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8763A -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8763A
TW201828763A TW107102400A TW107102400A TW201828763A TW 201828763 A TW201828763 A TW 201828763A TW 107102400 A TW107102400 A TW 107102400A TW 107102400 A TW107102400 A TW 107102400A TW 201828763 A TW201828763 A TW 2018287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server
package
sh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9979B (zh
Inventor
郭蕊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8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8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9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第一終端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並發送給第二終端。伺服器接收到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資訊分享策略時,伺服器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本揭示關於交互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資訊的獲取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使用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得到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資訊,通過網際網路在多個使用者間進行資訊分享。一種資訊分享的場景中,資訊發送側的使用者可以發送固定的資訊內容給其他人,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只能預設接受或拒絕該資訊,不可以對該資訊內容進行處理,整個資訊的分享過程只是單向的發送側資訊傳輸和分享,而不是雙向的互動分享。然而,資訊只有在雙向的互動分享中才可以具備一定的有效性,也就是說,需要得到資訊接收側對發送側資訊內容的回應後,才可以得出該資訊內容是否有效,發佈的資訊內容對接收側而言是何種認同度等結論。雙向的互動分享構成了完整的資訊分享的資訊鏈,可是,在習知技術中,對於該問題尚無有效解決方案。
有鑑於此,本揭示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能至少解 決了習知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根據一第一操作來開啟一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一目標物件;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之一第二操作開啟一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第一請求消息;以及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一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一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一終端,包括:一操作處理單元,配置為根據一第一操作來開啟一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一目標物件;一資訊內容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之一第二操作開啟一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一第一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第一請求消息;以及一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一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一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接收一 伺服器所發送之一電子物品包;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根據一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一回饋資訊;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一第一回應消息;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所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以及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二終端,包括:一第一資訊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一伺服器所發送之一電子物品包;一第一回應單元,配置為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一顯示單元,配置為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一第二回應單元,配置為根據一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一回饋資訊;一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一第一回應消息;一消息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所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以及一第二資訊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一伺服器接收一第一請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一第一終 端所設置之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一電子物品包;所述伺服器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一第二終端;所述伺服器接收所述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所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一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以及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將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所述第二終端。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伺服器,包括:一第一請求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一第一請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一第一終端所設置之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電子物品包生成單元,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一電子物品包;一資訊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一第二終端;一第一回應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所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一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以及一資訊處理單元,配置為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將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 訊給所述第二終端。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一終端,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方案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二終端,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方案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伺服器,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方案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電腦儲存介質,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電腦可執行指令用於執行上述實施例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採用本揭示實施例,發送側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接收側。伺服器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可見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除了接受或拒絕發送側的資訊,還可以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實現了整個資訊分享過程的雙向互動分享,且通過這種互動分享還可以得到有償的資訊,有償的資訊會促進下一輪的互動分享。由於資訊在雙向的互動分享中才能具備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過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 進行回應處理,不僅可以得出該資訊內容是否有效,發佈的資訊內容對接收側而言是何種認同度等結論,而且實現了雙向的互動分享所構成的完整資訊鏈,對提高資訊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參考依據。
1、2‧‧‧終端設備組
3、43‧‧‧伺服器
11-14、21-24‧‧‧終端設備
41‧‧‧第一終端
42‧‧‧第二終端
100‧‧‧移動終端
110‧‧‧通信單元
111‧‧‧廣播接收單元
112‧‧‧移動通信單元
113‧‧‧無線網際網路單元
114‧‧‧短程通信單元
115‧‧‧位置資訊單元
120‧‧‧音訊/視頻輸入單元
121‧‧‧相機
122‧‧‧麥克風
130‧‧‧使用者輸入單元
141‧‧‧操作處理單元
142‧‧‧資訊內容生成單元
143‧‧‧第一消息生成單元
144‧‧‧第一發送單元
150‧‧‧輸出單元
151‧‧‧顯示單元
152‧‧‧音訊輸出單元
160‧‧‧儲存單元
170‧‧‧介面單元
180‧‧‧處理單元
190‧‧‧電源單元
411‧‧‧操作處理單元
412‧‧‧資訊內容生成單元
413‧‧‧第一消息生成單元
414‧‧‧第一發送單元
421‧‧‧第一資訊接收單元
422‧‧‧第一回應單元
423‧‧‧顯示單元
424‧‧‧第二回應單元
425‧‧‧消息生成單元
426‧‧‧消息發送單元
