可以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三透鏡L3的物側表面S5至像側表面S6的長度。
再者,於一更具體實施例,D34可以是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的中心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的中心之間的距離;或者,D34可以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至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的長度;或者,D34可以是第一透鏡群G1之像側表面的中心與第二透鏡群G2之物側表面的中心之間的距離;或者,D34可以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一透鏡群G1之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群G2之物側表面的長度。
此外,於一更具體實施例,ET34可以是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的有效徑外緣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 面S7的有效徑外緣之間的長度;或者,ET34可以是第一透鏡群G1之像側表面的有效徑外緣與第二透鏡群G2之物側表面的有效徑外緣之間的長度。
第3A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與距離ET34之一實施例;第3B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與距離ET34之另一實施例。其中,第3A圖及第3B圖是借助第三透鏡L3及第四透鏡L4不相等的有效徑做說明,但不用以限定本發明;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第三透鏡L3與第四透鏡L4也可具有相等的有效徑。
如第3A圖所示,ET34定義為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而如第3B圖所示,ET34定義為指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S6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與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S7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但不以此為限,另一方面,對第一透鏡群G1及第二透鏡群G2而言,ET34亦可以是第一透鏡群G1之像側表面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與第二透鏡群G2之物側表面的有效徑外緣的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或直線距離。
一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4之邊緣厚度為ET4,第四透鏡L4之中心厚度為CT4。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ET4/CT4、0.15≦ET4/CT4、0.2≦ET4/CT4、0.25≦ET4/CT4、0.3≦ET4/CT4、0.31≦ET4/CT4、ET4/CT4 ≦0.79、ET4/CT4≦0.82、ET4/CT4≦0.85、ET4/CT4≦0.9、ET4/CT4≦0.95、ET4/CT4≦1與ET4/CT4≦1.1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其中,於一更具體實施例,ET4可以是第四透鏡L4之有效徑的邊緣厚度;於另一具體實施例,CT4可以是沿著光軸OA,自第四透鏡L4的物側表面S7至像側表面S8的長度。
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0.25≦δ14、0.3≦δ14、0.36≦δ14、δ14≦0.41、δ14≦0.45與δ14≦0.5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其中,δ14=BF14/ET14,且BF14可以是第七透鏡L7之像側表面S14的中心與成像面I之間的距離。包含但不限於沿著光軸OA,自第七透鏡L7之像側表面S14至成像面I的長度;而ET14可以是第七透鏡L7之像側表面S14的有效徑外緣與成像面I之間距離。
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10毫米(millimeter,mm)TTL、15毫米TTL、TTL25毫米與TTL35毫米等條件的至少一者。其中,TTL可以是光學鏡頭OL1、OL2之最靠近物側的透鏡之物側表面與成像面I之間的距離;或者,TTL是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至成像面I的距離。於一具體實施例,TTL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一透鏡群G1之物側表面至成像面I的長度;或者,TTL是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至成像面I的距離;或者,TTL是沿著光軸OA,自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至成像面I的長度。
光學鏡頭OL1、OL2還具有一視角FOV(Field of View)。一實施例中,光學鏡頭OL1、OL2可滿足:180°FOV、190°FOV、FOV210°與FOV220°等條件的至少一者。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第七透鏡L7可皆採用玻璃透鏡,且玻璃透鏡可由玻璃材料製成。另一實施例中,上述透鏡之至少一者可採用塑膠透鏡,且塑膠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所製成。其中,塑膠材料可包含,但不限於,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環烯烴共聚物(例如APEL),以及聚酯樹脂(例如OKP4或OKP4HT)等,或可以是包括了前述三者之至少一者的混合及/或化合材料。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及第七透鏡L7可分別為一球面透鏡、一自由曲面透鏡或一非球面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及第六透鏡L6為球面透鏡,而第七透鏡L7為非球面透鏡或自由曲面透鏡。
具體而言,每一自由曲面透鏡具有至少一自由曲面表面,意即自由曲面透鏡的物側表面及/或像側表面是自由曲面表面;而每一非球面透鏡具有至少一非球面表面,意即非球面透鏡的物側表面及/或像側表面是非球面表面。且各非球面表面可滿足下列數學式:
其中,Z為在光軸OA方向的座標值,以光傳輸方向為正方向:Ai為非球面係數,i=4、6、8、10或12;K為二次曲面常數;C=1/R,R為曲率半徑;Y為正交於光軸OA方向的座標值,以遠離光軸OA的方向為正方向。此外,每一非球面表面數學式的各項參數或係數的值可相互獨立。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光學鏡頭OL1、OL2之第一透鏡L1及第二透鏡L2的物側表面S1、S3及像側表面S2、S4皆可具有正屈光率。物側表面S1、S3可分別是朝物側凸出的凸面;像側表面S2、S4可分別是朝物側凹入的凹面。進一步地,第一透鏡L1及第二透鏡L2可分別採用具有屈光度的透鏡,包括但不限於具有負屈光度的凸凹玻璃透鏡或凸凹塑膠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L1與第二透鏡L2可以分別是具有負屈光度的凸凹玻璃透鏡或凸凹塑膠透鏡。其中物側表面S1、S3及像側表面S2、S4可皆為球面表面,或者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表面或自由曲面表面。