427‧‧‧第二資訊接收單元
431‧‧‧第一請求消息接收單元
432‧‧‧資訊生成單元
433‧‧‧資訊發送單元
434‧‧‧第一回應消息接收單元
435‧‧‧資訊處理單元
S1-S6、S101-S105、S201-S211、S301-S307、S401-S420‧‧‧步驟
第1圖為實現本揭示各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一個可選的硬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本揭示實施例中進行資訊交互的各方硬體實體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揭示實施例一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
第4圖為本揭示實施例又一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
第5圖為本揭示實施例一系統架構的示意圖。
第6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7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又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8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又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9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又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又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11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的又一個使用者介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一紅包領取場景的流程示意圖。
第13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一終端與伺服器的交互流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技術方案的實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現在將參考附圖描述實現本揭示各個實施例的移動 終端。在後續的描述中,使用用於表示元件的諸如“模組”、“部件”或“單元”的尾碼僅為了有利於本揭示實施例的說明,其本身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因此,“模組”與“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在下面的詳細說明中,陳述了眾多的具體細節,以便徹底理解本揭示。不過,對於本揭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顯然可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揭示。在其他情況下,沒有詳細說明公開的公知方法、過程、元件、電路和網路,以避免不必要地使實施例的各個方面模糊不清。
另外,本文中儘管多次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或各種閾值或各種應用或各種指令或各種操作)等,不過這些元件(或閾值或應用或指令或操作)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用於區分一個元件(或閾值或應用或指令或操作)和另一個元件(或閾值或應用或指令或操作)。例如,第一操作可以被稱為第二操作,第二操作也可以被稱為第一操作,而不脫離本揭示的範圍,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都是操作,只是二者並不是相同的操作而已。
本揭示實施例中的步驟並不一定是按照所描述的步驟順序進行處理,可以按照需求有選擇的將步驟打亂重排,或者冊除實施例中的步驟,或者增加實施例中的步驟,本揭示實施例中的步驟描述只是可選的順序組合,並不代表本揭示實施例的所有步驟順序組合,實施例中的步驟順序不能認為是對本揭示的限制。
本揭示實施例中的術語“和/或”指的是包括相關聯的列舉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和全部的可能組合。還要說明的是:當用在本說明書中時,“包括/包含”指定所陳述的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元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他 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元件和/或它們的組群的存在或添加。
本揭示實施例的智慧終端機(如移動終端)可以以各種形式來實施。例如,本揭示實施例中描述的移動終端可以包括諸如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筆記型電腦、數位廣播接收器、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電腦(PAD)、可擕式多媒體播放機(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導航裝置等等的移動終端以及諸如數位TV、桌上型電腦等等的固定終端。下面假設終端是移動終端。然而,本揭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除了特別用於移動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據本揭示的實施方式的構造也能夠應用於固定類型的終端。
第1圖為實現本揭示各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一個可選的硬體結構示意圖。
移動終端100可以包括通信單元110、音訊/視頻(A/V)輸入單元120、使用者輸入單元130、操作處理單元141、資訊內容生成單元142、第一消息生成單元143、第一發送單元144、輸出單元150、儲存單元160、介面單元170、處理單元180和電源單元190等等。第1圖示出了具有各種元件的移動終端,但是應理解的是,並不要求實施所有示出的元件。可以替代地實施更多或更少的元件。將在下面詳細描述移動終端的元件。
通信單元110通常包括一個或多個元件,其允許移動終端100與無線通訊系統或網路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如果將移動終端用固定終端代替,也可以通過有線方式進行電通信)。例如,通信單元具體為無線通訊單元時可以包括廣播接收單元111、移動通信單元112、無線網際網路單元113、短程通信單元114和位置資訊單元115中的至少一個,這些單元是可選的,根據不同需求可以增 刪。廣播接收單元111經由廣播通道從外部廣播管理伺服器接收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資訊。廣播通道可以包括衛星通道和/或地面通道。廣播相關資訊可以經由移動通信網路提供,並且在該情況下,廣播相關資訊可以由移動通信單元112來接收。廣播接收單元111可以通過使用各種類型的廣播系統接收信號廣播。廣播接收單元111可以被構造為適合提供廣播信號的各種廣播系統以及上述數位廣播系統。經由廣播接收單元111接收的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資訊可以儲存在記憶體160(或者其它類型的儲存介質)中。移動通信單元112將無線電信號發送到基站(例如,接入點、節點B等等)、外部終端以及伺服器中的至少一個和/或從其接收無線電信號。這樣的無線電信號可以包括語音通話信號、視頻通話信號、或者根據文本和/或多媒體消息發送和/或接收的各種類型的資料。
無線網際網路單元113支援移動終端的無線網際網路接入。該單元可以內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終端。該單元所涉及的無線網際網路接入技術可以包括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稱為Wi-Fi)、無線寬頻(Wireless Broadband,Wibro)、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等等。短程通信單元114是用於支援短程通信的單元。位置資訊單元115是用於檢查或獲取移動終端的位置資訊的單元。位置資訊單元115的典型示例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音訊/視頻輸入單元120用於接收音訊或視訊訊號。音訊/視頻輸入單元120可以包括相機121和麥克風122,相機121對在視頻捕獲模式或圖像捕獲模式中由圖像捕獲裝置獲得的靜態圖片或視頻的圖像資料進行處理。處理後的圖像幀可以顯示在顯示單元151上。經相機121處理後的圖 像幀可以儲存在儲存單元160(或其它儲存介質)中或者經由通信單元110進行發送。麥克風122可以在電話通話模式、記錄模式、語音辨識模式等等運行模式中經由麥克風接收聲音(音訊資料),並且能夠將這樣的聲音處理為音訊資料。處理後的音訊(語音)資料可以在電話通話模式的情況下轉換為可經由移動通信單元112發送到移動通信基站的格式輸出。使用者輸入單元130可以根據使用者輸入的命令生成鍵輸入資料以控制移動終端的各種操作。使用者輸入單元130允許使用者輸入各種類型的資訊,並且可以包括鍵盤、滑鼠、觸控板(例如,檢測由於被接觸而導致的電阻、壓力、電容等等的變化的觸敏元件)、滾輪、搖杆等等。特別地,當觸控板以層的形式疊加在顯示單元151上時,可以形成觸控式螢幕。
操作處理單元141配置為根據第一操作來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資訊內容生成單元142配置為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第一消息生成單元143配置為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第一發送單元144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介面單元170用作至少一個外部裝置與移動終端100連接可以通過的介面。例如,外部裝置可以包括有線或無線頭戴 式耳機埠、外部電源(或電池充電器)埠、有線或無線資料埠、儲存卡埠、用於連接具有識別單元的裝置的埠、音訊輸入/輸出(I/O)埠、視頻I/O埠、耳機埠等等。輸出單元150被構造為以視覺、音訊和/或觸覺方式提供輸出信號(例如,音訊信號、視訊訊號、振動信號等等)。輸出單元150可以包括顯示單元151、音訊輸出單元152等等。
顯示單元151可以顯示在移動終端100中處理的資訊。例如,移動終端100可以顯示相關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音訊輸出單元152可以在移動終端處於呼叫符號接收模式、通話模式、記錄模式、語音辨識模式、廣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時,將通信單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儲存單元160中儲存的音訊資料轉換音訊信號並且輸出為聲音。儲存單元160可以儲存由處理單元180執行的處理和控制操作的軟體程式等等,儲存單元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種類型的儲存介質,所述儲存介質包括快閃記憶體、硬碟、多媒體卡、卡型記憶體(例如,SD或DX記憶體等等)、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可電氣抹除可程式編碼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程式編碼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PROM)、磁性記憶體、磁片、光碟等等。而且,移動終端100可以與通過網路連接執行儲存單元160的儲存功能的網路儲存裝置協作。處理單元180通常控制移動終端的總體操作。電源單元190在處理單元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電力或內部電力並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元件所需的適當的電力。
這裡描述的各種實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電腦軟體、硬體或其任何組合的電腦可讀介質來實施。對於硬體實施,這裡描述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使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ASIC)、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數位信號處理裝置(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被設計為執行這裡描述的功能的電子單元中的至少一種來實施,在一些情況下,這樣的實施方式可以在處理單元180中實施。對於軟體實施,諸如過程式或功能的實施方式可以與允許執行至少一種功能或操作的單獨的軟體單元來實施。軟體代碼可以由以任何適當的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的軟體應用程式(或程式)來實施,軟體代碼可以儲存在儲存單元160中並且由處理單元180執行。儲存單元160的一個具體硬體實體可以為記憶體,處理單元180的一個具體硬體實體可以為控制器。
至此,已經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動終端。下面為了簡要起見,將描述諸如折疊型、直板型、擺動型、滑動型移動終端等等的各種類型的移動終端中的滑動型移動終端作為示例。因此,本揭示能夠應用於任何類型的移動終端,並且不限於滑動型移動終端。
第2圖為本揭示實施例中進行資訊交互的各方硬體實體的示意圖,第2圖中包括:終端設備組1、終端設備組2和伺服器3。終端設備組1由終端設備11-14構成(可以作為發送側終端使用),終端設備組2由終端設備21-24構成(可以作為接收側終端使用),終端設備通過有線網路或者無線網路與伺服器進行資訊交 互。終端設備包括手機、桌上型電腦、PC機、一體機等類型。採用本揭示實施例,發送側終端在社交應用的使用者端(如微信或QQ等)的紅包入口發起發紅包操作後,可以設置“問答紅包”的問題、答案及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等資訊,根據這些資訊得到第一請求消息。設置“問答紅包”的問題和答案是一種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接收側需要對該問題進行回答,而不是簡單的接受或拒絕該資訊內容,使得資訊分享增加了互動機制。伺服器收到發送側終端發送的該第一請求消息後,根據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將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接收側終端,之後伺服器會接收到接收側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電子物品包可以是紅包、卡券、電子錢包等。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可以是呈現給使用者的領取記錄資訊(如對紅包、卡券或電子錢包領取後的領取記錄資訊)。
例如,接收側終端即紅包接受者對“問答紅包”的問題回答後,將答案上傳至伺服器,伺服器將答案與發送側終端即紅包發送者之前預留並儲存於伺服器的正確答案做對比,若正確,則領取紅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進行領取);若錯誤,則不能領取紅包,進一步,與所述紅包相關的資訊將在24小時內退回發送者錢包帳戶中。具體地,後續為了描述方便,將發送側終端以第一終端表示,接收側終端以第二終端表示,第一終端的處理邏輯、伺服器的處理邏輯、第二終端的處理邏輯及其交互過程如第2圖所示,包括:步驟S1、第一終端在社交應用的使用者端的紅包入口發起第一操作(如發紅包的操作),以開啟第一資訊介面;步驟S2、第一終端從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 目標物件(如問答紅包選項);步驟S3、第一終端根據作用於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如包含問答紅包中問題和答案的資訊內容);步驟S4、第一終端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步驟S5、伺服器根據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後,發送紅包資訊給第二終端,第二終端對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後將回饋資訊封裝到第一回應消息中,發送給伺服器;以及步驟S6、伺服器接收到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
上述第2圖的例子只是實現本揭示實施例的一個系統架構實例,本揭示實施例並不限於上述第2圖所述的系統結構,基於上述第2圖所述的系統架構,可提出本揭示方法各個實施例。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如第3圖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根據第一操作(如發紅包的操作)來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如微信紅包介面(步驟S101)。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如問答紅包(步驟S102)。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如問答紅包的資訊內容設置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如包含問題和答案的資訊內容(步驟S103)。在實際應用中,第三操作不限於輸入操作,還可以是點擊觸控這種選擇操作等,指令參數能涵蓋所有的使用者操作行為所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 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步驟S104)。在實際應用中,第一終端向伺服器發起請求,請求伺服器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為第一終端(如發送側使用者終端)生成待發送給第二終端(如接收側使用者終端)的電子物品包(如紅包資訊、卡券資訊或電子錢包資訊等),在第二終端(如接收側使用者終端)拆開電子物品包後,對資訊內容中的問題進行回答,以得到回饋資訊。由於之前在伺服器儲存有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包括問題及答案等)及資訊分享策略(如何種回饋情況下發送與電子物品包有關的資訊,是將電子物品包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因此,伺服器需要判斷回饋資訊是否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即與之前儲存的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及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結果為第二終端發送與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或者拒絕發送與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等。其中在回饋資訊符合資訊分享策略時,伺服器會為第二終端發送與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具體地,根據資訊分享策略來判斷當前是何種回饋情況,是將電子物品包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第一終端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後,接收到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步驟S105)。在實際應用中,電子物品包為紅包資訊時,紅包接受者回答的問題上傳至後臺,會與紅包發送者留的正確答案做對比,正確領取紅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領取,如設置了錯誤答案不能領取,紅包金額將在24小時內退回發送者 錢包帳戶中。
採用本揭示實施例,位於發送側的第一終端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發送給位於接收側的第二終端。伺服器接收到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伺服器收到接收側的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回應消息,從中解析出該回饋資訊後,將該回饋資訊與資訊分享策略進行比對,當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接收側的第二終端。在本揭示實施例中,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除了接受或拒絕發送側的資訊,還可以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實現了整個資訊分享過程的雙向互動分享,且通過這種互動分享還可以得到電子物品包中的金額這種有償的資訊,而有償的資訊會促進下一輪的互動分享。由於資訊在雙向的互動分享中才能具備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過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不僅可以得出該資訊內容是否有效,發佈的資訊內容對接收側而言是何種認同度等結論,而且實現了雙向的互動分享所構成的完整資訊鏈,對提高資訊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參考依據。
一個實際應用中,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包括電子物品包發送側所設置的問題及電子物品包發送側所設置的需要接收側回答該問題的答案。而資訊分享策略是針對接收側回答該問題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或者接近正確答案的正確率在電子物品包發送側所預先設置的電子物品包中金額的領取策略。具體地,是判斷當前接收側是何種回饋情況(如接收側回答該問題的答案是正確、錯誤、接近正確的正確率等),根據不同的回饋情況是將電子物品包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 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等。
一個實際應用中,接收側回答該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回答確定的情況下進行考慮,也可以理解為答案是固定的,只有對和錯兩種可能。對的情況下給予確定的金額,並去領取該金額;而錯的情況下,執行回退操作,不予領取。
一個實際應用中,接收側回答該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回答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考慮,也可以理解為答案是非固定的,並不只有對和錯的可能,還包括了對和錯機率的問題,或稱答案落在哪個區間中得到的機率,根據機率的不同給予不確定的金額,並去領取該金額,即便答錯,只要滿足機率也可以領取金額,只是領取額度相對低。例如,針對於商家或者服務提供者給使用者或微信個人/群紅包,使用者通過競猜紅包金額來搶紅包的方案中,問題是:紅包金額是多少?使用者對該問題進行競猜形式的回答,每個使用者有若干次的競猜機會,對使用者每次的競猜都會有回饋(例如猜高、猜低、猜中)等。例如,紅包金額為50塊,對於回饋答案為50塊的情況,此時屬於“猜中”的情況,與紅包金額相匹配,可以給予50塊的現金獎勵;對於回饋答案為60塊的情況,此時屬於“猜高”的情況,雖然與紅包金額不相匹配,但是差額區間並不是非常高,也會給予一定的現金獎勵,按差額區間來按比例分配,例如,給予20塊的現金獎勵,刺激使用者繼續競猜;對於回饋答案為10塊的情況,此時屬於“猜低”的情況,與紅包金額不相匹配,且差額區間比較高,雖然也會給予一定的現金獎勵,但是按差額區間來按比例分配時,會給予比較少的現金獎勵,例如,給予5塊的現金獎勵,刺激使用者繼續競猜。對於多次競猜中一次都沒有猜中的情況,比如五次競猜結束以後,如果仍然無法猜中,則給予使用者代金券或者積分作為安慰獎,而不是現金獎 勵,以刺激使用者二次購買等。