其次,第三透鏡L3、第五透鏡L5及第七透鏡L7的物側表面S5、S9、S13皆可具有正屈光率,其可分別是朝物側凸出的凸面;像側表面S6、S10、S14皆可具有負屈光率,其可分別是朝像側凸出的凸面。舉例而言,第三透鏡L3、第五透鏡L5及第七透鏡L7可分別採用具有正屈光度的雙凸玻璃透鏡或雙凸塑膠透鏡。其中物側表面S5、S9、S13及像側表面S6、S10、S14可皆為球面表面,或者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表面或自由曲面表面。
再者,第四透鏡L4的物側表面S7及像側表面S8皆可具有負屈光率。物側表面S7可以是朝像側凹入的凹面,像側表面S9可以是朝像側凸出的凸面。舉例而言,第四透鏡L4可採用具有正屈光度的凹凸玻璃透鏡或凹凸塑膠透鏡。其中物側表面S7及像側表面S8可皆為球面表面,或者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表面或自由曲面表面。
另外,第六透鏡L6的物側表面S11可具有負屈光率,其可以是朝像側凹入的凹面;像側表面S12可具有正屈光率,其可以是朝物側凹入的凹面。舉例而言,第六透鏡L6可採用具有負屈光度的雙凹玻璃透鏡或雙凹塑膠透鏡。其中物側表面S11與像側表面S12可皆為球面表面,或者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表面或自由曲面表面。
再者,光學鏡頭OL1、OL2更可包含一光闌St及/或保護片C;成像面I上還可設置一影像擷取單元(未繪示),其可對穿透光學鏡頭OL1、OL2的光束進行光電轉換。其中,光闌St可設置於光學鏡頭OL1、OL2中的任二透鏡L1~L7之間、第一透鏡L1的物側,或第七透鏡L7與成像面I之間,例如設置於第三透鏡L3和第四透鏡L4之間,但不以此為限;保護片C也可設置於第七透鏡L7及成像面I之間。
另一方面,光學鏡頭OL1、OL2更可包括一濾光片F,濾光片F可設置於第七透鏡L7與保護片C之間。再者,於另一實施例中,保護片C可同時具備保護影像擷取單元及濾除紅外光束的功能,而可省略濾光片F。
第4A圖列示本發明之第1圖之光學鏡頭OL1的各透鏡參數,其包括各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折射率、材質及阿貝數(色散係數)等。其中鏡片的表面代號是從物側至像側依序編排,例如:「St」代表光闌St、「S1」代表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S2」代表第一透鏡L1的像側表面S2...「S15」及「S16」分別代表濾光片F的物側表面S15及像側表面S16,「S17」及「S18」分別代表保護片C的物側表面S17及像側表面S18等等。另外,「厚度」代表該表面與相鄰於像側一表面的距離,例如,物側表面S1的「厚度」為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S1與第一透鏡L1的像側表面S2之間的距離;像側表面S2的「厚度」為第一透鏡L1的像側表面S2與第二透鏡L2的物側表面S3之間的距離。
第4B圖列示本發明之第1圖之光學鏡頭OL1的非球面數學式係數。若光學鏡頭OL1的第七透鏡L7的物側表面S13及像側表面S14為非球面表面,則各非球面數學式的各項係數如第4B圖所示。
第5A圖列示本發明之第2圖之光學鏡頭OL2的各透鏡參數,其所代表的定義與意含大致與第4A圖相同。
第5B圖列示本發明之第2圖之光學鏡頭OL2的非球面數學式係數。若光學鏡頭OL2的第七透鏡L7的物側表面S13及像側表面S14為非球面表面,則各非球面數學式的各項係數如第5B圖所示。
第6圖列示第4A、4B、5A及5B圖之光學鏡頭OL1、OL2的光學資料。
由上述的實施例可知,在光學鏡頭OL1與OL2具有廣視角的情況下,光學鏡頭OL1與OL2的總長TTL亦能夠縮短,因此光學鏡頭OL1與OL2可兼具廣視角與短總長的特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像側表面具有曲率半徑R2及有效半徑D2,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且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0.2≦Φ 2/Φ 1;Φ 2/Φ 1≦0.55;0.65≦D2/R2;以及D2/R2≦1.2。
  2. 一種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該第一透鏡及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度,該第三透鏡及該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度,且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0.2≦Φ 2/Φ 1及/或Φ 2/Φ 1≦0.55。
  3. 一種光學鏡頭,自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複合透鏡及一第七透鏡,該複合透鏡具有負屈光度,且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1,該第二透鏡的物側 表面具有有效直徑Φ 2,0.2≦Φ 2/Φ 1及/或Φ 2/Φ 1≦0.55。
  4. 如請求項2或3項的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之像側表面具有曲率半徑R2及有效半徑D2,且0.65≦D2/R2及/或D2/R2≦1.2。
  5. 如請求項1至3項之任一項的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學鏡頭的焦長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長為F1,該第二透鏡的焦長為F2,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綜合焦長為F12,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綜合焦長為F34,該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與該第四透鏡之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為D34,且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1.5≦|F1-F2|/F、|F1-F2|/F≦4.5、0.8≦(F12+F34-D34)及(F12+F34-D34)≦2。
  6. 如請求項1至3項之任一項的光學鏡頭,更包括一成像面,該第七透鏡之像側表面的中心與該成像面之間的距離為BF14,該第七透鏡之像側表面的有效徑外緣與該成像面之間的距離為ET14,BF14/ET14=δ14,且0.25≦ δ 14及/或≦δ14≦0.5。
  7. 如請求項1至3項之任一項的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邊緣與該第四透鏡之物側表面邊緣之間的距離為ET34,該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與該第 四透鏡之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為D34,該第三透鏡之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之邊緣厚度為ET4,該第四透鏡之中心厚度為CT4,且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0.65≦|D34-ET34-CT3|、|D34-ET34-CT3|≦1.1、0<ET4/CT4及ET4/CT4≦1.1。
  8. 如請求項1至3項之任一項的光學鏡頭,更包括一成像面及一視角FOV,最靠近物側之透鏡的物側表面與該成像面之間的距離為TTL,且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之至少一者:180°≦FOV、FOV≦220°、10毫米 TTL及TTL 35毫米。
  9. 如請求項1或2項的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及該第六透鏡之至少一者為球面透鏡,或者該第七透鏡為非球面透鏡或自由曲面透鏡。
  10. 如請求項1或2項的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是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是凸凹透鏡、該第三透鏡是雙凸透鏡、該第四透鏡是凹凸透鏡、該第五透鏡是雙凸透鏡、該第六透鏡是雙凹透鏡或該第七透鏡是雙凸透鏡。
TW106107841A 2017-03-09 2017-03-09 光學鏡頭 TWI710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7841A TWI710817B (zh) 2017-03-09 2017-03-09 光學鏡頭
US15/911,219 US10690884B2 (en) 2017-03-09 2018-03-05 Optical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7841A TWI710817B (zh) 2017-03-09 2017-03-09 光學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618A true TW201833618A (zh) 2018-09-16
TWI710817B TWI710817B (zh) 2020-11-21

Family

ID=6344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7841A TWI710817B (zh) 2017-03-09 2017-03-09 光學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0884B2 (zh)
TW (1) TWI7108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424B (zh) * 2022-07-14 2023-11-1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2293B1 (ja) * 2017-11-18 2018-07-25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374124B1 (ja) * 2017-11-18 2018-08-15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光学レンズ
US10241297B1 (en) * 2017-11-18 2019-03-26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JP6374622B1 (ja) * 2017-11-18 2018-08-15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光学レンズ
US10222592B1 (en) * 2017-12-18 2019-03-05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US10409038B2 (en) * 2017-12-18 2019-09-10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US10209492B1 (en) * 2017-12-29 2019-02-19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US10409040B2 (en) * 2017-12-29 2019-09-10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Camera optical lens
CN109100856B (zh) * 2018-10-19 2023-10-03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大靶面倍率可调的线扫机器视觉镜头
CN109828350B (zh) * 2018-12-27 2021-06-18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613684A (zh) * 2019-02-18 2019-04-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045486B (zh) * 2019-05-14 2024-03-29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46209B (zh) * 2019-08-09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817119B (zh) * 2019-11-15 2021-11-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航天用光学镜头
CN110927938B (zh) * 2019-11-26 2021-12-21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超声速环境的中波红外光学镜头
CN112771431B (zh) * 2020-03-30 2022-04-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拍摄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2285888B (zh) * 2020-11-04 2022-03-15 光虎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fa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4079A (ja) * 2005-12-16 2007-06-28 Elmo Co Ltd 魚眼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3163637A (zh) * 2011-12-17 2013-06-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JP2014115456A (ja) * 2012-12-10 2014-06-26 Fujifilm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9488804B2 (en) * 2013-08-08 2016-11-08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TWI644142B (zh) * 2018-01-25 2018-1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424B (zh) * 2022-07-14 2023-11-1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90884B2 (en) 2020-06-23
TWI710817B (zh) 2020-11-21
US20180259744A1 (en)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817B (zh) 光學鏡頭
TWI742038B (zh) 光學鏡頭
TWI724190B (zh) 光學鏡頭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672536B (zh) 光學鏡頭
TWI669528B (zh) 光學鏡頭
TWI769298B (zh) 光學鏡頭
TWI674433B (zh) 光學鏡頭
TWI775769B (zh) 光學鏡頭
TWI662291B (zh) 光學鏡頭
CN107305276B (zh) 光学镜头
CN110873944B (zh) 光学镜头
CN107290841B (zh) 光学镜头
TW201930950A (zh)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40236A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108627949B (zh) 光学镜头
TWI769289B (zh) 光學鏡頭
CN109407265B (zh) 光学镜头
CN108351495A (zh) 成像镜头
US20220128799A1 (en) Optical lens
TWI76971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112305709B (zh) 光学镜头
TWI816710B (zh) 光學鏡頭
CN111123472B (zh) 光学镜头
TWI834695B (zh) 光學鏡頭
TWI806947B (zh) 光學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