一個實際應用中,當資訊分享用於微信紅包的發送和接收時,在發送側:採用微信錢包的紅包入口進入發紅包頁面後需要先選擇問答紅包這個選項,而習知技術是一點擊紅包入口則直接進入發紅包頁面。本揭示在進入發紅包頁面後,先調用原生選擇器(網頁程式)以獲取讓使用者選擇紅包類型的內容並予以顯示,接著使用者進行選擇發“拼手氣紅包”或者“普通紅包”還是“問答紅包”,當使用者點擊“問答紅包”以選擇“問答紅包”這個選項,之後進入發紅包的頁面,該頁面中有紅包金額、問題填寫和答案等填寫項目。使用者可以自行設置“問答紅包”的問題、答案、及答對問題或答錯問題的不同策略。對於答對問題的紅包策略,可以是答對每個答案的不同比例金額,或者答對正確答案領取紅包的總金額等等,也就是說,回答正確才可以領取紅包,如全額領取紅包、或者按照一定比例領取紅包。在接收側:回答問題正確即可領取紅包,根據使用者設置的答對問題的紅包策略來領取紅包,答對每個答案的不同比例金額,或者答對正確答案領取紅包的總金額等等。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第一終端在應用(社交應用的使用者端,如微信或QQ等)的資訊分享觸發入口(如微信紅包入口)發起第一操作,如發紅包的操作。回應所述第一操作,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如微信紅包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如問答紅包)。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如問答紅包的資訊內容設置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如包含問題和答案的資訊內容)。在實際應 用中,第三操作不限於輸入操作,還可以是點擊觸控這種選擇操作等,指令參數能涵蓋所有的使用者操作行為所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如包含問題和答案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
第一終端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會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對應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所述紅包資訊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根據所述對應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得到第二請求消息。第一終端發送第二請求消息給伺服器,請求伺服器發送紅包資訊給第二終端,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紅包資訊。具體地,伺服器根據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確定紅包資訊的發送方,伺服器根據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確定紅包資訊的接收方,伺服器根據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確定當前第一終端要發送的紅包資訊,以便伺服器後續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將紅包資訊發送給對應的第二終端。在實際應用中,第一終端向伺服器發起請求,請求伺服器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為第一終端(如發送側使用者終端)生成待發送給第二終端(如接收側使用者終端)的紅包資訊,在第二終端(如接收側使用者終端)拆開紅包資訊後,對資訊內容中的問題進行回答,以得到回饋資訊。由於之前在伺服器儲存有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包括問題及答案等)及資訊分享策略(如何種回饋情況下發送與紅包資訊有關的資訊,是將紅包資訊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因此,伺服器需要判斷回饋資訊是否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即與之前儲存的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及資訊分享策略 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結果為第二終端發送與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或者拒絕發送與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等。其中,在回饋資訊符合資訊分享策略時,伺服器會為第二終端發送與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具體地,根據資訊分享策略來判斷當前是何種回饋情況,是將紅包資訊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第一終端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後,接收到第二終端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在實際應用中,紅包接受者回答的問題上傳至後臺,會與紅包發送者留的正確答案做對比,正確領取紅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領取,如設置了錯誤答案不能領取,紅包金額將在24小時內退回發送者錢包帳戶中。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如第4圖所示,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終端在應用(社交應用的使用者端,如微信或QQ等)的資訊分享觸發入口(如微信紅包入口)發起第一操作,如發紅包的操作(步驟S201)。回應所述第一操作,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如微信紅包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如問答紅包(步驟S202)。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如問答紅包的資訊內容設置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如包含問題和答案的資訊內容(步驟S203)。在實際應用中,第三操作不限於輸入操作,還可以是點擊觸控這種選擇操作等,指令參數能涵蓋所有的使用者操作行為所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 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步驟S204)。第一終端向伺服器發送第一請求消息,請求伺服器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為第一終端(如發送側使用者終端)生成待發送給第二終端(如接收側使用者終端)的紅包資訊(步驟S205)。伺服器接收第一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步驟S206)。伺服器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紅包資訊(步驟S207)。伺服器發送所述紅包資訊給第二終端,第二終端接收伺服器發送的紅包資訊,拆開紅包資訊後,對資訊內容中的問題進行回答,以得到回饋資訊(步驟S208)。即: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根據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紅包資訊的展示介面,如拆紅包介面,在所述紅包資訊的展示介面中,顯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例如在發送側設置的資訊內容包括問題及答案等,而在接收側收到紅包資訊,即拆開紅包後只能顯示問題,不顯示答案,需要接收側使用者自己來對問題進行回答,接收側回答了問題後,至少2個分支(與發送側的紅包策略匹配),如答案正確即可領取紅包;如答案錯誤,24小時內紅包將退回。根據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回饋資訊(如對問題進行回答得到的答案),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第一回應消息,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伺服器(步驟S209)。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
由於之前在伺服器儲存有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包括問題及答案等),及資訊分享策略(例如, 何種回饋情況下發送與紅包資訊有關的資訊,是將紅包資訊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該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因此,伺服器需要判斷回饋資訊是否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即與之前儲存的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及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根據匹配結果為第二終端發送與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或者拒絕發送與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等(步驟S210)。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根據資訊分享策略來判斷當前是何種回饋情況,是將紅包資訊中的金額一次性全部發放,還是將金額按照預設比例分多次或單次進行發放。第一終端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後,接收到第二終端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在實際應用中,紅包接受者回答的問題上傳至後臺,會與紅包發送者留的正確答案做對比,正確領取紅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領取,如設置了錯誤答案不能領取,紅包金額將在24小時內退回發送者錢包帳戶中。在符合資訊分享策略時,第二終端接收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的資訊(步驟S211)。
基於上述各個實施例,伺服器接收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與所述紅包資訊對應的第一標識(如紅包ID)、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如發送方ID)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接收方微信ID)。所述紅包資訊是伺服器為了所述第一終端而生成。首先,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用於所述紅包資訊發送的第一終端,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紅包資訊,最終伺服器根據所 述第三標識確定用於所述紅包資訊接收的第二終端,將所述紅包資訊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也就是說,伺服器根據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確定紅包資訊的發送方,伺服器根據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確定紅包資訊的接收方,伺服器根據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確定當前第一終端要發送的紅包資訊,伺服器根據這些資訊將紅包資訊發送給對應的第二終端。
基於上述各個實施例,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時,將所述回饋資訊與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紅包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資訊的發送操作。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紅包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資訊回退給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系統,如第5圖所示,包括第一終端41、第二終端42、伺服器43。
第一終端41包括:操作處理單元411,配置為根據第一操作來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資訊內容生成單元412,配置為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第一消息生成單元413,配置為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第一發送單元414,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請求 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第二終端42包括:第一資訊接收單元421,配置為接收伺服器發送的紅包資訊;第一回應單元422,配置為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顯示單元423,配置為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第二回應單元424,配置為根據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回饋資訊;消息生成單元425,配置為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第一回應消息;消息發送單元426,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第二資訊接收單元427,配置為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伺服器43包括:第一請求消息接收單元431,配置為接收第一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資訊生成單元432,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電子物品包;資訊發送單元433,配置為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第二終端;第一回應消息接收單元434,配置為接收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 資訊處理單元435,配置為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則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
電子物品包可以是紅包、卡券、電子錢包等。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可以是呈現給使用者的領取記錄資訊。
採用本揭示實施例,位於發送側的第一終端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紅包資訊,發送給位於接收側的第二終端。伺服器接收到對所述紅包資訊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伺服器收到接收側的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回應消息,從中解析出該回饋資訊後,將該回饋資訊與資訊分享策略進行比對,當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的支付資訊給接收側的第二終端。在本揭示實施例中,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除了接受或拒絕發送側的資訊,還可以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實現了整個資訊分享過程的雙向互動分享,且通過這種互動分享還可以得到支付資訊,有償的資訊會促進下一輪的互動分享。由於資訊在雙向的互動分享中才能具備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過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不僅可以得出該資訊內容是否有效,發佈的資訊內容對接收側而言是何種認同度等結論,而且實現了雙向的互動分享所構成的完整資訊鏈,對提高資訊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參考依據。
在本揭示實施例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終端還包括: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對應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所述紅包資訊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第二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對應 紅包資訊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得到第二請求消息;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紅包資訊。所述伺服器還包括:第二請求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為第一終端生成的所述紅包資訊對應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第一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用於所述紅包資訊發送的第一終端;第二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紅包資訊;第三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三標識確定用於所述紅包資訊接收的第二終端,將所述紅包資訊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
在本揭示實施例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伺服器中的所述資訊處理單元還配置為:將所述回饋資訊與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紅包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支付資訊的發送操作;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紅包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支付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紅包資訊相關支付資訊回退給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對於用於資料處理的處理器而言,在執行處理時,可以採用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實現;對於儲 存介質來說,包含操作指令,該操作指令可以為電腦可執行代碼,通過所述操作指令來實現上述本揭示實施例資訊處理方法流程中的各個步驟。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終端和伺服器項的描述與上述方法描述是類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贅述。對於本揭示終端和伺服器實施例中未揭示的技術細節,請參照本揭示方法流程描述的實施例所描述內容。
以一個現實應用場景為例對本揭示實施例闡述如下。
習知的資訊分享處理中,以紅包場景為例,好友或群發紅包都是通過輸入文字編輯祝福語,發送紅包好友點擊接收該紅包,只有接受或拒絕紅包的決策,不能對紅包進行回應回饋,從而影響到資訊分享的有效性,不能形成完整的資訊鏈。紅包場景中,採用本揭示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問答紅包的模式,即:發送紅包給好友時,可通過該問答紅包模式讓收紅包的親人或者朋友回答所發出的問題,進行答案選擇。如果回答正確,即可領取紅包,通過這種對於紅包資訊的回應回饋,讓資訊分享更具備有效性。比如,情侶之間發送情誼紅包,女生給男生發了一個60元的紅包,提出了一個問題,男生收到紅包是在聊天視窗中,要先回答女生提出的問題:“我美嗎?”,答案包括:A:美,B:很美,C:非常非常美。只要男生選擇相應的答案即可領取相對應的紅包金額,如果對方設置了答案A為0元,男生則領不到紅包。
如第6圖至第11圖為應用本揭示實施例在接收側終端和發送側終端的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示意圖。第6圖為在微信錢包的紅包的入口選擇問答紅包的示意圖。習知的發紅包技術中,點擊“紅包”入口直接進入發紅包頁面。然而本揭示 在增加“問答紅包”的類型之後,則調用原生選擇器(網頁程式)以獲取讓使用者選擇紅包類型的內容並予以顯示,接著使用者進行選擇發“拼手氣紅包”或者“普通紅包”還是“問答紅包”。當使用者點擊“問答紅包”後,進入發紅包的頁面。頁面中有紅包金額,問題填寫和答案等填寫。在答案處還可以點擊前面的ABC字母,來選擇哪個是正確的答案,可以點擊前面的字母變為紅色即為正確答案,灰色為非正確答案。如第7圖所示,還可以分配每個答案的金額,如不填寫每個答案的金額,系統將設置為正確答案領取紅包的總金額,如果填寫正確答案的金額分配比例小於錯誤答案,也會有錯誤提示。第8圖至第10圖為給好友發的問答紅包的幾種情況。如第8圖所示,回答正確,則領取紅包;如第9圖所示,當對方設置了所有答案都有紅包,會有回應的提示“此答案不是最正確的答案”,但是還是可以領取一個紅包。如第10圖所示,當對方填寫只有正確答案可以領取紅包時,非正確的答案領不到紅包,也會作出相應的提示“對方不滿意您的答案”,紅包將於24小時內退回。第11圖所示為回答問題正確即可領取紅包的紅包領取記錄示意圖,領取的紅包都可以先存入零錢中。
第12圖所示為發送“問答紅包”的一個流程,紅包接受者回答的問題上傳至後臺,會與紅包發送者留的正確答案做對比,正確領取紅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領取,如設置了錯誤答案不能領取,紅包金額將在24小時內退回發送者錢包帳戶中,該流程包括:
步驟S301-S303、在AIO聊天視窗發紅包,選擇問答紅包,填寫紅包金額和問題與3個答案。AIO方式使用於連接數目多且連接比較長(重操作)的架構。
步驟S304、發送問答紅包。
步驟S305-S307、接收問答紅包,拆開紅包來回答問題,若答案正確,則可領取紅包;若答案錯誤,則24小時內紅包將退回。
第13圖為問答紅包發送和接收過程中終端與伺服器交互的流程,包括:
步驟S401-S402、發送側的終端選擇問答紅包,輸入紅包問題和答案和金額。
步驟S403、發送側的終端塞錢進紅包。
步驟S404、伺服器記錄紅包問題和答案和分配的金額,生成紅包,並記錄紅包ID、發送方ID。
步驟S405、伺服器返回紅包ID給發送側的終端。
步驟S406-S407、發送側的終端發送紅包給好友(即接收側的終端),將紅包ID、發送方ID、接收方ID發送給伺服器。
步驟S408-S409、在伺服器保存上述資料,發送紅包成功。
步驟S410-S411、接收側的終端點擊紅包後,發送接收側ID給伺服器。
步驟S412-S413、伺服器判斷之前是否領取過紅包,和/或紅包是否過期。
步驟S414-S417、是否可正常打開紅包,接收側的終端打開紅包,看問題選擇答案,把答案發送至伺服器。
步驟S418-S419、伺服器對答案進行核對,資金出入結算。
步驟S420、接收側的終端拆開紅包金額,領取到發送側終端所發送的紅包。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一終端,所述第一終端包 括:處理器和用於儲存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根據第一操作來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還執行: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對應電子物品包的第一標識,所述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根據所述對應電子物品包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得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第二終端,所述第二終端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儲存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接收伺服器發送的電子物品包;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根據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 應,以得到回饋資訊;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第一回應消息;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伺服器,所述伺服器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儲存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接收第一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電子物品包;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第二終端;接收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則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還執行:接收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所述電子物品包是伺服器為了所述第一終端而生成;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用於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的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第三標識確定用於所述電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終 端,將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
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還執行:將所述回饋資訊與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發送操作;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回退給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電腦儲存介質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第一終端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用於執行:根據第一操作來開啟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目標物件;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的第二操作開啟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個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第一終端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還用於執行:接收伺服器返回的對應電子物品包的第一標識,所述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 資訊分享策略生成;根據所述對應電子物品包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得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電腦儲存介質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第二終端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用於執行:接收伺服器發送的電子物品包;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根據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回饋資訊;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第一回應消息;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伺服器,使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本揭示實施例的一種電腦儲存介質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伺服器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用於執行:接收第一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第一終端設置的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電子物品包;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第二終端;接收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在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 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則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第二終端。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伺服器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還用於執行:接收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為第一終端生成的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的第一標識、用於標識第一終端的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第二終端的第三標識;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用於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的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第三標識確定用於所述電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終端,將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
所述電腦儲存介質位於伺服器時,該電腦可執行指令還用於執行:將所述回饋資訊與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發送操作;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回退給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在本揭示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 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整合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揭示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整合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整合在一個單元中。上述整合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本揭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式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前述的程式可以儲存於一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中,該程式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儲存介質包括:移動存放裝置、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式碼的介質。
或者,所述整合的單元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揭示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習知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 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揭示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前述的儲存介質包括:移動存放裝置、ROM、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式碼的介質。
採用本揭示實施例,發送側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給伺服器後,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接收側。伺服器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的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可見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除了接受或拒絕發送側的資訊,還可以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實現了整個資訊分享過程的雙向互動分享,且通過這種互動分享還可以得到有償的資訊,有償的資訊會促進下一輪的互動分享。由於資訊在雙向的互動分享中才能具備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過資訊接收側的使用者對發送側的資訊內容進行回應處理,不僅可以得出該資訊內容是否有效,發佈的資訊內容對接收側而言是何種認同度等結論,而且實現了雙向的互動分享所構成的完整資訊鏈,對提高資訊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參考依據。
雖然本揭示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本揭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示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6)

  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根據一第一操作來開啟一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一目標物件;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之一第二操作開啟一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第一請求消息;以及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一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一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還包括:接收所述伺服器返回的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一第一標識,其中所述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根據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所述第一標識、用於標識一第一終端之一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一第二終端之一第三標識得到一第二請求消息;以及發送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
  3. 一種第一終端,包括:一操作處理單元,配置為根據一第一操作來開啟一第一資訊介面,從所述第一資訊介面中的至少一個選擇物件中確定出一目 標物件;一資訊內容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作用於所述目標物件上之一第二操作開啟一第二資訊介面,在所述第二資訊介面中接收至少一第三操作,根據所述第三操作觸發的指令參數生成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一第一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第一請求消息;以及一第一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給一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請求消息生成一電子物品包後,接收到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當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的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第一終端,還包括:一第一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伺服器返回的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一第一標識,其中所述電子物品包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一第二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所述第一標識、用於標識所述第一終端之一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一第二終端之一第三標識得到第二請求消息;以及一第二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請求消息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
  5.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 接收一伺服器所發送之一電子物品包;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 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根據一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一回饋資訊;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一第一回應消息;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所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以及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
  6. 一種第二終端,包括:一第一資訊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一伺服器所發送之一電子物品包;一第一回應單元,配置為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根據一第一使用者操作觸發開啟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一顯示單元,配置為在所述電子物品包的展示介面中顯示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一第二回應單元,配置為根據一第二使用者操作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以得到一回饋資訊;一消息生成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回饋資訊生成一第一回應消息;一消息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第一回應消息給所述伺服器,使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得到所述回饋資訊後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以及一第二資訊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 資訊。
  7.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包括:一伺服器接收一第一請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一第一終端所設置之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一電子物品包;所述伺服器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一第二終端;所述伺服器接收所述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所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一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以及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將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時,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所述第二終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還包括:所述伺服器接收一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一第一標識、用於標識所述第一終端之一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所述第二終端之一第三標識,其中所述電子物品包是所述伺服器為了所述第一終端而生成;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之所述第一終端;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所述電子物品包;以及 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第三標識確定接收所述電子物品包之所述第二終端,將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所述伺服器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將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的步驟包括:將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發送操作;以及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回退給所述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10. 一種伺服器,包括:一第一請求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一第一請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請求消息根據在一第一終端所設置之一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得到;一電子物品包生成單元,配置為從所述第一請求消息中解析出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根據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和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生成一電子物品包;一資訊發送單元,配置為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給一第二終端;一第一回應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二終端對所述電子物品包進行回應後所得到之一第一回應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攜帶有一回饋資訊,所述回饋資訊通過對所述雙向分享形 式的資訊內容中的第一項內容進行回應得到;以及一資訊處理單元,配置為從所述第一回應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回饋資訊,將所述回饋資訊與對應的資訊分享策略進行匹配,當所述回饋資訊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發送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的資訊給所述第二終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伺服器,還包括:一第二請求消息接收單元,配置為接收第二請求消息,從所述第二請求消息中解析出與所述電子物品包對應之一第一標識、用於標識所述第一終端之一第二標識和用於標識所述第二終端之一第三標識,其中所述電子物品包是為了所述第一終端而生成;一第一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二標識確定發送所述電子物品包之所述第一終端;一第二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一標識確定所述第一終端當前要發送的所述電子物品包;以及一第三確定單元,配置為根據所述第三標識確定接收所述電子物品包之所述第二終端,將所述電子物品包發送給所述第二終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伺服器,其中所述資訊處理單元進一步配置為:將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第一終端在所述雙向分享形式的資訊內容中的預設答案進行比對;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正確,則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發送操作;以及當比對出所述回饋資訊與所述預設答案不相同時,識別出所述回饋資訊為回答錯誤,則不符合所述資訊分享策略中的領取條 件,觸發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的回退操作,並在預設時間內將與所述電子物品包相關資訊回退給所述第一終端對應的帳戶中。
  13. 一種第一終端,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14. 一種第二終端,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15. 一種伺服器,包括:一處理器;以及一記憶體,用於儲存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用於運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執行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16. 一種電腦儲存介質,儲存有電腦可執行指令,其中該電腦可執行指令用於執行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2、5、以及7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資訊處理方法。
TW107102400A 2017-01-24 2018-01-23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TWI669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5173.7A CN108347369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201710055173.7 2017-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8763A true TW201828763A (zh) 2018-08-01
TWI669979B TWI669979B (zh) 2019-08-21

Family

ID=6296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2400A TWI669979B (zh) 2017-01-24 2018-01-23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369B (zh)
TW (1) TWI669979B (zh)
WO (1) WO2018137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2884B (zh) * 2018-10-22 2023-07-25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产品分享链接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639561B (zh) * 2018-10-25 2022-03-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信息反馈的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277B (zh) * 2019-07-04 2023-06-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物品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8182A (zh) * 2020-03-12 2020-10-13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对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653B (zh) * 2020-09-16 2023-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物品交互方法
CN115250381A (zh) * 2021-04-26 2022-10-28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64536B (zh) * 2021-06-01 2021-10-1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4469B2 (en) * 2001-05-03 2004-11-30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warding prizes
US20080189175A1 (en) * 2007-02-01 2008-08-07 Ic.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epth Advertising for Interactive Gaming
CN101217637A (zh) * 2008-01-17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电视的竞猜系统及其参与竞猜的实现方法
WO2015162799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楽天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337841B (zh) * 2014-08-15 2020-04-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
US20160350782A1 (en) * 2015-05-16 2016-12-01 John W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 envelope reward advertisement for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
CN105938604A (zh) * 2015-05-16 2016-09-14 王健 一种在社交网络服务中实施附有广告红包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03253B (zh) * 2015-10-14 2021-03-19 福州百益百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红包的发放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961459A (zh) * 2016-01-08 2017-07-18 深圳市星电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5681056B (zh) * 2016-01-13 2019-03-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787755A (zh) * 2016-02-05 2016-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第一终端
CN106027368B (zh) * 2016-05-04 2019-06-07 北京奔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845958A (zh) * 2017-01-07 2017-06-13 上海洪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红包发放方法和系统
CN107241265A (zh) * 2017-07-07 2017-10-10 苏州沛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实现问答活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979B (zh) 2019-08-21
CN108347369B (zh) 2021-10-15
CN108347369A (zh) 2018-07-31
WO2018137476A1 (zh)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9979B (zh)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US1067379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for group messages
US10694036B1 (en) Applying user preferences, behavioral patterns and/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an automated customer support application
US11257096B1 (en) Applying user preferences, behavioral patterns and/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an automated customer support application
WO2017129083A1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140315B2 (en) Method, storage medium, terminal device, and server for managing push information
EP2325756A1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language transla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ing
CN109146437B (zh) 虚拟资源的处理方法、客户端及存储介质
JP2014170397A (ja) 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
KR102082029B1 (ko) 정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168660A1 (en) Voice bullet screen gene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71984B (zh) 一种连麦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096324A1 (en) Transac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node groups
CN112291423A (zh) 通信呼叫智能应答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55653A (zh) 云播报方法及系统
KR101796289B1 (ko) 상담용 채팅방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02208A1 (zh) 征信特征获取方法及其设备
CN106971296A (zh) 一种处理信息对象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48228A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0493120A (zh) 一种用于发送设备操作指令的方法与设备
US8654942B1 (en) Multi-device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CN113778288A (zh) 表单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360227B2 (ja) 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
CN112748966A (zh) 一种电子资源包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US20130185658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ent Publishing Method, And Prompting Method